中国武术太极拳研究协会;中国太极文化交流中心;中国北京太极扇夕阳红教学视频赛事大会 这些组织是真的吗?

2015西安杨氏太极拳联谊大会胜利召开_即时新闻_新闻中心_北京晨报网
2015西安杨氏太极拳联谊大会胜利召开
四月的古城西安,阳光明媚,春意盎然。魅力的太极天地,五湖四海,尽显精神。
4月18日上午,2015西安国际杨氏太极拳联谊大会在陕西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网球馆隆重开幕。有来自中国24个省直辖市及美国,法国,韩国,泰国,日本,香港,台湾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151个代表队,1520名太极名家,传人和运动员欢聚西安,通过比赛,观摩,学习,切磋拳艺,论剑太极,增进友谊。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必将打造出杨氏太极拳同仁团结共进的新平台,推动杨氏太极拳发扬光大,让太极走向世界,造福人类!此次大会实乃武林太极的一次国际盛会。
本次联谊大会会期三天,由西安永年杨式太极拳学会主办,榆林市永年杨式太极拳学会、咸阳永年杨式太极拳学会协办。中国武术协会和陕西省及西安市有关部门、武术界领导;有关省市武术界的领导,国际著名武术家夏伯华和杨式太极拳发源地河北永年的领导出席了大会开幕式。
今年是西安永年杨式太极拳学会成立三十周年,也是西安永年杨式太极拳学会创始人、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亲族传人赵斌先师诞辰110周年,这次大会是为了庆祝这一盛事而举行的,西安永年杨式太极拳学会成立30年来,在首任会长赵斌先师提出的“恒专不骄”箴言激励下,在现任会长赵幼斌老师提出的“守诚、处和、持恒、求精”会训指导下,坚持不懈的对太极拳理拳法研究、总结和推 广;坚持不懈的走出去和请进来,虚心向同行切磋互相学习,坚持不懈的重视普及和高水平比赛观摩相结合,坚持不懈每周对辅导员、教练员以及段位制教程培训,使得太极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西安永年杨式太极拳学会目前在西安设立辅导站46个,会员近3000余名,有499人获得中国武术段位称号,是一支弘扬中华文明,传播太极文化的优秀队伍。我们曾成功的组织了海峡两岸杨式太极拳交流,举办过多次西安国际杨式太极拳联谊会,积极参加各种社 会武术活动,受到国家、省、市武术协会的奖励和多项荣誉称号,2014年荣获第一届全国武术运动大会武术段位制项目展示优秀奖,2006年荣获全国太极拳推 广工作先进单位奖,2013年荣获西安市文明办颁发的文体志愿者服务队光荣称号。使西安永年杨式太极拳学会取得了更加辉煌的成就,享有崇高的国内国际声誉。
这次盛会,既有国内外太极拳名家、传人现场表演,也有杨式太极拳名人拳理拳法的高层论坛,还有一千余名运动员参加的太极拳、械、段位对打等项目的比赛。经过联谊大会的一系列活动,更好的联系国内外杨式太极拳的朋友,互相学习、加深感情、切磋拳艺、团结共进,为加强太极文化交流和太极事业做出更大贡献,一定能够开创出更加美好的太极未来!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太极梦!
据了解,大会开幕之前4月12日至16日,西安永年杨式太极拳学会协助中国武协和陕西省武协,在陕西奥林匹克中心举办了一期中国武术段位制海外人员培训、考评班,有14名海外人士获得中国武术段位证,西安永年杨式太极拳学会同期还举办了一期赵幼斌杨式太极拳国际培训班,有110余人参加了培训结业证。(原标题:2015西安杨氏太极拳联谊大会胜利召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北京晨报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转载仅限于非商业性信息传递之用,如无特别声明,本站转载之各种内容之版权均属其著作权人所有。 如果我们的转载行为侵犯了您的正当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最短的时间内删除,并致以歉意。50图看懂中国太极拳
世界太极拳网
  太极拳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蕴含了中国古代关于哲学、军事、武术、医学、科技等众多文明成果,并经历代不断丰富发展。  
1 太极图  
太极拳根于阴阳,道法自然,以平衡为原则,阴阳互动。太极图是阴阳运动规律的意象表述,以图示方式解析阴阳互根、互存、对立、转化、矛盾发展的特点和原理,至简至奥,太极拳博大精深的拳学理法皆根于太极图所蕴含的独特运动法则。  
(太极图)  
2 无极图  
无极为基础,由无极而太极。乾为性,坤为命,阴阳一气交感,化生万物。此图传自宋代,解释了无极、太极、五行等的相互关系,是历代太极拳家进行理论研究的重要参考。  
(无极图)  
3 行气玉佩铭  
战国时期文物。以篆书刻于玉佩上的铭文,论述关于“行气”的要领方法。全文45字,是中国最早关于行气、导引的记载,对太极拳的养生内练思想有重要影响。  
(战国行气玉佩铭)  
4 马王堆导引图  
西汉时期文物。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导引图中绘有44个形态不同的动作姿态,生动形象,动静结合。许多动作以仿生为主,对后来的五禽戏、太极拳等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  
(马王堆导引图帛画复原图)  
5 太极圣地陈家沟  
一个普通的中国山村,以太极拳影响了世界。陈家沟诞生了陈式太极拳,进而衍生出了杨式、吴式、武式、孙式等主要太极拳流派。这里产生了陈王廷、陈鑫、陈长兴、陈发科、陈照奎、陈照丕、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等一大批名家高手,成为中外闻名的武术家。由于陈家沟在中国太极拳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每年都有大量中外太极拳爱好者前往学习、观光。  
(陈家沟)  
6 太极名胜永年  
河北永年为著名太极之乡。杨露禅、武禹襄皆为永年人,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均发源于此。古城墙四水环绕,被誉为“北方江南”。每年均举办大型国际太极拳交流活动。  
(永年)  
7 武当山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境内,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山势绵延,浩浩荡荡,有“八百里武当”之称。武当山也是中国武术圣地,被称为中国武术三大流派的武当武术发源于此。一些专家认为,太极拳与武当武术关系密切,特别是张三丰,被传为与太极拳有较为深厚的渊源关系。  
(武当山)  
8 陈式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廷  
陈王廷,河南温县陈家沟人。创陈式太极拳,并由此衍生了众多太极拳流派。陈王廷为明末著名战将,读书、研武、习拳,文韬武略兼备。他重视以阴阳之理入拳械套路,强调导引、吐纳之术的健身作用,推进武术养生的发展,开阔了武术内功的衍进天地。  
(陈王廷画像)  
9 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  
杨露禅,河北永年人。杨式太极拳创始人。为太极拳中兴的重要人物。其三进陈家沟学拳的故事盛传武林,成为后学励志楷模。提倡以柔克刚,为适应更多人需要,根据自身体悟,对所学太极拳进行改造,又经其后人加工,称为流行广泛,影响深远的杨式太极拳。  
(杨露禅画像)  
10 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  
武禹襄,河北永年人。先后从学于杨露禅、陈清萍等人,十分注重理论探究,深研拳学要义,借鉴陈、杨等太极拳架,注入独特理解,创编而成法度谨严、虚实分明,又舒缓灵活的武式太极拳。传世著作《十三势行功心解》、《打手要言》等,为研习太极拳的必读之作。  
(武禹襄画像)  
11 吴式太极拳创始人全佑及子吴鉴泉  
全佑,字公甫,号保亭,老姓吴福氏。满族。北京大兴人。为吴式太极拳的创始奠基者。传有弟子王茂斋、吴鉴泉、郭松亭、常远亭等。吴鉴泉,又名爱绅。幼承家学,随父习武,并有独特感悟。经进一步对家传套路的改造,形成吴式太极拳基本形态。  
(吴鉴泉照片)  
12 孙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  
孙禄堂,名福全,河北保定人。自幼尚武,先后从学李魁元、程廷华习练形意拳、八卦掌。后就学于郝为真学习太极拳。将形意、太极、八卦融会贯通,创三拳合一的孙式太极拳。是中国内家功夫的代表性人物,并具有很高的国学修养,著有《太极拳学》、《形意拳学》、《八卦拳学》等多部传世武学著作。  
(孙禄堂照片)  
13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最为普及的太极拳套路。国家体委20世纪五十年代创编。在广泛调研基础上,以传统杨式太极拳为基础,删繁就简,易学易练。是众多大型集体太极拳活动的选练套路。  
(太极名家李天骥24式太极拳势)  
14 世界太极健身月  
2001年,国际武术联合会执委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五月份确定为“世界太极健身月” ,并举行相应的太极拳推介活动,中国武术协会、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向全国下发了开展“世界太极健身月”的通知。其后每年世界各地均在五月举行各种类型的太极拳活动。  
(中国武协举行世界太极健身月辅导活动)  
15 世界太极健康大会  
为倡导科学健身观念,推进太极拳运动的发展,2001年,中国武术协会、国家体育运动管理中心在三亚举行“首届世界太极健康大会”,大会取得圆满成功,对其后太极拳运动的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其后又举行了多届。  
(首届世界太极健康大会)  
16 天安门万人太极拳演练活动  
日,纪念邓小平题词“太极拳好”20周年和中国武术协会成立40周年。来自海内外的近万名太极拳爱好者在天安门广场举行规模空前的太极拳表演活动,中央电视台进行了全程实况转播,活动取得巨大成功,在海内外获得高度赞誉。  
(天安门万人太极演练)  
17 “三亚南山”首届世界太极文化节  
2016年4月在海南三亚南山举行。规模盛大,影响广泛。提倡太极文化性与国际化发展,共有三十多个国家近两千名正式代表,近万名观摩代表参会。发布《世界太极南山宣言》,包括世界太极文化论坛,世界太极大巡游、世界太极交流赛等十多项活动。成为国际化太极文化重要品牌。  
(“三亚南山”首届世界太极文化节)  
18 太极拳竞赛  
太极拳不仅是一项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也成为了一项现代体育竞赛项目。每年都举行全国和国际性的众多太极拳比赛项目,丰富发展了太极拳的内涵,对太极拳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太极拳赛场颁奖仪式)  
19 太极拳与奥运  
太极拳所追求的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理念与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充分吻合。在奥运竞技场上也多次出现太极元素,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开幕式表演了气势磅礴的太极拳集体项目,并且设置了武术奥运特设项目,太极拳为其中重要竞技内容。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太极拳表演)  
20 陈式太极拳  
太极拳主要流派之一。以松柔为本,身形中正,讲究缠丝劲法,丹田运转,快慢相间。发力富于弹抖,刚柔相济。  
(陈式太极拳-陈发科演示)  
21 杨式太极拳  
太极拳主要流派之一。功架舒展大方,速度均匀连贯,行拳自然流畅,中正安舒。劲力圆满、沉静。  
(杨式太极拳-杨澄甫演示)  
22 吴式太极拳  
太极拳主要流派之一。功架紧凑,松静自然,轻灵圆活,动作连贯,细腻绵柔。  
(吴式太极拳-吴鉴泉演示)  
23 武式太极拳  
太极拳主要流派之一。拳势小巧紧凑,身法谨严无隙,内固精神,外示安逸。体态端庄含蓄,气势腾挪鼓荡。  
(武式太极拳-姚继祖演示)  
24 孙式太极拳  
太极拳主要流派之一。开合有致,虚实有法,手法简练,步法生动,迈步必跟,退步必撤。  
(孙式太极拳-孙剑云演示)  
25 和式赵堡太极拳  
太极拳主要流派之一。有称“和式太极拳”或“赵堡太极拳”。动作圆转灵活,讲究呼吸,式式连环不断,推手拿打结合。  
(和式太极拳-和有禄演示)  
26 太极拳竞赛套路  
为适应竞赛需要而创编的套路。均以传统太极拳为基础。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有沿用传统太极拳套路为主体改编,如“四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等,有些为自选创编套路。  
(世界太极拳冠军崔文娟)  
27 太极剑  
太极拳主要器械。将太极拳的主要特点融合在剑法之中。柔和缓慢,自然流畅,意在剑先,身剑一体。既可单练,亦可对练。  
(太极名家牛春明太极剑势)  
28 太极刀  
太极拳主要器械。以太极拳技法融入刀法创编而成。练习时以腰为枢纽,刀的开合起落与身法的变化相配合,体现出阴阳虚实的章法。  
(太极名家王西安太极刀势)  
29 太极枪  
太极拳主要器械。以太极拳法运枪,有的用大杆训练。有单人练法和双人对练。练习时要求以周身劲法运含于大枪之中,开可发于外,合能收于内,能有效增强太极功力。  
(太极名家陈龙骧太极枪势)  
30 太极扇  
太极拳重要器械。有许多新编太极扇套路。是中国武术与传统扇子相结合的一种锻炼方式。将太极技法运用在扇子中,以扇子为兵器,包括开、展、收、合等多种方法,攻防意识蕴含其中。  
(太极拳冠军吴阿敏演示太极扇)  
31 太极球  
太极拳重要练功方式。主要用来锻炼太极拳劲力及健身。有单手揉球法、双手揉球法、双手运球法等。  
(太极球-陈庆州演示)  
32 太极推手  
太极拳对练形式。以双人锻炼为主。运用太极拳的劲力、技法,遵循太极拳的技击原则,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在其过程中综合运用太极拳的各种身法、步法和招式,是太极拳体系中训练技击能力和劲力感悟性的重要手段。  
(太极推手-刘晚苍演示)  
33 太极散手  
太极拳技击术。运用太极拳的招法、劲力及战术、原则于实战中。  
(太极散手-王培生演示)  
34 太极桩功  
太极拳重要内功锻炼形式。既是太极拳的入门功法,也是太极拳提高的重要进阶途径。有些太极流派强调拳势即为桩功。  
(太极拳桩功-冯志强演示)  
35 太极要领之动静相生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动作导引为动,神意祥和为静。  
(世界太极拳冠军王二平拳势)  
36 太极要领之刚柔相济  
运刚化柔,练柔成刚。无刚不为武,无柔武难为。  
(太极名家陈正雷拳势)  
37 太极要领之节节贯穿  
完整一气,劲力畅达。以关联元素成就互联整体。  
(太极名家傅清泉拳势)  
38 太极要领之立身中正  
端正则气顺,中正为最佳体态要求。  
(太极名家赵幼斌太极拳势)  
39 太极要领之连绵不断  
招招相连,势势相通。周而复始,浑然一气。  
(太极名家洪均生拳势)  
40 太极要领之内外相合  
内外运动抱成一团,互为沟通,保持趋同。  
(太极名家傅声远太极拳势)  
41 太极要领之松沉一体  
精神放松,形体舒展。表里松开,内脏归位。  
(太极名家崔仲三太极拳势)  
42 太极要领之上下相随  
每一动,上下无有不动,一动处处跟随。  
(太极名家张全亮太极拳势)  
43 太极要领之意气运转  
以意为帅,以心行气。意气所致,劲力相生。  
(太极名家李随成拳势)  
44 太极要领之虚实分明  
趋势清晰,转换明了。阴阳变化,互动结合。  
(世界太极拳冠军高佳敏拳势)  
45 太极拳论  
王宗岳所著《太极拳论》,被称为太极拳之“圣章”,研习太极拳必读作品。既论太极之大纲,又具有极强的实践指导作用。  
(书法艺术品《太极拳论》)  
46 三十二式太极剑  
又称“简化太极剑”,最为著名的太极剑普及套路之一。国家体委编定推广。1962年首次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公布。  
(世界太极冠军邱慧芳32式太极剑)  
47 四十二式太极拳  
著名的太极拳竞赛综合套路。其中包含了多个太极拳流派的代表性动作。在国内外众多太极拳比赛中被广泛采用。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1989年组织专家创编。  
(世界太极拳冠军陈思坦42式太极拳)  
48 传统杨式太极拳套路  
流传最广的传统太极拳套路之一。杨式太极拳的代表性功夫。杨澄甫定架,全套动作85式。  
(传统杨式太极拳―杨振铎演示)  
49 传统陈式太极拳一路  
流传最广的传统太极拳套路之一。陈式太极核心套路。有“新架”、“老架”之说。动作沉稳扎实,简约质朴。  
(传统陈式太极拳一路―太极名家陈小旺演示)  
50 传统陈式太极拳二路  
流传最广的传统太极拳套路之一。陈式太极核心套路,又称“炮捶”,有“新架”、“老架”之说。以松柔入手,进而由柔入刚,刚中含柔。多发劲动作,身法上有腾挪闪跃之势。  
(传统陈式太极拳二路―太极名家李经梧演示)  2016年中国武术树特色亮点推进事业新发展
  2016年,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大以来历次全会精神,围绕全年工作目标,团结一致、勤奋工作,在全国武术界支持帮助下,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坚持以特色亮点创新工作,带动全年工作任务落实,取得明显成效,有力推进了武术事业的新发展。
  加强自身建设 打牢事业基础
  2016年,中心积极推进党建工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总局24条措施,不断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同时,突出加强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严格按照标准程序,组织完成中心党委、纪委选举换届工作。不断健全中心运行机制,研究制定中心公务用车、公务活动、公务用餐管理和因私出国(境)等管理规定。强化权力运行监督,严格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遵守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不仅提高了中心班子民主决策的质量,也培养锻炼了中心干部的能力素质。
  去年,中心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和&以案为鉴&学习教育,背靠背听取党员群众意见建议,对干部职工提出的手机信号弱、职工培训、职工工间操等7个问题,做到立行立改。此外,中心还安装了电子门禁系统,严格考勤制度,同时创新管理模式,与地方物业公司、安保公司合作,实现社会化服务,不断提升办公区域管理水平。
  与此同时,中心着力改善办公环境,对办公楼、屋顶防水、卫生间等8个项目进行维修改造。在改革食堂工作中,由原来内部保障改为地方专业餐饮公司承包经营,极大提高了中心伙食保障水平,得到了广大干部职工的支持拥护。
  春节团拜会表演 武术节目受肯定
  日上午,国家武术队武术节目《中华魂》应邀参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2016年春节团拜会文艺表演。此次团拜会,规格高,影响大,是武术项目第一次进入春节团拜会,武术作为中华文化的国粹受到了尊重和认可。总局领导对这项活动高度重视,时任总局局长刘鹏和时任局长助理高志丹在演出前专程审查节目,并看望了参加表演的全体运动员、教练员,对加强武术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
  在中心班子的具体领导和精心组织下,在全国武术界的共同努力下,参演节目组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的巨大压力,抽调了全国46名冠军运动员,经过短短10多天的集中彩排,呈现出了一场气势恢宏且高水平的武术节目,成为此次团拜会上的一个亮点,博得了满堂喝彩。团拜会后,文化部艺术司领导专门致电总局武术中心,转告中央领导同志对武术节目的充分肯定。
  严格赛风赛纪 实施裁判法改革
  武术是打分计点项目,裁判员的评分操作办法至关重要,也是备受各界关注的一个方面。根据总局领导指示精神,为进一步杜绝技术漏洞,减少人为因素,使武术比赛结果更加公平公正,透明可信,2016年中心班子决定展开裁判法改革研究论证工作。
  期间,中心班子成员多次进行沟通、讨论,统一思想,先后召开多次专题研讨会,并在天津专门召开武术裁判员和教练员委员会座谈会以及全国部分省市武术管理中心主任座谈会,认真听取意见建议,得到了与会者的大力支持和一致好评。
  日,中心向全国武术界正式下发通知,对武术套路和散打裁判员评分操作办法进行了调整:一是取消套路裁判长参与具体打分的权力,参与演练水平评分的B组裁判员由原来的3名增加到5名,最后结果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中间三个分值的平均分,全部裁判评分过程第一时间在大屏幕上公开显示;二是取消散打总裁判长提醒、调整边场裁判员比分的权力。
  广大运动员、教练员和其他武术界专家纷纷表示,本次评分操作办法调整非常关键,非常有针对性,进一步减少了主观人为因素,杜绝了因裁判方法问题而导致的赛风赛纪隐患,有利于各参赛主体进一步树立正确的参赛意识,使比赛更加精彩、激烈,使比赛结果更加公开、透明、公平、公正,为2017年全运会武术比赛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加强武术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2016年,中心积极推动武术标准化建设,在福州举行的第34届中国体育博览会期间,组织召开了武术国际标准化会议,推进了国际标准研制进程,也成为本次体育博览会一个闪亮的热点,得到了参展观看人员的一致好评。经努力,国际标准化组织2016年正式成立了ISO/TC83/SC6小组,为中国体育界申请国际标准化项目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开展武术进校园 推进青少年武术工作
  2016年,中心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有针对性地推进武术进校园工作。
  去年,中心举办了主题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争做阳光好少年&武术进校园试点单位成果展示交流大赛,来自全国15个试点单位的24支代表队参加了比赛;召开2016年度武术进校园经验交流会暨中国武术协会青少年与学校武术指导委员会会议,有效推进了武术进校园活动的开展。
  2016年,中心还组织开展全国武术学校新一轮审核备案工作,对武术学校的参赛条件进行了明确。经过严格审核,最终符合2017年第十六届全国武术学校比赛的参赛学校达到了168所,数量为历年最多。
  同时,中心继续开展中华武术走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师资培训,进一步扩大试点成果,在四川、河南、海南3省举办了&中华武术走进乡村学校少年宫&试点学校师资培训班,并与中央文明办、总局青少司在海南召开现场会,收到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武术科研与学术研究取得新进展
  2016年,为进一步发挥武术研究院作用,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合理引导社会力量、整合高校科研资源,中心合作共建了系列武术研究院,下设科研机构。其中&武当武术研究中心&已正式挂牌成立,&岭南武术研究中心&、&湘湖讲武堂&已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这是改革管理体制,创新发展机制,做实武术研究院科研机构的重要举措,是转变观念、激发活力、整合资源、协同合作的大胆尝试,为进一步鼓励、支持、规范、引导社会力量投入武术事业,开创了新模式,有利于广泛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
  另外,2016年度中心还设立了武术研究院院管课题69项,下拨20万科研经费进行专题研究;组织了&第二次全国武术科学大会&、&2016萧山国际武术文化湘湖论坛&等9次大型学术交流活动,共收到700余篇科研论文,近3000人次参会交流,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并举办了&第三届全国武术专业博士技术研修班&和&第二届全国咏春拳高级师资研修班&2次研修班,搭建了高端武术高端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平台;结合庆祝武术研究院建院30周年纪念活动,编辑出版《中国武术研究院30年发展史》、《武术研究院院藏文物精品》,充分展示中国武术发展光辉历程和成果。
  推动武术训练竞赛工作深入开展
  日至15日,中心在广州召开全国武术训练竞赛工作座谈会。本次座谈会是继2000年全国武术训练竞赛工作会议后,时隔16年的又一次专门研究、讨论武术训练竞赛工作的会议,主要是为2017年正式召开全国武术训练竞赛工作会议做好准备。总局副局长高志丹对此次座谈会高度重视,多次就会议筹备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具体要求。
  会议听取了关于武术套路和散打竞赛工作的情况报告,天津、河北、福建、广东、山西5个省市有关负责人还就各自武术训练竞赛工作方面的经验进行了大会交流。会议总结提出了目前竞技武术发展方向、运动队管理与教育、武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武术竞赛改革与产业化等11个方面、37个具体问题,组织全国各武术主管部门领导和教练员围绕会议提出的问题逐一展开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共同出谋划策,并就加强武术训练工作、竞赛工作和武术比赛赛风赛纪、反兴奋剂工作提出了原则意见,明确了具体要求。
  服务国家外交大局 国际推广成效明显
  一直以来,中心牢固树立&武术国际交往服从服务于国家外交战略&的指导思想,加大中华武术对外传播影响力。2016年,中心建立了武术国际推广人才库,举办了国际裁判员和教练员培训班,有效帮助各国提高武术运动训练技术水平。同时配合国家外交工作,完成中美、中俄、中英、中法和中韩人文交流机制项目,获得各国高度评价。
  去年,我驻印度使馆提出习近平总书记10月访印,希望国家体育总局派武术表演团访印,为习总书记的访印做铺垫。总局主管领导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要求中心及时调整2016年外事出访计划,配合我驻印使馆工作。中心在总局外联司的指导下,及时调整了外事计划,从全国抽调了有经验的教练和高水平运动员,在人员、经费上充分保障此次访演任务的完成。
  日,我驻印度使馆举办国庆招待会,印度青年事务与体育部国务部长,印议会、外交部、商务部人士,文化人士,媒体人士,外国及国际组织驻印使节等550余人出席了招待会。中国武术表演团的表演,赢得了来宾阵阵掌声和喝彩。日,我驻印度使馆专门发来感谢信,高度评价此次访演活动,称&获得圆满成功&。
  推进&太极拳健康工程& 社会武术蓬勃开展
  2016年,中心积极配合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深入推进&太极拳健康工程&,对太极拳各流派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梳理,组织编写《太极拳健康指导手册》,提供满足大众需求、简单易学的系列教材,为太极拳普及推广做好基础性工作。
  在探索建立以中国武术协会为龙头,以各省、市、自治区武术协会为主线,以各县(市)、区武术协会为基点,以全国100个&武术之乡&为重点的发展模式过程中,中心基本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式、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初步形成全覆盖的组织网络。
  2016年,中心举办了以太极拳为主的&走基层&、&太极拳推手培训&等10项太极拳系列培训活动,参与人数达万人。同时,继续创建全国太极拳公开赛系列赛的新平台,重点打造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邯郸国际太极拳运动大会、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会等3个国际太极拳系列品牌赛事。建立太极拳习练者数据库,全面掌握太极拳习练人数信息。
  目前,我国太极拳会员注册人数约为20万人,太极拳段位人数约为40万。
  改革创新 自主打造品牌赛事
  2016年,中心认真贯彻中央46号文件和总局关于深化体育事业改革的精神,分别与北京中武利百文化体育发展有限公司、赋泽体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及陕西五洲真功夫赛事运营有限公司签订友好合作协议,积极开展散打天下&中国武术散打职业联赛、中国超级武术散打俱乐部联赛及中国真功夫武术散打百强争霸赛。
  三大赛事的开展,盘活了全国优质资源,为运动员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提高了运动员的收入,同时有效激发了社会各界参与武术产业的热情,促进了散打运动的普及,推动了散打市场化、产业化、职业化发展进程。
  中心还结合武术发展的实际需要,努力推动适合市场化发展的项目进入商业化市场,在互惠互利的前提下与社会企业合作,共同举办全国锦标赛系列赛事,并采取锦标赛与俱乐部职业联赛相结合的&赛事链&方式形成赛制,进行竞赛新模式的探索。在成功组织散打商业赛事的基础上,中心密切加强与商家、企业的沟通合作,积极创办FF信赢天下中国职业搏击联赛等系列赛事。通过一系列赛事培养出了一大批明星运动员和观众群体,提升了赛事的社会知名度及品牌价值,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稿源:中国体育报)
责任编辑:李雪飞
中国杯-智利点球战4-1进决赛 将与冰岛争冠
火箭80天内创24项纪录 休城缔造最疯狂一季
开创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
&p&&img src="/piwik.php?idsite=1"
style="border:0;" alt="" /&&/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焦作太极文化交流中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