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称越南被孤立主宰中国数十年跟团游不再吃香了吗?

你一定知道境外游很吃香,但你嗅到境外自驾游背后的商机了吗?
根据公开数据,2016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规模约为6663亿元。其中,境外旅游部分,自助游(47.7%)和跟团游(52.3%)比例约为1:1。
尽管跟团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会拥有稳定的客群来源,但受互联网信息技术日趋成熟、旅游消费的整体升级以及在线旅游产品日趋丰富等因素影响,追求个性化的自助游将更受消费者青睐,同是也将是未来境外出行市场的一块掘金之地。
在以自由行方式进行境外游的整个行程中,攻略、机票、租车和食宿是主要问题,而每个细分领域都散发着诱人的商机,涌现出一批代表企业。比如,从攻略及问答型社区转向自由行用户产品一站式购买的蜂窝网、通过Q-Home(穷游海外之家)进行商业化运营的穷游网、以在线短租为入口提供中文一站式服务的住百家、综合型在线自由行平台携程网和去哪儿网,以及专做境外租车市场的租租车等。
其中,解决攻略、机票以及食宿的平台相对成熟和普遍,而境外租车却是随着消费者的境外游方式升级而衍生出来的。租租车就是这样一家企业,据说已占据了该市场80%的份额。它主要解决中国人在国外旅游时所面临的租车问题,近期还推出了针对歪果仁境外出游的服务项目。
日前,亿邦动力网与租租车联合创始人兼CMO李斌进行了一场对话,试图对境外租车市场有一个更真实、更深刻的认识。
据李斌透露,成立于2010年的租租车目前约有600万用户,400个员工,合作车辆近300万辆,市场范围已覆盖近200个国家。除了租车系列业务,该平台对驾照国际化也做了不少努力,比如受夏威夷旅游局邀请与当地州长及交通局局长沟通中国游客自驾问题,以及比利时、法国等国家的驾照互认问题等。
其介绍称,租车平台对于国外的租车公司而言,相当于一个流量入口,平台可以提高他们的运营效率。在很多车文化发达的国家,他们的租车行业运作模式都是相对落后的,没有自己的系统,甚至还在用表格管理订单。租租车的存在价值就是集合众多租车公司资源和C端消费者数据,一边为租车公司提供大数据支撑进而提高出租率,另一边将用户需求与现有资源进行匹配,解决他们境外出行的交通工具问题。
以下为双方对话内容:
租租车的运作逻辑
亿邦动力网:平台和租车公司的合作方法是像淘宝、天猫与品牌商的关系吗?盈利模式是怎样的?
李斌:和淘宝、天猫肯定不一样,他们相当于一个商场,各商家自己去进驻,再卖给用户,当用户要咨询问题时,是问卖家而不是淘宝。我们提供完全闭环的交易,从供应商的开发到软件对接,以及指导他们运营。用户通过我们的平台预定,包括租车公司、取车时间和地点等信息实际上只对我们,当用户在行前、行中或是回来时有任何问题时也是通过我们来解决。
我们盈利模式也很简单,就是赚取佣金,比例大概是百分之十几。
亿邦动力网:获客成本是多少?
李斌:我们从2013年-2014年期间开始做付费推广,一个订单大约在100元到200元人民币之间。不过,在前三年没有花钱做推广时,APP的下载量也超过一百万了。竞争少是一方面原因,另外最初我们做付费推广时一个点击一两毛,而现在可能是十倍关系。
亿邦动力网:获客成本高,又是低频生意,那用户来了以后怎么从他们身上赚钱呢?
李斌:保险是我们非常主要的收入来源。2014年,我们和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安盛以及中国平安合作,针对出境自驾游租车用户提供定制保险。
其中,我们有一项超级驾乘险,比如十块或二十块一天,只要在这个车里的用户发生意外了,包括车辆受损及人受伤都会赔偿,并且部分甚至可以派直升机进行救援。
另外,我们去年还成立了一个专门团队做POI,就是旅游产品,包括目的地的门票以及玩乐产品,比如迪士尼、水世界、海洋世界、博物馆的门票,以及坐直升机观光、跳伞、海上活动、骑摩托艇、直升机等玩乐产品。
亿邦动力网:对于不同车行、不同车型的收费标准是否一样?拿车型来讲,豪华车毛利水平更高吗?
李斌:不一样,我们和每个车行谈的条件不一样。因为不同车行的规模、服务网点、服务水平等都不一样。用户会选择一些服务多又好的车行,我门会带给他们更多订单,而订单量更多的时候我们话语权也会更多。
至于车型问题,高端宝马和普通车的定价不一样,利润水平肯定也是不一样的,但我们赚取毛利的地方不是车型而是租期。租一天、七天或一个月的收益都不一样,因为不论租期长短,实际服务时间和人力是一样的,而时间长的成本就摊薄。
亿邦动力网:你们的用户是怎么维护的?
李斌:分为几块。常规的是CRM这块,比如用户的生日,我们也会预判他下一次出行时间点,提前两个月时间推送他一些内容。我们还有百人的微信群,包括美国、新西兰等,让用户在里面自己交流,我们也在运营。还有一个产品叫做自驾圈,APP里面的功能,所有没有租车和租过车的用户可以上面互动交流,有任何问题可以在里面提出,如果没有其他用户的答案系统将直接回复。
有个案例,全段时间我们有一个福州的用户,在美国1号公路的丹麦小镇吃午饭,走的时候把钱包丢了,到洛杉矶才发现。他就通过我们的自驾圈发这个消息,一分钟不到,另一位用户马上回复说“我刚刚走进这家餐馆,我帮你问下餐馆老板”,最后问题就解决了。
境外租车平台的存在价值
亿邦动力网:在一些车文化比较发达的国家,比如美国,租车市场处于相对饱和的状态。租租车能为他们提供了什么价值呢?
李斌:我们现在已经覆盖近200个国家,主要目的地国家还是分布在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欧洲以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从单个目的地国家体量来看,美国大约占30%以上,排在首位。对租车公司来讲,我们最直接的价值就是给他们带去了客人。
第一,我们做的是增量市场而不是存量市场。未来,自驾出行会成为主流人群的租车动因,而跟团游的比例会缩减,比如老人或者处于一些特殊原因,这些客户会跟团、采用公共交或自由行。我们可以为他们带来数量庞大的增量市场用户。
第二,帮助他们提高运营效率,包括出租率、营运利润、收入水平等。目前,很多租车公司是没有自己的系统的,可能还是一个表格,所以我们给境外注册公司开发了一套给租车运营软件,这些租车公司可以免费使用软件,并通过软件进行日常运作、车辆管理、订单处理等。该系统对租车公司来讲,既节省了人力成本也提升订单体验。
相应地,这些数据可通过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直连到我们的系统。所以,当客户在预定时看到的车辆及价格信息是实时更新的,这也是用户会选择一家租车公司的原因之一。
此外,我们可以通过系统以及大数据指导租车公司更好的运营车辆。比如,中国大长假有春节和国庆,其中春节出行的人会更多,出行人群也不同,可能是三口之家,或是加上父母的全家总动员,而国庆长假则比较轻松,一般是小两口或三口之家。我们可以提前几个月把数据发送给这些租车公司,帮助他们提高出租率、运营效率、收入等。
亿邦动力网:根据你们的判断,每年在境外自驾游有多少增长?
李斌:其实目前数据是不完全透明的,包括租车公司自己数据也不完全透明,而我们所占的市场份额是易观第三方调研所得出来的一个结论。我们通过比对得出来的结论是:境外自驾游的增速远超过出境游增速。目前每100个出境游用户中有不到10个采取自驾游,也说明这个市场的增长空间还很大。
我分享一组某旅游局官员跟我讲的数据。日本的境外游当中有30%的旅客会选择自驾,而中国人现在只有5%左右,我们目前还处在一个消费升级的过程当中。
亿邦动力网:你们的出发点为什么不是放在国内市场?
李斌:早期我们国际和国内同时做,但在2011年至末2012年初时,我们判断神州租车一家独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其车辆数量是第二到第九名所有租车公司总和还要多。所以我们便果断选择舍弃国内市场,因为这对于我们来说就不能给用户提供更多附加价值了。但在国外市场,我们还是可以提供租车差异扁平的各种附加值。
另外,我们还看到了出境游每年迅速增长的趋势。这几年保持着百分之十几的增速。去年出境游达到1.3亿多人次,远超过国内游。
未来,出境游使用自驾租车的出行方式比例也会迅速上升。目前,租车自驾只是自由行的一小块,但随着年轻人越来越多,我们判断未来三年左右它会成为一种主流出行方式。并且,我们做过调研,今后出境游的用户基本不会再考虑跟团。
亿邦动力网:中国人在国外旅游,这几年来有什么新的特点和有意思的变化?
李斌:首先,大趋势来看,以前主要的出行方式是跟团游,现在自由行比例上升,跟团游只占50%左右,并且比例还会持续下降。另外一个趋势就是年轻化,随着签证放宽,去境外特别是周边国家出行成本已经降低,现在很多人包括学生都可以承受得起。
对于租租车用户来说,可能长线游还是占了大部分比例,目的地主要集中在欧美、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些地方。不过,我们这两年也在持续深挖泰国,泰国增量也比较大,它在整个目的地国家排名中保持在第五左右。
境外游市场还有大商机
亿邦动力网:除了给中国人提供境外游租车服务,你们还会发展国外用户吗?
李斌:有,包括两块。第一块是给外国人提供在中国的用车服务。由于国内目前不认可他们的驾照,所以我们现在正在尝试考虑一个变通办法,比如带司机的包车服务,解决外国人入境游需求承接。未来,随着驾照互认问题逐渐放开,这个问题也会解决。
第二块就是我们真正的走出去,提供英国人去美国、澳大利亚去法国的用车服务。我们在今年推出了一个国际化品牌EASY,指非常容易的租车,目前正在测试上线,北京已经有订单进来。这个市场很大,可能是中国市场几百倍的规模。
亿邦动力网:除了租车和保险,你们还提供哪些增值服务?
李斌:导航、驾照等等。还有,我们去年推出的“闪租”,一种很简单的租车体验,用户下飞机出航站楼后,只要出示护照或驾照证明你是“张三”就可以把车开走,并且不需要找停靠点、排队、签各种合同等繁琐程序。
亿邦动力网:关于驾照在国外使用这一块服务,你们怎么打通的?
李斌:在美国五十多个州当中就会有一些遇到这种情况,比如旅游聚集地占60%以上的夏威夷,它的交规很多年没有修订过,也没有一条法律法规可以印证中国人到那里是可以自驾的。所以,我们很早之前就和夏威夷旅游局有深度合作,也顺势推动了他们关于交规的改革。
合作的契机是因为他们他们看到我们的数据,中国每年去夏威夷的旅客当中很大一部分是通过租租车出行,因此与我们合作可以为他们的旅游业带来增长,同时还能增加他们的就业率。所以,今年9月,夏威夷旅游局邀请我们去跟他们的州长以及交通局局长沟通。
夏威夷只是一个缩影,我们跟很多类似国家,甚至跟公安部等有一些合作。目前,我们还在推动与某些国家的驾照互认,比如比利时、法国等国家现在都是互认的。
另外,我们在海外六年的时间里也一直在推动“中国驾照国际化”这个事情,我们与这些目的地国家政府、旅游局、租车公司、保险公司等都在沟通。我们打算做一本国际驾照认证件,九国语言翻译本,把中国驾照上面信息翻译成英文,让他们认可我们的驾照。
目前,我们在南美、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欧洲、中东等地都有战略合作。
现在业务覆盖两百个国家,这些国家都承认中国驾照,用户只要拿着我们的中国驾照和翻译可以去注册。目前在中国驾照有ABC三种,这些国家都承认只不过对应准驾车型有限制。
亿邦动力网:租租车的对外发展中,还主要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
李斌:我们目前占了这个市场80%的份额,还处于比较有利地位,但未来还是存在一些挑战。现在,出境自驾游市场的基数还比较小,比如我们身边的人很多都还没尝试过自驾游。虽然过去几年我们一直在尝试做市场教育培育工作,但实际上效果还是比较缓慢。
亿邦动力网:你们眼中看到的未来是什么?
李斌:未来三年四年,这个市场应该会有一个爆发,出境自驾游会成为中国人主流的出境游方式。希望那时候,租租车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是出境自驾游的代名词。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韩国跟团游吃“团餐”不再是笔糊涂账|餐厅|韩国|旅游_新浪新闻
  原标题:韩国跟团游吃“团餐”不再是笔糊涂账  晨报记者 李晓明
  有过跟团游经验的人提起团餐往往会皱起眉头,不说吃得好,甚至不能满足游客吃得饱。尤其是境外跟团游,由于语言和文字不通,团餐基本上是“打闷包”,近日曝光出来的韩国餐厅用过期食品专门接待中国团队更是让境外团餐饱受质疑。记者了解到,为解决这一困扰,目前沪上旅行社开始在韩国线路首个试点“团餐认证”和“透明团餐”服务,终结跟团游团餐问题。
  吃团餐一切都是谜
  几个月前,韩国餐厅不接待韩国人、只接待中国团队游客的新闻备受关注。中国人到韩国旅游,餐厅只接待中国旅游团,吃三年前的海鲜食物,猪肉、蘑菇等食材颜色古怪,看起来像是已经变质了这种情况引起了旅游业界的重视。
  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市面上出境游团餐厅的安排,一般是旅行社、地接社在当地签约的团餐厅,然后团队走到哪里,那里就就近安排,旅行社与餐厅后附结算,当中存在不少猫腻,餐食质量也无法保证。且团餐吃什么、在哪里吃,99%的旅游线路都不会披露。
  记者在某旅游网站上看到,团餐评论集中了用户口水。一条泰国曼巴路线有游客写下点评“团餐就更不要说了,你无法想象那几天安排的团场自助有多难吃,关键是没有什么可吃的。水上餐厅十一个人只有6个菜。”有消费者表示,每次跟团游吃饭都是最大的痛苦,出境游几十个团队拉进一个餐厅,几百个人闹哄哄、餐厅环境也差、食材不新鲜米饭也很硬,基本上就是扒两口就逃出来了。
  团餐认证吃啥一目了然
  “中国游客的消费水平和观念在全面升级,旅游也不再满足于穷游、低价游,中产阶级出门也想住五星酒店、在环境优雅的餐厅用餐,享用美味的食物获得满足。更进一步的,越来越多的游客旅行追求的是像当地人一样生活,包括吃当地人吃的美食。而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团餐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携程旅游事业部CMO施聿耑表示。
  记者了解到,从6月开始,携程开始在韩国线路试点“团餐认证”服务,多少价格包含多少菜明白公示一目了然,那些“黑餐厅”全被排除在外。“我们多位产品经理,花了2个月时间到韩国进行实地考察。每一家餐厅都亲自试吃,根据口味、环境、服务、特色、价格等多重标准,选出符合标准的团餐厅在行程中予以安排。所有认证产品用餐都是韩国当地人气餐厅,对那些不对当地人开放的团餐厅一律封杀,而此后有差评的餐厅也将取消认证资格。”据介绍,所有团餐认证产品全程餐标水准在500-1000元人民币,以4天6-8顿饭来算,每顿餐标在80-100元人民币,是市面上普通行程2-3倍。
  除了选择放心餐厅外,消费者在预订产品时,还可以对每一天吃什么一目了然,旅游首次可根据吃什么选产品。记者在携程APP上看到,韩国自营线路已经实现了餐厅名称、餐厅官网或地址、完整菜单、餐标、用餐时长等信息披露,如一条韩国首尔5日4晚跟团游中标注黑豚家黑毛猪烤肉餐标价为20000韩元、人参鸡汤标价为14000韩元等,并且导游现场买单,透明无猫腻,让游客吃得放心。
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对需要帮助的人们伸出援手,其他的时候就躲进一个干净的地方。
幸福的人生可以这么定义:你碰巧做了一件你感兴趣的事情,这件事情你有能力做,并且你做成了。
从吉隆坡的酒吧到达卡的餐馆,从伊斯坦布尔机场到巴格达商业区,再到伊斯兰教的圣城麦地那,几天之内,极端分子在多个国家发动袭击。日媒:中国公务员不再吃香 行政改革浮出水面_本地时政_贵阳网
&&&&&&&&正文
日媒:中国公务员不再吃香 行政改革浮出水面
摘要:中新网1月9日电据《日本经济新闻》9日报道,中国领导层推进的改革正将公务员(课程)推向风口浪尖。在中国,男性的退休年龄为60岁,女性为55岁,而公务员的养老金被指是国有企业普通员工的2~3倍。
中新网1月9日电据《日本经济新闻》9日报道,中国领导层推进的改革正将公务员(课程)推向风口浪尖。随着反腐运动的推进,讨论取消退休养老金的双轨制,调低公务员退休后的待遇,公务员的魅力也与日俱减。收入稳定、无需担心失业的公务员曾被视为“铁饭碗”,但状况似乎今非昔比。报道指,中国未来大胆的行政改革似乎渐渐浮出水面。
公务员不再“吃香”
14年的12月21日,2015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在市内的52个考场进行。招录人数为4275人,而参加考试的人数却接近4万人,竞争倍率约为9倍。
不过,上海市的政府相关人士平静地表示,考试人数已连续2年出现减少。去年约有4.8万人参加考试,竞争4778个岗位。虽说招录人数也出现减少,但考生人数减少8000人则正是“公务员魅力下降”的体现。
公务员人气下降的情况不仅限于上海。在日开考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围绕约2.22万个岗位,约有140万人通过考试资格审查,较去年减少了11万多人。创下2012年国考改革以来的最低水平。
报道称,在中国,经过激烈竞争而得来的公务员的职业曾拥有颇高的社会地位。中国公务员考试的原型可以追溯到隋代的“科举”考试,从这点也可想而知其曾经拥有的地位。不过,如今公务员似乎已不再那么吃香。
难得“灰色收入”
报道指出,两年前中国新一届领导层上台以来,公务员越来越难以获得购物券等“灰色收入”。中国领导层发出“节俭令”,严厉查处收受金钱和礼品的行为。违法违纪官员接连遭到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调查,地位、名誉、财产尽失。
中国领导层还不仅仅只是拿“灰色收入”开刀。中国政府计划通过对目前实施双轨制的退休养老金制度进行并轨,调整公务员的养老金支付额。
在中国,男性的退休年龄为60岁,女性为55岁,而公务员的养老金被指是国有企业普通员工的2~3倍。不过,中国领导层计划让公务员也加入国企员工等参加的社会保险制度,调整待遇差距。
为行政改革铺路?
在中国,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公务员人数也不断增加。2014年,包括地方在内,公务员人数达到720万人。报道认为,调整对国家构成支撑的公务员的待遇,有可能导致难以吸引到高质量的人才,即便如此,中国领导层还是向公务员开刀。一位上海政府智囊团的研究人员表示,其目的是“为实施行政改革铺路”。
中国领导层在2013年秋季召开的三中全会上提出了重视市场的作用、推进经济改革的基本方针。其目的是减少政府的权限,在各领域推进市场化,从而提高经济效率。
例如2013年9月在上海市设立的“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规定在试验区内,只要是与安全保障等有关的“负面清单”以外的业务,企业只需注册便可成立新公司,开展业务。从“审批制”向“注册制”转变,无疑将成为中国今后的趋势。
报道称,公务员一旦无法行使审批权限,其自身的职业价值也将被划上问号。中国领导层本身也考虑对行政机构进行“瘦身”。因此,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所实施的举措或许正是为了促进中国公务员的自发离职。
中公网校199.00元
2015年国家公务员面试社会热点
中公网校29.00元
2015国家公务员面试结构化面试基础理论
中公网校29.00元
类比推理通关60题
责任编辑:
日前,中共贵州省委决定:唐承沛同志任贵州省委秘书长、 ...8月5日,黔西南州委召开全州领导干部大会,宣布省委决定 ...8月3日21时,北京方向航班流量受到管控,大量由贵阳飞往 ...贵阳火车站大部分始发普速列车最长预售期均为30天。
导语:《大耳朵图图之美食狂想曲》目前正在全国院线热映 ...此番,好莱坞顶级演员奥兰多·布鲁姆饰演S.M.A.R.T.小队 ...本周六,王鸥将作为特邀飞行嘉宾,参加浙江卫视喜剧综艺 ...《卧虎藏龙》最终成功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并蜚声国际,章 ...由导演卢恒宇和李姝洁执导,原班人马打造的电影《十万个 ...
2万名跑友将从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出发,马拉松和欢乐跑的...时隔20年,“四棋一牌”今年重返全运会,这对我国棋牌运 ...一个多月前卷入成都弃赛事件的三名中国乒乓球男队选手马 ...这将是牙买加巨星博尔特退役前的最后一次世锦赛,也将是 ...智力运动进入冬奥会只是IMSA为之努力的愿景,而麻将目前 ...
小露香肩可以让你在人群中脱引而出,并且散发着女性独有 ...碎花裙的种类很多,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缤纷碎花,也 ...少女时代组合成员泰妍3月24日韩国仁川机场街拍:身着Clau...最近总有小伙伴反馈说丰胸贫乳都穿不了露肩衣,编编觉得 ...近期街拍TOP单品当属金属色百褶裙,无论明星、时尚博主还...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大数据驱动的管理与决策研究”重大研究计划2017年度项目指南,申请人及依托单位 ...[]
8月5日,贵阳市委召开全市领导干部大会,宣布省委决定: 李再勇同志任中共贵阳市委委员、常委、书记。[]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1、扫描上面二维码,2、添加微信号: apdnews
欢迎关注我们的APP
1、扫描上面二维码,2、下载安装亚太日报APP
外媒称主宰中国数十年跟团游不再吃香:年轻人爱自由行
导读: 英媒称,行业人士表示,“中国人出境游只为购物”的想法已经过于陈旧,中国游客如今更想要的是体验式旅行。据英国《金融时报》8月2日报道,今年夏天,涌入欧洲和亚洲的中国游客人数将创历史新高,他们的购物消费将降低,餐饮和观光消费将提高。这是因为海外旅游已变得更主流,外国价格的吸引力降低了。报道称,世界各地的零售商逐渐变得依赖中
英媒称,行业人士表示,“中国人出境游只为购物”的想法已经过于陈旧,中国游客如今更想要的是体验式旅行。
据英国《金融时报》8月2日报道,今年夏天,涌入欧洲和亚洲的中国游客人数将创历史新高,他们的购物消费将降低,餐饮和观光消费将提高。这是因为海外旅游已变得更主流,外国价格的吸引力降低了。
报道称,世界各地的零售商逐渐变得依赖中国游客。但预订网站和益普索的一份年度调查报告显示,在调查对象中,把购物作为主要旅游动机的比例从2016年的逾三分之二下滑到今年的三分之一。
“购物不再是(中国人)出境游的主要原因,这在历史上是头一次,”亚太区副总裁乔杜里说,“中国人出境游只为购物的陈旧想法减少了。他们看来想要更多体验式旅游。”
奥纬咨询最新的年度调查发现,去年单次出境游的平均消费额略微升高至2万元人民币,单次出境游购物消费额从2015年的8050元人民币下降至约6700元人民币。
驻上海的奥纬咨询合伙人亨特·威廉斯说,“出境游越来越主流,结果来了很多不同的中国游客,正如你看到的其他国家游客的情况一样。”他接着说:“这应当被视为一个警钟。你需要为不仅仅对购物感兴趣的中国游客做好准备……他们想要体验。”
报道称,这一发现跟《金融时报投资参考》即将发布的一份调查的结果相似。该调查发现,购物消费占平均每次旅游总消费的比例从2013年的47%,降到了今年的37%。住宿、食品和娱乐消费的比例从31%升高至44%。
今年24岁的朱英波(音)来自重庆,最近跟女朋友一起游了泰国。他就是越来越多的收入相对较低﹑但决定出国旅游的中国年轻游客群体的典型代表。“我们在购物上几乎没花钱,无论是我本人,还是我女友,”他说。
报道称,目前并没有关于中国人出境游数量的官方数据,但北京方面表示,去年中国公民出境游(包括去香港和澳门)达到1.22亿人次,比上一年增长约4%。
<数据显示,尽管82%游客的目的地是亚洲,但去年前往欧洲和美国的长途旅游人数分别增加了25%和12%。
报道称,中国国内奢侈品价格较高,曾推动消费者赴海外购物,但奢侈品公司开始“统一”其全球价格,加上中国对游客携带很多商品入境的检查更严格,刺激了国内消费。
报道称,住宿费用比例上升的部分原因在于,中国人在增加长途旅游的天数。奥维咨询数据显示,去年中国人赴美旅游的平均逗留天数为16天,高于2015年的9天。
旅游团——通常是戴着相同帽子、跟在挥动小旗的导游后面的几长队游客——在中国旅游业占主宰地位已有几十年了。但随着人们出国旅游频次的增多,旅游团的受欢迎程度降低了。
中国大城市的年轻人已接触了更多海外文化,许多人在出境游时选择不跟团。
中国旅行服务公司携程网的首席执行官孙洁告诉英国《金融时报》,单独旅游是大城市里增长最快的旅游业务类型。
“年青一代会说英语,他们可以自己出国,”她说。
(来源:参考消息网)
相关文章: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12条评论
除了被称为“人类智慧最后堡垒”的围棋之外,在很多领域,人工智能都已经开始逐步替代人类,而依据星河互联CEO 傅淼的观点,人工智能还将把自己的触手伸向更多领域。...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都说导游是吃青春饭的。抬眼看看,活跃在各景点手拿导游旗的似乎都是些靓仔靓女们,许多旅行社在招聘启示上也写什么20岁以上、30岁以下,在旅行社内部也是干了五年八年的老导游都转行当了内务,难道导游真的是吃青春饭的?干导游干到多少岁就不合适了呢?年龄大了真的就不吃香了吗?
其实从导游这个工作的发源史来看应该并不是这样,在古老的欧州,贵族们出游,到了当地都要找一位精通当地典故和风土人情的老人当向导,并给介绍当地的情况,这才对头呀,你找那些少年少女他们知道什么呢。
而且导游除了知识丰富,还要会做人,阅历这个东西是没办法教的,一定要几十年的磨炼才能建立,所以老人当向导,他们知道怎样待人接物,会察颜观色,知道每一句话该怎么说,对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而年轻孩子知道什么,却拼命逼着他们去学,赶鸭子上架,拔苗助长,痛苦不堪。
人的知识架构不是一天建立起来的,记住一样东西要反复7-8次以上,一个老人一生中可能已有机会反复多次,而对于一个少年却是全新的东西非要在一晚上背住。
所以导游非但不是吃青春饭的,正相反,它是吃年龄饭的。建议旅行社应转变观念,招一些有社会经验的人入行当导游;第二、现正工作的导游应把眼光放长一些,不要认为导游是吃青春饭的,混几年就算了,而应该在工作中不断地充实自已、提高自已,同时,也不要做那种宰客的短见行为;第三、那些刚毕业的学生不要太急于去当导游,嫩肩挑重担,可能会体验到太多痛苦,而从此痛恨这个职业。
不知你说的是哪一类的导游,像地接导游比较辛苦,一般在30左右岁吧,像组团导游和出境领队的年龄可以稍大一点,但这不是绝对的,我看见过50多岁的地接导游呐,还是看你喜欢的程度吧。
谁说导游年龄大了不吃香,导游还是老的吃香,因为经验丰富。之前在北京看到接待外国朋友的导游,年龄至少都有30多岁了,他们阅历丰富,外语流利,应变能力强。如果以后不做导游,你也可以做计调什么的。
要回复问题请先或
浏览: 5194
关注: 4 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媒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