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斯大格林破碎群岛保卫者者的资源

谁有电影《斯大格林》、《扫毒》请发给我一下!_百度知道
谁有电影《斯大格林》、《扫毒》请发给我一下!
我有更好的答案
斯大林格勒我有
蓝光原盘我都有
要俄语的哦知道已支持文件上传、下载功能。知道网友会将您需要的文件上传到知道或者你上传到百度云盘,我去你那里下载
把你的QQ邮箱留给我吧
正好别人也要呢
我一起发了
他留的就是QQ邮箱
只发QQ号就可以
③⑦⑤⑥⑦②⑧②②。谢谢哈
已经发送了
有问题直接追问
你发给我的是种子么?为什么这么小!
你先下载下来
下载之后是迅雷种子
然后再点击迅雷种子下载就可以了
你试试在邮件里是没法直接显示迅雷种子的
采纳率:34%
现在网上到处都是,播放器(皮皮、pps之类)里都有了,很方便的
我知道这些软件上面有,但是我想要下载好的影片!
在丫丫下载站这些都可以下到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毒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太平洋战役的转折点》_优秀范文十篇 www.fanwen99.cn
优秀范文《太平洋战役的转折点》日期:
范文一:[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美国独立战争转折点的著名战役
[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美国独立战争转折点的著名战役 篇一 : 美国独立战争转折点的著名战役
美国独立战争转折点的著名战役题型:改错题难度:中档考点:
考点名称:来克星顿枪声莱克星顿的枪声:
18世纪后半期,英国在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每个殖民地都由英国派来的总督统治。这时的殖民地已经开发了大量的种植园,建立了纺织、炼铁、采矿等多种工业,经济比较繁荣。英国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不断增加殖民地的税收,对殖民地进行蛮横的压榨和残酷的剥削。为反抗英国殖民者,在日,伴随着莱克星顿的枪声,美国独立战争爆发。莱克星顿的枪声是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背景:
1.北美殖民地体系的建立;
2.北美殖民地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3.美利坚民族逐步形成;
4.北美殖民地地区同英国的矛盾日益尖锐。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英国殖民者对北美殖民的高压政策和经济剥削。莱克星敦的枪声:
波士顿倾茶事件:
1773年发生的北美殖民地波士顿人民反对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茶叶贸易的事件。1773年,英国政府为倾销东印度公司的积存茶叶,通过《救济东印度公司条例》。该条例给予东印度公司到北美殖民地销售积压茶叶的专利权,免缴高额的进口关税,只征收轻微的茶税。条例明令禁止殖民地贩卖”私茶”。
东印度公司因此垄断了北美殖民地的茶叶运销,其输入的茶叶价格较”私茶”便宜百分之五十。便宜的价格打压了本土的茶叶销售,而导致很多的走私和本地种植的茶叶商人无法生存,美国茶叶价格被操纵,北美生产出来的茶叶销售受影响。另外北美人民认为东印度公司是英国扶植的,假如他们饮用东印度公司的茶叶,就等于他们还继续受英国殖民者的压迫、剥削,被迫接受英国对殖民地征税和制定法律。所以该条例引起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极大愤怒,纽约、费城、查尔斯顿人民拒绝卸运茶叶。
日,波士顿8000多人集会抗议。当天晚上,在塞缪尔?亚当斯和约翰?汉考克的领导下,60名“自由之子”化装成印第安人上了茶船,将东印度公司三条船上的342箱茶叶全部倾倒入海。
波士顿倾茶事件以后,英国政府认为这是对殖民当局正常统治的恶意挑衅,为压制殖民地民众的反抗,波士顿倾茶事件[6] 1774年3月英国议会通过了惩罚性的法令,即《波士顿港口法》、《马萨诸塞政府法》、《司法法》和《驻营法》。这四项法令通称为”强制法令”,规定英军可强行进驻殖民地民宅搜查,取消马萨诸塞的自治地位,封闭北美最大的港口波士顿港。这些法令明显地剥夺了殖民地人民的政治和司法权利,激起了他们的联合反抗,直接导致了第一届大陆会议的召开,拟就呈交英皇的请愿书和抵制英货的法案。考点名称: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发展英属北美殖民地:
年英国在北美东起大西洋沿岸西迄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狭长地带建立的13个殖民地。它们是:弗吉尼亚、马萨诸塞、康涅狄格、罗得岛、纽约、新泽西、特拉华、新罕布什尔、宾夕法尼亚、马里兰、北卡罗来纳、南卡罗来纳、佐治亚。从属于英国,但相对独立自治,由英王特许,赋予政治自治权利,但不能占据议会席位。年间有16个,由于兼并就只剩13个,它们也就是美国建国之初的13个州。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发展:
殖民地经济以农业为主,工商业也有一定的发展,总体来说是处于商业资本主义阶段。由于自然、地理条件迥异及居民成分的不同,南部、北部的经济也呈现出差异。南部以种植园经济为主;北部除发展多样性的农业生产外,新英格兰地区的捕鱼、造船、航运以及贩奴等亦很发达。中部盛行大庄园土地制,粮食生产十分丰富,有“面包殖民地”之称。工业尚处于手工工场阶段,18世纪50,60年代,盛行分散的手工工场制度。波士顿、费拉德尔菲亚、纽约等城市逐渐发展成为殖民地的工业中心。早期英属北美殖民地:最初到达北美的五月花号:
考点名称:《独立宣言》的发表《独立宣言》:
《独立宣言》于日,由第二次大陆会议批准,宣布美利坚合众国独立的宣言,这一天后成为美国独立纪念日。宣言之原件由大陆会议出席代表共同签署,并永久展示于美国华盛顿特区之国家档案与文件署。此宣言为美国最重要的立国文书之一。
第一次大陆会议:
日,北美殖民地在费城召开了殖民地联合会议,史称“第一届大陆会议”,尽管这次大陆会议没有提出独立问题,但它是殖民地形成自己的政权的重要步骤。
第二次大陆会议:
第一届大陆会议之后,英王变本加厉地对殖民地采取镇压措施,引起日列克星敦康科德的武装冲突。在人民反英武装斗争和高涨的革命情绪推动下,日,第二届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并于日通过《独立宣言》,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邦联条例》,日获各州批准,开始生效。据此成立的邦联国会代替大陆会议,成为直到1789年3月为止的美国立法机构。
《独立宣言》的颁布背景:
1.欧洲启蒙思想的深刻影响;2.北美启蒙思想家富兰克林和杰斐逊的推动;
3.潘恩发表《常识》,激励人民为独立而战;
4.独立战争爆发的实际情况。
《独立宣言》的历史意义:
1.《独立宣言》表达了北美人民追求独立的愿望,对独立战争起到了鼓舞斗志的作用;
2.《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国的作为一个新的国家的诞生;
3.《独立宣言》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文件的形式宣告成立民主共和国,推动了欧洲反封建革命,直接影响了法国大革命。
《独立宣言》原件:
《国家宝藏I》:
电影《国家宝藏I》是一部围绕《独立宣言》而虚构的故事,但其中不少独立战争史实可以参考。考点名称: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独立战争:
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民族独立战争和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反殖民战争。由于英国对殖民地的剥削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了北美人民的抗争。始于1775年4月的莱克星顿枪声,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国的诞生。经过北美人民的艰苦抗争,终于在1783年迫使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民主体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拉丁美洲和法国大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美国独立战争知识架构图:
美国宪法与英国权利法案对比: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意义:
1.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通知,建立近代每周第一个独立国家;
2.美国独立战争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同时还是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
3.美国独立战争对法国大革命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美国独立战争示意图:
篇二 : 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型:填空题难度:中档考点:
考点名称: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独立战争:
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民族独立战争和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反殖民战争。由于英国对殖民地的剥削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了北美人民的抗争。始于1775年4月的莱克星顿枪声,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国的诞生。经过北美人民的艰苦抗争,终于在1783年迫使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民主体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拉丁美洲和法国大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美国独立战争知识架构图:
美国宪法与英国权利法案对比: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意义:
1.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通知,建立近代每周第一个独立国家;
2.美国独立战争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同时还是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
3.美国独立战争对法国大革命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美国独立战争示意图:
范文二:二战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
二战的转折点
——斯大林格勒战役
口甘肃天水市第一中学高二(3)班马宏刚
万人投降(德军以惨败告终。 1942年是二战中最重要的 兵。在南部,部署了150万兵力。 一年。在 德军的失败是多方面原因造 这一年里,相继发生了使 其中主要是德军“南方”集团军群
战争出现根本性转折的三大战 (97个师,90万人),此外还有德 成的。首先,德军的整体战斗力不
役: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和斯 国盟国的军队。德军共拥有 1206强。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地区不 大林格勒战役。其中,斯大林格勒 辆坦克和反坦克自行火炮、1640 仅远离苏德战场前线,彼此之间
战役最为重要。 架作战飞机。 也相距甚远。为了这两个目标,希 几次小的战斗之后,斯大林 特勒虽然集结了空前庞大的兵 1942年,苏德战场处于胶着
状态。在欧洲战场到处高奏凯歌 格勒战役的大幕于1942年7月 力,可是在战场上仍极为单薄。希 的德军,面对苏联的顽强抵抗,毫 17日拉开。在飞机和火炮的掩护 特勒又拉来盟国的军队,但这些 下,德军首先进攻切尔河并初尝 军队的战斗力都很差,根本经不 无进展,并在莫斯科一役中损失
惨重。这是希特勒所不能容忍的, 胜果。然而在顿河西岸,德军却遭 起苏军的打击。后来意大利第 8 他必须尽快打败苏联(避免重蹈 到苏军的顽强抵抗,徘徊不前。希 集团军遭苏军打击(22万官兵
仓 一战中两线作战的覆辙。当然苏 特勒大为光火。得到增援的德军 皇逃窜(将德军侧翼完全暴露给 军的情况也很严峻,在战场上的 在付出重大伤亡后,终于渡过顿 苏军;苏军反击时把罗马尼亚军 几次重大失利,使在莫斯科苦战 河,撕开了斯大林格勒的防线。德 队的阵地作为突破口,也都证明
中得来的战略主动权丧失殆尽。 军在进攻的过程中不断遭到苏军 了这一点。 因此,斯大林格勒战 役的胜负对 有力的反击,虽然先头部队攻入 其次,德军在西线战场百试 于双方都是生死攸关的。 不爽的“闪电战”在苏德战场上完 了斯大林格勒城区,但已成强弩
由于在莫斯科失利,希特勒 之末,无法全占该城(并以每天损 全不适用。西欧诸国地域狭小,在 改变了战术,不再正面强攻,而是 失3000人的代价消耗着自己的 得知德军进攻的消息时,往往
国 准备先在北面拿下列宁格勒,在 实力。苏联却暗中积蓄了反攻的 土大部分已被德军占领,战略 要 南面拿下斯大林格勒,接着南北 力量。11月19日反攻开始后(苏 塞也已丧失。而苏联却国 土广 夹击莫斯科,切断伏尔加河运输 军很快突破了斯大林格勒西北部 阔。仅斯大林格勒外围防
线纵深 线。并利用高加索的石油为战争 罗马尼亚军队的阵地。第二天,又 就达好几百公里(便于 层层设 服务。然后进攻西伯利亚。与日本 防。苏军坚强的意志也在南部突破了罗马尼亚军队的阵
使“闪电 会师,彻底灭亡苏联,最后再共同 地。22日,德军第六集团军被包 战”的作用根本无法发 挥。所以德 南下打败中国和英美。可见,斯大 围在斯大林格勒城外一片地势开 军的进攻看似凌厉, 在进攻中损 林格勒战役无论在军事上还是在 失了大量精锐部队,阔、易攻难守的地带。处境日益艰
大林格勒城即使攻入斯 政治上对德军都有重大意义。 难。日,苏军向被 内(也无法完全占领
该城了。 为了实现这一战略企图,希 包围的德军发动总攻并给以重 特勒在斯大林格勒附近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士气。德集结了重 创。3月2日,被围德军共计33 万方数据“康乾盛世”
中国封建王朝最后的辉
吕 口河北徐水物探中学高三文科班 刘
清朝前期,在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 封建专制制度已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 统治者励精图治,调整统治政策,使社会经济 展。。康乾盛世”的基础仍为自然经济。而在欧 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阶级矛盾缓和,社会安 洲,商品经济已逐步取代自然经济,资本主义 工商业得到迅速发展,相对落后的俄、法、普、 定,在反击外来侵略,平定国内少数民族叛乱
斗争的基础上,加强了对边疆的管理,统一的 奥等都开始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进行富国 强兵的改革,普遍推行重商主义,对外寻找生 多民族的国家进一步巩固,形成了。康乾盛 世”。 存空间,进行殖民扩张,这些措施从目的上看 。康乾盛世”从中国古代史的纵向上看值 虽是巩固封建统治,但在客观上却顺应历史
发展的潮流,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此时的 得肯定,尤其是封建经济的发展及统一的多 清王朝,经济上重农抑商,极力维护封建的经 民族国家的巩固方面。但从世界历史的横向 济基础——自然经济;对外关系上,闭关锁 看,。康乾盛世’背后隐藏着中华民族落伍的
国,把自己封闭起来。与世隔绝的结果就是落 危机。17、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已有了一定 后,落后就要挨打,19世纪中期开始沦为程度的发展,工场手工业进入了兴盛时期,早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国家已逐步建立资本主半 期资产阶级革命已拉开了序幕,少数先进的 由此可见,“康乾盛世”只能说是自然经 义制度,资本主义已 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欧洲大陆掀起第二次 济时代的辉煌,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去看,
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高 已远远落后于时代。在辉煌的背后,我们应该
举理性主义的旗帜,把矛头直接对准了专制 清楚地看到东西方之间这种巨大的差距。 主 义及教权主义,民主自由之风吹遍欧洲,遍 及世界。而同一时期的清王朝,极力强化君 该学生对历史学习非常感兴趣(勤于思 索。善于抓历史事件的本质特征(有较高的历 主专制统治。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禁
史思维能力,能够把“康乾盛世”放到世界历 锢人们的思想,封建制度已走向衰落。
史的大背景中去分析,难能可贵。 17、18世纪的中国,自然经济仍然占主 导地位, 指导教师:李广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发展缓慢,
军经过莫斯科一役,早已没有了 战场的全部兵力。还从西线、国内 的形势。所以斯大林格勒战役不
战争初期所向披靡的锐气(而苏 仅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第 调来大批军队,结果大量被歼灭 昂,充军受莫斯科保卫战鼓舞。斗志高 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被俘,遭到毁灭性打击。苏军转入 满了必胜的信心。 战略反攻,德军不仅在苏德战场
指导教师:张聿军此役希特勒不仅动用了苏德 元取胜可能。还影响到其它战场
范文三:美国南北战争的转折点-葛底斯堡战役
声 明文章所持观点立场,不代表溯古追风世界历史网立场;若无特别版权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站会员转载;如文章引起版权及其它原因纠纷,请与我们及时联系。原文:葛底斯堡战役(BattleofGettysburg,日至3日)作者:[英]威廉·西摩出处:《世界上二十次重大战役中的决定因素》在马尔文山之战和葛底斯堡战役之间的12个月中,不仅发生了数次激烈战斗,而且联邦军指挥官更换频繁。李(RobertE.Lee)将军仍是北弗吉尼亚军团的指挥官,对于他来说,这十几个月中最可喜的事情无疑是“石壁”杰克逊在“七天战役”之前就已充分显露出来的才干又开始锋芒毕露。杰克逊的首次胜利是在日取得的,他在戈登斯维尔以北的塞达山打败了他的宿敌班克斯将军率领的一支联邦军队。当麦克莱伦仍在半岛的时候,林肯便任命约翰·波普少将统率麦克道尔、弗里蒙特和班克斯的3个军保卫华盛顿。8月底,李再次制定了一项大胆的分兵进击计划。他打算在拉帕汉诺克河一线牵制波普,同时让杰克逊绕到波普的后方,摧毁他的基地。但是波普发觉杰克逊的行动后便撤至马纳萨斯枢纽站。李跟踪追击,与杰克逊的部队一道,在8月29日至30日第二次马纳萨斯战斗中,打败了波普。但这是一次收获甚微的胜利,李损失了近20%的兵力。同时,李在近期内也无法向前推进,因为麦克莱伦已从半岛赶到,他的数量占优势的部队正在向李逼近。9月初,李由于急需给养和被服,遂率部向储有大量物资的马里兰州和宾夕法尼亚州进发。他再次冒险分兵两路,一方面派杰克逊消灭哈珀斯渡口和马丁斯堡一带的敌军,另一方面派朗斯特里特进军黑格斯敦。该计划的副本落入麦克莱伦之手。他如果利用这一情报肯定会彻底打败北弗吉尼亚军团。然而,麦克莱伦对此不屑一顾,这使李有时间重新集结他的部队,于9月17日实施沙普斯堡之战(即安提坦之战)。这次战斗没决出胜负。李付出了巨大代价,伤亡1.3万人。麦克莱伦暂时制止了南军的入侵。几天后,北弗吉尼亚军团再次渡过波托马克河,首先退到欧佩奎恩河,后又退到库尔佩珀县府所在地。麦克莱伦不慌不忙地向沃伦顿运动,11月7日,他在那里得知,博恩塞德将军已经接替了他的职位。博恩赛德原打算在阿奎亚河附近建立营地,尔后经弗雷德里克斯堡向里士满推进。可是,博恩赛德与麦克莱伦一样慢慢腾腾,这使李得以集中兵力,在俯瞰弗雷德里克斯堡这座小镇的高地构筑坚固防御阵地。博恩赛德于12月11日和12日渡过拉帕汉诺克河,他这支约12万人的部队在12日向南军进攻了一整天,但南军阵地固若金汤,北军一再被打退,损失惨重。李的胜利已垂手可得,但位于斯塔福德高地上的联邦军炮兵阵地对南军造成了很大威胁,李无法将成功的防御转为进攻。1862年至1863年的冬天比较平静。博恩赛德于日再次渡过拉帕汉诺克河。次年1月,他的职位由胡克少将接替。北弗吉尼亚军团在罗亚尔堡和美国堡之间建立防线,准备迎击拉帕汉诺克河对面的波托马克军团。4月底,胡克试图包抄李的左翼,从而引发了5月1日至4日的钱瑟勒斯维尔之战。虽然南军赢得了这场激战的胜利,但李不仅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反而因失去了杰克逊而悲痛万分。此次胜利的另一个副作用是,李对自己能够狠揍联邦军的盲目自信更趋膨胀。他对联邦军士兵一贯持藐视态度。事实上,波托马克军团在钱瑟勒斯维尔之战后不久便恢复了士气,李认不清谁是坏士兵,谁又是坏将领领导下的好士兵。在一种无往而不胜的盲目乐观情绪的支配下,李没有派部队前往密西西比河流域支援受到格兰特和罗斯克兰斯严重威胁的南部同盟的部队,反而率北弗吉尼亚军团进犯宾夕法尼亚。李出此举自有妙算。弗雷德里克斯堡对面的波托马克军团的阵地易守难攻,如将该军团诱至波托马克河以北,李可能会找到更有利的机会与其决战,并使在冬季占领谢南多亚河谷南部地区的南军部队从那里脱身。南军急需各类补给品,向北方各州进军可以得到大量储存物资。此外,李决定这样做还有一些更深的谋算,如给北方主和派以口实,鼓励外强站在南方一边干涉美国内政,等等。然而,入侵北方不但不会加剧北方各州的分裂,反而会使它们更加团结。而且,划时代的《解放宣言》的发表(日)将使原来或许存在的欧洲国家对南方的同情转向北方。《解放宣言》宣布,所有奴隶即日起获得自由。出于上述考虑,李于6月3日开始从拉帕汉诺克河向北机动。在北进之前,他将军团的所有步兵编成了3个军,每个军下辖3个师,第1军由朗斯特里特将军指挥,第2军由尤厄尔将军指挥,第3军由安布罗斯·希尔将军指挥。军团的野战炮兵编成了15个炮兵营,每营下辖4个炮兵连。“杰布”·斯图尔特将军指挥6个骑兵旅和1个马拉炮兵营。从李的侧翼冒进和他在敌方领土使部队疏开几英里的做法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他对胡克的蔑视。希尔的1个军暂时留下监视拉帕汉诺克河一线胡克的部队,朗斯特里特和尤厄尔的2个军则向库尔佩珀,进而向蓝山进发。胡克可轻而易举地抢占蓝山山口,将南军割裂开来,彻底击败之,但他没能抓住这个时机。胡克确实曾命令第6军指挥官塞奇威克将军派部队渡过拉帕汉诺克河进行侦察,这次行动引发了布兰迪车站的那场骑兵战。尽管这次战斗是一次遭遇战,但它的意义非同一般,因为它第一次表明,北军的骑兵比南军骑兵毫不逊色。这次战斗发生在6月9日,它使北军的骑兵指挥官普莱曾顿将军得到了李的部队正在北上的确切情报(因为尤厄尔的军正沿谢南多亚河谷向温切斯特进发)。因此,胡克于6月13日离开了弗雷德里克斯堡,他的北上路线正好与李的进军路线平行。6月14日,尤厄尔的第2军在温切斯特击败了米尔罗伊将军的北军。鉴于胡克正从右翼赶来,李直扑波托马克河。朗斯特里特沿蓝岭东侧进军,尤厄尔部和希尔部(此时已归队)则沿谢南多亚河谷前进。6月15日至22日,尤厄尔的军在谢泼兹敦渡过了波托马克河,希尔的军也于24日至26日在同一地方渡过了该河。6月24日至26日,朗斯特里特也在威廉斯波特渡过了波托马克河。在大约一个星期以前,李决定将斯图尔特的骑兵分散使用,他的这一决定成了影响葛底斯堡战役的进程,甚至很可能是该次战役结局的五大因素之一。李让斯图尔特的2个骑兵旅留下来严密护卫自己的本队,派詹金斯的骑兵旅随尤厄尔的军担任前卫,命令斯图尔特率余下的3个骑兵旅在联邦军的右翼行动。斯图尔特的任务是保护先头部队(尤厄尔的军)的侧翼和传递情报。直到葛底斯堡战役开始,李才又重新得到斯图尔特的消息。胡克于6月25日至26日在爱德华渡口渡过波托马克河。次日,他向哈勒克将军(联邦军总司令)呈交了一份作战计划,但遭到了哈勒克的否决。这种事情的发生已不是第一次了,胡克一气之下递交了辞呈。6月28日,米德将军接过了波托马克军团的指挥权。这时,尤厄尔的先头师已经到达卡什镇,朗斯特里特和希尔的部队也已分别进至钱伯斯堡和费耶特维尔。由于斯图尔特的骑兵不在,李对米德的行踪几乎一无所知,但好在一位名叫哈里森的朗斯特里特的私人情报员向李提供了情报,李才得知米德已渡过波托马克河,才认识到一次战役迫在眉睫。因此,李急忙命令在广大地域行动的各师部队向葛底斯堡以西8英里的卡什镇集中。至此,南北双方的各路大军都与葛底斯堡距离不等地集中在该城的周围,但任何人都没想到一场恶战即将在那里发生。6月30日,希尔军的一位师长赫思将军派下辖的一个旅到葛底斯堡城来采购皮鞋,此举决定了这次会战的地点。这个旅的士兵遇到了前来堵截南军的一支联邦军的骑兵部队,于是返回汇报情况。第二天,希尔(李尚未到达卡什镇)命令赫思与彭德的2个师向葛底斯堡前进。当这2个师行至该城以西1英里的麦克弗森岭时,该战役的第一次战斗打响了。这2个师的部队,特别是赫思的部队,打得非常艰苦。可是,一旦密执安州第24团和来自纽约州和宾夕法尼亚州的另外2个团溃逃后,其他的北军部队便败下阵来,一直退到葛底斯堡城外。在这次初战中,进攻麦克弗森岭的南军被赶了回去,但北军也因失去了一名最优秀的将军(约翰·雷诺兹)而遭到重大打击。与此同时,南军和北军的各个师都在火速向葛底斯堡集中。最早赶来的是联邦军的第1军和第11军,它们占领了葛底斯堡城西和城北的阵地。李早已命令尤厄尔率领他的师由卡什镇向葛底斯堡推进。到7月1日中午,罗兹的师已占领橡树岭,但联邦军第11军很快赶至,与其形成严重对峙态势。赫思的师——该师后来得到希尔军的另一个师的加强——则咬住了联邦军左翼的部队(大部分联邦军是道布尔戴将军的第1军)。现在,谁先得到增援关系重大,因为双方都在拼命抢时间。结果,沿哈里斯堡路而来的尤厄尔部的厄尔利将军首先率部赶到,联邦军的阵地因而变得岌岌可危。李来得很及时,正好亲眼目睹了联邦军的狼狈景象:第11军正穿过葛底斯堡向公墓山地区行进,正遭受沉重打击的第1军在塞米纳里岭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又穿过中间的空旷地,向公墓岭逃去。李巧妙地迅速集中了兵力。现在他认为(这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他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将敌军赶回到尚未到达战场的各个军的营地,他就会赢得这次战役的胜利。但事情并没有象他预想的那样发展,因为就在这个时刻出现了5个因素之中的第2个因素。卡尔普山是战场北部的一个关键地物,但南军却未将它占领。那天晚上,南军本来可以占领它,并卷击北军的整个防线,但尤厄尔将军觉得那不是他的任务。到第二天上午他想这样做时,已经太迟了。实际上,在那天的战斗中,联邦军至少有1万人伤亡或失踪,另有5000人被俘。7月1日至2日夜间,联邦军抓紧时间加固了他们的阵地。凌晨1时,米德将军和他的指挥所人员从托尼敦赶到。借助黎明的曙光,他骑马巡视了北军坚固的阵地:第11军在公墓山的半圆形阵地一直延伸到卡尔普山(该地物本来应该在南军的手里);防守卡尔普山的是第1军的沃兹沃思师,该师的当面是第一天未能及时参加战斗的尤厄尔的1个师。第二天接近中午时,第12军占领了沃兹沃思师右边的阵地。第1军位于公墓山之后,第2军的海斯师配置在齐格勒斯格罗夫,第2军余部和第3军部署在从齐格勒斯格罗夫到小圆顶的公墓岭一线。在第6军到达之前,先来的第5军担任预备队。这是一个非常坚固的阵地配系,尽管有些人认为,第3军的指挥官西克尔斯将军擅自派部队前出占领高地上的一个突出部危及了联邦军的整个防御体系。在一次非正式的,并且多少有些仓促召开的军事会议上,南军将领们发表了很多极不相同的意见,但会议最终还是决定,在米德的部队完全集中起来之前向北军的阵地发起攻击。经过第一天的战斗,李的自负心理无疑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一支深入敌境,靠就地取粮的军队当然需要主动出击,然而,由于斯图尔特的骑兵不在身边,李无法得到确切的情报,他的这一决定是极为冒险的。南军的进攻出发线显然是塞米纳里岭,该地物比公墓岭要长,距东面的浅谷只有约1英里。在前一天的战斗中充当主攻部队的尤厄尔和希尔的2个军扼守在塞米纳里岭北端和葛底斯堡地区的阵地。尤厄尔的部队面对北军的右翼,希尔的当面是北军防线的中央。朗斯特里特的部队到达较晚,尽管暂缺皮克特的师,仍担任南军的右翼。李决定以朗斯特里特的军向联邦军防线的左翼实施主要突击,并命令在朗斯特里特打响后,希尔立即突击在敌防线中央的公墓岭,尤厄尔采取配合行动,攻击敌右翼。这时,此次战役中的第三个关键事件发生了。由于种种原因,朗斯特里特(他本来就不赞同这个计划,曾强烈要求包抄敌军的侧翼)把进攻时间推迟了几个小时,并在发现自己正处于敌军监视之下后,进行了不必要的长距离反向行军。这不仅使米德得到了向前调动预备队的宝贵时间,而且还使下午2时左右到达的联邦军第6军正好赶上参加战斗。西克尔斯的前出阵地从皮奇果园一直延伸到一片裸露的岩层,他的左翼就紧紧依托这片被恰当地称为“鬼穴”的岩石断层上。为了攻下这一相当坚固,但却暴露的前出阵地,朗斯特里特最终(大约下午4时)动用了1.2万人。他的2个师从赫尔岭出发后成一路纵队前进,前卫由麦克劳斯的师担任。麦克劳斯的师行至皮奇果园的当面后,便向左展开,让胡德的师从它的后面赶上,与它的右翼相接。这次战斗,特别是“鬼穴”一带的战斗,打得格外激烈,足足持续了2个多小时。渐渐地,联邦军被赶出了阵地,他们一面后撤,一面英勇还击。就在朗斯特里特发动进攻之前,米德曾骑马来见西克尔斯,并表示他不赞同这位将军将部队朝前部署的决定。他一眼就看出西克尔斯在没有支援的情况下是守不住这一突出部的。而现在,鉴于南军的压力很大,他便策马离去,命令赛克斯的第5军前来增援,并派他的工兵指挥官沃伦准将观察并向他报告左翼似乎正在出现的危险情况。此举引发了此次战役中第四个决定这次战役结局的,出人预料的事件。沃伦为确保小圆顶的安全立下了汗马功劳。如果小圆顶失守,米德的左翼将被包抄,并受到南军火力的纵向打击。米德的左翼虽然得以免遭攻击,但危险并没有过去,因为联邦军防线中部出现了多处缺口,而从右翼调来的部队只堵住了部分缺口。这为尤厄尔提供了卷击被削弱了的北军右翼的机会。尤厄尔得到的命令是协同朗斯特里特发动进攻。他的行动构成了对此次战役进程具有极大影响的五大因素中的最后一个因素。他在第一次进攻中没有与朗斯特里特协调行动,发动得实在太晚了,而第二次进攻又被取消了。就这样,他从此永远失去了卷击联邦军右翼的大好时机,因为当天夜里,米德就把调走的几个团又调回到卡尔普山地区。第二天的战斗就这样结束了。在这一天,双方士兵都英勇作战,但指挥官却多次失误。南军在右翼占领了一些阵地,双方都蒙受了重大伤亡,但都未取得决定性胜利。在7月2日至3日夜间召开的军事会议上,米德决定继续进行防御作战。但是,李却斗志昂扬,乐观向上,他一门心思地想实施进攻作战。现在,李又得到了3个旅(皮克特的师已经赶到),斯图尔特的骑兵也终于回来了,李还在米德的两翼各得到了一个立足点(尽管这两个立足点都很不稳固)。李没有采纳朗斯特里特提出的实施翼侧进攻的建议,决定对敌中部防线(现在北军的中部防线比两翼都要脆弱)实施正面攻击,并派他的骑兵在联邦军的东侧和后方巡逻,以袭扰撤退的北军。这一天,双方进行了直接交锋,不象前两天那样机动迂回很多,其中最精彩的部分便是皮克特师发起的场面壮观,但效果不大的冲锋。7月3日凌晨,尤厄尔在卡尔普山的前沿部队遭到联邦军第12军的攻击,战斗从凌晨4时一直进行到上午11时,结果尤厄尔的部队被击败,因此,他们对当日南军发动的主攻已经起不到多大支援作用了。南军的主攻是下午1时打响的,南军的138门大炮发出了雷鸣般的吼声。下午2时40分炮击停止后,朗斯特里特命令皮克特师发起进攻。1.1万名南军士兵(包括皮克特师以及安布罗斯·希尔军所有3个师的部分人员)跨过河谷,问公墓岭的敌军,向着他们的“地狱之门”冲去。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双方的数百名士兵在炮弹和枪弹的打击下象割草机下的杂草一样纷纷倒下,但仍未决出胜负。到黄昏时分,皮克特只得发出撤退的信号,那时,他的冲锋部队的伤亡率已高达67%。葛底斯堡战役就此结束。米德没有进行反击。第二天(7月4日)傍晚,李开始有秩序地向南方撤退。几乎就在皮克特的部队蒙受巨大伤亡的同时,在战场东面大约3英里的地方发生了另一次作战行动。大约8000名联邦军骑兵迫使斯图尔特离开阵地,在非他选择的地方进行了一次战斗。这是一次用传统方式打的大规模战斗,持续了大约3个小时。因此,斯图尔特只得远离战场,无法对南军步兵实施增援。在一篇论述这次战役的文章的结尾部分,温斯顿·邱吉尔这样写道:“他(指李将军)与他的伤兵和战俘走在一起。他损失了两门大炮,也输掉了这场战争。”。有些人争辩说,维克斯堡之役才是这场漫长而残酷的南北战争中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可是,如果李在葛底斯堡消灭了米德的军队,南方很可能获得(即便是暂时的)独立。反之,由于李在这次战役中元气大伤,他再也无力入侵北方,无力凭借北弗吉尼亚军团再发动一场大规模攻势了。在这次战役中有五大重要事件,倘若其中任何一件以不同方法处理,李都可能赢得胜利。不过,在进一步分析这些事件之前,我们有必要首先看一看李本人的品行,因为胜也好,负也罢,他对这次战役的结果都要负全面责任。无疑,李是一位杰出的将领,但与任何人一样,他也有错误,尽管总的来说,他的才能大于他的缺点。他不是一个好军需官,至少要对自己的部队经常衣衫褴褛,装备低劣和给养不足承担部分责任。有时,他对部下的要求迁就过多,对部下过分信任。这就导致了他的命令缺乏权威性,他的部下接到命令后往往自行其事。李的这些缺点在葛底斯堡战役之前和期间表现得非常明显。毋庸置疑,他的一些高级将领的表现也令他失望——这些在以后还会提到——但是,他自己也要对此承担一部分责任。斯图尔特之所以铸成大错,根源在于他的性格。正如一位联邦军将领所说,他是“北美最优秀的骑兵指挥官”,这几乎是没有疑问的。他在双方军队中衣着最漂亮,并且总是在歌声中骑马投入战场,有时身边还有一个人弹奏班卓琴。他不仅温文尔雅,风度翩翩,而且还勇敢机智。他是位侦察敌情的高手,具有成为一位优秀的骑兵指挥官所需的一切素质。他的一大缺点是追求荣誉的欲望过强。遗憾的是,这往往源于一时的冲动,而不是理智的深思。自从斯图尔特担任南军骑兵指挥官以后,他的部队一直给人一种战无不胜的印象。但到日李开始入侵北方时,南军骑兵的这种战无不胜的形象在布兰迪车站之战中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在以后的数日中,掩护李前进的斯图尔特的各骑兵旅不断受到联邦军新任骑兵指挥官普莱曾顿将军的袭扰。有人指责斯图尔特在布兰迪车站之战中表现不佳。在那次交战中,南军骑兵伤亡523人。《里士满调查者报》载文写道:“如果这次战斗是为少数自负而愚蠢的军官取乐而举行的一次锦标赛,那么,出现这一灾难也许情有可原。”这话也许有点不太公正,但它却大大刺伤了斯图尔特的自尊心,并且无疑成了他要求在华盛顿以北渡过波托马克河直驱联邦军后方的主要动因。在一年以前的“七天战役”中,他曾成功地实施过这样一次行动,把麦克莱伦打得狼狈不堪。现在,他又有了一次进行光荣的敌后奔袭并恢复他稍稍受损的名誉的机会。李需要得到情报,并认为斯图尔特的建议有可取之处。但他也知道,目前的当务之急是保护尤厄尔的第2军的翼侧。尤厄尔的第2军是南军的先头部队,首先沿谢南多亚山谷行进,尔后于6月22日渡过波托马克河,向钱伯斯堡挺进。鉴于自己的军团已成一线展开,李决定将斯图尔特的5个骑兵旅(詹金斯的旅已经派出)分散使用,以便得到更多的情报和掩护更多的部队。为此,他直接或通过朗斯特里特,多次向斯图尔特发出了措辞含糊并多少有点令人费解的指示(说指示是因为它们简直不能称为命令)。李要斯图尔特用2个骑兵旅保卫蓝岭山的斯内克和阿什比山口,监视胡克的波托马克军团(李对于该军团的行踪尚不清楚),让其他3个旅进入马里兰州,以保护尤厄尔的翼侧,为李不间断地侦察敌军的动向。朗斯特里特向斯图尔特传达李的这一指示时,又加上了自己的建议:“如果你认为能够办到,你就应该穿插到敌人的后方。”第二天,即6月23日,斯图尔特又接到了李的指示。李用下述至关重要的语言重申了朗斯特里特讲过的意思:“不过,你可自己判断是否能不受阻挠地绕到敌后,尽可能多地消灭敌军,并渡过山东侧的河流”。这正中斯图尔特的下怀,他迫不及待地采取了行动。6月25日拂晓,他便率3个旅从塞勒姆出发了。此时仍是联邦军主帅的胡克正准备在爱德华渡口渡过波托马克河,斯图尔特与汉考克将军的第2军不期而遇。斯图尔特立即派人向李汇报此事。这是斯图尔特送出的唯一情报。此情报本来可以使南军统帅对敌军的意图有所了解,可是,它却根本没有传到李那里,与北军的这次遭遇迫使斯图尔特掉头向南,在华盛顿以北仅几英里的地方渡过了波托马克河。这次绕道行进所造成的后果是令人遗憾的,因为李正在敌方领土作战,迫切希望斯图尔特尽早与尤厄尔会合。然而,与北军遭遇并不是斯图尔特迟迟未与尤厄尔会合的唯一原因。李在给斯图尔特的指示中写了一段从当时的情况看很不明智的话,这段话要求斯图尔特利用一切机会为北弗吉尼亚军团搜集补给品。斯图尔特的部队在罗克维尔休息时真的遇到了这样的机会。他的一支巡逻队发现了联邦军的一列共有150节车厢的运输列车。南军士兵为追赶这一列车几乎到达华盛顿近郊,但始终没有追上。斯图尔特司令部的布莱克福德上校写道,南军士兵“象追狐狸一样兴奋地追了好几英里”。在切断电报线,破坏巴尔的摩-俄亥俄铁路线以及对敌实施其他快速袭击等行动中,斯图尔特又耽误了一些时间。这些行动当然很有趣,但不是斯图尔特原计划应干的事情。他的骑兵是北弗吉尼亚军团的眼睛,没有他们,李实际上就成了瞎子。不仅如此,斯图尔特还应该保护先头军的右翼。然而,由于进行了这么多节外生枝的活动,他已经来不及于6月27日在约克镇与尤厄尔军的先头师会合了。他不仅没有给李送去任何情报,而且为自己搜集的情报也不多。他在各路大军之间东奔西跑,盲目行动,从未与李取得联系。直到葛底斯堡战役的第二天,李才终于在卡莱尔找到了他。斯图尔特未能及时参战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这次战役的结局?对实际作战可能影响并不很大。直到战役开始后的第3天上午,斯图尔特才赶到战场,李命令他去攻占敌防线左翼的阵地。如前所述,斯图尔特的骑兵在当天傍晚与联邦军骑兵进行了一场大规模战斗。如果不是因为长途奔袭使他的部队人困马乏,他或许能够突破格雷格将军的骑兵防线,并给波托马克军团的后方防卫造成很多麻烦。但即便如此,这也很难造成决定性影响。无疑,最使李感到尴尬的是,他对米德的情况毫无所知,直到朗斯特里特的密探穿过敌人的防线前来汇报,李才得知联邦军的全部部队已渡过波托马克河,正向南山挺进。可是,李对联邦军的行军路线以及行军序列仍不清楚。李所知道的只是,他的交通线很可能已被切断,他不得不放弃向哈里斯堡和巴尔的摩进军的原定方案,召回前方的部队,集中兵力,决心一战。但更糟的是,李在决心交战后,在头两天的战斗里,竟然对米德的相当一部分部队的配置地域一无所知,这使他制定了几乎肯定是错误的进攻计划。战斗的第二天,他命令数量占劣势的南军向严阵以待的敌军发动正面攻击。绕过敌军左翼从后方打击敌人是一个大胆的主意,这样做可能遭到联邦军的攻击和分割,但却最有可能获得成功。然而,在对米德“失踪”的各军缺乏确切的了解的情况下,在敌人的翼侧活动可能招致灭顶之灾。斯图尔特钻了李的指示措词含糊不清的空子,这一点似乎是没有什么疑问的。斯图尔特是位经验丰富,才华出众的骑兵指挥官,当时他一定知道他的统帅最需要什么,可是,他却将个人的考虑放在了首位。李的总参谋长想把斯图尔特送交军事法庭,然而李却不主张对他加以惩罚,这也许是因为李感到自己没下达非执行不可的命令。然而,不管怎么说,斯图尔特的玩忽职守很可能对战役的结局造成了不利影响。富勒将军甚至这样说:“这也是导致李在葛底斯堡失败的重大错误之一”。如果说李制定错误的进攻计划是由于斯图尔特没有向他提供情报的话,那么,开战的第一天下午米德仍能留在阵地上并最终赢得胜利,则应说是尤厄尔缺乏主动精神的结果。一个将领之所以犯下严重的,甚至可能是导致作战失败的错误(尤厄尔在葛底斯堡所犯的错误不仅是严重的,而且也是无可挽回的),往往有战场以外的个人原因。就斯图尔特而言,这种个人原因至少部分地表现为他过于自负;对尤厄尔来说,这种个人原因则是他没有强健的体魄(因为即使在上一个世纪消耗体力较少的作战中,一位将领着想很好地发挥作用,也需要有强健的体魄);对于朗斯特里特来说,这种个人原因很可能是他度量太小。尤厄尔将军是在杰克逊将军在钱瑟勒斯维尔之战中阵亡后继任南军第2军指挥官的。除了在半岛战役中表现失常外,总的看来杰克逊是一位出类拔萃、令同辈望尘莫及的指挥官。李一直很仰仗他,这不仅由于杰克逊是位杰出的将领,还因为他能够使有时优柔寡断的李变得坚毅果敢。李在临终前不久曾对威廉·琼斯牧师谈到过葛底斯堡战役的某些情况。他一边挥拳击案,一边大声叫道:“如果在葛底斯堡战役中我有杰克逊,我定会赢得胜利。即使我们不能占领费城,我们也会攻占华盛顿和巴尔的摩,使南部同盟获得独立。”李说这番话的更深一层的含义是,尤厄尔在战役开始后的第一天的晚上未向敌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7月1日下午,联邦军的第1军和第11军遭到了尤厄尔的2个先头师——从橡树岭方向赶来的罗兹师和从哈里斯堡路赶来的厄尔利师——的猛烈攻击。尤厄尔的这2个师得到了希尔的2个师的支援。很明显,联邦军即将崩溃。尤厄尔部队先头旅当面的敌军正在翼侧被俘,那些尚未撤走的敌军也放下了武器。及时赶来观看赫思进攻的李,现在又亲眼看到敌军络绎不绝地逃向葛底斯堡城的狼狈景象。他马上就看出了公墓山的重要价值。鉴于尤厄尔和厄尔利都不在附近,他派人向尤厄尔下达了紧急命令,令他抢占这一关键地物。但与惯常的做法一样,他在命令的末尾又加上了“如果切实可行”这几个字。这时,尤厄尔究竟在什么位置仍是个谜。他可能在罗兹的师指挥所里,但他似乎并不了解当时的战况。这有些异乎寻常,因为尽管尤厄尔历来行为古怪,但他还不至于放弃从敌后攻击敌军。相反,以往的战斗表明,他是一位能征善战的优秀指挥官。在葛底斯堡之战的3天里,他几乎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据说,他患有慢性消化不良症,也许当时他正在受到此病的折磨。他在过去的战斗中失去了一条腿,并刚刚学会用木质假腿(7月1日晚,他骑马经过葛底斯堡城时,竟用他的假腿挡开了一发滑膛枪弹!)走路。这是他第一次指挥一个军。这些都可能是他染上倔强症的因素。尤厄尔没有亲自到前沿了解情况,而是派厄尔利(厄尔利似乎也不了解前沿的情况)前去查看部队的状况。尤厄尔觉得,部队经过一天漫长而艰苦的战斗并遭受重大伤亡后,一定极度疲惫。他接到李的命令时,他的第3师(约翰逊将军的师)尚在2英里之外的地区,因此,尤厄尔断定,在约翰逊的新锐部队赶到之前,任何新的进攻都是不可行的。就在他等待约翰逊的这段时间里,北军不仅占领了卡尔普山,而且还加固了公墓山的阵地。如果那天傍晚尤厄尔趁敌人惊慌混乱之机,在敌人能进行有组织的防御之前,哪怕使用疲惫之师再向敌军发动一次进攻,他也大有获胜的希望。如果换上杰克逊,他肯定会这样做。我们不能说此举定会使李获得这次战役的胜利,但从事后的分析看,他取胜的可能性是很大的。纵然此举没有决定性意义,厄尔利的师也应该占领战术位置极其重要且无敌军防守的卡尔普山。第二天夜间,尤厄尔的军在攻打此山时伤亡惨重。日的《泰晤士报》刊登了该报记者(劳雷)从战地发出的一篇快讯,这篇优秀文稿中有这样一段话:“许多人认为,如果将敌人驱赶4英里并逐出葛底斯堡,尤厄尔将军没有根据上级命令在葛底斯堡城内停止追击,7月1日夜里,他的胜利的部队肯定可以在公墓岭上扎营。可是,在随后的两天里,南部同盟的军队费尽了力气也未能攻下这一高地。”除了“根据上级命令”这几个字以外,这段话是绝对正确的。根据谁的命令?当然不是李的,因为他当时远离尤厄尔。决定停止追击的正是尤厄尔自己。7月1日至2日夜间,那些已经到达战场并勉强躲过一场大难的北军部队巩固和加强了他们的阵地。北军第5军和第6军(特别是第6军)仍远在数英里之外。尽管李并不知道这一点,但他于7月1日夜里作出决定,让朗斯特里特的部队第二天上午向米德的左翼实施正面攻击。在那天晚上以及第二天凌晨3点的军事会议上,朗斯特里特强烈要求李允许他向敌军侧翼发动进攻,夺取“小圆顶”这一显著地貌。他不主张向敌军的坚固防御阵地实施正面攻击,尤其不主张在皮克特师尚未到达的情况下这样做。然而,李却坚持己见,因为他不想在缺乏确切情报的情况下冒侧翼运动的风险。所以,在骑马前去与尤厄尔就以后的作战交换过意见之后,他明确命令朗斯特里特于第二天上午发动正面进攻。李以前真没有发现朗斯特里特(老皮特)竟这样刺头。朗斯特里特固执己见,好争辩,并时常不听命令,但他仍是个出色的军人。在葛底斯堡,朗斯特里特格外令人头痛。7月2日早晨,他的部队扎营在钱伯斯堡路,李命令他占领埃米茨堡路的阵地,并进攻皮奇果园。李误认为皮奇果园一带便是联邦军防线的左翼。李希望进攻于中午以前打响,可是朗斯特里特后来说,他在上午11点以前根本没有接到命令。这种说法在朗斯特里特的第1师的指挥官胡德将军那里并未得到证实。大约中午时分,朗斯特里特终于向前开进了。胡德与麦克劳斯的2个师沿赫尔岭西麓向黑格斯顿路边的黑马客店方向推进。正当部队越过黑格斯顿路向高处攀登时,朗斯特里特感到他的大队人马很可能已被小圆顶上的敌军哨兵发现。于是他作了一个非同寻常的决定。朗斯特里特的进攻行动本来已比预定时间晚了好几个小时,可是,他非但没有沿通向皮策学校的道路继续前进(如果那样做,他在一段时间内将处于小圆顶上敌军哨兵的监视下),反而掉头返回赫尔岭,然后沿威洛比河西岸敌哨兵看不到的道路前进。他这样做看来不仅没有达到突然性,而且还无疑失去了宝贵的时间。就在这段时间里,联邦军的第5军赶来占领了阵地,第6军也及时赶到担任了联邦军的预备队。对于朗斯特里特在7月2日为什么有那种表现,人们一直找不到满意的解释。种种迹象表明,朗斯特里特这样做完全是出于赌气的缘故,因为李没有采纳他的方案(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方案确实更好一些)。我们不能肯定地说,是他的一再抗命(第二天他又顶撞了李)使李输掉了这次战役(虽然李至死都坚信这一点),但是他的固执己见和拖拉作风使他将进攻推迟了4个小时,再加上另一件要事(这件事与联邦军有关),肯定大大减少了李获得胜利的可能性。皮奇果园的阵地是由西克尔斯的军固守的,那里发生的战斗大概是3天激战中最激烈的战斗。在这场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搏斗中,由于一系列事件的巧合,一支险些被打败的军队居然转危为安。一位将领在没有接到命令的情况下,让他的军在防御前沿前占领了阵地。他的上司意识到这是个错误并且这个错误后果严重,命令预备队前出。然后,他又选派了一位参谋军官去察看暴露的翼侧。由于得到了预备队,这位参谋军官才得以在关键时刻将这一要地保全了下来。当皮奇果园的战斗正激烈进行并向“鬼穴”方向发展时,米德正与西克尔斯(他在尔后的战斗中失去了一条腿)在一起。米德看到,第3军溃散在即;由于西克尔斯前出,汉考克的第2军的左翼不仅已暴露无遗,而且有被敌军包抄的危险。幸好,由于朗斯特里特行动迟缓,米德才有可能命令担任预备队的赛克斯将军的第5军前出,由刚刚赶到的第6军接任预备队。当米德前去安排此事时,他又命令沃伦将军到其防线左端去看一看,因为他十分担心那里的情况。沃伦登上了配置有一个信号分排的小圆顶。他非常清楚地意识到,这一要点是对此次战役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地貌。站在小圆顶的岩壁上,他看到了南军部队正在埃米茨堡以西的树林中整队集合,准备向联邦军防线的最左翼发动进攻。他在一份报告中写道,“这一发现令我异常惊讶和激动”。他立即派人向米德送去紧急报告,要求速派1个师来。但在米德接到报告以前,敌军对小圆顶地区的威胁已迫在眉睫,因此沃伦采取了紧急措施。“我骑马跑下山去,找到了我原先所在的那个旅,”他写道,“该旅旅长已经阵亡,于是我接过指挥权,派奥罗克上校的那个团迅速占领了小圆顶山顶。”很快,又有1个膛线炮连赶到了那里。尽管南北军部队在小圆顶顶部的巨型圆周围进行了长时间的激烈战斗,但由于沃伦行动迅速,南军没能登上小圆顶,联邦军的左翼安然无恙。沃伦将军在报告的结尾写道:“我在与黑兹利特中尉(炮兵军官,在尔后的战斗中阵亡)谈话时被枪弹击中,负了轻伤。尽管我右侧和前方的防线在敌人的攻击下正在崩溃,但我看到小圆顶一带的阵地固若金汤,便离开了那座小山,来到防线中部,回到米德将军身边。在北军防线中部,一场新危机即将发生。”正是这场新危机才导致了这次战役中第五个,也是最后一个决定性因素的出现,因为它迫使米德不得不削弱他的右翼以加强他的中部防线。这使尤厄尔得到了卷击米德右翼,甚至赢得这场战役的最后一次机会。当朗斯特里特发起攻击时,尤厄尔在葛底斯堡的西部和东部各有1个师(罗兹的师和厄尔利的师),他的第3个师,即约翰逊的师在城的更东边一些。7月2日凌晨,尤厄尔接到了对敌军防线的右翼实施佯攻的命令。李希望他的进攻与朗斯特里特的进攻同时进行。然而,李再次给了尤厄尔很大的自由处置权,他让尤厄尔自己判断何时将部队投入战斗最为合适,这个失误是极其严重的。看来,尤厄尔下属的各师指挥官并没有利用充分的时间很好地进行战地勘察。的确,联邦军的右翼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树林和警戒部队的屏护。然而,如果认真勘察,尤厄尔的部队完全可以找到进攻路线和实施密切协同。此外,南军部队参谋人员的工作也不得力。尤厄尔军的各师之间以及尤厄尔部与希尔左翼各旅之间联系也很少。直到下午5时30分本纳山上的南军炮兵被打哑时,尤厄尔才决定发动进攻。由于他命令3个师同时出击,而约翰逊的师距进攻目标(卡尔普山)仍有1英里,即使把通往进攻出发线的接近路分配得十分得当(何况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进攻也注定要进一步延迟。在预备队已经全部用上,而朗斯特里特在希尔的支援下就要达成突破的情况下,米德只得从右翼抽调部队,以加强中部防线。吉尔里师的2个旅撤离卡尔普山(那里只剩下格林的旅),经巴尔的摩大道来到罗克河一带。威廉的师、第2军考德威尔的师和该军其他2个师的部分部队则从防线中部调到了左翼。然而,整个第11军仍然留在公墓山。现在南军能否取胜,尤厄尔是关键,他的军应该全力攻击联邦军从公墓山至卡尔普山的钩状阵地。然而,在整个作战行动中,尤厄尔及其右翼师指挥官罗兹似乎都未及时抓住战机,罗兹甚至仍远离交战地域。罗兹打算从一条与埃米茨堡路平行的进攻出发线发起进攻。但行动开始后,他便把实际指挥权交给了年轻的斯蒂芬·拉姆索尔准将。拉姆索尔到达进攻出发线以前的行军路线最长,当其他2个师于下午7时30分终于投入战斗时,拉姆索尔尚未做好进攻准备。厄尔利与约翰逊的2个师在太阳迅速落山之时在未经勘察的地形上与敌激战了1个多小时,试图在公墓山和卡尔普山夺取一个立脚点。这时,罗兹的师尚未从葛底斯堡赶到。尽管尤厄尔的部队终于与第3军的左翼旅建立了联系,但这一情况从未传到尤厄尔那里。尤厄尔一直认为,他的右翼没有友邻部队的掩护。当拉姆索尔的师做好进攻公墓山的准备时,天几乎完全黑了,拉姆索尔只能隐约地看到联邦军的炮兵阵地和坚固胸墙之后的两道步兵防线。在与友邻部队的一位旅长协商后,拉姆索尔认为,敌军阵地太坚固,时间已晚,不宜再发动进攻。拉姆索尔向罗兹提出了取消进攻的建议,罗兹下令照此办理,尤厄尔表示首肯。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一决定无疑是正确的,尽管那种情况本不应该出现。有些历史学家认为,7月2日夜间发生在公墓山和卡尔普山周围的,代价高昂且结局悲惨的战斗是不是整个战役中最为关键的,本应使李赢得胜利的作战行动是有争议的。在这个问题上,持教条主义的看法是危险的。许多年来,人们对这一段战斗也许比任何其他阶段的战斗模拟的次数都要多。尽管——也许恰恰是因为——对葛底斯堡战役的所有细节都进行了研究,人们对联邦军在朗斯特里特发动进攻后和援军到来前在卡尔普山及公墓山的实力的估计分歧仍然很大。多数人认为,到下午6时许,联邦军在那里至少有6000名士兵和38门火炮,他们已渡过危机阶段,南军再发动进攻已为时过晚。投稿及商务合作请联系个人微信号:thexrock ()
范文四:细细的红线:瓜岛战役才是太平洋战争真正的转折点|日本|转折点|瓜岛
细细的红线剧照   《细细的红线》——史上最真切的阵地战詹姆斯·卡维泽是一名内敛的男演员,但是为我们国内广大观众熟知的名字确实另一个,李四叔。原因是来自于热播的美国CBS制作的电视剧《疑犯追踪》中饰演John Reese,音译里瑟,读音类似。这位外形英朗,举止优雅的中年男人,迷倒了不少少男少女,故得到了如此本土化的名称。现在回头来看其出道名片《细细的红线》,更有一番别样对比。《细细的红线》是反常规、反惯例、反类型的,甚至是不算引人入胜的电影,所以只是叫好,获得柏林影展金熊奖的荣誉外,还入围了奥斯卡最佳影片;但是并没有叫座。不过并不耽误李四叔于1999年获得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最有前途演员提名。这个时候的李四叔,依旧青涩年轻,正如电影中的列兵维特,一个典型的理想主义者,虽然刚刚踏入职业旅程,但是始终在逃离,维特只是一名普通的列兵,从踏上瓜岛开始就是在准备离开,他不想让自己记忆中的净土成为世俗之地,但是正是这个全连的“逃兵”在关键时候拯救了陷入困境的连队,自己孤身引开了追逐他的日本搜索队,并陷入重重包围。在身陷囹圄还想做最后一斗时,被直接射穿心脏,倒地身亡,自己孤独的葬身在丛林中。成为了整个瓜岛战役中的5800名丧命美军中的一员。正如电影里描绘的那样,静谧的热带丛林,山峦起伏的高岗,沾满鲜血的如人高的茅草,这一切随着男主角的晃荡漂移的第一人称视角展现出来的瓜岛,但是随着支援炮火的怒吼,还有魅一般若隐若现的日本兵,敌人凌厉的机枪子弹贴着你的头顶迎面扫来的时候,欢迎你来到瓜岛,一个日美两国碰撞的血肉磨房。随着镜头的上下起伏和演员沉重的呼吸声,让我们仿佛置身于这漫山遍野的长草中。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最初不过是美军在1942年筹划的在太平洋上一次小型登陆战,随后日军为夺回岛屿而逐次增兵,并在海上、陆地、空中展开了空前的争夺,从而演化成了日本与盟军的决战。双方历时半年多的争夺,均损耗了大量的战舰、飞机,而日本的人员伤亡也远超美军。最终,日本因无力进行消耗作战,而选择撤军。美军最终完全占据瓜岛,尔后夺取了所罗门群岛,最终是整个南太平洋地区的制海权,美军因此开始进行战略反攻。瓜达尔卡纳尔是中途岛之后日本的再次失败,也是日本从战略优势走向劣势的转折点,从世界范围来看,1942年底盟军在瓜岛的反攻和胜利,与同时期的斯大林格勒会战、阿拉曼战役一起,成为同盟国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的开始瓜岛战役对于美军来说也是一场非常值得纪念的战役,对于以美军为主的盟军来说,心理上的胜利如同军事上的胜利同样重要。在一个双方对等的战场环境下,盟军击败了日本最好的地面、空中和军舰部队。瓜达尔卡纳尔后,盟军面对日本的军事人员没有原先的恐惧和敬畏。此外,盟军对太平洋战争最终的结果,大大地乐观起来。而几位日本政治和军事领导人,包括星野直树、永野修身和河边虎四郎,战争结束后不久即表示即瓜达尔卡纳尔岛是战争决定性的转折点。河边说:“至于转折点[战争],当积极行动停止,甚至变成被动时,我觉得,就是在瓜达尔卡纳尔岛。”可见如此一场惨烈的战役对于双方乃至战争的天平都有撬动平衡的作用。说完瓜岛的意义,在回头说电影,《细细的红线》在结构、情节、氛围、空间造型诸方面都没有一般类型片所具有的“经典编码”。作为一部反大片式好莱坞类型片的电影,它有别于任何战争片,导演在叙事上的独创性颠覆了好莱坞模式,以一种貌似松散、混乱的叙事来完成导演特伦斯·马利克对人物心理现实的描绘以及作者本身带有形而上意味的哲理反思。《细细的红线》画面唯美,低沉的旁白多过对白,很少的战场对峙却更让我感受战争的残酷,以及战争带给人类撕心裂肺的苦痛。但是每一个看过的人都都会在脑海留下沉沉的印象,记住这条细细的红线如何维系着无数无辜的战争受害者。....。。幸福与痛苦,生与死,有时距离你就都是那样的近,中间只隔一条细细的红线,你能做的,就是勇敢的向前。这部片子看得很累也非常郁闷,但是窒息之余,更让这根《细细的红线》勒在我的脑海中。(作者署名:小浪)(新浪军事)(编辑:SN118)
范文五:马云的转折点
  截至记者发稿前,历时一月有余,看似复杂难解的支付宝股权纠纷已出现明显转机。6月22日,阿里巴巴集团、稚虎和软银三方发布联合声明,称三方“一直就支付宝一事进行着持续建设性的沟通和讨论,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并表示“在适当的时间之前,阿里巴巴集团,雅虎及软银将不再发表任何评论”。   在此之前,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现任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和CEO的马云将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核心资产支付宝的股权以级低价格“转移”到了其私人控股的公司,并在未获阿里巴巴集团两大股东稚虎和软银书而同意的情况下,解除了支付宝与阿里巴巴集团的协议控制关系。这一系列操作之后,雅虎和软银不再拥有支付宝的所有权。马云宣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零风险地让支付宝以内资身份获得支付牌照――今年5月26日,央行颁发了首批27张支付牌照,支付宝是获牌企业之一。也正是在这一系列操作之后,雅虎、软银、马云三方进入支付宝股权赔偿的漫长谈判,并由此点燃了外界的舆论风暴。知名媒体人胡舒立斥责马云“践踏契约原则,伤害市场之本”;京东商城董事局主席刘强东在微博中评论,少数人的不诚信行为,导致互联网全行业融资变得艰难,电子商务最艰难的时刻已经提前到来;易凯资本有限公司CEO王冉抨击马云“为了说明自己的‘正确’把中国数以百计的采用协议控制结构的企业推到风口浪尖”;马云的支持者中,不乏一些企业运营者,他们认为做企业首要就是求生存,不可太理想化;更多融到海外资金并通过协议控制绕过监管雷区的互联网企业,则因为“潜规则”被扯到聚光灯下而忐忑不安。   站在当前这个时间节点来看整个事件,不论支付宝“内资化”的动机与真相如何,不论这场纠纷将以何种赔偿形式收场,不论外界毁誉如何,从最现实的角度来看,马云已成为赢家:不仅避免了法律风险,拿到了第三方支付牌照,还成功地扭转了阿里控股权争夺战的局面。经此一役,马云的身份,由控股权被稀释,随时面临出局风险的创业者,重返为实至名归的阿里老板。   而整个支付宝股权纠纷事件,几乎就是互联网产业在中国市场艰难生长的缩影,监管条例的滞后和模糊、外资与中国业务之间复杂难言的权属结构、创业者在资金需求和控股权之间的心路纠结、大股东与创业团队之间的诉求分歧等等,都反映其间。这也就是这一事件能引起国内外投行、VC、媒体、互联网从业者等各界人士纷纷围观并情绪激动的原因。虽然目前为止,针对这一事件,外界了解到的只有马云及其团队的自辩信息,以及有关各方的零星言语,但从支付牌照和阿里控股权两个层面,并不难将整个事件大致看清楚。      支付牌照      支付宝股权转移的一系列动作都跟央行的监管政策紧密相联。据目前披露的信息,2009年6月,支付宝70%的股权以1.67亿元的价格转让给浙江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由马云持股80%,阿里巴巴另一位创始人谢世煌持股20%。这是支付宝股权的第一次转让,在此之前,支付宝是一个100%由外资控股的公司,控股公司为境外注册的Alipay E-commerce,Alipay E-commerce由阿里巴巴集团100%持股。阿里巴巴集团由美国雅虎持股39%,日本软银持股29.3%,马云及管理层持股31.7%。   之所以会有支付宝70%股权转移的安排,马云的解释是,2009年4月份人民银行出台政策,要求非金融支付企业做备案登记。“我们根据这份登记备案背后的精神和要求,觉得外资控股可能会麻烦,于是将70%股权转让到内资公司。”   这次股权转移行动显然得到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的允许。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由四个人组成,分别是雅虎的杨致远、软银的孙正义、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主席马云和集团CFO蔡崇信。马云透露:“日,阿里巴巴董事会纪要明确表示,授权管理层调整股权结构,以合法取得支付牌照。”这一说法得到杨致远印证,在今年5月26日雅虎年度股东大会上,杨致远说:“我们需要满足政府对于牌照发放的要求。如果要做到这一点,支付宝必须被一家中国公司拥有,外资所有者必须撤出。”   2010年6月份,人民银行发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的管理办法》(简称“二号令”),对支付机构的出资人身份规定必须为内资。如支付机构中有外资身份,则必须报国务院另行审批。“二号令”出台后,2010年8月,支付宝剩下的30%股权被以1.65亿元的价格转让给内资企业浙江阿里巴巴,变成100%内资持股。从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对于这次股权转移,雅虎和软银均保持了沉默。两次股权转让所涉及的3.3亿元,按照马云的说法,“是根据净资产价格计算出来的转让价格,并不意味着这是支付宝的全部价值,更不意味着这笔钱进了我自己的口袋”。由于此时浙江阿里巴巴与阿里巴巴集团之间存在协议控制关系,事实的确如此。所谓协议控制,即调整股权后成立的支付宝内资公司只是持牌公司,与支付宝有关的实际收入、利润、技术和知识产权等,将通过一系列协议安排再转移至阿里巴巴集团。因此,阿里巴巴集团可以合并支付宝的报表,而大股东雅虎可合并阿里巴巴集团的报表。在协议控制之下,支付宝的股权转移只是阿里巴巴集团内的资产划转。   关键的时间节点是在2011年1季度,央行对首批申请支付牌照的企业进行资格审查。马云透露,资格审查的关键当口,支付宝收到央行的质询函,要求支付宝报备资产结构,书面声明其是否为境外资本通过“持股、协议或其他安排”实际控制。这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报备要求,还是意味着存在协议控制就不给牌照,或者说存在协议控制就必须按照外资要求,走国务院审批通道?由于缺乏监管方的明确表态,至今支付宝当事各方及外界的理解仍存在分歧。   作为一种名义上内资控股,实际上外资控股的制度安排,协议控制模式普遍为中国互联网公司所采用。按照京东商城创始人刘强东的说法:“国内所有拿到融资的互联网企业,包括上市和未上市的,全部是协议控制结构。”这个灰色模式的存在,使得中国互联网公司既能在境外融资,又能获得或保有限外行业的准入。一向行之有效的协议控制模式,在支付牌照环节受到央行的特别关注,被一些业内人士解读为“关乎国家金融安全”。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从业务相关性来讲,第三方支付比银行更为核心,因为它做银行间的支付,连接各家银行机构,特别是这里面掌握着银行的交易数据及银行的客户情况,数据量非常大。所以第三方支付机构对外资的开放,甚至比银行金融机构还要更加谨慎。而互联网评论员谢文则对“国家安全”的说法不以为然:“人家外资到中国开银行的都没问题,那涉及的业务或者获
得的数据比你的系统多了。”   在事后面对质疑时,马云表示他是这样理解牌照政策的:二号令是针对内资企业发牌的一套规则,如果在协议控制下走内资拿牌途径,太冒险,因为支付宝在同行中规模最大,“别人可以在协议控制下拿牌,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而二号令中关于外资须报批国务院的规定,在马云看来,那意味着等待央行关于外资发牌的另一套规则出台。“时间太长,不确定性风险太多”。二号令从酝酿到实施细则出台,用了大约6年的时间。   为了能够零风险地首批拿到支付牌照,马云决定,让支付宝“立即符合央行的发牌规定”,即解除浙江阿里巴巴与阿里巴巴集团之间的协议控制关系。他的这一提议当然会遭到阿里集团董事会另外两名成员杨致远和孙正义的反对,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对于阿里集团最具战略意义的核心资产不再拥有所有权。“协议控制在我的朋友投资的其他中国公司里可以,你为什么不可以?”董事会上,孙正义反问马云。   马云抱怨孙正义一直在董事会上对支付宝的问题采取拖延战术,一直到日晚上12点钟,孙、杨二人“不表态,不说赞成,也不说反对”。马云说:“获取央行牌照不能存在侥幸心理。明天就要递申请,协议控制被驳回怎么办?”于是他做了一个“艰难、不完美但必须要做”的决定,单方面解除支付宝与阿里巴巴集团之间的协议控制关系,并在第二天向央行递交了“浙江阿里巴巴是支付宝唯一实际控制权人,没有境外投资人通过协议安排”的声明。   有一个细节可以证明马云在支付宝问题上一贯的谨小慎微。早在2005年央行酝酿对第三方支付企业进行监管时,支付宝就专门成立了一个委员会,进行政策解读和应对。与此同时,支付宝每个月向央行主动交上七八页纸的工作汇报。这些汇报,细致到财务数据,公司架构、操作流程等等。尽管,支付宝的这些“汇报”没有得到过央行的任何反馈,但是,支付宝从未停止过“汇报”。   马云的谨慎不仅因为支付宝此前是未获准生证的准金融机构,身份敏感,更因为支付宝在整个阿里集团的核心地位。阿里巴巴集团目前拥有中国电子商务市场B2B、B2C、C2C及支付宝所构建的最完整的电子商务产业链。投行人士此前预估阿里巴巴集团价值200亿美元,其中淘宝网估值100亿美元,支付宝估值50亿美元。在阿里巴巴集团内部,淘宝80%的交易都要流经支付宝完成。支付宝CEO彭蕾目前透露,目前支付宝一天的交易额已超过26亿元,交易数量将近1100万笔。在外部,根据易观国际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互联网在线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3972.8亿元,支付宝以45.4%的份额位居第一。对于马云来说,支付宝是一块不容有任何闪失的战略资产。支付宝对于整个阿里巴巴的意义,用马云反复强调的话来说就是“支付宝瘫痪掉,淘宝就瘫痪掉,阿里巴巴肯定也瘫痪掉”。   在中国互联网领域,理解和应对监管政策是一门艺术,而这也是Google、Ebay等外资互联网巨头在中国败走麦城的原因之一。马云在支付宝问题上所表现出的“生存第一”取向,得到国内一些企业经营者的认同。但在未获董事会同意的情况下,马云何以能单方面解除支付宝与阿里巴巴集团之间的协议控制关系,是最令外界费解之处。难道说,在中国畅行十多年,为绝大多数互联网企业所采用的协议控制模式,竟至于如此脆弱?马云此举是否让自身面临法律风险?雅虎、软银能否通过法律途径主张转让合同无效,追回失去的价值?   公司法专家认为,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Alipay公司章程如何在董事会与股东会之间分权,以及阿里巴巴管理层的权限安排。从目前雅虎、软银、阿里巴巴三方发布的“谈判取得实喷性进展”的联合声明来看,支付宝股权转移事件诉诸法律的可能性很小。从现实利益来考虑,倘若追回支付宝股权而失去支付牌照,支付宝也将变得一文不值。   或许对于阿里三大股东来说,剩下的只是关于支付宝估值以及赔偿问题、控股权分配问题的谈判。相比以前想要从雅虎手上回购股票而无门的境地来说,马云现在至少有了和雅虎、软银就控股权讨价还价的余地。      阿里控股权      马云这一代创业者注定要经历这样的精神煎熬:创业初始时资金匮乏,为了融资他们必须让度自己的控制权,而当数年之后企业价值被迅速放大,又会觉得过去的交易“太亏”,创始人的光环仍在,但公司已不是自己的公司。   1999年马云和17个创始人以50万元注册资本成立阿里巴巴,第二年即遭遇互联网泡沫的第一次破灭。这一年阿里巴巴获得了来自孙正义的第一笔投资,数额2000万美元。在随后的两年中,孙正义对阿里巴巴数次追加投资。当2003年、2004年互联网慢慢复苏,以新浪为代表的门户网站和以盛大为代表的网游公司赚得盆满钵满时,电子商务网站还在物流、支付、信用体系等几座大山底下缓慢爬坡,阿里巴巴仍然亟需发展资金。2005年8月,在孙正义的引荐下,雅虎以包括雅虎中国资产在内、总计10亿美元的投资,交换阿里巴巴39%普通股(2010年10月前拥有35%投票权)。同时协定,5年后(即2010年10月),雅虎将拥有阿里巴巴集团第一大股票权及与马云等管理层一样多的董事席位。当时雅虎虽已过巅峰期却仍相当强势,淘宝网和支付宝不过刚崭露头角,整个阿里巴巴集团收入尚未跨过1亿美元门槛。当时业界看来,这是一场非常划算的买卖。雅虎搜索技术、即时聊天工具等的注入,对完善阿里巴巴产品线是极好的补充,至此阿里巴巴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与此同时,曾为互联网先锋的雅虎却日渐没落,阿里巴巴概念成为其当前股价的重要支撑。分析师称在雅虎如今200亿美元的市值中,在阿里巴巴的股权价值约为90亿美元。   日,阿里巴巴旗下B2B子公司赴港上市,分别占股39%、31.7%和29.3%的三大原始股东雅虎、管理层和软银均未直接套现。华尔街分析师指出,在阿里集团最具想象空间的资产淘宝网和支付宝上市之前,大股东套现那是“不懂互联网”。   稚虎、软银等待淘宝、支付宝上市的同时,马云却一再对外宣布:无限期延迟旗下子公司上市计划,并制定了淘宝网不许盈利的发展策略。对于马云来说,在管理层控股问题解决之前,充分释放出阿里巴巴集团旗下资产的价值并不明智。   2005年8月雅虎与阿里巴巴签署的交易协议中规定,从2010年10月开始,雅虎、软银及阿里巴巴三个J发东当时达成的“阿里巴巴集团首府执行官马云不会被辞退”条款到期。而持股阿里巴巴集团39%经济权益的稚虎,其投票权将从当时条款约定的35%增加至39%,马云等管理层的投票权将从35.7%降为31.7%,软银保持29.3%的经济权益及投票权不变。   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问,阿里管理层数度想要从雅虎手中回购股权,均遭拒绝,双方为此公开交恶。2010年9月,在接受国外媒体采访时,阿里巴巴B2B公司前CEO卫哲言辞激烈地表示:“阿里巴巴已经不再需要雅虎,雅虎是一个面临破产的公司。”阿里巴巴集团首席财务官蔡崇信也曾公开表示,阿里巴巴很想买同雅虎手中所持有的股权,阿里巴巴不缺钱。雅虎的回应是“将维持阿里巴巴的39%持股不变”。雅虎CEO巴茨不忘提醒雅虎有权在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增设一名董事,只是“尚未找到合适人选”。   外资股东在股票回购问题上毫不松动,固然是股东应有权利,对此双方除了互相指责,马云可用的常规招式并不多。   马云是否有借支付牌照政策夺回阿里控制权的动机,只有他自己知道,但支付宝股权转移事件,的确成为马云扭转控股权僵局的契机。至少雅虎、软银必须追着马云谈判了。尽管在记者截稿前,三方的谈判结果还未出炉,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那条去年10月就已到期的“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马云不会被辞退”的条款,不会再令马云如芒在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保卫者联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