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游戏:穿书成男主夫人无意中看到了一本书用鸡心和兔子召唤了恶魔

特玩传送门
网络游戏移动第一门户
7.2萨格拉斯之墓改动内容汇总 定期更新中学生趣味百科博览环宇风情_豆搜网
学生趣味百科博览环宇风情
文档格式:PDF&&
更新时间:&&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学生趣味百科博览环宇风情 环宇风情 风情各异的新年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要过新年.因为新年是一年的开始,所以都很重视. 但是,由于各民族不同,过年的方式也千差万别. 英国人在新年的元旦这天,由一家之主主持打扫厨房.他们认为这样可 以驱除恶魔,使日子过得更顺利,更幸福.有些地区在除夕的晚上还保留有 古老的"卜蛋"传统,即把鸡蛋放在一盘清水之中,以其所表现的形状来预 卜未来的吉凶. 瑞典人在除夕之夜用芦苇扎成人或动物的形状,与礼物一起丢在亲友、 邻居家的门前.他们认为,元旦起床时一出门,见到这些芦苇玩偶是吉祥的 象征. 丹麦人十分好客,在年除夕之夜,如果有外国朋友――特别是黄种人或 黑人朋友到家中作客,他们会无比高兴,认为远方来客会给他们带来好运. 德国人过新年的古风是攀木头比赛.人们事先把一棵树的树皮剥光,只 剩下约 20―30 尺高的树干.在新年元旦之日,身强力壮的青年便云集在树干 下,开始计时比赛.爬得最快最高的人便是"新年英雄". 意大利在新年元旦期间,承袭古罗马传统的风俗,各家各1户点燃一炉火,并保持它日夜不息.据说这样就会在未来的日子里,一切都 会顺利渡过. 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在除夕之夜要举行野火晚会,全家人围在四周唱歌跳 舞.天快亮时,就把家里的旧衣服全部扔进火堆里烧掉,以示旧的毁灭、新 的来临. 美国费城新年的传统节目是化装游行. 这种风俗源于 17 世纪英国移民的 新年歌舞表演.不过今天的化装游行更吸引人,特别是吸引小孩子去看.因 为他们大都把自己化装成千奇百怪的小丑. 罗马尼亚在新年期间,农村青年会赶着牛绕行整个村庄,并用树枝和鲜 花装饰锄头.据说,牛荷着锄头绕行村庄一周,会给未来一年的农业带来好 的收成. 巴拉圭人过年的风俗最特别.他们把每年最后的 5 天定为"冷食日", 这5天里,上至国家元首,下至普通百姓,都不能点火做饭,只能吃冷食. 直至元旦日晚上教堂的大钟敲过 12 响之后,才能点火烹煮食物,真不知道他 们过年能吃到什么好东西.据说,这种习俗是为了纪念一次反殖民斗争而流 传下来的. 南美诸国的除夕之夜是青年们狂欢的日子.这一夜青年男女们会通宵达 旦地唱歌跳舞.到了元旦的早晨,人们会看到公园、街头处处有醉倒相拥的 男男女女. 五花八门的住宅 诸葛帽式楼 缅甸掸族村寨里多是木结构、顶铺草排的两层楼房.上层 住人,下层养牲畜.相传当年诸葛亮南征孟获之后,留下一批士兵在中甸边 界屯垦,士兵怕得"瘴气"不肯留下,诸葛亮就照自己的瓦板式帽子设计了 这种房子.士兵住进去果真不得瘴气.至今人称这种小楼为"诸葛帽式楼". 长屋 马来西亚沙捞越州的伊班族,习惯于聚居在长达十几米,乃至一 二百米的长屋里.这种长屋顶上覆盖着椰子叶,屋顶曲折,如长龙盘旋在山 岭之间.同一长屋内住七八十户人家之多.房屋全是木结构的,分成好多小 房,前有长廊.长屋已有数百年历史,同屋居住的人大都有血缘关系或宗教 信仰相同.一个长屋一般推出一位最有经验的长者当头人,平均 20 年把长屋 翻修一次. 鬼房,缅甸克钦族的村落多建在高山峻岭上.他们的住房,一侧是火塘, 一侧是客房和安放鬼神、祖先牌位的"鬼房".鬼房柱子上挂着红绿巾和牛 头.陌生人不得入内.房子有前后两门,前门走活人,后门走鬼神.如果客 人误走鬼门,就要被罚杀牲祭祀,以安鬼神,并为主人雪耻. 水居 文莱部分居民习惯水居,以可耶水乡最为有名.居民们把许多圆 木扎成木排,漂浮于水面,再在木排上建造木制房屋.许多这样的木排房屋 连在一起,就形成了街道.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可动的木排已由水泥 柱桩所代替,形成了高出水面之上的固定的房屋了. 无门茅屋印度托达人的茅屋呈弓形,屋顶与墙壁连成一体,多用竹子建 成,上面铺苇草.这种茅屋没有门,只在前面留一个窄缝,人们进出必须侧 身才行. 堡垒屋 阿富汗的帕坦族中盛行血族复仇,经常发生族间械斗.为了适 应械斗需要,每一家的住房都不单是食宿之所,而且也是作战堡垒.院子高 墙森严,四周还有"了望塔",专门用于观察"敌情"的. 三石屋 埃塞俄比亚的萨拉姆村,当地人叫它"三石村".村中居民的 房子,都是用 3 块石板当墙,3 块石板当屋顶.门口没有大门,只用 3 块石 板挡住,开两缺口,一个是门,一个是窗子.现在,三石村的石屋已成为旅 游者的游览热点. 树上屋 印度尼西亚伊里安岛的阿斯马牧人,是2万人的原始部落.他 们在 10 米多高的树干上搭盖树皮房子,覆盖树叶防雨.这种房子既防野兽, 又隔潮湿.每所房屋前,都挂着人的头盖骨,挂得越多越显得主人高贵、富有. 水上村庄 非洲贝宁南部名城科托努附近,有个座落在天然深湖上的水 上村庄.这个村庄名叫冈维埃,有12000 居民,数以千计的茅草屋屹立在高 出水面一米多密密麻麻的木桩上.居民们出门、串户或赶集时,都要乘船. 蛋形屋非洲乍得人居住在一种像鸡蛋形状的房子里,被誉为"蛋形屋". 蛋形屋高 5―7 米,墙壁用泥糊造成,外形似鸡蛋.屋的最上部有一小口,作 为通口.屋内没有柱子,但因为设计合理,非常坚固. 蚕茧屋 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中部生活的马萨伊人,居住着一种蚕茧式 房屋.房子用树枝编织为墙,上盖茅草树枝,用牛粪拌粘土抹墙.屋顶是椭 圆的半拱形,长约五六米,宽为 4 米,高1.5 米左右,出入时要弯腰低头. 整个房屋的形状如蚕茧,故称"蚕茧屋". 雪屋 在终年为冰雪覆盖的北极地区,居住着 6 万多加拿大的因纽特 人.因纽特人就地取材,建造出了雪屋居住.他们用锐利的刀把坚硬的积雪 切成大块雪砖,然后用雪砖砌成半球形的雪屋.屋内也是用雪块做床,睡觉 时钻入一只皮制的大袋中,往床上一躺就睡. 活动房屋 在美国经常可以看到大型载重汽车装着偌大的一座房子在高 速公路上奔驰.这种房子多用木板、铁皮制成,漆上乳黄、苹果绿等柔和色 彩,外观很漂亮,里面设备齐全.这种房子搬家十分方便,一辆大型平板车 就可以把房子连同里面的所有家具一起搬走. 稀奇古怪的餐厅 垂钓餐厅 土耳其锡瓦斯市有一家垂钓餐厅,它的营业厅后面辟有数个 鱼塘,塘内放养着各种鱼.顾客若想品尝鲜鱼,可向餐厅借钓竿和鱼饵.钓 上来的鱼过秤付款后,即可由厨师烹调后食用. 赠书餐厅 美国康涅狄格州有一家"赠书餐厅",它既可以为顾客提供 可口的饭菜,又可以为顾客提供各种图书和报刊杂志.目前,这家餐厅已藏 书6万册,杂志 50 余种.由于免费读书,顾客很喜欢光顾这家餐厅. 计重餐厅 法国首都巴黎有一家计重餐厅.餐厅的座椅是特制的,只要 顾客坐上去,磅重表就会显示其体重,服务员便根据体重给食物.一个大胖 子要比一个孩子重好几倍,因而可以得到比孩子多几倍的食物,付款却同样 多.有些顾客钻了餐厅没让顾客脱衣过秤的空子,多穿衣服增加体重,以便 把吃不完的东西带走. 动物餐厅 智利圣地亚哥市有一家"动物餐厅",除了收款员和厨师外, 其余的服务员都是训练有素的动物.顾客一进大门,门旁的两只鹦鹉立刻会 用英语、法语或西班牙语向顾客打招呼、问好.接着,就有一只金毛猴殷勤 地将客人的衣帽挂进存衣室.顾客坐好后,一只温顺的长耳犬叼着菜单来到 你跟前请你点菜.菜点好后,两只身材高大的长毛猴会把食品端上来.人要 离开时金毛猴还要相送. 倒立餐厅 日本松本市有一家"倒立餐厅",整个建筑物都是上下颠倒 的.室内的装饰也是颠倒的,茶杯、咖啡壶都是倒放的.有趣的是,顾客一 进门,迎面一个哈哈镜,照出来的人是头在下,脚在上的倒人,让人哭笑不 得. 最糟餐厅 美国俄勒冈州有一家餐馆开了 15 年.取名为"最糟饭菜餐 馆".这家餐馆的广告牌上赫然写着"请来跟苍蝇同坐"、"食物奇差"、 "服务更坏"等.尽管这样贬低自己,但顾客出于好奇,仍是生意兴隆. 随意付款餐厅 美国匹兹堡市的朱利奥餐馆, 在餐桌的菜单上写着: "在 朱利奥餐馆,相信上帝会给我们带来好运.因此,菜单上没有定价,您自己 决定您的菜值多少钱."顾客吃罢饭,认为满意就付钱,不满意可以分文不 付.付多少也主随客便.有趣的是,顾客往往多付钱的时候多. 皇家酒店 英国有一家以劣等服务名噪一时的酒店, 名曰: "皇家酒店" . 到这里来的客人,不但不会受到皇帝式的接待,相反要大吃苦头.接待小姐 冷若冰霜,吆三喝四;酒店小厮口吸香烟、眼睁睁地看着顾客自己扛行李. 有时顾客的酒还没有喝完,但一到关门时间,侍者会把顾客手中杯子夺走. 不想这种有悖常规的服务,却满足了一些人的好奇心和自虐心理,居然顾客 盈门. 各具特色的儿童生日 世界各地民族风俗不同,给孩子过生日的习俗也就不同.不过有一点几 乎是相同的,那就是希望孩子长寿和长大后成为有用人才. 中国孩子特别重视一周岁的生日.生日那天,父母往往把书、针、硬币 或花之类的东西放在一起,让小孩子挑.每件东西都有特定的含义,幼儿摸 到的东西就被看作是预示着一生.如小孩摸到书,预示他将来会做学问;摸 到针的女孩,将来会做衣服;摸到硬币的则有钱花;而摸到花的孩子往往要 寻花问柳……其实一点根据都没有,就如一种游戏一样. 英国人给孩子过生日往往要庆祝一天.在学校里,过生日的孩子常常被 同学们抓住胳膊和脚脖子举起来,而且年年过生日如此,一直到离开学校. 据说这样可能使少年长高. 荷兰的孩子过生日亲朋好友要送礼物.得到礼物的孩子并不把东西据为 己有,而且再分赠给大家,让人们共同分享生日的欢乐. 泰国小孩过生日有一种神秘色彩.在生日的前夜,要点燃两支长蜡烛. 其中一支同过生日者一样高,以象征长寿.如果这支蜡烛在点燃后不长时间 就熄灭,则预示着不祥之兆. 在墨西哥,生日那天很早就会有人来祝贺,以图吉利.过生日的孩子常 常在睡梦中被人叫醒,虽然打断了他的好梦,但他并不恼,而是高兴地接受 好朋友的祝福. 美国孩子过生日看重的是 1 岁、12 岁和 16 岁.因为 1 岁是人生的第一 个生日,意味着漫长生活道路的第一步.12 岁是童年和少年的分界线,认为 这个生日对人的成长至关重要.而16 岁的少年可以有资格考取汽车驾驶执 照,今后可以自己开车"驰骋天下".因此,美国孩子的 1 岁、12 岁和 16 岁的生日就特别隆重. 千奇百怪的求婚方式 世界各地的求婚方式多种多样,有的十分奇特而有趣. 生活在南斯拉夫中部地区的一些民族是通过咖啡的味道来判断婚姻成败 的.当一个小伙子看中一位姑娘以后,他可能直接去姑娘家求婚,这时主人 会把一杯热咖啡端到小伙子面前让他品尝.奥秘就在这杯咖啡里,它的味道 透露出婚事成败的信息.如果咖啡是甜的,就表示主人已经欣然同意了;如 果是苦的,便意味着对不起,请你另找别人吧! 非洲尼日利亚伊博族忍痛求婚更是举世闻名.当小伙子一跨入姑娘的家 门时,便会遭到姑娘亲属们的一顿迎头棒打.按照传统习俗的要求,这时小 伙子既不能躲闪、叫喊,也不能求饶,更不许反抗,只有默默地忍受.即使 被打得皮开肉绽、鲜血淋漓,也得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脸上堆满笑容. 只有这样,他才可以讨得姑娘的欢心. 非洲马达加斯加南部地区的小伙子向姑娘求婚时,准备的"订婚礼"非 常奇特,那就是小伙子必须要送来一只亲手偷到的牛.因为在当地人看来, 能否偷到牛是小伙子是否有勇气和能力的一个标志. 太平洋特洛市里安群岛上的青年的求婚方式非常奇特古怪.在那里,男 婚女嫁都是女方采取主动.如果一位姑娘看中了某位小伙,她就会寻找机会 出其不意地在他鼻子上猛咬一口.这时,小伙子若是同意了婚事,他就会不 顾疼痛地向着姑娘微笑,随即便把姑娘带回家中.如果实在不中意,也可以 不笑,但应该赔偿一头牛的"礼节费". 印度赫马尔族的男子到女方家里求婚时,要带上一袋烟.两人见面倾谈 时,姑娘会在卷好的烟卷上缠上相应颜色的丝线来传情达意:红色和黑色表 示拒绝,白色表示 "让我想一想".绿色或蓝色表示一见倾心,黄色表示 "我 非常地思念你". 非洲基拉哈利亚的波须曼人的求爱方式也非常古怪,当一个小伙子看中 了一位姑娘以后,他会把一种用当地生长的坚硬草杆制成的小箭射进她的臀 肌里.这时,如果姑娘把箭杆拔出来折断,就表示不同意;相反,就表示小 伙子已经追求成功了. 英国约克市的人们,其求婚方式也颇为有趣.一个女子一到了成年,她 就会穿上各种颜色的紧身衣向男性示意.在那里,一位男子若想找到一个理 想的伴侣,只须通过观察对方衣服的颜色就可以了.例如,绿颜色代表"来吧,通行无阻";黄颜色表示"可能,有一半的机会";红色却是"停止, 请不要碰我". 发型中的含义 全世界民族众多,发型样式也风格各异.有的发式形状之怪简直到了令 人咋舌的地步. 在塞内加尔、贝宁等国的一些偏僻地区,流行着一种反映身份和地位的 奇怪发式.那里的男人大都把头剃得精光,只在左耳的上方留着一小撮头发. 梳着这种发式的人社会地位非常低下,基本是供人役使的奴仆. 发型发式有时候还与某些民族的崇拜观念和意识有关.马里人和巴姆巴 拉人喜欢把头发梳理成公羊的角状,他们以此来表明自己的英勇善斗;摩尔 人则把头发编得与骆驼的驼峰相似,表示自己希望具有骆驼那样肯于吃苦耐 劳的品性和精神.还有的民族是以鸟、蛇、鱼和松鼠等各种小动物的形状来 作为自己的发式. 几内亚的柯尼阿基族人认为雄鸡是一种具有勇敢、力量和各种美德的动 物,所以那里的男人都愿把头发梳理成鸡冠状,以此来象征着一种勇气和力 量. 有的发型还代表着喜丧之事.如刚果旁德族的姑娘在出嫁前,往往要把 额前到后脑的头发都剪掉,再把左耳到右耳的头发剪成一道道的细沟,最后 用黑丝带把头发扎成若干个小辫.这就表示她即将喜事临门,要作新娘了. 尼日尔的小孩如果头扎一根小辫,就表示他没有了父亲;扎两根小辫,说明 他9失去了母亲;如果头上连扎三根小辫,这就告诉人们,他已是父母双亡,成 了无依无靠的孤儿了. 居住在撒哈拉大沙漠的埃及人整天要受到烈日阳光和狂风沙暴的袭扰, 每当沙暴来临,就会立即变得天昏地暗,飞沙走石,人们口干舌燥,睁不开 眼,呼吸困难.这种恶劣的环境促使人们想尽办法来保护自己,他们把头发 蓬乱地披散着遮住面孔,既可以防止风沙吹迷了眼睛,也可以减少沙漠灼热 阳光中紫外线的侵害. 更令人感到新奇的是有些发型反映了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如多哥流行 着一种"地图发型",那里的一些年青姑娘喜欢把头发梳成多哥地图的形状, 她们以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拳拳爱国之情;西部非洲的多贡族原来是由 8 个氏族演化来的,于是他们的男子就把自己的头发梳成 80 个小辫子,以此来 象征整个民族的团结和繁荣昌盛. 生活在北美洲的印第安人,也喜欢把自己的发型梳成代表着各自部落所 崇拜的图腾形象."图腾"是什么呢?它是一些部落民族把认为与本氏族有 血缘关系的某种动物或自然物用作本氏族的一种符号标志. 例如,奥马哈部落崇拜的图腾是鸟,于是他们便把头发梳成鸟的形状. 梳法是这样的:前额的一小撮头发紧束在一起,好像是鸟的嘴;脑后的一绺 头发散乱开来,酷似鸟的尾;两耳上方也梳上两条小辫,象征着鸟的两翼. 整个头发活像一只振翅欲飞的鸟儿,异常生动逼真. 海龟部落的发式则很像一只跃跃欲试的大海龟.头顶上的一片头发蓬松 隆起,很像是龟的背.余下的头发则梳成 6 条发辫,前后各有 1 条,代表海 龟的脚.这种巧妙组合就构成了一个形象逼真的绝妙海龟图案. 还有一种发型更为精彩,那就是松鼠发式.前额上的一簇头发高高隆起, 颇似松鼠的头和躯干;后脑的一绺头发则梳成既蓬松又飘逸的形状,就像是 拖在脑后的一条大尾巴.更妙的是"躯干"前还有两绺细发交叉地系在一起, 活像是松鼠交叉着前爪在抱吃松籽.这真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发式图案. 国外的特色旅馆 消气旅馆 美国芝加哥开设了一家奇特旅馆.旅馆的房间里设有家具、 茶具、画屏.图书等.怒气冲冲的旅客住在这里,可以随意打碎室内的物品, 借以发泄心中的闷气.损坏的物品也不必赔偿. 水下旅馆 美国人在一艘船的底部开设了一家水下旅馆.旅馆面积虽然 不大,但却十分舒适、安静.透过巨大的玻璃窗,旅客可以幽闲自在地欣赏 千姿百态的水下美景. 抽屉旅馆日本大阪有一家抽屉旅馆.这家旅馆都是单人间,房间只有单 人床那么大,像抽屉似地可以拉出、推进,人在里面可坐、可卧,还安装有 电视. 树顶旅馆 肯尼亚有一座野生动物园,园内的许多大树的树干上,座落 着一家旅馆.旅馆离地面 10 多米高,楼梯围着一株大树盘旋而上.旅客在旅 馆里可以居高临下,观赏动物的千姿百态的表演,可谓奇趣无穷. 蛇缠旅馆 非洲有一种毒蝇,像蚊子那样叮得人们不能入睡,还能传染 疾病.一物降一物,当地有一种无毒的"缠人蛇",蛇身上有一种特别的气 味,使毒蝇不敢近前.于是"蛇缠旅馆"应运而生.旅馆的每个床铺都放置 一条缠人蛇,当旅客入睡时,它会把人的手脚轻轻缠绕起来,使旅客免去毒 蝇叮咬之苦,从而甜甜地进入梦乡. 古堡旅馆 西班牙人为了招徕游客,特意建造了一种古堡旅馆.这种旅 馆无论从外部造形还是到室内装饰,都保持中世纪的古典风格.旅馆里还向 游客出租古代盔甲、毛驴和仿古人马车.不过,一些生活设施如卫生间、电 气设备等都是现代化的. 木船旅馆 在泰国风光秀丽的湄南河上,有一种木船旅馆,一个房间就 是一只小木船.掌船的人是美丽温柔的妙龄女郎,旅客在她们的导游下,可 以观赏两岸迷人的风光. 老年人旅馆 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的郊区开设了一家老年人旅馆, 专门接待 70 岁以上的老年人住宿. 在这里, 可以用药物洗澡水沐浴和注射 "返 老还童"药物,对老年人很有吸引力. 随意付款旅馆 日本爱知县有家旅馆,旅客在这里可以享受到温泉浴, 尝到可口的佳肴,住进舒适的房间.但是收费却是随旅客的心意,没有固定 价格,可谓是别出心裁了. 按体重收费的旅馆 美国芝家哥有一家以体重来确定收费标准的旅馆. 其双人间的收费办法是,体重每磅收 10 美分.如果夫妇二人体重加起来不足 200 磅,则免费提供住宿.结果,那些天生瘦小的人或侏儒就占了便宜. 西方国家人名的含义 五光十色的西方国家人名,根据其语言出处,可以追溯出它的含义.下 面列举的一些常见人名,就有很多有趣的含义. 1、表示一类人的: 亚力山大――希腊语,人们的救星. 刘易斯――法语,人民的保护者. 克里斯托弗――希腊语,基督的从人.弗雷德里克――条顿语,爱和平 的统治者.亨利――条顿语,家乡的统治者.沃尔特――条顿语,强有力的 统治者.马克――拉丁语,战神之子.杰拉尔德――条顿语,持矛的强者. 丹尼斯――希腊语,酒神之子.丹尼尔――希伯来语,卓越的法官.乔治― ―希腊语,耕作者.巴巴拉――条顿语,新来的人.查尔斯――条顿语,大 丈夫.菲力普――希腊语,爱马的人.2、表示一类事物的:亚当――希伯来 语,红色的土.马太――希伯来语,礼物,礼品.彼得――希腊语,岩石, 石头.道格拉斯――凯尔特语,幽深的水.威廉――条顿语,头盔.玛格丽 特――希腊语,珍珠.朱迪――希伯来语,珍宝.劳拉――拉丁语,桂冠. 苏珊――希伯来语,百合花.雷切尔――希伯来语,母羊.3、具有形容,修 饰一类的:瓦尔特――英语,白色的.布莱克――英语,黑色的.布朗―― 英语,棕色的.安德鲁――希腊语,勇敢直率的.亚瑟――英语,高贵的. 克莱蒙――拉丁语,脾气温和的.约翰――希伯来语,上帝的仁慈.理查德 ――撒克逊语,强有力的.所罗门――希伯来语,和平的.安东尼――拉丁 语,无比可贵的.罗伯特――条顿语,火焰一样明亮的.埃伦――希腊语, 光明的.弗朗西斯――条顿语,自由的.埃米莉――拉丁语,勤劳的.伊丽 莎白――希伯来语,神的誓言.夏娃――希伯来语,生命的起源.海伦―― 希腊语,迷人的.露丝――希伯来语,美丽的.安妮――希伯来语,高雅的. 艾米――法兰西语,亲爱的.玛利――希伯来语,忧愁的,辛劳的.朱莉亚 ――拉丁语,秀美的.保罗――拉丁语,小的. 古怪的职业 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经济的高速发达,社会中的分工越来越细.仅美 国一个国家,据统计就有职业 3560 种之多!在这些诸多的职业中,不乏稀奇 古怪者.褥垫步行者:是为了让人们知道褥垫的柔软,每天 8 小时光着脚在 褥垫上走来走去,并以此为生.实际是一种专业活广告. 舔邮票人:专门用自己的舌头为他人舔湿邮票和信封封口,使原邮票上 和信封上的固体胶变粘而封上,以此来赚钱生活. 打盹人:在流经美国南部城市的河流堤坝上,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休闲的 好去处.为了招徕度假者,专门有人在这里坐在棉布袋上打盹,以增加这一 地方的适人的"意境".并且按时领取报酬.这大概是最舒服的职业. 叫醒观众者:西方有的影院里,电影一般是通宵达旦.深夜里,难免有 观众睡着,发出很大鼾声,影响他人观看.于是"叫醒观众者"便应运而生, 他专门负责叫醒睡觉的人. 代客排队:买车船、飞机票等要排队,办理各种证件要排队,它不但浪 费人的大量时间,而且还会使忙人分不出身办理其他更重要的事情.于是有 的人便干上了替人排队的行当.在美国,甚至还出现了"代客排队公司", 专门组织一伙人代人排队,收取报酬. 代客上班:巴西职工请假每年不得超过 60 天,否则一律开除.有的失业 人员便组织了"代客上班商店"专门替别人上班. 代客坐牢:玻利维亚一些监狱颁布了一些新规定:犯人病重保外就医, 必须雇替身服刑,否则不办理出狱治疗手续.因此,有人愿意"坐牢"来挣 钱. 职业乞丐:在荷兰,要想当乞丐必须向政府当局申请.待批准发下执照 才能正式成为乞丐.并且所乞来的钱财还要纳税. 千差万别的睡眠习俗 目前全世界 90%的人口仍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 但还有一些特殊的民族,他们的睡眠习惯与常人不一样. 墨西哥尤卡塔丰岛上的玛亚人凌晨 3 点起床,围着火堆欢歌狂舞,据说 这种风俗已有数百年之久. 南美洲最南端的火地岛上住着的亚罕人,没有固定的睡眠时间.他们常 常几天几夜不睡觉,此后又一连睡它几天几夜. 西非的许多部落则一家人轮流睡觉.夜深时妇女、儿童和老人先睡,而 男人便守在一旁作"保护神",到天亮后,妇女起了床,男人才蒙头大睡直 至正午. 马来西亚的特来巴人每天只睡 6 小时,连儿童也不例外.沙捞越的伊般 人普遍只睡 5 小时就够了,并且白天毫无倦意. 中国人盛行午睡,而北美的一些印第安人却热衷于"黄昏睡",即在日 落前后打个小盹儿,而晚上常过午夜才就寝. 五花八门的实物货币 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采用纸币或金属作为货币,但也有一些 不发达不开化的地方仍保持着实物货币的形式. 在太平洋某些岛屿和非洲的一些落后民族中,是用一种叫"加乌里"的 贝壳作为流通货币的."加乌里"的流通范围非常广,可以换取任何东西, 它的价值也相当高,600 个"加乌里"便可以换来一整匹棉布或一匹马.其 他软体动物的贝壳,经过一番加工以后,也可以用绳子穿起来当作货币来使 用. 动物的牙齿如狗牙、野猪牙、海豚牙甚至蝙蝠牙更是普遍通流的货币. 在美拉尼西亚群岛,家家户户都养狗,每逢节日便宰狗庆贺,然后把狗牙留 下来作流通物.一颗狗牙在当地大约可以买到 100 个椰子,而要娶一位新娘, 则需有数百颗狗牙作礼金.不过,狗牙还不是最贵重的,最有价值的要算是 猪的獠牙了,獠牙长得越弯,其价值也就越高,因此,当猪还小的时候,当 地人就想方设法地弄弯它的獠牙,使它畸形生长,这样,有些獠牙居然被弯 成了圆圈的形状.除了牙齿以外,还有一种叫作"地亚那"的用蜗牛的壳制 成的货币也很流行. 在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迄今还有某些民族使用母牛的头盖骨进行交 易.在波利尼西亚群岛,还有一种价值极高的货币,它们是由蜂鸟、鹦鹉、 鸽子等的羽毛编成的腰带或其他装饰物.墨西哥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是 把可可豆当作银币来使用的.在非洲的某些地方,烟叶和盐这些最普通的生 活物品也被视为可流通的东西. 最有意思的是, 在太平洋加罗林群岛的雅浦岛上的居民, 是用一种叫 "费依"的大石头来作货币的.那石头呈圆形,中间凿一个大圆窟窿,乍看起来 就像是个大磨盘一样.当地人规定,体积越大、份量越重、直径越长的"费依"价值也就越高.这种货币是用一种叫作文石的石灰岩矿物刻成的,是历 经千难万险从几百里以外的其他岛屿运回来的.它的优点是不易损坏和丢 失,也不怕别人偷窃,但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过于笨重和庞大,搬运和贮 藏起来十分不便.每当用它购买物品时,总要把货主带到货币旁观看,然后 讲价.待商品卖掉以后,货币却只好留在原地,打上印记以后等候着下一次 的交易.这真是名副其实的"不动产"啊! 形形色色的火葬仪式 火葬,是目前世界上最为流行的一种丧葬仪式,但由于各民族宗教信仰 和风俗习惯都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所以,各地的火葬形式也不尽相同. 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上所举行的规模盛大的火葬乃是该岛的一大奇 观.隆重的葬礼以前,人们先用食盐、米粉、醋和香料混合成的液体来浸泡 尸体,然后用白布裹起来放在大竹筐里风干,等待火葬.若是经济贫困的人 家,则先把尸体埋葬,待筹足资金以后再将尸体挖出来进行集体火葬.火葬 时,全岛人都踊跃参加.焚烧时,不但火化尸体,还要火化该民族特有的祭 祀木塔和雕成各种动物形状的棺木.祭祀塔有高有低,视死者的身份而定; 棺木有牛形、狮子形、半象半鱼形等等.其含意是将死者藏进受崇拜的动物 肚子里.火葬时,乐队高奏乐曲,人们随之疯狂地呼叫.送葬队伍必须走弯 弯曲曲的路线,使死者灵魂找不到回来的路.死者亲属不能过于悲痛,否则 就会使死者留恋人间,妨碍其灵魂升天.进入火葬场以后,人们把尸体从祭 祀塔上移进木棺,并割开裹尸布,将尸体暴露.然后,祭司登上祭祀塔的平 台,向死者诵念最后的祷词,把"圣水"洒向尸体并撒些铜钱.然后引火烧 尸.火葬后,亲属们将尸骨灰烬放在空椰壳内抛进大海.等到第 42 天(人们 通常认为死者灵魂在这个时候才离开躯体),亲属们还要举行一个名叫"穆 古尔"的净化仪式,用白布包裹原装过骨灰的椰子壳作为死者的替身再来一 次"火葬".火化替身的顺序与火烧祭祀塔、棺木和尸体时间完全相同.最 后仍将灰烬装入另一个椰壳内抛进大海.从此,死者才算与生者正式永别. 印度最小的少数民族托达族,火葬仪式也很复杂,须分前后两次才能完 成.第一次火化时,取下死者的头盖骨和一束头发,经过一段时间的保存, 再举行第二次火化.他们设有专门的火葬场,并在其附近建有一间小茅屋, 这是火化前停放尸体和保存遗物用的丧房.丧房是举行丧仪的最重要场所, 男女有别.男人的丧房是同族男子共用的;女人的丧房则是每死一位妇女就 新建一间,因为这间丧房要随第二次火化头盖骨和头发时一起烧掉.在举行 前后两次火化仪式时,都要宰杀水牛祭丧.当地人认为,即使死者去了阴曹 地府,也应让他们像在世一样过着衣食不愁的生活. 巴西印第安人的火葬习俗非常原始.人死了以后,其亲朋好友一起把死 者及其一切遗物放在一只草编的长方形筐内抬着,其家人和送葬的人边走边 哭边唱,领班的人边走边述说死者生前的品德和业绩.到了"火葬场"以后, 将尸体放在干柴上焚烧.烧毕,便把遗骨扒出放在臼中捣碎,然后拌入用香 蕉做成的糊中,分给送葬者食用.据说,食者可以继承死者的本领和高贵的 品质. 戴帽子的规矩与讲究 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千差万别,戴帽子的习俗也不尽相同,各有讲究. 在意大利,戴帽子的男人遇见朋友时要将帽子向下拉一拉,以示尊重. 而美国人却刚好相反,要把帽子稍稍向上提一下,表示行礼.在墨西哥的一 些地方,进屋脱帽被视为怀有敌意的一种不友好的举动.在非洲安哥拉,戴 帽子是未婚男子的特权.然而,在南美洲的乌拉圭,只有未婚女子才享有戴 帽的权利,已婚女子是不能有此殊荣的. 在西班牙,只有当亲人举行婚礼和婴儿降生时,才允许戴帽数日以示庆 祝.而古巴的圣热那河流域的习惯却恰好是当亲人去世时,活人才可以戴帽 一周以示哀悼.在芬兰,帽子是闺阁女子的定情之物,可是对南斯拉夫的男 女青年来说,送帽子却意味着绝交.在巴西的拿坚斯城,男人戴帽可以随心 所欲、不拘一格,而女人戴帽却有许多的清规戒律,偏向左侧表示尚未嫁人, 向右倾斜标志着已婚;倘若向前倾斜,那一定是离异或丧偶的孤孀寡妇. 瑞典北部一些地区流行的"夫妻帽"十分有趣,它白天归丈夫戴,夜间 归妻子所有,象征着夫妻恩爱,永不离分.土耳其国的乞丐必须戴上"讨饭 帽"以后方可沿街乞讨,否则他将受到有关法律的制裁,别人也决不敢轻易 把东西施舍给他.为了尊敬老人,最近匈牙利的梅译土尔市向每位年事已高 的老人发放了一顶精致"老人帽",戴着它,可以免费乘坐市内所有的公共 交通工具. 英国议员有独特的戴帽规矩,所有议员务必免冠进入议会大厅,但是当 他们发言时却必须戴上早已准备在大厅里的"发言帽".这样,每次开会, 一顶公用的"发言帽"就会在许多议员的头上传来传去了. 人们忌讳与喜爱的数字 "13"这个数字,是西方各国所普遍忌讳的.许多国家的楼房和电梯都 没有 13 层,过了 12 层就是 14 层;航空公司没有第 13 号班机;火车没有第 13 节车厢;影院、会场等没有 13 排、13 号;宴会上没有 13 人一桌的,也没 有13 道菜一桌的;甚至对每个月的"13"日这一天也感到惶恐不安.总之, 西方人特别是信奉基督教的人都认为,"13"是个非常凶险的数字,应该尽 可能躲开它. 为什人西方人这样忌讳"13"这一数字呢?其原由主要有两种传说:一 个传说流行于北欧一带.据说古时候有 12 位北欧神o在一起聚餐.另有一个 煞神洛基不请自来,于是一桌就坐了 13 位尊神,餐后由于坐在第 13 席的那 个煞神的恶作剧,导致了席间最受人爱戴和尊敬的尊神巴尔德的丧生.还有 一个传说源自于基督教的《圣经》故事.在"最后的晚餐"上,耶稣基督和 他的弟子们一起吃饭,其中第 13 个人叫犹大,就是他为了贪图 30 块银币, 而将耶稣出卖给犹太教当权者,并充当了捉拿耶稣的带路人,致使耶稣被钉 死在十字架上.这个故事流传甚广,影响很深,所以西方人至今还视"13" 这个数字为不幸的象征. 除了"13"以外,有的西方人还忌讳"3".特别是点烟的时候,不论你 用火柴还是打火机为别人点烟,当点到第 3 个人的时候,他们往往会面露难 色,有的人甚至还会礼貌地加以拒绝.原来,这里面还有一段小掌故.1899 年,英国和荷兰为争夺南非殖民地而交战.当时还没有什么尖端的现代化武 器,于是步枪狙击手们便得以大显神威.晚上,许多士兵往往由于抽烟暴露 目标而被对方击毙,死者又多是点第 3 根烟的人.因此,他们认为无论是给 朋友还是给自己点第 3 根烟,都是不吉利的事.虽然这种说法没有任何科学 依据,但它早已在西方人中形成了一种忌讳习俗.所以,当你遇上点烟的场 合时,在点完第 2 根后,千万不要嫌麻烦,应先把火熄灭以后再重新划火给 第三者点. 在东方的一些国家中,也存在着数字禁忌.如日本人和南朝鲜人特别忌 讳"4"字.他们认为,"4"是表示死亡的数字.因此,他们的酒家、商店、 影剧院及医院等建筑内,都没有带"4"字的楼、牌、房、座等号.在社会生 活的各个方面,也都尽可能避免使用"4"字.据说,有一次美国的一家高尔 夫球厂曾向日本出口高质量的高尔夫球,由于这批货都是 4 个一盒,所以遭 到了日方的严词拒绝.日本人还特别忌讳赠送数量为"9"的礼物,认为这样 做是把他(她)看作了强盗.中国人也特别讨厌"4"字,因为它与"死"谐音,在商业界"4"字更是被人们视如瘟疫,人们一提起它马上就联想起"蚀本"、"蚀利"的"蚀"来.中国人比较喜欢的数字是" 8"和"6",提起 "8"就会联想到"发",说到"6"就带来"顺"."9"对中国人来说也是 个好数,因为它代表阳数,历代的封建帝王对它都格外偏爱. 耳饰种种 耳朵不仅是人体的听觉器官,而且也是人体的天然装饰部分.许多民族 都从自己祖先那里继承了戴耳饰的传统,用各种各样的耳饰来打扮自己. 非洲的基库尤人,个个都耳垂肥大,这并不是天生的,而是戴沉重耳环 的结果.有些人还因为耳环过重而把耳朵上的眼弄豁了,不得不用绳子扎起 来,以便重新托住耳环. 马赛族妇女对两只耳朵上戴的许多沉重的耳环从不介意,总是泰然处 之.但当她丈夫死去后,她必须把耳环摘下来. 阿特亚乐人的成年男子耳垂上戴的不是金属或珠宝所制的耳饰,而是塞 着两只竹棍. 印度妇女有的还把耳朵扎上好几个孔,同时戴上几付耳环,一转头时耳 环相碰,叮 作响. 西太平洋上的吉尔伯特群岛上住着的土著居民,其男子耳朵上穿孔,但 戴的不是耳环,而是插着花和叶. 印度加罗族妇女的耳朵上都戴着几个、十几个耳环.因为她们认为小鬼 喜欢耳环,当他们死后到了阴曹地府,小鬼们会竞相争夺耳环,而她们自己 就可以"金蝉脱壳"地逃开小鬼们的纠缠. 生活在秘鲁丛林中的奥列宗人,其族名"奥列宗"就是"大耳人"的意 思.他们的耳饰大而奇特,耳孔里不戴金银珠宝耳饰,而是在耳孔里塞上一 个木盘.这种耳饰还要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更加大,所以耳垂也要不断地被撑 大.在奥列宗人的眼里,耳垂的大小不但是美不美的标志,而且还是智慧的 象征. 不可思议的奇特民族 世界上还有一些少数民族至今还生活在原始的生活状态下,他们所保持 的一些奇特的习俗有时候叫人看起来简直有点不可思议. 生活在南美洲玻利维亚西部丛林地带的克楞加人,世代以狩猎为生.整 个民族中没有一个会说话的,日常交际全靠手势来进行,是个名副其实的哑 巴民族.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他们的喉头早就畸形变化,声带已经不能发 音了. 斯里兰卡的惠达族人生下来就不会笑,不论碰上多么有趣的事和滑稽的 场面,他们都面无表情,漠然对待,从没有开怀一笑的时候.因此有的科学 家甚至怀疑他们的笑神经已经衰竭了,可惜目前还无法证实这一猜测. 在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的海域生活着一群与众不同的人.由于他们 长期在海面上生活和劳动,已经不习惯陆地的生活了,一旦登陆以后,顿时 会感到头晕目眩,立脚不稳,可一回到海上以后,这种"晕陆"的现象就自 然消失了. 非洲有一个马班族,他们的听觉十分发达,人称顺风耳民族.他们可以 听到 100 米以外窃窃私语的声音,这种超强的听力简直可以代替窃听器了. 馈赠礼物的禁忌 社交中的应酬、馈赠,既是人之常情,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交际方式. 但由于各国、各民族的风俗不同,馈赠礼品也有很多讲究,不然的话,你花 了钱给别人送了礼品,不但得不到感谢,反而引起对方的不满. 1962 年,美国总统肯尼迪访问印度总理尼赫鲁时,他的随员曾经准备将 近半打总统亲笔签名的照片送给印度官员,作为初次见面的礼物.他们原打 算用蓝色牛皮镶嵌这些照片.后来突然想起用牛皮镶相片,在印度境内是一 种重大忌讳.因为印度人视牛为神圣物,不屠牛,不吃牛肉.为此,他们马 上改用银质镜框镶嵌这些照片. 在前西德,假如你探访一个朋友,想买一束玫瑰花送给他的太太以示敬 意,那么你就犯了个大错误,因为在这个国家里,一般人都将玫瑰花,尤其 是红色玫瑰花,跟不正常的男女关系扯在一起. 在拉丁美洲朋友家中做客,你千万不要送给对方手帕.因为这暗示着对 方揩眼泪.另外,也不要送给黑色或紫色的礼物,因为这些颜色与非常庄严 的天主教四旬节有关.还有刀和剑,也不能作为礼品,因为这暗示友谊的完 结. 在法国,当你应邀到朋友家中共进午餐时,带一束花去是一种必不可少 的礼物.不过你千万记住,不要带菊花去,因为在法国人心中,菊花代表哀 悼. 在阿拉伯国家,初次见面就送礼,可能被视为行贿,尤其不能用酒作礼 物. 日本人有送礼的癖好,并且都喜欢名牌.但他们对装饰有狐和獾的东西 非常反感.因为日本人认为,狐狸是贪婪的象征,獾则代表狡诈. 与外国人谈话的禁忌 与欧美人打交道时,谈话中千万不要涉及诸如年龄、婚姻、收入、家庭 住址等问题,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方面纯属个人隐私,随便询问无异于闯 入他们家中翻箱倒柜般不能令人容忍.特别是对于上了年纪的欧美人来说更 要注意. 在与英国人打交道时,切记不要把皇室的事作为谈笑的资料,否则将会 不受欢迎甚至遭到严厉的指责.另外,直接简单地把一个英国人称为"英国 人"是不行的,因为"英国人"的本意是英格兰人,而和你对话的却可能是 苏格兰人、威尔士人、北爱尔兰人或爱尔兰人,用"不列颠"这个称呼则会 使所有的英国人都感到满意.与英国人打招呼,也绝不能像中国人之间经常 说的那样:"你去哪儿?""吃过饭了吗?"这样问,他们一定会认为你很 粗鲁. 伊朗人对婴儿的眼睛特别敏感.外来人对婴儿的眼睛千万不要乱多嘴, 若出言不慎,说些不吉利的话,母亲有可能出钱请人挖掉婴儿的"邪眼". 对死者的禁忌 在当今世界,还有很多民族部落对人的死亡大惑不解,以至于对死人和 守丧者还存有不叫人理解的禁忌. 在毛利族,任何人接触或在葬礼中触摸到棺木都被视为极端不洁,人们 就不愿与他往来.不但不允许他进入所有房间,也不准他接触任何东西,甚 至禁止他用手拿取食物.但总不能叫他饿死啊,于是人们把食物放在地上, 让他把双手反背在后,蹲屈身子用嘴去咬吃食物,有点像喂猪. 在哥伦比亚的一个地方,寡妇和鳏夫在守丧期间被禁止触摸自己的头和 身体,也禁止别人使用他们用过的茶杯和炊具.如果他们的身影落在别人身 上,那么被落身影的人将会很快病倒.于是,人们对他们避而远之. 居住在菲律宾西南部巴拉望岛的土著, 寡妇在丈夫死后的 7―8 天中被禁 止离开居住的茅屋.在这期间,她只能选择没有人的时间外出,否则,人们 认为,所有看到她的人将会突然暴死.为了避免这种悲剧发生,她必须在前 进当中,以木棍敲击树木来警告人们躲避.但是,据说被她敲击过的树木也 将死去. 在新几内亚的一个地方,鳏夫将失去所有的权力而成为社会的放逐者, 还是人们惧怕、躲避的对象.他们不准出现在公共场合,必须像野兽一样深 藏在杂草和树丛中.如果听到人们走近,尤其是妇女,他必须躲进树后或丛 林中去. 在南美的某些部落里,当着亲属的面提起死者的名字被认为是对未亡人 的最大侮辱. 在东非一个民族里,一个人死后即被换上一个新取的名字,于是人们才 可以自由地谈到他. 大洋洲南部有个民族,一个人死后,每一个活着的人都很小心,所有和 他名字相同或相似的人都得改名. 在维多利亚和西北美洲的一些部落里,当一个人死后,所有的亲属不管 名字相似与否,都要另取新名.更有甚者,死者的名字刚好与某些动物或物 品的名称相同时,还要考虑将动物或物品改名,以避免引起对死者的记忆. 尤其让人不能理解的是,当一个外来的陌生人提到了死者的名字时,这个陌 生人将会被这个民族部落杀死. 西方人尊重妇女的礼仪 在当今高度发达的西方社会里,男士们尊重妇女蔚然成风,久而久之, 形成了一个整套固定的礼节,有些地方简直叫东方人不能理解. 夫妇同行,妻子一般走在丈夫的前面.但在不平坦的道路上,丈夫应该 在先.真是有难男人当了. 男女同行,男性应用手搀扶女性.上汽车时,男性要为女性开车门.等 到女性上车后,男性方能转到车的另一侧开门上车.而下汽车的时候,男性 要先下车,女性端坐车中,一直等到男性为她打开车门,她才能下车.男性 简直成了女性的开门人. 一个男人陪同一个女人在大街上行走,习惯是让女性靠在马路的外侧, 而男性贴着马路的一侧,这大概是怕一旦发生汽车撞入人行道,由男子先阻 挡一下吧.在行进时,一旦发现道路阻塞,男子要上前为女性开道. 一个男子和两个女子同行和坐在一起时,不应夹在她俩的中间.然而, 一个未婚男子和两个单身女人同行时,却属例外.因为靠近其中一位,而离 另一位较远,可能会引起她的不安.所以还是走在她们中间为好. 如果在一条挤满行人的狭窄道路上行走,一个男人有急事,需要超过一 个不相识的女人,这个男人得说:"对不起,夫人."或者说:"请劳驾, 夫人." 集体乘车时,请妇女先上车.到达目的地下车时,男人先下车,以便帮 助妇女下车. 平时,无论是在家里或在办公室里,男人要抽烟,开电视或收音机、或 开窗子,必须先请示一下同在一个屋里的妇女,得到对方允许才能去做. 更有甚者是在社交场合,妇女走进房间时,男人要起立;去到朋友家拜 访,进屋后你还不能先问候你的男朋友,而必须先问候他的妻子;宴席上, 上菜敬酒也是先女后男;出屋时,男人要为女人穿上大衣,还要为女人打开 大门…… 西方这种重女轻男的礼节与日本的礼节是大相径庭.但在西方,男士却 以此为荣,如不遵守这些习尚,则被视为是一个行为粗鲁和缺乏教养的人. 圣诞老人送礼物的节日 每年的 12 月25 日是基督教的重要节日――纪念耶稣基督诞辰日.从12 月24 日开始一直到次年的 1 月6日结束,整个这段时间都属于圣诞节节期. 在这期间,各国的基督教徒和天主教徒都要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和隆重 的纪念仪式.在圣诞节前夕,教徒们还要按照《圣经》中记载的耶稣降生当 夜有天使向人间传报佳音的说法,组织歌咏队到各教徒家去唱圣诞颂歌,传报"佳音".各教会还要举行隆重的圣诞礼拜和圣诞弥撒仪式.节日期间, 还要举行大型的音乐盛会,演唱圣诞诗,演出圣诞剧,表演耶稣降生的故事. 基督教在欧美各国历史悠久,影响广泛,因而圣诞节不仅在基督教徒中 盛行,也成为民间的一个重要节日.西方人把圣诞节看成是家庭团聚、互赠 礼品、互祝幸福的节日,其重视程度不亚于中国的春节.一进入 12 月,各家 的主妇就要四处忙碌,采购食品,选购礼物,有小孩子的家庭还要在家中竖 起一棵圣诞树,上面装饰着五颜六色的彩灯和金银纸片,还有用棉花制成的 雪花,以象征吉祥如意、生命永恒.圣诞之夜,全家人围坐在美丽的圣诞树 旁,互赠礼品,共进晚餐.人们边吃、边唱、边跳,尽情欢乐. 伴随圣诞节的还有一个有趣的风俗传说:圣诞之夜,家家的孩子都要把 长统袜(或枕套)挂在壁炉之上,于是一位白胡子白眉毛的和蔼可亲的圣诞 老人乘坐一具鹿拉雪橇从北方踏雪而来,挨家挨户地从烟囱进入屋中,把礼 物悄悄装入袜中或枕套中.第二天,每个孩子都会拥有来自圣诞老人的礼物 了.这个风俗和神话流传甚广,它给孩子们带去了无尽的乐趣和遐想. 传说中的耶稣是否存在无据可考,其确切的生日当然也就无从知晓了. 12 月25 日这个日子是公元 354 年由罗马天主教会规定的. 有情人的节日 情人节是西方的一个重要节日,它源于古罗马,原意是崇敬女子的婚姻 之神.后来,为了纪念古罗马早期的两位主教,西方教会把情人节定在 2 月14 日这一天举行.情人节日是许多未婚青年寻找意中人的"天赐良机".届时,男子在一个装满女子名片的花盆中抽出一张名片,这张名片的主人就作 为男子的伴侣,男子要向她赠送礼品,女子也要有礼品回赠.如果通过交往, 男女双方同意,就可结为终生伴侣.1863 年,在一个美国人的启示下,情人 节遍及西方各国. 在节日里,男子给女友送礼,丈夫给妻子送礼.美国人也往往把礼品赠 予父母、师长和孩子.有许多痴情男子将礼品偷偷地送到心上人的门口.在 意大利,姑娘们在黎明时分就早早地起床梳洗打扮,然后站在窗子前静静地 等候第一个走到她房门前的青年男子,并把这个男子作为自己命中注定的情 郎.在丹麦,女子们往往收到多用密码或点点字母署名写的信,如果收到信 的女子猜中写信人,则写信的男子将在复活节为她送上礼物.各国赠礼品的 形式各有不同,有的国家把赠贴作为情人节的礼品.在北美的一些国家多以 贺贴作为情人节的礼品. "黑色星期五"的由来 在西方世界,特别是信奉基督教的人都特别忌讳"星期五",认为这是 个非常不吉祥的日子,故而有"黑色星期五"的说法.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根据基督教的经典《圣经》记载,人类的始祖 亚当之妻夏娃偷吃上帝伊甸园中知善恶树上的苹果是在星期五,这一天,她 与亚当一起被上帝逐出了伊甸园;亚当的儿子该隐杀害亲弟亚伯也恰在星期 五,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也是星期五. 后来,又有许多次灾难也都恰巧发生在星期五,于是,这一天就变得越 发神秘可怕了. 还有一件事也非常有影响,传说英国海军部有一次想破除星期五不祥的 迷信,就故意把一艘新舰命名为"星期五",并在星期五这一天抛描起航, 还找了一个姓星期五的人当舰长.不料这艘舰出海以后竟一去不返.这以后, 人们更加谈"虎"色变,对这一天避之唯恐不及了. 剪彩仪式的由来 风靡于全球的剪彩风习,据说最早起源在美国.1912 年,美国的一个小 镇有一家百货公司即将开张,老板按着当地的风俗在门前横系了一条布带, 等待着开张. 没想到老板 10 岁的小女儿在牵着狗跑出店外玩时却无意中碰断 了这条布带,更叫人没料到的是这一小小的意外"事故"竟带来了巨大的效 益,人们误以为开张了,就争先恐后地拥进去购买货物,结果开市大吉,生 意十分兴隆.当这家老板的第二个分公司开张时,老板又想起了这一情景, 于是便如法炮制,让他的小女儿再次有意把布带碰断,果然又是财源广进. 这两次开业在当地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人们认为小女孩碰断布带的做法是个 好兆头,因此便纷纷争相仿效.开始是请年轻的姑娘撕断布带,后来又用剪 刀剪,近代又用彩带取代了原来色彩单调的布带,有的人为了显示豪华和气 派,甚至还使用金制的剪刀.这样,人们就正式给它起了个剪彩的名称. 现在,不仅是商店和一些大的建筑物的落成,以及大工厂开工或各种展 览会开幕,甚至庄严隆重的庆典活动都要举行剪彩仪式了.剪彩者再也不是 年轻的小姑娘,而是一些社会名流、红伶影星甚至是国家元首了. 握手礼节的原始意义 人一见面先握手这是当今世界最普通的礼节,但是它的原意却很少有人 知道. 原来,人类在刀耕火种之时,使用的是手握的石器工具.无论是狩猎或 战斗,都离不开石器.如果遇到陌生人,大家都无恶意,便放下手中的东西, 让对方摸一下手心,表示没藏什么武器.因为人们习惯于用右手握武器,所 以一般都伸出右手来让对方摸.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今天的"握手"礼节 来了. 理发店门前三色标志的由来 在理发店门前常常悬挂着一种蓝、白、红三色相间的招牌,这种招牌有 的是圆柱形,有的呈圆球形,远远望去,既漂亮又醒目,对过往行人极具吸 引力. 这种特殊的招牌标志本来源于欧洲.在公元 5 世纪,欧洲大陆上的理发 师要兼作拔牙和开刀手术. 英国伦敦的理发师们在 15 世纪时还专门成立了同 业工会,正式执行外科医生的手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注意这项工作, 有人想出了用红色代表动脉的血,用蓝色代表静脉的血,用白色代表包扎伤 口用的纱布,做成红蓝白三色旋转式圆筒.这就是这种特殊标志的来龙去脉. 在英王亨利八世继位以后,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项决议,不准理发师再兼 外科医生的职务,也不允许外科医生再为人理发,违反规定者要严加惩处. 有趣的是,这种象征着血和纱布的圆筒后来并没有成为外科医生的标志,却 成了理发店的特殊招牌. 厨师为何戴白色高帽? 200 多年前,法国巴黎一家著名的餐馆里,有一名高级厨师叫安德范?克 莱姆,此人性格风趣幽默,又爱出风头.有天晚上,他看见一位顾客戴了一 顶白色高帽,款式新颖奇特,引起不少人注目.于是,他便刻意效仿,特意 订制了一顶.他戴着这顶白帽,在厨房里进进出出,果然引起了所有顾客的 注目.很多人感到好奇新鲜,餐馆的生意越来越兴隆.后来,巴黎不少餐馆 的老板都注意到了这顶白色高帽的吸引力,便纷纷为自己的厨师打扮起来, 一时间,不少厨师都戴上了白帽. 发展到后来,白色高帽竟然成了法国厨师的职业标志.再经过演变,法 国厨师就根据烹饪技术水平的高低及工龄的长短,来决定白帽的高矮.厨师 戴白帽这一习俗又很快传到世界各地,白色高帽就成为一个固定的职业标志 了. 喝酒碰杯是怎么来的? 在朋友之间的宴席上,常常会看到举杯相碰、一饮而尽的情景.其实, 这种碰杯的习俗来自古罗马的奴隶角斗. 在古罗马,帝王和贵族们经常举行奴隶角斗来取乐.这些贵族们各自都 养有身强体壮的角斗士,并希望在角斗中自己的角斗士取胜.角斗士们在角 斗前,双方都要先喝一杯酒.为了比赛公平,防止对方事先在酒中放毒,又 规定,在两个角斗士饮酒时,双方把各自杯中的酒倒到对方杯子里一点,混 在一起喝,从而表示酒里没有毒药.这种习俗流传下来,就变成了今天的碰 杯礼节来了. 领带的由来和演变 据史料记载,领带的诞生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罗马帝国时期,那时士兵的 脖子上都围着一个类似围巾一样的东西.还有人说,公元 1660 年为法兰西国 王路易十四服役的士兵使用一种红色披肩,是领带的雏形.此后,这种披肩 由宽大变得窄长.1692 年,英国军队偷袭法国军营,慌乱中的法军无法按照 礼节系好"披肩",只顺手往脖子上一绕.然而这一绕,竟意外地创造了系 领带的方法.加上这一仗法军大胜,英雄们名噪一时,这种系领带的方法也 被人们争相仿效,领带及其系法便由军队传到贵族、传到平民百姓,甚至连 妇女也扎起了这种领带. 18 世纪上半叶,领带交了厄运.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白洋纱 "脖套"或"围巾".到1750 年,这种脖套又被淘汰,出了一种"浪漫式"领带.这是一种 方形的洋纱巾.先对角折,然后像红领巾一样再折几下,绕过脖子在胸前打 结.其系法也非常讲究,艺术性也很突出. 1795 年至 1799 年在法国又兴起了领带的热潮.人们系白色和黑色领带, 甚至在盥洗时也系一种马德拉斯布领带.领结也比以前系得更紧了. 19 世纪的领带的特点是高高地遮掩脖子,后来又出现了硬胸式领带.它 用各种料子精制而成,颜色也丰富多彩起来. 20 世纪 20 年代出现了领带夹子,40―50 年代是领带的黄金时代,几乎 全球各国都兴起了扎领带的风潮.它几乎和妇女手上的戒指、耳上的耳环一 样,成为男人服饰上不可缺少的装饰. 下半旗致哀的由来 不知你注意没有,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元首去世,都要用下半旗的方式 进行哀悼.可你知道下半旗致哀是怎么来的吗? 公元 1612 年,英国轮船"哈兹?伊斯"号徐徐驶进泰晤士河.人们惊异 地发现,哈兹?伊斯号轮船桅杆上飘着的旗子下降了一半.原来,这艘轮船 的船长不幸在归途中去世了,为了寄托哀思,船员们想出一个主意,把桅杆 上的旗子下降一半以表达对已故船长的哀悼.不想这一办法很快被其他船只 所采用,从此,降半旗便成了轮船死人的信息和固定的哀悼仪式.可是,直到100 多年以后,下半旗致哀的做法才从船上流传到陆地上,成为专门的一 种哀悼仪式. 有趣的中国百家姓 有人统计,中国现有姓氏 3017 个.如果从里面摘出个别姓氏进行分类排 列,可列出 10 个有趣的类别. l、植物类:桃、李、梅、兰、菊、竹、松、柏、杨、柳. 2、动物类:马、牛、羊、猪、猫、鸡、龙、虎、熊、蛇. 3、人体类:头、耳、目、口、舌、齿、胆、心、足、骨. 4、称呼类:父、子、孙、公、兄、弟、姐、姑、娘、姥. 5、时间类:春、夏、秋、冬、晨、午、年、月、日、时. 6、方位类:东、西、南、北、左、右、上、下、前、后. 7、朝代类: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 8、数字类:一、二、三、四、五、六、七、百、千、万. 9、颜色类:赤、橙、黄、绿、青、蓝、紫、白、黑、丹. 10、地支类:子、丑、寅、卯、辰、午、未、申、酉、戌. 富有传奇色彩的端午节 农历的五月五日,是我国民间最有影响的节日之一――端午节,这一天 又称为重午节、端阳节. "端"与"初"的意思一样,表示开始.农历的正月旧称建寅月,按地 支顺序推算,五月恰是"午月",古人又常把五日写成"午日",这样, "初五"也就可以写成"端午"了.又因为"午月"和"午日"中的两个"午" 字重复.所以又叫"重午".古人还把"午时"当作"阳辰",于是"端午" 也可说成"端阳"了.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历来众说不一,但最具影响的却不外以下几种: 第一种说法是,这一节日与寒食节一样,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大臣介 之推功成后不肯受封而被火烧死的故事而形成的; 第二种说法是纪念战国时吴国大夫伍子胥.据说伍子胥被吴王赐剑自杀 以后,满怀冤愤,死不瞑目.他的尸体被装进袋子里,扔到钱塘江中,从此 以后,钱塘江便常起怒潮,汹涌澎湃,顶数五月五日的潮水最凶,人们都说 那是伍君冤气未消,特意显灵来了,于是都纷纷前去祭奠; 第三种说法是越王勾践战败以后,被俘往吴国,后来又巧计逃回越国, 从此便卧薪尝胆,立志报仇雪恨,他积极操演军队,训练水师,并在公元前 476 年的五月五日庄严出师,消灭了吴国.这种知耻后勇、坚韧不拔的精神 感动了无数的人,于是,人们便在五月五日这天划船竞渡,以示纪念; 第四说法盛行于北方,相传在元朝末年,一些饥寒交迫的农民为了推翻 统治者,筹划在五月五日这天起义,后因叛徒出卖没有成功.为了吸取教训, 永远记住这一天,就把五日叫作"耽误(当午)"了. 但流传最广、最有影响的说法是对 2000 多年前楚国诗人屈原的怀念.当时,为了反对强敌秦国的入侵,爱国爱民的屈原积极主张联齐抗秦,但他的 正确主张却不能被最高统治者所采纳,他本人也屡遭排斥和放逐.在极度的 悲愤与失望之余,屈原终于在农历五月五日自投汩罗江而死.当地百姓唯恐 江里的鱼虾蚊龙伤害屈原的遗体,便自发组织起来在岸上敲锣打鼓,驱赶鱼 龙,并从四面八方划船过来打捞屈原的遗体,他们还纷纷把粽子投入江中喂 鱼龙虾蟹,以保屈原的遗体无恙.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吃粽子、赛龙舟等 风俗.有的地方还盛行挂艾蒿、挂蒲剑或洒雄黄水,据说这样做可以驱虫避 邪、消毒杀菌、驱散瘟疫毒气、保持自身清洁. 一年过两次春节的民族 彝族人一年中要过两次春节,一次与其他民族的春节完全一样,还有一 次在农历二月初十,是补过的春节. 传说彝族人定居以后不久,男人们就纷纷到前线去打仗了,春节期间不 能及时与家人团聚.大部分人在农历二月初才回到家.于是人们便想办法在 农历的二月初十补过一次春节,借以慰劳那些打仗有功、载誉归来的勇士们. 彝语称这个节日为"麻龙火". 二月初十的上午,家家户户的主妇都要给自己的男人敬一杯酒,并共吃 一顿团圆饭.中午时分,男人们无论大小都要集中到两位"麻公巴"(领舞 人,是祖先打仗的首领化身)家喝酒,直到傍晚酩酊大醉为止. 第二天,男女老少都要集中到舞坪上,由两位麻公巴领头,按"拉幺" (老主人)和"萨南"(开腔人)划定的线路,跳起欢快的铜鼓舞来.接着, 在一阵悠扬的五笙 (当地的一种民族乐器)乐曲声中结束了全部的喜庆活动. 捉蚂蚱的节日 在哈尼族居住的山区,每年可以种植一个季节的水稻.过了"6 月年" (每年阴历 6 月24 日)以后,水稻便开始抽穗了,为了确保水稻的丰收,哈 尼族人就采取过"捉蚂蚱节"的办法来驱除和避免虫灾.这个节日通常是"6 月年"以后的第一个属鸡或属猴的日子. 捉蚂蚱这一天,全村寨的男女老少都到田里去捉蚂蚱,以一家为一个单 位分头捕捉.每家捉够一竹筒以后,就把蚂蚱一只一只地撕成碎片,分作 5 堆:头一堆、腿一堆、身子一堆、屁股一堆、翅膀一堆.然后,依次用划开 的竹片夹起来插在田埂和排水沟旁,以此对其他蚂蚱和昆虫进行恫吓. 半小时以后,人们又要将这些蚂蚱收回竹筒中,并带回家去做菜或拌粑 粑吃.弄熟的蚂蚱营养丰富、清脆喷香、味美异常,是难得一尝的佳肴. 在离开田野的时候,人们还要不停地大声嚷叫:"呕,蚂蚱,3 天以内 不捉你了,3 个月以内你不要再吃稻谷了!" 夺牛尾成婚 在贵州西北一带生活的苗族人盛行着一种十分有趣的婚礼――新郎新娘 争抢牛尾巴. 过去,每当男女订婚以后,女家就要赶快买一头老黄牛,用精饲料把它 养肥.到了举行婚礼的那一天,女家要请来十几个青年人来充当卫士,把牛 牵到即将举行婚礼的地方,用两根篾绳拴住牛脚.男方家也同样要请来十几 个青年作卫士,随同新郎一起前往举行婚礼的地方. 当新郎到来的时候,新娘马上用一把快刀迅速割掉牛尾巴.这时,新娘 的卫士围过来全力保护,不让新郎接近新娘抢走牛尾巴.这场争夺战,一直 要持续到女方的父母亲友到来的时候.规矩是:如果新郎能在女方的父母到 来之前把牛尾巴抢到手,那么就立刻举行婚礼.否则就说明新郎无能,亲事 也马上告吹,而新娘则成为倍受人们称赞的英雄了. 不过,新郎夺不到牛尾巴的情况一般是不会出现的.因为只要是双方真 心地相爱,新娘在表演完夺牛尾巴的好戏之后,是会马上放手让新郎把牛尾 夺走的.当然了,如果他们的婚姻是父母包办的,双方没有任何感情可言, 那将会出现男方无心去争夺,女方也不肯放手的情形,这时候将会令所有围 观的人大为扫兴. 一对情投意合的情人在表演了一场精彩激烈的牛尾争夺战以后,立刻举 行婚礼.这时,证婚人用木槌狠狠地向牛头砸去,将牛杀死,然后把牛肉割 成若干小块,用火烤熟.证婚人挑选出两块烤好的牛肉送到新郎新娘的手中, 二人也向在场的客人一一还礼.客人们唱着山歌向这对新人祝福,婚礼在欢 笑声中结束了. "姑姑节"是怎样形成的? "六月六,请姑姑".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各家各户都要把已经嫁出 去的老少姑娘请回娘家,好吃好喝地招待一番再送回婆家.那么这一习俗是 怎么形成的呢?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有个宰相叫狐偃,他曾跟随晋文公重耳流亡 于列国之中,后又帮助重耳归国继位,是个大功臣.担任宰相后他精心治理 国家,政绩卓著,深受君王和国民的爱戴和尊重.每逢六月初六孤偃过生日 之时,总有很多人前来祝寿送礼,阿谀奉迎.日子一长,狐偃就慢慢变得骄 傲起来,人们也开始对他不满了.狐偃的亲家赵衰是个非常耿直的人,他多 次对狐偃好言规劝,甚至当面数落狐偃的不是.于是两人闹僵了,赵衰本来 就年老体衰,一气之下竟死去了.赵衰的儿子见岳父这样不讲道理,异常气 愤,就决定在六月初六狐偃再过生日时大闹寿筵,杀死狐偃,为父亲报仇. 他把这个计划告诉了自己的妻子,却不料妻子顾念父女之情把消息泄露给娘 家人.赵衰的儿子眼见机密败露,无计可施,只好呆在家里坐等岳父派人来 抓自己.再说狐偃那边,自从亲家翁气死以后十分过意不去,觉得再没脸见 赵家的人了.这年他又到地方上放粮,亲眼看到百姓所受的许多疾苦,越发 意识到是自己错了.所以这次女婿欲设计加害,他也大度地谅解了,并于六 月六日生日这天的早晨,亲到赵府赔情.赵衰之子一听岳父大驾光临,吓得 面如土色,预感到大祸即将临头,但还是不得不硬着头皮出门迎接.谁知一 见到狐偃,他却像没事人一样,亲亲热热地拉着女婿的手并马回到了相府. 这一年的拜寿筵与往年不同,狐偃没有坐在寿堂上静等众人叩拜,而是 恭恭敬敬地把女儿女婿让到了上席.狐偃转身面对众位来宾说道:"老夫经 过连日的反思,已经知道自己近年来做事有错.现在,贤婿虽有害我之心, 却是出于为民除害为父报仇的考虑,而且也没有造成后果,老夫决不怪罪. 女儿救父危难,尽了大孝,理当受我一拜.还望贤婿看我旧日面上,不计前 嫌,两相和好!"一席肺腑之言说得众人心悦诚服,皆大欢喜.女儿女婿也 连忙离座,跪在父亲面前叩头请罪. 从此以后,狐偃真心改过,翁婿也比以前更加亲近了.为了永远记取这 个教训,狐偃每年都在六月六生日这天把女儿女婿接回家团聚一番.这件事 传开以后,老百姓纷纷加以仿效,也都在六月六接回闺女,应个消仇解怒、 免灾去难的吉利.天长日久相沿成习,就形成了"姑姑节". 牛郎织女相会的女儿节 农历的七月初七俗称"七夕",相传是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的日子,人 们习惯上把这一天称作"女节"、"女儿节"或"乞巧节"."七夕"晚上, 人们都喜欢围坐在院子里,一边乘凉,一边听老年人讲述牛郎织女的感人故 事.夜深人静时分,有些天真顽皮的孩子还会相约着躲在葡萄架下悄悄偷听 天上牛郎织女相会时的说笑声. 传说中的织女心灵手巧,女工活做得极好,每当她织好一匹彩绵,总要 抛撒在空中晾晒一番,于是天空中便又多了一朵五彩云霞.人间的女子对织 女异常崇拜,渴望能像她那样学得一手织绵刺绣的绝技,于是便在"七夕" 之日牛郎织女团圆之时,在家中庭院里搭结彩楼、摆下瓜果梨桃儿,焚香祝 拜,向织女乞巧.这就是我国民间流传了 2000 多年的 "七夕"乞巧节的由来. 在古时候,人们对这个节日非常重视.每逢这一天到来,妇女们都要比 赛"乞巧"."乞巧"的活动大致有这样几种:一是"卜巧",就是卜问自 己将来是笨是巧,如果是巧,究竟能巧到什么程度?据古书记载,唐代的宫 女"卜巧"的办法是将 1 只小蜘蛛放在 1 个小盒中,看第 2 天是否结网,或 网结得是疏是密,是否整齐,以此来判断是否得巧.二是"泡巧",在农历 六月,用井水浸泡豌豆或绿豆,然后放到看不见阳光的背荫处,几天换一次 水,到了"七夕"之日把豆芽摘下来,投进水盆里在太阳光下照影子,看谁 的豆芽影子像针、剪、花、鸟、虫、鱼,谁的手将来就会巧.有一首民谣唱 的就是这个习俗:"巧芽芽,生得怪,盆盆生,手巾盖.七月七日摘下来, 姐姐妹妹照影来.又像花,又像菜,看谁心灵手儿快."三是比试针线活儿, 七夕晚上,姑娘媳妇们围坐在一起比赛穿针引线,谁先穿上针谁就先得巧, 谁就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和赞扬. 在北方的一些地方,把七月七日称作"女儿节",规定这天不嫁女,因 为织女在婚姻上曾遭过不幸,人们生怕自己的女儿也受此委屈.有的人家还 在七月七把已嫁出去的女儿接回家,与娘家人团圆,他们这要做是表明自己 与王母娘娘相反,怕玉皇大帝在七月七这天发现人间的男女长年幸福欢乐地 生活在一起,从而在"七夕"过后将他们强迫拆散. 标鼠为媒 标鼠是一种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原始森林中的动物,样子颇有些像松 鼠,只是个头要大些.它一般是在清晨和黄昏才出来活动,寻觅食物.标鼠 身轻灵巧,一次能跳两米多高、20 多米远,很难捕捉到.在当地的少数民族 拉祜族(苦聪人)看来,这是一种极为珍贵的动物,不但味道鲜美可口,而 且还是青年人寻觅佳偶的大媒. 在苦聪人的婚俗里,说亲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把亲手射来的标鼠献给姑娘 的父母.能否射得标鼠,是衡量一个拉祜族小伙子是否勤劳、勇敢的重要标 志.因此,每一个苦聪族的男子都得从小练就出一手过硬的射箭本领.有的 小伙子到了结婚的年龄了,却还没有哪个姑娘愿意嫁给他,那就是因为他至 今还没有猎获过一只标鼠. 不过,标鼠数量稀少,也不易捕捉,一个苦聪人从 10 岁来起一直到 20 多岁,最多也就能捉到 3 只左右.由此可知,对一个苦聪小伙子来讲,肩上 的担子是格外沉重的. 用死鸡赠客 居住在贵州从江县加鸠地区的苗族有个奇怪的风俗,他们赠送亲友和贵 客的最珍贵礼物是死鸡.走在当地的山间小路上,你随时都可以看到一些人 肩上扛的木棒或扁担上,吊挂着几只死鸡.不用打听,这些人一定是刚刚走 亲串友归来. 有意思的是,主人赠送给客人的本来都是活鸡,但是却要用绳子套住鸡 的脖子.这样,客人走不了多一会儿,就会活活地把鸡给勒死了.那么为什 么要把活鸡给套死呢?原来,在主人看来,如果鸡是活的,客人或许带回家 去后会舍不得马上杀了吃,这样就有些违背主人送鸡的初衷了.可如果鸡死 了,一到家就会马上做了吃,客人一家就能及时领受送鸡者的情意,岂不皆 大欢喜? 这样,苗族人就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将活鸡套颈后再送给客人. 重视婚姻鄙视离异 达斡尔族男子在娶亲时,要迎着初升的太阳去接新娘,这象征着新的家 庭如同旭日东升一样,永远幸福美满. 沿途所碰见的行人,不论认识不认识,都要分给对方一份结婚的礼物― ―酒肉和点心.婚礼之后男女双方亲属中的青年男子还要举行赛马比赛,看 一看哪个家族中的男子更具有男子汉的风采.按照当地的风俗,女方送亲者 要在新郎家偷些碗碟带回去.达斡尔人把离婚看作是件很不吉利的事.当地 有句俗话叫作:"写离婚书的那块地方,三年内寸草不长."如果男方坚持 要离婚,必须举行仪式.仪式由娘家人主持,丈夫俯伏在地上,妻子横跨过 他的脖子,然后在男方家的炉灶口和烟囱上缠一块白布,象征着丈夫已经死 去了,这才标志着正式离婚. 中秋"送子" 在湖南、贵州、四川等地过中秋节时有一种偷瓜的习俗是外地所没有的. 在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人们选择平时最坏的人家的瓜园去偷瓜,这些 瓜通常是冬瓜或南瓜.偷来以后,要用笔在瓜上画上娃娃的脸,再在瓜尾巴 的旁边插进一节约 5 寸长的小竹管,然后往瓜内注水,直到把整个瓜注满为 止.当那些缺儿少女的人家出外赏月的时候,便有人自告奋勇地悄悄前去把 瓜送到他们的家里,藏在被窝里.夜深时分,主人赏月归来要睡觉了,一拉 被子,不料瓜娃娃一翻身,水流了一床,像小孩儿撒尿似的.主人却并不急 恼,他们明白这种"恶作剧"是善意的,含有祝福之意,于是便在心里暗暗 感谢亲友和邻里的关心.有些地方却不习惯于这种偷偷摸摸的送法,他们敲 锣打鼓大摇大摆地把瓜抬到别人家去,并当众把瓜砍来煮着吃,他们相信这 样做效果更好,可以很快让那家喜得贵子.而受"子"的人家则要请送"子" 的人吃一顿月饼. 那些丢了瓜的人家呢,第二天会公然站出来骂园的.偷瓜的人听到叫骂 声,反倒高兴起来,得"子"的人家听到骂声也不觉难过.原来,据说这时 骂得越凶,将来生的孩子也越健壮.受"子"的人家,如果第二年真的生了 小孩,还要让儿女拜那些送子的人为"干爷"、"干爹"和"干妈"呢. 迷信色彩浓厚的民族 钦族是一支从西藏移居到缅甸境内的民族,他们的迷信色彩特别浓厚, 几乎是一举手一投足都有很多的说道和讲究. 比方说,钦族人特别相信因果报应.他们认为如果讥笑别人长得丑陋, 那自己生的孩子也绝不会好看;若是讥笑别人贫穷,将来自己也准会受穷; 要是堵塞了鼠洞,自己临死时也必将会因窒息而死亡;如果邻居家的夫妻发 生了争吵,你却四处传播,那你一家也绝不会得到安宁.相反,如果照顾了 孤寡年迈之人,将来总会善有善报的. 要是谁家死了人,他家一定会大量地杀猪宰牛去祭奠死者的.人们相信, 这样做猪牛的灵魂就会跟随死者的灵魂去到阴曹地府,死者也可以继续大饱 口福了. 新生儿出生以后,脐带必须妥善埋好,倘若不慎被猫狗吃了,新生儿准 会生病的;另外,替孩子取名时也要仔细地斟酌好,否则一旦不合适,孩子 也会闹病的. 当地人还认为,老虎是兽中之王,虎骨能够驱祟避邪,所以儿童都从小 佩戴虎骨做成的饰物.然而,老虎的身上却附有凶神恶煞,因此,猎着老虎 时不敢直接抬回村寨,害怕遭到报复,必须先敬奉神明以后才敢将死虎抬回 来. 登高赏菊的重阳节 农历的九月初九,是我国"一年一度秋风劲"的重阳节.古人习惯上用 "九"来代表阳数,用"六"代表阴数,因此,"重九"也被称作"重阳". 另外,重阳节正巧二九相逢,日月并应"九九"又与"久久"同音,古人便 认为那是个宜于长久的吉利日子. 这一天,天高云淡、晴空万里、金风送爽、五谷飘香,我国素有登高赏 菊插茱萸的习俗.据记载,形成这一风俗的最有影响的一件事是:东汉时期, 桓景拜道士费长房为师.有一天,费长房对桓景预言:"九月九日这天,你 家中将有大难."桓景听了以后大惊失色,连忙讨求回避解救之法.费长房 说:"你快叫家里人做一只红布袋,里面装满茱萸,系扎在手臂上,然后与 家人一同登上高山,再喝点菊花酒,这样便可以免脱此难了."桓景一一照 办了,到了晚上回家一看,果然所养的鸡犬牛羊等都替代主人暴死多时了. 这个故事虽说有些荒诞不经,但它毕竟影响了许许多多的人,从此也就留下 了九月初九登高避邪、讨求吉利、希冀长生不老的风俗. 登高作为古代的一种健身娱乐活动,对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大有好处. 同时也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和胸怀,陶冶了情操和品性,因此大受人们尤其是 文人的欢迎.特别是一边品尝着粉面枣糕,一边喝着菊花香酒,更是别有一 番情趣. 重阳节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佩带茱萸的习俗在唐宋两代十分盛行.为此,许多诗人和词人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篇章,其中最被人们广为传颂的是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 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抛掷新娘 在乌龙山下新安江畔的梅城,住着一些渔户.他们一年四季都生活在船 上,即使是娶亲,也在船上进行.不过,他们迎娶的方式非常独特,盛行着 一种"抛掷新娘"的习俗. 结婚那天,新娘由家人用船护送到江心,而男方家族的船早就迎候在那 里了.女家的船在距离男家 3 尺远的水面上停好.新娘如要过去,只有两种 办法:一是用一只大木盆让新娘坐在中间,顺水漂过去;但多数人都觉得这 种方式缺乏刺激,不够精彩,他们往往愿意采用另一种"抛掷新娘"的办法. 抛掷新娘是一种极其紧张而惊险的事情,稍有不慎,抛的人和新娘就会 一块儿落水,从而引起围观人们的哄笑.为了保险起见,事先一般要用安全 带把抛的人紧紧系住,以防发生万一.抛的时候,要一手搂住新娘的双腿, 一手托住新娘的背,用很大的力气去抛.这样,对抛的人也有严格的要求. 如果是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新娘会觉得不好意思,新郎也会不高兴的;可 如果是个上了年纪的人,力气又不够用,真是叫人左右为难.抛新娘的女方 家要放 3 声炮.第一声叫"招呼炮",请男方船上的人集中精力,做好准备 迎接新娘;第二声叫 "动手炮",代表着抛新娘的开始;第三声叫 "结束炮", 表示仪式到此告一段落.男方船上也要放两声炮,第一炮是"进门炮",第 二炮是"胜利炮". 最后,双方船上的人都齐立船边,相互致意,然后便掉转船头返回各自 的驻地. 认"舅舅" 在夏季的黄昏或初春的早晨,走在云南哈尼人的山寨旁,经常会碰到一 些少妇怀抱幼儿坐在小路边,热情地同过往的行人打着招呼.原来她们是在 认"舅舅". 认"舅舅"通常是在孩子满三四个月以后.出门的时候,一定要带上一 包糯米饭,两个煮鸡蛋或鸭蛋,一二斤炒黄豆.走在小路上,凡是碰到迎面 走来的人,不管认不认识,都要请他吃炒黄豆.在经过小溪或小河时,首先 要找一颗小石子扔过河去,过河以后,再把小石子找回来放在一个可靠的地 方.这时就可以坐下来休息,一边吃着糯米饭,一边把鸡蛋剥好放在桥头. 如果有人路过那里,一定要热情地邀请他同吃一顿. 这一天所碰到的第一个年轻的男子就是"舅舅"了.见到"舅舅"以后, 要行见面礼, "舅舅"还要从随身携带的物品中选出一件送给孩子作为纪念. 随后,"舅舅"就把孩子抱回家中,小住三五天再送回原来接孩子的地方. 孩子的母亲早已等候在那里了,她把孩子接过去以后,连声致谢,认"舅舅" 一事也就告一段落了.孩子的母亲必须要重新找回原来过河扔过来的小石 头,再扔回去,方才可以过河回家.她们相信,只有这样做才不至于迷失方 向. "谈婚洞" 贵州境内的瑶族姑娘都住在木板楼内,在她们床头的板壁上,通常凿有 一个比酒杯略大的小圆洞.这个洞是干什么用的呢? 原来这叫"谈婚洞".当一个小伙子爱上了一个姑娘,他就会在一个寂 静的夜晚,来到姑娘居住的房子外面,把一根细木棒轻轻捅进小圆洞中.姑 娘一看便知道是求婚者来了,于是便通过洞口与外面的人聊起天来. 如果小伙子和所爱的姑娘还不熟悉也不要紧,他可以邀请一些同伴和自 己一齐来到姑娘房外,并演奏起各种美妙动听的乐曲.姑娘从洞口向外观望, 发现人群里有自己中意的小伙子,就会唱起迎客歌来,欢迎小伙子们进屋坐 坐.小伙子们被迎进门中,围坐在火炕上;姑娘一边做着针线活,一边与小 伙子们纵情交谈、唱歌.经过一番对歌以后,姑娘就会明确地表达出喜欢哪 个小伙子来,以后他就可以单独来到姑娘房外,通过"谈婚洞"跟姑娘倾心 交谈、互诉衷肠. 许许多多的姑娘和小伙子,就是这样通过"谈婚洞"来谈情说爱、结成 恩爱夫妻的. 过生日吃"红线缠蛋" 我国南方有的少数民族有用红线过生日的习俗,其中最有名的是吃用红 线缠过的鸡蛋. 按着当地的风俗和规矩,人们先将鸡蛋煮熟并晾凉,然后再用一根红色 的丝线层层缠绕,过几岁的生日就缠绕几圈.最后将缠好的鸡蛋在盘中层层 摆好,端上桌去宾主分享.据说吃了红线缠绕过的鸡蛋以后,可以驱病避邪、 幸福长寿.亲戚朋友邻居在为主人祝寿时,也要吃上几个,以沾沾那人福和 寿的光.客人吃得越多,主人也就越高兴,认为这样做会给自己添福增寿. 寿筵上除了"红线缠蛋"这道主"菜"以外,其他食品如水果、青菜、鸡鱼 等也可以用红线缠绕.可以想象,一桌以红线为联系的筵席定会洋溢着"寿 星爷"全部的喜气,同时也增添了宾主之间那无尽的绵绵情意. 剃净须发表孝心 在白族的民间,无论贫富贵贱,凡有丧事的人家都一概遵循"削发为孝" 的古老习俗.这一丧俗流传了数百年之久,在当地人的心目中占有极为重要 的地位. 在父亲或母亲死的当天,作为孝顺的子孙都要把头发和胡须全部剃除干 净,并且要脱去脚上的鞋袜,换上用稻草编成的草鞋坐守于灵柩两侧,吃睡 都不准离开.长子要由族人陪着,挨家挨户地向亲朋好友和周围邻居家报丧, 报丧时孝子不能进入别人的家门,也不能在人家的门前喊叫和哭号,只能由 陪同的族人在门外喊话.待那家的主人出门来时,孝子不分辈份高低、年龄 大小、是男是女,都得跪在地上磕头,直到陪同的人把情由说完,才能站起 来. 孝子服丧的期限通常为一个月,有的地方是 21 天.过了这个期限后,才 可以把须发蓄留起来. 开口奶 在浙江的一些地方,孩子生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讨要开口奶",也叫 作"开喉奶"或"始奶".人们相信,没喝过这种开口奶的婴儿是不会顺顺 当当长大成人的. 这一口奶必须向别家的妇女讨来.而且生女婴的人家要向生男婴的妇女 讨奶,生男婴的人家要向生女婴的妇女讨奶.有的地方如温州一带还必须向 外姓妇女讨奶,这意味着将来孩子长大了,须向别姓的人家去找对象. 喂这一口奶前,一般还得喂婴儿几种汤,这些汤酸辣苦咸四味俱全,唯 独缺少甜.这个意思是说,先让孩子尝尝人间的各种酸苦,然后再给他(她) 奶吃,使他(她)从小就懂得先苦后甜的道理,以便在将来的人生中能更好 地生活下去. 没有文字的"情书" 云南景颇族的男女青年在谈恋爱时,常用一些植物叶子作"情书".这种"情书"虽然没有文字,含义都很明白.例如"蒲谢"的叶子表示:"无 论你躲到哪里,我都会找你出来玩的";"石根哈"的叶子表示:"我诚恳 地向你求爱,你可千万不要拒绝我";"木克"的叶子表示:"咱俩发誓永 远相爱,决不变心";如果得到的是对方的"莫那"叶子,那就等于说: "我 不能和你在一起,不然别人会笑话我的".这等于被对方婉言谢绝了. "转椿树"祈盼长高 在河北省的南部,有一种"转椿树"的习俗,它是那些矮人渴盼长高的 心理寄托. 每当除夕之夜到来,在夜深人静以后,那些矮人就会悄悄跑到白天选好 的一棵挺拔直峭的椿树前,一边围着树身转圈儿,一边低声哼唱着自己编的 小曲儿: 椿树椿树你真香,只转三圈身就长. 今年我若长了个,明年给你烧柱香. 转圈时有很多讲究:只能正转,不能倒围,而且转完以后,要不回头地 一溜小跑赶回家.倘若路上碰到人或回头看,就不灵验了. 老人说,选择这种时刻是因为天地神灵和人一样,要欢庆佳节,心情舒 畅,最容易给求告的人赐福. 用鸡心认亲 生活在广西隆林、贵州西南和云南东南地区的苗族,有各种姓氏和家族, 他们都有许多自己忌吃的东西.如姓杨的大多不吃鸡心,姓李的不吃脾. 当他们碰到一起,有心人要认一认亲兄弟的时候,东道主往往要杀一只 鸡宴请大家,如果吃到最后,锅中的肉和汤都吃光了,只剩下鸡心了,大家 便认为是同宗同族的亲兄弟,分外亲热.第二天,还要举行更加丰盛的庆贺 宴会. 相反,如果鸡心不见了,东道主便会默不作声地再杀一只鸡,煮熟以后 捞出鸡心放好,再请第一次赴宴的人来吃饭.酒过三寻,东道主挟起鸡心不 动声色地挨个劝吃,谁若是当真把鸡心给吃了,饭后主人就会毫不客气地告 诉他: "尊贵的朋友,虽然我们都同姓,可惜老天爷没让我们成为一奶同胞, 所以只好对不起了,请莫要见怪." 这是不能认亲的最后判词,也是逐客令,从此吃心的人便不能能再参加 更为隆重的庆祝团圆盛会了.这就是苗族有名的"鸡心认亲". "闯姓踏名" 青海的农村是我国最落后的地区之一,那里过去由于医疗条件太差,婴 儿死亡率特别高,人们不得不祈求神灵来保佑自己的孩子平平安安,免遭祸 患,所以小孩子小名叫"保"字的特别多. 当孩子生下以后,其父母便决定把婴儿交给神来保佑,他们准备好丰盛 的供品、用虔诚的祷告许下心愿.等孩子长到 12 岁时,还要再进行一次还愿 心的赎身仪式.赎身意味着孩子从灵魂到肉体都不再属于神灵庇佑而重归父 母的膝下了.这就是奶名中经常听到的"观音保"、"菩萨保"、"娘娘保"、 "财神保"、"龙王保"、"药王保"之名的由来. 但是,由于一般的人家都住在荒郊野外,那里根本就没有寺庙,因而也 就不可能请来神灵保佑孩子.这样,就形成了另外一种变通的办法――找人 来保,用"闯姓踏名"的办法为孩子取奶名. 在婴儿出生后的第三天,经过"洗三"以后,孩子的父母沐浴更衣,怀 抱着婴儿携带着馍馍、核桃、红枣等食品,清晨出门,朝大路上"闯姓"去了.对碰到迎面走来的第一个过路人,夫妇俩便跪倒、拦住,询问来人的尊 姓大名,并奉上酒食,请求认子赐名.比如来者姓张,而婴儿又恰好为男性, 那就干脆叫"张家保",姓张的也就是义父了;如果婴儿为女性,其奶名就 叫"张家存"了. 闯姓踏名,通常要在太阳出来以前完成.有时候一出门就会碰到一条狗, 农村人都视狗为"山神",于是孩子的奶名就叫"山神保"或"狗保"了. 拉祜族人的"串姑娘" 云南省澜沧江流域聚居着勤劳勇敢的拉祜族人."拉祜"译成汉语就是 "用火烤食虎肉"的意思,因而又被称作"猎虎"民族. "串姑娘"是那里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传统习俗.每逢新年佳节或春种 秋收以后,青年男女便相约成群,欢歌跳舞.歌舞之际,小伙子若是相中了 一位姑娘,便趁其不备抢走她的头巾,朝幽静的地方跑去,姑娘则在后面紧 紧追赶.若是姑娘无意,便向小伙子索回头巾;若是有意,便会随小伙子坐 下来互诉衷肠、互赠定情礼物.小伙子一般要赠送一些烟草、石灰之类的东 西,姑娘则以帽子、背袋之类回赠;还有的赠送"萝卜籽",意思是愿婚后 所生的子女能像萝卜籽一样富有生命力,像萝卜那样丰满漂亮.他们的婚礼, 通常是在男方家举行,但成婚的当晚,新郎要带上生产工具到女方家吃住一 段,并从事耕作等劳动,以报答妻子父母的养育之恩. 新婚之日"抢红蛋" 湖南、广西、贵州三省相邻的十几个县,是侗族聚集的地方.那里男女 青年结婚的仪式虽然大同小异,却各具特色. 其中"三宝侗"的侗族在结婚那天,洞房空无一人,只有一张床.男方 家用不着进行什么样的精心准备,也没有多少破费.而女方家却要邀请许多 心灵手巧的有经验的妇女,把娘家陪送的嫁妆送进洞房.众人七手八脚地一 忙活,不一会儿便把洞房布置一新了.当花被一打开,人们不分男女、老少, 一拥而上地挤到前面,争抢放在花被里的糯米包红蛋,这就是有名的"抢红 蛋".据说,抢到红蛋者,没有孩子的以后能有孩子,老人能健康长寿,儿 童能茁壮成长. 冬至节为什么吃面食?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时间大约在农历的十一月 中旬左右.冬至在民间称作"交九",也叫"数九",是寒冬的开始.从此 以后,北方便进入"一九二九棒打不走"、"爹亲娘亲不如火亲"的真正寒 冷季节了,所以有人说"冬至未来莫道寒". 冬至日盛行祭祖先、赶庙会、多吃面食,特别是长寿面、肉馅馄饨和饺 子更是必不可少的,据说吃了它们可以消寒驱冷、增长身体.北方农村至今 还流传着"吃了冬至节的饺子,不冻耳朵"、"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的说法. 关于冬至为什么吃饺子还有个非常有趣的传说哩: 相传汉朝末年有个 "医圣"叫张仲景,他原本在长沙一带做官.告老还乡以后,他发现有许多穷人 因为天气过于寒冷而把耳朵冻烂了,于是便萌发出施舍治耳药给穷人治冻伤 的念头.他结合自己多年的行医经验,研制出一种特效药叫"祛寒娇耳汤". 这种药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放在锅里煮熬,熬好后把羊肉 和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每个耳朵 冻伤的人一大碗汤,两只"娇耳".人们吃了以后,顿觉浑身发暖,两耳起 热,慢慢冻伤全被治好了. 后来,每到冬至这一天,人们就仿照"娇耳"的样子做一种食品,为了 与"祛寒娇耳汤"中的"娇耳"区别开,就把它称作"饺耳"、"饺子"、 "扁食"等.天长日久,就成了习惯.从此,就在民间流传起吃了冬至的饺 子不冻耳朵的说法,于是在冬至这一天,到处都忙着包饺子. 尊熊如祖的民族 鄂伦春族是黑龙江境内的一个少数民族,世世代代以打猎为生.这个民 族崇拜的图腾是熊,他们认为熊不同于一般的动物,它与自己民族远古时代 的祖先有着血缘关系.因此,在鄂伦春人的民间神话传说故事中,有许多有 关熊变成人的故事. 平时,鄂伦春人最忌讳直接叫熊的称呼"牛牛库"了,在他们的心目中, 熊总是占据着人的亲属称谓中的最高地位的.他们习惯于把公熊称为 "雅亚" (祖父)或"阿玛吃"(舅父),把母熊称为"太帖"(祖母).除了给熊 这些尊称以外,他们还特别忌讳对熊说"死"字,只能说它已经"阿帕给" 了,意即睡着了. 每次打猎打死了熊以后,鄂伦春人都要就地风葬熊头,然后才肯把熊驮 回村寨.在食用熊肉及其内脏之前,要举行一套完整而繁琐的祷告仪式,以 试图消除既敬熊又要吃熊肉这种极端矛盾的做法.吃完熊以后,要把全部熊 骨收集在一起,然后根据猎获熊的地点的远近分别处置,近则送往猎获处与 熊头一起风葬,远则就近葬于附近的荒野.葬的时候,只需选一合适的地点, 露天将熊骨堆在一处即可,无需动用火炭或泥土.熊骨经过长年风吹雨淋, 就逐渐风化掉了.在葬骨的同时,人们要像死去了亲人一般悲痛,要痛哭失 声,以表达哀悼之情.而且还要向熊的亡灵祈祷致词,求它切莫降灾于人, 要保佑本部族人平安无事. 盖新房撒糕粽 江苏宜兴一带的农村,家家户户都把营造新房当作自己家庭中的头等大 喜事.每当这时,亲朋好友无论远近都要肩挑礼盒前去祝贺.这些礼盒中装 的多是南方人爱吃的用糯米做成的糕粽,因为"糕粽"同"高中"谐音,取 个喜庆吉利的意思.其他礼物还有糖茶、水果、鸡鸭之类.在过去,如果谁 家盖建新房,他的亲朋好友即使典当衣物、变卖家产也要备置齐全各样的礼 物. 整个建房过程中,最热闹的时刻是上房梁的时候抛撒糕粽.房梁上好以 后,房主家里的人把亲友送来的所有糕粽都装在筐子里,然后骑在房梁上向 四处抛撒.一时间,糕粽团急如流星,势如雹雨,很是好看.前去看热闹的 人竞相争抢着糕粽,以求分到些那家的福气. 踩脚后跟求爱 在贵州省天柱县的石洞一带,人们非常喜欢赶集,用当地的话讲就叫做 "赶场".赶场分为早班场和晚班场两种.早班场又叫"老班场",参加的 人多是上了年纪的人,主要从事各种经济贸易活动.早班场结束以后,就到 了晚班场,又叫"青年场",活动的主角全是青年男女.他们一边游玩,一 边唱着山歌寻找自己的意中人. "青年场"开场以后,仨一群俩一伙的青年男女从四面八方围聚在一起, 一边在大街上来回走动,一边东张西望地与人谈论和打探情况.如果看中了 某个人,就悄悄地跟在那人的后边,找个机会故意狠狠地踩一下那人的脚后 跟,然后扭头便走.被踩的人回过头来,如果一见是自己喜欢、中意的人, 就会跟着他(她)走出场外"讲日子"、"谈条件",若是对那人不喜欢、 不中意,就装作什么也不知道,不去理睬. 按规矩,那个踩别人脚跟的人,要一直走到场口才准扭回头来看,否则 会受到别人嘲笑的.如果对方真的跟来了,自然是有了情意,两个人就可以 手挽着手走到场外倾谈.如果没有跟出来,说明人家不愿意,邀约失败,只 好再度返回场中另寻他人了. "吃蝎子毒" 山东省高唐县有一种"吃蝎子毒"的怪俗,这一活动大约在每年农历的 二月初二进行. 二月初二这天一清早,高唐一带的群众便家家户户地全体动员起来,用 浓盐水把黄豆浸泡在缸中或罐中.大约 24 小时以后,再把水滤干,把黄豆放 在锅里炒熟.这些炒熟的黄豆就是"蝎子毒"了. 这种怪俗的意义在于,二月二日龙抬头以后,春雷鸣动,万物惊起,巨 毒的蝎子也将出来危害人类了,而当地蝎子又多得惊人,所以人们想尽办法 要把它们消灭,假托吃黄豆之名来表示吃蝎子毒.他们认为,这样做可以避 免被真正的蝎子所毒害. 救治病人须"借寿" 江苏淮安的民间盛行着一种"借寿"的习俗.凡是有病人的人家,如果 用尽了药物不见效验的,最后的办法就是在亲朋好友之中举行借寿的仪式. 借寿时,病家要从亲朋好友中邀集 10 个人亲自前往庙中虔心拜祷,各人 许愿,每人"借"给病人一岁,祈求神灵延长病人的寿命,使病人早日恢复 健康,得以治理家中以后的事情.借寿必须用 10 个人,而且必须是借出者自 愿才行.人们相信,如果是由病家请求或是由他人来说合,都不会灵验. 有的人虽然知道这是一种迷信的行为,毫无用处,但是出于对亲朋好友 的挚情和对病人家属的安慰,也宁可信其有而不信其无地"借"寿给病人, 免得别人说自己缺乏情义. 哈萨克的"姑娘追" "姑娘追"是哈萨克姑娘、小伙子最喜爱的一种传统民间游戏,也是他 们表达爱情的别致方式. 游戏开始时,一对对男女青年骑马并肩向指定的目标徐徐进发.途中, 小伙子可以随意向姑娘表达爱慕之情,姑娘却不能有任何反对的表示,即使 羞红了脸,也要默默地倾听.但从指定目标返回的路上,姑娘却可以用鞭子 追打小伙子,小伙子也不能还手,只能是神情紧张地拼命奔逃,姑娘则飒爽 英姿地在后面紧紧策马追赶.观众们在为姑娘叫好助威的同时,也被小伙子 的狼狈相逗得哈哈大笑.那场面真是既生动又有趣.如果姑娘对小伙子有情, 即使追上了,鞭子也只在小伙子的头上摇来晃去,不肯轻易落下;有些聪明 的姑娘为了掩人耳目,也不得不轻轻地打几下做做样子.但是,如果姑娘不 中意小伙子,那小伙子就难免要吃苦头了,少不得被打得抱头而逃. 送灯笼代替送子 江苏淮安一带过去有一种送子的习俗;农历元宵节以后到二月初二以前 这10 多天的时间里, 亲朋好友之间可以给老年无子或虽结婚多年却没有生育 的夫妇送子. 这是亲朋好友为了迎合那些求子心切的人的心理所从事的一种活动.所 送的"孩子"并不是自己亲生或抱养的儿女,而是一只用红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男主总是不听话 穿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