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生活大爆炸第二季后两季在账号i pk拾可以看前几季账号i pk拾看不了为什么

怀孕需要改变什么[25集全](1)怀孕就不可以养猫了吗?2)运动篇(3、4)吃篇(5)番外:早吸烟爸爸和胖儿子(6)护肤品和洗面奶(7)运动小灶篇(8)睡觉(9)XXOO(10)飞机能坐吗(11)运动
我的图书馆
怀孕需要改变什么[25集全](1)怀孕就不可以养猫了吗?2)运动篇(3、4)吃篇(5)番外:早吸烟爸爸和胖儿子(6)护肤品和洗面奶(7)运动小灶篇(8)睡觉(9)XXOO(10)飞机能坐吗(11)运动
(1)怀孕就不可以养猫了吗?2)运动篇(3、4)吃篇(5)番外:早吸烟爸爸和胖儿子(6)护肤品和洗面奶(7)运动小灶篇(8)睡觉(9)XXOO(10)飞机能坐吗(11)运动终结篇(12)孕吐13)肠道菌群小伙伴(14)X光片和CT(15)出行checklist(16)手机电脑防辐射服(17)番外篇——小娃的梦(18)对肚子说话、音乐和噪音(19)心理问题没人管吗!(20)妊娠纹(21)唐筛(22)二手烟(23)咖啡和茶还能不能喝(24)吃辣会不会辣到娃(25)完结篇&
(1)怀孕就不可以养猫了吗?
我是非著名小猫米兜的妈,1月2 日,我被同事的测孕试纸测出两道杠,又加了一重妈妈身份;我还是运动爱好者,跑过半程马拉松,平时跑10公里无压力,有时骑车上班往返46公里。
怀孕是个神奇的事儿,你自己还毫无感觉,同事、父母、姨叔婶舅全不把你当正常人,生活中一切习惯都变成高危。作为生物学博士,我原本自诩对身体有了解,但势不可挡的奇怪怀孕警告,也开始在我心里撩拨起担心和困惑,现在孕期近4月,心情终于趋于安定,包括体重,一切尚未改变。小猫睡在我枕边,我锻炼如常,胃口从没差过——我知道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但安心从本质上来说并不依赖于幸运。
弓形虫:了解科学,不是盲目恐惧
知道我怀孕后,米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问候”,“你的猫要不要处理一下”、“弓形虫会导致三个月内流产”、“要不小米兜拿我们那儿住几个月?”
赶紧查了一下,弓形虫感染还真普遍,除了和我们没关系的(呃,我是说除了和生小孩没关系的)动物,人类感染率也非常高,尤其在常吃生肉的欧洲,据统计80%的德国人和88%的法国人都感染过。弓形虫对胎儿也果然有影响,而且感染时间在孕程中越晚,风险越大。原因很直观——胎盘大,弓形虫穿透它的概率也更大,穿过了胎盘屏障,有可能流产,也可能造成胎儿神经系统发育不良。等等!难道上面说的那么多外国人,都会生出畸形小孩吗?
实际上只有妊娠期首次感染弓形虫才危险,所以才强调孕期告别寿司和生三文鱼(好在不是一辈子告别……),我们平日吃住中接触各种寄生虫的风险以及后果,很多都比弓形虫严重。跑题……回到米兜。
弓形虫只有在猫的肠壁才能形成有传染性的卵囊,所以这几年特别流行怀孕后把猫送人,这怕又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习俗——我在美国多年,从没听说怀孕要送猫,很多人为了迎接宝宝,怀孕后还特意养个小猫小狗让他们一起长大呢。弓形虫卵囊确实会从猫的粪便排出,继续传染,但这也意味着并不是所有接触猫的行为都是危险的。最重要的是,猫咪不能一概而论!米兜从没打过野食,可疑食物一概不碰,它也没可能感染弓形虫啊。
给父母一讲,加上我态度坚决,他们放松不少,反而每次来看我都要求我抱米兜下楼给他们看看。
关于弓形虫的扩展阅读:
与其提心吊胆,测一个呗
本以为可以糊弄过去,谁知顾有容的爸妈打来电话,开门见山让我远离“小动物”。接电话的当间儿,米兜抬起俏丽的小脸儿,用可怜的小眼神望着我……我狗急跳墙,说做过检测了。这下可好,人不能言而无信。只好抱米兜去医院……
米兜是宠物医院的明星,因为之前一次吞针行为。说来话长,言归正传。以前我一直觉得米兜是世上最温顺的小猫,不咬人不抓人,喜欢人,不理解为啥同事都说米兜是“泼妇”。来了宠物医院,见到其他小猫,才终于信服了米兜的凶狠。医生看了一眼米兜,出门去,对助手说,就是那小猫,老哈人。抽血的过程惊天地泣鬼神,半途米兜还往人家办公桌抽屉逢里尿了一泡。好歹总算抽够了血。
十分钟后,医生出现在门口,满脸焦虑,我心里一沉。她举起离心管说,米兜高血脂,你们都喂什么啊,蛋黄?肉?真是冤枉,米兜只吃最贵最健康的猫粮!只是不限量……再过一会儿,医生拿着俩扁平盒子回来,两个板子上面都是“一道杠”。和测孕试纸差不多的原理,是对照条带——米兜不仅现在没有弓形虫感染,而且从没和弓形虫有过任何瓜葛。试纸边上的TOXO,就是Toxoplasma弓形虫的意思,Ag是抗原,Ab是抗体。
虽然这个结果称不上意外,但这一刻我也意识到,之前我把米兜置于一个尴尬的位置了。和未来的宝宝比起来,米兜不是我的一切;但我却是米兜的一切。我的父母和其他家人也爱米兜,对我来说事很重要的。而所有问题,只通过几分钟的检测就可以全部购销。
医生的嘱咐老生常谈:“不用害怕。我们医生怀孕8个月了还照顾小动物,给小猫做手术呢。回去铲猫砂这种活儿交给别人干就好了。”说着瞪了&一眼。
最后放一张上月拍的3月大二头身小手小脚照。
找个能坚持一辈子的运动
“能不能照常跑步“,是我得知怀孕后向医生请教的第一个问题。她瞅我一眼,异常平静:“当然。”孕期运动对分娩有好处,生孩子可是力气活,她还嘱咐我前三个月不要增重太多,“因为后面是煞不住的”。
至于做什么运动,医生说不太危险的都可以,一如孕前就行(如果孕前没有运动习惯,则大可不必从怀孕开始“体能训练”……)。攀岩、滑雪、跳高等“找摔运动”,最好改换方式;骑车强度不大,也不错,但孕后期就要减少甚至打住了,毕竟上路危险,而且容易失去平衡。
添点儿肌肉,尤其是腹肌、腰背肌和盆底肌,对生孩子也有好处。所以如果你处在备孕时期,你就喜大普奔地去储备肌肉吧!其中腰背肌能抗衡挺大的前部,我一直觉得孕妇撅着大肚子同时用手从背后撑着缓缓前行不太好看……当然你可能觉得那样有魅力,另当别论。盆底肌锻炼就好处更多啦,除了生孩子、防痔疮、还能增加性福感,练练更健康喽~
量力而行是准则
不管游泳、快走还是跑步,了解自己身体的承受力和适应性最重要。如果真拿不准强度,可参考心率不超过140,通俗地讲,不要喘不上气来,在陆地上的运动,不要做到连话都说不出。
讲个极端的例子,高艳津子曾在3个月身孕的时候拿到国际现代舞特设大奖。她报名的时候还不知道自己怀孕了。当时一个医生告诉她:生命本身是很顽强的,如果这个生命单薄的话,你打个喷嚏,他都会流掉。如果生命坚强,你从山上往下滚也掉不了。就是说应该自然地去面对生命的现象。当然我不是鼓励大家都冒险,高艳津子所坚持的运动,她驾驭起来游刃有余,比赛前的训练,一定也是她力所能及。
回到我的状况,没出过血也没其他异常,怀孕初期体力出奇好,头两个月跑过八千、一万米不觉得累。现在差不多用10的速度在跑步机上跑米,每周两次。当空气污染低于70的时候就骑车上下班,往返46公里(顺便说,上周只有两天符合我的骑车标准,这周更惨,到目前只有一个早晨……)。
至于体重,丝毫没变,嘻,得到了医生的肯定。虽然腰围明显增加了!但地铁上很多男生照常抢我面前的座……昨天我指着肚子让&看。
他:“平坦!”
他:“微凸!!”
我说,其实孕妇没几个月能看出是孕妇,顾有容说:“去淘宝给你买个假肚子!”
适龄女青年&坚持说只有艳照才有人看。我这尺度估计大家见多了,我也就释然了。下面的对照图,第一幅是去年十月台湾骑行顾有容拍,二三幅是前天早上(本文写于)。4月大的小崽子,据说是“油梨”大小,10厘米长,眼睛可感受光并开始协同追光,肚子还感觉不到动!
关于运动还想说两句,有人曾问我,喜欢跑步吗?实话说,我不知道有谁是真正热爱跑步。每次系好鞋带,我心里都有很大不乐意,但一次次的过程和完成所给人的快感,又让人欲罢不能。每个人都能找到这样的感觉,一定有一种运动是你喜欢的。
我身边也常有人不理解。但真正体验过怀孕的人才会明白,怀孕的过程不同于其他日常疾病甚至疑难杂症,它看不见摸不着,各种风险让你觉得人的身体是如此不受掌控、琢磨不透。正因为这些,才没有其他选择,更应该平和而不是恐惧,因为世上没有什么是没有“风险”的。
不管吃穿住行,我的准则是,了解自己、了解科学,然后回归到自己,考虑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甚至考虑最坏情况,做好心理准备;但不用莫须有的危险、小概率的风险来吓唬自己。怀孕是个人生阶段,绝大多数人都能顺利度过。人类繁衍到那么大的规模,你至少可以体会到演化在人身上不是那么失败吧!
预告:网络上有太多警告孕妇的零碎知识,最多就是“怎么吃”。昨天研究了一晚上补钙,还有争议颇多的维生素A,困死我了……请期待下一篇,备孕和孕妇缺什么、补什么。
大家都以为,作为一对科学和健康青年,我和顾有容肯定是谨慎备孕,万无一失。
实际上,某天我俩走在大街上,我说不是要提前吃叶酸吗?顾有容说对,就买了瓶补剂。我一看叶酸400微克,放心开吃。
吃了大概5天,受精卵就找到了窝儿,本来该孕前吃3个月,看来叶酸晚了;又过半个月,顺手查孕妇维生素,看到网上说孕妇不能吃太多维生素A,保险起见,还是去医院开单独的叶酸片吧;再过俩月,我问医生为啥关节疼,医生说,孕妇容易缺钙,锻炼出汗钙也会流失。补钙恨晚……
成为孕妇一族,我才发现叶酸知识在适龄女青年里无人不知,科学知识如此普及,太欣慰了,感谢王菲李亚鹏!
但也有人并不理解为啥吃、怎么吃。有人问:“吃了4个月叶酸还没怀孕,还用吃吗?”“叶酸和阿胶能一起吃吗?”“一次多吃些可以吗?”“晚上吃行吗?”“……”
叶酸是水溶的维生素B9,虽然具体机制还不是很清楚,但从结果上来看,叶酸的摄入能减少胎儿神经管缺陷的发生(如脊柱裂和无脑),也能很大程度地避免唇腭裂和先天性心脏病,这就是嫣然天使基金关注的。这些严重的神经系统缺陷基本上发生在怀孕最早期,这时很多女性还没发现自己怀孕了呢!所以才建议孕前三个月就补,好让身体随时准备着。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意外怀孕,所以也有医疗机构建议适龄女青年都补充叶酸。左图是一种脊柱裂,不是为了吓唬你,但严重的真的会形成这样的畸形,叫脊髓脊膜膨出。
有个好消息,如果觉得一人吃太寂寞,那大可鼓励男朋友/老公和你一起吃,叶酸可不是什么女性保健品,它能增加精子活力,尤其在同时适当补锌的情况下。
叶酸在食物里也有,绿叶菜就很丰富,但却很不稳定,高温一炒一炖就破坏了,所以才建议额外补充。但叶酸也不是多多益善,因为叶酸和锌在肠道的吸收是相互抑制的,叶酸过多会影响锌的吸收,因此叶酸片或者复合维生素里都是400微克/天。只有少数超重的备孕妈妈,医生才可能建议增量口服叶酸的量。
最后,不管是吃了4个月还是40个月,叶酸的作用不是促进怀孕,所以没怀上还是继续吃吧。
维生素A(VA)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对胎儿种种好处就不罗列了,反正是心肺肾眼骨还有各种系统发育……对妈妈的产后康复也有好处。但比起VA缺乏,城市人更应注意的可能在“过量”。顾中一发过一条微博,说一个孕妇怀孕初期每天补充25000IU的VA,她知道VA过量致畸后,可能会考虑不要这个孩子。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讲个直白的道理,VA过量造成肝中毒,想想你这么大一个人尚且受不了,胎儿不是更敏感吗?
我在网上某维生素A照片上看到大字25000 IU,还印上一只大眼睛——中国人相信“明目”,正中下怀。“生活大爆炸”中Sheldon曾评价Penny“你买维生素片只是制造了昂贵的尿液而已”。而服VA过量可不止尿出去那么简单了。
通常我们说维生素A,指代两类物质,一是视黄醇,这类VA能直接被人体利用,肝脏里尤其多,鸡蛋和牛奶也有。另一类是类胡萝卜素,会被转化成VA来利用,顾名思义,类胡萝卜素在蔬菜水果中比较多。衡量VA摄入量不用质量,用的是衡量活性的指标RAE,但保健品上更多见的是老衡量标准,也就是国际单位(international unit, IU)。
孕期应该摄入多少VA呢?实际上不用太在意推荐值具体是900还是2500,因为人体接受的量有个挺大的范围,只要每天不小于400 IU,不多于10000 IU。400 IU太容易达到了,尤其是我们爱吃水果蔬菜的妹子们。但很多人却忽视了上限。
有人做过动物实验,不管是猴子、小鼠还是仓鼠,如果孕期服用过量VA,都会造成胎儿好多器官的畸形。人的研究没那么容易:科学家不可能随便让全家最宝贝的孕妇吃可能有毒的东西,只能用已有人群做统计,加上些病例。目前比较确定的是,每天摄入10000 IU的VA是安全的。但上限就难定了,因为真正在孕期服用超量VA的孕妇数量极少,用来统计研究的就少,人的营养状况又复杂(比如补充了叶酸就可能对VA的作用产生影响),胎儿畸形的定义不统一,畸形和VA之间的联系也难确定——总之,通过成千上万孕妇的统计,也并没有得出一个确切的数值来说明这个上限。连科学都保守,咱实践也可以保守为妙,多数医疗和健康权威建议每日摄入不要超过10000 IU,一个星期总量不要超过25000 IU。
怎么达到合适的VA,不过量呢?首先,吃水果蔬菜不用担心,因为beta-胡萝卜素不会在身体里积累,所以没有害处。其次猪肝就不要天天吃了……以前总听说孕妇要多吃猪肝,所谓“补血”,先不说什么叫补血(实际上是铁)、怎么从食物里变出血来,肝里的VA也太多了,100克生猪干里已经含有多于上限两倍的VA了。最后,除了医生批准,尽量避免自己服用含有大量VA的维生素片(英国甚至建议孕妇不服用含有添加VA的维生素片)。这里有个容易疏漏的地方,很多进口维生素片是以功能标注的,比如“免疫系统配方”、“痤疮配方”、“眼睛健康配方”、“感冒配方”,不同品牌配方可能不同,有些就含有VA,每个不多,加起来就了不得了,还是需要自己多个心,看看成分表。最后还要提醒,尽管备孕和怀孕女性基本上不需要改变护肤习惯,但治疗痤疮的异维甲酸在孕期不要随便用,因为它是VA的异构体,连说明书上都写着“副作用与VA过量的临床表现相似”呢。我从网上找了一个“眼睛配方”,VA含量5000 IU,beta-胡萝卜素和鱼肝油各一半。
钙平时就要补
一个小人儿在出生前,差不多会从妈妈获得30克钙,不要觉得少,这可是妈妈体内2%的钙量!
但我发现我今天没时间写了,等英国回来再说吧……
英国健康网站建议孕妇尽量不服用含有维生素A的维生素片,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叶酸和锌的肠道吸收关系叶酸能增加精子活力维生素A过量对怀孕影响的动物实验100克生猪干里已经含有多于上限两倍的VA了,以及其他食物VA含量,参考美国农业部网站
几乎我问过的所有准爸爸、准妈妈都会声色俱厉地对我说,其他东西都没感觉需要补,只有钙!晚上抽筋呢。切肤之痛啊(对了,劈指甲可不是缺钙哦)。
这周四个月产检,医生仔仔细细前后左右(包括从屁股下方)给B超了一把,除了确认大脑、小脑、心肝肾膀胱、胳膊腿、脐带、胎盘什么的都没问题,还尤其看了没有兔唇、脊柱优美清晰,看到屁股底的时候,两条小细腿儿拼命蹬。但这个时候,骨头其实还都是软的,大波钙的输入,还远没有开始。
钙的重新分配
小人儿在出生前,差不多会从妈妈获得30克钙(不要觉得少,小鼠生出来之前获得的钙不到1克,再想想奇葩食物毛鸡蛋里的小鸡有多软……),其中80%都是在怀孕最后三个月获得的,因为这是长骨头的主要时期。比较一下,孕中期三个月,母亲给胎儿每天供给的钙量是每天50毫克,后期三个月每天250毫克,最后阶段能达到330毫克。
但演化也造就了高适应度的生物。怀孕期间,几种调节钙吸收或释放的激素综合作用,钙在血液、骨头、泌尿系统形成新的动态平衡,最明显的变化是肠道能吸收更多的钙了。这个变化之及时,是发生在胎儿还没多大的时候。在哺乳期,母亲也会通过减少钙从尿的排出把钙“节约”下来。因此,如果平时不是营养不良,总得来说准妈妈和新妈妈并不会缺钙特别严重。下图很形象地画出了钙的流向。
孕妇会骨质疏松吗?
这个实验不好做……因为测量骨密度需要用到电离辐射,这和平时生活中的常见非电离辐射不一样。为了监测钙含量照胎儿,不是什么好主意……所以科学家们也不敢随便做,顶多对比怀孕前和生孩子之后母亲的骨密度。研究得出的结果不太统一,有的说准妈妈骨密度下降了,也有的说同时合成的速度也增加了。但大家比较共识的是,不管准妈妈是不是由于生小孩流失了那么一点钙,生完小孩,尤其是哺乳结束几个月后,都会恢复过来。
但有几个情况确实会对准妈妈挑战比较大。
一是像电影《朱诺》那样,小小年纪的姑娘就怀孕,自己还没发育完呢,生个孩子可能骨密度能产生10%的波动;再就是怀了双胞胎;还有一类,是平时钙摄入就不足,这样的准妈妈在怀孕期间,骨骼中的钙更替格外迅速,也就是说如果平时缺钙,那怀孕的时候她们骨头里的钙就要顶上去了,老了就可能骨质疏松。
所以如果平时不喜欢奶,不晒太阳,不吃肉,不喜欢坚果、连豆腐也少吃的人,孕期还是吃钙片好了!不然不仅会抽筋,还可能加重或引起孕期高血压和子痫(具体原因我想没人想听吧……血液里钙离子浓度降低,促进释放钙到血液里的激素就会活化,为了升高血钙浓度,血管平滑肌收缩)。据统计,在膳食钙不足的区域,子痫发生就更普遍;相反,有科学家分别拿印度、厄瓜多尔、日本中国和菲律宾这些钙摄入比较低的国家做了实验,发现补充钙片果然能缓解这些国家准妈妈的孕期高血压。
别缺了才补
很多人问我怀孕啥时候补钙或者需要吃钙片。其实前面说了那么多,最想强调的是:补钙不要临时抱佛脚。钙片虽然钙含量高,但也有吸收和代谢的问题。如果不及时,不仅对准妈妈不好,也会对宝宝的骨骼和心脑血管产生长期的影响。虽然很多研究都说怀孕对准妈妈没太多长期影响,但毕竟大多数实验是用平日钙摄入充足的欧美女性做的。
那么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膳食缺钙呢?
还是说个数据供大家参考,美国膳食标准建议19岁以上女性每天摄入1000毫克钙,18岁以下是1300毫克;中国膳食标准建议800毫克,而我在今年一份报道中看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中国城乡人均钙摄入量连800的一半也没达到。大家都看过美剧和美国电影吧,只要想想人家一天喝多少牛奶吃多少奶酪,就能理解为什么有这么大差别了。那吃什么补钙呢?
1、奶制品永远是最好的补钙资源,毋庸置疑,包括牛奶、酸奶、奶酪等等。
2、豆制品不错,且符合中国国情,但其中也有误解:一次给社区居民上儿童营养学,发现很多人以为中国人常喝的豆浆是国之瑰宝,营养丰富热量低,真有不少人拿豆浆来补钙。其实说豆制品能补钙,指的是有硬度的豆腐,因为它们在制作过程中用富含钙离子的卤水点过了。可豆浆和豆子是一样的成分,主要就是蛋白质、脂肪和纤维素。
3、另一个被神化的国宝是各种骨头汤,很多人觉得那些白乎乎的东西就是悬浮在汤里的钙了,这真是一个特别纯粹的美好幻想,实际上它们只是大量悬浮在水中的脂肪,连自来水里那么点可怜的钙,也在熬汤的过程中从比较易溶的碳酸氢钙变成碳酸钙沉淀下去了,所以喝骨头汤补钙,还不如喝自来水补钙。我偷了一张来自&的ppt,里面数据显示,同样100毫升,牛奶里含钙100毫克,完胜,骨头汤里的钙只有区区4毫克,连自来水都有10-30毫克,所以要达到中国膳食指南的800毫克,你需要喝20升骨头汤才可以,完全换算成奶,就是800毫升。
4、也有人说吃鸡蛋补钙,虽然不算全对,但并不离谱:每个蛋黄只能提供你一天所需钙的2%,这么说来它完全算不上一个优质的钙源,但关键在于,蛋黄里的维生素D丰富,占到每日推荐量的10%,维生素D有利于钙的吸收,因此对于我们这种早出晚归不见天日的人来说,就格外珍贵了。
我随便搜了一个钙含量表,来自哈佛医学院,供参考。大家可以看出,和其他维生素相比,钙的衡量相当粗放和宏观,动辄上百毫克。怎么样,有劲头了吧!
如果你还觉得不直观,美国保健网站推荐孕期女性每天吃三份乳制品。这“三份”可不是简单的3袋奶,1份相当于1杯奶(或4小块奶酪,或1杯酸奶,或1/3杯杏仁),其中1杯为250毫升,好吧,乘以三。你可能觉得力所不及,但这就是人家推荐的量了。
吃就结束啦
不少人给我留言,比如问DHA要不要补,XX牌子的铁质叶酸行不行。这些问题具体回答都不难,比如每个产品的叶酸含量都是在瓶子上标注的,比具体什么品牌更重要;别管是DHA还是其他保健品,只要是保健品,都是辅助正常饮食的,更别说DHA到底有多少益处也没有绝对定论,别指望几颗保健品生出天才宝宝,也别觉得少了点就输在起跑线上了。
最终,自己的饮食缺什么,还是需要靠自己关注,自己分析,并且结合自身情况做判断。
怀孕和哺乳期间钙代谢的变化图:
鸡蛋和钙:
对于科学记者(或我等低小下的科学传播从业者……),到伦敦的must-go是十年老店“科学媒介中心”;加上他们每天用不下5封科学家吵架的邮件挑逗我的好奇心,于是我咬牙从日理万机的会议日程(我要做俩talk!)里挤出俩小时,暴走来回,去听了一场“最新科研通气会”。话题正好是生孩子——没准未来选老公,background check要上溯到老公性成熟之前。因为这篇即将发表的文章讲的就是,11岁以前就抽烟的爸爸,会生出胖儿子,而且越长越胖!
【图片出处:】
事情起因是这样的……
十几年前,瑞典科学家发现,祖父大约7-12岁营养过剩,和孙子的寿命以及孙子死于糖尿病的比例相关。同时小鼠研究追踪了这种效果的“传承力”,发现能延续3-4代。于是科研界形成一个假说:男性性成熟前的环境影响,会作为一个信息,代代相传,影响后代男性成员的机体代谢——只传男不传女哦。我们姑且叫它“代代相传效应”吧。
这次测的是吸烟
科学家先找了10000个准妈妈,让她们叫准爸爸填问卷,问的是:“你吸烟吗?从几岁开始?”结果一大半曾是或仍是烟民,大多16岁开始吸烟。但也有极少数不良少年不到11岁就抽烟了,这个年纪还没到青春期(还不是男人呢!)。
接下来把这些人分成&11岁开始吸烟爸爸组,和&11岁开始吸烟爸爸组。
在其后十几年间追踪=他们的孩子。从7岁开始,隔年测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体脂肪质量(fat mass,是用小剂量x光扫描得到的),直到如今17岁。发现11岁前沦为烟民的准爸爸,不管后来有没有戒烟,儿子都胖,而且越长越不可收拾。每个年龄段体脂肪都高,17岁时已比对照组高20斤!刚青春期腰围已大5厘米!从BMI曲线更一目了然。上面蓝色是儿子曲线,下面红色是女儿曲线,横轴是年龄,从7到17岁。
幸运的是女儿虽然从曲线看有区别,但统计学上并不显著……谢天谢地&。妈妈是否吸烟也没有类似效果。
明年这些孩子就25岁了,科学家计划再做一次追踪,看肥胖有没有延续;过几年再开始追踪这些胖儿子的儿子,看“早吸烟爸爸胖儿子的代代相传效应”会不会继续流传,成为“早吸烟爷爷胖孙子的代代相传效应”。
真正让人瞠目结舌的是问答环节
英国科学记者多是文科生,但问题专业程度惊人。赏析如下:
Q1:有没有排除爸爸遗传,是不是抽烟爸爸本人就胖?
A:实际上早抽烟爸爸还更瘦,BMI更低……
Q2:为什么是11岁,11怎么定的?
A:因为一般这个年龄男孩子还没开始发育。我们直接可以问小孩子这些问题,但如果问老大不小的准爸爸,你几岁开始发育,多数都不会理我们(委屈地……)。
Q3:有没有考虑吸烟剂量?二手烟是不是有一样的效果?
A:没考虑剂量,那样会太多变量。二手烟效果没控制,因为两组爸爸们儿时的生活环境基本上是类似的。
Q4:儿子或女儿为什么不一样?
A:有动物研究做过机制,看对生殖细胞的影响;但人没法做。可能只影响Y染色体,也可能效果被来自妈妈的X染色体掩盖了。
Q5:演化意义?
A:也许爸爸小时候生存环境是他在接下来繁殖期情况的提前的指征,因此演化上需要他在有生育力之前就带上某种标记并传下去(这话很绕……可以这么理解,在远古时期人们不怎么到处跑,环境因素一代代间差不离,爸爸小时候的营养或环境,就会带上某种“记号”,用某种机制使后代早做准备,或变得对营养和环境更敏感)。这样好不容易演化出来的机制,就不容易在现代社会消失。但演化都是胡猜的。只要你的假说逻辑成立。
Q6:Ricard Peto爵士教授(最著名的流行病学家和统计学家)直接说你文章都是假阳性,而且说你们干啥关注没价值的11岁,完全忽略更有价值的大多数人,他们都是15岁才抽烟的。
A:我不是假阳性……我们做了统计……他没看我们文章!
Q7:为什么不从母系传,有假说吗?
Q8:对控制肥胖有什么启发意义?
Q9:科学家知道吸烟的表观遗传作用吗?
Q10:甲基化?
见面会结束,科学家和记者都很高兴。我兴致勃勃把这个故事和13讲,他和爵士一样!都怀疑11岁前吸烟人很少,对肥胖控制的借鉴意义有待商榷。那唠叨点能借鉴的吧。
吸烟不仅是自己的事
英国不愧是有抽烟传统的国家,在吸烟代表了独立、解放的70年代,半数人口是烟民。如今烟民比例虽大为降低,远比不上中国——但走在街上常看见帅哥美女细手指拈着烟匆匆走过。男性22%是烟民,其中1/3在25-34岁区间;女性毫不逊色,高达19%,而且年龄更小,约1/3在20-24岁区间。和中国相比,英国人吸烟更是年轻人的事。
不过英国政府也花了不少气力在号召戒烟上,差不多每年8820万英镑光来帮人戒烟,而且至少,人家的室内公共场所不能吸烟。基本人权保障!
而咱们天天说雾霾危害,在科研还没有建立很强联系的情况下;却无视充斥烟雾的饭馆。已经有确凿的证据显示,二手烟导致婴儿猝死、让新生儿偏轻,每年造成600000例早产死,世界上一半儿童经常暴露在二手烟里。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男性在看到旁边有女性和孩子的时候还很酷地抽烟呢?也许你身边就有很多像我一样怀孕但看不出的人,也许身边女孩不仅不觉得你酷还在心里骂。
最近去某饭馆,同桌几人介绍说隔壁桌是同事,我毫无亲切感,只期望他们帮个忙,让同事别抽烟了。当然愿望没能实现。
有趣的是,出来之后他们严肃告诫孕妇我,不要吃火锅,有辐射;不要下馆子,全是地沟油。
这样的事经常发生。谢谢您了……但咱还是关心些确有其事的危害吧。
11岁以前吸烟的爸爸和胖儿子
爷爷营养过剩和孙子寿命
上一代和上上一代营养过剩和后代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
父亲和祖父童年营养和吸烟对后代的效果,“只传男不传女”
(6)护肤品和洗面奶
好些人问我,备孕、怀孕、哺乳期是不是不能用护肤品了,洗面奶也不能用吗?呃,孕妇是正常人,不是病人,更不是不讲卫生的病人,绝大多数生活还是可以正常进行的……
基本原则:一般护肤品没什么好怕,用不着特意买孕妇护肤品,毕竟皮肤是人体屏障,值得信赖。别管化妆品广告说得多神,什么纳米眼霜、干细胞睫毛膏(睫毛膏里能找出干细胞的话,我就把它喝了)、线粒体修复,基本上没法影响你表皮下的身体,更别说胎儿。再说,不管脸有多大,相比全身脸皮吸收面积都很小。如果为了过度防范“化学物质”,反而舍弃了基本保湿和防晒,对皮肤(至少是心情)才得不偿失。
很多人觉得我仗着懂点科学大大咧咧。好吧,特殊时期,由于激素作用,女性身体确实会产生不可回避的变化,应该针对变化进行些调整;另外如果你真想做一个万无一失(亿无一失)的准妈妈,那咱就来分析一些有特殊功能、强力功效的成分,让你防范也有据可循。
维甲酸(=类视黄醇=retinoid)
在里,我写过维生素A不要过量,同理,维生素A一类的物质“维甲酸也要小心服用,它的副作用和维A是一样的。这种成分经常用于治疗痤疮,毋庸置疑属于“强力功效”。尽管有的孕妇不幸会爆发痤疮,但是口服维甲酸是不推荐的。
除了口服药,类视黄醇和维生素A(视黄醇)也会添加在某些去皱护肤品中,因为能促进细胞分化,也能保护皮肤中的胶原。
听到这里有人要慌了,去皱品多普遍啊!实际上目前没有证据显示外用的一般护肤品里的类视黄醇和维A能透皮达到相当剂量,更别说进入血液循环对胎儿产生影响。
2008年美国食品安全局FDA发表了一项研究,用3-14个月大的适龄大鼠(实验用的是一种没毛的突变鼠),以及鼠和人的皮,测试了维A透皮吸收的比例。发现借助实验所用的不同溶剂,表皮接触确实能吸收0.3-1.3%,72小时后再检测,比24小时后皮肤含量还要高一点。人皮比鼠皮的通透性差,吸收的维A多数留在角质层,但有些进入了真皮的上层,进入真皮就是说离血液循环不远了。最后FDA的科学家测了活鼠表皮吸收后进入全身的情况,发现粪便、尿还有尸体(显然它们为了科研牺牲了)中的维A量也挺可观。
那这些吸收的维A和人的健康有什么关系呢?文章做了个简单计算:护肤品中的维A一般有0.1-1%,保险起见咱用最高量1%算;如果你不是抹油像糊面人儿的姑娘,那差不多每平方厘米用1毫克护肤品;全身能抹油的表面积大约是1.7平方米。把这几个数乘起来,是170毫克。
咱继续用最高吸收率1.3%来计算,每天全身就能吸收2.21毫克。和FDA给育龄女性的维A推荐量5000 IU(国际单位),也就是1.5毫克相比,显然超了……如果考虑72小时,更多了……不过好消息是,第一,FDA定的标准是相当严苛的,其他大多数协会和卫生组织,都普遍认为孕妇每天10000 IU是不会致畸的;第二你不会天天用含有最高维A或类视黄醇含量的去皱功能产品把全身上下涂严实吧,多数人也就是手和脸,手的面积大概820平方厘米,脸差不多367平方厘米,这样算下来,即使每天抹,最多能吸收的也就达到FDA推荐量的10%。
所以如果你真心小心,那么查查成分,避免大量使用此类物质就可以。下图我画圈标出了(图左)。
水杨酸(=salicylic acid=BHA)
说到这种弱酸又要从吃讲起……1763年,牛津大学科学家从柳树皮里发现了它,叫它水杨酸。水杨酸有退热镇痛之奇功,只不过对黏膜等刺激太大了。一百多年后的科学家在上面加了个乙酰基,终于做成了家喻户晓的阿司匹林。在镇痛界称霸几十年后,阿司匹林的垄断市场即将被一系列后起之秀瓜分,科学家又突然发现它的抗凝血功能,于是又成了宝。现在一般认为老年人日常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能防止血栓。
但阿司匹林的抗凝血保健功效对孕妇要另当别论,除了有特殊病情,不建议孕期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消炎镇痛药——至少不推荐长期服用正常剂量,尤其32周之后,因为可能影响母亲和胎儿的止血。阿司匹林的其他作用也可能造成胎儿肺动脉高血压。
回到护肤品,有时候你会在一些治痤疮的护肤品,甚至爽肤水和洁面产品里看到水杨酸,英文salicylic acid,简写BHA。它是脂溶性的,加上是弱酸,因此能跑到毛孔里把死细胞们整出来,另外毕竟是最早用来吃了镇痛消炎的,对皮肤当然也有类似作用。
但别忘了水杨酸可是阿司匹林的爹~
和类视黄醇的分析类似,每天涂个一两次含水杨酸的爽肤水,肯定没问题(除非你对水杨酸过敏)。但如果你是要杜绝一切风险的那类准妈妈,也不会让你闲着没成就感。有的“唤肤”产品或唤肤保养项目,用的水杨酸相对大量,因为需要借助这种弱酸的破坏作用,让角质层剥离,可能会在刚使用完之后让皮肤看着嫩点。但“大量”意味着可能透皮的多一点,风险虽然也很小,但比爽肤水猛一点。再次强调,适应于追求万无一失的准妈妈。
补充信息:洋气的姑娘们可能对产品英文名更敏感,“唤肤”这个温柔的称呼,实际上源自peel treatment(剥离处理)这个暴力的英文描述,剥离的就是角质层了。
还有的洋气姑娘可能用的是果酸唤肤。果酸(简写AHA)在酸性和破坏性上比水杨酸还要强劲一点,而且是水溶性,不像水杨酸是脂溶的,但原理差不多。好消息是,果酸毫无水杨酸的其他“保健”功效,所以和怀孕健康丝毫扯不上关系。
我也再图中圈出了,见右图,我真心不是和品牌有仇!只是它们太容易搜了。
即使不讲究如我,现在出去远足、爬山,也会老老实实糊上防晒霜了。
因为孕期激素的作用,孕妇容易色素沉着,在眼周和肚皮上出现各种斑纹,晒太阳过多会让这些斑更显眼(我现在还木有!)。再次强调,即使能穿透皮肤的成分,穿透的量也微乎其微,造不成伤害;但如果你听到“化学防晒”就恐惧,那就物理防晒吧,成分是氧化锌或二氧化钛,仅相当于贴身抹了层防晒衣。
防妊娠纹的各种油
奇怪的是,问我孕期能不能用护肤品的人,从没质疑过去妊娠纹的油也是一种莫名其妙的“化学物质”……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它们都没用,但或许能安抚你的内心,于是用用无妨。
妊娠纹的产生,是由于皮肤快速拉伸,胶原蛋白拉不住,真皮就撕裂了,它们经常发生在脂肪含量比较多的地方,比如腹部、上臂背面、乳房、大腿和屁股。我想很多经历过青春期的姑娘小伙都会在大腿和屁股上发现这些不起眼的纹路吧?原理是一样的(咱不妨叫它们青春纹~)。飞快的拉伸结束后,自然会逐渐淡化。
但如果你痛恨妊娠纹,有些科研结果不妨了解:妊娠纹容易出现在年轻、BMI指数高和增重较大的产妇身上。所以做点运动,价格便宜效果好!
孕期皮肤变化:
Baby Center对孕妇护肤品的建议:
孕期服用阿司匹林存在风险,以及低剂量阿司匹林的作用:
水杨酸和果酸的原理:
/hub/Chemical-Exfoliation-101-Beta-Hydroxy-Acid-BHA
FDA针对类视黄醇透皮吸收的研究:
什么样的产妇容易长妊娠纹
怀孕是个好借口,想吃什么抓紧吃,反正要长几十斤;终于不必用锻炼来折磨自己了,保胎要紧——不少准妈妈都这么想吧?实际上在科研界,这个观念早受批评了。先明确立场,我并不是支持那些孕期还减肥的例子,孕期增加体重太少,新生儿一年内死亡率甚至达到新生儿平均死亡率的6倍。但据统计,美国至少四成孕妇增重超标,所以先讨论这种情况。
未来的胖宝宝
周末孕妇学校,几段视频让在座孕妇都小小紧张了一下。宝宝从产道出来前,不仅要来几个优美转头和转身,头还会在妈妈靠脊椎骨方向的产道上撞几撞。宝宝偏大,钻不出来,会给妈妈和宝宝带来更多痛苦,长大后也容易肥胖或患上糖尿病。因此现在大家基本上都不想生巨大儿了,九斤老太已是传说。
很容易想象,巨大儿主要是妈妈自身努力的结果……
2011年底一项挪威研究收集了近 6万女性和她们宝宝的信息,发现孕前BMI大1千克,新生宝宝平均增重22.4克,孕期体重多增10公斤,宝宝平均重224克,这已经将近半斤了。而且孕早期似乎更重要,2013年7月,一组加拿大研究人员记录了172名准妈妈的体重增长状况,接受测试的准妈妈都严格遵照科研人员的运动和营养计划,每周进行3-4次有氧运动且健康饮食,尽管如此,大家的体重增长还是程度不同,其中孕早期增重较多的准妈妈,比孕后期增重多的准妈妈,更容易生胖宝宝。
那怎么才能控制孕妇体重呢?在不忽视合理营养的前提下,运动还是硬道理。此前另一项研究纠集了80多位准妈妈,其中一部分从孕20周开始,每周5次40分钟的自行车有氧运动,直到孕36周,另一部分不运动,她们的宝宝在体重和BMI上有显著差别。
有些准妈妈会有疑问:孕妇多少会有点胰岛素抵抗啊,胰岛素抵抗对通常状况下的成年人来说是不好的,但对孕妇另当别论,因为孕期激素改变抑制了胰岛素的水平,血糖就可以不再那么被胰岛素严格控制,可以升高一些,保证充足的营养提供给胎儿(在严重的情况下就导致孕期糖尿病)。但是运动多,人不容易胰岛素抵抗,这样胎儿不是“吃不饱”了吗?提出这样问题的准妈妈一定是对自己健康很关注的,值得大大表扬!科学家也想到了这个问题,他们测试了运动准妈妈的胰岛素敏感性,发现和不运动妈妈没有区别。所以咱不能不感叹激素的强大力量,根本不会因为跑了几步就被矫正了。所以别担心,妈妈跑步,宝宝吃,两不误。
未来的运动宝宝
前两天,公司同事看着我仍然比较平坦的肚子说,你爱运动,将来宝宝也会运动。这话真不假,而且不仅是生活习惯的影响,还是“硬件”上的。
3年前,一项美国科学家做的研究在各大科学网站和版块广为转载。科学家发现,每周至少运动三次的准妈妈,宝宝不仅出生后瘦一点,而且出生之前就显示出更好的心脏功能。这个优势在28周和32周的时候还不显著,但到了36周就不能忽视了。
第一表现在心跳,我们都知道,爱运动的人心跳比较慢(我静息心跳大概是60),36周的时候,运动妈妈的宝宝的心跳明显比不运动妈妈的宝宝慢,平均一分钟136下,不运动妈妈的宝宝心跳平均每分钟148下。
另一个衡量指标是心率变异性(HRV),这个指征的应用比心率新(目前已经有些手机app专门用来测量这个指标),简而言之,测量每次心跳之间的时间间隔,记录这个数字随吸气和呼气的变化。HRV大,表明心脏工作更有效,相反,HRV小的往往是那些不运动的沙发土豆。研究结果显示,运动妈妈的胎儿在36周的时候,HRV明显高于不运动妈妈的孩子。
很多妈妈在宝宝满月之后还抱回来做回访,至少到这个时候,运动妈妈的宝宝的心脏,还是特棒!
有意思的是,执迷于运动作用的不止有人的科学家,今年,一个研究组找来好多6个月大的性成熟母猪,它们怀孕后平均每天被迫在跑步机上跑40分钟,每周跑5次(估计休息的两次就是研究所周末放假),跑到生前一周。早上我还困得眼睛睁不开,看到这项研究立马精神了,跟顾有容说,想象一下研究所肯定找了一大批本科生技术员,一早端着咖啡困困地来到实验室,没好气地说,猪,上去跑步。
最后科学家结论说:“怀孕母猪能够完成目前针对怀孕人女性制定的锻炼计划。”(当然……被迫的)这些孕猪妈妈就在锻炼期间,静息心率也能看出明显下降。最后,尽管孕母猪体重照常增加,但猪宝宝长大之后心脏功能更好(吃的并不少,行为也没有改变——估计是指这些后代并没有更爱运动……肝功、血脂都没有大影响)。
运动是备孕的一部分
其实我压根没琢磨过控制体重、产后恢复,真心没那么快进入妈妈角色……运动只是一种不愿改变的生活习惯罢了;吃东西也一样,从前没限制,一直很满足,怀孕之后也没有特赦的感觉。
又是一项研究(汗,通篇都是“研究”,请忍受)表明,孕前不运动的女性,怀孕之后只有11%会开始运动;而孕前一年就保持运动的女性,怀孕之后有多于60%的人仍然保持运动。所以,最关键的是,不把运动当负担,而是找个自己能享受的运动,当成习惯。
另外,一定量力而行,因为运动是为了自己,强度也只有自己知道。
早孕期有的准妈妈有先兆流产风险,或者有出血,那样还是建议暂时歇歇。另外,运动过程中如果实在掌握不好强度,至少可以监控心跳,包括运动前、最大运动强度时,以及运动结束后多久心跳能降下来,这些数字都能帮助你了解自己的身体。
挪威研究:
孕早期增重:
运动和宝宝体重:
猪妈妈运动,影响宝宝心血管功能:
运动妈妈,宝宝的心血管和心率:
怀孕让女性何种程度改变运动频率:
怀孕得换睡姿吗?查看网站或相关书籍,通常会得到肯定的答案。一般建议准妈妈在孕晚期左侧睡。很多人在下面回复,“冲门睡可以吗”、“我得背对墙”、“老公在右边”、“左侧睡不着怎么办”……短答案是,任何建议都是在不影响睡眠质量的前提下,总不能上闹钟检查睡姿吧,如果夜里醒了发现躺在另一侧或者采取了奇怪的姿势,也不用担心把宝宝憋坏了,扭到左侧就行。但如果你还在备孕阶段,确实可以有意培养自己适应左侧睡姿,尤其是那些喜欢肚皮朝向天花板或者肚皮朝下的姑娘。
我的早期反应不太普适,没有恶心过;医生问是不是睡特多,我说只有失眠的份儿,医生有点惊奇……从前我睡眠极好,在床上听歌前奏没完就睡着了,结果怀孕前俩月经历了几次前所未有的失眠,好在后来恢复了。现在马上5个月,偶尔能趴在肚皮上看书,但这姿势是铁定睡不着了;平躺时肚子上有个小瓜状突出,皮拉得慌,也不对劲;只有左侧躺最放松(最重要是这个姿势可以让&给挠背到睡着!)。早上起来仍然朝左侧翻的,所以我经常怀疑我夜里是不翻身的……
左侧睡的好处
和痔疮一样,“怀孕什么姿势睡”是人类特有问题,都是因为直立行走改变了内脏之间相对位置。其他动物有的站着睡,压迫不到子宫;伏地后也自然会趴着或侧卧;除了以卖萌为生的小猫,谁肚皮朝天睡啊!
据推测,由于子宫在最靠近肚皮的一层,其他包括肠子和血管都在腹部深处,肚皮朝上和右侧睡会压迫下腔静脉(如图蓝色粗大的就是下腔静脉)和主动脉,让静脉血回流不畅,严重时让准妈妈头晕,影响子宫供血。科学家验证过这个推测,他们测量平躺和侧躺运动,以及平躺和侧躺休息时子宫的供血,发现平躺姿势供血量确有减少。所以趴着睡反而不会影响子宫供血,只不过太大的肚子顶得慌。
另外,人不是严格对称的!当年学生物的时候觉得这挺神奇,在左下腹有一大坨乙状结肠,尤其晚上便便比较多的时候,这一块会很挤(因为再拐个弯就排出去了),子宫挤不过,变大的时候会稍向右,但肝脏在身体右侧——朝右睡的时候,子宫会压住肝脏,也不是很好。最后,子宫越来越沉之后,仰着睡也会压迫背部肌肉和脊柱,造成背疼和腰疼。
2011年,公共卫生领域出了一篇影响很大争议也很大的研究,科学家统计了几百例死产,发现孕妇的某些睡眠行为与其有关联。肚皮朝上和右侧睡(尤其在出生前一天),发生新生儿死亡比左侧睡多,具体数字分别是:左侧睡千分之1.96,朝上+右侧+其他睡姿(琢磨了好久也没明白为啥除了朝上和朝右,还有相当多的“其他姿势”),千分之3.93。除了睡姿,和死产可能有关的还有夜里起来上厕所的次数,超过一次的,从数字上来看比不起来或只起来一次的好,因为活动一下可能缓解了供血不足;白天总是不规律睡觉的不太好;睡眠长短也有一点关联。
尽管文章发在非常棒的医学期刊BMJ,文章下面也有几位同行提出非议,有的甚至说他们也做过类似的大规模统计,没有发现睡眠行为和新生儿死亡有关联。所以,对这种尚在初期的研究,可以参考,但不能把自己吓到。毕竟,如果朝上睡的时候压迫严重,或者呼吸不畅,准妈妈也会不舒服地醒来,换个姿势就好;而有些准妈妈的肚子一直没有大到造成特别大的负担,那样可能可以一直仰睡到临产。还是依个人情况分析吧。
其他关于睡觉你该知道的
1、怀孕后期睡眠不好很正常,不要变成额外的精神压力就好。尿多、心跳加速、呼吸紧迫、背疼、腿抽筋、消化不好、便秘……都可能影响孕期睡眠。
2、尝试避免会影响睡眠的行为,比如下午少喝含咖啡因饮料;晚饭不要太饱(我现在总觉得吃多了喘不过起来,而且肚皮疼);睡前别喝太多水;多摄入钙;睡前不剧烈运动,可以做舒缓放松运动;夜里抽筋不要急,按摩一下,或者用脚抵住墙,或者站起来。
最后,恰好我习惯左睡,可以用&送的孕妇大枕头。背后感觉到有力的支撑!
平躺和侧躺同子宫供血的关系:
睡姿同死产的可能联系:Time关于睡姿同死产文章的报道:
适龄女青年&对我的孕后经验花容失色:“难道孕期做爱不会导致流血?”我立刻纠正这个误解,并承诺,孕期系列要包括XO篇。
性生活是孕期基本权益,也能带来一辈子其他时期都体会不到的快乐。当然前提是有先兆流产风险、出血、宫颈机能不全、前置胎盘、有流产史等的准妈妈不在全文讨论范畴内,去问医生吧。只说下前置胎盘,意思是胎盘覆盖宫颈口。我今天20周半B超,医生指给我阴道和胎盘的位置,说距离3厘米,相当于半个宝宝头,很安全,因为胎盘还会上移,就是没有前置胎盘啦。顺便看宝宝举大拇指和吃手照。
做爱不会戳到宝宝
解剖课先~老公可能对自己的尺寸很有信心,但坏(好)消息是,不管多长,顶到子宫里都是幻想。宫颈口在临产前是紧闭的,且有黏液封闭,要是特别长,就塞到宫颈口后的阴道穹里了(图中圈红)。只是个别时候由于某些女性的解剖学原因,顶到宫颈口的时候会疼,和怀孕没关系。
高潮不直接导致流血和流产
高潮会引起子宫收缩,但高潮的收缩真不足以把宝宝挤出去;胎盘“长”在子宫壁上,血管和组织盘根错节,不会轻易掉下去。孕早期胎盘没形成的三个月,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高潮和流产有关,这个时期确实很多流产,但基本上是胚胎发育或染色体异常导致的。到了孕晚期,有流言说多做爱可以提前把宝宝生下来,实际上科学家收集了多年数据,根本没做出二者有相关性。
来想象一下宝宝的环境,它浮在羊水里,做爱和高潮的震动怎么也不会比跑步大吧。我想是为了美好化,《怀孕大百科》说,“宝宝很喜欢性高潮时子宫收缩引起的轻微摇晃”。一次我兴高采烈摸着肚子说:“你高兴吧!”&冷笑一声……
脏东西不会感染宝宝
宫颈是封闭的,宝宝同外界又被羊膜隔开,因此,除非伴侣有性传播疾病,否则不会有奇怪的东西灌进去。同理,洗澡、泡澡水也不会。
多个因素都会影响欲望。比如,由于第一次生,我也忐忑,最初还是每次观察是否有出血,这样肯定没全力投入。其次,75%准妈妈有孕吐,更多人经常疲惫(我都没有),不饱暖就思不了淫欲。最后,由于激素改变或觉得身材差了(我觉得有个小瓜挺好看啊),不少人也欲望下降。特别多的准妈妈在头三个月都欲望减退,不用焦虑,正好养精蓄锐,度过这段不太稳定的时期。
很多人还是幸运的,在激素作用下到了中孕期欲望更强,加上孕期血液更多集中在生殖器官,使之更敏感。所以以前没高潮和没体会过连续高潮的人,怀孕期间可能有新突破。如今我也进入孕中期,觉得俩人都更适应,已满血复出(早期也没隐退!)!
影响我们XO频率最主要因素是:肚皮太撑啦!消化道被挤小,加上吃得多,下午和晚上肚子就鼓起来,肚皮真的要破了。所以如今最认同帕瓦罗蒂那句:“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晚上顶着山一样的肚子上床,早上发现又憋下去了。”
肚子时常这么鼓,冲突了很多做爱时间。于是周末就更宝贵,一切有心情的时间都宝贵,所以周末别给我打电话!
孕前最规律的时候,隔天做爱隔天跑步(别总说男生累,顾有容确实也大汗珠砸我,但女性要高潮是非常需要体力和腹肌的,更别说他一次我几次……因此我的体会是女性不使劲就很high都是装出来的,男生傻用力也适得其反。好几次我都禁不住对自己说“劳动最光荣”!)。孕后差不多一周1-2次。
胸和肚子的变化
罩杯变大:有人甚至胀痛,一碰就疼,爱抚动作就更难受了。我没这么夸张,但局部区域确实敏感了,一定要及时表达,免得后面尴尬;据顾有容报告,他还发现由于乳腺活动,乳管有阻塞现象(他说“生理卫生课学过有人青春期就会分泌,终于眼见为实了”),并且趁乱给挤出去了!这种自行发挥还是可以谅解的……
肚皮抽筋:靠近肚皮的耻骨上缘肌肉和子宫圆韧带疼,这是一种生长痛。一个姿势保持久了,比如做爱腹部长时间用力,放松后更大一片肚皮都轻微痉挛。但这些都是正常怀孕的常见现象,和胎儿没关系。
体位:大家问我孕期XO问题恐怕关心的都是体位,实际上到我这个阶段都不需要改变,因为举腿的时候肚皮整个会抬起来,掩盖凸起的子宫(护士说我“肚子小小的”,也是个便利吧),在上面的也会更撑起来一点,所以丝毫不会压。再过一个月,我们恐怕就要抛弃我在下面的姿势,比如变成谁也不在上面。备孕爸妈们,先多加练习get技能吧!
分泌物:孕期从身体到心理会综合变化,每人情况不同,有的准妈妈阴道分泌增加,更润滑,也有的干涩,需要润滑剂,我都没体会。但大多数准妈妈的共同点是生殖器官充血,所以准备活动就更重要。开篇&担心的做爱导致流血,可能是这种情况。实际上不止早孕期,整个孕期都有可能偶尔少量出血,和XO没关系,且多数情况都没事,但及时找医生总是明智之举。
最后却最重要的
交流。没有性就没有宝宝,所以没什么不好意思的,任何想法和身体改变,都要和对方说,XO前提醒、XO后总结、XO中提需求,顶顶重要!最了解自己的永远是自己,别指望对方钻到你脑子里去。当然如果遇到特别聪明的,善于观察且有耐心,能通过肌肉突然紧张知道时机,通过对方主动用力知道自己克制,那就一切尽在不言中喽,嘻嘻!
如果准妈妈身体健康和体力允许,我真心期望俩人能通过XO巩固感情,并体会三人在一起的神奇感觉。
图片都出自我家的传家宝书——顾有容从5岁开始看的人体解剖图谱!
孕晚期性生活不会促使早产
没有证据表示性生活导致流产
(10)飞机能坐吗
春节飞三亚,上月去伦敦,下周波士顿,六月四川……前后几十人问“孕妇还能坐飞机?”开始我耐心解释;问的人多了,我反问为啥不能,企图启发提问者撤回问题;最后干脆说,那我走路去……“撤回问题”的愿望至今没得逞,提问者通常说不出担心什么,我就把坐飞机风险都列出来,从严重的开始。
出血、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高血压、习惯性流产、高危、临产等(这段就是为了免责的……)
同事怀孕的时候,隔壁床是高龄孕妇,高血压高血糖,天天点滴,情况复杂,医生警告她不能出院,可孕妇非要去美国,她觉得自己苦点没什么,娃一定要生在起跑线前方100米。医生拗不过,开了足够的药,严正地说路上点滴不能停,对她的状况会有很大帮助。究竟是否顺利抵达新大陆,同事也不得而知。我们都希望她和宝宝平安无事——不管是不是能理解这样的行为。
这是个极端例子,但代表了坐飞机最危险的状况。机舱里气压低(大约是海拔两千米的气压),尤其氧分压低,湿度低,颠簸的时候可能对腹部突然冲击,加上高危或临产孕妇身体综合情况特殊,相对容易有突发事件,空乘人员可能应付不来。因此一般航空公司都规定孕妇坐飞机的周数上限。比如英国航空规定28周后需医生3日内开的许可,美国航空规定预产期前4周内要医生证明,临产7天内还需航空公司许可。
除此之外,大规模统计真没做出坐飞机和婴儿体重、早产、先兆子痫、出血等有任何联系。
准妈妈的血液呈高凝状态,一般解释是利于产后胎盘剥离后凝血;但演化给人好处,往往会索要“报偿”,准妈妈就相对比较容易发生血栓(加上大鱼大肉,高血脂高血糖、身材肥胖,就雪上加霜)。飞机上不方便动,又干燥,几小时过去,普通人都觉得腿胀;而准妈妈装着的小宝宝,压迫盆腔静脉和髂静脉,下肢血液不容易回流,下肢血栓就更容易发生,静脉曲张也可能加重。
我的诀窍是把手提包放在脚下,好歹能垫高一点(虽然没到心脏高度……),利用上厕所的时机多走动,再趁等饭干不下去事情的时候在位子上做做小腿操!
昨天回家,发现&给买了医用静脉曲张袜,压力脚踝高(30毫米汞柱)、膝盖低,是防止血液回流不畅的利器。期待下周体验!也提醒需求的准妈妈们,有些“美腿袜”可能达不到效果,因为人直立时下肢压力相当于地面到心脏的距离,1.63米差不多是100毫米汞柱呢。
由于该死的黄体酮等原因,孕妇肠胃蠕动变慢,不仅容易便秘,肚子也容易胀气。坐飞机一动不动,肠胃问题更明显。因此,不管飞机餐多好吃(冷笑)都慢点吃,少吃多餐,豆子等零食就留到回来吧,还要多喝水,缓解便便干燥。抵达目的地后,别急着睡觉,晒太阳多运动,既倒时差又让肠胃赶紧工作。
除了神器袜,最好穿多层,方便穿脱。连衣裙最好,上厕所特别快。我有过惨痛经历:孕早期由于子宫还没有突出盆腔,压迫膀胱,加上激素让人尿多多,结果有一天我穿了一套连身裤,好不容易排队排到了,干着急脱不下来……
协和医生张羽在她的《只有医生知道》里写了个病例,一位孕妇坐副驾,因为觉得安全带不舒服就没系,结果车祸,孕妇腹部受冲击,胎盘剥落。而如果系了,很可能就没事了。所以不管飞机还是汽车都要系,坐车后座也要系!把带子下面那根放在鼓肚子下面,不要勒过肚皮,否则大冲击的时候带子一样会施加很大压力。
其实这条连“危险”的边儿也沾不上,反而担心的人最多。如果不是天天当空中飞人,完全不必担心高空射线会造成流产或者畸形。
果壳曾在一篇分析高空辐射的文章里引用了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的计算一次10小时飞行受到的电离辐射量约0.03mSv。要知道,地球人平均每年吸收的本地辐射量为2.4mSv,相同数量级举例计算,吸收4.5mSv的辐射量,需要飞行1500小时呢。
下表提供了不同经度和飞行高度飞机里的辐射。Latitude(经度)越大,就越接近北极,我飞美国就要飞跃北极圈啦;Altitude是实际飞行高度。商用飞机在英尺高度飞行,飞俩小时,也就相当于每天本底辐射量加个倍。
【点击放大】
出于好奇查了商用飞机飞行高度世界纪录,是85000 ft。假设全程飞在世界纪录高度,辐射量用北纬70度辐射量算,10小时飞行接受20.6*10=206 uSv=0.26 mSv的辐射。但没人这么飞……
实际上更应关注的是女空乘员,以前有人猜测她们乳腺癌和其他癌症发病率高,没小孩的也更多,但如此猜测的人,往往没有考虑她们独特的生活习惯,比如更晚要小孩甚至因为工作需要有时候会人工流产、休假时更愿意晒太阳等等。严谨些的科学家比较过“退役”和“现役”女空乘员,基本上没发现工作和自然流产有关,但空乘员的月经周期确实会更不规则(这个因素可能影响生育)。也有的研究发现每月飞行74小时的孕妇空乘员比飞行64小时的流产多一些。
空乘员都是周周飞月月飞,普通人偶尔飞一次,没有这些影响,不过研究也说明,有流产风险的孕妇小心为佳。
最后,还有人顾虑安检的X光,果壳有很多文章,就不写了,基本上是哪怕你假装成行李过行李安检都没事,更别提人的了……
飞机对孕妇影响,加拿大的解释:
http://www.cfp.ca/content/54/9/1241.full
氧分压不足所带来的风险
http://www.ncbi.nlm.nih.gov/m/pubmed/3344648/
健康网站关于孕期能不能坐飞机的建议
http://www.babycentre.co.uk/x2599/is-it-safe-to-fly-during-pregnancy
/travel-during-pregnancy
坐飞机和婴儿体重、早产等没有联系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dopt=Abstract
美国著名医疗机构对飞行的建议
http://www.mayoclinic.org/healthy-living/pregnancy-week-by-week/expert-answers/air-travel-during-pregnancy/faq-
飞机飞行辐射量以及健康风险
http://www.swpc.noaa.gov/info/RadHaz.html
高空辐射致癌,还能做飞机吗?
/article/436840/
安检仪辐射
/article/20955/
(11)运动终结篇
之前写"",以及"",都回应寥寥,可能觉得孕妇理应增重,宝宝也不当运动员。我只好使出杀手锏:科学有苗头显示,运动妈妈,宝宝一出生就聪明!标题党……但不全是。
很多年前科学家就发现,强迫母鼠做运动,有利于鼠宝宝大脑发育,具体说是促进海马区神经细胞生成,这意味着这帮鼠小宝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好。
比如在一篇名叫"妈妈鼠练跑步机,宝宝记性好"的文章里,科学家确定母鼠怀孕后,强迫它们在每天用中等强度在跑步机上跑30分钟,前5分钟用3米/分钟的速度,接下来5分钟5米/分钟,最后20分钟8米/分钟(真是蠕动!)。大鼠孕期短,跑7天就生了。鼠小宝长到21天做智力测试,用的方法是测量它们对电击这种惩罚的记忆力。结果跑或不跑的鼠妈,后代记忆力看上去是有差别的。
另一文里,科学家又叫运动鼠妈的宝宝走迷宫,测试空间学习能力,也发现类似的效果。顺便说,你看这个迷宫太简单了吧,不就俩分叉吗,实际上科学家是在拐弯后的其中一边放上奖励,比如好吃的,看这只鼠多久能学会去找正确的方向。
法国人最有创意,他们制作了深半米,直径30厘米的小游泳池,让实验鼠妈每天游10分钟直到生宝宝。鼠宝20天后测记忆力,30天取脑子看海马区神经细胞生长,结果都显示游泳鼠妈的后代短期记忆更好。
写到这时扭头看看米兜。你个胖丫头!人家小老鼠都上跑步机了你还赖在床上涨血脂!
有人可能问,猪比鼠在身体功能等方面更像人,为什么不做猪跑实验呢?猪跑实验确实有,我在"运动妈妈宝宝心脏好"里提过。但毕竟猪跑实验太铺张,估计要一个健身房那么大的排场,而且给鼠测智力的方法相对成熟,综合考虑,猪跑实验没那么流行。
人的实验更少。1999年,60个准妈妈参与了一项科研,科学家没有深究机理,但发现运动妈妈的宝宝,出生5天后显示出更好地对空间刺激的定位能力,以及对声音和光刺激做出反应的身体控制力;更有耐心的科学家等到宝宝5岁,发现运动妈妈的宝宝更聪明,这个结果在我看来有点扯,宝宝长5年什么都可能发生,比如在喜欢运动的家庭宝宝也可能多运动,和爸妈互动也多——看读者怎么自己诠释了。
去年年底在圣地亚哥召开的神经学大会上,加拿大科学家公布了一项初期研究,他们让一些准妈妈在孕中期和晚期坚持中等强度的运动,每次最少20分钟,每周三次;对照组保持忙碌生活,每周能称得上"运动"的有十几分钟。宝宝出生后8-12天,测量认知能力水平以及听觉记忆,说白了就是大脑是不是发育得快。结果运动妈妈的宝宝胜出。图中是测小宝宝脑电波的样子。
最后这篇文章在媒体广为转载,而且大加演绎,连我最喜欢的科学记者土摩托都写过。如果你问我的直觉,作为运动爱好者我当然乐意相信;但作为一个前科研工作者,我更要提醒读者不要盲从。先不说强迫平时喜欢运动的对照组准妈妈不运动是不道德的!实验一共才几十个婴儿,样本量不足信,另外宝宝们才出生两个星期就测大脑,没准不运动妈妈的宝宝后来居上呢,再说测的只是一个指标……总之疏漏不少。这些科学家倒是计划在宝宝1岁时做回访,再测大脑发育,现在时候未到,只待明年分解喽。
话锋一转……聪明宝宝研究的确凿结论,现在的准妈妈都等不上了。但孕妇保持运动至少对自己有好处。那先来实践派吧。
Q:什么样的准妈妈最好不运动
写了一系列运动好处之后,告诫一些准妈妈不运动是残忍的。但好消息是,如果孕前身体素质就挺好,那么孕期哪怕必须停下,也能吃老本,你的放弃才是负责任的。包括:宫颈功能不全、孕中期和晚期出血(要去问医生)、心脏病、前置胎盘、胎儿发育不正常等等医生建议不要运动的情况,还有从来不运动的人。
Q:能跑步吗?快步走够不够?瑜伽呢?
我的回答是量力而行。如果以前从不运动,那怀孕开始练长跑显然不好,快步走也许对你来说就是很放松同时有运动量的运动方式了。瑜伽我个人不怎么热衷,但也许有的人觉得很舒服,且能缓解肌肉紧张呢。
但是需要避免的运动方式也有,一是很多美女喜爱的高温瑜珈,如果环境温度太高,子宫供血量就会减少,跑去皮肤下面帮助散热;还有滑雪之类容易摔倒运动,好在中国人参加得不多;前几天有人问能不能在床上做骑自行车,我想弱弱地问,你到5个月真还能舒舒服服躺很长时间同时运动么……子宫那么大,可能压迫盆腔血管,影响血液循环,连平躺睡觉可能都不很舒服了。
Q:怎么知道不运动过量?
1、不管什么运动,都follow your heart(字面解释,跟随你的心……),我因为仍然跑步(千万别让我家人看到了),所以需要下个简单的软件检测心跳,静息56-60下,运动时上升和下降都快,那么跑步最大心跳不超过150,而且时间不长,自己感觉很好,现在肚子也开始变沉,量逐渐减少;2、不要大汗淋漓,少量出汗没问题;3、别上气不接下气;4、最严重的情况,头晕眼花、呼吸困难、各种疼、宫缩、羊水渗漏和阴道出血,尊重身体,别再逼自己了……运动最多一项消遣而已。
Q:有没有不用动的运动?
1、有的准妈妈看我说好的腰腹肌利于生产,问我孕期怎么锻炼腰腹肌。我只能打击。怀孕的身体再不能身轻如燕,腰背肌容易受伤;肚子会成为负担,反复挤压子宫也不明智,所以腰腹肌只能孕前准备了。但一些伸展运动可以缓解背部疼,最简单的就是两手推住门框,身体前倾,下面图中的简单瑜伽姿势也可以。
2、锻炼盆底肌,一点也不累,孕期也不晚!好处是可以缓解临产和产后的尿失禁,也有助于产后恢复。但是要注意方法,精力集中在要锻炼的肌肉。不过这项锻炼的错误动作也并非一无是处,比如没锻炼成盆底肌锻炼成臀大肌了,也不错。每天3分钟,正好趁下班做地铁的时间,来吧!
运动妈妈的宝宝刚出生听觉记忆好:
运动妈的宝宝对环境刺激的定位:
运动妈的宝宝一年之后大脑发育比较:
运动妈的宝宝5岁时:
对于运动妈妈宝宝大脑发育的报道:
(12)孕吐
得知怀孕后,大学好友第一时间来看我,说他老婆快生第二胎了,两次怀孕都极痛苦,从12周吐到24周。这位同学是令人叹为观止的体贴老公,好吃的花样翻新,天天给她揉胃。她也很感人,坚持吃东西,吐了缓过来继续吃,最后体重正常,生下健康男宝宝。同学警告我,吐的时候再向他取经吧。
忐忑地过了三个月……没有恶心!只觉得口味在孕早期寡淡而且奇怪,天天想吃凉皮。也顺着我,那段时间下班回家经常见到凉皮等着我,晚上吃不了早上吃,回忆起来格外幸福。
害喜怎么回事
很遗憾,尽管大约75%的准妈妈会恶心,50%会孕吐,但机制仍没有定论。人们曾发现害喜和人种有关,爱斯基摩和非洲土著、或一些以玉米为主食的部族就比较少,但科学在这里并不是建议怎么吃东西,因为吃玉米这个特点只是一种描述,和孕吐未必有关系,和"光脚的部族"没啥区别。
激素很可能是害喜的根源,但究竟哪几种也不很清楚。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一直是重点怀疑对象;还有孕酮,会放松肠胃肌肉,让胃酸过多,蠕动变慢,但有些科学家试图测量孕酮和害喜程度之间的关联,结果是没有关联。有人怀疑是肝功能改变作祟,或是导致胃溃疡的幽门螺杆菌干的,最夸张的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心理学家,佛洛伊德那派的吧,说恶心呕吐源自潜意识里对胎儿的厌恶……你跟他们说"不可能"也没有用,因为你不知道自己的潜意识!
除了激素,准妈妈对气味更敏感,可能是比较确凿的造成孕吐的因素,因为先天嗅觉失灵的女性就没有孕吐。据统计76%的准妈妈发现孕早期味觉和嗅觉有变化,但改变可不一定是朝着什么方向,除了大多数确实更敏感,还有差不多17%的人出现了味觉异常,比如觉得苦味更苦,或者咸的不咸,14%甚至会"幻闻",也就是闻到根本不存在的气味,比如烂食物甚至排泄物的味道……前几年美国著名食品连锁店Tesco做过一个秀,叫孕妇来品酒,他们的理由就是孕妇味觉敏感(当然他们不想连累宝宝,只让孕妇用红酒漱漱口吐出去。不要喝酒啊!)。想法不错也吸引眼球,但也确实只是作秀,保不准有孕妇觉得这酒闻上去好臭吧。
有人推测孕吐的演化意义是保障了孕妇不吃对胎儿有害的食物,一些科学家针对这个假说做了实验,发现孕妇果然能通过鼻子判断出一些"有害食物"的气味!别高兴太早……他们接下来又找了没怀孕的女性和男性,叫他们来pk孕妇鼻子,结果孕妇根本没比其他人牛,我们只好先冷笑一声:演化意义的推断,还是相当难证明的。
可能缓解的办法
1、少吃多餐:随时有零食,尤其睡前不要空腹,因为胃酸会刺激空空的胃,让它更敏感。
2、吃凉的:热食物通常气味也比较大,对嗅觉敏感的准妈妈是个挑战。还有冰淇淋,如果吐得不行,也就别想什么热量高了,能吃就行!图是前几天在Boston吃的Frozen Yogurt,甜死了的美国冻酸奶……
3、变花样吃:孕期嗅觉和孕前不同,所以可能之前喜欢的味道现在就不喜欢了,现在喜欢的过一阵又不喜欢了。但有些食物是不少准妈妈都讨厌的,比如煮豆子、鸡蛋、鱼,我主要吃煎蛋和卤蛋,所以没感觉,鱼一直是最爱。
4、喝水:避免脱水,吐得严重可能需要补充孕期维生素,不严重的孕吐一般不至于营养不良,只要后面体重正常增长就好。前两天去美国,顺便买了个孕期维生素吃着玩,巨大,差点没把我给噎死了。
5、常换衣服:衣服上容易沾染做饭味、火锅味、烟味、香水味,香水味在这时可能很不招人喜欢哦。
5.5、远离不喜欢的味道:比如地铁上吃包子、鸡蛋卷的人,以及香水味或干脆是人味儿很怪的人!(这条是在地铁上写的)
6、饭后别急着刷牙:这个动作会刺激呕吐反射。但平时要注意口腔清洁,勤刷牙漱口,保证嘴里没有异味。
7、慢起床:或起来之前先吃点饼干等不容易恶心的东西填填肚子。
8、生姜:最早是海军试验出来缓解船员呕吐的,但目前对生姜效果的研究还存在争议,有时候比晕车药还管用(实验是先吃20克生姜粉,然后坐转椅。我的妈呀,写着我都头晕!),有时效果全无(这是NASA给钱,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做的,是为了帮助Howard这样的弱宇航员),还有研究说生姜只抑制呕吐但不解决恶心,因为作用更集中在消化系统而非中央神经系统。我觉得值得一试,嚼点姜丝,或者含个姜片。德国推荐一天不要吃超过4克干生姜,换算成湿的还是不容易超量的,而且我特别喜欢姜。
9、维生素B6:有时医生也会开,这也是一种效果、原理两不明的东西,有的研究说生姜和维生素B6效果一样好,有的说是因人而异。但维生素B6有推荐服用的上限200mg,所以最好先咨询医生。当然也可以多吃维生素B6丰富的食物,比如香蕉、坚果、绿豆、胡萝卜,西兰花、土豆、瘦肉和鱼,哈,基本上也都是推荐孕妇吃的东西了。
10、问医生:要是吐得极严重,体重减轻过多,还有药物和其他治疗方法,去问医生吧。
写给不害喜的准妈妈
前一阵某果壳网友撰文,说维基和书上说孕吐那么常见,所以应该是功能性的适应。还找出一篇论文,说"不孕吐的女人流产率高,因为更可能摄入有害物质",这位网友表示非常为我担心。
在感谢这位网友之余,我想告诉包括我在内那25%不孕吐不恶心的准妈妈:演化上所谓"目的和意义",不是用来反过来解释日常生活的,即使"孕吐能避免吃下有毒食物",也推不出"不孕吐的女性会吃下有毒食物",否则用相似逻辑也能说:不晕船的海员容易掉到海里去,因为没有晕的保护。想想你也明白,即使不晕海员掉到海里概率更高,也很可能是因为晕海员都歇了,只有不晕海员在干活。
再从生理的层面考虑,孕吐确实和激素水平有关联,所以有孕吐大约能说明激素发生了比较正常的改变。但这个推论反过来却未必成立,也就是说,"孕期激素水平变化导致孕吐",推不出"不孕吐就是激素水平没有正常变化"。
所以,如果你和我一样,不要疑神疑鬼啦,你很正常而且很幸运!如果再不放心,过了头仨月大家都不吐了,咱们就同一起点了。
最后,加油!
一位读者留言给我,说看我写怀孕写得起劲,可她吐到只有80多斤,别人老说要坚持,可她完全没有怀孕的喜悦。我听了挺不是滋味。身体不适只有自己清楚,而且是最实实在在的痛苦。
只想对所有准妈妈说,你现在所有付出都不会被抹灭,必然会得到幸福的回报。
孕妇嗅觉和味觉改变:孕吐和激素的关系:针对孕吐药物的研究:姜对于孕吐的各种结论不一的研究:比较姜和维生素B6的效果:孕期嗅觉改变未必是一种适应:更多关于孕吐演化意义的讨论:
13)肠道菌群小伙伴
孕妇不是为俩人在吃,是为上亿微生物!好吧……这话剽窃自一个科学共识,人体内肠道菌群的数量是人细胞的至少10倍,你吃下的食物很多成了它们的食粮。几年前,上海交大生科院赵立平老师给肥胖病人制定特殊食谱,发现饮食改变能很快改变人的肠道菌群组成,继而人体内各种炎性反应减少,最后体重减轻。也就是说,你胖可能不光是你的错,还有肠道菌群在帮助可恶的小胖魔!
【赵立平老师本人】
前几天果壳网副主编&点我看论文,发在我大细胞学界终极梦想的《细胞》杂志,表明怀孕后肠道菌群翻天覆地改变,造成孕晚期体重增加以及胰岛素抵抗。
有人问我这种变化是好是坏?能不能通过调节菌群控制孕期体重?当然有更多未孕女性问能不能此法减肥。对最后一个问题,暂时的答案是:你想多了,但或许有朝一日。而前一个正是文章要解答的。
研究中,科学家找来近百位准妈妈,让她们“捐赠”了13周和33周,也就是孕早期和晚期的便便,生小孩后1个月再捐一次。部分宝宝也参与了后续研究,1个月、6个月和4岁大的时候由妈妈送来便便。
结果显示,到了孕晚期,准妈妈们的肠道菌群多样性下降,但某些种类增加了,这些增加的菌,正是那些肠道系统有炎症的人体内特别多的“发炎菌”(P菌)。不出所料,准妈妈在这个时期,体里炎性因子增加,整体看上去像新陈代谢有问题的胖子(郑重提醒,不是建议去吃什么消炎药!)。
孕期另一个重要特征是胖,随之而来的还有胰岛素抵抗,也就是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继而血糖增高。那么孕期变胖是不是和肥胖一样,单纯因为吃多了或者吸收好呢?先声明,本文不讨论孕期营养摄入过剩的问题,因为实验对象的准妈妈们都是饮食受到监控的。从研究来看,准妈妈的吸收也未必更好:科学家采取了最朴素的方法,把准妈妈的便便烧了,发现吃一样多的情况下,孕晚期比早期通过便便损失的能量还多,说明吸收并非更好。
那会不会是准妈妈的新陈代谢变化了,导致肥胖?科学家把孕晚期便便里的菌放到小鼠里(它们本身不带菌,叫无菌鼠),结果小鼠变得特别胖,而且胰岛素抵抗也变强了。
这个实验并不是纯粹为了折磨小白鼠,而是要解决一个重要的“因果问题”。因为当我们看到两件事情相关,并不能证明第一件导致了第二件,也就是说我们不知道肠道菌群变化是孕晚期变胖的诱因,还是结果。国外有人尝试,把健康人便便中的菌群灌入到肠胃疾病患者的肠道内,菌群就会努力在病人肠道里繁衍,帮助重新建立已沦为废墟的旧菌群,拉肚子就好了。这个“实验”表明,健康菌群,是治好病人肠道的原因。
如果把孕晚期准妈妈的肠道菌群放到另一个正常体重的姑娘体内,后面的姑娘悲惨地胖了,就能证明肠道菌群是体重增加的原因。这个实验是采取了治拉肚子类似的逻辑,只不过用姑娘做实验太惨绝人寰,于是用小鼠来替身,反正它们的审美没人在乎……
变化是好是坏
说了半天光吓唬人了:准妈妈身体的各种变化都像肥胖症患者,体重增加、免疫改变、代谢变化,各种粘膜的炎性反应增加,还容易造成孕期阴道炎和牙龈炎(注意保持口腔卫生!)。
实际上科学家早就知道,孕期的各种对正常人来说不健康的变化,都是孕期主动的适应,都是为了宝宝(用生物学语言就是具有很重要的演化意义……),不仅不需治疗,反而是健康的,比如对胰岛素略微不那么敏感,就能适当维持高血糖,让宝宝获得能量无后顾之忧(太过分的高血糖除外)。
更令人安慰的是,从肠道菌群的层面,孕期的适度胖胖和肥胖有着本质区别。科学家发现,胖人和瘦人主要是两种菌之间的相对多少有重大区别,我们暂且称它们为B类菌(“瘦菌”)和F类菌(“胖菌”),胖人F菌多,瘦子B菌多。但准妈妈孕晚期和孕早期,F和B菌的比例并没有改变,也就是并没有“胖菌”更多。所以正常增重的胖妈妈本质上不是胖子,不用调节肠道菌群来控制体重。
炎性反应也没有听上去那么可怕,孕晚期轻微的炎症,可能和肠道菌群的大规模改变相配合,也是身体一种积极的响应,没必要去吃什么消炎药。
后续,宝宝肠道菌群随妈妈
前面提到,除了妈妈的便便,科学家还收集了宝宝的。发现宝宝从出生,肠道菌群就比较像妈妈的肠道菌群了,随着长大,还越来越像。如果肠道菌群和人的代谢以及炎性反应真的关系这么密切,那么或许说明,你不仅遗传了你妈的基因。我就不多说了……
最后还是要提醒
不要因为孕期身体变化是“积极的适应”就觉得可以大吃特吃,人家科学家做实验,是要记录准妈妈饮食的,孕晚期并没有比孕早期多吃太多东西,有表格为证,我就不翻译了,大概看出个趋势就得,其中T1是孕早期,T3是晚期。
我目前23周多,宝宝重一斤半,羊水一点不少,我增重3公斤,人鱼纹清晰可见。我自信已经非常有食欲而且吃得非常好了,从我的体会来看,猛烈的增重并不容易……忍不住再秀宝宝吃手照,拜托你不要还没生就这么馋好不好……
大《细胞》的这篇文献: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
赵立平老师的Science的报道: /article/221171/(14)X光片和CT
一位准妈妈私信我,说在不知道怀孕的时候拍过一次踝关节X光片,医生说“有致畸风险”,让她自行决定是否流产;她婆婆也总念叨唐氏儿、白血病、畸形。作为科普写手,我真的不能提供医疗建议,因为风险能不能接受只能自己决定。可她的着急又让人于心不忍,作为外行,能依据什么来“自行决定”呢?也是蛮无奈的。
别什么都赖辐射
这孩子天生缺左臂,来判断一下,是妈妈孕期遭大剂量辐射的结果吗?
答案是,这种残疾最有可能是中孕期供血或胎盘出问题,或胎儿被缠绕所致,辐射极不可能只把一条胳膊照没了。这个孩子智商正常,出生时体重正常,头的尺寸也正常——而这三者的异常,正是辐射致畸的常见表象。
医疗诊断用的辐射有多大
辐射有作用阈值(threshold effects)这个概念,意思是说,在这个剂量之下,视作不危害人体;超过阈值,严重程度和剂量成正比。比如,科研一般认为对胎儿产生智力影响的阈值是0.2-0.4 Gy;0.05 Gy以下则不会流产、致畸或影响智力。随着胎儿长大,要产生不良影响要越来越大的剂量。
0.05 Gy是什么概念呢?我翻译了北美的医疗诊断用X光或CT数据,表中单位是Sv,和Gy是同一量级。你就能发现0.05 Gy多么“难以逾越”。前面那位准妈妈的踝关节X光片,辐射量就相当于在日常的背景辐射中多站仨小时,几乎可以忽略。更重要的是,准妈妈的生活质量和心情也很重要,考虑到辐射的风险很小,必要的治疗和诊断还是不应回避的。
致畸没那么容易
大剂量辐射的影响有多大,也要看胎儿大小,逐阶段分析。
比如,受精卵是单细胞,如果辐射特别猛,几乎不可能只产生单一的异常,结果往往是灾难性的,也就是流产;随着细胞分裂,到器官发生前(上图第一行),这一小团都是有全能性的干细胞,如果一个重伤或阵亡,临近的可以顶替,也不太可能造成畸形。所以科学家形象地把这段时期称为“all-or-none period(要么全军覆灭,要么没影响时期)”。也就是说,刚受孕一两个星期(即孕3周和孕4周,后文都用这种计算方法,从末次月经开始为第一周),准妈妈去做CT或拍片子,万一产生了危害基本上就流产了,否则会正常继续。
科学家用大鼠做实验,也发现着床前和器官发生前最容易辐射致死和致流产,阈值是0.15-0.2 Gy,小于这个值就没事。但只要活下来的鼠宝宝,就是强者,会正常生长。
人没法做实验,但可以分析历史上的灾难。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苏联流产增加;在远一点的欧洲中部和北部,挪威、瑞典、芬兰和奥地利的各种生殖缺陷,包括畸形、死胎、自然流产率,都没有明显变化。遗憾的是,在欧洲东南部的一些国家,一些可怜的孕妇却被劝说做了人流。
智障也没那么容易
在大脑(包括视神经)发育的关键时期,神经细胞受损后确实难补上。科学家分析了广岛和长崎“小男孩”和“胖子”爆炸后的孕妇,再次证实辐射对智力发育最大影响发生在孕8-15周:处于这个时期的胎儿,辐射量达到1 Gy时,40%的宝宝智力下降,1.5 Gy让这个比例增加到60%。遭辐射时不到8周和25周以后的都没有明显的智力缺陷。前文提到的“对胎儿产生智力影响的阈值是0.2-0.4 Gy”也是在这个分析中得出的。科学家还发现遭猛烈辐射的胎儿大脑,该迁移的神经细胞就没有老老实实迁移到正确的位置,0.01-0.1 Gy的“小量辐射”没有这个效果。但是看看上面表格,1 Gy压根不会出现,连0.1 Gy在医疗中也不常用啊。
最后,我相信很少有人会天天拍X光片。但残忍的科学家也想到了,他们用0.2 Gy把小鼠和大鼠连续照了10代和11代,换成人就是半个唐朝那么长的历史了,辐射每天只停1小时,好让人去喂食喂水和窥视,结果也没有出现生殖和发育缺陷。
白血病更没那么容易
2001年,科学家回顾了年发生在瑞典的650多例白血病,看他们的妈妈在孕期有多少拍过X光片,结果发现妈妈拍X光片,不改变孩子得白血病的概率。在另一份研究中,科研人员分情况讨论,分别是孕前夫妇拍X光片,以及准妈妈拍X光片,结果都是和宝宝白血病没联系。
辐射导致突变毕竟是小概率事件,否则我们科研中诱导突变就不会那么难了,实际上,在两颗原子弹爆炸中遭到辐射的3300个在妈妈肚子里的人,在他们出生后15年,只有一人因为白血病或癌症死去;同样遭受辐射的数以万计未育男女青年,后代得白血病的概率也没有更高。
科研界也有人持相反意见,有研究说孕期拍腹部X光片让宝宝白血病发病率提升50%。看来很惊人,但要知道白血病本身发病率极低(不同人种发病率不同,最高差不多是0.00033,美国2004年是0.00015)。好,我们假设拍腹部X光片真的让发病率增加50%!就是增加了0.00007的风险。如果准妈妈要为了增加的0.00007而放弃,那不更应为了0.00015的基本发病率而放弃吗?
增加白血病风险的因素,有些你都想不到,比如父母的经济社会地位、儿童摄入蛋白质的量、新生儿出生体重……唐氏儿患白血病的概率是其他孩子的10到20倍。一个准妈妈告诉我,现在不少家庭为了避免受惊吓,不去做唐氏儿筛查甚至大排畸。我想,与其担心那一两次X光片的虚无缥缈的风险,还不如听医生的话,把更高概率的风险规避掉呢。
间接危害胎儿也不容易
有人问,辐射会不会对妈妈有害,间接影响胎儿?科学家在鼠妈刚受孕、孕9天(相当于人孕3周,器官发生前)和孕12天(器官形成初期)把大鼠妈开膛破肚,用铅板挡住子宫和胎儿,给鼠妈4 Gy的超大剂量辐照,受到防护的鼠胚胎只受到0.01 Gy辐射。作为对照,一些鼠胚胎被直接用4 Gy照,当然它们都死了;但宝宝有保护的情况,宝宝全部平安——除非给鼠妈加大辐射量到10和14 Gy,那时候连妈妈也死了。
我们至少可以推测,准妈妈孕期对头、颈、胸部或四肢照一次x光片,如果腹部做好防护,则很难影响胎儿。但如果为了治疗,必须用特别大量的辐射,那是有可能损害准妈妈身体,进而影响胎儿的。
超声波呢?MRI呢?电脑手机微波炉火锅……
虽然都是用来成像的,但有研究为证,超声波和宝宝的健康没关系。超声波是用声波进行探测,MRI是利用磁场改变质子能量状态,也不是电离辐射。电脑手机电磁炉火锅,都是非电离辐射,以前&写过,只是让座神器而已。
回到开篇那位准妈妈,脚踝离胸腹部那么远,如今对射线剂量的控制和对病人的保护远胜几十年前,真不应因为一次照射就建议流产。
更重要的,是要理解“概率”的含义。生孩子本身就是一件风险不小的事儿,自然流产率高于15%,唐氏儿发病率在千分之一量级……生物太不完美了,上天给咱们的风险,比几乎你能想到的正常生活中遇到的“危险元素”——没吃叶酸、没吃维生素、过安检仪、照X光、做爱……都更危险。为了这种小概率而舍弃一个本可以健康成长的宝贝,如果真的如此,我想也是一个痛苦的抉择吧。
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建议不必为了孕期、孕前做了医疗诊断成像而终止妊娠
医疗诊断辐射剂量
大鼠实验:
Coppenger CJ, Brown SO. The gross manifestations of continuous gamma irradiation on the prenatal rat. Radiat Res -42Stadler J,Gowen JW.Observations on the effects of continuous irradiation over 10 generations on reproductivities of different strains of mice. In: Carlson WD, Gassner FX, eds. Effects of ionizing radiation on reproductive systems.New York: Pergamon P 1964. p. 111-22.
孕期X光片照射没有造成宝宝的白血病增加
原子弹爆炸辐射和白血病
Leukemia in the offspring of parents exposed to the atomic bomb at Hiroshima and Nagasaki.
广岛长崎2008年研究
白血病致病因素
医疗辐射的建议综述
(15)出行checklist
如果要出去玩,孕13-27周是黄金时期。医生一般建议13周前不要远行,因为人的自然流产率高达10-15%,其中80%都发生在前三个月;另外,孕吐、疲倦等妊娠反应在前三个月最明显,出去也不舒服。而28周往后容易早产,尽管电影里不少妈妈英雄在大雨里哇啦一倒地,从地上抄起个湿漉漉的娃……咱就不要折腾了。眼看25周,再不溜就不“黄金”了,赶紧把26、27周请下假来,去一个孕期不太正常的旅游地——川西。
川西是这两年我和&的保留曲目,他出野外,我请假同往。但今年身份特殊。众所周知血氧浓度低对准妈妈和胎儿都是不小的压力。走之前做了比较充足的物质和心理准备,路程中略有惊而无险。回来之后庆幸坚决走掉:这趟旅行是一次奇妙的经历,绝无仅有,必会此生难忘。
高海拔不良反应(痛苦指数 ***** 解决指数 ***)
准妈妈在孕期尽量别选高海拔地区作为旅行目的地,虽然长期生活在高海拔的妈妈能成功生宝宝,但她们比临时上高地的准妈妈更适应稀薄的空气,发生高海拔妊娠并发症的可能性也较小。平原人去高海拔心跳会加快,可能导致高血压,引发水肿,甚至新生儿体重偏轻。
但如果你也因为种种原因必须去,则要先评估一下自己的状况。我以前常去高原,登过乞力马扎罗山,这次没有高反,但也需要控制运动量,监控心跳并及时休息。高反是血氧浓度低导致的,为了给大脑足够的供氧,颅内压会升高,所以轻微反应就是头疼,重一点可能头晕恶心、心跳过速。在某个海拔,氧分压不变,只好通过运动强度来适应;如果减少运动还难受,就得坚决下撤。因此,建议住宿尽量下撤,每天上升不超过600米。我们这次也违反了,不过顾有容考虑到第二天要上4400米,给我许诺了小马,来到山脚却发现车可以开到4000米,小马也没骑成。
怀孕了不能只考虑一个人的安全。1985年,瑞士研究者带领12位准妈妈来到2200米山上,准妈妈孕30-39周不等,科学家让她们骑行3分钟,目的是研究缺氧和运动双重压力下,胎儿的反应。测量发现妈妈心跳、呼吸频率增加,血压升高,但胎儿心率改变相对较小。人们也曾把平原生活的羊妈妈在孕早期拉上近4000米高山,养一段时间后测量羊胎儿脑供血,没有显著影响,羊宝宝适应得不错(羊的结果不能直接用在人身上)。总的来说,没有复杂身体状况的准妈妈和胎儿一般可以适应短暂且不太高的海拔升高。但状况复杂,包括有各种并发症,以及吸烟的准妈妈,挑战海拔对胎儿是危险的。
一个并不绝对但能增添乐趣的参考指标是胎心。胎儿心率从约6个星期先加快,中孕期再逐月放慢到每分钟120-160/分钟,太慢或太快都和缺氧有关。我们没有听诊器,顾有容每天早晚耳朵贴在我肚皮上,撅着屁股仔细听,说可以从我强大缓慢的心跳里分辨出约两倍的胎心。他怕我觉得遗憾,要给我买个听诊器,被我严词拒绝。其实我很安心于这种被监护的感觉(事后证明安心得太早了!),更是甜蜜。下图是回来第二天产检的时候医生测量的胎心,145/分。
为什么说胎心的参考价值有限呢?胎儿心跳和成人一样,在一天中会变化,随着妈妈心率、心情、压力、焦虑程度也会变。2003年一项研究叫准妈妈做很难的题!妈妈血压升高心跳加快。除此还测量了她们的长期焦虑水平,发现不管是暂时压力还是长期焦虑,都能反映在宝宝心跳上。所以,尽管监测胎心能让人安心,但医生也不建议太频繁地测量,如果宝宝心跳有波动,或偶尔一次测量有点快,也不要先吓唬自己。真觉得异常就咨询医生吧。
回到旅行故事。顾有容听出的胎心在142-158间浮动,但我还真有点忐忑。结果有一次他突然说数成8进制了;等我回了北京,又收到消息说所有计算都多进了一位,所以实际上是132-148之间。我长舒口气,好在“正常范围”够宽泛,留出了加法不过关等系统误差。
炎热(痛苦指数 ***** 解决指数 ****)
孕期新陈代谢加快,太热的地方不适合。但如果去了,就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也尽量保证有空调等设施来降温。不要听信那些不能吹空调的古老说法了,与其中暑,甚至像前一阵那位把自己逼到有生命危险的坐月子妈妈那样,迅速降温无疑是明智的。不少人问能不能喝饮料吃冰淇淋,我的答复从来都是:只要不是一次吃很多,为什么不行?少量冰淇淋进入胃里,很快就很体内温度一样,况且距离生殖系统还好几层,“寒气”冷不到胎儿。唯一不好是饮料和冰淇淋的糖和脂肪含量比较高。但同样,如果不是大量摄入,对健康也无碍。
行程安排(痛苦指数 * 解决指数 *****)
如果能守在一个地方,绝对好过天天换战场,比如自驾环岛游。换地方意味着每天都要乘坐交通工具,会面临如下问题。
安全带(痛苦指数 ** 解决指数 *)
如果你觉得安全带很痛苦,那抱歉,这点无法替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活大爆炸第八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