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跑一次实施方案”如何实现

先实现“最多跑一次”的小目标
关注新华网
  跑断腿、磨破嘴、盖不完的公章、走不完的公文“长征”,这些烦扰在浙江早已成为过去时。作为“放管服”的升级版,近来浙江省全力推进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备受社会关注。
  顾名思义,“最多跑一次”就是群众和企业去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就可以。有的行政部门还提出了“办结最多一个工作日、现场等候最多一小时”的目标。打开“‘最多跑一次’办事事项清单”网页,不仅条目明晰,而且流程合理、操作简单、交互人性化,似清风拂面。据统计,截至3月底,“最多跑一次”办事事项清单中,省级事项已达958项、设区市本级平均1002项,县(市、区)平均862项。
  群众和企业少跑路甚至不跑路,是因为有数据在“跑路”,有流程在政府内部跑路。之前“奇葩证明”等之所以广遭诟病,就是因为原本只要依靠政府各部门信息联通共享、办事流程再造就能解决的问题,一些地区和部门却出于小团体利益,不愿动、不敢动;有的则是懒政怠政积弊太深,不想动甚至不屑于动。结果就是,群众的获得感就在各种所谓程序的兜兜转转中消耗掉了,而对于政府部门来说,不仅被打了“差评”丢了“面子”,而且没能借科技及社会发展之势,实现治理体系及能力的同步提升,实为丢了“里子”。
  近年来,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一直被列为政府深化改革的重要议题。而且,可喜的是,“放管服”的改革也已经摆脱了早期“群众爆料-舆论聚焦-政府应对”的被动路径,无论是“自我割肉”的主动性还是深度和广度,都赢得了群众的肯定和赞誉。江苏高邮发起的“最难办事科室”评选、江苏泰州为懒政怠政者专设的“蜗牛奖”等,都意在打通群众办事路上的痛点和堵点,让行政服务的门更好进、群众的事更好办。
  化繁为简,不仅是“艺术”也是技术。政府内部流转程序重塑、搭建统一且无缝隙的高效公共服务体系,需要决策者对当前的公共服务体系有深刻的洞见,借用时下的流行话语来说,就是将其视为一件“产品”来运营。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都是“产品经理”必须要有的思维。但同时,前台的顺畅和高效离不开强大后台的支撑。海量信息的存储、共享、交换和传输,需要适配的网络架构和内部协调机制。再微观一点,电子文件的归档及管理、电子证照的标准及保存等,也都需要各种规则参数的提早制定和设置。浙江不断升级“放管服”及至提出“最多跑一次”的承诺,底气就在于,其具有公共数据及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的先发优势,以及不断积累沉淀的精细化城市治理能力。
  “最多跑一次”,看似牵引的是线上或线下办事窗口这“一发”,但其实动的是政府从治理理念到体制机制再到流程的“全身”。牵引的是否有效果,行政服务改革是否动真格,群众是检验者,也是评判者。据悉,在针对此项改革的首轮督察中,浙江省有关部门开辟了线下意见箱、线上意见栏等多种渠道和途径,接受群众监督、倾听群众声音,确保改革始终行进在“为民”的轨道上。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互联网+电子政务”的相交相融,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过,浙江方案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生动样本,关于简政放权,各地不妨也设立一个“小目标”,让群众和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王丹)
责任编辑: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多证合一”改革的指导意见》,部署推进“多证合一”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解决目前仍然存在的各类证照数量过多、“准入不准营”、简政放权措施协同配套不够等问题。
“想查谁就查谁”“想由谁查就谁查”“想怎么查就怎么查”……一些行政执法部门个别人员任性执法,曾饱受市场主体诟病。
新华社哈尔滨5月17日电题:做好“加减法”带来更多“获得感”——国务院“放管服”改革督查见闻 您现在的位置:
温州局“最多跑一次”实现两大突破
&  自日车俊代省长在浙江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最多跑一次”以后,2017年1月和2月,温州市政府连续下发《温州市全面梳理和公开公共服务事项工作实施方案》和《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最多跑一次”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分类梳理工作的通知》两个文件,拉开了温州局“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的帷幕,目前温州局已分别召开一次业务专题会和一次局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和推进“最多跑一次”工作,已在两方面取得突破:  一是“最多跑一次”事项覆盖率已超90%,已经超过“到今年年底我省实现“最多跑一次”覆盖80%左右的行政事项”的改革目标。截止3月20日,温州局已报送并发布共两批25项“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目前,温州检验检疫局“权力清单”中依申请办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除进出口商品(含食品)检验鉴定、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外,全部纳入“最多跑一次”,事项覆盖率为92.59%。二是倒逼实现“一窗受理、一口对外”。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已全部由检务窗口“一窗受理”,办理环节实施内部流转,现场勘察实施预约上门,证书、证单及其他放行证明的送达也全部由检务窗口“一口对外”。  上述突破,离不开以下三方面的工作努力。一是全面梳理公布“最多跑一次”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确保应纳尽纳,尽量创造条件“最多跑一次”,最好一次也不用跑。二月底温州市公布的全市47个部门第一批835项“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事项数量我局排第16位,占全市的2.16%。二是优化办事流程和服务流程。首先是减环节,主动对接温州海关,对进口集装箱货物查验环节进行优化,改变检验检疫局出具纸质《查验通知书》由企业协调海关确定查验日期的传统做法,取消纸质《查验通知书》,建立口岸查验点关检微信群或QQ联系群,关检主动对碰查验指令,协商确定查验日期。其次是减材料,根据温州市政府对申请材料的要求,取消申请材料的兜底条款,没有法律法规明确要求的,一律不得作为审批申报材料。再次是优服务,对于不能当场出具的证书、证单及其他放行证明,采用快递送达的方式,让服务对象尽量少跑路。三是推进事项办理标准化。由检务部门牵头,组织各相关部门制定明确的申报材料和办理程序《标准化告知清单》,实现咨询和受理环节标准化。各相关部门按照去年已完成的“流动窗口”规范化建设文件所确定的岗位职责和权限、执法依据、执法流程,实现执法环节标准化和规范化。1个窗口,30分钟,二手房不动产交易过户登记完成。日前,看到这一幕,干了15年房产中介的王六英,连说了三遍“不敢相信”。近一个月前,她在办理房产登记时,还需要分别向国土、地税、住建三个部门提供三套材料。“以前来这里,我至少要往返三个窗口,跑好几趟,这次只要跑一个窗口。”她感叹。“最多跑一次”,这是我省在“放管服”改革上的新探索与实践。如何真正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衢州市先“跑”了起来。去年以来,衢州市先行在全省开展“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试点,依托浙江政务服务网,分离受理和审批,由行政服务中心组建综合窗口,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目前,已有投资项目、商事登记、不动产登记、其他综合社会服务、公安服务和公积金服务六大板块实现“一窗受理”,为衢州“最多跑一次”改革奠定了基础。同时,衢州市按照群众、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的要求已公布987项“最多跑一次”事项,其中大部分纳入行政服务中心“一窗受理”事项,涉及30个部门。下一步,按照群众、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的标准,衢州将进一步梳理公布“最多跑一次”事项。“没想到这么顺利!”市民吴建兵感到很惊喜。为了开小吃店,他带上身份证、健康证、房屋租赁合同和房屋产权证明来到行政服务中心,不到一小时,食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就办妥了。“要是表格没填错的话,不用半小时就可办好。”吴建兵有点小激动。进一家门,到一个窗,办多家事。这是衢州群众对当前的行政服务中心的形象总结。“‘一窗受理’彻底突破了传统审批模式。”衢州市行政服务中心主任田俊介绍,传统的行政服务中心,就是每个部门到大厅里开个窗口。依据“每个部门所负责的审批环节”设计操作流程,结果是群众要分别到多个部门窗口申请、填表、报件、领证。如今,35名工作人员专职负责的“综合窗口”承担了原涉及各部门共100人的受理职责,实现“一窗受理、一表登记、一次告知、一网流转、一次办结”。王六英们觉得方便的背后,则是各部门从观念到工作流程的大转变。近年来,衢州的政府自身改革创新一直走在全省前列,在大力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的基础上,去年衢州又建成电子证照库,收集20个部门95类电子证照,提供电子证照的生成、管理、共享服务。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公租房网上审核联办也得到了推进。改革还能再深入一步吗?有部门提出:我们已经实现了“最多跑一次”,还要再改吗?有部门担忧:打通数据,信息安全如何保障?有部门质疑:我们用的是专网,跟你们连不上……堵点很多,衢州市审改办一一做工作:单个部门实现“最多跑一次”是不够的,对老百姓来说,每个部门跑一次,加起来就跑好多次了。这样的协调会每天要开三四次。“每天开会,每天有惊喜。”田俊说,堵点一个个被突破。真正的突破在三月份。在省政府办公厅、省编办的协调下,公安、科技等14个省级部门齐聚衢州,进行系统对接,数据共享,打通信息孤岛。衢州市社保局、公积金中心、国土局、环保局等部门系统对接也顺利完成。衢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徐建刚介绍:“以前办理公积金贷款,要先去单位出具收入证明,再去房管部门打印房产证明,然后还有去银行等等……”整个流程走下来,需要群众去7个部门,跑10趟,至少需要5天时间。“现在可以实现一个窗口,一次办结,申请人携带身份证明和购房资料,直接到市行政服务中心业务大厅提出贷款申请,随后中心窗口人员经授权,直接从数据共享平台调用收入、征信、婚姻、房产等相关信息,当天即可完成办理。”章立群是衢州一家广告策划公司的工作人员,短短几分钟时间,他就趁着上午工作之余完成了户外广告张贴网上申请流程并获批。过去,要完成类似的审批流程需数次往返于行政服务中心的各窗口,整个过程至少需要3个工作日。如今,申请人只要把申请材料发到网络平台上,由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网上完成审核,管理单位网上收件并回复意见,行政许可决定书通过EMS送达,最快半天就能完成整个流程。不仅如此,衢州还在研发移动端应用,探索“零跑腿”办理。下一步,衢州一方面将展开各部门数据应用调查,梳理各部门审批中所需的共享数据,推进公共数据共享,使公共数据为更多的部门所运用;一方面积极推进与省级自建系统对接事项扩面,推进更多事项实现“一窗受理”。
分享到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把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您举报的是:
请选择举报的类型(必选):
色情广告假冒身份政治骚扰其他
您可以填写更多举报说明:实现最多跑一次的建议
  日 10:42:35 星期五
1、充分保证事前沟通机制,如何能让办事群众在来窗口前就把所办事项对口的部门、办理流程、所需资料、一些特别的注意事项都能够问清楚,是实现最多跑一次的基础。
2、首先建议每个部门的对外电话要确保容易被搜索到,第二是确保容易被打通,现状是即便找到相关部门的电话,往往电话都非常难打通,一般2-3遍打下来还是接不通,很多人就会放弃,还是现场去问了再说。而导致这个原因最多的可能是窗口工作人员太忙根本没时间来接电话,建议每个部门设置专门的接线人员,对于业务要非常熟练。
来源: 作者:网友(158****0089) 编辑:韩璐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 · · · · · · · · ·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体育场路218号杭州日报南大楼518杭网议事厅
邮编:310041
新浪微博:
微信ID: hzwhwyst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网络文化经营许可: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号-1 | (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法律顾问:Copyright (C) 2001 -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实现最多跑一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