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波澜哥到底怎么了了,都想推到哥

推荐到广播
44835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我出租自己!)
(杰克不船长)
(Mr.Nalan)
第三方登录: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2016中国老百姓理财醒世恒言)下篇
一针见血的
力哥说理财
中国的挑战
绕着世界说了一大圈,最后还是说回到我们最关心的中国吧。
改革开放近40年,中国持续引爆经济奇迹的原动力在哪里?
我认为无非是我之前提到过的那几个红利。
首先是人口红利。
中国在上世纪50-70年代中前期鼓励生育,人口从4亿迅速增长到8亿。这些人口在上世纪80年代至今这30多年里,正好处于青壮年阶段,而老年人相对较少,从而引爆了中国人口红利。但今天中国已经过了刘易斯拐点,中国第一代婴儿潮的50后集体进入退休年龄,中国确定无疑将面临未富先老的巨大挑战,人口红利消失。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逃离中国,搬到越南、印尼等人力资源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
其次是全球化红利。
中国改革开放回归世界的时候,恰好是全球化向3.0纵深阶段发展的历史窗口期,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勤劳的中国人让made in China遍布全球,中国实际上成为了世界上极少数在全球化过程中获得超额红利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但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反全球化浪潮此起彼伏,今天全球化红利也在快速衰退中。
第三是环境资源红利。
中国能成为世界工厂,一是我们能生产低成本低价格的商品,二是我们有全球化的市场需求,而要做到低成本生产,首先依靠人口红利,其次依靠环境资源红利,说白了就是以低成本低效率的开发和使用各种自然资源,以及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进行低成本的工业化。这条路所造成的恶果,今天所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中国人都在偿还,环境资源红利也不能再用了。
第四是IT技术革命红利(互联网红利)。
中国人不但善于低成本制造商品,更善于山寨别人开发的新技术新产品,上世纪90年代以来,IT技术迅速实现民用化,并且成为过去20年来,引领全球经济增长最重要的科技因子。以至于今天中国崛起了阿里、腾讯等一系列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巨头,而今天中国创业界更是言必称互联网。
但随着中国近年来全方位与世界接轨,中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在不断加强,山寨的风险和难度越来越大,但中国互联网企业的科技创新研发能力和美国相比依然有巨大的差距。看看人家谷歌每天在忙啥,再看看我们的百度每天在忙啥就知道了。所以互联网红利究竟还能持续多久,也存在疑问。
最后是土地红利。
低成本制造除了需要有较低的人力成本和较低的环境成本,还需要较低的土地成本。然而2003年以来,中国和美国一样,选择依靠房地产大跃进来拉动GDP,促进就业和提高政府收入的歧途。
而当今天中国房价已经涨到这么高的时候,土地红利不但已彻底丧失,高地价助推的高房价反而成了阻碍企业投资,阻碍年轻人创业,阻碍老百姓放手消费的诅咒——表面上看,房价持续上涨成就了GDP的表面繁荣,但中国为此也付出了巨大的隐性成本。
一个城市房价上涨的根本逻辑无外乎遵循以下三个规律:
原来是荒芜的土地,开发商开发以后建起了高档居民区、医院、学校、公园、商场、写字楼……全社会投入到这片土地中的资本大幅提高了,作为不可共享的稀缺资源,享受到这些土地开发成果的产权房的价格自然就应该水涨船高。
为什么每当地铁通车前,地铁附近的房价就容易出现一波涨价潮?因为造地铁属于巨额不可撤销投资,一旦通车,附加在你这套距离地铁站步行5分钟的房产上的隐形价值自然就大幅提高了。而把你未来几十年享受地铁带来的交通便利的全部权益折现,就变成了房价的上涨空间。用股市的价值投资理论就可以解释这件事。
但价值规律绝对无法解释中国房价暴涨这么多倍的事实。
开发商如果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开发了一个新城,就算投入巨资,生活设施完善,但因为没有需求,就会变成“鬼城”,房价就会持续下跌。
鄂尔多斯空无一人的商品房
而中国大部分城市的房价过去十多年持续上涨,与中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农民需要进城买房变成市民关系密切。这座城市对外来移民的吸引力越大,吸引来的新移民人数越多,新移民的收入水平越高,而这座城市本身可以新开发的土地又极为有限,那这种城市的房产自然供不应求,奇货可居,价格涨得最高也在情理之中。
这就是为什么过去十多年来,上海、北京和深圳的房价涨幅最高,因为这些城市的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各种教育医疗娱乐资源最丰富,各种高薪工作机会最集中,自然吸引了最多的移民。
但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再加上供求规律,依然无法很好的解释上海房价在过去13年里上涨超过15倍的奇葩现实。2015年,上海市职工平均工资不过6000元,但如今上海二手房成交均价超过40000元/平方米,一对上海普通夫妻需要不吃不喝工作25年才能买得起一套90平米的普通住宅。这要怎么解释呢?
所以关键在于第三个规律:
抛开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不谈,过去13年,上海房价的涨幅和同期M2的真实增速正好打了个平手!
这不是偶然,这是必然。
凯恩斯大神说衰退不好,繁荣好。为了维持繁荣,人为扭曲经济周期,就要拼命撒钱,但撒钱并不能真正刺激有效需求,只会导致负责撒钱的政府相关利益方(从官员到老板)的财富得到进一步增长,而底层民众却很难从中获得好处,进而拉大了贫富差距和社会两极分化。
而有钱人获得了这么多财富后,眼下根本花不掉,只能储存起来,但他们知道政府会继续超发货币稀释自己的财富,所以就采取各种办法把资金变成资产,以保值增值。
电影《老炮儿》剧照
这么一来的好处是避免过多的新增货币直接涌入实体经济,把菜价肉价直接推到天上去,但坏处是进一步强化了马太效应,导致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而他们可以选择的投资品种,无非就是股权、债权、地权和其他实物资产(黄金、白银、艺术品等)。
其中对超发货币吸纳能力最大的无疑就是房地产市场。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前,中国房价的上涨用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还可以解释。2008年本来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尤其是摆脱房地产路劲依赖的最佳时间窗口。但很可惜,我们的ZF当时为了避免老百姓说“这届政府不行”,搁置了经济转型,而采取简单粗暴的凯恩斯主义,鼓励老百姓买房救经济,推出了空前绝后的利率倒挂的7折房贷优惠利率,当时市场上甚至出现了“买房爱国论”这种奇葩观点。
此后几年,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为了维持中国经济增长,我们的ZF在“央行超发货币+政府负债投资+房价持续上涨”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停不下来。
这中间还有一段小插曲,2014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持续多年萎靡不振的中国股市总算有了起色,我们的ZF也是久旱逢甘露,希望一轮红彤彤的大牛市能够加速国企改制步伐,打造改革红利,加速IPO节奏,让更多企业能获得更低的更大规模的融资,从而继续在投资拉动经济的道路上狂奔,进而提振整个中国经济的信心。
结果由于期望值太高,在牛市最初阶段,监管层学格林斯潘无视泡沫,尤其是无视混乱的场外配资杠杆不断放大,而当监管层意识到高杠杆带来的潜在金融风险时却已为时太晚,并且采取了不够理智的一棒子打死的策略,使得杠杆迅速坍缩,酿成百年不遇的股灾,而股灾发生后又救市不力,进而人为的让一轮牛市提前终止。
而到了今年,凯恩斯大神所设计的,也是我们的ZF所希望的,政府在前面带头投资,老百姓跟在后面接力投资,从而创造新的有效需求以维持经济增速的梦想也开始遭到现实的无情打击。
今年上半年,国有资本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去年的10.9%大幅提高到23.5%,意思是政府花了更大的血本在前面拼命鼓与呼,而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却从去年的10.1%骤降到2.8%,意思是老百姓并不领情,你管你加速跑,别想再忽悠我了,我就是不跟——实业投资不赚钱,我不会再上当砸钱了。
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5802.8亿,同比增幅高达58.7%。翻译成人话就是:
国内的企业家和老百姓对中国经济不看好,没信心,所以纷纷把钱投到海外去了。
反过来看,中国经济的走弱,也牵动着全球投资者的心,他们也担心中国经济疲软会拉低新兴经济体的整体增速,进一步放缓全球经济复苏步伐。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处的世界:
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你或许做梦也想不到,你天天骂的高房价,其实和全球金融危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这背后又和科技进步、全球化、老龄化以及人性永恒不变的弱点息息相关。
人类的命运
在农业文明时代,保持经济增长的办法很简单。只要对内,统治者清廉圣明,社会安定不暴乱(一个协作体系内的利益分配合理),对外,边境安宁无战事(不同协作体系之间利息分配合理),自然就能形成国泰民安,欣欣向荣的盛世景象。
但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后,保持经济增长就变得困难起来。
资本主义制度天然的经济周期必然会在经济走弱的时候对社会安定造成冲击。而人类迄今为止找到的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只有两个。
战争首先解决了最棘手的就业问题,男人上前线打仗,女人在后方造枪炮,就业问题瞬间引刃而解。而战争过后,人口锐减,经济凋敝,使得战后会形成强大的重建需求,而人口减少又削弱了就业压力,所以战后经济复苏的步伐总是特别快,美国崛起为世界老大,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两次世界大战的战争红利。
至今依然有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力哥本人也这么看),把全球经济从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中拯救出来的不是凯恩斯主义,而是二战。
但战争是全人类的悲剧,我们要尽一切可能避免人类重新走向依靠战争解决经济危机的道路上!
全球化、老龄化、世俗化、世界大战、金融危机……所有这一切都要拜科技进步所赐。
科技进步是问题的起源,而进一步的科技进步也可能成为解决问题的钥匙。
因为只有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才能创造新的有效需求,而不是靠政府撒钱催生的无效需求和虚假需求;只有出现新的有效需求,才能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就业人数增加和经济繁荣。
在大部分老百姓都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只要创造出足够多的食物和衣服这两种产品就足以创造出足够多的需求,让经济快速增长。上世纪80年代,中国走出短缺经济靠的就是这个。
吃饱穿暖以后,老百姓就想要看电视,装空调,用上洗衣机,所以上世纪90年代,这些第一次进入中国普通家庭的家用电器成为了新的有效需求,刺激经济进一步增长。
进入本世纪后,买私家车和换更大更舒适的房子成了老百姓最重要的新的消费需求。
而当2007年大家都在用诺基亚非智能手机的时候,苹果智能手机的横空出世,一下子让大家知道原来我还有这个需求,所以每一代苹果手机的诞生,都是在刺激一轮新的有效需求。
而站在2016年往后看,未来科技进步所能创造的新的需求,还有许多令人翘首以盼。
比如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会不会彻底改变人类获取信息和学习的方式呢?未来教师、医生、律师、记者、厨师、设计师乃至理财师这类高技能专业工作是不是都可以由拥有人工智能的机器人代劳呢?
比如谷歌正在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技术,一旦成型,是不是就意味着未来所有家庭都要重新配备一辆无人驾驶汽车呢?
比如新能源汽车的研发逐渐成熟后,价格下降到比汽油车更便宜,而续航里程却比汽油车更远,充电也非常方便的情况下,是不是就意味着未来所有家庭都要重新配备一辆新能源汽车呢?
而现在研发的新能源汽车主要依靠电能,会不会将来太阳能转化技术更成熟了,我们的汽车连拉根线充电这个步骤都不需要了,只要直接停在能晒到太阳的马路上就能实现永续行驶了呢?
比如马斯克的SPACEX公司正在研发的低成本的太空旅行技术,一旦技术成熟,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普通人今后也能轻轻松松上太空了呢?这将会创造出一个多大的旅游市场呢?全世界70亿人口,假如只有1%的人能上太空遨游,那也是7000万人次的巨大生意,服务于这个产业又会形成多么庞大的就业机会呢?
再比如马斯克的另一项疯狂计划——时速接近音速的“超级高铁”就在今年5月刚刚完成了首次测试,那辆金属火箭滑车成功在2秒内加速至400英里(约合644公里)。按马斯克计划,该项目在5年内就将完成商业化,而它的速度是中国高铁的3-4倍,今后上海到北京只需1个小时,比飞机更快,更舒适,更安全。
如果今后世界各地铺满了这种“超级高铁”,它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有多大你能想象吗?
再比如3D打印技术理论上连人体器官都能打印,如果未来真能实现,通过更换衰竭器官的方式,人类的寿命或许将会得到大幅提高,像心脏病、尿毒症等疾病将会被彻底治愈。而基因技术的进步则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遗传基因特性,许多遗传疾病都将会被治愈,人类的现代医学体系将会发生天翻地覆的革命性变化。
3D打印钛合金义嘴,让断喙丹顶鹤称霸动物园
而今年大热的VR、AR技术,在可预见的将来也将改变我们的娱乐乃至生活方式,就像短短几年时间里,智能手机就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未来智能穿戴设备也必然会像今天的智能手机一样成为普通人生活的必备,这一切都是从无到有产生的全新的有效需求。
另外如今股市里炒作的很多概念,比如工业4.0、石墨烯、物联网、页岩气未来都有可能会以不同的方式改变我们的生活。
而要实现这些科技改变生活,科技拉动经济的梦想,我们需要的只是三个条件:培养更多的高科技人才,投入更多的研发资金,以及更多的耐心以等待技术成熟。
在19世纪末,当时许多欧洲知识阶层认为人类对科学的发现已经大体完成,20世纪人类能做的只是在19世纪所建立起来的宏伟的科学大厦基础上小修小补。事实证明,当时的人们还是太小看人类的创新潜能,20世纪人类的科技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远超19世纪。
而21世纪的今天,没有哪个有智慧的人会说人类的科技进步已经到头了。从某种角度看,或许就像凯恩斯大神说的,每一代人都有每代人的烦恼,每一代人也有每一代人的幸福,
我们就负责解决我们这代人面临的挑战,至于我们的后代,相信到时候他们总是有办法解决问题的。
没错,尽管人类今天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回望历史,远比今天黑暗残酷令人绝望得多的中世纪我们也熬过了,两次惨绝人寰的世界大战我们也熬过了,哪怕对比30年前的冷战时代,今天人类的境况也好得多了。
没错,今天这点困难,绝不足以让人类停滞不前。
对于人类未来的命运,我本人依然表示乐观,我也希望你在了解了人类历史演进的来龙去脉后,做一个理性乐观派。
给投资者的建议
上面我花了数万字来解释今天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试图帮你更好的理解这些纷繁复杂的世界上发生的各种看似独立的事件背后暗藏的内在联系。而当我们理解这一切之后,就能对我们今后的投资理财做出高屋建瓴的恰当布局。
请注意,我以下的投资建议仅依据上述分析的逻辑推演,讲的是未来10年甚至20年的世界长期发展趋势,而并非是对你当下短期投资或投机做出的明确指导,据此做出的短期投资决策所造成的亏损,本人概不负责。
中国股市短期看从来不是中国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但长期看,依然与宏观经济有内在联系。
而中国宏观经济能否复苏,一要看外因,即科技进步对经济复苏的推动作用。
如果科技进步速度不如预期,反全球化浪潮加剧,欧盟分裂,中国和周边国家矛盾激化,尤其是极端激进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未来如果有更大的市场,那可能我们就要做好更长期的抗战准备。
二要看内因,也就是现在国内经济学家言必称的“改革红利”。
因为其他所有支撑中国经济过去30多年飞速发展的红利都已经或即将消失,唯有改革红利还有进一步挖掘的空间。
说白了,就是通过进一步优化中国这个协作体系内的财富分配格局,一边让财富分配变得更合理,社会变得更稳定,另一边也能让经济变得更有效率,而其中的关键就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但是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要艰难,所以改革结果如何,没人能知道,我们只能衷心祝福我们的祖国能度过这个阵痛期,继续繁荣昌盛。
基于上述两点考虑,我们就要做好两手准备。
在乐观情况下,我们国内A股的投资应该优先考虑未来有最大市场想象空间的
高科技上市公司(或者伪高科技企业),以及有国企改革概念的上市公司。如果在选股上难以取舍,就可以直接选择TMT、生物制药等科技概念的指数基金以及国企改革概念的指数基金。
在悲观情况下,中国国内矛盾以及与周边国家的矛盾都会有所激化,
那股市中最好的防御性投资标的就是军工股,以及军工概念的指数基金。
但不管未来会怎么走,中国已经面临巨大的老龄化挑战是不可逆转的必然。老龄化是挑战也是机遇,所以
和老龄化相关的上市公司和对应的指数基金,未来值得我们进行长期投资。
当然,中国股市波动性特别大,也就是特别容易不按规则出牌发神经病,你的投资集中在A股也会风险较大,所以股市投资的全球布局也是应有之义。
通过上述分析,你应该已能发现,全球范围内,未来哪些经济体的长期经济增长值得期待,而哪些则前途堪忧。
先看发达经济体。
还没有受到老龄化困扰并且依然吸引着全球最顶尖人才而引领人类科技进步的美国股市依然值得我们长期关注。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两个发达国家未来的经济增长依然值得期待。
首先是因为地缘环境特别棒,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独享一块大陆的国家,受到外来入侵的风险比较低,也没有什么领土或领海争端,新西兰更加偏远,风险就更低了。中东的难民危机也只会让欧洲不堪重负,伊斯兰教对澳洲本土社会的冲击远不会像对欧洲的冲击那么大。
其次是地广人稀,资源丰富,所以澳洲和新西兰都还有比较大的移民拓展空间,纵使将来本土居民出现老龄化倾向也不用太担心。尤其是最近十多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移民来到澳新,不管是投资移民还是技术移民,都给澳洲带来了投资和人才,有利于澳洲经济发展,而新移民的到来,也促使澳洲房价连年上涨(平均每年5%-10%的上涨速度,而不是国内动不动一年翻一倍的涨幅)。
最后是澳洲和新西兰都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民主政治制度,极少概率会出现政治动荡造成的风险。
所以长期看,澳洲和新西兰的股市也值得关注。
相比而言,日本和欧洲经济前景就要黯淡很多,尤其是日本,不建议考虑对日本股市进行投资。
而欧洲未来则存在较大的变数,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希腊等南欧天主教地区气候怡人,美女如云,美食云集,美景肆虐……这些国家的民族性就是特别会享受生活,但也比较懒散,再加上欧盟过高的福利和人权标准,已经超过了这些国家的经济承受能力,未来这些国家的经济复苏之路也会非常坎坷。
英国和法国的情况则处于中不溜秋,算不上好,算不上坏,但也不是很推荐投资。
而德国、丹麦、瑞典、挪威等北欧国家则具有较为勤劳的民族个性,未来总体经济表现还是值得期待,但欧盟未来走向的不确定性也可能会影响到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总之,德国等北欧国家的股市也值得我们长期关注。
以色列也是标准的发达国家,更是中东地区唯一一个完全符合西方标准的自由民主制国家,近年来中国企业家和投资者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以色列这个国家,以色列在现代农业、工程学、医学、军事技术、IT技术等许多领域都具有全球最领先的研发水平,这真的只能归功于犹太人作为一个民族,实在表现得太过优秀了,虽然以色列被周围环绕着的穆斯林国家视为眼中钉,但历史上五次中东战争,最后以色列全部获胜。所以以色列股市也是我们可以长期关注的。
另外新加坡今天也算是标准的发达国家,我也比较看好新加坡经济未来的发展,国内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
而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这些准发达经济体,未来的经济表现我持保留态度。
至于香港地区,虽然本地经济持续低迷,但终究是国际性金融中心城市,以香港为跳板进行资产全球配置,未来很长时间内,依然是大陆投资者钱进海外一个不错的选择。
再看发展中国家。
总体来看,每个发展中国家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独裁、腐败、政局动荡都是常见问题,投资发展中国家的风险总是高于发达国家,但在做好资产配置的前提下,我们依然可以考虑对某些更有发展潜力的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
鉴于今天整个中东伊斯兰世界在经济低迷的情况下都有“绿化”倾向,我不建议投资任何一个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而世俗化的伊斯兰国家,如土耳其、埃及、摩洛哥、巴基斯坦,则可以关注,但我依然不建议轻易投资。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在今天这个全球化时代似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此起彼伏的政变、军事冲突、内战让这一地区的投资变得风险极高,建议不要轻易投资。
拉美地区情况比较复杂,正面和负面的因子都比较多,如果你对拉美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经济结构还不太了解的话,建议不要轻易投资。
对于这块距离中国最遥远的大陆,除了巴西和阿根廷的足球队,中国人历来对拉美不太了解,不过即将举办的里约奥运会是我们近距离观察这一地区的最佳切入口。可惜从眼下里约奥运会所展示出的各种奇葩景象,很难让海外投资者对这个国家未来的经济发展有太强的信心。
距离开幕只有一个月,还有奥运比赛场馆没完工;奥运圣火传递的过程中不停被当地民众打断浇灭;奥运比赛门票卖不掉;奥运水上比赛区域还飘着垃圾(漂浮尸那个应该是假新闻);里约奥林匹克公园不到1公里的地方居然还有污染严重,臭气熏天的河道(对比北京的奥林匹克公园,真怀疑8年前我们举办的是不是同一个运动会);里约的警察和消防队员打着横幅欢迎游客来到“地狱”,因为被长期欠薪的警察不会保护你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甚至警察还会主动勒索你。至于行李被偷、钱包被抢、首饰被盗的新闻更是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
其实这一切奇葩现象背后的原因,归结起来就是——
虽有民主制度之表但依然非常腐败的政府+懒散的得过且过的国民性格(巴西、阿根廷等国家完美继承了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南欧猪国的懒散传统,再加上和黑人与印第安人这两个同样算不上勤劳的人种长期混血杂交,导致这个地区的历史的确很魔幻现实主义)+全球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摧残。
结果导致巴西这个国家,虽贵为拉美第一大国,金砖五国字母还排第一位,一直和中印等国一样,有着大国崛起的梦想,但经济发展却一直踉踉跄跄。当年巴西申办奥运会时正是它第二次创造经济奇迹的风光时刻,压根没想到2016年的经济形势会这么糟糕。
当年噩梦般持续的高通胀就是巴西等拉美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原因,而如今通胀依然压不下来,失业率则居高不下,加上腐败问题,政治局势又不稳定,导致如今全球经济一差,巴西政府口袋里就缺钱,老百姓口袋里更缺钱。政府缺钱就只能给公务员降薪甚至欠薪,那警察当然不干了,老百姓缺钱就会逼着许多年轻人坑们拐骗甚至明着抢劫。
2002年拍摄的经典影片《上帝之城》讲的就是里约平民窟的故事,这里历来被毒品和军火统治,平民窟里长大的孩子,没有机会受到良好的教育,他们长大了只能成为黑帮团伙的一分子,拿着枪去抢劫路人……所以如果单说犯罪率、腐败程度和贫富差距程度,和巴西这种国家比比,天朝真的已经很和谐了。
但是拉美地区也有自身的优点,比如有丰富的人口红利,老龄化困扰较少,本身蕴藏着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没有亚太或者中东国家那么多历史或者宗教上的恩怨纠结,更没有穆斯林问题的困扰,所以我才说拉美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另外插句题外话,美国未来受到穆斯林的影响不会像欧洲那么严重,但西裔(拉美裔)移民的人数和影响力未来在美国会越来越强。今天的美国,德英法意爱等欧洲裔移民无疑是第一大族群,而以墨西哥人为代表的拉美裔排名第二,虽然在美国,他们不会为了“圣战”去杀人,但贩毒网络中的拉美裔占比很高,所以别以为美国犯事的都是黑人,监狱里拉美裔也很多。
接着再来说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东欧。
尽管经过多次东扩,今天大部分东欧国家都已加入了欧盟,但在全球投资市场中,东欧依然被视为一个独立的新兴市场。但东欧地区的人口结构接近俄罗斯,未来长期的经济表现依然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这里就不展开了。
最后来说亚太地区。
相对而言,可能是未来全球新兴经济体中亮点最多的地区,因为包括印度、越南、柬埔寨、印尼等亚太国家当前的人口结构依然比较合理,只要国内政治不出现剧烈动荡,未来的经济增长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其中印度是一个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的国家。
由于高生育率,眼下印度依然处于人口红利期,而且印度总人口在2、3年内应该就会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其实如果算上同属印度人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人口,大印度地区的人口十多年前就超过中国了),更重要的是,预计到2020年,印度适龄劳动力人数将上涨至9亿,其中适龄劳动力的平均年龄下降到29岁,说印度还有至少20年的人口红利期一点不为过。
这么多年轻人口既给印度提供了充裕的劳动力,又提供了潜在的巨大消费市场。
但印度在未来20年内能否抓住战略机遇期,大幅提高国民的整体受教育水平,同时提升印度的产业结构,缓解印度国内严重的两极分化(加上落后的种姓制度,印度两极分化比中国更严重,今天中国屌丝一个个都想逆袭,而印度低种姓屌丝连逆袭的欲望都木有……),并且大幅提高印度的基础设施水平(整天想和上海比个高下的孟买在基础设施上真是差太远了),最重要的是给数亿印度年轻人提供能融入全球化分工体系中的有技能要求的工作,让他们摆脱贫困……如果这些都能在未来20年内逐渐完成,印度未来的经济发展潜力将很有可能会超过中国。
2014年,中国GDP增速7.4%,印度7.2%,但2015年,中国GDP增速下滑到6.9%,印度则进一步提高到7.5%,这是1999年以来印度GDP增速第一次超越中国。而今年一季度,中国GDP增速进一步下滑到6.7%,印度则进一步提高到7.9%。
但就算未来印度GDP增速长期超越中国,也不能说明印度经济一定比中国更强劲,因为经过30多年连续高增长,今天中国GDP总量已超过10万亿美元,在此基础上想要继续保持高增长本就异常困难,而人口即将超越中国的印度GDP总量只有2万多亿美元。
所以最理想的情况是,中国GDP在10年内超越美国,印度则在10年内超越日本。
龙象之争是21世纪全球经济舞台上最大的看点,作为中国人,我们当然希望中国在这场竞争中全面取胜,但如果真就是印度的后劲更足呢?配置一部分资产在印度股市,就能做到两头下注。
由于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都不足以解释今天中国房价的涨幅,所以未来中国房价的整体走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央行的货币政策,但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
如果经济不好,央行势必要继续放水,超发货币无处去,流入楼市后自然抬高了房价,也给GDP提供了更多的支撑,所以这种情况下房价要涨。
如果经济复苏,央行拧紧了货币水龙头,失去了超发货币的楼市就如同釜底抽薪,只有上海、北京等真的还有无数外来人员想要在当地买房的大城市房价才会在供求规律的作用下得到较大支撑,其他绝大多数城市的房价很可能会暴跌。
而房价暴跌必然会对房地产行业造成巨大冲击,进而导致房地产行业能吸纳的就业人数减少,政府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减少,地方GDP增速下滑。由于金融杠杆作用,房价暴跌还可能会引发银行贷款、债券、信托、私募、P2P等一系列相关金融产品出现违约潮,造成刚刚复苏的经济又出现危机,这些肯定是政府不愿看到的,所以就可能会出现明明经济已经复苏了,但为了不让房价泡沫破灭,央行依然超发货币的局面。
用最通俗的话说:中国经济已经被高房价绑架了——泡沫只能继续吹大,而绝不能破,因为谁都承担不起这个风险。
这种情况下,买房和不买房都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买房的风险在于,我们不知道央行什么时候会拧紧水龙头,就算央行一直放水,是泡沫就总有破的一天,尽管这一天可能不会马上到来,但日本房地产泡沫破了,美国房地产泡沫破了,天朝也不例外。
不买房的风险在于,我们明明知道央行会继续货币放水,超发货币会继续流入房地产市场导致房价上涨,尽管知道有泡沫,但政府就是强行支撑泡沫不让它破,而且有可能还会支撑很长一段时间,那不买房岂不就意味着我们错过了一个明显可以抗通胀的投资机会了吗?如果你有刚性的买房需求,真等房价泡沫破灭的时候,可能你女朋友早改嫁了,你真的等得起吗?
请问过去10多年,你身边坚信房价泡沫会破而坚持不买房的人还少吗?
所以我的建议是:单纯以投资为目的的买房,最好集中在一线城市。单纯以自住为目的的买房,只要自己筹集的钱能买得起房了,就尽快买房,不要纠结。又有自住需求,又希望能当成投资的买房行为,那就要具体城市,具体区域,具体楼盘,具体分析了。
对于资产规模比较大的人而言,把资产集中在国内房地产市场上则风险太过集中了,所以海外买房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海外买房比较复杂,各国对外国人买房的政策不同,买房需要交纳的税费不同,相关的律师费和中介费也不一样,如何找到靠谱的中介也是问题,有些国家为了吸引外国购房者还会给予永久居留权待遇。关于这些实操性问题,本文不做阐述,只说海外买房的大方向。
我的建议是:
从纯投资角度看,澳洲、新西兰、加拿大、美国等移民为主的发达国家房产具有相对较高的投资价值——更准确的说,澳洲和加拿大过去这些年房价的上涨就是被中国移民炒起来的,但如果未来有更多的中国土豪选择去这些国家买房移民,则房价还会继续上涨。
请注意,出于自利本能,人都是向往生活环境更好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叙利亚、伊拉克的难民不愿意去更近的沙特、埃及、约旦避难,偏偏要远渡重洋甚至不惜在海上淹死的风险偷渡去欧洲,因为那里的生活条件更好。
同样的道理,澳洲、新西兰、加拿大这些地广人稀的发达国家自然最容易受到移民的亲睐,所以这些移民国家的人口结构也一直在潜移默化的变化中。
由于中国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也是目前有移民能力的土豪(含贪官)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当越来越多的中国土豪通过投资移民进入这些国家,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屌丝绞尽脑汁通过技术移民的方式挤进这些国家(力哥就有一个只有10万元储蓄的会员一心想要技术移民澳洲而在攻读雅思),久而久之,就有可能出现类似穆斯林占领欧洲的局面。
过去这些年,力哥身边有不少亲戚、朋友、同学都移民海外,最多的就是移民加拿大,尤其是温哥华,今天去温哥华大街上看看,到处都是中文标牌,温哥华大学里超过一半都是中国移民的孩子(也有很多父母就是为了孩子的教育才移民加拿大),温哥华不但气候宜人,景色优美,夏天不热(平均20多度)、冬天也不算很冷(受北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一般都在0度以上),而且中国人完全不用担心饮食不习惯,因为你可以很方便的吃到各色中国菜系——东北菜、川菜、浙菜、粤菜、客家菜、火锅、早茶、海鲜、台湾小吃……样样都有。
由于中国客人越来越多,导致这些年在温哥华崛起了一支庞大的华人房产中介队伍——不少华人中介的英语还讲得很suck,
但就靠专门为中国买家介绍房子,许多人一样可以开上宝马奔驰。
越来越多的华人移民虽然丰富了温哥华的文化交流,也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更多的资本和活力,但不断上涨的房价也让许多当地老百姓觉得很受伤——因为他们现在也买不起温哥华的房子了,温哥华市民集会示威抗议高房价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华人移民和本地文化之间的融合与碰撞,尤其是文化基因上就特别喜欢投资不动产和投机炒作的中国人对当地房价的助推,未来是否会导致更大的矛盾,还有待观察。
相比澳洲和加拿大,新西兰未来的问题可能更严重。
20多年前,新西兰只有大概360万人口,而今天人口已经迅速增长到450万,其中增速最快的就是亚裔新移民(还有大量亚裔尤其是中国的留学生),今天亚裔已超过新西兰人口10%,很快会超过新西兰第二大族群土著毛利人的数量(第一大族群是欧洲裔尤其是英国裔)。
具体来说,中国和印度当仁不让是亚裔移民中的两个大户,如今每年新西兰的中国和印度移民数量都已超过前宗主国英国的移民数,排名老大老二,另外菲律宾、斯里兰卡、越南、印尼等人口大国的移民也都在不断增长。
亚太地区(东亚、南亚、东南亚)本就是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这一地区人口总数超过36亿,即世界一半以上人口都集中在这里。试想一下,假如未来这些国家中,哪怕一千个人中只有一个土豪或高知选择移民新西兰,那也是360万人,足以彻底颠覆新西兰的人口结构,让新西兰从我们印象中欧洲白人移民占主体的发达国家,变成白人和亚洲有色人种分庭抗礼的新局面。
如果主要不是从投资角度考虑买房,而是更多的考虑子女留学需求,则新加坡以及欧盟国家也可以考虑。
越是经济不景气的国家越是希望吸引到能给本国带来投资的金主,尽管英国闹着要脱欧,但英国数百年传承下来的优质教育资源依然闪闪发光,趁着英镑暴跌的机会,去英国买房也是一种值得考虑的投资策略。
而西班牙、葡萄牙等欧猪国家就更期待金主光临了,买一栋50万欧元的房子(也就300多万人民币,在北京上海市中心也就只够买个小两房),就能获得居留卡,住的时间足够长,就能申请永久居留权,再多住些时间就能申请入籍了。如果你已经积攒了上千万资产,基本实现了财务自由,未来去这种国家养老,每天观美景、赏美女、品美食,绝对是人生一大享受。
外汇市场的短期走势是很难预测的,因为像英国脱欧这种黑天鹅事件真的很难提前准确判断,但一国货币对他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本质上体现的还是两国的经济实力,长期看,经济实力越强,经济增速越快,本币自然就会越发坚挺,反之亦然。
作为美元最大的对手盘,可以预见到,未来美元和欧元(英镑)的较量中,长期看,美元依然会呈现出更加强势的状态,对中国人来说,为了规避人民币贬值风险,兑换美元计价的资产依然是最优选择。
而从经济基本面上看,日元并不具备长期走强的基础,为了刺激出口,日本政府还有比较强的让日元贬值的冲动,但每当全球经济遭遇风险时,日元变成了和黄金类似的避险资产而价格上涨。从过去20多年来,全球出现风险事件时各国汇率变化情况看,日元是避险属性最强的一个货币,甚至比永久中立国瑞士的瑞郎涨幅更大。
按砖家的说法,这是因为日本的国际收支平衡,利率和通胀率几乎为零,钱放在国内不赚钱,日本老百姓习惯把钱拿到海外投资,而一旦国际市场出现动荡,“渡边夫人”们就会把外汇资产重新转回成日元资产。久而久之,日元就成为了避风港货币,当大家都这么默认的时候,其实日元已经变成了应对危机时的投机性货币。
而澳元、加元和新西兰元同样在国际外汇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他们都属于资源型货币,由于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多年萎靡,这些货币的汇率也长期走弱,但我觉得这反而给我们提供了对以这些货币计价的资产,不管是股票还是房产进行投资的好机会。
因为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大宗商品价格长期走弱,这也打破了美林投资时钟理论,但是不是资源的价格就会一直这么便宜下去呢?
我相信不会。
全球经济总有走出泥潭的一天,资源价格也会有重新走牛的一天,届时,你手里的澳元资产或许就能获得非常好的投资回报。
没错,澳元/加元与日元其实也形成了一组对冲货币:如果全球经济变得更差,买日元会更安全,反之,全球经济变得更好,买澳元/加元能赚得更多。
而人民币则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状态。今天的全球投资者其实就是在一揽子烂苹果里挑选相对没有那么烂的,而人民币则处于比美国甚至印度还要烂一些,但比欧洲和日本要好一些的尴尬状态。
人民币最近一年来的贬值,既有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经济信心减弱的因素,也有中国央行顺势而为,有意让人民币适当贬值以刺激出口,拉动经济的因素。
而长期看,中国是必然要大国崛起的,人民币是要出海去和美元、欧元一争高下的,一个长期贬值的货币怎么可能国际化呢?所以从中国的战略目标看,我们的政府也是绝不会允许人民币长期贬值的,而且我们的政府也有能力保证人民币汇率总体稳定。所以对于眼下许多国人对人民币贬值潮的恐慌,我觉得大可不必。
黄金和大宗商品
虽然黄金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大宗商品,但在投资市场中,往往会把黄金单独拿出来作为一个避险品种,而和以石油为代表的其他大宗商品区别开。
事实上,黄金和其他大宗商品也形成了一组对冲型的投资组合:经济更差的时候,黄金容易上涨,经济更好需求提升的时候,石油等大宗商品容易上涨。
短期看,黄金的投机机会更多一些,长期看,大宗商品的投机机会更多一些。
关于黄金和石油投资的问题其实非常复杂,许多荔枝都知道力哥并不看好黄金价格的长远走势,这个问题我以后再另外撰文讨论。
最后的总结
最后力哥想说,当今世界,各种政治经济问题盘根错杂,但归根到底还是那两个问题:
如何创造更多的财富以及如何更好的分配财富。
表面上看,经济解决前一个问题,政治解决后一个问题。但实际上,这两个问题互为因果。
有时候财富创造足够多了,就会把原来不合理的财富分配问题给带掉,就像有些青少年发育的时候,儿时的一些疾病就会不治而愈。
有时候财富分配更合理了,自然就会刺激更多财富的创造。改革红利说的就是这个事。
反之也一样,财富创造的少了,就容易引发财富分配上的矛盾;财富分配不合理,也会导致大家无心创造财富。
所以抛开政治讲经济或者抛开经济讲政治都是讲不透的,有时候还必须加入宗教信仰、地理环境、民族个性、历史恩怨等文化层面的因素,才能把问题彻底讲透。
而我们理财表面上看是在创造财富,实际上有时候是在创造财富(投资),你的投资既让这个社会变得更美好,也让你变得更富有,但有时候则是在分配财富(投机),你通过投资理财赚到的每一分钱,都是以别人损失一分钱为代价的。
作为理财师,我肯定希望人们多投资,少投机,这样才能让社会变得更好,但实际生活中,投资和投资很难分得那么清楚,比如说你现在买房到底算投资还是投机呢?
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原因,更由于人性的原因,在可预见的未来,社会贫富差距不但不可能消失,还有可能会拉得更大。人都是理性自利的,如果以我的个人力量无法改变这个世界的前进方向,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掌握更多的知识,洞察世界的走向,顺势而为,做出比那些无知的人更聪明的选择,从而在激烈的财富分配竞赛中占得先机。
在蛮荒时代,你必须要让自己的身体足够强壮才能在残酷的生存竞赛中胜出,而今天,你必须要让自己的大脑足够强大才能在激烈的致富竞赛中胜出。
在理财的世界中,知识的确就是财富。
不管在任何时代,能胜出的强者永远是少数。但愿我写的这篇长文,能帮你在未来20年的投资理财竞赛中占得先机。
这篇文章,我建议你
最后,如果你真的认真看完了这么长的文章,相信你此刻一定心潮澎湃。如果想要答谢力哥,你有三个件事可以做。
一是打赏力哥,多少随意。
二是顺手转发这篇长文,让更多的人能够从中受益。
三是看看你身边有没有合适的小伙伴能够成为力哥的合伙人。
毕竟码字不易,力哥一个人能码字的时间是有限的,一些比较简单入门科普级别的理财文章,我真心希望有一位得力的小伙伴和我一起分担,为大家提供更多的理财干货~
工作岗位:自媒体【力哥说理财】内容合伙人
工作地点:上海
工作性质:全职
月薪:15K-25K,股权分红另计
工作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5年以上工作经验,需同时具备较为丰富的理财知识和较为扎实的写作功底。工作内容主要是和力哥一起商讨理财选题并能独立完成既专业又通俗易懂的理财文章写作。同时具有金融行业和媒体记者编辑从业经验者优先。
应聘简历和相关工作才能证明文件请发邮件至:
幻梦中,美罗的毒针红艳艳的;现实中,美罗的屋顶金灿灿的。
力哥有个会员拿了点钱玩比特币,15天的功夫,小赚了5万块。
卓伟说:力嫂真实面目,史上首次曝光~
YY的 力哥说理财 力哥说理财 本文3200字,阅读约6分钟 毛主席他老人家曾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世界”的理论,但他巧妙的划分在如今“日臻完善”的应试教育面前却显得有些苍白无力——现如今的中学应试教育经过大浪淘沙般的宏伟壮丽而又残酷无情的阶级斗争后,已...
本文写于2000年,力哥时年16岁
一般人都不喜欢被唠叨,小编也是这样。在教育孩子上,也是如此,如果家长唠叨多了,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不能解决孩
“难火”这个观点小编倾向于同意,但原因却并不敢苟同——JEEP自由侠如果真的没火,肯定不是因为价格。换句话说,即便自由侠卖低价,它可能也很难火起来。
六一儿童节就要来啦!!!在这里小编祝所有的大朋友、小朋友节日快乐!同时小编带来的还有↓↓↓即日起至6月5日凡
南通学生助学柬埔寨,爱与知的传播,没有国界
陈杰主动辞去主编的职务,选择做一线记者。他的故事,代表了一种专注的精神,这种精神,却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匮乏的。
力哥说理财,简单又好玩!跟着力哥走,理财不用愁!【力哥说理财】是中国第一档娱乐理财脱口秀节目,请关注【力哥理财】新号:lglicai
感谢您的支持,请按照如下步骤取消屏蔽ABBAO的广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这世界怎么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