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剑乱舞欧洲四天王中世纪真的有背着剑的吗?剑都是挂在腰上的吧?背着拔剑很困难不是吗?真实的是怎样的?

麻雀的喜欢 | LOFTER(乐乎) - 让兴趣,更有趣
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麻雀 的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2}
{if post.type == 3}
{if !!post.image}
{if post.type == 4}
{if !!post.image}
{if !!photo.labels && photo.labels.length>0}
{var wrapwidth = photo.ow < 500?photo.ow:500}
{list photo.labels as labs}
{var lbtxtwidth = Math.floor(wrapwidth*(labs.ort==1?labs.x:(100-labs.x))/100)-62}
{if lbtxtwidth>12}
{if !!labs.icon}
{list photos as photo}
{if photo_index==0}{break}{/if}
品牌${make||'-'}
型号${model||'-'}
焦距${focalLength||'-'}
光圈${apertureValue||'-'}
快门速度${exposureTime||'-'}
ISO${isoSpeedRatings||'-'}
曝光补偿${exposureBiasValue||'-'}
镜头${lens||'-'}
{if data.msgRank == 1}{/if}
{if data.askSetting == 1}{/if}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_index < 3}
{if post.type == 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post.type == 6}
{if drlist.length>0}
更多相似达人:
{list drlist as dr}{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0}、{/if}{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1}、{/if}{if drlist.length === 2 && dr_index === 0}、{/if}{/list}
暂无相似达人,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post.type == 6}
this.p={ dwrMethod:'queryLikePosts',fpost:'',userId:2973717,blogListLength:28};这个问题说起来基本就是一部欧洲中世纪史了。简化回答一下:&br&领主,骑士,国王,教会共同依存时期,大约是欧洲封建君主制政体时代(9~13世纪),之后欧洲逐步进入等级君主制和专制君主制,领主和教会的地位逐步走下坡路。&br&领主是指受封后拥有自己的采邑,并在采邑中行使大部分权利的贵族,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立法权,裁判权,甚至铸币权等权力。领主需向国王或大领主宣誓效忠,并履行应尽的义务(主要是作战和纳贡)。大领主可以拥有一批向其效忠的小领主,根据中世纪的法则,国王的附庸的附庸不是国王的附庸。也就是说,向大领主的效忠的小领主,对国王并不承担任何义务。比如《冰与火之歌》中的史塔克,兰尼斯特就是大领主,队伍里有大批效忠于他们的各级领主。&br&骑士本意是受过训练的骑兵,处于贵族阶层的低层,因为骑士并不一定是世袭贵族,可以从僮仆(page)或者侍从(squire)晋升为骑士,也可以因为各种战功而得到受封。当然,大多数骑士也是贵族出身的,在长子继承制的情况下,次子们一般都只能从骑士进入贵族阶层。骑士也有自己的封地,可以视作是一个小领主,但是其主要的责任并非管理采邑而是为大领主,国王或者教会作战。&br&国王,从名义上来说,是大领主们的首领,在封建君主制的时代,国王的权力并不大,充其量是国内最大的领主而已,国王的权力大小,完全依赖对大领主的控制,或者是联姻关系。在需要的时候,有多少领主愿意出来帮忙。但是国王毕竟拥有名义上的地位,比如建立常备军,对大领主发出免役令,改为收钱,这是在军事上摆脱领主的主要步骤。同时,国王也并不认为附庸的附庸,就不是我的附庸,这点上和领主的矛盾也非常深。&br&教会,这里应该指的是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在这个时代拥有比国王更高的名义权力和实际权力,首先是征税(十一税),可以在欧洲全境征税(是不是真的能征上来,另当别论),国王的地位,也需要教会的认可,必须由教会来给国王加冕,还有就是组织军队,各种骑士团在各种宗教名义下组织起来,通常都与国王和领主关系不佳。虽然名义上如此,但是国王也不一定买账,英国的亨利八世就把天主教会势力赶出了英国,自己建立了以国王为中心的圣公会天主教。到了后期,教会和教皇更是成立国王手里的棋子。&br&&br&大致的关系便是如此。
这个问题说起来基本就是一部欧洲中世纪史了。简化回答一下: 领主,骑士,国王,教会共同依存时期,大约是欧洲封建君主制政体时代(9~13世纪),之后欧洲逐步进入等级君主制和专制君主制,领主和教会的地位逐步走下坡路。 领主是指受封后拥有自己的采邑,并…
骑士 八德&br&谦卑(Hamility )&br&  荣誉(Honor)&br&  牺牲(Sacrifice)&br&  英勇(Valor)&br&  怜悯(Compassion)&br&  精神(Spirituality)&br&  诚实(Honesty)&br&  公正(Justice)&br&&br&  谦 卑 Hamility&br&&br&  中世纪的欧洲如中国旧时烽火四起的战国时期,当权者要求属下绝对的忠诚和谦卑。而在欧洲,骑士绝对的效忠是出了名的。曾经问过一个德国的朋友,骑士的忠诚度真的可信吗?他默不作声地取来三个泥土做的玩偶,然后递给我一根可塑性很好的铁丝,要我依此从三个玩偶的耳朵插入。第一个玩偶,铁丝从口里穿了出来,搬弄是非的人是永远守不住秘密的;第二个,则从另一只耳朵穿了出来,话如耳边风的人总是漠不关心的;只有第三只木偶,铁丝一点点地插进去,却再也不见出来。朋友笑着说: &这就是骑士忠诚的可信度。&话从耳入,留在心底的总是能恪守秘密。于是想起那日翻看一本杂志,上面说欧洲旧时许多君王的情妇都交由骑士护送,当时不得其解,这一时竟忍俊不禁了。做好一名骑士首先要问自己有没有一个能够留住秘密的心。&br&&br&  荣 誉 Honor&br&&br&  常常可以听到骑士的一句口号&为荣誉而战&,这荣誉究竟是什么?是一个骑士的尊严与荣辱。任何职业都是从低到高,一级一级做上来的,骑士也不例外。当一个候补骑士宣誓就职升做正式的骑士时,经过了许多严格的考验,骑士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认证。只会骑马者不能称骑士,做一个骑士不仅要有高明的骑术,还要有作战的经验和本领。在欧洲作为贵族,名姓中总会加一个单词&von&以显示身份的特殊,他们是介于王者和庶民之间的一群人。旧日的欧洲,贵族是高贵血统的象征,拥有或者承袭都是一种骄傲。骑士不仅是贵族的封号,也是军人的头衔,十字军团时期,十字勋章曾是无上光荣,但它仅是作为一个贵族的荣誉称号而已。&br&&br&  牺 牲 Scarifice&br&&br&  国家的荣誉高于一切,这是每个骑士应该铭记的,为了正义,他们浴血在疆场,生命早已置之度外。这里想到在欧洲卖座率很高的一部电影《铁面人》。电影的最后,在巴士底狱中,路易国王为了除掉哥哥菲力浦以保全自己的王位,调动大批的火枪手将已获救的菲力浦和赶来营救他的以达达尼昂为首的四个骑士团团围住,菲力浦为了保住大家,主动要求给自己重新戴上铁面具送回孤岛,而四个骑士却视死如归,为的只是正义。路易一声令下,硝烟四起, 待尘烟散尽,所有的人都以为故事就此以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而告终,可是从废墟中走出几个不同程度受伤的骑士。路易怒火中烧,大叫&开火&,整个火枪队却反常地通通扔掉了枪支,庄严站立,向四位骑士致敬,此时王权在这种自我牺牲的骑士精神前已不能驾驭。是什么使至高无上的强权也顿然失色?牺牲自己是为了成全他人更好地活,这是骑士美德中最可贵的一点。&br&&br&  英 勇 Valor&br&&br&  战争是不需要懦夫的。在欧洲参观过一些博物馆,仔细阅读过进爵受封的骑士的生平,都是一些在疆场骁勇善战的勇士。无法回到中古的时代,却在许多画幅上窥见一二。齐备的铠甲、武装的马匹、锋利的利刃,一声号角,洞开的城门,一种不成功誓不回头的气概。但又绝非日本&武士道&那种一味地玩命。勇而无谋者只配叫做武夫。勇者还得有谋,智勇双全者方可以英勇称之。骑士的英勇见证在出招的准和狠、力道的猛、战术的周全和冷静的思考。&br&&br&  怜 悯 Compassion&br&&br&  用这个词时反复考虑,都觉得不是十分的恰当,觉得宽容似乎更好一些,但是怜悯这个词涉及到许多的情感,于是还是留下了。在战场上骑士的怜悯体现在对敌人的宽容,虽然骑士以英勇著称,可是对于败将常常是点到为止,这差不多是一种训练有素的气度了。有一个场景应该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也是在若干影片中都出现过的,在骑士的训练中,胜出的一方常常是将寒冷的剑指在对方的要害,便即刻收回。但是如果你心存不轨,不甘失败而背后偷袭,对于小人的行为骑士大可不必以君子之风待之。&br&&br&  骑士的怜悯还体现在除强扶弱,骑士们虽然效忠自己的王者,可是他们的准绳更多的是正义,一个骑士应该随时为正义而战。同行之间应该也是有怜悯的,骑士彼此之间的怜悯体现在朋友之间的友爱,拥有相同的立场,骑士可以单独地应战,也可以群体作战,达达尼昂和他的三个朋友应该是家喻户晓的典范了。&br&&br&  在欧洲,如果一定要给&绅士&这个词溯源,骑士的风范差不多就是鼻祖了。骑士道的精华之一就是对女士的尊敬。中世纪的欧洲,由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女性的社会定位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女士优先是对妇女尊敬的最好的体现。欧洲的建筑风格,多有羊肠的小道,而骑士出门又必是马不离身,但是见到走道的妇女,他们会立刻勒马让出道路,并有礼貌地脱帽致敬。这种习俗在欧洲演变就衍生出了很多礼貌的礼仪,比如为女士开门,为女士让道。也听过一个野史,说中世纪的欧洲,男人中还是有打老婆的,可是骑士却从来没有这样的举动。&br&&br&  既然是民间流传的也无从考究,但骑士对妇女的尊敬和怜悯从中多少可以窥见一斑。&br&  精 神 Spirituality&br&&br&  骑士道的精神其实很简单:彼此间的友爱,对信仰的忠诚,对君主的尊敬,言语的谨慎,战场上的公正与宽容,时刻恪守荣誉与保持谦恭。看起来都很简单,要做到却很难。在游戏中,如果玩家想要拥有所有的内涵,必须有一颗包容的心、清醒的头脑和健全的心质,没有一段时间的摸索,是很难扮演好骑士的角色的,因为骑士精髓总不止于一般人理解的仅仅是侠盗柔肠。&br&&br&  诚 实 Honesty&br&&br&  欧洲人讲话为了表示诚恳,常常喜欢在言词中带有&以某某的名义起誓&来表示自己的肝胆相照。而说到诚实,他们常常喜欢用骑士来做比较。在骑士的行规里有一条是忠实于自己的灵魂,也即是诚实。作为一个骑士,在欧洲贵族的体系中是爵位最低的,要想建立很好的人际关系必须有很好的信用。这种诚实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入骑士道的那一天开始,就要时刻约束自己所有的言行,感觉上好像是苦行僧。但苦过方知甘甜。即使在虚幻的游戏世界,上演的也是真实的人生。&br&&br&  公 正 Justice&br&&br&  法律和人情间没有绝对的天平,君权神授的年代,天子就是法律,就是准绳。但是人很难没有一己私心,所以公正在中世纪的欧洲不是绝对的。但是骑士天生就有侠义的心肠,面对强权,如果没有公理,他们自己就是法律。德累斯顿的一个博物馆里有一尊骑士的头像,不记得名字了,只知道他为解救他人而葬送了自己的生命,那时德国的萨克森州是奥古斯大帝的疆域,而他为了解救被无辜处以绞刑的受害者,策马单刀,劫了刑场,成了一时的罪人,千古的英雄。公正的尺度全在人的股掌中,对错全是一念间的东西。
骑士 八德 谦卑(Hamility ) 荣誉(Honor) 牺牲(Sacrifice) 英勇(Valor) 怜悯(Compassion) 精神(Spirituality) 诚实(Honesty) 公正(Justice) 谦 卑 Hamility 中世纪的欧洲如中国旧时烽火四起的战国时期,当权者要求属下绝对的忠诚和谦卑。而…
两种情况。&br&1、如果在战争时期,受封者只需要单膝跪在女王面前,然后女王用剑请拍肩背三次再称赞几句,一切就大功告成了。&br&&br&2、如果在和平时期,骑士册封往往是与王室举办的庆典同时进行。早期的骑士典礼多半很简单,通常是由国王用剑拍肩,然后扣紧剑带。随着时代推演,典礼开始变得复杂并且加入了教会的仪式,女王会派一位有地位的人为候选人领洗、剪掉他的发端和作整晚的守夜祈祷。到了第二天早上,候选人会在庆典上宣读骑士誓词并宣誓效忠,之后接受骑士的剑和马刺。优秀者会加入护卫王的骑士团(如马刺骑士团)。
两种情况。 1、如果在战争时期,受封者只需要单膝跪在女王面前,然后女王用剑请拍肩背三次再称赞几句,一切就大功告成了。 2、如果在和平时期,骑士册封往往是与王室举办的庆典同时进行。早期的骑士典礼多半很简单,通常是由国王用剑拍肩,然后扣紧剑带。随…
本文首发于我的专栏,是破解黑暗时代系列的第三章。&br&——————————————————&br&&br&&br&『知识漏勺』破解“黑暗时代”铁桶系列第三章 ——骑士与骑士文化&p&今天我们将实现三个目标。&/p&&p&&u&1、回忆首章《维京人》中,关于维京人文化的介绍与有关&/u&&u&骑士制度&/u&&u&的引出。&/u&&/p&&p&&u&2、让您通过十分钟的阅读,&/u&&u&了解骑士&/u&&u&。&/u&&/p&&p&&u&3、发展枝杈并最终全面大方向的构建有关“黑暗时代”中世纪欧洲的知识网络。&/u&&/p&&br&导言&p&1)&u&本文为&/u&&a href=&/p/& class=&internal&&『知识漏勺』破解“黑暗时代”铁桶系列首章 ——维京人(一)&/a&&u&枝杈解读。如不了解前文,依旧可以独立阅读本章,若读者有兴趣,可移步前文阅读。&/u&&/p&&p&&u&2)笔者非史学专业,纯属历史爱好者,笔者将综合书籍、互联网和杂文等为读者构建宏观知识网,如若过分追求细节则本文并不适合。&/u&&/p&&p&&u&3)本文为『知识漏勺』系列第&/u&&u&三&/u&&u&章,全系列无存稿,故不定期更新,如若喜欢还望点赞,并收藏等待更新。&/u&&/p&&p&&u&4)如果读者在文中发现错误和漏洞,还望指出,我会及时修改并艾特感谢。&/u&&/p&&p&&u&5)谢绝一切转载。商务合作请私信。&/u&&/p&&p&由于中世纪历史如同大杂烩,骑士文化在各个国家与地区有各自的独特性与区别,为了避免冗长,本文将不做大量的详细描述,故此只抽出骑士共性的部分,进行概括性解读,并从中尽可能的伸展,让读者对骑士与骑士制度有一个框架式的了解。&/p&目录&p&一、骑士起源与授予仪式&/p&&p&二、骑士精神与骑士文学&/p&&p&三、骑士与十字军时代&/p&&p&四、骑士铠甲&/p&&p&五、总结&/p&&p&六、读者建议与补充&/p&&br&引言&p&说起骑士,我们心中的第一反应便是披甲介胄,傲坐在高头大马上,风度翩翩的英俊小伙。他们会为爱情奉献生命,会为荣誉而战死沙场,更会为虔诚的信仰而保卫神灵的尊严。&/p&&p&文学作品中描述的骑士与真实历史上的骑士一样么?&/p&一、骑士的起源&blockquote&&img src=&/v2-aef4ce54040_b.png& data-rawwidth=&256& data-rawheight=&49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6&&&p&查理曼一世&/p&&/blockquote&&br&&p&整个欧洲曾经弥漫在蛮族迁移的硝烟中,数以万计的日耳曼人扛着长矛和铁斧入侵西罗马,勇敢的基督徒试着用上帝的教义劝说他们放下屠刀,但是这些自称为“奥丁之子”的日耳曼人非但不会放下屠刀,反将这些教士一并屠杀。&/p&&p&法兰克人学习蛮族会在成人礼上为男孩授予长矛的习俗,在教堂里为男孩授予十字剑,并册封男孩为骑士——这便是骑士的起源。&/p&&p&公元800年时,查理曼被罗马教皇加冕为基督国王,他的臣民自然也就成了基督徒。在教堂里每一个成年的男人都会被授予骑士的称号。在8世纪时,在法兰西国王查理曼编列出的禁卫军中,有一群骑士骑马跟随查理曼一同作战,这就为最早出现的骑士团。&/p&&p&骑士可以说是职业军人,他们家里的男孩大都从小与母亲或是女仆一起生活玩耍,等他们长大了一些才会对自己父亲的职业产生好奇,一般在12岁的时候他们会在父亲的带领下参加狩猎。军人的儿子们也会被送到当地的领主家服杂役,当做是成为骑士前的修炼。等到十四五岁的时候,男孩的身体逐渐发育起来,开始接受武技的训练,当主人出征的时候,他们还要紧随其后为主人扛武器。这时候他们一般被称作“准骑士”(Squire),又被叫做侍从。&/p&&blockquote&&img src=&/v2-9fdcf43d0651eaef0b724b9e_b.png& data-rawwidth=&271& data-rawheight=&35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71&&&p&在召唤白银之手骑士时,战吼的配音为——侍从来我身边。&/p&&/blockquote&&p&人们想要成为骑士,就要进行授予仪式,在仪式之前,新骑士除了被告知必须遵守的各项义务之外,还要把自己的长剑供奉在教堂的神坛前,戒食三天,坚持祷告。&/p&&p&在仪式当日还要穿着白色的礼服来到教堂,他要在自己的主人面前下跪,聆听神父的弥撒,宣誓效忠。随后,新骑士会在朋友的帮助下穿上铠甲等装备。当穿戴好装备后,他们要重新跪在主人面前。这时主人会在他的肩上轻敲三下,这样一整套仪式才算结束。&/p&&p&这是十字军时代较为豪华的仪式,普通的仪式可能只是主人在神父的见证草草完成,当时几乎所有的男孩都梦想着能够有一场属于自己的豪华受封仪式。骑士成了这个时代男孩们的精神引导。&br&&/p&&p&&u&名词释义:&/u&&/p&&p&&u&1、查理曼:查理一世(742-814)或又被叫做卡尔大帝。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国王(768年—814年),800年由教皇良三世加冕于罗马,成为他所扩张地区的皇帝。查理曼还是国际上最流行的法国式扑克牌上的红心K人物。&/u&&/p&&img src=&/v2-627535dfbf629bc23bb7_b.png& data-rawwidth=&477& data-rawheight=&4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7& data-original=&/v2-627535dfbf629bc23bb7_r.png&&&br&&p&骑士属于贵族阶级的最低层,为自己效忠的领主作战。在中世纪的欧洲,骑士是平民唯一能取得的贵族头衔,中世纪贵族思想浓厚,非常重视血统及出身,故实际上这样的情况极少发生。&/p&二、骑士精神与骑士文学&p&骑士文学中,骑士精神是勇敢和忠诚的象征,每一位骑士都必须遵守骑士精神,欧洲的骑士制度与&i&&u&日本的武士制度非常相似&/u&&/i&。骑士精神积淀着民族远古尚武精神的某些积极因素,荣誉至上,忠诚守信,英勇无畏,勇敢尚武。&/p&&p&中世纪较为流行的骑士文学有抒情诗和叙事诗两种。主要能容有爱情故事、与异教徒的斗争和冒险经历。&/p&&p&骑士文学对于现今西方的影视作品的印象十分明显,骑士文学中有明显的个人英雄主义情怀,这影响了如今好莱坞等影片的故事结构,有关骑士的爱情故事更是充满了浪漫主意,如我们熟知的骑士、公主和恶龙的各种版本的故事。&/p&&p&与异教徒斗争的骑士文学要属法国的《罗兰之歌》最为流行,《罗兰之歌》讲述了查理曼带领他的骑士团与异教徒斗争的故事。同样出名的还有普罗旺斯的《破晓歌》与不列颠一带的《亚瑟王传奇》。广泛流传的十二圆桌骑士与亚瑟王就是《亚瑟王传奇》中的故事。&/p&&p&①有关日本神话与日本文化将作为枝杈,在后续文章中补充。&/p&&img src=&/v2-fb157a70fb257c1ad83697_b.png& data-rawwidth=&579&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9& data-original=&/v2-fb157a70fb257c1ad83697_r.png&&&p&骑士除了作战外,在每年的某段日子还需参与一些竞技或是节庆的活动。如果两方集团出现矛盾,那么有可能会举行骑术比赛(Tourmament)来解决问题;骑士也会通过这种比赛来解决个人恩怨,这种形式叫做个人比武(Juote).&/p&&p&骑术比赛(Tourmament)是一种武艺淘汰赛,其本意是为了锻炼骑士武艺的一项活动。&/p&&p&尽管骑术比赛明令禁止不能在过程中假戏真做,但是对决的骑士很多都是积怨已深,加之王公贵族对于比赛的热衷,这种禁止如同废令,很多情况下都是假戏真做。&/p&&p&比赛的规则主要有:不允许使用锋利的长剑,不允许拉拽对方,不允许攻击腰部以下,如果对方的头盔掉落必须等到重新戴好之后才能继续进攻。&/p&&blockquote&&img src=&/v2-3ca00d59ead_b.png& data-rawwidth=&1176& data-rawheight=&6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76& data-original=&/v2-3ca00d59ead_r.png&&&img src=&/v2-3dfed8a888ebcbaa4e2e147_b.png& data-rawwidth=&904& data-rawheight=&7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4& data-original=&/v2-3dfed8a888ebcbaa4e2e147_r.png&&&br&&p&图为《权力的游戏》中魔山的骑士对决,其中大部分布景比较符合历史。比赛场地用绳子分开,比武双方进入场地,对阵双方站开,绳子剪开后对战开始。&/p&&/blockquote&&p&个人比武在欧洲非常流行,比武者穿戴厚重的铠甲和头盔,比武双方从右侧进攻,为了有效击落对手的盾牌,武器的尖部一般做成三叉状,枪头一般用容易折断的木头制作,目的是保证安全。为防止战马碰撞,格斗双方中间的会设置有挡板,据说现在的马路隔离带和右侧通行的习惯就是源于马术比赛。&/p&&blockquote&&img src=&/v2-61ccf1e4cba4eb1c4921249bab3842e4_b.png& data-rawwidth=&244& data-rawheight=&18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4&&&p&比赛场地,图片来源:《图说西洋甲胄武器事典》&/p&&/blockquote&&p&另一种比赛名为矛术比赛,矛术比赛用的都是真枪,为了保证安全,双方实行点到即止,即在双方互相接触到盾牌便不可继续攻击,比赛用的枪极长,颇具威力,时常出现盾牌击落的场面。&/p&&blockquote&&img src=&/v2-564ee6c9c517b_b.png& data-rawwidth=&273& data-rawheight=&39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73&&&img src=&/v2-a97cdb15de9affc52a45b_b.png& data-rawwidth=&410& data-rawheight=&61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0&&&img src=&/v2-49b02cb0bf685b940cfc716f5a718baa_b.png& data-rawwidth=&508& data-rawheight=&4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8& data-original=&/v2-49b02cb0bf685b940cfc716f5a718baa_r.png&&&br&&p&图片来源:《图说西洋甲胄武器事典》&/p&&/blockquote&&p&著名的“征服者威廉公爵”于1066年率领法国士兵进攻英国,并成功击杀当时的英国国王哈罗德,在教堂加冕为威廉一世。在击败英国军队之后,英国军队的锁帷子、弓箭和盾牌便成为了诺曼人的战利品。&/p&&p&&u&名词释义:&/u&&br&&/p&&p&&u&1、诺曼人:诺曼人[Normans或诺斯人(Norsemen)],指在中世纪时来自法国北部的一个族群,他们大部分繁衍自斯堪的那维亚,时任国王为了与维京海盗换取和平,将部分土地让给他们,这群人自称诺曼人。他们在中世纪是北欧、地中海和近东的重要政治和军事角色,如殖民(和命名)诺曼底、对英格兰的诺曼入侵、在西西里和南意大利建立国家、以及十字军东征。&/u&&/p&&img src=&/v2-05a6a3e23f1b281fe98f_b.png& data-rawwidth=&543& data-rawheight=&2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3& data-original=&/v2-05a6a3e23f1b281fe98f_r.png&&&img src=&/v2-155aa34f8c50d12cbc2441_b.png& data-rawwidth=&562& data-rawheight=&3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2& data-original=&/v2-155aa34f8c50d12cbc2441_r.png&&&br&&img src=&/v2-6b95601aeeb256c95ecf091d335e186e_b.png& data-rawwidth=&262& data-rawheight=&28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2&&&img src=&/v2-a709bc659a_b.png& data-rawwidth=&508& data-rawheight=&3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8& data-original=&/v2-a709bc659a_r.png&&&p&这种名为“锁帷子”的装备,在中世纪的欧洲非常流行,以至于后期的各种铠甲都会有它的影子。&/p&&p&锁帷子经凯尔特人之手传到罗马帝国,早期为青铜质,在中世纪变成了铁质。锁帷子重量较大,但是柔软,能够紧贴身体有效的防御砍伤,但是防御刺伤的效果较差。早期的锁帷子制造时间较长,难以大批量生产,知道十三世纪中期,法国发明了用于生产锁帷子的机器,这让锁帷子的制作时间得意缩短,从而实现大批量生产。&/p&三、骑士装备与十字军时代&p&中世纪一个著名的事件叫做“&i&&u&十字军东征&/u&&/i&”,十字军时期的开始要从1096年第一次十字军贫民远征开始。中世纪四大拉丁神父之一的乌尔班二世教皇,在法国宣讲时声称,圣城耶路撒冷被土耳其人占领,基督教是在朝圣的途中遭遇羞辱,大肆宣扬东征的论调,并承诺加入东征的人免罪免税,于是乎大批受骗的农民放下锄头,跟随在骑士身边。这群人就是日后著名的“十字军”。&/p&&blockquote&&img src=&/v2-b4bbbcaf7d_b.png& data-rawwidth=&467& data-rawheight=&2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7& data-original=&/v2-b4bbbcaf7d_r.png&&&p&要塞:十字军东征&/p&&/blockquote&&p&十字军时代是骑士的鼎盛时代,大批的重装骑兵高举长枪,骑着健壮的战马纵横在伊斯兰世界的土地上。而十字军东征参战者的武器装备并不统一。骑士们装备有长剑、铠甲和重矛。还装备有圆锤或战斧。&/p&&p&经典游戏大作“要塞:十字军东征”中,十字军的骑士装备了重甲与长剑。&/p&&p&②十字军东征,作为中世纪大事记,将作为重点枝杈,于系列后续文章中补充。&/p&&blockquote&&img src=&/v2-b17da5ced684b517e47d7_b.png& data-rawwidth=&498& data-rawheight=&4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8& data-original=&/v2-b17da5ced684b517e47d7_r.png&&&img src=&/v2-47c09e9beb45aeadc6a9d_b.png& data-rawwidth=&247& data-rawheight=&31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7&&&p&&img src=&/v2-0c8b76df07_b.png& data-rawwidth=&549& data-rawheight=&5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9& data-original=&/v2-0c8b76df07_r.png&&十字军头盔与武器&/p&&/blockquote&四、骑士铠甲&p&欧洲流行的骑兵与东方的骑兵不同,东方的骑士多为轻装骑兵,强调的是灵活性和机动性,而欧洲的骑兵多为重装骑兵,强调的防御和大杀伤力。&/p&&p&而两方对于骑兵的战术也不同,阿拉伯的轻骑兵战术只要为突袭侧翼,西方骑士则更加注重正面迎击。&/p&&p&铠甲作为重骑兵的标志具有极高的辨识度,当我们看到一个武装到牙齿的战马上骑着一个只露出两只眼睛的骑士时,我们就知道他们是来自西方的骑兵。&/p&&p&早在公元2世纪,骑兵和战马就已经披上了铠甲,但是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这种装备随之被废弃,知道十五世纪末期才重新复兴。&/p&&img src=&/v2-99bad96cf_b.png& data-rawwidth=&477& data-rawheight=&6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7& data-original=&/v2-99bad96cf_r.png&&&br&&p&我们只介绍哥特式与马克西米利安式两种。&/p&&p&哥特式铠甲&/p&&p&由于14世纪时的铠甲就在强度上达到了足够的层次,所以此后对铠甲在材料性能上的改善很缓慢。但是在结构和造型上的进步非常明显,哥特式和米兰式铠甲就是从这时开始出现。&/p&&p&米兰式的特点是线条圆润、贴身,优美,造型漂亮;&/p&&p&而哥特式则简洁、充满机能美,多棱角,运动性好。铠甲中出现的大量的棱角状设计,可以极大地改变箭石和弹丸的弹道,避免直接的撞击,也可以偏转分散近战的力度。就象坦克装甲的倾斜角度一样,即使在厚度材料不变的情况下,也可以增加防御能力。&/p&&p&说起哥特式,在我们心中第一个出现的图画便是教堂,哥特式教堂以其华丽复杂高直的形象给人一种严肃的宗教感,这种气质在哥特式铠甲上也有体现。&/p&&img src=&/v2-f95d50cfdfa429f1c860c6_b.png& data-rawwidth=&436& data-rawheight=&2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6& data-original=&/v2-f95d50cfdfa429f1c860c6_r.png&&&blockquote&&img src=&/v2-460f76cf73cc78e189a54cea5247140c_b.png& data-rawwidth=&358& data-rawheight=&55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8&&哥特式铠甲&br&&img src=&/v2-6cc9cdef0d5ba4e_b.png& data-rawwidth=&384& data-rawheight=&55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4&&&p&米兰式铠甲&/p&&/blockquote&&p&马克西米利安式铠甲&/p&&p&马克西米利安式铠甲出现在骑士时代末期,当时火器在欧洲已经出现了许久,盔甲的防御效果逐渐降低,制作铠甲又需要昂贵的成本,所以在当时招募骑士还不如组建一支廉价的军队。&/p&&p&马克西米利安一世自称是“最后的骑士”,向世人宣告骑士时代的结束,可是他没有率先脱下自己的铠甲,反倒加强了对铠甲生产技术的改良。&/p&&p&马克西米利安式盔甲的新工艺,将盔甲所有的地方都尽可能的敲打成隆起的条状,区别于哥特式盔甲的华丽与复杂的造型,这种工艺生产的铠甲重量更轻。&/p&&blockquote&&p&马克西米利安头盔&br&&img src=&/v2-bdc691a36d5e_b.png& data-rawwidth=&356&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6&&&img src=&/v2-43e353c5d45c6de_b.png& data-rawwidth=&342& data-rawheight=&30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42&&&/p&&p&哈利波特中国际象棋女皇&/p&&img src=&/v2-9d40d46d931c424d582b_b.png& data-rawwidth=&493& data-rawheight=&6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3& data-original=&/v2-9d40d46d931c424d582b_r.png&&&/blockquote&&p&五、总结&/p&&p&骑士是起初中世纪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骑兵,在后来成为一种贵族阶层。由于中世纪的欧洲局势纷乱,战争频发,国王和贵族需要能在战场上具有压倒性优势的兵种,因此具有大破坏力的重装骑士就成为战争中的主力。&/p&&p&骑士此一头衔来自另一位骑士或是领主的册封,骑士可以获得自己的封地,但是其必须在所效忠的领主军队中服役,还需要自备武器与马匹。&/p&&p&西方骑士与东方骑兵最大不相同体现在装备上,东方骑兵(包括阿拉伯骑兵和中国骑兵)强调高机动性与战术性的轻骑兵;而欧洲骑士则是人马均穿戴厚重铠甲的重装骑兵,机动性差但是攻击力凶猛,适合正面迎击敌人,在火器出现前是欧洲各国最珍视的主力兵种。&/p&&p&在骑士文学中,骑士往往是勇敢、忠诚的象征。骑士更是每一个中世纪男孩的梦想,拥有一段与骑士的爱情更是很多贵族小姐乃至平民女性的爱情追求。&/p&&p&&u&枝杈总结&/u&:&/p&&p&①有关日本神话与日本文化将作为枝杈,在后续文章中补充。&/p&&p&②十字军东征,作为中世纪大事记,将作为重点枝杈,于系列后续文章中补充。&/p&&p&强调:&/p&&p&全文参考多部中世纪欧洲书籍,取中精华,概括性的为您总结了有关骑士文化的共性知识部分,避免冗长与错杂混乱。如若深究其中细节,如法国与德国骑士文化的区别,本文并未深入讨论,建议阅读《中世纪欧后史》&/p&&p&如果有意深入了解骑士与装备,建议阅读&u&:《&/u&&u&图说西洋甲胄武器事典&/u&&u&》&/u&&u&日 三浦权利&/u&此书较为详细的总结了西方铠甲与武器装备发发展。&/p&&p&若您对本系列有阅读兴趣,请关注我,或关注我的专栏。&/p&&p&&a href=&/wilhao& class=&internal&&知乎专栏:知识漏勺&/a&&/p&&br&往期回顾:&p&&a href=&/p/& class=&internal&&『知识漏勺』破解“黑暗时代”铁桶系列首章 ——维京人(一)&/a&&/p&&p&&a href=&/p/?refer=wilhao& class=&internal&&『知识漏勺』破解“黑暗时代”铁桶系列第二章 ——北欧神话&/a&&br&&/p&&p&——————————————————————————&/p&
本文首发于我的专栏,是破解黑暗时代系列的第三章。 —————————————————— 『知识漏勺』破解“黑暗时代”铁桶系列第三章 ——骑士与骑士文化今天我们将实现三个目标。1、回忆首章《维京人》中,关于维京人文化的介绍与有关骑士制度的引出。…
&img src=&/289d3dceeab093d34b36fd799fa5aae3_b.pn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5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289d3dceeab093d34b36fd799fa5aae3_r.png&&&p&--维斯特洛骑士制度面面观&br&&/p&&p&&b&
仅以此文纪念“破矛者”贝勒,您的正直七国无人可及;纪念“龙骑士”伊蒙,您的忠诚将永远传颂七国;纪念在剧集中牺牲的巴利斯坦-赛尔弥爵士,您对信息的掌握能力是我毕生追求的目标。&/b&其实“七王国的骑士”是作者最理想的题目,然而已经被中文版外传合集用掉了,作者就只好用现在这个题目代替了。&/p&&p&
首先掉个书袋,讲下英文里 “骑士”相关单词的区别和联系,来自《骑士制度》一书中,伦敦大学中世纪史教授赫恩肖(F.J.C. Hearnshaw)的文章《骑士制度及其历史地位》,是1925年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历史系骑士制度系列讲座汇总的第一篇。&b&“&/b&&b&Chivalry&/b&&b&”&/b&一词被教授总结为四个含义:首先指&b&一群骑兵&/b&;其次,指抽象含义的&b&骑士身份或头衔&/b&,即&b&knighthood&/b&,也能用来表明了一名骑士的社会地位或品质;第三,“Chivalry”可表示&b&骑士的服役年限&/b&,即一段时间内,军事佃户必须为领主履行的军事义务;最后,“Chivalry”还表示中世纪时期的&b&整个骑士制度&/b&,包括其特有的宗教、道德、社会规范和风俗等。“knighthood”相当于法语的“chevalerie”;而&b&“&/b&&b&Knight&/b&&b&”&/b&这个词,相当于法语的“chevalier”。诺曼征服前,两者的含义并不相等。欧洲大陆的“chevalier”指骑马的战士,而盎格鲁撒克逊人的“knight”或“cniht”最早指年轻人;后来被用来特指领主的年轻随从;再后来被用于指代服兵役的人;最后在诺曼征服时代,这个词专指领主手下持有小块土地的附属战斗人员。可以看出,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封建化,指代对象成为了领主手下的军事佃户。而“cniht”变为了指代所有拥有战马的诺曼人,即后来的英文词“rider”,熟悉FATE系列的读者想必对这个词不陌生。而在小说的世界中,关于“chivalry”和“knight”在相关wiki上是这么解释的:&/p&&blockquote&“Knights
follow a religiously influenced code of behavior and honor called &chivalry&. This code states
that knights must defend the weak and the innocent, must protect women and
children, must fight fairly and honorably, and obey their lieges. How closely a
knight follows this code varies immensely from individual to individual.”&/blockquote&&p& 即被称为“chivalry”的骑士是&b&遵从骑士精神的骑士&/b&,而“knight”仅仅只是指&b&骑士&/b&,巴利斯坦-赛尔弥爵士可称“chivalry”,而格雷果-克里冈只配叫“knight”。 &/p&&p&
在冰与火之歌的世界中,骑士制度可以说是经过简化的中世纪欧洲骑士制度翻版。根据维斯特洛历史,安达尔人的入侵带来了骑士制度,他们的铁制武器和战马让他们在对仅使用青铜武器的先民的战争中占尽了优势。其后,骑士便是战争中各方的中坚力量,即使征服战争之后的坦格利安家族也不能免俗。维斯特洛的骑士制度与七神信仰息息相关,因此在不信七神的北境和铁群岛不占主流,两个特殊的例子是为史塔克们尽忠到最后一刻的凯索家族,和女王陛下第一脑残粉乔拉-莫尔蒙爵士。骑士的地位介于领主和平民之间,名字前被冠以&b&“爵士”(&/b&&b&Ser&/b&&b&)&/b&的头衔,以示和无头衔平民及拥有&b&领主(&/b&&b&Lord&/b&&b&)&/b&头衔的贵族之间的区别。骑士头衔本身不能世袭,但成为骑士不妨碍他们结婚生子和继承领地。骑士在维斯特洛的职场,是一个颇受欢迎的职业,尤其受到贵族的私生子们和有野心向上爬的小人物们的欢迎,因为这是他们提升社会地位和财富的极少数途径之一,虽然风险很大,但机会也很大,并且相比成为学士或者守夜人,骑士的誓言限制少得多。外传《雇佣骑士》中,雷蒙-佛索威在还没有成为骑士时,就酒后吐槽当时的梅卡王子,后来的国王梅卡一世,“他的第三子如此不上道以至于被送去学城当学士”,对学士的不屑之情溢于言表,而伊蒙学士无辜中枪。&/p&&p&&b&一、如何成为骑士&/b&&/p&&p&
理论上想要成为骑士,要经过三个阶段,但跳过前一个或两个阶段的也大有人在,读者比较熟悉的波隆,就是在黑水河之战中立下大功,直接被册封为骑士;还有“洋葱骑士”戴佛斯-席渥斯,这位前走私贩因为高庭军队围攻风息堡时为守城将士偷运食物而被史坦尼斯册封为骑士。首先要在年幼时成为某位骑士的&b&侍酒(&/b&&b&pages&/b&&b&)&/b&,而这位骑士就成了他的主人,男孩要为主人跑腿处理琐碎事务,而主人将教他成为骑士的重要技巧,比如骑术、剑术和纹章学。进入青春期后(一般是十岁,七国成年是十五周岁),侍酒就晋升为了&b&侍从(&/b&&b&squires&/b&&b&)&/b&,这时候他们除了帮主人打理武器和盔甲外,还需要进入战场,在主人身边战斗。贵族的子嗣通常会选择亲戚或者家族的盟友作为主人,例如巴利斯坦-赛尔弥爵士就曾经是曼佛德-史文爵士的侍从,两家都是风暴地的贵族;而詹姆-兰尼斯特年轻时在泰温-兰尼斯特的封臣萨姆纳-克雷赫手下做侍从。当然也有特例,比如伊耿-坦格利安,后来的国王伊耿五世就在跳蚤巷出生的雇佣骑士高个邓肯爵士手下做随从,为此还差点在233AC的大议会上没当上国王。至于想成为骑士的平民,大多会成为雇佣骑士的侍从,比如高个邓肯爵士的主人就是一名默默无闻的雇佣骑士,铜分树村的阿兰爵士。虽然没有明确的说法,但似乎给不拥有骑士头衔的贵族做侍从也被认可为侍从身份,例子就是波德瑞克-派恩,剧集中那位特殊天赋的拥有者,他为提利昂-兰尼斯特做侍从的时间也得到了认可,得以转“转学”到布蕾妮处,但小恶魔显然并非爵士。成为骑士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被&b&册封&/b&为骑士。任何骑士都可以册封别人为骑士,依据比较自由心证,只要骑士本人认为被册封者有资格成为骑士,侍从们通常在成年后并得到主人认可的情况下被册封为骑士。即使不在骑士系统内受过“科班教育”的人,也可以因为其功劳而得到册封,比如本段开头提到的波隆。册封骑士的仪式,或者说骑士礼,可简单可复杂,通常需要包含步骤包括:受封者单膝跪在骑士面前,骑士将剑搭载受封者的肩上;新骑士需要守夜以示谦卑;如有修士在场,会给新骑士涂抹圣油。册封者于受封者相当于入党介绍人一样的关系,若册封者出生高贵,或者享誉七国,那对于受封者来说将是莫大的荣誉,例如波隆在黑水河之战立下的功劳使他享受了被御林铁卫册封骑士的荣誉,一同享受这一待遇的还有其他六百多名在黑水河之战中为兰尼斯特-提利尔联盟立下功劳的战士。设想一下假如入党介绍人是上交大著名校友,那被介绍人在党内的前途一定是一颗赛艇的。而相反,如果册封者声名不显,如高个邓肯爵士初次参加岑树滩比武大会那样,就会收到百般刁难,若不是邓肯爵士遇到品格高尚的“破矛者”贝勒作证,他将失去参加这次比武的资格。在小说及外传中,数次描写了册封的场景,令读者可以一窥册封仪式。&/p&&p&&img src=&/d009e7dc8ec_b.pn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d009e7dc8ec_r.png&&雷加册封格雷果-克里刚,图片来源冰与火之歌英文wikia&/p&&p&
还是邓肯爵士的例子,根据他自己的描述,他的册封仪式显然非常寒酸。不过这段文字马丁在接受采访时已经表示是邓肯为参加比武而编造的谎言。但是这段文字仍可以表现出册封仪式可以简陋到何种程度,以及贵族家总管对无名雇佣骑士的不屑之情。 &/p&&blockquote&&p&“‘他一直想要培养我当骑士。弥留之际,他特地取来剑,要我跪下,然后在我右肩左肩各拍一下,说了些话。当我站起来,他说我是骑士了。’&/p&&p&&b&‘噗,’这个叫普默的人揉揉鼻子,&/b&‘话到没错,任何骑士都可以赐封骑士,不过按照正式礼仪,你得先守夜,再由修士涂抹圣油,最后宣誓。你的赐封仪式有见证人吗?’&/p&&p&‘只有荆棘树上的一只知更鸟,老爵士说那些话时,我听见它在叫。老爵士要我做一个真正的好骑士,信奉七神,保护弱者和无辜之人,忠诚事主,全力卫国。我法师谨遵教诲。’&/p&&p&&b&‘啊,毫无疑问,’然而邓克忍不住意识到,普默并未改口称他为爵士,‘不过你的事我还得请示老爷,你或你不幸去世的主人认识到场任何一位好骑士吗?’&/b&”&/p&&/blockquote&&p&
在同一篇小说《誓言骑士》中,“狂笑风暴”莱昂诺-拜拉席恩在七子比武前临时册封雷蒙-佛索威的誓言要正规的多 &/p&&blockquote&“‘佛索威家的雷蒙’,莱昂诺爵士庄重地将剑放到侍从右肩,‘以战士之名我要求你勇敢。’长剑从右肩移到左肩。‘以天父之名我要求你公正。’回到右肩。‘以圣母之名我要求你保护弱者和无辜之人’左肩。‘以少女之名我要求你保护所有妇女’。”&/blockquote&&p& 之后邓肯离开了,因此仪式并未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不过依据上面的誓言猜测,应该会以七神之名分别要求受封者尊重某项誓言。&/p&&p&
《冰雨的风暴》中也有“闪电大王”贝里-唐德利恩册封“大牛”詹德利为“空山的骑士”的情节,他给出的誓言是“守卫弱者,保护妇女与儿童,服从长官、封君与国王,无论前途如何艰难、如何卑微、如何危险,始终如一地英勇奋战,不辱使命”,可见誓言虽然大同小异,但不同骑士出于对骑士精神不同的理解和各自的习惯,给出的誓言也会不同。&/p&&p&&b&二、成为骑士后,有哪些值得注意的方面&/b&&/p&&p&
正式被册封后,骑士需要拥有自己的&b&个人纹章&/b&,贵族出身的骑士通常会选择自己家族的纹章作为自己的骑士纹章,而没有家族纹章的骑士和不愿意选择自己家族纹章的骑士可以自己设计一个。骑士们会在被册封后选择自己的纹章,而当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情发生时,他们会变更自己的个人纹章。比如魔山的父亲本是凯岩城的训狗师,因救了泰陀斯-兰尼斯特公爵被封为有产骑士,其纹章就是黄土地上的三条黑狗,代表当时为救公爵而死的三条狗;而雷蒙-佛索威被封为骑士后,并没有选择家族的纹章红苹果,而选择了青苹果,以示不屑与堂兄史蒂芬-佛索威为伍,后成为青苹果佛索威家族的创立者。多讲一句,“魔山”格雷果-克里冈是被雷加-坦格利安册封为骑士的,雷加估计绝对不会想到自己亲手册封的骑士几年后会奸杀自己的妻子,残酷杀害自己的孩子。除非是血统纯正的儿子,否则骑士的个人纹章不能被继承。纹章会被画在骑士的盾牌上,也会被绣在外套上。土豪骑士还会对自己的盔甲和武器使用宝石和其他材料进行美化,这些装饰物通常也会和骑士个人的纹章相关,如“百花骑士”洛拉斯-提利尔的武器和盔甲上都装饰有盛开的金玫瑰,坦格利安家族的骑士们喜欢在头盔上装饰上龙。有打扮浮夸的骑士,自然也有对自身武力非常自信并喜好打脸的骑士,前文提到的“狂笑风暴”(Laughing Storm)莱昂诺-拜拉席恩的恶趣味就是在比武中把对手的装饰物击落,并抛向观众以取悦他们。&/p&&p&&img src=&/2fbb8d061cbca078b821014_b.png& data-rawwidth=&395& data-rawheight=&48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5&&高个邓肯爵士的个人纹章,图片来源冰与火之歌英文wikia&/p&&p&
中国的武侠小说用“树的影,人的名”这句话来说明高手的名号在江湖上的重要性,同样地,除了个人纹章,骑士们通常也喜欢取个&b&绰号&/b&来传播自己的声名。绰号的来源有通常有几类。第一类是因外貌或性格来决定,比如魔山、高个邓肯爵士和“无畏的”巴利斯坦-赛尔弥,当然把邓肯爵士以及巴利斯坦和魔山这种人渣放在一起比较简直是对两位的侮辱。邓肯爵士的外号“高个”是他为了在乔装的伊耿面前装逼而取的,他觉得这个绰号足够威风。巴利斯坦-赛尔弥爵士的外号来源他年仅十岁时,就敢在黑港比武大会上挑战伊耿五世的儿子,矮个邓肯王子,当然邓肯王子并不矮,“矮个”是相对于高个邓肯爵士来说。第二类也是最常见的,骑士们会取一个与出身地或者自己家族相关的绰号,当然“XX地的XX爵士”这种一听就是路人角色,“狂笑风暴”、“百花骑士”、“黑鱼”这些绰号就明显高大上很多。第三类绰号由事件而生,例如戴伦二世的长子贝勒十七岁时,在丹妮莉丝公主婚礼的比武大会上打败了戴蒙-黑火,赢得了“破矛者”的绰号;读者最熟悉的一个此类绰号便是詹姆-兰尼斯特的“弑君者”,当然他本人未必喜欢就是了。至于以自己的族剑“黎明”成就绰号的“拂晓神剑”亚瑟-戴恩爵士,那就是传奇人物了;同样地,戴恩爵士的同僚“白牛”杰洛-海塔尔的绰号也不属于这三类,来源未知。&/p&&p&
骑士的武器和战斗技巧略过不提,下面介绍骑士内部的&b&阶层&/b&。没错,即使成为一名骑士后,骑士与骑士之间地位也是不平等的,换句话说,有些骑士比另一些骑士更加平等。相信通过之前引用的邓肯爵士第一次报名岑树滩比武大会的段落,读者已经感受到了一些这种不平等。骑士的阶层由下至上分别是&b&雇佣骑士(&/b&&b&Hedge knight&/b&&b&)&/b&、&b&誓言骑士(&/b&&b&Sworn sword&/b&&b&)&/b&和&b&有产骑士(&/b&&b&Landed knight&/b&&b&)&/b&,三者呈金字塔形分布,绝大多数骑士终其一生就在下面两层厮混,只有少数幸运儿能跻身最高的阶层,其中大多数还是出身于大贵族家或者是世袭先辈的地位,可以说,雇佣骑士和誓言骑士之间有很大的流动性,而有产骑士是一个相对封闭的阶层。&/p&&p&&b&雇佣骑士&/b&的英文单词比较好玩,直译应该叫“篱笆骑士”,不是“对冲骑士”哦,意思是睡在篱笆边上的骑士,这些底层骑士普遍比较穷,在七国各地参加比武大会找工作的时候只能睡在路边的篱笆下,《雇佣骑士》里邓肯爵士睡在榆树下,《神秘骑士》里他和伊戈(即伊耿)靠树上掉下的果子和硬如木头的咸牛肉(这种东西的可怕,百度“皇家海军”和“咸牛肉”有真相)维持生计,都表现了这种风餐露宿的状态。雇佣骑士们在七国各地寻找正在雇佣骑士的领主,或者参加比武大会,以期待在大会上表现出色,不但赢得奖金,也赢得某位领主的青睐,而为自己赢得一张在城堡餐桌的长期饭票。《雇佣骑士》里邓肯最初的愿望就是“只要在比武中表现优异,或许哪位老爷会收留我。届时我就可以光明正大地驰骋在贵族中间,每晚在城堡大厅喝酒吃肉,每场比武会都能骄傲地升起自己的帐篷”,虽然在故事的最后他拒绝了梅卡王子为他盛夏厅留有一席的邀请。许多情况下,雇佣骑士的生存环境并不比雇佣兵或者自由骑手好多少,不少雇佣骑士虽然贵为骑士,但囊中羞涩的时候少不了客串一把强盗,因此雇佣骑士在七国的声名并不太好。但也有一些人,比如邓肯爵士曾经的主人阿兰爵士,认为雇佣骑士才是最纯粹的骑士,他们不向任何人效忠,凭心而为,更好地遵守保护弱者和无辜的誓言。&/p&&p&
一旦雇佣骑士向某位领主宣誓效忠,那么他的身份就转变为了&b&誓言骑士&/b&。这个身份可以是永久的,但大多数情况下是短时间的。毕竟领主没必要也养不起这么多正式工,维持一支常备的重装骑兵队伍可是一件烧钱的事。所以,在需要时,通常是爆发战争或冲突时,招募一批临时工才是最合算的办法。在服务期间,骑士为领主效忠,而领主在自己的城堡里向手下的誓言骑士提供食宿。当服务期结束,没有被留任的誓言骑士又会重新变回雇佣骑士,直到下一次被领主雇佣。外传《誓言骑士》就讲述了邓肯爵士被一位有产骑士,尤斯塔斯-奥斯格雷爵士雇佣,成为他的誓言骑士,处理与冷壕堡的维伯家族因水源产生冲突的故事,故事结尾他拒绝了罗翰妮-维伯做守卫队长的邀请北上时,又变回了雇佣骑士。这个故事还为正传中的一条故事线埋下了一个韩剧式的伏笔。而剧集第六季私生子之战中被拉姆斯-雪诺当作炮灰使用的骑兵队,理论上应该也是由他临时找来的誓言骑士充当主力,甚至可能是刚刚从战败的史坦尼斯一方投效过来的,但剧集表现出来的装具过于整齐了,琼恩-雪诺一方那盔甲样式乱七八糟的骑兵才应该是符合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常态。&/p&&p&&img src=&/f69af872622fefe1acac3ecd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3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f69af872622fefe1acac3ecd_r.jpg&&拉姆斯的骑兵(左)和琼恩的骑兵,可以看出琼恩一方的装具样式更加混乱&/p&&p&&b&有产骑士&/b&是骑士阶级里的上等人,他们拥有领主赐予的土地,通常是一座小堡垒或者小塔楼,加上一片农庄,作为回报,他们将竭力侍奉他们效忠的领主。有产骑士拥有自己的佃户和私兵,甚至可能还有自己的誓言骑士。一名富庶的有产骑士的实力甚至能压倒那些领地贫瘠的小贵族们,如青苹果佛索威家,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经繁荣堪比主枝红苹果佛索威家;也有屌丝如《誓言骑士》中的奥斯格雷家族那样,至少三次在战争中站错队,结果从拥有四座城堡、二十个次等家族和一百名有产骑士的河湾地大贵族变成罗宛家族旗下一个只剩一座瞭望塔当主堡、三个加起来只能挤出八名适龄兵役男子的小村子、没有私兵的小有产骑士,邓肯爵士在训练这支乌合之众的时候,就差唱《沙家浜》了,而他们的假想敌对手维伯家族虽然也只是罗宛家族旗下的一个次等贵族家族,却有几名誓言骑士和几十名私兵—一支完整的小型军队。有产骑士和小贵族的区别在于,小贵族拥有领地上的&b&司法权&/b&,但有产骑士领地上的司法权属于骑士的领主而非骑士本人。&/p&&p&
由骑士的阶层差异,引出了骑士们赢得财富和地位的两个主要途径:参加各地的&b&比武大会&/b&,或者替领主们效力,即履行&b&军事义务&/b&。七国贵族总会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召开比武大会,战争胜利—兰尼斯港比武大会、女儿出嫁—丹妮莉丝公主婚礼比武大会、儿子的命名日—乔佛里一世命名日比武大会,或者干脆就是为了炫富—比武大会是一项非常烧钱的活动,艾德-史塔克就以劳民伤财为由反对劳勃举办比武大会庆祝任命自己为国王之手。似乎没有贵族想到通过收取参赛骑士的报名费,向因比武大会蜂拥而至的商人、铁匠、马戏团和妓女们抽税等方式收回一些成本,只能说这届维斯特洛贵族经济头脑不行。除此以外,根据书中的描述,贵族们还有借比武大会密谋的传统—培克家族借白墙城比武大会密谋第二次黑火叛乱,这是《神秘骑士》的内容;雷加-坦格利安在赫伦堡比武大会准备密谋尹霍之事,这是瓦里斯的说法—但他们无一例外都失败了,第二次黑火叛乱被“血鸦”布林登-河文觉察而胎死腹中,赫伦堡的密谋因疯王伊里斯驾到而不能被证明是否确有其事,看来他们都没有听说过英国著名公务员汉弗莱-阿普尔比爵士的名言,“闷声发大财”,不,是“葬礼才是最好的密谈场合”,看来这届维斯特洛贵族的政治头脑也不怎么行。比武大会没有什么标准,既可以长达数日又可以一天就结束,可以包含数个项目也可以仅仅只有&b&长枪比武(&/b&&b&Jousting&/b&&b&)&/b&,其他的项目还包括&b&团体比武(&/b&&b&Melee&/b&,劳勃的最爱)、箭术比赛、掷斧比赛、骑术比赛等。一场比赛的胜利者会赢得失败者的武器、坐骑和盔甲,败者需支付赎金才能赎回自己的装备,这是许多雇佣骑士发家致富的方法。从小说中提及的所有比武大会看,冠军鲜有出身低微的雇佣骑士,就像欧洲杯和世界杯鲜有弱队夺冠一样,因此这些雇佣骑士的目标也非常现实:赢下与某位知名骑士的对决来赢得声誉,与某位知名骑士打一场精彩的比赛引起领主们的关注来赢得一张饭票,或者干脆就赢一场赚一笔,套用某句老中国球迷非常熟悉的话,就是“赢一场,拿一分,进一球”。大会冠军除了赢得奖金,还照例可以将自己的胜利献给在场的某位女士,献上花冠命名她为&b&“爱与美的皇后”(&/b&&b&Queen of love and beauty&/b&&b&)&/b&。这是中世纪骑士精神中女士崇拜文化和骑士爱情观在小说中的一种体现,一种中世纪上流社会中流行的肥皂剧式文化,世人熟悉的如亚瑟王、桂妮薇王后和兰斯洛特的三角恋,以及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虐恋等,对此文化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前文提及的《骑士制度》一书中《骑士制度与其历史地位》、《中世纪骑士制度的起源》和《中世纪礼仪书及有关骑士的散文体传奇故事》。理论上,冠军会把花冠献给自己的妻子或者需要追求的贵族女性,当然献给自己的姐妹也没什么问题,但是已婚骑士把花冠献给别的女士或者得到花冠的女士已有婚姻对象,这个问题就严重了,会被贵族视作丑闻。“错误的春天”里雷加就是把两个错误都犯了,才引发了一系列后续的事件,巴利斯坦-赛尔弥爵士日后回忆起这场比武大会悔恨万分,觉得自己本可以成为弥赛亚,拯救坦格利安家族,顺便赢得亚夏拉-戴恩的芳心。&/p&&p&&img src=&/289d3dceeab093d34b36fd799fa5aae3_b.pn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5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289d3dceeab093d34b36fd799fa5aae3_r.png&&“百花骑士”洛拉斯-提利尔在长枪比武中,图片来源冰与火之歌英文wikia&/p&&p&
骑士们另一条上升通道那就是替贵族们卖命赢得财富和地位了。战争是最常见的,骑士作为职业战士,会是每场战斗双方的核心战力,毕竟一名训练有素、全身披甲的骑兵的军事价值远超几十名刚被征召的农民,即使失去战马后步战,骑士的战斗力也很可观。七国传统的军事观念认为只有骑士才能对抗骑士,不过布林登-河文和鸦齿卫在红草原的胜利证明训练有素的长弓手也可以给骑士们造成重大杀伤,就像英格兰长弓手在克雷西战役和阿金库特战役中证明的那样。不过七国的军事家们似乎把这场胜利看做是一种孤证,布林登-河文后没有谁再去训练一支职业的长弓手部队。当然,战争很危险,比武大会虽然也会出些命案,但死亡率跟战争一比就是小巫见大巫。邓肯爵士一直记得如果不是铜分树村的罗杰战死在红草原战役,轮不到他做阿兰爵士的侍从;罗翰妮-维伯的第一任丈夫、尤斯塔斯-奥斯格雷爵士的三个儿子和安布罗斯-巴特威的两个儿子也都死在红草原战役,这场战役共有超过一万人战死,除了主力步兵,死伤最惨重的一定是双方手下的誓言骑士们。这还是在维斯特洛已经没有龙时代的战争,生活在有龙时代的骑士们还要苦逼,血龙狂舞中几次有龙骑士参与的战役败方的伤亡率均在十分之一以上。高风险伴随着高利益,那些在战争中立下功劳又幸存下来的幸运儿得到的回报也是丰厚的,乔拉-莫尔蒙、波隆甚至洋葱骑士都可以说是他们的代表。&/p&&p&
最后回到构思这篇文章的初衷,聊一聊&b&骑士精神&/b&和骑士。最初是想写一写骑士精神的理想和现实,然后点评几位在小说中出现过的骑士,后来逐渐扩充到以上这些内容。七国的骑士精神总结起来可以归为这么几条:&b&忠君&/b&,包括国王和自己效忠的领主;&b&正直&/b&,要充满荣誉感和公平地去战斗;&b&保护弱小和无辜&/b&,尤其是妇女和儿童。一些骑士完美地做到了这些,他们被称为&b&“真正的骑士”(&/b&&b&True knight&/b&&b&)&/b&,读者最熟悉的就是&b&塔斯的布蕾妮&/b&。如果要用三个词形容她,那会是忠诚、忠诚和忠诚,她忠于她所发现的誓言、忠于她许诺完成的任务、忠于她所效忠的对象,她比那些嘲笑过她的骑士要高大许多,无论是身材还是品格。马丁选择一名女性骑士作为小说中骑士精神的楷模之一,本身就是对男性骑士们的一种无言反讽,因为他们曾经发誓要保护妇女,却做得远没有一位他们理应保护的对象好,但他们向楷模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嘲讽。&/p&&p&&b&“龙骑士”伊蒙&/b&被认为是七国迄今为止最伟大的骑士,他的故事有相当多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的影子。伊蒙年少时便成为御林铁卫,持有瓦雷利亚钢剑“黑暗姐妹”,武艺高强,剑术和长枪比武在七国无与伦比,先后服务过五位国王。他与妹妹奈丽诗-坦格利安情投意合,但她的妹妹最终嫁给了他的哥哥,后来的“庸王”伊耿四世。伊耿四世有数不清的情妇和私生子,马丁在编写其经历时应该是参考了英王亨利八世和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即著名的罗德里戈-波吉亚,但庸王显然没有此二人的政治手腕,还在临终时将私生子尽数合法化,给坦格利安家族挖了个大坑。不仅如此,庸王伊耿非常厌恶自己的弟妹,找机会就羞辱他们,甚至还编造自己的儿子戴伦,即后来的“贤王”戴伦二世,是此二人私通所生。伊蒙不得不一次次维护奈丽诗的荣誉,化身“泪之骑士”赢得比武大会确保妹妹而不是伊耿的某位情妇赢得“爱与美的皇后”,在比武审判中击杀散布谣言的爵士,连悠哥都要被感动地哭了。虽然肯定不喜欢自己的哥哥,但伊蒙始终恪守自己的使命,最终在178AC保护被暗杀的伊耿四世时殉职,一年后,他最爱的妹妹奈丽诗难产而死。&/p&&p&&b&“破矛者”贝勒&/b&和&b&高个邓肯爵士&/b&,两个人放在一起是因为马丁在《雇佣骑士》中用了寥寥数笔就刻画了两位品格高贵的骑士。贝勒王子初次出场就帮助邓肯爵士解决了窘境,在曼佛德-唐德利恩爵士拒绝为邓肯证明阿兰爵士身份的情况下,贝勒王子证明了他曾在某次风息堡比武大会上第一轮与阿兰爵士交手,解决了邓肯爵士的参赛问题。在邓肯爵士暴揍欺压平民的伊利昂而被关押后,贝勒王子先建议邓肯选择比武审判,而在伊利昂提出的七子审判结果不可更改后,他加入了邓肯爵士—一位才认识几天的草根骑士—的队伍,并在比武中被自己的弟弟,梅卡王子,失手打死。&/p&&blockquote&&p& “看台快坐满了,老爷夫人们在早晨的清寒中裹紧斗篷。老百姓也蜂拥而至,成百上千。就这么想看我死啊,邓克苦涩地想,但他错怪了他们。他才走几步,就听一个女人扯着嗓子喊:‘祝您好运!’一个老人挤出人群来握他的手:‘愿诸神赐予您力量,爵士先生。’一个穿破烂褐袍的乞丐帮兄弟吻了他的剑,一位少女冲上来吻他的脸。他们是来支持我的。‘为什么?’,他问佩特,‘我算什么?’&/p&&p&‘一位谨记誓言的骑士。’铁匠回答。”&/p&&/blockquote&&p& 注意这段描写,支持邓肯爵士的人包括老人、乞丐、少女和铁匠,正好吻合了七神信仰中的老妪、陌客、少女和铁匠。&/p&&blockquote&&p& “‘不。’黑骑士掀开面甲。‘我没打算来岑树滩参赛,大人,所以没带盔甲。亏得我儿好心出借。’&b&贝勒王子的笑容几乎有些哀伤&/b&。&/p&&p&邓克发现,控方骑士陷入了混乱。梅卡王子催马上前。‘哥哥,你失去理智了吗?’他用一只手套铁甲的指头指向邓克。‘此人袭击我儿。’&/p&&p&‘&b&此人保护弱者,正如每位真正的骑士该做的那样。&/b&’贝勒王子回答,‘让天上诸神决定他是否有罪吧。’他一拉缰绳,调转瓦拉尔的大黑马,奔向比武场南端。”&/p&&/blockquote&&p& 七子审判要求控辩双方必须各有七人出战,凑不齐七人的一方将宣告有罪。伊利昂就是看出出身低微的邓肯爵士凑不出七人,才会选择这种冷门的比武审判方式,但没想到贝勒王子会亲自下场为邓肯出战。维斯特洛历史上有记载的七子审判有两次,皆非常血腥,邓肯爵士与伊利昂的这次审判有三人死亡(邓肯一方的贝勒王子、亨利佛-哈顿爵士和亨利佛-毕斯柏里爵士),而上一次七子比武,42AC由梅葛一世一方对阵战士之子的团长达蒙-莫里根一方,最终梅葛一世重伤,其他十三人全部战死。&/p&&p&
与历史上的中世纪一样,也有一些骑士完全无视骑士精神,甚至以践踏其为乐。有一句日耳曼人的谚语,“Er will Ritter an mir werden”,德语直译为“他竟想让我成为一名骑士”,其中包含着贬义,将骑士与暴徒划上等号,中世纪早期的大多数骑士,行为确实与土匪强盗无异。在为雇佣骑士定义的段落中,提到过不少雇佣骑士会进行劫道谋财的勾当,他们被称为“强盗骑士”。小说中骑士之恶的集大成者,非魔山莫属,他所犯下的罪行甚至不需要再去强调一遍让读者记住。&/p&&p&
大多数骑士并非布蕾妮那样高贵,然而也没有魔山那么穷凶极恶。詹姆-兰尼斯特的经历可以算作一个范本。詹姆小时候就渴望成为亚瑟-戴恩,年纪轻轻成为御林铁卫后,他却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疯王伊里斯虐待蕾拉皇后时,瑞卡德公爵父子被处以酷刑时,他提出质疑,却被告诫“我们发誓守护国王,而非评判”。最终伊里斯打算用野火和君临城玉石俱焚时,他作出了自认为正确的选择—杀死疯王,拯救全城—却被世人辱骂为“弑君者”。至此,詹姆开始用傲慢伪装自己,直到在赫伦堡失去了右手和与布蕾妮相遇,他又开始寻回自身曾失去的属于骑士的美德。布蕾妮、魔山、詹姆,可以被视作象征小说中善的骑士、恶的骑士和现实的骑士,感觉这个说法好中二。&/p&&p&
至此,这篇《如何在七国成为一名骑士》就算告一段落了,全文从骑士的定义出发,延伸到成为骑士的流程,再进一步阐述了骑士的纹章、绰号、阶层划分,比武大会和战争,以及骑士精神,希望能做一些微薄的贡献。&/p&&p&&b&参考书籍:&/b&&/p&&p& 1、《冰与火之歌》卷一至卷五;&/p&&p&2、《冰与火的世界》;&/p&&p&3、《七王国的骑士》;&/p&&p&4、《公主与王后》;&/p&&p&5、《骑士制度》,[英]埃德加-普雷斯蒂奇,上海三联出版社。&/p&
--维斯特洛骑士制度面面观
仅以此文纪念“破矛者”贝勒,您的正直七国无人可及;纪念“龙骑士”伊蒙,您的忠诚将永远传颂七国;纪念在剧集中牺牲的巴利斯坦-赛尔弥爵士,您对信息的掌握能力是我毕生追求的目标。其实“七王国的骑士”是作者最理想的题目,…
&b&【很长,慎点,没图,RT】一个骑士是怎样成为骑士的&/b&&br&&br&一个骑士是怎样成为骑士的呢?首先,他得停止长个儿。骑士需要穿铠甲,而铠甲既昂贵,又需要量身定做。如果一个还在长个的少年打造一身铠甲穿上,那么一年后,他就会有当罐头牛肉的感觉。人必须成年才能披甲这一事实有力的监督了骑士学校制度的实行。&br&&br&一个正统的骑士应该按以下步骤成为正式骑士:首先,他应该是一个有资格的人,如贵族后代、高职军人后代或年轻扈从,然后他要去上级领主那里接受训练。训练到成年结束,他荣归故里,被册封为正式骑士或见习骑士。&br&&br&就法、德的“正统”制度而言,骑士受训练是寄宿性的。训练场地是上级骑士的城堡,导师是上级骑士及其老婆。这种制度既有利于建立袍泽之情,又有利于开展军 阀割据,所以一直受到广大骑士的好评。每年开春,各小城堡和边境塔楼里低阶骑士和有功士兵的适龄长子们擦干净嘴边的面包渣,告别了青梅竹马的小伙伴,踏上 了为国王和教会卖命的不归路。这些往往只有六七岁的新兵蛋子来到上级领主的城堡,住到住城堡旁边的一坐附属建筑中去。上级领主毕竟不是专业教师,不会花太 多精力教导这些小孩,一般情况下一个上级领主会同时带六七个孩子。多数小孩会愿意去更繁华的城堡,只有少数人会愿意去偏远乡村或军事要塞。大城市的城堡中 往往会住上四五十人,上级领主根本管不过来,也就任由他们荒废或成为文官。有少数不喑世故的有志少年坚持去边境、荒原和军事要塞度过他们的少年时光,这里 来的生员少,一般只有三个左右,城堡的主人因戍守边疆而无所事事,也乐意好好调教这些皮粗肉厚的祖国的花朵来打发时光。在中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边荒城堡 的年轻骑士都被当作确实有本事的人才尊重。许多在同一个边荒城堡中毕业的骑士的名号会被吟游诗人们放在一起,比如甲城堡三骑士或乙森林五骑士等等。&br&&br&骑士训练的课程有文武两种,武术教员多数由男领主担任,文科教员几乎全部由领主老婆担任。武术训练没有既定的教程,以打猎、砍草人和对练为主。早操、晨跑 在大多数城堡并不流行,一般只有领主高兴的时候或者郁闷的时候才会手把手与小孩子们对练剑术。打猎是骑士训练的重点,拿着长矛去戳野兔或者拿着剑追砍山鸡 无疑是活动量很大的有氧运动。有时会出现拿着长矛独自把熊戳死,或拿着斧头砍翻群狼的怪物涌现,他们的名声在毕业之前就会传遍四方。骑士的武职训练只有骑 马和打架两项,一般不教军事指挥。&br&&br&文科的主要内容是骑士礼仪,教育方法是小孩子们在有典礼的时候站在一边观看,然后猴子学样。城堡的主妇们一般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把这些只知道喝牛奶的农村 孩子调教成彬彬有礼的小白脸。除了礼仪之外,忠于基督教和讨价还价也是重要的必修课程。城堡的主妇们会针对受训孩子的年龄,先后使用鬼故事、圣人故事和冒 险故事来强化这些未来的骑士的宗教信仰。与铁匠们砍价也是每个骑士的必修课程,砍价水平不过关的骑士们有多少钱也都会给铁匠们糟蹋了。&br&&br&当孩子们停止长个以后,他们就可以毕业了。有的时候是到了年龄就无条件毕业,有的时候是要经过考试。考试的内容是打架,难度和北京户口的学生考大学差不多,基本上很想成为骑士的都可以通过。毕业的关键不在于能否毕业,而是毕业后被分配为见习骑士还是扈从。见习骑士只有部分骑士特权,他们的旗帜后有一个少先队旗一样的燕尾,在战场上见习骑士被安排在正规骑士后面。当他们积累一定功勋后,他们就可以剪掉燕尾,并荣升为一线炮灰。扈从的责任是伺候骑士并时刻窥 视着骑士的位置。骑士学校毕业的扈从不像农民扈从一样只能赶马扛东西和徒步作战,他们在责任和装备上并没有什么限制,只要有钱他们也可以穿着全身骑士甲骑 马作战。在战况紧急的时候,这些扈从往往被当作轻骑兵或者重步兵使用。这些扈从有骑士的能力和资格,但是没有骑士特权。城堡毕业的青年无法成为骑士的原因 多种多样,比如惹怒了上级,或者出身太低等等,但最常见的原因是因为穷,买不起全身甲和一整套骑士行头,所以只好委身做扈从攒钱。当扈从能够有自己一身装备以后,就可以转职骑士了。&br&&br&接下来就是返乡回家。在骑士受训练的几年里,其家人得一直攒钱,用来在自己的儿子回家时能风光一把。本地和临近的农民和领主们都会齐聚于此混吃混喝,贮藏了五、六年的陈酒和过期香肠都被摆了出来,只许当场吃掉不许拿走。在发现新大陆之前,骑士们流行在孩子回乡的典礼上把存的钱花光。在喝得醉醺醺的农民的欢呼声中,喝得醉醺醺的牧师和上级贵族满嘴胡话的主持着神圣的仪式,喝得醉醺醺的新骑士胡乱以各种神仙圣人权贵的名义发千奇百怪的誓。等众人第二天醒来的时候,一个新正式骑士就算被社会承认了。&br&&br&骑士学校制度对提高骑士平均质量并无多少帮助,其主要作用是限制无资格的人成为正式骑士:低阶级贫苦大众、女人、无国籍者或外国人。农民是可以由军功逐步 升级成为正式骑士的,但过程漫长,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这种制度有力的保障了骑士队伍作为一个小资团队的纯洁性,坚定的将愤青们拒之门外。虽然史书上时常会 有女骑士出现,但欧洲没有哪个正统政权承认过女人有当骑士的资格,所有女骑士都仅仅是被百姓和军队承认,并没有国家颁发的资格证。虽然有自称骑士学校毕业 的女骑士出现,但事实一般都是这个人是本城堡领主的女儿,她把来这里进修的孩子们都揍了,于是这些正式骑士们承认她。由于骑士制度严酷而希奇古怪的要求, 几乎所有女骑士都是贵族和宗教人士出身,我从没听说有农家女奋斗骑士资格的故事。至于可怜的无国籍者,就只有参加雇佣兵,骑着矮脚马披着豹子皮,去用木工 锤子敲正式骑士的头。&br&&br&&b&骑士的支出和收入&/b&&br&&br&骑士制度的建立在政治上是出于go-vern-ment统治力量弱小,需要乡间豪强协助管理,而在经济上,是因为国王腰包狭小,供养常备兵力力量不足。骑 士这一兵种虽然耗费庞大,但是他们并不从国库拿钱,而是花费自己土地上的产出。如此一来,国王虽然要把土地分封出去,但是国王本身不必为骑士掏腰包。在 go-vern-ment统治能力低下的封建时代,给骑士土地让骑士自己付帐的“节流”,比收回土地由go-vern-ment经营的“开源”更有利。&br&&br&骑士最正规的收入莫过于田产。作为地主和豪强他们可以向农民征税、要求徭役。不清楚各国各时代的税制究竟怎样制定,但大约是实际控制土地的大贵族有很大的 权力影响当地税制,而没什么地位的小骑士的田产收入则仅仅能支付军备开销和生活费。一个精明的君主是不会让普通骑士手中有太多闲钱的。&br&&br&田产并不能使低阶骑士发财,而且,当时并没有多少做其他生意的机会。在文艺复兴以前,骑士阶级在很长时间内被限制以行商、开办企业等手段赚钱,骑士们和农民们一起被束缚在土地上。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保证了大骑士比普通骑士更有钱,二是刺激贫穷的骑士上战场去捞外快。&br&&br&在军衔制度推广前,战利品的分配遵守一条类似网络游戏的规矩:谁打出来算谁的。打装备卖钱是骑士们的一大收入,求钱若渴的骑士们甚至连扎在自己盾牌上的箭 头都要一一拔下来卖掉。若说夺取这些血汗钱太过辛苦,那么攻克敌城以后的劫掠收入就更加可观。各地各阶级的骑士们都仓鼠般搜集各种财富窖藏在自己的城堡 里。不难理解为什么当骑士老爷们搜刮完西欧土地上的收获后,第一个想到的创收项目就是去洗劫阿拉伯城市。每一个垂危的都城都会引来四面八方领主的围攻,其 情形就好像一瓶掉在地上打碎了的蜂蜜会引来数窝蚂蚁的围攻一样。由于当时的特殊制度,如果一个骑士俘虏了一个有钱的骑士,他便可以要求赎身金。据骑士小说 的说法,赎身金一般是被俘骑士动产的三分之一或者一半。抓住俘虏的骑士将在收到钱以后才放人,而付钱买命的骑士则痛心疾首的回到家里,发誓在下一场战斗中抓获一个有钱的主。&br&&br&此外,骑士们的正规收入还包括:打家劫舍、抢劫商旅(以上两项须在外国进行,可以在同盟国进行)、洗劫犹太人的住宅、抢劫吉卜赛人的大篷车、指控某人为巫师并敲诈、在深山里屠杀百姓抢钱并声称是成功打怪归来,等等。总之,只要挥剑砍人并且不砍到自家领主头上,骑士就有外快可拿。&br&&br&最后,实在无法可想的穷骑士只有打龙或者公主的主意了:如果能找到龙或者其他的宝藏,冒再大的危险也值得。如果能迎娶公主,下半辈子就有了保证,所以青蛙公主恐龙公主一概笑纳。&br&&br&所谓穷凶极恶,骑士冒死闷钱,是因为需要支付太多的帐单。骑士的诸项义务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骑士最大的义务是穿着铠甲骑着马上战场,而铠甲和马都不是便 宜货。现代的一套铠甲机器制铝合金的也要值数千,古代一套精良的上好钢材的手工铠甲放到现在怎么着也得好几万吧?在劳动生产率低下的古代,一个如马塞、米兰那样的城市按骑士小说的说法每年也只能生产订做的骑士甲百余套,一套铠甲的价格对大多数中小骑士来说都是个不小的负担。史诗上说中世纪早期一匹战马价值 二十头奶牛。铠甲和战马不仅采购难,保养也难。铠甲需时时打锈、抛光、更换关节部件。每场战斗下来铠甲总会伤痕累累,把它们恢复原样可不是省钱的活计。战 马更加烧钱。战马以豆料、土豆为食,供养一匹战马足够养活数个奴仆。每匹战马能服役的时间有限,过不了几年由需要用新的战马补充,而且战斗中战马往往因伤 亡而废弃。&br&&br&各种封建义务也使骑士这些高级农民劳顿不堪。国王带人来玩,你得开放自己的农田用来被践踏着跑马和田猎吧?上级来你家吃饭,要求一顿饭吃掉你一个月的收入,你得答应吧?征发民军,维修城堡,保养境内道路,把自己的坐骑让给驿站……如果你看见一个当地骑士正光着膀子挥舞镐头修公路,请不要吃惊,这八成是个 没钱雇人顶替自己履行封建义务的穷光蛋。既然亚瑟王的“湖上三骑士”都可以像老师傅一样在一个上午修建拦河坝,那么做点木匠活对骑士而言也可以归纳进“修炼”的范畴了。&br&&br&加上举办和参加礼仪、社交、庆典活动,被铁匠坑蒙拐骗,被教会敲骨吸髓,骑士的腰包总鼓不起来。一个低阶级骑士光每年去参加比武大会就要花费一个季度的田 产收入,参加舞会的需求则更大。虽然按理所有阶级骑士都可以参加上级领主的舞会,但是每次舞会都会有一批骑士因为没钱换新礼服而窝在自己通风漏雨的破城堡 里,像灰姑娘一样向往着公主和水晶鞋。那些为了儿子的受勋礼和婚礼攒一辈子钱的老骑士们,在几次举办典礼以后也会身无分文。对于教会而言,骑士是他们最肥 的羊羔。除了各种苛捐杂税以外,教会还向骑士们兜售补血的药瓶。教会说,喝了这受祝福的药水,伤口就可以很快痊愈。虽然骑士们对此类宣传一直保持半信半疑 的态度,但受伤的人总希望能有根救命稻草,所以这药水的总交易量还是可观的。至于铁匠,那是骑士们武器装备的回收站和中转所,他们收集阵亡的士兵和骑士的遗物转卖给生还者,其中每次转手都搜刮掉一层铁皮。&br&&br&计算下来,骑士的生活费并不会太充裕。就衣食住行来看,多数骑士作不到奢华。大部分骑士并不是丝绸的消费者,而只能和农民一起披麻戴毡。骑士们一般会给自己准备几套常服和一两套礼服。欧洲人以每次参加宴会穿不同的礼服为荣,所以有时常有交换礼服的行为。至于吃,骑士们大多以面包、鸡蛋、土豆、燕麦为主食, 有时按照苏联标准来顿土豆炖牛肉改善生活。牛奶是中小骑士们不离口的宝物,骑士们一般都能在自己的土地上搜刮来源源不断的牛奶,长肉长膘全靠它。当谗得不得了的时候,骑士们便以练兵为由发动围猎,从罗宾汉们嘴里抢夺国王的鹿子。一次围猎的所得往往可以提供数周的美食。&br&&br&由于城堡制度的保证,骑士们的居住条件相对完善。在古代的住房条件来看,城堡除了天黑后容易从楼梯上滚下来,以及住久了容易得风湿以外,就没有什么坏处 了。在大便后,骑士们会很文明地用一节草绳擦屁股,这一点让不知厕所为何物的广大农民钦佩和羡慕不已。还好,骑士在出行上没有什么困难,就算没有自己的马 车,骑士也至少有匹马可以骑。&br&&br&&b&骑士道德,或曰所谓的骑士道德&/b&&br&&br&很多人怀疑骑士道德是否真的被执行。我认为执行是肯定的,不过执行本身毫无高尚可言。各杂志上写着:骑士有八大美德,分别是谦卑、正直、怜悯、英勇、公 正、牺牲、荣誉、灵魂。我实在不知道如此统一的口径源自哪里,至少新华词典上只提了忠君、尊重妇女、扶助弱小等几项。各版本骑士道的定义相差很大,很难用 几个固定的词代表整个骑士道。&br&&br&一个阶级道德不外乎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是社会对该阶级的要求,二是该阶级内部竞争时的斗争经验,或曰处世金针。骑士道之所以存在、被宣传、被吹捧、被遵守,完全是因为它代表了封建政权和骑士地主阶级的利益。&br&&br&效忠国王是最基本,也最容易被理解的道义。在骑士时代,民族主义尚未兴起,而爱国主义还没有出现,骑士们如果不向国王本人效忠,就只有叛国一途了。在传说 中的亚瑟王和查理的那种环境下,既没有明确的国家概念,也没有明确的国境线,只有国王本人是一个看得见捏得着的效忠目标,也是骑士们唯一可选的效忠对象。 在民族国家兴起以后,国王们也不希望骑士们像哥萨克们一样把国家利益看得比国王本人的意志还重,于是对国王效忠这一条被当作一个传统得以保留。&br&&br&装帅,又称维持端庄的礼仪,是骑士最基本的义务之一。装帅的对象,是贫苦的农民大众,装帅的目的,是为了让贫苦的农民大众羡慕骑士阶级,而使自己的屁股坐得更稳。作为一个小资产阶级,骑士阶级自觉而不辞劳苦地执行着装帅的义务。&br&&br&不得罪妇女,或曰尊重妇女,是骑士们普遍执行的信条。不得罪妇女就是不得罪一半人,很明显这对骑士保护自己的社会地位大有好处。在军人普遍藐视女人的环境 下,一旦有军人带着尊重妇女的面具出现在社会上,那么他不论像小泉纯一狼那样拉妇女的选票,或是像夜礼服假面那样一旦战斗必定逃跑还照样广泡马子都大有好 处。&br&&br&骑士扶助弱小的概念并不是中国人传统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而是勤于接活。广大贫苦骑士犹如各角色扮演游戏的主角一样,走街窜巷挨家挨户找任务,辛苦完成后 再敲诈一点报酬。至于拔刀相助,欧洲骑士是不干的,看见打架的只是过去问问,并不马上动手,如果看见对自己有好处再加入。见人打架就去帮助处于劣势的一方 这种事只有阿拉伯和印度骑士会做,其结果往往是帮助强盗砍死了自卫的村民。&br&&br&剩下的就更好解释了:&br&&br&宽容失败的对手,即尽可能的收编残败的敌人为自己的手下,趁着胜利赢取最大的利益,而不是把对方逼急了困兽犹斗狗急跳墙。&br&&br&光明正大的决斗,因为正规决斗中高阶级高地位骑士获胜的机会很大,而背后捅刀子对低阶级低地位的骑士更有利,所以提倡光明正大的风气有利于保护既得利益者。&br&&br&语言谨慎和维持谦恭,这有利于减少树敌。不必要的绊脚石毁了许多武夫,还是少招惹无关人等为好。&br&&br&诚实,作为资产阶级,不诚实就难以做长久生意。骑士是封建主,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封地,不诚实的结果只能是赔钱。&br&&br&英勇,就是不提倡傻砍而是提倡明智谨慎。欧洲人是不歌颂刺客的,想保命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冲在其他人后面。&br&&br&有时大家会在小说上看见为了正义或爱情反抗王权或封建道德的故事,但这些小说可以说都是文艺复兴时期才纷纷涌现的,在更早的时候仅见于老百姓之间的传诵。 虽说骑士阶级并不是一个完全由强盗和恶棍组成的阶级,但真正的侠士毕竟少之又少。为了救哥们而劫法场,可谓义举。这种举动在中国很常见,即使是为了救皇帝,百姓们也不过是嘴头称赞,不至于会感动得痛哭流涕。但是在欧洲,随便哪里出现一个劫法场的骑士都是不得了的大事,百姓要闹事,法律要更改,国王要立贞洁牌坊。但是即便有如此优厚的待遇,全欧洲历史上也找不出几个劫法场的好汉。就英雄故事来说,达达尼昂和阿拉伯的劳仑斯之类坚持侠义的英雄,无论从数量上 还是从名气上,都比熙德或罗兰这样的战争贩子要少得多,弱得多。&br&&br&&b&骑士的武器装备&/b&&br&&br&博物馆中的传世铠甲告诉我们:多数骑士身材矮小,并硬挺着一个大啤酒肚。毫无疑问,铠甲是骑士区别于其他阶级最大的招牌。因为骑士时常要穿着铠甲参加各种 仪典或者外交活动,所以铠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仪式性的装备。有钱的骑士往往会给自己准备两套铠甲,一套轻便光鲜的用于仪式,一套厚重结实的用于实战。&br&&br&铠甲的防护力和重量在后来的许多宣传中被夸大了。就遗留下来的实物来看,多数铠甲的全重在二十到四十公斤。身上携带这种分量的重物对一个强壮的男人而言并 不是一个太大的负担,如果倒在地上并非爬不起来,也并不一定要被人用杠杆吊上马背。全身铠甲每一次被制作出来都会经过改进和设计,挑剔的骑士老爷们会不断 提出修改意见并勒令执行,这使得铠甲手艺进步飞快。在板甲开始流行后没过一个世纪,全身甲的灵活程度就已经可以保证不会影响人的关节运动了。中世纪的杂技 演员有穿着全身甲翻跟头的表演,下马骑士在战斗中也可以爬梯子、操纵攻城武器,这说明铠甲对灵活性的制约远没有多数人想象的那么大。&br&&br&相对应的,铠甲的防护力也并不惊人。博物馆中铠甲重量一般不超过四十公斤。一个铠甲的表面积大约是两到三平方米,照不到四十公斤计算,铠甲的平均厚度大约 和硬币或钥匙差不多。这个厚度的钢板,力量小的射击兵器(如短弓、霰弹枪)难以打破,斩击性兵器(如刀斧)因为受力面积被分散了,所以虽然能留下刀痕,但 是难以打穿。刺击性的武器(如长矛、剑)如果全力打击的话应该可以打穿,钝器(如锤)可以使钢板变形,但是除非有刺有刃否则难以打穿。强力射击武器(如长 弓、步枪)可以打穿,但是杀伤力会大大减低。从实战的效果看,大部分骑士甲的防御力都在这个水平上。&br&&br&板甲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胸腹甲,用最厚的钢打制。最精密的地方是肩甲,这里既要求良好的防护,又要求良好的灵活性。肩甲制造是一门比较高级的技术,所以存在肩甲师傅这一独立工种。对于铠甲工匠来说,制作肩甲可能要耗费制作整副铠甲三分之一到一半的工作量。许多便宜的铠甲为了节省成本,肩甲仅仅是一个与其他部件没有关联的独立铁壳。头盔的防护力一直不怎么样,它所产生的最大影响是让骑士看不见东西听不见声音。为了让头盔能牢靠地包裹住头这个球体,铠甲师傅们设计了各种样式,可是没有一种能让他们满意。无论如何,头盔是铠甲中样式最多的部件。铁手套可以当手指虎用,还可以让人握武器握的更牢,但是对骑士而言铁手 套最大的作用是用来砸决斗对象的脚。臂甲在击剑中可以提供很好的防护,不过在其他时候就没有什么用处。右臂甲的关节处往往会有一个挂钩或卡口,这是在右臂 单臂挎矛时辅助固定用的。裙甲是用来保护小弟弟的,所以很重要。骑士甲的屁股和后大腿一般空着,因为他们要骑马,屁股直接与马背接触。我认为,屁股无甲有 利于不脱甲拉大便。腿甲、护胫与铁靴子基本上是一体的,很结实。因为在骑马作战时腿脚很容易受攻击,所以腿脚的护甲相当厚重。这腿脚甲不利于行走。&br&&br&在板甲里面一般还套着一层锁子甲。锁子甲相比板甲,不能算是一种抵抗伤害的护甲,只能算是一种减弱伤害的护甲。许多资料说锁子甲锁环越细,防护力越好,但 反正锁子甲根本没什么防护力,所以也就不必考虑防护力强弱的问题了。骑士一般穿细环的锁子甲,因为细环的锁子甲比较轻,也比较薄,容易穿在铠甲内部。&br&&br&在许多电影和传说故事里,骑士的铠甲总是被打磨的犹如电镀一般铮亮。亚瑟王的故事中说,一个圆桌骑士的弟弟自幼住在山里,没有见过骑士。一天他遇见自己的哥哥,便倒头下拜,说妈妈说天使全身发光,所以认定哥哥是天使,于是下拜。哥哥扶他起来,说这只是铠甲的反光……&br&&br&一直有人质疑关于铠甲抛光的问题,认为那镜子般的光滑不是古代能够生产的。我认为抛光应该不是问题。一部俄罗斯史诗上说,钢甲的各个零件首先使用大理石 磨,然后用粗麻磨,再然后用毛毯做最后的抛光。我只实验到用大理石,其光滑程度已经足够照清楚人影,想必拿毛毯磨到最后应该可以做到电镀效果。大家谁如果 有心实践,可以拿把生锈的菜刀磨几天试试。至于锁子甲,则是放在口袋里到进细沙和其他摩擦物,然后晃这个袋子,使摩擦物可以摩擦到锁子甲的全部表面。另外,虽然我没有看见过什么史料上有记载,但是就技术条件而言,古时候的铠甲也是可以像现在的汽车一样打蜡的。&br&&br&至于为什么要如此抛光,我想应该是出于耍帅和防锈两个方面考虑。耍帅是铠甲的第一大作用,而生锈是铠甲的第一大敌。照这么说来,给铠甲抛光是很有必要的。抛光还带来了额外的防护力,因为抛光的表面可以将箭矢滑向一边。&br&&br&穿铠甲是个体力活,也是个技术活。骑士首先要像披鱼网一样穿上锁子甲,然后穿上一件用来固定铠甲的结实衬衫,这衬衫上带有和铠甲上锁扣相对应的卡口,在穿 上铠甲后将衬衫上的卡口与铠甲上的锁扣一一对接并锁住,这样就可以把骑士和铠甲牢固联系在一起了。骑士在戴头盔以前要用一个包头布把自己的头牢牢包起来, 这是为了保护头发和头皮不被头盔的内壁磨成日本人的发型。整个穿铠甲的过程由侍从帮助完成,如果侍从自己也要穿甲,那还得劳烦侍从的侍从。为了方便铠甲的穿脱,人们发明了螺丝、起子和螺母扳手。在密不透风的铠甲中的骑士稍有运动就会大量出汗,所以全甲奔跑的骑士每过一段时间就得策马奔回城堡,脱下头盔牛饮葡萄酒。如果不这样他们会很快脱水,昏倒在闷热的铠甲里。&br&&br&在武器上,骑枪和长剑是最基本的标配。对于只能单手执矛的骑士而言,骑枪确实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武器。骑枪是一种单手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欧洲中世纪剑术入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