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战列舰火炮齐射视频射击是 怎么统一协调的

当前位置:&&
&&《战舰世界》烟雾流派炮术射击攻略
新手必看,对自己的炮术没有信心和想学习炮术的小伙伴,烟囱学派法教学,炮术是怎么炼成的?传奇最经典网页版,多人团战跨服竞技玩法冰火战场,十年最经典游戏,英雄合击,3D特效绚丽,赶紧注册试玩一下!
&&==&&敌在动我在动如何能够准确命中,还好这世界上有一个绝对静止的东西存在,那就是烟烟囱学派主要就是看烟打人,相信大家对烟囱学派也有些初步理解,射击速度跟你的心算速度有关西,多练习就可以缩短计算的时间!还希望大家帮忙一起搜集数据,目前的数据如下4以上km22.32.733.33.53.74倍目前我对于14km以上还没有数据,因为我本人没有一艘船射程超过14。对方船头对准我我就不会对他射击(有多个目标可以选的情况下),如果只有他一个可以等他露出侧面或是直接攻击(那伤害不会很高)不过正常BB都会摆角的情况下,正面对轰双方扣血都不快,有了火力警报之后要击中敌人更是难上加难!如果对方正在攻击我的话,他把注意力都放在我身上,那我在测量好距离之后还会再修正,譬如说对方会打左右满舵,取决于对方在追击我或是逃离我,那可以把侧好的距离减一两格(这个要看我跟对方距离),再增加前后距离来预测。另外对付卡边界因为在蓝线附近游走是以滑行前进!也就是说移动方式,就跟水面上以船头对着你的船笔直前进一样。从瞄准镜的视野看你认为一辆车的投影容易命中还是一面墙的投影容易命中?对付卡边界就是要以一面墙的思维去对付,所以不要看烟的行进方向要看他滑哪里滑多快。然后估算炮弹飞行时间船的大小,以对方线内的船腹往前移个2-4格左右,通常我都会估个2-3格毕竟船越近越准,丢得好就像这样《》战列舰相关《战舰世界》巡洋舰相关《战舰世界》驱逐舰相关待更新...《战舰世界》航空母舰相关
战舰世界活动
战舰世界玩法心得
战舰世界日本资料大全
更多攻略请关注
战舰世界美国资料大全
更多攻略请关注
游戏大小: 630.54MB
游戏类型: 动作射击STG
游戏语言: 中文
发布时间:
操作系统: Vista,winXP,win7,win8
攻略排行周月
《仁王》DLC2义之继承者中修改了一些装备属性和词条效果,许多之…
《NBA2K17》MC模式中,喜欢玩中锋的玩家不在少数,而很多玩…
本类一周热点
近日很多小伙伴,一直在寻找8月4日的半价英雄以及8月4日半价皮肤…
2017LCK夏季赛8月1日小组常规赛KTvsLZ第一场视频在哪…
微信扫描关注公众号
. Some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号-3
苏网文〔-015号
湘公网安备20> >正文
战舰世界主炮射击技巧分享战舰预瞄技巧及仰俯角介绍
  战舰世界在战舰的设计上面一定会十分均衡,让每一艘战舰都能具有自己的特点,从而让玩家在战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舰炮最早则是帆船时代出现,但是它在二十世纪上半叶才迎来了发展顶峰,我们在日志中可以看到玩家能够控制鱼雷以及主炮,副炮以及防空则是电脑自动完成的,那么就来和玩家们谈谈射击的技巧吧,快人一步必看哦~  战舰世界中一些设计的主要目标是提供最强的舷侧火力输出,而另一些是提供最强的正面火力输出。主炮的位置也要受如重量等机械因素的限制。如果和我们所想象的那样,炮塔的布局将直接影响游戏体验,布局的差异也会造成玩家风格的不同,炮塔的布局千奇百怪。  其中多数航空母舰没有主炮,他们的舰载火炮皆算作副炮,对于战列舰,部分巡洋舰之类的船,火炮是歼敌的唯一方式。对于其他例如装有鱼雷发射管、驱逐舰之类船来说,火炮就不那么重要了。  因为最大仰角和俯角与火炮的设计直接相关。在现代化改装期间,为保证可达到最大有效射程,舰炮的仰角被提升了。在1920年到1930年期间,所以许多战列舰经历了类似的改装,例如美国的战列舰“新墨西哥号”,最大的仰角从15度提高到30度,同时通过其他机械方面的改进,最大射程也是从21千米提高到31千米,若瞄准方向已决定,射距将由火炮的俯仰决定。  如果玩家打算将一些炮瞄准一个目标时,玩家将会面临一个选择&等待所有火炮准备就绪来个齐射,还是套上一门打一发,并且在打的过程中随时矫正方向?那么就来个有力的齐射或是降下弹雨,全由实际情况和玩家决定,这就是在你做任何计划之前你都需要想好你的炮塔指向哪里,你的炮塔布局怎么样的原因,因为有多少门炮可向目标齐射要比船上总共有多少门炮来得重要。  由于每艘战舰均有其最小射程。从此点到船舰的范围就是我们所谓的“免疫区”,战舰对在免疫区中的目标束手无策,火炮的俯角取决于火炮的布局以及位置。  除了仰俯角外,一次射击还需考虑其他因素:就好比北卡罗来纳级主炮可把高爆弹打到36000米左右远的地方去,同时它穿甲弹的射程为33000米,炮弹质量,初速,风阻。这些因素都会导致了不同种类的炮弹的最大射程不同。  预瞄的重要性  总而言之,个人技巧在战斗中会起到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没有一名出色的舰长,再强大的战舰也是一坨废铁,炮击的效果共同取决于炮的数量,口径,火炮布局以及弹药的正确选择。  不知道各位玩家是不是已经对战舰世界当中的作战系统更加了解了?因为目标距离越远炮弹的飞行时间越长,所以预瞄的时候需要考虑对面的速度以及飞行时间的,假如掌握不好非常可能让对面在你的火力网下逃脱!,因此三思而后行哦~开炮之前需要考虑的东西还是非常重要的,更多资讯尽在顶游战舰世界专区!
/Article//124949.html 19游戏网整理报道编辑为您推荐的相关文章现在所有得老玩家都只能看到1个属性殊效与5个被动殊效。但是经过强盛得那啥,经过我收拾,现在你们可以看到完整版了。天策——傲血战意1点力道额外提高0.5点外功攻击,气血最大值提高X点,内力最大值提高X点,外功攻击提高X点,下面我会用到得专业术语:雷达=小舆图(只显示玩家正前方150度左右得范畴)下面共分3部分1:防狼2:引怪3:远程升级1:防狼1:预防:新建聊天窗口把敌对玩家用技巧提示选上第一时间知道自己四周方圆XX米有敌对玩家(XX米没仙侠道紫色魂侍地藏王的属性及技能仙侠道中地藏王是和第六天魔王同一品质的魂侍,都属于紫色魂侍中的高品质。地藏王有着霸气侧漏的外表,另外还夹杂着英姿勃发的味道呢。嘿嘿,它毕竟是个光头~好了,地藏王我们可以在开封城的影界中获得一步之遥想要变强就要学会战斗技能,学习技能是要消耗一些相应物品的。下面小编就要向大家介绍学习技能所需消耗的物品和获取途径。【技能能量】首次通关部分副本可以获得,挑战残阳剧院也可以获得。【技能点】按时间恢复,也可以直接使用合金装备5:原爆点这款游戏怎么玩呢,下面小编给各位玩家带来了关于本作玩法技巧上的一些心得,仅供参考,有兴趣的玩家快来看看吧。我是属于猎豹流的(玩过细胞分裂6的都知道这是什么意思)1.消音器很珍贵省着点用(修改器流可以无视
战舰世界相关新手卡战舰世界热门文章一周热门文章网络游戏排行榜【专题】消逝的英雄:现代战列舰的崛起与没落|【三海一核】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大学生在线()
【专题】消逝的英雄:现代战列舰的崛起与没落
笔者手绘的战列舰,采用3-3-3-3主炮布局,设计上尽量缩短上层建筑尺寸以减少装甲带长度
在讲现代战列舰之前,首先叙述一下战列舰的历史地位。
海战的断代有很多种方法,在此采用空间断代法。空间断代法以交战空间维度作为断代方式。从一维的线性推进,到二维的平面编队作战,再到今天水下空中全面开花的立体海战。现代战列舰是按照二维平面编队作战思想的装备发展巅峰。但是在新海战模式的立体打击下,平面时代的战列舰最终只会落得历史舞台的命运。
本文中的现代战列舰,是指20世纪初至今出现的战列舰。我们首先从19世纪末战列舰的原型一一说起,对战列舰的装备技术和战术发展进行分析。
“前无畏舰时代”——现代战列舰的成型阶段
现代战列舰在成型之前经历了多个装甲、火力、动力布置方式的转变。现代战列舰的布置方案发展可以从19世纪末期的铁甲舰开始。黄海海战中的定远号和镇远号是铁甲舰的典型代表。但是它们并不能称为战列舰。在黄海海战中,定远级最致命的弱点在于,其同层甲板上成堆布置的两座主炮塔不能将全部火力集中到每一舷侧。因此,该级别军舰在交战时不能排成单纵队的战列线来交战。
定远级铁甲舰,注意中间的两座主炮布局
有鉴于甲午海战的教训,能够转向两舷任一舷侧开火射击的中心线主炮成为所有战列舰的标配。十年后,对马海战爆发,此时交战双方战列舰都装备了中心线配置的主炮。
“全重炮”——All-Big-Gun概念
主炮是战列舰最重要的武器。战列编队以战列舰为核心,而战列舰又以火炮为核心。早期战列舰火炮使用有烟火药,开炮之后,火药燃烧产生的残渣堆积在炮膛内,势必会影响下一发炮弹的射击,甚至会引发炸膛事故。所以每轮射击过后都要清理炮膛。无烟火药燃烧过后的残渣相对较少,并且也没有过大的黏性与颗粒度,对下轮射击的影响较小。所以在两轮射击的间隔中就可以节省炮膛清理的时间。由上可见,无烟火药大大提高了战列舰的射速。
同时相对于有烟火药来讲,由于燃烧更加充分,无烟火药的发射能量更大,炮弹初速更高。战列舰的射程从19世纪80年代的7000米遽然增加到1905年左右时的18000米,而双方战列舰的交战距离亦逐渐拉长到10000码(9144米)甚至更远。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由于舰载火炮射程与射速的原因,当时各海军强国各类战列舰流行混装两种口径主炮的方式。当时的军舰设计者们认为,较小口径(6-10英寸)主炮(速射炮)可以弥补大口径(11-13英寸)主炮火力在两轮射击间隔之间的不足。但是,随着火药和冶金技术的发展,大口径火炮的射速已经得到有效提高,而远距离交战使得射程较小的小口径二级主炮几乎成为摆设。而且,两种口径火炮,其炮弹飞行弹道有着很大的差异,在对同一目标射击时要经历复杂的校射过程,对于运动目标的持续协调射击对火控设施的要求已经大大超出了当时的技术范畴。因此,采用单一大口径主炮的战列舰设计成了世界各国海军建设者们的共识。
“全重炮”——All-Big-Gun概念从此诞生。
动力的演进
无论是黄海海战还是对马海战,较快的航速使得获胜方能够在平面阵型中抢先取得有利阵位。为了获得更快的航速,需要在战列舰体积有限的舰体内,除了保证续航力所需的燃油存放空间外,还要容纳功率更大的主机。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需要燃烧效率更高的动力主机。
蒸汽轮机和配套减速齿轮机组所需的加工精度对工业体系的要求远比往复式蒸汽机要高
战列舰动力系统的演进以从往复式蒸汽机到蒸汽轮机的过渡为主。其实早在战列舰动力革命之前,蒸汽轮机在火力发电等陆上工业中进入实用阶段已有很长时间,圆周运动的涡轮机效率要比往复运动的蒸汽机效率高很多也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船舶推进所需的螺旋桨所做的是低转速高扭矩的运动,而蒸汽轮机偏偏是一种高转速低扭矩的主机。如果让蒸汽轮机直接驱动船舶螺旋桨进行动作,其效率反而低于传统的大扭矩往复式蒸汽机。
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法是通过机械变速装置,将高转速低扭矩的旋转运动转换为低转速高扭矩的旋转运动,驱动船舶螺旋桨运动。但是早期研制出的机械变速装置可靠性差,故障率高(当时冶金技术无法造出足够强度的金属零件,零件在高速运作时的损耗率非常高)。一直到成熟可靠的减速齿轮组得到实用,蒸汽轮机才正式装舰使用。
无畏号战列舰使用4台蒸汽轮机,其航速一举突破21节,而且能够以21节的速度连续航行7-10个小时。而同期的其它战列舰只能以19节的最高航速连续行驶半个小时,大多数时间的最高航速为14节甚至更低。可以说,仅航速一项,无畏号对当时其他国家军舰形成的代差不亚于美国研制四代机F-22与其他国家制空战斗机间的代差。
全面防护?重点防护?
战列舰发展史上炮弹和装甲防护的矛与盾一直是呈螺旋形发展的。早先铁甲舰使用脆性很大的铸铁作为装甲。这种装甲一旦中弹,即使未被击穿,在应力波的作用下亦会发生金属材料的大范围脆性崩落现象。
应力波导致装甲崩落现象示意图
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发现,封闭式炮塔中弹后,炮塔内飞散的铸铁碎屑会在封闭空间内发生多次反弹,大量杀伤操炮人员。黄海海战后相当一部分北洋水师舰船将炮塔改成了敞开式,仅保留前部的护盾。但是敞开炮塔后部的操炮人员又遭到小口径速射炮甚至步枪的杀伤。直到1887年战列舰装备了韧性更高的渗碳钢装甲,封闭式炮塔和炮廓才得到广泛应用。
战列舰装甲的厚度并不是处处相同的
在设计上,为了保证适航性,战列舰对自身重量以及尺寸极其苛求,换句话说,为了保持最基本的航行性能,战列舰的装甲厚度不可能无限度提高。当火炮攻击性能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如果对所有部位进行装甲厚度相同的全面防护,势必会使战列舰满足不了重量要求。所以不得不采用了重点防护的方案,对弹药库、锅炉、指挥台等进行重点防护。同时,为保存战列舰最基本的攻击力,主炮塔也是重点防护部位。
向立体时代的第一次妥协
前面说到战列舰是平面时代演进的产物。但是随着除了火炮之外各种新型武器与攻击模式的出现,战列舰和火炮的地位逐渐受到威胁。1866年鱼雷发明,1887年鱼雷获得第一个战果就是2000吨级别的战舰,1904年采用陀螺仪和蒸汽瓦斯发动机的热力鱼雷投入使用,标志鱼雷进入了成熟阶段。这是对战列舰霸主地位的第一次挑战。
成群出动的小型鱼雷艇完全有机会击沉数万吨的战列舰
鱼雷的出现,使得专门发射鱼雷的小船(鱼雷艇)或者潜艇有机会击沉一艘上万吨的主力舰。从此战列舰的威胁不单单来自水上敌方战列舰的炮弹,在设计时不得不通过更加细分的水密隔舱和鱼雷防护网以抵抗来自水下的威胁。为了防范鱼雷艇的攻击,出现了装备中口径速射炮和大功率主机的高速驱逐舰这一舰种,专门用于驱离敌方鱼雷艇;后来发现,远海作战中航程较远的驱逐舰发射鱼雷也更加有效,为了有效防范对方的驱逐舰,除了己方的驱逐舰之外不得不使用更大型的巡洋舰专门在舰队周围巡防来压制敌方的驱逐舰;后来又制造了装备大口径火炮和轻装甲的战列巡洋舰专门压制对方的巡洋舰。这就是现代舰队中驱逐舰、巡洋舰等名称的由来。
当然,某种意义上来说,上述所有舰只都是以战列舰为核心的辅助舰只。最终的决战还是发生在双方的战列舰队之间的大口径火炮炮战,战胜的一方将赢得制海权。
量变到质变——无畏号战列舰
无畏号(HMSDreadnought)是英国皇家海军的一种划时代设计的战列舰。在吸取了之前多次战例,综合了军舰设计人员的分析,对现代战列舰作出一系列改进之后,无畏号远优于同时期的同类军舰。
无畏号战列舰布局
无畏号装备10门12英寸(305mm)火炮,采取了中轴线3座主炮塔和舷侧各1座主炮塔的布置形式,对任一舷侧保证8门火炮、正前方6门火炮的打击能力。
采用蒸汽轮机使得无畏号能够以21节的航速连续航行10个小时。
表面硬化钢为无畏舰提供了可靠的装甲防护。
盛极而衰:后无畏舰时代综述
在无畏舰被制造出来以后,德国、美国、日本等海军强国纷纷仿造无畏舰的式样与设计概念制造自己的无畏舰和超越无畏舰的超无畏舰。
从无畏号开始形成的火力、动力、防护力三大要素配置作为经典被进一步发扬光大。无畏号之后的新战列舰再也没有跳出无畏号所划定的战列舰制造范本。
但战列舰毕竟是平面时代海战思想的作品,尽管后来的战列舰越来越优异,但战列舰本身的核心地位还是逐渐被替代。1930年后的战列舰从武器配备方面更加能看出这份向新时代威胁的妥协。
二次大战中的年,战列舰可谓达到了它发展史上的巅峰,然而随后不到10年就被彻底抛弃。
最后,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被击沉,而击沉它的并不是另一艘战列舰。
后无畏舰时代的火力布局变化
首先是火力布局的进一步优化。无畏舰本身仍然有两座主炮塔在舷侧。后来的战列舰采用了将所有主炮塔布置在中轴线的方式。为了得到更强的火力,日本和俄罗斯甚至设计出布置6座主炮塔的方案,比如日本山城级战列舰装备了六座炮塔12门主炮。
为了在火力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减少主炮塔数,多联装炮塔被研制出来;同时采用更好的装填系统进一步提高射速。除舷侧打击力量之外,如何在采用全中轴线主炮布局的情况下保证前向火力也是一个重要问题。背负式主炮塔布局解决了这一点。
年新造的战列舰大多数采取了“前二后一”三座三联装主炮的格局。除此之外,英、法、德各自有一些其他的火力配置方案。德国俾斯麦级采用了传统的2-2-2-2四座双联装炮塔布局,而英国和法国都建造过全部主炮前置布局的战列舰。
更强大的数据:火力
无畏号战列舰主炮口径305毫米,单发炮弹重385.5公斤;一战前夕服役的伊丽莎白女王号主炮口径已经达到了356毫米,每发炮弹的重量已经超过600公斤。二战时的美国主力战列舰普遍使用了406毫米口径的炮弹,每发炮弹重达1225公斤。最后,日本造出了使用460mm口径的炮弹,其中的三式穿甲弹重达1460公斤。作为对比,使用在重巡洋舰上的美国MK71型舰炮虽有203mm的口径,但是炮弹重量只有118公斤。可见在当时的海军装备序列中,论综合战斗力战列舰对其他舰种有着压倒性的优势。
图为460mm口径的战列舰炮弹
彼时的战列舰已经具有了强大的火力投送能力。火力投送能力是衡量武器发射量的指标,单纯按照设计上的最高射速来讲,衣阿华级战列舰每分钟能投射重量为22050公斤的主炮弹药。
随着长身管和高膛压主炮的出现,战列舰主炮的射程甚至到了40公里,借助高耸的光学测距仪、雷达和观测机,两艘战列舰可以在25000米甚至更远的距离上交战。
更强大的数据:重量与防御
为了抵消大口径火炮射击时的后坐力,同时保证被大口径火炮射击时的防御力,战列舰的吨位被一再放大。无畏号战列舰的满载排水量在21000吨左右,这一记录在36年后被刷新到72000吨。
无畏号的装甲厚度最大为280mm,而史上最厚的战列舰装甲居然达到了660mm。这样一艘战列舰,仅装甲的重量就突破了20000吨。
更强大的数据:动力
无畏级当时使用2.2万马力的齿轮传动燃煤锅炉蒸汽轮机,使得其航速达到了21节,这在当时是了不起的成就。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使用减速齿轮组的蒸汽轮机技术逐渐被普及开来。随着热值更高的石油燃料的使用,蒸汽锅炉能提供的蒸汽温度已经突破了420度。在热机中,工作介质越高,热机效率越高。作为工作介质的蒸汽温度的上升,意味着制造10万马力以上的动力设备成为可能。
无畏级战列舰诞生三十多年后,衣阿华级战列舰使用21.2万马力的电传动主机,使57000吨的舰体达到了31节(57km/h)的航速。
战列舰上的新技术
战列舰上的光学测距仪
我们知道,利用三角函数原理,光学测距仪和方位盘能够比较准确的测定目标的距离和角度方位;火控计算机和仪器等能够将测定好的目标数据快速换算成射击诸元;火控系统能够迅速指挥舰上的火炮统一射击;无线电系统使得多艘战列舰能够第一时间迅速协调作战。
随着航空学的发展,水上飞机很快成为了战列舰的标配。一战后的战列舰大多携带2-4架水上飞机,作战时通过起重机将水上飞机吊放在海面上完成飞机的起降工作。高空飞行的飞机能够第一时间将目标位置和弹着点精确报告给母舰。后来又有了更先进的无人机。
对海雷达很快研制出来并安装到战列舰上。随着雷达性能的进一步提高,火控雷达已经能够在不借助光学测距仪的情况下比较准确的测定目标的方位和距离,这在能见度很低的夜战和恶劣海况中非常实用。
向立体时代的又一次妥协
航空学的发展不仅仅为战列舰带来了可以校正弹着点的水上飞机,也给战列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威胁,并最终敲响了战列舰的丧钟。
1921年,美国飞机使用100公斤级、200公斤级和400公斤级炸弹进行了多次空袭战列舰的实验,将一艘德国制造的战列舰炸沉。这个实验证明飞机是可以击沉战列舰的。随后,专门搭载飞机的航空母舰出现,除了用于侦察的舰载机之外,还有了能够投掷炸弹和鱼雷的攻击机。
正是飞机敲响了战列舰的丧钟
之前的战列舰除了主炮之外仅安装了用于对付鱼雷驱逐舰和鱼雷艇的速射炮。为了应对来自空中的威胁,不得不装备了使用延时引信的大口径高炮和使用自动射击原理的小口径机炮。
珍珠港事件之后,航空母舰已经显露出对战列舰的强大优势。为了在舰载机编队蝗虫一般的攻击中幸存下来,战列舰干脆将反鱼雷舰的任务全部交给护航舰只,副炮全部改为高平两用式(即可对空高射,也可对海平射),将甲板上大量的空间留给防空武器。
即使是这样,二战中航母一共击沉了12-16艘战列舰(因为有几艘战列舰是舰载机和其他武器共同击沉所以在战果上有争议),而战列舰只击沉了一艘航母。战列舰被淘汰的日子终于来临了。
大和挽歌:战列舰的悲惨结局
大和级战列舰是人类历史制造出来的最大的战列舰,是火炮口径和威力最大的战列舰,是炮弹重量和杀伤力最大的战列舰,是装甲最为厚重的战列舰。
当然,也是投入和战果最不成比例的战列舰。
大和级战列舰1937年开始在日本开工,倾日本全国之力只制造出两艘,以日本古代两个诸侯国命名为大和和武藏。
“大和”级战列舰单舰造价2亿8153万6千日元,折合人民币228亿。
两舰从服役到被击沉能够确认的全部战果如下:共计击落飞机不超过20架,舰艇0。
大和挽歌:一组数字比较
大和级标准排水量高达67000吨,满载排水量突破71000吨。最为对比,世界上第二大的战列舰美国衣阿华级满载排水量为58500吨。我国的辽宁号航空母舰标准排水量57000吨,满载67500吨。
大和级主炮口径高达460毫米,穿甲弹重量1460公斤。作为对比,衣阿华级主炮口径406毫米,穿甲弹重量为1225公斤。无畏号战列舰主炮305毫米,穿甲弹重量为385.5公斤。
大和级主炮塔前方护盾厚度达到650毫米,侧舷装甲带厚度410毫米。衣阿华级战列舰炮塔前护盾495毫米,侧舷装甲带312毫米。
大和号战列舰的光学测距仪基线长度达到了15米,衣阿华级光学测距仪只有10米长。
大和级最多装备了162门25mm高射炮和12门127mm高炮。武藏号被19枚鱼雷和17枚炸弹击沉;大和号被24枚炸弹和10枚鱼雷击沉。
大和级战列舰:一组数字比较
武藏号被约150架飞机攻击,从上午10点25攻击机进入投弹航线开始,到晚上18点15发出最后信息后沉没。
击沉大和号共动用了来自美国9艘航母的386架舰载机,战斗从中午12点30开始,到下午14点20分大和号弃舰,随后弹药库爆炸沉没。
大和挽歌:战列舰的时代硬伤
对大和级战列舰的溢美之词在互联网上已成为陈腔滥调,尽管有多个第一,但大和号不是史上最强的战列舰。
大和级战列舰的对空和对海雷达都不具有定位能力,其对海雷达的功率只有2kw,只有发现目标是否存在的能力。同时期美国战列舰的对海雷达功率有50kw。
这样的武器显然对抗不了蜂拥而至的舰载机
苏里高海战是最后一场战列舰编队作战,日本战列舰依靠探照灯搜索目标,美国战列舰只用雷达。
大和级的防空火力缺乏有效的火控系统做统一指挥,延时引信的高炮对分散的高速舰载机效果很有限。很可笑的是,日本居然开发了用主炮发射的460mm的对空炮弹,这种礼花弹发射了27次一个战果都没有得到。
当然,最大的硬伤是,战舰的制造国用它进行的是一场不义的战争。
最后的战列舰
美国海军的衣阿华级战列舰在后来的改装过程中加装了战斧巡航导弹等武器,舰载的水上飞机也被无人机所代替。朝鲜战争中,衣阿华级战列舰曾经炮击过朝鲜军队的阵地,甚至连利比亚冲突和海湾战争也去凑过热闹。
衣阿华级,最后的战列舰和新霸主航母并行的场景
1989年发生了最后一次战列舰事故,衣阿华号二号主炮塔发生弹药爆炸事故,46人丧生。
1992年,世界上最后一级战列舰衣阿华级正式退役,目前处于封存状态。
浏览(6697)
网友评论(0)
请先后再进行评论!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695|回复: 6
求教高手,有没有人知道风帆战列舰的龙骨与船壳厚和火炮..
阅读权限50
在线时间343 小时
查了不少资料,首先关于龙骨的。风帆战列舰的龙骨一般都注重龙骨选材为首要之本,有什么严格要求?怎么制作,都用什么木材较好?还有60多米的船体一般龙骨的长度都不会低于50米,如此长的木材自然界肯定不会有。那么,这些木材肯定要拼接而成。问题来了,拼接的龙骨节点处怎么保证其弯矩和扭矩?这可不比后来的钢铁龙骨。还有龙骨是怎么样拼接的,多粗多长,什么截面形状的,怎么和肋骨连接的,有没有人能详细介绍一下。(网上有类似的图片,俺都看了。太笼统没有表现出龙骨的制作过程。)本人对木质风帆战舰的造船感兴趣...
其次,西方风帆时代的战列舰不同于东方的船体结构。东方船体有水密舱,西方的风帆战舰一般是没有的(后期当然有),因此西方通过加厚船壳来实现,当然这也是火炮的威胁催生出来的结果。根据宋代泉州出土的战船,东方的战船船壳厚度不足6寸(198mm),看网上说专家们推算出宝船级别的船体也不过340mm。当然中国明朝郑公公那时候的战船是没有针对火炮威胁而设计的,可以理解。
火炮战舰时代催生出来的西方战列舰船壳可是不一般的厚,有的资料说是46cm,有的说是50-100cm,也有的说是46英寸,记得看一个视频说胜利号船壳厚度水线处有1米!反正众说纷纭,谁有更详细准确的资料?风帆战列舰时代的船壳最大厚度到底有多大?
再次,关于风帆时代的火炮。舰载火炮不同于陆战野炮,舰载炮的壁厚大,膛压高,装药量也大,因此射程也就远的多。同口径的火炮,舰载炮明显比陆战型要重的多,拿12磅炮来说,野炮炮管不过120-150弹重,但是舰载型却有1.63英吨之多。
舰炮主要是针对敌方的厚重船体“木质装甲”打击,因此绝对射程虽然远但对于敌舰体的有效射程就近多了,一般都在500码内。要想进一步提高杀伤力除非增大口径和加长倍径。
先说增大口径,风帆时代的32磅重炮口径大约161mm(6.35英寸),这已经是很大的了,这种炮的重接近3吨。按照英国战列舰上的标准2.9米多点计算,倍径大约18倍口径。如果继续增大口径到8英寸,那么倍径锐减至14倍多,虽然弹丸质量增大了,但是速度却减少了很多,不适合远距离炮击。
那么增大倍径呢?长倍径火炮确实有利于提高初速也就是炮弹穿甲能力。但是过长的倍径会造成装填上的困难。同样以32磅炮为例,由原来的18倍径变成22倍径,那么长度则由2.9米增大至3.5米多!就是8英寸火炮有如此的长度也不过17倍径多,刚刚和2.9米长的32磅炮倍径差不多。
主要的问题就是,当时战列舰的宽度也受到限制。太长的火炮在舰体内部的炮甲上根本难以装填,而当时的火炮有效交战距离短,好多情况下交战距离都在300码以内甚至150码,因此射速高的占有优势地位,射速越低意味着离死亡越近。
就查到的资料对比,舰载前膛加农炮一般都不超过3米。但是不知道有没有装备更长的火炮的?
还有战列舰的火炮重型远程火炮一般都在最底层,后期的顶层首尾旋转重炮————追击炮是什么时候开始装备战列舰的?《海军》一文中说19世纪前中期的一级战列舰都是统一口径火炮的战列舰即全32磅炮或26磅炮(轰击炮除外),算上轰击炮全舰只有2种口径火炮。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阅读权限255
在线时间5347 小时
很多概念有问题,本版精华找LeSoleil帖子
烹杀白狗,恢复论坛。千秋万载,一统七海。
阅读权限255
在线时间2975 小时
本帖最后由 LeSoleil 于
20:17 编辑
1- 去看这个书吧。
2- 火炮问题你想多了。
& && &&&早期炮比较长,一是觉得炮长,推进作用距离长,射程远,二是更为主要的,认为炮重的话不容易炸膛,而且击发以后不容易因为后坐力“跳”起来,比较稳。实际上黑火药推进作用距离也就8-10英尺,再长是根本没用的。17世纪就发现这个规律了。之后就越来越实用化了。另外24磅以上火炮的穿透力一直都是足够的,正常距离打穿最厚部分毫无压力。18磅炮早期也是完全足够的,后期的话到200米左右也能打穿。真正值得考虑的反而是降低初速的问题,降低初速才能造成更大的破片杀伤。36磅比24磅炮的优越性根本不在穿透力,而在这里。英国人不惜在近战时装2发炮弹,就为了降低初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置酒上方,烽火未熄,望风樯战舰,在烟霭间,慨然尽醉。」
阅读权限50
在线时间343 小时
1- 去看这个书吧。
2- 火炮问题你想多了。
火炮的话既然低速炮弹产生的破片效应比较好,当时的炮为什么不都用短身管炮啊,17--18倍径的舰炮改为15倍径的不是更能减少长度提高发射速度么?
阅读权限255
在线时间2975 小时
火炮的话既然低速炮弹产生的破片效应比较好,当时的炮为什么不都用短身管炮啊,17--18倍径的舰炮改为15倍 ...
综合考虑。另外19世纪后统一口径,上面确实就全用短(轻)炮了。
「置酒上方,烽火未熄,望风樯战舰,在烟霭间,慨然尽醉。」
阅读权限50
在线时间343 小时
综合考虑。另外19世纪后统一口径,上面确实就全用短(轻)炮了。
嗯,全32磅炮同口径炮,不同身管的;
不过那个时候一些大口径的Paixhans gun 装备舰船了,最多2种口径。
阅读权限50
在线时间343 小时
综合考虑。另外19世纪后统一口径,上面确实就全用短(轻)炮了。
短炮的破甲威力如何?
五年服役纪念章
银橡叶铁十字勋章
行政立法委
论坛的各项行政事务
论坛执法维安队伍成员
骑士团勋章
在论坛管理和秩序维护上做出极大贡献
TIME TRAVELER
在线时间超过2400小时
终身荣誉会员
终身荣誉会员
六年服役纪念章
元老荣誉纪念章
自战列舰吧时代以来在BB党的发展历程中做出极大历史贡献的元老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火炮射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