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的大将们排名手下谁最厉害

谁是成吉思汗蒙古帝国最强劲的对手?答案令人称奇
成吉思汗黄金家族横扫欧亚大陆,谁是蒙古帝国最强劲的对手?答案你绝对想不到
13世纪,蒙古军横扫欧亚大陆,可谓战无不胜,能够抵抗超过十年的国家不多,很多国家几个月就沦丧。只有南宋顽强地与蒙古打了半个世纪的战争,诞生了文天祥等民族英雄。现在重温这段历史,以祭奠英勇抗蒙的南宋军民,鞭笞弄权误国的奸臣,鞭笞叛国降敌的贰臣。
成吉思汗一直瞧不起不会骑射只会享受安逸的汉人,也自始至终未把南宋当作是强劲的对手。他刚起兵时,一直视金人为其最强劲的对手,只是金兵让他失望了,中原一百年的生活早已消磨了女真人尚武的风气。居庸关一役金兵大败,此后成吉思汗占领金朝原都城中都(今北京),金人只得向其纳贡称臣。随后的第一次西征,成吉思汗也未遇对手,只是在征服西夏的灵州大战中遭遇西夏主力顽强抵抗。直至他死前,他也没料到,他最轻视的汉人会是蒙古征服过程中最强劲的对手,最难啃的骨头。
蒙宋初次交手,宋兵不堪一击
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其子窝阔台根据他临死前的战略部署,开始灭亡金国的军事行动,即假道南宋,合围金国。1231年,拖雷率领的三万铁骑滚滚南下,而南宋既不敢拒绝蒙古假道,又觉让蒙古假道有失颜面,但最终还是就范。
不过宋军与蒙古军发生冲突,双方在陕南一带交战后,宋军阵亡士兵和被屠城的百姓达数十万。兵败的宋军无力抵抗,拖雷见金兵北上与蒙古主力对峙,便顺利攻陷汴梁。到此时金国大势已去,拖雷仅以三万骑兵就如入无人之境,极大震动了南宋朝野。
唇亡齿寒,金哀宗向南宋哀求
早在汴梁陷落前,金哀宗就辗转逃到蔡州,曾受尽金人羞辱的南宋与蒙古达成协议,双方联盟合围蔡州,灭金后,蔡州一带大片土地划归南宋。金哀宗则向南宋苦苦哀求,讲明唇亡齿寒的道理,希望南宋与金结盟,共同抵抗蒙古。
曾经的耻辱和大片土地诱惑,早已使南宋皇帝失去了判断能力,断然拒绝金哀宗的要求。1234年,蔡州之战打响,宋军首先攻破蔡州城,金哀宗自杀,金国灭亡。
光复中原,南宋的北伐
灭亡金国后,蒙古军主力北撤,宋理宗刚亲政一年,急于光复中原,下令宋军趁蒙古无暇南顾,开始北伐,以收复洛阳,汴梁,商丘三京。
但中原地区经过蒙古洗劫,已是满目疮痍,宋军一路所收复的城市包括汴梁,洛阳都几乎空无一人,北伐宋军根本得不到给养补充,很快陷入困境。蒙古为阻止南宋北伐,掘开黄河大堤,水淹宋军。不久后蒙军合围,北伐宋军大败,从此只得转入战略防御。
第一次蒙宋大战,蒙古遭重大挫折
1235年,窝阔台发动了打到多瑙河的第二次西征,同时以南宋背约为名,分兵两路,大举犯宋。东路主攻襄樊、江淮,西路主攻四川。刚开始,蒙古军就遭到宋军的顽强抵抗,军事进展缓慢,直到第二年才有所突破,东西两路军分别攻占了阳平关和襄阳这两处战略要地,并在湖北沿江集结,准备横渡长江。
宋廷则受到极大震动,派大将孟珙救援。孟珙很快连破蒙古24寨,大败蒙古军队,取得江陵大捷,粉碎了蒙古军南渡的企图,从而打破了蒙古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 此后几年,宋军在孟珙率领下与蒙古军展开了惨烈的拉锯战,双方互有输赢,难分高下。
1239年,大将杜杲在庐州(今合肥)大败蒙古东路军主力,蒙古东路军伤亡惨重,被迫撤出宋境。而孟珙则进入反攻,连败蒙古军队,收复襄樊诸郡和信阳,基本解除了蒙古大军在东路对南宋的威胁。同年,主攻四川的蒙古军队势如破竹,进逼三峡,孟珙率部迎敌。
1240年初,大败西路蒙古军,取得大垭寨大捷,并收复夔州,两路围攻南宋的蒙古军队全面受挫。
1241年,蒙古大汗窝阔台病死,西路蒙古军队从四川撤离。至此,长达六年的蒙宋战争,以蒙古的失败而告终,这也是蒙古征服史上遭受的第一次重大挫折。
蒙哥对南宋的军事大包围
1241年,蒙古大汗窝阔台病死后,内部纷争汗位,大汗之位迟迟不能定,虽然后来窝阔台的儿子贵由继承了汗位,也只两年就死了。在此期间,蒙古军曾进犯过四川,但被南宋大将余阶击败。
125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拖雷的儿子蒙哥取得蒙古大汗之位,他稳定汗位后,就发动了针对西亚和中亚的第三次西征,并着手制订亡宋计划。为避开长江天堑,蒙哥的弟弟忽必烈主张,从甘肃出兵,经川西,灭亡位于云南一带的大理国,从而完成对南宋的军事大包围。
1252年,忽必烈率10万大军开始了灭亡大理国的长途奔袭,至1254年,俘获大理国末代君主段兴智,大理国灭亡,蒙古完成了对南宋的军事大包围。
第二次蒙宋大战,蒙古大汗丧命
第一次蒙宋战争结束后,抗蒙名将孟珙,杜杲相继病逝,实乃南宋巨大损失。
1258年,蒙古发动了第二次蒙宋战争。蒙古大军共分三路,中路军由蒙古大汗蒙哥亲自率领,南下四川,直扑重庆。南路军从云南出发,经广西,直扑长沙。北路军由忽必烈率领,直扑鄂州(今武汉),三路军计划在鄂州会师,然后顺江东进,直取临安,企图一举灭亡南宋。
由蒙哥大汗率领的中路军是三路军的主力,起初进展非常顺利,一举攻克了成都。宋军则节节败退,四川大部失守。蒙军顺嘉陵江南下,妄图攻占重庆。合州是重庆北边门户,抗蒙名将孟珙曾在这里经营过,并在合州旁的钓鱼山修筑堡垒以加强合州的防御能力。孟珙死后,其部将王坚也不敢怠慢,一直在加强防守。
1259年蒙哥,率领的蒙古军来到合州后,马上就遇上了挫折,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相持几个月,蒙古军一直不能前进半步。心情焦急的蒙哥亲自率兵攻城,被石炮击中,当晚死在营中,中路军士气低落,只得撤退。
忽必烈率领的北路军也久攻鄂州不克,他又急于回国抢夺汗位,正好南宋权臣贾似道背着朝廷前来议和,正中忽必烈下怀。双方签定议和协议后,忽必烈便率蒙古军撤退争汗位去了。
1260年,所有入侵南宋的蒙古军全部撤退,第二次蒙宋战争以蒙古大汗蒙哥战死,三路大军无功而返告终,但贾似道私自与忽必烈议和,为以后埋下了祸根。
蒙古内乱,南宋奸臣当道
1260年,急忙从鄂州前线赶回来的忽必烈和他的弟弟阿里不哥,分别在开平和蒙古国首都和林自称大汗,双方因此展开了长达四年的内战。1262年,掌管山东的汉族军阀李檀又起兵反叛,并与南宋取得联系,蒙古局势一时非常混乱。
蒙古内乱本来是南宋的好机会,可南宋这几年都干了些什么?奸臣贾似道本是市井之徒,凭借外戚身份位极人臣,专横跋扈。在鄂州前线,本来忽必烈急于回蒙古争汗位,南宋是掌握主动权的,但贾似道竟私自与忽必烈签定对南宋极其不利的和约。回临安后,他又编造打败忽必烈的谎言,更博得皇帝的信任。最要命的是,贾似道残害正直的大臣,一些不满他的抗蒙将领都被关进监狱,抗蒙名将向士璧,曹世雄更被贾似道害死在狱中。贾似道又大肆提拔那些只会阿谀奉承的庸才,来代替被害忠良的位置,自毁南宋前程。
蒙古在内乱,贾似道又营造太平气氛,杭州的君臣过起了醉生梦死的生活,岂料大祸将至,南宋之亡,始于贾似道。
襄樊保卫战
1264年,忽必烈在平定李檀叛乱后,又彻底击败阿里不哥,结束了蒙古4年的内乱。
反观南宋,贾似道一手遮天,多位名将被杀,军政日趋腐败。南宋四川守将刘整见其他将领被害,为求自保,率所部向蒙古投降。刘整本为孟珙部将,深得孟珙所传,而其所部水师更是精悍,蒙古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水师。而后,为表忠心,刘整又向忽必烈提出了先取襄阳,再攻临安的亡宋战略,被忽必烈采纳。
1268年,蒙古以阿术为主将,刘整为副将率领蒙古军队和降蒙的南宋水师攻打襄樊,襄樊保卫战拉开序幕。 襄樊自1239年被孟珙收复以来,一直被南宋苦心经营,城防相当坚固,兵多粮足。蒙古军用尽各种办法,都无法破城。1271年,忽必烈又从四川增兵,襄樊两城所受压力越来越大,
到1272年,襄樊已被围五年,粮食基本耗尽,但两城军民依然斗志昂扬,元兵始终无法破城。同年,南宋大将李庭芝派张贵,张顺率3000士兵,携带城内急需物资,成功突破元兵的包围,冲进了襄阳,这是五年内第一支进入襄阳的援兵,极大鼓舞了全城军民的士气。
此后,襄阳宋军与外围的宋军取得联系,双方约好共同夹击元军。只是有叛徒向元兵告密,出卖了这条计划,致使襄阳宋军遭到元军埋伏,损失惨重,再也无力反攻,至此,襄樊保卫战对蒙古已是极为有利。
1273年,元军终于攻破樊城,守将范天顺,牛富自杀,与城共存亡。襄阳已孤立无援,守将吕文焕向元朝投降,历时6年的襄樊保卫战以襄樊失陷而告终,南宋的门户被彻底打开。
临安失陷,南宋气数已尽
早在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就称皇帝,改国号为大元。1274年,忽必烈下令20万元兵自汉江入长江,沿长江东进,沿途南宋将领或者纷纷投降,或者望风而逃,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
1276年,元军兵临临安城下,南宋各地官僚将领只求自保,勤王之师甚少。谢太后带领小皇帝宋恭宗投降,元军占领临安,南宋气数已尽。
厓山,小皇帝跳海,数万人跳海殉国
宋恭宗投降后,南宋余部一直在坚持抵抗,大将李庭芝还在坚守扬州,陆秀夫,张世杰在福州拥立端宗为帝,文天祥则在江西一带发展反元势力,一度控制了不少城池。
李庭芝在扬州虽遭元军围困,但坚持不降,后粮草用尽突围,想去福州与陆秀夫会师,结果在泰州被元军打败。李庭芝虽被俘,仍不投降,最终被元军杀害。
元军主力南下江西,文天祥不敌,只得退到广东,后在广东潮阳被南宋叛奖张弘范抓获。蒙古人百般诱惑和威逼,天祥至死不降,并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千古传诵的诗句。很不幸,天祥也被杀害了。
在福州的南宋小朝廷,后来不断南迁,途中小皇帝端宗去世,陆秀夫又立九岁的赵昺为帝,一直坚持在广东沿海抗元。
1279年,元军与宋军在厓山展开了最后的决战。混战几天后,宋军不支,张世杰与陆秀夫决定撤退。宋军的船队被元军冲散,陆秀夫不愿被俘虏,眼含泪水背着小皇帝跳海自杀,此后,残余的宋军,官员及家眷也纷纷跳海殉国(史载有数万之众殉国),至此,南宋彻底灭亡。
回顾整个蒙宋战争史,双方打了半个世纪,其中的激烈、悲壮难以形容。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全四册,500幅春秋战国地图,左图右史
全四册,500幅春秋战国地图,左图右史成吉思汗手下猛将如云 最狠当属“四杰”与“四獒”
支持键盘&&翻页
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名将云集,并非只有四杰四勇,但除了术赤四兄弟之外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四杰四勇八位了。四杰也中心点叫四骏,就是木华黎、赤老温、博尔忽、博尔术。
成吉思汗手下猛将如云 最狠当属“四杰”与“四獒”!
都说胖子都是潜力股,英国女孩苏菲阿里斯因胖而烦...
时间不断流逝,昔日可爱的童星们也都长大,她们褪...
最柔软女子拍年历 美女全裸表演绝技画面太诱人...
CBA总决赛将于3月11日打响,一美女球迷身披露脐装...
中国特种兵的训练到底有多残酷?外界盛传中国陆军...
女子用六年时间缠足 大脚变金莲全程记录...成吉思汗唯一败仗:被俘下属被对手煮70锅人肉
来源:凤凰网历史日 08:51
核心提示:札木合对待俘虏的方式是非常残忍的。札木合弄了七十口大锅,里面烧着滚烫的开水,然后把凡是支持铁木真部落而被他俘虏的人,全部扔到大锅里给活活煮死了,等于是煮了七十锅人肉。本文摘自:《袁腾飞讲成吉思汗》,作者:袁腾飞,出版:湖南人民出版社  铁木真很快被部众推上汗位,但是他的势力还非常弱小。此时的铁木真清醒地意识到,必须积极寻找外部盟友的帮助,才能生存和壮大。令铁木真想不到的是,曾经为他出生入死的安答札木合,不仅没有给予支持,反而挑起了战争。那么,札木合与铁木真兄弟之间的这场战争,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  找个老大去打架  咱们前边讲过,蒙古部落以前是有可汗的,比如合不勒汗、俺巴孩汗、忽图剌汗。但是自从忽图剌汗以后,蒙古就再也没有可汗了,所以当时的蒙古部落是一盘散沙,经常遭到塔塔儿、篾儿乞这些部落的欺侮。  公元1183年,随着铁木真年龄的增长和势力的壮大,这些来投奔铁木真的蒙古部落的贵族,酝酿着拥戴铁木真做蒙古的大汗。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蒙古指的是蒙古部落,不是现在意义上的蒙古民族。  这些人拥戴铁木真做大汗的时候,他们的誓词特别有意思:我们决定立你为可汗,你做了可汗之后,我们打仗的时候愿意做你的先锋,为你击败所有的敌人,然后把抢来的美女和营帐都奉献给你。在草原围猎的时候,我们愿意把野兽赶得无处躲藏,然后把这些猎物都奉献给你。如果我们不遵从你的命令,你可以把我们杀掉,把我们的头颅抛在野外,没收我们的财产,把我们的妻子、儿女都作为奴隶。我们共同拥戴你为我们蒙古部落的大汗,希望你能接受这个汗位。  从这个誓词当中能看出什么呢?能看出铁木真的这些叔叔、堂叔和堂兄弟拥戴年仅22岁的铁木真做可汗的目的何在。他们希望铁木真带着他们去打仗,去围猎,等于就是铁木真领着大家发财,不论打仗还是围猎,自然大家都有收获。虽然大多数战利品给了可汗,但是你吃肉我们也能喝到汤。实际上,这帮人拥戴铁木真当可汗,就是找一个老大,好带着他们去打架。  可是这个可汗,跟铁木真心中的可汗相差十万八千里。铁木真觉得,我要做了可汗就应该大力治理这个部落,把它变成一个国家,然后我要统治这个国家。  但是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理想再高远,路还是得一步一步走。不管怎么讲,这些人拥戴铁木真做蒙古部落的可汗,铁木真欣然接受了。  铁木真手下的这些拥护者看他做了可汗,自然也非常高兴。比如说我们前面讲过的速不台,这个时候就跟铁木真表示,你做了大汗之后,我会像警觉的老鼠一样保护你的财产,像勤奋的乌鸦一样为你聚集财物,像大汗的毡帐一样保护你的安全。我就是勤奋的老鼠,我就是警觉的乌鸦,我就是能抵御寒风的毡帐,我会保护你,让你冻不着,免受风霜之苦。  也就是说,这些人纷纷向铁木真表忠心。  铁木真非常高兴,今天终于实现了父祖的遗愿,做了蒙古部落的可汗。铁木真跟自己的部属说,如果我能得到天地神明的保佑,真正完成草原的统一,做了草原之主,你们就跟我一起永享荣华富贵,你们都是我世世代代的好朋友。  这意思是,只要你们跟着我,咱们吃香的喝辣的,世世代代享受荣华富贵。  一手抓内政  铁木真一做可汗,就有了跟以前的可汗明显不同的做法。他要建立一整套规章制度,而且这些规章制度要成为后世遵照的典范。  首先,铁木真要建立一支绝对忠于自己的武装力量。这支武装力量的蒙古话翻译过来就是箭筒士,就是一帮弓箭手。铁木真知道,自己的这些叔叔和堂兄弟拥戴自己为可汗,并不是真心服从自己的统治,所以依靠他们是不行的,必须有绝对忠于自己的武装力量。因此,他召集了一帮箭筒士,作为自己的贴身侍卫。  然后,铁木真安排手下的人各司其职。放羊的要把羊喂得肥肥的,放马的要把马喂得壮壮的。专门制作武器的人,一定要把刀做得十分锋利,能够砍断铁甲;生产箭的人,箭头要能射穿多少张生牛皮,这些都有严格的规定。特别是负责饮食的人,这个非常重要,如果被敌人收买,在饮食当中投毒的话,那咱这一票人可就全玩儿完了。所以在蒙古部落,还有日后的蒙古帝国、大元王朝当中,负责饮食的人绝对都是组织上最信任的人,不是说随随便便来一个人就能当厨子,就能给大汗做饭。  在当时的草原上,只抓内政建设是不行的。这个时候,铁木真的势力还非常弱小,仍旧处在其他部落的威胁之下。铁木真很清楚单打独斗成不了气候,所以要积极寻求外部盟友的支持。  一手抓外交  铁木真首先要争取的盟友,就是父汗脱里和安答札木合。于是,铁木真派人去把自己称汗的消息告诉父汗脱里和安答札木合。  脱里听说铁木真称汗,非常高兴,说你们立我的孩子为汗,这非常好,早该如此了,你们蒙古部落怎么能没有自己的可汗呢?你们这么做是对的,我非常高兴,我会永远支持铁木真,也希望你们忠于自己的誓言,要永远忠于他。我克烈部作为铁木真的盟友,会永远支持蒙古部的可汗。  使者欢天喜地地回去向铁木真报信。铁木真听了,自然也非常高兴。  派到札木合那儿去的使者,境遇完全不一样。使者到了札木合的营帐,报告说你的兄弟铁木真已经被我们拥立为可汗了。札木合非常不快,但是铁木真身份高贵,现在也有了不少部众,没有理由跟人家翻脸。札木合只好强压怒火,他不好意思直接指责铁木真,就指桑骂槐,骂拥立铁木真做可汗的两个人,一个是阿勒坦,一个是忽察儿。  札木合说,阿勒坦和忽察儿这俩人太不地道,我跟铁木真安答在一起的时候,你们为什么不拥立他做可汗?非要等我俩分开了之后,你们才拥立他做可汗,这是什么意思?这不是破坏我跟铁木真安答的关系吗?回去告诉铁木真安答,小心这俩人。你们既然已经立了铁木真做可汗,那就立吧,但你们要忠于自己的誓言,别朝三暮四、朝秦暮楚。同时告诉铁木真安答,让他开开心心地做他的可汗,我永远是他的好安答。  札木合的真实心思其实是这样的,既然你称汗这件事我反对不了,我也拿你没辙,那我就告诉你小心身边的这俩人。而且札木合表明了一个意思,如果我跟铁木真安答闹掰了,那肯定是这俩人离间的结果。  札木合上面的话是言不由衷,就如我们前边举的那个例子:我身为一个老板,你来投奔我,我把你带起来了,你生意也做大了,然后你自立门户,还成了我的竞争对手。现在你一称汗,肯定就会存在草原上的牧民往哪边儿站的问题,他们到底是站到我札木合一边呢,还是站到你铁木真一边呢?所以,札木合心里非常不痛快。  使者回来之后,就把札木合说的话告诉了铁木真。铁木真听完之后,沉吟片刻,想了一想说,看来我这个札木合安答,心胸过于狭隘了,甭管他了,他爱怎么想就怎么想吧,但我绝对不会违背跟他结拜时候的诺言。我知道他心里不痛快,我也知道他对我是必欲除之而后快,但是允许他不仁,我不会不义。既然他说出这样的话,那由他去好了,咱们千万不要挑衅札木合,但是大家要做好防备。万一札木合有什么挑衅的举动,或者说他要进攻咱们,咱们也别让他打个措手不及。  铁木真已经料定,自己跟札木合安答之间早晚要有一场战争。  札木合的借口  札木合曾经三次与铁木真结为安答,并多次为铁木真出生入死,可以说,铁木真的成功少不了札木合的鼎力支持。虽然对于铁木真称汗一事,札木合非常不悦,但是铁木真号召部众防御札木合的进攻,是不是太过谨慎了呢?  事实证明,铁木真的判断非常精准。而且札木合兴兵来攻打的时间,比铁木真想象的还要快。  札木合很快就找到了一个攻打铁木真的借口。他找了一个什么借口呢?   札木合有一个兄弟,领着一帮人跑到铁木真的部落里偷马。他们偷的牧民不是一般人,而是铁木真的叔叔,叫拙赤。他们把拙赤家的马给偷了,但偷马时响动太大,马一叫唤,拙赤就醒了。马是牧民家最宝贵的财产,咱们讲过铁木真家的八匹马丢了,铁木真追了几天几夜也要把马给追回来。拙赤一看自己家的马被偷了,那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赶紧拿上弓箭追了出来。  拙赤远远地望见前面黑乎乎的人影在跑,那肯定是盗马贼。拙赤大喊一声:“你把马给我留下!”随后不管三七二十一,搭弓放箭,一箭就奔着这些盗马贼射出去了。  札木合的弟弟活该倒霉,也不知道这拙赤真是神箭手还是蒙的,这一箭太准了。只射了一箭,札木合的弟弟“哎哟”一声就翻身落马了,当场被射了个透心凉,死了。  这些盗马贼一看带头大哥死了,也顾不上偷马了,先把首领的弟弟抬回去吧。  札木合一瞅就急了,好你个铁木真,我正想收拾你没个借口呢。你可真行,我弟弟也就偷你们家几匹马,你竟然把我弟弟给射死了。札木合也不管拙赤是蒙的,还是特意要射死他弟弟,反正就是找个开战的借口,要为弟弟报仇。你媳妇被抢了,你还跟人家篾儿乞人拼命,非要把人家篾儿乞部落消灭了不可;我弟弟被你射死了,咱们能有完吗?  于是,札木合立即发动部众,派人联络塔塔儿部、篾儿乞部、泰赤乌氏等部落。凡是跟铁木真有仇的部落,他都给联合起来,组成了一个反铁木真联盟,组织了十三部人马,共三万大军,要跟铁木真决一死战。  很快,札木合的联军就浩浩荡荡地向铁木真杀过来了。  煮了七十锅人肉  铁木真听到札木合起兵的消息时,正在山里打猎呢。一听札木合组织了三万大军来进攻自己,铁木真赶紧回去组织人马。  铁木真也组织了十三部人。你来十三部,我也来十三部,十三部对十三部,问题在哪儿呢?札木合召集的这些人,都对铁木真怀有深仇大恨,一定要弄死铁木真,这帮人才称心如意。而铁木真组织的这十三部人,第一部是诃额仑的部属。诃额仑这个时候已经是老年人了,老太太穿上牛皮的盔甲,骑上战马,举起祖先留下的长矛,然后领着自己的部属上了战场。第二部是铁木真的兄弟们和他的箭筒士。从第三部到第十一部就是铁木真的叔叔、堂叔、堂兄弟们,这些人虽然拥戴铁木真为可汗,但是他们在战场上不会真的为他去玩儿命,他们是见便宜就上,见吃亏就躲。剩下的第十二部和第十三部是旁支尼鲁温蒙古人。所以,铁木真这十三部的力量并不强大,基本上是一群乌合之众。  双方在草原上拉开阵势,刚一照面,铁木真的部队就被打了个落花流水,被冲得稀里哗啦。札木合这十三部联军,个个怀着对铁木真的深仇大恨,举着明晃晃的战刀,骑着快马,一阵风就冲到了铁木真的队列面前。箭如飞蝗,遮天蔽日,然后大队人马就像一股狂风似的席卷而来。铁木真的部下哪儿见过这阵仗,所以刚一交战,就被杀得稀里哗啦,退到了斡难河岸。  铁木真第一次独自领导的大战就这样惨败了。这一仗就是蒙古历史上有名的十三翼之战。  铁木真这一仗虽然败了,实际上元气未伤,伤亡的人并不多。因为铁木真的军队跟札木合的联军一照面,就兵败如山倒,大部分人都是打马就跑。很多人都没跟札木合的联军交上手,一看前面的人都在跑,自己也就撒腿往后跑。  所以铁木真虽然打了败仗,但是并没有像以前的篾儿乞人那样,被打得到了亡族灭种的地步。  对铁木真来讲,更加可喜的是什么呢?札木合联军打胜了之后,对待俘虏极其残忍。  中国历史上,对待俘虏的方式有很多种。有的优待俘虏,将其化为己用;有的干脆全部杀光,以绝后患。札木合对待俘虏的方式是非常残忍的。札木合弄了七十口大锅,里面烧着滚烫的开水,然后把凡是支持铁木真部落而被他俘虏的人,全部扔到大锅里给活活煮死了,等于是煮了七十锅人肉。  成大事者的必备素质  札木合这么一干,大失人心,与铁木真对人的友善、仁爱就形成了鲜明对比。  前面讲过,铁木真对先弃他而去然后再回来的部众是宽宏大量的,绝对不会说你当初背叛我,我跟你没完,只要回来,就还是亲如一家。铁木真对待他的部下也是体恤有加,打仗都是自己冲锋在前,撤退都是自己断后。铁木真是这样的一个人,跟札木合形成了鲜明对比。  作为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光有威严是不够的。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必须得有一颗包容的仁爱的心,你得包容别人的缺点,你得爱惜你的百姓,爱惜你的部众,甚至爱敌人。因为你有了一颗仁爱的心,所以你才能散发出崇高的人格魅力,你才能有那种夺人双目的领袖气场。  凡是在乱世中能够脱颖而出取得成功的人,都有一种能力——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喜怒不行于色,特别是不能因为个人的私仇而滥杀无辜。  《孙子兵法》讲:“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是说作为君主,不能因为哪个国家得罪了我,一拍桌子就要灭了他。将不可以愠而致战,是说将军不能因为别人气你,说你不敢打,是缩头乌龟,你就去跟人拼命。作为君主要对一国负责,作为将军要对三军负责,所以必须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绪。今天甭管你是一个企业还是一个单位的领导者,你要对你的团队负责,不能因为你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使大家陷入危险的境地。  札木合的军事实力虽然远远强于铁木真,但是一场胜利之后,他这种小人乍富的本性就暴露出来了,谁跟着铁木真,我就把谁活活煮死。札木合这个人就这样,心胸太狭隘了,干不成大事,没有人愿意来投奔他。他心情好的时候收留你,遇上他哪天心情不好,他就拿你做汤了,谁受得了这个。  所以,铁木真能成功,札木合成功不了。铁木真在少年时就历尽坎坷,历练出了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气度,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一时的失败,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暂时的失败,暂时的退却,是为了明天的进取,是为了更大的成功。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铁木真明显比札木合棋高一筹。其实在中国历史上,甚至世界历史上都是这样,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仁爱心、包容心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十三翼之战,铁木真虽然败了,札木合虽然胜了,但是由于札木合煮了七十锅人肉,把俘虏全都给做成肉汤了,所以札木合反而大失人心,有越来越多的人,包括札木合自己部落的人,都投到了铁木真的麾下,铁木真的势力反而更加壮大了。
相关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吉思汗搞过多少女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