⒉糃OSMO平台 世界智能制造平台将要去哪

当前页面:&&&&&&&落子上海,海尔OSMOPlat将成Predix、MindSphere劲敌?
落子上海,海尔OSMOPlat将成Predix、MindSphere劲敌?
6月29日,海尔集团在山东青岛以外的首个区域总部落地松江G60科创走廊。上海市政府与海尔集团昨天下午在沪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海尔集团、松江区政府、临港集团三方签署了《“海尔集团‘产城创’生态圈模式”暨海尔智谷落户G60科创走廊合作协议》。根据海尔集团、上海松江区政府、临港集团签署的三方协议,海尔将投资100亿元以上,建设青岛以外首个区域总部和六大核心功能板块,打造全国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标杆项目。海尔集团动作频频,持续引发各方关注。“海尔转型,落子上海,展现的是不一般的眼光和价值。”业内人士这句点评,让我们不禁好奇:转型中的海尔集团为何选择落户上海松江?落户后,这里将“勾画”出一幅怎样的高端智能制造图景?
打造“上海创造”高地 海尔集团、松江区政府、临港集团还将共同探索成立工业互联网投资基金,主要面向COSMOPlat平台生态企业、智能制造转型提升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和孵化培育,基金预计总规模20亿元,首期规模10亿元。“之前,听说海尔要在全国布局选址,我们立刻飞到了青岛的海尔总部。”松江区委书记程向民告诉记者,通过深入洽谈,海尔对G60松江科创走廊的认识不断提升,短短三四周的对接后,双方就敲定了落户上海松江的方案。海尔集团战略部总经理张玉波说,选择落户上海,既着眼于海尔自身的国际化战略,也将进一步借助上海在人才、信息、金融、产业集聚和对外合作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依托的智能制造。 拟设立20亿元投资基金 海尔COSMOPlat作为可实现用户终生价值的大规模定制解决方案平台,目标为用户定义的产品就可以通过海尔互联工厂实现生产。通过众创汇、海达源等模块,用户有了定义所需产品的主动权。在这一过程中,COSMOPlat让“消费者”又增添了一层“生产者”的含义,让消费者与工业全流程相连。在落户G60科创走廊后,COSMOPlat将借助上海经济、人才优势,打造全球引领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输出平台,服务于G60科创走廊上的制造企业。不仅如此,海尔集团、松江区政府、临港集团还将共同探索成立工业互联网投资基金,主要面向COSMOPlat平台生态企业、智能制造转型提升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和孵化培育,基金预计总规模20亿元,首期规模10亿元。目前,海尔COSMOPlat这朵汇聚了海量资源的云,已启动社会化服务,开放给中国所有的制造企业,为企业提供互联工厂模式、大规模定制方案、服务、网络协同制造、智慧知识服务、检测与认证等八大生态服务。除家电行业,这一模式至今也已有效推广到电子、船舶、纺织、装备、建筑、运输、化工等7大行业。 寄望引爆时代 海尔已是国内乃至全球智能制造的引领者。不久的将来,在G60松江科创走廊,海尔将形成一条互联网工厂示范生产线,让家电的私人定制服务走进上海。
比如,建设一条10米长、6米宽的实体冰箱互联工厂示范生产线,听起来平常,却有着推动产业变革的深刻内涵。在这条生产线上,企业和工人不再是产品生产的唯一主导者,原本处在末端的消费者,同样也是产品的设计者和生产者,根据个人喜好进行冰箱的私人定制。海尔集团CEO张瑞敏表示,通过建设上海区域总部,海尔希望能够在全球率先引爆物联网时代。首先,消费者在移动终端上登录海尔定制平台,提出自己的定制要求。随后,这些信息被下达到工厂,生成订单。另一头,工厂的智能制造系统自动排产,并将信息传递到各个生产线。经过智能匹配、柔性装配、模块装配、用户定制、智能插单、智能检测、定制交互等7个工站,13个节点,订单的全程直观地呈现在眼前。只需短短几分钟内,一台私人专属定制的冰箱微缩模型就成型…… 吸引创新企业集聚 2016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2016亿元,实现利润203亿元,同时线上交易额实现2727亿元。根据欧睿国际数据,2016年海尔大型家用电器品牌零售量占全球市场的10.3%,连续8年蝉联全球第一。“我们将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输出智能制造领域的产品与服务,推动松江和上海的制造业企业实现快速转型。”海尔集团负责人表示,在松江建设COSMOPlat示范线展示中心的基础上,未来将根据实际发展情况,规划投资建设海尔智能制造互联工厂。有业内人士分析,“海尔选择G60松江科创走廊,实际就是选择了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定位和良好的环境。”到目前为止,G60上海松江科创走廊范围内还集聚了库卡、柯马、伟本等130多家相关企业,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产业具有了不错的基础。而松江方面对海尔落户,更看重的不在于税收,而在于其影响力。希望藉此今后能吸引更多创新企业集聚而来。海尔选择落户上海,寻找的是转型出发的新港湾,也是走向世界的平台。假以时日,由“大规模制造”转为“规模化定制”海尔COSMOPlat,将与Predix、MindSphere比肩,有望创造世界智能制造的“中国极”!
审核编辑(周薇)
更多内容请访问 中国工控网()
手机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
工控网APP下载安装
工控速派APP下载安装
提点建议:
,请填写评语后直接提交。
&&匿名留言
看过的用户还看过
数据正在加载...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博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海尔正式发布COSMO平台 世界智能制造将要去哪?
2月21日,就在2017工业互联网峰会上,海尔COSMO平台正式发布并对外提供社会化服务,这是中国首个也是最大的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简单来说,它是一个解决用户和工厂可交互、参与定制的全流程的平台,也就是用户可以向工厂直接发出请求,让他生产自己想要的产品。
2月21日,就在2017工业互联网峰会上,海尔COSMO平台正式发布并对外提供社会化服务,这是中国首个也是最大的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简单来说,它是一个解决用户和工厂可交互、参与定制的全流程的平台,也就是用户可以向工厂直接发出请求,让他生产自己想要的产品。这倒是给了我们巨大的想象空间,那这个全流程、全要素、全周期的平台为何要这样做,到底能否引起惊涛骇浪,恐怕是我们现在最为关心的。万众瞩目,COSMO平台这时发布,时间刚刚好假如说,我们赞同一行业人士评价的“海尔工业互联网平台COSMO的问世,意味着一个属于中国智能制造标准化、规范化的时代大幕已经拉开”,我们就有必要了解COSMO平台的推出实际上是多重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如我们历史课上问到的“为什么会有毛泽东”,历史老师告诉我们:时代需要!1、全球工业制造升级,中国需走出自己的路按照全球智能制造发展指数报告(2016)数据,中国位列全球排位智能制造发展的第二方阵,排在美国、德国、日本之后。而随着世界正迎来一轮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美国的GE和德国的西门子作为发达国家智能制造的代表,已经开始探索开放共享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分别推出了Predix、MindSphere平台,来构建互联网生态体系。但中国的制造企业发展水平层次不齐,智能化和的程度也不同,如要弯道超车,就得走一条差异化路径,构建起可以跨产业,在生态层面上相互联接和协同的平台,通过用户需求驱动的模式创新(供给侧改革)来带动企业的软硬升级。所幸,区别于美国由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德国由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也不是简单的机器换人,COSMO是在互联工厂模式的核心基础上,企业可以迅速复制海尔互联工厂现有的成果,帮助企业快速向大规模定制转型,并缩小了与其他先进国家在品牌塑造、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差距,完成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身。2、政策红利,海尔未雨先绸缪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制定了《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年)》,到《到2020年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将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再到《智能制造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五年内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一路走来,对于智能制造,国家一直释放着政策红利。
责任编辑:zhangwuqiang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OFweek工控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邮箱/用户名:
忘记密码?
用其他账号登录: QQ
请输入评论
机械自动化单片机
广东省/深圳市
四川省/成都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北京市/海淀区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惠州市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注册花火通行证,没有账号
智能硬件分类
&>&&>& > 正文
分享文章到微信
关注花火网微信公众号
  2月21日,就在2017工业互联网峰会上,海尔COSMO平台正式发布并对外提供社会化服务,这是中国首个也是最大的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简单来说,它是一个解决用户和工厂可交互、参与定制的全流程的平台,也就是用户可以向工厂直接发出请求,让他生产自己想要的产品。这倒是给了我们巨大的想象空间,那这个全流程、全要素、全周期的平台为何要这样做,到底能否引起惊涛骇浪,恐怕是我们现在最为关心的。  三个信号,COSMO平台让我们看到智能制造未来走向  更为重要的是,海尔COSMO平台在为智能制造提供标准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整个智能制造的发展方向,这至少有三:  1、用体验经济真正取代产品经济  美国作家约瑟夫o佩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提出,“商品是有形的,服务是无形的,而创造出的体验是令人难忘的”。但我们传统的产品经济是以企业为中心的供需分离,消费者并不能参与到背后的研发、设计以及生产过程中去,只能被动地接受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供需错配”司空见惯。
加载更多新闻
资深评论人,百度百家、钛媒体、虎嗅网、新浪创事记、创业家i黑马、创业邦、投资界、品途、亿欧、派代、易观、砍柴网、界面、蓝鲸TMT、速途网、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站长之家、互联网分析沙龙、亿邦电商社区等专栏/认证作者,百度安全特约作者,关注智能硬件、新媒体、移动电商等。边探索边评论。今日头条、一点资讯、搜狐新闻、网易新闻、凤凰新闻、腾讯天天快报等客户端搜“科技向令说”订阅。
曾响铃的文章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花火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智能制造平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