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我14岁,带我上王者让你不带套却只让玩1小时 问题补充:不是说2小时吗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投稿邮箱:news@&新闻热线:
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内容
“王者荣耀”防沉迷系统如何起效?
【字体: 】 【】 【】
  7月4日,腾讯推出“史上最严防沉迷系统”,希望以“限制未成年人登录时长、升级成长守护平台、强化实名认证”等措施,扼制部分玩家、特别是未成年人对手游王者荣耀的沉迷。此举也引发了人们广泛讨论。
  当日,腾讯控股股价大幅跳水,一度跌近5%,市值蒸发超1300亿港元。
  第三方数据显示,王者荣耀目前拥有2亿注册用户,其中,有3.5%(约700万人)的用户年龄低于14岁,24岁以下的用户超过52%。此前有关未成年人沉迷游戏发生恶性事件的报道也不时见诸媒体。
  而史上最严防沉迷系统的效果到底如何?该怎样降低游戏对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进行了调查。
  “老把戏了,实名制没什么作用”
  防沉迷系统上线首日,就有多家媒体报道称,该系统遭到破解。
  “老把戏了,实名认证没什么作用,在网上搜索‘身份证大全’,找个成年人的身份证认证就好了。”一些玩家说,防沉迷系统比较鸡肋,除了冒用身份证认证,还可以借别人的账号,或者多注册几个小号来玩。
  对此,王者荣耀游戏制作人李旻回应说:“小号问题,不只是游戏行业,而是包括视频、电商等整个互联网行业都面临的难题。”李旻认为,实现高精准实名认证的难点在于,当前国内实名制认证的体系,是基于“用户提供的信息是准确且真实的”这个前提的。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以“王者荣耀 解除防沉迷”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了大量破解攻略。记者联系上一个自称可以解除防沉迷系统的卖家。据他介绍,未绑定守护平台的账号收费20元,绑定的收费40元。只需提供游戏账号及密码即可解除。“如果你有想绑定的身份证就发给我,没有的话我这里给你弄。”他承诺15分钟就可以解除成功。
  除了在实名认证上做手脚,在各大游戏交易网站,也可直接进行游戏账号交易,提供代练服务。记者在淘宝网联系到一位出售王者荣耀账号的卖家,卖家称可以出售绑定了成年人身份证的游戏账号,避开防沉迷系统。
  王者荣耀制作方表示,未来实名认证系统将进一步强化,后续也将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身份真实性校验。
  根据防沉迷系统的规定,12周岁以下(含12周岁)未成年人每天限玩1小时;12周岁以上未成年人每天限玩2小时,超出时间的玩家将被游戏强制下线。没有完成腾讯平台实名注册流程的账号,将无法进入王者荣耀进行游戏。
  但记者尝试用未经实名认证的账号体验游戏两小时,并未被强制下线,只是有系统提示尽快进行实名认证,规则将在近日公布。
  而腾讯在今年2月推出的由家长监控孩子玩游戏的“成长守护平台”,也进行了升级。腾讯有关负责人表示,升级后的平台将增加硬件设备绑定功能,避免未成年人通过多账号登录绕开家长监护。比如,有的未成年人为了避开父母监控,注册多个小号,但平台升级后,家长可以直接对孩子的手机进行监控,即便有再多小号,都可以“一键禁玩”。
  记者在王者荣耀百度贴吧随机浏览帖子发现,未成年玩家对于“成长守护平台”的讨论,要多于“实名认证”,不少玩家为父母的监控苦恼。有玩家在贴吧里发帖炫耀,“成长守护平台已成功解除,给你们点信心加油”。这位玩家说,他前后用了一天多的时间解绑成功。帖子吸引了200多条回复,有不少玩家求攻略。
  解除成长守护平台需要家长的操作配合,并且需要上传手持身份证的照片,个人操作起来比较困难。但在淘宝上输入“守护平台”,有多家商铺提供解绑服务。记者联系上其中一家,报价为50元一次,1小时内成功。他声称已经成功解绑了几百个账号。
  王者荣耀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通过账号租赁、交易来引诱未成年人规避防沉迷健康系统和实名制的现象,腾讯已对数个游戏交易平台发起了诉讼。目前,部分平台已下架腾讯所有游戏账号租赁业务。
  据腾讯官方发布数据,截至7月5日凌晨5时,防沉迷系统生效的最高峰时段出现在用户游戏时间最集中的晚间。在一小时内,共有34万个账号在登录游戏达到限时时段后下线。同日,“成长守护平台”新增绑定账号增长45万个。
  虽然防沉迷系统被一些人看作“鸡肋”,但这个系统对部分未成年玩家的确产生了影响。
  有未成年玩家气愤地表示,充了这么多钱,现在有防沉迷,都不想打开了。但也有玩家在网上吐槽,“我觉得王者荣耀的这个防沉迷系统还是很好的,可以防止我们游戏时间过长,但是他们的试运行为什么要选在假期我搞不懂,明明想趁着这个假期跟小伙伴去玩几把,然后来了一句‘我今天不能玩了’。其实王者荣耀的本意是好的,但是他们好像没有考虑到十六七岁未成年人的尴尬,明明自己有自控能力,却要像小学生一样被压制,这是为什么?!”
  山西的小航说,她读小学五年级的弟弟的确被防沉迷系统之后“唬”住了,不过这可能只是暂时的。“他成绩不错,但每天写作业、弹钢琴的前提都是完成以后一定要玩游戏,这种诱惑不是说防沉迷就管用。现在的小孩都精得很,真的好难管,不让玩游戏就闹就吵。但我觉得他们长大以后懂得会越来越多,在这些小门道上也是一样。”
  王者“毒”药“毒”在哪里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田丰在试玩了3个月后认为,单就游戏而言,王者荣耀的吸引力有限。这个游戏具有强大用户黏性的关键是腾讯把社交网络优势带入了游戏。
  也有玩家告诉记者,玩这款手游的目的是为了“找朋友”,王者荣耀自带社交属性。比如,游戏中的一项功能是“附近的人”,点开可查找附近开了定位的玩家。
  从去年9月开始玩王者荣耀的张学蕾说:“有一项任务是跟战队队友一起玩一次,如果有战队的话,经常会有战队成员邀请做任务,熟了的话,会变成好友。”玩了一年多,张学蕾加入了不少游戏战队,人数最多的接近150人,也认识了很多朋友账,并通过游戏转换到微信、qq等社交账号上。“每周周末晚上战队赛,打完队长会发红包。”
  1997年出生的小邹与男友是在这款游戏里认识的。他们通过一局匹配相识,一盘游戏结束后,互加了好友。从认识到确定男女朋友关系,两人用了一个多月。“现在感情很好,我们两个距离五小时的火车车程,两个半小时的高铁,一个月至少见一次面。”小邹觉得,他们现在跟普通情侣一样,对外仍然不好意思说是在游戏里认识的,“怕大家接受不了,只说是社团里认识的”。
  在现实世界的人际交往中,王者荣耀也较容易成为陌生人之间的谈资。海口的小迅说,她的室友选择与她合租的最大原因是,小迅与男友都玩王者荣耀,可以三排(三个人组队打排位赛),并因此免了她的水电物业费。“他最先问我的就是‘打不打王者啊’。”小迅说。
  田丰认为,王者荣耀结合了熟人社交和陌生人社交两种不同的社交模式,这可能也是王者荣耀用户量得以快速提升和维持的社交“双通道”。除了认识陌生人,还有许多玩家把它当做维系圈子、团体的渠道。
  “后来快毕业,大家实习去了,见面机会越来越少。跟他们‘开黑’(指一群相互认识、交流方便的人组队进行游戏)的时候,感觉还能跟以前一样玩。毕竟毕业了,见面机会太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莫永瑜这样说。之前很少玩网游的他,现在经常在王者峡谷里见到老同学。
  像莫永瑜这样参与同学战队、亲戚战队、同事战队的玩家不在少数。在采访中,多数玩家表示是被身边亲友带入的。他们觉得身边很多人都在玩,自己不玩就没有话题可谈,融不到圈子里去。
  “未来是个人化的时代。”北京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认为,对产业形态、文化形态、技术形态有三条价值判断标准,第一,能不能让个人在未来的发展当中有更多的社会联系;第二,能否扩大个人的行为空间与自由度;第三,能否提升人的把控感,降低焦虑。以此衡量,手游丰富了玩家的社会联系,有助于个人价值的提升。
  除了社交属性,王者荣耀吸引玩家的点还在于它的移动互联性。采访中,不少玩家认为王者荣耀就是英雄联盟的手机版。都是5vs5实时对战,需要与队友协作完成任务。玩家付羽认为,王者荣耀之所以能成为现象级手游,在于它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操作。虽然手游与网游相比在技术操作上有许多不足,但没空使用电脑,或者需要去网吧的玩家玩起来特别方便。此外,与英雄联盟需要使用第三方社交软件不同,王者荣耀可以直接连麦语音或者对话框文字交流,节奏快。
  “限制系统”与“分级制度”:哪个是游戏行业的最终归属
  有人质疑,腾讯在此时推出防沉迷系统是迫于舆论压力。对此,李回应,“当然不是。”
  “健康游戏系统是6月初上线的,当时我们还很不安,毕竟国内此前并没有其他手游做过类似的防沉迷设计,我们也是第一次做这种尝试。但经过一个月的测试,我们觉得功能比较稳定了,因此选择在此时推出。”
  而有关防沉迷系统的讨论,再度引发了人们对游戏以及未成的人保护问题的关注。
  2017年年初,《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公开征求意见。第二十三条提出,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采取技术措施,禁止未成年人接触不适宜其接触的游戏或游戏功能,限制未成年人连续使用游戏的时间和单日累计使用游戏的时间,禁止未成年人在每日的0:00至8:00使用网络游戏服务。
  早在2007年, 我国即已在全国推行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
  《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要求,未成年人累计3小时以内的游戏时间为“健康游戏时间”,超过3小时后,玩家在游戏中的收益将受影响,以此迫使未成年人下线休息、学习。但业内人士认为,这个系统的漏洞很多。首先,未成年人可以虚报信息或者随便填写其他成年人的身份证号;此外,同一款游戏可以“歇号不歇人”,多账号持续玩;即便游戏时间到限,玩家还可以改玩其他游戏。
  也有网友认为,不需要对于游戏大惊小怪。每个时代的青少年都有痴迷的游戏,现在是手游,过去是游戏机,再往前是跳皮筋、弹球,每一代成长的时候都被叫做“垮掉的一代”“死掉的一代”,但是直到现在,大家都正常地工作、生活,也没有哪一代垮掉或者死掉。
  2010年8月实施的《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网络游戏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采取技术措施,禁止未成年人接触不适宜的游戏或者游戏功能,限制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但是,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这些规定没有具体可操作的细节。
  “把制定网络游戏用户指引和警示说明的权力交给游戏经营单位,而没有专门的专业机构进行内容、功能评价和适用人群划分。游戏经营方为了扩大用户,是不太愿意设置适用人群的限制的,适宜不适宜未成年人玩,就由经营方说了算。当然,虽然规定没有可操作的细节,却也给监管部门随时可查处游戏,提供了笼统的依据,但这除了显示行政部门的监管权力外,并不是对游戏运营的依法治理。”
  他认为,政府部门的分级监管、游戏出品方经营方的合法规范经营、监护人按分级制度履行监护指导责任,这是我国游戏市场既规范经营,又避免让未成年人陷入网瘾的必然选择。
  “由监管部门对游戏进行专业的分级,确定游戏的适用人群,要求经营方严格按规定经营,这是避免游戏对未成年人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的可行办法,也是国际经验。如此一来,游戏运营方就会根据分级规定,开发游戏,会按分级规定,经营游戏,而监管方也可依法,审查游戏运营方是否按分级制度,提供游戏服务。”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社会人口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陆峥认为网络游戏不可一禁了之。“游戏是动物进化的必然产物,对个体生存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对孩子来说,游戏即学习,游戏即人生。除去少数一些本身内容不健康的游戏外,事实上人们看到的大多数游戏都是积极的、有益身心的。既然游戏本身益大害小,为什么我们还要奋起批判呢?想正确疏导孩子游戏,应先找到孩子的游戏动机,对症下药。”陆峥说。
  (应被采访者要求,文中小迅、小邹为化名)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杨利伟  来源:中国青年报  ( 日 09 版)
(粉丝1.9万)
扫描二维码关注
编辑:程韧 来源:中新网 发布时间:日 08时41分42秒
版权声明:1、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六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六安新闻网所有。2、本站版权所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六安新闻网]
本月排行TOP10
《来吧冠军2》奥尼尔...
  奥尼尔拉着贾乃亮欲比试
  本周日22:00,浙江卫视大型励志竞技体育...
《醉玲珑》刘诗诗超...
  7月8日,东方卫视暑期周播剧《醉玲珑》在上海举行开播发布会,制片人唐...
搞事情!韩红《和你...
  一段时间不见,准大学生王俊凯终于献出了高考后的综艺首秀。据悉,...
快本》陈伟霆被问“...
  据台湾媒体报道,在7月8日播出的《快乐大本营》(在线观看)中,有...
潘玮柏羡慕陈建州夫...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看球。”看完第六期《我们相爱吧之爱...
欧阳佩珊去世 丈夫郭...
  据香港媒体报道,昔日香港电视圈“五台山”花旦欧阳珮珊昨日因肺腺癌去...“王者荣耀”,荣耀了谁? _凤凰资讯
“王者荣耀”,荣耀了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王者荣耀”,荣耀了谁?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杜瑶 见习记者 陈卓珂
  去年下半年开始,付颖和儿子的关系越来越差。她是唐都医院的医生,平时工作很忙,难得有时间和孩子相处。2016年9月,儿子胡翔翔(化名)升入初三,孩子面临升学考试,付颖也跟着操碎了心。本以为能通过精神上的鼓励帮助翔翔面对人生第一次大考,却未曾想,一款游戏成为横亘在母子之间的一道鸿沟。
  “天天手机不离手,要他做一份卷子,得坐下陪他2小时。我把手机拿走,他就跟我吵架,还赌气离家出走。上学时他会偷偷把手机带去学校,上课也不认真听,成绩倒退严重,我都被老师叫去了多少回!”付颖叹了口气,她有些哽咽,几乎说不下去。翔翔刚刚参加完中考,但是付颖心里却丝毫不轻松,想到孩子临考时的状态,她成天眉头不展。
  在付颖看来,一款名为《王者荣耀》的手游,不仅成为翔翔成才路上的“绊脚石”,更成为母子亲密不再的“大心结”。事实上,付颖的经历并不是个例,翔翔也不是唯一沉迷在这款游戏中的孩子。
  1 谁的“荣耀”,游戏还是玩家?
  “击杀对面玩家控制的角色产生的‘我比你强’的胜利感、与队友合作产生的‘团队感’、与朋友‘开黑’产生的‘互动快感’、段位比较中获得的‘优越感’,都是这款游戏吸引我们的原因。”《王者荣耀》资深玩家“莫之予斯”说。在他看来,这款手游激活、巩固了他与家人、朋友、同事等社交关系之间的联络。“一起玩游戏是让繁忙而又无法保持时常联络的人们保持社交关系的一种方式,就像微信点赞一样。”
  这一点,在胡翔翔身上也得到了印证。“同学们都玩,如果我不玩,跟大家就没有共同话题了,会被孤立的。”
  自从腾讯推出了这款名为《王者荣耀》的手游,一经面世就风靡网络。《每日经济新闻》援引极光iAPP数据指出,截至5月底,《王者荣耀》注册用户突破2亿,日活跃用户5000万,渗透率达到22.3%。也就是说,每7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位是《王者荣耀》注册用户,人数比A股股民数量巅峰时多一倍。
  一段时间以来,“父母不让玩《王者荣耀》,孩子心生逆反刮花私家车”“小学生手臂骨折仍沉迷《王者荣耀》”等新闻频现网络,引发公众不满情绪。“早在3月份,《人民日报》曾经发文称《王者荣耀》篡改历史。党媒的发声,使其从一个较为流行的游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引发广泛关注。”媒体人、磨铁文学签约作家李星说。
  一边是庞大数量用户群的狂热追捧,另一边是持续不断的批评之声。
  企业如何履行作为市场主体的社会责任?
  家长如何在代际鸿沟中寻求家庭教育的最优解?
  《王者荣耀》的进退之间,始终牵引着公众视线。
   2 谁的“王者”,利润还是人心?
  在业内人士看来,《王者荣耀》的市场表现堪称优异。《每日经济新闻》指出,根据2017年3月数据,《王者荣耀》是全球最赚钱的手游,位列全球苹果用户iOS手游收入榜第一位,第一季度月流水30亿元。
  “企业逐利,本无可厚非。但企业作为社会的细胞,其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当然需要对社会承担责任。对企业自身而言,小赢靠智,大赢靠德;用长远眼光看,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也为自己带来更好的发展。”李星说。
  7月3日,《王者荣耀》制作人李旻发布公开信,称“守护别人的孩子,就是守护《王者荣耀》,也是在守护自己的孩子”。但他同时坦言,因为有人沉迷就怪罪游戏,“觉得有些委屈”。7月4日,《王者荣耀》正式推出史上最严防沉迷措施:限制未成年人每天登录时长、绑定硬件设备实现一键禁玩、强化实名认证体系。明确规定12周岁以下(含12周岁)的未成年人每天限玩1小时,并计划设置每日21时后禁止登录的功能;12周岁以上玩家每天限玩2小时。
  新规颁布后,“快科技”网站公布了腾讯防沉迷系统上线试运行首日数据,截至7月5日凌晨5时,在同一个小时内,共有34万个账号受到健康系统的保护,在登录游戏达到限时时段后下线。但随即这套防沉迷系统便被媒体证实形同虚设,自编的虚假身份证号也能通过审核。
  7月18日,腾讯方面宣布,《王者荣耀》健康系统新功能正式上线。每日21时至次日8时,12周岁及以下未成年用户(以下简称“用户”),将无法登录游戏。同时,与之配套的腾讯“成长守护平台”也做出了进一步调整。目前,家长通过微信关注“成长守护平台”服务号,完成QQ或微信验证后,可一步关联孩子的游戏账号,随时关注孩子的游戏动态。
  法律人士指出,多年来众多游戏企业的研发团队也许已经意识到,防沉迷举措的缺失将会对青少年成长造成影响。“对企业而言,核心问题是社会责任与经营的边界如何兼顾。从纯粹技术角度讲,限制青少年游戏时间不是困难的事,关键在于游戏开发商愿不愿意这么做。但目前这方面法律法规不够完善,道德层面的约束对企业而言作用不明显。”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主任、舆情分析师贾伟民说。
  外部监管乏力,内部利益驱动,最终让青少年的游戏消费演变成企业的逐利空间。
  今天的青少年在物质生活上早已今非昔比,他们的购买力可以满足对于游戏的消费需求。从企业的立场看,青少年消费市场利润巨大,游戏厂商不肯轻易放弃。防止青少年的过度沉迷和非理性消费,需要企业严格履行社会责任,但现行法律中对游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基本空白。
  企业与社会必须共存共荣,否则就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不能只做利润的“王者”,更要以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人心。
  3 谁的“责任”,企业还是家长?
  极光大数据的报告称,《王者荣耀》的用户群体中,14岁以下用户占3.5%,其中,中小学生占2.7%。按照注册用户2亿人计算,青少年群体约有700万人。这个庞大的基数,让这款游戏在饱受诟病的同时,再一次唤醒人们对青少年家庭教育的思考。
  家长在抱怨手机夺走了孩子大部分时间的同时,也应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妥当。在孩子成长之时,是否为图省事,给孩子一部手机、一个ipad了事?是否为孩子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课余活动?是否能在孩子面前克制自己,以身作则?
  “家长是青少年游戏行为监管的重要责任方。孩子长期沉迷游戏后将责任全部推向社会,这本身就是不负责任的做法。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管理、游戏消费和游戏社交,都应置于家长的知情之下。”贾伟民说。
  “家长、学校、社会承担着不同层级的责任,我认为这三者的关系应该是家长大于学校、学校大于社会。”李星说。她认为,在防止青少年沉迷手游的问题上,重点不是防止沉迷游戏,而是要教会青少年合理安排时间,提升自制力。“有媒体报道,2012年某游戏玩家,为了给自己沉迷游戏的孩子做榜样,亲手删除了自己经营了12年的游戏账号。”
  多年来,青少年的学校教育,较多倾向于知识的传授,而对于习惯养成则未有足够的重视。学校也要与时俱进,引导学生合理分配时间,一味地禁止手机出现在校园内并不能解决问题。应该帮助学生规划学习和娱乐时间,养成良好的习惯。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2079888
播放数:507487
播放数:1593146
播放数:5808920您当前位置:>>
王者荣耀防沉迷系统形同虚设 亟须实行游戏分级制度
  7月4日,腾讯推出“史上最严防沉迷系统”,希望以“限制未成年人登录时长、升级成长守护平台、强化实名认证”等措施,扼制部分玩家、特别是未成年人对手游王者荣耀的沉迷。此举也引发了人们广泛讨论。
  当日,腾讯控股股价大幅跳水,一度跌近5%,市值蒸发超1300亿港元。
  第三方数据显示,王者荣耀目前拥有2亿注册用户,其中,有3.5%(约700万人)的用户年龄低于14岁,24岁以下的用户超过52%。此前有关未成年人沉迷游戏发生恶性事件的报道也不时见诸媒体。
  而史上最严防沉迷系统的效果到底如何?该怎样降低游戏对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进行了调查。
  “老把戏了,实名制没什么作用”
  防沉迷系统上线首日,就有多家媒体报道称,该系统遭到破解。
  “老把戏了,实名认证没什么作用,在网上搜索‘身份证大全’,找个成年人的身份证认证就好了。”一些玩家说,防沉迷系统比较鸡肋,除了冒用身份证认证,还可以借别人的账号,或者多注册几个小号来玩。
  对此,王者荣耀游戏制作人李旻回应说:“小号问题,不只是游戏行业,而是包括视频、电商等整个互联网行业都面临的难题。”李旻认为,实现高精准实名认证的难点在于,当前国内实名制认证的体系,是基于“用户提供的信息是准确且真实的”这个前提的。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以“王者荣耀 解除防沉迷”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了大量破解攻略。记者联系上一个自称可以解除防沉迷系统的卖家。据他介绍,未绑定守护平台的账号收费20元,绑定的收费40元。只需提供游戏账号及密码即可解除。“如果你有想绑定的身份证就发给我,没有的话我这里给你弄。”他承诺15分钟就可以解除成功。
  除了在实名认证上做手脚,在各大游戏交易网站,也可直接进行游戏账号交易,提供代练服务。记者在淘宝网联系到一位出售王者荣耀账号的卖家,卖家称可以出售绑定了成年人身份证的游戏账号,避开防沉迷系统。
  王者荣耀制作方表示,未来实名认证系统将进一步强化,后续也将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身份真实性校验。
  根据防沉迷系统的规定,12周岁以下(含12周岁)未成年人每天限玩1小时;12周岁以上未成年人每天限玩2小时,超出时间的玩家将被游戏强制下线。没有完成腾讯平台实名注册流程的账号,将无法进入王者荣耀进行游戏。
  但记者尝试用未经实名认证的账号体验游戏两小时,并未被强制下线,只是有系统提示尽快进行实名认证,规则将在近日公布。
  而腾讯在今年2月推出的由家长监控孩子玩游戏的“成长守护平台”,也进行了升级。腾讯有关负责人表示,升级后的平台将增加硬件设备绑定功能,避免未成年人通过多账号登录绕开家长监护。比如,有的未成年人为了避开父母监控,注册多个小号,但平台升级后,家长可以直接对孩子的手机进行监控,即便有再多小号,都可以“一键禁玩”。
  记者在王者荣耀百度贴吧随机浏览帖子发现,未成年玩家对于“成长守护平台”的讨论,要多于“实名认证”,不少玩家为父母的监控苦恼。有玩家在贴吧里发帖炫耀,“成长守护平台已成功解除,给你们点信心加油”。这位玩家说,他前后用了一天多的时间解绑成功。帖子吸引了200多条回复,有不少玩家求攻略。
  解除成长守护平台需要家长的操作配合,并且需要上传手持身份证的照片,个人操作起来比较困难。但在淘宝上输入“守护平台”,有多家商铺提供解绑服务。记者联系上其中一家,报价为50元一次,1小时内成功。他声称已经成功解绑了几百个账号。
  王者荣耀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通过账号租赁、交易来引诱未成年人规避防沉迷健康系统和实名制的现象,腾讯已对数个游戏交易平台发起了诉讼。目前,部分平台已下架腾讯所有游戏账号租赁业务。
  据腾讯官方发布数据,截至7月5日凌晨5时,防沉迷系统生效的最高峰时段出现在用户游戏时间最集中的晚间。在一小时内,共有34万个账号在登录游戏达到限时时段后下线。同日,“成长守护平台”新增绑定账号增长45万个。
  虽然防沉迷系统被一些人看作“鸡肋”,但这个系统对部分未成年玩家的确产生了影响。
  有未成年玩家气愤地表示,充了这么多钱,现在有防沉迷,都不想打开了。但也有玩家在网上吐槽,“我觉得王者荣耀的这个防沉迷系统还是很好的,可以防止我们游戏时间过长,但是他们的试运行为什么要选在假期我搞不懂,明明想趁着这个假期跟小伙伴去玩几把,然后来了一句‘我今天不能玩了’。其实王者荣耀的本意是好的,但是他们好像没有考虑到十六七岁未成年人的尴尬,明明自己有自控能力,却要像小学生一样被压制,这是为什么?!”
  山西的小航说,她读小学五年级的弟弟的确被防沉迷系统之后“唬”住了,不过这可能只是暂时的。“他成绩不错,但每天写作业、弹钢琴的前提都是完成以后一定要玩游戏,这种诱惑不是说防沉迷就管用。现在的小孩都精得很,真的好难管,不让玩游戏就闹就吵。但我觉得他们长大以后懂得会越来越多,在这些小门道上也是一样。”
  王者“毒”药“毒”在哪里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田丰在试玩了3个月后认为,单就游戏而言,王者荣耀的吸引力有限。这个游戏具有强大用户黏性的关键是腾讯把社交网络优势带入了游戏。
  也有玩家告诉记者,玩这款手游的目的是为了“找朋友”,王者荣耀自带社交属性。比如,游戏中的一项功能是“附近的人”,点开可查找附近开了定位的玩家。
  从去年9月开始玩王者荣耀的张学蕾说:“有一项任务是跟战队队友一起玩一次,如果有战队的话,经常会有战队成员邀请做任务,熟了的话,会变成好友。”玩了一年多,张学蕾加入了不少游戏战队,人数最多的接近150人,也认识了很多朋友,并通过游戏转换到微信、qq等社交账号上。“每周周末晚上战队赛,打完队长会发红包。”
  1997年出生的小邹与男友是在这款游戏里认识的。他们通过一局匹配相识,一盘游戏结束后,互加了好友。从认识到确定男女朋友关系,两人用了一个多月。“现在感情很好,我们两个距离五小时的火车车程,两个半小时的高铁,一个月至少见一次面。”小邹觉得,他们现在跟普通情侣一样,对外仍然不好意思说是在游戏里认识的,“怕大家接受不了,只说是社团里认识的”。
  在现实世界的人际交往中,王者荣耀也较容易成为陌生人之间的谈资。海口的小迅说,她的室友选择与她合租的最大原因是,小迅与男友都玩王者荣耀,可以三排(三个人组队打排位赛),并因此免了她的水电物业费。“他最先问我的就是‘打不打王者啊’。”小迅说。
  田丰认为,王者荣耀结合了熟人社交和陌生人社交两种不同的社交模式,这可能也是王者荣耀用户量得以快速提升和维持的社交“双通道”。除了认识陌生人,还有许多玩家把它当做维系圈子、团体的渠道。
  “后来快毕业,大家实习去了,见面机会越来越少。跟他们‘开黑’(指一群相互认识、交流方便的人组队进行游戏)的时候,感觉还能跟以前一样玩。毕竟毕业了,见面机会太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莫永瑜这样说。之前很少玩网游的他,现在经常在王者峡谷里见到老同学。
  像莫永瑜这样参与同学战队、亲戚战队、同事战队的玩家不在少数。在采访中,多数玩家表示是被身边亲友带入的。他们觉得身边很多人都在玩,自己不玩就没有话题可谈,融不到圈子里去。
  “未来是个人化的时代。”北京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认为,对产业形态、文化形态、技术形态有三条价值判断标准,第一,能不能让个人在未来的发展当中有更多的社会联系;第二,能否扩大个人的行为空间与自由度;第三,能否提升人的把控感,降低焦虑。以此衡量,手游丰富了玩家的社会联系,有助于个人价值的提升。
  除了社交属性,王者荣耀吸引玩家的点还在于它的移动互联性。采访中,不少玩家认为王者荣耀就是英雄联盟的手机版。都是5vs5实时对战,需要与队友协作完成任务。玩家付羽认为,王者荣耀之所以能成为现象级手游,在于它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操作。虽然手游与网游相比在技术操作上有许多不足,但没空使用电脑,或者需要去网吧的玩家玩起来特别方便。此外,与英雄联盟需要使用第三方社交软件不同,王者荣耀可以直接连麦语音或者对话框文字交流,节奏快。
  “限制系统”与“分级制度”:哪个是游戏行业的最终归属
  有人质疑,腾讯在此时推出防沉迷系统是迫于舆论压力。对此,李回应,“当然不是。”
  “健康游戏系统是6月初上线的,当时我们还很不安,毕竟国内此前并没有其他手游做过类似的防沉迷设计,我们也是第一次做这种尝试。但经过一个月的测试,我们觉得功能比较稳定了,因此选择在此时推出。”
  而有关防沉迷系统的讨论,再度引发了人们对游戏以及未成的人保护问题的关注。
  2017年年初,《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公开征求意见。第二十三条提出,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采取技术措施,禁止未成年人接触不适宜其接触的游戏或游戏功能,限制未成年人连续使用游戏的时间和单日累计使用游戏的时间,禁止未成年人在每日的0:00至8:00使用网络游戏服务。
  早在2007年, 我国即已在全国推行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
  《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要求,未成年人累计3小时以内的游戏时间为“健康游戏时间”,超过3小时后,玩家在游戏中的收益将受影响,以此迫使未成年人下线休息、学习。但业内人士认为,这个系统的漏洞很多。首先,未成年人可以虚报信息或者随便填写其他成年人的身份证号;此外,同一款游戏可以“歇号不歇人”,多账号持续玩;即便游戏时间到限,玩家还可以改玩其他游戏。
  也有网友认为,不需要对于游戏大惊小怪。每个时代的青少年都有痴迷的游戏,现在是手游,过去是游戏机,再往前是跳皮筋、弹球,每一代成长的时候都被叫做“垮掉的一代”“死掉的一代”,但是直到现在,大家都正常地工作、生活,也没有哪一代垮掉或者死掉。
  2010年8月实施的《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网络游戏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采取技术措施,禁止未成年人接触不适宜的游戏或者游戏功能,限制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但是,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这些规定没有具体可操作的细节。
  “把制定网络游戏用户指引和警示说明的权力交给游戏经营单位,而没有专门的专业机构进行内容、功能评价和适用人群划分。游戏经营方为了扩大用户,是不太愿意设置适用人群的限制的,适宜不适宜未成年人玩,就由经营方说了算。当然,虽然规定没有可操作的细节,却也给监管部门随时可查处游戏,提供了笼统的依据,但这除了显示行政部门的监管权力外,并不是对游戏运营的依法治理。”
  他认为,政府部门的分级监管、游戏出品方经营方的合法规范经营、监护人按分级制度履行监护指导责任,这是我国游戏市场既规范经营,又避免让未成年人陷入网瘾的必然选择。
  “由监管部门对游戏进行专业的分级,确定游戏的适用人群,要求经营方严格按规定经营,这是避免游戏对未成年人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的可行办法,也是国际经验。如此一来,游戏运营方就会根据分级规定,开发游戏,会按分级规定,经营游戏,而监管方也可依法,审查游戏运营方是否按分级制度,提供游戏服务。”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社会人口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陆峥认为网络游戏不可一禁了之。“游戏是动物进化的必然产物,对个体生存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对孩子来说,游戏即学习,游戏即人生。除去少数一些本身内容不健康的游戏外,事实上人们看到的大多数游戏都是积极的、有益身心的。既然游戏本身益大害小,为什么我们还要奋起批判呢?想正确疏导孩子游戏,应先找到孩子的游戏动机,对症下药。”陆峥说。
  (原题为《我国亟须实行游戏分级制度》)
【责任编辑:天亮】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
扫一扫关注北疆风韵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者荣耀只让玩一小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