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bigbang评价blackpink解谜游戏The black Watchmen

[转载]盘点《权力的游戏》十大震撼时刻_fang_新浪博客
[转载]盘点《权力的游戏》十大震撼时刻
原文地址:作者:
Thrones: 10 Most Important Moments
盘点《权力的游戏》十大震撼时刻
(选自《英语世界》2016年第1期)
文/凯瑟琳·吉等&&译/孟洁冰
By Catherine Gee et al.
Barely an episode of this fantasy series goes by without
amoment that causes slack-jawed shock from its viewers. George R.R.
Martin, who wrote the novel series A Song of Ice and Fire on
which the drama is based, has a brutal, ruthless approach to
story&telling. Here's a look back at some of the
most memorably shocking mo&ments in the series that
had everyone talking.
这部奇幻电视连续剧几乎每集都有让观众瞠目结舌的时刻。《权力的游戏》改编自乔治·R.R.马丁的《冰与火之歌》系列小说,这位作者好用冷酷无情的手法来讲述故事。现在让我们回顾这部电视剧中曾引发观众热议、最令人难忘的一些震撼时刻。
10. Daenerys Targaryen: Mother of
10.&丹妮莉丝·坦格利安:龙之母
Daenerys Targaryen (Emilia Clarke) had seemingly lost it
all by the first season finale. Her husband was dead, her child
stillborn and her abil&ity to lead the Dothraki in
question. When Dany entered husband Drogo's (Jason Momoa) burning
funeral pyre with three dragon eggs, it seemed
cer&tain she too, would perish. The
next&morning Dany emerged, naked and
un&harmed, three baby dragons clinging
to&her. The iconic image secured
actress Emilia Clarke a place in the hearts of fanboys for
在第一季结尾,丹妮莉丝·坦格利安(埃米莉亚·克拉克饰)似乎失去了一切。她的丈夫不幸身亡,她的孩子胎死腹中,她领导多斯拉克部落的能力受到质疑。在丹妮抱着三个龙蛋走进焚烧丈夫卓戈(杰森·莫玛饰)尸体的火焰时,人们认为她肯定会葬身火海。第二天清晨,丹妮却全身赤裸、毫发无损地走了出来,身上挂着三条小龙。这个经典形象让女演员埃米莉亚·克拉克在宅男粉丝心中永远占有一席之地。
9. Tyrion's revenge&
9.&提利昂的报复
By the end of Season Four Tyrion Lannister (Peter
Dinklage) had finally had his fill of being treated like the family
embarrassment. Broken out of his prison cell by his faithful
brother Jaime (Nikolaj Coster-Waldau), mere hours before he was due
be&wrong&fully
executed[1] for
the murder of King Joffrey, Tyrion took a quick detour through the
castle on his way to free&dom. In his father's room
he found his former lover, Shae (Sibel Kekilli) asleep in Tywin's
(Charles Dance) bed. This was one betrayal too far. When she lunged
for a knife he throttled her&then
shot his father with a crossbow while he sat on the privy,
denying&Tywin the dignity that he had
held back from Tyrion for so long.
在第四季结尾,提利昂·兰尼斯特(彼特·丁拉基饰)终于无法忍受自己被当作家族的耻辱。他遭到诬陷,以谋杀国王乔佛里的罪名被判死刑,就在行刑前几个小时,对他不离不弃的哥哥詹姆(尼古拉·科斯特-瓦尔道饰)把他从牢房里救了出来,提利昂抄近路穿过城堡逃走。在父亲泰温(查尔斯·丹斯饰)的房间里,他发现从前的恋人雪伊(西贝尔·凯基莉饰)睡在父亲的床上。这一背叛超越了他的底线。在雪伊伸手拿刀的时候,提利昂勒死了雪伊,接着用弓弩射杀了坐在厕所的父亲。这么久以来,泰温一直践踏他的尊严,而他也让泰温最后以这种最屈辱的方式死去。
[1]&提利昂在乔佛里中毒身亡前拿着这位国王的酒杯,因此成了替罪羊。
8. Bran Stark is pushed through a
8.&布兰·史塔克从窗口被推落
In Season One, Bran (Isaac Hempstead-Wright) is introduced
as a curious young boy who loves climb&ing. While
scaling an old tower, he catches sister and brother Cersei (Lena
Headey) and Jaime Lannister having sex. Jaime goes over to the
stunned boy and it appears he is going to pull Bran up. Instead, he
pushes Bran off. Bran survives but is comatose. An
as&sassin comes to kill him, but is stopped by
Bran's direwolf, Summer, in an&other intense
第一季中,刚出场的布兰(伊萨克·亨普斯特德&怀特饰)还是个充满好奇心的小男孩,喜欢攀爬。他在攀登一座废弃的塔楼时,偶然撞见瑟曦·兰尼斯特(莱娜·海蒂饰)和她弟弟詹姆·兰尼斯特的奸情。詹姆走向这个吓坏了的孩子,看似要把布兰拉上来,实际上却伸手把他推下了窗口。布兰活了下来,但是昏迷不醒。在另一幕紧张刺激的场景中,一名刺客前来暗杀布兰,却被他的冰原狼夏天扑倒。
7. Wildfire lights up the
Blackwater&
7.&野火照亮黑水河面
In a show that can move slowly, the Battle of the
Blackwater was a nonstop thrill ride. Season Two
cli&maxes with an epic battle in which the fleet of
Stannis Baratheon (Stephen Dillane), rightful king of Westeros and
pitiless war commander, attempts to seize King's Landing from young
psy&chopath Joffrey (Jack Gleeson).
Jof&frey's troops are badly outnumbered, but the
Lannisters have an ace up their sleeve—Joffrey's clever uncle, the
dwarf Tyrion, has been working with the Alchemists' Guild to equip
the city&guard with "wildfire," a
combustible, unquenchable oil that burns with a hellish green
在这部节奏缓慢的电视剧中,黑水河之役可以说是险象环生、惊险刺激的一场戏。这场宏大的战役把第二季的剧情推向高潮。维斯特洛的合法国王、铁石心肠的战场指挥官史坦尼斯·拜拉席恩(史蒂芬·迪兰饰)率领舰队,企图从年轻的疯王乔佛里(杰克·格利森饰)手中夺取君临城。乔佛里的军队寡不敌众,但兰尼斯特家族还暗藏杀手锏——那就是乔佛里绝顶聪明的舅舅、侏儒提利昂,他得到了炼金术士公会的协助,为守城护卫装备了“野火”,这种油极易燃烧,难以扑灭,发出地狱般的绿色火光。
6. The white walkers attack the
wildlings&
6.&异鬼突袭野人
When the horde of white walk&ers attacked
the wildling camp as they prepared to leave with Jon Snow (Kit
Harington), it made for a scene that seemed straight out of a
horror film. The sight of newly transformed white-walker children
stood staring dead-eyed at their mother only added to the shock
value. But that moment when the boatful of Night's Watchmen were
escaping, staring agog at the scene of destruction they were
leaving behind, the Night's King—the sinister leader of the
walkers—silently raised his arms, all the while maintaining eye
contact with Jon. At his command, all the dead arose. Suddenly we
realised, Westeros is screwed.
异鬼大军突袭野人营地的时候,野人们正准备与琼恩·雪诺(基特·哈林顿饰)一起离开,这个场景看起来像是从恐怖片中直接截取的片段。刚刚变身异鬼的儿童站在那里,用死寂无神的眼睛瞪着他们的母亲,进一步加重了画面令人震惊的效果。然而,等到守夜人登船逃离、急切地望着身后的破败景象时,邪恶的异鬼首领夜王默默地举起双臂,他的眼睛一直与雪诺对视。在他的召唤下,所有的死人都站起身来。我们突然意识到,维斯特洛大陆情况不妙。
5. The Purple Wedding&
5.&紫色婚礼
Apparently every wedding on this show is cursed. In Season
Four, the sadistic King Joffrey, celebrating his marriage to
Margaery Tyrell (Natalie Dormer), mocks his uncle Tyrion and makes
him his cupbearer. After Tyrion hands Joffrey a cup of wine,
Joffrey starts to choke violently and with
his&last bit of strength, points to
Tyrion in&accusation.
显然,这部电视剧的每场婚礼都受到了诅咒。第四季中,残暴的国王乔佛里在庆祝他与玛格丽·提利尔(娜塔莉·多默尔饰)结婚的宴会上,当众嘲弄舅舅提利昂,让他做自己的侍酒官。提利昂递给乔佛里一杯葡萄酒,乔佛里喝下后开始出现强烈的窒息,他使出最后一点力气,用手指向了提利昂,指控他是杀人凶手。
4. The Trial of Tyrion
Lannister&
4.&提利昂·兰尼斯特的审判
In King's Landing, Tyrion goes on trial for Joffrey's
murder. Listening as former friends and foes painted him as a
murderer, Tyrion objected to the unjust trial with his usual barbed
witti&cisms. But when Shae (Sibel Kekilli), his
former lover, took the stand and betrayed him with one lie after
another, he finally snapped, shouting, "Yes,
Fa&ther! Iam guilty! Guilty! Is that what you want
提利昂以谋杀乔佛里的罪名在君临城接受了审判。听到从前的朋友与敌人把他形容成杀人凶手,提利昂用惯常讥讽的俏皮话来反抗这场不公正的审判。但是,在过去的恋人雪伊(西贝尔·凯基莉饰)出庭作证、接连撒谎出卖他的时候,他终于爆发了,大声喊道:“是的,父亲!我有罪!有罪!这就是你想听到的吗?”
He had everyone thinking he
was&going to confess to Joffrey's
death, but he delivered one epic speech instead. When Tywin asked
if he was confess&ing to Joffrey's murder, Tyrion
said no. "I'm guilty of a far more monstrous crime. I'm guilty of
being a dwarf... &I've been on trial for that my
entire life."
大家都以为他要供认害死乔佛里的罪行,他却发表了一番震撼人心的演说。当泰温问他是否承认谋杀乔佛里时,提利昂否认了。“我犯下了更可怕的罪行。我的罪过就是生为侏儒……我的一生都为此遭受审判。”
There's something almost the&atrical about
theentire scene, and only Peter Dinklage could pull it off,
froth&ing in a Richard III[2]
rage. "I wish I was the monster you think I am. I wish
I had enough poison for the whole pack&of
you,” He vented to the crowd on the public gallery. The episode
ended with Tyrion demanding a trial by combat.
整个场景颇具戏剧色彩,只有彼特·丁拉基格能够完美演绎这场戏,宣泄出理查三世般的怒火。“但愿我就是你们所认为的恶魔。但愿我有足够的毒药毒死你们所有人。”他对旁听席上的公众怒喝道。这一集以提利昂要求比武审判而结束。
[2]&理查三世出生于
10月,1483年即位,1485年被发动叛乱的亨利&·都铎杀死。理查三世在历史学家托马斯·莫尔撰写的编年史中首次被刻画成暴君。在莎士比亚的著名历史剧《理查三世》中,理查三世跛脚、驼背甚至手臂萎缩。2004年,彼特·丁拉基在纽约公共剧院成功地扮演了残忍、复杂而又悲哀的理查三世。
3. The execution of Ned
3.&奈德·史塔克的死刑
Sean Bean, who played Stark patriarch Ned, was featured
heavily in all of the promos for Game of Thrones and was a
selling point to many new fans. This made his beheading in
Sea&son One that much more shocking. Daughter Sansa
begged King Joffrey not to go through with it, but was forced to
watch the violent act, as was Arya, who'd escaped into the crowd.
The killing of a main character before the first season even ended
proved this was one show that doesn't play by the rules.
饰演史塔克家族族长奈德的肖恩·比恩在《权力的游戏》的所有宣传片中都有重要镜头,是吸引许多新粉丝的卖点。因此,他在第一季中惨遭斩首更加令人震惊。他的女儿珊莎恳求国王乔佛里不要执行死刑,却被迫目睹了这一残暴行径,艾莉亚也是,不过她逃进了人群。第一季还没结束就杀死主角,足以证明这部电视剧完全不按常理出牌。
2. The sacrifice of
2.&希琳的献祭
Of all the unpleasant things to happen on this show,
Stannis Barathe&on's murder of his own daughter has
to be one of—if not the—nastiest. Previ&ously
something of a fan favourite, he was dubbed "Stannis the Mannis" on
the internet for his dour, no-nonsense attitude. But, in the
penultimate epi&sode of the fifth series, he
finally &suc&cumbed to the will
of Melisandre[3]&(Caricevan
Houten)—who told him that if he sacrificed his daughter the Lord of
Light would show good for&tune to his military
campaign. So he had his poor, screaming child strapped to a stake
and set on fire. Even his fa&natically religious
wife Selyse (Tara Fitzgerald)—who had rejected her Shireen
(KerryIngram) ever since she contracted the greyscale that scarred
her face—changed her mind about the sacrifice at the last moment.
But Stan&nis remained determined. By the
epi&sode's end he was certainly no longer "the
这部电视剧里有许多让人不快的情节,而史坦尼斯·拜拉席恩杀死亲生女儿可以说是其中最令人反感的一幕。此前他深受粉丝喜爱,因个性严肃冷峻、沉默寡言,被网民戏称为“男神史坦尼斯”。但是,在第五季倒数第二集中,梅丽珊卓(卡里斯·范侯登饰)告诉史坦尼斯,如果他献祭自己的女儿,光之王就能给他的军事行动带来好运,他最终屈服于梅丽珊卓的意志,把不断尖叫的可怜的女儿绑在木架上活活烧死。他那执迷于宗教的妻子赛丽丝(塔拉·菲茨杰拉德饰)在希琳(克丽·英格拉姆饰)染上灰鳞病造成脸部疤痕后嫌弃这个女儿,但就连她也在最后时刻改变了献祭的想法,可史坦尼斯却依然固执己见。这一集结束后,他肯定不再是观众心目中的“男神”了。
[3]&光之王(Lord
of Light)的女祭司,被叫做“红袍女”,为史坦尼斯·拜拉席恩服务。
1. The Red Wedding&
1.&红色婚礼
Walder Frey (David Bradley) ap&peared
surprisingly relaxed about Robb Stark (Richard Madden) marrying
Tali&sa (Oona Chaplin) instead of the Frey daughter
to whom he was betrothed.&Just when
we thought we'd made it&through with
no serious fatalities, the last five minutes happened. The
cel&ebration of the marriage of Roslin Frey and
Edmure Tully gets in full swing. Catelyn Stark (Ned's wife) notices
the banquet-hall doors are closed and the Lannister song, "The
Rains of Casta&mere," begins to play. She realizes
it's a trap, but it's too late. Her son Robb's pregnant wife,
Talisa, is stabbed in her stomach, and before Robb can run to her
aid, he is shot. Catelyn, shot in the back, tries to take Walder
Frey's wife hostage but he doesn't care. Catelyn begs for Robb's
life, but Roose Bolton stabs him in the heart. An anguished Catelyn
slits the throat of Frey's wife, and then allows her own throat to
be slashed. This jaw-dropping bloodbath had social media on fire
for days. The wrenching episode won a Primetime Emmy award for
outstanding writing in a drama
series.&■
罗柏·史塔克(理查德·马登饰)没有履行他与佛雷侯爵女儿的婚约,反而与泰丽莎(奥娜·卓别林饰)结婚,出人意料的是,瓦德·佛雷(戴维·布莱德利饰)对此表现平静。就在我们以为平安无事时,最后五分钟却发生了惨案。萝丝琳·佛雷和艾德慕·徒利的婚礼宴会正进行到高潮,凯特琳·史塔克(奈德的妻子)发现宴会厅所有的门都关闭了,乐队奏起兰尼斯特家族的歌谣“卡斯特梅的雨季”。她意识到这场婚礼是个陷阱,可为时已晚。儿子罗柏怀有身孕的妻子泰丽莎被刺中腹部,罗伯赶去救她的时候被箭射中。背部中箭的凯特琳试图抓住瓦德·佛雷的妻子作为人质,但他面不改色。凯特琳恳求饶了罗柏性命,然而卢斯·波顿用刀插进了他的心脏。悲痛欲绝的凯特琳割断了佛雷妻子的喉咙,她自己也被割喉而死。这幕令人惊叹的血腥场景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持续数天的热议。《权力的游戏》也凭借惊心动魄的这一集赢得了黄金时段艾美奖的剧情类最佳编剧奖。&□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6,086,418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如何评价电影《守望者》?
最近发现自己在知乎回答问题时有个毛病,喜欢长篇大论,多图多解,其实这样并不好,自己写得累不说,别人不但会花很多时间,看着也累。因此我想尽量改掉这个毛病,但不是在今天,因为今天要回答的问题关于《守望者》,丝毫马虎不得,我不会吝惜文字与图片,只为给这部我所深爱的电影一个完美的回报。(感谢 die qin 关于《300勇士》原著漫画作者,王一饼 关于红场阅兵领导人身份的指正。)如果要评价电影《守望者》,那么必须先聊聊它的同名漫画原著。在欧美老一辈人的眼中,著名漫画家艾伦·摩尔(Alan Moore)创作的漫画《守望者》的光芒可谓钻石一般的璀璨,它不论在漫画界,还是主流媒体上都广泛备受赞誉,在各个时代中都被视为漫画中的最经典作品。看看这部漫画都收到过一些什么赞誉吧。它是美国《时代周刊》2005年评选出的“1923年至今百部最佳英文小说”之一,它被DC官方评为“DC漫画必读25部经典”之一,同时它是唯一一部获得了科幻艺术界至高荣誉——雨果奖的漫画作品,《综艺》杂志称其为“世界顶尖艺术家的巅峰之作,漫画小说史上的里程碑”。它的故事情节错综复杂,画面华丽优美,具备史诗般宏大的主题,思想内涵极其深厚,人性描写刻骨铭心,这些赞誉和漫画本身所包含的优异品质都足以说明,《守望者》漫画的极高艺术价值和非凡影像力。2009年,华纳兄弟电影公司终于把这部誉为“不可能成功改编成电影”的漫画作品搬上了大银幕,由已经用电影诠释了另一部漫画作品《300勇士》的扎克·施奈德担任导演,由于漫画原著的故事与深度本身就已足够优秀,因此电影并未做过多的改编,而是高度还原了原著中的一语一幕,一景一感,很多电影场景甚至连构图和换镜都与原著保持了几乎完全相同的一致性,简单举几个例子:影片开场,笑匠被抛下高楼,他的徽章浸立于鲜血中。罗夏夜闯笑匠被杀犯罪现场进行调查。死神参加完笑匠的葬礼被罗夏跟踪。法老王制服杀手。影片中处处都是这些与原著几乎完全一致的高还原场景,因此电影与漫画所描述的这同一个故事无论从主题性、内涵性与讲故事的手法上而言,二者几乎达到了相同的艺术高度,简而言之,也就是说电影和备受褒奖的漫画原著同样优秀。既然这个故事获得了如此之高的赞誉,那么它究竟有着怎样的闪耀光芒虏获众多挑剔观众的人心呢?《守望者》的电影简介中是这么描述的:它反映出了对于冷战时期美国公众焦虑的深思,并对传统的超级英雄观念进行了批判。它描绘了一段美国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之间的虚构历史,此时的美国正处于与苏联爆发全球核战争的危机边缘。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虽然超级英雄曾帮助美国赢得了越南战争,但自发性的蒙面英雄已被法律明文禁止,蒙面英雄被宣布为不法分子,他们的一切侠义行为都成了不法行为。因此,大多数超级英雄纷纷退休,少数则继续为政府工作。电影中的故事聚焦于几位主人公的个人挣扎与奋斗,他们因为从前伙伴笑匠被谋杀的案件而不得不再次出山,然而,调查显示这一切仅仅是个开始,在谋杀案的背后还隐藏着另一个巨大的阴谋……最终,他们将不得不做出一个关于正义,关于拯救,关于未来,关于人性考验的沉重决定。是的,从电影简介中,你就可以看出,这不是一部传统的超级英雄电影,这部电影中的超级英雄们甚至都不是英雄,而是一群人们眼中游走于法律之外的非法之徒。影片中也没有传统的正义力战邪恶的桥段,通篇政治、隐喻、危机和人性的描写充满了深刻沉重的黑色意味与暗示。这是一部关于世界的电影,这是一部关于人类的电影,这是一部关于政治的电影,这是一部关于反思的电影,这是一部关于毁灭的电影,这是一部关于拯救的电影,这是一部关于人性的电影,这是一部隐喻绝望的电影,这不是一部超级英雄电影。而这一切,从背景到故事无不时时刻刻的彰显出来,相比之下,影片交代故事背景与历史的方式甚至比漫画原著更出彩。笑匠死后,从鲍勃·迪伦(Bob Dylan)的名曲《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悠扬怀旧的旋律中,故事的背景与历史一一展现,拉开了英雄开篇与过往的序幕,忧伤而漫不经心的哼唱,配以一幅幅触及心灵的时代画卷。守望者的前身“民兵”从人人敬仰的英雄,到二战结束,被谋杀、被关进精神病院、被反对、被人们排斥、被控诉,越战开始,冷战出现,政府出台《基恩法案》宣布不与政府合作的蒙面英雄非法……这些背景故事同历史事件混合在一起,流淌在3分13秒的歌声中细致的一一交代给观众,而背景影像与歌词也搭配得恰到好处。每一幅画面都仿佛是在慢慢揭开那个世界阴暗黑幕的一角,绝望的气息裹挟着似乎是旧胶片的陈腐扑面而来,末日的味道此时却多了专属于鲍勃·迪伦的浪漫。世界在变革。当初雄心壮志的超级英雄们怀揣美国梦捍卫正义,却最终在看透世界后输给了人性。美钞因斗篷卷进大门被银行劫匪机枪扫射而死...飞蛾侠酗酒被关进精神病疗养院...因为同性恋,而被极端反同人士谋杀,双双惨死的侧影和女友...刺杀肯尼迪后笑匠回眸那阴冷而不屑的笑...曾经的辉煌在结束,时间不止步,时代在变革...孩子在苦难中成长...新的英雄接棒了时代...当神出现在人间...新的英雄已经自成一派...超级英雄的抗战究竟还能拯救世界多久?其实这历史上的一幕幕,也无非是像歌里所唱的那样“他们身处变革的时代”。而这样一组搭配着动听歌曲用3分钟交代数十年历史的手法,堪称神来之笔,它不止让影片沉淀在厚重的历史沧桑感中,同时也预示着这个故事并不是那种人们所熟悉的英雄电影,因为它的画面太过阴冷,时代感太过浓厚,传承太过久远,隐喻太过隐晦,刻画太过深刻。就好像在这部影片中常常出现的时钟手表一样,电影无时不刻不在隐喻着危机逼近,也在提醒着人们末日即临。其实,这也映射出了《守望者》的真正主题之一 —— 时间。在影片中,所有出现和死亡、毁灭或重生这样和时间有着紧密联系的情节时,总是有一个钟表出现,并且时间都在极其逼近12点。这是电影中首次出现和钟表有关的镜头,出现的这盏就是著名的末日时钟。该钟有一面虚构钟面,由芝加哥大学的《原子科学家公报》杂志于1947年设立,警示出世界受核武威胁的程度:12点正象征核战爆发,杂志社应世界局势将分针拨前或拨后,以此提醒社会各界正视问题。影片中,当曼哈顿博士还是人类的时候,他的手表特写中,时间即将指向12点整,这预示着灾难正在等待着曼哈顿博士,同时也预示着曼哈顿博士将从灾难中重生。当曼哈顿博士还是孩子时,在父亲的教授下,他正在聚精会神地组装一个手表,在镜头背景的那面墙上,所有的钟表的时间都停留在了12点,它们指向的正是曼哈顿博士身为人类的未来。当曼哈顿博士被锁在原子分离室中时,他的手表正分分秒秒在走向12点,当指针到达12点时,毁灭来临,重生开始。白宫的总统圆桌会议上,末日时钟再次出现,此时的末日之钟比影片开头更接近12点,暗示的人类命运已经岌岌可危。在法老王在毁灭纽约的时刻,之前监狱段落中给罗夏做心理测试的黑人警官的手表由于强大的电场作用,指针在靠近12点时停止了走动,象征着这一刻纽约的毁灭停止了人类灭亡的脚步。其实,在《守望者》原作漫画的封底,就强烈暗示了这部漫画的主题和时间有关。12本漫画的封底是一个连贯的画面,表现的是红色的鲜血正慢慢将一个钟表淹没,而钟表的指针也在慢慢的走向12点,正是象征着人类染血的黑色未来。相对于漫画,在这一点上,影片关于末日逼近的此类暗喻和象征手法更加巧妙。当面具英雄们守望着这个世界,守望者在末日的时钟前诞生,接管摇摇欲坠的社会,成为人们唯一的保护者,却不想在面对黑暗的同时被更黑暗的真相侵蚀。影片中一直提到末日逼近,暗示着各种末日氛围,那么故事中的末日究竟源于何方?相信大家都知道答案:冷战导致的核军备竞赛及潜在的全球核战争。或明或暗,电影中已经不止一次的为大家揭晓过答案。开篇《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的歌曲中就出现了1964年勃列日涅夫和菲德尔·卡斯特罗共同红场阅兵的画面,在这一时期震惊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只差一点点就导致了全球热核战争,人类文明离毁灭曾只有一线之隔。真实历史上,迄今为止,古巴导弹危机仍然被认为是人类存亡的最危险时刻,它差点儿酿成全球核战争,肯尼迪与赫鲁晓夫对此看法高度一致。而电影中平行世界的苏美因为曼哈顿博士这颗”活核弹“的存在,在古巴导弹危机后仍未放弃核对抗,这也导致了影片最后世界差点再一次毁灭于千万核弹之下。历史上真实的赫鲁晓夫与卡斯特罗红场阅兵也同样令世界瞩目。超级英雄们在拯救着世界,世人却在为毁灭世界而角逐。当英雄们向人性低头,正义与邪恶的战争顿时演变成勉强称得上正义之士的人们徒劳而孤独地在黑幕下挣扎。曾经的壮志凌云被悲惨的现实击个粉碎,在梦想中蹒跚而行的正义英雄,面对无法被消灭的人性黑暗面,选择退出历史的舞台。确切的说,这并不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任何一个英雄都面临着近乎一样的宿命——从被怀疑到被景仰,直至任务完成后被惶恐的民众抛弃,那些他们试图用生命去保护的对象恐惧他们,厌恶他们,背弃他们。其中,第一个反应过来的是笑匠,在黑色的人性面前,他带着点认命般的自嘲与不屑,选择了亦正亦邪的生活方式来对抗世界无可挽回的腐朽。他射杀示威群众与有着自己孩子的孕妇,他酗酒嗜烟、企图侵犯战友、和所有人闹翻,如此不要命地颓废度日,是因为他看透了早就该了解的命运——超级英雄从一开始就坚守了一个错误的信念,他们凌驾于法律和秩序之上,执着于维护世界的理想,但没人想过,若世界已无法被拯救,谁来拯救自己?当笑匠和夜枭二代夜里前往平息民众示威,笑匠一边大打出手、朝人群开枪射击,一边声称自己是他们的唯一保障,夜枭二代不解的问“保障什么?”,笑匠坏笑着说“保障他们不被自己伤害”。这样的言辞来自于笑匠对于愚昧的世人极大的同情和对人类之间与生俱来好战本性的怨恨。《暗夜骑士》中的小丑说过,所有的英雄和反派都很相似,拯救世界之后,却逃脱不了被视为“怪胎”排斥隔绝的命运;罗夏也曾说过,为什么身心正常的超级英雄这么少?正是因为这种与常人的不同,才让超级英雄在现实中得以拥有存在的价值和必要条件,当世界充满污秽、罪恶与混乱,他们才可以为自己的私刑行为获得合理性。但人们需要的只是危难之时拔刀相助的英雄,当危难过后,生活回归正轨,对英雄的崇拜迟早将转变成对力量的恐惧,那些过往的英勇事迹在多数人面前也将成为潜在威胁的宣言。所以当夜枭二代看着表达诉求被驱散的人群和即将被基恩法案取缔的英雄行为时,疑惑的问 “大众的美国梦到底怎么了?”,笑匠嘲讽地笑着,抛出一句 “成现实了啊!你看到的就是美国梦!”是啊,美国梦在人性面前,多么不堪一击。漫画原著中,笑匠曾在解决洛杉矶暴乱时说过:“瞧瞧这些人,他们根本不明白自己要什么,什么公平,什么平等,什么人权,什么民主,他们要的只是自私的诉求和利益最大化而已。我只要打一梭子弹打过去,他们就会为了自己陷入疯狂。” 正因为这种正义之后暗藏疯狂的人性悖论,所以只有核战的毁灭才能彻底消灭人类生命与生俱来交织着原罪的人性,所以在守望者的会议上,笑匠才嘲讽的烧掉了法老王的正义地图,自嘲地说正义行为就是个笑话。 只有笑匠真正的看到了,英雄的拯救很多时候正是混乱的成因;只有笑匠才无奈的明白,正义只能拯救生命,只有毁灭才能拯救人性;也只有笑匠才看懂了,英雄主义和拯救到了最后本身就是个最大的笑话,一切的努力都只是Joke。他以为自己足够了解这个灰色的世界,可是他还是失算了,世界远比他了解的更疯狂...笑匠也有自己的理想世界,在他梦想的世界中,人们友善互爱,携手繁荣,不会因为愚蠢的好斗与贪婪而互相威胁碾压,更不会强硬的因为一己私利至全世界的安危于不顾。然而这样的幻想,在法老王的计划成型后,被无情地粉碎了。但即便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法老王,也承认笑匠对人性的看法是对的。当政府的基恩法案颁布后,英雄们无处可寻。夜枭一代、丝鬼一代沉浸在电话聊天的回忆与辉煌中难以自拔,或许对当下时代的失望与谴责更胜于对从前的怀念;夜枭二代和丝鬼二代开始了常人的生活,躲避着各自的过往,小心翼翼地不去触碰往事;法老王对拯救世人的执念已经超越情感,理智得近乎冷酷;曼哈顿博士与人类愈发疏离,也越来越不关心生命的存亡。作为一个像神的男人,曼哈顿博士与人类的疏离,随着其见证人性的阴暗、残忍、与生俱来的时间越长,就愈发加剧。早在越南时,笑匠就曾毫不留情的指出曼哈顿博士从来都不关心人类的死活。的确,从很久以前开始,这个像神的男人就已经离人类越来越远...直到最后他与人类疏离终于到了极限,仅靠着与唯一爱人间的情感纽带维系着其与人类间最后的联系...那一刻,这个世界的死活其实已经与他无关...曼哈顿这种漠视人类,离人类愈发遥远的疏离感,来自于对人类这种渺小、低等、易逝生物,人性之中却暴露着无时无刻不在膨胀的愤怒、争斗、阴暗、复杂、混乱与欲望的轻视和厌恶,在他眼中,人类不只难以拯救,甚至不值得被拯救,他想远离这群他厌倦的生物,远离这个无比混乱的世界,去一个简单、纯粹而不复杂的静谧空间,那里静止的一切单纯而美好,而曾经这些劣等的生命与肮脏的灵魂都与他再无关联。此外,曼哈顿博士所处的宏观高度,洞悉了万物的本质后,也就更加明白宇宙根本不会在意这群低劣阴暗生物的存亡与否...难道不是吗?当成为一个神,与人类毫无关联,眼前这个充满丑陋人性的地球还有什么值得他留恋的呢?因此,当那个“毁灭1500万人,拯救全世界”的重生计划曝光后,曼哈顿博士意料之中地选择了合作。这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笑话——当人类一致把矛头指向曾经如神一般敬仰的英雄时,世界反而前所未有的和谐。英雄主义的时代随着核爆炫目的蓝光灰飞烟灭,当1500万个无辜生命在密谋之后永远消失时,一切清零,废墟之上的乌托邦,似乎又燃起了希望。但罗夏想不通这一点,这个在“基恩”法案颁布,所有人都退役后依然我行我素、独自行动的孤胆英雄不愿妥协,人们明明在守望者的保护下得以保障生命,但此刻又因昔日的守望者而毁灭。拯救世界的唯一办法竟然是昔日保护的千万人的死亡。他无论如何也想不通,更不认可...这个固执的孤胆英雄,这个人们眼中的“反社会者”,一步步地追查着老友死亡的真相,一步步地揭穿幕后的阴谋,同时又一步步地牵连出那个黑暗时代最大的悲剧与玩笑,让所有人在无奈与矛盾中无所适从。罗夏身上拥有的是一种最纯真的正义观:惩恶扬善、不伤无辜,正义和邪恶的认知都在自己内心的判断之中。这样的正义观是纯粹美好的,也是几乎所有人都渴望的,但现实太复杂,人性从来不是非黑即白,这样的正义在现实世界中贯彻起来太难太难。正因如此,无奈而苍凉的愤怒在曼哈顿博士决定保守秘密的那一刻爆发,面对神的妥协,他毫不留情地说:“现在你又突然之间发现了人性?如果你一开始就关心的话,这一切就不会发生了”。最终的死亡选择,正是由于罗夏对于正义理念的崩塌。一生善恶分明,正义邪恶两立的罗夏,此刻他的正义,会毁灭全世界;而他一生对抗的残害无辜的邪恶,这一刻却能拯救地球。对于嫉恶如仇的他而言,这是无比矛盾和无法接受的,哪怕这一瞬的极恶可以带来生命的喘息,可以延续善的存在,他也无法接受自己世界底线的沦丧。无法让自己行侠仗义和与生为人的底限破灭、永不妥协的罗夏,亦无法因为自己的不妥协和自己眼中的正义至全人类的安危于不顾,两方面都无法让步的他,陷入了无论如何都无法解开这道死结的境地,最后唯有在死亡的选择中脱离这个无限复杂和难以理喻的世界。于是死亡成了最好的选择,永不妥协的罗夏就这样无奈而甘愿的成为了保护世界和平与生存秘密的最后一个牺牲品。罗夏的死换来了世界和平的暂时保存,却无法改变人性,无法根除那个笑匠眼中最终将令人类毁灭的恶性肿瘤。就连无所不能的曼哈顿博士也承认自己有做不到的事——改变人性。而恰巧人性就是罪恶的源头,人类暂时得到了拯救,但不代表未来的幸福。也许这个冷笑话是对自负人类最好的讽刺。人性太丑恶,人类太复杂,如神般的曼哈顿博士感到了永无止境的疲惫,离开这永难理清、拯救的是非之地成为了最好的选择。可是人类的文明终究还是保住了,他们有了一个新的乌托邦,哪怕这个携手大团结的世界根基建立在谎言之上,脆弱得一句实话就能分崩离析,但地球终究是保住了。这一切好像应该归功于“最聪明”的法老王想出的无奈救赎计划和他无懈可击却又似乎带着强盗属性的逻辑:小亡换大存。而他自己也并不否认这个拯救全人类的计划是个巨大恶作剧般的笑话。面对这个令无数城市生灵涂炭的残忍计划,就连一开始如神般愤怒的曼哈顿博士也无奈的选择了妥协与默认。其实那一刻,谁能说如何选择有什么对错之分呢?灾难之后的世界仿佛沐浴在久违的阳光之下,废墟的尘埃中,世界似乎得到了重生。那一刻的法老王奥兹曼迪斯,站在废墟之上究竟在想什么呢?改变历史进程的得意,还是若有所失的怅惘?亦或是理智到骇人冷酷背后难以承受的悲伤和压力?你可以责难法老王的冷血,可以诅咒法老王的无情,但你不能否认他对世人,对这个世界无与伦比的爱。从一开始试图制造无限能源来化解危机,到后来明白拯救世界的唯一方式只有毁灭后的置之死地而后生,他始终心系人类的安危存亡,也无时无刻不在悲伤中煎熬,但悲伤拯救不了世界,拯救世界的唯有理智的计谋与决然的手段... 当所有人祈祷希望、止步不前时,只有他愿意为这份爱背上极恶的罪孽,在苏美核战的千钧一发之际,只有他的方法可以停止这部核战机器的运转,代价则是上千万无辜生命的陨落。可即便聪明如他,理智如他,坚定如他,也无法完全确定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也在动摇中渴望他人的肯定,到最后也需要别人支持自己的信念,才能坚持着不至倒下...最后,神站在了他这一边,理解了他的苦痛与无奈。而到最后,作为凡人的我们,无法评价他做得正确与否。但我们知道,所有的罪孽不应该由他一人背负,这是人类自己酿造的苦果,是人性铸成的死局,造成这一切,不是法老王的错。即便最终我们无法对他的每一个举动做出评价,但有一点我们应该肯定,世界应该尊敬法老王的爱,还有他为了拯救世人甘愿背上罪孽、误解的勇气和情怀。到最后,一切都不重要了。因为活着的每一个人都得到了他们想要的。夜枭二代与丝鬼二代的爱情顺理成章,曼哈顿博士离开地球去了一个“不那么复杂的星系”,世界也得到了久违的安宁和平,不久前1500万人的死亡变成了实现“全人类大同”的小插曲。毁灭带来了拯救,毁灭成就了英雄主义实现不了的理想社会。或许人们早已忘记了,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后,世界本该在近乎自毁的反思中学会谨慎,而正是因为曼哈顿博士这个强大到近乎于神的移动核弹的存在,正因为他成为了美国政府的左膀右臂,才令世界失衡,核弹才成为了保护自己,毁灭世界的主角。作为观众,在我们这个没有曼哈顿博士的现实世界中,古巴导弹危机后,没有付出1500万人生命的代价,不是一样过得很好吗?原来,超级英雄才是灾难幕后那根隐藏最深的导火索,原来这才是笑匠所说的“守望者是个笑话”字面之下隐藏在最底层的惊天笑话。除了剧情内涵,《守望者》影片还完美的呈现了暗黑与浪漫风格的无暇融合,让夜雨、冰雪、穷街陋巷构成的画面独具末世韵味。幽暗的色泽和始终不晴朗的天空衬托影片的晦暗,让人的心情从头至尾都沉重的下坠。一些闪闪发光的小细节值得称道,比如罗夏诗一般引人入胜的旁白;登月时阿姆斯特朗头盔映出的曼哈顿博士的身影;被篡改的战后经典照片,无一不透着导演用心的小智慧,让人感叹历史与想象焊接的巧妙。最后,我们来看看守望者们所处的平行世界中,那些与他们历史、文化息息相关的细节与彩蛋吧,正是这些小线索拼接出的厚重历史与背景世界更加丰满完善了守望者故事的宏伟架构,令影片的内涵更加深刻丰富,而这也是影片的另一个伟大之处。(下列多处彩蛋信息取材自时光网 陈赖汉 的 “挖挖《守望者》的蛋” 一文。)在鲍勃·迪伦的《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刚刚想响起时,夜枭一代(Nite Owl)首次亮相。这个镜头背后墙上贴的是蝙蝠侠第一本漫画的海报(众所周知,《守望者》与《蝙蝠侠》都是DC公司的漫画作品),而从左边门口走出来的中年夫妇,正是蝙蝠侠的父母:汤玛斯·韦恩(Tonmas Wayne)和玛莎·韦恩(Martha Wayne),看过《蝙蝠侠》漫画或系列电影的人都知道,蝙蝠侠的父母某个夜晚从戏院出来后被谋杀在戏院外的街巷中,因此才促成了蝙蝠侠的诞生。而这个镜头说明了《守望者》中的世界不仅和我们的现实世界是两个完全没有交集的平行世界,而且和同为DC公司出品的所有漫画中的世界也是平行的。在《守望者》中,由于夜枭一代的出现,制服了本会杀害蝙蝠侠父母的凶手,挽救了蝙蝠侠父母的性命,因此在《守望者》的世界里没有蝙蝠侠,蝙蝠侠在他们的世界也只是存在于书刊、电影中的一个漫画影视人物罢了。因此,美漫中经常出现的超级英雄大客串的场面,绝无可能在《守望者》的世界中出现。另外,蝙蝠侠已经变成了《守望者》世界中的一个漫画人物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守望者》这部影片所处的平行世界是一个没有超级英雄的世界。夜枭一代,真名Hollis Mason。之前是名警察,他在报纸上看到正义头罩(Hooded Justice)的英雄事迹之后于是效仿他,1939年开始化身为夜枭并加入了民兵。1949年民兵解散后,他一度单独行动。直到1962年隐退。后来和夜枭二代成为朋友。1985年被一帮小混混谋杀于自己家中,电影中有详细刻画。在丝鬼一代(Silk Spectre)与警员的合照中,合影的六个警察中的四个眼神都放在不该看的丝鬼一代身上,身为正义代表的警察也脱离不了人性的弱点...丝鬼一代,真名叫Sally Jupiter。民兵组织成员。以美貌性感著称,于1947年隐退。她是初代守望者中唯一善终的成员。笑匠(The Comedian)抓住劫匪拍照时亦正亦邪的招牌笑容一览无余。笑匠原名爱德华.布莱克(Edward Morgan Blake),他是守望者成员中唯一一位前民兵成员,他脾气暴燥,好色而不负责任,粗鲁野蛮得令人所有人讨厌,但他身上有一种粗野得近乎于原始的男性魅力,这种魅力能够在某一瞬间迷倒女性。影片中,那架改变历史进程,在广岛投下原子弹的“依诺阿盖依”号轰炸机因为身处守望者的世界,机身上的涂装也变成了丝鬼一代的涂鸦。历史上真实投下广岛原子弹的“依诺阿盖依”号轰炸机。侧影(The Silhouette)和同性恋女友那惊天的同性一吻,取材自日,二战中的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后,纽约民众纷纷走上街头庆祝胜利,一位水兵在时代广场的欢庆活动中亲吻了身旁的一位女护士的著名照片“胜利之吻”。民兵成员之一的美钞(Dollar Bill),和银行劫匪战斗时,斗篷不慎被银行的旋转门缠住无法脱身,最终被劫匪乱枪扫死,这是对美漫中斗篷累赘的又一个直接讽刺。美钞,真名未知,自称是一个来自堪萨斯州的运动员,实际上是被一家银行雇来扮演超级英雄的,银行相信,顾客会更加信赖一家有超级英雄保护的银行,而这个人却真的成为了超级英雄,同时也最终为这家银行献出了生命。丝鬼一代的退休晚宴画面,几乎就是达芬奇名作《最后的晚餐》的翻版,这也预示着第一代守望者团队:民兵解散的开始,而笑匠和丝鬼一代所处的位置,暗示着两人之间的暧昧关系。飞蛾侠(Mothman)因酗酒成瘾被关进精神病康复医院。飞蛾侠真名Byron Lewis。1939年加入民兵组织。1949年民兵解散后,他酗酒成瘾,导致身体健康程度严重下降,最后不得不被关进缅因州精神病疗养院。那张“胜利之吻”的照片成了侧影悲惨命陨的源头,她和她的护士女友被歧视同性恋的极端人士双双枪杀在自家床上。侧影真名Ursula Zandt, 1939年加入民兵组织。1946年她被发现是同性恋后,被民兵开除。就在当年她和她的爱人被反同性恋极端人士报复杀死在家中。至此守望者前身:民兵时代终结。民兵全家福中,另外两名尚未介绍的成员分别是:都会队长(Captain Metropolis)(左五),真名Nelson Gardner。前海军上尉,自由冒险家,民兵的组建者。在民兵解散后他曾组建“ 暴力破坏者”(Crimebusters),但没有获得很大成功。1974年死于车祸。正义头罩 (Hooded Justice)(右一),真名未知,民兵组织成员,是个马戏团演员。1939年加入民兵,一直到后来该组织解散。1950年后突然消失,据猜测因为曾在笑匠企图侵犯丝鬼一代时暴虐阻止过笑匠,怀疑其失踪是被笑匠报复所杀。苏美冷战正式拉开帷幕。那时的罗夏尚未成年。守望者的时代来临了。肯尼迪总统被刺杀时的历史一幕。而更加离奇的是,在肯尼迪被刺杀后短短三年中,18名关键证人相继死亡。其中6人被枪杀,3人死于车祸,2人自杀,1人被割喉,1人被拧断了脖子,5人“自然”死亡,这种巧合的概率为十万万亿分之一。从1963年到1993年,115名相关证人在各种离奇的事件中“自杀”或被杀。这让本就疑点重重的肯尼迪遇刺案更加扑朔迷离。因此世界上一直流传着刺杀肯尼迪的凶手另有其人的阴谋论说法,在这种迷离悬疑的背景之下,影片中揭示了笑匠就是刺杀肯尼迪的那个真正的凶手。真实历史上,尼克松总统因水门事件(Watergate scandal)而在第二任任期内辞职。水门事件,是美国历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丑闻事件之一,其对美国本国历史以及整个国际新闻界都有着长远的影响,在1972年的总统大选中,为了取得民主党内部竞选策略的情报,日,以美国共和党尼克松竞选班子的首席安全问题顾问詹姆斯·麦科德(James W. McCord, Jr.)为首的5人闯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有关文件时,当场被捕。由于此事,尼克松于日宣布将于次日辞职,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辞职的总统。但在影片中。两名揭发水门事件报道的关键记者鲍勃·伍德沃德(Bob Woodward)和卡尔·伯恩斯坦(Carl Bernstein),因“闹事”被罗夏所擒,交由了警察。因此,在《守望者》中,尼克松的水门窃听事件没有被揭露,故而尼克松最终赢得了第二次大选。而这件事究竟是罗夏本人所做,还是被笑匠嫁祸,影片和漫画都没有直接描写,因此至今成迷。真实历史中揭发了水门事件而声名大噪的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在这其中还有个小花絮,当年阿兰·摩尔创作《守望者》漫画时是里根总统当政,里根总统带领美国走出了二战后美国国内的第七次经济危机,振奋了全美民心,深受民众爱戴和崇拜,阿兰·摩尔不希望有里根的粉丝觉得作品丑化了他们的偶像,从而不购买这本书,于是就把尼克松搬了出来,毕竟,一个因水门事件被弹劾掉的总统一定不会有多少粉丝。但是问题是尼克松是70年代的总统,如何才能让其在80年代依然当政呢?所以故事中就让他连任了四届总统,并且领导着美国成为了一个独裁的国家。日,大乘佛教和尚释广德走到越南西贡的大街上,坐在地上,点燃了浸满汽油的身体,以抗议南越政府领袖吴廷琰及南越天主教会迫害佛教徒的政策。而在《守望者》中,美国最终在曼哈顿博士的帮助下,打赢了此事之后所发生的越战。这一幕致敬的是法国著名摄影大师马克·吕布的作品《枪炮与鲜花》。该事件讲述的是日,成千上万的示威群众从美国各地涌向首都华盛顿,在林肯纪念碑前集合。他们高举着“立即撤回军队”“废除征兵制度”“我们不去越南(打仗)”等标语牌。下午,举行有10多万示威群众参加的大会,强烈谴责约翰逊政府执行的侵越战争,谴责征兵制度。示威群众包围了国防部大楼,并向大楼冲击。他们与手持各种武器的军警发生了冲突。游行示威活动中有数百人被捕,其中包括小说家梅勒和集会组织者——全国反对越战、结束越战组委会主席德林杰。在这次反战大游行中,时年17岁,照片中的女孩简·罗斯出现了,她刚刚从大巴上下车就走进抗议的队伍中,最后拿出一朵鲜花直面荷枪实弹的军警。这个画面中的人物致敬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了。安迪·沃霍尔被誉为20世纪艺术界最有名的人物之一,是波普艺术的倡导者和领袖,也是对波普艺术影响最大的艺术家。此人最为人所熟悉的波普作品就是玛丽莲·梦露的丝网版画,此外他还波普过毛主席的画像。他所“波普”的对象大多是著名的公众人物,在《守望者》中,夜枭得到了这种“待遇”。另外此公还是个cult电影的先锋人物,他的作品甚至连我们所熟悉的那些cult导演都瞠目结舌,大名鼎鼎的,长达8个小时的《帝国大厦》就是此公的作品。镜头里那个银白色的房间应该就是安迪·沃霍尔的位于纽约东区47大道的老式工作车间,又称为“工厂”。这个“工厂”到处都被装裹成银色,空间感强烈,配以极少简约的家具。在沃霍尔身边那个围着围巾的男人看起来似乎是卡波特。由于这个“工厂”也是沃霍尔的家,因此一些艺术界和文化界的名流经常在这里聚会,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作家杜鲁门·卡波特。曾经有传闻沃霍尔和卡波特是情人关系,甚至一度以裸照互相倾诉爱意,当然这一切都是传言罢了。不过在这个镜头里有个裸男从一边走过,正在和沃霍尔说话的卡波特立刻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个裸男,说明了卡波特的同性恋身份。在《守望者》中,或许阿姆斯特朗(Neil Alden Armstrong)登上月球有曼哈顿博士的功劳。而最有意思的是,此时阿姆斯特朗说的话 “祝你好运,高斯基先生。”
这里涉及到美国一个人尽皆知的趣闻,据说阿姆斯特朗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打棒球时曾打出了一个飞球,刚好落在邻居家高斯基先生和太太卧室的窗外。当他弯下身捡球的时候,突然听到高斯基太太大声喊道 “给你Blow job(做口活)?休想!除非邻居家的小男孩走到月球上去。” 而二十年后,阿姆斯特朗真的登上了月球。夜枭二代和罗夏在法老王的办公实里找到一张软盘,打开后,一个“BOYS”文件夹赫然在目,法老王的取向问题更加清晰……影片开场,笑匠的杯子砸向刺客时,将门牌号上的“1”字砸掉,留下了“300”的字样,这是导演扎克·施耐德在向自己导演的上一部作品《300勇士》致敬。笑匠桌子上的杂志,是美国著名的成人杂志《Hustler》。由此可以看出笑匠的好色本质。有意思的是,《Hustler》杂志的老板拉里·弗林特是个铁杆的民主党人士,在克林顿1998年陷身莱温斯基性丑闻时,曾公开悬赏100万美元,征求任何有关共和党高官的性丑闻。不久,《好色客》就宣布已掌握了共和党众议院议长鲍勃·利文斯顿婚外情的“关键证据”,并迫使后者立即宣布辞职。但当时《好色客》其实并未掌握任何所谓的“证据”,利文斯顿完全是被《好色客》“诈”下台的!笑匠的房间里随处可见的丝鬼一代和丝鬼二代的照片,暗示着三人非同一般的关系。笑匠与夜枭二代一同遣散抗议民众的段落中,背后的墙上写着“第51个州”,暗示着越南战争,在越南被美国打败后,成了美国的第51个州。尼克松的画像,下面的英文说明了他的连任,在画像上有着纳粹标志,尼克松的脑袋上也被画上了尖角,这都在暗示《守望者》中的美国某种程度上已经是个独裁国家了。尼克松和幕僚们讨论如何应对核战危机的段落中,熟悉传奇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经典电影《奇爱博士》的朋友应该对里面的圆桌会议印象深刻,而《守望者》中的这场圆桌会议正是在向《奇爱博士》致敬。电影中在报刊亭旁的黑人少年捧着看的漫画是暗示着电影核心思想的《黑货船传奇》(《Watchmen: Tales of the Black Freighter》),这是一本相当黑色的漫画,同样也是DC公司的漫画作品。影片中曾两次出现这部《Under the Hood》(《面罩之下》)的书籍,这几乎是一部和《守望者》漫画同样样重要的小说作品,在这本书里披露了很多电影以及漫画中所没有的故事细节。在这个段落中,闪回的一个个敌人的面容,正是夜枭一代曾经的每一个劲敌,这也揭示了退休后的夜枭一代无比怀念那段辉煌的岁月。而那一个个敌人的面容,也在影片中夜枭一代曾经新闻的剪报中多次出现,这都暗示着英雄和世界辉煌的过往,在如今末日逼近的时代,早已不再。当昔日民兵的合照破碎时,也预示着老一辈英雄们惨烈的彻底告别。与其这样落寞,毫无荣耀的死去,他一定更愿意死在实力匹敌的宿敌手中。“我为之拯救、奋斗的究竟是什么?人性是否还有救赎的可能?昨天,我舍命为之拼搏奋斗的人们,今天却毁灭了我的一切。”谢瑶好久没写守望者的答案了……原本今晚帮朋友做LOGO但刚才喝了点酒现在有点晕……随意写点。这个问题里 说的已经很好了,我大概评价下守望者的电影吧。这句话前提是我的主观臆断,不讨论票房,电影高度还原原作漫画。全世界范围内刮起超级英雄电影旋风是在二十一世纪初蜘蛛侠三部曲问世的时候(我个人更喜欢现在的超凡系列)。后来漫威的复仇者计划让这一风暴持续,但是,现在的超级英雄电影还是爆米花属性居多,最多看得爽看得过瘾。不论是从叙事手法,还有电影镜头语言的运用上守望者都甩其他电影几条街。最先令人惊艳的是片头笑匠死后鲍勃迪伦的《 the time they are a change》歌声中回归历史。还有插叙,令人推敲的画面细节等等。姜文八年磨一剑的《让子弹飞》赢得业界观众双口碑,靠的就是把掏钱的过审的大爷们讽刺了个遍顺便展现一下自己的情怀——最后一人一马走天涯。守望者里,不止讽刺,深刻揭露,而且个人命运以及政治大势都拿捏得非常到位。举个例子。夜枭在笑匠葬礼上回忆自己和夜枭的一次行动,看到混乱的场面,年轻的他感叹:笑匠回道(背后的美国国旗):值得一提的是,前传漫画里笑匠参与平息洛杉矶baoluan,丫二话不说一梭子子弹过去。“你看这些人,他们根本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什么人权,什么平等,什么公平,什么minzhu。我只要打一梭子子弹过去,他们就会陷入疯狂。”我最喜欢罗夏,但我也很喜欢笑匠,这人亦正亦邪,但明白:老夜枭被小混混杀掉的那段,BGM是《乡村骑士》:(我随手一拉进度条就到这段……天意……手贱截这么多图纯粹因为太喜欢这段)老英雄重现当年勇画面闪回到年轻时打败的对手。这里,架势摆足了,但年龄实在太大……不是每个人都是布鲁斯韦恩。碎掉的老照片,哎。血仍未冷。颇具讽刺的是小混混拿起的正是一代夜枭的模型,砸向了老英雄。恍惚间小混混变成了昔日的摩多克。伴随着音乐,老英雄燃烧了最后的热血。一生杀敌无数却在和平年代被一群无名小卒取了性命。他自己之所以回忆,可能是心有不甘,也可能是更愿意死在宿敌手里吧。情怀爆表!守望者诞生的背景是冷战最高峰,末日言论盛极一时,很多人都疯了,是真疯了(西班牙漫画墨萨德里也有涉及,以后有时间在专栏写)。没经历过那段时期的人事无法想象的,正如没经历过wenge的我们这代人,无法想象那年代的先辈们是怎么熬过来的。原作者阿伦摩尔的守望者和V字仇杀队,背景都是架空历史下的ducai统治中个体的抗争(法老王也算是抗争)。V里抗争不列颠,守望者里抗争尼克松(背后是核威慑和末世的统治)。TVB神剧《天与地》导演曾经在采访中透露这电视剧就是映射某事件后几种人的反应:超级英雄法案通过,曼哈顿等人遗忘了,罗夏抗争,夜枭挣扎。我很讨厌曼哈顿博士,甚至觉得恶棍笑匠都比他更像个英雄。我信奉小蜘蛛那句“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但曼哈顿却甘做ZF的战力。也许是他太过看破红尘,也许他被法老王欺骗,不论怎样,他都不像个英雄,仅仅只是一个美国在世界上的标志。他和丝魂遗忘了。罗夏以前讨论过了。而夜枭二代,性格上的软弱让他挣扎在两个身份之间。他没有继承老夜枭对于正义的那份坚持。他们只是一群平凡的人。有痛苦,挣扎。高大全的英雄形象只存在于过去的老漫画里。他们做了那么多,什么都没改变。法老王只是为人类竖立了一个假想敌,全人类第一次团结一致。新的乌托邦看上去很美,仅仅是看上去而已。民兵里,最热衷于正义的剪影因为同性恋身份被杀,飞蛾人进了精神病院,老夜枭黯然退役。回过神来终于明白自己意义的美钞被射杀。花瓶老丝魂结婚,正义头罩和都市队长不见了,笑匠被招安。守望者里,笑匠罗夏被杀,法老王坚守自己创造的新世界,夜枭丝魂退了,曼哈顿去了一个遥远的星系创造了新的文明(前传漫画里有提到)。英雄落幕,世界还是那个世界。选择继续还是退让?这答案又有人点赞了,补一些。原著漫画结尾有一段非常意味深长的对话,我不知道为什么施奈德没拍进电影里。一切结束以后,曼哈顿临走来找法老王:“是的,我恢复了。我想也许我会去创造一些(生命)。再见,阿德里安。”“乔恩,等等,在你离开之前...我做了正确的事,对吗?它最终解决了一切。”“最终?”曼哈顿微微一笑,“没有什么终结,阿德里安。永远不会终结的。”“乔恩?等等!你是什么意思...”曼哈顿的鬼魅一笑,仿佛是在嘲笑法老王的幼稚和无知。为那些清楚这点仍然为改变世界战斗的人们,送上一曲赞歌。这样一个简单又幽默的交代就让蝙蝠侠隐藏身份的方式一下子有了现实合理性。(上图:与诺兰的“去戏服化”不同,《守望者》里的战衣真的就是内衣内裤——所谓的超级英雄,只不过是一个个笑话)3、颠覆你对美的概念;原来一部电影无需美景、俊男美女也能拍得如此的美!尤其笑匠葬礼那段,简直是艺术品!看懂这片子,首先得是美国人、经历过80年代中,还要是看过漫画原著的。可我不是美国人,80年代中的我还是小小孩,我也没看过原著,就只能从我这个中国80后女子的眼中说说对这片子——可能是肤浅的理解。何谓守望者?守望者是指一群义警。他们戴着面具行事,也可以说是超级英雄,只是除了曼哈顿博士(乔),他们并没有超能力,只是打斗能力超强。小男孩小时候常常梦想自己是超人,打击坏蛋,拯救人类,所以有《超人》、《蜘蛛侠》、《钢铁侠》……个人英雄主义的片子层出不穷,而且都很受欢迎。小女孩则常常幻想自己是仙子,可仙子不是打击坏人来的,而是来感化坏人的。《守望者》若是单纯的英雄主义故事,那么也就只是多了一部《蜘蛛侠》类的片子而已。因为跟其他拯救人类的片子所不同的是,其他片子都是因为有外敌入侵,或者大天灾,但《守望者》人类毁灭却是因为人类自身引发的核战争。“法老王说。如何去制止?几十亿人,都寄望于乔——拥有超能力的曼哈顿博士,希望他能震慑敌国、拦截核弹。只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同为守望者的法老王。“苏联储备了5万1千枚核弹头,就算乔拦截了其中的99%,那漏网的1%也足够杀死地球上的所有生灵。就算是曼哈顿博士也不能同时身处各方……为了拯救地球,我得用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恶作剧来解决它。”被称为世界上最聪明的法老王,素食主义者、从未杀生的他,为了拯救人类,他并没有像别人一样,寄望于无所不能的乔,相反他用了20亿的代价来阻断了乔预测未来的能力,策划了一场核爆,导致了全球几个城市共几百万人的死亡,并将此罪推到了乔身上。于是,刚刚启动了战争的美国和苏联停止了战争,联合起来要对付他们共同的敌人——乔。世界和平,竟以这样的方式换来了。法老王确实很有智慧。有点像婚姻濒临破灭的夫妇、有了孩子或孩子出了大问题,反而能继续走下去。我不想去争论,究竟用几百万人的性命来换取几十亿人的性命,是否公平。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的人,他们的目的都是拯救人类。他们的动机都是好的。但这样的话题永远都有争议性,无论是影视作品还是游戏,讨论了几十年都没有结果,以后也依然不会有结果。与其争论这是否公平,不如就祈祷这样的选择永远不会发生。下面想谈谈罗夏和曼哈顿博士。丝鬼和夜枭比较简单,没什么好说的,笑匠这个人虽然复杂,不过也很好懂,也很典型,没什么好说的。只有曼哈顿和罗夏,我想说说自己对他们的看法。因为一次可怕的意外,他成了无所不能的超人,甚至有了预知未来的能力。他已经不是人类了。他在太阳表面行走过,“目睹了许多渺小而又如此迅速的事情,很难说它们甚至存在过”。对他来说,人类对他来说几乎已经没有了意义,因为人类渺小,也因为人性让他失望。“我几乎能改变一切,但我改变不了人性。”所以,他漠视地球的毁灭,几百万、几十亿人即将死亡又如何?“宇宙根本不会在意。在我看来,生命的存在,是一种成本过高的现象,看看你的周围,没有那么多微生物,火星是如此美丽。”在他看来,人类已经渺小成微生物了。全世界最聪明的法老王用了几十亿的代价也无法伤他一丝一毫,“世界上最智慧的人类,对我构成的威胁,不会比最智慧的白蚁对我的威胁大。”我是生命,我不能站在一个非生命的角度来看待生命。要理解他我只能去想象,想象时间的无限、想象宇宙的无限。我害怕却又渴望看到星空图,是因为害怕发现自己过于渺小。在我们看来巨大得可怕的地球、太阳系、银河系……放到了宇宙里,都渺小得跟不存在似的,更何况是我们一个小小的人类?人生数十年,放到人类历史长河来看,短暂得跟没有发生过一样;可人类、地球的历史放到宇宙历史来看,更渺小……那种渺小感让人窒息。片子穿插了一个看起来似乎跟影片毫不相干的漫画故事——《黑货船传奇》。一个看起来大概上初中的男孩在一个报摊前看完了这个故事。一条船在大海中失事了,只有船长活了下来。他同时看到了黑货船往自己家乡的方向驶去,他认为黑货船上的恶魔是要去侵占他的家乡。他要回家,要保护家人——哪怕家人已遭害,他起码要报仇,这样才可以在天堂中微笑与家人团聚。几十条船员残缺不全的尸体在他周遭,他利用了这些尸体来做尸船,以便回家。他在海中与鲨鱼搏斗,生吃海鸥……非常人所能忍受的恐怖经历。“漂流中,”他最终回到了家乡,还在海滩上时就看到了镇上一个放债人和情人来约会,于是残忍地杀害了他们,因为他认为他们已背叛了家乡。他潜回了家,想要杀死黑货船的人——却发现他杀掉的是他的妻子,而他的女儿们看他的眼神如同看恶魔……他最终又看到了那艘黑货船。原来黑货船并非要侵占他的家乡,他们来此的目的是收取一件他们唯一重视的宝贝——就是这船长的灵魂,他那只能在恐怖中生存的灵魂……这个故事,预示的就是守望者们,尤其是罗夏。他们看起来是正义的化身,他们所做的事情也确实是正义的,他们比谁都憎恨罪恶。可讽刺的是,尤以罗夏为甚。妓女的儿子,母亲对他不好,同龄人对他也不好。“当一个人看过这个社会最阴暗面的时候,他就再也不能回头,也不再需要像你们一样伪装,假装罪恶并不存在。”一开始的罗夏,还不是很残暴,他只把犯罪人抓进监狱,可在一个6岁的女孩被绑匪分尸喂狗后,他心里对罪犯再没有一丝仁慈,在他手里的恶人只有死一个下场,而且都死得很惨。他变得残暴,手段异常血腥。当守望者的肆意而为引起了群众的不满、要求约束守望者时,总统要求守望者们要么退休、要么为政府服务。其他守望者都在这两条路中作了选择,只有罗夏一人既拒绝与政府合作,也拒绝退休。他已经不能去当一个正常人了。“我的大衣、鞋子、干净的手套,还有我的面具,穿上它们,我就卸下了伪装,变回真正的自己。”被警察抓住时,他的面具被摘下,他是恐慌的;恢复自由时第一件事便是找回面具。没有了面具的他是惶恐的,只有戴上面具才镇静下来。片末,法老王发动了核爆。其他守望者在即成事实面前,无奈替法老王隐瞒事实,以维持世界和平,只有罗夏坚持要揭发真相,最后死于坚持要隐瞒真相的乔之手。他坚持要去揭发,我觉得原因未必是出于他所说的“正义”、“永不妥协”,而是他内心比谁都惧怕世界和平的到来,因为世界一旦和平,他就不再能当罗夏了。“我的新世界不需要英雄主义,小男生似的英雄主义太多余了。”法老王说。要罗夏去当一个普通人——,死亡对于他来说是最好的解脱。看漫画的这个男孩我也想说说。他几乎天天来看,说明这书很吸引他,可看完了结尾却说烂,甚至报摊老板要送给他都不要,直说垃圾。他心里所希望看到的结局肯定是黑货船的恶魔占领了船长的家乡、船长拯救了家人。他也希望他长大了以后成为这样的英雄吧。他似乎买不起这本漫画书,不然也不会天天到报摊来蹭,说明他要么家境不好、要么父母对他很苛刻。面对流氓少年群的挑衅一点都不畏惧、心理很强。但面对报摊老板的善意回应却是非常冷漠……我想他以后可能会成长为罗夏一样反社会的人。只是他没有这个机会了,因为看完了漫画他便死于核爆炸。从传统技法来说,片子的摄影和音乐都用得很漂亮,也有很多严密的草蛇灰线,考据党会很喜欢。但在节奏把握上问题严重,片长也没能很好的控制,终极剪辑版达到丧心病狂的215分钟,导致片子缺乏调动观众情绪波峰的力量,很多时候会显得沉闷。当然,我们看电影不能片面强调故事性,“讲好故事”那是被国产院线片不断拉低底线后衍生出来的核心痛点,而不是所有片子的普世标准。从主题深度讲,非常厉害,秒杀诺兰的黑暗骑士。守望者主要探讨的是“什么是正义”这个政治哲学中最核心的母题之一,曼哈顿博士以神性的视野,在面对罗夏对真实偏执的追求、和法老王以谎言和罪行建立和平这两种极端立场上,最终选择杀死罗夏、帮助法老维持“高贵的谎言”。这样的反高潮结局,分分钟摧毁超级英雄电影观众的核心价值观,不得不说:太帅了。忍不住再黑一把诺兰:编剧罗伯特·麦基的评价很准确,诺兰“假装很有精神诉求的样子,他可能有一些精神上的理念,但并不意味着他拥有对灵魂的洞察力,不意味他懂得生命的真正价值,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蝙蝠三部曲中,也只有第二部蝙蝠侠跟小丑的对峙中,加入了一些貌似深刻的因素,最后却还是以“人性是可期待的”这一经不起推敲的立场破局,看到两艘船上的平民和罪犯不约而同放弃炸死对方、“和谐社会 你我共建”,我简直就要期待蝙蝠侠一脸严肃地对小丑说出国内肥皂剧名言“你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爱!”星际穿越也是老毛病,引入一大堆设定,最后还是落到鸡汤味儿十足的“爱”上面。PS:我绝不是说扎克施耐德比诺兰强,作为一个导演,他还是以偏风格化的摄影调度见长,且发挥极不稳定;守望者电影的主题深度大部分也归因于漫画原作,其他方面不管成片质量,还是对超级英雄在严肃主题的探讨所能达到的可能性的开拓上,扎导远远不及诺兰。两部电影都看过三遍吧,个人都很中意,但没有特意比较过哪一部更好。今天心血来潮把它们都拉出来复习了一遍,下面简单说说我的观感:之所以要拉出来复习,是因为看到另一个有关的问题:为什么《守望者》的评价比《黑暗骑士》要低。大多数答主包括几乎所有高票答案都认为是因为《守望者》“太深刻”,然后用超长篇幅把背景设定、人物形象、情节冲突…等等等细致入微讲解一番。头一两篇还好,毕竟作为《守望者》死忠粉看这种自家人写的赞文还是很受用的。看到后来,我就非常尴尬地想对各位答主来一句:哥们,跑题了。人家问的是为什么好多人觉得咱家东西比不上别人家的,你上来就是“我们家东西它先进啊牛逼啊一般人他不会使啊!”然后如何先进如何牛逼如何如何blabla一大堆……我怎么看你的论述论着论着变成自我感动了呢?再说一个“深刻”真的就能解释一切?事实上深刻难解但评价颇高的电影不在少数,比如《穆赫兰道》。更典型的反例是《2001太空漫游》与《银翼杀手》——《银翼》只有在评选“最佳科幻电影”时才能与《2001》分庭抗礼,在比较二者何为更优秀的电影时则完全落于下风,正是因为《2001》比《银翼》还要深刻得多。科幻片与漫画改编电影的受众群体重合度相当高,为什么同样的现象就没有发生在《守望者》和《黑暗骑士》之上呢?本着求知精神,我决定把两部片再刷一遍。看完《黑暗骑士》,又看了20分钟《守望者》,我就明白了。不得不说《守望者》的剧本深度对其接受面的广度确实有一定影响,但在综合评价的层面上这其实是个加分项。也就是说,深刻难解会让每个观众的具体评价两极分化——有人奉为惊世神作给满分、也有人斥之故弄玄虚打一星,但总体上将是褒大于贬,点赞的多过点踩的。在两部技术水准相近的电影进行比较时,这种加分尤其明显。所以《守望者》评价不如《黑暗骑士》的原因或许很简单:就是作为电影而言,单纯地不够好。看《黑暗骑士》的时候,我有一种非常明显的感觉:导演通过调度把故事张力发挥到了极致。叙事节奏完美——情节紧凑但没有全程紧绷,小到每一个剧情冲突、大到全片的起承转合都运行得非常流畅,且篇幅安排恰到好处;叙事技法娴熟——每个角色会做出什么行为、产生什么结果、如何进行互动,这些设置都很符合角色特质与逻辑(除了伟光正的结局),情节展开的手法也很丰富(主线-支线展开或是并行交叉展开);尤其是对声光的掌控和镜头的运用非常成功——举一个印象最深的例子:在小丑从警局逃脱并抓走白骑士和他马子之后,一段小丑穿着警服从飞驰的警车后座嚣张地探出头来、配音渐消、背景虚焦的数秒钟特写,就把导演想要传达的信息(小丑对警察的压倒性胜利)、想要塑造的角色(悍不畏死,在热闹的街道上飙车还敢把头伸出车外)、想要渲染的气氛(声光弱化和特写使得关注的焦点完全集中在小丑身上,自动套上绝对“主角”光环)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与此相得益彰的是希斯莱杰的神演技,值得品味的小细节比比皆是。不过太多人解析过,这里就不细表了。很可惜,《黑暗骑士》上述的优点,我在《守望者》中并没有明显感受到。抛开演技问题不谈,毕竟小丑是一个非常有发挥空间的角色,而《守望者》一干人等并不具备如此戏剧化的特质,大量的群像描绘也会使单个角色不那么容易出彩,所以演员只需要准确表现出人物的某方面形象就可以了(更深入的挖掘受限于电影语言而无法做到,例如原著中每章末尾的大段文字内容),用不着莱杰那种演技大爆发。关键是施耐德确实水平有限,在将原著影像化的过程中鲜能创造出新的亮点。原著十二章每一章都可以独立成篇,叙事节奏和叙事手法各各不同。这在漫画这一章节性的体裁中不成问题,但拍成电影就需要统一。这是一大难题,而施耐德交出的答卷只能算是中规中矩。夜枭二代和丝魂二代的感情线在电影中明显需要加快节奏,但最终成片里的效果则是略显冗长多余;其他段落没有太大问题,也是因为原著本来就处理得很好,施耐德不错的执行力确保了不至于难看而已。(事实上考虑到原著篇幅和信息量,最好的办法可能是将电影拆分为长度均为两个小时的上下部)而且提起原著,风评说导演还原度高、“逐格照搬”,对不起我要挑刺。开头罗夏在喜剧演员屋内调查时发现衣柜夹层的那段,原著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细节,在电影中被忽略了;如果说上一点是由于篇幅限制作出的删减可以理解(二代小两口M个L的过程你都拍得那么细,我理解NM个带鱼),那么后来罗夏潜入军事基地警告蓝博士被扔出来那段的改动就完全不讲道理了——原著中蓝博士对罗夏带来的消息早已知晓且无动于衷,后来丝魂二代又因为喜剧演员与自己母亲丝魂一代爱恨纠葛的问题同罗夏产生争执,才下了逐客令,电影里蓝博士因为 “你要我算卦找凶手可惜我被粒子遮蔽了双眼算不来卦找不出凶手既然你在这没什么事了那么滚吧” 所以把罗夏扔出去这是什么意思?不仅起不到原著中的铺垫作用(体现蓝博士视人类为蝼蚁一心想要飞升的非人心理,引出当年民兵的故事,以及勾画蓝、罗、丝三者角色关系),从常理上也不太能理解(老同事千辛万苦来访话没说完你就给人踢了?),除了把曼哈顿塑造成一个超能蓝色大只娘炮之外再没有什么效果了。再说镜头和剪辑。原著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剧本,看过的同学就知道那画作简直是他妈交叉剪辑强得一匹的分镜图啊!太牛逼辣!开头两页就经典到不行,照着逐格拍就是了,导演你为什么要放弃现成的完美构想改成二流互殴戏码你告诉我好不好?我估计是为了抖抖自己的私活:慢镜头和局部近景大特写,这两大法宝贯彻了阿扎的诸多作品(《300》、《守望者》和《美少女作死队》等)。不过非常幸运的是缪斯女神眷顾了阿扎,他用熟悉的配方打造出了影史经典的开头三分钟,这大概是他迄今为止此生最牛逼的一段作品了吧。当然迪伦爷爷的歌也功不可没。在这里还是要表扬一下阿扎的音乐品味,配乐选得不错,另一首深得我心的是喜剧演员葬礼上的《寂静之声》。在声效方面《守望者》还是做得很好的。顺便再提一点,导演非常喜欢用土褐色与灰色的色调,而这恰巧跟本片气质很贴合,也是一个成功之处。然而上面吐槽了这么多,《守望者》在我心中四星电影的地位依然毫不动摇。原著实在太强大了,阿扎功课完成得也不坏,所以总体而言它仍是一部优秀的、值得一看的、不妨向友人推荐的电影。用一句话来总结,我对它的评价会是:对95分+水准旷世名画进行才气不足但技艺尚可的描摹,所得到的一张80分水准装饰画。以上。守望者讲了一个如果超级英雄真的存在,这个世界会怎样的故事。守望者是这样当超级英雄的。在城市骚乱时他们没有站在军警暴徒之间,而是直接端起机枪杀个痛快。在战争爆发时他们没有去找白宫的主人谈话,而是充当超级大国的鹰犬,任凭敌国的妇孺死在眼前。在记者发现总统恶行时,他们没有去保护记者维护正义,而是为除掉记者,掩盖真相。更让人唏嘘的是,这个团队仅有的三个具备超级英雄特质的人,却都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曼哈顿博士,最接近上帝的人类,杀害数百万人后遁入太空。法老王,最聪明的人,为了所谓的和平,同曼哈顿一起谋杀了数百万的无辜人。罗夏,偏执暴力的理想主义者,因为无法接受真相而自杀(借曼哈顿之手)。那么,如果超人,蝙蝠侠,小蜘蛛,曼哈顿真的存在,这个世界会因他们变得更好吗?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概括,就是……记得谁说过一句话来着?最大的悲剧之一就是最后敌对的双方都是代表正义的。。貌似是《诗学》里的?
关注该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解谜游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