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哪里可以看万行法师静坐开示开示?

万行上师开示 - 简书
万行上师开示
图片发自简书App
刚看到一篇万行法师说的话,觉得分享出来要比写今天的作文有意义,所以分享其中一部分,愿看到此文的有缘人都能从中得到感悟。
上师开示:三字明是万咒之源。如果你们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所有的咒语都离不开我们每天晚上念的三字明。宇宙里面的万事万物,上至出世间,下至世间,都是由“嗡、嘎、吽”三个字的道理在演变。包括我们俗世间的为人处世、各行各业发展的规律,也都是按三字明的道理来演变。“嗡”是什么意思?就是破的意思、清理的意思。我们世间上有一句话叫做“不破不立”,无论是出世间,还是世间的规则,都是不破不立,所以三字明就是这个意思。“嗡”就是把外至周围,内至我们身心不好的思想、磁场全部摧毁掉、破坏掉,然后全部改正过来。比如说要盖一栋新房子,要先把旧房子拆掉;或者没有旧房子,要建新房子,要先挖地基,把地整平。这叫做先破后立,在破的基础上再建新的房子。因此第二个字就是“嘎”,建立的意思。当建好了新房子,或者我们丰收了,再把所获得的、所拥有的分享给大家,这叫做“吽”。所以“嗡”就是把不好的东西给赶走,摧毁掉;“嘎”是把好的东西给招感过来,归我们所有;“吽”又释放,把好东西分享给大家。“嗡”也是释放,但它是一种摧毁、破坏、整合的意思;“嘎”是建立、丰收、成功的意思;“吽”是分享、布施的意思。我们做人也是这样:第一步,端正我们的身心,纠正我们的言行;然后树立良好的形象,接受系统正规的教育,充实自己;让自己学有所成之后,再把所学的分享给周围的一切。我们修道也是这样。世间做事,乃至升官发财都是用这个手法。你有多大的破,就有多大的立;有多大的立,就有多大的施。所以俗世间有一句话说:不破,则不立;不立,则无以施。所以当我们在念“嗡”的时候,就观想你周围不好的磁场全部散开,同时观想你身上不好的恶习、坏毛病和业力也都散开,从你的身上释放出去,和虚空宇宙融为一体。你们有些练过气功的人都知道,有一种意识观想,就是把身体里面一种不好的黑色能量和物质释放出去。所以第一步为破。第二步为立,念“嘎”。念“嘎”的时候,观想所有好的东西从遥远的天边向我们包围过来了,好的能量、白色的物质包围着我们,把我们全身都灌满。就像很多人不远千里、万里跑来,叫我们给他摸头、摸顶,为他祝福、祈福,我们在给人家摸头祈福的时候念咒语,就是用这样观想的方式:观想他身体里面不好的磁场出去了,好的东西通过我的手(我的手只是一个道具,不是我的力量)赋予在他身上,充满他的全身。就像我们练“观音请圣”(动功的第一个动作)一样,手一伸,能量从遥远的天边、遥远的宇宙全都聚拢过来了,聚集在头顶上,然后手一开,能量一下就灌进身体,把身体灌得满满的,这时候你的全身充满了智慧,充满了能量。接着念第三个字“吽”,观想你身上的能量一下散开,分给你周围和天下所有的众生,你不仅从头上放光,整个身体都在放光,能量从你的全身散发出去,只要在你周围跟你一起打坐的人,全都让他们受益。这就是最大的法布施啊!包括你到一个地方洒净,清理一个场地,也都要这样观想。你到朋友家去看病人,你的手在他身上一滑、一挥,也是这样观想:用你好的磁场把他不好的磁场给干扰、淡化、稀释了。我们的手本来就有这样的力量,能把宇宙的力量拉下来放在他的身上。为什么有的人念咒语、观想、出手治病特别有效?就是因为他掌握了观想,获取了宇宙的力量。如果你不懂得这个技巧,只能说你是有心而无力。最大的功德就是法布施,比诵经、磕头不知大了多少万倍!你诵经、磕头只是自私自利,只是索取、索求,而你观想加持你身边所有的信众,乃至宇宙所有的众生,这不知有多大的功德与福报!这才是跟他们真正地结善缘。当你起心动念要弘法的时候,这些有形无形的众生都会来听你的法、护你的法,因为你曾经在修炼的时候跟他们结过善缘,他们的灵魂曾经受益过。问: 师父,静坐的时候,那三个动作是同时进行的吗?上师:虽然静坐之前有“三调”:调身、调呼吸、调意识,但实际上这“三调”是在一念之间完成,并不是有三个层次,或者说有三步功法。腿一盘,腰杆子一挺;眼睛一闭,一观想;鼻子一呼一吸就开始炼气。这三项是同时进行的,它们是在同一秒钟之内,在起一个心念的同时完成,并不存在分三步而炼,只是为了让大家听得清楚明白,所以把它分为三个层次来讲,实际上修的时候是没有层次之分的。问: 师父,观想莲花的时候,它应该是什么颜色的?上师:粉白色是最好的。但是每一个人形象思维的力度和过去接收的信息不一样,比如说有的人观想粉红色的会比较容易一些。可以根据自己过去接收的信息来定。问: 师父,走路的时候,或者做事的时候,意念放在眉间可以吗?上师:可以。实际上我们做任何事情,包括在看人、做事、考虑问题的时候,都应该从慧眼看,把意识放在慧眼上来考虑问题。它就是我们人体的第三只眼。你们看印度的女子和瑜伽士,他们眉间为什么要画一只眼睛呢?这就是告诉我们:这是我们人体智慧的总开关、总枢纽,修行就是从这里开始起步的。因为这里以下是三界以内,这里以上是三界之外,这里是个分界线,所以从这里开始。问: 师父,人的肉体可以腾空吗?如果可以的话,是在三界以内,还是三界以外?上师:在你的座位上就可以腾空。我亲眼看到好几个练气功的人腾空了一米多高。但是这个什么也说明不了。很多练气功的人有一些功能,但他们的智慧并没有开,嗔恨心并没有改变。佛教讲的是开智慧,是完善自己的品质,不注重功能的开发。相反,一个凡夫的功能开发得越多,他的品质越差,他的恶习越多,因为他有功能来展示,表现自己的我执和虚荣心。而一个没有功能的凡夫,他一定是表现得谦虚而谨慎。凡夫一旦有功能,一定是傲慢,一定会造恶业的。所以佛教里面有一个坚持不变的观点,就是:一个没有开悟的人千万不能有功能,就是不能有神通。一旦有了神通,你再也不会开智慧成就了,你也不可能了生死。所以过去得道的明师在训练弟子的时候就会用一些咒语。实际上咒语只是一种摄心、收心的方式,主要还是靠这个师父的心力。这个师父只要在你身上通过意识的意念,一个光罩就可以把你罩起来,你就永远不会出神通,不会出功能了,因为你功能的磁场被他的磁场给罩住了。什么时候你超越了四禅八定,他意识的这个光罩就给你拿掉了,这时候你已经可以把握自己,可以管住自己的身口意了。但是在这个之前他会观察你的因缘。有的人是容易先出功能,有的人是先开智慧后出功能。功能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跟神经病是分不开的,和精灵鬼怪是分不开的。如果在没有开智慧之前,品质没有培养起来之前先有了神通,一定会走火入魔,变成神经病,和精灵鬼怪相应,融为一体,临终的时候就被精灵鬼怪引接走,成为精灵鬼怪的眷属,精灵鬼怪就取代了我们的人身,它投胎做了人,我们彼此换了身体。如果你们修得好的话,走路会非常轻,绝对不会咚咚响,甚至在某个阶段,你们坐在蒲团上就会升起来。如果你们不相信的话,可以检测一下自己:比如本来你是一百二十斤,如果你这段时间修得好的话,你去秤一秤,就没有一百二十斤了;或者你上午有一百二十斤,你猛打坐,猛念三字明,念一个上午,你下午再去秤,最少要轻两斤,甚至轻十斤。为什么?因为你念得好的话,人体的气是往上升的,所以人就显得特别的轻;当气往上升的过程结束了以后,气在往下降的阶段,你再去秤,你又变得很重;当气降完了再回升的时候,你再去秤,又显得很轻。就像我们人一样,早上可能是一米八,晚上去测量就只有一米七九;早上是一百五十斤,晚上去秤就有一百五十一斤。为什么呢?大自然的气层和地球的气层早上是往上升的,过了午时一点钟就开始往下降,这时候你的个子会变矮,体重也会变重。而我们身体里面气血的运转,和用功修炼的方法,都是和宇宙同步的:卯时,五到七点,开始往上升;午时,一到三点,开始往下降。都是这样。问: 师父,刚才讲念三字明的时候观想破和立,这个方法需要专门修吗?上师:不需要刻意,只要打坐的时候有这个念头就已经成就了。佛教里面讲:心招万物,万物由心生。你起了这个心,动了这个念头,就已经涵盖了这个方法,不需要刻意专门来修这个法。比如你到一个陌生的练功场所,觉得那里的气氛很不好,你可以在心里默默地念“嗡、嘎、吽”;或者你晚上走夜路很害怕的话,也可以念“嗡、嘎、吽”。但这是在内心里面念,是没有声音的。“嗡”就是把一切都摧毁掉,赶走掉了;“嘎”把全部好的东西都叫过来,叫到我这里来了;然后“吽”又把这些好东西分散出去,分给你们了。你们看我们中国的踏步全部是单踏步,比如3、5、7。这是什么意思啊?就是进、退、进。中国传统文化都是这样,没有四个踏步或两个踏步的,全部都是进、退、进三个踏步,都是单的。你通了这个“道”的道理,世间各行各业的道理就全部通达了。你会用“道”的力量,世间各行各业全都通达无碍。绝对不像俗人说的那样:你得道的人,没学过这个,为什么会这个?你肯定有请人教过你。不需要,你一看就会。你一边看,一边做,一边琢磨,明白了,一出手就对。一个开悟的人什么都会做,所谓的学也就是看一看,给半天的时间想一想,甚至是一边做一边揣摩,马上就直达要害。世间的万事万物就是一个道,就是一个规律,只是看你把心放在哪里。一个会修行的人,将来要是做生意了,就是一个最会做生意的人;他不做生意了,去搞建筑,就是一个最好的建筑师;他不搞建筑了,去练武,就是一个最好的武术家;他不练武了,去画画,去搞音乐,就是一个最好的画家或音乐家;或者他不搞这些了,去演说,就是一个最优秀的演说家……因为他获得了一百分的力量,他干什么用的都是一百分的力量,就是出去骂人也是一百分的力量。当他跟你沟通,让你舒服的时候,你会感到一百分的舒服;当他骂你的时候,你也会感到一百分的痛苦。他做任何事情都是全然的投入,没有所谓的把这一百斤的力量分到一百个地方,没有的,他这一百斤的力量用到任何地方都是百分之百。而我们凡夫干什么事情可能都只用了百分之十、百分之二十的力量,因为没有办法集中。所以你看一个人,当他对你好的时候,你看他能不能完全的好。如果他对你完全好的话,对你狠也是完全的狠。好和狠是一个力量,都是一百分的力量。凡夫是好也好不起来,狠也狠不起来,因为他的心力没有办法集中,是散乱的,能集中到百分之二十、三十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居士: 师父,一个人修行,是不是要靠念“嗡、嘎、吽”才能成就?上师: 成就的方法多得很!因为我们的根器不够,不得不从有为法入手。实际上任何一个方法都是从“作意”入手,离开了作意,不可能入道,也没有办法修道。包括我们最终成就了以后,靠的还是作意。觉照就是作意的意思。刚开始我们修任何一个法的时候都是带着作意在修。什么叫做“五遍行”呢?这个名相你们知道吗?出家人知不知道啊?(众沉默,无人答)你们看,你们这就是没有见地,没有见地就没有办法用功办道。在整个用功的过程中,从始至终都离不开作意,包括你成佛的那一天,成佛了以后还靠作意,抛弃了作意,就抛弃了道。这个作意绝对不是头脑在作意,已经超越了头脑的范畴。问:师父,作意指的是不是觉知?上师: 准确来讲叫做觉照,觉是觉察到、觉知到了;照是照顾到、把握住、控制住、制止住了。我不是讲过世间上的人分四种吗?最高一种人既能觉察到,也能照顾到。第二种人是不能觉察,但能照顾到,也就是要靠别人提醒他,所谓的靠参谋、靠军师。第三种人是光能觉察到,不能照顾到;光能想到、说到,但是做不到。第四种人是既不能想到,也做不到;既没有觉察,也没有照顾到的功夫。现在学佛的人用的都是头脑的智慧,这也就是临济祖师临走的时候所说的:末法众生皆以乾慧为主。乾就是头脑的意思,也就是用头脑的聪明、头脑的智慧,而没有大智慧,不会实际行动。所以现在的人都会说,不会做。但是佛门里真正说对的人当今已经不多了!会讲正知正见佛法的人已经不多了!我们听到的几乎都是邪知邪见:什么诵经能够消业障啊,拜佛能够消业障啊……都是鬼话!在没办法的情况下,他自己都不知道要怎么做了,所以叫别人这样做!什么叫做业障啊?你的恶习毛病、你的愚昧无知就是你的业障!你不在你的业障上下功夫,不在你的恶习上面下功夫,不借事改掉你的恶毛病,怎么能够消业障呢?!不借事锻炼你为人处世的能力,积累你的经验,怎么能够破无明呢?!你关起门来天天烧香、拜佛、诵经,这针对的是你的恶习吗?是你软弱无能的毛病吗?针对不上怎么能够消业障呢?!所谓的诵经、拜佛只是能够把我们的心训练到专一专注,然后我们带着专一专注再走出房间做事为人。可是你把方法当目的来用了!就像现在的书呆子一样,一辈子都在读书,把读书当作目的了!读书只是一个方法、手段,目的是为了将来离开学校以后能更好地为人处世和做事。可是你却光读书,从来不出去做人、做事,所以也就不会为人,不会做事,因为你把方法当目的在用了!为什么有的人学历那么高啊?什么博士后,本硕连读更可怕!从小就在教室里面度过,上了三十年的学,都在教室里面读书,没有出去做过事。这样的人更不可信!为什么佛教里面要讲“体相用”、“戒定慧”、“见地、修证、行愿”呢?就是一定要出去实践!不出去实践,不仅你自己不能够受用,更没有办法让他人受用,甚至你连自己读的书、学的理论是对与错都不知道!因为你从来没有拿实践来检验你所学的理论。你只要带着作意去做一切都会成就。也就是说你要带着警觉的心、觉照的心去修一切法、做一切事,带着意识去修一切法、做一切事。不要像我们说的:这个人在说什么、做什么,自己都不知道!这就是没有作意、没有觉照了。世间上这种人太多了!
一切从简。【万行法师开示】能自律才能自由
&gt社会热点
电视不播的
真相在这找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关于男女双修(万行法师开示)
万行法师开示"双修"
知德者少,知道者更少。道为体,德为用。如果一个人是真有道者,他必然是有德者;一个人是真有德者,也自然能够入道。
今天有一个人问我,修行里面是否有“男女双修”一说,也有的人原本不信男女双修,甚至反对男女双修,而最后自己也走入了这条路。究竟在修行中有没有男女双修这一说?一个人如果真的超越了就不需要借助于男女双修;如果没有超越,就不能男女双修,用了就会堕落。一个人达到我空、法空,就自成阴阳,就不需要借助于外面的阴阳来修。
宇宙有阴阳,个体是缩小了的宇宙,里面自然也会有阴阳。当一个人在没有突破生理这个阶段的时候,体内生理上的欲望确实没有办法排遣。如果你能够把身心空掉,自然也就能够降伏身心、降伏生生世世的欲望。因为众生多数是从欲界下来的,所以欲望对于众生来说是根深蒂固,很难降伏。
众所周知,汉传佛教从来没有、也从来不需要这个方法。过去开悟的高僧大德,哪有一个是这样修成的?唐朝开悟者不记其数,都不是用的这种方法。佛经上也从来没有记载,汉传佛教也从来没有。既然没有这种方法,为什么还有人执迷这种方法?“既想做神仙,又要贪恋红尘的快乐”,一个修行人如果降伏不了自己的身心,根本称不上修行人,他也不可能入道。所谓“修行”,无非就是降伏自己的身心。当然,密宗里有一套自圆其说的理论,说佛祖传过密法(即双修法)。如果佛祖需要这些,他又为什么舍弃妻子,远离那么多美女,跑到山林里去独自清修呢?然而众生总会为自己找借口,甚至找到佛祖有这方面的“经典记载”。大家都知道“佛经”是佛涅槃以后,弟子们集结整理出来的。既然是有这么个出入,后来又有许多人去记录整理,并非都出自阿难一人之口。
如果一个人还没有超越身心,怎么能叫“入道呢”?充其量是在“修道”,根本没有“入道”,更没有“得道”。修行首先要达到“我空”,继而达到“法空”,再达到“空也空”。既然是“法”都空了,难道还需要双修(这种方法)吗?别说没有双修一法,即便是有,也一定是佛陀为了方便度众生。让他们不要忘记“道”,让他们暂时享受这些红尘里的快乐。一旦修行上路,不可能会再贪恋这些生理上的乐趣。大家都知道佛早已超越了一切,为什么还要回过头来,走这个人生的过程,学一些俗人的所作所为呢?
当一个人身心没有入道的时候,一定是停留在红尘的欲望里面。有的人很会诡辩,说是“随缘”,既然是随缘,为什么不随佛说的戒律的缘?为什么要随佛所反对的缘呢?佛在《楞严经》中说的非常清楚:“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沙”。修行不断淫欲,如同煮沙成饭的道理一样,成道绝无可能。好多出家人、在家人非常推崇的活佛,有些活佛一个老婆不够,要两个,甚至三、四个,老婆越多,越被崇拜,认为功夫高;清心寡欲的,反被认为是功夫不到家。
实际上古人真正讲道,不是“男女双修,”而叫做“阴阳双修”。人与天的阴阳、天与地的阴阳、地与人的阴阳。这叫正确说法。后来的人把它歪曲了,误解了。将“阴阳双修”歪曲成“男女双修”,把整个性质都颠倒了。人本身就具备阴阳,任脉下降、督脉上行,前流向后、后流向前,自身阴阳平衡后,自然能够平静、能够入道。
一个修行人所追求的应该是“道”,而不是一个“场”!若真有道,无处不是场;场多得不计其数,没人住;而有道的人是少之又少,简直很难碰到。古时候道与场不能分开,现在处处是场,无一处有道。光有场而没有道,只能是一座空庙。身心是道场、天地为舞台、众生是福田,当一个人真的内在获得了道,随处可安身心。正是因为内在没有“道”,才会对外界的“场”执著地追求。
如果说一个修行人,他在当下、眼前不能入道,想要找一个很好的场地(无非是没人的地方)去独自清修,实际上这种心态的修行人,找一个没有人的道场独修,反而更有利于他打妄想。当一个人事情很多,一件接着一件地做事的时候,根本没有时间打妄想。全身心投入到事情里面,本身就在道中!哪里还需要追求一个境界才能修道呢?一个修行人只愁自己没有道,根本不愁自己没有场。
都知道南北朝的寺庙最多,实际上现在才是最多的,比南北朝时多了许多倍。虽说政府不允许建新庙,只允许恢复旧庙,但是实际有好多是新建的庙。政府宽大为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政府官员也都有善根,有好生之德。他们也希望这些修行人能净化社会,提升自己。尤其是近10年来,寺庙如雨后春笋般一个接一个地建起来了。
要想自己的功力上升,必须要大众熏修,不能一个人独修。现在的修行人,几乎每一个人都愿意落在“空上”,而不愿意落在“有上”。人一多就要躲起来,要么就不高兴或者烦了。这怎么称得上是修行人呢?如果你对眼前的人、事、物、理无心的话,这些东西怎么能转得动自己呢?往往是“物不迷人,人自迷物”。
作为一个出家人,一定要出去多走走,多看看,必须要养成一个谦恭的心态。因为修行修到最后是为了起用。“解脱”,还不是一个修行人的真正目的,它只是一个级别,一个阶段。佛陀当初开悟,解脱后,为什么还要出来度众生?实际上是为了验证自己修行的真理,让它在红尘中起大用,来增长他自己的福慧。
&图片集:万行法师与东华禅寺&&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当前位置:
正文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大家新年好!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策马扬鞭,马上如愿,马上如意!一般人春节都出去旅游,只有善根深厚的才会到寺庙里来听闻佛法。这说明大家的佛缘很深,在红尘里没有迷失方向。大家从四面八方、五湖四海来到这里,很不容易,今天晚上专门让你们提问,我针对你们的问题作答。就像在会客室里聊天一样,你们有什么问题尽管问,有关修行的、工作的、生活的、家庭的,等等,都可以。问:请师父谈一谈梦观禅、梦观成就。师:修梦观禅,首先要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定的禅定基础,才能把日常的功态转移或复制到睡梦中。我们佛教有一句话叫:把动中的状态带到静中,把静中的状态带到动中,互相交换。有一部分人在静中能进入状态,捕捉到一点感觉。但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那种感觉却没有了。而另一部分人忙忙碌碌,在动中能进入状态。但是关起门来静心,他的头脑又非常活跃,思想特别乱。所以在寺庙里修行,通常到了一定程度,师父会让徒弟们在动中和静中互相倒来倒去,达到在静中能进入状态,在动中也能进入状态,最后就如同古人所说的,行住坐卧都能进入状态。梦观禅或者说梦观成就,是在白天清醒的时候、在日常工作中能进入状态,为了争取更多时间所采用的修行方法。目的是为了达到白天在用功,夜晚也在用功;清醒时在用功,睡眠时也在用功。不知大家是否出现过这种情况:白天你对某件事很用心,没有做完,晚上睡觉的时候还会想着这件事?这就是梦醒一如、昼夜一如的忘我状态。我们做任何事都必须达到忘我,忘掉自己的身心,忘掉周围的环境。但是这个阶段不能持续太久,太久了会出不来,也就是所谓的走火入魔。但是,如果没有出现这种状态,说明你还没有入道。修行,必须能进去,还能出来。如果在状态里出不来,怎么办呢?过去有些禅师要么对你大吼一声,要么打你一香板,惊你一下,把你从这种状态中唤醒。但用这种方式必须是针对用功进入状态的人,而不是极个别神经错乱的人。有些人用功进入了状态,出不来,就像做梦魇住了一样,怎么挣扎都醒不过来,需要一个外援接引的力量敲他一下或者喊他一声,他才会醒来。实际上成就的方法很多,有定中成就、动中成就、梦中成就,不一定非要盘腿打坐或者拘泥于某种形式才能成就。每个人都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容易让自己放松、找到灵感、进入状态的姿势和方法。众生的根基不同,业力不同,所以祖师才设计了很多方便善巧的方法,让我们容易入门。就像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种食物,不同的人吃了,身体反应不一样,有的人容易吸收,有的人不容易吸收,有的人容易发胖,有的人不容易发胖。所以每个都要根据自己的体质,吃适合自己的食物,制定适合自己的饮食模式。问:请问师父,熟睡的时候,我在哪里?师:我先问你,醒着的时候,你在哪里?问:我也不知道在哪里。师:所以你就处于迷失的状态。你醒着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又怎么会知道睡着的时候在哪里呢?所以你要先问自己:现在我在哪里?问:可以答在极乐世界吗?极乐世界不是在心中吗?师:从理论上讲,你的回答是对的。但是佛法讲的是亲证,就像拿刀子割自己的肉一样,必须真切地感受到、体验到、体悟到,而且还要能做主。我们都知道佛性是清净的、圆满的。但这不是我们证悟到的,而是祖师爷告诉我们的,又有什么用呢?我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人家说生孩子很痛,我说:“我知道,我知道。”实际上我怎么可能知道呢?我是听别人告诉我的。所以理悟和证悟是有区别的。过去,祖师不会让徒弟了解很多道理。因为道理了解得越多,你越不愿意去做功夫,越不愿意去亲证。所以当你出家以后,师父会选择什么时候让你听法,什么时候不让你听法,让你听到什么程度,到了什么程度让你听什么法。过去的祖师通常怎么教刚出家的弟子呢?他会对你说:“你先去劈柴吧。”你劈了三年的柴,他又说:“你到菜地去种菜吧。”等到你会种菜了,他又说:“好了,你再到花圃去种花吧。”他让你干的活一个比一个细腻。劈柴是粗糙的,种菜相对细腻一些,养花更细腻。这三种不同形式的工作都需要细心、专注,掌握轻重缓急。当你干这些活都达标了,都能达到专注忘我了,而且有了辨别能力,知道菜怎么种,花怎么栽培,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剪枝……你有了择法眼了,师父就说:“你到禅堂里来跟我坐一支香吧。”你坐一支香就开悟了。师父告诉你:“你开悟了。”你还不相信,到外面跟人一过招,就知道自己开悟了。否则,还不知道自己开悟了。其实在劈柴、种菜、种花这几年的过程中,你散乱的心已经收回来了,粗糙的心也磨细了,我执也磨掉了。所以过程就是结果,结果就是过程。我们佛教有个专用术语——“路途即家事,家事即路途。”路途就是结果,结果就是路途。你忽略了路途,就达不到结果。你想要结果,我不能告诉你结果,我也无法教你结果,我更无法给你结果,我只能教你过程,教你路途。当你把过程、路途把握好了,结果不用说,肯定能把握好。所以我看你能不能修法,就看你能不能干活,会不会忘我。如果在工作中你能达到专注忘我的状态,在修法的时候你也能达到专注忘我的状态。如果做最粗糙、最基本的事情,你都达不到专注忘我,做细腻的事情,你更达不到专注忘我。修行,越到后面越细腻。问:刚才打坐的时候出现一个现象,感觉身体里面有个东西“呜”地升起来,就像坐在飞机上一样,我又高兴又害怕。这是什么现象呢?师:这是身体中枢的气在往上走,你感觉到身体是往下坠。如果中脉的气是往下走,身体就感觉是往上飞。它们是反着来的——气往下走,人感觉往上飞;气往上走,人感觉往下坠。出现这种情况,你只要放松就好了,不要恐惧。如果你恐惧,就把眼睛睁开,你会看到什么也没有发生。但是里面的力量照样在循环,在冉冉升起。然后你还是继续闭着眼睛。因为闭着眼睛,尤其在功态中闭着眼睛,功态容易延续得比较久,能彻底把功态走完。如果睁开眼睛,外面的信息就会捕捉进来。你的眼睛往哪里看,你的能量就释放到哪里,你就把哪里的能量接收过来。为什么静坐的时候,眼耳鼻舌身这五根都关闭了,只有意根没有关闭呢?我们做梦的时候,是第六根,也就是第六意识,我们佛教称为“独头意识”在活动。第六意识不需要前五根来配合,他老哥一个就可以把所有的事情联想玩,幻想玩,做完。就像我们做梦的时候,做饭、装饭、吃饭等一系列的事情,第六意识完全可以独立完成。但是这些事情在日常生活中发生,必须有前五根配合才能完成。所以前五根关闭的时候,第六根特别活跃。因为前五根的能量都给了第六意识,也正是通过这种形式才激活了第六意识。修行到一定程度的人,第六意识捕捉信息的能力、感受能力、接收能力都特别强。比如你轻轻喊他一声,他就听到了。他用眼睛扫你一眼,就像摄像机的镜头一样,一秒钟就把你扫进来了。我看你不需要看十秒钟,只要看一秒,甚至半秒,就把视线转移了。你以为我没有看你,实际上我早就把你看清楚了。一个修行人修到一定层次时,根本不需要用眼睛看人。因为人的身体是一个形状、一种能量,声音也有形状、颜色、体积和重量。一个修行人如果不能通过声音来判断一个人的情绪、健康、荣华富贵、个性等,说明他的修行还很低,没有上层次。二十年前我的一位老师告诉我说声音有颜色、有形状,我不相信。后来随着知识的增长,接触了一些修行人,慢慢地,从认识、理解,到真实地感受和体会到声音的确有能量、有体积、有颜色。为什么当我们恨一个人或者思念一个人的时候,对方能感受到呢?用现代科学很容易解释:我们的能量场、信息波传递过去了。既然是信息波,就有形有相,对方就能感受到。如果一个修行人能瞬间把六根关闭,又瞬间把六根打开,你的能量就是完整的。当你想把能量投向任何一个地方,或者想向某个人传达某种信息时,对方就能接收到、感受到。因为你的心是全然的、完整的,你的能量就是全然的、完整的。只有当你传递过去的是完整的、全然的力量,对方才能感受到。为什么常人在说一个人或者想一个人的时候,对方感受不到呢?因为他的心是散开的,散乱的,不是完整的,全然的。问:师父,我对六字真言特别感兴趣,也按您的方法念,念的时候观想头顶的莲花。有时候莲花显得特别清楚,有时候不是莲花,而是其他花,为什么会这样呢?师:出现什么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把花观想得很清晰,而且能定在这个画面上不散乱。问:是不是因为我发出去的音流的频率,与自然界的频率不一样,所以观想不出莲花?师:可以这么理解。频率不对,你里面的能量出不去,外面的能量也进不来,所以你就观想不出来。如果内外的信号相通,你肯定能观想出来。问: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学佛,请师父指点。师:你只要学会做人就行了。学会了做人,你就学会了学佛,也学会了做佛。要学佛,真的要先学会做人。如果你连人都不愿意学,或者都没有学会,就去学佛,你再怎么学也不会有感应。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相当一部分学佛的人自认为学了十年,还没有感应,没有上路的原因。你认为你学了十年,但在明眼人看来,你只是浑浑噩噩打妄想打了十年,你的方法不对,理念不对。一个人的观念出了问题,想把所学的学好是不可能的。任何行业都有行业观念,或者说行业规则。你把行业规则搞错了,无论怎么努力,也无法进入这个行业的主流,永远都处在这个行业的边缘。学佛修行,首先要虔诚。无论信什么教,修什么法,追随哪位师父,都必须虔诚。不虔诚,你的身心无法放松,你的磁场就打不开,释放不出去,外面的磁场也进不来,彼此无法交融。只有在虔诚的时候,你的生理和心理才是放松的。只有在高度放松的状态下,身心才能空掉,才会达到无我,你的磁场才会处于释放和接收状态。你的磁场释放出去,外面的磁场接收进来,内外相通了,彼此就融为一体了。这种状态不一定非要通过打坐、诵经,或者拘泥于某种形式才能达到,只要能捕捉到这种感觉,进入这种状态,你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尝试。问:我打坐的时候,每当进入一点状态的时候,就会有干扰出现,让我的心散乱,胡思乱想,进入不了专一的状态。而且坐着坐着就开始动弹,总坐不住。这是怎么回事呢?师:是你的心对修道不渴望。如果你真的渴望,把它当作你最重要的事,不可能突破不了。一次突破不了,难道十次还突破不了吗?那说明你的愿望太多了,追求太多了,有它也行,没它也行。就像万行一样,我很清楚地知道,如果我在修行上没有成就,我一辈子都将碌碌无为。我十六岁出家三个月,父母把我找回去。十七岁出家一个月,又被父母找回去。十八岁出家,父母生气了——把你找回来,你又跑了,干脆不找了。如果从十六岁算起,我已经出家二十八年了。我知道我没有任何其他道路可以选择,只有这一条路,所以我必须把这条路走通。而有些人的选择太多了,道路太多了,结果一事无成。就像我的一些弟子一样,为什么至今仍然一事无成?就是选择太多了。修法也是如此。其实条件太好了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为什么穷人的孩子容易在社会上立足,干一番事业?因为他知道他无依无靠,只有靠自己。相反,家庭条件好的,父母让他出去打工,创一番事业,给他一张银行卡。他带着卡出去打工,能打好吗?这样让他去打工,不是害了他吗?所以,要想你的孩子能在社会上立足,不要给他提供太好的条件。如果他是因你而站起来的,将来你走了,他还是会倒下。如果他是自己站起来的,无论你在与不在,他都不会倒下。当然,培养孩子是一个很残酷的过程。你有钱有能力,看到你的孩子倒下了,却不能去支持他,扶他一把,那是很痛苦的。就像今天我看到我的某些徒弟倒在那里,我不能去支持他一样。如果我支持他,我死的那一天,他还是会倒下。如果我不支持他,他是这块料子,趴在那里挣扎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最后都能站起来。他不是这块料子,就被眼前的困难打倒了,我扶持他也没有用。也许你们会说:“你扶持他一下,他壮大了,将来就不会倒下了。”这种情况的确存在。但你必须有这个慧眼,知道什么时候该扶持他,什么时候该由他自己挣扎着站起来。所以孩子留在自己身边是很难教好的,必须把他放到社会上才能教好。想让你的孩子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必须让他有不平凡的经历,有超常人的承受力。问:请师父指点我修行的方式。我以前有一种修行方式叫“上观念头,下观心”。但最近反而观不着了。师:上观念头,下观心?这倒挺有意思啊。念头就是心,心就是念头嘛。我要看你的心,就看你的念头;看到你的念头,就等于看到你的心。如果你真的能看到自己的念头,就能把握自己的心。其实,要想看到我们的心,就看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言行举止、我们的衣着打扮,这些都是我们心的显现。想知道我们的心高雅不高雅,纯洁不纯洁,豁达不豁达,善良不善良,就看我们言行举止,也就是我们的为人处事,乃至我们的衣着打扮、容貌等等。问:师父,是不是穷尽道理必须通过打坐?师:不需要,应该说需要通过静心或者禅定。并不是盘着腿就叫静心、禅定,你要把静心和禅定想得更广义。盘腿只是静心、禅定的一种方式。刚才讲过,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适合自己静心、禅定的姿势。比如我有两个姿势是最容易进入状态的,一个是盘腿,一个是吉祥卧。其实我第一次捕捉到道的时候,既不是盘腿也不是吉祥卧,而是凌晨三四点在散步的时候。当时我坐得很累、很疲劳,一直没有消息,我就想:放松放松吧。于是就开始在山洞里散步。也不知道走了多久,突然感觉到上面好像有一股强大的力量降下来,与我融为一体。从那以后,无论我是盘腿打坐,还是躺下睡觉,都感觉到与外面的能量是一体的,不再是一个孤体。有时候手挥一挥,感觉宇宙好像也在动。所以不一定要通过盘腿打坐才能静心。为什么佛教、道教都注重盘腿呢?因为要想转变我们的色身,与盘腿绝对相关。通过盘腿可以激活我们生理的机能,增加我们身体的阳气,疏通我们淤塞的经络,让我们身体的阴阳达到平衡……盘腿的好处很多,但都必须在放松的状态下。如果你的腿绷得很紧,反而适得其反。必须达到盘腿如同睡觉、散步一样放松,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或者说你想通过盘腿达到预期的效果,你盘腿的状态必须和你睡觉、散步的状态一样,否则不会产生效果。问:三年前我放下工作,专心练习打坐的时候,观想到六祖惠能大师在我身边拿着棍子一棍子敲下来,当时感觉七轮全部贯通了。那个时期我感觉自己的状态是:对任何事情都没有执著,对周围的一切都无所住,没有痛苦,很自在。当时我的导师叫我去教国学,教小孩子读书。在接下来三年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在坚持打坐,但清净的感觉时有时无。有时候在诵《心经》或者教学生读书的时候,也能感觉到整个身体非常轻安,感觉不到身体的存在。半年后我又到一个寺庙去专心修行。在那段时间里,我也感觉非常轻安,没有任何烦恼,很轻松、愉快,无论是走路、吃饭、做事,还是上厕所,都感觉很舒服,随时可以安详地享受在那种状态里。碰到事情,脑中自然会有答案,对事情也没有疑惑。但那时候没有碰到您,所以没有办法求证我那时的状态是顿见,还是我自己的想象。后来寺庙的缘分已到,我需要回到生活中,回到日常的工作中。在这个过程中,我观察自己心念的变化,发现自己从轻安到有点烦躁,坐不住。而现在是感觉红尘的考验非常大。请教上师我怎样才能度过这个时期?接下来我该怎么做?师:继续安心工作就好了。你能把工作把握好,就能把握好这种状态。如果工作你把握不好,这种状态你也把握不好。我经常说我们和尚的工作就是打坐、诵经、拜佛。而你们在家居士把工作做好就是修行。你能把你的工作做好,突然有一天你换一种形式,到寺庙里来盘腿打坐,你肯定也会把打坐这个工作做得很好。其实我和你们一样都在工作,只是所做的工作不同,就看你们会不会做你们的工作,我会不会做我的工作。我相信今天我会做盘腿这个工作,明天到红尘中去做你们的工作,我也一样会做好。同样的道理,你们今天在红尘里能做好你们的工作,明天你们到寺庙里来做我的工作——盘腿打坐,你们也会做好。无论做哪一种工作,都只是一种形式,根本是靠心在做。你能把握到这颗心,外在的形式你肯定也能把握到。尽管外在的形式有差别,比如穿着袈裟打坐,或者穿着西装上班,但是这些工作都是靠隐态的、看不见的心在支配。所以要学会看住自己的心,降服自己的心,善用自己的心。问:弟子几年前被师父骂过一次,三天感觉到整个大地都是软的,无论做什么事都不喜不悲,不像以前那么烦躁。我不知道那三天是进入什么状态,在那三天中我并没有念经、打坐。但是过了那三天,我又回复到没有被您骂之前的状态了。师:那说明你只记住了我三天,所以你就三天有状态。如果你记住了我三年,你就三年有状态。就像空有和尚的声音至今还在我的耳边回荡一样,所以我受用了二十六年。我第一次见他的时候,我说我想成佛。他看了我又看,把我看得毛骨悚然,然后说:“你这种人想成佛?痴心妄想!”他的语气我学不了,就好像从天上往下炸雷一样,震耳欲聋,把我整个人都穿透了!所以直到现在,只要我想开悟,想成佛,想弘法利生……也就是只要我想有成就,他的声音马上就会出现。他的意思是:以你这种心态、这种气量,想成就?痴心妄想!答:弟子记住了!问:我现在基本上行住坐卧能空掉。越练功越有力气,但是干活却没有力气,走路也走不动,身体很软,随时随地都感觉到没有身体的存在。师:这是修行的一个阶段和过程。我们人有没有力气就看我们的肌肉。我们身体的能量分布在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我们的能量在肌肉里,这时候我们的肌肉会特别发达,特别有体力。第二个层次,能量进入我们的经脉,我们就没有体力了。但我们有爆发力,有胆识。第三个层次,能量进入络脉,这时候我们才有不屈不挠的心力,泰山压于顶而不弯腰、不眨眼的气定神闲,就是佛魔来了,也不喜不忧,不亢不卑,不被诱惑。别人再有钱,我们也不羡慕;别人的官再大,我们也不怕。因为这时候能量穿透到了我们身体的每一个层次,我们浑身都充满了力量。可是一般人连第一个层次都没有达到,肌肉的能量都没有激活。而你的这种情况说明你是处于第二个阶段,你的能量已经进入到经脉。进入这个层次的人会长寿,但还没有开智慧。只有进入第三个阶段才会开智慧。你这种情况还会继续,而且会越来越严重。问:师父慈悲,新年吉祥。弟子想请问如何对治漏丹?或者是不是根本不需要对治,只要功夫达到一定境界,自然就不漏丹?师:你多练我七节动功中的一个动作——“河住江翻”,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你说的是一个很正常的情况,到了这个阶段,饮食要吃得清淡。眼根、耳根、意根尽量不要捕捉外面的信息,不要听,不要看,甚至不要想。如果一定要想,你就打坐冥想佛菩萨,或者想一个什么图像。问:我住的地方在十字路口,那里的气我降伏不住,感觉比较躁动。到了一个好的环境,就会觉得比较安静。应该如何克服这种状态呢?师:你没有功夫嘛,所以就需要好的环境。你有功夫,风吹到你这里,你就变成一块板,把它挡住了。如果你没有这种定力,只能找一个U字形的模具——只有一个方向往里面进气或者往外散气,其他三个方向都不进气,也不散气。所以风水,也就是模具,对于初修行者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养正堂的模具是“玉带维身”,这种风水格局是最容易沟通的。就算我不讲法,只坐在这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我们的能量场已经沟通了,你也没有问题了。因为你看着我,你的能量场就到我身上,我看着你,我的能量场也到你身上,你把无明给了我,我把光亮给了你,我们的能量互换了,你也就明白了。所以过去的修行人向祖师请法,你提你的问题,祖师也不回答,就看着你。他一看你,他的心、他的能量,或者他的光就投射到你身上了。当你接收到他的能量场,你所有的无明就变成了光亮,他也就不用回答你的问题了。所以讲堂设置成这种“玉带维身”——面对面的格局,是最容易沟通的。古时候的讲堂,你只能听其声,不能见其人。因为古人有慧根,我执也轻,尽管没有看到祖师,但听到了祖师的声音,刚才讲到声音有音波,也就是他通过音波接收到了祖师的能量场,彼此的能量就互相交融了。再加上现在这种格局又能互相对视,能量交融就更加圆满了。问:请问师父,如果我感应到佛菩萨点化,比如点化我到什么地方去,我是按佛菩萨的点化去做呢,还是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呢?师:还是由你自己定,只有你自己知道梦中是佛菩萨还是精灵鬼怪来点化你。这种情况在学佛人中特别多,总是说梦到佛菩萨来点化,或者某个特殊的人物来点化。佛菩萨哪有那么容易来点化我们呢?其实多半都是我们个人的颠倒梦想,受到外界某种信息暗示的结果。如果一个人修到一定高度,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了,我想答案你也就知道了。为什么你现在还有听者和受者呢?那说明你还没有突破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为什么修行人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因为修到某个程度时,内在释放出来的信息很容易与外界的信息产生感应。如果这段时间我们释放出来的信息比较单纯、干净,它相应的磁场、能量场的信息等级就高一点。如果这段时间我们释放出来的信息比较肮脏、低劣,那么我们对应的信息也会比较肮脏、低劣。所以有时候就会梦到阿修罗、恶鬼来点化。如果我们这段时间只释放虔诚的、善良的磁场,就会感应到仙人、佛菩萨、祖师的点化。如果更高一种境界,你无我了,没有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了,也就不存在谁来点化你,你接收到什么信息了。这是修行的一个过程,不需要太在意。问:请教师父快速提升心灵境界、素质、修养的方法。师:如果告诉你没有方法,那是假的;如果告诉你有方法,那还是假的。如果一个人真的明确了自己的方向,给了自己明确的定位,提升还会不快吗?之所以你提升得不快,无法成就,是因为你至今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如果你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下一步你就知道通过什么方式方法去获取它、达到它。方式方法很容易找到,问题是,你是否真的渴望提升自己?是否真的渴望达到你所谓的理想和目标?其实多数众生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一个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谁也帮不了你。佛菩萨来到你面前,第一个先问你:“万行大师,你想要什么?你告诉我,我才知道怎么帮助你啊。”万行大师说:“啊呀,我也不知道我想要什么。”菩萨说:“对不起,你是大师,我帮不了你!”问:经书上说:“活人不躺着,死人不坐着。”这句话怎么理解?师:这是禅宗讲一个开悟者与一个为开悟者的不同状态。我活着的时候在用功,我死了之后谁在用功?如果我死了之后没有用功的人,那么我活着的时候也没有必要去用功。因为无论你用功还是不用功,终究会死掉,那我活着的时候又何必这么辛苦地去用功呢?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在用功,我问你们:谁在用功?你们每个人的回答都会不一样。真的会用功的“那个东西”是不需要用功的。而在用功的你,用功也是白用功。实际上你在用功的时候,恰恰是没有用功;你没有用功的时候,才是用功的开始。照这个思路谈下去,恐怕在座的好多人都要糊涂了,好多人会说:“那我干脆不用功了,顺其自然吧。”你顺其自然更错。你用功也错,不用功也错,顺其自然还是错。那究竟该怎么办呢?只能按目前办,也就是按当下办。当下办好了,心安了,就是道。至于过去的、未来的,都不究竟,究竟的只有目前,只有当下。当你能与当下融为一体,你才能感受到那个究竟的、不生不灭的存在。问:您说的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也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但没有精进地苦修下去,没有用功到位,是不是这个意思?师:可以这么理解。我看你日常做事的风格,就知道你修行的风格;看你修行的风格,就知道你明天进入红尘做事的风格。如果一个人在红尘中做事,咬住目标不放,不达目标不罢休。明天他到寺庙里来修行,也是这种风格。这种人到任何地方、任何领域、做任何事都会成就。如果今天你在红尘里做事无所谓,顺其自然,马马虎虎,明天你来学佛,也是无所谓,顺其自然,马马虎虎。同样,你今天当和尚修行马马虎虎,无所谓,明天到红尘中做事也是马马虎虎,无所谓。这种人最可怕,做什么都做不成。一个人要成就,必须通过执著。因为执著的目的是为了不执著。今天努力,是为了明天不努力。今天不努力,明天肯定要努力。所以世间上各行各业的成就,都是从努力到不努力,从有为到无为,从提起到放下。问:在红尘中特别容易被红尘所迷所转,如果想修行,是不是应该到寺庙里来专修呢?师:这要看每个人的因缘和根基。如果你的定力不够,环境对你可能就很重要。如果你有一定的定力,到哪里都能修行。就像我刚才提到的,一棵小苗子你把它保护起来,让它长成一棵大苗,它可能就不会被风吹倒了。但有一种经不起风霜的苗子,尽管你用温室把它保护起来,让它长成大苗,当有一天它离开温室回到大自然中,还是会被风雨雷电摧毁、击倒。所以佛菩萨虽然普度众生,但还是需要因材施教。因为众生的根基不同,有罗汉的根基、菩萨的根基、佛的根基。就如同我收徒弟一样,每个徒弟我都用一样的心对待他,用同一个方法教他。但到了一定程度就要分班学习,用不同的方法教他们了。刚开始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用的可能都是同样的教材,也就是用同样的方法打基础。但到了高年级就要开始分班,用不同的教材了。而且越到上面分得越细,所用的方法和教材也就更有针对性了。问:用功的这个是被观者,不用功的那个是观者,是不是这样?师:可以这么理解。刚开始你先学会用功,等到你会用了,再学会不用功。问:四禅八定和梦观禅有什么区别?师:在梦中成就也要经过四禅八定。四禅八定修完了,任何时候都能进入状态,在梦中也一样会成就,乃至在日常生活的行住坐卧中,功夫也不会丢失。四禅八定是任何一个教派修禅定的共法,修任何一个法门都要经过四禅八定。因为无论你修什么法,你的生理结构都不会改变。无论修什么法,都是为了协调我们的五脏六腑、经络、气脉,平衡我们的阴阳,辅助我们的气血运行。所以只要通达生理结构和规律的人,都有智慧判别法门,判断他人的修行方法是对是错,乃至指导他人修行。所以过去的修行人都通达医方明——医学。问:我们在家居士修到一定阶段,有没有机会请您教我们啊?师:有机会。问:我们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到了一定阶段呢?师:你来了,我就能看到啊。我不会因为你是在家居士,就把你归入外围。其实任何一个修行人只要见到一个真修行人,都会把自己的所知所学倾囊相授。因为只有给一个真修行人,他才接得住。其实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没有名,没有利,而是没有知音,不能进行心灵的对话。问:据说我们学东西特别笨,是因为之前学的东西太多、太杂乱了。那么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把头脑中以前收集的垃圾信息格式化,清除掉呢?师:通过每天静心,同时输入正知正见。比如每天要诵经,听闻佛法。正知正见输入多了,再配合静心,就是对我们头脑灵魂的一种整合和清理。两方面要同时下手,一个是从里面用功夫,另一个是从外面用功夫,内外一结合,我们的智慧很快就打开了。问:我老母亲三年前坐着去世了,这对她往生的去处会有影响吗?师:不管是哪种姿势走的,首先要走得安详、宁静、清醒。只有在这种状态下,神识才会往上走。如果走的时候很昏昧、很昏沉、很散乱,或者很惊恐,神识就会往下走,或者以一种散开的形式走。我们说一个人魂飞魄散,他是被惊吓,在恐惧中走掉的。所以我们学了佛以后要记住:我们的亲人临终要咽气的时候,就让他静静地躺着,不要哭哭啼啼,大呼小叫。如果你很感恩他,怀念他,就用很柔和的声音在他面前念佛。他生前是信观音菩萨的,你就念观音菩萨;他生前是信某某活佛、某某上师的,你就念活佛、上师的名字。无论他信谁,道理都一样。因为他生前信什么,念什么,这个名号在他耳根里熏染的烙印比较深,你在他面前念这个名号,他就容易感应、对接。问:请问什么方法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元气?师:诵经啊,打坐啊,做好事啊,都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元气。问:别的经我不会念,只会念《心经》。我不学别的经,只念《心经》行不行?师:可以。欢迎关注 东华禅寺微信:dhs686万行上师言教微信:wxss686东华禅寺网: www.donghuasi.org分享智慧,利益众生!点击右上角按钮可分享到朋友圈,一起共享成长的喜悦。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东华禅寺官方网。
分享给好友分享到微信朋友圈:第一步 打开微信底部扫一扫第二步 扫下面的文章二维码第三步 右上角点击转发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evant
<li class="w first">从历史的角度来看,2017年有可能会为一些重大变化的“起头”,但不要期待很快就会有结果。文 | 韩福东来源:<li class="w first">习声回响,原声放送!<li class="w first">雾霾严重时你所在的省市公交车免费吗?<li class="w first">人的正常寿命是多少岁?按照密宗讲,是120岁.近代的虚云长老活到了一百二十岁.上次我去漳州佛光寺,妙智老和尚成就肉身菩萨...<li class="w first">前天,有微友发微信向“律师来了”咨询:我今年27岁,是一个全职妈妈,家在杭州.老公比我大5岁,也是杭州人,但他被公司外派...<li class="w first">不要去骗一个对你好的人,因为他不是对人人都好;一辈子碰到一个这样的人不容易.错过一辆车,可以等,错过一个人,也许就是一...<li class="w first">迪士尼新作《奇幻森林》今天跟大家见面了评分相当不错!老规矩,探片小分队提前试深浅总体上,这部电影还是很值进影院观看的单...<li class="w first">一中国女士从英国回来探亲,顺便带着她的洋老公和洋婆婆到中国旅游.这位女士有两个孩子,一个5岁,一个3岁,都是由她自己当全...<li class="w first">昨天,杭州的陈大姐接到前几天请假的保姆张阿姨从老家建德打来的电话,说自己的儿媳妇生了个儿子. 陈大姐连忙道喜祝贺,可是电...<li class="w first">就是他!他在三鹿奶粉事件中被记过处分,罚酒三杯后不降反升,当上了国家食药监局副局长、药品安全总监.而三聚氰胺案爆料人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万行法师静坐开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