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太极拳转身摆莲40,42,48式转身摆莲转身的角度分别是多少度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24式、42式、48式太极拳之间的区别
24式、42式、48式太极拳之间的区别
24式太极拳也叫简化太极拳
  24式太极拳也叫简化太极拳,是面向大众普及太极拳的普及套路,是国家体委(现为国家体育总局)于1956年组织太极拳专家从汲取杨式太极拳之精华编串而成的。
尽管它只有24个动作,但相比传统的太极拳套路来讲,其内容更显精练,动作更显规范,并且也能充分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1956年,前国家体委在流传面和适应性最广的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本着简明规范,易学易练,删繁取精,先易后难的原则,编写出版了《简化太极拳》。由于这一教材为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初学入门提供了方便,尤其适应了学校、工厂、机关开展群众性太极拳活动的需要,因而有力地推动了太极拳的普及发展,打太极拳的人越来越多,遍及全国城乡。
  48式太极拳是我国原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继“简化太极拳”之后,组织编写的第二套太极拳教材,它是简化太极拳的提高,以杨式太极拳为主,吸收了陈式、吴式、孙式等流派的一些步法、身法、手法等。
48式太极拳是在继承与发展传统太极拳特点的同时,本着提高与普及的理念,取其精华,更加体现了动作柔和,圆活饱满,虚实分明,连绵不断的运动特点及心静体松,柔中寓刚的基本。
为了满足广大群众健身锻炼的需要,丰富太极拳内容,提高技术水平,国家体育主管部门于1976年4月成立了太极拳编写小组,从调查研究人手,开始了新教材的编写工作。编写小组通过走访、座谈、调查,广泛听取了群众、专家、体育工作者、医务工作者的意见,提出了新编太极拳的指导思想:发扬简化太极拳的成功经验,立足健身,面向大众,适应需要,提高水平,推动发展,做到普及与提高的统一。既要发扬优良传统,兼采各家流派,形成统一风格,又要吸取群众创新,表现时代特点,突破固定模式。力争传统与创新结合,使群众喜见乐练。在编定中要依靠群众,尊重科学,反复试验,广泛听取意见,把科学性和群众性贯彻工作始终。
新教材初稿完成后,首先在北京市5个区组织了试验教学,参加者包括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太极拳爱好者350余人。大家反映热烈,既肯定了成功之处,也提出了很多有益的意见。编写小组逐条进行整理研究,特别对套路的风格、技术构成、健身价值、难度、运动负荷进行了认真分析和测定,拟定了改进方案。不久,编写组又在哈尔滨全国武术运动会上向各地运动员、教练员更广泛地征求意见,继续做了多次修订。直至1976年底,48式太极拳最终定稿。
国际标准的太极拳竞赛套路(综合42式)
  1988年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原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组织了有关专家人员,共同创编了国际标准的太极拳竞赛套路(综合42式)。
在创编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听取了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吸收了传统太极拳套路的技术精华。既保持了太极拳的传统性,又有了新的发展。
因此,“国际标准”的太极拳竞赛套路内容充实、风格突出、动作规范、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同时又增加了难度。能够全面均衡的锻炼身体,同时由于其动作数量、组别、时间等均符合竞赛规则的要求,适于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的国际性的比赛活动。
国际标准太极拳竞赛套路,经国内外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携手不懈的努力,已经推广普及至世界各地,已在国内和国际重大的比赛中被作为统一规定套路。
太极拳竞赛套路是用于国际、国内比赛和健身活动的国家统一规定的国际标准套路,其动作规范、技术全面结构新颖、风格突出、兼收各式、融为一体、转接柔顺、中正安舒。
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是以杨式太极拳为基调,吸收了陈、吴、孙式太极拳的动作,继承了传统太极拳连绵不断,轻松柔和,圆活自然的动作特点,充分突出了太极拳意领身随,刚柔相济的技术要求,有一定难度、强度和运动量。
作为竞赛套路,动作规格十分规范。运动中手法、步法清晰、准确;身法表现动作(即身体带动四肢协调运动)非常明确;过渡动作路线清楚,方向、高低固定;眼神与上肢的配合顺遂,手到、眼到、身法到,动作完整合一。定势时手型、步型、动作姿势的高低、大小、角度方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以杨式太极拳动作为基调,选用了陈式太极拳的发劲动作,吴式太极拳细腻的手法变化,孙式太极拳的开合手法及灵活的步法变化,是一套综合性的太极拳练习套路。
在动作编排上,它既包括一些简单的基础动作,又加入了一些复杂的难度动作,如掩手肱捶、分腿、蹬腿等;既有劲力沉稳、充实的动作,又有轻柔、活泼、连贯性强的动作;有平衡、有转身、有独立的高势,有较低的仆步下势。
而且在技术编排上,难度动作均采用左右势对称的形式。整个套路左右对称、上下相应,动静结合,轻重衬托,技术表现全面、综合。
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在动作的选择及组合变化上很有特点。如第二段15式的玉女穿梭,上肢动作吸取了吴式太极拳动作中圆托细腻多变的手法,是平圆转换;下肢动作吸取了孙式太极拳动作中的上步跟步的灵活步法,最后达至舒展大方的弓步架推掌定势,动作选择、组合得很巧妙。
再如,在一个高姿、潇洒的平衡腿法后,紧接一个扎实、沉稳的马步,同时配以劲力沉实、抖放的掩手肱捶,然后以柔缓、圆滑的过渡,相接以沉着稳健的野马分鬃动作。这些组合既突出了太极拳连贯、细腻、协调、灵活、轻柔活泼的技术风格,又体现了太极拳潇洒、奔放、劲力沉实的健美特色,演练中给人以美的愉悦。
延伸阅读:
48式太极拳拳谱
一、 白鹤亮翅二、 左搂膝拗步三、 左单鞭
四、 左琵琶五、 捋挤势(三)六、 左搬拦捶
七、 左棚捋挤按八、 斜身靠九、 肘底捶
十、 倒卷肱(四)十一、转身推掌(四) 十二、右琵琶势
十三、搂膝栽捶 十四、白蛇吐信(二) 十五、拍脚伏虎(二)
十六、左撇身捶 十七、穿拳下势 十八、独立撑掌(二)
十九、右单鞭 二十、右云手(三) 二一、右左分鬃
二二、高探马 二三、右蹬脚 二四、双峰贯耳
二五、载蹬脚 二六、掩手撩拳 二七、海底针
二八、闪通背 二九、右左分脚 三十、搂膝拗步(二)
三一、上步擒打 三二、如封似闭 三三、载云手(三)
三四、右撇身捶 三五、左右穿梭 三六、退步穿掌
三七、虚步压掌 三八、独立托掌 三九、马步靠
四十、转身大捋 四一、撩掌下势 四二、上步七星
四三、独立跨虎 四四、转身摆莲 四五、弯弓射虎
四六、右搬拦捶 四七、右棚捋挤按 四八、十字手
48式太极拳拳谱&
1. 白鹤亮翅
2. 左搂膝拗步
4. 左琵琶势
5. 捋挤势 (三)
6. 左搬拦锤
7. 左掤捋挤按
&&&&&&&&&&&&&&&&&&&&&&&&
10. 倒卷肱 (四)
11. 转身推掌
12. 右琵琶势
13. 搂膝栽锤
&&&&&&&&&&&&&&&&&&&&&&&&
14. 白蛇吐信
15. 拍脚伏虎(二)
16. 左撇身锤
17. 穿拳下势
18. 独立撑掌(二)
19. 右单鞭
&&&&&&&&&&&&&&&&&&&&&&&
20. 右云手 (三)
21. 左右分鬃
22. 高探马
23. 右蹬脚
24. 双峰贯耳
25. 左蹬脚
26. 掩手撩拳
27. 海底针
28. 闪通背
&&&&&&&&&&&&&&&&&&&&&&&
29. 右左分脚
30. 搂膝拗步
31. 上步擒打
32. 如封似闭
33. 左云手(三)
34. 右撇身锤
35. 左右穿梭
36. 退步穿掌
&&&&&&&&&&&&&&&&&&&&&&&
37. 虚步压掌
38. 独立托掌
39. 马步靠
40. 转身大捋
41. 撩掌下势
42. 上步七星
43. 独立跨虎
44. 转身摆莲
45. 弯弓射虎
46. 右搬拦锤
47. 右掤捋挤按
48. 十字手
&&&&&&&&&&&&&&&&&&&&&&
我的更多文章:
( 08:36:13)( 21:20:54)( 21:03:56)( 14:38:46)( 08:10:09)( 10:59:23)( 16:09:24)( 15:47:47)( 10:01:25)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42式太极拳动作名称/48式太极拳动作名称
我的图书馆
42式太极拳动作名称/48式太极拳动作名称
42式动作名称第一段1.&;2. 右;3.&?4.&;5.&;6. 楼膝拗步7. 撇身锤;8.&势;9.&搬拦锤10.&第二段11. 开合手;12. 右单鞭;13. 肘底锤;14.&?15.&;16. 右左蹬脚;17.&;18.&?第三段19.;20.独立打虎;21.右分脚;22.;23.左分脚;24.转身;25.进步栽锤;26.斜飞势;27.单鞭下势;28.;29退步穿掌第四段30.虚步压掌;31.独立托掌;?32.马步靠;33.转身大捋;34.歇步擒打;35.穿掌下势;36.七星;37.退步跨虎;?38.转身摆莲;?39.弯弓射虎;40.;?41.;?42.动作口诀起势揽雀单鞭挥、提手白鹤拗步推、撇身捋挤、如封似闭第一回;二组开合单鞭挥、肘底捶接转身推、穿梭蹬脚掩肱捶、野马分鬃定势归 ;三组云手独立虎、贯耳夹在分脚内 、拍脚栽捶斜飞势、下势金鸡穿掌回;&压掌托掌马步靠、捋擒穿掌七星锤;跨虎摆莲弯弓射、揽雀十手收势回;42式太极拳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一、竖项;二、坐腕;三、实腹;四、敛臀圆裆;五、心静体松意专;六、呼吸深长自然;七、势势意连形随;八、轻沉兼备。42式太极运动中的呼吸配合规律及要求一、起吸落呼、二、开吸合呼、三、进吸退呼
48式太极拳各式的动作名称及分解动作口令
来源:哈尔滨市太极拳协会& 作者:宣传部
起势⑴预备势&&&&&&&&&&&& ⑵左脚开立&&&&&&&& ⑶两臂平举&&&&&&&& ⑷屈膝下按第一段第一式 白鹤亮翅⑴抱手收脚&&&&&&&& ⑵退步抱手&&&&&&&& ⑶坐腿分手&&&&&&&& ⑷虚步亮掌第二式 左搂膝拗步⑴转身摆掌&&&&&&&& ⑵摆手收脚&&&&&&&& ⑶上步落掌&&&&&&&& ⑷虚步亮掌第三式 左单鞭⑴扣脚带手&&&&&&&& ⑵收脚穿手&&&&&&&& ⑶上步搭手&&&&&&&& ⑷弓腿平云⑸坐腿平云&&&&&&&& ⑹转腰旋掌&&&&&&&& ⑺转身按掌&&&&&&&& ⑻勾手收脚⑼转身上步&&&&&&&& ⑽弓步推掌第四式 左琵琶势⑴跟步摆掌&&&&&&&& ⑵坐腿带掌&&&&&&&& ⑶虚步合掌第五式 捋挤势(三)⑴活步穿掌&&&&&&&& ⑵弓腿抹掌&&&&&&&& ⑶捋手收脚&&&&&&&& ⑷上步搭手⑸弓步前挤&&&&&&&& ⑹扣脚穿手&&&&&&&& ⑺弓步抹掌&&&&&&&& ⑻捋手收脚⑼上步搭手&&&&&&&& ⑽弓步前挤&&&&&&&& (11)扣脚穿手&&&&&&(12)弓步抹掌(13)上步搭手&&&&& (14)弓步前挤第六式 左搬拦捶⑴撇脚分手&&&&&&&& ⑵收脚握拳&&&&&&&& ⑶摆步搬拳&&&&&&&& ⑷转腰收拳⑸上步拦掌&&&&&&&& ⑹弓步打拳第七式 左掤捋挤按(揽雀尾)⑴撇脚分手&&&&&&&& ⑵收脚抱球&&&&&&&& ⑶转身上步&&&&&&&& ⑷弓步掤手⑸转脚摆掌&&&&&&&& ⑹转身后捋&&&&&&&& ⑺转身搭手&&&&&&&& ⑻弓步前挤⑼坐腿引手&&&&&&&& ⑽弓步前挤第二段第八式 斜身靠⑴转身分手&&&&&&&& ⑵收脚抱手&&&&&&&& ⑶上步握拳&&&&&&&& ⑷弓步撑靠第九式 肘底捶⑴转身摆掌&&&&&&&& ⑵抱手收脚&&&&&&&& ⑶摆步左格&&&&&&&& ⑷跟步右拦⑸坐腿穿掌&&&&&&&& ⑹虚步劈掌第十式 倒卷肱(四)⑴转体撤手&&&&&&&& ⑵退步卷肱&&&&&&&& ⑶虚步推掌&&&&&&&& ⑷转身撤手⑸退步卷肱&&&&&&&& ⑹虚步推掌&&&&&&&& ⑺转身撤手&&&&&&&& ⑻退步卷肱⑼虚步推掌&&&&&&&& ⑽转身撤手&&&&&&&& (11)退步卷肱&&&&&&&& (12)虚步推掌第十一式 转身推掌(四)⑴转体摆掌&&&&&&&& ⑵上步收掌&&&&&&&& ⑶丁步推掌&&&&&&&& ⑷转身摆掌⑸上步收掌&&&&&&&& ⑹丁步推掌&&&&&&&& ⑺转身摆掌&&&&&&&& ⑻上步收掌⑼丁步推掌&&&&&&&& ⑽转身推掌&&&&&&&& (11)上步推掌&&&&&&(12)丁步推掌第十二式 右琵琶势⑴撤步错手&&&&&&&& ⑵虚步合掌第十三式 搂膝栽捶⑴收脚捋手&&&&&&&& ⑵上步搭手&&&&&&&& ⑶跟步平云&&&&&&&& ⑷转体摆臂⑸上步收拳&&&&&&&& ⑹歇步推掌第三段第十四式 白蛇吐信(二)⑴转体扣脚&&&&&&&& ⑵转体撇脚&&&&&&&& ⑶歇步推掌&&&&&&&& ⑷摆臂举掌⑸上步收掌&&&&&&&& ⑹歇步推掌第十五式 拍脚伏虎(二)⑴上步抡掌&&&&&&&& ⑵抡掌拍脚&&&&&&&& ⑶盖步摆掌&&&&&&&& ⑷上步摆掌⑸弓步贯拳&&&&&&&& ⑹扣脚穿掌&&&&&&&& ⑺上步抡掌&&&&&&&& ⑻抡掌拍脚⑼盖步摆掌&&&&&&&& ⑽上步落掌&&&&&&&& ⑾弓步贯拳第十六式 左撇身捶⑴转身穿手&&&&&&&& ⑵弓腿分手&&&&&&&& ⑶收脚握拳&&&&&&&& ⑷上步举拳⑸弓步撇拳第十七式 穿拳下势⑴转身分手&&&&&&&& ⑵提脚收拳&&&&&&&& ⑶伸脚穿掌&&&&&&&& ⑷仆步穿拳第十八式 独立撑掌(二)⑴弓腿捋掌&&&&&&&& ⑵提脚穿掌&&&&&&&& ⑶独立挑掌&&&&&&&& ⑷落脚上步⑸提脚穿掌&&&&&&&& ⑹独立撑掌第十九式 右单鞭⑴退步探掌&&&&&&&& ⑵坐腿后捋&&&&&&&& ⑶旋臂搭手&&&&&&&& ⑷弓腿平云⑸坐腿平云&&&&&&&& ⑹转腰旋掌&&&&&&&& ⑺转体按掌&&&&&&&& ⑻勾手收脚⑼转体上步&&&&&&&& ⑽弓步推掌第四段第二十式 右云手(三)⑴转身摆掌&&&&&&&& ⑵转体右云&&&&&&&& ⑶翻掌收脚&&&&&&&& ⑷转体左云⑸翻掌开步&&&&&&&& ⑹转体右云&&&&&&&& ⑺翻掌收脚&&&&&&&& ⑻转体左云⑼翻掌开步&&&&&&&& ⑽转体右云&&&&&&&& ⑾翻掌收脚第二十一式 右左分鬃⑴转体抱手&&&&&&&& ⑵转体上步&&&&&&&& ⑶弓步分掌&&&&&&&& ⑷转体撇脚⑸收脚抱手&&&&&&&& ⑹转身上步&&&&&&&& ⑺弓步分掌第二十二式 高探马⑴跟步展手&&&&&&&& ⑵虚步推掌第二十三式 右蹬脚⑴转腰摆掌&&&&&&&& ⑵活步穿掌&&&&&&&& ⑶弓腿分手&&&&&&&& ⑷收脚抱手⑸分手蹬脚第二十四式 双峰贯耳⑴收脚并手&&&&&&&& ⑵落脚握拳&&&&&&&& ⑶弓步贯拳第二十五式 左蹬脚⑴转体分手&&&&&&&& ⑵收脚抱手&&&&&&&& ⑶分手蹬脚第二十六式 掩手撩拳⑴落脚掩手&&&&&&&& ⑵上步收拳&&&&&&&& ⑶弓步撩拳第二十七式 海底针⑴跟步摆掌&&&&&&&& ⑵坐腿提掌&&&&&&&& ⑶虚步插掌第二十八式 闪通背⑴提掌上步&&&&&&&& ⑵弓步推掌第五段第二十九式 右左分脚⑴转体分手&&&&&&&& ⑵收脚抱手&&&&&&&& ⑶分手分脚&&&&&&&& ⑷落脚穿掌⑸弓腿分手&&&&&&&& ⑹收脚抱手&&&&&&&& ⑺分手分脚第三十式 搂膝拗步(二)⑴落脚摆掌&&&&&&&& ⑵弓腿抹掌&&&&&&&& ⑶弓步搂推&&&&&&&& ⑷转身撇脚⑸收脚摆掌&&&&&&&& ⑹上步收掌&&&&&&&& ⑺弓步搂推第三十一式 上步擒打⑴撇脚穿掌&&&&&&&& ⑵弓步抹掌&&&&&&&& ⑶上步握拳&&&&&&&& ⑷弓步打拳第三十二式 如封似闭⑴跟步翻掌&&&&&&&& ⑵坐腿收掌&&&&&&&& ⑶上步翻掌&&&&&&&& ⑷弓步前按第三十三式 左云手(三)⑴转体摆掌&&&&&&&& ⑵转体左云&&&&&&&& ⑶翻掌收脚&&&&&&&& ⑷转体右云⑸翻掌开步&&&&&&&& ⑹转体左云&&&&&&&& ⑺翻掌收脚&&&&&&&& ⑻转体右云⑼翻掌开步&&&&&&&& ⑽转体左云&&&&&&&& ⑾翻掌收脚第三十四式 右撇身捶⑴退步探掌&&&&&&&& ⑵转体分手&&&&&&&& ⑶收脚握拳&&&&&&&& ⑷上步举拳⑸弓步撇拳第三十五式 左右穿梭⑴扣脚穿手&&&&&&&& ⑵弓腿抹掌&&&&&&&& ⑶收脚捋手&&&&&&&& ⑷上步搭手⑸跟步平云&&&&&&&& ⑹坐腿平云&&&&&&&& ⑺上步收掌&&&&&&&& ⑻弓步架推⑼扣脚穿手&&&&&&&& ⑽弓腿抹掌&&&&&&&& ⑾收脚捋手&&&&&&&& ⑿上步搭手⒀跟步平云&&&&&&&& ⒁坐腿平云&&&&&&&& ⒂上步收掌&&&&&&&& ⒃弓步架第三十六式 退步穿掌⑴坐腿摆掌&&&&&&&& ⑵退步穿掌第六段第三十七式 虚步压掌⑴转身举掌&&&&&&&& ⑵虚步压掌第三十八式 独立托掌第三十九式& 马步靠⑴落脚摆掌&&&&&&&& ⑵上步握拳&&&&&&&& ⑶弓步冲拳第四十式 转身大捋⑴撇脚翻掌&&&&&&&& ⑵并步接手&&&&&&&& ⑶转身大捋&&&&&&&& ⑷弓步滚肘第四十一式 撩掌下势⑴转体旋臂&&&&&&&& ⑵转体摆掌&&&&&&&& ⑶丁步撩掌&&&&&&&& ⑷转体摆掌⑸勾手伸腿&&&&&&&& ⑹仆步穿掌第四十二式 上步七星⑴弓腿挑掌&&&&&&&& ⑵虚步架拳第四十三式 独立跨虎⑴退步摆掌&&&&&&&& ⑵坐腿摆掌&&&&&&&& ⑶转体摆掌&&&&&&&& ⑷独立举腿第四十四式 转身摆莲⑴扣步摆掌&&&&&&&& ⑵转身穿掌&&&&&&&& ⑶转体摆掌&&&&&&&& ⑷摆腿拍脚第四十五式& 弯弓射虎⑴收脚摆掌&&&&&&&& ⑵落脚上步&&&&&&&& ⑶弓腿握拳&&&&&&&& ⑷弓步打拳第四十六式& 右搬拦捶⑴转体穿掌&&&&&&&& ⑵收脚握拳&&&&&&&& ⑶摆步搬拳&&&&&&&& ⑷转腰收拳⑸上步拦掌&&&&&&&& ⑹弓步打拳第四十七式 右掤捋挤按(揽雀尾)⑴撇脚分手&&&&&&&& ⑵抱手收脚&&&&&&&& ⑶转体上步&&&&&&&& ⑷弓步掤手⑸转腰摆臂&&&&&&&& ⑹转体后捋&&&&&&&& ⑺转身搭手&&&&&&&& ⑻弓步前挤⑼后坐引手&&&&&&&& ⑽弓步前按第四十八式 十字手⑴转体分手&&&&&&&& ⑵转体合抱&&&&&&&& ⑶收脚举抱收势⑴分手前举&&&&&&&& ⑵垂臂落手&&&&&&&& ⑶并脚还原
阅读:3436 次录入:&
上一篇:下一篇:
& &&特点,各大流派大致相同。归纳起来,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 A、特点& & 一、架势平稳、舒展,其动作要求符合人体生理结构。一般说,没有突然起落的变化和跳跃等动作。因此,练习两遍过后,虽感微微出汗,但不气喘,给人一种轻松感。正因太极拳具此特色,所以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性别和不同体质人都可从事此项运动,尤其是对体弱和患有某些慢性病的人,更是一种较好治疗手段。& &&& & 二、整套太极拳从“”到“",不论动作、变化与架势过渡、转换,都是紧密、连贯、一体的,看不出有明显停顿。整个套路演练起来,速度均匀、平稳、圆滑,柔润贯通,犹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 &&& & 三、太极拳不同于其他拳种,要求上肢所有动作都带圆弧,禁止直来直往,这正符合人体关节自然运动规律。通过圆弧动作,更有利于肢体的圆活、自然,也可使身体各部得到均匀发展。& & 三、48式太极拳,不论套路还是单个动作,都要求上下一致,内外相随。练习太极拳必须以腰为轴,手脚动作都由躯干带动,并且互相呼应,不显上下脱节、呆滞和支离破碎。& &&& & 上述这些,体现了太极拳在锻炼方法上对姿势、动作的要求。& & B、动作要领&&& & 一、以意引劲:人体的任何动作(除自然反射动作外),含各种体育运动,都需经过主观意识的引导。练习太极拳全过程,也要求以意引劲引导动作,把意念贯注到动作中。如:做太极拳“起势"~~两臂向前徐徐举起,从形象看与体操“两臂前平举"动作相似。但在太极拳并非把两臂随便抬起,而是要先想着两臂向前平举,然后才慢慢抬;又如,做两手向前按的动作,首先要有向前推、按的意念。另如沉气,首先要有把气~~沉到腹腔的想法。意停劲不停劲断意相随。总之,练太极拳从“起势"到“收势",所有动作都要以意引劲。为掌握要领,须注意以下两点:& &&& & 1、心静:练拳从预备式开始,就要把心宁静,然后按要求检查架势是否正直,呼吸是否自然、通畅等。只有做到这些要求时,才可以做后面动作。这是一个绝对重要的预备功夫。把这种宁静,应贯彻到整个套路的全部动作中。& &&& & 无论动作简单、复杂,姿势高、或低,意识上始终保持宁静状态。否则,就会导致手忙脚乱、节奏无序,或做错动作……甚至引起神经过分紧张以致疲劳。& &&& & 2、集中注意力,专心致志。不要一边练拳,一边东张西望或想别事情。经长期练习,即可意动身随,手到劲发,意念力自然地与身体的各项活动紧密配合。
今天笔者就来详细的介绍一下48式太极拳、太极拳界的名人【吴阿敏】。一个美丽与自会的结晶,一个从2岁蹒跚走步起就随父亲学招式学习无数招式,一个民间的高手,...
馆藏&12971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邱惠芳四十八式太极拳教学 视频全集
邱惠芳四十八式太极拳教学 视频全集  
  48式太极拳仍以杨式大架太极拳为基础,同时也吸收了其他流派太极拳的一些特点和练法,从而形成了舒展圆活,均衡全面,生动简练的拳路风格。
  拳法特点
  1、内容充实
  48个姿势动作包括3种手型、9种步型、4种腿法以及多种多样的手法、步法。这些动作既体现了太极拳的主要特点,又减少了传统套路中存在的动作重复。
  2、动作圆活
  拳势动作不仅采用了杨式太极拳的立圆转换,且多次运用吴式、孙式等传统套路的平圆手法;在步法上,以稳定轻灵为基础,吸取了武式、孙式等流派的撤步、跟步练法,增加了步法的灵活性;在姿势造型上,舒展大方,气势完整,既体现了武术特点,又有很好的艺术造型。
  这也是现在多数人喜欢48式太极拳的原因,学习48式太极拳,我们应该了解这些特点。
  3、均衡全面
  在编排上照顾到了锻炼的全面性,动作左右匀称。一些典型动作,如单鞭、云手、搬拦捶等,在左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称的右式,克服了偏一侧的现象。从两腿负荷上看,弓步、虚步、仆步、独立步等左右次数基本平衡。
  4、编排合理
  整个拳套分六段,第一段重点动作是捋挤式,第二段重点动作是转身推掌,第三段重点动作是拍脚伏虎,第四段重点动作是左右蹬脚,第五段重点动作是左右穿梭,第六段是整个拳套的最后高潮,重点是转身大捋、转身摆莲两个旋转性动作。
  5、易于开展
  拳套在内容上、风格上都力求与“简化太极拳”衔接适应。“简化太极拳”的全部动作,都被48式直接采用或稍作变化后采用,如果学会“简化太极拳”,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学习48式太极拳。
  48式太极拳是原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于1979年组织编创的太极拳套路,整个套路除起,收势外共48个动作,分为六段,其技术风格是以杨式太极拳为基础,兼收了其它太极拳流派的特点和练法,并有所创新,注重动作的左右匀称,全套动作内容充实,结构严谨,练习一遍约8分钟左右,是理想的健身与普及套路。
  48式太极拳是简化太极拳套路的延续和提高,以杨式大架太极拳为主,吴式和孙式太极拳为辅。其套路编排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具有均匀连贯,衔接自然,外柔内实,刚柔相济的动作特点。
  48式太极拳系吸收太极各流派的技法,是国家体委审定的规范教材之一。本片特邀第十一届亚运会中国武术队太极拳教练,太极拳竞赛裁判长,中华武林百杰之一、国际极武术裁判、北京市武术协会副主席、中国人民大学体育部主任李德印副教授主讲,由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太极拳竞赛冠军、由92、96年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太极拳竞赛冠军;99年世界大学生武术比赛冠军,苏韧峰小姐示范,分段分组讲示明了,适用于太极拳爱好者的要求。
  全套动作
  第一段
  1.白鹤亮翅2.左搂膝拗步
  3.左单鞭4.左琵琶势
  5.捋挤势(三)6.左搬拦捶
  7.左掤捋挤按
  第二段
  8.斜身靠9.肘底捶
  10.倒卷肱(四)11.转身推掌(四)
  12.右琵琶势13.搂膝栽捶
  第三段
  14.白蛇吐信(二)15.拍脚伏虎(二)
  16.左撇身捶17.穿拳下势
  18.独立撑掌(二)19.右单鞭
  第四段
  20.右云手(三)21.右左分鬃
  22.高探马23.右蹬脚
  24.双峰贯耳25.左蹬脚
  26.掩手撩拳27.海底针
  28.闪通背
  第五段
  29.右左分脚30.搂膝拗步(二)
  31.上步擒打32.如封似闭
  33.左云手(三)34.右撇身捶
  35.左右穿梭36.退步穿掌
  第六段
  37.虚步压掌38.独立托掌
  39.马步靠40.转身大捋
  41.撩掌下势42.上步七星
  43.独立跨虎44.转身摆莲
  45.弯弓射虎46.右搬拦捶
  47.右掤捋挤按48.十字手
  48式太极拳练习步骤
  打太极拳和练习其他体育项目一样,要经过一个由生到熟、由熟到巧的逐步提高过程。
  大致说来,学习太极拳可以分成三个阶段,有人称做三步功夫。
  第一阶段,应该在姿势上、动作上打好基础。初学太极拳时要把拳套中的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身型、身法以及腿法、眼法等基本技术要领弄清楚,做到姿势正确舒展,动作稳定柔和。
  第二阶段,注意掌握动作变化规律和运动特点,做到连贯圆活,上下相随,协调自然。
  第三阶段,着重劲力的运用和意念、呼吸与动作的结合,做到轻灵沉着、刚柔相济,意、气、力内外合一。
  现把练习四十八式太极拳的各步骤要点简述如下:
  在打基础的第一阶段,应注意以下几点:
  (1)端正:练太极拳首先要保持身体中正安舒,姿势正确。在悬头竖颈、沉肩垂肘、松腰敛臀等要领中,特别要注意腰脊中正,两肩两胯放松放平,以保持上体的自然正直。
  身体其他部位的姿势也要认真按动作要求做好。实际上忽视任何一个部位的要领,都会牵扯其他部位的姿势变形。
  如臀部外凸,必然连及腰部、胸部前挺、腹肌紧张,造成错误动作定型。故在初学时切不可贪多求快、潦草从事。
  (2)稳定:要使上体端正舒展,必须首先保持下肢稳定。步型、步法是整个姿势的基础。如果步子过小过窄或脚的位置、角度不对,变换动作时虚实不清,势必造成身体重心不稳,因此,必须首先把步型、步法的要求弄清楚。
  可以通过单练各种桩步和步法,恰当地掌握身体重心变换的时机。还可根据具体情况,多做各种腿法(蹬脚、分脚、踢腿等)和增进腰部柔韧性的练习,也能够增强下肢力量,有利于提高动作的稳定性。
  (3)舒松:初学时,在姿势动作中要注意舒松自然,按照具体要求把动作做得舒展柔和。初学者往往容易使用拙力,造成不必要的紧张。打基础时应从舒松柔和的要求人手,注意克服紧张、生硬的毛病。
  (4)轻柔:为了较快地掌握太极拳轻缓柔和的运动特点,初学时注意动作要慢、要柔,用力要轻、要匀。一般说来,初学时动作慢一些,用力轻一些,易于使动作准确,速度均匀,消除拙力。
  第二阶段应着重于掌握太极拳的动作规律,体现太极拳运动特点,要注意以下几点:
  (1)连贯:在姿势动作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就要努力做到节节贯穿。各个姿势动作要前后衔接,一气呵成,好像行云流水一样,前一个动作的完成,就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
  比如初学时可以把搠、捋、挤、按四个局部动作分解开来;熟练之后,就要把四个动作衔接在一起,动作之间虽然仍要保持一一定的节奏感(即在一个动作做完后,微微一沉),但要在似停非停之际立刻接做下一个动作,整个过程要保持前后连贯,环环衔接,不可松懈。
  (2)协调:练太极拳是周身活动,要求上下相随,完整下气,全身各部位动作保持协调一致。比如做“云手"动作,腰脊转动,带动两臂在空间划圆。
  两掌随着臂部运动不断地内外翻转,两腿支撑整个身体左右移动和旋转,头部也随躯干自然扭转。
  同时两眼不断注视交换的上手,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处处牵连密切配合的全身运动.
  (3)圆活:太极拳的动作是以各种弧形、曲线构成的。认识和掌握这一规律,就能自觉地避免直来直往和转死弯、拐直角的现象,使动作圆活不滞。
  在动作要领上,要特别注意运用腰脊带动四肢进行活动,只有做到以腰为轴,才能使手法、步法变转园活,动作轻灵顺遂。
  第三阶段:过去有人把这个时期称为“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的阶段,或者叫做“练意、练气、练劲"的阶段。练习中要注意掌握以下要点:
  (1)虚实分明,刚柔相济
  在武术练习中,常常把矛盾转换概括称作虚实变化。太极拳从整体动作来分,除个别情况外,动作达到终点定势为“实",动作变转过程为“虚"。
  从局部动作来分,主要支撑体重的腿为实,辅助支撑或移动换步腿为虚;体现动作主要内容的手臂为实,辅助、配合的手臂为虚。分清了动作的虚实,用力的时候,就要有张有弛,区别对待。
  实的动作和部位,用力要求沉着、充实;虚的动作和部位,要求轻灵、含蓄。
  例如动作达到定势或趋于完成时,腰脊和关节要松沉、稳定。动作变转运动时,全身各关节要舒松、活泼。
  上肢动作由虚而实时,前臂要沉着,手掌逐渐舒指、展开、塌腕,握拳要由松而紧;由实而虚时,前臂运转要轻灵,手掌略微含蓄,握拳由紧向松。
  这样,结合动作虚实变化,劲力有柔有刚、张弛交替,打起拳来就可轻灵、沉着,避免不分主次、平均用力和双重、呆滞的毛病。
  (2)连绵不断,劲力完整
  太极拳的劲力除要求刚柔相济外,还要求均匀完整,时田处处不断劲。如同传统理论中所说“勿使有凹凸处,勿使有断续处”。
  断劲就是指力量的中断、停顿、脱节、突变。要使劲,力绵绵不断,就要在动作连贯、协调、圆活的基础上掌握运劲规律。
  太极拳用力要求发自腰腿,运用于两臂、两手、达于手指,动作起来,以腰为枢纽,周身完毕一气。凡是腰部的旋转都和腿的屈伸、脚的外撇里扣、身体重心移动配合一致。两臂运转也要在腰部旋转带动下进行。
  强调腰腿发力,周身完擎,不是忽视上肢作用。太极拳中两臂变化最多,是劲力运用的集中表现。
  比如前臂外旋时,小指一侧微微用力,好似向外拧劲;前臂内旋时,拇指一侧微微用力,好似向里裹劲;前推时,除腕部微微塌住劲外,可注意中指或食指领劲,意念中好像力量贯注到指尖。这样尽管动作千变万化,但劲力始终贯穿衔接、完整一气,做到势换劲不断。
  概括起来,前面讲的刚柔相济,是指力量的变化;这里讲的连绵不断,是指劲力的完整。
  (3)意念集中,以意导动
  练太极拳自始至终要求思想集中。在技术熟练以后,注意力就应集中到劲力运用方面:例如做捋的动作要有牵引或是捋住物体的意念;按的动作要有向前推按的想象,从这种有关的意念活动引导劲力的发挥和变化,做到“意动身随"
“意到劲到"。
  意念活动能动地引导动作,不仅使劲力体现得更充分、动作更准确,而且对调节中枢神经、增强各部器官的机能、提高医疗效果,都有直接影响,所以有人形容太极拳是用意不用力的“意识体操"。
  关于太极拳意念引导动作,在理解和实践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意念集中不是情绪紧张呆板。意念活动要与劲力的刚柔、张弛相一致,形成有节奏、有变化的运动。
  意念活动和劲力运用,是统一运动的两个方面,都要体现“沉而不僵,轻而不浮"的特点。
  第二,意念、劲力、动作三者是统一的,但它们的相互关系则有主有从,意念引导劲力,劲力产生运动。太极拳要求“先在心、后在身",势换劲连,劲换意连。
  但对这种主从关系,不能有脱节、割裂的理解。意念的变化要表现在劲力和动作上。练太极拳不能片面追求“虚静",追求“有圈之意,无圈之形",那样就会把意念活动割裂架空,使人莫测高深,无所适从。
  (4)呼吸自然,配合动作
  太极拳呼吸深长细匀,通顺自然。初学时只要求自然呼吸。动作熟练以后,可以根据个人锻炼的体会和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呼吸,使其更好地适应劲力与动作的要求,这种呼吸叫
“拳势呼吸"。
  比如太极拳动作接近定势时,要求沉稳聚合、劲力充实,这时就应该有意识地配合呼气,做到舒胸、束肋、实腹,以气助力。
  太极拳动作变换复杂,一般说来,‘凡是由实转虚、劲力含蓄轻灵、肩胛并展、胸腔扩张的时候,应该配合吸气;相反,当动作由虚转实、劲力沉实集中、肩胛内合、胸腔收缩的时候,应该配合呼气。
  这种结合与运动中的生理需要是一致的,也正是武术中“以意运气、以气运身”
“气力合一"的体现。太极拳的“拳势呼吸”就是使呼吸的自发配合变为自觉的引导。
  “拳势呼吸”的运用不是绝对的。因为太极拳的动作不是按呼吸节拍编排的。不仅不同的拳套,练起来呼吸次数深度各不相同,就是同一套路,不同体质的人,呼吸也无法强求一律。
  可以这样说,练拳时只能要求在主要动作和胸肩开合较明显的动作上,做到“拳势呼吸”。在练习一些过渡动作及个人感到呼吸难以结合的动作时,仍需要进行自然呼吸,或采用辅助呼吸(短暂呼吸)加以过渡调节。
  所以打太极拳时无论技术如何熟练,总要以“拳势呼吸"和“自然呼吸”结合使用,才能保证呼吸与动作的结合自然妥善,符合太极拳“气以直养而无害"的原则要求。
  不要简单地开列“呼吸程序表”,使呼吸机械绝对,强求统一。尤其是病员或体质较弱的人,练太极拳更应因人制宜,保持呼吸的自然顺遂,不能生硬勉强,以免有伤身体。
  48式太极拳基本技术要领
  1.手型
  (1)拳:五指卷屈,自然握拢,拇指压于食指、中指第二指节上。
  (2)掌:五指微屈分开,掌心微含,虎口成弧形。
  (3)勾:五指第一指节自然捏拢,屈腕。
  各种手型都要求用力自然、舒展,不可僵硬。握拳不要过紧;掌指不要僵直,也不要松软过屈;腕部要保持松活。
  2.主要手法
  (1)搠:臂成弧形,前臂由下向前掤架,横于体前,掌心向内,高与肩平,着力点在前臂外侧。
  (2)捋:两臂稍屈,掌心斜相对,两掌随腰的转动,由前向后画弧捋至体侧或体后侧。 .
  (3)挤:后手贴近前手的前臂内侧,两臂同时向前挤出;挤出后两臂撑圆,高不过肩,低不过胸,着力点在后手掌指和前手的前臂。
  (4)按:两掌同时由后向前推按;按出后,手腕高不过肩,低不过胸,掌心向前,指尖朝上;臂稍屈,肘部松沉。按时与弓腿、松腰协调一致。
  (5)打拳(冲拳):拳从腰间旋转向前打出;打出后拳眼向上成立拳,高不过肩,低不过裆,臂微屈,肘部不可僵直,着力点在拳面。
  (6)栽拳:拳从上向前下方栽打;打出后拳面向前下方,虎口向一侧,着力点在拳面。
  (7)贯拳:拳从侧下方向斜上方弧形横打;臂稍屈,拳眼斜向下,着力点在拳面。
  (8)撇拳:拳从上向前撇打;拳心斜向上,高与头平,着力点在拳背。
  (9)穿拳:拳沿着另一手臂或大腿内侧伸出。
  (10)撩拳:臂由起到停,拳经下向前或前下撩打;撩出后拳心向下,高不过肩,低不过裆。
  (11)抱掌:两掌心上下相对或相错开,在体前或体侧成抱球状;上手高不过肩,下手约与腰平,两掌撑圆,两臂成弧形,松肩垂肘。
  (12)分掌:两掌向斜前方与斜后方或向斜上方与斜下方分开;分掌后前手停于头前或体前,后手按于跨旁,两臂微屈成弧形。
  (13)搂掌:掌经膝前横搂,停于胯旁,掌心向下。
  (14)推掌:掌从肩上或胸前向前推出,掌心向前,指尖向上,指高不过眉,低不过肩,臂微届成弧形,肘部不可僵直。
  (15)穿掌:掌沿另一手臂或大腿内侧伸出。
  (16)云手:两掌在体前交叉向两侧划立圆,指高不过头,低不过裆;两掌在云拨中翻转拧裹。
  (17)撩掌:掌经下向前或前下方撩出,掌心向上或向前上方,高不过胸,低不过裆。
  (18)架掌:屈臂上举,掌架于额前斜土方,掌心斜向外。
  (19)撑掌:两掌上下分撑,对称用力。
  (20)压掌:拇指向内,掌心向下,横掌下落压按。
  (21)托掌:掌心向上,掌由下向上托举。
  (22)采:掌由前向斜下捋带。
  (23)咧:掌向斜外侧厮打。
  (24)靠:肩、肯或上臂向斜外发力。
  (25)滚肘:前臂竖于体前,边旋转边向外撅挡。
  各种手法均要求走弧形路线,前臂做相应旋转,不可直来‘直往;生硬转折,并注意与身法、步法协调配合。臂伸出后,肩、肘要松沉,腕要松活,掌指要舒展,皆不可僵硬或浮软。关于手法的着力点,主要是说明其攻防含义,练习中应重意不重力地去体现,不可故意僵劲。
  3.步型
  (1)弓步:前腿屈膝,大腿斜向地面,膝与脚尖基本垂直,脚尖直向前;后腿自然伸直,脚尖斜向前约45度~60度,两脚全脚掌着地。
  (2)虚步:后腿屈蹲,大腿斜向地面(高于水平),脚跟与臀部基本垂直,脚尖斜向前,全脚着地;前腿稍屈,用前脚掌、脚跟或全脚掌着地。
  (3)仆步:一腿屈膝全蹲,全脚着地,脚尖稍外展;另一腿自然伸直于体侧,接近地面,全脚着地,脚尖内扣。
  (4)独立步:支撑腿微屈站稳,另一腿屈膝提起,举于体前,大腿高于水平。
  (5)开立步:两脚平行开立,宽不过肩,两腿直立或屈蹲。
  (6)歇步:两腿交叉屈蹲,前后相叠,后膝接近前腿膝窝。前脚全脚着地,脚尖外展,后脚前脚掌着地,脚尖向前。
  (7)半马步:前脚直向前,后脚横向外,两脚相距约二三脚长,全脚着地,两腿屈蹲,大腿高于水平,体重略偏于后腿。
  (8)丁步(点步):一腿屈蹲,全脚着地;另一腿屈收,脚停于支撑脚内侧或侧前、侧后约l O厘米处,前脚掌虚点地面。
  (9)横裆步(侧弓步):两脚左右开立,同弓步宽,脚尖皆向前;一腿屈蹲,膝与脚尖垂直,另一腿自然伸直。
  各种步型都要自然稳健,虚实分明。胯要缩,膝要松,臀要敛,足要扣。两脚距离不可过大过小,必须保持适当跨度,尤其拗步步型,两脚不要踩在一条线上,以利松腰松陪、气沉丹田、稳定重心。
  4.主要步法
  (1)上步:后脚向前一步或前脚向前半步。
  (2)退步:前脚向后退一步。
  (3)撤步:前脚或后脚向后退半步。
  (4)进步:两脚连续各前进一步。
  (5)跟步:后脚向前跟进半步。
  (6)侧行步:两脚平行,连续依次侧移。
  (7)盖步:一脚经支撑脚前向侧方落。
  (8)插步:一脚经支撑脚后向侧方落。
  (9)碾脚:以脚跟为轴,脚尖外展或内扣;以前脚掌为轴,脚跟外展。
  各种步法变换要求轻灵沉稳,虚实分明。前进时,脚跟先落地;后退时,前脚掌先落地,迈步如猫行,不可平起平落、沉重笨滞。两脚前后和横向距离要适当,脚掌或脚跟辗转要适度,以利重心稳定,姿势和顺。伸直腿要自然,膝部不可挺直。
  5.腿法
  (1)蹬脚:支撑腿做屈站稳,另一腿屈膝提起,小腿上摆,脚尖回勾,脚跟外蹬,高过腰部。
  (2)分脚:支撑腿微屈站稳,另一腿屈膝提起,然后小腿上摆,脚面绷平,脚尖向前踢出,高过腰部。
  (3)拍脚:支撑腿微屈站稳,另一腿向上摆踢,脚面绷平,手掌在额前迎抬脚面。
  (4)摆莲脚:支撑腿微屈站稳,另一腿从异侧踢起,经面前向外做扇形摆动,脚面绷平,两手在额前依次迎拍脚面,击拍两响。
  各种腿法均要求支撑稳定,膝关节不可僵直,胯关节松活,上体保持中正,不可低头弯腰、前俯后仰、左右歪斜。
  6.身型、身法、眼法
  (1)身型
  ①头:虚领顶劲。不可偏歪摇摆。
  ②颈:自然坚直,肌肉不可紧张。
  ③肩:保持松沉,不可上耸,也不要后张或前扣。
  ④肘:沉坠松垂,自然弯曲,不可僵直或扬吊。
  ⑤胸:舒松做含,.不可挺胸,也不要故意内缩。
  ⑥背:舒展拔背,不可驼背。
  ⑦腰:松活自然,不可后弓或前挺。
  ⑧脊:中正竖直,不要左右歪扭。
  ⑨臀:向内收敛,不可外突或摇摆。
  ⑩胯:松正缩收,不要僵挺或左右突出。
  ⑩膝:屈伸自然松活,不要僵直。
  (2)身法
  保持中正安舒,旋转松活,不偏不倚,自然平稳。动作以腰为轴,带动四肢,上下相随,不可侵滞浮软、俯仰歪斜、忽起忽落。
  (3)眼法
  总的要求是思想集中,意念引导,精神贯注,神态自然。定势时,眼平视前方或注视两手;换势中,眼神与手法、身法协调配合。
  7.动作要领
  (1)体松心静,呼吸自然。身体各部自然舒松,不用拙.力。思想安静集中,专心引导动作。呼吸自然平稳,深长细匀,并与动作和运劲协调配合,一般规律是“虚吸实呼"
“开吸合呼”“起吸落呼”,不可勉强憋气。 ·
  (2)动作弧形,虚实分清。动作变换要走弧形,不可直来直去、生硬转换。重心移动要沉稳、虚实分明,不可呆滞双重。
  (3)上下相随,灵活完整。动作要以腰为轴,带动四肢,上下配合,完整一体。不可手脚脱节、腰身分离、割裂断劲。
  (4)均匀连贯,和顺自然。动作要连贯柔和,绵绵不断。速度保持大体均匀,不可忽快忽慢。遇有发劲、拍脚动作、速度可以有所变化,但须保持前后衔接自然,气势完而不散。
  (5)轻灵沉稳,刚柔相济。运劲要轻灵不浮,沉稳不僵,外柔内实,刚柔相济。发劲要起于腰腿,达于两手,弹性展放,刚中寓柔。
  48式太极拳特点
  48式太极拳是24式简化太极拳的继续和提高。随着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发展,练习太极拳的人越来越多,在掌握了简化太极拳之后,太极拳爱好者希望提高技术水平和丰富锻炼内容,在此基础上,原国家体委有关部门组织编写和出版了48式太极拳。
  48式太极拳以杨式太极拳为基础,同时吸收了其他主要流派太极拳的一些特点和练法,有着动作圆活、套路均衡的拳路风格。
  48式太极拳动作内容充实,整个套路有48个动作。包括:拳、掌、勾三种手型;弓步、虚步、仆步、歇步、丁步、半马步、独立步等九种步型;分脚、蹬脚、拍脚、摆莲脚阴种腿法和步法。
  动作内容较多,但动作重复较少,一般左右各式只出现一次。48式太极拳除了以杨式太极拳为基础外,多次运用吴式、孙式等传统套路的平圆手法,如单鞭和捋挤式中的云转和穿抹的动作等。在步法上,吸取了武式、孙式等传统流派的撤步、跟步练法,增加了步法的灵活性。
  48式太极拳比较注意动作的左右对称。一些典型动作,如单鞭、云手、搬拦捶等,在传统套路偏于左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称的右式。
  在各类步型中也是如此,如总共出现的12次虚步中,左虚步7次和右虚步5次。
  虽然48式太极拳动作比简化太极拳的动作多l倍,而且各种传统流派的动作和风格也体现在套路中,但48式太极拳在动作选择上尽量以人们熟悉和开展较广的姿势和动作为素材,对于一此难度较大的动作和陈式发劲动作都规定了不同的练法和幅度。
  在内容和风格卜.力求与简化太极拳衔接。简化太极拳的全部动作,都被48式式太极拳直接采用或稍作变化后采用。
  所以在掌握了简化太极拳之后,可以比较容易地继续学习48式太极拳。有人说48式太极拳是42式竞赛太极拳的前身不是没有道理的。
  练48式太极拳如何做到虚实分明
  “虚实分明”是太极身法习练的重要目标之一。而腿部练习更是使习拳者达到“虚实分明”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重视腿部的练习。
  只有做好腿部的虚实练习,才能使习拳者在学习48式太极拳时做到两腿进退转换虚实分明,稳健轻灵;也只有做到“虚实分明”,才能使动作稳定灵活,进退转换变化更加自如。
  第一、要顺应阴阳
  顺应自然规律,阴阳相合。一切动作都应是自身本能的“天然自动”,而非故意做作。动静相兼,虚实结合,曲直互用,蓄发互孕,刚柔相济。
  每个动作都应在规律的架构内活动,既不能不到位,也不能超越其界限。要掌握好分寸,适可而止,不能随心所欲或反序乱序,务使动作平常自然,轻松愉快,圆润和谐。
  第二、要动作轻灵
  “听之至细,动之至微”。轻起轻落,慢起慢落,点起点落,真正做到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身体不能“硬邦邦”的,落脚不可“扑腾扑腾”的响。
  第三、要练习松静
  人体下为阴上为阳,右为阴左为阳,前为阴后为阳,在于调整上下阴阳,平衡左右阴阳和媾通前后阴阳。媾通前后阴阳,即是打通任督二脉;平衡左右阴阳,则是要使人体气血运行平衡;调整上下阴阳,目的在于练习松静,把易于升浮至头部的虚阳虚火降伏下来。
  第四、要找虚无的气势
  太极拳功夫,其最高者,是有了虚无的气势,才能感应灵敏,才能融化万物,所以首要在稳静安舒上着手,以养其虚灵也。
  练虚无气势的功夫,初步必先找柔软,再找轻灵。有了柔软轻灵之后,才可以找虚无。久而久之,便可有出手包罗万象的气势,如老子所说的“无为而无不为”。
  即不专注于某一手某一式或某一部,是要处处有照应,处处有感应。学练太极拳,由硬到软,由僵到柔,由重到轻,由滞到灵,由实到虚,此乃太极拳程序之精要所在也。
  第五、要求“着熟”
  学陈式、杨式、武式、孙式、吴式等太极拳,拳架有同有异。学一家,精一家,不要杂学。练拳架,一式一式地学而时习之,这是外形动作的程序,“逆”不得,也“乱”不得。由有力,而减力,而微力,而松软,而炼意炼神,以外养内,以内驭外。
  第六、要求与呼吸相结合
  太极拳运动中的开合虚实动作,要求与呼吸相结合。即实为呼,虚为吸。练习太极拳时,气要向下沉,即“气沉丹田”。这样可以保持胸宽和腹实的状态,使得胸部舒适自然,腹部松沉,从而能有效地放松紧张的呼吸肌,改善肺通气量,增强肺脏的代偿功能,延缓肺腑呼吸系统的
  学习48式太极拳五大要领
  一、以意导动,不用拙力
  人体的任何动作,都是意识支配的。练习48式太极拳的全部过程,也要求用意识引导动作,把全神贯注到动作中去。首先做到“松静”,即:使中枢神经“静”下来,周身肌肉关节放松下来。
  在运动中,身体各部位要保持中正安舒,举手投足,均要轻松柔和,不用拙力,不是僵劲,即所谓“用意不用力”,做到“神为主帅身为驱使”,“以静御动”,“动中求静“。经久锻炼,即可收到“外示安逸,内藏坚刚”,“意动净随”,手到劲发的锻炼效果。
  二、虚实分清,轻灵稳定
  太极拳的每一动作,都是在虚实变化中进行的。古人把虚实,用阴阳作代表。太极拳家在总结练拳经验中说:“一举动,周身惧要轻灵,尤须贯穿”。只有分清虚实,才能稳定地把握身体重心,求得轻灵。
  因为每个姿势的变换,都贯穿着身、步法、手法的虚实变化和身体重心的移动。如果虚实变化不清,进退变换就不灵,就不能达到“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轻灵沉着的境地。
  初练太极拳首先要弄清两褪的虚实变化,进而明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处处总有一虚实的深刻道理,只要一动,就分虚实,这也是“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的含义所在。
  三、上下相随,动作协调
  48式太极拳是一种使身体得到全面锻炼的体育项目,拳论中说练拳时要“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这些都是对周身协调,手足呼应关系所提的要求。
  打太极拳时要做到动作协调,上下相随,内外一体,身体各部位紧密配合,离开“一腰为轴”的作用是办不到的,腰为一身之主宰,腰一动周身俱动,否则全身劲力不整,不协调,会出现呆滞散乱的现象。
  四、圆活自然,连贯柔和
  48式太极拳架式平稳舒展,动作是以各种弧和曲线构成的,练起来灵活自然,衔接和顺,各式节节贯通,—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架式没有忽起忽落得明显变化。
  在练拳过程中避免“缺陷处”、“凸凹处”、“断续处”和直来直去的现象。通过弧形锻炼,有利于体现圆活自然,柔和连贯的特点,使全身各部分得到均匀的发展,所以久练太极拳者,均有“流汗而不气喘”的体会,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觉。
  五、动作呼吸,自然结合
  太极拳呼吸深长细匀,通顺自然。初学太极拳的人,首先要注意保持自然呼吸,这就是说,在做动作时,练习者应照自己的习惯和当时的需要进行呼吸,该呼的呼,该吸的吸,动作和呼吸不要互相约束。
  随着练功的时间增加,动作熟练,可以根据个人锻炼的体会和需要,在合乎自然的情况下,有意识地引导呼吸,使其更好地适应劲力与动作型求,按照“动之则吸,静之则呼”,“开吸合呼”的规律,使呼吸与动作自然结合,这与我们在生活、劳动以及其它运动中的习惯和生理需要一致的。
  前人太极拳家总结出“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和“以意行气,非以力使气”的经验。这就是说动作呼吸要力求自然协调配和,不可机械兔强。
  再就是动作呼吸要因人因势而异,不能强求一律。要保持呼吸的自然顺遂,不能违背呼吸的自然规律和“气以直养而无害”的原则,以免有害身体。
  48式太极拳步法练习
  一提起48式太极拳,不会打拳的人也会说太极拳的步法像猫行一样。那么,什么是太极的步呢?48式太极拳的步法。主要有进步、退步、侧移步三类。要做到“迈步轻灵如猫行”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进步时,前脚脚跟要先着地,随之再过渡到整个脚掌,然后将其踏实,退步时,后脚脚尖先落地,随之再过渡到全脚掌踏实。但,不管进步还是退步,脚步位移时的路线都要划一个内弧。
  2、在做向正前方进步和向正后方退步时,两脚间的横向距离要保持自己的一肩宽,两脚决对不能站在一条直线上,严禁超过直线站到对侧、使自己的两脚拧绞站立,这样,不但不顺,而且还有跌倒!
  3、做侧移时,侧移脚的脚尖要先着地,随之过渡到全脚掌踏实。连续侧移时,两脚要在一条横线上平移。
  4、要想达到转换平稳、移动轻灵,关键就在于保持身体重心在支撑面之内移动,使重心不出现偏离。
  平稳的法要是:一脚离地移动时,身体重心就要保持在以支撑脚形成的支撑面之内(不出现丝毫移动),待移动脚触地形成新的两脚支撑面后,才开始移动身体重心。这样,由于身体重心只在支撑面内移动,所以就会出现必然的平稳。
  轻灵的法要是:在一只脚离地移动时,要将重心能始终保持在支撑脚形成的支撑面内,这样,离地脚就可以任意下落或提起,当然也就轻灵了。
  另外,要做到步法平稳、轻灵的移动、身体无高低起伏,除以上的要求外,还应该注意保持步法转换时的膝、胯的开合伸展的幅度,根据定位的高度,控制膝、胯幅度的大小在一定的规格范围内,不至于使身体看起来忽起忽蹲,从而影响步法的轻灵与平稳。
  要做到这点,就要注意两脚在着地时,一腿屈膝与另一腿伸直要同时进行,而且此脚屈膝的速度和角度,与彼脚伸直的速度与角度应基本一致。
  总结:“轻灵”、“沉稳”、“平移”、“匀速”、“大虚大实”,是太极拳运动贯串太极拳任一步法变化的特点。
  其表现形式主要在于:
  1、在动步的最初时刻
  必须做到虚实分明,使身体的重心完全稳定在支撑脚上(支撑脚大实),另一脚提起(提起脚大虚,提起时不可蹬地),并在不牵动身体重心位置的范围内落地(不出圈、不出重心投影线、不出支撑面。),只有这样才能“稳”,才叫大虚大实,才能显示“迈步轻灵”。
  2、在双脚移动过程中
  做到重心逐渐转换,着地脚渐渐过渡到全脚掌,即进步时支撑脚先做加法,提起脚做减法,在落地变前脚时再做加法,由脚跟渐渐地加到全脚掌(后退则相反)。这样不但重心平稳,两脚也便于匀速移动。
  3、在完成动作时
  在做到步到、身到、手到、眼到之时,重点是:重心要移到靠近两脚中间的位置,做到一到俱到,不但完整,而且还要沉稳!
  如何提高48式太极拳的演练水平
  众所周知,太极拳现在已经登上了国际舞台,所以现在学习的人非常多,同时表演的人也很多,太极拳的表演配上轻松缓和的音乐自然会给人一种享受的感觉,当然,如果想要提高48式太极拳演练水平,不能光靠音乐伴奏,同时需要掌握一些要领。
  评价一个太极拳选手表现的怎么样,主要看一下几点。
  一是看技术动作规格,二是看演练水平。动作规格是手型、手法、步型、身型、身法、腿法、眼法符合规格要求。
  演练水平是所表现出的劲力、协调、节奏、精神、风格是否顺达,力点准确,连贯圆活,手眼看身步配合协调,神态自然,意识集中,速度适宜,风格突出。
  许多诚挚友,期间参加培训班,学了一套又一套,一个套路学了多遍,几年过去,仍没有多大进步。
  因为他参加的培训班基本上是面对初学者,以教授基本技术和动作规格为主,学来学去还是动作规格。
  当然,练好基本技术,正确掌握动作规格仅仅是开始,更重要的是如何提高演练水平,如何打了太极拳的韵味;缺乏韵味的动作,犹如没有内涵的空壳,或曰操、舞。
  有韵味的太极拳是内外合一、形神兼备,不仅展示形象美,同时释放着诱人的内涵美,会给人一种优美、完整、充实饱满的感觉。
  太极拳博大精深,一招一式间都可以表达出它的思想与内涵,想要提高演练水平,当然也要符合它的内在要求。
  一、理解、体悟、展现动作内涵
  动作内涵包括动作要领、技击含义、文化基因等三个方面。
  动作的学习应该在理性和概念上清晰理解技术的基本要求,完成动作的途径,清楚正确动作和错误动作的区别,理解动作要领。
  48式太极拳和其它武术一样,每一个动作都有攻防含义,虽然现代人学练太极拳不是想去技击,但是,为了能把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的太极拳打出原味,体现内涵,必须理解攻防含义。
  太极拳动作的文化基因,是太极拳同其它体育项目的主要区别,太极拳生动形象的名称、动作,栩栩如生动作造形、圆的运动规律都蕴育着丰富的文化含量。
  理解动作的文化基因,会加深对动作内涵的理解,形成理想的动作意识。
  体育动作的内涵,就是通过动作的学习过程和练习过程,把意识,也就是对动作感性认识和对动作内涵的理解,贯注到套路动作中去,反复揣摩,一点点地去领悟、去体现。
  展现动作内涵,就是将动作动作的体悟,通过肢体运动表现出来,使这一过程的体会形成积累,最终形成内外合一的动作定型。
  逐步做到意到气到、气到劲到,意气劲形协调一致。这时演练出的太极拳,就能体现出以内为核心的完整感,由“形似”与“神似”构成套路演练技术的统一整体。
  二、心静体松
  所谓心静,就是练习48式太极拳时,从未动之前开始,始终保持心情清静、意念专一、思想上排除一切杂念,用思维活动把握、支配、调控演练技术。要像练气功那样“入静”,使精神贯注到每一个细节,做到意动势随。
  例如:手向前按时,先要有向前按的想象,动作要跟着意念前去;意欲沉气,就要有气沉丹田的想象。
  这种用意念引导动作的联系方法,可以调解大脑皮层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增强身体其它器官的功能;用意念引导动作,还可以调节呼吸,使意识、动作和呼吸紧密结合。心静是体松的前提。
  松,其原意为放松、解开、放开,太极拳称为松柔、松静、松活、松动。太极拳的体松,是指练拳时,在保持身体正确姿势的基础上,在心情清净的前提下有意识让心脏、全身关节和肌肉进入最大限度的整体放松,形成一种由内到外有机统一的协调运动。
  “四肢百骸不松,则心意气力不通,则周身动作不调”。
  太极拳的体松是松柔、松活、松静、松融,放松是用意的,是积极做的,不是漫不经心的,消积疲塌的;不是松散、松懈,不是那种为表现松,而有气无力、松软漂浮、摇头晃脑,、手舞足蹈;
  更不是神气活现、故做姿态,自以为松柔,其实散乱。只要坚持用意不用力的原则练拳,就会逐步产生一种轻灵而沉实的富有弹性和韧性的内劲。
  沉,意为降落、往下落、向下放。太极拳称为沉静、沉着、沉稳、气沉等。太极拳演练中的沉要在息心静气、气沉丹田、用意不用力的指导下先在形体上做到沉肩垂肘、含胸拔背、松腰落胯,使之两足有力、下盘稳固。
  正象一代名师李亚轩比喻的那样:练习太极拳身势如载重之船,既有动荡之形势,又有沉稳之状态,上有重力下沉,下有浮力上撑。又如火车车厢,腿脚如车厢下弹簧,不使车厢上扬下落,平稳前进。
  松和沉是太极拳的两个要素,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故有松沉之说,虽含义不同,但是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松是在沉的基础上放松;沉是在松的前提下沉实。
  没有沉的松是松懈,是漂浮;没有松的沉是真沉,是僵滞,所以松沉相因,松沉互济。
  在演练中对松沉的总体要求应做到:舒松自然、庄重沉稳。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则是:头部须正直沉着,神贯于顶;肩肘须松沉下垂,双臂微屈;胸部舒松内涵,气沉丹田;腰胯圆转自如,松静沉塌;腿足虚实分明,轻灵沉稳。
07-1007-1007-1007-1007-1007-1007-1007-1007-1007-10
Copyright (C) TIANJI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转身双摆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