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上怎样打出YY3003一2002

&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4af0b23deb7e_b.jpg& data-rawwidth=&1378&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7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4af0b23deb7e_r.jpg&&&/figure&&p&最近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https://www.zhihu.com/people/8a88eccbb3c3e498a80dd0& data-hash=&8a88eccbb3c3e498a80dd0& data-hovercard=&p$b$8a88eccbb3c3e498a80dd0&&@宁南山&/a&
有篇文章《作为中产 我对国家有哪些不满》很热,跨越多个网站,这篇文章两次占据了我的阅读时间线:作者自己发表、胡锡进同学评点转发。&/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48f2deb2bd6ab7a70b0e7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04& data-rawheight=&6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48f2deb2bd6ab7a70b0e7_r.jpg&&&/figure&&p&第一次看到,我的感想是“自我矛盾”,但也不值得特别分析。等到胡锡进同学隔靴搔痒的评论出来,我意识到,这个社会尤其是舆论界对 “中产生活”的定位出现了明显偏差,有必要写篇文章谈谈逻辑和常识了。&/p&&p&在谈观点之前,我们先看看原文:&/p&&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3.zhimg.com/v2-4559c3daf79d61ae052c166cf56f4a9e_180x120.jpg& data-image-width=&478& data-image-height=&314& class=&internal&&宁南山:作为一个中产阶级,我对国家有哪些不满意&/a&&p&从文字角度说,原文是作者一连串的感慨集合,结构比较散乱,但依然能看出一条主线。下面是我总结的要点和原文摘录: &/p&&p&&b&1 中国中产不轻松:&/b&&/p&&blockquote&为什么一线城市年入50万的高收入家庭都觉得痛苦?一个家庭收入超过50万人民币,在全世界任何国家都是高收入家庭,不管是在美国,日本还是在英国,德国,都可以秒杀当地平均水平。&br&&br&按理说,一个年入50万的家庭,都已经大大超过发达国家的中位数水平,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应该活得轻松才对。&br&&br&这些发达国家的普通白领,收入也是不如我国的年入50万的中产的,为什么我国收入比他们高得多的家庭,却活得那么累?&/blockquote&&p&&br&&/p&&p&&b&2 高房价是压力来源&/b&&/p&&blockquote&看来看去,一套不那么破的,学位还说的过去的学位房,至少也有800万人民币以上,,首付5成就需要400万,另外还要贷款400万人民币。&br&&br&犹豫的是什么呢?贷款400万,即使是30年,一个月也要还两万多,一年就是二十五六万贷款,家庭年入50万看着多,扣掉个税和社保,到手也就是四十万左右。&br&&br&这四十万还掉房贷后,剩余十五六万负担一家三口+老人的生活,一年还能剩下多少钱?&/blockquote&&p&&br&&/p&&p&&b&3 教育压力逼我们承受高房价&/b&&/p&&blockquote&“我现在是在和时间赛跑换房子,我孩子还有三四年就要上小学了,我不追求好的学位,能在深圳排在几十位就行了,但是我现在房子的学位实在太差了,一个学校几百个学生,一年就一两个能考上深圳八大高中。”&br&&br&谁不想上便宜的幼儿园?因为学前教育产业化的政策,国家从学前教育往后退,让给了市场,自然有老百姓来买单。&br&&br&我们更应该做的是从源头上从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学内容和结构,&br&&br&作为一个家长,我很明确的说,现在养育孩子成本最高的部分就是教育,孩子吃的穿的之类,我都可以节省,毕竟现在怎么样孩子都不会吃的很差。&br&&br&而不是搞减负缩小学生在校时间,降低教育资源提供,增大了中产家长们管教孩子的时间成本和资金负担,还美其名曰“让家长承担起应该的教育责任”。&br&&br&迎来义务教育阶段减负,让家长们疲惫不堪。在深圳随便一个小区门口,你必然可以看到大量的课外培训机构的门面。&/blockquote&&p&&br&&/p&&p&&b&4 房子和教育的问题都在土地供应不足 不能走错误的香港模式&/b&&/p&&blockquote&为什么房价贵和入学难的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其原因就是我们的发展思路问题。&br&&br&2010年发布的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年),到2020年,城市常驻人口控制在11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890平方公里以内,而实际上深圳市人口2015年就突破了1100万,人口增加了,土地还是死死的限制住,于是人们只好在有限的土地空间内争夺资源。&br&&br&香港模式就是典型的压榨城市平民实现了少数资本家的暴富。香港大约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绝大部分地方却是荒无人烟,七百多万人拥挤的居住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生存空间狭小互相竞争。&br&&br&和一个香港人聊起来了,我说香港的房价实在太贵了,你看香港靠近深圳这边,大片的荒地,为什么不能开发呢?&br&&br&结果他马上一本正经的给我讲说郊野公园有多么重要,靠近深圳这边有湿地公园,他经常周末到湿地公园去钓鱼,很多地方都没有人,他觉得很好,如果开发成了楼盘多可惜。&/blockquote&&p&&br&&/p&&p&&b&5 劳碌、小房子、还房贷 这样的中国不可接受&/b&&/p&&blockquote&我不希望我的国家变成下面这个样子:&br&&br&“十几亿中国人日以继夜的辛苦工作,争抢教育资源,拼命工作还房贷,除了少数富人,大多数人,即使是年收入在发达国家都属于高收入的人群,也生活在无法停止的劳碌,在城市牢笼里面无止境的激烈竞争,用几十年的时间还贷款,最后却只能生活在几十平米狭小空间,&br&&br&如果这一切真的发生,那是我最不想看到的中国。&/blockquote&&p&&br&&/p&&p&观点整理完了,下面我按照原文逻辑顺序,谈谈我的看法。&/p&&h2&&b&1 第一个话题:&/b&&/h2&&p&&b&“中国中产不轻松”&/b&&/p&&p&作者拿来对标的,是美国收入差不多的社会阶层。对于生活细节我不想说太多,但原文用“美国中产”来概括美国的中上水平家庭,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美国社会内部的割裂性。别的不说,前年特朗普和希拉里之间的选战打得天翻地覆,双方都宣称自己要扎根美国的中产社会,这两种中产怎么能一概而论?&/p&&p&粗略地说,美国起码有两种中产,一种通常生活在东西海岸和中部少数有活力的大城市,服务于计算机、生物等新兴技术行业,靠自己的技术换取明显高于平均数的薪水,典型样板是硅谷的技术骨干。这批人的收入性价比当然比中国同行好一些,但生活模式和压力会让中国一线城市白领觉得很熟悉:&/p&&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sohu.com/a/855&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3.zhimg.com/v2-e2e4d89ddca0bda61b6ac5ea_180x120.jpg& data-image-width=&914& data-image-height=&68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在硅谷的老美眼里,年薪12万是怎样一种体验?&/a&&blockquote&有个工程师在Quora(美国版知乎)上发了个帖子,他想知道大家对“年薪12万”都是怎样的想法。&br&&br&帖子中,有些人很惊讶这个工程师的创业公司居然能给他这么多钱。大多数人表示,年薪12万在旧金山湾区过得还可以,尤其如果你是单身。但谈不上富有。&br&&br&如果你能在其他城市拿到年薪12万,那生活是相当不错啦。&br&&br&Devesh Khanal:“让我们来做一个超级粗略的估算,你的工资大约每月1万美金,其中30%进了IRS的口袋。你还需要每月拿出大约5%的工资放入你的401k基金或者IRA基金,那么你能拿回家的钱就是你工资的65%,也就是6500美金。”&br&&br&Tyler Hebert:“这样的工资可以负担你的生活,也许还可以让你有一个无忧的退休生活。但是如果你想同时存钱买房,那你就必须节衣缩食,不能去餐馆吃饭,不能旅游度假,不能买任何奢侈品,不能...即便如此,你的储蓄仍然很有可能跟不上房价的涨幅。很多人说,在旧金山,房租是最大的开销。但是其他开销也是不容小觑的。”&br&&br&今年4月,宇宙中心Palo Alto打算为年薪25万美元以下家庭提供经济适用房!引起新一轮的“湾区贫困线是多少?”之争。&br&&br&如果是湾区标配的两娃四口之家,需要供房供娃给娃存大学学费给自己存养老金,这十万刀根本就不可能做到了。再按这个标准算一笔账:假设两口子都是毕业工作了一段时间的高级工程师,收入都是平均线的15万刀,也就是夫妇年收入30万,供着一个学区一般的平均价位房(现在湾区除了一些学区太烂或者治安超级糟糕的区,房价没有下一百万的),扣除Fed tax、CA tax、SSN Tax、Medicare Tax、LTD tax、医疗保险,还剩19万;再扣除3万2的401(k),还剩15万8,平均每个月税后到手13,167。&br&&br&每月固定开销&br&房贷/保险/地税: 3,500&br&两孩pre-school/daycare:2,500&br&529 plan:2,000&br&Roth IRA:800&br&小时工: 800&br&吃饭: 800&br&车保: 240&br&汽油: 200&br&才艺班:200&br&电煤气:100&br&水+垃圾:100&br&电话上网: 70&br&手机费:70&br&人保: 80&br&小计:11,460&br&其他开销平摊到每个月&br&一家四口每年回国一次:700&br&其他旅游:100&br&衣物化妆品:400&br&日用品:100&br&小计:1,300&br&&br&因此一家人每月可支配收入为1+1300)= 407。碰到大的不可预测开销,还得向家里要钱。&br&&br&阅读完此文,估计湾区民众们都是心塞塞的。不过没关系,这里众多的工作机会,适宜的气候和繁星般的好吃餐馆是吸引我们前仆后继来到这里的最大原因。在这样一个催人奋进的环境下生存,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br&&br&身为挣扎在贫困线的硅谷华人们,我们骄傲!&/blockquote&&p&上面这段引文,中间有一句话值得注意:&/p&&blockquote&如果你能在其他城市拿到年薪12万,那生活是相当不错啦。&/blockquote&&p&这个“其他城市”,就是美国中部大多数城市或者说小镇。这些地方的中产(尤其是宁南山同学眼中的)是什么人呢? &/p&&p&是传统大企业的中层或工程师,是地方性的律师、医生、会计师。他们的收入也许并不比在硅谷、纽约拼命的创业公司白领高,但胜在房价低,环境好,竞争压力低,所以很少加班,有足够的休闲时间,还能给子女攒下读一流大学的学费和人脉。他们的生活才是宁南山羡慕的对象。&/p&&p&既然宁南山同学也羡慕,既然他们比硅谷精英的平均生活水平还轻松,为何还有那么多人在大城市拼命呢?&/p&&p&因为和东西海岸的大城市比起来,这种稳定行业的工作机会少且圈子封闭,不要说新移民,就是美国人,也很难纯粹靠个人努力爬到类似的位置。更何况美国内地制造业衰落,很多技术型中产家庭自己也在消失或者搬离、转行,外人谋一份体面工作就更难了。所以,宁南山同学和许多新移民羡慕归羡慕,身体还是老老实实去沿海大城市打工。&/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27cd1f896dad55a511f6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210& data-rawheight=&8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1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27cd1f896dad55a511f6_r.jpg&&&figcaption&2015年美国购房收入地图&/figcaption&&/figure&&p&其实这里的区别不在于沿海大城市还是小镇——加州那一系列企业总部城也很难说是中国概念下的大城市,而在于产业前景和产业分布。行业比较新,扩张比较快,就容易吸纳大量新人成为技术-管理阶层,当然竞争压力也大;行业比较古老,增长率低,竞争压力小,但新人没什么提升的机会。&/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befe43d4033a6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902& data-rawheight=&5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befe43d4033a6_r.jpg&&&figcaption&如果美国每个地区的面积和房价成正比……&/figcaption&&/figure&&p&同样的行业,在中美两国的表现也不一样。汽车在美国是稳定衰落的传统行业,在中国却是在半代人之内爆发的新兴行业。中国用了15年抢下世界第一汽车大国的地位,很多十年前加入汽车行业的年轻学生,现在已经在一二线城市稳稳占住令人羡慕的白领职位了,底特律的许多中产家庭就只能选择离开。总结一下,就是产业扩张-升级速度和新人机会成正比,也会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3a06edca3a786cb01f1aa8b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94& data-rawheight=&6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9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3a06edca3a786cb01f1aa8b_r.jpg&&&/figure&&p&中国几十年持续不断的高增长和技术升级,一方面意味着大多数行业存在激烈竞争,加班是正常生活,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成千上万的普通家庭子弟走到行业前列,拿到一份让上一代工程师羡慕的薪水。可以说,压力和机会本来就是一回事。&/p&&p&宁南山同学羡慕美国中产的“轻松”,其实羡慕的是稳定行业内既得利益集团的生活。但如果当年的中产都能保持这样的生活,就不会有什么阶层上升的机会。我不知道宁南山同学的家庭30年前处于什么样的起点,但在一个没有激烈竞争和阶层变动的社会里,我和我的大多数同学没资格来到大城市工作还房贷,两相对比,我宁可希望社会兼有压力和机会。&/p&&p&其实,中国的小城市也有总量不少的一批轻松中产,比如说占住县城蔬果物流节点的小老板,比如说某些垂直管理机关的派驻人员。但既然宁同学不打算到县城乡镇和他们争夺位置,羡慕美国小城市中产的岁月静好也没啥大意思。&/p&&h2&&b&2 第二个话题:&/b&&/h2&&p&&b&“高房价是压力来源”,&/b&&/p&&p&先说马前卒观点:&/p&&blockquote&中国房价是不是因为投机因素普遍偏高?&br&显然。&br&&br&中国中小城市的经济是不是不太活跃?&br&没错。&br&&br&我们能否因此羡慕美国?&br&可以。&br&&br&学习美国体制就能住的又好又方便?&br&很难。&/blockquote&&p&首先,羡慕美国,我们得知道羡慕美国什么。&b&美国国土面积和中国差不多,宜居面积和耕地都比中国差不多多50%,而人口只有中国的1/4,土地和房产本来就比中国供应充裕。&/b&如果觉得学了美国制度就能改善到美国水平,那显然不可能。&/p&&p&其次,房价除了反映土地稀缺度,更反映基础建设水平。中国人都知道炒房要炒地铁房,说明即便是有投机心态,房价也得和基建投资挂钩。但问题在于,中国的城市基建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全世界殖民地养的,不是世界大战的财富买单的,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快速造出来的。这笔投资让目前享用城市基建的人口买单,是唯一的出路。&/p&&p&宁南山同学在其他文章里曾经得意地描述:&/p&&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sohu.com/a/9860&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2.zhimg.com/v2-39fa62aab7b91_180x120.jpg& data-image-width=&554& data-image-height=&36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为什么说中国是基建狂魔 | 宁南山&/a&&blockquote&作为普通的中国人,如果你在省会和一线城市的街上看到一个来自发达国家的老外,你要有这样的自信,你的城市的基础设施有95%的可能性比他的家乡好。&/blockquote&&p&高房价就是基建网快速形成的重要原因。&/p&&p&与之类似,90年代电话初装费一台几千块,也是让用户为快速扩张的通讯网络买单。如果说买房晚的人承担高房价不公平,那么当年花几千块装电话,然后眼看着初装费迅速降到0的用户更不公平,最起码你手里的资产还没有贬值。但无论如何,如果你希望城市保持高基建水平,希望城市经济还能保持高增长率,同时还期盼低房价,那是逼政府为你作无米之炊。&/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b453cb4fef317d5e9dc06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93& data-rawheight=&3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3&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b453cb4fef317d5e9dc06_r.jpg&&&figcaption&要比其他中国人早用上电话,就得承担电信网络建设费用&/figcaption&&/figure&&p&就算是美国,工作机会多、基建条件好的地方,房价的压力也同样很沉重,&/p&&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finance.sina.com.cn/stock/usstock/c//doc-ifyrvaxf1019313.shtml&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4.zhimg.com/v2-5f001f5ae1ef4a650e14f33_180x120.jpg& data-image-width=&500& data-image-height=&33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苹果新总部附近房屋均价116万美元 员工房贷压力大&/a&&blockquote&Open Listings的分析发现,在距苹果新总部20分钟车程范围内,房屋的平均售价是116万美元,而苹果软件工程师的平均年薪是18.8万美元,他们每个月要花费5211美元用于还房贷和支付房产税,占收入的比例为33%。&/blockquote&&p&今年苹果市值破万亿,是全世界最赚钱的公司,但苹果的核心员工,软件工程师还是要用1/3的税前收入来解决住房问题。我不知道宁南山同学的公司福利如何,但很想知道你对这种生活此是羡慕?还是鄙视呢?&/p&&p&总之,在房产税出台之前,地铁公交和标准化学校密集地区的居民用房价来支付基础设施投资,也是现阶段一种粗略的公平。考虑到中国基建增速,考虑到中国整体上的土地紧张程度,就算消灭了投机因素,房价恐怕也不会让一二线城市的新居民感到太轻松。宁南山同学的抱怨可以理解,但抱怨并不构成建设性意见。&/p&&h2&&b&3 第三个话题:&/b&&/h2&&p&&b&“教育压力逼我们承受高房价”&/b&&/p&&p&作为一个11岁男孩的父亲,我亲身体会到了下一代的教育-培训投入是个无底洞,也承认现在的教育体系有很多值得吐槽的地方。但就事论事,我觉得宁南山同学对体制的指责搞错了方向。&/p&&p&如果宁南山和他的同事都是在一线城市买不起房,落不下户口的低薪阶层,我觉得这个抱怨可以理解。但现在的问题是,他们有资格在深圳就学,但对深圳普通公立学校的教育质量不满意,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进入“八大高中”,为此抱怨房价压力大,抱怨国家教育水平退步,我觉得他们未免有点“忘本”了。或者说,由于中产圈的一小部分人制造了大多数舆论气氛,导致宁南山和他的一部分读者误判了国家的发展。&/p&&p&从数据看,深圳平均水平的教育并不差:&/p&&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sohu.com/a/1029&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4.zhimg.com/v2-b54e7834f21fbd7cbed50f47_180x120.jpg& data-image-width=&779& data-image-height=&35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73%!深圳公布高考本科上线率,你家娃金榜题名了吗?&/a&&blockquote&今年深圳高考再创佳绩,成绩喜人。据保守测算,深圳今年高考本科率达到73%,较去年增加4个百分点&/blockquote&&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sohu.com/a/952154&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2.zhimg.com/v2-da36cea321be5fbfbc1f45_180x120.jpg& data-image-width=&900& data-image-height=&50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深圳2018年高考成绩单:本科上线人数再创新高,5人排名省前20!附高考喜报~&/a&&blockquote&深圳市72所普通高中今年理科上本科人数达15961人,较去年增加1992人,是去年的114%。&br&&br&文科上本科人数达7942人,较去年增加2054人。&/blockquote&&p&2015年深圳“八大高中”招生6500人左右,扣除直接出国、推荐、自招,也就是5500人占用高考名额(如深外国际班根本不考虑国内学校)。这5500人就算全部上本科线,也意味着剩下的深圳高中生有1.8万人本科上线,本科率依然保持在70%左右。我理解宁南山同学希望自己的后代有更好的前途,但请不要因此鄙视深圳的普通高中教育。 &/p&&p&我不知道宁南山同学的年龄,权且认为和我差不多吧。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这些年的教育发展——不是为了忆苦思甜,而是想分析一下你为什么会有“教育倒退”的感受。&/p&&p&我1998年考大学,那一年即便把京津沪数据平摊到全国,本专科录取率也只有1/3,即2/3的人直接被淘汰。就我观察,这1/3之所以超越同龄人,主要原因不是因为接受到了良好的公立教育,而是家庭影响和运气好,提早认识到了努力学习和获得更广阔发展空间的关联性。&/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f018e582b4b373bcdd6e3c4a0f5a0348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910& data-rawheight=&5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1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f018e582b4b373bcdd6e3c4a0f5a0348_r.jpg&&&/figure&&p&现在呢?即便不是每个家庭都能给孩子提供额外的教育条件,起码大多数家庭都会对孩子灌输读书升学的重要性。这对整个国家来说是明显的进步,但对于之前已经依仗类似优势达成阶级上升的家庭来说——比如我,必然会发现竞争压力明显增加。仅仅靠督促子女学习,提醒他学习和命运的关系,已经不足以让下一代站到前排了,必须额外购买培训、乃至亲自下场陪读来重建优势。&/p&&p&此外大学收费相对下降,也影响了90年代到现在的教育竞争激烈程度。1998年我高考,上海的大学平均年收费3000多元,其他地区的大学年收费2000多,这四年加起来几千块的差距,导致农村考生纷纷避开上海,我班上30人就只有一个农村同学。可以想象,当年相当多的贫困学生因为学费而放弃了高考,或是在初中毕业时选择了中专技校,明显减轻了我们的竞争压力。&/p&&p&2018年的今天,大学学费比1998年也就是增加100%,而绝大多数家庭的现金收入增加了10倍左右,大多数专业的学费根本不是考生报志愿的考虑因素,所以近一半的适龄人口加入高考竞争。当上一代的高考胜利者子女开始升学时,他们必然会发现家庭-教育优势不一定能让自己轻松获得父辈的成绩。&/p&&p&基于这两个理由,就算公立教育搞的再好,只要中产阶级给子女制定了(绝对水平和相对水平)“不能比我差”的目标,必然会对公立教育产生不满,甚至认为倒退。&/p&&p&客观来说,公立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执行的确有很多问题,比如说授课时间短,组织活动少等等。但水平提高还是相当明显。不要说一线城市,就是县城乡镇,综合水平的提高比例也不逊于这些年经济增长。我小时候,很多中小学是二部制(分甲乙两班上下午各自上课)或是复式教学(多年级同班授课)。教师水平和素质也参差不齐,照本宣科居多,积极教学者少,能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深入思考的老师凤毛麟角。&/p&&p&之所以现在大城市人口抱怨“老师不那么负责了”,或是觉得“老师水平下降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幸存者偏差——遇上好教师,或是因为成绩不错被老师重点照顾的学生才有资格在大城市落脚,才有资格吐槽大城市的教育。&/p&&p&至于学前教育……中国从来就没有过普遍且靠谱的学前教育,80-90年代某些财务宽裕的工厂机关可能会有令人满意的福利,但随着城市人口迅速扩张,这点福利也迅速被稀释,最终成为彩票式的奢侈品了。&/p&&p&总之,宁南山同学和我一样,在一二线城市没有祖传的房产,基本可以确定我们都是出身于三四线城市乃至乡镇中小学。在抱怨教育“退步”的时候,我们应该抛开个人化的视角,尽量把同龄人的经历都纳入考虑,才能得到正确的社会变化脉络。&/p&&p&我们曾经是低水平公立学校培养的少数相对成功者,习惯了在学校得到老师更多的照应,习惯了无需课外辅导就能压倒大多数同龄人,默认这个成功——我们认为只是保持(相对)水平——应该在今天轻松地复制。但如果我们真复制成功了,就意味着阶层变化的相对封闭,就意味着中产的后代继续占满技术-管理岗位。你觉得这样的国家……是不是有点问题?&/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efaadba07f70b49328f0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3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efaadba07f70b49328f0_r.jpg&&&figcaption&领导干部带个头……&/figcaption&&/figure&&p&当然,我不是倡议中产家庭为了促进阶级流动性而放弃给子女报培训班,我只是提醒你,在一个大多数家庭都意识到教育重要性的年代,在一个阶层流动还非常明显的年代,中产阶级——从你的描述看,其实是顶层中产,占人口5%以内——要保持住自己的教育优势,本来就要比下面的人多花一些力气,多承受一些成本。&/p&&p&所以,无论教育怎么改革,你的“中产阶级”意识和“下一代不能比我差”的目标一定会带来沉重的教育压力。如果你把教育方面所有的压力都归结为政策错误,我担心在政策调整后,这个社会还是离你的预期太远,还请尽早调整心态。&/p&&h2&&b&4第四个话题:&/b&&/h2&&p&&b&房子和教育问题都因土地供应不足 不能走错误的香港模式&/b&&/p&&p&马前卒的观点如下:&/p&&blockquote&香港土地政策反动不反动?&br&&br&反动。&br&&br&大陆的政策和香港一样吗?&br&&br&不一样。&/blockquote&&p&最大的不一样在于香港不需要粮食自给,而中国10多亿人口,要是没有75%的粮食自给率,自己就会把自己吓崩了。所以,在粮食生产技术没有大幅改进之前,土地必须严格控制,绝不能允许房价高就乱占地。这和香港房地产商绑架政府,控制舆论,众口一辞保持房价有本质区别。&/p&&p&当然,原文也给国家扩大住宅用地找了充分的理由。&/p&&blockquote&耕地占用,比如水资源紧缺,其实这些理由都站不住脚,人口进城固然会占地,但是在农村却会腾出更多的土地,乡下的宅基地面积可是远远比在城里的用地面积更大的。&/blockquote&&p&但实现这一点需要两个前提:&/p&&ul&&li&1 让农民彻底交出宅基地复垦。&br&2 农民把农村的耕地彻底放弃给专业农业企业来种。&/li&&/ul&&p&我对前面两点没什么抵触,很支持以消灭农村的方式来解决农村问题,以消灭农民的方式来解决农民问题。否则人均就那么一两亩耕地,农村永远贫困落后。&/p&&p&但是,我也承认,眼下的政府真的做不到这两点,在权威性、基层控制力、干部素质和动员民众能力等方面都不足以完成这两个任务。除非政府出现脱胎换骨的变革,否则这个问题还是只能慢慢来。而做不到复垦农村宅基地,做不到用收缴耕地的方式避免抛荒,东部工业省份那近亿吨粮食产量就绝不能随便换成住宅小区。&/p&&p& 此外,即便制度上做到了用东部住宅小区换中西部宅基地,以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比,恐怕也很难大幅改变土地供应,因为中国东西部的粮食生产潜力并不一致。&/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04f79d66476cab29e8cb0cad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04f79d66476cab29e8cb0cad_r.jpg&&&figcaption&美国的耕地分布 首先比中国多,其次远离经济发达的东西海岸&/figcaption&&/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3eab61aa77a436d77915a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435& data-rawheight=&10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3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3eab61aa77a436d77915a_r.jpg&&&figcaption&中国种植土地分布&/figcaption&&/figure&&p&改革开放几十年,新兴工业区几乎没有新建城市,都是以既有城市外围建设开发区的模式来发展经济。而从农业时代继承来的东部城市,大多都处于肥沃农业区的中心。这意味着扩大城区必须占用季风区的膏腴耕地,过去说苏湖熟天下足,现在苏州早已是粮食调入地区。如果继续在东部湿润地区随意扩张城区,指望中西部干旱区复垦宅基地来补偿,虽然理论上未必做不到产量平衡,但实际操作必然非常惊险。&/p&&p&总之,14亿人口,不到20亿亩耕地,只有一面临海,工业和耕地都集中在东部,这几个事实结合到一起,决定了中国的住宅用地不可能太充裕,任何可能导致粮食供应失控的政策都必须慎之又慎。宁南山同学指望国家放开土地供应,在工业发达的地区给中产阶级解困,这个要求很难全面满足。&/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f95e5bfdf5b69d57be610f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17& data-rawheight=&6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7&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f95e5bfdf5b69d57be610f_r.jpg&&&figcaption&深圳的位置……&/figcaption&&/figure&&p&更何况如前所述,土地和房产价格很大程度上是用来支付基础设施投资的。在房产税或其他资金来源足以保证基建资金来源之前,不太可能让有车有房,占用城市基础设施最多的中产阶级少掏钱——除非我们放弃发展。&/p&&h2&&b&5 当个中产好艰难&/b&&/h2&&p&就在写这篇文章的同时,深圳房改方案出台了&/p&&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szjs.gov.cn/csml/bgs/xxgk/tzgg_1/25444.htm&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1.zhimg.com/v2-e9b88ef6faa93f5cf106b9c7d67bf8bc_180x120.jpg& data-image-width=&700& data-image-height=&12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的意见-通知公告-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a&&p&时隔二十年,深圳再次房改,新方案的核心思想是给全部产业人口配上合适的房子——但不一定是商品房。未来的深圳,新建住房只有40%的面积是商品房,剩下60%,人才公寓、经济型安居房、公共租赁住房各占20%。而且靠近地铁的土地优先供给后60%。&/p&&blockquote& ——市场商品住房,占住房供应总量的40%左右,以普通商品住房为主,面向符合条件的各类居民供应,租售结合。 &br&&br&  ——人才住房,占住房供应总量的20%左右,重点面向符合条件的企事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高技能、社会工作、党政等方面人才供应,可租可售,建筑面积以小于90平方米为主,租金、售价分别为届时同地段市场商品住房租金、售价的60%左右。对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 &br&&br&  ——安居型商品房,占住房供应总量的20%左右,重点面向符合收入财产限额标准等条件的户籍居民供应,可租可售、以售为主,建筑面积以小于70平方米为主,租金、售价分别为届时同地段市场商品住房租金、售价的50%左右。 &br&&br&  ——公共租赁住房,占住房供应总量的20%左右,面向符合条件的户籍中低收入居民、为社会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相关行业人员、先进制造业职工等群体供应,建筑面积以30—60平方米为主,只租不售,租金为届时同地段市场商品住房租金的30%左右,特困人员、低保及低保边缘家庭租金为公共租赁住房租金的10%。 &/blockquot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cc7bd81182fbc92a71c4d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978& data-rawheight=&4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7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cc7bd81182fbc92a71c4d_r.jpg&&&/figure&&p&我理解,这个方案等于赤裸裸地宣布:定居中产阶级必须承担最高房价,其余的非资产阶级人口,无论是临时引进的技术员,还是蓝领工人,或是本地贫民,都有资格以更高的性价比取得住房。宁南山和其他深圳“中产”的生活怎么就这么“艰难”呢?&/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bbb3cc2ce11b10b3bf9fdd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bbb3cc2ce11b10b3bf9fdd_r.jpg&&&/figure&&p&这得从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方面来说。&/p&&p&&b&内部原因就是“中产”二字。&/b&&/p&&p&中产为什么占个“中”字?因为你经济上属于依靠劳动赚钱的下层(无产阶级),但在划分社会层次的时候,却下意识地把界线划在自己脚下,认为自己应该更接近靠资本赚钱的上层(资产阶级)。&/p&&p&当然你未必会公开承认这一点,但从文章看,你认为最大的社会压力来自教育,而教育压力又缘于让子女保持社会阶层,这是典型的希望阶级交流的鸿沟划在脚下。如果鸿沟不存在,就自己挖一条——自己挖沟能不艰难吗?&/p&&p&当然,你的选择也有非常现实的一面——你正确地认识到,自己很难以成为资产阶级的方式来制造鸿沟,所以你还是选择了投资教育,提高子女作为无产阶级的的工作效率,让他成为打工者的领跑者——&b&领跑一个社会集团,当然要体会最强的空气阻力,保持第二集团的首位显然比不掉队要难多了。&/b&&/p&&p&总之,无产阶级靠劳动来保持自己社会地位,目标越多,劳动强度就越大。你希望自己和下一代始终站在劳动阶级的第一排,这在无产阶级所有目标中,难度排名第二(第一是搞社会主义),当然要承受最大的压力。尤其是中国正处于快速的产业升级阶段,与之对应的社会效果是激烈的阶级流动——我们都曾是这场阶级交换的受益者。现在你希望(嗯,我也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免于随机的阶级交换,在社会阶梯上只上不下,是典型的逆潮流而动,&b&不是不可能,但肯定要比那些很难再“下”的底层承受更大压力。&/b&所谓高处不胜寒是也。&/p&&p&比底层压力大的原因找到了,为什么比资产阶级的压力也大呢?&/p&&p&资产阶级也有压力,但他们的压力不在于简单的身份传承。中国现在没有遗产税,如果他们不求在资本市场上百战百胜,只求让后代免于劳动谋生,不难让后代当上食利阶层,传承一两代问题不大。而&b&劳动能力并不像资本那样直接遗传到下一代。你希望让后代保持自己的(相对)知识水平,要么付出时间,要么付出金钱,两者都可以换算成你前面描述的“压力”。&/b&&/p&&p&中产人生艰难的外部压力来源,是我这一代中学时就学过的“阶级(层)矛盾”。&/p&&p&我读书时,中学课本说的很清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诉求是不一样的。至于如何把自己的诉求表达为政策,往往是上层靠资本(经济压力),下层靠人数(社会动员)。而中产既不属于顶层也不愿归于下层,结果就是经济能力不如上层,对社会的冲击不如下层,只能靠舆论传播能力造势——得势不得分是常态。&/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5c45a18ab63f869a66af9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096& data-rawheight=&21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09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5c45a18ab63f869a66af9_r.jpg&&&figcaption&上面这幅图,对中产的人数和(实际)财富都作了极大的夸张,假设金字塔社会按照收入层次三分社会,依然能看出中产的相对弱势。按照宁南山同学“50万收入”的标准,金字塔的中间层在人数和财富两方面能占1/20吗?我看很难。&/figcaption&&/figure&&p&中产社会在对政府施压方面相对弱势(无论什么社会),结果就是在重大政策上很难争取到本阶层有利的条件,比如这一节开头提到的深圳房市新政。但我也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公平——阶层交换如此激烈的年代,中产是各个社会集团的一个过渡层,人口交替非常频繁,不是稳定、封闭的社会集团,很难定义一个稳定的“中产利益”。当然也不应该有“中产政策”。&/p&&p&类比一下,我们对彩票中奖者收税,大家不觉得有什么不公平,不会说社会歧视“中彩阶级”;新兵连操练义务兵,逼年轻人挖出自己的体力极限,付出超出一般工作的辛苦,我们不会说社会歧视新兵。现在我们被社会大势推着成为中产,只要让孩子(相对)退下去,和大多数工薪阶层分享一样的机会,就可以过的很轻松。有这样的选择托底,再抱怨压力太大是不是有点矫情?&/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46b2b64d3a42e20b0e8c5f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63& data-rawheight=&3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3&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46b2b64d3a42e20b0e8c5f_r.jpg&&&figcaption&2018上半年居民消费数据 平均来说,教育开支的压力一点也不大&/figcaption&&/figure&&p&&b&中产艰难,社会进步&/b&&/p&&p&回到本文最初的话题,我提到美国中产大致分两类。一类在快速增长的新领域高增长行业承受高压力,一类在增长缓慢的传统领域享受慢生活。前者是中国(深圳)中产的升级版,后者是宁南山同学羡慕的对象。然而…… &/p&&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2.zhimg.com/v2-4ac26d9b3d96ce30fd6529fd_180x120.jpg& data-image-width=&819& data-image-height=&460& class=&internal&&宁南山:迈向发达国家的最后十年,中国经济跃升时代来临&/a&&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1.zhimg.com/v2-6744eb67bac47e4e079f5f9ax120.jpg& data-image-width=&819& data-image-height=&460& class=&internal&&宁南山:从2017年数据看超过美国还要多久&/a&&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4.zhimg.com/v2-07a39cea67ba031d4aecd9df4e44cd5b_180x120.jpg& data-image-width=&819& data-image-height=&460& class=&internal&&宁南山:从系统设计到零部件国产化--中国制造升级路线图&/a&&ul&&li&宁南山同学希望中国尽快超过美国。&/li&&li&宁南山同学希望中国全面产业升级。&/li&&li&宁南山同学希望中国中产——各行业技术-管理阶层生活轻松……&/li&&/ul&&p&矛盾很明显了,如果希望前两个期望都落实,就必须放弃第三个期望,反过来说,中产如果都轻松,前两个期望也渺茫。&/p&&p&这道理不难想通——作为后发国家,中国和美国比,缺乏资本也缺乏技术,甚至还缺乏资源,唯一的优势就是努力学习工作的受教育人口。要想超过或者赶上美国——不仅仅是经济规模,还有产业层次,只能靠多工作少消费,而且是全国一致的多工作少消费。所谓“自古瓜儿苦后甜”是也。&/p&&p&具体来说,我们都知道产品出口发达国家赚顺差,很大程度上靠的还是劳动力优势——比中国便宜的,没中国素质高,比中国素质高的,没中国便宜。那么要实现产业升级的目标,怎么可能放松对技术阶层的压力?怎么可能允许技术阶层的大多数收入变成眼前的消费品?怎么可能允许技术阶层把太多的钱花在度假而不是教育上?&/p&&p&这里我引用一下我之前的吐槽:&/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2.zhimg.com/v2-f7fb92c1fed63d476c5bff626fe0.jpg& data-image-width=&1117& data-image-height=&692& class=&internal&&中产阶级靠家庭资产收益过日子会再出现那些80/90年代期望靠10万银行存款利息过一辈子的悲剧吗?&/a&&blockquote&正常的国家一定不会坐视有闲阶级的比例提高,一定会用税收、消费品配额、歧视性价格等方式打压有闲阶级的购买力,迫使他们参与生产和科研。做不到这一点的国家——也就是不“正常”的国家都被其他国家教做人了,我相信中国不至如此。&/blockquote&&p&所以,中产的收入很大一部分通过房价变成土地转让金,再变成基建投资和教育开支,这才是一个快速产业升级经济体的样子。考虑到工人出卖廉价劳动力,得到的只是眼下养家的工资,中产拿钱买学区房最后积累了不错的资产和学历,我觉得相对其他阶层,中产还真的不算亏。&/p&&p&从历史来看,中国也不乏“中产阶层”轻松愉快,有大把时间用来休闲的阶段。比如说80年代到90年代早期国企拼命发奖金,包办文体活动的时候;比如说晚清八旗子弟不读书不办差,吃铁杆庄稼提笼架鸟的时代。这都很类似于宁南山同学的描述:&/p&&blockquote&我自己到国外很多公司拜访,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上班族们大多数下午五六点下班走人,每天大把时间可以消磨。我自己在欧洲见过,很多人下班就骑着自行车,沿着自行车道去游走十几公里,还有人踩着轮滑,去酒吧小酌一杯,或者到河边坐着聊天。&/blockquote&&p&宁南山同学喜欢发达国家的中产气氛,喜欢那些国家1%-2%的经济增长率吗?那些还没拿到年薪50万,还没资格惦记深圳学区房的中国人民喜欢吗?&/p&&p&总之,中产之所以是中产,有两种可能。一是在快速增长的经济体内,提供产业升级过程中稀缺的技术劳动和知识,从增量中获得超出平均水平的工资。另一种中产在稳定乃至停滞的经济体内,占据垄断性技术和人脉,用或明或暗的“编制”来凭空“制造稀缺”,维持远超平均水平的工资。这第二种中产,其实就是封建时代末期的小地主,清朝中期的盐业分销商,19世纪末的奴隶种植园打手,对生产力发展是绊脚石而不是推进剂。对于这种社会集团,我读书时的课本有一个简洁明了的描述:&/p&&blockquote&&b&反动&/b&&/blockquote&&p&我猜宁南山同学还是追求进步的。&/p&&h2&&b&6 阶级与国家&/b&&/h2&&p&宁南山同学希望国家进步,宁南山同学呼吁中产轻松,宁南山同学羡慕“老美国”的反动中产……为什么这几个诉求会彼此矛盾呢?&/p&&p&我们还得回到宁南山的文章标题:&/p&&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3.zhimg.com/v2-4559c3daf79d61ae052c166cf56f4a9e_180x120.jpg& data-image-width=&478& data-image-height=&314& class=&internal&&宁南山:作为一个中产阶级,我对国家有哪些不满意&/a&&blockquote&《作为一个中产阶级,我对国家有哪些不满意》&/blockquote&&p&两个关键词:&b&中产、国家。&/b&&/p&&p&宁同学说的虽然是对国家不满,实际上内容除了表达怨气外,还在提建设性意见。这包含了一个潜台词假设——存在一个超越阶级,超越阶层,超越社会集团的国家利益,而国家利益内部没有任何矛盾。所以,对中产有好处的事情一定对国家有好处,中产不满意的事情改掉,整个国家都会进步。国家欠宁南山和宁南山的朋友们一套廉价深圳学区房,所以整个国策都得为此调整。&/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daeccd7e3c5b323da23c5ae902d49461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13&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3&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daeccd7e3c5b323da23c5ae902d49461_r.jpg&&&/figure&&p&首先要承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生产力发展对所有阶层和社会集团有利,但在落实生产力增长的具体策略上,各个阶级、集团之间可不是一团和气,而是有尖锐的矛盾。过去的政治课本告诉我们:“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这里我引述一下恩格斯的原文:&/p&&blockquote&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承认: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b&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b&;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就是国家。&/blockquote&&p&——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8页。&/p&&p&今天的中国也一样,之所以有“国家利益”存在,不是因为内部没有矛盾,而是因为矛盾近乎不可调和——根本没有所有阶层都满意的方案。而最终落实的方案甚至可能没有一个阶层完全满意,但是能避免社会总崩溃,能让怨气之和最小,也算是可以接受的“最不坏”选择了。&/p&&p&在这种社会现实下,从某个阶层的特定视角出发,去给整个中国提建议必然不靠谱,必然会导致其他阶层的怨气威胁整个社会秩序。更何况中国还有很多自然禀赋上的短板,如土地、资源、地理位置等等,任何制度都不可能完全弥补这些短板对中产生活的限制。这篇文章把“美国中产为什么那么爽”作为最主要的出发点,来论述中国的制度改革方向,内容自相矛盾是必然的结果。&/p&&p&其实,宁南山同学在文章中作为负面结果描述的一种未来,我还是挺看好的,而且认为中国会有很多人憧憬——因为你这次描述的不是“50万年薪”阶层的未来,而是“十几亿中国人”的未来。&/p&&blockquote&我不希望我的国家变成下面这个样子:“十几亿中国人日以继夜的辛苦工作,争抢教育资源,拼命工作还房贷,除了少数富人,大多数人,即使是年收入在发达国家都属于高收入的人群,也生活在无法停止的劳碌,在城市牢笼里面无止境的激烈竞争,用几十年的时间还贷款,最后却只能生活在几十平米狭小空间,即使经过不断的建设,终于把中国推进发达国家大门。&/blockquote&&p&国家统计局数字,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2408元,平均数25974元。各位可以猜猜,宁南山同学赚50万年薪,还房贷,买学区房,觉得压力巨大的生活,对于身后的十几亿中国人来说,是天堂还是地狱?如果这个问题都无法达成统一意见,中产阶级的怨气又怎么能直接转化为国家政策呢?上次罗尔同学向全国网民募款,用来保卫自己的深圳房子和中产阶级生活,最后是什么下场大家还记得吗?&/p&&p&顺便提一句,历史上最依赖中产阶级集体意志的现代国家是纳粹德国,它的的下场我们都知道。&/p&&h2&&b&7 超越自我&/b&&/h2&&p&前面用一万字给中产阶级泼了冷水,在此我作为下层中产(年收入离50万很远,不敢想800万学区房,只能下层),给各位中产读者道个歉,后面的部分,我煮点人生鸡汤大家趁热喝。&/p&&p&有一段话,每周我都能在知乎看到不同的人引用好几次。&/p&&blockquote&人会长大三次。&br&&br&第一次是在发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br&&br&第二次是在发现即使再怎么努力,终究还是有些事令人无能为力的时候;&br&&br&第三次是在,明知道有些事可能会无能为力,但还是会尽力争取的时候。&/blockquote&&p&这里,我把这段话也送给宁南山和中产阶级朋友——知道自己和自己阶级的局限性未必是坏事。消极一点说,这至少可以让我们不会作无谓的努力,少浪费一些时间和金钱。比如说我现在就不会花钱买任何防脱发的洗发水。&/p&&p&如果积极一点,我只能建议,脱离本阶层视角,抛弃中产局限性,和大多数人站在一起,马克思主义会让你天高地阔。眼下中国的最主要内部矛盾并不是中产和大多数人的矛盾,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解决。&/p&&p&但如果坚持要“作为中产”表达自己的不满,坚持讨要国家欠你的一套学区房。那最好的结果也是含怨一生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4d924e32f03ff030f0f5efaf0db4747b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46& data-rawheight=&3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6&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4d924e32f03ff030f0f5efaf0db4747b_r.jpg&&&figcaption&观察者网网友评点&/figcaption&&/figure&&h2&“&b&马前卒工作室&/b&”出品,欢迎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h2&&p&本文发出后引来很多质疑,但大多数质疑我此前已经作过分析,所以翻出这篇两年前的讲稿,作为回应。欢迎批评:&/p&&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4.zhimg.com/v2-fba2a46ed643_180x120.jpg& data-image-width=&650& data-image-height=&406& class=&internal&&马前卒:2016年天津大学演讲:超越冷战思维,延续中国经济奇迹(上)&/a&&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1.zhimg.com/v2-3769087cccb6b275a05d741ee7f63da0_180x120.jpg& data-image-width=&4000& data-image-height=&2667& class=&internal&&马前卒:2016年天津大学演讲:超越冷战思维,延续中国经济奇迹(下)&/a&&p&其他相关内容:&/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4.zhimg.com/99a9b7d1dcdbcdd52a5c27_180x120.jpg& data-image-width=&550& data-image-height=&309& class=&internal&&农村教育是存在种种不足,但更重要的不是农村学生的心态吗?&/a&&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1.zhimg.com/8c97bf8b6fd1ab45cdb8_ipico.jpg& data-image-width=&639& data-image-height=&550& class=&internal&&如何评价中国政府全面放开二孩?&/a&&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guancha.cn/MaPing/_363380.shtml&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4.zhimg.com/v2-ee90bd3e7d9b7_180x120.jpg& data-image-width=&575& data-image-height=&26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马平:超越冷战思维,延续中国经济奇迹&/a&&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1.zhimg.com/v2-bf5fbddab88a6938fcc38_180x120.jpg& data-image-width=&1796& data-image-height=&937& class=&internal&&马前卒:四千年来的大豆与贸易战【下】马前卒工作室&/a&&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2.zhimg.com/v2-ccdaa313fa.jpg& data-image-width=&1059& data-image-height=&579& class=&internal&&马前卒:保卫我们的现代生活--18年1月讲稿整理&/a&&p&&/p&&p&&/p&&p&&/p&&p&&/p&
有篇文章《作为中产 我对国家有哪些不满》很热,跨越多个网站,这篇文章两次占据了我的阅读时间线:作者自己发表、胡锡进同学评点转发。第一次看到,我的感想是“自我矛盾”,但也不值得特别分析。等到胡锡进同学隔靴搔痒的评论出来,我意识到…
&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3769087cccb6b275a05d741ee7f63da0_b.jpg& data-rawwidth=&4000& data-rawheight=&26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0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3769087cccb6b275a05d741ee7f63da0_r.jpg&&&/figure&&p&&b&本文承接上一篇文章:&/b&&/p&&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4.zhimg.com/v2-bc8b190d2a52ddffd6ef_180x120.jpg& data-image-width=&690& data-image-height=&390& class=&internal&&马前卒:超越冷战思维,延续中国经济奇迹(上)&/a&&p&&br&&/p&&p&&b&(7) 扩招可能是负资产&/b&&/p&&p&其实更大的障碍来自于扩招自身。因为扩招意味着不断向年轻人介绍工业化社会。&/p&&p&尤其是教科书内容总是源于现实,高于现实,肯定也会让学生拥有超前的物质需求。我统计过,80年代小学低年级语文书上找了100多幅日常生活的插图,有一半能明确地看出是城市,只有十几处肯定是农村生活,还得说是富裕农村或者国营农场。这种课本给当年占大多数的农村孩子读了,就等于告诉他们未来在城里,在工业社会。对学生来说,这个未来看得到,但是不一定能摸到,肯定会出现普遍的不满。&/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664d4e36a232c818a044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25& data-rawheight=&5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5&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664d4e36a232c818a044_r.jpg&&&figcaption&80年代小学语文课本第一页&/figcaption&&/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360ec18f156f40f86cc8bc6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25& data-rawheight=&5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5&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360ec18f156f40f86cc8bc6_r.jpg&&&figcaption& 80年代小学语文课本第二页&/figcaption&&/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d0c40de00dc57a6ddfe87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25& data-rawheight=&5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5&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d0c40de00dc57a6ddfe87_r.jpg&&&figcaption&80年代小学语文课本第二册&/figcaption&&/figure&&p&这个不满,其实在知青下乡之前就出现了。具体来说开端在1957年。&/p&&p&1957年最大的历史事件是反右。但这和教育过剩其实是一件事,因为反右的起因就是湖北的学潮,历史上称为汉阳事件。&/p&&p&汉阳中学在汉阳县,是武汉外围的农村。在1957年之前,因为中学生很缺,初中生很容易升高中,高中就算不读大学,也能直接就业。&/p&&p&但是,就像前面说的,一旦把苏联给的机器都配上人手,就业机会就没那么多了。汉阳中学的学生本来对未来满怀希望,忽然1957年的一天,老师告诉他们升学率下降。1000人只能有50个上高中。&/p&&p&而且名额分配分配不公平,优先保障大城市,汉阳中学比旁边的武汉市升学率低很多。这和最近的高考名额分配争议很像。现在的家长会抗议,当年的中学生也要冲到县政府,让领导出来解释。县政府把门关了,他们就砸门进去。附近的工人觉得学生胡闹,出来保护干部。第二天学生又来砸门,还是被工人给赶回去。最后中央某些领导认为这是知识分子全面反动化的标志,就发动了反右运动。&/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30ccffe57d465a0ccc856c5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30& data-rawheight=&8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3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30ccffe57d465a0ccc856c5_r.jpg&&&figcaption&汉阳事件&/figcaption&&/figure&&p&当然,中央不是因为这一件事而反右的。类似事情在全国很多。在高层,旧知识分子不满,因为新的读书人开始进入体制,让他们觉得靠边站了。在基层,小知识分子觉得上升通道被革命干部占了,也有怨气。两者都导致了很严重的骚动。&/p&&p&我今天不想讨论反右运动的对错,只想说明,超前教育一方面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另一方面也会制造麻烦。一旦受教育人口的升学就业预期无法满足,政治上也没有应对,受过教育的年轻人就会反对一切制度,制造无政府主义的混乱,这就是许多学潮的原因。&/p&&p&就算是招了工,参军当了干部,受过教育的年轻人也和前辈不一样。比如说凡事要问为什么,比如说希望参与决策,希望自己不仅仅是一个工具。越是读书多,这个趋势就越明显。&/p&&p&我看过许多回忆录和小说,50、60年代,部队或者工厂里就经常有老领导抱怨,说知识分子难管。他们所说的知识分子,其实不过是是初中生甚至是高小生。等到80年代90年代,高中生开始当兵进厂,又是一轮类似的抱怨。当时报纸上说青工问题,城市兵问题,独生子女,和50年代的的抱怨几乎没差别。到我上班的时候,老员工抱怨新来的大学生不懂人情世故。今天有人抱怨新来的博士硕士,也是一样的腔调。80年代的的文化部长王蒙在50年代有一部知名作品《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就是写这个题材。发表日期到今年正好60年。&/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536dbce40cc0a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166& data-rawheight=&8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6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536dbce40cc0a_r.jpg&&&figcaption&165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figcaption&&/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03ce145ecb199e6757c2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166& data-rawheight=&8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66&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03ce145ecb199e6757c2_r.jpg&&&figcaption&166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figcaption&&/figure&&p&之所以同样的抱怨持续了60多年,就是因为一代代的新人受教育水平都比上一代高,对社会提出的需求和上一代人不一样。他们在学校里已经有了自己的社会模型。你要么充实他的模型,要么给他更合理的模型。不能强求他们无条件接受上一代的世界观。否则就会产生激烈的矛盾。&/p&&p&我举几个例子。中国最著名的现代诗是1968年的《相信未来》。1980年又有一首类似的诗,《中国,我的钥匙丢了》。1984年阿城写了一部知青小说,《棋王》。结尾主角悟出来一句话:“人还要有点儿东西,才叫活着”。这体现的都是受教育人口提出的新型精神需求。&/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2bdc9a2e05eeae16a7efc7eaae032758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2bdc9a2e05eeae16a7efc7eaae032758_r.jpg&&&figcaption&相信未来&/figcaption&&/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3dcf890d9aa0b7703920cf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3dcf890d9aa0b7703920cf_r.jpg&&&figcaption&相信未来 手稿&/figcaption&&/figure&&p&去年网上很流行一句话,是一个教师的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a0feb2a96df4ff2640bc36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18& data-rawheight=&38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8&&&figcaption&世界那么大&/figcaption&&/figure&&p&这几天有一首新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88e311ceeabcdb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88e311ceeabcdb_r.jpg&&&figcaption&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figcaption&&/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f2c9bc3aebde42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100& data-rawheight=&16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f2c9bc3aebde42_r.jpg&&&figcaption&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figcaption&&/figure&&p&这一系列作品说明了同一个问题:受教育的人在物质上需要体面的生活,精神上需要有更多的参与感。这两个需求如果不能满足,会制造很强大,也很危险的力量。中东和非洲现在的战乱,起因就是受教育的青年上街要求新生活,再加入极端组织寻求精神安慰。这个阿拉伯之春是从突尼斯开始的。突尼斯的大学入学率是32%。&/p&&p&前面我分析了中国工业的优势。现在中等水平的工业基本上被中国垄断,这些国家劳动力成本不低,其他方面不如中国,很难和中国竞争制造业。所以他们全靠卖石油缓解矛盾。石油价格一旦不疯涨了,他们也就完蛋了。最近油价持续低迷,中东的大乱子可能还在后头。&/p&&p&&br&&/p&&p&&b&(8)校园向左,现实向右&/b&&/p&&p&但是你说这些年轻人就彻底错了么?回到我们中国,难道说几十年来参与政治运动的年轻人都是疯子吗?显然不是,因为他们对工业社会的期盼,他们对参与决策的需求都是国家教给他们的。国家在宣传主流生活方式的时候,无论是教材,还是宣传画,都是按中等偏上的水平制定的,就是引导他们向往一个发达的工业社会。我们的课本反复告诉学生,说遇到了不平等的现象,就要主动反抗。学校里的制度也努力培养普通人参与社会决策的积极性。比如说学生干部的人选,尽管很多是学校指定,但也肯定会有民主选举的程序。这个程序几十年潜移默化的影响,显然是鼓励年轻人主动参与社会事务。&/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afa6e0ffcc7cd35289c14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73& data-rawheight=&8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3&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afa6e0ffcc7cd35289c14_r.jpg&&&figcaption&《我选我》从80年代用到2016年的小学课文a&/figcaption&&/figure&&p&所以说,既然中国选择了用教育拉动经济,就必须接受教育对社会制度的冲击。我们现在的基本制度,是在大多数人不识字,没去过县城的时代建立的,还从苏联照抄了很多。但苏联的许多制度也是在普遍文盲的状态下建立的,等到社会现代化以后,矛盾就出来了。&/p&&p&举个例子。中国很快将有一多半的人居住在现代小区,小区业主委员会必然要实行一房一票的民主选举。中国人很快就要习惯于靠基层民主制度来管理社区,学生时代的选举概念到这时候就用上了。虽然现在大多数业主委员会运转不灵,争权夺利打成一团糟。但中国人迟早会熟悉这套规则,在基层搞出党团政治的雏形来,对基层政权产生压力。&/p&&p&而且中国的压力比其他国家更大一些。中东国家是等油价跌了开始动荡,咱们没有大油田,又从建国就开始拼命扩招,所以1957年就有了汉阳事件,接下来是60年代红卫兵,然后是1976年到80年代的一系列事件。&/p&&p&90年代之后,农业在中国经济中已经是个配角,现代经济是GDP的主体,中国经济终于能跟着教育一起指数增长,维持了比较长的稳定。但是随着大学教育和网络的普及,扩招带来社会压力也越来越大。前几年经济形势好的时候,江苏启东人都可以因为一个造纸厂占领市政府,厦门人为了px搞大游行,现在经济减速,每年七八百万大学生涌出来,发现这是一个拼爹胜过努力的社会,前景不能太乐观。&/p&&p&前几天和朋友说起这一轮港台学潮的区别,明明是香港阶级矛盾更大,贫富差距更严重,为什么台湾学生占领行政院和立法院,香港始终只是在街头闹。我想,大概是因为台湾大学毛入学率已经到了96%,香港只有百分之十几,明显低于中国平均水平。&/p&&p&现在大陆的大学毛入学率已经要到40%了,明显高于香港,正在向台湾发展。这当然有利于产业升级,但在经济相对停滞的今天,不能默认我们的年轻人比港台更稳定。&/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6b182d11e7a56bd7f673a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950& data-rawheight=&14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6b182d11e7a56bd7f673a_r.jpg&&&figcaption&占领“立法院”&/figcaption&&/figure&&h2&&b&三 工业社会大政府&/b&&/h2&&p&&br&&/p&&p&&b&(9)降不下的房价 提不起的经济&/b&&/p&&p&总的来说,工业经济和配套的三产已经成为现代中国的主体产业。从结构上说,经济是可以指数化增长的。只要工业进步快,受教育年轻人有更好的职位,教育就是正面因素。但如果经济停滞,超前的教育水平就是负资产。接下来我从产业方面谈谈现在的经济减速问题。&/p&&p&首先是外部因素,中国对国际市场依赖很大,世界大萧条,我们也倒霉。但内部问题也很重要。比如说前面提到过的房价。&/p&&p&刚才我说,一二线城市房价是阻止年轻人扎根,促进阶级固化的重要因素。为什么他们不去三四线城市买房呢?因为那边没有什么新增就业,要靠关系才有好工作。所以一定要往沿海大城市挤。&/p&&p&下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好工作集中在沿海房价高的地方?这听起来很不合理。因为房价高,工资和用地成本也高。上海郊区工业用地150万一亩起步,三四百万很普遍,到江西湖南的中等城市郊区,几十万的工业用地基础设施就非常好了,十几万一亩也有。&/p&&p&这么贵的土地,再加上被房租抬起来的工资,企业依然乐意留在沿海,留在一线城市。这次房子涨价,长三角除了上海最厉害的城市是苏州。苏州房价涨幅最高的地方是东西两侧的工业区,但大多数企业就是要留下,一定要挤在苏州上海这样的地方。直到今天,上海还是中国第一大工业城市,苏州第二。&/p&&p&为什么这些企业不去内地呢?当然沿海有一定的交通优势,物流成本低。但湖南、江西这些地方,铁路到广州几个小时,高速公路到上海一晚上,船运到长江口也就是几天。物流成本不算差的很大,为什么企业不肯去呢?&/p&&p&就我的观察,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产业链配合。现在大型企业一般会和几十家乃至几百家企业紧密配合,要有上千家供应商、承包商和客户列入备选合作对象,最好在几个小时的交通半径内就找到配套企业和技术外包单位。这样企业才能以天为单位开发产品,确定生产计划。才能在当前的竞争压力下生存。&/p&&p&一旦离开这个环境,每次送货和交换样品都要和留在沿海那边的产业链互动,要经历几天的货运时间,所有的技术员往来都要多花一天时间,结果必然是物流成本增加、研发周期变长。如果开发一套设备有几百个配套企业和客户,在解决每个问题的时候,物资和人员的交流效率都下降,都要影响下一个环节,这对企业效率的影响不是作减法,可能是做除法。企业当然不肯搬到内地。&/p&&p&关于这个问题,人民日报的调研也有过类似结论。&/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db3dcca3ed992e6ae38188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61& data-rawheight=&8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61&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db3dcca3ed992e6ae38188_r.jpg&&&/figure&&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news.xinhuanet.com/fortune//c_.htm&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制造企业的成本持续提升 沿海产业链:搬不走的优势-新华网&/a&&p&前面说过中国在80年代初的优势。中国的工业体系低端但是完整。所以外资过来,不仅利用廉价劳动力,还能和中国工厂配合节约成本。中国不仅赚个装配钱,还能通过配合升级其他产业。这是个双赢合作。&/p&&p&但是,一方面中国沿海工业已经不是简单的装配业了,另一方面内地工业相对衰落,连差一个档次的配套产业也没有,更不适应沿海工业这种全球化时代的效率。所以,企业就算搬到内地,产业链还得和沿海连在一起。而内地的劳动力、土地尽管比沿海便宜,但绝对没便宜到当年中国和西方差距那么大。单个企业当然不肯去内地。当然,好消息是这样的工厂也不会轻易去孟加拉或者越南。&/p&&p&其实如果企业工艺简单,和其他产业没有什么复杂配合的话。不要说搬到内地,就算搬美国也正常。比如说纺织厂,因为美国棉花便宜,而且市场在美洲,就能搬过去。&/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ea580f199407debe500afb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67& data-rawheight=&7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7&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ea580f199407debe500afb_r.jpg&&&/figure&&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tnc.com.cn/info/c-013003-d-3534747.html&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2.zhimg.com/v2-b85cc4a518a7a418a3498b9cec99df81_180x120.jpg& data-image-width=&800& data-image-height=&60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国纺织厂开进美国棉产区-全球纺织网资讯中心&/a&&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ed98bab69ffbb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37& data-rawheight=&3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7&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ed98bab69ffbb_r.jpg&&&figcaption&美国纺织工人&/figcaption&&/figure&&p&中国内地的原料没有美国那么便宜,也不是主要市场,所以,工业会自发地挤在沿海大城市。越是内地想要的复杂制造业越不肯搬。但这不是肉烂在锅里的问题,工业挤在一起是有额外成本的。&/p&&p&城市和工业区大到一定程度,边界相对面积就太短了。城市边长增加到2倍,面积就是4倍。所以城市越大,边界上单位长度通过的资源和人流就越多,必须提升基础设施等级。地面堵车,就建立交,立交不够还要地铁,地铁也不够,就要修直升机停机坪。&/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2fbab2023d35aacaa37731e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45& data-rawheight=&7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4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2fbab2023d35aacaa37731e_r.jpg&&&figcaption&绘制图C——城市面积和边界&/figcaption&&/figure&&p&我们看全国的城市,一环形成的早,基本是普通街道,二环往往就是半封闭的快速道加部分立交,三环要全封闭,以高架为主,四环五环就是高速公路了,一般四车道还不够,必须六车道八车道。这证明城市越大,交通流密度越高,基建设施越贵。&/p&&p&还有供水排水、供电、垃圾、空气污染问题也一样。大城市必须花大价钱去解决许多中型城市没有的问题。从这个角度说,大城市基建价格高,房价也应该高。这部分房价不是凭空炒起来的,是用实际财富来换的。地方政府从房价里赚的钱,很多又被这些超额基建吃掉了。&/p&&p&而且中国没有普遍性的房产税和地产税,房价涨了,现有的地产就免费享受涨价和基础设施水平提升。所以,一旦产业链把企业限制在既有的大城市,就形成了长期涨价的预期,搞房地产投机稳赚不赔,结果是房价和地价飙升。那些付不起地租,又不能迁走的的制造业就被扼杀了。等到制造业萧条,资金缺乏正常投资渠道,资金更是只能炒房子,这就是当前经济减速的重要原因。&/p&&p&从物质层面来看,这是把包括钢材和工程师在内的生产能力拿去修超额的基础设施,制造了过量的房子,核心工业的资源当然就少了,机器造机器的循环慢了,必然会导致经济减速。&/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28c42e887fd6d036fffaed234d110e69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31& data-rawheight=&5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1&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28c42e887fd6d036fffaed234d110e69_r.jpg&&&figcaption& 制造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figcaption&&/figure&&p&&br&&/p&&p&&b&(10)发展需要强力调控&/b&&/p&&p&其实,企业是乐意离开沿海,到内地利用廉价土地和劳动力的。地方政府也乐意发展制造业,收制造业的税,稳定地提供就业。但是,从单个企业的角度看,谁去谁就要牺牲自己的竞争力,给后来的企业铺路;从单个地方政府的角度来说,自己去铺设一条产业链来发展实体经济,赚钱不如土地财政快,而且在领导任期内也没有什么效果,当然没人乐意干。这是个无解的博弈结果,是解不开的死结。市场经济的无政府状态造就了这个结果。&/p&&p&当然,市场经济也不是纯粹无政府状态。计划经济体制下,消灭经济无政府状态,有能力跨行业,跨企业调动资源的是计划委员会。在市场经济下,跨行业跨企业调动资源的是银行和投资公司,换句话说,金融业就是市场经济的计委、计划委员会,是资本主义发改委。&/p&&p&但金融业不管怎么调配资源,终归不是真计委,因为他们投资首先看要看单个企业的效益,要看短期效应,没有能力规划整条产业链。所以企业和银行不能把工业搬到地价更低的地方,反而会主动拿资金出来投机,在大城市附近炒房子。这几天在上海外环郊区抢购楼板价3.7万地王的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就是财政部下属的超级金融国企。在没有经济计划的时候,连超级国企也会主动炒作地产,错误地引导资源配置,这就是当前中国经济的制度性问题。&/p&&p&金融业主导实业,不仅会影响房价。现在的中国工业,大多数企业不愿意深入开发技术,搞产业升级,更不会带头给整个行业创造发展空间。大家都愿意在现有的技术上修修改改,买外国的核心部件拼凑机器,不愿意冒险。结果就是利润率上不去,低水平重复建设。反映在就业市场上,就是低端就业多,中高端就业少,毕业生很不满意。&/p&&p&在我这个工程师的视角来看,房价也好,产业升级慢也好,都需要政府主动对经济进行积极干预,不能完全放任市场去配置资源。具体来说,单个企业不肯搬内地,政府应该想办法组织整个产业链的搬迁,把相互关联多的企业群体迁往内地,同时做好制度保障。这样增加的物流成本只是行业整体的进出,不是每次技术合作都必须到沿海跑一趟。房价和年轻人就业问题就都缓解了。&/p&&p&然而,从现实来看,政府的干预是越来越弱,越来越不具体。现在的地方发改委系统,既不具体干预金融,也不控制地方投资,只有一个空泛的产业政策,这好比开车管不了油门,就算假装握着方向盘也没用。所以企业最终还是听市场,听金融的。没有这些地方发改委支持,中央发改委权力再大,也只是个咨询机构。大多数地方发改委、发改局,连咨询机构都算不上,纯粹是盖章机构。&/p&&p&2008年搞四万亿投资的时候我在陕西,帮地方融资平台写贷款可行性研究报告。据我观察,各地政府搞建设的时候,发改局只负责给贷款炒房地产找依据。我写出可行性研究报告之后,他们闭着眼盖章,还要到上级发改委去催着批复,完全不考虑产业政策。发改局在地方曾经号称“二政府”,是地方政府最重要的部门,到现在已经基本废掉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d804ee4ed4c716e09c82a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54& data-rawheight=&6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5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d804ee4ed4c716e09c82a_r.jpg&&&figcaption&宜昌市发改委关于印发《杨美仁同志在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figcaption&&/figure&&p&在某些地方,一个新的机构拿到了第二政府的位置,就是各地政府的融资平台,是用金融来控制地方经济的机构。一般的说法是融资平台算第二财政。这实际上意味着金融规律已经在主导地方政府的产业规划。各地纷纷靠炒地皮赚钱也是必然的结果:&/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f9a9d59f4abe2f8570f5ca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69& data-rawheight=&8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9&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f9a9d59f4abe2f8570f5ca_r.jpg&&&/figure&&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finance.qq.com/a/786.htm&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城投公司不能是地方政府“第二财政”_财经_腾讯网&/a&&p&当然,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考虑产业政策超出了他们的能力。他们看得最直接的盈利点就是房地产,所以贷款往往就是征地和建街道,让土地涨价支持土地财政。很少会考虑这些新建的城区有没有工业和就业。现在西部省份的财政危机和房地产泡沫,就和发改委系统失效,城市建设超前于产业发展有关系。&/p&&p&产业升级问题和房价类似。需要国家直接出手,扶持基础研究,承担核心技术开发的风险,建立强大的产业基金带领全行业跨越技术门槛。比如说京东方上市14年,拿了56亿政府补贴,亏了80亿,但始终坚持搞技术升级。终于把国产面板技术拉到了日韩的水平线,把四五十寸液晶的价格从10000打到3000,让中国企业打垮日本家电,让中国人买得起大屏幕电视,这就是一个成功的战略。现在日本夏普混的卖给富士康了,要是完全搞自有市场,恐怕现在我们还在高价买大屏幕电视养日本企业呢。&/p&&p&但是,无论是哪一种干预,都意味着政府要收更多的税,对资本和个人生活做更多具体控制。实际上这才是发达工业国的常态。比如说美国3亿人,2000万人吃财政饭,换算到中国就是8500万。中国把1600万教师和上千万临时工都算上才6000多万。考虑到美国私立学校比中国多,地位也高,美国才是大政府小社会。&/p&&p&从财政看,法国政府开支占GDP的57%,欧盟政府开支占GDP的48%。美国各级政府的开支占GDP的36%。把最低的美国数据换算到中国,去年68万亿GDP,应该有25万亿财政,实际上只有15万亿。中国现在产业水平不如欧美,要赶超他们,应该比他们干预经济更多,收税比例更高。现在实际上比他们低。说明我们政府的动员能力还差很远。&/p&&p&但从舆论上看,从实际操作来看。政府干预经济的阻力很大。平民受教育越多,越不信任政府管制,更不支持搞大政府。在新一代人看来,减税、减少管制,把权力交给市场就是政治正确。年轻人普遍认为政府应该少干预普通人生活,尊重私有产权,只负责市政和发福利,别的事情管了就是错。&/p&&p&这种绝对化的自由主义政治正确,是中国发展的重大阻碍。因为资本可以借着这个政治正确,理直气壮地拒绝政府管制,要求搞彻底的市场经济。结果就是经济停滞更加严重。&/p&&p&&br&&/p&&p&&b&(11)工业人口未必支持工业进步&/b&&/p&&p&这时再回到前面的话题。不能简单地指责年轻人要权力,要知情权是错的,不能说质疑政府就是西方思想的侵蚀。因为从世界历史来看,工业化必定会导致个人化思潮。一旦工业化劳动普及,每个人都能脱离传统的社区、家族、乃至家庭独立生活,社区和集体主义就不再是必需品了。&/p&&p&前30年,工业化还是一个个孤岛,要获得工业化生活,就必须加入一个叫单位的组织。所以集体主义对个人来说有一定必要性。一旦工业化普及,劳动力可以自由谋生,肯定会产生个人主义。如果说发展错了,也错在社会没有把这些工业人口重新组合起来,打造新型社区,给他们归属感,而不是错在毁灭了旧的社区。因为只要经济进步,这些社区迟早是要解体的。苏联东欧在劳动力基本转入城市后就出现了普遍的自由化思潮。和这西方的文化压力没有必然联系。&/p&&p&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劳动力自由流动是必需品,否则就得搞终身雇佣和高福利,比如许多亏损国企,比如说现在经济停滞的日本。但这条路显然是死胡同。而且,人均财产一旦增加,就希望保卫已经拥有的东西,就不喜欢政府干预个人生活,不喜欢政府干预经济。政府一插手,就觉得政府打击个人奋斗致富的可能性。这就是所谓的小资产阶级心态。&/p&&p&要注意,小资产阶级心态并不限于小资产阶级,心态是可以脱离阶级来传播的。因为人都有生活预期,会按照预期去保卫自己没有的东西。比如说大城市居民一般坐公交上下班,但如果限制私家车,鼓励公共交通,很多没车的人也会抱怨。政府如果加税,很多刚到起征点的工薪族也觉得吃亏了。&/p&&p&这就是教育进步,主流意识形态相对落后的结果。普通人不信八股化的主流宣传,只能根据自己的生活感性地考虑问题。大多数人看到学长和同学混得好,就觉得自己必定有一样的生活。他们在经济上可能还不是小资产阶级,心理上已经有小资产阶级的自觉性了。&/p&&p&不过这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台湾和韩国在快速工业化之后也经历过类似的波折。1980年韩国光州事件,韩军坦克上街,在美军默许下屠城,最后还是不得不政治转型,可见工业化必然伴随着上层建筑的剧烈变动。西方国家也一样,只是他们工业化早,有一两个世纪来过渡,中间打了2场世界大战,经历好几场革命,这才勉强稳定下来。中国大陆的工业化比他们快的多,而且靠教育拉动工业化,能做到现在这样不容易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26f55f5fb5f492f695c73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38& data-rawheight=&4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26f55f5fb5f492f695c73_r.jpg&&&figcaption&光州事件&/figcaption&&/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6fc47e45fbb8e1c00b061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38& data-rawheight=&4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6fc47e45fbb8e1c00b061_r.jpg&&&figcaption&光州事件&/figcaption&&/figure&&p&当然,必须承认,从,再到80年代,虽然读过书的年轻人始终在挑战政治结构,但农业时代建立的政治架构最终还是维持到了今天。为什么中国这么稳定呢?&/p&&p&稳定的原因首先是经济高速增长,发展缓解了矛盾。第二个关键因素是进入工业社会的始终是少数人。还停在农业社会的多数人没能力挑战秩序;而已经进入工业社会的人,和西方中产阶级一样,有特权和优越感,潜意识里知道自己是既得利益阶层,倾向于保守。所以政治结构承受危机的能力比较强。&/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93dba5cbec4c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756& data-rawheight=&18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756&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93dba5cbec4c_r.jpg&&&figcaption&二元体制稳定社会&/figcaption&&/figure&&p&比如说,30年前的工人,虽然对物价和腐败不满,但由于国企福利高,亏损也要发奖金,而且允许接班顶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Yy信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