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读中国的疆内大学排名能成为一种荣耀

今日有0款游戏测试:
本周款游戏开测(08.27-09.02)
当前位置: >
[王者荣耀]成为2017大学最热选修课程
电竞专业的兴起让人们重新看待电竞行业,如今手游的火热程度堪比端游,主要是因为其便捷性,有些手游玩家人数远超端游,手游发展迅速。尤其是《王者荣耀》这款手游简直是老少皆宜,小至幼儿园的孩子都在玩。
随着《王者荣耀》火的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的出现,很多大学将《王者荣耀》引入了大学的选修课程。其中,最主要的大学是:华南理工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苏州科技大学&&&&&&
自《王者荣耀》被引入大学选修课程,便成为2017大学挤破门的选修课程(很多人抱怨抢不到)。
看到课程内容简直让人崩溃,原来一个手游竟然有这么多的知识,真怀疑我们玩的是假的王者荣耀!
上一篇: 下一篇:
小技巧:百度搜索“一游网”可找到本站
相关文章:
手机游戏推荐
热门游戏开服表
战斗方式-画面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鄂ICP备号-1读中国大学何时成为荣耀
笔者常讲一句话:强国是教育出来的,弱国也是教育出来的。有人可能会觉得偏颇,但教育对国运的巨大影响毋庸置疑。因为靠知识灌输教育出来的人无所不知;以能力主导教育出来的人则无所不能。这种本质上的区别,对国家整个经济、社会、科技、文化都会带来极其深远的影响。
谈到我国的高等教育,最令人尴尬无奈也非常痛心的是,越来越多有条件的学生选择出国读书,留学生的年龄越来越小,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对此,每一位有责任感的老师都会有一个思之心痛的教育之问:我们的学生何时能以就读国内大学为荣?
笔者认为,我国高等教育水平与美英等教育强国有较大差距的根源之一在于: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一以贯之的“灌输型”教育方式。孩子来到大学后,学习方式并没有根本转变,大学不过是中学的延续。整个教育过程都忽视了最重要、最核心的东西——能力。即使有的教师希望多对学生进行能力方面的培养,在知识面前早已习惯了“衣来张手、饭来张口”的学生也已经不能够自己动脑动手了。
灌输式教育培养出来的很多学生有3个显著的特点,毫不客气地说就是“呆”“傻”“弱”——“呆”:上课、听报告提不出有深度的问题,没有奇思异想,习惯于被动接受,不活跃,惰性强;“傻”:不知道自己的擅长和兴趣,找不到明确的学生研究目标,很少有本科生读研是出于对某个研究领域的兴趣;“弱”:能力不强,遇事喜欢求助,而非想办法解决,毕业3到5年内不能独立承担科研工作。这种教育模式下产生的惰性,浸透到了社会各个角落,缺乏追根溯源的探究精神成为普遍现象。
这种教育方式不改变,创新人才培养就会事倍而功半,国家科教兴国、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就难以得到保证。
我们都知道,高校的第一任务本应是培养高质量人才,培养出成千上万会创新的学生,远比老师们自己创新贡献大。但现实是,大学里“重科研轻教学”的思想根深蒂固,一些教师忙于科研,顾不上教学。实际上,这是本末倒置了。
教学为什么得不到重视?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不少国内高校普遍热衷于追求大学排名,甚至专门研究排名的指标,以便对症下药,迷信高排名可以招来好学生,可以赢得国家投入。这些国内外的排行榜所依据的指标,主要是所谓科研水平,包括论文、获奖成果、高水平人才等。在高校里,教师职称晋级也主要是拼论文、拼科研成果。且不说这些评价体系能否真实反映高校和老师的科研水平,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中心的高等教育却不关注教育教学的质量,不是咄咄怪事吗?
排名有无必要呢?很有必要,但评价指标需全面、合理、准确。很多人认为,如果不用论文、获奖数量等级等定量指标进行评价,教学和科研质量就不好定论。实际上并非如此,只是没有高度重视评估体系研究罢了。笔者的观点是,无论教学评估还是科研评估,不要过分注重过程考察,要直接对结果进行评价,考察教学就要全面深入地考察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知识,考察科研就要直接考察科研成果,评估成果的直接、间接或潜在经济或社会效益。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之所以提教学质量最终要反映到毕业生的综合能力上,是因为我们教育学生的最终目的,不是让他会背几个概念,而是教给学生终身受用、永不过时、永不作废的技能,如创新能力、科技论文写作能力、演讲汇报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社交能力、心理和身体素质。要达到能力培养这个目标,需彻底摒弃知识灌输型教育模式,而采用能力主导型教育模式,努力培养“研究型本科生”。
很多人认为,本科传授专业知识,硕士应用专业知识,博士创造专业知识。这种“三段式”培养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其实不然!因为一个人的创造力高峰在30岁左右。据统计,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主要成果平均是在32岁时取得的。因此,具备科研能力越早越好,接触实际问题越早越好,因为创造是需要长期工作经验积累的。
如何培养“研究型本科生”?具体到理工科的人才培养,笔者认为可以实施的举措应该包括: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彻底改革培养方案,针对各种能力,开设专门的训练课;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全面进行课程优化,学时分配和要求按知识型(基础课等)、知识—能力型(专业课)、能力型(大作业、实习、毕业设计、科技创新等)区分对待;改革课堂教学,少讲多练,提高授课效率;实习以研究型而非认识型为主;延长毕业设计时间至1~2年甚至更长,以便学生能进行研究能力的培养;鼓励自主申请创新课题,锻炼学生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撰写科技论文,锻炼提炼总结和写作能力;鼓励学生自己组织、开展学术活动,锻炼组织能力、演讲能力、协作能力等;采取有力奖惩措施,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重视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研究,因为上好一门课,每年受益的至少几十、上百学生,其影响远大于一篇科技论文。
十年磨一剑。如果从踏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天开始,大学生就能在能力主导型培养模式下一步一步潜心修炼内功,那么走上工作岗位不久就能游刃有余、初露锋芒。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的问题就会得到解决,学生走向社会就不会眼高手低、陷入迷茫,大学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基石这句话才能讲得更硬气更有底气。只有这样,我国的高等教育水平才有可能真正赶上甚至超越西方,留学热潮才能理性降温,更多优秀人才才会留下来,为我国发展注入更多新鲜血液和动力。
作者:中国科学报
来源:金振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教授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相关内容。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更多精彩热文:
回复以下 关键词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985丨211丨100丨就业丨毕业丨职称丨孔子丨三体丨三联丨mooc丨创业丨未来丨大学丨师道丨课程丨管办评丨施一公丨彭丽媛丨互联网+丨青年教师丨浙江丨学术丨教改丨临沂丨教育法丨就业力丨创业大学丨高校反腐丨近亲繁殖丨亚洲大学丨教授治学丨科研评价丨离岗创业丨科研怪相
感谢您支持“中国大学教育”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考上大学是一种荣耀 60后70后80后90后谈高考记忆
来源:华商报
高考临近,对于考生们来说,这是一次检验他们多年来学习成果的时刻,而对于更多人来说,高考充满回忆,满满的都是一代人的记忆。
从1952年高考施行,到1965年废除,再到1977年恢复高考,62年间,高考这一词意义非凡,成为几代人的共同回忆。不同的群体、不同的时代对高考的记忆也大相径庭。你还记得&那些年&我们一起参加过的高考吗?
60、70后:考上大学是一种荣耀
对于已经过去30多年的那场高考记忆,市民周女士每每提起都感到特别遗憾:&我高考那时候,国家刚恢复高考,考大学是班级里所有同学的目标,而且很多人都会考好几次,可惜我只考了一次就放弃了。&市民周女士说,当年的大学不好考,能考上就是一种荣耀,一家如果能出个大学生那是不得了的事情。
&可惜我当年的高考成绩不太理想,再加上家里经济条件也不好,我就放弃了补习一年的想法。&周女士说。当年跟她高考成绩一样的同学补习了一年后大部分都成功考上了大学,也分配了工作。所以每当提起当年的高考,对于她来说都是一件无可挽回的憾事。
其实当年和周女士一样因为家里的经济原因无法上大学的人并不少。出生于1963年的市民王先生谈起当年他参加的那场高考,更多的是无奈。&我当时根本就没把高考当回事,轻轻松松考完后,就回去接父亲的班了。&王先生说。当年他参加高考的时候正赶上父亲因病提早退休,他就直接回去接了父亲的班。 &其实当时看到同班同学上大学我也很羡慕,但是没办法,父亲退下来后我就是家里的顶梁柱,必须上班挣钱。&王先生说。
对于1977年出生的陈先生来说,他的高考经历有些特殊。&当年我们上学的时候,很多人都以考上初中专为荣,所以当时学习好的学生都考初中专了,考不上初中专的才继续上高中。&陈先生说。他初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装饰公司上班,可是当时他并不喜欢这份工作,出去自己找工作却发现很多单位都要求大学学历。无奈的陈先生只好在毕业两年后,报了个高考补习班,最终成功考上了大学。
80后:黑色六月可以有很多路选择
1983年出生的赵先生,以艺术类考生参加了2004年高考,然后考上了一所江西大专院校。&当时,我考了400多分,只因专业成绩未考好,遗憾落选本科院校。&赵先生说,高考对于他来说,只是一场很平淡的考试,因为他平时对学习也不感兴趣,经常和同学们踢球,有时彻夜看球赛,现如今家里还放着上学时买的球衣。
他表示,人生有很多路口可以选择,唯独没退路,既然选择了,就要有走到底的勇气,想想自己在高考时付出的努力,现在有什么理由让自己曾经付出的努力一文不值?我们回不到那个埋头苦读、挥汗如雨的黑色六月了,可我们不能忘记那个时候的理想,我们要带着理想前行!
1988年出生的张先生,是2008年参加高考的,不知不觉7年已经过去了,转眼已经工作了3年。&每年高考时,我的记忆就被再次唤起,虽然那时的记忆不能说清晰,但高考作文却记忆犹新,给我的印象很深刻,作文材料就是汶川地震。&张先生说。
那个时候,高考就是决定命运的关键,都觉得如果高考考不好,这一辈子就都完了。因此,为了梦想,所有的汗水与泪水都与这两个字息息相关,父母的焦虑加上自己的紧张,都在那个时候积攒到了极致,充满了酸甜苦辣。&当时,为了能考上大学,自己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复习功课,但唯一遗憾的是没能将英语成绩提升上去,高考考了30多分,导致自己最终无缘本科大学。&张先生说,现在回想起来,或多或少有点遗憾,但人生不是倒叙的文章,只好硬着头皮往下走,在今后的生活当中来弥补遗憾。
90后:不仅要考上,还要选好专业
与众多90后不同的是出生于1991年的郝先生拥有两次高考经历,就是这两次高考经历让这个90后小伙更加成熟,面对困难时也愈加从容。 &2008年我参加了高考,成绩公布后离我理想中的大学还有一点距离,在家人的鼓励下,我选择了孤身一人前往西安找回属于自己的那段奋斗青春&高四。&郝先生说,补习的那段日子,他每天早上6点准时起床,上学的路上一手拿着早点一手拿着英语单词,中午累的时候就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会,晚上上自习到11点,就这样度过忙碌而充实的补习生活,2009年他如愿考上了自己喜欢的大学。
&高考对于我来说,就是自己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做出选择,完成了自己的成人礼,这个过程很美好。&郝先生说,现在的大学,&考得上&不稀奇,&考得好&,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专业,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去年刚刚参加高考的小刘称,她的高考记忆最深的便是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和挑花眼的大学专业。&那时候我人生唯一的目标就是迎接高考,每天 6:00起床开始学习,一直到晚上10:00,每天不是学习就是考试。&小刘说,高考结束后她就开始了解各种热门专业,本来计划报财会类专业,但是网上 &财会工作不好找,10个毕业生就有9个会计&等评论让她打了&退堂鼓&,但是她又不甘心放弃,所以思索再三,报考了财务管理。
&对于我来说,2010年夏天的高考,最难熬的并非大战前几个月的挑灯夜读,而是考完等待成绩公布的那段日子。因为当年高考采取的是成绩出来后填写志愿,所以最后一科考结束后就打着估成绩的幌子,跟着好朋友去网吧熬个通宵。紧张、易混淆等使得预估成绩存在着不确定因素,既希望成绩早点公布,却又因为心里没底反而害怕,一天、两天&&就这样在家里坐立不安的等待着。&市民王先生说,成绩公布后,他如愿考上了大学,思索再三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就业方面的考虑选择了新闻专业。
共同的记忆:红牛、失忆、失眠、噩梦&&
@调儿啷当:那一年我们高考,喝红牛成了那年默认的一个程序。早上起来边吃饭边放轻音乐,然后一罐红牛,最扯的是考第一科语文前还跑到网吧打了几把劲舞团,我晕,现在想起来真的好扯。
@爱啦多梦:越是接近高考,班上越是玩得疯。进考场前还聚集一起聊天开玩笑。第一科语文考试结束后,同学问,你作文写了个啥!我顿时相当郁闷!因为我记不得作文题了!
@绿茶糖:考前晚上睡不着,于是抓起手机看小说,一看就看到2点多&&
@木瓜宴:记得当时很兴奋,三个晚上都没睡好,高考的孩子伤不起啊!
@小叛逆:回忆高考记得最后一门英语考试,没等打铃就把所有的文具全从窗外扔出去了。
@宁静:查分的时候,爹妈都守在旁边,我打电话,输考号,回头看到老妈眼睛盯着电视,眼神直勾勾地,根本没看进去。后来我听着电话里那个女人念分数,回头一看吓了一跳,原来老妈跑到我身后去了,我根本就没注意。听完分数,妈回了魂儿,对我说,请你吃串儿去!
@Smile:回想起2年前的高考,隐隐作痛,因为我数学的最后一道题没有做到,看都没有看到,真的是悲哀,我辜负了出题人员,也辜负了爸爸妈妈。
&&&&&&更多最新动态点击&&查看&&&&&&
原标题:那些年参加过的高考:失眠噩梦是共同的记忆
编辑:陈群
[此文系转载,来源于华商报,版权归属原作者]
万家教育频道微信
微信号:parents365club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安徽资讯APP
扫一扫,安徽尽在您手中
万家热线今日合肥
微信扫一扫,使用小程序
每天10分钟,通晓合肥事
在线预约报名立减200元
在线预约报名即送精美小礼品
如:在线预约学费立减200元。
优尔艺术课程卡
商 家:合肥优尔艺术体验中心
原 价:1500元 万家价:750元
地 址:望江西路华润五彩城写字楼203
短信快捷登录
合作账号登录
验证即登录,未注册将自动创建万家账号
发送验证码
2017年合肥市中小学的暑假已经正式开始了,炎炎夏日里,游泳成为了很多家庭...
今日万家热线
扫描关注今日万家热线微信公共号
短信快捷登录
合作账号登录
验证即登录,未注册将自动创建万家账号
发送验证码读中国大学何时成为荣耀
来源:中国科学报 & &
笔者常讲一句话:强国是教育出来的,弱国也是教育出来的。有人可能会觉得偏颇,但教育对国运的巨大影响毋庸置疑。因为靠知识灌输教育出来的人无所不知;以能力主导教育出来的人则无所不能。这种本质上的区别,对国家整个经济、社会、科技、文化都会带来极其深远的影响。
谈到我国的高等教育,最令人尴尬无奈也非常痛心的是,越来越多有条件的学生选择出国读书,留学生的年龄越来越小,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对此,每一位有责任感的老师都会有一个思之心痛的教育之问:我们的学生何时能以就读国内大学为荣?
笔者认为,我国高等教育水平与美英等教育强国有较大差距的根源之一在于: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一以贯之的“灌输型”教育方式。孩子来到大学后,学习方式并没有根本转变,大学不过是中学的延续。整个教育过程都忽视了最重要、最核心的东西——能力。即使有的教师希望多对学生进行能力方面的培养,在知识面前早已习惯了“衣来张手、饭来张口”的学生也已经不能够自己动脑动手了。
灌输式教育培养出来的很多学生有3个显著的特点,毫不客气地说就是“呆”“傻”“弱”——“呆”:上课、听报告提不出有深度的问题,没有奇思异想,习惯于被动接受,不活跃,惰性强;“傻”:不知道自己的擅长和兴趣,找不到明确的学生研究目标,很少有本科生读研是出于对某个研究领域的兴趣;“弱”:能力不强,遇事喜欢求助,而非想办法解决,毕业3到5年内不能独立承担科研工作。这种教育模式下产生的惰性,浸透到了社会各个角落,缺乏追根溯源的探究精神成为普遍现象。
这种教育方式不改变,创新人才培养就会事倍而功半,国家科教兴国、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就难以得到保证。
我们都知道,高校的第一任务本应是培养高质量人才,培养出成千上万会创新的学生,远比老师们自己创新贡献大。但现实是,大学里“重科研轻教学”的思想根深蒂固,一些教师忙于科研,顾不上教学。实际上,这是本末倒置了。
教学为什么得不到重视?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不少国内高校普遍热衷于追求大学排名,甚至专门研究排名的指标,以便对症下药,迷信高排名可以招来好学生,可以赢得国家投入。这些国内外的排行榜所依据的指标,主要是所谓科研水平,包括论文、获奖成果、高水平人才等。在高校里,教师职称晋级也主要是拼论文、拼科研成果。且不说这些评价体系能否真实反映高校和老师的科研水平,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中心的高等教育却不关注教育教学的质量,不是咄咄怪事吗?
排名有无必要呢?很有必要,但评价指标需全面、合理、准确。很多人认为,如果不用论文、获奖数量等级等定量指标进行评价,教学和科研质量就不好定论。实际上并非如此,只是没有高度重视评估体系研究罢了。笔者的观点是,无论教学评估还是科研评估,不要过分注重过程考察,要直接对结果进行评价,考察教学就要全面深入地考察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知识,考察科研就要直接考察科研成果,评估成果的直接、间接或潜在经济或社会效益。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之所以提教学质量最终要反映到毕业生的综合能力上,是因为我们教育学生的最终目的,不是让他会背几个概念,而是教给学生终身受用、永不过时、永不作废的技能,如创新能力、科技论文写作能力、演讲汇报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社交能力、心理和身体素质。要达到能力培养这个目标,需彻底摒弃知识灌输型教育模式,而采用能力主导型教育模式,努力培养“研究型本科生”。
很多人认为,本科传授专业知识,硕士应用专业知识,博士创造专业知识。这种“三段式”培养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其实不然!因为一个人的创造力高峰在30岁左右。据统计,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主要成果平均是在32岁时取得的。因此,具备科研能力越早越好,接触实际问题越早越好,因为创造是需要长期工作经验积累的。
如何培养“研究型本科生”?具体到理工科的人才培养,笔者认为可以实施的举措应该包括: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彻底改革培养方案,针对各种能力,开设专门的训练课;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全面进行课程优化,学时分配和要求按知识型(基础课等)、知识—能力型(专业课)、能力型(大作业、实习、毕业设计、科技创新等)区分对待;改革课堂教学,少讲多练,提高授课效率;实习以研究型而非认识型为主;延长毕业设计时间至1~2年甚至更长,以便学生能进行研究能力的培养;鼓励自主申请创新课题,锻炼学生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撰写科技论文,锻炼提炼总结和写作能力;鼓励学生自己组织、开展学术活动,锻炼组织能力、演讲能力、协作能力等;采取有力奖惩措施,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重视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研究,因为上好一门课,每年受益的至少几十、上百学生,其影响远大于一篇科技论文。
十年磨一剑。如果从踏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天开始,大学生就能在能力主导型培养模式下一步一步潜心修炼内功,那么走上工作岗位不久就能游刃有余、初露锋芒。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的问题就会得到解决,学生走向社会就不会眼高手低、陷入迷茫,大学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基石这句话才能讲得更硬气更有底气。只有这样,我国的高等教育水平才有可能真正赶上甚至超越西方,留学热潮才能理性降温,更多优秀人才才会留下来,为我国发展注入更多新鲜血液和动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嘉兴学院2020年能改大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