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格局多极化单极化相对世界格局多极化多极化会有什么优势?为什么?

单极化、多极化还是无极化
全球化是推动当今世界变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基本表现,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对国际所有制的形式提出新的要求。经济一体化对世界格局的要求既不是单极化也不是多极化,而只能是无极化即主权一体化。一、单极化、多极化和无极化的历史与现状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随着东西方冷战的结束,世界格局进入了新旧转换的过渡时期。世界经济也摆脱了冷战的束缚,向全球一体化、区域集团化迈进。国际环境的变化大大冲击着世界各国外交决策的基础。世界各国为了适应新的国际环境,维护和扩展本国的权利和利益,纷纷提出了不同的国际秩序主张。美国是单极格局论的积极倡导者。美国的一些当政者和学者坚持认为,美国赢得了冷战,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因此,理应领导世界,缔造以美国为主宰的单极世界。在他们看来,这样一个世界最有利于和平,因为单极结构比多极结构更稳定;它也更有利于发展,因为美国是“仁慈的霸主”。美国不仅坚持这样说,而且坚持这样做。科索沃战争和第二...&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是不是当今世界的两大趋势 ?如果是 ,两者之间有无内在的联系 ?是什么样的联系 ?有一种观点认为 ,既然经济走向全球化 ,与之相对应 ,政治应该走向单极化 ,谈不上什么多极化趋势 ,甚至进而认为经济全球化就是全球美国化。这种认识在实际政策上可能导致两个极端 :接受经济全球化就不能反对美国的霸权 ,不能坚持本国的独立和主权 ;或者 ,反对美国霸权就必需拒绝全球化。总之 ,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是对立的 ,二者不可得兼。这些问题和观点需要认真的研究。本文试图作些探讨。多极化还是单极化  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和影响等问题 ,世界上还在议论纷纷 ,但对于经济走向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一大趋势这一点 ,已经被认为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至于 2 1世纪的世界究竟是走向政治多极化还是单极化 ,在各国政界和学术界争论甚多。冷战结束后 ,美国一些当政者和学者坚持认为 ,既然美国赢得了冷战 ,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 ,它当然就应该领导世...&
(本文共6页)
权威出处:
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中出现两种彼此间相互矛盾的发展趋势:一方面,世界上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大国关系出现深刻调整和定位,世界多极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和经济领域都有新的发展;另一方面,美国试图利用其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的优势,通过在欧亚大陆两侧扩大和加固军事同盟体系,确立其在全球的霸主地位,竭力构筑由它领导的单极世界。这两种趋势之间的矛盾与斗争不仅牵动着国际格局的发展与演变,而且成为后冷战时期国际政治斗争的主要内容。继今年年初决定研究和开发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后,美国近来还对南联盟发动大规模空袭,并在空袭前后抛出北约新战略概念。美国上述一系列战略举措使多极化趋势与单极倾向的矛盾在当前国际关系中日显突出。本文试对此进行初步探讨。一、多极化趋势与单极化倾向之间存在深刻的矛盾进入9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缓和,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各主要力量或力量中心日益崛起。经过2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的综合国力大为增强,国际政治...&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的战争和对我驻南使馆的轰炸,对整个国际局势产生了严重影响。站在世纪之交的门坎上,现在人们都在考虑:应该怎样认识和界定当今的世界格局?多极化是不是发展方向?回答应当是肯定的,但需要作出全面的分析。以苏联解体为标志的美苏两极格局的终结,使从70年代起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多极化趋势凸显出来,并不断发展。但这并不等于说,世界格局多极化已经形成。现实表明,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发展并非只有多极化一种趋势,还有另一种竭力阻断多极化发展的单极化趋势。目前世界处在多极化与单极化斗争,并向多极化过渡之中。多极化与单极化的斗争,成为当今世界的突出矛盾。70年代初,美国总统尼克松看到并承认二战后曾经称霸世界的美国力量和影响的衰落,大胆提出未来世界必将形成几大力量中心,世界事务不再由美国一家说了算。后来情况发生变化。80年代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美国的综合国力得到提升,并成为最近二三十年来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目前世界普遍承认的已初步显示...&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近几十年,合成孔径雷达(SAR,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技术得到不断发展,其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随着高分辨率SAR的出现,单极化和多(全)极化SAR图像在地形地表的变化检测,森林监测等方面有很好的应用。本文作为本领域的硕士学位论文,研究了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的概率统计特性,Markov随机场理论,变化目标检测的方法和在地震前后地形变化的自动检测,目标散射原理和特性,全极化SAR图像解析,雷达极化测量学,Stokes矢量和矢量辐射传输(VRT,Vector Radiative Transfer)理论,积雪森林全极化Mueller矩阵的仿真和它的H-α参数特性。在地形变化自动检测上,用日四川汶川地震前后的星载ALOS合成孔径雷达图像,提出双阈值极大期望与Markov随机场方法(2EM-MRF,two thresholds expectation maximum and Markov ...&
(本文共56页)
权威出处:
一、弗洛里迪的宏观伦理学模型2013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英国哲学家弗洛里迪(Luciano Floridi)的《信息伦理学》(The Eth-ics of Information)。[1]在这本著作中作者雄心勃勃地要建立一种宏观伦理学。并认为,相对于以往的具有极大局限性的计算机伦理学而言,他所创立的信息伦理学是一种更具有普适性和无偏见性的、关涉于信息圈(infosphere)的发展了的数字-环境伦理学。弗洛里迪的宏观伦理学,奠基于科学中的“熵”理论。他首先确立了四个基本伦理原则:0.在信息圈中,熵不应该被引起(零定律)。1.在信息圈中,熵应该被阻抑。2.信息圈中的熵应该被移除出去。3.应该通过保藏、培育和增加信息实体和整个信息圈的福利,从而促进它们的繁荣。[1]71其实,上述四条原则完全可以归结为一条:清除己有的熵和阻止新熵的产生。弗洛里迪认为,不必要的熵增是一种产生恶的行为,因为熵增会导致系统的紊乱;反之,任何保持和促进信...&
(本文共6页)
权威出处:
崔袖田化学汲其他领域中,龟化学方法研究金属腐蚀与防护,具有快速、相对精度高的雌点,而获得召溢广泛的应用〔‘,,〕。 当阳暇和阴极过程均受活化极化控制且腐蚀电位相距两个共扼反应的平衡电位甚远时一人多数实标腐蚀体系满足此条件,可由测得的外加电流I和极化电位△E的数据、撅拐下列谁邢学动力学公武 I、‘压.〔e二或2、503乙E/ba)一exp(一2.303乙E/be)〕(1) ·4 0.压式欲城2.,。3通E必玩)一e气·p(一2.303达E/ba)〕(2)计算妞金属的腐蚀电流匆,阳极极化和阴极极化曲线的塔菲尔常数ba和bc,由I。可算出金属哟腐蚀速度、根据缓蚀剂对阮和bc的影晌可阐明缓蚀剂的作用机理。I,,ba和bc一般叫做腐蚀电化学动力学参数。 .曲极化电位诊E对外加电流一I作图,得到极化曲线.根据乙E的大小,将极化曲线努为三个区或、(4)钱性极化区、此区域dE较小(一般乙E50mv而在50一,50 mv之间),可忽略城(通)和城...&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拒绝访问 | www.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c1b88-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无标题文档
世界多极化问题
【内容提要】
世界格局问题是研究国际形势的立足点。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是单极抑或多极化,这是美国与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一大分歧。本文从多极化是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中国领导人视野中的世界多极化、建立多极世界主张在国际社会得到广泛认同、有关世界格局的一些独特见解以及多极化问题上的若干争议等方面,对世界多极化问题做一综合性的论述和评介。
【关键词】
世界格局;多极化;单极世界;和平发展
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是单极抑或多极化,这是美国与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一大分歧点,也是学术界存在的一个争议问题。冷战结束以来,特别是小布什政府上台之后,美国凭借惟一超级大国的实力地位,利用反恐怖主义之机,竭力推行单边主义,强化单极世界势头,结果事与愿违,反而激起更多的国家主张建立多极世界。事态的发展表明,冷静观察世界格局的动向,认真研究多极化,努力促进多极化,摆脱美国“单极世界论”的困扰,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
一、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多极化
世界格局问题是研究国际形势的立足点。所谓世界格局,通常是指具有不同程度世界影响的力量(国家)或力量中心(国家集团)的战略布局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构性状态。世界格局多极化,简称世界多极化,或者就叫多极化。冷战结束之前,世界格局多极化已露端倪,却没有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之后,美国惟一超级大国的地位凸现,世界多极化继续发展的客观现实又被种种迷雾所遮盖。
最早指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领导人是邓小平。20世纪80年代他提出这个问题,一是强调,第三世界的力量成为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政治分量越来越重,作用越来越大;①二是认为,虽然强权政治在升级,少数几个西方发达国家想垄断世界,但是完全由两个超级大国主宰世界的时代已经过去。②1990年3月,他明确地提出“极”的概念,说“美苏垄断一切的情况正在变化。世界格局将来是三极也好,四极也好,五极也好,苏联总还是多极中的一个,不管它怎么削弱,甚至有几个加盟共和国退出去。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③
这期间,我国学术界开始注视和研究世界多极化问题。较为一致的看法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除了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之外,在政治上、经济上逐渐形成了具有不同程度世界影响的新的力量或力量中心———欧洲、日本和中国,亦即“两超多强”的局面。由于“两超”推行全球霸权主义,故将其称做“两霸”。苏联解体后,剩下一个超级大国美国,但是多极化势头并未消减,相反在新形势下继续发展。学术界将此局面概括为“一超多强”。
多极化的存在不等于多极世界的形成。在旧的世界格局被打破,新的世界格局最终定型之间,有一个过渡期。但过渡期的世界格局并非空白。多极化格局中的已知数,至少有以下诸点:在“一超多强”架构中,“一超”美国的优势地位在相当长时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多极化中的“化”,反映了“多强”与“一超”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而不是扩大;“多强”的数量逐渐增多,必然产生于发展中国家或发展中国家集团;地区多极化不断积累、上升的结果,将充实和丰富世界多极化。
世界多极化问题的提出,既有理论价值,更有实际意义。多极化是一种客观现象,是任何国际势力也阻挡不了的。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需求,必然导致联合国作用的增强。看到多极化趋势,可以恰当地衡量超级大国(无论是当年的“两超”还是后来的“一超”)究竟拥有多大能量,也便于清醒地估计本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既不应否认美国的优势地位和特殊作用,又不能因为仅存“一超”而漠视多极化。美国不得不与其他大国建立或者致力于建立名目繁多的战略伙伴关系,客观上被多极化牵着走。多极化趋势与单极欲望之间的较量,正在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一大矛盾焦点。
这里讨论两个认识问题。
第一,“一超多强”的提法是否恰当?这样表述是对实力对比的一种形象描绘。从结构状态角度来看,还可称做“一极多元”(“元”者“准极”、“次极”之意)。“一超多强”的提法不会像某些人担心的那样,导致否定发展中国家的重要作用。江泽民1996年12月初访问巴基斯坦时说过,这种多极化“以广大发展中国家崛起为重要特征”。“一超多强”的提法也不会像某些人担心的那样,有步西方“列强政治”之嫌。江泽民2000年9月《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这种多极化格局,不同于历史上大国争霸、瓜分势力范围的局面。各国应是独立自主的,各国的相互合作及各种形式的伙伴关系,不应针对第三方。大国应该尊重小国,强国应该扶持弱国,富国应该帮助穷国。”有人主张以“一超多元”提法代替“一超多强”,其实不妥。“超”与“强”同是指综合实力,两者对应;“极”与“元”(“准极”、“次极”)同是指结构性状态,两者对应。
第二,世界多极化能否称做政治多极化?从报刊上不时看到政治多极化的说法。这是一种误解。多极化的涵义离开了经济、军事、科技等要素,也就形不成“极”的概念。如若以政治倾向作为划分世界格局的标准,那么致力于维护和平与发展、反对霸权主义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可以归之于“一极”,可是,这样一来,就不仅掩盖了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别,而且无法体现本来意义上的世界格局多极化。如若把多极化归之于政治多极化,那么无可非议,中国现在就堪称世界上的“一极”,因为中国是一个政治影响十分重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可是,从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等条件来衡量,还不能说是“一极”。如若仅从政治角度考虑问题,那么作为经济大国而不是政治大国的日本,在世界多极化格局中就没有它的地位了。如若仅从政治角度来衡量多极化,那么西欧和美国就可以纳入同一种政治力量中心的范畴,这也恰恰是美国“单极世界”论的基本依据,美国标榜的正是由它领导并与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大国共同主导的单极世界。事实上,法国、德国等西欧大国与美国在世界多极化问题上存在着矛盾、分歧和斗争。进一步说,世界多极化的前景是多极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前景岂不成了多极政治?多极政治的提法会令人费解。不能为了与经济全球化提法相对应,便以词害意,将世界多极化改称政治多极化。
二、中国领导人视野中的世界多极化
我国领导人是最早提出并积极倡导世界多极化的。如前所述,邓小平奠定了认识世界多极化的理论基础。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经过许多年的探索和总结,不断弘扬多极化思想,将其内涵越来越具体化,从而形成了一个相当完整的国际关系理论体系。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坚持并予以进一步贯彻实施。
中国领导人关于多极化的思想和主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方面:①世界多极化进程的特点是复杂性、长期性和曲折性。针对多极化的进程,我国领导人使用过“加速发展”与“曲折发展”两种提法。这是就不同时期世界形势发展的状况而言的。在美国强化单边主义的背景下,更多地着重讲多极化“曲折发展”。这方面的言论甚多。党的十四大报告中称:“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动的历史时期。两极格局已经终结,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将是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称:“多极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发展,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1999年11月,江泽民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将是一个充满复杂斗争的长期过程,但这一历史方向不可逆转。”2003年5月,胡锦涛和普京签署的《联合声明》称:“世界多极化乃大势所趋,但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整个国际社会共同努力。”至于导致多极化曲折性的原因,一般是指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突出,南北差距和贫富鸿沟扩大,局部冲突此起彼伏。
世界多极化并不像经济全球化那样完全是一把“双刃剑”。世界多极化与单极世界针锋相对,其主流是积极的。这与经济全球化包含的积极意义与消极作用明显交织、有时后者更为突出的状况有较大区别。我们党最近几次代表大会报告都称:“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1998年11月,我国领导人在与俄罗斯领导人签署的有关世纪之交的联合声明中,说得非常明确:“国际关系具有建设性的多极化进程有助于建立一个平衡、稳定、民主、不对抗的新秩序。这一趋势客观上符合所有国家的根本利益。”我国领导人有时也将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相提并论,认为这些趋势给国际社会的相互关系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带来错综复杂的局面,因而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种种严峻的挑战和压力。这里强调的问题方面,更多还是指经济全球化。当然,在多极化发展过程中,如果出现一种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力量中心(国家或国家集团)奉行霸权主义政策(哪怕是地区性的),也应视为多极化带来的消极因素。
世界多极化与建立国际新秩序、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和反霸斗争紧密相关。我国领导人在这方面的论述包含多层意思。第一,致力于建立一个多极世界,符合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利于体现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与利益,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第二,多极化并非针对特定国家,而是世界各种力量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协调和对话,不搞对抗,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第三,推动世界多极化,不是要重演历史上大国争霸和瓜分势力范围的旧剧,而是要推动世界各国各地区平等竞争、互利合作、和平相处、共同繁荣。世界各大力量和地区性强国或国家集团,将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进一步彼此借重,相互牵制,竞争共处。第四,要积极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也就是说各国的事情要由各国人民做主,国际上的事情要由各国平等协商,全球性的挑战要由各国合作应对。第五,这种多极化是与日益发展的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它的最终形成将经历一个漫长、曲折、复杂的演进过程。第六,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21世纪相当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单极世界是行不通的。
三、建立多极世界———广泛认同的政治主张
建立多极世界的思想和主张,如今越来越广泛地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各国的动机也许不尽一致,但是反对由某个国家主宰世界的意愿则是相同的。
(一)从叶利钦到普京,俄罗斯官方对世界多极化持明确的立场
叶利钦时期的做法,一是将多极世界思想纳入正式文件。《俄联邦安全战略构想》中指出:“其他国家抵制俄罗斯作为正在形成的多极世界中一个有影响的中心的企图在不断增强。”从1994年9月到1999年12月,叶利钦总统在同江泽民主席发表的历次联合声明中,都谈到世界多极化问题。这些声明强调俄中“互相视对方为在多极世界体系正在形成条件下维护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因素的大国”;双方“呼吁世界上所有国家共同努力,建立民主均衡的多极世界格局,使不同的文化和谐共存、建设性地相互影响并相互充实,所有主权国家一律平等的地位应得到保障”。二是强烈抵制单极世界。1997年4月,俄总统和外长等人一再强调“不能接受美国庇护下的单极世界”。1998年2月,叶利钦强调说:“当今世界由一个国家独霸世界是不可能的,也是很危险的”,多极世界是“最明智、最民主的一种国际社会体制”。外长普里马科夫1997年底访问拉美国家时,指出“世界面临着两种选择”:或是出现单极世界,剩下的一个超级大国成为惟一的一极,世界上的事都围着它转,而它利用这些事件谋求自己的利益;或是出现多极世界,它主要是以经济潜力为基础。三是广泛开展多极化宣传。日,叶利钦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会谈中一致指出:“必须巩固和发展世界多极化进程。”随后,俄外长伊万诺夫向新闻界表示,建立多极世界是惟一正确的道路,它能够保障世界的安全和稳定,并照顾所有国家的利益。日,伊万诺夫外长针对科索沃战争发表文章,指出这是美国建立单极世界计划的组成部分,俄对此表示坚决反对。
普京当政以来的做法,一是继续通过联合声明表态。普京总统先后与江泽民主席和胡锦涛主席发表的联合声明中,都提及多极化。2000年7月,《北京宣言》中称:两国元首强调发展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对于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2001年7月,《俄中元首莫斯科声明》指出:“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有助于建立一个稳定、民主、不对抗、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日,普京总统在与胡锦涛主席的联合声明中称,两国主张“应以公认的国际法原则为基础建立多极、公正和民主的国际秩序”。二是领导人阐述多极化。日,普京总统在致电江泽民主席祝贺春节时说,俄中关系已成为巩固和平与稳定和建立多极的民主的国际秩序的强有力因素。伊万诺夫外长在2002年出版的专著《俄罗斯新外交》(中译本)中,以大量篇幅论述世界多极化,指出多极化思想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国际生活的哲学,基于全球化时代的现实;今天任何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的资源,都不足以在单极世界框架内对所有国家完全实现“有限主权”意志。他认为,普京总统2000年6月批准的俄联邦与欧洲联盟中长期关系发展战略,便“涉及俄罗斯作为多极世界中独立‘极’的地位”。
(二)欧亚发达国家领导人对建立多极世界持积极态度
法国领导人较早认同多极化思想,且随着法美矛盾的增长而强化多极世界的提法。1997年5月,希拉克总统访华时便在联合声明中指出:“不断发展的中国和联合的欧洲将在新的多极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日,希拉克在巴黎谈到欧盟与美国和俄罗斯的关系时,表示重申法国将为建立一个多极世界而努力。2001年7月,法、俄国家元首联合声明也曾提出建立多极世界格局的主张。日,法国外长韦德里纳访问阿根廷,发表题为《法国、欧洲与多极化》的讲话,呼吁警惕世界单极化所带来的危险,强调“我们的愿望是建立一个多极化的世界”。
德国领导人和政界人士往往都是在与美国矛盾上升的时候支持多极世界。日,施罗德总理在八国集团埃维昂首脑会议召开前夕,面对柏林勃兰登堡门前20万听众表示:“我确信文明社会需要一个多极世界。”早在日,当时的总理科尔在“2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国际论坛第一次会议上发言说:“今天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多极的世界。美国作为世界大国继续存在。但同时还有一些其他的重要力量中心:欧洲、俄罗斯、中国和印度。”
欧洲其他国家领导人赞扬多极世界。2001年8月,葡萄牙总理、葡萄牙社会党总书记、社会党国际主席古特雷斯在德国发表演讲时称:“必须把建立一个多极世界作为优先目标,作为多极世界组成部分的区域集团,都保持自己的政治社会模式,才能建立一个多极世界”;“多极世界十分有利于建立对全球经济进行调控的框架,避免野蛮的毫无控制的全球化”。日,瑞士联邦主席与胡锦涛主席会晤,双方“都希望推动世界多极化,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多样性。”
日本一些政界人士和新闻媒体肯定多极化。日本前首相竹下登早在1988年初施政演说时就说过:“长期由美国占绝对优势的经济力量支撑的国际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变化,现在是日本、西欧和美国合作支撑世界经济的时代。”日,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在“2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国际论坛第一次会议上称,冷战后由过去几个大国构成的格局被打破,世界呈多元化发展。日,日本《钻石》周刊展望国际政治的一篇文章称,美国已成为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然而,全球正在形成中国、欧盟和日本等“多极结构”,俄罗斯也欲同美国分庭抗礼。同日《东京新闻》载文称,在亚洲,“由日本、美国、中国和俄罗斯组成的四极格局正在走向成熟”。
(三)亚洲、拉美一些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强烈主张世界多极化
俄罗斯及中亚国家的领导人,除通过与中国领导人签署的双边声明和《上海合作组织》文件多次肯定多极化外,他们个人也公开谈论建立多极世界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日,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同江泽民主席会晤时,表示目前确有一股势力企图建立单极世界,并以“人权”、“民主”为名干涉别国内政,这确实令人非常不安。1999年7月,叙利亚总统访问俄罗斯时,同俄总统在会谈中共同表示:“应创建一个多极世界,这个多极世界将不容许任何一个国家左右事态发展。”日,印度总理瓦杰帕伊与温家宝总理签署的两国宣言中称,两国友好合作“也符合推进世界多极化和利用全球化积极因素的需要”。日,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访问委内瑞拉时说:“拉美有能力抵挡美国的打击,使自己成为一个权力中心。”10月30日,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在与卡斯特罗共同主持的记者招待会上提出主张建立多极世界,要让上个世纪国际关系中霸权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两极模式成为过去。
四、阐述世界格局的一些独特性见解
如何看待世界格局,国际上不少著名学者和政治活动家发表见解,其中有些论点独特,从正反意义上都有参考价值。现列举数例。
美国约翰·奥林战略研究所所长、哈佛大学下属艾伯特·韦瑟黑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不承认单极世界,也不认同多极化。他在《外交》(双月刊)月号刊登的《孤独的超级大国》一文中认为,“现在世界上只有惟一的一个超级大国,但这绝不意味着世界是单极的。如果是一个单极世界,那就只有一个超级大国和许多实力较小的大国,不存在实力强大的大国。这个超级大国就可以单独有效地解决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而其他国家联合起来也不能阻止它这样做。”他提出,当代国际政治“是一种奇特的混合体系,即一个超级大国与若干大国并存的单极+多极体系。”解决重大的国际问题既需要超级大国采取行动,也需要与某些大国联合采取行动;然而,“这个超级大国可以否决其他国家联手就某些重大国际问题将采取的行动”。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与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助理布热津斯基看法相左。1994年3月,基辛格在美国《时代》周刊发表文章《如何实现世界新秩序》认为,“在美国既不能主宰世界又不能脱身时,在它发现自己既非常强大又十分虚弱时,它决不能摈弃造成了它的那些伟大的理想”;“对世界的领导地位源于美国的力量和价值观,但它无权宣称美国在通过同其他国家联合而为它们帮忙,也无权宣称它拥有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的无限能力”。2002年6月,布热津斯基在华盛顿接见到访的一个中国代表团时说:当今世界就是单极世界。美国公众不接受“新帝国主义”的说法,但他们承认美国的帝国作用。今天美利坚帝国的确存在,这不是我们傲慢的说法,而是客观事实。但这是一种新型的、由美国主导的、许多国家协同配合下的合作性帝国。将来能对它构成挑战的不是俄罗斯,也不是中国,而是美国人自己。
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在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发表演讲,批驳多极世界。她引用布什的话:“我们不仅分享同一个联盟,我们还分享同一种文明,这种文明的价值是全球适用的。”她影射攻击法、德领导人,说“更糟的是,一些人以赞赏、甚至怀旧的语气谈到了‘多极世界’,好像这是什么好事。”“‘多极世界’决不是一个统一的主张,它是阻止战争必需的恶魔,但它并不能促进和平。”美国政要亲自出马攻击多极化,尚属罕见。
俄罗斯前总理普里马科夫否定单极世界,提出不存在超级大国的新论断。日,他在《消息报》发表题为《没有超级大国的世界》一文,其主要论点是:第一,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事实表明,仅靠美国一己之力无法稳定这些国家的局势,也没有使国际反恐运动得以加强。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布什政府放弃单边主义政策,回到联合国行动的轨道上来。第二,采取单边主义行动的做法与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的客观发展进程背道而驰,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中出现的结构性变化同单边主义政策也是互不相容的。第三,冷战时期存在两个体系,有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今天可以说没有超级大国:苏联不复存在,尽管美国拥有特殊的政治影响,在军事和经济上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但也失去了超级大国的地位。超级大国的概念还是冷战时期形成的,这不仅取决于数量指标,也取决于质量指标。超级大国在其周围联合了各类国家,在与另一集团的尖锐对抗中保障它们的安全。而保障其他国家的安全恰恰有利于超级大国居高临下地做出盟国必须臣服的决定。现在情况变了。不存在全球性对抗,美国也就没有必要为盟国和伙伴撑开“核保护伞”。第四,冷战结束后,世界朝着多极方向发展。今天,欧盟正在变成一个就其实力而言可与美国相提并论的力量中心之一。谁能说,在经济上越来越强大的中国将是单极世界体系的一部分?俄罗斯、印度和日本也是一样。第五,多极体制绝不意味着力量中心之间注定要进行无休止的争斗。相反,单极世界不能保证停止这种争斗,因为一个中心占优势,其他中心无法立足。第六,形成多极世界并非易事,需要很长时间,但是基本发展趋势就是这样。它不会因为一些人相信世界格局的最佳模式是美国主导一切而改变。
俄罗斯学者提出新两极论。日,俄新社播发了国立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战略评估研究所所长亚历山大·科诺瓦洛夫的文章,提出世界正在走向崭新的两极,即文明世界与国际恐怖网络之间的对立和斗争。说“不管是以美国为中心的单极世界模式,还是各极对立的多极模式,都没有反映现实,都不能成为确保国际安全的基础。”
五、世界多极化问题上的若干争议
围绕世界多极化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究其根本,乃是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使然,但也有一个观察问题的方法和角度问题。
有人说“多极(化)格局”的提法“缺乏依据”。理由是:以综合国力、对外影响力和拥有的势力范围来衡量,除美国外任何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都没有“资格”被称做“极”。这里起码混淆了一个基本概念。多极化本是一种趋势和进程,并非定型的“多极格局”。至于够得上称“极”的资格标准,争议并不大。如果把美国称做“极”,那么,不妨将其他实力强大的、对世界政治经济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称做“准极”或“次极”。多极化正是由这些“极”与“准极”或“次极”组成,任何一方都不容忽视。有人断言,既然美国是惟一超级大国,那就是单极世界。这是将“超级大国”与“单极世界”两个虽有联系但内涵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
有人认为多极化提法“不科学”。论点是,在天文学中,“极”的概念指地球自转轴同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电子学中用来指带正电的电极和带负电的电极,即正极、负极,或阴极、阳极。这也就是说,事物只能有两极,谈不上多极化。殊不知物理学中也有“多极化(性)”一词,中文、英文、俄文概无例外。即使从自然科学角度也存在多极化(性)的道理,更何况多极化概念用于国际政治乃是一种形象比喻。既然声称只能存在两极,那又该如何解释“单极世界”呢?更有甚者,有人声称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不可能有多极化。这种全然不顾事实的武断言论,不会有什么市场,和者必寡。
有人说多极化反而“带来不稳定”。论据是,冷战时期两极对峙,虽紧张,但稳定;一极主宰,一个声音说话,事情也好办;世界成了多头,反而易乱。这是奇特的两极世界稳定论、一极世界功德论和多极世界混乱论。前面列举的美国总统国家安全助理赖斯反多极世界的演说,就是这类腔调。如今美国单极论者起劲地宣传,说单极世界并不可怕,美国本质上是一个良性霸权,能为国际社会提供彼此受益的公共秩序。对此,美国在巴尔干、中东等地区的战争行径已做了批注。还是国际舆论说得实在,单极体系是不稳定、不民主、不合理的,它潜伏着巨大的危险。
有人说如今多极化在发展,单极也在发展(美国单边主义强劲),两极也在发展(恐怖主义与反恐斗争带有全局性)。这个看法有一定新意,但恰恰表明了世界多极化的多层次性以及在多极化覆盖下国际形势的复杂性。
总之,世界多极化不只是一个学术问题,更大程度上是一个政治问题。对于这样一个严肃的问题,专家、学者也许可谈可不谈,但是战略家、政治家不能不谈;专家、学者也许可以这样谈那样谈,但是不应疏忽应具有的求实精神和维护国家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使命感。
来源:《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3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多极化 深入发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