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修行多年,却用不上功夫练到二八年上

通灵佛教网&||||||
--(17)[] newsxf
学佛修行有了功夫,千万不要忘了祖师们的加持
  唐朝李世民攻打一个海外的国家,这个国家不知道是日本还是高丽,记不清了。  皇帝老子不喜欢坐船,害怕坐船,但又想去指挥将士们作战,手底下的臣子就给想了个办法,用幔布把整个房间围起来,把皇帝老子请到里面去,在里面与他谈笑风生,告诉他现在不在船上。  一会船到岸了,才把幔布撤去,把皇帝请出来,皇帝也真的认为自己没有坐船,就过了海。  这就是典故瞒天过海。  这一招可是着实不简单,万一出了差错,天威难犯,伴君如伴虎,惹怒了皇帝,怕是会有祸患。  机遇与风险并存,就看你的能力了,能不能圆满这一盘险棋,对一个对外作战的国家非常重要,圆满了就是头功一件,是你把皇帝送过去的。他若是打了胜仗,肯定第一个受封赏的是你,是你让他不坐船就到了海外,他的心情大好。  你也能够封妻荫子,加官进爵,就算是日后此件事情皇帝知道了,毕竟都过去了,他也不会怪罪你,毕竟你有大功,辅佐他打了胜仗。  可是事情当时做得不圆满,让皇帝知道自己在坐船,自己被骗了,你可就吃不了兜着走。  偏偏就是上天助力,一切顺利,大功告成。  瞒天过海需要的是过人的胆识气魄才华,真堪为伟丈夫!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直至今日,世人听起来津津有味,宣讲的人也是乐此不疲。  现在的安逸舒适,不记得当初是怎么拼命换回来的。当年正法传到中国,取经的祖师们受了多少磨难,正是他们大无畏,为法捐躯的豪情壮志,才有了今天的佛门三藏。  学佛修行有了功夫,千万不要忘了祖师们的加持,要不是他们当年的舍生忘死,怎么有今天的法教。  不要忘记佛菩萨的恩德,生生世世对这些苦难众生,不离不弃,代众生苦,身入娑婆,大转法轮。  多少次正法传承危急关头,他们应劫而来,避而不避,才有了历代的佛门盛事,佛法大面积的在人间普及流通,离不开他们的辛勤付出。  一位杰出的正法传承人物,他对娑婆佛教的影响力,无可估量。  他就像天上的太阳,万物生长靠太阳,所有的天灵地宝,所有的灵气来源就是太阳。  这些天灵地宝,利益与自己有缘的生灵,被这些生灵敬奉为图腾,而太阳就是所有生灵绝对的顶极图腾。  老天爷的伟大,造就了万物之灵灵性能量起源的太阳。  很多法脉的圆满传承法子,对自己法门的所有修行人来说就是太阳,为了保全太阳,他们愿意倾尽全力。  太阳毕竟是太阳,红日东升的时候,万物还没有被他照暖,如日中天的时候,就是万民顶礼膜拜。  朝圣,自己法身慧命的真正图腾。  永远都不会,也不敢背弃,背离,离开了还怎么活丫。  法身慧命死了,这个肉身存在多久都没有用,千古真理! 为什么很多所谓修行人,好像名头很大功夫很好,但是做人却跟混蛋一样?
根据微信群"雅桐的群"的聊天记录整理:吕波按:自今年初,雅桐开始在她的群内,不定期发布她纯兴趣纯交流非商业翻译的,日本近代曹洞宗高僧铃木俊隆的传记《弯黄瓜》。在翻译到第七章的时候,大家产生了一些困惑并进行了讨论。以下文字是雅桐针对大家这个困惑所作的分享。因为是语音软件转换文字后再听语音所编辑,加之个人能力所限,实难尽意,希望没有曲解雅桐的意思。雅桐:我现在有空,说一下关于铃木俊隆引发的困惑,我还是用语音,因为文字的传达量实在不适合我目前的水平来有效表达出这么复杂微妙的含义。可能说得比较长,没本事短。用一下群主的特权和霸权,希望大家等我全部说完,中间不插别的进来,不然家庭主妇本来脑子就不好,一乱就啥都想不起来了。1我们大概的看了第七章,还有后面第八章开始了,就特别阴郁特别难过的开头,预示后面很不好的一些事情,对吧!大部分人他都会觉得很困惑,这个悟者嘛,铃木俊隆好像道理说的挺好的,怎么在真正碰到家庭里面的事情,体现在我们家庭生活的时候——这家庭生活也是一个人的一个方面嘛,对吧?——他怎么表现出这样截然不同的一面?到底怎么解释?我在想,真的没法说,我觉得太复杂,真的太复杂。但是,后来发现他也是一个很好的题目,他可以带出很多东西来,我们不妨说一说。就是最终,是否真的理解了每一个人,或者说是否能够达成共识,是否满意,他都不是最重要的。可能更重要的事,就是我们可以从这一个话题里面带出很多东西。所以我想还是值得探讨一下。但是这千头万绪的,总得找一个切入口开始说。正好今天我觉得德芬姐那句话挺好的,就好像从一团麻当中找到一个线头,可以把这个线头抽出来,然后整个条理就可以出来了。德芬姐说:好像修行和人格,为什么不是统一的?它不是一回事吗?好多修行人,至少在名头上面,无论是自夸的还是还是别人说的,好像道行比较深的、名望比较高的、得到一些公认的所谓的修行人,怎么他们在人格上面的表现不能尽如人意?这种事情比比皆是!然后我想德芬姐这么多年看得肯定很多,这方面的感触也特别的深,对吧?那我就从这个上面切进去讲一讲,也许从这个上面可以看到很多东西。2那么所谓修行和人格。当我们要深入去看这个东西的时候呢?我们首先就是先要把这两样东西,从概念上面稍微厘清一下。通常我们认为修行,实际上他好像是有一个特指。他里面的一个基本特征实际上是指对宇宙实相、或者真相、或者生命的究竟到底怎么回事,这样的一个认识,一个体悟,我们把他叫修行。那么人格,相对而言就比较好理解。它不仅仅指性格、脾气,也不仅仅指性情特征,它全部包括在内。人格就是指个人表现,就是个体生命体现出来的,所有的这一切,一个个体的人表现出来的一切,我们把它叫做人格。那么,在这样的基础上面,我们才会感受到修行和人格好像不一致。好像有些人修行的很厉害,就像我们大家说的,一坐可以坐好长时间,腿也不麻,几个小时甚至十天半个月都有可能对吧?好像非常高深。但是,作为他个体生命体现出来的东西上面,他会表现出很多让我们觉得不能接受,或者至少是不够满意的地方,我们就会疑惑修行和人格之间,他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子的?3我觉得可以这个样子讲:如果我们把修行——我把它叫做狭义的修行——他是一个专门针对于好像不大顾及日常生活,不大顾及个人得失,或者是个人的生命状况,只是扑进去要找一个实相,这样的一种狭义的修行的话,可以说修行和人格,修行的深入,不一定带来人格上面的完美。同样,在人格上面下工夫,人格上面的完善,也不一定就自然导致或者表明,修行上面体悟的深入程度。做一个完美的人,不是修行;那么修行的目的,他也不是为了让你成为一个完美的人,成为一个道德完善的人,或者成为各个方面都面面俱到,让人很舒服的人。但是这是有局限性的,这个局限就在于我们把修行当成一个特殊的事件。但是,如果是真正完整意义上面的修行,我们对一个生命完整的探究——因为实相一定是包括完整的面向,我们不能说某一些面向是实相,而其它面向其它东西不是实相,对吧?——如果从完整的,广义的修行来讲,修行必然会带来人格上面的改变。但这个改变是否完善,是否完美这个我们后面再讲,因为完美这个东西非常难讲。然后就是同时你个人的修为,我说的个人修为的意思呢,就是指你个人层面人格层面上面下的功夫,你个人生命表现上面下的功夫,他必然也造成你修行上面的深入。他们最后是统一的——修行即人格,人格即修行。4接下来,我觉得还有一个问题,如果不把它弄清楚的话,我们也没有办法深入下去,只能在表面扯来扯去,他不能够真正给我们清晰。我们回到具体的事情上面,可能更能够被大家理解一些,回到铃木俊隆,我们就来看他的具体情况:他明显在家庭生活当中表现出一种疏离,冷漠,对家人的粗暴,最起码态度的那种粗暴,这跟在他外面做住持和尚,做教育工作,对待别人,他确实是有一个很大的不同,这个是不能够否认的。然后,对孩子教育上面那种粗暴,对夫妻情感上面的那种疏离,然后大男子主义,这些东西,它都是事实。这是一个第一层事实,或者说是我们不带任何主观判断——不能说我们不带主观判断,我们已经带了主观判断了——但是最起码我们不带强烈的个人情绪判断,看得出来他这么多的一些特征。那么在接下来我们还有进一步的解读,等到这一层解读的时候呢,我们就会带上一些非常奇妙的东西,可能我们都没有注意到的一些东西,怎么说呢?铃木俊隆他不是一个单独的、客观的、一个孤立的、绝对的存在,千千万万个人,就有千千万万个铃木俊隆。什么意思呢?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铃木俊隆,因为他只存在于我们的感受中,对不对?那么,在我这呢,当我看到了这些事实之后,我一定立刻就加进去了我对他的感受。铃木俊隆在我这儿,他是以一个我感受的形式存在的,这个感受是什么样子的呢?他就是个混蛋。他在家庭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以我这边来说的话,那就是混蛋,没别的话讲的。但是,在我这里呢,呵呵,并没有其他人的一个困惑,就是他是一个悟者,怎么会这种样子?我没有这个困惑。5我会去想,他是为什么?其实都是有原因的。当我在看待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作为观察者在观察这些东西的时候,我的所有的因素也得考虑进去,我必须要考虑到我的因素,就是说我这个观察者本身的特征,他影响了事实。什么意思呢?我的身份,一个什么样的身份?一个女人,还是一个现代的女人,我是70后,铃木俊隆是1910后对不对?从他的年龄来说的话,他不是我的父辈,他是我的祖祖父辈了。然后我的“背景”,也就是说我所带的一切因缘,我的因缘,就是指我的生活也是因缘和合而成,一切机缘,机缘太多了,比如说作为一个女性的身份,比如说我的基因组成,比如说我的祖宗八代,比如说我前世业力等等,这些东西我不可能都考虑进去,我挑一些我应该特别注意到的,在这件事情里面比较有影响的那几个因素。只能说大体,因为世上因缘实在是太复杂了,因缘和合是一个太复杂的问题了,那么我们就只能说几个——我是一个现代女子;我是妇女解放运动之后的女子;我是以男女平等,作为天理存在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的女子;我受过高等教育;然后我还是上海女人,带着上海女人很多的一些东西;然后还有我的个人经历;还有还包括我的很多观念,每个人都有观念,没有观念的人是不可能的;甚至我的政治态度,比如说我在政治上面的偏向自由主义,甚至无政府主义;然后偏向民主,偏向尊重个人价值,尊重个体历史更强过集体意识等等所有的这些东西他都在里面起作用,当我考虑到这些,就是我背后起作用的所有的东西的时候,我再去看整个的事情他会不一样,他怎么不一样呢?不是说什么我就要把我所有的那些东西都扔掉,好像我得跑到一个绝对真空的,没有任何主观因素影响的那个范围,我才能够客观的去看,不是这样的意思。不可能,到了真空的状态的话,你完了,你又基本判断力都没有了,你做不出来的。我一定是带着我所有的这些东西去介入,这个时候实际上我做到的是——我把我的那些东西也看见了,我把我因为这些因素,而对我这个判断所造成的影响,我也全部都看到了。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对我的判断,产生了一定的距离。6我仍然觉得铃木俊隆就是个混蛋。但是他跟在毫无觉察之前的看法——这个人真是个混蛋,这种样子太过分了——它是不一样的。他让我明白,他是有原因的,他在我这个人的这个感觉上面感觉出来的,他是有原因的。我可以保有我的这个感受,因为确实是我的感受,对吧?但是同时自然就给了我一个更加广的一个视野,让我有可能更加深刻的去看这个问题,也就是说我有可能做到站在铃木俊隆,或者尽量站在他的角度,或者英文当中这种说法,站在他的鞋子上面再去看看这件事。我会看到他跟我是完全不同的,他的世界跟我的世界就是完全不同的。我认为天经地义的一些东西,那未必他也认为天经地义。比如说个体意识,在铃木俊隆的那个时代,尤其是在日本,传统儒家啊,强调的是名分,强调的是这个,根本不强调个人,没有是什么个人主义这种东西出现的。对他来讲,包括他的整个社会背景,男尊女卑是天经地义的,就像千惠(铃木俊隆的妻子),她都觉得是这样的,夫妻关系就是这个样子的,一家之主嘛,对吧?我们都有我们的无意识,都有我们无法突破的预设的环境,就像人家说的业力一样,都一定要放在那个情境当中,再去想这件事情,才有可能,我只能说有可能稍微的客观一点。绝对的客观不存在。但是有可能尽量的去客观。客观的意思,他表示的是——我感同身受。我不再是我,我不再是这个非常固定的,这个女的。我到底是什么?我们暂时不去管它。但是至少我有这个能力,去离开我,然后再去看待这件事。你这样子去看,你再看看你所提出来的问题——他不是悟者吗?他怎么这种样子的?7你会看到这里面,我们带了很多预设。我们每次一讲,就是你带了预设,总觉得我没带预设似的。每个人都带有预设,铃木俊隆也在预设中,悟者也在预设中,悟者他也是人呐,对不对?当我们这样子说的时候,事实上我们头脑当中已经对悟者有一个固定的,纯粹是从我们的这些因缘里面生出来的预设,是完全没有觉察的,然后带着这些它再会生出问题,他怎么这样?他怎么那样?他是不应该的。这个不应该,事实上的意思就说,他不如我的意。我们平常老是说要如实看待问题,如实,如是。我们看到铃木俊隆也说了好几次,包括美津问他:“你说打坐打坐,你打坐干嘛呀,有什么意思?我不想无缘无故的这样坐着。”他就说,能够让你在每一个情景当中,在每一个当下立刻面对问题。如是,如其所是。如其所是的看事情,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能力。我前面讲的这么,罗嗦的讲的那么那么多,实际上这只是如实看待事物,其中一个很浅层次的,很表面的,首先要做到的。我能不能脱离开?这个脱离开,是我能够意识到,我做出这个判断的时候,这里边的所有的因素,能够看到我是在一个预设当中,那么我可以和我得出来的结论得出的判断,保持一点距离,然后我再去看这个世界,再去看他人,再去看事物……否则,我们会永远不如我愿,永远会有困惑,永远会有问题。因为这个世界,不如我愿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太多了。你的一些判断,是由于你那么多的东西造成的,但世界不是你的一个梦境,他不是围着你来设置的,所以你永远都会觉得困惑。不仅困惑,你要是困惑,还是好的。大部分的人连困惑都感觉不到,他感觉到是什么呢?他直接感觉到的是愤怒,是焦虑是嗔恨,还有就是抑郁,不开心,恐惧等等。所有东西归根结底的结果他其实是一样的,怎么就是不如我愿?这事儿怎么就是这样的?总觉得就是不应该。8我们再回到铃木俊隆的这件事情本身。我们带着前面的这些认识,修行和人格之间的概念厘清;然后还有就是意识到觉察到自己的预设的这个基础上,带着这样子两个东西,然后我们再进入到这件事情的本身,再看它能够带给带给我们一些什么?那么在这里头你很自然的就能够更丰富、更广阔的去理解这件事情,你能够考虑到很多你以前没有考虑到的因素,你从他的角度来看这些事情。除此之外呢还有一个,因为铃木俊隆的是一个修行者。所以你如果想试图真正的去理解他,你不不光是要体会到他的人生背景,他的时代背景,他的文化传承,还有那些个人经历等等,不光是这些东西。你还有注意到的,修行是他非常重要的部分,他是和尚的孩子,生下来就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尤其是曹洞宗,这样子的一个特别的修行。修行跟他的生命已经是不可分了,那么你在分析他这个人,或者看到他这个人的时候,你对他修行的这一块是必然要有一个一个最起码的一个认识。因此我们不妨也看一下,就是禅宗曹洞宗,如何在一个人的个体生命当中造成影响。只是一个大体哈,我是没有本事去讲这么复杂的东西,我只能够讲非常非常皮毛的东西。而且,还都是一己之见,反正大家就是听一下。ps:1、请不要问我怎么加入雅桐的群,自己想办法。只要你想,办法总是有的。2、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进入我的微店。看看又有什么新东西?吕波国学吕波 原创出品 | 微信号:kafeibaiju儒家|道家|佛家|易经|结缘真诚敞开,相互照见,欢迎加入【吕波国学】微信群自我,不能超越自我;火焰,才能点燃火焰。入群年费:2400元/年(年费即将涨至:4800元/年。续费按入群价格为准)加我微信:kafeibaiju;备注:入群。苹果用户赞赏专用二维码
今日热点人气关注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眼眸深邃、轮廓分明、身材颀长,活生生的一幅画。
这在监狱民警看来,那么令人不可思议。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我们在修行的时候,微细惑你观察不到,所以你的功夫就用不上。道理谁都能明白,明白了想要证得它,就必须在生活当中去训练,必须要用上它,用到什么程度?得心应手!那不然的话你修了白修,学了白学呀!
  到最后佛法是佛法,生活是生活,烦恼是烦恼,分别是分别,执着是执着,所以佛才不断地用各个辩证方法,来把我们这个消化掉,证明了这是不合理的,所以我们修行功夫用不上,就是因为下去之后,没有在事与物上去训练,所以为什么修行要干活?
  干活就是处理它最好的一个办法,当你停下来的时候,你的心因为没有事情了,但它这个东西一直在起作用,就开始往外浮现了。那我们干活的时候,我们心就用在这个上面,所以我们的心住在这上面,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这顶上干活的时候,认真来干这件活,又没产生心意识,又没立知见,长期地保养,把那个慢慢地在后面把它消除掉,要这样去用功夫啊!
  所以很多时候苦行、干活、发心,基本上都是为了这一环,那你要不知道的话,干活就干得烦恼,修苦行就觉得很累,所以我们带领大家出去托钵的时候,主要的是锻炼大家摄心,这就是戒,讲到这儿就讲到戒律。
  什么是戒?真心自性就是戒,明白了真心自性的人就不犯戒了,不明白真心自性的人,他说他持戒,他也没持戒,起心动念本身就是犯戒,这就讲到了密法里的心戒。
  我们现在持这个戒,是外在的束缚这个身体的,那讲到真正的持戒,是什么?心戒。你只要是起心动念立了知见,产生了无明,就已经犯戒了,因为你分别执著六根不清净了。所以我恍然大悟,原来戒就是真心自性,所谓种种的戒律,就是让我们达到真心自性的一个路标,你必须扶着这个栏杆往前走,不然的话你偏离了,你超出这个范畴了,很难成就,这个就是戒的重要性。
  所以佛在这里再三的重复这句话“汝更细详,微细详审”,就是认真再认真,下功夫再下功夫,然后你做了之后再去检查,重复地来看:你是不是真的用上了?不然的话你心很粗浮,可能妄想出来了根本就不知道,识心已经出来了,你根本就不知道,所以功夫用不上,禅定功夫一直没有就在这儿。
  所以一个修禅定功夫的人,他的戒非常好,因为他的心管得住。如果一个禅定功夫不好的人,他的心很散乱,所以他根本就悟不到什么东西,粗浮的东西他都管不住,还细微的上哪儿去检查去!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闭上嘴是最高的修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