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男朋友太爱撸游戏,不做家务,还应该结婚吗

等一场南浔烟雨,拾一张江南封面
并非第一次来,
却是第一次打着伞走进落雨的南浔。
你看黛瓦屋檐正在悄然滴雨,
你看青石板地面尽是雨水溅起优美的圆。
烟雨江南,枕河水乡,
雨水之于此地、似乎是最好的装饰品。
一砖一瓦有了雨水的浸润,
无声无息间便跳脱出百年的沧桑沉寂,
氤氲出一种别样的柔软诗意来。
【南浔需要你知道】
南浔,江南水乡六大古镇之一,浙江省15个历史文化名镇之首,也是江南唯一的有中西合壁格局的水乡古镇中式的大气典雅,西式的洋气欧化兼具。建镇700余年,这里人文景观和古迹众多,名人辈出。据《江南园林志》云:“以一镇之地,而拥有五园,且皆为巨构,实江南所罕见。”南浔是一个罕见的一个巨富之镇,最盛时有大小园林20余座。从南宋时期的“耕桑之富甲于浙右,到明清时期“辑里湖丝”的声名鹊起,再至清末民初成为全国蚕丝贸易中心,南浔经济达到空前繁荣,更有“湖州一个城,不及南浔半个镇”之说。
清同治道光年间,南浔因经营蚕丝贸易而发家致富者达数百十家,这些富商根据家产的巨细分别被称为“四象、八牛、七十二墩狗”——“财产达百万以上者称之曰‘象’,五十万以上不过百万者,称之曰‘牛’,其在二十万以上不达五十万者则譬之曰‘狗’”。这些在上海滩的洋行码头上叱咤风云的南浔商人在故里建宏大宅第,置田地房产,筑庭园书斋,同时筑路造桥,兴办教育,在繁荣了本地民族资本主义的同时,也为小镇南浔留下了一段段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的故事。
灵动隽永的江南最美,风吹杨柳,细雨滴落,湖面涟漪荡漾,摇橹船悠悠驶过。。。
一切照片记录不了的瞬间,用帧来体现。
【叙旧南浔——
三年又三年】
从小在江南长大,不爱大城爱小镇。江浙一带的小镇大多有着诗一样的名字,许多地方确实让人难忘——木渎、乌镇、同里、南浔、周庄、西塘、永嘉、泽雅、仙居......也许正是它们美丽的发音,吸引我愿意风尘仆仆走向它们,走向古朴的街巷,走向被岁月打磨得发亮的青石板路,走向如布景般交织错杂的河道,走向推开窗户就能看见风景的客栈.......永远不知疲倦。
这些小镇里,唯有南浔,我去了一次又一次。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寒,我怀着各种心情走进这里经年不改的黛瓦白墙,寂静小巷,深深庭院。或许是个巧合,来南浔的这三次,间隔都是三年。对于一个历经千百年岁月的古镇,本就充满了轮回与宿命。
2011年8月的小莲庄,漫天莲叶,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2014年2月的小莲庄,江南的冬天特别湿冷,都没坚持走完整个景区。站在小莲庄的窗口边,看满目残荷,尽是隆冬的萧瑟;
2017年6月的小莲庄,大雨倾盆而下,尽在这个婉约低调的江南小镇下出了一种特有的豪迈,我们收获了一个新的南浔;
嘉业藏书楼,仿佛南浔的一个历史文化图腾,轻而易举就可以和西塘、乌镇、周庄这样的古镇区分开来。庆幸的是,这里没有因为开发而变得人满为患。多年以后重游故地,依然可以放下浮生纷扰,兀自怀古溯今。虽然这里早已没了曾经引以为傲的万卷书海,可是仍有书香满溢的人文情怀。
张石铭旧宅里西洋舞厅,也是南浔中西合璧格局最值得称道的建筑之一。惊讶地发现六年过去,无论寒暑,此地竟没有丝毫变化,时间仿佛在这里停步不前。转念一想,对于一座具有愈百年历史的老建筑,六年真的只是弹指间的沧海一粟。对于南浔,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
【南市河——
古镇初印象】
、粗粝的石板街,斑驳的白墙,南浔古镇比起其他古镇多了一份古旧与沧桑,仿佛一砖一瓦都有故事。它不似其他水乡古镇那般娇弱,落雨的南浔并不会给人忧愁的感觉,反而多了一份宁静恬淡,坐在院落看屋檐落雨也可以看一个下午。
来南浔,必定会来南市河,这里汇集了南浔作为江南水乡作为标志性的景致,各大知名园林宅邸分散两边的南东街与南西街。卖藏谷酒和三碗茶的店铺老板热情地招揽路上行人,同时还有新鲜入驻的特色小店吸引着年轻游客。古老的传统文化和新鲜的时尚创意在这里交错碰撞,还有历经百年的中西建筑杂糅,和谐共处。它们都被古老的石桥连接起来又分割开去。微风细雨的小镇,绿树在风中轻轻摇曳,那一棵棵苍翠碧绿的杨柳桂花女贞玉兰树的叶尖上,终日飘动着细腻柔软的温情。
南市河是穿镇而过,流淌千年。欸乃的摇橹声,傍河而筑的民居,还有明清时代富甲天下的历史与传说。而穿行于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中,似乎处处如歌如诗。 我曾去过好些江南古镇,但南浔确实有自己独特的味道。譬如乌镇西栅,夜景自然是极好的;西塘酒吧自然是小资,但似乎却少了几分亲切的烟火气息。而南浔的好,确实却是恬静和安然,充满生活的味道。
南浔古镇,河流纵横,密如蛛网,池荡星罗棋布,历来就是“无桥路难行”,民间有“三步一拱,五步一桥”之谚。众多各具风姿的石桥、木桥,构成了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据《南浔新志》记载,镇区有石桥、木桥77座。至今被称为南浔三古桥的是广惠桥、通津桥和洪济桥。
广惠宫前的广惠桥,南浔三古石桥之一,横跨南市河,相传元末张士诚起义后到此占广惠宫为行宫,故广惠桥又称张王庙桥。广惠桥是单孔石拱桥,始建年代不可考,清朝嘉庆和同治年间经历了两度重建。桥长18米,宽3.32米,拱高13米,上下各有踏步24级。桥前有一对石狮子,是青团老石工集祖孙三代花了三年时间完成,形貌之立体、细枝末节尽显精雕细琢。原为丝业会馆之物,也是老石工的封刀之作。
瓦片上的雕刻清灵俊雅,带有浓厚的江南气息。雨水有节奏地从瓦片上滴落,轻轻的,隐隐的,却声声入耳,灌注全身。
曾经的河埠头被老板摆上了餐桌餐椅,不知前来用餐的食客会不会像我们一样关心那些高墙深宅里的繁华旧梦。古老的南浔,或许正在孕育新的传说。
【小莲庄——江南私家园林巨构】
小莲庄是晚清南浔“四象”之首刘镛的私家花园,始建于1885年,后经四十年的经营,由其孙刘承干于1924年全面建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27亩,因慕元末湖州籍大书画家赵孟頫所建莲花庄之名,故称小莲庄。位于鹧鸪溪畔,粉墙黛瓦,莲池曲桥,奇峰怪石,让人品味到“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意境。
小莲庄就在鹧鸪溪边,因为江南水乡主要靠水上交通,这条河道跟运河相通,当年的舟船可以直接这边上河埠头靠岸,进入小莲庄。这样的排场,也是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
正逢江南进入雨季,淅淅沥沥下了一天。初夏温润微凉的雨水倒和南浔的细腻温婉相得益彰,烟雨江南,可遇不可求。
小莲庄由外园、内园及刘氏家庙三部分组成,向以“园中园”闻名遐迩。园林构思精巧,园林主体为十亩荷花池。外园有荷花池,亭榭楼阁,曲桥长廊,环绕池周,傍水而建。桥畔古木扶疏,藤萝蔓布。北岸建有六角亭,隐于垂柳翠竹之间,极富江南水乡情趣。若遇荷花盛开,紫藤缠绕,想必是极美的。
沿着鹧鸪溪上的檐廊走进小莲庄,眼前便是一大片开阔的荷花池,此时正值初夏,虽还见不到映日的荷花,可碧绿的荷叶早已占满了整片池塘。走过碑刻长廊和净香诗窟,走过扇亭,沿着溪曲廊便到了“退修小榭”。临莲池而建,形成独特的凹字形,突伸部分自成小厢,称耳房。后厅有暗廊,与两侧曲廊相连。退修乃退而思之,休身养性之义。江南园林中,我最爱的建筑就是水榭,小巧精致,临池而建,靠坐在水榭上,看风吹荷叶,听雨打芭蕉,是多么浪漫而富有诗意的事。
“退修小榭”另一头连着的依旧是一段曲折的长廊,长廊尽头曲径通幽处,又是一个园中之园。这面积不大的内园与外园以粉墙相隔,仿唐代诗人杜牧《山行》诗意,叠石为山,设曲布水,松径一湾,枫林四匝,沿着蜿蜒小径登至顶处,又可柳暗花明地望见外园开阔的荷花池。
于古木扶疏之间,整片荷花池和对岸的亭台楼阁在视野里一览无余,能明显地望见那一栋叫做“东升阁”的西洋式楼房,红砖,拱廊,百叶窗,在那一片黑瓦白墙中显得格外醒目靓丽。这是一幢充满法国风情的中西合璧建筑,因为早晨可在楼上看到旭日东升,所以叫“东升阁”。按照封建传统,一般大户人家女子是不能随便抛头露面的,东升阁便是专供刘氏女眷观赏休闲的场所,故又称“小姐楼”。
建筑风格上的中西合壁一直是南浔的一大特色,比如眼前这小莲庄里的小姐楼。没有一丝不中不洋的荒谬,中西平衡地恰到好处,可见当时建造此处时,设计师必定煞费苦心。
小莲庄的主建筑群刘氏家庙是刘氏家族祭祀祖先之所。在南浔的其他富家里,最多也只有祠堂,没有家庙,唯有刘氏一族至今还保留着如此完好的家庙,足可见刘氏家族的显赫。据说,刘氏后人直到今天,每年都会抽空前来此地,祭祖追思。
刘镛祖上曾经做过铜匠,开铜匠铺于丝行埭,后来经营蚕丝生意成为江南巨富,位居南浔四象之首。刘氏家族虽是家财万贯的红顶商人,却轻富重文,竭力鼓励子孙念书做官。刘家四公子中,英年早逝的长子刘安澜生前精通诗词;次子刘锦藻精文史之学,是甲午科进士、钦加三品衔;三子刘安泩正一品封典;四子刘安溥是国子监生,钦加三品衔;而长孙刘承干更是一个嗜书如命的藏书大家,与小莲庄隔溪相望的嘉业堂藏书楼便是刘承干为了藏书而建。
光绪三年,河南、江西等地发生水灾,刘镛出资30万两白银用来赈灾,于是有了眼前这皇帝赐建了“乐善好施”牌坊。 刘镛的长子刘安澜,官居一品工部郎中,但是英年早逝,他的夫人刘邱氏却为分守寡,终身不改嫁,于是有了后面的这座贞节牌坊即“钦旌节孝”坊。
两座牌坊都集浮雕、缕雕、透雕、圆雕四大雕刻。
在家庙的西侧为刘氏义庄,建于1922年,在义庄天井内植有古桂两株,故名“桂花厅”。后厅为忠孝祠,供奉刘氏十世祖宋侍郎忠公刘汉弼遗像,现为“叔萍奖学金成就展览馆。义庄西侧与嘉业堂藏书楼毗邻,藏书楼东护河旁是刘氏家庙甬道,两旁植百年古樟,中铺青石板,彰显旧时气派的同时、也愈感幽深肃穆。
如今的亦庄,承担起了小莲庄后花园的职责。逛累的游客,可以在河道边的长椅坐下小憩一会,或品一杯香茗叹浮生半日闲。我们看着河道被雨水激起澎湃的水花,仿佛内心被南浔前尘往事唤起的波澜。小小南浔,竟不动声色地深藏那么多故事,让人意外,更让人动容。
【嘉业藏书楼——
中国近代私家私藏楼绝唱】
嘉业藏书楼是江南四大藏书楼之一,它是小莲庄主人刘镛的孙子——刘承干所建。刘承干继承祖上的大笔遗产却不善于经商,只喜欢藏书、读书、印书,在上海收购大量藏书以后,于1920年动工,1924年完工在刘氏共同产业小莲庄旁边建了嘉业藏书楼,当时花费银子12万两,共20亩地,分为书楼和园林两部分。刘承干是一个成功的藏书家和刻书家,花费20年的时间,30万两白银,共收藏16万册60万卷藏书,为我国的古藉保护做出重大贡献。刘家于1933年家道中落,为了维持书楼,卖掉五万册书,就如其自已说的“自我得之,自我失之”。到1951年,主人就主动的把书楼捐献给了国家,当时由浙江图书馆来接收,现在此处是属于浙江图书馆的一个分支机构。
曲水流觞,花木扶疏,藏书楼掩映在参天古树中,白墙黑瓦,格外古朴。门楼上的“嘉业藏书楼”五个大字是由书法家刘廷琛所题。仔细看,匾额上的藏字少写了点画。难道是不仔细才写错的?其实不然,有道是“数尽则穷,盛满则衰”。尤其是书籍,简直浩如烟海,藏得再多也还是少数,洋洋数十万卷也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故意把字写错,也是古人为人处事时的一种谦卑哲学。
藏书楼是“口”字型的回廊式砖木结构,中西合壁的两层楼房,分前后两进,站在天井中央,可以看到整个藏书楼外貌。两进房屋中间有一占地三百多平方米的大天井,是专门用来晒书的。而两层楼南北左右共52间考究的厢房则都是藏书的库房。四周的铁栏杆还保存了原貌,因为当时有电而没有电焊技术,所以连接这些铁栏杆的还是最原始的铆钉,上面栏杆上是希古二字、下面是嘉业二字。藏书楼的独到之处还在于它的设计,它的下水管道是直接设计在柱子当中的,在当时那是何等的时髦。
正厅嘉业厅,之所以取名嘉业藏书楼,就是因为正中悬挂的这块九龙金扁——钦若嘉业,嘉业是指美好的事业,对刘承干来说他的美好事业就藏书、建书楼了。这块九龙金扁是由宣统皇帝赐给刘承干的,因为刘承干捐了大笔钱为光绪皇陵种植树木,不过上面的字是由皇帝的老师陆润庠题的。
我好奇地趴在书库紧闭的玻璃门窗上往里看,一排排整齐的书架上放满了古籍。一百年间,这栋藏书楼和这些古籍在经历了日军侵占烧镇、破四旧那些风云历史后,竟都得以保存,说起来或许又是一个传奇。
其中四本书的雕刻版完整如初,尤其珍贵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这般。其实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现代印刷术已经运用得很广泛了,当时上海的商务出版社等都是采用的现代机械印刷。这个固执的江南男人,被鲁迅戏称为“傻公子”,坚持用古老的雕板印刷,聘请江南最精工的雕刻师,选用上好的红梨木,来雕刻那些遗世的珍本孤本。过去的藏家们,收藏到珍本,总是小心藏护,担心外传。他却恰恰相反,他扩印那些书,他认为只有扩印才能流转。他收集,他补遗,他刻版。他让爱书的人们从这里领走它们,就好像把自己收养的孩子,送回到他们父母的怀里,或许,这就是江南“土豪”的博爱吧。借用王安石的一句话就是:穷人因书而富,富人因书而贵。
【张石铭旧宅——
江南第一宅】
走过蜿蜒曲折的南市河,踩着在雨中愈发光滑如镜的石板路,两岸斑驳的石桥、古旧的民居,仿佛在诉说一个个遥远的故事。当你看到高耸的马头墙外这成串的红灯笼时,张石铭旧宅便到了。
此地为南浔“四象”之一张颂贤之孙张石铭所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旧宅前临古浔溪,坐西朝东,是南浔四象之一张颂贤之孙张均衡所建,因其生平好石,故字取“石铭”。他同时也是国民党元老张静江的堂兄。张家老爷子白手起家,以经营辑里湖丝和盐业发家。而张石铭这位公子虽生于钟鸣鼎食的巨富之家,却并不热衷于经商,也没有像堂兄张静江在乱世中投身政治,而酷爱收藏字画、金石、碑刻、奇石、书籍,是南浔清末民初四大藏书家之一。
整个张石铭旧居建筑面积有6137平方米,建于1899年,楼上楼下共有房间244间。在面积并不算特别大的南浔镇中自然是非常大的体量,有五落四进,中、西各式楼房150间,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在这里体现得淋漓极致。整个大宅由典型的江南传统建筑和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欧式建筑群组成,处处呈现中西合壁的特点。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玻璃雕堪称“四绝”。
大厅叫懿德堂,是由通州张謇所题,通州就是现在的南通,张謇是甲午科状元,是一位实业家,教育家。“懿”是对妇女的尊称,张石铭的父亲很早就过逝了,家里都是他的母亲操持,所以取了这样一个名字,可以看出他对母亲非常尊敬。
我们在张石铭旧宅的时候,雨下到了最大,已然不能再撑着伞淡定从容地逛。当时的我们急于寻找一个躲雨的地方,张石铭旧宅就成了我们天然的庇护所。想起了鲁迅的那句诗: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在江南小镇能寻得一屋檐倚栏听雨,听过往轶事传说,也是一大乐事。
张石铭旧居中有一处“芭蕉厅”,两侧漏明廊窗为木刻芭蕉叶,中有孔洞——据说以前洞中都放置宝石,阳光洒过,闪闪发亮,分外富丽堂皇。不过随着解放后张家后人出国,这些宝石也被带走,曾经珠光宝气的景致如今我们已经无缘看到,但镂窗镶嵌菱形蓝色玻璃刻花今天依然能够得见——这些雕花玻璃都产自万里之外的法国,漂洋过海来到南浔。它有三大特点:100年不沾灰,不用擦;单面玻璃;每块花纹都不一样。据说不沾灰的工艺来自一种纳米技术,如今已经失传,这样的奢华也成了一种绝唱。
这种玻璃以前有154块,现在只剩73块了,而原产地法国只剩下几块。这些玻璃都是当时先请人画好之后到国外定做的,相信制作费运费必定是个天文数字,张家的财力之雄厚,毋庸置疑。
张宅回廊曲折,楼层错落,庭院深深,是名符其实的“豪宅”。一重复一重,门楼、回廊、楼厅、窗格、巨是装饰精美,独具匠心,还有德国进口的西门子立钟,法国进口的电灯。而当我沿着迷宫般的甬道走进第四重大厅时,忍不住小声惊呼了出来。这竟是一个更衣间、化妆室齐全的豪华舞厅,墙上的油画和地上铺就的地砖都是当年从法国进口来的。
出舞厅,回头望,这竟是一座红色砖瓦砌筑的西洋门楼,欧洲巴洛克风格的廊柱、法国路易时期的铁艺阳台,这就么不动声色地隐匿在传统的高耸的马头墙下。天井左右各有一株百余年的广玉兰,一雌一雄,现已有两百多年树龄,叶大密哉,引来鸟雀婉啼,煞是动听。直立的树干长得比楼房还高,在浓密的树丛后面,西洋的百叶窗、彩色玻璃若隐若现。在江南的小桥流水粉墙黛瓦中忽见这样的中西合璧,难怪史学家也称之为“江南第一民宅”。
三重门,三重景,一步一景,移步易景。中国人在建造山水园林时对于不同景致的安排布置,工整严苛,却不失灵动智慧,匠心独具。
【刘氏梯号——
西风东渐之经典】
刘氏梯号,主人是当时南浔经营辑里湖丝而发家的首富刘镛的第三个儿子刘梯青的私家住宅。刘梯青原名刘安生,号梯青是属梯字辈,故取名为刘氏梯号。老百姓却称为红房子,原因是它里面的西式建筑都是用红砖砌成的。整座建筑由南、中、北三部分组成。以传统儒家文化思想理念为主体,大宅高敞恢弘,融入西欧罗马式风格。洋楼下还沉埋过一场不可忘怀的历史悲剧----清初第一文字狱“庄氏史案”。
财富与文化,使南浔拥有了浓得难以化解的历史积淀和厚重的人文孑遗。在这样的小镇里闲逛,脚下随意踩着的青石板都可能会有一段冗长的演义。
刘氏梯号前放满了种植有荷花的青石水缸,不似先前在小莲庄只得远观,眼前此景让我们和这些才露尖尖角的荷花有了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想起了元好问那阙《小圣乐.骤雨打新荷》里那句脍炙人口的诗:“老燕携雏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不就是对眼前诗情画意最妥帖的诠释么?
建筑内部除了中式传统风格,同样有欧式风格装修的部分。这个厅抬头看是西式的石膏吊顶,软包座椅,西洋唱机,地砖是百年前的马赛克地砖,都是一小块拼上去的,至今还保存很完整。以上种种,都体现了当时主人西化开放的思想文化追求。
俗称的“红房子”就是这里了,也是刘家西式建筑最为壮观的一处。罗马石柱、椭圆形空间、红砖、立面精致的砖雕、铁栏杆、百叶窗尽显巴洛克风格的华美。
可是大家难以想象的是,在如此欧化的建筑下,竟也有着一段非常具有中国传统封建特色的传说——据史料记载,明末富商庄允诚居住在此,清初最大一个文字狱“庄氏史案”就发生在南浔,当里受牵连的达到数百人,庄家当时被满门抄宰,这儿化为平地,到了清末,刘梯青请了风水先生在这儿看了风水,看能否建宅,风水先生认为此地虽佳,但血腥味较重,于是由风水先生破解建了这处红房子。于1905年冬开始破土,1908年完工。
偏偏巧合的是,刘梯青后来的命运还真的符合了当时风水先生的认可,他先后创建崇裕丝厂,产品主要销入欧美及东南亚地区,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同年又与刘承干、刘湖涵一起继承父亲遗命,创建刘氏义庄扶助族人,可谓光宗耀祖,一时间风光无二。
【辑里湖丝馆——
世博金奖之荣耀】
南浔曾以一镇之地,以丝绸之名富可敌国。作为介绍“四象”们发家的丝绸产业博物馆——辑里湖丝博物馆,到了南浔,你该来看看。
辑里湖丝馆由旧时南浔商会改建而成,原为南浔史馆,主要展示南浔人自以为傲的辑里湖丝文化。中西合璧式建筑,共分五个展厅,大厅陈列了很多湖丝,色彩非常的鲜艳。辑里丝是湖州最好的丝,在这里可以看到从蚕宝宝到产丝的全过程。
馆内展出了由辑里湖丝为原材料制成的清代皇室龙袍蟒袍,而南浔之所为巨富之镇,当时得益于这“辑里湖丝”,辑里乃是南浔村名,明万历年间,“辑里湖丝”便已闻名,村民育良蚕种“莲心种”蚕茧小如莲实,特别适用于缫制优质桑蚕丝,再加上南浔当地的缫丝技术高超,所产丝,“富于拉力、丝身柔润、色泽洁白”,比土丝多挂两枚铜钿而不断,“辑里湖丝”由此得名。据说清康熙时织造的九件皇袍,就是指名选取辑里丝作经线制成的。
南浔是中国最早参与世博的城市,早在1851年,南浔就凭借着辑里湖丝迈出了中国参与世博会的第一步,并捧回首届伦敦世博会金奖。辑里湖丝馆搜集、陈列了大量与湖丝相关的历史图片和实物,介绍了辑里湖丝的起源、发展、兴盛和衰落的历史,展出了辑里湖丝在历届世博会上所获得的荣誉,也是馆内的镇馆之宝。
缫丝的机杵声依稀在耳边回荡,当年四象们白手起家的辛劳与智慧,仍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着丝绸般华美的光彩。
【张静江故居——
中华第一奇人】
如果仅仅以财富来诠释南浔,必然是片面的。自从南宋,南林、浔溪两镇各取名字中的第一字,合建为南浔镇以来,崇儒尚文的民风为南浔赢得了“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的美誉,仅宋、明、清三代,南浔出过四十二个进士,五十六人赴近现代南浔名人群体崛起的现象更为世人所瞩目,如辛亥革命先驱张静江、体育家徐一冰、中国航天之父屠守锷、新中国飞机设计第一人徐舜寿、北京大学校长张龙翔、 “中山大学”首任校长和“中央大学”首任校长张乃燕等。即便是今天,南浔籍的两院院士亦有八人之多,文风之盛,可见一斑。
这里依旧保持清代传统三进五间式古建筑风格,一进有一厅五室,每进之间各有天开,每进一堂便递高一级,寓意着步步高升。在这里,瞻仰了孙中山书写的“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 条幅,邂逅了清末状元张謇书写的“尊德堂”匾额,又浏览篇篇故纸堆,不禁让人怀想当年风起云涌的民国革命岁月。
值得一提的是,张静江故居对面的小巷中,还藏有南浔最佳的拍摄点。近景是桥下停泊着的摇橹船、中景是不远处古老的洪济桥;远景是透过桥洞、河道尽头影影绰绰的民居;近景、中景、远景互相结合成了一幅江南特色的水墨画,温润写意,却不失层次。
【百间楼——旧故里草木深】
百间楼是整个南浔我最钟爱的地方,也是我认为南浔最精华的所在。这是江南真正意义上的临水而居,四百多米长的青石板路,讲述着一段传奇的演义:明代礼部尚书董份归隐南浔后,其孙子与南浔白华楼主嘉靖进士茅坤的孙女结亲,迎接新娘的时候,茅坤家嫌弃堂堂董尚书家里的房子不够宽敞,就遣媒人对董家人说,女方有100个陪嫁的婢女,你家太小,住不下。老尚书说,不妨,我马上造100间楼,给你家每名婢女住一间。遂依河而建,立屋百余间,故曰“百间楼”。
百间楼两岸居住的都是土生土长的原住民。那么多水乡古镇,只有这里才配称得上是真正“生活着的”江南古镇吧。这里的楼房为传统的乌瓦粉墙,形成由轻巧通透的卷洞门组成的骑楼式长街。最集中的一段是河东岸的莲花桥到长桥,房屋较为整齐,密密扎扎地布满了河岸。灰墙、青瓦、沿廊、河埠、花墙、卷门、廊檐、河水流淌,船只往来,呈现出一派典型的江南水乡特有的风光。
《竹枝词》中“参差闤闠压溪流,长板桥连洗粉兜,夹岸珠帘风宕漾,春波影泛百间楼”,说的就是百间楼前的“百间港”,亦或称之为“百间河”。据说洗粉兜这地名和一个凄美的传说有关。当年范蠡说服西施前去吴国,相伺吴王。它们沿水路向姑苏去,途经此地,天色已晚,众人歇息。西施临水而坐,内心凄然,想投河而去,后被人发现,才悄然拭泪,洗尽粉黛,踏上既定的征途。此地因此得名“洗粉兜”。一条如此清幽的水,确也配得上映照千古美人的容颜;而一位千古美人的泪水,也值得在千年的时光里流转。
清晨的百间楼,河面上的晨雾才刚散去,两岸的居民便纷纷来到河边洗晒晾衣。对于摄影师,这是绝佳的人文拍摄题材,可是对于他们,这是最平淡的日常。他们通常对散客们富有探究意味的镜头不屑一顾,他们更专注的是脸盆里未洗的衣服,淘箩里的米,以及隔壁邻居嘴里的八卦,除此以外与世无争。这里有最世俗的人间烟火,最朴实纯粹的市景百态。
刚洗完挂上晾衣绳的衣服,阳光洒下,微风拂过,不知衣服上会不会沾染上南浔特有的味道?
当地人和我说,南浔的年轻人大多去大城市打工,留下老一辈的留守在此。他们每天除了日常的家务生计,更多的时间便是发呆闲坐,遛狗聊天,或等待在外儿女归家。有些老人,抱着一条狗,一坐就是一上午,天天如此。几十年后,这一辈的老人百年离开,那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到故里,重复上一辈的生活轨迹,与此地日夜厮守。因此,南浔永远不会成为空城、为岁月所淘汰。那种淡淡地命运感,让人竟有些微微的怅然无奈。
淡泊而安定的地方,总会充满故乡的味道,百间楼便是。在外打拼的游子,总有一天会在亲人的期盼下回家。然而山河犹在,故里草木深,倒也是太平盛世里值得期待的幸福时刻。
小桥流水人家中蕴含的莼鲈之思,都是一种宗教性的人生哲学的生态意象。
百间楼没有旅游团,更别说会有旅游团入住了,三两散客也成不了气候。因此,门前冷落车马稀,某个路边早餐铺的老板娘似乎是百间楼的第一号闲人。见我们在门前驻足,立马兴奋地上前询问是否要用早餐,我们只能如实相告自己民宿提供早餐,心中却大有不忍。可是,老板娘没有白眼送客,依旧骄傲地和我们介绍,她的铺子是拍摄百间楼的最佳地点,xx摄影比赛的一等奖就是在她这儿取景的。言谈间眉飞色舞,并忙活着指导我们拍摄角度,还挺专业。
你看,没有商业开发,连百间楼的商人都如此质朴可爱。
一杯花茶配百间楼一个无所事事的清晨
寻常巷陌,最宜怀旧
无论是三叠式的烽火墙还是拱形的过街卷洞门、水柱廊檐,或是老百姓忙碌的身影,都在静的像一张玻璃纸般的河面留下了完美的倒影,一河两岸,隔岸观景,相看两不厌。
在南浔待久了,连狗都少了些调皮,多了些慵懒与易亲近。
小船悠悠驶过,沿街长廊、徽派封火墙一同入画,
构成了一幅江南水上人家特有的绮丽画卷。
黄昏时的百间楼依然没有收住连绵的雨,可我却生平第一回在雨中看到灿烂夺目的晚霞。天空布满了暖黄绯红的色彩,低头看河面却分明还有雨水落下泛起的涟漪,连同着被一块染上了颜色。南浔竞如此慷慨,给了我们这样一场视觉盛宴。白天淡雅疏阔的水乡色调有了晚霞的映衬,如素颜少女新披红妆,分外妖娆动人。无论是游客还是当地居民,看到眼前这份奇景,都纷纷拿出相机或手机,试图留下这转瞬即逝的惊艳时刻。
当南浔的夜幕来临,天色随着人潮,像万年的潮汐,让这个古老的镇子归于宁静,巷道更显幽深,偶尔有一辆自行车或是电动车驶过窄窄的小街,继而又是无声。信步沿着河边漫行,少有店铺开门,只能从一些半掩着的门扉背后,能窥见几分院中的神韵。河边的大树下,有时能看见一对窃窃私语的情侣,或是遛狗休息的老人。宁静,安详,如同靠在桥旁的那艘木船,安安静静,就已是南浔最美好的时光。
仅有的几盏暖黄灯笼便是百间楼夜晚唯一的照明。这里的夜晚,没有乌镇西塘的歌舞生平,只听闻河水静静流淌,日复一日,永不停歇。
【船游南浔——
品尝资深江南味道】
水乡古镇南浔河街相交桥梁通便,黛瓦粉墙绿柳拂水,组成了一幅原汁原味的江南水乡图。摇撸泛舟,看两岸代表江南水乡的红笼高挂,古镇的韵味、水乡的独特风情都沉淀于其中,成为感受南浔旅游的又一大乐趣。镇上小桥四通八达,船只停泊处随处可见。走过悠长的雨巷,坐着摇橹船看岸边慢退的景色更让人神往。桨过水开,一路行来。南浔的水道并不十分开阔,刚刚可供两艘木船擦身而过。老年的船夫或是年轻的船娘摇着撸,有时交错时还互相打声招呼。划起划起船来总是悠哉又细心,仿佛载着朋友游览自家花园。他们经常一边悠然的摇着撸,一边如数家珍的介绍这岸边的住户古宅,跟游客骄傲的说着镇上某个房子的来历,某棵树的不凡之处。
摇橹船从小莲庄码头出发,一路沿河行驶,经过张石铭旧宅后,便转头往北驶去,直到张静江故居所在的码头,再掉转航线回程。一路,两边的景色不停变换,我们忙不迭地举起相机想留下这不停流逝的风景,殊不知也成了岸上他人镜头里的风景。
沿河的粉墙黛瓦经过雨水的冲刷闪着莹莹白光,桥边的石榴花被雨打落了花瓣,片片落红星星点点地洒在水面上,又被过往的船只打乱。
穿过市河往右拐,水道更开阔了一些,进入了位于古镇东部的頔塘故道。这条开凿于晋代的頔塘不仅是南浔的母亲河,也是南浔丝商发迹的生命线。所以这些石桥要造得这么高,才能让桥下的大船通行。我看着这些高高的拱桥,看着河边一个个宽阔的河埠,想象着一百多年前,这里该是多么热闹的景象。点点帆影越江而来,载上这里的生丝经线,又往东直直地驶向大上海的洋行和码头。
岁月飞逝,转瞬百年。
繁华落尽,不过一梦。
如今古运河两侧皆是临河的楼阁和门窗。石桥的拱很高很高,若是水面如镜之时必定能连成一个完整的圆。古镇东面人迹罕至,大多都是当地居民,有部分枕河开设的民宿餐厅,清幽雅致,不禁让人想在下船后再来走一走。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下看你,感谢你丰富了我们镜头里的画面
【深度游南浔——
百花齐放的民风民俗】
【一支湖笔,点滴匠心】
以湖州命名的“湖笔”,自古以来在文房四宝中就有着极高的声誉。它的另一个名称是“湖颖”,所谓"颖",就是指笔头尖端有一段整齐而透明的锋颖,这是用上等山羊毛经过浸、拔、并、梳、连、合等近百道工序精心制成的。“千万毛中拣一毫”就可以看出来制笔技艺的精细和复杂。所以,南浔也成了众多文人骚客的流连忘返之地。
小莲庄的退休小榭内,可以近距离观摩湖笔制作的全过程。上了年纪的笔匠阿姨正在进行湖笔制作中最复杂最关键的一道工序。她一手拿着角梳,一手攥着脱脂过的毛料在水盆中反复梳洗、逐根挑选,按色泽、锋颖、软硬等不同级别进行一根根分类、组合,做成刀片状的刀头毛,然后再放在水里缕析毫分,把断头的、无锋的、曲而不直的、扁而不圆的毛剔除。整个过程非常专注,没有分心抬头。许多湖州的笔匠一做就是几十年,只为造好一支笔。
湖笔精湛的制作技艺是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湖笔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社会文化的转型、书写工具的革新、对经济利益的片面追求导致湖笔生产中出现次品泛滥、工匠流失、传承乏人的状况,传统湖笔技艺受到很大冲击......希望这样的传统手工技艺,能得以流传,有后辈愿意坚守。
【水乡婚礼,浔爱江南】
自古以来,凡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就有婚嫁习俗,在中国各地的结婚习俗又是各不相同。如今的青年男女崇尚西式婚礼,传统的婚嫁习俗基本已经被西式形式所代替,婚纱礼服取代了传统的彩绣大红吉服、凤冠霞帔、大红盖头等。江南水乡自古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水乡婚礼习俗历史悠久,别具一格。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浙江湖州南浔地区的婚俗虽受中原地区的影响,但又具有自身水乡特色。
见惯了新式的婚礼,喜庆热闹的水乡婚礼让人们既好奇又雀跃。几条披红挂彩的嫁船在水上徐徐而行,给寂静的古镇增添了一丝动态的美。
成亲仪式在张石铭旧宅内举行,开场便是身穿中国传统服饰的姑娘载歌载舞,瞬间把在场观众带入了古时拜堂成亲的喜庆氛围里。
婚礼司仪、新郎新娘都穿着中式吉服登场,尤其是新娘,凤冠霞帔光彩照人。成亲仪式为拜天地掀盖头,南浔特有的为新娘整理鬓发,画眉,送入洞房。
喜今日赤绳系定,珠联璧合。卜他年白头永偕,桂馥兰馨。
新郎为新娘描眉是中国旧时爱情里特别浪漫的一个环节,朱庆馀就在《近试上张水部》写道: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而《倚天屠龙记》里,赵敏也曾要求张无忌为自己画一辈子的眉。
画眉在中国古代爱情中是一个特别美好的意象,画眉是夫妻间另一种承诺,一生画眉代表一生相守。
今天,所有来南浔想参加水乡婚礼的朋友,都可以在小莲庄边换上中式传统喜服,一同感受新人们的幸福甜蜜,以及南浔水乡特有的民风民俗。
【拓版印刷.笔墨传承】
印刷术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发明之一,古时候的书都是用“雕版印刷“完成制作、传播的。南浔古镇嘉业藏书楼里,储藏的印刷书籍墨优纸佳,书写雍容方正,版式疏朗雅洁。来南浔古镇亲自体验雕版印刷的神奇,学一首诗,作一首词。亲手制作一幅独特的印刷品。如今的刘氏梯号内,设有供游客体验南浔特色拓版印刷的项目,带你深入了解南浔文化发展轨迹。
拓版印刷的原理就是,在一块阳刻的雕版上涂上墨水,轻轻覆上宣纸,让体验客人拿着刷子从左至右慢慢拂拭过字体凸出部分,字迹便清晰地印到了宣纸上,最后将纸揭起,就成为印品。
然后,工作人员会在你刚才印刷的宣纸上盖上南浔古镇专属的红色印章,这样的一副印刷作品,便是来南浔最有特色的纪念品啦。
如果你和我们一样醉心于江南传统的工艺文化,来南浔可以体验下此地特色的拓版印刷,沾染一身文墨书香。
【南浔面孔——
古镇众生相】
小莲庄内一位上了年纪的湖笔匠人,戴着老花眼镜,正精雕细琢地制作一支新的湖笔。
——遇见一个坚守匠心的南浔。
刚洗完衣服的阿姨,不急着回家,正热闹地和街坊邻居分享八卦。
——遇见一个闲散慵懒的南浔。
百间楼沿河长廊下的一位老爷爷,他一动不动地抱着膝上爱犬,日复一日。他在等待什么,无从知晓。
——遇见一个沉默守候的南浔。
姑娘虽是水乡婚礼的配角,收入不高却有着和主角一样的工作强度,但这不影响她全程投入卖力演出。
——遇见一个努力打拼的南浔。
沉浸于浣洗工作的当地居民,全然不顾游船驶过,眼前的衣服吸引了她的全部注意力。
——遇见一个不问世事的南浔。
坐船悠然自得,摇船却辛苦异常。这里的船娘没有文人笔下的秀丽清雅,有的却是为生活所迫的泼辣坚毅。
——遇见一个坚韧不拔的南浔。
【住在南浔——
诗缘江南,枕河而眠】
喜欢百间楼,便随遇而安地住下了。无论你去哪个江南古镇游玩,留宿一晚都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因为人潮褪去,清晨和夜晚你才能看到古镇本真的一面。这里的民宿最大程度的保留原有的历史建筑,依河而建,枕水而眠。封火山墙,河埠石阶,木柱廊檐,粉墙黛瓦、马头墙、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高脊飞檐将江南人家舒适、雅致、秘静、自然融入在一起。
当我拖着箱子寻找诗缘江南民宿的时候,当地人用熟悉的吴侬软语回答了我的问路:诗缘江南?再往前走30间就是啦!心中揣摩着30间的间是一个怎么样的长度单位,但是百间楼古朴热情的民风从一开始便浓得化不开。
民宿的门面拥有典型江南民居的风格,仿古的匾额,雕花窗棂,成排的红灯笼,古色古香。和百间楼所有的民居一样,傍河临水而建,民宿门前就是百间楼最佳拍摄点、步行去古镇主景区的距离也在一公里之内。百间楼的民宿都经营自己的小餐厅,还有少数西式咖啡简餐铺子,用餐不是问题。总之,住在此地,生活,游玩都很便利。
诗缘江南的客房很多,碍于百间楼狭长的格局,这些房间沿河两岸被一个个小庭院风割开来,没法聚集到一起。我住的房间在民宿前台的对岸,推门而入,一个精致小巧的庭院,秋千,遮阳伞,青石鱼缸,甚至迷你高尔夫球道都有,充满了生活情趣。
虽然是民宿, 但房间宽敞,一切按照酒店标准来设计。客房装修是现代中式的风格,大气而彰显品位。既有体现地方特色的笔墨纸砚,也有现代得让人惊讶的智能感温坐便器。还有拉好感的高速wifi,上传百兆视频的速度比自己家里还快。
夜晚,推开临河小阳台的窗户,百间楼的夜色在细雨微光中摇曳生姿。
卫生间除了与时俱进的干湿分离设计,连梳子牙刷都体现了江南淳朴厚重的味道。
【江南“浔”味——
锋味拍摄地怎会缺美食?】
南浔没有鲍参翅肚这样的豪华奢宴,有的都是清淡落胃的清淡小菜,就和这里的风景一样,淡淡的,不张扬。这里的美食就地取材,以河鲜湖鲜为主。作为一个有千百年历史的古镇,如何烹饪食材才能最大限度体现食材本身的美味,这里的人们自然早就总结出一套自己的“内功心法”。
雨天,我们为了方便,便在诗缘江南民宿的餐厅里用餐。做的都是家常菜,主打南浔水乡招牌美食。但烹饪方法灵活多变,以江浙口味为主,加以创意改良。
家常开胃小菜,皮蛋拌豆腐,居然吃出了记忆里故乡的味道
海鲜大杂烩,海参、虾仁、小鲍鱼个个新鲜弹牙,淡淡的酱油调味就很好吃。在盛产河鲜的南浔,算是餐厅老板特别的款待了。
清蒸白鱼,南浔河道密集,鱼虾是餐桌常见菜肴。许多江南古镇都能吃到清蒸白鱼,鱼肉新鲜紧实,清淡鲜美。清蒸的做法锁住了鱼肉本身的原汁原味。
盐烤大虾算是一桌菜里的重口味了,烤制得十分入味,连虾壳都让人回味无穷
张包绣花锦烩粉丝,千张包和绣花锦都是南浔的名菜。其中绣花锦菜外形与普通青菜相似,只是菜茎稍细,菜叶的边缘有细细的锯齿形,叶面上的脉胳富有一种曲线美。此菜炒熟以后,依旧碧绿。品尝此菜,不仅菜汁中有一种清香,而且还有一种比普通蔬菜糯软得多的惬意。奇怪的是此菜只长在南浔方圆十里之内,十里之外这种菜就变种,有形而无香。而千张包是湖州传统名点,清光绪八年由丁莲芳创制。小小千张包,内陷真是别具匠心,有香菇鸡肉的、肉末虾仁的、蟹肉的等等。薄而韧的外皮裹着馅心,香浓汁鲜,外皮不会破裂,鲜味牢牢地被裹住。粉丝采用绿豆制作,独取粉丝头下汤,久煮不糊,柔软入味。
压轴的浔蹄,在南浔重要的场面都少不了浔蹄,它被摆在桌子中央,结实的蹄膀闪着亮油油的酱色,自有气场。采用民间传统工艺烧制而成,炖煮的时间越长越是入味,肉质越是酥嫩,香而不腻,是古镇的“人气美食”。
如果在餐厅没吃过瘾,可以买真空包装的带回家和家人一起分享。南浔南市河两岸有许多卖浔蹄的铺子,请认准“南浔总店”这块招牌,《十二道锋味》拍摄以后,这家在南浔奠定了网红地位。
南浔米酒,酒精度低,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和酚类等多种营养成分。是近年来健康饮酒观念盛行后,越来越受到青睐。一杯浔酒配一只浔蹄,享受纯正的南浔味道。
【特色小店——
古镇里的新气象】
有古镇老宅,便有新兴店铺。时代在发展,你不能强求这里尽是古老玩意。就像百年以前,这里的四象八牛在自己的地盘琢磨设计中西合璧的时候,肯定也会面对舆论的质疑,才吓得他们一边坚定创新一边高筑围墙。走的地方多了,对于这些所谓的不伦不类,早就能宽容看待了。尽力保护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同时接纳新鲜血液入驻,更新而不颠覆,才是一个地方发展该有的健康状态。
【猫的天空之城概念书店(南浔古镇店)】
南浔古镇新入驻的一家知名度极高的概念书店。他们家最大的特色就是寄明信片。明信片可以寄给远方的朋友,也可以寄给自己,当然最有特色的是寄给未来的自己。也许来到南浔只是短暂停留,但将来的某一天,当你已经遗忘了这一切,然而这张明信片的到来,又会带你打开尘封的往事,记忆涌上心间。
地址: 南西街71-7号(湖笔人家)
【爱咖啡】
来南浔走累了太适合找个咖啡馆发呆了!这家在猫空隔壁,却比猫空安静很多。环境不错临河而建,布置也充满温馨舒适。
地址: 南西街71-1号(近东西交界桥)
【青兰汇文艺杂货】
布置得非常漂亮的一家店铺,老板很有品味。就在南西街上,每次经过都要停下来看看。卖的商品很精致,有许多改良中式元素的商品。并不是古镇卖的寻常纪念品,适合文艺青年前来淘货。
地址:南西街135号
【等你在时间之外】
被名字吸引停下脚步的,充满了电影感。一直很喜欢这种小而有特色的小咖啡店,探头望去店里满满复古风,留声机,复古电话……适合拍拍照看看书听听音乐,文艺气息很浓,店名也点题了南浔古镇的慢节奏。
地址: 南东街121号(兴福桥东侧)
【南浔难寻咖啡馆】
一家在河边的咖啡馆,装修的非常漂亮。名字起得有趣,两个同音词罗列在一起,以“我和这个世界不熟”为主题。既描述了所在的地理位置,又似乎在告诉你这里是难得寻觅到的一家好店。门口特别地安置了油纸伞、脸谱做的装饰,古香古色的韵味与文艺小资气息并存。
地址: 南东街94号(近广惠宫)
【实用攻略——
带你先一步了解南浔】
上海方向(90公里):
A线(最佳线路):申苏浙皖高速(A9)→震泽出口→318国道(湖州方向)→南浔;
B线:沪宁高速→乍嘉苏高速→平望出口下(距离南浔约20公里)→318国道(湖州方向);
C线:沪杭高速→乍嘉苏高速→平望出口下(距离南浔约20公里)→318国道(湖州方向)。
杭州(100公里)、宁波(250公里)方向:
杭宁高速→申苏浙皖高速→至南浔出口下→318国道往东行驶至南浔。
苏州(66公里)方向:
苏嘉杭高速→黎里出口下→318国道到南浔。
南浔古镇停车(停车场位于小莲庄附近的南西街)收费标准:
大型车(19座及以上)25元/辆/天;
中型车(7—18座)20元/辆/天;
小型车(7座以下)15元/辆/天。
距离华东第二大通道-----宣杭铁路湖州站34km,南接杭州,北通南京、北京;湖乍铁路穿境而过。上海到湖州的高铁票价在100元左右,车程2小时。从湖州站下车后,可以选择打车或者坐公交101路从高铁站坐到底站到达南浔(约1个半小时);
目前湖州还没有机场,与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相距约100km;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相距约135km;与上海虹桥国际机场相距约90km。
#大巴#(最推荐!)
南浔镇内有南浔汽车站和泰安路客运站两个车站。其中,南浔汽车站位于浔溪大桥附近,318国道边上,离景区最近,主要发外地长途汽车。泰安路汽车站,位于泰安路,近泰安商业广场,以短途客运为主。两车站车次较多,极为方便,距景区也不远。南浔汽车站到百间楼景区会经过一座只有三轮车才能通过的窄桥,因此汽车站出来比较建议搭三轮车。并且百间楼道路狭窄,出租车是进不去的。
上海出发:长途汽车客运总站、沪太路客运站、长途客运南站、虹桥长途西站、浦东长途东站均有直达南浔的大巴。票价在50元,车程约2小时。大巴用时和高铁差不多,票价仅是高铁的一半,并且是直达(高铁还要从湖州转车),因此对于上海出发的朋友,汽车大巴是最经济快捷的交通方式。
苏州出发:苏州汽车南站(南环东路迎春路口。市内公交29路、30路、31路和101路可达)每半小时发一班到南浔的班车,票价22元。另外,苏州汽车西站(苏州新区长江路金山路口,苏州乐园北侧,火车站乘3路可达)也有车发往南浔(行程约1小时)。南浔车站可乘当地三轮车到古镇景区即可。
杭州出发:杭州汽车北站每天08:00-07:30,分别有10趟班次发车往南浔车站。行程约2个小时,票价45元。南浔车站可乘当地三轮车到古镇景区即可。
嘉兴出发:嘉兴汽车北站乘车,每天08:30-16:30有8趟班次到南浔,约半小时、1小时一趟不等。行程57公里,票价31元。
湖州出发:原湖州汽车总站(现在叫浙北客运中心)每天6:30-17:30有快客到南浔,约15分钟一班;湖州汽车新站,发往南浔泰安路客运站的车很多,快客20分钟一班,1个小时车程,票价20元。
另外,湖州市区101路公交车,可到南浔的泰安路客运站,下车后乘三轮车3-4元可到古镇旅游区。一般都坐至小莲庄,因为那里是从南向北游玩的起点。
【景区票价】
景区采用通票制,成人:100元/人(小莲庄、藏书楼、张石铭旧宅、刘氏悌号、 辑里湖丝馆、广惠宫、张静江故居、百间楼)网络优惠价80元/人
1.2米——1.5米的学生/60周岁以上的老人凭证购买半价票,半价票50元/人,网络优惠价40元/人
身高1.2米以下的儿童/70周岁以上凭证免票
景区开放时间:
夏令:7:30——17:30 冬令:8:00——17:00
【游船票】
水乡休闲观光游(小莲庄——广惠桥)挂牌价160元/船,网络优惠价140元/船
水乡寻踪观光游(小莲庄——张静江)挂牌价280元/船,网络优惠价260元/船
注:价格为包船价,每船可坐8人。
景区门口的游客服务中心,可以现场购票,网络换票,也可以在这里租赁语音讲解机。南浔的历史文化故事说都说不完,租一个机器很有必要。
【景区游览路线】
南浔的景点不多,也相对集中。整个古镇可分为三大区块:一是南浔旅游景点富集区,张石铭故居、刘氏梯号等景点分布其中;二是由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等景点组成的中心景区;三是以东大街以东的张静江故居和百间楼为主的东北区块。
推荐路线:象门街→ 小莲庄→嘉业藏书楼 → 张石铭旧宅→ 刘氏梯号→ 广惠桥→广惠宫→辑里湖丝博物馆→ 通津桥→张静江故居→百间楼
以上仅为参考路线,南浔不大,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物品清单】
1、相机镜头:佳能5D2+17-40+适马50 1.4 ,准备拍夜景的带好三脚架和快门线遥控器,运气好还有星空拍哦
2、雨伞,6月为江南雨季,雨经常下得毫无征兆,雨伞是出行的必需品。如果讲究的话,请给相机也准备一件“雨衣”
3、防蚊用品,水边蚊虫总会特别多,尤其是招蚊子人士,务必带好驱蚊防蚊用品
4、防晒用品,夏季的南浔只要一放晴,便会特别闷热,你需要墨镜,防晒霜,帽子等来保护自己
5、少量零食,特别是住百间楼的,夜晚几乎没有任何商业设施,如果肚子饿也没带零食的话,只能等到第二天早餐了
【尾声——
不诉离殇】
在南浔的时间短暂而又漫长,离别一直是无法回避的一章。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和南浔总有说不清道不明的缘分,或许在将来的某一天,我又会以另一种未知的形式回到这里,重聚、叙旧。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