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屋吧,一共124关,我已住屋大战僵尸通关秘籍,哈哈,不知什么时

&p&两年了,不少赞,说几句注意事项:&/p&&ol&&li&耳听为实!建议去当地的耳机店自己试听,否则可能买来之后大失所望(少数人认为自己木耳就此罢手,多数人认为器材不合适或者器材不够好再次入坑)&/li&&li&鉴定器材的最好试音曲是古典大编制,听流行歌曲的话基本上没有必要买高班器材。&/li&&li&请搜刘汉盛榜单100碟,无论是个人欣赏还是测试器材,这些都是真正的发烧天碟。&/li&&li&建议收二手,省钱:)&/li&&/ol&&br&&p&==========================================================================&/p&&br&&p&在&b&合适(乱搭配的不行)&/b&的前端(播放器直推或者播放器+耳放或者转盘+解码+耳放)下:&/p&&p&差耳机:&/p&&ol&&li&声音挤在一起,三频分不开(人声跟器乐声混成一团;本该悠扬的竖琴声却混在低低的贝司声中死气沉沉,有的器材甚至连贝司声都听不到);
&/li&&li&高低频延展性不佳(高频暗淡无光,张靓颖的海豚音成了奶牛牟牟声;低频硬邦邦,《太极琴侠》的开场大鼓像饭盒敲在桌子上);
&/li&&li&细节少,解析差(本该展现的乐曲细节却直接消失,比如歌手的口水声- -);&/li&&li&结像虚,定位虚、声音散(歌手的声音空洞无物,弥散在整个声场中,飘忽不定);&/li&&li&声场差(整个声音不能营造一个声场的感觉,声音几乎是从一个团里发出来的);&/li&&li&声音干冷硬(戴佩妮的小女人听上去就像容嬷嬷的哀悼词,听了一会儿便兴趣索然);&/li&&/ol&&p&好耳机:&/p&&ol&&li&声音分离度好(10点钟方向有一把吉他,1点钟方向的歌手正在唱歌);&/li&&li&三频延展性好(高频悠扬,许美静的想与你乘着流逝的时光,不管是沙漠或海洋唱起时,你的鼓膜被她嘹亮的高音震动,想一起去看海洋;加勒比海盗的主题曲一响起,你的整个嘴巴都张起,跟着一去嗡嗡);&/li&&li&细节多,解析好(从没听到过如此丰富的细节,你发现原来这首曲子的乐器原来这么多);&/li&&li&结像解释、定位准、声音凝聚(魔鬼的颤音里那把小提琴一想起,你会赫然发掘,啊,小提琴在11点钟方向,对,就是在那儿)&/li&&li&声场大(GD的light it up开始播放,鼓声从2点钟方向的最远处传来,5秒钟后,钢琴在身边的左前方弹起,20秒后,人声在正前方响起---声音有远有近,有距离感)&/li&&li&声音温润有感情(听着梁静茹的good night,声音婉转动听,口水声间或传来,你被歌曲中梁静茹表达的跟爱人道晚安时的欣喜幸福之情所感染,无他,唯单循N遍耳)&/li&&li&空气感、泛音丰富(听地中海留情大提琴,你会听到整个空气都跟着提琴弦弹弹的震动)&/li&&li&耐听(耐听的耳机不像有的耳机一耳朵听上去很惊艳,这种耳机多半是三频失衡,比如低频轰的你眼冒金星,高频挑的你直上云霄,中频腻的你都湿了。耐听的耳机三频分布均衡,你可以戴好几个小时都不累、都不愿意摘下来)&/li&&/ol&&p&==========================================================================&/p&&br&&p&很多人私信求推荐耳机,这里说下个人的建议:&/p&&ol&&li&用IPHONE直推的:earpods出街够用,想试试别的可以翻看一下耳机大家谈的老烧横评,当然那里软文乱飞,别被带沟里(私以为出街的话买高价耳塞不太划算,隔音好的话影响交通安全,隔音差的话降低音质);另外,个人不建议手机捆绑个便携耳放或者便携解码一体机,硬生生的拖累手机的便携性。(2017年ps:可以试试hifiman的edition S,声音很活力)&/li&&li&前端是国砖的,想必您知道的肯定不比我少:)&/li&&li&想在家里听大耳机的:首先,选购入门耳机可以参照紫坛vinland的此贴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headphoneclub.com/thread--1.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给大家推荐些入门耳机&i class=&icon-external&&&/i&&/a&。设备上来讲,听古典的话建议电脑---何庆华NFB一体机---HD600改平衡(有信仰的、不差钱的、有情怀的请买三小强解码+正品SOLO超线性耳放或者正品莱曼耳放或者正品Earmax Silver Edition耳放),二手全套4500;人声古典双修的话建议电脑---何庆华NFB一体机---HE500加单晶铜平衡线,二手全套5500;这里只是个人的经验建议,大耳机这块儿器材无数,如果致力于寻找自己最喜欢的搭配,请去JABEN、原声带、壹试听、禾木旁、安润等实体店蹭听;有钱的可以直接去耳机俱乐部发帖,格式请参考:“预算5万/10万,大编女声摇滚哥特金属灵歌全修求搭配”。&/li&&li&想在家里听书架箱的:建议看此坛&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tuishao.net/bbs/forumdisplay.php%3Ffid%3D13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退烧论坛&i class=&icon-external&&&/i&&/a&,上面大量JBL8848版主的横评;注意,放电脑桌上的话不宜超过4寸,5寸往上最好加脚架&悬浮支架。各大厂牌都有不错的系列,真力80XX、EVE SC20X,等等等。具体参考叉烧网飞飞的评分总结:&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home.exound.com%3A81/forum.php%3Fmod%3Dviewthread%26tid%3D13125%26extra%3Dpage%253D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叉烧网有源监听音箱(满分及4.75分)排行榜&i class=&icon-external&&&/i&&/a&。监听箱子是一分钱一分货,要相信科学。关于无源被动箱,个人没玩过,建议没钱没时间的,就不要折腾了。另外,高烧的非要买SM9什么的,建议先换别墅。&/li&&/ol&&br&&br&&p&========================2017年分割线==================================&/p&&p&最近一两年新牌子简直就像XXX一样层出不穷,起初是不屑一顾,不过还是忍不住去试听一下,一听吓一跳,感觉塞子真是两个极端了。一方面贵的一万多,一方面便宜的几百的也实力不俗;一万多的就不说了,确实好...几百的最近听了个TFZ的2m,声音真是加强版的beats啊,低频爽的飞起,人声细腻的我欲仙欲死,声场也是大到没边儿...好了不吹了,2m是我500收的,这个价格真是超值,唯一缺点就是收的铜材质的佩戴比较重。&/p&&p&所以我想说的是,商业竞争引发技术进步,现在的塞子更好推了,声音也更容易有活力,听起来也带感,牌子也太多,看了下绿坛什么的建议大家有机会还是多蹭听,除了声音佩戴舒服也是重中之重,毕竟尺寸匹配才能达到生命中的大和谐。&/p&
两年了,不少赞,说几句注意事项:耳听为实!建议去当地的耳机店自己试听,否则可能买来之后大失所望(少数人认为自己木耳就此罢手,多数人认为器材不合适或者器材不够好再次入坑)鉴定器材的最好试音曲是古典大编制,听流行歌曲的话基本上没有必要买高班器…
&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404b9a541dcc3a0bbb21_b.jpg& data-rawwidth=&610& data-rawheight=&3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404b9a541dcc3a0bbb21_r.jpg&&&/figure&&p&老司机们都知道,游戏中多多少少都有些来自厂商、开发者的&b&套路&/b&,有的为了圈粉、有的为了圈钱、有的为了方便玩家,还有的是为了&b&误导玩家&/b&。前阵子众多游戏设计师纷纷曝光出自己曾经在游戏中耍过的一些“诡计”,玩家们虽然发现自己上当,却反而愿意给设计师们的想法点赞,因为他们耍“诡计”的根本目的在于&b&给玩家提供更理想的游戏体验&/b&。&/p&&figure&&img src=&http://pic1.zhimg.com/v2-5b0cac76b8beb571b9df20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p&也许有人会怪他们把游戏的惊喜和彩蛋都曝光了,但换个角度(开发设计者的角度)想,这其实也是让玩家有了深刻了解游戏的机会。而且即使玩家真的知道了这些秘密,他们也不会都刻意去游戏里把它们找出来,就像观众不想知道魔术是怎么变的,只想乖乖被骗、享受障眼法下带来的惊喜。&/p&&figure&&img src=&http://pic2.zhimg.com/v2-ffeaec1772bbc09b4f19b1d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pic2.zhimg.com/v2-ffeaec1772bbc09b4f19b1d_r.jpg&&&/figure&&p&从游戏设计师的角度来讲,他们是经常在和&b&人心&/b&打交道的。在开发设计的过程中他们就必须考虑未来玩家在游戏时的体验、感觉、甚至游戏习惯,只有符合玩家取向,游戏才能卖得出去。比如第三人称俯视视角的游戏,从常理来说正常人是无法拥有这种视角的,但正因为有了这种错觉,才让玩家感受到了愉悦和兴奋。尽管游戏背后所运作的那套代码、规则无法直接变成玩家所想的游戏,但设计师还是利用了技术优势让玩家认为“&b&所玩即所想&/b&”。&/p&&figure&&img src=&http://pic2.zhimg.com/v2-bee66fb89cde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pic2.zhimg.com/v2-bee66fb89cde_r.jpg&&&/figure&&p&一般游戏中免不了都会有这么些障眼法存在,如果你不怕被“剧透”的话,就继续往下看吧。&/p&&h2&&b&障眼法其实连设计菜鸟也能掌握&/b&&/h2&&p&对于一个刚接触游戏设计不久的人来说,他可能毫无经验,甚至都无法完全明白几率、距离、时间、数量这些元素在游戏里该怎么配置才好,其实这对很多老练的设计师来说也一样。&/p&&p&以&b&几率&/b&为例,如果玩家们在游戏里开一个&b&中奖率为 50% &/b&的宝箱,&b&连续两次没开到宝物他们就会感觉被耍了&/b&。当然这样的结果从数学、统计学上来讲的话是很正常的,因为每一次开箱都有一半的几率抽不中,但很多人就会觉得被骗了或者认为游戏不公平,&b&抽两次中一次对他们来说才是正常合理的&/b&。为此,游戏系统常常要迁就他们,稍微&b&调整一下数据&/b&使得结果能如玩家所愿,而不是呈现原本标明的统计结果。&/p&&figure&&img src=&http://pic1.zhimg.com/v2-869f99b53f7c90b2a251ac29baa33030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pic1.zhimg.com/v2-869f99b53f7c90b2a251ac29baa33030_r.jpg&&&/figure&&p&为了解决像这样无理取闹的需求,设计师们已经默默奋战了几十年。事实证明不管玩家们如何想的、如何要求的,游戏时的感受对他们来说才是最直观最可信的。&/p&&figure&&img src=&http://pic2.zhimg.com/v2-ef7a219f5ae0df08502c85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291& data-rawheight=&28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1&&&/figure&&p&想要在游戏中创造紧张感、冲突感和戏剧性,那就需要&b&按照玩家的认知标准来做&/b&,只要一直能让玩家感觉良好,他们就会开心地玩下去。这并不是什么下意识的决定,只是因为游戏的实际体验恰好与玩家所想的一样罢了(花钱玩游戏,要的就是这样的体验)。&/p&&figure&&img src=&http://pic4.zhimg.com/v2-67e830baff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6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p&打个比方,你觉得在平台游戏中做出那些高难的跳跃动作靠的是你的技术和能耐,但其实一般游戏里都有这样一个设计:如果玩家有不小心失足摔死的经历,那么游戏会&b&偷偷地把玩家要跳跃通过的窗口扩大&/b&(增加成功率)。&/p&&figure&&img src=&http://pic3.zhimg.com/v2-b27fba8e5d072ec8de53be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pic3.zhimg.com/v2-b27fba8e5d072ec8de53be_r.jpg&&&/figure&&p&这种情况就叫&b&基本归因误差&/b&(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指的是比起将某种行为归因于外部因素和环境影响,人们更倾向于认为这是由于内部因素(自己的能力)所促成的结果。特别在人们意识到归因于外部因素会对自己、或者自己的期望造成消极影响时,就更是会这样做。因为人都希望自己是牛B哄哄的,所以人的&b&大脑就会习惯性地无视那些消极线索&/b&,比如“你玩游戏那么6,其实都是游戏系统在帮你”这样一个大实话。&/p&&figure&&img src=&http://pic4.zhimg.com/v2-1fe9a9ad11bd3f49acf3db9997474abb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pic4.zhimg.com/v2-1fe9a9ad11bd3f49acf3db9997474abb_r.jpg&&&/figure&&p&当设计师在设计椅子、餐具或者其它对人专用的&b&交互性&/b&日用品时,他们会牢牢记住&b&物品的用途以及它们的物理功能&/b&,游戏设计师也是如此,他们更倾向于&b&针对用户的认知能力以及期望体验&/b&去进行设计。在形成某种情绪和心情时人类各种不同的脑内化学物质会相互作用,游戏设计师得&b&从本质上去理解这些作用&/b&,并且在游戏中合理地利用它们,才能达到掌控玩家游戏体验的效果。&/p&&figure&&img src=&http://pic1.zhimg.com/v2-a6e61ffe1cfaff81ce00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pic1.zhimg.com/v2-a6e61ffe1cfaff81ce00_r.jpg&&&/figure&&h2&&b&你眼皮底下其实都是各种伎俩&/b&&/h2&&p&把动机和奖励、共鸣和信任、成就和自主权,以及自我感觉良好都结合在一起,就是玩家想要从游戏中获得的&b&真正体验&/b&。为了让玩家在不同的游戏中都能获得这样理想的体验,设计师们就想出了很多种误导的小技巧。&/p&&p&&b&1、成就感&/b&&br&成就感是游戏奖励机制中的一大核心体验,每个人在某些特定时刻都会感受到脑内啡上升的冲劲,比如成功突破某些难度甚高的关卡节点时,玩家都会感到兴奋愉悦。&/p&&figure&&img src=&http://pic2.zhimg.com/v2-379991ecce47c7e3ffeb5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pic2.zhimg.com/v2-379991ecce47c7e3ffeb5_r.jpg&&&/figure&&p&为了让玩家在游戏中获得成就感,便有了一种&b&特别的机制&/b&:在令玩家产生战斗激情、并感觉游戏环境艰难的同时,系统又会尽量保障玩家的安全,以此给他们塑造一种:“这么难的关我都过了,我真特么牛!”的错觉。具体例子如下:&/p&&p&在《刺客信条》中对于血量有这样一种倾斜设定,一开始玩家的血量会以正常速度减少,当玩家的血量非常低时,系统就会&b&悄悄给玩家加 buff&/b&,让此时的角色变得更耐打、更能打。这时候玩家往往会觉得自己杀敌更顺手、一点点血却坚持得比想象中还要久,产生一种“&b&好险啊&/b&”的生存快感。&/p&&figure&&img src=&http://pic3.zhimg.com/v2-bb3aed20dba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pic3.zhimg.com/v2-bb3aed20dba_r.jpg&&&/figure&&p&这样的案例其实在各个平台的游戏中都非常普遍,也常常能带来一些比较积极的影响。没有这种设定的游戏其实会比较具有真实性,但大多数会让玩家感觉“不对劲”或者“不爽”,毕竟这些个游戏机制的设计目的只有一个:&b&给玩家提供百玩不腻的多样快感&/b&。&/p&&figure&&img src=&http://pic4.zhimg.com/v2-149b4ce89aa7a2a1404b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505& data-rawheight=&4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5& data-original=&http://pic4.zhimg.com/v2-149b4ce89aa7a2a1404b_r.jpg&&&/figure&&p&&b&2、建立联系&/b&&br&这一种体验机制其实已经被人们使用得很多很久了,不过在最近几年也是靠 Telltale 那些通过文字段落讲述故事的游戏,以及其它&b&步行模拟&/b&(Walking Simulators)游戏给再度炒热。这些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点:&b&它们的交互与玩家的同情、信任等情感密切相关&/b&。&/p&&figure&&img src=&http://pic3.zhimg.com/v2-a0d1a66d219a390a91a812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504& data-rawheight=&5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4& data-original=&http://pic3.zhimg.com/v2-a0d1a66d219a390a91a812_r.jpg&&&/figure&&p&比如上面提到的 Telltale 家的游戏,体验过的玩家会知道剧情发展过程中会有很多需要选择的时候,当你总是在各种选项中犹豫不决时,你才会突然发现:&b&原来沉默也是一种选择&/b&(因为思考时间过了系统就会自动帮你选了)!在 Telltale 的《行尸走肉》中会出现很多选择,也许你每做一个选择都要纠结很久,觉得它们意义重大,但其实很多对于故事的发展都是没有什么直接影响的(包括那些人为提示你说很重要的选择)。&/p&&figure&&img src=&http://pic2.zhimg.com/v2-4fb7aafff776e880c13bd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pic2.zhimg.com/v2-4fb7aafff776e880c13bd_r.jpg&&&/figure&&p&如果你试着写过一些复杂的、分支性很强的对话内容,你就会发现不管从逻辑上讲还是从功能性上看,要考虑到玩家所采取的每一个选择、每一种可能性简直比上青天还难。所以对开发者来说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独立开发者更甚。在这种困难的条件下,设计师们为了给参与到故事当中的玩家们带来有趣、有共鸣的内容,采取了一种叫“&b&选择错觉&/b&(illusion of choice)”的手法。这种手法会在游戏中以各种形式提醒玩家他们的每一个选择都是至关重要的,但事实上只有那么几个与故事核心分支点有关的选择会产生真正的影响。&/p&&figure&&img src=&http://pic2.zhimg.com/v2-ad564cc3ef2c33ba8e4b11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4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http://pic2.zhimg.com/v2-ad564cc3ef2c33ba8e4b11_r.jpg&&&/figure&&p&想要节约工作量,一个错觉就能解决问题了。&/p&&p&&b&3、伪装&/b&&br&完全了解一个游戏的来龙去脉,不断闯关变得更加精通,这些行为都是玩家在游戏过程中自然会产生的一种欲望。不过精通哪有那么简单,于是这时候伪装就派上了用场,&b&伪装机制&/b&可以直接给玩家创建一种存在假象,包括让人误以为游戏的某种设定很逆天。&/p&&figure&&img src=&http://pic1.zhimg.com/v2-e39e25bb9f4bed67cf60a4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pic1.zhimg.com/v2-e39e25bb9f4bed67cf60a4_r.jpg&&&/figure&&p&以《地狱之刃:塞娜的献祭》为例,它就直截了当地在剧情界面上告诉你游戏有&b&永久死亡&/b&这一设定,说什么失败次数过多角色会被黑斑覆盖,然后存档会被清空,把不少玩家吓得够呛。虽然有些大胆的玩家亲身尝试 50 余次以上的死亡证实了这是官方的骗人伎俩,但无论它的存在是为了给玩家一个警告,还是想给游戏渲染一下气氛,它都成功做到了,哪怕是用骗人的方式。&/p&&figure&&img src=&http://pic2.zhimg.com/v2-b63d69c09dd1bbdfe7e91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472& data-rawheight=&6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2& data-original=&http://pic2.zhimg.com/v2-b63d69c09dd1bbdfe7e91_r.jpg&&&/figure&&p&这样的例子虽然简单,但它们对于玩家的游戏体验是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的,像《狂野飙车(Hi Octane)》也是如此。游戏中并&b&没有出现真实的统计数值&/b&,然而这对玩家的体验并没有什么影响,只要玩家自己觉得数值好像统计得很真实那样就行了。&/p&&figure&&img src=&http://pic1.zhimg.com/v2-291a8eb71bbbcc44b8d1d0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pic1.zhimg.com/v2-291a8eb71bbbcc44b8d1d0_r.jpg&&&/figure&&p&另外,像游戏中一些&b&打折促销&/b&的活动也常常如同现实的优惠活动一样,对人们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毕竟人们都愿意相信现实中的打折优惠能够让自己获利,自然也会相信游戏里的活动。伪装机制也完全揭示了人们有想被欺骗的本能、对于真相有多不在乎,并证明了&b&技术有时候真的可以模糊真实与虚假的差别,让人信以为真&/b&。&/p&&figure&&img src=&http://pic1.zhimg.com/v2-ce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pic1.zhimg.com/v2-ce_r.jpg&&&/figure&&p&&b&4、公平性&/b&&br&这算是游戏设计中相当复杂的一个点,因为绝大多数人真的完全不理解游戏公平性和几率问题,所以总有人觉得自己是时候该赢了,但结果总与他们所想的大相径庭。为了满足他们的这种错觉,游戏往往会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去保证玩家感觉到公平性的存在,最简单的就是让玩家知道自己是怎么玩死的,因为一无所知总会让人有上当受骗的感觉。&/p&&figure&&img src=&http://pic2.zhimg.com/v2-d472d97ed5dddd95c468f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505& data-rawheight=&12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5& data-original=&http://pic2.zhimg.com/v2-d472d97ed5dddd95c468f_r.jpg&&&/figure&&p&比如《神秘海域》系列就用了一个非常聪明的伎俩,提高了玩家挑战成功的机会,以保持他们心里那种“&b&游戏设计还挺公平&/b&”的想法。&/p&&figure&&img src=&http://pic4.zhimg.com/v2-368bb892e37969bffc21e23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pic4.zhimg.com/v2-368bb892e37969bffc21e23_r.jpg&&&/figure&&p&而像 Ninja Theory 的《鬼泣》所使用的方法则更加简单高效,他们让玩家角色能够吊打比预想中更多的敌人,借此来增强玩家的自信心。&/p&&figure&&img src=&http://pic1.zhimg.com/v2-6a4d5a87d167b1e15b7f4ad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pic1.zhimg.com/v2-6a4d5a87d167b1e15b7f4ad_r.jpg&&&/figure&&p&在《异形》里对外星人的设定则是&b&两个大脑&/b&,一个确保外星人能够总是向玩家靠近,另一个负责控制外星人对周边环境的反应。不过这两个大脑并不会互相沟通,所以在猎杀玩家的时候并&b&没有什么不对等优势&/b&,只是基本保证了它们不会离玩家太远,也不会利用地形作弊。&/p&&figure&&img src=&http://pic2.zhimg.com/v2-a707d9dfffe1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pic2.zhimg.com/v2-a707d9dfffe1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pic3.zhimg.com/v2-15f51f220e982a889e51a41c6135393a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pic3.zhimg.com/v2-15f51f220e982a889e51a41c6135393a_r.jpg&&&/figure&&p&除了这些之外,不少游戏也会&b&在玩家频频挂彩之后自动调节游戏难度和生产敌人的频率&/b&,改动角色的数值百分比,避免玩家在受伤濒死之前没时间反应就挂了。&/p&&figure&&img src=&http://pic4.zhimg.com/v2-313d7d1abd521d6bf4d50c3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511& data-rawheight=&5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1& data-original=&http://pic4.zhimg.com/v2-313d7d1abd521d6bf4d50c3_r.jpg&&&/figure&&p&不过也有一些极其困难的游戏同样也被玩家们所接受,比如《黑暗之魂》。这款游戏的难度为大众公认,之所以也能被视为公平游戏,主要是因为&b&游戏能够给玩家展示如何提高技术&/b&。玩家每次失败都能知道原因,并且系统会给玩家展示下次该如何做才能打得更好,而这确实是保证玩家有游玩动力的一个重要因素。&/p&&figure&&img src=&http://pic4.zhimg.com/v2-cf074fb42ad8ffb245f59c33e49e1f8f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pic4.zhimg.com/v2-cf074fb42ad8ffb245f59c33e49e1f8f_r.jpg&&&/figure&&p&&b&5、多人体验&/b&&br&这个部分也许是最有争议的部分,因为人们常常觉得在多人游戏中理所当然地要公平,要有趣,可事实上,&b&多人游戏也同样有大量的调整机制&/b&,连《英雄联盟》这样的作品也不例外。&/p&&figure&&img src=&http://pic4.zhimg.com/v2-5cc359ff1048e40bae78e3dd10877cd3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pic4.zhimg.com/v2-5cc359ff1048e40bae78e3dd10877cd3_r.jpg&&&/figure&&p&像《马力欧卡丁车》就创造了一种被称为“&b&橡皮筋&/b&”的机制,它主要用于比赛中,通过细微地调整&b&将不同的竞争对手拉近,达到产生冲突的效果&/b&。由 AI 操控的卡丁车如果跑在玩家后头,那它很快就可以加速追上玩家,还能频频使用各种加成效果,而这一切都是 AI 为了让比赛变得更加激烈所采取的调整措施。&/p&&figure&&img src=&http://pic2.zhimg.com/v2-b4dcc04c269bbae972d359f060dc88a9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pic2.zhimg.com/v2-b4dcc04c269bbae972d359f060dc88a9_r.jpg&&&/figure&&p&如果玩家把多人赛事当成一种竞争而不是乐趣,那这样的机制对玩家来说可能就有点不公平。游戏设计师们知道玩家对于多人玩法体验的需求,于是提供了社区、用户基地让玩家自主调整技能配置,让大家能在多人竞争力发挥自己最强的实力(再不敌就没办法了)。&/p&&figure&&img src=&http://pic4.zhimg.com/v2-3d386cfb8bb797c46083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508& data-rawheight=&4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8& data-original=&http://pic4.zhimg.com/v2-3d386cfb8bb797c46083_r.jpg&&&/figure&&h2&&b&这仅仅只是个开始&/b&&/h2&&p&虽然这些机制真的很常见,有的甚至已经被沿用了十几年、数十年,但 9 成以上的设定都是玩家不会注意到的(除非某部作品中它们被取消了)。上面提到的这些其实不过是众多游戏设计师们所做的小部分案例,很多机制和小伎俩也仍然在市面上的绝大多数游戏中存在着,因为人们需要它们,人心需要它们。&/p&&figure&&img src=&http://pic1.zhimg.com/v2-2f1a867277ecb84d8b364c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pic1.zhimg.com/v2-2f1a867277ecb84d8b364c_r.jpg&&&/figure&&p&如果你要设计一把椅子,你就必须清楚你是要将一个人的完整体重放到它上面,坐姿可能是脚在地上,背靠椅背,这就是设计时所需的物理考量。&/p&&p&同样的,前文所提及的各种机制也要对我们所学习的神经系统学、大脑各项功能的化学层面作用进行考量,像是:成就感(脑内啡)、动机和奖励(多巴胺)、信任与同情(缩宫素)等。理解了大脑的运作原理,把这些都整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整体体验(血清素),基本上就算掌握了玩家大脑的需求。&/p&&figure&&img src=&http://pic2.zhimg.com/v2-d6fcf590ad3fe8df14f0ea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pic2.zhimg.com/v2-d6fcf590ad3fe8df14f0ea_r.jpg&&&/figure&&h2&&b&揭晓了谜底,还能愉快地游戏么?&/b&&/h2&&p&当你发现了一个惊人魔术的谜底,它再次表演的时候你可能就不那么兴奋了,那么得知了这些游戏障眼法的秘密之后,会不会从此以后都不能再愉快地玩游戏了?其实并不至于。游戏还是会一如既往地用各种机制和伎俩去吸引你,让你的大脑在游戏过程中保持活跃,也就是前面提到的&b&明知是假,但仍愿上当受骗&/b&的人心。&/p&&figure&&img src=&http://pic3.zhimg.com/v2-46b0f2ded181d70e384c3922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pic3.zhimg.com/v2-46b0f2ded181d70e384c3922_r.jpg&&&/figure&&p&即使旧的机制和伎俩被看穿,设计师们还是会不断想出新的方法来调动玩家的荷尔蒙,引起情感和行动上的共鸣。&b&事实上只要你足够热爱游戏,那不管游戏背后的障眼法揭露多少都对你的游戏体验没有影响&/b&,像设计师本人可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接触这些伎俩,然而他们也还是喜欢玩游戏。&/p&&p&不管是骗人还是被骗,只要双方开心乐意,那就算游戏乐趣的实体是人为的,那又有什么关系呢?&/p&&p&&b&原文编译自 polygon&/b&&/p&&p&&b&原标题:Games aren’t always fair, the magic lies in making you think they are&/b&&/p&&p&&b&作者:Jennifer Scheurle&/b&&/p&&p&————————————————————————————————————&/p&&p&本文首发于&a href=&https://www.zhihu.com/people/afba6d8c3ba6b01203ece84& class=&internal&&@任玩堂&/a&, 恳请大家关注我们的&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appgame& class=&internal&&知乎专栏&/a&。&/p&&p&下面是我堂近期发布的其他精彩内容:&/p&&p&&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那个抵制FGO的印度教领导人,其实还喷过《守望先锋》和《龙珠》&/a&&/p&&p&&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别说动物了,我们乙女甚至能跟水垢谈恋爱&/a&&/p&&p&&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就算在18X游戏中与美少女交换身体,也不都是喜闻乐见的开端……&/a&&/p&&p&&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打了七年英雄联盟终于加入职业战队是一种什么体验?&/a&&/p&&p&&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其实在《绝地求生》里,一枪不开也能吃到鸡&/a&&/p&&p&&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歪!妖妖灵吗?我们长城被挖穿了!&/a&&/p&&p&————————————————————————————————————&/p&&p&搜索:任玩堂或appgamecom,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每天都有机会赢取精美周边!&/p&&p&同时欢迎您去我们的官方微博转转:&a href=&http://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eibo.com/rwtgam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任玩堂微博&/a&&/p&&figure&&img src=&http://pic3.zhimg.com/v2-3a3bdfc710c7bb4addf5de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pic3.zhimg.com/v2-3a3bdfc710c7bb4addf5de_r.jpg&&&/figure&&p&&b&我堂新到《Lovelive!学园偶像祭》《王女异闻录》《九阴》《放开那三国》《重装突击》等游戏独家礼包,诸君可扫描上图到我们的公众号中领取。&/b&&/p&&p&&/p&
老司机们都知道,游戏中多多少少都有些来自厂商、开发者的套路,有的为了圈粉、有的为了圈钱、有的为了方便玩家,还有的是为了误导玩家。前阵子众多游戏设计师纷纷曝光出自己曾经在游戏中耍过的一些“诡计”,玩家们虽然发现自己上当,却反而愿意给设计师们…
&p&时隔三年的更新:&/p&&p&三年过去,原先这个答案的很多产品都发生了变化,有些消失了,有些被监管限制了,有些名字还是那个名字,其他全变了。&/p&&p&目前很多理财产品已经被各种各样的手段限制了流动性,包括余额宝的整顿,各种金交所的限制,信托新政,基金新政等,所以目前我只留下了最后几个理财产品仍在使用。&/p&&p&第一个是:&b&立马理财。&/b&是网易理财的升级版,光大海航网易三家联合背书的平台,安全性可以说是一流的,唯一的槽点是有时候海航会搞自融,但是作为国内四大航之一,海南航空虽一直高融资高杠杆,但由于在A股有海航系的多个股票,因此安全边际还是很高。立马理财早几个月还是有产品转让的,目前新发的产品却都没有了,算是一点小缺憾。&/p&&p&第二个是:&b&黄金钱包。&/b&主要是软银中国连投三轮,给与了他一定的安全背书。另外和传统银行渠道相比,买了黄金可以出借收利息,比一般买了黄金只能放在家里看或成为银行账户的数字强很多。因此是一个不错的投资黄金的渠道,但是黄金本身依然会收到国际黄金市场的价格波动影响,因此仍然有亏损的概率,求稳的话我个人不建议多投。&/p&&p&第三个是:&b&兴业小金卡。&/b&这张卡是作为余额宝的补充存在的,因为目前余额宝限额10万,招商朝朝盈限额5万,加起来是个不大不小的尴尬数字。如果你有20、30万闲钱,剩下的钱对于年轻人来说,通过各种手段都能投资出去,但对于我们的父母辈来说,他们很可能把接下来的钱只能存银行,那么损失的利息也是一笔不小的钱。而兴业小金卡里,余额超过1000的部分自动进入京东小金库理财,享受近似余额宝的利息,同时省去了在柜面买理财或是在手机端买理财的操作,是一个极大降低我们父母辈学习成本的一个良好的储蓄卡。&/p&&p&目前各类理财产品的限制越来越多,流动性也越来越差,大家且理且珍惜。&/p&&p&以下为原答案:&br&======================================================================&br&难得有可以回答的问题,潜水多年的人上浮一次。&/p&&p&题主的问题实在是不够具体,请允许我擅自拓展一下:余额宝的特性是什么?&b&低门槛,较银行储蓄为高的收益,极强的流动性,极低的风险性&/b&(注意,余额宝其实是不保本的)。特别适合那些够不上任何银行理财产品的人。由于余额宝有支付宝做大平台,流动性这条我觉得没有产品可以干掉余额宝。而1000元起发放正常计算收益的余额宝,基本上也不会有比这个还要低的门槛。而比余额宝更好,则只能在收益上,风险上做文章。基于银行储蓄和国债收益的刚性兑付,余额宝可以说是市场上风险最低的品种了,因此要选择产品,也只能选到风险近似的。&/p&&p&据此,将题目转化为:有没有比余额宝收益更多,风险近似的理财方式。&br&回答问题:有,但是根据你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推荐的也不一样。&/p&&p&估计有人要喷我了,这不等于没说么?理财方式千千万,每个人情况不一样,想要获得针对的回答,的确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p&&p&不过接下来我还是随便推荐一些我熟悉的产品,各位客官随便看看就好,有满意的自行抱走。&/p&&p&1.余额宝类似宝宝:余额宝的基金公司是天弘基金,成立于2004年,其实一直是市场上的规模不大基金公司。论收益,就基本没排上过前几名。这两年国内收益最好的货币基金,以年来看,是&b&万家货币&/b&(近年来连续第一)和&b&南方货币&/b&(万年老二)。而近年来银行系宝宝的崛起,以&b&中信&/b&和&b&招商&/b&为代表的类余额宝产品,同时具备了余额宝的每日收益和银行卡的随时取现,随时消费属性,且此类宝宝将募集资金优先投放本行,所以也能获得较第三方基金公司稍高的收益,也是极具竞争力的品类。&/p&&p&2.万能险,投连险:现在保险作为一个新的理财门类,已经值得重新审视一番了。为何?好的投连险,万能险的收益率通常在5-7%之间,相较于余额宝收益更高,且保险公司也是具有隐形刚性兑付属性的(大到不能倒)。但这并不是说你找到一个保险理财产品就能买,通常情况下,你买回来的都是坑爹的。我有个在保险公司做前台的妹子朋友,他每天工作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应付投诉,而其中以在银行被忽悠购买保险,事后发现产品不符居多。在此我给出我个人的推荐:&b&网易理财收益保、定活保。 &/b&基于网易和光大永明人寿两家的信用,收益6.0%-6.6%的产品是很具有竞争力的,两个产品中比较好的是收益保,每半个月可赎回一次保证了流动性,可惜很久不卖了。&/p&&p&3.可转债基金:可转债的优势极其简单,下有保底,上不封顶。熊市类债券,牛市换股票的两头赚钱方式,使得可转债非常难亏本,而国内最老的可转债基金&b&&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fund.eastmoney.com/340001.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兴全可转债&i class=&icon-external&&&/i&&/a&&/b&,成立10年多累计收益率382%,年复利15%左右,表现非常稳定,可以说是长期投资者的优秀选项。&b&注&/b&:本回答推荐的是可转债基金,而不是直接标的的可转债,且是推荐长期持有。作为标的的可转债,没有足够投资经验和非市场专业人士还是不要碰了。&/p&&p&4.信托:信托,起步通常需要100万起(我认为50万起就有值得购买的产品),虽然有着较一般理财产品为高的收益率(8-13%),门槛却也颇有点高攀不起。那一般普通民众有没有方式买到呢?其实是有的,只不过要变通一下,今年诺亚财富新推出了产品&b&员工宝&/b&,其本质是将部分信托分拆,给个人投资者一个低门槛进入的机会。当然,中间收益也是被降低了,但仍然有7.5%-8.8%左右的收益,胜于大部分理财产品,有时也会放出部分非常好的标的产品 ,虽不保本,但具有想象力。&/p&&p&5.有机构担保的对企业网贷:不知道这个表述是否严谨,总之我将&b&陆金所&/b&的业务归类为此。陆金所的最大优势呢,就是有个好爹,平安的担保相当于一纸超强的背书,直接将有所风险的对企业贷款风险降低到近乎刚性兑付。但是陆金所有个隐藏的坑爹点,就是它计息的方式,明面上8.4%收益,由于还款方式是本息一起还,每期都有部分本金还款,导致有部分利息是收不到的。实际全程下来在采取回款继续转投操作后是接近7%不到的收益,在没有陆金所内宝宝的时候,曾让我感叹这就是挂羊头卖狗肉啊。当然,陆金所仍然是不错的选择。另外还有个类似的,也是我比较推荐的,是招商银行的&b&小企业e家&/b&,虽然没有陆金所的强力担保,但是具有银行的审查和风控,能通过审查的也具有很不错的资质了,最主要的,它的本息是全额一次性归还,至少做到了利息所见即所得。&/p&&p&6.特定的P2P项目:P2P风险高不高?相较于市场上大部分产品来说,必须高啊,但是作为行业的前身,民间借贷如此多年,违约事件似乎也不是天天可见。因此我很赞赏在知乎里另一位朋友对P2P贷款,以垃圾债的思维做风险覆盖来投资。不过我们今天还是针对普通投资者来个接地气的答案,这就是&b&人人贷的U计划。&/b&根据时间长短,收益为7%-11%,风控较普通投标更严格,且近似以平台信用担保,有托管方,较高的收益,可以说是P2P中少数的好产品。注:无论在任何情况下,P2P都是高风险投资,因此切忌投资太多,切忌切忌。&/p&&p&7.国债,企业债&b&逆回购&/b&。这是超短期资金的最好去处,如果你今天有人借你10亿,但是只允许在你账户上呆一天,第二天就还钱,那么在余额宝都不能为例的情况下,逆回购给了你单日最大收益的机会,当日资金轮转带收益的特性,使得逆回购有极强的流动性(本例有些理想化,实际操作中钱需要在T+2工作日才能取到银行卡上,表述考虑不周在此致歉)。另由于利率和市场利率一样在日内波动,虽然在大部分时候逆回购收益率不如别的产品(略低于或高于余额宝类产品),但是在特殊事件(例如钱荒)、特殊时点(半年末,年末)会有一些远超其他产品的短期收益可能,所以逆回购是一个良好的理财补充门类。&/p&&p&最后说一句老生常谈: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p&
时隔三年的更新:三年过去,原先这个答案的很多产品都发生了变化,有些消失了,有些被监管限制了,有些名字还是那个名字,其他全变了。目前很多理财产品已经被各种各样的手段限制了流动性,包括余额宝的整顿,各种金交所的限制,信托新政,基金新政等,所以…
&p&我觉得所有的创业机会,可以分成四个大类,第一类是模式创新。比如以前我们在路边叫车,现在变成了手机叫车。第二类是科技创新,它比模式创新更加底层,更加基础。比如搜索算法,以前是不存在的&b&。&/b&第三类机会是产业效率提升,像找钢网这样的公司,在效率不足的地方去提升产业效率。&/p&&p&还有一个机会,我认为是消费升级真正的起因,那就是消费者观念的变化和对好产品的追求。&/p&&p&首先,消费升级不等于买的更贵。&/p&&p&很多人可能会把消费升级和买更贵的东西联系在一起,其实它并不是价格的升级。我非常喜欢网易严选这个平台,但它卖的东西很便宜,满足的是大家此前在街边10元店买一条毛巾或者拖鞋的消费习惯,它也属于消费升级。&/p&&p&同时,低价的商品稍微卖贵一点,会比高价的商品更有升级的空间。比如周黑鸭的客单价在50块钱左右,以前街边摊卖的散装鸭脖子10多块钱能买到,那现在为什么你要来买?因为50块和10多块在现在的消费者决策当中,不再具有完全压倒性。&/p&&p&消费者会考虑它的品质和品牌,考虑好不好吃的问题,以及自己的消费能力。低价商品比以前贵一点,但他消费需求的减弱并不会很明显,反而能被品质升级和品牌升级等抵消。&/p&&p&其次,消费者观念变化主要体现在追求品质保障与个性化两个层面。&/p&&p&第一,消费者开始更多的追求品质保障,这是消费者底层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转变。品质,很简单,就是好的东西与合理价格的搭配。它是一种更合理的平衡,代表了消费者对于品质很强的判断能力。如果推出的产品满足了用户这种需求,用户会对它非常买账。需要注意的是,它应该和性价比区分开来,因为性价比强调的更多是极致的价格。&/p&&p&第二,个性化。个性化有很多关键词,比如设计感、时尚化等。举个例子,峰瑞投了一个叫PARTICLE FEVER(粒子狂热)的体育服装项目,它的亮点在于运动和时尚的结合。以前我们买运动裤,可能不会想到这个东西好不好看,单纯的买运动或者买时尚,现在通过将运动服装时尚化,就有了一个很清晰的个性。它不见得属于定制或者高端,但它肯定是个性化的。&/p&&p&当然,在每个人个性都不太一样的情况下,需要抽取出来一种很清晰的趋势,比如在运动服装上开两个洞是一种个性化,但可能不是社会的趋势。很多的人通常都想往同一个方向去表达个性时,他就会变的有社会整体趋势的概念,而不是单纯的标新立异。&/p&
我觉得所有的创业机会,可以分成四个大类,第一类是模式创新。比如以前我们在路边叫车,现在变成了手机叫车。第二类是科技创新,它比模式创新更加底层,更加基础。比如搜索算法,以前是不存在的。第三类机会是产业效率提升,像找钢网这样的公司,在效率不足…
&p&收藏居然是点赞的3倍!我写了4k多字的评论你们都不点赞,猫心碎成了9瓣……&/p&&p&&br&&/p&&p&喵~千呼万唤,小猫终于决定写一篇荐书的文章啦。这次推荐的书涉及管理学、心理学、经济管理,大部分是我读过两遍以上的,有的甚至在家里和办公室各放了一本,方便随时翻阅。&/p&&p&&br&&/p&&p&自我提升类的书籍读起来稍微有些枯燥,对有些童鞋来说可能比较困难。不过没关系啦~这些书里面的重要内容,我都会在以后的文章中生动演绎,用尽量通俗易懂的说法让大家看懂哒~&/p&&p&&br&&/p&&p&好啦~话不多说,让今天的主角们闪亮登场吧~&/p&&p&&br&&/p&&p&&b&1.《第五项修炼》&/b&&/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610e0bbc6acced_b.jpg& data-rawwidth=&350& data-rawheight=&3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0&&&/figure&&p&这是一本管理学的经典著作,被《金融时报》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五部工商巨著之一。作者认为,“&b&一个组织能够有长期竞争力的关键是学习能力&/b&”,并且提出了打造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b&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b&。其中的“第五项修炼”也就是“系统思考”是其他四项修炼的基础,系统思考的水平也决定了最终的学习效果。&/p&&p&&br&&/p&&p&可以说,这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系统思考”教会了我要&b&看清事物的各种关联结构,还要看清各种变化的过程,&/b&改变了我看待世界的方式。曾经止步不前的“瓶颈问题”得到了突破,我不再通过拖延逃避学习与工作中的困难。&/p&&p&&br&&/p&&p&关于系统思考的详细内容,可以查看公众号【&b&小猫倩倩&/b&】的第一篇文章&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mp.weixin.qq.com/s/Q6js4RJ1ipFp8rQlIAQDPQ&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打开我,这可能是一把改变你人生的钥匙&i class=&icon-external&&&/i&&/a&。&b&后台回复【系统思考】,获取《第五项修炼》的读书笔记~&/b&&/p&&p&&br&&/p&&p&&b&2.《学会提问》&/b&&/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a593fea66f02f62bc84051ecabb20985_b.jpg& data-rawwidth=&257& data-rawheight=&25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7&&&/figure&&p&这本书被誉为批判性思维领域的圣经,&b&它教给我们如何理性地、有逻辑地、批判地,提出、思考、解决问题&/b&。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的意思并不是“批评”、“找茬”、“唱反调”,而是让我们用一种理性的、辩证的方法来看待问题。随着互联网阅读的普及,我们每天都要阅读大量的信息。一些爆款文章的作者深谙抓住读者眼球的方法,提出各种偏激的、片面的、甚至是煽动性的观点,再佐以一些看似“令人信服”的个例,读者常常会被“牵着鼻子走”。&/p&&p&&br&&/p&&p&如何判断这些信息的真伪呢?这本书会告诉你答案。拥有批判性思维的人,会习惯凡事追问、务求全面周到,判断是有理有节的,态度是追求公正的。&/p&&p&&br&&/p&&p&&b&3.《学习之道》&/b&&/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bd28bacf16_b.jpg& data-rawwidth=&257& data-rawheight=&25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7&&&/figure&&p&作者芭芭拉·奥克利根据脑科学和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阐述了学习的基本原理,并给出了高效学习的各种方法。这是一本实用性非常强的书,它提供了一些简单有效的学习方法,内容通俗易懂。如果你不太理解书中理论部分的内容也没关系(其实也没多少理论内容),只要按照作者给出的步骤去做就可以了。&/p&&p&&br&&/p&&p&书中有许多实用的小tips,为了方便随时翻阅,我在办公室和家里各放了一本。&/p&&p&&br&&/p&&p&&b&4.《自控力》&/b&&/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9aa7e94b9da4a9_b.jpg& data-rawwidth=&303& data-rawheight=&30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3&&&/figure&&p&《自控力》的封面上有一句非常诱人的话——&b&只需10周,成功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b&。不知道多少人是看到这句话把这本书买回来的——然后就把它束之高阁落灰了。如果你还没有读,可以先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b&你控制生活的欲望有多强烈?&/b&是想继续懒散地过完一生,还是想做一个智慧而上进的人?&/p&&p&&br&&/p&&p&锻炼意志力是一个漫长而艰难困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要和最大的敌人——自己——作斗争。&/p&&p&&br&&/p&&p&前段时间有小朋友私信问我人生规划,问我为什么身处安逸的体制依然要努力。&b&不是我不喜欢安逸的生活,只是有更美好的未来在前方等着我。&/b&&/p&&p&&br&&/p&&p&明确的目标是一切成功的关键,也许一路上都充满了荆棘,但当你走到终点的时候,就会感激当时下定决心的自己。&/p&&p&&br&&/p&&p&自控力也是同样。如果你没有改变生活的欲望,10个凯莉·麦格尼格尔也救不了你。&/p&&p&&br&&/p&&p&&b&5.《精力管理》&/b&&/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c9d0ff07d49c1c42af10b89fd4da2bd2_b.jpg& data-rawwidth=&280& data-rawheight=&28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0&&&/figure&&p&传统的效能提升理论告诉我们要学会管理时间,而新型的理论则告诉我们,“精力管理”才是最重要的。&b&人的“精力”包含四个部分:体能、情感、意志力与思维,所谓“精力管理”,就是要“全情投入”&/b&,一心一意地去做某件事。&/p&&p&&br&&/p&&p&因为涉及范围比较广,这本书没有把四个方面的精力写的非常深入,建议搭配其他书籍阅读。比如情感精力方面参阅《情商》、《亲密关系》等;意志精力方面参阅《自控力》等;思维精力方面搭配《学习之道》、《金字塔原理》等。&/p&&p&&br&&/p&&p&&b&6.《情商》系列&/b&&/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f0f4e37e8a2a4bb9e99e23e4a0487250_b.jpg& data-rawwidth=&283& data-rawheight=&28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3&&&/figure&&p&很多人对情商有误会。有的人觉得,情商高就是要虚假圆滑;还有的人觉得,情商高就是要讨好所有人。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情商呢?萨洛维与约翰·梅耶给出了“情商”的定义,主要分为五个部分——&b&了解自身情绪、管理情绪、自我激励、识别他人的情绪、处理人际关系&/b&。丹尼尔·戈尔曼在《情商》一书中对于这五个部分做出了详细的阐释。&/p&&p&&br&&/p&&p&了解自身情绪,就是能够识别自己的“感受”。在生气的时候认识到“我生气了”(事实上很多人的情绪都是在无意识中发生的)。管理情绪,就是控制负面情绪,摆脱抑郁、焦虑、愤怒等困扰。自我激励就是要“延迟满足”与“抑制冲动”;识别他人的情绪就是“有同理心”、“会看眼色”,这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基础。&/p&&p&&br&&/p&&p&《情商》系列总共有6本书,包括《情商》~《情商5》还有《情商实践版》。第一本是解决各种情绪问题的理论基础,第二本侧重于社交情商,第三本是工作情商,第四本是领导情商,第五本则是讲消费习惯、环保意识与生态理念。&/p&&p&&br&&/p&&p&&b&《情商》系列是我修习情绪管理的启蒙书&/b&。我曾经是一个非常情绪化的人,会因为一点小事把男朋友批评的一无是处;遇到负面情绪时,又沉浸在其中久久不能自拔。在《情商》系列和其他积极心理学著作的帮助下,如今我已成为别人口中“心态很好的人”,人际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p&&p&&br&&/p&&p&《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情商系列第一本)是少数我读了3遍以上的书之一。&/p&&p&&br&&/p&&p&&b&7.《亲密关系》&/b&&/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30b31bcaffebcebde53516e_b.jpg& data-rawwidth=&339& data-rawheight=&33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9&&&/figure&&p&《亲密关系》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克里斯多福·孟写的,还有一个版本是罗兰·米勒写的。后者主要通过实验数据和实验过程来进行论证,对学术研究不太感兴趣的同学看起来可能有点痛苦,喵这里就只推荐第一个版本。&/p&&p&&br&&/p&&p&这是一本很了不起的书,&b&因为它能真正帮助你改善自己与伴侣或男(女)朋友之间的关系,并且从此免疫朋友圈情感毒鸡汤&/b&。作者认为,在亲密关系中,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不应当排斥冲突,而要在认识冲突、解决冲突的过程中让亲密关系达到更高的境界。&/p&&p&&br&&/p&&p&亲密关系有四个阶段:月晕、幻灭、内省、启示。第一阶段,每个人看到的都是另一半的优点,两个人如胶似漆,但这种“完美”其实是不真实的,所以叫“月晕”;第二阶段,开始看到对方的缺点,“完美”的形象破灭了,心生遗憾;第三阶段,对方缺点越来越多,很多情侣走到这一步就分手了,但这同时也是自我反省、修炼成熟人格的好时机;第四阶段,接受自己与另一半的不足,共同成长。&/p&&p&&br&&/p&&p&书中给出了一些非常贴近生活的例子,接受我推荐而阅读的好几个小伙伴都感慨“这些例子简直说的就是我”。作者是一位专业的亲密关系咨询专家,不但给出了“心法”,还给出了具体的措施。&/p&&p&&br&&/p&&p&《亲密关系》是一本我读了N遍的“枕边书”,每两三个月就要拿出来翻一遍。&/p&&p&&br&&/p&&p&&b&8.《非暴力沟通》&/b&&/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e3a2dbb2c8dd7f4e6ae79a_b.jpg& data-rawwidth=&384& data-rawheight=&38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4&&&/figure&&p&&b&读完《亲密关系》和《非暴力沟通》,你会发现和男/女朋友之间90%的问题都能得到理性的解决。&/b&&/p&&p&&br&&/p&&p&我们时常会在情绪失控时说一些伤害亲人朋友的话,在平时与同事、同学的相处中,也可能因为一些误会口不择言激化矛盾。我从来都认为“心直口快”、“刀子嘴、豆腐心”是在为情商低的人辩解(前面我们说了,情商中很重要的部分就是管理自己的情绪、识别他人的情绪),真正理性而智慧的人会时刻在意自己给别人带来的感受。&/p&&p&&br&&/p&&p&如果说《情商》是“道”,那《非暴力沟通》就是“器”,它会教给我们怎样基于彼此尊重、相互理解的原则进行沟通。&/p&&p&&br&&/p&&p&&b&9.《理性情绪》&/b&&/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b05c4c7c21f7b946cf6c4_b.jpg& data-rawwidth=&257& data-rawheight=&25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7&&&/figure&&p&接下来要推荐的三本书——《理性情绪》、《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和《真实的幸福》陪我走过了人生中最灰暗的时光。&/p&&p&&br&&/p&&p&《理性情绪》的作者阿尔伯特·埃利斯被称为“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之父;《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和《真实的幸福》两本书的作者马丁·塞利格曼是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这三本书都是写个普通人看,用来克服消极情绪、提升幸福感的经典心理学著作。它们基于一个共同理论:&b&导致坏心情的并不是糟糕的事情本身,而是我们的思维定势。&/b&消除愤怒、恐惧、焦虑、抑郁的根本方法是要改变我们“往坏的方面想”的思维定势。&/p&&p&&br&&/p&&p&《理性情绪》告诉我们,要“无条件地接纳自己,无条件地接纳他人,无条件地接纳我们的现实生活”。&/p&&p&&br&&/p&&p&&b&10.《认识自己,接纳自己》&/b&&/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a1c3a4c8483aac167bf9b916be349ec2_b.jpg& data-rawwidth=&350& data-rawheight=&3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0&&&/figure&&p&《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告诉我们,人之所以会被负面情绪困扰,是因为没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我们身上有些行为特质是能改变的,有些是不能改变的,我们要通过改变能改变的来实现自我提升;要接纳不能改变的,因为这些特质也是我们独一无二的一部分。&/p&&p&&br&&/p&&p&&b&11.《真实的幸福》&/b&&/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a59d6d99e654a6cb7ff2ee_b.jpg& data-rawwidth=&338& data-rawheight=&33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8&&&/figure&&p&《真实的幸福》告诉我们,“真实的幸福在于能够预约、满意、专注地投入到当下的生活。幸福的真谛是在应用突出品格优势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p&&p&&br&&/p&&p&用心地读完这三本书(事实上我读了塞利格曼“幸福课”系列的5本和埃利斯“理性情绪”系列的6本),你会对生活更少抱怨、更多感恩。世界还是同一个世界,只愿你能被温柔地相待。&/p&&p&&br&&/p&&p&&b&12.《富爸爸,穷爸爸》&/b&&/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943a64b2ccecb42af66d5e_b.jpg& data-rawwidth=&350& data-rawheight=&3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0&&&/figure&&p&&b&这是我认知财富世界的启蒙书。&/b&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它的“资产负债”理论——&b&资产就是把钱放入口袋的东西,负债就是把钱拿出口袋的东西&/b&。这本书的“好”是有目共睹的,但作为理财教程的争议很大,有人说“富爸爸”是因为本来就有钱才能投资赚更多钱,有的人说他的资产负债观没有考虑到负债的杠杆作用,还有人说它一点都不适合中国国情。&/p&&p&&br&&/p&&p&我很感激这本书,它点燃了我思想的火花。那句“大多数人在努力致富时,总是试图在15cm厚的混凝土上建造帝国大厦”让我下定决心开始系统学习理财知识。之后经过更多的学习与实践,我摆脱了月光,跑赢了通货膨胀,定投指数基金,看公司财报估值买入股票,用价值投资代替投机主义,在股市“七亏两平一盈”中当了那个“一”。&/p&&p&&br&&/p&&p&当然,如果你打心底里对理财投资感兴趣,只看这一本书是远远不够的(你需要系统地学习,需要有圈子交流,在实践中成长)。&/p&&p&&br&&/p&&p&&b&13.《穷查理宝典》&/b&&/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e0e28271d72baaa65747f_b.jpg& data-rawwidth=&292& data-rawheight=&29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2&&&/figure&&p&查理·芒格是巴菲特的合伙人,是一位伟大的投资思想家。《穷查理宝典》收录了查理·芒格的人生哲学,主要以公开演讲和媒体访谈的形式呈现,所以看起来稍微有点乱。你需要有相当丰厚的积淀才能完全理解这本书的内容,否则只能形同走马观花地读完。按照《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的分类方法,这本书目前属于“比我层次高很多的书”,我需要成长一段时间再重新拿起来读。&/p&&p&&br&&/p&&p&说说我一点(肤浅的)收获吧。查理·芒格提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叫做“&b&跨学科攻击&/b&”,就是说可以跨越不同领域、整合各个学科知识来解决问题。与“系统思维”强调整体性、发展性类似,而“跨学科攻击”则告诉我们“不要囿于一个专业领域”。其中还提到了“市场先生”和“护城河”理论,由于这两个理论我之前在《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和《聪明的投资者》中看过了,加上自己也对价值投资有一些理解,这部分看起来稍微顺畅些。其他的虽然知道“句句箴言”,但是因为自己的阅历没有达到相应的层次,读起来比较吃力。&/p&&p&&br&&/p&&p&真的是一本超级棒的书,每当自己读更多的书、在新的领域学到更多知识,再回看《穷查理宝典》,每一次都有不一样的感受。&/p&&p&&br&&/p&&p&&b&14.《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b&&/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d971e5dbbc22a2acaf5422fbe9bb173b_b.jpg& data-rawwidth=&321& data-rawheight=&32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1&&&/figure&&p&这是一本赞誉极高的书,被《福布斯》杂志评选为“十本最有影响力的书”之一。&b&人们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但解决之道一直都建立在永恒而不证自明的原则之上。&/b&这本书中列出的七个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综合统效、不断更新”并非作者首创,但他的诠释会让你重新审视这些浓缩的智慧,最重要的是,他会告诉你怎样“付诸行动”。 &/p&&p&&br&&/p&&p&史蒂芬·柯维首先写的不是“获得成功”而是“塑造性格”,不是建立强大的组织而是提高个人效能。这和我们前面在“系统思维”中提及的“&b&一切解决问题的钥匙都在自己手中&/b&”,《亲密关系》中“&b&改变亲密关系要放下立场,而不是对对方有所求&/b&”,积极心理学三本中“&b&决定情绪的不是外在事件,而是自身的思维定式&/b&”有着共同的出发点。&/p&&p&&br&&/p&&p&你读的书越多,就越觉得世界上的“成功”都是必然的,都是有联系的;在每个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他们底层的能力是相同的。&/p&&p&&br&&/p&&p&读书最重要的不是你记住了多少,能否经久不忘;也不是以“万卷”度量,数量制胜。而是&b&你能否把书中的知识内化、应用,能否用书中的方案解决自身问题,能否举一反三、触类旁通。&/b&&/p&&p&&br&&/p&&p&&b&写了好多,累死喵喵了。别只顾着收藏,记得点个赞呀~&/b&&/p&&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ceb1f4d5001aaa1a3e8ffb102e4ad916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ceb1f4d5001aaa1a3e8ffb102e4ad916_r.jpg&&&/figure&欢迎关注公众号「小猫倩倩」(微信号:yqq-lc),后台回复「系统思考」,可以获取《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哦~
收藏居然是点赞的3倍!我写了4k多字的评论你们都不点赞,猫心碎成了9瓣…… 喵~千呼万唤,小猫终于决定写一篇荐书的文章啦。这次推荐的书涉及管理学、心理学、经济管理,大部分是我读过两遍以上的,有的甚至在家里和办公室各放了一本,方便随时翻阅。 自我…
&p&&b&1、红包是人际交往的破冰利器。&/b&&/p&&p&讲真,在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不愿做的事情就是放低姿态,求人办事。&/p&&p&尤其是当我们已经把姿态放低、请求对方帮助时,对方冷淡的反应,真的会让我们很难受。&/p&&p&这个时候,你塞个红包,对方的态度就会和缓很多。&/p&&p&你需要用到某人,但是,你跟这人又不太熟悉,这个时候,有事没事地给他发个微信红包,时间长了,他对你的态度就会很不一样。&/p&&p&&b&红包,绝对是人际关系的破冰神器。&/b&&/p&&p&&b&2、想跟领导关系特别好,就要经常陪着他玩。&/b&&/p&&p&如果只是普通的职场上下级关系,领导对你和对他人的态度是没有区别的。&/p&&p&但是,如果你经常陪着领导私底下去玩乐,吃喝,他对你肯定比对其他下属要好。&/p&&p&不管大家愿不愿意承认,我们都处在一个人情社会。&/p&&p&&b&人情社会,遇到一些可办可不办的事情时,关系的深浅,决定了这件事是否能够顺利办妥。&/b&&/p&&p&&b&同等条件,或者略差一点的条件下,跟领导关系好的那个人一定是最先获得好处的。&/b&&/p&&p&&b&3、很多事情能不能顺利处理,关键看八小时以外。&/b&&/p&&p&在国企、事业单位、行政单位,光靠做事情,就想玩转职场,是比较天真的想法。&/p&&p&八小时之外,你跟关键部门的领导,或者主管人员的关系,决定着你在这些地方能不能吃得开。&/p&&p&&b&要想在这些地方上位,八小时之外,你要进行必要的应酬和搞关系。&/b&&/p&&p&&b&4、刚毕业那会,绝大多数人都会迷茫。&/b&&/p&&p&除非你在大学就做了职业规划、人生规划,并且切实地执行了这些规划。&/p&&p&否则,在你毕业以后,你一定会有一段很迷茫的时期。&/p&&p&你会迷惑自己的工作是不是符合自己的理想,你会觉得工作好像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你会茫然自己到底该怎么办。&/p&&p&有些小伙伴会因此变得很焦虑。&/p&&p&其实,&b&没必要太焦虑。&/b&&/p&&p&你要知道大多数人跟你一样都会有这样的迷茫。&/p&&p&&b&你要做的就是,静下心来去适应环境。适应环境的过程,也是你不断明白你内心感受的过程。&/b&&/p&&p&&b&体会你内心的真实感受,搞清楚目标和自身能力的差距有多少。&/b&&/p&&p&&b&想改变,就去弥补差距。&/b&&/p&&p&&b&无论是去参加专业培训,还是向你理想的公司投简历,所有的一切改变都建立在行动上。&/b&&/p&&p&不要成天只坐在原地焦虑,要学会行动。&/p&&p&&b&哪怕每天行动那么一点,你的感受都会好很多。&/b&&/p&&p&&br&&/p&&p&&b&【end】&/b&&/p&&p&关于心理情感、人际交往、职场应对的文章都整理发表在公众号:&b&柳柳心理&/b&&/p&
1、红包是人际交往的破冰利器。讲真,在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不愿做的事情就是放低姿态,求人办事。尤其是当我们已经把姿态放低、请求对方帮助时,对方冷淡的反应,真的会让我们很难受。这个时候,你塞个红包,对方的态度就会和缓很多。你需要用到某人,…
一.&br&&br&如果关注于行业分类的话,可以清晰的看到,金融业是被归属在第三产业中的。第三产业,通俗易懂的说明,就是服务业。所有的金融行业被归类在J项,涵盖了银行,证券,保险与其他金融活动。&br&&br&所以,这行业本不存在与甲方乙方,买方卖方。基金是买方么?作为一个从业有了几年的人斗胆说一句,是,也不是。如果你是基金的合伙人,你面对这所有的产品和销售而言,的确是买方。可是你和你的IR一起出现在投资人面前的时候,你则是卖方;那么你是投资银行的销售,表面上看起来你的确是卖方,可是你在产品本身的制作人面前,你其实是某种意义上的买方;你哪怕是famliy office manager 抑或是在终极的买方Endowment fund中,你依然要受到捐赠人和管理人抑或是有一个监管委员会的监督。&br&&br&二.&br&&br&我原来是不想来参和这滩浑水的。只是好几个答案读着读着突然有一些难过。&br&&br&服务行业的人,以前还没觉得,现在看看这几个答案,怎么感觉戾气为什么会那么重呢……&br&&br&任何一个行业,我个人一直是这么认为的,行业中,不存在绝对的甲方,也不存在绝对的乙方,你作为乙方从业者,需要有时刻变成甲方的能力;你如果是甲方从业者,时刻要设身处地想如果你是乙方,你的核心着眼点在哪里。&br&&br&服务行业的本质,就是帮别人解决问题的。为什么金融行业会挣的稍微多一些,我们面对的金额基数大,以及我们解决的问题比较复杂。你越能搞定一些复杂的问题,你会越混淆甲方和乙方的身份,你也会更加突出。&br&&br&可能是因为,我们的确正在目睹着一个行业的衰落吧……&br&&br&且不说一代教父蔡总当年爱马仕领带的这种身段,专业技能和创造力的天分,拿着黄瓜就能下炕,转身就能去敲钟,搞的定高溢价销售的了难销售的货,老一代Banker有时候的气,是经历过,Hands on做过一些东西才能有的,今天的很多人还是真没有;你如果做MA能做成Paul Taubman 或者是Long time one man show Michael Klein,不管是坐在桌子的哪段都不会觉得他们是纯乙方吧?即使是攀关系搞VIP这种事情,过来人或多或少会知道一些当时两个顶尖投行在内外资券商结构人士上设计是多麽精妙和考究深通人性吧?作关系能做成这样的,我只有一个大写的服字啊。即使是很多外资行看不起的内资行,各位知道那一批老投行在设计方案和结构的时候是多麽精细巧妙么,国内政策法规多,多变且复杂的情况下,更容易体现价值啊。&br&&br&即使是买方,作为一个基金管理者,如果你每个月能给我推荐大涨的票,我每天在你门口三个响头三炷香,一点问题没有;所有的Buyout megafund都应该感激涕零的谢谢当年一个传奇卖方Michael Millken吧?强者例如Frank Quattrone 需求拿捏之准任何一个PE fund进出无人之境一定没问题的吧?&br&&br&对,的确很多时候,你做的是的确只是事务,但是区别你是顶尖,还是普通,就在于你是不是从事务中,能提炼出技术,那就是你本事了……&br&&br&&br&依自己的拙见,这行业最重要的,就是实在……做事,有的为了面子,有的为了里子,看着满眼匿名用户,全部都是匿名,逞口舌,得的是面子呢,还是里子呢……&br&&br&总提醒自己,不管什么时候,都要记得,什么是平台带给你的,什么是你自己的,不要迷失,也不要丧失,不忘初心也不要丧失自我。&br&&br&所以既然都是匿名用户,就别争了吧,看起来总像是左右手互搏,圈内人打架圈外看笑话,怪怪的。&br&&br&三.&br&&br&其实我是有一点理解原来吐槽实习生的高票答案的,虽然个人觉得表达的方式是激进了一点。他吐槽的其实是特别功利特别激进的人际交往那种……虽然有的写得的确mean,但是有的吐槽我是有一些理解的,底下狠狠贴标签的其实我也没有觉得高明在哪里,跟吐槽相比,那倒是纯粹的宣泄和有指向的恶意满满吧……&br&&br&说一些故事吧。&br&&br&0708年意气风发的某年轻人,绝对名校毕业,return offer进入了街上一流的投行,炙手可热的债券衍生品组,绝对的前台一线,人生之路简直从此巅峰更巅峰。&br&&br&只是他去的那家公司叫Lehman brothers……恩老牌投行,不过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br&&br&一夜之间没有了工作,酗酒若干天,女友离去这种老梗不提也罢,前室友说我要去西海岸了,那里天气好气候好妞更好,你反正也丢了工作丢了妞,要不要一起拉?&br&&br&小伙想着去他大爷的,去就去呗……结果去了某个tech公司,从此走上了另外一条奇怪的路……多年以后看着自己公司的名字回到了当年工作的那栋楼旁边的墙上,感慨万千……&br&&br&回到题主的问题上来吧,我看了一下题主在底下的一些更新,不过仍然想说一点点东西。现在的小朋友比我们当年厉害多了,啥都知道,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真的很棒;但是实话实说,也功利多了。用一个流行的话来说,就是把每一段正常交流的开头都变成了套路,才会引得这一段集中发泄吧。&br&&br&遇到用心的实习小朋友,很多人是愿意教一些东西的,大家内心还是很善的;可是一上来特别激进的人,目的有那么明显,多少都会有一点难过吧?不熟悉的人冲上来硬邦邦的跟你说,哦我在跟你做networking,这种时候大概率会惹人反感的吧?&br&&br&至于带不带小朋友上不上项目我没在IB做过我不知道,但是我们以前没办法让实习小朋友参与一些co investment decision 原因还是因为整个周期漫长且不太值得啊。在做了那么多年才能依稀感觉到一些决策的流程和考虑,小朋友4个月训练时间应该远远不够,做一些外围的边缘研究工作已经能很好的判定基本素养了。&br&&br&突然想起以前被问起,这些年在职业中最庆幸的是什么,我最幸运的,应该是在每一个不同的阶段,当我觉得自己还不错的时候,总会出来那么一两个让我高山仰止,望尘莫及感觉的人,抑或家学抑或研究,让我抬头总能看到更高天空。这可能也是我最感激的事情。&br&&br&开评论,不过我最近实在太忙太累了,不太会看,就这篇我断断续续还写了2周多……各位自己评论区玩的开心……另外统一回答一下中英交叉的问题,温柔版本的答案是我有些东西当年学的就是用英文学的,转过来不太知道怎么表述比较准确,有的是原句引用,所以还原语境。至于还有一个不温柔的回答版本……还是算了吧……&br&&br&又看了一下题目下面的一些答案,突然有一些怀念原来余亦多还会在的日子,无论发生什么,RIP.&br&&br&&br&就不匿了,没这习惯。
一. 如果关注于行业分类的话,可以清晰的看到,金融业是被归属在第三产业中的。第三产业,通俗易懂的说明,就是服务业。所有的金融行业被归类在J项,涵盖了银行,证券,保险与其他金融活动。 所以,这行业本不存在与甲方乙方,买方卖方。基金是买方么?作为…
&p&嗯,谢邀。 &/p&&p&作为一个学生党,其实关于提升学习效率我曾经试过很多很多种方法,其中包括“坚决不带智能机法”、“自我犒劳奖励法”、“强行自我逼迫法”等等,但是最终都无一例外都失败了。 &/p&&p&因为有的时候真的忍不住要点手机,而且容易被别的事情分散注意力。&/p&&p&后来经过一个学长介绍,第一次接触“番茄时钟法”,实用起来性价比很高。&/p&&p&“番茄时钟法”是由弗朗西斯科·西里洛于1992年创立的一种时间方法,原理说起来特别简单。 &/p&&p&简单来说,就是一种自我时间管理上的一种观念的改变,就是把传统的“点状”时间变成“块状”来进行管理,从而极大地提升学习效率。
而这所谓的“块状”,就是指“番茄时钟法”里所谓的一个个“番茄”。 &/p&&p&使用番茄工作法,选择一个待完成的任务,将番茄时间设为25分钟,专注工作,中途不允许做任何与该任务无关的事,直到番茄时钟响起,然后在纸上画一个X短暂休息一下(5分钟就行),每4个番茄时段多休息一会儿。&/p&&p&这样笼统地解释可能理解起来有困难,直接说做法可能更直观。 &/p&&p&具体做法: &/p&&p&1、每天开始的时候规划今天要完成的几项任务,将任务逐项写在列表里(或记在软件的清单里)。 &/p&&p&2、设定你的番茄钟(定时器、软件、闹钟等),时间是25分钟。 &/p&&p&3、开始完成第一项任务,直到番茄钟响铃或提醒(25分钟到)。 &/p&&p&4、停止工作,并在列表里该项任务后画个X。 &/p&&p&5、休息3~5分钟,活动、喝水、方便等等。 &/p&&p&6、开始下一个番茄钟,继续该任务。一直循环下去,直到完成该任务,并在列表里将该任务划掉。 &/p&&p&7、每四个番茄钟后,休息25分钟。 &/p&&p&在某个番茄钟的过程里,如果突然想起要做什么事情—— &/p&&p&a.非得马上做不可的话,停止这个番茄钟并宣告它作废(哪怕还剩5分钟就结束了),去完成这件事情,之后再重新开始同一个番茄钟; &/p&&p&b.不是必须马上去做的话,在列表里该项任务后面标记一个逗号(表示打扰),并将这件事记在另一个列表里(比如叫“计划外事件”),然后接着完成这个番茄钟。&/p&&p&“番茄时钟法”有自己的明确的基本原则,一旦违反就自动视为“番茄”作废,就更起不到提升效率的作用了。 &/p&&p&其基本原则如下: &/p&&p&1)一个番茄时间(25分钟)不可分割,不存在半个或一个半番茄时间。 &/p&&p&2) 一个番茄时间内如果做与任务无关的事情,则该番茄时间作废。 &/p&&p&3)永远不要在非工作时间内使用《番茄工作法》。(例如:用3个番茄时间打游戏、用5个番茄时间下棋,等等。)
&/p&&p&4)不要拿自己的番茄数据与他人的番茄数据比较。 &/p&&p&5)番茄的数量不可能决定任务最终的成败。 &/p&&p&6)必须有一份适合自己的作息时间表。&/p&&br&&br&&p&其实这个方法早就被引进至中国了,后来也陆续出现了许许多多依托“番茄时钟法”的APP,像国内比较著名的“专心”、“番茄时钟”等等。 &/p&&p&以上这些APP我基本都用过,虽然原理是一样的,但是个人感觉“专心”APP数据分析不够直观充分,“番茄时钟”显得太简陋。 &/p&&p&目前我还在用的是一款叫做“番茄土豆”的APP(发誓真的不是做广告!),也是用到现在感觉最方便的,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试试。&/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df78debe2d9_b.png& data-rawwidth=&97& data-rawheight=&6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97&&&/figure&&p&这个是APP的图标,虽然看起来很简陋。。&/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8dee9de6b82affddc80d48_b.jpg& data-rawwidth=&448& data-rawheight=&7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8dee9de6b82affddc80d48_r.jpg&&&/figure&&p&这是我的“番茄土豆”APP的首页,下面是我创立的六个标签(也就是所谓的未完成的“土豆”),它们的作用就是表明你在每一个“番茄”里做了那个或者哪些任务。&/p&&p&最上方的“25:00”指的就是25分钟,即完成一个“番茄”所用的时间,这个时间是可以调整的。&/p&&p&“历史”栏可以看到你具体在哪天的哪时哪刻完成了几个“番茄”(即哪些任务),“统计”栏则显示了你过去三十天以来的“番茄总数”、“日平均数”、“月增长数”,以及“最佳工作日”和“最佳工作时段”,各种数据分析一目了然。&/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185c7b704eef916d9012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7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185c7b704eef916d9012_r.jpg&&&/figure&&br&&p&利用“番茄土豆”这个软件要注意以下几点: &/p&&p&1.每看25分钟,休息5分钟。(这个时间因人而异) &/p&&p&2.每4个番茄钟,休息20分钟。(这个是必要的) &/p&&p&3.每个番茄钟时间内,必须全力以赴做同一件事。(这是必须的) &/p&&p&4.如果临时想到有重要的事(且需要超过2分钟),记下来,下一个番茄钟开始做。 &/p&&p&5.该休息的时候一定要休息(很重要!!) &/p&&p&6.每完成一个番茄钟,写下这个番茄钟做了什么,并在剩下的计划中挑选最重要的作为下一个番茄钟的任务。(这个也因人而异)&/p&&br&&br&&p&正常来说一天一般可以有八个番茄,高效率的时候一天可以有11至19个番茄。
大家觉得有趣的话不妨试一试,如果有效果再回来点个赞,└(^o^)┘。 &/p&&p&注:没必要非要用“番茄土豆”,大家只要能把握“番茄时钟法”的精髓(即在某一个“块状”的时间内提升专注度),并将它们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相信工作效率也会有明显的提高。
另外评论区还有推荐其他的番茄APP,名叫Flat Tomato,以及有知友提到的“爱今天”,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一试。&/p&&p&&b&当然咯,我必须在文末强调一下,学习方法这种东西真的是因人而异,所谓的“欲罢不能”以及“一劳永逸”都是比较玄乎而不靠谱的,真正的高效的学习方法都与良好的学习习惯息息相关,太追求方法反而有可能落入“形式主义”的圈套。&/b&&/p&&p&&b&在任何时候,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最重要的还是学习者本身要保持学习的热情以及自律的态度,毕竟兴趣才是我们最好的老师。&/b&&/p&&p&&b&嗯,共勉!&/b&&/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2b64a6ce78b61eac03b050b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2b64a6ce78b61eac03b050b_r.jpg&&&/figure&&p&相关回答:&/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有没有一种让人很爽的学习方法? - 知乎&/a&
嗯,谢邀。 作为一个学生党,其实关于提升学习效率我曾经试过很多很多种方法,其中包括“坚决不带智能机法”、“自我犒劳奖励法”、“强行自我逼迫法”等等,但是最终都无一例外都失败了。 因为有的时候真的忍不住要点手机,而且容易被别的事情分散注意力。…
来介绍一个有点悲伤、直戳阴暗、但发人深省的小游戏吧。&br&我当时玩到最后一关的时候,痛哭流涕。&br&&br&《The company of myself》&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aa1bafed4b4b101fd90f3cb_b.jpg& data-rawwidth=&603& data-rawheight=&2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3&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aa1bafed4b4b101fd90f3cb_r.jpg&&&/figure&开篇自白:&br&“首先你要知道,我是一个人——而且已经一个人很久了。我习惯这种生活,其实还挺满意的。&br&在我开始这种独居生活之前,我有两个爱好。其中之一就是伪装。&br&直至今日,即使我知道自己无法和别人共处,我依然能坦然地站在他们面前,逗他们笑,时不时制造点惊喜。&br&这挺讽刺的,不是么。&br&这种感觉,不太好。”&br&&br&那第二个爱好是什么呢?&br&一个叫Kathryn的姑娘。&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4dac817ac3b2d2a32dad2d5ad857da7a_b.png& data-rawwidth=&616& data-rawheight=&1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6&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4dac817ac3b2d2a32dad2d5ad857da7a_r.png&&&/figure&不过这个等会再说。&br&&br&我和其他人一样,每天都会遇到一些烦心事。只不过不同的是,他们有朋友为自己打气。&br&我没有。&br&&br&换个生动点的方式向你展示我的生活吧: )&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b0dfbfd6def79_b.png& data-rawwidth=&610& data-rawheight=&4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b0dfbfd6def79_r.png&&&/figure&看到了吗?右边有个绿色的方块。&br&我想和它交朋友。非常想,特别想,想极了。&br&&br&(非常简单的游戏,方向键操控“我”行走,每一关以到达绿色方块为胜利。&br&不过这家伙,还真是多愁善感啊。&br&像我一样。)&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feaf95e2af74bfc5daefbe64_b.png& data-rawwidth=&610& data-rawheight=&4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feaf95e2af74bfc5daefbe64_r.png&&&/figure&嘿,我在接近它了。它怎么一点反应都没有呢?&br&它注意到我了吗?&br&还是……它只是假装没有看到我?&br&&br&(一开始我以为这就是个超级玛丽类的游戏,正准备玩完这关就退了时发现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br&因为很快就遇到了跳一下跳不上去的地方。&br&但……)&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41eaeee38eb279c0fc6d3c4_b.png& data-rawwidth=&616& data-rawheight=&4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41eaeee38eb279c0fc6d3c4_r.png&&&/figure&你可以召唤“小伙伴”来帮助你!&br&当然,这个“小伙伴”就是我自己了——哈哈,你不会忘了,我没有朋友吧?&br&每次按空格,就会召唤出一个“过去的我”,它完全重复我点空格前的运动轨迹,而这样,我就可以站在““过去的我””的肩上跳过很高很高的障碍。&br&&br&就像这样。&br&只是慢了一点而已……和有朋友,并没有什么差别嘛。&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eafbe223a556d24cd4dff634ca34d52f_b.png& data-rawwidth=&610& data-rawheight=&4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eafbe223a556d24cd4dff634ca34d52f_r.png&&&/figure&&br&有时候它帮我操纵开关,打开障碍。&br&我们协同合作,判若一人。&br&(通过触碰下层的黑色开关,上层的黑色石块会自动消失)&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d7dca8cdfebc_b.png& data-rawwidth=&459& data-rawheight=&3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9&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d7dca8cdfebc_r.png&&&/figure&&br&&br&但毕竟,我们之间仍然有所区别。&br&有些障碍我能通过,它不能。&br&(真实的我可以通过粉色光束,但“过去的我”不行)&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ee8b925ab96b01b6a6d4255cbc0ad338_b.png& data-rawwidth=&453& data-rawheight=&3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3&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ee8b925ab96b01b6a6d4255cbc0ad338_r.png&&&/figure&&br&但有些障碍,它穿行自如,我却被牢牢禁锢。&br&(反之,绿色光束仅能由“过去的我”通过)&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b9756eed5c31f3958dae3f4a_b.png& data-}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仁王通关一共有几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