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蒙古国 颁布文法 在蒙古国成吉思汗广场统一蒙古以前,由于蒙古族还没有

徜徉在蒙古大草原上之六——你的心胸有多宽广,你的战马就能驰骋多远
来源:绿家园志愿者
汪永晨文图
蒙古人对成吉思汗的崇拜是随处可见的。无论是在公共场所的大广场、在家里还是在荒郊野外。成吉思汗的塑像都会出现在你的眼前。日,绿家园生态游在蒙古可以常常感受到这种崇拜。
孛儿只斤&铁木真画像(网上照片)
孛儿只斤&铁木真(日—日),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206年春天建国称帝,此后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至元二年(1265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庙号为太祖。
成吉思汗意为“拥有海洋四方的大酋长”者。
成吉思汗出生雕像
在雕塑之下
成吉思汗几乎是世人皆知的伟人,但是他的出生地和死因一直是个谜。蒙古国包括我们中国蒙古族的史学家都推测不一:
一是说在肯特省达达勒苏木境内巴拉吉河南岸的“德伦宝立德格山”;
  二是说在宾德尔苏木境内鄂嫩河西岸的“德伦宝立德格山” ;
  三是俄罗斯学者提出的铁木真&成吉思汗诞生地是在俄罗斯境内距察苏材村五公里的德伦宝立德格山的地方。但认同的学者不多,只是“一家之言”。
  现在,达达勒苏木和宾德尔苏木都在争“铁木真&成吉思汗出生地”的殊荣,都说‘我们这里是铁木真&成吉思汗诞生地’。
于是,有人多次去斡难河流域考察,几乎走遍了鄂嫩河上游的森林、草原、河流、小溪,并五次横穿豁儿豁纳黑川,多次往返于鄂嫩河上下流域,甚至是俄罗斯赤塔州境内的鄂嫩河。在查阅了大量史料,通过反复的实地考察和对比后,他认为宾德尔苏木斡难河(鄂嫩河)边的迭里温&孛勒答黑山(德伦宝立德格山)才是铁木真&成吉思汗的真正出生地!因为“只有宾德尔苏木的德伦宝立德格山附近的豁儿豁纳黑川原野,才具备承载千军万马的辽阔,只有那里才具备牧放几十万只牛羊的草原。而达达勒苏木的德伦宝立德格山周围是一个山区,地域狭小,森林密布,而且,距斡难河26公里,它不具备成为当时已是蒙古乞颜部头领也速该&把阿秃儿统领万众人马的领地”。从而他令人信服地佐证了蒙古史学家苏和老师的观点。
成吉思汗雕塑旁的草原
喜欢红色的屋顶
蒙古的敖包
成吉思汗死因大概有五种说法,多与西夏有关:
1、雷击。蒙古人迷信“上天以雷电警告不孝者”,成吉思汗因惹母亲生气导致母亲去世,有不孝之嫌,所以特别害怕雷电,1227年夏,成吉思汗误入雷区,被雷击致死。
  2、被刺。据俄罗斯探险家搜集的资料表明,成吉思汗在西夏作战时俘获一西夏后妃,在宠幸她时,这位后妃切下了他的那“一部分”为夫报仇,然后投河自尽。成吉思汗也因伤重不治而亡。其后继者实现了对西夏的征服。并对西夏人展开报复性大屠杀。
  3、中箭死亡
  4、坠马。蒙古人撰编的《元朝秘史》(卷十四)记载,“冬间,于阿儿不合地面围猎,成吉思骑一匹红沙马,为野马所惊,成吉思汗坠马跌伤,就于搠斡儿合惕地面下营。”
  5、中毒。民间另有传说,成吉思汗是“中毒”而死,但却不是中了西夏兵士的毒箭,而是让被俘虏的西夏王妃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乘陪寑之机下毒毒杀。
  6、病死。
1227年六十六岁的成吉思汗病死在六盘山。他葬于今天蒙古国境内的肯特山起撵谷。蒙古族盛行“密葬”,现今在我们内蒙的成吉思汗陵是一座衣冠冢,经过多次迁移,直到1954年才由湟中县的塔尔寺迁回故地伊金霍洛旗。故真正的成吉思汗陵究竟在何处始终是个迷。
成吉思汗陵
崛起扩张,1206年春天,蒙古贵族们在斡难河(今鄂嫩河)源头召开大会,诸王和群臣为铁木真上尊号“成吉思汗”,正式登基成为大蒙古国皇帝(蒙古帝国大汗)这是蒙古帝国的开始。遂颁布了《成吉思汗法典》,是世界上第一套应用范围最广泛的成文法典,建立了一套以贵族民主为基础的蒙古贵族共和政体制度。
  成吉思汗立国后,势力益盛,实行千户制,建立护卫军。开始对外发动大规模征服战争。历经二十余年与西夏的战争 。
  成吉思汗九年(1214年)三月,集兵大都(今北京)城下。六月,以金朝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而“违约”为藉口,乘金人心浮动及憋军哗变降蒙之机遣部将三摸合拔都、石抹明安率军,会合降蒙乣(jiǔ
辽、金、元时代对被征服北方诸部族人泛称)军进攻中都,以围城打援和招降之策,于次年五月克城。
  成吉思汗十二年(1217年),成吉思汗封木华黎为太师、国王,指挥攻金战争,自率主力返回蒙古准备西征。
  十三年,遣先锋将领哲别灭西辽屈出律势力,扫清西征障碍。
十四年,以西域花剌子模国杀蒙古商人和使者为由,以军事扩张和掳掠财物为目的,亲率大军约20万分路西征。
蒙古在中原地区的扩张
成吉思汗的政治成就:
塔塔统阿创蒙古文字
蒙古族原来没有文字,只靠结草刻木记事。在铁木真讨伐乃蛮部的战争中,捉住一个名叫塔塔统阿的畏兀儿。他是乃蛮部太阳汗的掌印官,太阳汗尊他为国傅,让他掌握金印和钱谷。
铁木真让塔塔统阿留在自己左右,“是后,凡有制旨,始用印章,仍命掌之”。不久,铁木真又让塔塔统阿用畏兀儿文字母拼写蒙古语,教太子诸王学习,这就是所谓的“畏兀字书”。从此以后,蒙古汗国的文书,“行于回回者则用回回字”,“回回字只有二十一个字母,其余只就偏旁上凑成”。
“行于汉人、契丹、女真诸亡国者只用汉字”。而在一个相当时期内,在蒙古本土还是“只用小木”。“回回字”就是指的“畏兀字书”。虽然忽必烈时曾让国师八思巴创制“蒙古新字”,但元朝退出中原后就基本上不用了,而“畏兀字书”经过14世纪初的改革,更趋完善,一直沿用到今天。塔塔统阿创制蒙古文字,这在蒙古汗国历史上是一个创举。正是由于有了这种文字,成吉思汗才有可能颁布成文法和青册,而在他死后不久成书的第一部蒙古民族的古代史——《蒙古秘史》,就是用这种畏兀字书写成的。(蒙古国独立后采用的新西里尔字母文字。现蒙古国使用的文字在1940年代用西里尔字母拼写,除了原来的字母以外,还加入了Ө
ө和Ү ү两个符号来表示俄语中所没有的元音。)
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前,由于蒙古族还没有文字,因此也不可能有成文法。1206年成吉思汗建国时,就命令失吉忽秃忽着手制定青册,这是蒙古族正式颁布成文法的开端。但蒙古族的第一部成文法——《札撒大典》却是十几年之后,在西征花剌子模之前制定的。据《史集》记载,1219年,“成吉思汗高举征服世界的旗帜出征花剌子模”,临出师前,“他召集了会议,举行了忽里勒台,在他们中间对自己的领导规则、律令和古代习惯重新做了规定”,这就是所谓《札撒大典》。志费尼在《世界征服者史》中专门写了一章“成吉思汗制定的律令和他兴起后颁布的札撒”。这些卷帙,称为‘札撒大典’,保存在为首宗王的库藏中。每逢新汗登基、大军调动或诸王会集共商国是和朝政,他们就把这些卷帙拿出来,依照上面的话行事,并根据其中规定的方式去部署军队,毁灭州郡、城镇。”现在,《札撒大典》已经失传,但在中外史籍中还片断记载了其中一部分条款。
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建立的蒙古汗国横跨欧亚两洲,当时世界上的各种宗教在其统治的范围之内几乎应有尽有。其中包括蒙古人原来信奉的萨满教,西藏、西夏和汉人信奉的佛教,金和南宋的道教、摩尼教,畏兀儿和西
蒙古贵族征服天下,基本上是采取屠杀和掠夺政策,但其宗教政策却比较开明,并不强迫被征服者改信蒙古人的宗教,而是宣布信教自由,允许各个教派存在,而且允许蒙古人自由参加各种教派,对教徒基本上免除赋税和徭役。实行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被征服者的反抗,对蒙古贵族的得天下和治天下都曾发挥过不小的作用。
如何看待成吉思汗西征,古今中外一直有不少争议。蒙古族是个马上民族,他们在马背上降生,在马背上成长,甚至在马背上死亡。成吉思汗是个马上皇帝,他跨马挥刀统一了蒙古草原,攻下了金朝的中都,又将马蹄所到之处视为自己的领土,掠夺人口和财物,为自己的子孙经营一片理想的领地,这确实是成吉思汗西征的真正目的。
成吉思汗是古今中外著名的历史人物,同时又是最有争议的人物。七八百年来,中外各国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名人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和探讨这位伟大人物。
乌兰巴托广场上
乌兰巴托广场上成吉思汗的雕塑
我这一代人,很多对成吉思汗的知晓,是原于毛泽东的诗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毛泽东把成吉思汗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相提并论。
我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中,有多少人知道成吉思汗。
这次因为去蒙古,我在百度上查成吉思汗,想更多地了解蒙古人为什么对成吉思汗如此崇拜,也想知道他是靠什么能征战亚欧。结果发现古今中外有那么多人对他有那么高的评价。有从军事上的,有从政治上,经济贸易协上、法学上、文化上、智慧上,教子等等,还包括饮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
孙中山的评价是:“亚洲早期最强大的民族之中元蒙古人居首位。”
将东方战神——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统帅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不仅组建了一支当时天下无敌的强大骑兵,出色地解决了军队给养、后勤供应,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一系列符合骑兵作战特点的战略战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给予评价:“铁木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组织家暨军事家之一,他在政治上和战场上的光辉成就,在二十世纪之前,很少人可以跟他媲美。铁木真胸襟开阔,气度恢宏,他用深得人心的公正态度统御他那每天都在膨胀的帝国,高度智慧使他发挥出高度的才能。”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在《怎样对待世界历史》一书中说:“蒙古人在战场上取得如此伟大的胜利,这并不靠兵马之众多,而靠的是严谨的纪律、制度和可行的组织。也可以说,那些辉煌的成就来自于成吉思汗的指挥艺术。”
1999年6月,韩国总统金大中说:“有人认为,由于有了蒙古人,人类才第一次拥有了世界史,而蒙古人倔强不拔、勇猛无敌的精神和机智敏捷的性格却塑造了伟大的成吉思汗。同样,我也赞成一些人的评价,网络还未出现的七百年以前的蒙古人,却打通了世界各国的关系,建立了国际往来关系。”
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说:“如果有关战争的记载都从历史上抹掉,只留下成吉思汗战斗情况的详细记载,且被保存得很好,那么军人将仍然拥有无穷无尽的财富。从那些记载中,军人可以获得有用的知识,塑造一支用于未来战争的军队
加拿大史学家斯塔夫里&阿塔斯说:“由于蒙古帝国的兴起,陆上贸易发生了一场大变革。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一个政权横跨欧亚大陆,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西伯利亚到波斯湾。”“往来于这条大道的商人们说,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在塔那到中国的路上行走,是绝对安全的”。这条“横穿中亚的商路”,对于当时东西方商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美国作家哈罗兰姆将成吉思汗称为“人类帝王”,他在著作中说:“虽然成吉思汗从未接受过物质文明的熏染,竟能为50多个民族建立了切实可行的典章,维持大半个世界的和平与秩序”;欧亚文化为之交流,“这是人类之间最广大而开放的一次握手”。
  拿破仑说:我不如成吉思汗。不要以为蒙古大军入侵欧洲是亚洲散沙在盲目移动,这个游牧民族有严格的军事组织和深思熟虑的指挥,他们要比自己的对手精明得多。我不如成吉思汗,他的四个虎子都争为其父效力,我没有这种好运。
黑格尔谈及成吉思汗时说,蒙古人用马乳做饮料,所以马匹是他们作战的利器,也是他们营养的食品。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谈到成吉思汗时说:“游牧民族的文化是全人类伟大的文化。13世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部落,建立了世界上举世无双的庞大的蒙古帝国。他所建立的政权和法律,至今对世界各国和地区仍然有积极意义。
一个人能得到这么多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人的夸赞,不能不说难能可贵。
我在前面大篇幅引用了内蒙古草原生态学家刘书润对游牧文化的解读,也是出于欣赏刘教授对成吉思汗有关文化和生态思想的解析。我的《追寻野人的足迹》一书“‘感谢’“沙尘暴”一文中,还写了刘书润这样一段思想:
“目前的西部建设中,由于缺乏对西部的理解,提出的一些建设方式难免草率。作为一名生态学家,刘书润除了不同意什么都挂上生态,除了不同意以农耕文化取代游牧文化以外,他还提出,什么是西部?西部是:江河源,水土源,民族源,文化源。中华文化的底蕴有不少都在西部,中华民族的母亲在西部。我们的母亲虽然苍老一些不太秀美,但是,母亲就是母亲。”
西部大开发,刘书润认为,不仅要看到它的矿场资源,土地资源,最主要的应该是开发西部的文化底蕴。西部在文化方面的资源,要比矿产资源的根源更深。所以在开发西部时,除了要增加科技含量外,还应该增加文化含量,增加情感含量。
如今让刘书润遗憾是:很多人现在提到西部人,似乎感觉就是傻乎乎的,落后,原始,野蛮。开发西部,应该是到了人们改变对西部认识的时刻了。我搞生态学,更希望强调文化生态,更强调生态的色彩。
刘书润告诉我,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龙最早的玉雕,出于内蒙古。中华民族裸体的圣母像,存于西部的文化中。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最长的长城,最古老的长城,延续朝代最长的长城,都在内蒙古。京戏的主要乐器是胡琴,胡是哪儿来的?唱京戏穿的靴子马靴,马靴是什么,就是蒙古靴。就连北京的胡同,胡同一词也是蒙语。
大黄红花石壁
记得几年前采访完刘书润后我在内蒙赛罕乌拉荒原中穿行。我探访了1000多年前辽王祭祀的神山。站在神山前,望着地上拱起的土堆,古老宫殿的回廊、望着躺在地上无言的大理石石柱,望着撒落于四处的残砖断瓦,默默的我,感受到的是,辽代的先人向我们今人传递的文明信息。宫殿无声,只有四面陡峭的石壁,大山做证;石柱无言,地上长满的串串大黄花,芍药在雨中轻语;砖瓦无奈,却在风中相互碰撞时,发出叮当做响的回声。
文化不会单一,总是丰富多彩的。在神山前寻古思今时,我寻找着刘先生文化生态此说的真谛。
罕山的色彩
神山远景大黄
日,我们到了蒙古特勒吉国家公园。那里的石龟从照片上看就十分逼真,真的见到,感觉到确实是太神了。
天然“龟”
我试图在网上找些有关特勒吉国家公园的介绍,可是太少了,不知是因为去的人太少,去的中国人少,还是人们到里就是拍拍照,对地质的构造就没有什么兴趣。
好在我们绿家园生态游每次都有大巴课堂,这次参加者沈建在大学学的是地理,看着这些奇特的石头沈建给我们讲了起来:
蒙古高原是从内蒙高原延续过来的。这块地形是比较古老的,所以你看它没有很陡峭的山,大部分都是缓坡、丘陵的。为什么?说明老了,经过了风吹日晒。
云南省就是年轻的地貌。
大山的造型
像这种很古老的地方底下有煤,说明地下是经历过海啸的,而且有动物化石,说明当时就是沧海桑田。而且还有恐龙,有恐龙说明什么,起码是亚热带,甚至更热的气候,也有阔叶林,有很大的动物,十几米长的,每天的食草量非常大的,而且还食肉动物,够它吃了。应该是水草丰美,地和沼泽的土地。可能是有了几十万年,几千万年的历史,甚至更早。
看地上尽是咱们说的“搓澡石”,那是从岩浆喷出来以后,瞬间凝结,出现了气泡了,大气孔凝结到一块,小气孔可能就喷出来了。岩石有很多种。有方金石,有棱有角的,花岗岩没棱没角,出来的都是浑圆状的,分化完了特别圆。就跟打磨了似的。时间一长,就有了球状分化。
一路上咱们也看到有像东非大裂谷那样的地貌。火山石特别明显。这个地方也应该有裂谷,但是没有那么明显,那么大的。
这里历史上有没有地震不知道,因为没有记录,没人在这里,没人谁知道地震?
大山的全景
摊儿上卖的头像是成吉思汗、希特勒和斯大林
绿家园在蒙古的生态游就要结束时,在蒙古的大草原上,我再次想起草原生态学家刘书润的话:生态文化是有人情味的,游牧文明就是生态文明,地球是五颜六色的,如今远离乡土的人们,要想热爱大自然,莫非真的只能“感谢”沙尘暴”吗?感谢灾难才能让我们重视生态,重视自然?
蒙古的大草原,什么时候能在我们自己的家乡再现。
石边的小河
大山下,树林中
(全文完)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查看: 174|回复: 8
鲁迅在《随便翻翻》中说过 :“幼小时候,我知道中国在‘盘古氏开辟天地’之后,有三皇五帝.. 宋朝,元朝,明朝,‘我大清’。到二十岁,又听说‘我们’的成吉思汗征服欧洲,是我们最阔气的时代。到二十五岁,才知道所谓这‘我们最阔气的时代’,其实
亲爱的你好
蒙古自大汉时,就属于汉朝领土,当时蒙古人的先祖室韦人还不是蒙古草原的主人,直到北魏时期他们在生活在蒙古草原上。后来的唐、明、清时期,蒙古也一直是中国领土,直到民国十年外蒙古才独立,所以他们肯定要算中国人。 室韦人的资料: 公元5~
那个时候还没有中国 ,也没有今天的蒙古国,更没有 户口本 身份证 护照 这些东西。 只能说他是 古代蒙古乞颜部人;或者说他是蒙古帝国的开国君主;尊元太祖。 不要把今天人的国籍概念去强加给古人,那是很扯淡的事。 古代人是没有国籍观念的,
龙口孙境阳
哪儿跟那,没有一点关系, 别总是把好的事儿都认为是自己的了,历史上铁木真成吉思汗只有一个是蒙古族。出生地在蒙古国境内,当今世界上有好几个独立的蒙古国,是他们的共同的祖先,只是他们的祖先占领统治过中国,一个是华夏族一个是蒙古族,能
蒙古部发迹于斡难之时,本来是没有文字的。1204年,成吉思汗征讨乃蛮之时,乃蛮掌印官回鹘人塔塔统阿虽然遭逮捕,依然守着国家的印信。成吉思汗非常嘉许他忠于自己国家的行为,遂命令他掌管蒙古国的文书印信,并命令他教授太子、诸王畏兀字以书
裸奔的蚂蚁一家
中国认为成吉思汗是中国蒙古人,蒙古国认为成吉思汗是蒙古国人。 原来的蒙古不分内外,是一个统一的民族。 现在的蒙古国原来是中国的一部分。 日,外蒙古脱离中国,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 1946年,中国承认外蒙古独立。
孛儿只斤·铁木真(),成吉思汗(Chinggis Khan),庙号元太祖,孛儿只斤氏,名铁木真,蒙古族。世界历史上最伟大和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206年,被推举为蒙古帝国的大汗,统一蒙古各部。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西亚
成吉思汗时,蒙古还没有固定的首都。窝阔台汗七年(公元1235年),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上游后杭爱省厄尔得尼召北哈尔和林建都,称喀拉和林,简称和林。蒙哥汗六年(公元1256年)忽必烈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营建宫室城郭,忽必烈汗中统元& & 【内容提要】 成吉思汗是统一蒙古各部的英雄,建立了蒙古汗国,将一个分散、落后、混战不休的蒙古族统一起来,逐渐形成稳固的、文明的、团结向上的蒙古族共同体。成吉思汗的 历史功劳永远不可磨灭。时至今日,蒙古族的许多文明生活依然在传承,这源于成吉思汗的倡导和有力的推进。蒙古文字的创制更是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是蒙古族文明生产、生活方式的推 进器。成吉思汗精通蒙古文。& & 时间是很有功底的魔术师。它可以将很多年前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尘封揭开来,露出历史的本来面目,让人们看到真实的人和事。随着时间的推进,历史的研究者们的视野宽广了, 胸襟开阔了,看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可能与先贤们不同,极有利于揭示人和事的真实面目。对成吉思汗的研究和认识就是一个极为明显的例证。近年来,蒙古史和成吉思汗史的学者、研 究者都提出了很多有价值、有独特性的看法,正在以历史的真实描绘一个有血有肉的实在的成吉思汗。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是文化传承的又一个里程碑。& & 现在人们都知道,成吉思汗是统一蒙古各部的统帅,成立了蒙古国,将一个分散、落后、混战不休的蒙古族的各部统一起来,逐渐形成了蒙古族的共同体。成吉思汗是英雄的蒙古族的缔 造者,成吉思汗是蒙古族的英雄!成吉思汗也为当时的中国统一打下了基础。当然,他也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征战欧亚,把东方草原的芬芳带到了欧亚,促进了交融和 发展,在世界名人眼中的成吉思汗已经是千年风云第一人,他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成功者,是世界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他是世界的英雄!& & 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很多,对社会进步影响很大,我只想说说成吉思汗对蒙古民族文明生活的巨大影响。& & 一& & 成吉思汗生活在蒙古族各部中,他那出身于贵族的生活环境让他熟知了很多蒙古族的习俗,特别是上层的文明生活。然而,时过不久,随着他父亲被塔塔尔部暗害,他的家庭败落,富裕 的生活很快就跌落到穷困的底层,遇到了难以想象的饥寒交迫。这一家庭变故使他亲身经历了艰辛,更多地了解了穷苦牧奴的生活、习俗、嗜好,也让他深刻地了解了当时蒙古社会的阶层、 矛盾、生产、生活、文化、风情等,增加了很多社会知识。再加上后来统一蒙古各部的战争,更让他深刻了解了社会。许多社会阅历使他有了分辨美和丑的能力,在蒙古社会统一的情况下, 他想让蒙古社会变得文明、有秩序、团结奋进,摒弃不文明的陋习。他要积极倡导文明、崇尚团结、勇敢进取、诚实忠君、重视友谊等。他信奉长生天的伟大力量,信奉萨满教,他让蒙古人 都信奉长生天。由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崇尚蓝色,崇尚纯洁的白色,这是一种美好的情调,要广泛提倡。现在这已经成了蒙古民族的崇尚,已经成了美好的风俗,人人在实践,家家在实行。 在他想到父亲被害的经历时,当他想到自己的妻子孛儿帖被抢走时的痛苦,他想到了抢婚的害处,极易引起仇杀,于是提倡文明,反对抢婚。在《蒙古秘史》的很多记载里再没见到抢婚的事 。& & 成吉思汗信奉长生天,每遇重大的征讨之事,成吉思汗都要亲自出面,站在一块清洁的高地上,虔诚地跪在地上祈祷,求长生天保佑他夺取战争的胜利,给草原带来繁荣、牛羊兴旺,战 士们平安。这种虔诚的祈祷使全体战士增添了战胜敌人的信心和力量,成了一种不可战胜的精神力量。这大概就是宗教文化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信仰宗教在成吉思汗时期和以后的时期都 很盛行,这与成吉思汗的信仰有很大的关系。但是,成吉思汗信奉萨满教并不是迷信到底,而是有分寸的,在不利于自己的时候,他会抛弃这种迷信,以另一种说法打退进攻者。打败阔阔出 弟兄们的凶焰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 成吉思汗的个人魅力和他勇敢善战的精神力量,博得了最广大蒙古人的信赖。他的言行在蒙古民族中影响力很大,似乎都有着箴言的威力,人们都信他,都愿意照着做。成吉思汗的许多 言教,似乎如孔夫子的言论,有着倡导蒙古民族文明、礼貌、讲究礼仪的巨大作用。事实上,成吉思汗就是蒙古民族智慧的集大成者,他的性格、气质、修养等都可以代表蒙古民族,他就是 蒙古族的先贤。在他的影响和倡导下,在几十年的征战生涯中,蒙古民族形成了剽悍、爽直、勇敢、诚实、热情、团结等优良的品质。在当时,极有战斗力的蒙古铁骑所向无敌,节节胜利, 真是神兵也。战争虽然是残酷的,是你死我活的斗争,而成吉思汗对战场上的遗弃儿童则倍加爱护,把他们收养起来,且绝不歧视,他的母亲就是最慈祥的收养者。这在蒙古民族中影响深远 ,至今还在传承着。& & 可以这样说,成吉思汗就是蒙古民族文明化、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者,他在蒙古民族文化心理结构演化的历史过程中,起了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 二& & 成吉思汗以他的聪敏和智慧发扬光大了蒙古民族的优秀品质。同时他也最敏锐地发现了蒙古民族存在的一些恶习,他曾无所顾忌地给人说:“先是窃盗奸通之事甚多,子不从父教,弟不 从兄教,夫疑其妻,妻忤其夫,富不济贫,下不敬上,而盗贼无罚;然至我统一此种民族于我治下以后,我首先着手之事,则在使之有秩序及正义。”他还特意警戒人们不要饮酒过量,他说 :“醉人聋瞽昏聩,不能直立,如首之被击者。所有学识艺能,毫无所用,所受者仅耻辱而已。君嗜酒则不能为大事,将嗜酒则不能统士卒,凡有此种嗜好者,莫不受其害”(千年风云第一 人188页)。应当说一个民族的英雄敢于大胆地揭示本民族的恶习,这不是很容易的,这是自爱自强,是急于想把本民族强盛起来,立于强国之林的迫切追求。从这一点上看,成吉思汗的襟怀 远大,是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他在担心本民族的不觉悟、不自强。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成吉思汗有着同孔子一样的情怀和忧心,关心 着草原人的修养和素质,关心着社会的和谐和发展。& & 成吉思汗看到的恶习虽不是大事,全是个人品质和家庭关系之事。但是,家庭是社会生活的最小单位,它的稳定关系到社会的和睦和稳定,因此,成吉思汗十分关注,一定要使之有秩序 及正义。& & 习惯是一种社会风气,一旦形成它就会有一种顽固性,极难轻易去掉。成吉思汗曾在他的生活中极力抵制和惩治这些恶习,虽有效果,但都没有根除。这使他想到了铲除恶习的艰难性, 真想铲除还必须付诸法律,只靠倡导和说教是不行的。在成吉思汗有了统治大权后,他曾颁布了《大札撒》,以严格的法律来约束人们的不良习惯,推进社会文明,倡导文明生活。他规定: 通奸者,奸妇无论有夫无夫,均处死刑。一夫可娶多妻,但不许诸妻中有嫉妒者。犯寇者杀之,没其妻子畜产,以入受寇之家。在大札撒中还根据蒙古习惯法,要求人们周济穷人,尊敬贤哲 之士,尊重长者,忠于主人。还要学习其他民族的优良品质和作风。& & 为了去除人们的恶习,成吉思汗特别重视大札撒的执行,强调全体臣民必须无条件执行,永远不许违逆。凡不执行或者面从心违者,虽贵必诛。由于成吉思汗坚决执行大札撒,峻法严刑 ,再加上适合草原社会的基层组织,对于维护大蒙古国的统一和社会秩序的稳定,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生产的发展和支持战争,都发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蒙古草原出现了前所未有 的安定和繁荣,极大地提高了蒙古民族的文明生活、高尚品质的修养等。成吉思汗倡导和推进文明生活的举措,收到了巩固文明生活习惯的巨大作用。& & 成吉思汗是蒙古民族的先贤,他以自己的智慧、魄力、远见卓识,坚强毅力,为蒙古民族文明发展建树了永远不能磨灭的功劳。& & 三& & 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类生活的文明进程,社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提高,这一切的传承都离不开记录这些成果的有效手段,需用文字做媒介,这是人们知道的。我们祖国的文明进程 就是靠文字推进的。高尔基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高度的概括。& & 在蒙古族还没有文字的年代,人们的记事、相互交流、总结经验、传递信息、抒发内心的情感,这一切都不能用文字来完成,主要靠口语相传,相互交流是十分困难的。成吉思汗经历过 这个困难的时期。在他生活和战斗中,已经深刻地感受到没有本民族文字的窘迫,或者说他已经吃了很多苦头,迫切想创造本民族的文字,只可惜没有条件。他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的糊 涂人,终究要胜过生来的聪明人。”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成吉思汗在心里是多么想有自己民族的文字。他知道,一旦有了本民族的文字,原来靠口语相传的民族历史、民间传说的故事 、歌谣等都可以用文字记录,将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数不清的方便,让人们过上文明的生活。用文字传播人们总结起来的生产、生活经验、科学知识、抒发情感,那样就可以大大地提高社会 生产力,促进社会发展,这是一件极大的好事。正是出于这种迫切的需要,在公元1204年,成吉思汗的铁骑打垮了乃蛮部,活捉了怀印逃去的乃蛮部臣僚塔塔统阿。当人们把塔塔统阿带到成 吉思汗面前时,这位在乱兵中没有丧生,现在依然怀抱乃蛮部金印的人却一点也不慌,成吉思汗于是诘问他:“大扬人民疆土悉归于我矣,汝负印何之?”塔塔统阿对曰:“臣职也,将以死 守,欲求故主授之耳。安敢有他!”听了塔塔统阿的话,成吉思汗为他忠诚于主人而又勇敢沉静的行为感动了,心中钦佩此人。当他知道塔塔统阿怀中的金印是干什么用的,又知道塔塔统阿 性聪慧、善言论、有才能、深通乃蛮部文字,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时,他心中怀才、惜才的情感和要创造本民族文字的强烈愿望的火种,一下就点燃成熊熊大火了,他要重用此人,委以重任 ,由他来完成创造蒙古文字的工作。从此,成吉思汗处处善待塔塔统阿,让他坐在他的左右。& & 塔塔统阿没有辜负成吉思汗的重用,他以自己的才智终于创制出蒙古族的文字,这就是畏兀儿字体的蒙古文。从此,蒙古族就有了自己的文字。这是一个民族历史上的幸事!文字的使用 可以为一个民族的腾飞插上翅膀,由落后很快步入强盛,蒙古族跨入了文明时代。对于这件事,成吉思汗十分欣慰,他让塔塔统阿教授太子和诸王,用文字记事,传达旨意,书写碑文。总之 ,凡用着文字的地方全用文字记载、传达、交流,这对蒙古族的文化发展、文明进程、社会进步、本民族全体公民的素质提高,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无疑,就创制文字来说,成吉思汗做了 一件伟大的历史性的贡献,在蒙古族的历史上将永远不朽。对他个人来说,这也是他一生中所做的大事之一,是对社会的巨大贡献。& & 正是因为有了蒙古文字,在后来的年代里才产生了《蒙古秘史》等著作,将蒙古族的文明历史介绍给了世界。& & 四& & 从文字的创制我们还可以回答一个重大的历史问题,成吉思汗的晚年不再是文盲,而是很有文化的统帅。他让塔塔统阿用蒙古文字教授太子和诸王时,他这位聪慧的统帅不可能自己不先 学,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担子很重,不能不先于他人学会蒙古文字。出于责任,也许是他早已让塔塔统阿把畏兀儿字体的蒙古文教会自己了。这个结论虽然找不到佐证,但我以为是可信的。因 为成吉思汗是很聪明、很善于思考、善于虚心学习、又很自强的人,他不会落后于他人的。他还很善于自制,责人之前,必先责己,这是他的性格。& & 另外,1219年成吉思汗要邀请丘处机讲道,曾有“成吉思汗皇帝赐神仙手诏”的文字记载。还有另外的记载说:“是年五月,太祖自乃蛮国遣近侍刘仲禄,持手诏致聘。十二月至隐听。 ”这里说“手诏”,分明是说这诏书是成吉思汗亲自写的(参考《千年风云第一人》127页的文字)。成吉思汗至少会写蒙文,他不再是文盲。& & 还有一证,在丘处机给他讲道结束后,他曾诚恳地说:“谆谆道诲,敬闻命矣!斯皆难行之事,然则敢不遵依仙命,勤而行之。传道之语,己命近臣录之简册,朕将亲览。”这里说要亲 览,不就是要亲自看吗?自己不识字敢言亲览吗?他说这话是在丘处机面前,说话是很有分寸的,绝不会不讲究(见《长春真人西游记》)。会见丘处机时,成吉思汗才四十多岁。& & 成吉思汗是文武双全的英雄,是天之骄子!& & 作者:甄达真,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 来源:奇朝鲁、云卫东主编 《成吉思汗文化与伊金霍洛--伊金霍洛2011成吉思汗文化论坛文集》,内蒙古出版集团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2年3月第一版
所有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分与评论
&&评论员用户名
&& 发贴后,本网站会记录您的IP地址。请注意,根据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您的发帖内容、发帖时间以及您发帖时的IP地址的记录保留至少60天,并且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这类信息提供给有
据有关资料,我国目前已经提出专名的地方学有北京学、上海学、香港学、澳门学、台北学、闽南学、晋学、武汉学、南京学、西安学、青岛学、开封学、温州学、鄂尔多斯学、扬州学、泉州学、洛阳学、三峡学、广州学、杭州学等。中国地方学方兴未艾,以后还会出现很多。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需要各个地方学的研究成果,集中展现在同一个互联网平台,发挥整体正能量。我们应该努力使更多的人们,能够静下心来,深入思考问题。提高全民素质,使更多的人们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这或许就是地方学研究的宗旨。联系邮箱:
联系我们:QQ 邮箱: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蒙古国 成吉思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