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款单机游戏讲述的是赵云,十八镇18路诸侯讨董卓伐董卓赵云可在十八镇诸侯里选一位主公。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东汉末年讨伐董卓的十八镇诸侯分别是怎么死的?_262阅读网
首页 最新 热门 专题 历史
时尚 生活 电脑 健康 教育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东汉末年讨伐董卓的十八镇诸侯分别是怎么死的?
文章作者: | 来源:262阅读网
篇一 : 东汉末年讨伐董卓的十八镇诸侯分别是怎么死的?《三国演义》中的十八路诸侯名单如下: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第九镇,济北相鲍信。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再加上曹操的本部兵马。1. 袁术,字公路,袁绍的族弟,汉末群雄之一。讨伐董卓时,袁术负责押送粮草。因妒才而不发给孙坚粮草,使得孙坚被华雄击败。孙坚死后,袁术就收养了孙坚的长子孙策,目的是为了得到玉玺。后来孙策用玉玺换来了兵马,一举平定江东。袁术得到玉玺后宣布称帝,曹操、刘备、吕布、孙策四路人马杀向寿春城,大败袁术。袁术逃往汝南,继续作皇帝。后来,在汝南实在是呆不下去了,袁术只得北上投奔庶兄袁绍。不想在半路途中被向曹操借兵的刘备击溃。逃到半路,袁术找人要蜜水,却找不到,只能找到血水,袁术大叫身亡。2. 韩馥,字文节,原本是冀州刺史,后来袁绍到了勃海,韩馥怕他夺自己的地盘,就派兵去监视、控制他,弄得袁绍无法动弹。后来参加十八路诸侯讨董,过程中只讲了一句话:“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结果潘凤被斩。同盟破裂后,韩馥回到冀州。袁绍觊觎冀州百姓殷实,兵粮充足,就用计夺取冀州,韩馥被迫投靠张邈,后来下落不明。3. 孔伷,字公绪,豫州刺史,参加过十八路诸侯讨董,但是反董联盟解散后不久病逝。演义里对他几乎没有记载。4. 刘岱,字公山,兖州刺史,汉室宗亲之一。曾经跟从袁绍起兵讨伐董卓。后来向东郡太守桥瑁借粮,桥瑁不借,刘岱于是杀了桥瑁,吞并了他的势力。其后跟随了曹操,曹操派他同王忠引兵五万,虚打丞相旗号,进攻徐州。结果被张飞生擒,后为刘备释放。回去后被曹操贬官撤职,此后再无记载。5. 王匡,字公节,河内太守。曾参与“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打到虎牢关时,派其部下河内名将方悦出战吕布,被吕布所杀。此外没有记载。6. 张邈,字孟卓,陈留太守。参加过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后来回到陈留。张邈原本与曹操是好朋友,但在兴平元年,曹操东征徐州的时候,他听从了陈宫的建议,叛曹操而迎吕布为兖州牧,脱离曹操联盟。吕布占据濮阳,兖州所辖郡县除鄄城、东阿、范县外皆归顺。次年,吕布被曹操击败,张邈不知所踪,没有记载。7. 乔瑁,字元伟,东郡太守。讨伐董卓联盟瓦解后,兖州刺史刘岱向他借粮,他不给,于是被刘岱杀死。8. 袁遗,字伯业,山阳太守,是袁绍的从兄。参加了反董卓同盟,之后没有记载。9. 鲍信,字允诚,济北相。在参加讨伐董卓的义军时,鲍信因为怕孙坚抢头功,暗中令其弟鲍忠出战。结果鲍忠为华雄所杀。李傕等人控制朝廷后,以献帝名义命曹操与鲍信镇压青州黄巾贼,于是两人在寿张迎击黄巾大军,鲍信深入重地,为敌所杀。10. 孔融,字文举,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建安七子之首,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孔融有着读书人普遍存在的毛病,就是眼高手低,自以为才华盖世,想干些大事,但大事干不了,小事又不干。所用的都是轻浮士人,只会饮酒做诗,高谈阔论,但干不了也不想干实际的事。所谓“座上客不空,樽中酒常满,吾之愿也”,就是他性格的最好写照。讨董联盟解散后,他回到北海任太守,后来北海被黄巾贼围困,幸得有太史慈杀出重围,找刘备帮忙,解了北海之围。然后与刘备、田楷一起出兵去救徐州,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只是劝说刘备接任徐州刺史。曹操把献帝迁到许都后,孔融先后担任将作大匠、少府、太中大夫等职。这时曹操专权,他与曹操政治上颇有分歧,每多乖忤,针对曹操的“奉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上奏主张“尊崇天子,扩大君权,削弱诸侯权势”。他推荐的祢衡也触怒了曹操,曹操对孔融这个不识时务的政敌,再也忍无可忍,最终寻找很多莫须有的罪状,将其杀害。终年53岁。11. 张超,字孟高,广陵太守,张邈之弟。参加过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后来回到陈留。跟随张邈反叛曹操、逢迎吕布。后来吕布被曹操击败,张超下落不明。12. 陶谦,字恭祖,徐州刺史。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陶谦碌碌无为。后来曹操被推举为兖州刺史,接父亲曹嵩等去陈留,中途经过徐州,陶谦派部将张闿护送,但是张闿见财起意,杀死曹嵩。曹操因怒兴兵,攻打徐州,陶谦不能抵挡,只能坐守孤城。幸得有刘备等前来救援,而吕布也正好袭取了兖州,曹操不得不回救,陶谦得以幸免,遂有意将徐州让给刘备。刘备坚决不受,于是陶谦让刘备暂驻小沛。后来陶谦死前,第三次向刘备提出让徐州的建议,刘备才同意接手。13. 马腾,字寿成,西凉太守。马腾忠于汉室,参加了十八路诸侯讨董,后来李郭专政时期,朝中侍中马宇等连结马腾韩遂讨伐李郭二人,马腾率兵进攻长安,马宇等事败漏被杀,马腾军粮耗尽,被迫退兵。曹操控制朝廷时,汉献帝写下了衣带诏,由董承召集刘备、马腾等人起兵讨伐曹操。事件失败后,马腾回到西凉拥兵自重。不久,曹操以提升马腾官职为由,召马腾入京。马腾的三个儿子马超、马休、马铁等人认为不入宫是逆命;侄儿马岱认为曹操心怀叵测,入京有危险。马腾综合各人意见,还是入京参见曹操。马家各人也同意这是非常危险的,只好小心行事。于是长子马超留守西凉,马腾带领五千人马前往,二子马休和三子马铁为先行部队,马岱押阵。大队人马在许昌二十里外郊外停下,通知曹操。曹操打算派行军参谋黄奎前去接待马腾,诱他入城面见皇帝,然后趁机令人擒捕马腾。殊不知这位黄奎,心中很痛恨曹操,而黄奎亦清楚知道,马腾从前曾参加衣带诏密谋杀曹。两人饮宴时,互相研究,如果入朝面圣,不太安全,倒不如反过来要求曹操巡察兵营,乘机杀他。马腾和黄奎计划订好,黄奎因喝醉就先回府休息。黄奎有个心爱的妾侍名叫春香,而春香和黄奎妻舅苗泽私通,当晚春香侍奉黄奎,从他半醉的口语中知道他明早要会同马腾杀曹操。春香告知苗泽,苗泽认为这是升官发财的机会,便乘夜通知曹操。翌日,曹操分派将领四面包围,将马腾和西凉兵重重围困,马腾和黄奎被擒。他们两人坚持自己无罪,曹操便引出苗泽和春香指证。马腾大骂黄奎:“竖儒误我大事!我不能为国除贼,是天意也!”众人被斩。而告密者苗泽和春香也被曹操斩首,曹操认为留此不义之人无用。14. 公孙瓒,字伯珪,北平太守,是刘备的好友,与刘备一起师从卢植。曾参与讨伐董卓,还亲自下场与吕布单挑,险些丧命。反董卓联盟失败后,公孙瓒退回幽州。后来袁绍诱使公孙瓒平分冀州,公孙瓒贪图冀州地盘,领兵前来,结果被袁绍乘虚而入抢先占领冀州。公孙瓒派弟弟公孙越前去质问,结果被袁绍派人射死。公孙瓒大怒,在界桥与袁绍大战,打了平手,双方互有损伤,就退了回去。后来刘备要去救陶谦,还特意向公孙瓒借兵三千与赵云。其后公孙瓒一直与袁绍交战,由于不采纳正确的意见,最终被困死在自己修建的易京楼中,引 火自 焚,势力被袁绍吞并。15. 张杨,字稚叔,上党太守。反董联盟解散后,被封为建义将军、河内太守。后来,汉献帝因为李傕、郭汜叛乱而流落到河东,张杨带兵来到安邑,被封为安国将军、晋阳侯。当时张杨想把献帝迎接到洛阳,然而诸将不从,因此张杨回到野王。建安元年,献帝在返回洛阳的途中,张杨来到洛阳,给献帝供应粮草,因为自己是外郡太守而决定不留在洛阳,回到野王,很快又被封为大司马。吕布在下邳被曹操围攻时,他曾出兵响应吕布,但却被部将杨丑所杀。而杨丑又很快被张杨的部将眭固杀死,当时眭固想要同袁绍联合。曹操派部将史涣攻打眭固,在犬城攻杀之,尽收其众。16.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据传为孙武的后代,官至破虏将军,豫州刺史,乌程侯。于汉末征讨黄巾有功,与朱儁一起剿灭黄巾军。官职为别部司马、议郎、长沙太守等。董卓乱政之际,孙坚为“十八路诸侯反董卓”中的一路,作为诸侯联军的先锋,表现得十分活跃,但因袁术存在私心,拒不发粮,而被董卓的大将华雄击败;部将祖茂被杀。后董卓迁都长安,孙坚进驻洛阳,意外发现传国玉玺,遂起私心,欲藏匿玉玺返回,不料事情泄漏,袁绍要他交出玉玺,他不肯,因此与袁绍结仇。袁绍指示刘表半路拦截,和孙坚一场大战,互有胜负,孙坚引军回江东。不久,孙坚又一次起兵讨伐刘表,连战连胜,围困了襄阳,却因为轻入重地,中埋伏而死。17. 袁绍,字本初,官至大将军、太尉,封邺侯。出身名门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弟袁术则称仲家皇帝,袁氏一族可谓“五世三公一帝王”。少折节下士,知名当世,文武双全,英气勃发。灵帝死,大将军何进与司隶校尉袁绍合谋诛宦官,事泄,何进被杀,袁绍率军尽诛宦官,主持朝政。董卓专权,袁绍政见不同,逃奔冀州,董卓拜其为勃海太守。初平元年(190),关东州郡牧守联合起兵以讨董卓,袁绍被推为关东军盟主,自号车骑将军。董卓不久被杀。关东军内部开始互相兼并。袁绍夺取冀州牧韩馥地盘,自领冀州牧,此后又夺得青州、并州。建安四年(199)消灭幽州公孙瓒。至此袁绍已据黄河下游四州,领众数十万,成为当时东汉势力最强的一方诸侯。不久袁绍被册封为大将军、太尉,总督冀州、幽州、并州、青州,成为中国黄河以北地区实际统治者。同年,袁绍准备向曹操发起进攻,直捣许都,劫夺汉帝。监军沮授、谋士田丰劝其进屯黎阳,据守黄河,以逸待劳,遣精骑以骚扰曹军,俾不出3年可击败曹操。而以郭图、审配为代表的一部分将领主张迅速决战。袁绍采纳后者的意见,建安五年,发布讨曹檄文,率70万大军进军黎阳。当年与曹操决战于官渡,大败,主力被消灭,只与其长子袁谭带800多亲随败回河北。两年后惭愤病死,诸子亦败灭,所据之地尽并于曹操。18.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 瞒、吉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话说曹操还用得着介绍吗?篇二 :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东汉末年,朝纲败坏,以张让、赵忠为首的宦官集团——“十常侍”趁机独揽大权;他们倒行逆施,作威作福,致使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汉灵帝驾崩后,何皇后的儿子刘辩继位;但刘辩年幼,根本无力主持朝政,荣升国舅的何进顺理成章地接过了军国大权。从此,宦官和外戚之间的权力斗争愈演愈烈。何进“先下手为强”,诏令地方群雄进京,共同打击十常侍。然而,他行事粗枝大叶,走漏了风声,让十常侍掌握了主动权。结果鸡飞蛋打,两败俱伤。但纷争并没有就此平息,反而因为一个人的闯入掀起了更大的波澜。这个人就是董卓。董卓受诏进京,见外戚和宦官的威胁都解除了,不免野心膨胀,玩弄起了权术。他废黜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自己则出任相国,独揽大权。不仅如此,他还纵容士兵奸淫掳掠,简直无恶不作。百姓对他恨之入骨,朝中文武百官也恨不得除之而后快。当时任骁骑校尉的曹操是他们当中的行动派;他起初试图刺杀董卓,结果被董卓识破,只好逃到陈留,暂避风头。在那里,曹操结识了家财万贯的卫弘。在卫弘的资助下,他很快募集了一支军队,开始伪托天子诏令,广发檄文,邀请天下诸侯共同讨伐董卓。檄文是这么写的:我曹操秉承大义精神,特此布告天下:董卓犯上作乱,残害百姓,致使朝纲败坏,生灵涂炭,罪大恶极!我奉天子密诏,集结义兵,为天下除害。还望各位兴仁义之师,匡扶正义,拯救黎民。诸位请勿犹疑,接到檄文之日,就是起兵之时。”这檄文一发出去,还真得到了十七路诸侯的云集响应,他们分别是:第一路,南阳太守袁术,袁绍的弟弟,兵精粮多,有称帝的野心,但缺少谋略;第二路,冀州刺史韩馥,胆小怕事,出了名的“软柿子”;第三路,豫州刺史孔伷,好高谈阔论,并没什么真才实学;第四路,兖州刺史刘岱,汉室宗亲,仁义宽厚,有才干;第五路,河内太守王匡,为人侠义,但也有意气用事的时候;第六路,陈留太守张邈,乐善好施;第七路,东郡太守乔瑁,威仪非凡,但目光短浅,没有大局意识;第八路,山阳太守袁遗,为人正直,能文能武;第九路,济北相鲍信,沉稳多谋,但偶尔自私自利;第十路,北海太守孔融,孔子的后裔,性情刚直,能言善辩,常得罪人;第十一路,广陵太守张超,自身没什么谋略,十分依赖谋士臧洪;第十二路,徐州刺史陶谦,为人老实和善;第十三路,西凉太守马腾,性格温厚,忠于汉室;第十四路,北平太守公孙瓒,跟刘备过从甚密,会盟的路上,刘备带关羽、张飞加入了他的队伍;第十五路,上党太守张杨,迂腐软弱;第十六路,长沙太守孙坚,孙武的后人,人称“江东猛虎”,可见他有多么彪悍;第十七路,渤海太守袁绍,出身名门,兵精势大,但多谋少断;加上曹操,一共是十八路诸侯,从四面八方杀奔洛阳。十八路诸侯的地理位置(via 许盘清/绘《地图三国》P14)但是,人马聚齐,新的问题又来了。这么多人,要是各自为战,就如同一盘散沙,别说对抗董卓,就是彼此之间,都可能发生摩擦。王匡显然考虑过这个问题,率先说道:“不如我们选出一位德高望重的盟主,由他来发号施令,带领大家共同进退。”这个提议一出,各路诸侯纷纷点头称是。又经过一番讨论,大家都觉得袁绍出身名门,声望最高,是盟主的不二人选。于是,袁绍背负着剿灭董卓的光荣使命,登上了盟主的位子。他拿出盟主的威势,对各路诸侯训起了话:“国有国法,家有家归,军队也有军队的纪律;既然大家推选我为盟主,就要听我号令,戮力同心,共讨董卓。我袁绍虽然没什么大本事,但一定会做到赏罚分明。”众人还处在歃血为盟的兴奋状态下,答应得干脆利落;但到真正打起仗来的时候,大家却各怀鬼胎、貌合神离了。孙坚兵败汜水关先说鲍信吧,他见孙坚领了先锋,心里就打起了小算盘:有我鲍信在,这头功怎么能落到别人手里,哼!于是,鲍信暗里派弟弟鲍忠抄小路,赶在孙坚之前去攻汜水关。汜水关位于洛阳以北,是洛阳的()重要屏障,董卓自然不会掉以轻心。所以,鲍忠出师的第一战就遇上了猛将华雄。这么一来,鲍信非但没有立下头功,反而把弟弟送上了黄泉路。不久,孙坚带着程普、黄盖、韩当、祖茂四员大将也来到了关前。孙坚骑着花鬃马,手持古锭刀,身披铠甲,破口大骂:“你们这群助纣为虐的匹夫,还不快快投降!”华雄的副将胡轸意气涌动,立刻带领五千人马出关迎敌。程普手持长矛,拍马出战,没几个回合就刺死了胡轸。孙坚看准时机,指挥士兵一拥而上。然而,关上炮石滚滚,打得孙坚无法靠近,只好退守梁东。这一战虽然没有成功夺下汜水关,但也斩了对方一将,极大地鼓舞了军心。袁绍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但他弟弟袁术却为此闷闷不乐。原来,有人暗中挑拨袁术,说:“孙坚号称‘江东猛虎’,如果让他杀了董卓,就等于是除掉一匹狼又招来一只虎啊。”袁术本身就没什么谋略,嫉妒心又强,他顺着这个思路一想,顿时坐不住了。刚好孙坚派人来催粮草,他就以公谋私,拒不发粮。孙坚军中粮草短缺、士兵动乱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华雄帐下。谋士李肃大喜过望,忙不迭向华雄献计:“孙坚不战自乱,是天赐良机啊。将军不如跟我兵分两路,夜袭孙坚。将军攻他前寨,我走小路攻他后寨,前后夹击,必定能把孙坚打得落花流水。”两人谋定,趁夜行动起来。当晚,孙坚在梦里听见喊杀声,陡然惊醒,才发现敌军攻上营寨了。他匆匆忙忙披挂上阵,正迎上华雄;没打几个回合,就听见士兵大呼“失火”。华雄料想是李肃赶到了,心里更加得意,使出浑身解数急攻孙坚。孙坚心神大乱,敌不过华雄,仓皇败逃。他蒙了一块红头巾,即使在夜色笼罩下也非常显眼,始终无法摆脱华雄的追击。祖茂护主心切,忙叫孙坚跟自己换了头巾。华雄果真就朝祖茂追去。祖茂被逼急了,把红头巾解下来系到一节枯枝上,自己则躲进树林深处,窥伺华雄。他想攻其不备,谁知华雄身手敏捷,反身就给了他一刀。华雄大败孙军,天亮后才收兵回关。温酒斩华雄眼看猛虎孙坚都败给了华雄,盟军顿时陷入了消极状态。袁绍正一筹莫展,又听说华雄挑着孙坚的红头巾在寨外叫骂,气得咬牙切齿。骁将俞涉自告奋勇地请缨出战,为袁绍分忧;结果没几回合就倒在了华雄刀下。上将潘凤看不下去了,提着一把板斧前去迎敌,同样被杀败。各路诸侯大惊失色,不知道还能派谁去迎战。这时,堂下有人大呼一声:“小将愿去会一会那华雄,取了他的首级来!”众人转头看去,只见这个人生得一双丹凤眼,一对卧蚕眉,满面红光,相貌堂堂——他就是刘备的结义兄弟关羽,当时还只是一个马弓手。袁术嫌关羽地位卑微,生气地说:“你一个小小的马弓手也敢口出狂言,欺负各路诸侯没有大将了吗?给我打出去!”曹操倒看出关羽有几分本事,力排众议:“这人仪表不凡,不如让他试试。如果不能取胜,到时候再惩罚他也不迟。”大家互换了眼色,勉强同意。为了给这名小将壮胆,曹操还特地热了一杯酒,好心地端给关羽。关羽却没接,说:“等我斩了华雄,再来喝这杯酒!”说完,就提上青龙偃月刀,奔出了营帐。华雄连赢几阵,得意洋洋,叫手下鼓噪起来;一时间鼓声震天,喊声四起,气势直冲关羽面门。关羽却漫不经心,纵马逼近华雄,抬手一挥,已经锁住了他的退路,再横刀一砍,华雄就没生息地栽倒了。众人还在为战况担忧,关羽已飞身下马,把华雄的脑袋扔到了他们面前。十八路诸侯无不感到震惊,纷纷对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将刮目相看。关羽这才端起酒杯,一口喝下那杯还有余温的美酒。从此,天下没人不知道关羽的大名,无论见过还是没见过他的人,说起关云长,都满是崇敬。三英战吕布华雄一死,汜水关危在旦夕,董卓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赶紧召集部下李儒、吕布等人商量对策。李儒分析到:“如今贼军声势浩大,硬拼只会两败俱伤。太傅袁隗是贼头袁绍的叔叔,一旦他们里应外合就麻烦了。太师不如先杀袁隗,给袁绍一个下马威,然后再跟他们慢慢周旋。”听了李儒的话,董卓才镇定下来。他先杀了袁隗一家,把人头挂到汜水关前,向袁绍示威;然后派部将李傕、郭汜领五万兵马支援汜水关,自己则和李儒、吕布提兵镇守虎牢关。虎牢关距离洛阳只有五十里,是洛阳的最后一道防线,守不住就意味着城破人亡。董卓十分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于是自己屯兵关内,又叫吕布守在关前,给虎牢关上一个“双保险”。虎牢关、汜水关、洛阳方位图(via 许盘清/绘《地图三国》P18)这样做无疑是有效的,吕布当关,绝对是万夫莫开!前去挑战的盟军将领方悦、穆顺、武安国没有一个不败下阵来。而且,吕布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天天在盟军营前骂阵。各路诸侯不得不轮番跟他交战。这天,公孙瓒抑制不住,亲自提刀冲了出去。吕布号称“战神”,当然不是凭一时意气就可以战胜的。就在公孙瓒连连败退,差点被刺中的节骨眼上,一个圆眼怒睁,虎须倒竖的小将横出丈八蛇矛,挑开了吕布的方天画戟。“吕布小儿好无耻!没想明白自己究竟姓吕、姓丁,还是姓董就敢这样嚣张!让我张飞先教训教训你!”张飞自报家门,挑衅吕布。原来,吕布一开始认并州刺史丁原做义父,后来,因为董卓用金银财宝和赤兔马拉拢他,他就杀了丁原,反而做了董卓的干儿子。这事很不光彩,张飞口无遮拦地说出来,无疑戳到了吕布的痛处。他立马回头,跟张飞缠斗起来。关羽在一旁看着,心急不已,也提刀上阵。他们三个都是万中无一的猛将,打斗既精彩,又激烈,看得旁边的小兵都忘了动作。刘备见吕布越战越勇,也起了斗志,挥舞着双股剑就冲进战阵,跟关羽、张飞合围吕布。吕布毕竟没有三头六臂,渐渐体力不支,落了下风。刘、关、张寸寸紧逼,追着吕布打到了虎牢关前。张飞抬眼发现关上有青罗伞盖飘飘而动,想是董卓,忙叫住两位兄长:“擒贼先擒王!捉拿了董卓逆贼,不怕賊军不降!”刘备、关羽就回过头来,和张飞一起冲关。不料,关上突然箭如雨下,密密麻麻,射得他们无法上前。三人只得怏怏不乐地返回营寨,从长计议。这一战,好歹让吕布尝到了仓皇败逃的滋味,盟军无人不欢欣鼓舞,各路诸侯也纷纷为刘备、关羽、张飞三位英杰表功。袁绍收到捷报,仿佛看见了胜利的曙光,讨伐董卓的信念也更加坚定了。《孙子兵法·计篇》说,分析“主孰有道(哪一方的君主/主帅更贤明)?将孰有能(哪一方的将领更有才能)?天地孰能(哪一方更占天时、地利)?法令孰行(哪一方的法令执行更彻底)?兵众孰强(哪一方的兵力更强)?士卒孰练(哪一方的士兵训练得更好)?赏罚孰明(哪一方的赏罚更严明)?”这几个方面,就能大致推断战争的胜负。十八路诸侯讨董卓,虽然声势浩大,但就像一盘散沙。将领各怀异心,法令得不到贯彻执行。而且,从始至终,盟主袁绍都没有对违抗军令的鲍信和袁术进行惩戒,导致连连兵败。这正应了主无道,将无能,法令不行,赏罚不明,胜算就不大的推论。篇三 : 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分别是哪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分别是哪十八路诸侯?东汉末年,诸侯讨董,共计18路诸侯:东汉末年,诸侯讨董,共计18路诸侯: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冀州刺史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郡太守王匡、陈郡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北海太守孔融、广陵太守张超、北平太守公孙瓒、上党太守张杨、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骁骑校尉曹操、西凉太守马腾、徐州刺史陶谦。详细如下: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199)字 公路,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袁绍之弟。初为虎贲中郎将。董卓进京后以袁术为后将军,袁术因畏祸而出奔南阳。初平元年(190)与袁绍、曹操等同时起兵,共讨董卓。后与袁绍对立,被袁绍、曹操击败,率馀众奔九江,割据扬州。建安二年(197)称帝,建号仲氏。此后袁术奢侈荒淫,横征暴敛,使江淮地区残破不堪,民多饥死,部众离心,先后为吕布、曹操所破,于建安四年(199)呕血而死。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hán fù)(?—191)字文节。颍川郡(治今河南省禹县)人。东汉末年的军阀,冀州牧。 韩馥担任过东汉的御史中丞,之后被董卓派为冀州牧;在各诸侯起兵讨伐董卓时,韩馥也是其中之一的参与者。韩馥与袁绍也曾经有意立刘虞为皇帝。当时冀州民殷人盛,兵粮优足,于是袁绍便用计夺取冀州,韩馥被迫投靠张邈;之后张邈与袁绍的使者见面,韩馥以为是要来杀害自己的,于是在厕所中以刻书用的小刀自杀。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音,zhòu,古同“胄”),字公绪,陈留人,东汉末期的人物。据正史记载,189年孔伷曾被董卓任命为豫州刺史,同时也是起兵讨卓的地方势力之一,似乎在190年底被董卓的部将李傕等人攻杀或病死,所以190年另外出了一个豫州刺史孙坚。正史对孔伷事迹的记载太少,只《英雄记》提到他能“清谈高论,嘘枯吹生”。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192)字公山,东莱牟平(今山东福山西北)人。东汉末年兖州刺史,汉室宗亲,刘舆之子,刘繇之兄,汉末群雄之一。后来在讨伐兖州黄巾时,不听鲍信之劝,擅自进兵,被杀。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192),字公节, 东汉末年兖州泰山(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北)人,河内太守,是东汉末期起兵讨董卓的地方势力之一,被董卓击败后败逃乡里,想与张邈会合,但被其所杀害的胡母班之亲属联合曹操攻杀致死。在《三国演义》中,王匡曾参与“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本部将领方悦被吕布所杀。第六镇,陈郡太守张邈,字孟卓。东平寿张(今阳谷)人。少时,家中富裕,疏财仗义,广交朋友,甚至曹操、袁绍都与他有交往。汉灵帝时,初任骑都尉,后升为陈留太守。昭宁元年(189)董卓篡权,他与曹操、袁绍等起兵讨伐。次年,战于汴水,被董卓击败。张邈调集全部兵力追随曹操,袁绍担任盟主后骄傲、自大,张邈以正义之词劝言袁绍,绍怒,指使曹操杀掉张邈,曹操拒绝,张邈甚为感激。兴平元年(194),但张邈还是害怕曹操始终有一日会听取袁绍先言而杀了自己,听从其弟张超与陈宫的建议,叛曹操而迎吕布为兖州牧,脱离曹操联盟。吕布占据濮阳,兖州所辖郡县除鄄城、东阿、范县外皆归顺。次年,吕布被曹操击败,张邈随吕布投奔刘备。其弟张超护送全家去雍丘,全被曹操围杀。张邈向袁术求救,途中被部下所杀。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字元伟,梁国雎阳人,太尉桥玄族子。灵帝末,为兖州刺史,迁东郡太守。董卓入洛后,袁绍出奔冀州,东郡太守桥瑁假东汉三公名义,要求州郡兴兵讨伐董卓,关东州郡纷纷响应。他们分屯要害,推袁绍为盟主,相机进攻董卓。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避关东兵锋,挟持汉献帝西迁长安。关东联军本是乌合之众,彼此欺诈并吞,不久就分崩离析了。初平三年长安兵变,董卓被杀,关中混乱不已。初平中,为刘岱所杀。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字伯业,袁绍从兄。为长安令。曾任山阳太守,并作为一路诸侯参与讨伐董卓。《英雄记》说,前扬州刺史陈温病死后,袁绍后用袁遗为扬州刺史,192年为袁术所败,袁术然后任命自己的亲信陈瑀为扬州刺史,而袁遗败军之际为士卒所杀。昔河间张超尝荐遗于太尉朱鉨,称遗“有冠世之懿,干时之量。其忠允亮直,固天所纵;若乃包罗载籍,管综百氏,登高能赋,鷪物知名,求之今日,邈焉靡俦。”事在超集。太祖称“长大而能勤学者,惟吾与袁伯业耳。”语在文帝《典论》。第九镇,济北相鲍信,字允诚,后军校尉鲍信求见袁绍,说董卓有异心,劝袁绍除之,袁绍不同意,鲍信又找王允商量,王允也不同意,鲍信于是引本部军兵投泰山。后以济北相身份参加讨伐董卓的义军,鲍信因为怕孙坚抢头功,暗中令其弟鲍忠出战。结果鲍忠为华雄所杀。李傕等人控制朝廷后,以献帝名义命曹操与鲍信镇压青州黄巾起义,于是两人在寿张迎击黄巾军,鲍信深入重地,为敌所杀。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父亲孔宙,做过太山都尉。孔融少时成名(著名的孔融让梨讲的就是他的故事),几次辞谢了州郡的辟举,于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后汉书·孔融传》,以下引文凡未另注明者均出自此处),开始步入仕途。中平初(185年),举高第,为侍御史,与中丞不合,托病辞归。后辟司空府为僚属,拜中军候,迁虎贲中郎将。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因忤董卓,转为议郎,出至黄巾军最盛的青州北海郡(东汉郡国名,治所在今山东昌乐西)为相,因颇有政声,时人又称他为“孔北海”。兴平二年(195年),刘备表荐他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绍之子袁谭攻青州,孔融只身出奔,妻子被俘。曹操迁献帝都许昌,孔融先后担任将作大匠、少府、太中大夫等职。这时曹操专权,他与曹操政治上颇有分歧,每多乖忤,终于在建安十三年(208年)被曹操所杀。年终55岁。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张超(?-195),表字不详,据嘉靖版《三国志通俗演义》字孟高(另有说法认为他字景明,事实上张景明并不是张超,而是张导),东平寿张(今山东寿张)人,东汉末年的广陵太守,张邈之弟。董卓弑帝,图危社稷,功曹臧洪说超诛除国贼,超然其言,与洪西至陈留,见兄邈计事。超从曹公檄文,起兵讨卓。后超遣洪诣大司马刘虞谋,值公孙瓒之难,至河间,遇幽、冀二州交兵,使命不达。兴平元年,超与太祖将陈宫、从事中郎许汜、王楷共谋叛太祖。二年间,邈从布,留超将家属屯雍丘。太祖攻围数月,屠之,斩超及其家。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陶谦小时候是孤儿,好学,性格刚直,有高尚的节操。后举孝廉,拜尚书郎,授予舒令。后迁幽州刺史,征拜议郎,参车骑将军张温军事,西讨韩遂。后来黄巾起兵徐州,就让陶谦做徐州刺史,大败黄巾军。董卓之乱中,各州各郡纷纷起兵,当时天子在长安城中,与各处都中断联系。陶谦就派使者到长安去进贡。又迁安东将军、徐州牧,封溧阳侯。 当时的徐州民殷国富,流亡外地的人也大多归顺他。但是他却背道而驰:广陵太守赵昱忠直,却疏远他;曹宏这些小人反倒亲近他们,任用他们。这样使各方不能和睦,渐渐乱起来。后来下邳的阙宣自称天子,陶谦杀死他,合并他的队伍。 初平四年,曹操征讨陶谦,攻下十几座城。在彭城大战,陶谦败走,退守郯城,死伤过万。后曹操因粮少退兵。兴平元年,曹操又东征,平定琅邪、东海等县。陶谦害怕了,想去丹阳。恰好张邈叛乱,迎合吕布。曹操又去和吕布打。当年,陶谦病死,时年六十三岁。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马腾,相传是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因其父马肃与羌女通婚,故马腾有二分之一的羌族血统。马腾于汉灵帝末参军,由于身长力大,性格宽和,待人诚恳而因功升至军司马。但之后由于当时的朝廷黑暗,民变频频。韩遂先后杀死当时想要乘乱起义的少数民族首领北宫伯玉和李文侯,之后韩遂又用计杀死了凉州刺史耿鄙和汉阳太守傅燮,当时在耿鄙手下担任军司马的马腾见势投靠韩遂并与之结为异姓兄弟,割据一方。当时各路军阀受命勤王,董卓在率军前往洛阳前,任命马腾与韩遂驻防长安。后马腾被任命为征西将军,屯于郿城。不久后,董卓兵败,马腾的手下与韩遂手下发生摩擦,导致两家失和,率兵相互攻打,先是马腾将韩遂打败,韩遂又纠集了一些人马还攻马腾,杀了马腾的妻子。于是两家成为仇敌,相互攻打。 后两家在钟繇、韦端及张既等人的调解和劝说下,又重归于好。曹袁相争之际,曹操以汉帝的名义急调马腾助战,马腾于是派长子马超协助钟繇击败郭援、高干等人。马腾转拜前将军。封为槐里侯。长居槐里十数年。马腾在槐里十余年间“北备胡寇,东备白骑,待贤进士,衿救民命”,使三辅一带在战乱中免受一了段时间的战争骚扰,得到了十年的安定。三辅一带的人民对马腾相当爱戴。(三辅皆安爱之)。后来,马腾“自见年老,引入宿卫”,曹操在发动南征之前,将西部有威胁的马腾招入京做官。官封卫尉,应该是掌管京城(当时的许昌)的宫门的职务,但是,全家却被曹操移到了邺城去。马腾入朝为官,把部队交予儿子马超管理。马超统众,与韩遂合从,及杨秋、李堪、成宜等相结,进军至潼关、导致马腾被杀。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白马将军(马义从:“瓒好白马,屡乘以破虏,虏呼为‘白马将军’。故选精锐三千,尽乘白马,号‘白马义从’,以实禁卫也。”)。出身贵族。因母地位卑贱,只当了郡中小吏。他貌美,声音洪亮,机智善辩。涿郡刘太守(刘基)很赏识,将女儿许配给他。后来跟卢植于缑氏山中读书,粗通经传。后又被举为上等郡吏。刘基因事犯法,发配日南。当时法律不许部下随槛车同行。他就化装成侍卒,带上刘基日用品,驾车护送。刘基将被流放到日南郡(今越南广治省)的时候,公孙瓒备好酒肉在北芒山(即邙山,今河南洛阳北)祭辞自己的祖先,他举杯祈祷:“以前为人子当尽孝道,而今为人臣当尽忠心,理应随同太守共赴日南。日南多瘴气,恐怕不能身还,就此别过列祖列宗。”说完又拜了两拜,便慷慨激昂的站了起来,在场人无不落泪叹息。刘基在赴日南途中被赦免而还。公孙瓒被举为孝廉,做了郎官,被任命为辽东郡(今辽宁辽阳市)附属国的长吏。公孙瓒之后靠自己的才能逐步作到中郎将,以强硬的态度对抗北方少数民族,作战勇猛,威震边疆。公孙瓒好战,与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少数民族的上司刘虞不和,二人矛盾逐渐激化,发展到互相攻打,公孙瓒靠自己的军事才能以少胜多,杀死了刘虞,并挟持朝廷使者得到了总督北方四州的授权,分派刺史,成为北方最强大的诸侯之一。公孙瓒与袁绍相争,初期占据优势,但因其只求自保的自私战略,逐渐失去了部下的信任,被袁绍击败,最终被困于自己修建的高楼之中,引火自焚,势力被袁绍吞并。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最初因为武勇而在并州为武猛从事。东汉末年宦官专权,张杨奉刺史丁原之命带兵往见上军校尉宦官蹇硕,后来蹇硕死,他奉大将军何进之命回并州募兵,得到一千余人,此后一直留在上党攻打山贼。董卓作乱时,他带兵在壶关攻打上党太守,攻陷了几个县,士兵、数达到几千人。后来袁绍来到河内,张杨又和袁绍以及匈奴单于於夫罗一起屯兵于漳水。之后单于发动叛乱,劫走了张杨,但旋即被袁绍部将麴义击败。董卓封张杨为建义将军、河内太守。后来,汉献帝因为李傕、郭汜叛乱而流落到河东,张杨带兵来到安邑,被封为安国将军、晋阳侯。当时张杨想把献帝迎接到洛阳,然而诸将不从,因此张杨回到野王。建安元年(196),献帝在返回洛阳的途中,张杨给献帝供应粮草,来到洛阳,因为自己是外郡太守而决定不留在洛阳,回到野王,很快又被封为大司马。吕布在下邳被曹操围攻时,他曾出兵响应吕布,但却被部将杨丑所杀。而杨丑又很快被张杨的部将眭固杀死,当时眭固想要同袁绍联合。曹操派部将史涣攻打眭固,在犬城攻杀之,尽收其众。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东吴始祖武烈皇帝孙坚(155-191),字文台,汉族,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人。东汉末期地方军阀,著名将领。史书说他“容貌不凡,性阔达,好奇节”,是大军事家孙武的后裔。汉末群雄之一,三国中吴国的奠基人。曾参与讨伐黄巾军的战役以及讨伐董卓的战役,后与刘表作战时阵亡。因官至破虏将军,又称“孙破虏”。其子孙权即为孙吴的开国皇帝。孙权建国后,追谥孙坚为武烈皇帝。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袁绍(?-202),字本初,汉族,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人。出身名门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袁绍初为司隶校尉,于初平元年(190)被推举为反董卓联合军的盟主,与董卓交战;但不久联合军即瓦解。此后,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199)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势力达到顶点;但在建安五年(200)的官渡之战中大败于曹操。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于建安七年(202)病死。第十八镇,曹操,西园八校尉之一,曾只身行刺董卓,失败后和袁绍共同联合天下诸侯讨伐董卓,后独自发展自身势力,一生中先后战胜了袁术、吕布、张绣、袁绍、刘表、张鲁、马腾等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但是在南下讨伐江东的战役中,曹操在赤壁惨败。后来在和蜀汉的汉中争夺战中,曹操再次无功而返。曹操一生未称帝,他病死后,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封曹操为魏武皇帝。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三国魏延是被谁杀死的]董卓是被谁杀死的
下一篇:[董卓是怎么死的]董卓是怎么死的
05-12 [我的昨天今天明天作文]昨天 05-12 [增城荔枝]2015增城荔枝节 05-12 [移民月球读后感]移民月球 05-12 [明天依然爱你]明天依然有你 05-12 [有创意的婚礼仪式流程]5大风格婚礼仪式亭设计 总有你心水的 05-12 [七月七日是什么节日]《七绝》日月潭-涵碧春秋 05-12 [忆江南江南好]忆江南 05-12 [坠入凡间的天使]误入凡尘的天使 ——大石彩香(Hiroko)【转】 05-12 [水玻璃的特点与用途]亚光漆的用途与特点是什么 05-12 [为你写诗]为你写诗--海
手机站:/read/ 电脑站:/read/ 声明※262阅读网发布的〖所有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C)阅读网 苏ICP备xxx号-1 返回电脑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民主公赵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