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对福禄贝尔游戏理论的评价

福禄贝尔主要教育思想的评析与反思
---读《外国教育家评传》心得
潜江市机关幼儿园
《外国教育家评传》序言中写道:学习得越是自觉,越是得体,越是充分,收效就越大。如果要在自己的领域做出成就,就必须清楚地知道以前的人们做过哪些探索。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教育改革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动力,一是社会的发展需要教育的支持,二是教育本身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需要不断走出困境,得以发展。作为新时代的幼教工作者,对于教育发展史上重要的教育家以及他们的主要代表作、主要教育理论贡献,我们应该有一定的了解;有必要去学习国内外教育理论知识,从知识性读物中提升自身修养,领悟教育精髓,提高实践能力。最近,通过阅读和学习《外国教育家评传》这本书,我了解了很多,并且从中吸取了更多的精华,体会深切。下面,我将结合自身工作,谈谈对教育家福禄贝尔幼儿教育思想的点滴认识。
一、福禄贝尔的地位
作为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创立者的福禄贝尔,是近代幼儿教育理论的奠基人。尽管,他的理论与实践带有宗教神秘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特点,但是他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幼儿园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而被世人誉为“幼儿教育之父”。 他不但给幼稚园以外在的形式与名称,而且给幼稚园以精神。
在20世纪初,他所制定的幼儿园教育体系是幼儿教育领域中最流行的。他创立的幼儿园作为一种幼儿教育机构的形式一直沿用至今;他的幼儿园教育理论,至今对世界各国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仍有启迪的作用。他对儿童积极主动的活动的重视,对游戏教育意义的强调,对手工教育的推崇以及对于家庭、社区和儿童集体在儿童教育过程中重要作用的评价,不仅为后来许多教育思想家所肯定和接受,而且逐渐影响到小学乃至中学的课程设置。
二、福禄贝尔的儿童观与教育观
福禄贝尔视儿童为一种自我活动的存在,他倡导活动教学,观察儿童生活,设计游戏的种类及玩具,注重手工作业,企图发展儿童内部的创造力。
教育的基本原理
1.统一原则
(1)关于上帝是万物的统一体的思想
关于上帝是万物的统一体的思想是福禄贝尔整个教育活动所依据的最重要的哲学思想。他在《人的教育》第一章开宗明义写道:“有一条永恒的法则在一切事物中存在着、作用着、主宰着。这条法则,无论在外部,即在自然中,或在内部,即在精神中,或在两者的结合中,即在生活中,都始终同样地明晰和确定??这条支配一切的法则必然以一个万能的、不言而
喻的、富有生命的、自觉的、因而是永恒的统一体为基础;这条法则,又按照与统一体本身同样的方式,被人们通过信仰或观察,同样活生生地,同样明晰和全面地认识到??这个统一体就是上帝。”
(2)通过活动达到“生命统一”,劳动与其他活动的教育意义。
福禄贝尔在关于劳动等各种活动的表述中,强调了劳动等各种活动的教育意义,并给以高度的评价。他认为,家庭里的共同劳动和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帮助是家庭共同生活的基础。并认为,做事、劳动等各种活动是人认识自己的唯一途径。他写道,人进行创造,原来仅仅是为了使存在于他身上的精神的东西,上帝的本质,在他自身以外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他可以认识他自身的精神,认识体现在他自己身上的上帝的本质。这里,反映了福禄贝尔关于他的通过活动达到“生命统一”的哲学思想。
他认为上帝是世界的统一体,同时认为包罗着从统一中心向各个方向扩散开来的一切东西的圆球,可以解释为无限性的象征,可以最清楚地象征一个统一体。他还认为圆球就是统一中的多样性和多样中的统一性的表现,是无限多样性归结和导源到统一性的表现。因此,他强调说:“自然界一切起作用的、活动的、富有生命的事物的结构,其根据首先在于球体所依据的法则,就是说,球体法则是自然事物的根本依据。”
从上帝是万物的统一体的原理以及球体法则出发,福禄贝尔认为,人与动物、植物一样,也是上地的创造物,应当服从同一条发展规律,服从于一条永恒的法则。不同的是,人是有自觉和自决意识的最高贵的生灵,他能够感受、理解和认识存在于自身的上帝的精神。但人类对上帝精神的认识不是一蹴而就的,人类须首先认识自然、进而认识人性,最终认识上帝的统一。教育的实质正在于使人能自由和自觉地表现他的本质,即上帝的精神,帮助人类逐步认识自然、人性和上帝的统一。
2.顺应自然原则
“自然&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大自然;另一方面是指儿童的天性,即生理和心理特点。教育要适应自然,也就是说,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法则,这是福禄贝尔教育理论体系中的一条重要的原则。福禄贝尔从这一原则出发,要求让儿童从最早期开始就能不受干扰地自然发展。在论述教育顺应自然时,自然主要指后者。福禄贝尔认为人和万物总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的,幼儿的身心也总在变化发展,而且幼儿的身心发展是“自动的”,任何压抑和束缚对幼儿都是不利的。因此要求在对幼儿施教之前,要对幼儿有充分的观察和了解,要顺应幼儿的天性,否则对幼儿的发展是不利的。他以修剪葡萄为例,如果园丁违背植物的本性及其发展的正确道路,即使出于好心,也可能危害葡萄的生长,降低产量。因此,他说:“只有对人需人的本性的彻底的、充足的、透彻的认识,根据这种认识,加以勤恳地探索,自然地得出有关养护和教育人所必须的其他一切知识以后??才能使真正的教育开花结果。”
3.发展的原则
福禄贝尔强调要遵循儿童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应当按儿童不同的发展阶段去辅导儿童学习, 以促进儿童的发展。如果不遵循儿童发展的阶段, 盲目地促成儿童早熟, 这样做不但不能促进儿童的发展, 相反会从根本上危害、妨碍甚至破坏儿童的持续发展, 没有任何教育价
值可言。然而, 肯定儿童发展的连续性并不意味着否定其阶段性。他把受教育者划分为婴儿、幼儿、少年、青年等时期。福禄贝尔以前的教育家们主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来划分教育阶段。但他认为, 教育者不能仅仅根据年龄来划分教育阶段, 在划分教育阶段时, 还要考虑其智力、情感和身体等因素, 即应该根据儿童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实际水平划分教育时期。
福禄贝尔认为,如同万物生长一样,人的成长也必须服从两条互相补充的原则:对立与调和。儿童一方面接受外界刺激,了解外界世界,另一方面又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通过活动的方式表现出来。教育总是从内隐和外因的矛盾入手,在两者之间发现调和的东西,克服差异,最终使二者达到统一。
4.创造的原则
创造的原则和统一的原则相联系。在福禄贝尔看来,上帝是富有创造精神的。“上帝创造了人,即创造了他自己的摹本,他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因而人应当像上帝一样进行创造和发生作用。”人进行创造,原本仅仅是为了使存在于他身上的上帝的本质,在他自身以外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
(二)幼儿园的作用和任务
1843年,福禄贝尔在他自己所写的《关于德意志幼儿园的报告书》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收容学龄前3-6岁的儿童,以家庭的方法主张儿童的身体发育与精神上诸能力的发展,养成良好的习惯为目的。”他看来,幼儿园的具体任务是:通过直观的方法培养学前儿童,使他们参加各种必要的活动,发展他们自己的体格,锻炼他们的外部器官,使他们正确地认识人和自然以及增长知识。并在游戏、娱乐和天真活泼的活动中,锻炼做事或生产的技能和技巧,尤其是运用知识与实践的能力,做好升入小学的准备。此外,幼儿园还担任起训练幼儿教师、推广幼儿教育经验的任务。福禄贝尔特别重视家庭尤其是母亲在早期教育中的作用,他把幼儿园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补充”而非“代替”,强调幼儿园是家庭生活的继续和扩展。他相信幼儿教育的改革必须从家庭教育开始,他主张给缺乏教育知识的父母提供内容和方法上的指导,他创办幼儿园的主要目的也就在于此。
幼儿在幼儿园里度过他们的幼儿期,而幼儿期是真正的人的教育的开始,说话和游戏是这时儿童生活的主要要素。他说:“称之为‘幼儿园’与通常称为‘幼儿学校’的类似机构是不同的。它并不是一所学校,在其中的儿童不是受教育者,而是发展者。”因此,在福禄贝尔的幼儿园里,其基本思想是帮助幼儿自我表现并得到发展。基于此教育思想,福禄贝尔建立起一个以活动和游戏为主要特征的幼儿园课程体系,包括游戏与歌谣、恩物游戏、手工作业、运动游戏、自然研究以及唱歌、表演和讲故事等。
(三)恩物与作业
恩物是福禄贝尔创制的一套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他认为,恩物的教育价值就在于它是帮助儿童认识自然及其内在规律的重要工具。自然界的万物虽然统一于上帝的精神,但在发展中又显现出外在的差异性、多样性。恩物作为自然的象征,能帮助儿童由易到难、由简及繁、循序渐进地认识自然。
而作业,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恩物的发展,它要求幼儿将恩物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福禄贝尔指出,幼儿只有掌握了恩物的使用之后,才能开始进行作业活动。尽管作业和恩物是紧密联系的,两者仍有明显的区别,其表现在恩物在先,作业继后,恩物的主要作用在于吸收和接受,作业的主要作用在于表现或建造。作业活动是使幼儿的体力、智力和道德和谐发展的一个主要方法,通过作业活动,可以对幼儿进行初步的教育。
(四)游戏理论
福禄贝尔强调游戏的教育价值,他是最先提出教育游戏化的人,把游戏的教育价值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在他看来,“儿童早期的各种游戏,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因为整个人的最纯洁的素质和最内在的思想就是在游戏中得到发展和表现的。人的整个未来生活,直到他将要重新离开人间的时刻,其根源全在于这一生命阶段”。他强调家长要允许儿童自由地、尽情地游戏,不要加以干涉。他恳切地呼吁:“母亲啊,培养儿童游戏的能力吧!父亲啊,保卫和指导儿童的游戏吧!”
三、福禄贝尔主要教育思想对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
(一)树立对幼儿园的正确认识
福禄贝尔在创立幼儿园之初,就给幼儿园下了一个这样的定义:“称之为‘幼儿园’与通常称为‘幼儿学校’的类似机构是不同的,它并不是一所学校,在其中的儿童不是受教育者,而是发展者。” 在福禄贝尔的幼儿园里,其基本思想是帮助幼儿自我表现并得到发展。儿童进入幼儿园,接受他们的启蒙教育,所接受的应该是一些良好习惯的培养,训练幼儿的身体和感官机能,帮助个体认识自然和认识人类,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态度,发展幼儿的社会性等,而不是接受一些语言、数学上的填鸭式教学的知识。
在今天,我们依然能听到有些家长在幼儿从幼儿园回家后问“今天在幼儿园老师教了什么?学到了哪些知识?”或者会听到有家长“炫耀”自家的孩子会写多少字,会背多少古诗等。今天越来越火热的艺术培训班打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旗号正是迎合了一些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但从幼儿的发展来看,孩子不宜过早地接受一些概念知识或者命题知识,教给幼儿他们也不理解。然而,由于我国的教育传统是向往“天才”、“神童”的教育,导致部分幼儿园存在“小学化”教育倾向的现象。
福禄贝尔创立幼儿园的初衷是推广幼儿教育的经验,给缺乏教育知识的父母提供内容和方法上的指导,通过改变家庭教育来改变学前教育。幼儿园教育只是家庭教育的延伸。按此观点,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不仅仅只是在幼儿园课程体系上的改革,更大程度上依赖于人们意识观念的改变。而在家庭中,母亲担任着教养幼儿的主要任务,所以在全社会范围内提高女性的受教育程度、提高母亲教养方式的科学性对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乃至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是幼儿走出家庭的第一站,接触到的是陌生的老师和更多的同龄小朋友,在这里幼儿开始接受真正的人的教育,从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开始。福禄贝尔深切感受到了儿童之间社会交往的重要性,认为由自我活动所导致的个性自我实现,必须经由“社会化”的历程才能达到。在幼儿园里,离开快乐“小公主”、“小王子”的欢乐窝,也许会有同伴来争抢自己的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一听到“游戏”这个词,不要说在教育语境下,即便对社会、政治、经济来说,大家亦多不待见。无数的老师和家长以为,阻碍孩子成长的一大麻烦,就在于各种游戏的坑害和罪恶。2014年,中国的游戏玩家高达2亿,其中的600万人每周花将近22个小时玩游戏,痴迷程度相当于做了一份兼职。2016年7月,国内上映的电影《魔兽》就取自于同名游戏,而该游戏的全世界玩家,据统计,花在上面的总时间“超过593万年”,时长相当于从人类祖先第一次站起身来演进至今。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出“一万小时定律”,即要想成为某个领域的,至少需要一万小时;而从游戏的时间成本看,美国青年在21岁以前,游戏的平均时长已在一万小时以上。
  传统的二分法,将“游戏”与“工作”对立,在不少教师和家长的眼中,两者此存彼亡,水火不容。当孩子面临毕业或升学,他们总会苦口婆心:现在再沉迷“游戏”,今后找“工作”就有大麻烦了。游戏心理学家布莱恩&萨顿史密斯却说:“玩的对立面不是工作,而是抑郁。”的确,我们很少听说一个玩游戏的孩子会抑郁。同时,很多工作上颇有成就的人却往往是游戏的拥趸。2009年的一份报告显示,61%的企业高管(如CEO、CFO)均在休息时玩游戏。
  所以,这一红脸一黑脸,几乎成为了教育中的两级。但从杜威的思想来说,这里尚有另一层的含义,即这两个词与教育家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有关。我们知道,“游戏”是福禄贝尔思想的重要表现,通过有设计、有目的、有评价的“恩物”(福氏开发的独特玩具)来实施教育,是他达成教育理想的主要方式。这一思想,与今天的游戏理论相近,哲学家伯纳德&苏茨给游戏下了经典定义:“玩游戏,就是自愿尝试克服种种不必要的障碍。”这之中,包含了游戏的自愿性、目标性、规则性和反馈性四大特征。游戏为什么具有叫人难以拒绝的诱惑力?是画面逼真,设计巧妙,还是情节入胜,互动精彩?恐怕都不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最为成功的游戏可能是苏联工程师设计的俄罗斯方块,它保持着下载次数最多、玩家数量最多等九项吉尼斯纪录,但其画面、情节、互动均叫人难以恭维。
  那游戏的秘密究竟在哪里?答曰:反馈性。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人之所以比其他生物高明,就是因为人可以创造出“意义”。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说:“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人所独有的意义感,让他们形成一套“因-果”反馈系统,并以此建立起对周遭世界的控制感。这种控制感,是人自身的安全感、存在感、价值感的源头。无论是巫术、神话、宗教、艺术、科学,本质上都是建立起一套对世界的解释系统,它们都来源于人对意义的追索、对控制的需要。
  这样,我们就可能想到,游戏的最大优点在于:它有一个类似于电脑“进度条”的设计,不管是积分、等级、关卡,还是不太让人在意的音效、背景、文字,都时时提醒你:你正精确地掌控着世界。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决策,都会立时获得相应的反馈(分数、掌声、装备等),并不断推动着你完成既定目标。及时反馈、立等可取的“意义变现”,让人们在游戏中欲罢不能。杜威早已看出,游戏的“意义”几乎等同于“生活”,尤其对年龄较小的儿童来说,游戏帮助他们建立起衣、食、住、行、卧等一切人生经验和感受,并赋予这些经验予意义。比如,在数学课堂中,当老师提出“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哪种平面的图形的面积最大”时,有学生脱口而出说是圆,理由很有意思:“同样的一些人手拉着手围成一圈,即周长相等,要使它面积尽可能大,每个人就都应尽力向后退,这一就形成了一个圆。”很显然,如此的启发,多来自于游戏的感受。
  虽然如此,但游戏并不等同于教育,更不能建立持久、坚固、深厚的人生意义。从游戏到教育,中间尚有很多其他环节。比如,游戏就缺乏足够的训练性。美国哲学家詹姆斯&卡斯在《有限与无限的游戏》一书中坦言:“教育揭示出过去越来越丰富的东西,因为它发现了过去未完成的事物,训练将过去视为已结束的时间,将未来视为将结束的时间;教育引导人走向不断的自我发现,训练引导人走向最终的自我定义。”这里所谓的训练,就和本文的另一个关键词――“工作”有关。
  提倡“工作”而多抑制“游戏”,多与蒙台梭利有关。她不主张游戏或者玩具,而是多强调有目的地练习,像感官教育等,也带有很强的设计性和技术性。这一带有较强训练性的过程,可视之为工作。“游戏”与“工作”,从微观上论,可以看做是一对并列的教育动词,比如将上课看做“工作”,将下课看做“游戏”,两者并行不悖,张弛有序,确实没有太多的问题。那么,这里的“游戏”就等价于“放松”“休闲”了,杜威以为,“教育没有比提供休闲活动的享受更加严肃的责任;还不仅仅为了眼前的健康,更重要的,如果可能,是为了对心灵习惯的永久影响”。这样看,当然是必不可缺的,没有这一层面的“游戏”,那下面我们要说的“工作”就没有太多的意义了。从宏观上看,若要通过它们来解构教育,无外乎两种――如果教育朝着良性发展,我愿意表述为“从游戏走向工作”;如果教育缺位,甚至是反其道而行,那就是“从游戏走向苦力”,整个教育就会因失焦而走向颓败。
  我们不妨先从“正面”的一端来看一看“游戏” 和“工作”的关系(见上图):这里的“游戏”可不就是仅指娱乐而言了,而是教育的一部分。游戏的教育意义在于其天生的兴趣、主动、自由上,在于从“学生的经验与能力出发”,要是能以游戏的心态来完成学习,恐怕就要算是天下最美的事情了。但实际的情形是无法叫人乐观的,“戴着镣铐跳舞”已经是好的了,更多的是抱着“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壮志匍匐前行的。所以,在当下教育的语境中,能不能见到最后的“彩虹”先抛开不说,只要有人拿“游戏”一词形容教育,则要么是引人入彀的噱头,要么是如坠深渊的陷阱,是无法比之于素以“伟光正”著称的“工作”的――人家即使最后功败垂成,也有人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那么我们就需要知道,“游戏”与“工作”的区别究竟在哪里?杜威以为相对初级的叫做“游戏”,相对高级的叫做“工作”,后者是前者的演进,也是前者复杂化的结果。既然两者是一种发展的关系,在学校之中,就全可以结合起来。我们不妨来看,在杜威时代的美国,或者在他自己的实验学校里,有名目繁多、花样不断的手工、金工、木工、劳技,这些课程的特点有两个:一是社会化。在学校与社会之间几乎连最后一道栅栏也没有了,学生可以“获得手工的技能和技艺的效率,在工作中发现即时的满足,以及预备为后来的应用”,体现了其实用主义的思想。二是原始化。杜威重视材料的制作过程,并以不敢给学生“原始的”材料为由,批评了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他认为制作材料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有益的能力锻炼。
  那我们来思考,这些手工、金工、劳技等,可不可以看作是游戏呢?答案不言自明。学生正是将之视为游戏,才会那么的兴趣盎然――即使在遇到困难或是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时,也在所不惜。他们开始时,有没有想过从木工中学到物理的知识,或者从烹饪中意识到化学的存在?肯定没有。但是做着做着,这些有关生物、地理、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知识或技能就都出来了,那么游戏也就越玩越大,越玩越复杂、高级,最终成了“工作”。
  但是这里,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是:学生打电子游戏是不是杜威所说的“游戏”?或者具体如本文开头所说的“魔兽”“俄罗斯方块”算不算?答案是:可以是,可以否。如果“是”,则意味着学生将之与今后的社会生活、工作相联系,是准备有所发展和作为的;如果“否”,则意味着仅仅表示情绪发泄或个人贪图安逸、逃避现实的依托。所以,我们要看到,杜威所指的“游戏”是有社会性和工具性的,如果仅是满足一己私欲,就如蒙台梭利的态度一样,是不叫人待见的。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方块的发明本意,就是用来测试当时一种计算机的性能。可见,游戏与工作的界限,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泾渭分明。
  谈到此,教育在正向上的价值其实就变成了一种“衔接”的艺术,即如何将学生积极主动的“游戏”顺利引导到“工作”中去,这是所有问题的核心。杜威提醒了我们注意几条:
  1.目的性。游戏的意义,在于它有一个目的,这个目的是可以有阶段的,由易而难,由简而繁;有了目的,行事就不会鲁莽,懂得有的放矢,“使一个人的继续行动有意义”。“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的“目标管理法则”也是同理。
  2.延时性。学木工不是为了今后做木匠,学烹饪不是日后成为厨师,而是从这种种社会实践中看到“活”知识,学会有益一生的技能,掌握普遍的探究方法,从而更好的“认识你自己”。游戏的最大优势在于即时反馈性,如何与延时性挂上钩,看似是矛盾的,但又并非无解。在1986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中,日本选手儿玉泰介创造了有史以来的第五最好成绩。在这场漫长的“游戏”中,儿玉泰介说:因为比赛的路线是提前定好的,所以赛前他有机会乘车沿着比赛的路线走过几次,记下了沿途一些标志性地点,诸如银行、大树、房屋等,并准确把握了这些标志性地点距离比赛终点的距离,当完成了第一个分段目标,再紧接着跑向第二个,如此持续而赢得比赛。
  具有积极心理暗示的目标分割法,可能在“游戏”与“工作”的链接中,让人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3.情境营造。这既是学校与社会联系的体现,也是将游戏“做假成真”的手段,学生的认知需要有特别的情境,如何一方面减少学校里的人为障碍,让授受的知识和需锻炼的技能重新沾上生活的“原味”,另一方面又显现出学校作为一个专业机构与社会一般组成的不同,是杜威提出的严肃话题。
  当然,从“游戏”出发,正如我们无数人的经验那样,结果并非一定乐观。“游戏”与“工作”的链接,也可能造成负强化恶结果。其在创造“意义”、形成即时反馈红利的同时,也可能或异化成“苦力”(譬如强势推行学生并不喜欢的所谓“游戏”),或迷惑沉沦、或玩物丧志(见下图)。百年来的美国和中国均有此症,杜威总是希望“使学生的作业愈合乎人性”,什么是“人性”?就是人之本性、人之常情,就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无为而无不为”(不要做不该做的事)。
  站在“儿童中心主义”的视角看,我们做所一切的出发点,都是在“我即儿童”的前提下确定的,而杜威破解教育谜题的手段是“游戏”,以及“升级游戏”至与“工作”平齐。这其中,的确有儿童心理学、现代管理学、社会学的许多应用,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永远要看透儿童的需要:先“投其所好”,再淳淳导引(包括正面的辅助和负面的提醒),直至找到他在社会中应有的定位和角色。现代的游戏理论、游戏产业和生态,远远不同于杜威的生活背景,如何使之更有力地结合教育教学的发展实际,当是我辈无法回避的现实,更是责无旁贷的任务。(文/ 邱磊)
  注释:
  1.简&麦格尼格尔:《游戏改变世界》,闾佳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8月版,第4页。
  2.同上,第56页。
  3.格拉德威尔的研究显示,在任何领域若想要取得成功,均至少需要练习1万小时――10年内,每
  周练习20小时,每天3小时。也可称为“十年法则”。
  4.引自科学杂志《网络心理学、行为和社会网络》2009年的统计数据。
  5.詹姆斯&卡斯:《有限与无限的游戏》,电子工业出版社,马小悟余倩译,2013年版,第23页。
  6.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王承绪译,2001版,第223页。
  7.事实上,蒙台梭利并不是简单地反对“游戏”,在其第一个“儿童之家”的作息表上,就规划有“自由游戏”“有指导的游戏”等内容。她真正反对的,是漫无目的、不以事实为支撑的想象、空耗费智力与体力的“游戏”(类似我们说的“瞎胡闹”)。
  往期链接: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教育界一切有趣有味的事件、热点、观念、理论、知识,都是我们...
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评论部评论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美国独立教育顾问协会认证顾问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评析与反思福禄贝尔的儿童观与教育观_中华文本库
第1页/共4页
评析与反思
福禄贝尔的儿童观与教育观
福禄贝尔在1840年创设了第一所幼稚园,世称“幼儿教育之父”。他不但给幼稚园以外在的形式与名称,而且给幼稚园以精神。福禄贝尔视儿童为一种自我活动的存在,他倡导活动教学,观察儿童生活,设计游戏的种类及玩具,注重手工作业,企图发展儿童内部的创造力。有关他的教育理论与教育方法,可以说是所有人类教化的普遍原理。
贰·福禄贝尔的儿童观与教育观
( 一) 关于上帝是万物的统一体的思想
关于上帝是万物的统一体的思想是福禄贝尔整个教育活动所依据的最重要的哲学思想。他在《人的教育》第一章开宗明义写道:“有一条永恒的法则在一切事物中存在着、作用着、主宰着。这条法则,无论在外部,即在自然中,或在内部,即在精神中,或在两者的结合中,即在生活中,都始终同样地明晰和确定,,,,这条支配一切的法则必然以一个万能的、不言而喻的、富有生命的、自觉的、因而是永恒的统一体为基础;这条法则,又按照与统一体本身同样的方式,被人们通过信仰或观察,同样活生生地,同样明晰和全面地认识到,,,,这个统一体就是上帝。”
第1页/共4页
寻找更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福禄贝尔教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