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是什么 三国演义的读书目的干涉还辽实质是什么

甲午中日战争(二)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甲午中日战争(二)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网络 点击数: &&&
甲午中日战争(二)
文章来 源莲山课件 w ww.5 Y
战争的经过
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
师:清朝政府对日宣战是被迫的,因此李鸿章极力奉行避战求和的政策,采取消极抵抗的战略方针。他指示陆军可守则守,不可守则退;命令海军保船制敌,不得出大洋海战。当时,慈禧太后正在筹备60岁庆典,更是希望战争尽快了结。清政府的妥协投降,招致了中国军队的节节败退。
平壤战役和黄海战役
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及小字内容,了解平壤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
生:(阅读教材)
师:平壤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清军还有一万多人驻守于此。但是,为什么面对日军的进攻,清军却是一路败退呢?
生:(思考并作答)
师:(教师归纳)战役总指挥叶志超是李鸿章妥协政策的忠实执行者。面临强敌,他不据险设防,而是坐守孤城,时刻准备逃跑。清军回族将领左宝贵则坚决抵抗,誓与平壤城共存亡,在炮手阵亡后,他亲自点燃大炮轰击日军,最后中炮牺牲。叶志超则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弃城而逃,退回中国境内。朝鲜遂全境沦陷,成为日本进一步扩大侵华战争的基地。平壤失守两天后,在日军偷袭的情况下,中日两国海军在黄海海面上,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海战,史称黄海战役。那么,开战时两军力量对比情况怎样呢?(引导学生阅读《黄海之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
生:(阅读教材并作答)
师:总的来说,双方实力基本相当,但相比之下,北洋舰队舰龄老,航速低,射速慢;日舰新,射速快,又是主动偷袭,略占优势。中国官兵临危不惧,舍生忘死,英勇杀敌。致远号、经远号管带邓世昌、林永升和两舰官兵英勇战斗与舰同沉。电影《甲午风云》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战斗情景,让我们一起看看有关电影录像剪辑。(放录像:黄海激战)
生:(观看录像)师:在这次战役中,北洋舰队损失5艘,但主力尚存。日本5艘军舰受重伤,先撤出战场。(引导学生再看教材《黄海之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
生:(阅读教材)
师:主力尚存的北洋舰队还可继续作战,马吉芬曾在《黄海海战的评述》中说:此时敌战斗力已不优于我军。但是,李鸿章严令北洋舰队保存实力,不准出战,拱手把制海权让与了日寇。3.
辽东战役和威海战役师:黄海战役后,日本分两路入侵中国,辽东战役开始。(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战争示意图及文字内容)
生:(看图,了解日军进军路线)
师:旅顺背山面水,地势险要,与大连湾成犄角之势,有炮台50多座,大炮100多门,号称东亚第一要塞。但清军统帅龚照&
临阵脱逃,导致军心涣散。一向被李鸿章称之为固若金汤的旅顺陷于敌手。日军占领旅顺后,兽性大发,屠城四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内容及插图)
生:(阅读教材,了解日军的暴行)
师:旅顺失陷后,北洋舰队停泊的威海卫军港便成为日军进攻的主要目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战争示意图)
生:(阅读教材,了解威海卫的地理位置)
师:黄海大战后,北洋舰队尚有大小舰艇40余号,实力可观。当时日本舰只修复尚未完成。丁汝昌主动请求歼敌,却遭到李鸿章严厉斥责:汝善在威海守汝数只船勿失,余非汝事也。遂下令不准出战,言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致使北洋舰队失去战机。广大爱国官兵虽誓死抵抗,但终难挽回败局。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请同学们思考:甲午中日战争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呢?
生:(思考并作答)
师:当时中国是大国,有4亿人口,有军队95万,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日本是小国,只有29万军队,后方遥远,供应不便,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可是为什么最终清政府还是失败了呢?
生:(分析讨论,畅所欲言)
师:(教师归纳)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已经步入资本主义社会,且侵略野心蓄谋已久,准备充分,舰船武器亦较先进,清政府政治腐败,统治者不思振兴,苟且偷安,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国难当头还搞什么万寿盛典。如此看来,一个老大的腐败封建帝国败给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便不足为奇了,这也是历史的必然。
三《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
师:清政府对日宣战是被迫的,整个战争期间始终缺乏抵抗的决心,极力避战求和。辽东半岛和威海卫陷落后,慈禧太后见政局已定,忙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到日本求和。1895年4月,李鸿章到达马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进行谈判。谈判中,日本肆意勒索,只准李鸿章说允,不允两句话而已,并数次以战争再起相威胁。在日本的淫威下,清政策接受了日本提出的条款,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条约内容)
生:(阅读教材,归纳内容)
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文字内容,理解《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危害)生:(阅读理解教材)师:《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请同学们从割地、赔款、开埠、设厂四项内容考虑,对比分析一下,为什么《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教师出示小黑板:一边是《南京条约》的内容,另一边是《马关条约》的内容,让学生对比分析)
生:(对比两个条约,分析讨论,发表意见)
师:(教师归纳)
四、三国干涉还辽
师:就在《马关条约》签字的当天,俄国政府正式邀请德、法两国一起进行干涉,警告日本退还辽东,并限期答复。同时,三同的军舰也纷纷出现在日本附近海面。日本政府惊恐万状。8个月对华战争已使它精疲力竭,无力再与三强抗衡,于是日本被迫同意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但又向清政府勒索3000万两作为交换条件。同学们想一想,三国难道真的是为中国主权而拔刀相助吗?干涉还辽的真正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生:(思考并作答)
师:(教师归纳)三国干涉还辽实质是以牺牲中国人民的利益为代价,以实现最大限度地满足资本主义列强的各自需求,利益均等。五、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师:(引导学生回顾教材《马关条约》中的割地条款)
生:(回顾教材)师:(引导学生回忆台湾与大陆自古以来的往来与联系,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生:(与教师共同回忆)
师:1895年5月,日军在台湾基隆附近登陆,进攻台湾,台湾巡抚唐景崧率领大小官员逃回大陆,致使台北不战而陷。造成台中、台南形势危机。国难当头台湾义土徐骧挺身而出,大声疾呼:(打投影)朝廷无力以卫吾台,能卫吾台者,吾民耳?众志成城,山可移,海可干,愿吾血随吾台俱尽,吾头与吾台俱碎,安知终不可以有为耶?
生:(看投影资料)
师:丘逢甲与徐骧一道召募乡丁组成抗日义军,并与刘永福的黑旗军联合起来,共同对日作战。(引导学生结合《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形势图》及教材小字,归纳出台中发生的几次重要战斗)
生:(阅读并作答)
师:从台北到台南日军处处受到台湾人民的猛烈反击,在短短五个月时间里,进行大小战斗百余次,打死打伤日军3万多人,台湾军民为保卫祖国神圣领土,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一页,请同学们思考,台湾军民反割台的斗争后来为什么失败了呢?
生:(思考并作答)
师:(教师归纳)原因有两点:其一,腐朽卖国的清政府对台湾进行封锁,断绝一切救济。李鸿章及清政府严令军民不得丝毫接济台南。使台湾军民的抗日斗争,孤立无援,弹尽粮绝。其二,日本侵略军势力强大,有装备精良的三个陆军师团,一支海军舰队,而台湾军民只装备了简单的土铳、大刀、长枪,双方力量对比过于悬殊。日本侵略者虽然占据了台湾,但在它统治台湾的50年间,台湾各族人民斩木揭竿而起者,处处皆是,剿杀则不惧,招诱则不信,一直没有停止过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
小结(略)
文章来 源莲山课件 w ww.5 Y
上一篇教案: 下一篇教案:
? ? ? ? ? ? ? ? ? ?历史上三国干涉还辽是怎么回事(2)
历史上三国干涉还辽目的是什么三国干涉还辽是发生在19世纪末期的一个事件,之所以有这个事件的发生是因为在当时中国政府的软弱导致和日本签订了一个条约,其中一条内容就是要中国把东北的一部分领地也就是辽东地区划......
历史上三国干涉还辽目的是什么三国干涉还辽是发生在19世纪末期的一个事件,之所以有这个事件的发生是因为在当时中国政府的软弱导致和日本签订了一个条约,其中一条内容就是要中国把东北的一部分领地也就是辽东地区划分给日本。在这个事件发生后,俄国,德国和法国便觉得他们自身的利益会因此受到很大的损失,于是便联合起来提出来要日本把辽东地区归还给中国。那么三国干涉还辽目的分别是什么呢?三国干涉还辽图片从表面上看三国确实是在帮助当时还比较软弱的中国,也就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正义感来帮助中国,因为在三国的干涉下,日本最后确实把辽东地区归还给中国了。但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三国干涉还辽还是有其他目的的,他们表面上帮助中国,实际是在为各自的国家争取最大的利益,因为如果日本继续占领中国的领地,日本会变得更强大了,自然其他国家就会受到日本的威胁。俄国的目的是在表面上帮助了中国以后,中国就会感激俄国,那个时候俄国提出的条件像重新划分国界等要求时,中国也不得不同意,因为俄国是中国的救命恩人。德国的目的是借此可以得到中国的一个港口,而且还可以与俄国有更进一步的联系,以至于德国不会被孤立起来。法国的目的就是借此机会来得到中国的沿海地区。所以说三国干涉还辽的目的是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帮助中国只是为他们的野心找了一个借口。三国干涉还辽的影响是什么三国干涉还辽在历史上也是一次比较重大的历史事件,事情发生在甲午战争之后,当时大清王朝曾经和日本签订了条约,将辽东半岛的地区交给了日本,尽管合约的内容并不是很公平,可是软弱无能的清王朝只能答应。然而在签约完成六天之后,俄国、德国和法国这三个国家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开始干涉日本的事情,并且建议日本将辽东地区还给中国。因为这三个国家在世界的地位也是比较高的,所以三国干涉还辽的影响还是非常深远的。那么三国干涉还辽的影响是什么呢?三国干涉还辽图片三国干涉还辽的影响还是非常深远的,首先这三国国家的计谋得逞之后,分别为自己的国家赢得了一定的权益,这样一来其他各个大国也开始眼红不已,因此而激发了更多国家想要入侵中国的野心。到了1896年的时候俄国用自己致使日本归还辽东半岛的功劳,强迫中国签订了中俄密约,俄国成功的拥有了旅顺和大连的通商口岸,而德国则是趁着这个机会将胶州湾收到自己的手中。这三个国家的想法虽然不同,但是也反映出了那个时期各国之间的紧张程度,同时这次事件也开启了列强国家侵略中国的开端。另外三国干涉还辽的影响还包括日本方面的反应,那个时期日本刚刚发展起来,可是居然受到了这样的耻辱,所以日本方面一直记着这个仇恨,开始在军事等方面快速发展,希望等待再次强大之时能够释放出更强悍的能力。于是才会发生暗中袭击俄国的军队,并且因此而引发了日俄之间的战争。三国干涉还辽实质是什么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让西方列强感到不满,同时让他们有一种危机感,害怕日本一家独大,但是另一方面又觉得这是向远东扩张的好机会,能让自己的势力更强大一层。那么三国干涉还辽的实质到底是什么呢?三国干涉还辽图片三国干涉还辽主要还是由于俄国煽动起来的,沙皇俄国早就对清朝虎视眈眈,在先后占领了原来属于清朝的外东北地区,抢夺了清朝的库页岛之后,又建起了西伯利亚铁路,这些更使他对清政府那种占为己有的野心更大,想把它完全变成黄俄罗斯。而法国由于俄法同盟,同时法国对台湾的野心还没有放弃,至于德国是想从中国索取一个港口,另外更是想要亲近俄国,避免自己孤立。然而,不管怎么样,他们的根本原因都是因为自己的私心,想要更好的对外扩张,那种野心愈演愈烈。所谓的强迫日本归还辽东半岛给清政府,也不过是日本触犯到了他们的利益,对三国更直接的利益是清朝赎回辽东半岛,三国在清朝的各种权利不变,若是变成日本的,则所有的利益消失。为了让自己的利益依旧存在,故而三国干涉中日,逼迫日本归还辽东半岛。日本自己的利益虽然受到他人的触犯,但是毕竟是新崛起的新国,无奈遭受如此屈辱,这些也更加让日本怀恨在心,日本更是在军事方面更加用心,成为后来的中俄战争的导火线。综上所述,三国干涉还辽实质其是帝国主义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引起的纷争。
推荐浏览:
历史上三国干涉还辽目的是什么三国干涉还辽是发生在19世纪末期的一个事件,之所以有这个事件的发生是因为在当时中国政府的软弱导致和日本签订了一个条约,其中一条内容就是要中国把东北的一部分领地也就是辽东地区划...历史上三国干涉还辽是怎么回事(2)
中国最神秘空天战机突然曝光 天军指日可待 中国权威航天专家、中...
吴起变法,可以说是在战国时期诸列国中刮起一股改革风潮,也算是...
排名第10.福克兰战争 42天 福克兰战役是1982年在阿根廷和 英国 ...
中国战机出口对俄也有好处 发动机严重依赖俄, 中国战机出口对俄...
, 英媒:日高官指中国舰船雷达锁定日船遭中国反击 英国媒体《路...
史料记载中关于汉高祖为何会陷入白登之围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汉高...
越南最强战舰为何强闯赤瓜礁 和中国军舰对峙?, 越南最强战舰为... > 
摘要:三国干涉还辽是怎么回事 三国干涉还辽,其时间发生于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北洋水师失败后,日,清朝政府与日本明治政府签署《马关条约》,被迫割让辽东半岛予日本。不过,却受到了当时俄国,德国,法国的阻挠,当《马关条约》签订六日后,三国……
三国干涉还辽是怎么回事
三国干涉还辽,其时间发生于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北洋水师失败后,日,清朝政府与日本明治政府签署《马关条约》,被迫割让辽东半岛予日本。不过,却受到了当时俄国,德国,法国的阻挠,当《马关条约》签订六日后,三国以提供&友善借口&为由,迫使日本将辽东还给中国。那么三国干涉还辽具体是怎么回事呢?
三国干涉还辽图片
俄国自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来,早已对远东地区保有领土需求,尽管俄国曾多次暗示日本不得侵占东北,但是面对日本的一意孤行,令俄国感到他的自身利益受损,故而实施干预中日协议。1892年,俄国与法国结成联盟,使得德国在欧洲地位受到动摇,让德皇忧虑,而另一边德皇亲眼见到日本这么快打败清军,可见其意在东亚,德国更是借此干预中日议和,其目的不过是获得日本支持其在东亚扩张。德国拉拢俄国,作为俄法联盟的法国,在得到印度支那的同时,法国开始觊觎台湾,也同样想在东南亚获得利益,所以支持一起干预。在此之中,俄国曾经想要拉拢英美,只是英国认为对自身有利,并且日本这么做可以更好的牵制俄国,避免俄国对外扩张,而日本也在拉拢英美,本着两边都不想失去的英美而且又害怕其中一方做大,所以双方皆拒绝加入。
日本虽然努力想要保住条约所得,不过奈何三国态度太过强硬,虽然日本战胜了中国,可是日本的损失也不少,在如此的压迫之下,日本最终同意交出辽东,还给中国。
日本与三国达成协议:日本归还辽东予中国,而清廷要付出三千万两白银作为赔偿。就这样清廷赎回了辽东,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也算圆满结束。
三国干涉还辽实质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让西方列强感到不满,同时让他们有一种危机感,害怕日本一家独大,但是另一方面又觉得这是向远东扩张的好机会,能让自己的势力更强大一层。那么三国干涉还辽的实质到底是什么呢?
三国干涉还辽图片
三国干涉还辽主要还是由于俄国煽动起来的,沙皇俄国早就对清朝虎视眈眈,在先后占领了原来属于清朝的外东北地区,抢夺了清朝的库页岛之后,又建起了西伯利亚铁路,这些更使他对清政府那种占为己有的野心更大,想把它完全变成黄俄罗斯。而法国由于俄法同盟,同时法国对台湾的野心还没有放弃,至于德国是想从中国索取一个港口,另外更是想要亲近俄国,避免自己孤立。
然而,不管怎么样,他们的根本原因都是因为自己的私心,想要更好的对外扩张,那种野心愈演愈烈。所谓的强迫日本归还辽东半岛给清政府,也不过是日本触犯到了他们的利益,对三国更直接的利益是清朝赎回辽东半岛,三国在清朝的各种权利不变,若是变成日本的,则所有的利益消失。为了让自己的利益依旧存在,故而三国干涉中日,逼迫日本归还辽东半岛。
日本自己的利益虽然受到他人的触犯,但是毕竟是新崛起的新国,无奈遭受如此屈辱,这些也更加让日本怀恨在心,日本更是在军事方面更加用心,成为后来的中俄战争的导火线。综上所述,三国干涉还辽实质其是帝国主义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引起的纷争。
三国干涉还辽事件说明了什么
三国干涉还辽成功后,世界其他强国也想实现各自的帝国主义狼子野心,中国在他们眼中就像是块大肥肉,让他们对之虎视眈眈。那么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到底说明了什么呢?
三国干涉还辽图片
其实不管是签订《马关条约》还是三国干涉还辽,清政府至此都没有任何的发言权,清政府虽然作为了中国的代表签署和约,却在这件事件中丝毫没有权利,他们只能在一旁默默让《马关条约》的种种条款剥削中国,乃至后来的还辽也只是列国们自行商量的结果,中国对此无力抵抗。
无论是日本抢占辽东半岛,还是三国干涉还辽,其根本原因都说明了一个字:弱。所谓,&落后就要挨打&,不管是人或者国家都是这个道理。同时,人们可以看出中国受列强压迫的事情越来越严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更进一步深化,丝丝渗透人心。清政府软弱无能,面对一步步的列强的强占、欺压、剥削,全都无可奈何,只能任人宰割。没有进步,没有发展,清政府乃至臣民,腐朽没落,思想落后封建,整个社会的格局风气黑暗,动荡不安。中国不过是砧板上的鱼肉,只能任由列强瓜分!
三国干涉还辽事件说明了,要想改变这样的格局,只有奋力拼搏,抵抗,加速进步,推翻清朝的腐朽统治。另一方面,三国干涉还辽事件还说明了,列强们所谓的联盟也不过是基于各自的利益之上,帝国主义在争斗过程中,没有永恒的盟友,没有永恒的仇恨,只有永恒的利益。“三国干涉还辽”与日本军国主义的外交转折--《社会科学战线》1997年02期
“三国干涉还辽”与日本军国主义的外交转折
【摘要】:正甲午战争以中国的战败而告结束,日本达到了对华战争的目的.然而日本企图一举占有辽东半岛的行径,直接触犯了沙俄南侵的目标.于是,这个老牌侵略扩张主义国家就联合德、法两国,演就了一出“三国干涉还辽”的闹剧.沙俄对于远东地区早就怀有觊觎之心.它所以修筑西伯利亚铁路,旨在随时可以“饮马于黑龙江”,“并指向朝鲜或印度境界而先开事端”.这固然同日本“攻取朝鲜,以制辽东”的战略方针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矛盾,但沙俄在亚洲争夺霸权的主要对手是英国,所以沙俄在朝鲜的问题上所采取的政策是:利用日本削弱中国,进而牵制英国.在“中国愈弱,对俄国愈有利”并乘中国削弱之际“在太平洋沿岸获得自由通路”的这样一种复杂心理的支配下,沙俄政府或多或少在中日战争一触即发的情况下起了纵容日本对华侵略的作用.中日战争结束后,沙俄政府为中国的惨败而感到高兴,沙俄外交大臣罗拔诺夫曾进言俄皇道:“中华帝国在今日被破坏的情况下,即使北京政府会进行一些必需的内政改革,亦很难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K256【正文快照】:
甲午战争以中国的战败而告结束,日本达到了对华战争的目的。然而R本企图一举占有辽东半岛的行径,直接触犯了沙俄南侵的目标。于是,这个老牌侵略扩张主义国家就联合德、法两国.演就了一出“三国干涉还辽”的闹剧。沙俄对于远东地区早就怀有觊觎之心.它所以修筑酉伯利亚铁路,旨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喜富裕;[J];甘肃高师学报;2002年04期
李刚;;[J];南都学坛;2009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金富军;[D];清华大学;2005年
朴哲;[D];延边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喜富裕;[J];甘肃高师学报;2002年04期
樊明方;[J];近代史研究;1986年04期
Е.А.别罗夫;李润苍;;[J];历史教学;1958年09期
陈积敏;;[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李文海,赵晓华;[J];清史研究;2000年04期
马忠文;[J];学术界;2003年02期
王晶;[J];西伯利亚研究;1996年04期
王宗运;;[J];西伯利亚研究;2007年04期
张凤鸣;[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陆玉芹;[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刘冬梅;[D];吉林大学;2006年
郭艳波;[D];吉林大学;2007年
孙昉;[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宁;[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周雅峰;[D];内蒙古大学;2011年
路伟;[D];吉林大学;2005年
李海霞;[D];山东大学;2005年
邵兴国;[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辛爽;[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刘垒;[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欧阳军喜;;[J];北京党史研究;1994年06期
冯鸿志;[J];百科知识;1996年12期
姚金果;[J];党的文献;2003年05期
朱卫斌;[J];东北师大学报;2005年04期
董世明;[J];东北师大学报;1998年03期
黄定天;[J];东北亚论坛;2005年04期
梁磊;[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0年02期
黄国雄;[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0年04期
欧阳军喜;[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杨奎松;[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蓉霞;[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蔡建;[D];复旦大学;2004年
安成日;[D];南开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柯玲娟;[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建伟;;[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0年03期
李小白;周颂伦;;[J];抗日战争研究;2010年01期
蔡乐苏;岳秀坤;;[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武向平;[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晓会;[D];赣南师范学院;2011年
周彦宇;[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潘晓伟;;[J];西伯利亚研究;2011年02期
钱文华;[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4期
王均,冯晓琴;[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李冠乾,万安中;[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04期
戚其章;[J];河北学刊;1999年01期
黄小林;[J];巢湖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戚其章;[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孔刚;[J];安徽史学;2002年01期
黄定天;[J];东北亚论坛;2005年04期
万安中;[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玉河;;[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王华;杨悦;;[A];2009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国家药物政策与《药品管理法》修订研究”论坛论文文集[C];2009年
李国平;糜林;吉沐祥;李金凤;霍恒志;陈雪平;潘跃平;;[A];草莓研究进展(三)[C];2009年
王守华;;[A];朱熹与中国文化——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大会论文集[C];1988年
曾南石;;[A];第二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纪凤翥;;[A];老兵话当年(第九辑)[C];2005年
张翰卿;戴慎志;;[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彭松建;汪段泳;;[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林乐界;宋建伟;;[A];年度标准化学术研究论文集[C];2008年
胡起望;;[A];民族学研究第八辑[C];198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记者撰述;[N];亚太经济时报;2005年
里土;[N];中国国防报;2005年
刘丹;[N];国际商报;2003年
新华社记者
周良;[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谢荣;[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郝倩;[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张建华;[N];学习时报;2004年
金雁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N];经济观察报;2009年
林小春;[N];法制日报;2001年
国林;[N];学习时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汪三毛;[D];四川大学;2005年
宋玉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雷鸣;[D];吉林大学;2009年
熊琳;[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李兵;[D];辽宁大学;2008年
李朝辉;[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节艳丽;[D];清华大学;2004年
宿久高;[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刘伟东;[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安洋;[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海燕;[D];吉林大学;2004年
张枢盛;[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黄乐平;[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赵凌冰;[D];吉林大学;2005年
李妍蓉;[D];中南大学;2005年
丁亮亮;[D];武汉大学;2005年
曾星;[D];吉林大学;2006年
张慧惠;[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林春雷;[D];武汉大学;2005年
闫侣桦;[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干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