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安鲜达物流工作,为了完成挑拣水果的速,怎样才可以更快的完成任务,

全国|百姓网公众号微信扫码关注百姓网小程序微信扫扫立即体验扫码下载手机客户端免费抢油卡、红包、电影票水果快递系统提示:系统判断您来自, 推荐您可以跳转到频道看看所属类目分类水果快递元四川金网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锦江15年11月6日元为本公司直招 郫县15年11月9日元上海易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萧山15年8月19日元 天心15年6月11日  温岭15年3月16日面议元果蔬坊精品水果店  15年6月20日元温州云雷人力资源管理服务... 15年11月9日元宁波海曙乐田农业发展有限...海曙15年7月7日元优果水果快送 金水15年4月24日面议元北京金伦联创科技有限公司 河西15年8月2日元安鲜达水果食品有限公司 虎丘/高新区17年11月15日元果之优 江东15年5月26日面议元果浓水果快送 市中15年7月12日元上海易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黄埔16年10月19日元深圳市米柚科技有限公司 南山15年8月20日元为本公司直招  15年11月7日元济南市柒柒果园电子商务有...天桥15年10月18日元果侣 大同15年9月11日岳阳楼区一神鲜果水果店  17年5月8日面议元果蔬坊精品水果店  15年7月11日 商丘市微笑果之林商贸有限...梁园15年1月15日  睢阳15年3月16日元宁波海曙乐田农业发展有限...海曙15年7月8日面议元邯郸欧恰恰专卖店  15年7月25日面议元邯郸欧恰恰专卖店  15年7月19日元合肥微金商贸有限公司 经济技术开发区15年11月17日元全峰快递 大东16年4月4日面议元邯郸欧恰恰专卖店  15年8月2日元上海业赫货物运输代理有限...宝山17年11月15日元郫县鹏程人力就业咨询中心 高新15年11月10日元果之优 江东15年6月7日面议元果蔬坊精品水果店  15年7月17日元鑫果源水果超市  16年3月25日元果果乐果业  15年6月15日元上海欢居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闵行17年9月14日元宁波海曙乐田农业发展有限...海曙15年5月18日 武汉启宏贸易有限公司 洪山15年4月9日 福州市晋安区禾佳投资咨询...闽侯15年1月7日面议元果蔬坊精品水果店  15年7月14日元温州云雷人力资源管理服务... 15年11月9日面议元果浓水果快送 市中15年7月20日元合肥丰安汽车贸易服务有限...南汇17年9月3日元南昌020水果销售公司 南昌县15年9月17日元长沙乐丁进口水果店 天心15年6月9日元安鲜达水果食品有限公司 新区17年9月29日元/月元长沙优果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长沙15年7月4日面议元果蔬坊精品水果店  15年7月20日元水果快递 鹿城15年5月31日元武汉睿腾达快运有限公司 武昌15年8月21日 你身边的甜妞 桥东15年3月7日||||||||||沪公网安备16号0&G:73&GM:171
描述:请填写描述手机号:请填写手机号请填写手机号上传图片:打开微信,扫一扫右侧二维码,即可完成绑定 -->绑定后,您可以:1. 立即在手机上收到用户给您的留言2. 使用手机快速完成付费推广的续费动作3. 第一时间了解到百姓网付费推广最新的促销活动,以及享受微信端独特的促销活动4. 更快速地将信息通过微信分享给好友、同事、朋友圈5. 如果您是招聘类目用户,还能够第一时间接收到新简历通知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垂直电商的新零售尝试,找到“活路”了吗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垂直电商的新零售尝试,找到“活路”了吗》的相关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垂直电商的新零售尝试,找到“活路”了吗》 精选一原标题:垂直电商的新零售尝试,找到“活路”了吗一年多前,新零售还只是马云口中的概念,如今却成了无数垂直电商的“救命药丸”。或许不少新零售玩家仍在继续着O2O的基本模式,但在新的风口到来时,总有一些玩家成了其中的幸运儿。当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时候,“零售”这个词要比“电商”更加恰当,线下讲求的是“地段”,本质上也是人流,与电商平台的流量思维无异。只不过少数综合类电商巨头拿走了90%以上的流量,大批聚焦于差异化商品或服务的垂直电商,一直挣扎在盈利的边缘。新零售的出现,被不少垂直电商平台视为新的拐点,在布局、营销上迅速向新零售靠拢,但这会是垂直电商的活路吗?电商进化的三部曲当当网的李国庆在不久前的公开活动中讲出了这样一句话:“我就是互联网电商的先驱,但不是先烈。”从中不难读出李国庆的野心,但当当网何尝不是国内垂直电商的典型代表,虽然在对外宣传上已经改口为“综合电商平台”,相比于成功由垂直走向大众的京东,当当扮演的仍旧是“失败者”的角色。“先驱”和“先烈”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词汇,中国的电商行业有着20多年的历史,其中夹杂着格局的变换,“垂直”和“综合”也一直在左右手互博,盘点电商市场的进化史,新零售概念下的垂直电商是个美丽的开始,还是错误的结束?电商的1.0阶段:连接人和货。百度在PC互联网时代的战略叫“连接人与信息”,早期的电商平台也是如此,甚至说B2B模式也是连接人与信息,到了C2C、B2C等才是连接人和货。其实这个时候才是垂直电商平台真正的温床。亚马逊便是一个直接的例子。在仓储物流体系科学化之前,很少有平台能够提供足够庞大的SKU,专注细分领域的垂直电商无疑更具有想象空间,一则在商品供应和平台运营上减负了不少,二是大众的电商购物习惯尚未形成,针对性的商品和服务似乎更能引发受众的参与感。所不同的是,亚马逊、京东等选择了向综合类转型,大批偏隅一方的垂直电商随着红利的消失堙没在商海之中。电商的2.0阶段:连接人货场。谈及新零售,提到最多的一个理论就是重构“人货场”,人指的是消费者,货代表着商品,而场就是场景或者说场所。传统零售也是“货场人”的生意,只是彼时的场占据了核心位置,新零售用“重构”一词来正名倒也十分恰当。不过比新零售更早连接人货场的或许还是O2O,这一连接对象的转变也为垂直电商迎来了第二次高潮。大多数垂直O2O平台都在遵循这样一个范式,即信息+资源+服务,各类上门服务、生鲜电商、汽车后市场等均可归为此类。只是环境体验差、价值厚度不够、重服务属性等“垂直陷阱”成了大多数玩家死亡的病因。电商的3.0阶段:场景电商的变种。在某种程度上,新零售仍属于场景电商的范畴,从最初线上线下流量的融合,到数据、营销、物流、渠道等更多维度的融合,消费场景成为新零售的核心一环。同时,这也是一个商业模式爆发的时代,共享经济、知识付费等层出不穷。这个阶段崛起的垂直电商,意识到了一个道理,标准化程度高、客单价低的产品似乎不太适合去做垂直电商,想要健康、快速成长的“灵丹妙药”便是商业模式上吸纳更多的新思维。以标准化程度低、客单价高的家居市场为例,诸如“我在家”等互联网家居分享直购平台给出的模式就是新零售+共享经济,一方面,将在平台上消费过的老客户转化为“生活家”,让新客户可以去往“生活家”家中体验家居真实使用情况,另一方面,与北京首都机场贵宾厅、亚朵酒店、桃园眷村、芸台书舍、忆?松树岭民宿等,包括酒店、民宿、书店、餐厅等不同领域的商业伙伴进行合作扩充家居体验场景,并以此来颠覆传统家居市场的零售模式。更准确的说,将不同的商业模式吸收融合,场景电商的变种将成为垂直市场的主流,也是垂直电商下一步发展的新希望。那么,又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呢?垂直电商是个双重维度的概念,包括商品品类的垂直,注重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整合,将标准品做出特色,将非标品做出品牌;此外还包括目标人群的垂直,简单来说就是挖掘特定人群的核心需求。长远来看,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对“垂直”的重新定义等仍需要时间上的沉淀。垂直电商的新思路?有关垂直电商“生死”的讨论从2012年继续到2015年,再延续到了2017年。维棉网、品聚网、初刻等垂直电商早已淡出视线之外,成功IPO的聚美优品、唯品会等也成为讨论的焦点……然而透过资本市场的态度来看,模式更重的垂直电商却已然开始受到新一轮的青睐,比如二手车、生鲜、家居等等。一方面,综合类电商平台注定不会在一个细分领域投入太重,更倾向于满足用户“一站式”的购物需求,选择性忽略掉一些亟待解决的行业痛点;另一方面,互联网的整体流量越来越贵,获客成本越来越高,客单价更高的垂直服务因为无可替代性而备受资本市场的厚爱。与此同时,诸如“我在家”等场景电商的诞生,垂直电商创业者正在转换思路。仅以“我在家”为例,在电商的基本商业模式之外,引入了共享、直购、“生活家”、商业空间赋能等新思路,通过个人空间和商业空间的共享模式,零成本解决了线下体验的痛点,而直购完成了电商去中心化的使命,在保障品质和服务的前提下,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具性价比的购物方案。而资本的态度和新思路能否成为垂直电商的“成长剂”,仍然取决于两个前提条件。1、购买效率。垂直电商的市场不断被综合电商挤压,究其根本仍是购买效率在左右,毕竟消费者对于“一站式”购物的追求是不可阻挡的。而模式更重的垂直电商,又不可避免的面临购买效率上的障碍。从阿里、京东、美团等最近押注的生鲜电商来看,生鲜也足以被贴上低利润重模式的标签。盒马鲜生给出的数据道出了其中的秘密,上海金桥首店线上线下销售额的比例在7:3,大多数门店是线上线下五五分,未来的理想形态是线上占比达到90%。也就是说线下门店承载的更多是营销、市场教育和前置仓的功能,核心仍在于冷链物流。由此似乎不难联想到前面提到的“我在家”,一家并未在线下开设门店的垂直家居电商,凭靠共享、跨界等“轻模式”来解决线下体验问题,却投入重金打造最后一公里的物流,并因此获得了今日资本的注资。诚然,物流才是解决垂直电商购买效率的不二法门,同样适用于二手车、母婴等垂直品类。2、用户体验。随着电商行业的日渐成熟,用户开始呈现出个性化、定制化、品质化等多样化需求,能否洞察和满足用户独有的消费诉求,成为垂直电商与综合电商的又一场经济,背后的抓手便是用户数据。同时用户体验又是一个很泛的词,亦或者说可以从多个角度给出不同的解释。以家居领域为例,诸如宜家式提供种类繁多的产品,满足用户的一站式诉求;红星美凯龙等大型家居及家具商场,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方案;“我在家”等新兴的创业平台,同样可以从家庭体验的角度出发,提供更真实的购物场景。不变的平衡标准仍然是谁能解决用户的痛点,至少是那一批垂直用户的需求和痛点。而被阿里寄予厚望的盒马鲜生会是未来垂直电商的归宿吗?目前盒马的主要客户是一二线城市中最有钱的一批人,对价格不敏感,更关注时间和品质,带来了相当高的转化率和复购率,也局限了客户群和销售品类。按照发展轨迹来看,大多数垂直电商最终都不会只服务特别小众的一群人,用户体验的标准也势必会不断变化。最后,新零售会是垂直电商的活路吗?答案似乎还是比较乐观的,事实证明,类似“我在家”这类场景电商的诞生,已然成为电商平台发展历程中的一种全新的突破和进步,成为垂直电商“冲破阻力与瓶颈”的一种新希望。当然,竞争也在愈加残酷,如果无法平衡效率和体验,并且不断创新形成竞争壁垒的话,无限扩张的电商巨头恐怕不会为垂直电商留下“小而美”的机会。《垂直电商的新零售尝试,找到“活路”了吗》 精选二原标题:苏宁龚震宇:用“HAUS”沉浸式营销新模式解决用户生活家居购物痛点“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品牌消费往品质消费迈进,消费也逐渐从个人消费上升到家庭消费,而未来个人消费和家庭消费都会逐渐向沉浸式购物体验迈进。”刚分管苏宁易购生活家居事业群的龚震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消费趋势做出这样的判断。记者在南京新街口“苏宁中华第一店”的苏宁云店3.0开业之际了解到,苏宁云店主打家庭消费场景的生活家居专区同步亮相,这个专区是一个以沉浸式购物为核心的超级购物体验专区,其中包括锦契试家美妆馆、健康生活体验馆、HOLA特力和乐等,让消费者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维度实现场景体验。精细化场景 百人买手团为用户营造场景式“购物快感”2017年,对于零售行业来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渠道的融合使得新一轮的消费场景与流量迁移提前到来,品质生活催生的品质消费也释放出巨大的市场,同时消费需求个性化、多元化的变化痕迹也越来越明显。一体化、场景式的购物体验成为主流, 所以苏宁基于家庭消费场景,将生活家居产品从供应链、专业的场景设计、定制化买手团等多个角度去进行商业重构,真正实现人、货、场三位一体互动,而记者了解到,已开业的苏宁云店3.0生活家居专区是为将来的快速升级提供样本。结合苏宁生活家居事业群布局和动作,龚震宇表示,苏宁将通过对现有优质资源进行重新的整合与集中,将线上与线下优势集合为一体,大幅提升消费体验,稳固双线的优势,整合线上和线下的资源来提升消费体验, 打造一个全新的未来消费生态。同时还将建立百人规模的生活场景设计师团队,并以买手制选品方式,实现商品的精选,真正实现基于消费需求的C2B反向定制,在满足个性化消费需求的同时,产品高端化、大牌合作也是重点方向,更好的实现消费信息的反馈。如为商旅人士提供的便携式可折叠电水壶,解决了在酒店内使用电水壶的卫生、安全问题。针对日常生活家居,苏宁生活家居在新街口苏宁云店打造了生活家居馆,这是一种有别于之前消费模式的高度生活场景化的店中店新业态,通过体验式展示、精细化场景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让购物体验成为整个消费生态链条上的重要选项,龚震宇也表示,在电商平台及其他传统渠道都在强调一站式购物的同时,而苏宁生活家居要打造的是一站式体验购物。这样的消费业态,与传统业态相比,融合度更高、更有温度,让消费者愿意逛、喜欢逛,一边体验黑科技,一边又可以感受到“家的温暖”。购物新生态 构建沉浸式“HAUS”家居享乐消费新形态苏宁云店3.0构建的是一个全品类的购物业态,而生活家居也是其中重要的模块,主要强调家庭细分消费场景,苏宁生活家居将立足打造独立的“HAUS”业态,即在选品、场景、双线渠道等多方面进行“家”模式的打造。HAUS,我们定义为,集合全球优质居家以及精致小家电商品,共同打造从生活起居到吃喝玩乐完全场景化的沉浸式,互动体验居家消费新模式。在现阶段,琳琅满目的商品及多元化的消费服务,消费者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筛选,做出消费决策,有时候购买的商品并不合适自己,或者说并不合适家里的环境,所以场景式的购物体验营运而生;一方面消费者从观感、触感可体验商品与其相匹配环境,比如消费者想要购买微波炉,通过“HAUS”模式,消费者能快速从苏宁提供的多风格厨房场景中,更快知道家里厨房空间对于微波炉大小的选择,以及摆放的位置;另一方面苏宁易购借助云平台的消费大数据,可直观判断不同的消费群体,以消费数据去整合一些高频、复购率高的优质产品,进行店中店场景模式打造,从而大幅降低消费者的决策时间。比如在都市白领卫浴场景,通过梳理苏宁云平台大数据显示,电动牙刷在2017年的增长较为惊人,特别是在年轻白领以及中产阶级家族家庭当中。电动牙刷已经成为一个家庭的必备消费品,在场景消费的环境中,苏宁会根据大数据分析出的场景画面,将匹配最适合消费者消费水平使用的电动牙刷,高度融合消费场景将在苏宁实体门店得以彰显,同时延续到线上。“我们希望打造的是一个场景与产品深度融合的全新业态,将商品的陈列方式打造成一个全新的HAUS业态,给消费者带来沉浸式的消费体验,革新原有的货架展示方式。”龚震宇如是说。苏宁生活家居HAUS业态包括场景构建、沉浸式体验、C2B反向定制的生活场景设计师及社群为依托的创新模式。在场景构建环节,苏宁在生活家居领域将不同生活空间打造不同的场景,包括整体购物氛围的设计,比如美妆、厨房、客厅等等配以高频、高品质的商品,构造出“家”的模式,将消费决策深度融入场景之中。苏宁生活家居HAUS 业态还会将这样的场景延伸至生活广场、酒店、影城、甚至住宅等等场景,实现常规化运作。同时,也将实现与苏宁生态的协同,比如苏宁体育、文创等领域。与此同时,苏宁也将会根据各个场景建立不同的社群,满足了消费者吃喝玩乐等一站式购物体验需求。比如逛完之后可以去美发店、健身房。在鲜花领域设立插花课程、健身领域的健身课程、烘焙课程等等,通过社群属性提升消费体验与粘性,实现HAUS 模式的生态化运作,引领未来消费体验。多元化家电+家居2018年3家HAUS独立店“呼之欲出”新街口苏宁云店,生活家居HASU业态也已经有了雏形,包括引进了纯家居hola,美妆领域的锦契试家等,在这里家电与家居产品已经实现了完美的融合,这在行业里无疑具有极强的引领作用。随着渠道、产品的多元化发展,激发了整个消费市场的消费升级、品质生活等,多元的消费方式将体验观感、手感向体验迈进。新街口苏宁云店生活家居体验专区也是HASU业态的最开始尝试,根据苏宁生活家居的计划,在2018年将推出3家模型店。苏宁HAUS业态也将会在酒店、苏宁生活广场、云店等等业态实现更大范围的覆盖。包括苏宁极物店、苏宁之家、苏宁云店以及投资万达商业等线下业态,将为苏宁生活家居专区提供可快速复制的基石,根据苏宁战略,未来3年苏宁各业态的互联网门店将拓展到2万家左右、2000多万平方,仅苏宁云店到2020年,这个数据将达到2000家。随着消费升级的来临,体验无疑成为最为核心的一环,沉浸式场景的构造,也将体验这一核心要素从各个维度实现与场景的高度融合,无疑也是对商品、渠道及消费方式的一次重构。《垂直电商的新零售尝试,找到“活路”了吗》 精选三
“苏宁不止是一家互联网公司,更是一家科技公司。”苏宁易购总裁侯恩龙在“O2O购物节媒体发布会”的这句话,也许是对苏宁8年转型之路最贴切的总结。对于现在的苏宁,我更倾向于用其今年双11的主题来描述:“不止所见”。
印象中的双11,总逃不开疯狂的抢购,快递员忙碌的身影及堆积如山的包裹。疯狂和忙碌往往会成为每年双11的关键词,而海量的交易数据、庞大的物流运输压力历来都是这个节日的主题。但往往今日的峰值就是未来的常态,每年双11不断攀升的峰值,确实真的演变为今日我们早已习惯的“常态”。于是乎每年的“峰值”应对,成为了各大电商平台技术练兵的契机,正如侯恩龙所言,这场狂欢盛宴,将始于购物,但不止于购物。所有的电商平台都在这个节日卯足了劲实验着各种新鲜“玩法”。苏宁也不例外,六大产业+O2O联动的全新玩法,不仅开业界之先河,还淋漓尽致地展示了苏宁转型智慧零售的最新成果。其中,大量“黑科技”的应用成为苏宁今年双11活动的最大亮点,本来的一场大促,竟生生地让苏宁变成了一场“黑科技”练兵。
零售智慧化转型,线下门店“黑科技”含量十足
如果你在今年的双11能够走进苏宁的线下门店,你就会惊奇的发现,映入眼帘的都是自己喜欢的商品。得益于销售大数据的支持,苏宁的线下门店正变的越来越“懂你”,这就是“店+”。“店+”是苏宁实现门店互联网化的“黑科技”创新项目之一,也是苏宁立足实体零售向智慧零售转型的主要措施之一。它可以提供30多种报表和400多个维度的数据,涉及销售额、客单价、品类销售排行榜、品牌销售排行榜、单品销售排行榜、样机贡献率、退货率、缺货率等,真正让门店管理者随时随地了解店内销售情况,清楚知道哪个品牌甚至哪款产品卖得最好,从而第一时间对在售和出样商品进行调整,让决策更加科学。苏宁一家门店的店长表示,“借助于‘店+’,我们门店9月份精选443台冰箱出样,其中388台都有卖出记录,有效率达到了87.6%。”据初步统计,“店+”使得苏宁门店出样的有效率高达80%。从之前的“人找货”,到如今的“货找人”,传统线下门店借助互联网技术也可以轻松实现智慧转型。
除了“店+”,正在加速落地的“无人店”则更显的“科幻”。8月28日,苏宁全国首家无人店—苏宁体育Biu,在南京徐庄苏宁生活广场开业。和亚马逊和阿里巴巴的无人店采取扫码进店的方式不同,苏宁采取了更为先进的“刷脸”进门。用户只要提前“绑脸”,整个消费全程都将不用拿出手机,随意选购进出自动结算。并且,通过人脸识别,苏宁可以分析用户的购物历史、频度、购物属性等大数据,自动推荐出的用户喜爱的商品、当然,涉及隐私方面的商品,系统会自动屏蔽,用户无需担心隐私泄露。 更重要的是,苏宁无人店发展模式还具有可实际运营、可复制推广等特点,意味着苏宁易购Biu不是概念产品,能够很快在全国各地铺开。
在“O2O购物节媒体发布会”上,侯恩龙与“旺宝”机器人的对话不仅让业界感受了人工智能的魅力,也感受到了苏宁发力智慧零售的决心与自信。“旺宝”是苏宁易购与科沃斯联合打造的智慧零售机器人,自11月起,将会陆续登陆苏宁各大互联网门店,用人工智能来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据悉,机器人未来将在苏宁的智慧零售体系中担任重要角色,它不仅将在多种场景为苏宁用户提供智慧导购、展厅导览服务,还将深度参与到苏宁“V购”体系中,根据预约接待VIP顾客。或许在不久的未来,我们再去苏宁的线下门店,为我们的提供服务也许都是机器人了。
科技决定效率,苏宁智慧物流上演“速度与激情”
作为重要的促销节日,除了交易额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物流能力,这是每一个电商平台都要经历的双11“大考”。为了应对双11的“峰值”,各个电商平台都不约而同地秀起了“无人仓”,借助科技来提升物流效率。这即代表了电商企业们在智慧物流方面的建设已经取得了质的飞跃,另一方面也预示着机器人在物流体系内的应用开始进入大规模的落地阶段。今年的双11,苏宁在上海的“无人仓”就率先投入了运行。
苏宁在上海的“无人仓”可用面积超20万平方米,和以往工作人员在不同货架中来回穿梭拣货的忙碌场景不同,这个仓库忙碌的全部都是“机器人”。机器人扛着货架排队来到拣货员面前,主动送上需要打包配送的商品。工人只要根据显示屏和电子标签提示,从货架的指定货位拣取相应数量的商品放入订单箱即可。根据实测,在这一无人仓内,小件商品拣选效率是原先纯人工操作的5倍,拣选准确率达到99.99%以上。 而类似的“无人仓”建设也在步调加快,目前,苏宁在济南、郑州、重庆、深圳等城市也启动了机器人仓库的建设。
与此同时,苏宁位于奉贤的物流基地也实现了物流云仓的升级,全面实现了自动化仓储。奉贤仓目前的发货能力达到每天100万件,出货效率也提高到平均一个包裹1.2小时完成出库,人效提升50%。其服务范围既能满足上海的需求,还能辐射部分华东地区;既能满足苏宁自身包裹的物流需求,还能为其他第三方提供物流支持。
互联网科技的应用让物流的效率翻倍的提升,双11物流“峰值”的考验驱动着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为了进一步完善智慧物流,苏宁自主研发了乐高平台(物流执行系统)、天眼平台(大数据分析和监控)、指南针系统(仓库自动化控制),为物流全流程作业优化服务,同时打通电商平台、线下商家、物流作业、消费者,订单数据与物流数据融合,从而形成了一个商流驱动物流、生活与商业紧密相连的智慧系统。
“花招”不断,苏宁金融让“剁手”更爽更狠
零售业的发展必然走向“人货场”的重构变革,智慧零售就是通过互联网技术提升零售的核心竞争力,并最终体现在供应链、物流和用户体验上。当然,这其中少不了支付的全面打通和线上线下的无缝对接。为了应对这一趋势,苏宁在金融科技方面一直潜心布局,成立苏宁金融,聚焦发展图形识别技术、CRM系统、智能投顾、实时风控系统等核心技术。在苏宁的“无人店”中,其中最主要的“刷脸”支付环节,就是苏宁金融提供的“黑科技”。
另外,不管是“818”,还是今年的“双11”,苏宁金融都在历次大促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管是疯抢红包雨,还是使用任性贷、任性付分期免息购物,还是用众筹享受折上折优惠,每个产品在消费者嗨翻的背后,都是苏宁金融的默默付出。苏宁金融通过大数据、智能风控技术对支付的各个环节严格控制,通过会员产品优化、银行渠道能力建设、支付产品优化、风控能力提升等提升支付成功率,大力应用指纹支付、刷脸登录、智能投顾等金融科技改善用户体验。所以,我们在双11之所以能够更爽、更狠地“剁手”,和苏宁金融一系列的“黑科技”技术是分不开的。
据悉,本次双11购物节旗舰,苏宁金融联合包括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等在内的21家银行,打造苏宁117超级支付日,为消费者买单助攻。而在线下,随着苏宁无人店的布局延展至宁旗下的所有业态,包括便利店、快消品、生鲜等品类,依靠苏宁金融的科技驱动,消费者也许还将体验到更加丰富的“玩法”和优惠。
作者:何帅 微博:@小编也疯狂 微信订阅号:小编也疯狂
“苏宁不止是一家互联网公司,更是一家科技公司。”苏宁易购总裁侯恩龙在“O2O购物节媒体发布会”的这句话,也许是对苏宁8年转型之路最贴切的总结。对于现在的苏宁,我更倾向于用其今年双11的主题来描述:“不止所见”。
印象中的双11,总逃不开疯狂的抢购,快递员忙碌的身影及堆积如山的包裹。疯狂和忙碌往往会成为每年双11的关键词,而海量的交易数据、庞大的物流运输压力历来都是这个节日的主题。但往往今日的峰值就是未来的常态,每年双11不断攀升的峰值,确实真的演变为今日我们早已习惯的“常态”。于是乎每年的“峰值”应对,成为了各大电商平台技术练兵的契机,正如侯恩龙所言,这场狂欢盛宴,将始于购物,但不止于购物。所有的电商平台都在这个节日卯足了劲实验着各种新鲜“玩法”。苏宁也不例外,六大产业+O2O联动的全新玩法,不仅开业界之先河,还淋漓尽致地展示了苏宁转型智慧零售的最新成果。其中,大量“黑科技”的应用成为苏宁今年双11活动的最大亮点,本来的一场大促,竟生生地让苏宁变成了一场“黑科技”练兵。
零售智慧化转型,线下门店“黑科技”含量十足
如果你在今年的双11能够走进苏宁的线下门店,你就会惊奇的发现,映入眼帘的都是自己喜欢的商品。得益于销售大数据的支持,苏宁的线下门店正变的越来越“懂你”,这就是“店+”。“店+”是苏宁实现门店互联网化的“黑科技”创新项目之一,也是苏宁立足实体零售向智慧零售转型的主要措施之一。它可以提供30多种报表和400多个维度的数据,涉及销售额、客单价、品类销售排行榜、品牌销售排行榜、单品销售排行榜、样机贡献率、退货率、缺货率等,真正让门店管理者随时随地了解店内销售情况,清楚知道哪个品牌甚至哪款产品卖得最好,从而第一时间对在售和出样商品进行调整,让决策更加科学。苏宁一家门店的店长表示,“借助于‘店+’,我们门店9月份精选443台冰箱出样,其中388台都有卖出记录,有效率达到了87.6%。”据初步统计,“店+”使得苏宁门店出样的有效率高达80%。从之前的“人找货”,到如今的“货找人”,传统线下门店借助互联网技术也可以轻松实现智慧转型。
除了“店+”,正在加速落地的“无人店”则更显的“科幻”。8月28日,苏宁全国首家无人店—苏宁体育Biu,在南京徐庄苏宁生活广场开业。和亚马逊和阿里巴巴的无人店采取扫码进店的方式不同,苏宁采取了更为先进的“刷脸”进门。用户只要提前“绑脸”,整个消费全程都将不用拿出手机,随意选购进出自动结算。并且,通过人脸识别,苏宁可以分析用户的购物历史、频度、购物属性等大数据,自动推荐出的用户喜爱的商品、当然,涉及隐私方面的商品,系统会自动屏蔽,用户无需担心隐私泄露。 更重要的是,苏宁无人店发展模式还具有可实际运营、可复制推广等特点,意味着苏宁易购Biu不是概念产品,能够很快在全国各地铺开。
在“O2O购物节媒体发布会”上,侯恩龙与“旺宝”机器人的对话不仅让业界感受了人工智能的魅力,也感受到了苏宁发力智慧零售的决心与自信。“旺宝”是苏宁易购与科沃斯联合打造的智慧零售机器人,自11月起,将会陆续登陆苏宁各大互联网门店,用人工智能来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据悉,机器人未来将在苏宁的智慧零售体系中担任重要角色,它不仅将在多种场景为苏宁用户提供智慧导购、展厅导览服务,还将深度参与到苏宁“V购”体系中,根据预约接待VIP顾客。或许在不久的未来,我们再去苏宁的线下门店,为我们的提供服务也许都是机器人了。
科技决定效率,苏宁智慧物流上演“速度与激情”
作为重要的促销节日,除了交易额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物流能力,这是每一个电商平台都要经历的双11“大考”。为了应对双11的“峰值”,各个电商平台都不约而同地秀起了“无人仓”,借助科技来提升物流效率。这即代表了电商企业们在智慧物流方面的建设已经取得了质的飞跃,另一方面也预示着机器人在物流体系内的应用开始进入大规模的落地阶段。今年的双11,苏宁在上海的“无人仓”就率先投入了运行。
苏宁在上海的“无人仓”可用面积超20万平方米,和以往工作人员在不同货架中来回穿梭拣货的忙碌场景不同,这个仓库忙碌的全部都是“机器人”。机器人扛着货架排队来到拣货员面前,主动送上需要打包配送的商品。工人只要根据显示屏和电子标签提示,从货架的指定货位拣取相应数量的商品放入订单箱即可。根据实测,在这一无人仓内,小件商品拣选效率是原先纯人工操作的5倍,拣选准确率达到99.99%以上。 而类似的“无人仓”建设也在步调加快,目前,苏宁在济南、郑州、重庆、深圳等城市也启动了机器人仓库的建设。
与此同时,苏宁位于奉贤的物流基地也实现了物流云仓的升级,全面实现了自动化仓储。奉贤仓目前的发货能力达到每天100万件,出货效率也提高到平均一个包裹1.2小时完成出库,人效提升50%。其服务范围既能满足上海的需求,还能辐射部分华东地区;既能满足苏宁自身包裹的物流需求,还能为其他第三方提供物流支持。
互联网科技的应用让物流的效率翻倍的提升,双11物流“峰值”的考验驱动着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为了进一步完善智慧物流,苏宁自主研发了乐高平台(物流执行系统)、天眼平台(大数据分析和监控)、指南针系统(仓库自动化控制),为物流全流程作业优化服务,同时打通电商平台、线下商家、物流作业、消费者,订单数据与物流数据融合,从而形成了一个商流驱动物流、生活与商业紧密相连的智慧系统。
“花招”不断,苏宁金融让“剁手”更爽更狠
零售业的发展必然走向“人货场”的重构变革,智慧零售就是通过互联网技术提升零售的核心竞争力,并最终体现在供应链、物流和用户体验上。当然,这其中少不了支付的全面打通和线上线下的无缝对接。为了应对这一趋势,苏宁在金融科技方面一直潜心布局,成立苏宁金融,聚焦发展图形识别技术、CRM系统、智能投顾、实时风控系统等核心技术。在苏宁的“无人店”中,其中最主要的“刷脸”支付环节,就是苏宁金融提供的“黑科技”。
另外,不管是“818”,还是今年的“双11”,苏宁金融都在历次大促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管是疯抢红包雨,还是使用任性贷、任性付分期免息购物,还是用众筹享受折上折优惠,每个产品在消费者嗨翻的背后,都是苏宁金融的默默付出。苏宁金融通过大数据、智能风控技术对支付的各个环节严格控制,通过会员产品优化、银行渠道能力建设、支付产品优化、风控能力提升等提升支付成功率,大力应用指纹支付、刷脸登录、智能投顾等金融科技改善用户体验。所以,我们在双11之所以能够更爽、更狠地“剁手”,和苏宁金融一系列的“黑科技”技术是分不开的。
据悉,本次双11购物节旗舰,苏宁金融联合包括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等在内的21家银行,打造苏宁117超级支付日,为消费者买单助攻。而在线下,随着苏宁无人店的布局延展至宁旗下的所有业态,包括便利店、快消品、生鲜等品类,依靠苏宁金融的科技驱动,消费者也许还将体验到更加丰富的“玩法”和优惠。
作者:何帅 微博:@小编也疯狂 微信订阅号:小编也疯狂
《垂直电商的新零售尝试,找到“活路”了吗》 精选四【导语】京东、聚美、阿里等平台上市,给细分平台更多的机会。特别是针对特定消费人群的电商,例如针对母婴、针对健康、针对一些小圈子的兴趣化族群的电商都有机会。日,阿里巴巴赴美融资218亿美元成就了全球最大IPO案,这无疑掀起了一场资本狂欢的盛宴,也让中国市场和中国的互联网商业成为全球焦点。近年来,以京东、聚美、阿里为代表的国内巨头电商平台在美屡屡上市,将中国电商巨头推向全球市场,打开了国际电商市场的财富大门,这无论是对中国传统业转型扩张或是资本投资领域,还是对电商行业的发展,都将带来巨大的影响。传统行业加速涉足电商领域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网民人数达6亿,其中有3亿人使用网络购物。另一份由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2014年(上)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4年上半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5.85万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4.5%。纵观上半年各平台推出的“周年庆”“桃花节”“七夕珠宝特卖会”等节日的促销活动,一方面,低价、促销、广告,让消费者更加关注电商购物;另一方面,各类促销盈利模式,动辄几亿的促销售额,也让传统企业看到了电商的趋势及有利可图。阿里的上市,对传统企业也是起到推波助澜的功效,让传统企业更注重电商渠道。东方美宝商城运营总监杜建刚则表示:虽然数据显示,这几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呈爆发式增长,特别是在以珠宝为代表的这种触网程度不高的行业,未来涉足电商的增长空间很大,但传统企业往往抵触电子商务或是不理解电子商务。许多企业老板对电商的理解,还只停留在天猫上开个店而已,企业应该选择适合的电子商务模式,而不是简单的将渠道转移,围绕消费者的产品创新、服务、新营销等等才是电子商务改进的核心。市场细分垂直领域机会多有观点认为,未来是全品类大平台占据主导优势,垂直型小平台必定遭淘汰。且不说这种观点如何,从另一角度来看,细分类的平台与综合类的平台,虽然在体量上不是一个级别,但就市场而言,细分平台的品类纵深层面,更具有优势,在人群定位上,精准度高。用户必然是需要细分类平台的存在,但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抓住中国市场中潜藏的,为消费者提供更加细分和垂直的差异化的消费需求。其实,京东、聚美、阿里等众多大电商平台的上市,也给这些细分的平台有了更多的机会。特别是针对特定消费人群的电子商务,例如针对母婴、针对健康、针对一些小圈子的兴趣化族群的电商都有新的机会。像母婴类的红孩子,珠宝类的东方美宝,这些垂直领域国外都有很成功上市的例子,依托于电子商务平台,在专业化和细分领域的创新,并与电子商务的结合,来实现突破。笔者认为,这类电子商务新的机会将包括:第一:商务模式创新,是垂直平台赶超的机会。从整个电商行业面临的机会来讲,综合型的大平台以京东、苏宁、易迅等平台已逐渐稳固。作为垂直电商,最根本的是要明确自己的定位,从产品策略、品牌策略到推广策略。除了布局上游产业增加竞争力外,垂直电商想要加强抗风险能力,一方面是要在垂直模式上进行创新,将用户体验和商业模式进行结合,不管是移动电商、O2O还是跨境电商,模式的创新才能加强垂直壁垒,大打差异化牌。除此之外,垂直细分平台还要建立自身的行业壁垒,比如珠宝电商,就要围绕品牌、供应链等方面建立独特的门槛,才能阻碍别人的冲击,防御行业洗牌。第二:传统行业加速触网,推高垂直电商规模。前面说到电子商务各方面的利好环境将会带动传统企业的加速触网。这部分传统企业进来,有一部分会分流到阿里这样的大型平台,还有一部分会分流到专业度较高的垂直平台,例如珠宝、酒类、医药、生鲜等深入到专业细分领域。传统品牌的触网对于垂直细分平台来说,平台可以圈系一线知名品牌,挖掘小品牌潜力,扩充平台类目品类,另一层面来说,传统品牌在线下有多年的口碑及品牌积累,不管是进入到综合平台还是垂直平台,它都将给消费者带来网购信心。总的来说,传统业的触网,都将有利于扩大行业规模,进一步推高垂直电商规模。第三:电商业受资本市场所重视,垂直电商投融资机会增多。随着阿里的上市,让所有知名的电商巨头已经都置于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下。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电子商务领域的投资占到整个互联网行业的30%,其中不乏寺库、我买网、凡客这种数亿美元以上级别的融资,而千万美元级别以上的融资也达到了6家,垂直电商又重新被资本市场所重视。目前而言,大的平台格局已基本确定,小的综合平台比较难获得投资,但在各个细分领域中,资本青睐的是有良好盈利预期和有未来发展的企业,而资本充足的平台将在行业内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资本的进入也将对互联网电商成熟化运作带来更多可能,垂直化、“小而美”的商业时代也将会迎来更好的发展。------好帮贷让“借入者”便捷地获取所需资金让“借出者”安稳地收获理财回报《垂直电商的新零售尝试,找到“活路”了吗》 精选五生鲜电商是个大生意。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报告(下称:电子商务报告)显示,2017年上半年生鲜电商市场规模达851.4亿元,几乎相当于去年全年市场规模。而2016年生鲜电商的渗透率才3%,对比整个电商行业20%以上的渗透率,市场空间巨大。这还是一块机会巨大的市场。平台电商的规则并不适用于生鲜电商:所有的物流、仓储、配送、履约等模式,都需要重建。生鲜电商发展,要先烧基础设施而非流量,这是典型的京东、亚马逊发展模式,因此这个行业,或许正在酝酿下一个京东、亚马逊。正是因为生鲜电商需要先投入基础设施,大量创业公司生存艰难。电子商务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企业中,亏损的占88%。这是一场残酷的淘汰赛:2016年,14家大型生鲜电商企业倒闭,生鲜电商线下大多开店失败。多数2C生鲜电商市场经历了洗牌之后,转做毛利率更低的2B业务,勉强维持生存。华创资本管理合伙人、每日优鲜投资人吴海燕对《财经》记者说,生鲜B2C是仅存的还没有被现有大电商平台充分渗透的万亿元行业。这个依托亚马逊模式发展的行业,未来或许会诞生下一个亚马逊。但这个行业太早期,即使经过了残酷的淘汰赛,依然没有胜利者。淘汰赛生鲜电商在2016年完成了淘汰赛,在基础设施上大量投入、对全环节运营效率进行提升的生鲜电商们,暂时获胜。生鲜电商行业,2014年有多热闹,2016年就有多冷静。2014年前后,生鲜电商创业公司集中爆发。IT桔子数据统计,2014年,约35家初创公司涌入生鲜电商市场。数量是前一年的两倍,前三年的七倍。资本也随之踏破门槛,亚马逊2000万美元入股美味七七,京东7000万美元领投天天果园,阿里巴巴投资易果,顺丰上线生鲜电商顺丰优选。那一年,生鲜半成品电商青年菜君成立。该项目在2014年下半年连续获得两轮千万级融资,估值2亿元人民币。联合创始人任牧告诉《财经》记者,2014年投资人普遍看好生鲜电商,积极鼓励其加速投入。不到两年,资本态度骤变。就在青年菜君搭建完宅配物流体系,实现北京区域配送2小时达,2016年8月,资本突然跳票,项目无奈清算。不只是青年菜君,多数曾红极一时的生鲜电商明星项目,都在2016年失去了续命资本,倒闭、裁员、砍业务、被收购等消息屡见不鲜:美味七七倒闭、沱沱工社放弃扩张深耕有机市场,一米鲜被收购,多点Dmall核心高管全部撤离、裁员过半……这一切来得并不突然。绝大部分生鲜电商都是在高补贴高投入高亏损的基础上发展。电子商务报告显示,2016年,包括小型垂直品牌在内的4000多家生鲜电商中,只有1%实现了盈利,4%持平,88%亏损,而剩下的7%是巨额亏损。资本越发谨慎。“投入太大,毛利太低,投资人都不愿意下手了。因此很多电商转做2B业务,至少亏得少一点。”一位涉足生鲜的大型电商高管说。不少生鲜电商融资困难,而企业本身又缺乏自我造血能力。“现金流断裂是倒闭的主要原因。”本来生活联合创始人之一告诉《财经》记者。多次迭代中,不断有人退场,资本寒冬加速了这场淘汰赛。但同时,几年间的模式创新和消费习惯沉淀了下来。2016年生鲜电商的整体交易额达到900亿元,同期增长80%,渗透率从1%增至3%。而最新电子商务报告显示,2017年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650亿元,同比增长80.5%。淘汰赛中,每个人互为奖品,为行业烧出了用户习惯。烧出核心竞争力生鲜电商的模式基于亚马逊,但难度远高于亚马逊。前端后端、线上线下,都在为这个毛利率极低的行业设坑。相比天猫等平台电商,生鲜电商主攻一个品类,是垂直生意。但它也是平台生意,因为平台电商所有后端(采购、物流、仓储、配送、履约等),几乎都不适合生鲜电商,需要重建。本质上来说,生鲜电商是京东、亚马逊的“B2C+自建物流”模式,而难度更高。首先,不同于亚马逊起家的图书、京东起家的3C产品,生鲜是非标品。中国农产品产地分散,大小不一,品质不定。因此生鲜采购价格不固定,不同批次不同品质。入库标准执行非标,采购数据管理体系要重建。同时,生鲜仓储物流体系也需重建。生鲜在售周期短,损耗高。水产只有0.5天-1天保质期,水果则为1天-2天,每个城市的运输条件配比都不一样。这意味着巨大的前期投入,而创业公司难以承担。如生鲜电商壹桌网曾在冷链物流上采用跨温层技术,这项技术造价昂贵,最终间接导致其破产倒闭。不仅难做,更难赚钱。生鲜电商毛利率普遍在20%以下,而服装、食品等消费品类则能达到50%以上。“生鲜电商就是一分钱一分钱算账的生意。”京东商城生鲜事业部总裁王笑松对《财经》记者说。从成本角度来看,生鲜电商成本主要在两部分,前端的获客成本和后端的服务成本。获客成本日渐走高。于是2016年起,生鲜电商们开始走向线下,“整体看,生鲜零售或线上线下一体化模式的净利率是比纯电商高的。”百果园电商业务负责人焦岳告诉《财经》记者。而生鲜电商深入线下,要么开店、要么与商超合作,都是极大的业务投入。在服务成本上,运营效率有极高的要求。同时,履约成本极高,大仓模式下是每单25元-40元之间,前置仓模式是15元-30元之间。服务成本往往是压死生鲜电商的最后一根稻草。“大部分生鲜电商都不是被竞争搞垮的,而是被自己的效率拖死的。”峰瑞资本副总裁、生鲜投资人黄海对《财经》记者说。生鲜作为高频消费品类,收入不应是难题。然而,据《财经》记者了解,目前头部多家生鲜电商次月复购率在60%内,半年复购率在30%内,远低于生鲜实际消费频次。但复购偏偏是生意的本质——如此低的毛利率,没有高频复购就不可能有盈利空间。生鲜产品是复购行为的关键。“可能送过去的水果不够甜,用户就不会再买了,所以要做严格品控。”每日优鲜COO孙原告诉《财经》记者。因此,2016年开始,生鲜电商逐渐意识到,要深入上游产业链实现品控,加速农产品标准化和品牌化。这又是另一块战场。部分生鲜电商选择参与上游种植,如百果园、每日优鲜等,实现绝对品控;部分生鲜电商选择输出技术标准,如易果合作农科院等机构,向上游中小型农产品商输出如对种植密度、育苗的要求等。最终,所有对后端的投入都将形成壁垒。“生鲜电商在前端的单量,将拉动后端冷链物流和供应链的成长,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如果只是买流量拉日活冲单量而获得下一轮融资,其实是投机。”易果联合创始人金光磊对《财经》记者说上游农产品品牌化带来的溢价和用户黏性,下游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最终塑造了生鲜电商的竞争力。但两者都是极其烧钱、短期无法回本的投入。巨头鏖战阿里形成“天猫生鲜平台+易果生鲜+安鲜达+盒马鲜生”为主的排兵布阵,而京东以自营生鲜为中心,正向在更多方向拓展。生鲜电商被普遍认为是电商领域最后一片蓝海。(日,上海,盒马鲜生门店。一名工作人员挑拣线上订单的商品。图/视觉中国)美国电商发展历史显示,在亚马逊和Ebay体系下,其他品类的垂直电商几乎失去生长空间。而唯独生鲜电商市场有万亿元规模,且巨头难以形成垄断——亚马逊生鲜O2O业务(AmazonFresh)已经做了十年,仍不温不火。吴海燕认为,生鲜B2C是仅存的还没有被电商巨头充分渗透的万亿元行业。这意味着,这个依托亚马逊模式发展的行业,未来也会诞生下一个亚马逊。因此,从电商巨头,创业公司,再到线下生鲜O2O超市,明知举步维艰仍有人前赴后继。谁的赢面更大?综合来看,电商巨头已成行业主导。天猫与京东均在生鲜品类上修筑战壕,流量优势和投入实力都并非创业公司可比。刘强东曾在2015年宣布与阿里全面开战,尤其要在生鲜上重点出击。2016年1月,京东商城生鲜事业部成立。生鲜被京东视为实现万亿元净收入和万亿元市值的弹药库,京东派出了强将掌舵。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商城生鲜事业部总裁王笑松是京东的功勋战将,曾带队3C事业部,将京东3C品类做到全国第一。与此同时,从2016年到2017年,天猫超市戏剧性地经历了先降级后升级——前天猫超市总经理江畔下课,猫超被降级;而天猫大快消负责人靖捷接管后,猫超又得升级。“目前,所有快速消费品业务线都为天猫超市KPI负责。”一位天猫人士告诉《财经》记者。但目前,天猫超市生鲜的入口权重和事业部层级都没有京东放得高。2017年双方不遗余力地为生鲜业务输血。阿里目前已布局所有模式,形成“天猫超市+易果+盒马鲜生”为主的排兵布阵,而京东以自营生鲜为中心,正向更多方向拓展。双方都继承了各自平台的特有优势。阿里与京东生鲜打法上的差异可以分别用“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和“多、快、好、省”来概括——前者在消费者体验之外,更侧重平台型全产业链布局;后者希望在消费者体验上做到极致。天猫大快消事业组负责人靖捷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屡次提到服务天猫平台上的商家。他称希望天猫超市带给消费者和品牌商家的是组合拳——安鲜达和整个天猫体系能为商家提供更加完善和经济的服务,最终让消费者对自营和第三方商家购买感受无差异。天猫生鲜充分利用其数据管理和运营上的积累。目前天猫超市已与天猫投资的易果深度打通,共同运营。易果CEO张晔,此前是大宗商品贸易数据公司创始人,一上任就宣布易果转型生鲜全产业链平台,持续挖掘农产品大数据价值。天猫生鲜平台为中小生鲜商店准备了从上到下的服务。易果利用消费需求和消费数据,倒逼上游供应链更加适应市场需求。虽然实际落地难度较大,农产品品牌化路程较长。而在下游仓储物流体系上,阿里正重金加码安鲜达——进攻京东的冷链物流基础。京东有着全国最大的冷藏、冷冻、仓配一体化电商物流系统,引进零下30摄氏度恒温仓控设备,定制化干冰包装,全程冷链配送。最后一公里配送实行人工背箱上门,业内无人可比。因此,生鲜商品损耗更小,用户体验更好。在阿里砸重金扶持易果后,两方在物流上的差距正在缩小。2017年8月,阿里向易果注资3亿美元D轮,多位行业人士告诉《财经》记者,阿里投易果,除了找人帮做上游外,更看重易果的冷链物流。而京东供应链资源得天独厚——京东曾与沃尔玛联姻,战略投资生鲜电商天天果园和国内最好的生鲜零售商之一永辉超市,方便共享采购体系。但据天天果园前高层和多位业内人士透露,京东生鲜与天天果园和永辉的合作并不愉快。目前,京东多与大中型农产品品牌商合作,保证产品的品质和标准化。一位阿里生鲜体系前中层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体量上来说,天猫生鲜略大于京东生鲜,而包括第三方商店的大淘宝体系远超大京东体系。但目前天猫生鲜占大淘宝体系比例非常低,未达预期,京东生鲜则高很多。而在O2O和生鲜零售方面,阿里在生鲜零售上布局更为清晰和全面。O2O方面,天猫超市从2017年7月起,在北京和上海推出了29元包邮、三公里配送,天猫超市一小时达服务,主打生鲜产品。靖捷告诉《财经》记者,前置仓从2015年开始准备,补上了天猫生鲜满足及时性需求的业务。2017年,阿里全资孵化的生鲜超市盒马鲜生已经从去年的试验实现了规模复制,开出了13家门店。盒马鲜生仓店一体,3公里范围内可实现半小时配送。华泰证券研究报告显示,盒马上海金桥店2016年全年营业额约2.5亿元,坪效约5.6万元,远高于同业平均水平(1.5 万元)。此外,盒马鲜生负责人侯毅还在带队阿里淘鲜达,即原淘宝便利店团队。目前他们正在做线下商超数据体系改造,补充盒马鲜生自营模式外的数据体系,生鲜是其核心品类。内部人士告诉《财经》记者,目前侯毅正在闭关,孵化一个新零售项目,零售格局远超盒马鲜生。而王笑松称,京东到家目前扮演接入生鲜零售的角色,京东生鲜前置仓还在筹备。而接近京东的业内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京东在自营大型线下生鲜超市上也有所布局。电商巨头们都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王笑松称,管理层对京东生鲜在GMV(Gross Merchandise Volume)增长率上有一定的要求,但宽容度比较大。目前更看重过程上指标,如复购率、鲜度等。因此目前,团队主要在选品上下功夫。王笑松自己给团队定下了目标:3年-5年内做到全中国线上和线下最大的生鲜销售平台;5年-8年内将京东生鲜规模做到上千亿元。但他同时强调,之所以没定具体年份,是不希望打法走样,与农业相关的行业需要稳扎稳打。而靖捷说,要给天猫生鲜定GMV数字目标意义并不是很大,目前重心在于为消费者创造最好的体验。夹缝中生存新创业公司已经没有市场机会了,现存的生鲜电商创业公司在电商巨头的夹缝里生存,力求走向线下;而生鲜零售+O2O将是未来的主要赛道。新的生鲜电商创业公司已丧失入场机会。金光磊认为,生鲜电商发展轨迹是螺旋上升的,前端要有单量,才能支撑后端基础设施的扩张,后端夯实后反哺前端,两者缺一不可。而目前,如果没有重金投入,没有公司能重启前后端。《财经》记者所采访的行业人士均认为,资本已经不会再投新公司。而从获客成本到后端投入,已有创业公司均不敌电商巨头。在B2C大仓模式下的创业公司基本没有机会。吴海燕认为,天猫和京东面向全网销售的模式使得它们适用于“动脉”式全国分布的大仓配送。但这种模式毛利率较低,需要不断重金支持。而通常,创业公司既不具备电商巨头的资本硬实力,也很难在供应链和服务上与电商巨头差异化竞争。“生鲜电商烧钱,创业公司抱大公司大腿才会更有优势。”黄海说。而创业公司能够回避电商巨头强项,从O2O前置仓+线下角度发力。每日优鲜从2014年起,开始在北京布局前置仓体系,目前已实现39元包邮两小时达,2017年上半年600%用户同比增长规模。其在一个城市深耕前置仓仓配体系,这是电商巨头短期内无法积累的。目前SKU(Stock Keeping Unit)已实现近千款,是天猫超市一小时达SKU的7倍以上。同时,每日优鲜也在用较轻的打法切入线下需求。2017年6月每日优鲜上线零食货架“便利购”,主要入驻北京写字楼企业内部,包括常温货架、冷藏柜和冷冻柜,SKU近百个。每日优鲜可以依靠已有体系完成仓储及物流工作,每日优鲜COO孙原告诉记者,便利购货架目前已盈利。每日优鲜曾获得腾讯多轮投资,短期之内增势较快,目前覆盖13个城市,已在6个城市盈利。但行业人士普遍认为,前置仓模式前期投入相对重,对数据积累要求高,需要平衡盈利和扩张的节奏。而解决消费者线上线下全场景的消费需求,成为了新的赛道。对于生鲜电商创业公司,比较合理的路径是与线下零售商强强联手,以门店建立前置仓和O2O服务中心。就像亚马逊于2017年斥资137亿美元收购生鲜零售全食超市(WholeFood),也有意将其作为生鲜零售的补充。门店有仓储基础设施、稳定客流还能平衡前置仓复杂的库存管理;零售商也因此获得线上订单,更为关键的是——线上入口背后的数据。同时,以百果园、永辉超市为代表的生鲜零售商,以及大润发、物美为代表的商超,都正从线下逐步走入线上,以美团、饿了么、闪送为代表O2O正在为强有力的线下零售品牌赋能。但孙原认为,这两种模式下,产品的品质难控。零售的品控体系和电商不同,是让用户自选而非标准化。此外,线上订单大多亏损。与美团、饿了么等第三方O2O平台合作的生鲜零售商,需向平台缴纳10%左右的流量费用,并且门店里还需配置专岗人员承担打包、分拣等工作。多家生鲜零售商向《财经》记者表示,一旦向餐饮品类看齐,收取的流量费比例提高到15%以上,生鲜零售商将直接亏损,接生鲜电商入口也将失去意义。此外,多数零售将电商入口视作补充,而非金矿。焦岳观察到,即使通过自营或第三方平台接入了电商,大部分零售商还是在做零售渠道的生意。这意味着难以获取服务半径内的用户增量、挖掘线上用户的潜在价值。与之相反的是,盒马鲜生的目标就是将线下流量向线上转——让门店品质给与消费者信任感,继而回家线上下单。目前部分门店APP转化率已达75%,线上消费比例超过50%,而百果园目前线上消费比例为15%,目标在2020年达到40%。目前看来,发挥互联网思维的盒马鲜生模式或许是这个赛道的赢家。其运用店仓一体、店内配货、吊顶运输、产品打包标准化、整合餐饮业态等多种创新,极大程度发挥坪效空间。目前最早开业的上海金桥店已实现单店盈利。在这场战役中,电商巨头永远有赢面。“未来行业发展,用户去哪家买都一样的话,整个行业烧钱养成的用户线上消费习惯,最终都有可能由巨头收割。”黄海说。淘汰赛后,生鲜电商时代正加速到来。或许来得没那么慢。孙原认为,生鲜电商和零售的占比有望在五年内实现三七开。夫妻老婆生鲜店的市场份额将被实现全面需求的生鲜电商强烈冲击。但或许也没那么快。目前B2C生鲜电商能满足全国部分城市的计划性购买需求,而快速送达的前置仓模式,暂时还无法深入到二三线城市。即使是在一线城市,夫妻老婆生鲜店的业态也将长期存在。(来源:财经杂志)
(编辑:梁宇芳)
《垂直电商的新零售尝试,找到“活路”了吗》 精选六8月入秋,美股上市公司迎来第二季度的丰收,各企业纷纷发布Q2财报。17日凌晨,国内特卖电商唯品会同样公布了Q2财报,从财报来看,唯品会截至本季度已经连续保持了19个月的持续盈利,其Q2净营收增至175.2亿元,涨幅达30.3%,仍然继续保持着健康高速的运营。唯品会作为国内垂直电商领域的代表,Q2的数据可谓是给整个电商行业打了一针强心剂。那么,对于整个电商行业来说,排除阿里做平台服务不算,在自营电商普遍亏损的大形势下,为什么唯品会能够一直持续保持盈利?唯品会的成功究竟给整个电商行业带来哪些启示?对于唯品会业务的迅猛增长,主要是来自三个方面业务的齐头并进:其一,聚焦品质提升,平台用户的客单价和人均订单量都显著提升;其二,加大物流的投入,全国仓储总面积增长到220万平方米,前置仓总数达到11个,配送站点达到3500个,自建物流实现了快速发展,提升了服务品质;其三,分拆金融业务,其消费贷活跃用户提升到440万,同比增长179%,成为唯品会新的马车头。而真正能够让唯品会这些年一直保持持续盈利的真正原因:还是在于唯品会的品质建设。从今年6月份开始,唯品会又全面启动了品牌升级,从“一家专门做特卖的平台”升级为以“全球精选 正品特卖”为中心的全球优质生活方式平台,进一步强化品质的全方位提升。日前,艾媒咨询公布了《2017上半年中国品质电商专题研究报告》,报告中用户调研的数据显示,在综合品质满意度方面,唯品会位列行业第二;在正品保证方面,唯品会则排名第一。唯品会在品质方面的建设,一方面极大提升了平台的用户购物消费体验,从而有效提升了平台原有用户尤其是Super VIP付费会员的粘性和忠诚度,这一点从用户的客单价和人均订单量显著提升就可窥见一斑。另一方面,正是因为唯品会对于品质的不断建设,打造首家提供正品保险电商平台,进一步得到了更多消费者的普遍认可,其第二季度活跃用户总数迎来了22%的增长,增至2810万。唯品会通过品质打造的口碑效应正在一步步扩大,未来这种效应只会越来越明显。唯品会的成功告诉我们:品质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消费升级经济形态下,品质乃大势所趋近年来,随着国内互联网人口红利的逐渐消褪,消费升级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消费趋势。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品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不论是亚马逊的无人超市,还是马云全力推动的线下无人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为了打造一种全新的电商消费业态,从而进一步满足用户对于生活进化的需求。在消费升级的大经济形态下,电商用户的消费特性和整个市场也正在不断升级变化。一、一味追求低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很多人都清楚,最开始电商能够快速崛起,尤其是以淘宝为代表的中国电商,很大程度上能够对实体经济形成一定的冲击,就是因为它的低价。但是低价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假货问题始终没能终止。随着用户消费的升级,他们对于低价所带来的劣质产品越来越反感。这也就是为何阿里在淘宝的基础之上要推出天猫,而以京东、唯品会主导正品品质的电商平台一路攀升,在阿里称霸的中国电商市场格局下,逐渐成长为两个新的电商巨头。二、电商发展越快,买到更好更心仪的商品反而越难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中国涌现出来的电商平台也越来越多。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几乎很多电商平台所出售的商品都差不多,但是要从这么多的商品当中去选择真正品质不错、又让自己心仪的商品却又成为了一道难题。唯品会从“一家专门做特卖的平台”升级为“全球精选 正品特卖”,无疑就是在为用户解决这种购买痛点,通过主动去挖掘全球的所有商品,从而精选出一些高品质且满足用户需求的商品,最终帮助用户减少去电商海洋中寻找商品的痛点。三、高品位、个性化成为新的用户消费特性在消费升级下,用户的消费特性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一方面,他们对于个性化的商品需求越来越强烈,这也迫使着电商平台们开始做出改变。唯品会从一开始“一家专门做特卖的平台”实际上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用户对于个性化商品的需求,未来它们通过特卖所构建的个性化优势将会越来越明显,并受到更大用户群体的欢迎。另一方面,用户对于高品位的商品也越发追求。消费升级下反映的其实更多是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一个最为明显的现象就是中国中产阶级规模的不断扩大。相关数据显示,当前中国的中产阶级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3亿,未来几年这一规模群体将扩大到5亿。庞大的中产阶级消费群体将进一步催生高品质商品的消费。四、伴随高品质商品需求的同时,用户也开始追求高服务在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发布的《2017上半年中国品质电商专题研究报告》中,在对品质有一定要求的用户群体中31.0%的用户选择平台时会受“物流速度,配送、物流、售后服务”等多种因素影响。消费升级所带来的不仅仅只是用户对于高品质商品的追求,同时他们也开始追求更高品质的服务。这也就是为何阿里要急于打造菜鸟物流网络体系,从而缩小阿里电商体系与京东电商在物流上的差距,而唯品会为何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来建设自身的物流体系。在整个第二季度,唯品会进一步加码了海外仓和前置仓建设,不仅加大了物流的覆盖率,实现了自身95%的订单由旗下品骏物流配送,大幅提升了物流配送服务水平,还进一步优化了最后一公里的用户服务体验。品质正在成为决定电商下半场生死存亡的关键由此看来,从大的消费升级经济形态来看,品质消费正在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用户对于电商商品和服务的高品质需求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强烈。顺应这个趋势,电商平台们就能赢得市场;反之,则必然将会面临淘汰。唯品会依托品质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增长是见证,网易严选凭借品质获得市场认可也是见证,就连淘宝也开始效仿推出了淘宝心选。从电商平台自身来看,加强品质建设不仅仅只是提升了用户的购物消费体验,最为重要的是提升了整个平台的口碑以及品牌形象,对于电商平台的长期稳定增长无疑是一针强心剂,这一点从唯品会借助高品质商品和服务,其用户粘性进一步增长也同样可以得到验证。而从整个电商行业的发展来看,假货、低质商品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痛恨,淘宝走向天猫的升级就是转变的开始。未来,如果不能在商品品质和服务品质两方面都进行提升的电商平台必然将难逃被市场淘汰厄运。而在品质的推动下,整个电商市场也将迎来新的发展。其一,个性化需求催生C2B反向电商。唯品会升级为“全球精选 正品特卖”其实就是一种反向C2B的电商模式,网易严选、淘宝心选也同样如此,这种电商模式就是主动为用户去发掘更好更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商品。在个性化需求的推动下,在不久的时间里,我们还将会看到电商平台会直接与全球各大厂家达成战略合作,为用户推出各种个性定制化的商品。其二,高品位服务需求催生智能化物流。随着用户对于服务需求的品味追求越来越高,物流作为电商平台打通用户最后一公里的连接,对于用户的电商购物消费体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就对电商平台的物流配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京东高调推出无人机配送,唯品会也不断加大对仓储物流的智能化、自动化投入,并推出智能AGV搬运机器人、堆垛机、履带输送等技术。其三,服务需求升级还将加快消费金融大步向前。今天的蚂蚁金服、京东金融能够获得快速成长壮大,很大程度就是得益于他们电商平台的消费金融发展。随着用户对于平台服务体验需求的升级,他们也希望电商平台能够提供更多便捷的金融消费服务,这也就是为何在第二季度唯品会消费贷能够实现179%的增长,活跃用户数突破440万。综上所述,从唯品会财报第二季度的优异表现可以看出,“这头大象起舞”的关键就在于抓住了“品质”二字,从而实现了平台业绩和活跃用户的快速增长。同时也告诉我们,在消费升级的大经济环境下,品质也正在成为决定电商下半场生死存亡的关键。刘旷,以禅道参悟互联网、微信公众号:liukuang110《垂直电商的新零售尝试,找到“活路”了吗》 精选七8月入秋,美股上市公司迎来第二季度的丰收,各企业纷纷发布Q2财报。17日凌晨,国内特卖电商唯品会同样公布了Q2财报,从财报来看,唯品会截至本季度已经连续保持了19个月的持续盈利,其Q2净营收增至175.2亿元,涨幅达30.3%,仍然继续保持着健康高速的运营。唯品会作为国内垂直电商领域的代表,Q2的数据可谓是给整个电商行业打了一针强心剂。那么,对于整个电商行业来说,排除阿里做平台服务不算,在自营电商普遍亏损的大形势下,为什么唯品会能够一直持续保持盈利?唯品会的成功究竟给整个电商行业带来哪些启示?对于唯品会业务的迅猛增长,主要是来自三个方面业务的齐头并进:其一,聚焦品质提升,平台用户的客单价和人均订单量都显著提升;其二,加大物流的投入,全国仓储总面积增长到220万平方米,前置仓总数达到11个,配送站点达到3500个,自建物流实现了快速发展,提升了服务品质;其三,分拆金融业务,其消费贷活跃用户提升到440万,同比增长179%,成为唯品会新的马车头。而真正能够让唯品会这些年一直保持持续盈利的真正原因:还是在于唯品会的品质建设。从今年6月份开始,唯品会又全面启动了品牌升级,从“一家专门做特卖的平台”升级为以“全球精选 正品特卖”为中心的全球优质生活方式平台,进一步强化品质的全方位提升。日前,艾媒咨询公布了《2017上半年中国品质电商专题研究报告》,报告中用户调研的数据显示,在综合品质满意度方面,唯品会位列行业第二;在正品保证方面,唯品会则排名第一。唯品会在品质方面的建设,一方面极大提升了平台的用户购物消费体验,从而有效提升了平台原有用户尤其是Super VIP付费会员的粘性和忠诚度,这一点从用户的客单价和人均订单量显著提升就可窥见一斑。另一方面,正是因为唯品会对于品质的不断建设,打造首家提供正品保险电商平台,进一步得到了更多消费者的普遍认可,其第二季度活跃用户总数迎来了22%的增长,增至2810万。唯品会通过品质打造的口碑效应正在一步步扩大,未来这种效应只会越来越明显。唯品会的成功告诉我们:品质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消费升级经济形态下,品质乃大势所趋近年来,随着国内互联网人口红利的逐渐消褪,消费升级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消费趋势。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品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不论是亚马逊的无人超市,还是马云全力推动的线下无人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为了打造一种全新的电商消费业态,从而进一步满足用户对于生活进化的需求。在消费升级的大经济形态下,电商用户的消费特性和整个市场也正在不断升级变化。一、一味追求低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很多人都清楚,最开始电商能够快速崛起,尤其是以淘宝为代表的中国电商,很大程度上能够对实体经济形成一定的冲击,就是因为它的低价。但是低价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假货问题始终没能终止。随着用户消费的升级,他们对于低价所带来的劣质产品越来越反感。这也就是为何阿里在淘宝的基础之上要推出天猫,而以京东、唯品会主导正品品质的电商平台一路攀升,在阿里称霸的中国电商市场格局下,逐渐成长为两个新的电商巨头。二、电商发展越快,买到更好更心仪的商品反而越难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中国涌现出来的电商平台也越来越多。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几乎很多电商平台所出售的商品都差不多,但是要从这么多的商品当中去选择真正品质不错、又让自己心仪的商品却又成为了一道难题。唯品会从“一家专门做特卖的平台”升级为“全球精选 正品特卖”,无疑就是在为用户解决这种购买痛点,通过主动去挖掘全球的所有商品,从而精选出一些高品质且满足用户需求的商品,最终帮助用户减少去电商海洋中寻找商品的痛点。三、高品位、个性化成为新的用户消费特性在消费升级下,用户的消费特性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一方面,他们对于个性化的商品需求越来越强烈,这也迫使着电商平台们开始做出改变。唯品会从一开始“一家专门做特卖的平台”实际上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用户对于个性化商品的需求,未来它们通过特卖所构建的个性化优势将会越来越明显,并受到更大用户群体的欢迎。另一方面,用户对于高品位的商品也越发追求。消费升级下反映的其实更多是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一个最为明显的现象就是中国中产阶级规模的不断扩大。相关数据显示,当前中国的中产阶级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3亿,未来几年这一规模群体将扩大到5亿。庞大的中产阶级消费群体将进一步催生高品质商品的消费。四、伴随高品质商品需求的同时,用户也开始追求高服务在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发布的《2017上半年中国品质电商专题研究报告》中,在对品质有一定要求的用户群体中31.0%的用户选择平台时会受“物流速度,配送、物流、售后服务”等多种因素影响。消费升级所带来的不仅仅只是用户对于高品质商品的追求,同时他们也开始追求更高品质的服务。这也就是为何阿里要急于打造菜鸟物流网络体系,从而缩小阿里电商体系与京东电商在物流上的差距,而唯品会为何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来建设自身的物流体系。在整个第二季度,唯品会进一步加码了海外仓和前置仓建设,不仅加大了物流的覆盖率,实现了自身95%的订单由旗下品骏物流配送,大幅提升了物流配送服务水平,还进一步优化了最后一公里的用户服务体验。品质正在成为决定电商下半场生死存亡的关键由此看来,从大的消费升级经济形态来看,品质消费正在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用户对于电商商品和服务的高品质需求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强烈。顺应这个趋势,电商平台们就能赢得市场;反之,则必然将会面临淘汰。唯品会依托品质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增长是见证,网易严选凭借品质获得市场认可也是见证,就连淘宝也开始效仿推出了淘宝心选。从电商平台自身来看,加强品质建设不仅仅只是提升了用户的购物消费体验,最为重要的是提升了整个平台的口碑以及品牌形象,对于电商平台的长期稳定增长无疑是一针强心剂,这一点从唯品会借助高品质商品和服务,其用户粘性进一步增长也同样可以得到验证。而从整个电商行业的发展来看,假货、低质商品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痛恨,淘宝走向天猫的升级就是转变的开始。未来,如果不能在商品品质和服务品质两方面都进行提升的电商平台必然将难逃被市场淘汰厄运。而在品质的推动下,整个电商市场也将迎来新的发展。其一,个性化需求催生C2B反向电商。唯品会升级为“全球精选 正品特卖”其实就是一种反向C2B的电商模式,网易严选、淘宝心选也同样如此,这种电商模式就是主动为用户去发掘更好更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商品。在个性化需求的推动下,在不久的时间里,我们还将会看到电商平台会直接与全球各大厂家达成战略合作,为用户推出各种个性定制化的商品。其二,高品位服务需求催生智能化物流。随着用户对于服务需求的品味追求越来越高,物流作为电商平台打通用户最后一公里的连接,对于用户的电商购物消费体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就对电商平台的物流配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京东高调推出无人机配送,唯品会也不断加大对仓储物流的智能化、自动化投入,并推出智能AGV搬运机器人、堆垛机、履带输送等技术。其三,服务需求升级还将加快消费金融大步向前。今天的蚂蚁金服、京东金融能够获得快速成长壮大,很大程度就是得益于他们电商平台的消费金融发展。随着用户对于平台服务体验需求的升级,他们也希望电商平台能够提供更多便捷的金融消费服务,这也就是为何在第二季度唯品会消费贷能够实现179%的增长,活跃用户数突破440万。综上所述,从唯品会财报第二季度的优异表现可以看出,“这头大象起舞”的关键就在于抓住了“品质”二字,从而实现了平台业绩和活跃用户的快速增长。同时也告诉我们,在消费升级的大经济环境下,品质也正在成为决定电商下半场生死存亡的关键。刘旷,以禅道参悟互联网、微信公众号:liukuang110《垂直电商的新零售尝试,找到“活路”了吗》 精选八昨日,腾讯作为主发起方,联合苏宁、京东、融创入股万达的消息在朋友圈刷了屏。自马云提出“新零售”后,互联网大佬纷纷联姻实体巨头,腾讯和阿里之间的战争也从线上走向了线下。自腾讯2017合作伙伴大会后,马化腾就吹响了新零售的进攻号角,而腾讯的新零售布局也随着对线下零售的不断加码开始逐渐显现锋芒。不甘落后的腾讯,终于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在阿里提出新零售战略之后,腾讯主要通过京东作为抓手。去年10月,腾讯与京东宣布推出了无界零售方案“京腾计划”,此时腾讯在新零售战场的角色更多是“备战式”的防守者,其存在感也基本是通过京东来实现。但阿里巴巴和京东之间仍然有不可弥补的巨大差距,京东的无界零售体系由于缺少金融、文娱等生态,天然就缺少关键的一环。再加上京东和永辉超市之间存在某种程度上的竞争关系,腾讯的新零售战略其实一定程度上陷入了僵局。在腾讯宣布入股永辉超市后,永辉董事长张轩松表示,「拿腾讯的钱这是因为腾讯与永辉不存在业务上的竞争,而永辉与京东的合作一直没有办法展开原因在于快消品和生鲜领域一直在打价格战,永辉无法接受」。换句话来说,京东无界零售体系的不给力,也是腾讯被迫走向台前一个的关键原因。进入12月以来,腾讯在接连注资唯品会、永辉、家乐福和万达后,其新零售布局却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宣布入股永辉超市,则是腾讯正式决定要在新零售战场与阿里展开正面交锋的开始,在线下为王的新零售时代,永辉超市的超级物种将可以为腾讯提供试验线下零售的技术方案。从这几笔大额投资来看,腾讯的新零售布局似乎并不是防御性措施那样简单。就以往的经验来看,电商和零售一直不是腾讯所擅长做的。相比于阿里能够发动自己旗下的资源来建立业务体系,腾讯很多时候更加青睐于以“买买买”的方式来打造零售业务,而这则是出自于对自身商业基因缺失的防御。很大程度上腾讯从幕后到台前,其实某种程度上却有不得已的苦衷。我们知道腾讯和阿里在移动支付领域早已打得不可开交,而新零售作为移动支付一个巨大的线下流量入口,战火自然会引向这个领域。长远来看,如果腾讯不做新零售,商超支付入口、数据入口、流量入口等都将受到日渐壮大的阿里新零售业务的影响。再加上线上流量红利见底这个导火索,腾讯和阿里在新零售的直接正面交战已成定局。去中心化的零售赋能,终究成为了一个伪命题阿里在新零售方面的布局从2014年入股银泰开始,2015年又与苏宁牵手,2016年“新零售”战略提出之后,阿里布局开始明显加速,典型事件包括战略入股线下零售企业三江购物、联华超市和新华都,发展新兴业务如盒马鲜生、零售通、淘咖啡无人便利店。从百货业、3C家电连锁、超市便利店,再到全国最大的商超卖场集团,阿里巴巴推动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进程一脉相承,即以入股的方式建立独家合作,并在移动支付、云计算、物流、大数据等领域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从生态链布局来看,阿里巴巴的新零售策略则是让自己成为生态圈的核心,通过做大平台来支撑无数个小前端、通过多元的生态体系实现赋能。这也是在早前的投资过程中,阿里在被投公司的持股比例相对较小,但近两年,阿里持有被投资公司的比例大多超过30%,甚至对部分公司达到绝对控股的关键原因所在。对于这种入股独家合作的模式,阿里巴巴CEO张勇在去年6月举办的阿里巴巴投资者日大会上强调,「天猫是新零售变革的主引擎,是全球品牌数字化转型升级的主阵地,整个生态中的所有合作伙伴都随着天猫的升级而发生新的化学反应,包括品牌商和零售商的关系、品牌商和渠道商的关系、品牌商和物流商的关系,从供应链,到销售通路,到营销方式乃至线上线下关系,都开始重构协作。」而腾讯则认为新零售应该“去中心化”,简单来说就是选择有效率的企业(京东、永辉、唯品会....)进行合作,给予相关企业所需要的资源,最终赋能并连接所有场景,腾讯的新零售布局更看重能力的输出。具体来说,就是腾讯将提供强大的场景、大数据、AI技术支持,以及腾讯全产品线,帮助商家量身定做解决方案,以及线下门店实现数据化和智能化。腾讯的这种“去中心化”思路是针对阿里而去的。马化腾在去年的财富全球论坛上更曾隔空对阿里喊话,“如果以后我百分之百的渠道都在你的生态里的时候,基本上命运就掌握在别人手上了,利润也掌握在别人手上。从赋能最终格局来看,赋能者的安全程度、命运、利润等等,都掌握在中心化的赋能者手中。我们希望通过真正让商家拥有自主运营流量与粉丝的能力,为数字化转型中的零售生态开拓更大的蓝海。”但某种程度上,腾讯的策略看似是一种“去中心化”,实则却是围绕着中心化的腾讯帝国流量入口进行赋能。这种新零售打法,主要思路是以微信支付作为入口,然后通过小程序、公众号、企业微信、广告营销等产品能力,帮助商家量身定制解决方案,实现线下门店数据化和智能化,让消费者与商品之间,实现跨场景的智慧连接。对腾讯而言,这是一本万利的事情。变现效率高又在能力半径之内的,就自己上手做赚取全部的利润;在腾讯公司体内变现效率低,不好上手的,则交给其他主体,腾讯只收流量税。在《腾讯的投资帝国 VS 阿里的实业版图:投资数据背后有何玄机?》一文中,我曾对腾讯这种所谓的去中心化赋能有过谨慎的怀疑:腾讯在产业链上游,所有的已投企业如果做得不好,对它这个投资机构而言不过是概率上的损失,但已投企业一旦做得好,腾讯因为扼住了上游的流量和数据咽喉,随时可以和已投企业谈分成,至于怎么分,腾讯具有绝对的主动权。简单地说,做蛋糕是已投企业的事,蛋糕做大之后怎么分,谁多分谁少分,基本是腾讯说了算。与表面上的温情观感不同,“腾讯系”企业其实有强烈的不安全感。“腾讯系”企业高度依赖腾讯的流量输入,它们自己在经营上保持一定“独立性”的背后,却是腾讯在资本和流量上对他们的双重绑定。给已投企业的东西,腾讯只要高兴可以随时拿走,正因为如此,公开的秘密是,企业在获取腾讯流量后拼命做的事情正是把流量往外面洗。我们从腾讯已公开的投资项目也可以看出,腾讯虽然在被投公司的持股比例相对较低,很多都低于10%,但腾讯在被投企业的话语权却一点也不低。而随着对永辉超市的进一步增资,腾讯似乎也开始抛弃以往的“去中心化”的零售赋能理论。焦虑的腾讯,新零售下半场应该怎么走?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腾讯凭借着微信牢牢把握流量优势,以此为依托实现游戏、广告、支付等变现渠道。可以说,腾讯整个发展路径的核心优势就是社交,因而具有海量的线上流量,而这也是腾讯新零售运用到商业领域的最大优势。港股那点事表示,“如果新零售是未来趋势,腾讯无论如何,都要占据一席之地。对于腾讯来说,做新零售并不是它的长处,过去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那么对腾讯最优的策略,就是投资这个领域里的最好的玩家。新零售融合线上与线下,所以我们看到,腾讯不仅投资了永辉,也投资了唯品会。”但问题在于,「赋能者的安全程度、命运、利润等等,都掌握在中心化的赋能者手中」这种去中心化的思维是否能让腾讯的新零售战略得到彻底的贯彻实施。以永辉超市来说,在经过一轮一轮的引进外部投资者后,公司的实际控制权仍然在张氏两兄弟手里,而在全力拥抱腾讯这件事上,永辉超市一定程度上有着自己的小算盘。今年10月,永辉超市董事长张轩松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现场调研时就表示:“永辉渴望能得到一家科技型公司的帮助,通过科技手段,借助大数据等工具,更好地洞悉消费者的需求,做到全球定制服务大家。”而在京东没有带来实际的帮助后,永辉马上选择拥抱了腾讯。腾讯在新零售领域的焦虑从根本上正是来自于“去中心化”,腾讯既没有阿里“新零售”那一套可落地的战略,也没有像盒马鲜生、淘鲜达这样的实施工具,这让腾讯无法像阿里那样频密布局线下,并非不愿而是不能,最终腾讯只能选择成为一个“去中心化”的赋能者。“去中心化”看上去对实体零售颇为诱人,但具体实施起来却更多像是各自为战,比如永辉超市和美团、京东在生鲜领域的竞争,比如唯品会和家乐福彼此之间缺乏联动。这其实是一种腾讯一对多的关系,而多对多的联系却并没有发生。对此,步步高董事长王填表示,「阿里系像苹果系统,腾讯系像安卓系统,腾讯系是各自在玩,阿里会做得比较深,辅助、协助你」。如今这个所谓的腾讯阿里新零售两大巨头的决战,很大程度上更像只是永辉、京东同阿里之间的较量,而不是没有直接上战场的腾讯。至于最终结果,双方体量上的差距可能让这场决战还没开打就已经结束了。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本轮落地的新零售业态布局主要围绕两大主线:一是线下零售的数字化、平台化,获取海量交易和用户数据,进而进行精准营销、选品布局等;二是以消费者为中心,围绕消费者进行人、货、场重构,注重用户体验和便利。换句话来说,互联网巨头的新零售战略不能仅仅只是入股线下零售业,更还要去全方位的改造他们。我们都知道新零售将会通过互联网让线下的实体零售数字化,但未来究竟会走向何方,最终会发展出怎样的形态目前仍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像盒马鲜生和永辉超级物种之所以与众不同,关键正是在于其不断升级迭代的互联网思维。这意味着互联网巨头在布局新零售时,一方面需要进行零售资源积累,追求增量创新与存量改造并进;另一方面则需要在各个模式各个业态都以自营形式进行尝试,并强化平台业务,渗透零售业务各个环节,最终通过不断试错迭代跑通方法论,而这显然是“去中心化赋能”的腾讯所没办法实现的。焦虑的腾讯在新零售下半场会怎么走?是继续去中心化的赋能,还是和阿里一样建立中心化的生态?进入2018年以来,腾讯某种程度上似乎意识到这种战略的局限性,而一系列在线下零售的不断加码或许也给出了答案。【钛媒体作者介绍:微信公众号:俊世太保,个人微信号:lijunhust】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垂直电商的新零售尝试,找到“活路”了吗》 精选九日前,易观千帆发布2017年12月电商领域数据榜单,多点Dmall以529.34万的月活用户再次位居生鲜电商榜单首位。这一数据比上月增长5.21%,同时也是多点连续第四个月蝉联榜首。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电商类APP排行榜中,多点位列第20位,成为唯一一个进入榜单前20的生鲜电商APP。成立不到3年,发展如此迅速,多点Dmall是如何做到的?帮助传统零售商解决痛点据悉,多点Dmall是一家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全渠道新零售平台,销售品类覆盖生鲜、日百等日常消费品。通过与本地大型商超的深度结合,为用户提供高品质、低价格、2小时送达的优质服务。伴随着消费升级与网络购物习惯的建立,传统零售数据化程度低、消费场景单一、经营理念陈旧等痛点逐渐暴露,传统零售商迫切寻求转型又苦于没有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多点Dmall合伙人刘桂海曾坦言:“零售是一个重资产、低毛利且并不怎么缺钱的行业。”不缺钱意味着对于传统零售商来说,转型过程中的业务升级更胜于市场融资;重资产、低毛利意味着传统零售的转型不能伤筋动骨,要在原有基础上改革升级。针对传统零售商内在转型诉求,多点Dmall采取与合作伙伴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深度合作的发展模式。多点Dmall将各个环节打通,在技术、商品、库存、仓储、物流、会员、营销等方面均实现了供应链的线上线下的一体化运营。在此过程中,多点Dmall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技术帮助传统零售商提高管理效率,实现服务升级,另一方面通过提供完整的电商服务,使传统零售商也具备了成为电商平台的基因。线下零售商的优势主要在于店面资源、商品供应链和仓储,而电商平台的优势则在于流量、技术效率和大数据运营。多点Dmall的模式就是将两者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是传统零售企业的转型升级。即插即用的合作模式在传统的印象中,互联网的优势存在与北京、上海、杭州这些一线及准一线城市,似乎传统零售商转型也要从大城市开始做起。然而多点Dmall的发展模式证明即使在刻板印象中的互联网“荒漠区”,也已经具备了新零售的发展条件。2017年以来,多点Dmall先后与新华百货、中百集团、步步高集团、河北邯郸的美食林、秦皇岛的兴龙广缘和深圳百佳华等数十个商家展开合作。这种广结善缘的强强联合,也意味着多点Dmall接下来将迎来业务爆发期。值得关注的是,多点Dmall在与零售商的合作上,均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比如在跟新百合作上线近100天,通过多点Dmall系统支付的总订单量月度复合增长率超过了320%,自由购功能订单量的月度复合增长率也超过135%。而在跟其它合作伙伴的合作中,表现也非常抢眼。对于多点Dmall而言,从成立至今,这种合作模式已经实践了35个月。但多点Dmall并没有就此止步。(注意,这里说的是实践期)。一方面是说这与2017年冒出来的很多新概念不同,仅仅停留在想象阶段,多点Dmall是真正的进行输出;另一方面指的是,与盒马、超级物种这种完全重打锣鼓另开张不同,多点Dmall是在零售企业原有的业务体系内升级,做的是存量市场而非增量市场。众所周知,前者才是零售业是否能够转型成功的关键指标。刘桂海曾公开表示,合作过程中,问题和短板也不断暴露出来,多点Dmall还有需要升级的地方。为了融合更多的合作伙伴,多点将进一步降低合作门槛和技术复杂程度,让多点的系统可以更广泛地扩展,让多点系统成为一个USB,只要插上接口,就可以快速的向零售企业输出。了解零售业,做贴身服务多点Dmall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团队核心成员都是具有多年线下零售经验的资深人士。他们是新零售的实践者和领航人,不仅对电商领域和新零售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于传统零售行业的问题和需求也同样了如指掌。这也为多点Dmall与传统零售商的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合作过程中,尽管多点Dma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安鲜达上班怎么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