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三国手游礼包29章涪城守将怎么过

姜维(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三国时期蜀汉名将】-百科知识-词汇网
姜维(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关键词:&& 发表时间: 10:20:04
姜维(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姜维(202-264),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少年时和母亲住在一起,喜欢儒家大师郑玄的学说。因为父亲姜渍剿溃豢だ锶蚊欣伞 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怀疑有异心,姜维不得已投降蜀汉,被诸葛亮重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在蜀汉开始崭露头角,费t死后姜维开始独掌军权,继续率领蜀汉军队北伐曹魏,与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维北伐总计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后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对姜维北伐,而宦官黄皓弄权,姜维杀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祸。后司马昭五道伐蜀,姜维据守剑阁,阻挡住钟会大军,却被邓艾从阴平偷袭成都,刘禅投降。姜维希望凭自己的力量复兴蜀汉,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姜维与钟会一同被魏军所杀。
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
洮西大破王经
当阳亭侯,平襄侯
《蒲元外传》
开明王(西魏)
公元228年(建兴6年), 诸葛亮军出祁山,时姜维和功曹 梁绪、主簿 尹赏、主记 梁虔等从天水太守 马遵在各地巡查,马遵得知蜀汉大军到来,各县都响应蜀军,怀疑姜维等人异心,因而扔下姜维等人,连夜随 郭淮逃往上。姜维等人追之不及,回城时城门已闭,因而带领所部前往冀县,而冀县也不放姜维入城,姜维不得已,投降诸葛亮。马谡兵败街亭,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回蜀,致使姜维与母亲分开。
公元229年(建兴7年),诸葛亮辟姜维为 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诸葛亮给 蒋琬写信,称姜维是凉州上士,有胆略,并让姜维统领56千虎步军。后迁升姜维为中监军 征西将军。
公元234年(建兴102年),诸葛亮病逝5丈原,遗命姜维次于 魏延断后。回到成都后,姜维被任命为右监军 辅汉将军,封 平襄侯。
公元238年(延熙元年),姜维随大将军蒋琬驻军汉中, 蒋琬以姜维为营司马,带领偏军屡次西入羌中作战。
公元243年(延熙6年),姜维迁升为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
公元247年(延熙10年),姜维迁升为 卫将军,与大将军 费t共录尚书事。同年, 汶山郡平康县的夷族起事,姜维率兵讨平。不久,雍州、凉州等地区的羌胡族人背魏降蜀。姜维率兵出陇右接应,与魏雍州刺史郭淮、讨蜀护军 夏侯霸战于洮西。胡族首领 白虎文、 治无戴等率部降蜀,姜维将其迁至蜀境。
公元249年(延熙102年),朝廷使姜维假节,姜维率军出西平,不克而还。姜维自以为熟知西方风俗,文武双全,所以想拉拢羌、胡为蜀汉所用,这样就能够控制陇西,每当姜维想兴兵前往,却遭费t制裁,使姜维带领的军队不超过万人。
公元253年(延熙106年)春,费t被刺杀身亡。夏,姜维带领数万人出石营,围攻南安,魏国雍州刺史 陈泰率军前来救济,陈泰行军至洛门,姜维却已因军粮耗尽而退军。
公元254年(延熙107年),蜀汉代廷加姜维督内外军事。姜维率军出 陇西,狄道长李简举城降。姜维进围襄武,杀败魏将徐质,并将其斩首,魏军溃退。姜维乘胜追击,前后攻破河间、河关、临洮等地,拔其县民还蜀。
公元255年(延熙108年),姜维带领车骑将军夏侯霸出狄道,于洮西大破魏国雍州刺史王经,王经死伤数万,退保狄道城,姜维围住狄道城攻打,魏国派征西将军陈泰前来解围,姜维退军驻扎钟题。
公元256年(延熙109年)春,姜维被迁升为大将军。姜维整理兵马,与镇西将军胡济两路出兵,约定在上会合,但胡济却没有来,致使姜维在段谷被魏将 邓艾击败,姜维死伤甚多,百姓因此抱怨姜维,而陇西也躁动不安。姜维因而要求自贬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
公元257年(延熙210年),魏征东南大学将军 诸葛诞反于淮南,姜维趁魏关中空虚率兵出秦川,又带领万人出骆谷。魏大将军 司马望于邓艾扼守长城,姜维驻军于芒水,依山扎营,姜维屡次挑战,但司马望与 邓艾坚守不出。
公元258年(景耀元年),姜维听闻诸葛诞兵败身死后,因而引兵回成都,刘禅恢复姜维大将军的职位。
公元262年(景耀5年),姜维率军出汉、侯和,被邓艾所击败,姜维退驻沓中。时宦官黄皓弄权,更想废掉姜维而培植右将军阎宇。姜维要求将黄皓斩杀,但刘禅不肯,姜维不敢回成都,在沓中种麦。
公元263年(景耀6年),姜维听闻钟会治兵关中,上表刘禅,派遣张翼、廖化分别驻守阳安关口、阴平桥头防患于未然。但 黄皓听信鬼神,告知刘禅敌军不会到来,而蜀汉群臣也不知道此事。魏军5路伐蜀,等到钟会将向骆谷,邓艾将入沓中时,刘禅才派 廖化支援沓中, 张翼与 董厥支援阳安关口。姜维被邓艾所牵制,退驻阴平,钟会围攻汉、乐2城,又另派军进攻关口,蜀将 傅佥格斗至死,而 蒋舒却开城投降。钟会面关口已攻下,因而长驱直入,姜维和廖化只好放弃阴平,与张翼、董厥会合,退保剑阁。钟会写信劝降姜维,但姜维不作回应,钟会久攻不下,因而商讨,准备撤还。
而此时邓艾却在由景谷道偷渡,进兵至绵竹,击破诸葛瞻,刘禅开城投降,并敕令姜维投降。姜维军士各个都拔起刀剑挥砍石头宣泄心头的愤怒,但无可奈何,姜维率军向钟会投降。
姜维投降钟会后,知道钟会有谋反之心,因而劝说钟会想法杀害魏将,钟会1方面陷害邓艾,1方面准备起兵造反,但事情败露,姜维、钟会及蜀将张翼等都被杀害,邓艾也被 田续杀害。
当初 刘备为汉中王,留魏延镇守汉中,在各个围戍内留重兵以抵抗外敌,如果敌人来犯汉中,可以将敌人挡在关外,没法进入汉中, 兴势之战,王平抵抗曹爽的进攻,就是用的这个方式。但是姜维认为,这个方法虽然符合《周易》“重门”的意思,可以抵抗的住敌人,却没法取得大的 战果。不如放敌军入阳平关,而蜀军退守汉、乐2城,重要关口都留重兵把守,再派出1支军队打游击,专门攻打敌军的薄弱环节。这样1来,可以拉长敌军的补给线,又没法就地得到粮草的补充,久长下去,敌军疲弊,退还的时候,诸城守兵与打游击的军队,1起趁机进攻,这样就可以将敌军悉数消灭。因而令汉中都督 胡济守汉寿,监军王含守乐城,护军 蒋斌守汉城,又于西安、建威、武卫、石门、武城、建昌、临远都立围守,以备强敌。 景耀6年,钟会伐蜀,带领大军围住汉、乐2城,久攻不下。钟会无耐,写信给驻守在汉城的 蒋琬之子蒋斌,劝其投降,但遭到谢绝。 而此时关口守将蒋舒献关投降,傅佥战死。钟会因而只留轻军围汉城,自率大军长驱直入。 姜维的军事布置由于朝廷用人不当而致使失败(蒋舒本为武兴督,由于在职期间没甚么表现,所以被派往关口助关中都督傅佥守关 )。
蜀汉景耀3年末,刘禅下令对已故开国元勋进行追谥,前后追封关羽为壮缪侯, 张飞为桓侯,马超为威侯,黄忠为刚侯,庞统为靖侯。 刘禅下诏说:“赵云当初跟随先帝,立下了很多功绩,屡次救我于危难当中,你们商讨1下赵云的谥号。”大将军姜维等人商讨后认为:赵云当初跟随先帝出生入死,战功显著;遵行国家的规章制度,应当表彰他的功劳;当阳长坂坡之战所表现出来的情谊,能够削金断石;赵云虔诚保卫主上,君主念其功劳大加赏赐;赵云以礼厚待下属,部下为其效命不计较生死;战死的将士由于有赵云这样的上司可以不朽,生者感激赵云的恩情都甘心以死来报答。依照谥法:温和、德才兼备、有爱并且有智慧称为“顺”,有职业操守,有信誉,处理事情不偏不颇称为“平”,旗开得胜,平定祸乱称为“平”,所以应当追谥赵云为“顺平侯”。
姜维投降诸葛亮的时候,恰逢马谡兵败街亭,诸葛亮带领大军撤退,而姜维母亲尚在冀县,所以与母亲分开。后来姜维母亲给姜维写信,让姜维回去,姜维回信说:“良田百顷,不在1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
刘禅投降邓艾后,敕令坚守剑阁的姜维投降于钟会。钟会问姜维:“你为何来迟了?”姜维却神色严正哭着说:“现在来已是太快了。”钟会对此非常惊讶, 非常器重姜维,让姜维继续统领他原来的军队。而姜维却劝钟会拥兵造反。钟会诬告邓艾造反,司马昭派人将邓艾收押,钟会进据成都,自称益州牧。钟会想让姜维带领5万人为先锋讨伐司马昭,而姜维想先借钟会之手杀尽魏将,而后再杀钟会,复兴蜀汉。 但钟会想要杀魏将的事情败漏,与姜维1同被杀。魏将士对姜维的计谋非常愤怒,姜维死后又剖开姜维的尸体,发现姜维的胆如斗大。
诸葛亮:“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 “须先教 中虎步兵56千人。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
钟会:“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畅华夏,远近莫不归名。每惟畴昔,尝同大化,吴札、郑乔,能喻斯好。”“以伯约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胜也。”
邓艾:“姜维,自1时雄儿也。然与某相值,故穷耳。”
S正:“姜伯约据上将之重,处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资财无余,侧室无妾媵之亵,后庭无声乐之娱。衣服取供,舆马取备,饮食控制,不奢不约,官给费用,随手消尽;察其所以然者,非以激贪厉浊,抑情自割也。直谓如是为足,不在多求。凡人之谈,常誉成毁败,扶高抑下,咸以姜维投厝无所,身死宗灭,以是贬削,不复料`,异乎《年龄》褒贬之义矣。如姜维之乐学不倦,清素节俭,自1时之仪表也。”
郭颁:“时蜀官属皆天下英俊,无出维右。”
曹奂:“蜀所恃赖,唯维而已。”
干宝:“姜维为蜀相,国亡主辱弗之死,而死于钟会之乱,惜哉!非死之难,处死之难也。是以古之烈士,见危授命,投节如归,非不爱死也,固知命之不长而惧不得其所也。”
左思《3都赋》:“庭扣钟磬,堂抚琴瑟。匪葛匪姜,畴能是恤?”
常璩:“姜维才非亮匹,志继洪轨,民嫌其劳,家国亦丧矣。”
廖化:“‘兵不戢,必自焚’,伯约之谓也。智不出敌,而力少于寇,用之无厌,何以能立?诗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后’,本日之事也。”
陈寿:“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老子有云:‘治大国者犹烹小鲜’况于区区蕞尔,而可屡扰乎哉。”
傅玄:“维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不修布衣之业。”“姜维欲速立其功,勇而无决也。”
孙盛:“①异哉S氏之论也!夫士虽百行,操业万殊,至于忠孝义节,百行之冠冕也。姜维策名魏室,而外奔蜀朝,背君徇利,不可谓忠;捐亲苟免,不可谓孝;害加旧邦,不可谓义;败不死难,不可谓节;且德政未敷而疲民以逞,居御侮之任而致敌丧守,于夫智勇,莫可云也:凡斯6者,维无1焉。实有魏之逋臣,亡国之乱相,而云人之仪表,斯亦惑矣。纵维好书而微自藻洁,岂异夫盗者分财之义,而程、郑降阶之善也?”“②盛以为古人云,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其将至,其姜维之谓乎!邓艾之入江油,士众鲜少,维进不能奋节绵竹之下,退不能总帅5将,拥卫蜀主,思后图之计,而乃反覆于逆顺之间,希背情于难冀之会,以衰弱之国,而屡观兵于3秦,已灭之邦,冀理外之奇举,不亦暗哉!”
裴松之:“①盛之讥维,又为不当。于时钟会大众既造剑阁,维与诸将列营守险,会不得进,已议还计,全蜀之功,几近立矣。但邓艾诡道傍入,出于其后,诸葛瞻既败,成都自溃。维若回军救内,则会乘其背。当时之势,焉得两济?而责维不能奋节绵竹,拥卫蜀主,非其理也。会欲尽坑魏将以举大事,授维重兵,使为先驱。若令魏将皆死,兵事在维手,杀会复蜀,不难堪矣。夫功成理外,然后为奇,不可以事有差牙,而抑谓不然。设使田契之计,邂逅不会,复可谓之愚暗哉!”“②郄正此论,取其可称,不谓维始终行事皆可准则也。所云“1时仪表”,止在好学与俭素耳。本传及魏略皆云维本无叛心,以急逼归蜀。盛相讥贬,惟可责其背母。馀既过苦,又非所以难郄正也。”“③亮有吞魏之志久矣,不始于此众人方知也,且于时师出无成,伤缺而反者众,3郡归降而不能有。姜维,天水之匹夫耳,获之则于魏何损?”
范缜:“比干之心,7窍列角;伯约之胆,其大若拳,此心器之殊也。是知圣人定分,每绝常区,非惟道革群生,乃亦形超万有。”
胡3省:“①维之智固足以玩弄钟会于股掌之上,迫于时、制于命,奈之何哉!?姜维之心,始终为汉,千载之下,炳炳如丹,陈寿、孙盛之贬,非也。”“②屡败而不止,为亡蜀张本。”
李贽:“又1孔明。”
黄宗羲:“主上以忠臣以后仗我,我所以栖栖不忍去也;今方寸乱矣,吾不能为姜伯约矣。”
王鸣盛:“①姜维志在复蜀,不成被杀,其赤心则千载如生.维之于蜀,犹张世杰、陆秀夫之于宋耳。”“②但讥其玩众黩旅,以致陨毙,寿岂不知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蔡东藩:“姜维才不逮诸葛,而欲与魏争胜,连岁出师,致民劳苦,不可谓非失计。然如后主之昏愚,亲小人,远贤臣,就使维不伐魏,蜀亦宁能久存乎?况维闻魏人窥蜀,即表请遣将守险,而为1黄皓所误,卒至魏兵3路,长驱直入;是咎在黄皓,于维无尤也。剑阁守险,钟会屡攻不克,而邓艾从阴平进兵,直趋涪城,诸葛瞻不依黄崇之议,让敌深入,猝至战死,是咎在诸葛瞻,于维亦无尤也。成都虽危,尚堪背城借1,后主宁从谯周,不从北地王谌,面缚出降,坐丧蜀土,是咎在后主,于维更无尤也。至大势已去,维尚诈降钟会,意图规复,乃不幸失败,1死谢国,维之报主,至矣尽矣!天不祚蜀,何维之足尤乎?”
《魏晋文学史》中说姜维在文学上有着独特的才能,在汉魏晋的文学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作品如《蒲元外传》等。
平襄楼位于4川省芦山县城南街姜庆祠内。祠祀3国蜀汉名将平襄侯姜维,民国时期乡人曾在此举行“庆坛”活动,故又名姜庆楼。初建于北宋现存建筑为明正统10年(1445年)重建。为寺观型木结构建筑,楼平面呈方形,建于高0.2米台基上,楼面阔5间14.1米,进深4间10米,楼高24米,建筑面积202平方米,1楼1底,3重檐歇山顶,楼周围有回廊,斗拱硕大,为柱高的4分之1。
剑门关右边的悬崖绝壁之巅,有1灌木丛林。3面石壁腾空,如刀砍斧削,只有1面有条窄路可通往大剑山。这块丛林平地像1座天然城池,可屯兵数万.是当年姜维居高临下,把守剑门屯兵的“营房”。当地大众叫此地为“营盘嘴”,又叫“姜维城”。后来历代兵家镇守剑门,都在这里安营扎寨。有城池、战壕等遗址。
另,剑门关内右边半山腰有1姜维洞,关外的牛头山上有1 姜维井,关内的营盘嘴有姜维苗,和 姜维墓、姜公桥等等。
相传为3国时蜀将姜维进兵所开,蜀汉延熙6年汶山平康蛮夷造反夷反,姜维率兵前往讨伐。姜维入平康 (今黑水县境内)沿杂谷河而上,越朴头山由旧时理番县入黑水大道马场沟而入平康。朴头山姜维故道山崖旁有隋开皇9年会州刺史姜项达重治旧道的《通道记》碑文1通,《通道记》记载自3国姜维开凿朴头山栈道以来,因年久道路荒废,会州刺史派人重治旧道事。
姜宝谊, 唐高祖李渊将领,右武卫大将军。与 宋金刚作战被俘不屈死,追赠左卫大将军。
姜恪,宝谊子, 唐高宗时以战功官至左相。
1994年,央视版《3国演义》 张天舒(青年), 樊志起(中年及老年),饰演姜维。
2006年,《 神鬼8阵图》王全有饰演姜维。
2010年,新《3国》叶鹏饰演姜维。
上一集:没有了 下一集:
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附近好友搜索正统三国手游版本大全_正统三国官网九游/百度/腾讯版_腾牛安卓网
专业的QQ下载站 本站非腾讯QQ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
→ 正统三国
正统三国是一款三国卡牌类手机网游。游戏高度还原历史战役,清新细致的古风画面,热血音乐,完美融合在游戏之中。海量历史名将帅气登场,特色公会玩法,掌上实时pvp,万人激战的盛大场景,给你前所未有的游戏享受。玩家在游戏里扮演一名武将,招兵买马,争霸天下。还可以培养武将,经营守护城池,进攻掠夺他人资。本页面包含了正统三国手游官网版、九游版、腾讯版、百度版、小米版。喜欢的小伙伴千万不要错过哦!
推荐理由:正统三国官网版是一款好玩有趣的三国手游。玩家可以在游戏里击败历史名将,发展经营城池...
推荐理由:正统三国九游版是一款非常好玩的策略类手机游戏,游戏中以经典的三国故事为背景,玩法丰...
推荐理由:跨区助战,召唤盟友。
推荐理由:全国将士,荣耀举战。
推荐理由:合作攻城,兵临城下。
推荐理由:全新三国题材策略游戏,为您带来全新体验。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当前位置:&>&&>& > 《三国演义》每回的读后感_19700字
《三国演义》每回的读后感_19700字
2011年3月ISN参展院校介绍 TheInternationalStudentNetwork2011 参展院校:威斯康星大学米尔沃基分校 UniversityofWisconsinatMiwaukee Chiwayintl2010-12 威斯康星大…织布机唧唧又唧唧地响,木兰在对着门织布。听不到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的叹气声。 问木兰想的是什么,问木兰思念的是什么。木兰我没有想什么,也没有思念什么。昨夜看见军中的文告,皇上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每卷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20163月思想汇报:学习雷锋好榜样 第一 3月思想汇报:学习雷锋好榜样 任何一个走在新中国道路上的人都会为中国取得今天的成果而感到骄傲,也没有那个中国人会忘掉 “雷锋”这个响亮的名字,雷锋他不是一个人,是一群人,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年仅二十二岁的…
《三国演义》每回的读后感 1、《三国演义》第一回讲到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刘备、关羽、张飞三人都怀有上报国家,下安黎民的远大抱负,他们为此结为异姓兄弟,留下了“桃园三结义“ 这一千古绝唱。因为他们有一心天下的雄心壮志,所以任何挫折和磨难都没有让他们退缩,始终团结在一起,从来没有考虑个人的得失。后来的结拜都夹杂着个人利益,没有被后人认同。我们现在结交朋友也是一样,要志同道合,要志存高远, 才能为了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去努力,去拼搏。千万不要结交那些为了吃喝玩乐而走进你的人,更要远离那些总是斤斤计较,只顾自己的自私的人!2、《三国演义》第四回,讲的是董卓废汉帝自立陈留王为帝,曹操为了除去董卓献宝刀的故事,读起来扣人心弦,为曹操捏一把汗。在大家的印象中,曹操是一个诡计多端,阴险狡诈这样的人,但是曹操重视人才,唯才是举的胸怀是举世无双的。曹操能为了国家,为了正义向董卓献刀,他的勇气就让我非常地佩服,是一个正义之士,并非我们想象中的“坏”,他有正义的一面。这就告诉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他光辉的一面,同样,也有阴暗的一面,我们不应该因为别人做错了一件事就认定他是一个毫无是处的人,应该有一个宽容之心,理智地看待人和事物。3、《三国演义》第五回讲到,三英战吕布,刘关张三兄弟与吕布决战,是历史上很有名的主将作战故事。虽然三个人和一个人作战,但吕布毫无怯意,而且越战越勇,勇气和胆识让人钦佩。我们学习和生活也要这样,要苦练能力,要踏实地学习,只要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有深厚的文化储备和扎实的基本功,就会艺高 人胆大,不怕任何考验,不惧怕挫败,永远以昂扬的斗志去迎接各种挑战!4、《三国演义》第八回讲到董卓身为太师骄横自恃、妄自菲薄,常常以“尚父”自居,以皇帝的礼仪出行,还把自己的所有亲属安排到朝廷。另外,还建设豪华的宫殿,贪污财宝不计其数。多行不义必自毙,正因为董卓的骄奢淫逸使他被大臣们所唾弃,最后被自己的义子吕布所杀。现在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自认为自己有了权力与金钱就等于有了资本,目中无人,过着奢侈不劳而获的生活,最后都不会有一个好的结果。我们要学习那些勤俭节约,有着高尚情操的人,被人所尊重,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5、《三国演义》第十回讲到曹操举贤纳士,真心诚意的广泛招纳贤能,是自己的实力不断壮大。这期间,也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贤士之间相互举荐,互相推举的感人局面。荀彧最先来到曹操门下,他举荐了程昱,程昱举荐了郭嘉,郭嘉举荐了刘晔,刘晔举荐了满庞、吕虔,二人又共同举荐了毛玠。这种连环举荐实际上为曹操确立三分天下的形势打下了人才基础。可以看出,当时的贤能之士都是比较大度和宽容的,能够在封建社会下,做到不嫉妒他人的才能,还敢于举荐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是很难做到的!我们现在人,多事互相猜忌,相互妒忌,更难做到推荐比自己更有能力的人来领导自己,所以在这点上我们要向古代贤能之士学习6、《三国演义》第十二回,讲的是曹操用计大败吕布,攻陷濮阳城,吕布被迫弃城而逃。这件事情我们就可以明白一个道理,武夫始终只能当将军。吕布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有勇无谋,空有一身武艺和力气,在深谋远虑、诡计多端的曹操面前,就显得很笨拙,很无能。其实,吕布的谋士陈宫几次很好的建议和计谋,但不被重视,最可气的是吕布与曹操会面,竟然不知道是曹操,还放走了曹操,看来真的是空有一把子力气是不能成就大事啊!现今时代,我虽然不需要用什么计谋,但是也要做到既要有一身本领,更要有智慧和思想,要懂得用恰当的方法去赢取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抱负。 7、《三国演义》第十四回讲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吕布攻取了徐州城。从中我们看出吕布是反复无常,重利轻义的人。以前认丁原为义父,因董卓以财宝相送,吕布便杀了丁原。后番又认董卓为义父,因王允和貂蝉巧使连环计,又杀了董卓。今番投奔刘备,因刘备、关羽不在,张飞醉之,趁夜把徐州拿下。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今社会,都要固守诚信,要有做人做事的原则,不能因为有了利益就背信弃义,最终会落得千古骂名。8、《三国演义》第十五回讲到孙坚之子孙策,年18岁,为不能继承父亲遗志,图霸一方而着急落泪,旧部朱治、吕范献计,向袁术借兵。孙策以父亲的传国玉玺为证,借兵攻取秣陵,击败扬州刺史刘繇,收降太史慈,并击败吴郡严白虎叛乱,至此在江东开创了基业。 孙策18岁就有平天下的志向和抱负,他礼贤下士、严整军纪、爱护百姓,被东吴百姓称为“孙郎”。现今时代,18岁的人很难有这样的远大志向。周总理留学的时候,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鸿志,最后成为全国人民爱戴的总理。我们要学古人,学习革命先烈,从小立志,为实现自己的志向而努力学习,掌握本领,这样才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9、《三国演义》第十七回讲到曹操在行军路上见麦田成熟,下令将士不许践踏麦田,违令者斩。但是,曹操的马因飞鸟得惊吓,冲入麦田,破坏了大片麦子。曹操割发代首,将士悚然,无不畏惧军令。曹操治军严格,所以军令畅通,军纪严整。我们任何一个集体和团队,也要严格各种纪律,用铁的纪律来约束所有人得行为,让想违纪的不敢越雷池一步,只有这样才能够步调一致,形成合力,这个集体才会有无往而不胜得战斗力。10、《三国演义》第十九回讲到刘备得到谋士徐庶之后,就很器重他,便让徐庶当上了军师。曹操得知徐庶的才学,便想得到徐庶,便把他的老母亲抓以此逼迫徐庶来到曹操手下,但是至此徐庶没有为曹操出一条好计策。这才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典故。我们不难看出,不论什么年代招贤纳士、人员调整做好是遵从人的意愿和想法,强扭的瓜不甜,只有让人欣然接受,才能够激发出个人的潜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否则,就会事与愿违,互相桎梏。11、《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讲到曹操邀请刘备到小亭畅饮,煮清酒,论天下。席间,刘备问曹操,谁才是一统天下英雄?曹操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听后大吃一惊,手中的筷子不觉掉到地上。这时正值雨季,雷声大作,刘备忙捡起,不慌不忙地掩饰说:“雷声一阵,吓得筷子掉了”。曹操因此没有多起疑心。后人有诗赞曰:“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说明刘备随机应变的能力是很强的。其实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这样尔虞我诈的场景很少了,但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谈话还是很多的,这就要求谨言慎行,夸夸其谈,自吹自擂,甚至过于张扬都会招来人的反感,要机智、巧妙地回答,要善于保护自己,这样才能够在现代社会中赢得大家的欢迎和尊重。 12、《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讲到曹操让张绣写书招安刘表。贾诩说:“刘表喜爱结交文人名士,要派个名士才可以“。孔 融推荐一人,名叫祢衡,字正平。曹操召见祢衡,祢衡口出狂言,把文臣武将贬得一无是处,还自夸天文地理,无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曹操见其狂妄,让其做一名击鼓的乐官,后被曹操用去招降刘表,因粗言不逊被黄祖所杀。可见,古往今来的英豪,不论是有多大的才学,有多大的本领,都要谦虚谨慎,要靠真本事说话,不能妄自菲薄,否则就会成为众矢之的,被大家所唾弃。这也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即使自己的能力和学识超群,也不要自卖自夸,要靠实际的工作成绩来赢得大家的尊重和好评。13、《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讲到关羽探知刘备在袁绍处时,写书信封,辞谢曹操。信中说:关羽早年追随刘皇叔,誓同生死。如今辞别,不是不感激丞相的大恩,只是当初的承诺不能违背。曹操挂回避牌,遵守许诺,放关羽离开。可以说曹操对关羽的爱护是罕见的,倾其所有,但是关羽仍不忘故交,不弃故盟,这就是一种诚信,是大义,因此备受后人推崇,被尊为武圣人、武财神。曹操在这件事情上也是讲诚信,没有为难关羽。互守诚信成就了这段佳话。如今我们生活的时代信息飞速发展,但更需要讲诚信,讲担当。特别是自己答应的,或者许下的诺言,一定要遵守,一定要践诺,方能立身,方能成就一番事业。14、《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讲到关羽一路上护送刘备夫人,过曹军五个关口,斩杀六将,直奔汝南与刘备相见。一路艰辛,一边要保护嫂子的安全,一边还要与曹军周旋,还受了箭伤,但是不言退却,更无怨言,足见关羽的作战之英勇,意志之坚定,忠义之慷慨。我们现代人既要学习古人这种为了一个目标,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努力,甚至是牺牲自己的胆识和魄力,更要学习这种侠肝义胆,为知己尽职尽责的情怀,只有这样才能结交一生一世的朋友和知己。15、《三国演义》第三十回讲到袁绍起兵七十万攻打曹操,袁绍谋士沮授建议不要速战,袁绍不听; 许攸建议分几路军马攻打许昌,还建议派重兵驻守囤积粮草的乌巢,袁绍还是不听;最后沮授急谏派兵救急乌巢,但袁绍还是不听。谋士的多次建议都没有被袁绍重视,丧失了一次又一次赢取胜利的机会。最后许攸投奔曹操,沮授不降被曹操所杀,最后众叛亲离,大败而亡。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要善于倾听身边人的意见和建议,兼听则明,不要固执己见,尤其是大家都一致的建议,更要重视,并加以改正,这样才能在做人做事上不出差错,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16、《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讲到袁绍与曹操黎阳决战失利,在军中数日后吐血而亡。三子袁尚即位,引起长兄袁谭的不满。袁谭借曹操之手打败袁尚,后曹操又反水追杀袁谭。最终袁氏兄弟两败俱伤,被曹操从中渔利,攻破邺城。袁氏兄弟没有在关键的时刻团结一致,对抗曹操,而是引狼入室,企图独立门户,最后却落得自取灭亡。唇亡齿寒的故事犹在耳边,我们要懂得,不论是在外敌当前,还是在社会生活中,都要明白,只有自身团结起来,才能形成合力,才能无往而不胜,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17、《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讲到曹操统领众将入冀州城,一日,大将许褚骑马入城,遇见许攸,许攸大喊许褚:“汝等无我,安能出入此门乎?”许褚大怒,言道:“吾等千生万死,身冒血战,夺得城池,你安敢夸口!”许攸不知深浅,大声说:“汝等皆匹夫耳,何足道哉!”许褚拔剑杀之。许攸自仗有功,近乎到了没有他人的地步,妄自菲薄,把功劳全系于一人,完全忽略了别人的努力,最后招致杀身之祸,纯粹是咎由自取。现今社会,不论我们有多大的本领和才能,或者取得了多大的功绩,都需要谦虚谨慎,尤其是取得成功的时候,要看到别人的努力和付出,没有人能够独立取得成功。尊重别人的努力,不过多粉饰自己的功劳,就能团结更多人,取得更大的成功。18、《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讲到刘备险遭蔡瑁追杀,的卢马越过慈溪,方脱离险境。还心有余悸,在山间游走,遇见了司马徽。交谈中说到:你有今天的祸事因将军左右没有知人善任的人才啊。”刘备说:“备虽不才,文有孙乾、糜竺、简雍之辈,武有关、张、赵云之流,竭忠辅相,颇赖其力。”司马徽告知:“关、张、赵云,皆万人敌,,但孙乾、糜竺辈,乃白面书生,非经纶济世之才也。后来刘备得到了徐庶,有得到庞统和诸葛亮,都是辅佐刘备的治国能人。可见,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古人有云,一个好汉三个帮,三人行必有我师等等,都是这个道理。我们做任何事情,不要固步自封,更不要觉得自己和身边人就是最优秀的,要善于结识和团结有才学的人,对自己的成长是有很大帮助的。19、《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讲到刘备为得到诸葛亮的辅佐,三次到隆中拜请。前两次均为诸葛亮远游而不得见,第三次也是一波三折最后才驾到诸葛亮。可是,诸葛亮在睡觉,刘备求贤若渴,但又心怀敬意,所以没有打扰,一直等到诸葛亮醒了,才敢说出来由。诸葛亮倍受感动,并与刘备促膝长谈,这才有了“三顾茅庐”、“隆中对”等历史典故。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很多事情其实就差一步就可能成功了,但是有的人放弃了,有的人坚持住了,最后获得了成功。我们现代人要从中明白一个道理,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须要明确目标,排除万难,百折不回,这是成功的秘诀。20、《三国演义》第四十回讲到荆州刘表病重而亡,蔡瑁和蔡夫人假拟遗嘱,令次子刘琮为荆州之主,然后举哀报丧。蔡夫人和刘琮担心刘备和刘琮兴师问罪,躲至襄阳,却闻听曹操引大军径望襄阳而来。内部不稳,又有外贼侵扰,刘琮在威逼之下写了降书,军前投献。操大喜,立刘琮永为荆州之主。古语有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历史有很多巧合,很多末代君王都是靠卖国求得片刻安宁,但是最后能够善终的人没有几个,多数是死的很惨,遗臭万年。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不论外敌多么强大,只要我们同心同德,共仇敌恺,就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21、《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讲到曹操大军到樊城,刘备听从诸葛亮计策,弃城奔往襄阳。刘备担心城中百姓遭曹操加害,就令人昭告百姓:“今曹兵将至,孤城不可久守,百姓愿随者,便同过江。”百姓异口同声说:“我等虽死,亦愿随使君!“。刘备和将士扶老携幼,将男带女,滚滚渡河。但曹操追兵将至,诱人劝刘备放弃百姓,直奔襄阳。刘备流泪说:“做大事,就要以人为本,现在百姓归附于我,我怎么能弃之不管呢?后人有诗赞之曰:“临难仁心存百姓,登舟挥泪动三军。至今凭吊襄江口,父老犹然忆使君。”可见,刘备深得民心,是他在危难时刻,真的想着百姓,没有自顾性命,而抛弃百姓。古来就有得民心者的天下的古训,水能载舟也可覆舟,只有真心地位百姓着想,才能在群众中站稳脚跟,才能成为群众信得过,真心拥戴的人。22、《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讲到刘备孙权联合抗曹,在采桑共议抗曹之计,诸葛亮与东吴张昭、顾雍等一班文武二十余人辩论时局形势,张昭先发制人,揶揄诸葛亮三顾茅庐才肯出山,诸葛亮听罢,哑然而笑说:“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反唇相讥,这才有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典故“舌战群儒”。在二十几个名臣谋士面前能够收放自如,侃侃而谈,这心中必有成竹。这与诸葛亮博览群书,通晓古今历史的学识基础是分不开的。我们要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能够推销自己,把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变成行动,需要有扎实的功底和深厚的内功,所以从现在开始就要多学习,多积累,不论是哪方面的知识,只要是有用的多学总是有益处的。23、《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讲到舌战群儒后,周瑜觉得诸葛亮将是东吴的大患。所以想找机会斩杀之。一日,教请孔明议事。周瑜命诸葛亮在十日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说:“只消三日,便可拜纳十万枝箭。郑重周瑜下怀,于是签订军令状。其实诸葛亮很清楚要是人工造箭,十日根本完成,这是周瑜在想办法加害自己。但是为何三日能造出箭来呢!这就是诸葛亮的高明之处,他知道曹操多疑,又观察天象,三日内必有东风大雾,这样可以扎草人,借曹操的箭。这才有了“草船借箭”的著名典故。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要知道,一件事情要想做好,真的要多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换一个思路一定会有更好的收效。24、《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讲到曹操率水军于长江赤壁操练,建安十三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明,平风静浪,曹操在大船上看到水军、汗军训练严整,很是高兴,于是摆下酒席宴请众将,酒喝至半夜,曹操会想自己多年的经历,借酒醒作词,命左右以歌和之。曹操作为文学家绝不为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等千古佳句都反衬出了其在文学上的造诣。所以我们来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要客观地去认识和了解,不能武断地下结论,凭借文学作品的记载就说曹操就是坏人,这样不客观,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是有多面性的。25、《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讲到周瑜火烧赤壁,曹操败走华容道,据守的正是大将关云长,提青龙刀,跨赤兔马,截住去路。操军见了,亡魂丧胆,面面相觑。曹操此时只有求关羽放过,于是说:“曹操兵败势危,到此无路,望将军以昔日之情为重,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关羽是个义重如山之人,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懂了恻隐之心。无奈下放走了曹操和张辽。后人有诗曰:“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关羽是忠义之人,但是他去犯了大错,为以后曹操建立霸业提供了可能。其实,现今社会中,也会经常有这样事情发生,如果因私废公,为情义而放弃工作原则,一定会造成严重的损失,自己也会深受其害。26、《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讲到曹仁率军攻打东吴南郡,周瑜用“诈死”计骗曹仁偷袭,后于曹仁鏖战,曹仁大败。周瑜收众军,径到南郡城下,见旌旗布满,城楼上一将喊道:“都督少罪!吾奉军师将令,已取城了。吾乃常山赵子龙也。”周瑜大怒,攻城不下。周瑜想先取荆州、襄阳,然后却再取南郡未迟。可为时已晚,诸葛亮已骗的兵符,巧取荆州、襄阳。周瑜听后大叫一声,金疮迸裂。此时看来周瑜的计谋还是不周密,但是更令人惋惜的是他的气量不够,为自己暴毙埋下了隐患。在失败和挫折面前,我们不应意气用事,要冷静思考,总结经验教训,为走出困境找出出路,而不是大发脾气,自酿苦果。27、《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讲到张飞取得武陵后,关羽请命,带五百精兵直取长沙。长沙太守韩玄平生性急,轻于杀戮,很多将官都很厌恶他。老将黄忠出城与关羽厮杀,不料战马失蹄,落于马下,关羽没有趁人之危,放了黄忠。第二日交战,黄忠佯败,关羽随后猛追,黄忠两次拉弓没有搭箭,最后一次射中关羽盔缨,关羽才明白老将黄忠有百步穿杨的本领。韩玄看黄忠不肯杀关羽,就很怀疑黄忠通敌,并准备斩首。这时魏延救下黄忠,并率众将斩杀了韩玄。看来不是古代,还是现代,都需要明察秋毫,要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不要随意下结论而枉费忠义之心,否则会作茧自缚,落得孤家寡人的境地。28、《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讲到周瑜献计孙权,以孙权妹妹孙尚香为计,骗的丧妻的刘备入赘,然后以刘备要挟索要荆州。孙权以为好计谋,但是,孙权的母亲知道后,暗自相看刘备,觉得是个人才,就训诫孙权,并把孙尚香真的嫁给了刘备。最后刘备赚得美人归。可以看出,周瑜的这等腌臜计谋只能是自取其辱,气度不够、谋略不远,即使是骗的刘备,也会被后人耻笑。所以,我们做人做事,都要光明磊落,坦坦荡荡,不能只算计别人,否则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29、《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讲到周瑜因气量小而暴毙。诸葛亮闻信前去吊唁。期间,见庞统并举荐去刘备处。东吴失周瑜,鲁肃力荐庞统。但孙权看其相貌丑陋而弃之。转投刘备,也因相貌而被屈任耒阳县县令。庞统看如此轻视自己,就不理政事,终日饮酒为乐。有人密报,刘备就派张飞前去核实。见庞统衣冠不整,扶醉而出,就想治罪。庞统命公吏,将百余日所积公务,都取来剖断。庞统手中批判,口中发落,耳内听词,曲直分明,并无分毫差错,民皆叩首拜伏。后刘备予以重用。以貌取人历来是名儒大贤出仕的绊脚石,这些道理帝王将相哪有不懂得道理,但是能够做到的却很少。因此,如今我们交朋友也好,找合作伙伴也好,都要看其真正的才学,要看一个人的内在素质,而不是以貌取人,而失之交臂。30、《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讲到韩遂与马超共同抵抗曹操,曹操营寨都难立,幸得高人指点,以冰铸城。但仍不能击退西凉兵马,谋士贾诩献计,丞相亲笔书信一封,只交给韩遂,中间朦胧字样,于要害处,自行涂抹改易,然后封送给韩遂,故意让马超知道。马超必疑,然后互相离间,不战自败。结果真的如贾诩所言,马超深疑韩遂,追杀之,韩遂被砍左手,众将公敌,西凉兵马自乱,曹操乘虚而入杀退马超。这是曹操的离间计,其实历史上这类史实很多,但中计之人多为鲁莽武夫或嫉贤妒能的小人。以史为镜,告诫我们要充分相信你身边的人,不要因为别人的挑拨或者重伤而去伤害你的亲人或者伙伴,千万不做“亲者痛仇者快”的傻事。31、《三国演义》第六十一回讲到东吴谋士张昭向孙权献计:写一封密书给郡主,只说国太病危,欲见亲女,要郡主带着幼子星夜回东吴。然后用孩子和刘玄德交换荆州。孙尚香见信落泪,怕见不到母亲,立即带着孩子登船回东吴。刚要开船,赵云巡哨赶到,截住船只,并劝孙尚香留下幼子阿斗。此后,张飞也赶到,杀了送信之人,并留下阿斗,放孙尚香回东吴。赵云是一名有勇有谋的上将军,在最关键的时候,总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论是当阳万军中救出阿斗,还是面对孙尚香的质问威逼,都没有忘记作为主将的职责,和自己做人的原则,所以,在五虎将中,赵云是最得刘备和诸葛亮赏识的。当今社会也是这样,不论面对怎么样的诱惑和阻碍,都要守住自己的本职和做人的本分,只有这样才能够站稳脚跟,赢得同行或者是上司的重视和认可。32、《三国演义》第六十三回讲到刘备预取西川,庞统为军师,准备夺取雒城。雒城东面的南山有一条偏僻小路,可直取雒城。庞统部署众将,依计行事。平明时分,庞统与刘备回合,准备上马,结果被马掀翻。庞统的坐骑本温顺,这种表现已经预示了一个不好的结果。刘备劝其不要前去,庞统不从,于是刘备把自己的白马让与庞统。军队行至落凤坡,不曾想川将张任在小路埋伏,见庞统骑白马认定是刘备,川军众将乱箭齐发,射杀了庞统。凤雏葬身落凤坡,书中说是天命,实则是庞统计划不周,对地形和局势没有审慎的研究,而自大贪功,急于求成的结果。如果仔细分析就会明白,攻取雒城,唯独此小路可以抄近路,但是川军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必然会设埋伏,这一点作为军师应该知晓,所以,不论是多聪明的人,有多少战绩,都需要谨慎细心,尤其是自己认为最好的计策,其实对手也一样会想到,要做到万无一失,就要周密思考,穷尽所能,做好最坏的打算,决不能轻敌。33、《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讲到马超战败,投到张鲁帐下。为报知遇之恩,马超领兵攻取葭萌关。诸葛亮用激将法,遣张飞前去迎敌。张飞与马超鏖战两天,不分胜负。刘备和诸葛亮都怕二虎相争,必有一伤。于是设计,离间马超与张鲁的关系,刘璋的谋士李恢愿意做说客,劝说马超归附刘备,李恢言道:“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最后马超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有投奔刘备。“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这句话常被后人引用,用来解释自己选择的正确。其实我们做出一个选择很难,要趋利避害,又要从长计议,当然更重要的是选择一条正确的、有前途的道路,然后沿着这条道路坚定地走下去,就一定获得成功。34、《三国演义》第六十七回讲到曹操又兴师西征,分兵三队。汉中张鲁与臣下商议退敌之计。张鲁听从之弟张卫建议,据守阳平关,迎敌曹兵。曹操领兵巧取营寨,逼近南郑。张鲁无计可施,谋士阎圃举荐大将庞德可以退曹兵。庞德不负众望,连战曹营四员干将没有惧怯。曹操喜欢,想收归帐下,于是众谋士献计,可找张鲁的谋士杨松,离间庞德与张鲁,必能使庞德归降。果不其然,杨松挑拨,张鲁欲杀庞德,庞德只得提头与曹操再涨,最后落入陷坑,最后降于曹操。曹操至此攻破南郑,张鲁被逼逃亡巴中。曹操因杨松的内应,最后取得巴中,张鲁投降后因没有烧毁钱库和粮食,曹操体恤其情,封为镇南将军。惟有杨松卖主求荣,即命斩之于市曹示众。后人有诗叹曰:“妨贤卖主逞奇功,积得金银总是空。家未荣华身受戮,令人千载笑杨松!”看来,我们做任何事情,不要太过奸佞,处事做人都要予以公心,要做到不违背良心和道德,这样也会被他人所尊重,否则就会像杨松一样,不但命丧黄泉,还落得个千古骂名。35、《三国演义》第六十九回讲到曹操进封王爵,“挟天子以令诸侯”,出入用天子车服,很多汉臣之后都担心曹操迟早会弑君篡逆。耿纪与韦晃都是汉朝臣宰之后,他们密谋就是密议找机会杀死曹操。两人最后联系到汉相金日磾之后金祎,金祎愿意一同起事,并找到了两名与曹操有杀父之仇的心腹吉邈、吉穆。五人商定正月十五夜,利用庆赏元宵的时机,杀死御林军主将王必,然后立天子,诛曹贼。最后因为计划不周、安排不够周密而以失败告终,最后五人及全家五族尽被曹操所杀。后人赞颂五人的壮举,但也为之惋惜。其实,只要他们对当时的形势详加分析就可能会改变历史。曹操向来多疑,因此,不但使用了御林军,还名夏侯惇在城外巡查,内有御林军,外有重兵把守,加之五人皆用的是家丁,战斗力大打折扣,所以失败是肯定的。我们做任何事情,要深入研究自己所处的形势和现实,不可头脑发热,意气用事。要审时度势,要分析好利害关系,这样才能够把事情做成,做好。36、《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讲到曹操痛失天荡山,刘备正要取汉中,曹操立即起兵四十万亲征。老将黄忠请战。在定军山一战中,黄忠采纳法正的计策,攻取定军山后,人马埋伏在山腰,然后轮番骂阵,待夏侯渊攻打时闭关不出,连续攻打几次后,曹军涣散,这时黄忠提刀杀出,老将一马当先,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塌之势,夏侯渊虽年轻气盛,怎奈老将宝刀不老,最后斩夏侯渊与马上。后人有诗赞黄忠:“苍头临大敌,皓首逞神威。力趁雕弓发,风迎雪刃挥。雄声如虎吼,骏马似龙飞。献馘功勋重,开疆展帝畿。”其实,历史上老将出马,一个顶两的事例不胜枚举。时下,年轻人很多看不好老年人,觉得他们思想僵化,知识更新不快,其实,老年人在很多方面有着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年轻人不可妄自菲薄,更不能盲目自大,要尊重老年人的意见和建议,并积极争取他们的支持。37、《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讲到曹操去汉中失败,领兵撤回许都。刘备得荆襄、两川之地,诸葛亮及群臣推举刘备称帝,即可名正言顺及帝位,又可全力征讨国贼,刘备听后大惊失色,言道:“军师之言差矣。刘备虽然汉之宗室,乃臣子也;若为此事,是反汉矣“,刘备不敢造次。诸葛亮最后建言:“主公平生以义为本,未肯便称尊号。今有荆襄、两川之地,可暂为汉中王。刘备暂且答应拥立汉中王,以图大业。其实刘备此时不具备称王称帝的实力,但是群臣只想在蜀中功成名就,希望自己能够封官进爵,而不考虑蜀汉现在的形势,北有曹魏,东有东吴,都觊觎汉中之地,天下不稳就忙称王,必会树敌,虽然可以暂且有三足鼎立之势,但终不长久。所以,我们做事情不是只有胆识就可以,要审慎分析形势,做到水到渠成,这样才能够站稳,才能成就事业。38、《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讲到关羽领兵四面攻打樊城,曹仁命500弓弩手射之。关羽中箭落马,被关平救回。回营寨后拔出臂箭,原来箭头有药,毒已入骨,右臂青肿,不能运动。有一天,神医华佗闻信来给关羽治伤,关羽正在下棋,见华佗,赶紧摆宴款待。华佗说:“君侯的箭毒在骨头上,需要切开皮肤,刮去骨头上的箭毒,但需要绑住胳臂,蒙上您的眼睛”关羽笑道:“何须蒙眼俘臂,尽管治之”。关羽依旧下棋,华佗切开皮肤,用刀在臂骨上刮毒,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但是关羽依旧饮酒食肉,谈笑下棋,全无痛苦之色,只一会,血流就流满了一盆。华佗刮尽其毒,缝好后说:“某为医一生,未尝见此。君侯真天神也!”这只是故事中对关羽刮骨疗毒的一段描述,可见关羽的毅力和忍耐力,是超乎常人的,古人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心心智,劳其筋骨,凡是有成就和建树的人,必定会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苦和痛。所以,当我们面临生活的困苦和磨难的时候,要知道这是对自己的考验,要勇敢去面对,去克服,去战胜,因为只有经历了苦楚,才会有能力和勇气去赢取胜利。39、《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讲到关羽刚愎自用,失荆州,败走麦城。最后被东吴所获,但誓死不降,东吴怕养虎为患,最终将关羽和关平处斩,并将人头悬挂在城门之上。孙权尽得荆州,但还是惧怕刘备报复,于是将关羽人头送与曹操。曹操怕祸事牵连到自己,于是将关羽厚葬,并封为荆州王。三足鼎立的局面似乎有了微妙的变化,东吴和西蜀对抗,最高兴的是曹操,这也为以后东吴和西蜀的灭亡埋下了伏笔。其实孙权是目光短浅的人,只看到荆州的一片土地,却想不到东吴和西蜀的战争给了曹操可乘之机,最后个个击破。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要从长计议,要有长远的打算,而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是大局的决策上出现失误,最后功亏一篑。40、《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讲到曹操因病而亡,曹丕被拥立为王,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曹丕有一个胞弟,临淄侯曹植,一直没有奔丧。曹丕借机想杀杀之。曹丕母亲卞氏急忙劝阻说:“汝弟植平生嗜酒疏狂,盖因自恃胸中之才,故尔放纵。汝可念同胞之情,存其性命。吾至九泉亦瞑目也。”曹丕谎称:“儿亦深爱其才,安肯害他?今正欲戒其性耳。”最后把曹植擒住,并在酒宴上以“我们兄弟”为题,让曹植七步内做成诗,曹植略不思索,即口占一首:“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闻之,潸然泪下。这才有了“七步成诗”的典故。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历史上骨肉相残,最后两败俱伤的数不胜数。这中间有相互的猜忌和利益争夺,当更多的是残酷的杀戮。所以,我们要从中汲取教训,做事情要团结,要相互信任,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就是这个道理。41、《三国演义》第八十一回讲到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气恼至极,想起兵征讨东吴。赵云谏言:“国贼乃曹操,非孙权也。今曹丕篡汉,神人共怒。陛下可早图关中,屯兵渭河上流,以讨凶逆,则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若舍魏以伐吴,兵势一交,岂能骤解。愿陛下察之。”刘备毫不理会,怒言道:“孙权害了朕弟,啖其肉而灭其族,方雪朕恨!卿何阻耶?”赵云还是力劝刘备:“汉贼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愿以天下为重。”但最终刘备没有听从赵云和众将的谏言,下令起兵伐吴。此后,张飞遇害,一路损兵折将,以失败告终。刘备作为一国之君,没有客观地分析“三足鼎立”的形势,而是为了报家仇,而去忘记国家的整体大局,而且还不采纳臣下的建议,这种失败是意料之中的。我们做任何事情也要从大局出发,要客观分析形势和利弊,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这样才是成功的先决条件。42、《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讲到蜀主刘备御驾亲征,一路征战,老将黄忠战死,五虎将已损失三员。猇亭一战,关兴杀死了潘璋,糜芳、傅士仁怕旧主刘备复仇,杀了守将马忠,献与刘备,但最后都被关兴杀死,关兴报了杀父之仇。东吴孙权寝食难安,有谋士献计,将杀死张飞的范疆、张达献给刘备,具杀之,张苞也报了仇。后人看故事到此,都觉得这仇都已报,理应双方化干戈为玉帛,摒弃前嫌,重归于好。但是我们发现这种仇怨还远远没有结束,张苞、关兴都报了杀父之仇,可吴将的后代也是要寻杀父仇人,这样冤冤相报,没有尽头。所以,要在现实这样复杂的社会竞争关系中,不会被“寻仇”,就要坚定立场。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倒戈的,叛逃的最后鲜有什么好下场,这几个被杀的就是例证。所以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原则和标准,不能墙头草,随声附和,要坚守自己的操守,不能因利益和权势而迷失自己,否则最后失败的往往是自己。43、《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讲到东吴陆逊大破70万蜀兵于猇亭彝陵之地,刘备败退到白帝城,并将馆驿改为永安宫。至此染病不起,渐渐沉重,至章武三年夏四日,刘备自知病入四肢,又加上对关、张二弟的想念,其病愈深。于是刘备星夜兼程请诸葛亮来到白帝城,准备托孤后事,并拟遗诏。遗诏中有这样一句话,嘱咐后主刘禅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至理名言已经被后人所熟稔,就是告诫后人要进德修业,有所作为,不要因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为不好的事小而去做。小善积多了就成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恶积多了则“足以乱国家”。这是做人的道理,即使在今天也是正确的,我们每个人都要要从小事做起,积小成大,也可成大事;坏事也要从小事开始防范,否则积少成多,也会坏了大事。44、《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讲到建兴三年,蛮王孟获,起兵10万犯境侵掠,诸葛亮亲自统帅大军征讨。但是南蛮之地山多林密,不利于作战。大军进入永昌城,诸葛亮问太守可有应敌之策。太守王伉推荐一人,此人叫吕凯,可以助丞相一臂之力。诸葛亮于是差人请吕凯来到帐前。问道:“久闻你是永昌高士,今想平蛮方,你有何高见?”吕凯从身上取出一幅图,说:“我自历仕以来,知南人一定会反叛,所以命人秘密入南蛮之境,察看可屯兵交战之处,画成一图,此图叫做《平蛮指掌图》。献与明公,可为征蛮之一助也。”诸葛亮大喜,任用吕凯为行军教授,兼向导官,此人为平叛南蛮之乱立下了汗马功劳。吕凯实为永昌小吏,最终能够得到丞相赏识重用,这关键时吕凯做了在机遇到来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我们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在任何竞争面前时,都应该像吕凯一样,做好充足的准备,把握好机遇,就可展露才华,功成名就。45、《三国演义》第八十九回讲到西蜀军队在四次擒住南蛮孟获以后,按照丞相诸葛亮的部署,又把孟获放了回去。第五次再取蛮营。但军队行至一深谈时,中了毒气,都不能说话,有隐士告知,如不快饮安乐泉之水,数日后都会暴毙而死。诸葛亮不敢怠慢,亲自去山上邀约山上的万安隐者。幸得高人同意,全军将士得以解毒。第五次征讨南蛮顺利推进,后南蛮西银冶洞二十一洞主杨锋父子感恩于诸葛亮的仁义之举,借酒兴擒住了孟获,并送到西蜀营中。可见,不行不义必自毙。诸葛亮的征讨策略就是用仁义来感化南蛮诸王,避免以后再生战事。但是孟获已经是第五次被擒,但仍不思悔改,所以诸葛亮就采取内部瓦解的政策,使孟获失去了其他洞主的帮助和支持,最后也只有失败的结局。看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明事理,不可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去做,要看看身边的人的态度,这样兼听则明,避免犯错误。46、《三国演义》第九十一回讲到诸葛亮七擒孟获,南蛮之地得以平复,班师回朝。此时,曹魏之曹丕已亡,诸葛亮采用马谡的计谋,离间司马懿与曹睿的关系,想借机祸乱曹魏之国。果然,离间之计奏效,曹睿准备杀司马懿。诸葛亮看时机已到,便请求后主拟伐魏征吴,写下了闻名遐迩的《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罢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把西蜀的国事做好了全面的安排和部署。后人慨叹诸葛亮的忠义,但是现代人看来,他多是易主代庖,完全忽略了能人志士的力量,使西蜀将士受制于此,最终导致了西蜀的灭亡。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不可妄自菲薄,夜郎自大,要充分尊重后人的胆识和能力,要明白一个人不会成就大事,还需要群体的力量。47、《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讲到诸葛亮用计使姜维归于帐下,蜀军有多了一名文武兼备的将才。诸葛亮在姜维的助力之下,很快收复了冀中三城之后,威声大震,远近州郡,望风归降。人多将广,诸葛亮准备出祁山伐魏。曹魏后主曹睿派曹真为都督、王朗为军师,前来御敌。军师王朗本是汉朝的老臣,但自夸海口说能不动一兵一卒可劝降诸葛亮。两军阵前,王朗极力夸耀曹魏两主的文治武功,曹魏才是正统,这是顺应天理,和民意。诸葛亮言简意赅,说到,你本汉朝老臣,却忘记了自己的本分,忠奸不分,助纣为虐,有何脸面苟延存世呢?几句话说的王朗羞愧难当,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其实历史就是一部教科书,告诉我们不论是忠君爱国,还是做人做事都要坚守一个信念,不可中途而废,更不能摇摆不定,要不然就会失去信誉,失去威严,而被后人多唾弃。48、《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讲到军师暴毙,曹军接连吃了败仗。曹睿又派张郃为先锋,与司马懿一同征进驰援。司马懿足智多谋,率曹军直接攻取街亭,以扼住西蜀大军的咽喉。诸葛亮也深知街亭的重要,于是派马谡死守街亭。马谡与王平二将在街亭驻扎,马谡不听王平的建议,把军营安札在山上。司马懿查看后大喜说:“若兵在山上,乃天使吾成功矣!”司马懿带领军队先围山,然后断了汲水道路;蜀兵自乱,然后乘势击之,曹军轻取街亭。这次部署的失败最终导致了西蜀的灭亡,可见战争的转折点重要的在决策。马谡虽熟读兵书,但是缺少实战经验,当初刘备托孤之时已嘱咐诸葛亮此人不可用,但是诸葛亮还是在最关键的时刻出现的用人的失误。我们要从中汲取教训,在最关键的决策选择上,一定要多听其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切不可刚愎自用,一个人说了算,兼听则明,只有这样,才能将问题出现的概率降到最低。49、《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讲到建兴六年秋九月,魏都督曹休被东吴陆逊大破于石亭,车仗马匹,军资器械,都被东吴收缴,曹休惶惶不可终日,气忧成病,到洛阳就得病而亡。此时,东吴派使臣通告西蜀,想借此机共同伐魏,这也正是诸葛亮的心愿。于是,诸葛亮借此机会又向后主上表,后世称为《后出师表》。现在我们读起来还是能够很明晰地感受到诸葛亮想立柱中原,成就西蜀霸业的雄心壮志,但是我们要仔细研读就会发现,字里行间都渗透着诸葛亮无法撼动的权威和不容置疑的独断。虽然此时经过了休养生息,西蜀已经是兵强马壮,但是,他忽略了战争不是靠一个人或者良好的经济基础就能够取胜的,它需要一个团队的配合,需要一个整体的默契。所以,这些都不成熟,就依仗自己的才学贸然进攻,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这里告诉我们一个最明显的道理,不论一个人的力量有多么强大,都不可能左右一场战争或者是历史的改变,要适应客观事实,要在依靠整体的力量才会赢得胜利。50、《三国演义》第九十九回讲到蜀汉建兴七年夏四月,孔明兵在祁山,分作三寨,专候魏兵。司马懿率军前来攻取,但料定诸葛亮会出奇谋,所以一直小心翼翼。果不其然,郭淮、孙礼从小路去急救失手的城池,蜀军以逸待劳,包抄掩杀,最后两将败回。司马懿深知计谋略逊,所以更加小心。诸葛亮就利用司马懿疑心过重的弱点,不断地设计巧取曹魏军队,最后,终至曹魏溃不成军。我们读懂了这些故事,就要从中吸取教训,有时候很多重大抉择面前我们要凭借自己的直觉做出判断,不要疑神疑鬼,更不要瞻前顾后,并且要认准这个事情矢志不渝地做下去,马云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良好的机遇要牢牢地握住,才会取得成功,否则就会追悔莫及。51、《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回讲到诸葛亮与曹魏作战,因宦官谗言,而被后主急招回成都,失去了长驱直入的良好时机。诸葛亮查处蛊惑之人,予以严惩。休整数日,又即刻出兵。谋士杨仪建议:“以前数次兴兵,军力已经下降,粮又不充足;现在不如分兵两班,以三个月为期:二十万的军队,只领十万出祁山,住了三个月,却教这十万替回,循环相转。若此则兵力不乏,然后徐徐而进,中原可图矣。”诸葛亮采取了这个建议,领十万金兵出祁山攻取曹魏。曹睿派司马懿领兵抵御,期间大小战役打了近十场,两军各有胜数,一直坚持不下,这是,西蜀十万军马已经到了换防的时间,但司马懿攻城吃紧,将士都想打完仗再撤回。诸葛亮说道,”吾用兵命将,以信为本;既有令在先,岂可失信?且蜀兵应去者,皆准备归计,其父母妻子倚扉而望;吾今便有大难,决不留他。”可见诸葛亮治军的严谨和诚信。我们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缺少的就是诚信,相互间利益相争,而忘记了做人的本分,言而不信,失道者寡助,长期以往,必然会失去身边人的帮助和支持,自然就做不成大事。52、《三国演义》第一百三回讲到司马懿与诸葛亮两军对峙在岐山,屡次受挫,司马懿按照曹睿旨意,深沟高垒,坚守不出。西蜀是远离腹地,更期望能速战速决,司马懿怕再遭败仗决心死守到底。诸葛亮多次命令将士去魏营挑战,魏兵只不出。于是诸葛亮命人取来一件妇人缟素之服,并修书一封,派人送至魏寨。书信大致的意思是:你司马懿,统领中原之众,尊为上将,不能阵前杀敌,保家卫国,却躲在屋里面,只思安稳,与妇人又何异!司马懿看后大笑,小不忍则乱大谋,深知这是诸葛亮的激将法,不但收下,还询问诸葛亮的饮食情况,这也一下子刺痛了诸葛亮的软肋,此时诸葛亮已经是殚精竭虑,身体每况愈下。这是在两军对峙的最关键时刻,主帅的每一个决定都关乎两军和两国的胜败。司马懿是聪明的,他看到了诸葛亮的弱点,虽然诸葛亮用兵如神,但后主昏庸,君臣猜忌,加之身体越来越差,取胜只是时间问题。后人都喜欢用“小不忍则乱大谋”这句话来说明关键时刻的沉着冷静是多么重要,尤其是决定命运和前途的大事情面前,要冷静思考,不可盲目冲动,要懂得隐忍,懂得放弃。53、《三国演义》第一百五回讲到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魏延截灵柩,起事造反,后因诸葛亮授杨仪锦囊妙计,马岱刀斩魏延。此后三国没有发生战事,魏主曹睿开始大兴土木,兴建宫殿和亭台楼阁,更厉害的是降旨起土木于芳林园,要求朝中公卿要找上好的土壤和树木置于其中。此举引起群臣不满,司徒董寻上表,劝谏说“今使群臣负木担土,沾体涂足,将毁掉的国家的尊严,影响国家的利益”,同时做好了必死的准备。太子舍人张茂、少傅杨阜等也均冒死劝谏,但曹睿不为所动,而且对劝谏的大臣予以治罪。现在人说“不作不死”,曹睿作为一国之君,在国家连年征战,家国衰败的形势下,不图国家大业,而只顾个人享乐,对忠心劝谏的人给予责罚,可见曹睿是昏庸至极,所以后来被司马家族取代也不足为奇。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要对那些敢于说真话,不怕得罪你的人,真心听取意见,要善待他们,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只有善于倾听和团结正直的人,才能够有助于自己的事业发展。54、《三国演义》第一百七回讲到太傅司马懿觊觎魏主的位置已经由来已久,曹魏群臣也是敢怒不敢言,加之魏主曹芳本就懦弱,给了司马懿最好的时机。一日,魏主曹芳,出城拜谒明帝墓,其心腹曹爽同弟曹羲、曹训、曹彦和亲信之人一同跟随。司马懿大喜,派人轻取曹爽及所有亲信的府邸,同时赶往后宫,奏郭太后,曹爽背先帝托孤之恩,奸邪乱国,威逼太后下旨诛杀曹爽。司马懿假借懿旨,在城外围捕曹爽,曹爽因惧怕城内的家小被杀,只得投鼠忌器,幻想会逃过此劫,最后却被司马懿诛灭三族。期间司农桓范劝诫曹爽,可去许都,兵马粮草可坚持数日,再联络主公,可诛杀反贼,如果在此坐以待毙,就是自投罗网。但曹爽还是被司马懿只夺兵权,不杀重臣的谎言,最后连同家小系数被杀。可见曹爽在关键时刻,优柔寡断,只考虑了眼前的利益,而放弃了长远大计。我们在面对一个重大选择的时候,都要从长计议,不可目光短浅,即使失去了一些眼前利益,但是可以获取长远的胜利。55、《三国演义》第一百九回讲到司马师和司马昭把持朝政,群臣都不敢有丝毫冒犯,群臣奏事,司马师都是自行剖断,并不启奏魏主,朝退下殿,乘车出内,前遮后拥,不下数千人马。魏主曹芳每次见司马师入朝,都战栗不已,如针刺背。曹芳身边的三个近臣都为他担忧,于是商议由曹芳下诏,聚四方之英杰,以剿此贼。曹芳无奈脱下龙凤汗衫,咬破指尖,写了血诏。但三人还没有出宫就被司马师擒获,并处以腰斩。司马师兴师问罪,大会群臣,说曹芳荒淫无道,亵近娼优,听信谗言,闭塞贤路,不配做一国之君,并举荐曹髦为魏主。曹芳上交了国宝,乘王车大哭而去。后人有诗曰:“昔日曹瞒相汉时,欺他寡妇与孤儿。谁知四十余年后,寡妇孤儿亦被欺。”可见多行不义必自毙,曹操、曹丕父子当年就是这样逼迫汉献帝退位的,历史就是这样,如今又在曹操的子孙辈重演,这就四俗语所说的“报应”。现代人虽不信这些迷信思想,但是如果做事情奸佞背义,也会失去多数人的支持,招来舆论的谴责,最后成为孤家寡人,也会一样被奸人所累,所以做事情要出以公心,要把道义和人伦放在首位,这样就会得到多数人的拥护,就会站得住脚。56、《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一回讲到魏主曹髦,改正元三年为甘露元年。司马昭自为天下兵马大都督,出入常令三千铁甲骁将前后簇拥,以为护卫;朝廷一切事务,一律不上奏,就于相府裁处。此时司马昭怀篡逆之心,因此有“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司马昭有一心腹贾充,为人奸佞卑劣,奉司马昭的命令前去司马诞军中劳军,席间以言挑唆司马诞说:“主上懦弱,不堪为君。司马大将军可以禅代魏统。”司马诞厉声斥责,贾充回来后在司马昭面前屡进谗言。司马昭派人诛杀诸葛诞,无奈之下,诸葛诞举旗造反,联合各路忠义之士,准备征讨司马昭。历史虽然有很多大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但是有很多奸佞小人却在其中跳来跳去,使尽能事,谗害忠良,但是这样的人都没有好下场,最后贾充被乱刀砍死,也是咎由自取。我们后人要从中明白,做人要光明磊落,要敢于伸张正义,而不是采取卑劣的手段去赢得地位和权势,这样终究会被自己中下的恶果所累。57、《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三回讲到吴主孙亮时年方十六,聪明过人。一天出西苑,想吃生梅,就命令黄门取来蜂蜜,孙亮见蜜内有鼠粪数块,就马上召来掌管内库的官吏准备责罚。藏吏忙扣头,申辩说:“臣封闭甚严,怎么会有鼠粪?”孙亮说:“黄门曾向尔求蜜食否?”藏吏说:“黄门于数日前曾求蜜食,臣实不敢给。”孙亮笑着指黄门说道:“此必汝怒藏吏不与尔蜜,故置粪于蜜中,以陷之也。”黄门不服。孙亮接着说:“此事易知耳。若粪久在蜜中,则内外皆湿,若新在蜜中,则外湿内燥。”于是下令剖开鼠粪查看,果然内燥,黄门看了马上跪拜服罪。孙亮的聪明可见一斑,但却被孙綝把持,不能主张。于是孙亮想借机除掉孙綝,可消息败露,原因还是识人不准,聪明反被聪明误,最后被孙綝废为会稽王,另立孙休为吴主。孙亮乃聪明之人,也知道孙綝党羽众多,但是在密谋是却没有做好防备,被一个一个妃子走漏了消息,而且还没有及时采取措施,给了孙綝逼宫的最好时机,可见这种聪明还不是真正的聪明,是一种小聪明,而不是大智慧,是我们做人做事万万不可取的。58、《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五回讲到蜀汉景耀五年,冬十月,西蜀大将军姜维与魏将邓艾在祁山鏖战,已经取得了战略优势。就在紧要关头,后主刘禅听信宦官黄皓之言,一日三道诏至,宣维班师。姜维只得遵命径到汉中,后主刘禅却一连十日不朝。姜维从秘书郎郤口中得知,黄皓欲使阎宇立功,才发诏取回将军。现在听说邓艾善能用兵,因此躲起来不敢计议此事。次日,后主与黄皓在后园宴饮,姜维闯入。黄皓急避于湖山之侧。姜维拜了后主,哭着说:“臣困邓艾于祁山,陛下连降三诏,召臣回朝,不知主公何意啊?”刘禅默然不语。姜维说,黄皓奸巧专权,陛下应该近则鉴于张让,远则鉴于赵高。早杀此人,朝廷自然清平。后主笑着说:“黄皓只是听使唤的宦官,就是专权,也没有什么能耐,你这是何必呢。”姜维叩头苦谏:“陛下今日不杀黄皓,祸不远也。”后主怒道:“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你为什么就不容一宦官呢?”听到此姜维忿忿而出,为避祸请求效仿武侯沓中屯田。读三国,读到这时都被刘禅忠奸不分的昏庸无能所怒发冲冠,正因为刘禅的无能葬送了西蜀攻取曹魏的最好时机,也使忠臣良将纷纷投靠曹魏,或远走避祸,刘禅只剩下孤家寡人,最后成了“乐不思蜀”的主人公,留下了千古骂名。59、《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七回讲到魏将邓艾一路杀往成都,所到之处蜀军尽数归降,势如破竹,江油、涪城尽失,眼看大军直逼成都。这时候后主刘禅已经六神无主了,此时在才想来起来武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诸葛瞻景耀四年,升职为行军护卫将军。但那时后主亲近宦官黄皓,因此托病不出。后主苦求,诸葛瞻念及先帝厚恩,答应领兵退敌。诸葛瞻点齐人马,其子诸葛尚随父出征。但是诸葛瞻与其父相比,只能说是勇气尚存,智谋不足,于邓艾较量中,没有识破诱敌之计,被邓艾包抄在阵营当中,乱箭射死,其子也不顾众将的劝阻,执意报仇,最后也身陷敌营。后人有诗赞瞻、尚父子曰:“不是忠臣独少谋,苍天有意绝炎刘。当年诸葛留嘉胤,节义真堪继武侯。”看来,诸葛瞻和诸葛尚只能留下忠义之名了,三国是一个相互绞力的斗争史,只有忠勇是很难再这样复杂的战争形式下取得胜利的,因此,不论何时何地,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智慧,有谋略,要分析好形势,不可盲目,更不能意气用事,否则会前功尽弃,失去唾手可得的机会。60、《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九、一百二十回讲到司马昭掳来西蜀后主刘禅,姜维本想借钟会之手反扑,终因心病自刎而亡,至此西蜀灭亡。司马炎即位后,袭晋王,并逼迫后主曹奂让位。不久,司马炎发兵剪灭东吴,东吴随之消亡,结束了历史上长达96年的三国鼎立局面。西晋的建立,实现了东汉以后的第一次民族大统一。回顾96年的三国纷争史,在整个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只能算是短短的一瞬。然而,这段不足百年的三国鼎立的局面,那刀光剑影,权谋纷争,忠贤奸愚,风云变幻的生动历史画面却时时闪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感慨这“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轮回,天变,地变,国变,人变,沧海桑田,无不变的事物,然而构成社会相生相克,此消彼长,强弱转换,进步退化的关系总则,好像并未变,至少未大变,或形式变,而实质未变,或语言变口号变,而内容未变,这就是辩证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和实质。半年多来,带着孩子仔细研读了《三国演义》读本,期间有忙碌时的只言片语,也有闲暇时恣意千文,但心里多了许多感悟和理解。纵观三国兴衰灭亡,我们对历史上英雄们的成败看的越来越淡,青山依旧,英雄们都已作古,灰飞烟灭,但这些鲜活的史实教给我和孩子的是一种对自然的敬重,对世间名利的淡泊。少一丝贪欲,就少一些流血,三国英雄们的悲剧结局启示我们的人生应多一些逍遥与达观,多一些冷静和分析,少一些违背天时相互的算计和诡诈,少一些冲动和猜忌,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阳光、更快乐,这是我和孩子半年来的所感所悟,也算是对这段读书时光的一个小结吧!
《三国演义》每回的读后感 1、《三国演义》第一回讲到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刘备、关羽、张飞三人都怀有上报国家,下安黎民的远大抱负,他们为此结为异姓兄弟,留下了“桃园三结义“ 这一千古绝唱。因为他们有一心天下的雄心壮志,所以任何挫折和磨难都没有让他们退缩… 雅芳 雅芳是1886年设立于美国的品牌,是全美500强企业之一。多年来,雅芳人一直坚守着“信任、尊重、信念、谦逊和高标准”的价值观,以“高品质、领先科技、多元化、为东方女性设计”为中国雅芳产品开发的核心指导,打造出质量上乘、信誉度高、结合高新科技和…龙源期刊网 .cn 雅昌百余册精品图书首次亮相上海图书馆 作者: 来源:《印刷技术·数字印艺》2013年第12期 11月14~20日,由“中国最美的书”评委会——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主办的上海国际书籍设计艺术邀请展… 一:1、天然地震主要有( 构造地震 )与( 火山地震 )。 2、地震波传播速度以(纵波 )最快,( 横波 )次之,( 面波 )最慢。 3、地震动的三要素:( 峰值 );( 频谱 );( 持时 )。 4、多层土的地震效应主要取决于三个基本因素:(覆盖…就爱阅读网友整理上传,为您提供最全的知识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转载:
推荐: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正统三国手游武将排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