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战时间不对,是1980年7月参加轮战,1981年属什么3月撤回的,我是经历者

亲历老山作战文/刘国强谨以此文,祭奠自己以及在那场战争中,相识或不相识、活着或死去的战友已逝的青春;并向为那场战争作出牺牲奉献的人们表达崇高的敬意。——题记征战老山,已经30多个春秋过去了。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谁还记得?谁愿提及?谁会听闻那场战争的血雨腥风?惟有亲历者,时常梦起那拉口,南温河;梦起猫耳洞,老山兰;梦起枪炮声,地雷爆炸声;梦起在冲锋途中倒下的年轻勇士身影……老山主峰一 、参战序曲老山,云雾缭绕、岚烟在怀的老山;老山,英雄效命、碧血染翠的老山;老山,炼铸军魂、精神永存的老山;老山,万世不老、血色记忆的老山。老山的确很美,美得令人魂牵梦绕,终生眷恋。它位于云南省的麻栗坡县与越南河江省接壤之处,中越边线以分水岭为界,属热带雨林气候,主峰海拔不过1422.2米。老山原本没什么名气,因30多年前在此地区进行过一场长达10年之久的战争,数千名英烈的鲜血洒满了这座山峰,并随《血染的风采》唱响大江南北,名闻天下。老山,八里河东山,盘龙江想说清楚老山轮战始末,得追根溯源到中越两国关系变化的一些历史。当年,中越两国是‘‘同志加兄弟’’关系,中国不但参加了抗美援越战争,还在经济、国防等领域给予许多无私的援助。进入上世纪七十年代,越南在前苏联的支持下,逐步走上地区霸权主义之路,排华反华事件时有发生,频频挑起领土、领海权属争端,边境的和平与安宁受到严重威胁。特别是1978年12月越南悍然入侵亲华的柬埔寨,发动柬越战争,令中国忍无可忍。日,中美在接触多年之后终于正式宣布建交,随即中央和军委决策以牛刀杀鸡发起惩越之战。中越之战(官方称为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从此爆发。日,中国军队在广西、云南两个方向,投入9个野战军的兵力,即:以第41军、第42军、第43军、第54军、第55军和第50军(不含149师)为东线兵团,由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指挥,从广西方向出击;以第11军、第13军、14军和第50军149师为西线兵团,由司令员杨得志指挥,从云南方向出击。经过半个多月的鏖战,一举攻克占领了越南北部谅山、高平、老街等20余个重要城市和县镇,剑锋直逼越南首都河内。在达到预期目的后,于3月16日全部撤回国境内。中国边防部队主动撤出越南,双方都宣布取得战争胜利。这场惩罚之战,令中越两国关系降到了最低点。火箭炮急促射向敌阵此战结束后,越军趁中国边防部队后撤之际,寻机占领了边境上两国交界线上的许多骑线点。按国际惯例,两国边界的骑线点通常不派兵占领驻守。如果一方占据,势必在对方国土上构筑防御工事,形成控制局势。1980年,中央军委作出了‘中越边境问题上,要取得边境斗争的主动权&的指示。作出这样的指示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保持对越南的高压;第二是大规模越境作战战果大、代价也大。这样,在边界线上有利地区的攻防作战就成为最佳选择。骑线点争夺战较为著名的战役有:1980年10月收复广西罗家坪大山,1981年5月收复法卡山、扣林山,其后就是著名的1984年收复老山、者阴山和八里河东山。1984年5月,老山等战场转入防御态势,统帅部出于保持对越适度军事压力、检验并提升军力的考虑,先后抽调昆明军区第11军、第1军、济南军区第67集团军、兰州军区第47集团军、北京军区第27集团军、成都军区第13集团军和云南省军区部队,参加老山、者阴山地区坚守防御作战,直至日,中越之间发生最后一次战斗后,边界线战火熄灭,归于平静。这期间的作战,俗称老山轮战或称两山作战,实为练兵之战。练兵之战是一场局部地区的常规作战,双方都没有动用飞机、坦克,但战争持续之久、战斗场面之烈,如同‘‘两伊战争’’。从某种角度讲,轮战的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我就是在练兵之战中,随第1军1师,踏着硝烟,走进了老山战场……二,壮志出征 日,奉中央军委命令,南京军区下达“关于抽调第1军部分部队(军部、1师、炮兵9师)并指挥第12军36师赴滇轮战”的预先号令。那时,我在安徽池州的军校校园里,正庆幸校方终于获准自己放弃留校任教请求,沉浸在刚刚获得‘‘全优学员’’荣誉的喜悦之中,还准备着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发言。14日晚突然接到通知,要求毕业分配到1军的学员随时待命前往部队报到。当时,大家都不清楚其中的缘由。我们提前毕业的26名同学,迅速打点行装,等待出发。军校各级领导、教官和同学们很快赶来,依依话别。不少相好的同学整宿未眠,一直等到次日凌晨四时把我们送上专程客车才回宿舍。从军校到位于浙江湖州的1军军部报到,已是15日下午3点多钟了。上军校前,我在1师干部科帮助过工作,军干部处很多领导与我相熟。当时梅干事在收下介绍信和档案后,告知我赴边参战内情,并征询我的分配去向,我终于明白我们先期几天毕业的原因。1军辖1师、2师、3师,炮兵9师,地炮旅和军直坦克团、高炮团等部队,均驻扎于江浙一带富庶地区,其中2师、3师和地炮旅等部队没有参战任务,只要我提要求应该可以分到军辖的任一支部队。血气方刚的我,心怀‘‘数年磨霜剑,今日试锋芒’’的想法,听说打仗,激奋不已。1979年初连队抽调人员赴边,我求战未果一直深感遗憾,这次怎能错失良机?我即向梅干事表明参战决心,其他学员悉听安排。赶赴1师师部已近午夜,我和陆建发等同学被连夜分配在师直各连队,我任警卫连司务长。当晚,有感一日辗转千里,写下了《口占一绝》:昨夜秋浦月,今宵西湖风。明日向何方?征战南疆中。上老山,“祖国知道我”。1师辖1、2、3团和炮兵团,是甲种师编制,满员有万余人。其前身为红二军团部队,战争年代披坚执锐,屡立功勋,号称王牌;和平时期,厉兵秣马,硬骨雄风,享誉全军。接到作战命令后,全师上下摩拳擦掌,枕戈待旦。当时所见所闻,出征前的军营有许多别样的情景:师团首长机关日夜灯火通明,经常召开紧急会议部署工作,频繁收发临战准备工作的命令、指示等文电,不断接打电话进行上下左右沟通,下部队检查督导的工作组也时进时出。基层营连加急收拢探亲官兵归队,赶忙送别来队亲属返回家乡,严格控制外出请假人员和落实保密规定,适时递交打头阵当先锋请战决心书,安排党员骨干帮助重点人员转弯子,大量采购开进途中所需的干粮食品——杭州城副食店的食品一度脱销告罄,大方宰杀存栏肉猪改善伙食。记得有一位与我很熟的老兵战友(请允许我隐其姓名),文字功底很不错,一直在团宣传股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出征前政治处安排他到一个一线连队随队搞报道。因视力不好,他想配副眼镜上前线,就请假到驻地野战医院检查视力。结果出来后,一名年轻女告诉他有严重近视,不适合在一线作战,他不以为然地配上眼镜归队了。谁知这名女护士很执拗,第二天竟到团部向领导如实反映情况。这一举动反而帮了倒忙,领导认为是他授意女这样做的,目的是不愿下连队,便将他作为思想有问题的重点对象加以关注。他并未抗辩,暗下决心想在战中以证清白。后来在一次出击拔点战斗中,他主动请缨当突击队员,首批冲上敌阵地,身体数处被弹片击中仍坚持清剿残敌,还抓回了一名越军俘虏。战后荣立一等功,这是后话。1团6连副政指谢关友烈士遗书官兵们抱着血战沙场、慷慨赴死的信念,挤时间拍遗像、写遗书、留遗言,‘‘当收到此信,我已在保卫南疆的战斗中牺牲’’成了遗书的常用开头语。由于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太突然,有些官兵尤其是一些新兵难免心理上有些反常现象。比如有的出发前就将子弹上了膛,以致发生枪械走火问题。有的破西瓜不拿刀切,而是用拳头砸开。有的驾车不守交规横冲直撞,造成一起无法挽回的。所有这一切,军营外的老百姓包括自己亲人并不知晓,他们一如既往地安静生活着。我们就在这样的安静中,告别了军营,告别了美丽的西子湖,告别了梦中的妈妈……铁路输送开赴前线三,挥师南疆7月19日晚,警卫连与师部同属一个列车梯队,编号421军列,在杭州艮山门站登车出发。南方的7月本就酷热难耐,我们连在闷罐车厢更是如煎如熬,好在上车时当地支前工作细致,准备了一些大冰块放在车上,有效地给身心降了温。当省市领导向我们挥手作别时,油然生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感慨。列车沿南线浙赣、湘贵、贵昆铁路,向战地一路,沿途军供站保障得力,伙食明显好于营区。途经家乡江西上饶站时,面对8菜1汤的饭菜,我竟难以下咽。我在戒备森严的站台里,遥望思念着近在咫尺的父母亲。说好军校毕业后回家探亲的,可如今不但不能探望,就连去向都不能透露半个字,此别是与故乡永诀吗?难以卜知,惟有含泪抛开养育之恩,义无反顾前行。后来亲友告诉我,母亲得知我参战,天天求神拜佛保平安,夜夜惊魂流泪盼儿归。可怜天下父母心啊!部队夜间开进战场列车渐行渐远,7月24日在云南曲靖卸载,休整一天后改换‘‘大解放’’汽车,在群山夹峙的公路上隆隆向南开进,车轮扬起的尘土呛得人喉咙发干。摩托化梯队过曲靖、陆良、师宗、邱北,进入文山州砚山县集结。师指设在250师炮兵团团部营区,我们连队紧挨师指安营扎寨。这次部队机动,从江南水乡到西南边陲,行程3760余公里,历时10个昼夜,除了听说又有4次不慎走火的事,别的都还正常。抵达战区集结地域后,部队立即转入临战训练。同时,1军各参战部队改为昆明军区领导,部队番号作了变动。临战训练1师长期担负军委战备值班师任务,平时重点针对苏军、台军进行研练,现在作战对象为狡诈多变的越军,战地又是热带山岳丛林。这一转变,迫使我们必须在战前有限时间内,强化适应性、针对性、有效性训练,常叫的口号是‘‘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临战训练强度大,极为艰苦。记得那时我们几乎每天早上负重跑步3公里,白天在模拟战场丛林地练战术、练技术、练生存、练保障、练指挥,晚上还常常进行夜间训练。走、吃、打、藏无所不包,越是复杂地形、恶劣气候,越是恶补强训。一天折腾下来,上床时腿都抬不起来,躺在床上骨头像散架似的。按规定,军政训练时间为7:3,到基层往往挤占政治时间。学越语,也只会几句‘‘诺松空叶’’(举起手来)、‘‘宗堆宽宏杜兵’’(缴枪不杀)、‘‘离条堆’’(跟我走)之类的句子。警卫连属保障分队,主要任务是警卫师首长机关的安全,司务长干的都是吃喝拉撒的活儿,这不符合我的性格。到战区后,我就向全师参战的军校毕业学员发出倡议:到一线连队去,到最危险最艰苦的阵地去。倡议书被师政治部主办的《战旗报》刊发,得到很多‘‘学生官’’响应。‘‘学生官’’在战中表现突出,被昆明军区授予‘‘智勇双全炮兵排长’’荣誉称号的朱勇烈士便是其一。这期间,我多次到师干部科要求到作战团分队任职,同时找到时任1团团长的陈传发老领导,请求他向师首长建议调我过去。陈团长知道我出身1团,步兵营属炮兵业务娴熟,便求之不得地答应了我。我默默地等待着。在等待之中,这时军侦察大队到1师选调干部,不知出于何因,竟点名挑我去。我没多想,何去何从,听任组织安排。作者战地小诗一首1984年的南国边关中秋之夜,玉镜悬空,皎洁明亮。那晚,我同连长乔立智深夜查哨相遇,相邀战地赏月,就带了包花生米和一水壶烈酒,在日常训练地陈子山席地而坐。身旁周遭长着好多不知名的小花,月光朗照山上,别有一番风景。鲜花、秋月、美丽、生活、人生……我们正是为这些美好的东西而战,有人将要流血。感叹之中,你一口我一口地边喝酒边坦然聊生死。我们都希望活着,但丝毫不畏惧死亡。乔连长承诺我,不论你今后去哪里,万一‘‘光荣’’了,我会找师首长给你定个大理石骨灰盒!当时听了这话,特别感动。谁想他一个专事火化的老乡早告诉了内情,后来我师阵亡烈士全都是一色的大理石骨灰盒。这个月夜我们忘了时间,都喝醉了,醉卧边疆君莫笑……那晚的情景,常会在月圆时叠现我的眼前。前线战斗情景四,提枪上阵临战训练结束时,师部既没让我下到1团,又没让我去军侦察大队,而是调我到师政治部组织科任干事,主要负责伤员烈士工作和内勤工作。就这样,同敌人正面厮杀的战斗与我擦肩而过。我们组织科兵强马壮,有‘‘老夫子’’之称的科长关继南老牌大学毕业,副科长席卫平和干事项阳、韩亚青能写能干,施劲松、朱军、卜敏都是少壮派。亚青战友当时在西畴县新街具体负责我师烈士的火化工作,前几年写了一篇《一段不愿回忆的回忆》文章,感人至深。我非常眷恋与他们共事学习的那段特殊时光。日,我部利用黄昏、夜暗、浓雾等气候,按照先次要方向后主要方向、先炮兵后步兵、先分队后机关、先纵深后前沿的顺序,分批次陆续接防阵地。12月9日换下11军正式接替指挥,在正面宽约23公里、纵深长约35公里共800平方公里地幅范围内,坚守121个防御阵地。其中,1师坚守主要方向老山一线阵地,36师坚守八里河东山阵地,战斗分界线为盘龙江中心线;炮兵9师组织军和各师炮兵群,随军、师炮兵指挥所指挥。军指挥部设在落水洞,1师指挥部设在天保农场附近的曼棍洞。老山地区地形图老山地区分为三块,西侧为老山,中间为松毛岭、那拉,东侧为八里河东山。按说,老山地区包含了八里河东山,因每次轮战都有一个偏师把守,就分别提及,军作战命令将这两山统归为船头地区防御作战。当时,在我师防御正面,越军始终保持6至10个步兵团、1个炮旅另两个炮团,共3万余人。那拉口子兵力密度每平方公里达1.8个营,敌我兵力对比1.66:1。我师防御前沿共52个阵地,其中楔入越境的有28个阵地。这些阵地,就象当年在战场上,为了确保五圣山制高点的安全,必须争夺上甘岭。从而形成了我前沿阵地与敌阵犬牙交错的状态,4个阵地敌我各占一半,距离为7至20余米。我第一次上老山是‘‘1o15’’大战前夕,与后勤部战勤科的同志相伴而行执行任务。我们随身背了支冲锋枪,腰跨数枚手雷,从师指出发,准备经‘‘三转弯’’到船头,在猫猫跳水电站右边的石子路上山。结果经过“三转弯”处遭到越军零星炮火袭击,弹道下坠将要触地的‘‘嗖嗖’’声,很是刺耳、恐怖。炮弹在我们身旁时近时远的地方爆炸,数不清的齿状弹片疯狂地向四周咬去,好在有惊无险。战中,曾有数名战友在‘‘三转弯’’遭敌炮击伤亡,那里的木棉树见证了一切。曼棍洞师指所处的曼棍洞,是一个天然的石灰岩洞穴,洞口距山顶近百米,出入洞口只有一条石阶路。进洞凉意袭人,洞顶一个10来米见方的‘‘天窗’’恰好起到采光作用。沿阶而下,有7、8块大小不等的平台,面积大的约有蓝球场大小,可容纳上千人生活。洞中遍布钟乳石、石柱等,洞内还有洞,洞洞相连,最深处有一条汇入盘龙江的暗流。指挥所人员每人配有一张钢丝床,床头放一张折叠式桌子,师首长则在一处较宽敞处围着沙盘指挥作战。洞内照明由工兵营日夜发电保障。洞外附近分布驻扎着警卫连、侦察连、通讯连和师医院等保障分队,民房和野战帐蓬共用。师医院边上有一片芭蕉林,还有一眼天然。各团首长到师指参加作战会议,如能趁便泡个澡,那是如同进了天堂。其实,师指附近也不安全,曼棍与前沿阵地相距不过2、3公里,常有越军炮弹落下,好在都是穿越枪林弹雨惯了的人,凭炮弹在穿空呼啸的声音基本可以判定炸点的远近。据说,现在曼棍洞挂了块‘‘将军洞’’牌子,这应该是向人们昭示从此洞走出的将军很多吧。伤员接受手术中由于工作上的交集,我几乎天天要去师医院,掌握伤员有关情况,代表师首长、机关看望慰问伤员(慰问品为:1个小收音机和两袋麦乳精),送别转运后方医院治疗的重伤员。每当大仗之后,通往医院的土路上蜿蜒着运送伤员的军车长龙,帐蓬内手术床顶的野战手术灯日夜不熄,外科医生忙碌得吃饭都要依赖别人喂进嘴里,伤员手术前只能借助剪刀除去粘连肉体的衣服鞋袜,手术床边遗弃着一堆堆从伤员身上截下的废肢和沾满泥浆、血斑的破损军装,有时在帐蓬外面能听到昏迷伤员无意识地喊冲喊杀的声音。有一天,一位江西九江籍的1团战士,在出击拔点战斗中,下颚被炸脱负重伤昏迷,师医院紧急救治后,转院上直升机时苏醒过来认出了我。他颤悠悠地将身上仅剩的8.80元钱递给我,面部大面积被绷带裹得严严实实,嘴巴说不了话,企盼的眼神久久地与我对视。当我猜出他想让我代其转交党费时,他微微地点了下头。那一刻,我竟言语失措,情不自禁地举起右手向他行军礼。高射机枪对敌实施平射五,四战扬威两军对垒,敌我决战,打的是实力,拼的是勇气,赢的是智慧。只有把对手狠狠打下去,才能灭其嚣张气焰,除其觊觎之心。我师轮战期间,机智勇猛,敢打必胜,先后组织了四次大的军事行动,均取得不凡的战绩。攻击前的炮火准备‘‘12o20’’抗反战斗。在战场上,官兵们往往会将爱和恨加倍放大,通过手中武器加以释放。初上阵地,部队求战心切,士气正旺,都想以首战告捷的战果证明虎狼之师雄风。12月20日午后,蓄谋已久的越军356师153团,在313师122团一部和部分特工配合下,对我662.6高地、那拉方向实施反扑。我部迫击炮、榴弹炮、加农炮、火箭炮……万炮齐发,喷射出一道道愤怒火光。当时我在战地帐蓬边路过,感觉山在动,地在动,帐蓬顶似乎被气浪一上一下地鼓动着。1团1、2、3连在阵地上,顽强坚守,日夜抗击。116阵地前沿哨位及表面阵地,你争我夺,战斗激烈。1团1连2排通信联络中断,连续5天断水断粮,排长崔跃勇带领大家接露水止渴,找野果充饥,编歌曲励志,打退敌6次反扑、偷袭。至21日中午,我部最终粉碎了敌营、团规模轮番攻击,隐住了阵地,并积累了防御作战经验。抗敌反扑战斗中‘‘1o15’’抗敌进攻及出击战斗。日凌晨,轰隆隆的一阵急一阵炮击声提醒我:师指连日筹划准备的大仗打响了。越军集中约2个团兵力,对我主要防御方向那拉口子1团2营阵地实施大规模反扑。我部在抗敌疯狂进攻的同时,组织1、3团以3个加强连兵力对116号阵地东南无名高地和968高地进行出击作战。116阵地山头不过300平米,仅在这天,毎平米落下26.7发炮弹,标高下降好几米,随处抓把泥土准有4、5块弹片。师指里面除了听到密集的炮声、与前线通讯联系声外,显得很平静,首长们抽烟的抽烟,喝茶的喝茶,看沙盘的看沙盘,镇定自若。战斗还在继续,不知哪个收录机传来《骏马保边疆》的抒情曲调,显得极不协调,可没人出头制止,想必首长也想舒缓放松一下。炮声、轻音乐这两种格格不入的音响,此刻在曼棍洞指挥部交响着、合奏着,很容易让人同时想到战争、和平两个相反的概念。不是亲历,难以想象。这一仗打了4天4夜,比预想的结果还要好。1团9连、3团7连凭这仗收获了荣誉称号。1月19日在万家团圆过大年的时候,我们也在战火硝烟未退的大洞小洞里欢庆胜利,迎接又一个春天的到来。战后,总政治部、昆明军区分别致电祝捷嘉奖,称此役是继法卡山、扣林山和‘‘4o28’’收复老山之战后,第四次对越作战重大胜利。‘‘2o11’’出击拔点战斗。2月11日,1军组织1师、36师和边防15团共6个加强连兵力,在汉杨、1442高地、140号阵地、913高地和41号阵地等5个方向,同时对越军18个据点进行出击作战。战斗发起时,担任攻打140号阵地任务的3团4连,从541高地兵分四路向进攻目标秘密接近,经短时间炮火准备,同时对敌发起攻击。经与敌51分钟激战,攻击分队一举占领了140号阵地全部表面阵地。随后迅速进行搜剿,组织防御,连续打退敌班至连规模10次反扑。为纪念此次作战行动,我部将攻占的140号阵地更名为211号阵地,此后轮战部队一直沿用此编号。硬骨头六连‘‘3o8’’出击作战‘‘3o8’’出击拔点战斗。进入3月,我们已风闻济南军区67军开赴战区轮战消息,知道苏堤美丽的桃花正向我们招手。我部硬骨头六连名满天下,上阵地后还没正式登台亮相,聪明的人定能猜到有一场硬仗在等着他们。果不其然,3月8日,1师奉命对那拉前沿156、166、167、168、138号阵地、小尖山、南嘎7个敌据点进行出击作战。1团6连加强4连一部在我的老排林科指导员和朱喜才连长的带领下,钢牙啃硬骨,利用夜暗隐蔽前出,采取小群多路、敌后奇袭战术,一路攻击前进。在敌察觉后,临机应变,强攻破障,一举攻克负4、138号阵地,并打退敌3次连排规模反扑。1排长林祖武冲锋在前,身陷敌群,在身负重伤、体力耗尽时,毅然拉响‘‘光荣弹’’,与敌同归于尽。与此同时,2团1、2、3连和3团1连,也都完成了各自战斗任务。战后,1团6连、2团3连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3o8’’战斗后,为锻炼部队,二线阵地连队与一线阵地连队进行了换防。值得一书的是,老山作战,有战争之神美誉的炮兵突显神威,屡建奇功,在攻防战斗中发挥了突出作用。我的老连队——1团2炮连,上阵一直配属在一线作战,战果累累,荣立集体二等功,还出了位战斗英雄。严阵以待的猫耳洞战士六,战场见闻讲轮战,忆老山,不能不提及老山阵地壕沟里的猫耳洞。猫耳洞的生活异常艰苦:空间狭小,大多只能容一人蜷缩着身或趴在洞内,想说话只能自言自语;潮湿闷热,呆个十天半月便容易出现烂裆现象,因此常见洞内士兵赤身裸体;饮水困难,取水点远且危险,只能省着吃,刷牙洗脸靠做梦;食物单一,每天限量啃压缩饼干或罐头食品,吃了几天就反胃;危险无时不有,与敌阵距离近,防特工偷袭,防炮击,防冷枪,睡觉都得睁只眼。难怪有人说,洞中生活几个月,把孙辈的苦吃完了。不过,苦中有乐的事也常见:有的写写家信、战斗日记,有的反复展读家书和各地寄来的青春寄语,有的饶有兴致地吹拉弹唱,有的握着手榴弹跳迪斯科,有的拿罐头盒移植洞边石缝的老山兰……有一副这样的猫耳洞对联:三个和尚守仙洞,一个心眼保边疆。横批:光棍同乐。我是科里下一线次数最少的人,为总结战斗经验、采写英雄事迹,也曾先后5次到前沿阵地,在猫耳洞里睡了8个晚上。与其说睡不如说靠更准确些,其实也睡不着。直面越军阵地黑洞洞的枪口,脑子总是莫名地跳出一些词来:猫耳洞。祖国。母亲。安宁。生命。战士……想着这几个词的关联与排列组合。被称为‘‘八十年代上甘岭’’的116阵地,与敌阵相距不到10米,接防后第2天就亡3人,在此阵地牺牲的共108人,光卫生员就派去4人,一批批增援一批批下。在这个阵地猫耳洞里,我结识了一名年仅18岁的新战士(为免其父母触及伤痛,略去姓名),当时他在洞里哼唱‘‘我的心上人你在哪里’’,低沉凄婉的曲调感染着周边士兵,我便劝他换唱一首提振士气的歌。他说:活了今天都不知有没有明天,唱什么歌还管吗?我解释说:我们都面对生死,即便明天死,今天也要轻松微笑。他听了咧了咧嘴,算是认同,寒喧之后开始跟我聊别的。他坦言恋上一个姑娘,父母不让谈叫他当兵,现在知道他打仗又叫他别往前冲。他说天天看到伤亡,自己也有恐慌感。我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了克服的方法,临别写了一行字给他:相信明天!我们一定能见到明天的。谁知别后半个月,他在一次拔点作战中,发现敌暗堡火力威胁战友生命时,用血肉之躯上前推倒战友,自己不幸牺牲。一个自认胆小怕死的人,能舍身救战友,这是何等的壮举?!军工战士在交通壕小憩说起战场,人们往往把更多的目光投向战士的冲锋杀敌上,而常常怱视那些后勤保障人员。老山战场前沿阵地屯兵密度大,战事频繁,所需作战物资多,一个战斗人员通常需要2—3人支前保障。由于这场战争的特殊性,基本上没怎么动用地方力量上前线,于是‘‘军工’’一词应运而生。军工的工作就是前送后运,上山背水背粮背弹药,前线需要什么背什么,有时还要直接参加战斗;下山背伤员抬烈士遗体,什么活都干。他们的形象大多是这样的:一身泥泞,头戴钢盔,手握钢枪,脖系光荣弹,腰挂急救包,肩负七、八十斤重的物资,每天在崎岖山道上穿行二、三十公里。老山路之难,当地瑶族同胞有谚语:“猴子难上老山顶,山羊难攀老山岩”。路难还不算什么,路险尤为可怕。路旁地雷随处都是,还有一条必经的百米生死运输线。那是通往156、166、211、168,255、147、142等阵地的一条小路,直接暴露在汉杨山上越军重机枪火力控制之下,每走一趟就如同在鬼门关走一遭,有不少军工在这里结束了年轻生命。2团是师总预备队,很多连队便作为1团前沿阵地的保障军工,有的军工战士对我抱怨:宁愿上一线打仗,不想当军工保障。2团5连担负松毛岭662.6高地方向21个前沿阵地保障任务,全连军工保障22天,平均每人行程463公里,前送弹药90.6吨,卸弹药、物资38吨,抢运伤员、烈士183人,为战斗胜利作出了牺牲奉献。看过《地雷战》影片的人,一定对地雷不陌生,不过那是抗日敌后根据地民兵自制的土雷,与老山雷不可同日而语。老山地雷,敌方埋,我方埋,年年埋,那里的地雷种类之杂、数量之多、埋布之广、危害之大,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以致在老山战场下来的人,在很长一段时间,习惯高抬腿式地小心翼翼走路,晚上还常常被地雷恶梦惊醒。有一位战友告诉我亲眼目睹的一件事:在新寨通往那拉口方向的一条路上,看到7、8名补充前沿阵地的战士正说说笑笑走着。途中有一人因内急,便卸下东西往路边方便,谁知不小心绊了一下树根,他以为踩到了地雷,便下意识地弹跳起来,等屁股着地时真的触发到一枚雷,随着‘‘轰’’的一声巨响,便血肉模糊地躺在地上不动了。同行战友见状惊呆了,不顾一切地飞奔过去,不幸的是,又有一人触雷失去了左脚,还有一人被雷片击中背部受伤。当时,现场哀恸一片,大家为生死与共的牺牲和负伤战友悲痛万分。我从师医院外科军医那里获悉,踩到越军地雷受伤的通常需要低位截肢,而踩到我方埋设的地雷没死的基本上要高位截肢。越军地雷威力稍小的原因大概是,造成1人受伤,往往需要5、6人救治后运,可以减少前线战斗人员。据统计,我部参战伤亡人员中,因炮击、雷炸的占80%左右。欢庆胜利七,移防休整我部在老山主阵地坚守6个月后,领土一寸未丢移交给了67军部队,交接防务时我们紧握兄弟部队战友的手,那种力量传递着庄重的寄托,也传递着友好的祝愿。5月24日,我师各部队离开了战火纷飞的战场,转至文山、砚山一带休整、总结、战评。下阵地回撤的路上,我看见不少一身硝烟痕迹的战士,哽咽着大声呐喊:‘‘妈妈,我回来了!’’,‘‘老山,再见!’’,‘‘祖国,我没给您丢脸!’’……这嘶叫的声音,此起彼伏地在南疆山谷中回荡,听后令人动容流泪。是啊,这是胜利的宣言,是情感的爆发,是赤诚的表白,是眷恋的吐露。180个血雨腥风的日日夜夜,战士们用赤胆忠诚、血肉之躯,捍卫了祖国尊严,保卫了南疆安宁,打出了硬骨雄师,书写了青春记忆。这次作战,全师先后粉碎了越军197次反扑和偷袭,重创了5个团又1个营,摧毁敌各种火炮111门,击毙击伤敌团以下官兵4545人,俘敌3人,缴获了敌大批和军用物资,大量歼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特别是‘‘1o15’’大捷载入了我军史册。炮9师宣传队在曼棍洞演出战后评功评奖,这是我们组织部门的业务,也是最让领导费心的事。于情于理,上前线人人经受了生死、苦累考验,为作战胜利呕心沥血、牺牲奉献,无论一线、二线,还是机关、连队,给谁立功嘉奖都不过分。但是,立功受奖必须严格按《纪律条例》规定执行,仗打得再好也不得突破规定比例。师首长和政治机关几经研究,出台了一个‘‘八让’’指示,即:干部让战士、党员让群众、幸存者让伤员烈士、二线让一线、后方让前线、机关让连队、保障分队让战斗分队、次要方向让主要方向,引导大家自觉把功劳归于党中央、中央军委,归于上级的正确指挥,归于人民的支持。这招果然奏效,战评阶段,上上下下风平浪静。中央军委授予1师2个连队和钱富生、黄仲虎2名个人荣誉称号:1团6连:英雄硬六连,2团3连:坚守英雄连。昆明军区授予1团9连、3团7连和鲁灿新、林祖武(烈士)、朱勇(烈士)、徐高虎4名个人荣誉称号。全师有358个单位和3282名个人荣立战功(烈士人人立功)。‘‘三八女子救护队’被全国妇联授予荣誉称号。我们组织科荣立集体三等功。1985年6月,签署中央军委通令,嘉奖1军全体参战指战员。这些荣誉,为这支具有红军光荣传统的部队,书写了新的历史辉煌。大概6月初,我随师首长到昆明总医院、175医院等地,看望走访了住院伤员。许多伤员见首长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没有完成好任务;还有不少人主动让功,为战友请功;有一个伤员跟首长开玩笑,说自己遗书中交待父母亲将2000元烈士抚恤金的一半,捐给小学母校,现在没死捐不起了。所到之处,没有人发牢骚讲怪话提过分要求。他们忠诚的品格、顽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豁达的胸襟,让我的灵魂又一次得到净化。战场上的‘‘三八女子救护队’’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风景秀丽,民风淳朴。部队所到之处,都能感受到地方党政领导和人民群众拥军支前的极大热情。紧邻老山前线的麻栗坡县,更是想部队所想、急部队所急,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作出了重大牺牲和奉献。全国人民视参战军人为‘‘八十年代最可爱的人’’,给参战官兵以巨大的精神鼓舞。休整期间,我部还收到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慰问品、慰问信。我至今还珍藏着两本书:一本是北师大中文系84级学生关立华寄赠的《叶赛宁抒情诗选》,扉页赠言:橄榄枝下/‘‘和平鸽’’擎在少女虔诚的双手/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道一声‘‘珍重’’,再道一声‘‘珍重’’/衔去我悠悠的思念/牵去来自家园的期待/盈盈泪光中/少女心地已憧憬‘‘再见’’/在我们和平的家园。另一本是北师大地理系83级学生刘天倪寄赠的《美的》,扉页写道:刚筋铁骨筑长城,英雄气概贯苍穹,为国为民上前线,血染疆场赢殊荣。你们用火热的鲜血为我们浇灌出幸福的花朵,人民永远感谢你们。我们要把人类最崇高的炽热的爱献给你们——八十年代最可爱的人。由于当时战事紧张,无暇回复,深以为歉。不知这两位同学现在可好,谨祝安好!八,凯旋返杭7月3日,我部已班师回杭州驻地。回营区的路上,搭有数个华彩锦簇的‘‘凯旋门’’,杭州市民纷纷挤在道路两旁,欢迎我们胜利归来,鲜花、掌声、爆竹声,热热闹闹。在欢庆胜利的时刻,我不由得想起那些牺牲的年轻战友,他们已无法佩戴军功章,无法走进凯旋门,无法再见到亲人。那种内心的痛楚无以言表。这次作战,我师共牺牲348名官兵,其中:干部34人(含军校实习‘‘学生官’’12人),战士314人。这些烈士分布在12个省(市),主要在华东5省1市,年龄在18—23岁的居多。全师伤员总数1409人,其中,二等甲级以上残疾166人(特等残疾12人,一等残疾28人)。伤员中断腿95人,其中断双腿的10人;断臂4人,双目失明的8人,单目失明30人。伤残最重的是1团6连班长展亚平,失去双腿和左手,能活着已是奇迹。关于全师伤员总数问题,司政后三大机关不一致。对越作战中,烈士遗体实行火化,送回烈士家乡安葬,始于我部轮战。之前,大都棺葬于麻栗坡烈士陵园,这给烈士亲属扫墓带来极大不便。我师烈士遗骨,先于师指挥部列车返回,是6月27日上午到达杭州艮山门站的。当时,在车站举行了庄重的迎接烈士骨灰入城仪式,南京军区、1军和省市党政军领导,以及师留守领导等参加。我科韩干事具体操办活动。那天,杭州天空乌云密布,雨泪霏霏。一支由警车开道、领导护送的近百辆灵车车队,在哀乐低回声中,缓缓地经天目山路驶向留下营区。沿途百姓、学生冒雨自发伫立道旁,呜咽哭泣,注目致敬送行。这阵势也让不少人犯嘀咕:咋牺牲了那么多人?其实,运骨灰的车只不过10余辆,每车分别由4名卫兵肃立护卫。7月13日,我师在大礼堂隆重召开追悼大会,师首长说:光荣属于为国牺牲的烈士们!部队归建后,官兵思想活跃,工作千头万绪,林林总总。比如:烈士善后处理,慰问看望伤员,接待地方走访慰问,总结作战经验,战转平正规秩序,整顿作风纪律,健全调整各级组织和干部,组织英模报告团外出宣讲,筹备召开庆功大会,精简整编,整党赶队补课……等等,忙得不亦乐乎。有时常想不明白,战后比战中还更忙。记得战中政治工作效率特高,‘‘1o15’’战斗打响前,师政委带我们机关几个人到主攻连去动员壮行,首长授旗后,便逐一跟出征官兵敬杯酒、递支烟、说段话、戴朵花,我频频按动录音键。战斗结束,总部和领导第二天就来听汇报,根本来不及写稿子。师首长汇报时把战斗经过一讲,关键处再点出某某某怎么勇敢作战,最后怎么牺牲的,接着请听某某某出征前的录音。此时总能感动得大领导掏出手帕擦眼泪。救护后运伤员我张罗参与的工作顺利进行。8月15日,师大礼堂彩旗招展,鼓乐喧天,隆重召开全师英模功臣总结表彰大会,对赴滇参战有功人员予以表彰和奖励。南京军区、驻地省(市)党政主要领导、烈士亲属和作战中荣获二等功以上的单位及个人,应邀的元帅夫人薛明等,参加了总结表彰大会。尔后,各团也相继召开了庆功总结表彰大会。庆功会后不久的一天,记得有个团的一名军工战士要找师首长评理,拿出一个本子来历数,某月某日有个阵地断粮断水数天,他把物资送上后谁宣布他立功;某次阵地上伤员运不下来,是他组织完成了任务,谁又宣布给他记功……一共讲了五、六次功,结果现在没一个兑现,气得发急。当时我负责接待处理,等他情绪稍许平静,我拿出3件烈士遗物给他看。一件是带血的几块弹片;一件是红梅牌香烟壳上写着:我若能下阵地,一不要功,二不受奖,三不向组织提要求,我只想吃顿饱饭,睡个好觉,洗次热澡;还有一件是一张被鲜血染红的全家福照片,背后写道:活着真好。看完后他沉黙良久,什么话也没说就回去了。类似的事还有一些,不再赘述。百万裁军精简整编,第1师改为步兵第1师,军直坦克团、高炮团划归师属。战后,率领我们打仗的军师首长高升了:军长傅全有、政委史玉孝分别升任成都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政委,军副参谋长李亁元、参谋长吴铨叙分别升任军长、军政委,这些首长后来都成为上将。师政委李继松升任军政治部主任,师政治部主任高武生接任师政委,这两位首长后来都官至大区副职、中将;郭培巩师长不久后也升任31军副军长。首升我们高兴,当然更希望将星闪耀的首长别忘记共同出生入死的弟兄们。这时,对我关爱有加的关继南科长也到军直工处高就,席卫平接任科长。我被任命师直警卫连指导员,仍留科里工作,不久被调军政治部。作者在前线指挥所九,和平遐想忆昔,抚今,预未来。悄悄离开战火硝烟后,我便默默地工作、生活着,不会轻易在人前说起战场。说起战场,自然想着:那些昨天还谈笑风生、今天却已躺在离离青草之下的烈士,那些正是风华正茂之年、却住进荣军院的伤员,那些驰骋沙场、如今步入人生残境的战友,心格外的痛。现在写下这些文字,丝毫没有炫耀自己和战友那段血色历史经历的意思,只想忆一忆过往,给心灵再次洗浴。如果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炫耀,那也比炫耀地位、财富好得多。历史总会过去的,过不去的往往是自己。从战场下来的人,比谁都渴望和平,渴望校园宁静、大地丰收、母亲微笑、鲜花盛开……然而,这只是一种善良的愿望。和平的上空,始终笼罩着战争的阴影。只要国家存在,天下就永远不会太平,狰狞的战争就不会休止,否则,军队就不复存在。人类没有战争的历史,从没间断过一年,可以说人类的历史既是一部发展史,也是一部战争史。当边疆狼烟四起时,总是需要人流血牺牲的,不是我就是你还有他,一代又一代地延续下去,直至世界大同。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和平不会从天而降,和平是以国力军力民力捍卫得来的。止戈为武,要想不战,先得能战。能战,才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能战,才能以战止战,国有宁日。中越之战,安南30余载,国家得以发展,人民迈步小康。若使当年再前进一步,‘’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或许安宁的日子会更长久一些,但历史不能假设。如今,钓岛纷争,南海不宁,战争正向我们走来,而且越来越近。当国家的和尊严受到严重威胁和挑战时,我们能视而不见吗?我们甘愿任人欺辱吗?我们再去割地求和吗?我们只能无声抗议吗?显然不能!我们必须刀剑出鞘,亮剑示敌!战场士兵兵者,国之大事焉。军队是国家安全的柱石,军人是维护和平的勇士。武备,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武备,不能想起就备,想不起来就不备;也不能光军队备,地方不备;更不能有事就备,没事就不备。那种认为,打一仗就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思想,是十分错误、有害的。长期的‘‘忍耐’’论,已经而且还在影响着军队的建设与发展,影响着千千万万军人包括转业退伍军人的社会地位。难怪我的老处长、从老山战场走出来的陶正明将军,面对一名以不熟悉业务为由拒绝接收转业军人的厅长时,会义正词严地质问:难道军人生来会打仗吗?难道抗洪抢救堵决口时,军人懂业务吗?对这样有血性、敢说话、真爱国的老将军,我由衷敬佩!拿破仑说:“如果一个国家的军人还不如商人受人敬仰,那么这个国家离亡国就不远了。”引用此言,并不表明我持有商人不应受人敬仰的观点。窃以为,一个爱军尚武崇敬军人的民族,是一个有希望、有凝聚力、豺狼不敢轻易觊觎的民族。政要屡拜供有‘‘二战’’战犯的靖国神社,深深伤害了被侵略的国家人民的感情。但这种崇拜他们认为的‘‘’’,值得我们深思。当社会拿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等英雄作为茶余饭后调侃时,你不感到痛心吗?当流血流汗的军人还在流泪时,你能心安理得吗?当国家和军队需要你时,你还置身事外吗?愿‘‘中国梦’’梦想成真!愿战争离我们的生活远些,再远些!愿烈士的英灵在后来者的心中得到安息!从战争中走来的刘国强刘国强,男,江西省广丰县人。1978年3月入伍,历任司务长,连队指导员。后上调师组织科,第一集团军和政治机关工作。人武部政委,上校军衔,参加过中越边境作战。2005年转业地方工作。工作之余,喜好,笔耕不辍,作品散见于军内外报刊。战争中的刘国强离开战场后的刘国强原创文字:刘国强文章推荐:陶正明将军配文图片:大部分来源1师作战作品和网络热点文章:我所认识的仇军书记黄斌,被双开!福州军区最后一任司令员将军传奇:聂凤智的“凤智式”智慧抵制韩货有用吗?从韩国新闻里告诉你:有用!中尉的传票是被美国人搞下去的(含私生活视频)二十一军首任军长鲜为人知的故事最新评论报道最前线新闻消息,发表最前沿服务资讯!感谢您的关注!这是退役名将、现役将领发表原创文章最多的一点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败家仔 电影 1981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