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全明星伊利亚出装杀了假先知什么人想杀他

人们谈及的耶稣在印度:  王摩诘 于
14:59:27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耶稣曾到西藏学习佛法!!平安夜是基督教里面耶稣诞生的前夕,根据圣经的记载有三名来自东方的智者,观星像而至伯利恒城来迎接耶稣的诞生。因为预言家跟当时的王说明天有婴儿诞生会成为地上的王,当时的王就下令屠杀所有当天出生的婴儿。当然,故事的延续就是耶稣被方在木桶里沿河顺流而下逃过这场劫难。    
从佛教来看,耶稣能够避过这一劫应该是他的福报,也有学者推论三位来自东方的智者是来自印度的大成就者,预言菩萨再来救度众生,特来拜见。此说也未尝不可,因为以藏传佛教的说法,菩萨或大成就者的再来往往是有天像和一些特殊的环境伴随着。而大成就者本身因为历世的修道因缘,本身善根很深,一经点化便能深明佛理真谛。也因为累劫以来的善业,能够逢凶化吉也不足为奇。    
在“耶稣在印度”一书里面记载了耶稣到印度学佛求道的证据,其时间正好是大乘佛教兴起的时候,正是佛陀涅槃后约五百年。学习有关大乘佛教的菩萨道精髓,普度众生,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后声称以自己的血为世人赎罪。而其原罪论也与佛教认为众生被贪嗔痴三毒荼毒,颠倒梦想有一点相似。当然佛教的区别是认为这颗真心本来是清净无染的。    
基督教提出的三位一体“天父,圣子,圣灵”本来是融合的,一体的。这又和佛教的“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有一点类似。心者,我们本来面目,识得此心即能见性成道。不过还需要悟后起修。就好像天父/上帝本身是基督教徒的依赖依附对象,要“认天上的父作父”,就好像佛教里面的要识得此心。而圣子耶稣就如同佛陀的概念,以人身来救度众生,是一位觉悟的人。至于圣灵,也和众生相等,众生本具佛性,神识轮回娑婆世界。不过这个“灵”在基督教里面定义比较狭窄。    
上天堂能享永生,也和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有相似之处,往生净土能够花开见佛,听阿弥陀佛讲经说法,不再堕轮回之苦。而基督教要入天堂的基础就是对基督的信,这又和净土法门的唯信能入非常相似。而基督教反对偶像崇拜,也和佛教的不拜偶像非常类似。因为这就变成心外求法。    
当然基督教和佛教还是存在着很多不同之处。到底这是本身教义的分别处,还是后来历史原因的改变,末学没有去追探下去。不过以耶稣的所行慈善和无私的奉献,耶稣如果是菩萨再来也不会太出乎意料。        
在圣经里面基督失踪了十九年,重新出现时已经三十多岁了。有学者专门研究这消失了的记载和记录。得出的结论居然是耶稣其实所宣讲的教义是取自于佛教,因为这段期间耶稣去到了印度修习佛法。这本书“Jesus in India”引来了很大的争议,但是里面有很多证据和文献记载了“耶稣”的路程和其名字因语言的不同而被改变。这书的内容也和一次虚云老和尚所说的耶教本来自净土宗一致。    
其实这些争执对于学佛人没有任何意义或帮助。学佛者应该修自己的心,而不是他人的心。对于他人的指责或误解,我们只能够也应该忍让、宽恕、包容。    
从前曾在『内明』月刊提过耶稣基督到过印度研究佛学。远在数十年前,虚云和尚也早就提起过同样的讲法(见虚云年谱内:民国三十二年一百零四岁答某公问法书)我说过耶稣往印度研究佛学:事裁於原始本子的新约『彼得福音』内。大彼得是耶稣的最早门徒,与西门一同归依耶稣,跟随耶稣最久,是耶稣最得力的左右手,当然对於耶稣有更深的认识,可能圣彼得比任何门徒对耶稣的认识都深入得多。作为大弟子及随身侍者,彼得对於耶稣的一切事迹都有纪录下来,但是当时并未目称为福音,只称为『水徒行传』(英文称为:AquarianApostleChronicle),记下耶稣的言行语录甚详,其中提到耶稣去印度学习东方宗教。在耶稣土十字架受难之後,各门徒星散,各处传道,大彼得前往罗马传道,被罗马人逮捕焚死。他的笔记则被门徒收藏,被改名为『水徒福音』(AquarianGospel),实在可说是最早的新约的一部份。其他门徒:马太、约翰、路加、马可等各人都是较晚归依耶稣的,他们各人所记录耶稣的言行与语录,後来被称为四大福音书,与大彼得的福音书,互相衔接。大彼得所记录的,是耶稣十二岁初次讲道以後,直到三十一岁重返以色列进入耶路撒冷的十八至二十年当中的一切重要事迹;一直纪到耶稣上十字架。     
马太等四大福音,记载耶稣出生到十二岁初次讲道於犹太教堂,但是十二岁後的事迹全然只字不提,记载中断,直到耶稣登上柑榄山被魔鬼试探,在约但河受洗礼於圣施洗约翰,才有纪录,而那时的耶稣已经有三十一二岁了。四福音强调耶稣是上帝的独生子,天赋超人能力智慧,十二岁即能在犹太教堂讲道折服各犹太长老,但是四福音对於耶稣十二岁至三十一岁之间的传道事迹只字不提,这事岂不奇怪?依理说,他们应该都有详细纪载才对呀!难道耶稣在彼十八至二十年中的事迹都一无可提?全都不值得纪录?     
细读四福音书,我们不难发现四者文字语气与纪事如同出於一人口吻:好像是经过细心整理删改统一的。同一件事,四个人的看法说法,怎可能如此统一?各人有各人的感受,各有各的观点,总不会完全吻合的。四福音已经过历代教廷删改增减,所以才会有现在本子的钦定统一模式。其实,新约当初并不是这样子的。当初的原始新约,有『彼得福音』,也有其他门徒的笔录,在份量上,比今本要多上不只十倍:圣保罗原名扫罗,本来是一个官吏,一向仇视反迫害基督徒不遗馀力,他并没有归依在世时的耶稣。它是某次喝醉了酒在路上看见已经上了十字架升天的耶稣基督对他显圣,他才改邪归正成为基督徒。从此洗心革面,发奋努力宣扬基督教义,成为基督教西传欧洲的最大功臣。它的笔记与书函很多,後来编辑为『罗骂书』『哥林多前书後书』等等。被尊为首任教宗的保罗,弃家而出家传道,立下清规,创下基督教修士的严格苦行修行济世风范,为後世所宗,保罗律己极严,尤其痛责淫乱,最禁酒色。他对於耶稣的早期弟子大彼得,有没有争取领导地位,我们很难断言,但是,那是不无可能的。因为保罗的才干,一归王之後,就立刻压倒了各门徒。而当时,大彼得正是公认共戴的耶稣继承人。大彼得与西门都出身是渔夫,原在加利利海航海捕鱼,在教育水准上,自然比不上出身尊贵的保罗,渔人与海员生涯阶段,难免酒色寄情,归依耶稣以後,当然改掉酒色嗜习,但是,恐怕多少也还有些残馀的不羁态度罢:大彼得的自由作风与豪放态度,是主张苦行禁欲的保罗所不满的。彼得与保罗不相为谋,各传各道。如果彼得不是死於罗马人手中,或者一场剧烈的权力斗争,终不可避免发生於彼得与保罗之间的。     
保罗後来以其正统继承耶稣的地位,著手整理经典,不用说是把自己的『罗马书』『哥林多书』之类全都收进新约内。同时,把大彼得的笔记『水徒行纪』整个删除不留。耶稣在十二岁到三十一岁之间的二十年周游各国传道与研究其他宗教的经历,在保罗这样极端狂热的『基督至上』信徒看来,那都是有损耶稣声誉地位的,无必要保留的!耶稣是唯一的神---上帝的化身,怎可以被记载去各国参学?     
从首任教宗保罗开始,教廷就一直在用心整理新约与旧约,首先在旧约内加入『弥赛亚』将临的预言【犹太教的旧约本子并无这些预言】。然後统一四福音书的叙述,以确立耶稣的地位是天赋的、超人的。把任何有关耶稣青年时代周游列国的纪录全都毁灭不留,务必要把耶稣讲成唯一的至尊至大荣耀的救主当然是不需要向任何人学习的。新旧约在中世纪已定了现型。西传拉丁文本子被译成英文的,当前最流行是其王詹姆士钦定本子,裹面就更看不到耶稣青年时代的言行了。各种本子的新约,都有些用心可诛地将大彼得贬格。各福音都说:犹大出卖耶稣以後,罗马与犹太士兵来客栈搜捕耶稣之时,问彼得:『你认得这个人是不是耶稣?』彼得就答:『我不认得这个人』,这段有名的『彼得三次不认主』故事,其实是可疑的!彼得是首徒,早已将生命都献出来追随耶稣,甘愿为师而死,怎会那样贪生怕死而否认他的师父?这一段纪载,极有可能是有意伪造来贬格彼得的!热血豪迈而忠烈的大彼得,不可能有那种不义的态度!总之,圣彼得的笔记,都被保罗与古代教廷删除了,秘存於教廷资料馆的『彼得福音』也被毁掉了。可是,在土耳其与伊朗及苏联交界的阿拉利山腰的修道院,在爱琴海一个小岛的修道院等数处都还秘藏看羊皮古本的彼得福音书【即水徒行纪】。这些秘本,今人恐怕难得一见了。我从前写过,我神游得见这些古代秘本,许多人总认为我是讲神话,我一直都盼望,有一天让我有机会找到这些秘本之一,将之公开於世,以证我言不诬。我同时也知道,世上也还有许多人知道有这本彼得笔记的水徒行纪,甚至於还有英文译本。不过由於基督教无论新教与旧教都不承认这些本子,更不承认耶稣去过印度学习佛法,所以,纵然这些本子问世,也必会遭到基督教大力击抨的。这种本子必难广传,我若想找到它,恐怕比大海捞针还困难!我查遍了数不清的图书馆与学府,都找不到这本『水徒行纪』,可是我并不灰心,我知道总有一天会找到的。我无意要把耶稣说成是佛教徒,也无意说耶稣的学问全部得力於佛教,我只想证明,这一个伟大的宗教家,以其深思好学,必然曾经涉猎过许多宗教哲学的学问,在其青年时代,极有可能曾经到过当时文明最盛的印度去参学研究各种学问。古代印度阿育王武功极盛,曾经征服安息(波斯)与中东各国,疆土拓至埃及与马达加斯加。阿育王早年残暴,後来皈依佛法,成为最大力的护法君王,在各处建立佛教道场与无数佛塔,派出许多佛教僧人前往中东各国传法。到了耶稣时代,阿育王的帝国已不存在,但是佛教在中东的残馀影响力仍然可观(至今仍有巴基斯坦与阿富汗之间的佛教寺院残迹可见,在伊朗境内的山地也还有可见的佛教遗迹)。请参阅国家地理杂志。佛教的慈悲平等济世作风,与当时中东地区的狭隘民族自私自利的宗教完全相反。更不是极端偏见狭窄排外的犹太教所能望其项背。耶稣从小就不满犹太教的极端民族自私排外,他可能对於充满平等慈悲的佛教感到有兴趣,更可能被佛教的深奥与神秘吸引。好学深思的他,立意往印度研究东方宗教哲学,应该是很顺理成章的事,何况那时代,正是佛教第三次结集经典後不久,对於这位青年宗教革命家,必有相当大的吸引力。他从以色列出发,经波斯、阿富汗而进入印度,这并不是『全无可能』的事。基督教徒历来否定耶稣东行研究东方宗教,完全是犹太民族宗教的狭窄仇外心理的残馀心理影响所致:基督徒是没有自由可以考查经典的,只有盲目接受自古以来教廷颁定的圣经,并不知道这样盲信观念的对外排斥,贸擦上已经恶意地否定了耶稣基督在东方的研究与传道事迹:并且减削了耶稣的博学精湛修为!   耶稣已经拍成电影的耶稣在印度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现今当代的基督教神学院很多都已设有比较宗教科目,教廷设有研究佛学的课程。研究佛学并不会减少基督教本身的自尊,也不会因研究而就成为佛教徒,不明白为什历仍有许多固执的基督教徒一意孤行地否定非基督教的一醒??他们甚至於不容许耶稣游历东方研究东方宗教哲学。这都是过犹不及的极端狭窄自我心理作祟!有人说当时交通行旅不便,耶稣不可能去那么远,这种讲法是幼稚可笑的!太古时代的亚洲民族已经行经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大雪原,跨越白令海峡而进入北美洲。春秋战国时代已经有中东商旅开始经西域进入中国,秦代汉代已有数以万计的波斯商旅骆驼队由阿富汗进入新疆天山,走向开封。成千成万的犹太人循看『丝绸之路』来华,定居於开封洛阳。关山虽远隔,沙漠雪山,也都阻不住古代的旅人。哪像今人这样,没有汽车飞机就走不动?在古代,从波斯经阿富汗进入中国或印度,是商旅驼队不绝於途的必经路线。耶稣为什么不可能循此路到东方来?耶稣志在传道,当然会上各国去传道及参学,怎会限定在以色列境内活动?我认为耶稣经阿富汗进入印度研究以佛教为主的东方宗教哲学是合乎情理的事:圣经新约完全不提,完全是保罗及其同路人的犹太民族自私、偏狭遗风的做法。基督教某神父说,圣经提及耶稣东行,亦未提及耶稣三十一岁以前的事,是因为那一段他没有什历重要的事!这些话可以令人信服历?耶稣在那二十年之中,竟然没有一件事值得一提么?圣经新约不厌其详地纪述耶稣出生的奇迹,十二岁讲道折服各长老三十一岁折服施洗约翰……甚至在路上咒诅一株没有菓子供给他吃的无花菓树使之立刻枯萎...,但是,竟完全不不提他在十二岁到三十一岁这一段做什么事这不太奇怪了么?     
      我一直在找寻圣彼得的笔记;因为三十一岁以後的耶稣讲的博爱,接近佛陀讲的慈悲,耶稣讲的『天国就在你心中』很像佛教讲的即心如来及诸法由心生,耶稣讲的『要爱你的敌人』,很像佛教讲的『怨亲平等』……耶稣讲的与佛陀接近的道理,多得不胜枚举。『信主得救』接近『念佛往生』。而耶稣在十二岁於犹太教堂讲道所讲的,并没有他三十一岁以後所讲的接近大乘思想的内涵,十二岁的他所讲的只是犹太教的民族宗教思想,未有大乘的博爱观念口.假如他当时讲的是平等博爱,还不老早就给犹太教长老缚了起来,吊起来打个半死?那里还会对他表示佩服?犹太教是最极端民族主义的,直到今天二十世纪末,仍然与阿拉伯民族,在叙利亚作殊死互相屠杀(旧约列王纪每一章都记载看以色列人每攻占一国一城就屠城杀了-几十万人,杀尽一切男丁老幼引以为荣)。犹太人怎会容许耶稣讲不分种族界限的平等博爱?由此反证,可知耶稣少年时代尚未讲博爱,必然仍是讲犹太教的所谓『公义』即是尊崇犹太人而排斥其他民族的极端主义故此才获得各长老一致赞扬称奇。那么,从十二岁时代的犹太民族自私观念,怎样转变到三十一岁以後的博爱无种族歧视观念?又怎样转变成为自我牺牲的利他思想?我认为这种伟大的崇高理想,断不是陋居於穷乡僻野山村做木匠所得来的,说是天启,毋宁说是从苦行参学而渐悟得来。耶稣初年跟他父亲约瑟学做木工,约瑟是个乡下穷木匠,懂得多少学问?以色列文盲比例,当时高达几乎百份之九十九,约瑟可能是个博学者历?能教给儿子什历?而且,以色列民族充满看仇恨思想!我认为耶稣的伟大抟爱思想的成熟是渐渐形成的,而且不是在家郷形成的。在充满仇恨思想的以色列,断不会有博爱思想生根的馀地,也断不会有任何博爱平等的思想影响耶稣。他的思想必然是在当时佛法大行的印度受到了佛教大乘思想的影响,而渐趋於成熟,後来自创思想体系。     
  我深信此种推论不会离事实很远,我认为圣彼得的笔记是很重要的。稣在当时必然已经相当有名,他已具有超凡的神通大能力,才可折服粗扩不羁的渔夫水手彼得与西门,使他们口服心服归依了他,放弃打鱼的生涯,也放弃了酒色赌博之类的恶习。那时耶稣在以色列初收门徒(他在十二岁到三十一岁这段,竟没收一个门徒,岂非奇怪?显然他在彼十八年至二十年当中,并不在以色列境内),可能尚未有太多的追随者,暇时他必会向彼得讲反他在过去二十年的往事,并教彼得与西门识字学问,那历,彼得以首徒身份,把耶稣早年的事迹笔记下来,这也是很合理而又极可能的事。无疑是写在羊皮做的册子的,我们若能找到彼得笔记,一定会有很多发现。     
  我自己老早神游读过彼得的『水徒行纪』【水上门徒的称谓,是因为彼得是个在水上航行的渔夫】,可是,神游是一件事,我又没有龙树的神通可以醒来把全文记下来,我只好盼望见到现代西方的译本,而我也深知是有这种本子的,教廷不能只手掩口,也不可能禁尽全世界的秘本藏书。西方人士必有译出一秘本的,就像一九五七年发现『死海经卷』一样,如今死海经卷也有了英文本子。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廿一日下午,在温哥华,我偶然外出,有一种力量促使我进入一家旧书店,我一直走到数十行书架当中的最深最僻的一角,打算看看有什么值得一看的西方医学书籍。因我喜欢看医学书籍,每次进书店,都是不看旁的,只找这一类书,这一次也不例外。我来到医学参放书部门,还未开始找书,赫然地出现在我眼前的,竟是一本厚厚的『水徒行纪』!这本书是一本相当陈旧的英文译本,脱皮脱页,并没有插放在书籍队伍之中,只是孤零零地,平平放摆在督学书籍队伍的上面!叫我第一眼就瞧见了它!宗教书怎么跑到医学部门?宗教书部门根本就不与医学部门接近,隔了十多行书架!这本书怎么会给平放在医书上的呢?这是一本无疑的绝版书,若它出版的年代,是一百年前了!我捧起这本旧书,一时感动欢喜得泪涌盈眶!我简直难以相信这是真实的!多年来的苦心寻觅,都无消息,踏破铁鞋无觅处!如今突然奇迹出现在我眼前:能说这不是佛菩萨的安排么?我立刻翻开这本书,在残缺不全的页次内,找到了下面的各款章目标题:『耶稣在印度』『耶稣在西藏』『耶稣在波斯』『耶稣在阿富汗』『耶稣在土耳其』『耶稣在埃』…:.我大喜过望!也不再流连.立刻捧看此书,走向柜枯付钱,五块钱加币买下这本旧书,书店老板是个英国人,看我这么欢喜,他说:『别太高兴了,这本书可能是伪经,是教廷不承认的,任何教会都认为这本书是伪造的!』     
  伪造也罢,伪经也罢:什么叫做真本?什么叫做真经?基於我的推论逻辑,加上我的心力神游所见,我知道这本书有根据的,我认为只要合情合理的事就是真,不合理的就是假,教廷与教会承不承认,并不能有损此书的记载的真实可能性!  
  其实,彼得的笔记也不曾说耶稣是佛教徒,只是记录耶稣青年时代到过印度西藏研究佛教而已。佛教对於耶稣的影响与启示,是不可否定的事实,但是这并不会降低了耶稣的地位。耶稣采用了佛教的慈悲与济度,衍化为博爱,又采用了佛教的平等和许多主张,他更将之发挥宏扬,创立了以博爱和牺牲自我的伟大宗教,经过一千九百多年,如今成为世界上最能发挥利他济苦的宗教,基督徒的利他济众作为,殊足景式:耶稣的高度自我牺牲拯世的伟大精神,也正是万世钦仰的圣者模范呢:他研究过佛教与佛经,这种谦逊好学的态度,正是更加反映出他的伟大的人格的又一面光辉!基督教徒为什么以耶稣曾研究佛法为耻呢…真正有头脑,有见识有量度的基督徒,一定不会如此心肠狭窄的。佛陀曾经师事婆罗门教五师,结果青出於蓝,更胜於蓝,佛陀的思想地位并未因曾师事外道五节而稍损,佛教徒亦并不讳言佛陀曾师事外道五师,在这一点的比较上,佛教徒毕竟是气量魁宏得多。这篇文章,是我以四天时间赶写的,对於有关译文部份,当然极嫌粗陋,未及推敲,只取其大意而已。他日有时间我打算将彼得福音全卷都译出(二十多万字左右),无论它是真本,是伪本,也都是极其值得参考的。本文无意尊佛抑耶,其实,毋宁说是并尊佛陀耶稣,我希望本文能引起佛耶两教人士促进彼此了解本是有渊源的两大宗教,非但别再互相攻讦,彼此还更进一步互相了解和合作,共同为世界和平人类幸福而携手并肩奋斗!    
  【附图:瑞士音乐家卡斯柏里夫人骑马越过26英里沙漠不毛之地往探列城法戒寺。(图略)】   
  作为一陋粗知宇宙科学的佛教徒,我毫不排除耶稣升天与复活的可能性,亦不怀疑耶稣的神性(法身)。我亦无分别心,对于诺氏的引述,我亦不存抗拒心。
但是世俗有分别心的人毕竟太多。诺氏著作于一八九四年在巴黎出版后,连印八版,近即出现英国英译版.一种,美国译本三种,继之有德文版、意文版、西文版、瑞典文版、俄文版,轰动一时,立刻引起反对浪声口诛笔伐!     
  一八九四年五月十九日的『纽约时报』(NewYorkTimes)书评抨击此书为『荒谬~」『有谁要相信耶稣与印度西藏佛教有关,那他的脑筋必有问题!』『耶稣怎胁与佛教扯上关系?』『此书荒谬己极,不值得派人研究其真伪!』纽约时报于一八九四年六月四日再度抨击诺作:『诺作引用文献纵然事实,亦无价值:凡是基督徒均熟知:释迦牟尼之教实仅为造成一片荒芜之文化而已)(原文ChristiansknowthatthedoctrinesofSakyaMunihavecreatedabarrencivilization),若谓佛教纪录比基督教纪录为更有价值可信,则未免太轻信了:!(IfinfidelbelievethattheBuddhistrecordsaremoreworthyofbeliefthantheChristian,theyareverycredulous!)     一九八四年五月,著名神学作家黑勒(EdwardE.Hale)为文抨系诺氏:『有无法戒寺此一寺院,尚属疑问:『诺氏著作显属虚构:!』
    【附图:列城法戒寺的藏经楼主持喇嘛,手捧著名的「伊萨经卷」(藏文版),向卡斯柏里夫人说:「这部经卷说你们的耶稣曾来此地!」(图略)】
  一九八四年十月,牛津大学比较哲学系教授牟勒(MaxMuler.))为文抨击诺文是伪造,诺氏根本亦未去过该一地区。牟氏与诺氏从此展开数年笔战。
牟氏指称基督及身时代不可能有商队从以色列来到印度西藏,牟氏完全忘了旧约中已提及印度与中国(当时称为辛那Sine)
牟氏说基督身后的数百年后仍无门徒前往印度传道,亦无犹太人往印度通商,未有圣经传入印藏.牟氏之言旋即被诺氏反驳击破。
  诺氏指出纪元前早已有中东商队来往印度与西藏中国,亦有犹太人旅居于各该处,有关耶稣之经文,可能是由圣汤玛士所写或携入。根据『印度基督教史』所载,耶稣及安门徒汤玛士于公元五十二年抵印度传道,其时已有犹太人聚居于印度西北角地区。     
  根据『天主教百科全书』(TheCatholicEncyclopedia)所载,埃及出土的汤玛士书(ActaThomas)是写成于公元二世纪的,它的文字提及:耶稣升天之后,众门徒在耶路撤聚会,抽签决定出发传教地区,汤玛士抽得印度,他恐惧不敢前往:『我乃希伯来人,如何可向印度人传道?』耶稣显圣对之说:『汤玛士勿惧,勇往向前可也,人子将佑!』耶稣二次显圣,命令汤玛士往印度。     
  汤玛士坐舶抵达印度之后,服侍当地国王根打科洛士KGUNDAPHOROS),王给他一笔钱,命他营造宫殿,汤士却将钱周济穷人*民,传以基督教。王大怒,下令拘捕汤玛士,后者不认罪,并辩称是为王建宫殿于天国。王受感动,释放了汤玛士并且信奉基督教。此乃基督教传入印度之始。后来汤玛上通游全印传道,最后被四个士兵用长矛刺入胸中而殉教。     
  从名字来判断.根王可能是希腊姓名,可能是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印度一公元前一留下的希腊军人后裔自立为王,天主教百科全书说:『大约在公元四十六年左右,根打科洛士王统治喜玛拉雅山南的地区,即现在的阿富汗、潘阐、辛特等地,该地带出土之希腊古代银币可以证实……』       
纽约时报于一八九六年四月十九日三度抨击诺氏。该报称:拉达克地处遥僻,不易前往,诺氏根本并未去过该地。
  纽约时报刊出自称为印度阿格拉(Agra)地方的官立学院(GovernmentCollege)英人教授德格勒斯(J.ArchibaldDouglas)的文章,德氏自称曾访西藏法戒寺,曾获主持大喇嘛接见及回答问题。导德氏文章称:大喇吗称从未有过西方人到达该寺,亦无欧人来问及有关伊萨之经卷。该寺并无该一经卷。       
德氏引用大喇嘛之言-.『老衲掌任主持四十二年,对本寺经卷无不熟知,实从未有问及伊萨之名,老衲询问各处寺院,亦均不知此事。』       
德氏说老喇嘛完全未见过俄人诺氏,并且出具一封公函,盖印为证云。
  德氏文章指出诺氏纯系伪造。但是,德氏也同样提不出足够的反证证据。地无有力佐证他曾去过法戒寺。后来的一些学者追查,甚至于查不出德氏生平。该处学院纪录亦无此人:德教授可能竟是化名!       
『失踪年代』之谜的争辩,参战的学者越来越多,各有理论,令人莫衷一是。争论相持不下,胜负难分。
  本文不可能一一枚举辩论入物,但是必须一提后期参加争辩的一位重要学者,此人乃是上文提及的牟勒教授的好友,原籍印度的英人史弯米.阿喜达南达(SwamiAbhedananda),此人于一八六六年十月二日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原姓灿特拉(Chandra),为加尔各答的东方学院的英文系主任教授拉斯卡拉,灿特拉(RasiklalChandrA)之子。本名卡立拉沙(KALIPRASAD),此人精通英文及梵文,原为基督徒,于一八八四年改信印度教而改今名,从一八八六年起,他即遍游恒河流域与喜玛拉雅山,以后往英伦及欧洲弘扬印度教,专长讲授韦陀里的后经韦丹陀经(Vedanta),因而结交了德国的梵文学家保罗.都森(PaulDeusen)与上文提及的牟勒教授。     
阿氏后来往美国传教,曾被美国总统威廉、麦坚利(WilliamMcKinley)在白宫接见,并认识了爱迪生,又认识了很多美国名人学者。
阿氏于一九二一年七月,从三藩市乘船往印度,一九二二年.年已五十六岁的阿氏,率领一批学者,专程前往西藏法戒寺,探查伊萨传说一案。
  阿氏在日记中写着:『一九二二年……余从喀什米尔前往西藏,徒步越过喜玛拉雅山脉,考察佛教喇嘛教之情形……余沿雅干(YarkanRoad)路线,到达西藏西部拉达克区首府列城(Lehladak)』.【按:现已被印度占列为喀什米尔境内,地图上可见该城位于西藏吐玛城之西,在喀玛昆仑山脉之西南,及印度河与西藏班公湖之问的山谷内----请参阅美国民族地理杂志出版的亚洲地图,经一三二.纬五十四----冯注】----余之目的地为列城郊外二十五英里之法戒寺(HemisMonastory)【注,译之根据阿氏著作『从喀什米尔到西藏』(KashmirTibet)一书一由阿氏日记与助手笔记编成。一九二九年正式出版】     
  阿氏文章叙述同行众人均平安到达法戒寺,阿氏询问该寺主持及各主要喇嘛有关俄人诺氏之故事是否属实,阿氏日记这样写:『余从彼等获得答案,诺氏故事全部属实:!』
  一九五四年,阿氏弟子重印此书,并无修敢原文。该书英文本现仍可见于美国国会图书馆,英文书名为『InKashmirAndTibet』书中详述寺僧证实诺氏前来求经之故事,内容与诺氏著作一致。     
  阿文中有一段:『一位大喇嘛带领史温米治一阿氏』参观;并示以一卷伊萨经卷,并称此乃副本,原卷仍藏于拉萨附近之玛宝寺一译音(MarbourMonastory),原名不详),又称,原文为巴利文,副本为藏文译文。』     
  阿氏获准请译员将伊萨经译为英文,列入他著作内一并出版,后来经学者鉴定,大意均相近诺氏一昼所载伊萨的经译文,所不同者,为阿氏内载有耶稣于卡布路旁水潭洗手濯足一段故事,而诺文则无。       
伊萨经卷至是已获证实存在,学术界争论平息,可惜阿氏当时并未携回照片作为具体证据,诚为美中不足。
  于是又有一位学者挺身而出,前往列城求经,此人亦是俄人,名为尼古拉斯.罗厄烈(NicholasRoerlch),一八七四年十月十日生于圣彼得堡,他毕业于圣彼得堡大学,是一位美术系教授,一九二○年,他已是国际知名的艺术家了。         由于罗氏长子佐治精通藏文与熟悉藏人风俗,他率先访问各处佛寺,毫无困难,亦无隔膜,而且还颇受欢迎。很多向来不纳外人的寺院也都接纳他们一行。佐治发现了二百多卷极有历史参考价值的经卷,他后来于一九二四年独留于锡金研究佛典一年,写了一本『极亚游记』(TrailsToInmostAsla)     
  罗教授一行在极亚地区收获很丰,发现了欧洲早期民族往来居住印藏地区的遗迹,亦发现了弥勒佛(MILA)是印藏及极亚地区的普遍信仰,伊萨活佛也是相当普遍的神人。
    罗教授将旅游见闻写成很多本书:包括『喜玛拉雅山一九二六年出版一,『亚洲的心脏地带(HEARTOFASIA,一九二九),『阿尔泰喜玛拉雅』(ALTAI.HIMALAYA,一九二九)等名著,虫动国际,『阿尔泰』一书内,全是罗氏的旅行日记见闻实录,其中详述伊萨活佛在即藏地区及阿尔泰山喜玛拉雅地带的流行传说。     
  罗教授的『亚洲心脏地带』书中说:『在殊零那格(SRINAGAR注西巴基斯坦接近拉达克边境之城),我们就初次听到耶稣基督曾来过该它的传说,稍后,我们发现这种传说多么广泛流传于印度,拉达克邦国,乃至中央亚细亚,都传说耶稣失踪年代就是来了此等地带。』     
  罗氏说:『伊萨活佛的传说,流行于喀什米尔,拉达克,蒙古和新疆,佛教喇嘛很多都知道此一传说,各说大同小异,共同点就是:耶稣的失院年代就是来了印藏极亚地区。』
    『在拉达克,喇嘛寺的文献说伊萨活佛赞扬妇女为世界之母罗着『阿音』一书内说:『一位印度人对我们说:『我曾闻拉达克一位官员说:前任法戒寺主持说:伊萨曾在潭边树下讲道。       
『又一位印度人说:耶稣失踩的年代,到何处去了呢?当然就是云游参学了,青年耶稣随着商队来到印度西藏研究佛教,有何不可?』
罗氏写道:『在列城郊外的法戒寺,阴暗古老,又暗又混乱,乌鸦太多,喇嘛们大多数是半文盲。佛经和文献都堆放在黑暗角落里。』
  罗氏在法戒寺黑暗角落找到了『伊萨经卷』,它的长子佐治精通藏文,又有藏僧洛氏同行,因此可以直接从经卷翻译,无需依赖译员,罗氏等发现的伊萨经卷,译文载于罗氏著作『喜玛拉雅』一书内,内容与诺氏著作『耶稣佚史』相近,无甚重大差异。     
  罗教授等的发现,又一次证实诺氏原作报导的可靠性,学术界鉴于罗教授等人一行的认真严肃研究,因此无人抨击。但是基督教神学专家至今仍然大多数对之存疑,不肯接受耶稣曾赴印藏研究佛教的事实认为有损基督地位),不过,由于物证俱在,反对者亦无话可说,『伊萨经卷』故事从此沉寂。       
  一九三九年夏天,伊萨经卷才又重新引起世界注目。该年,有一对瑞士籍的音乐家夫妇卡斯柏里教授与其夫人,(Prof&MmeCharleSCaspari),前往印藏地区的开拉斯山(Mt.KAlLAS)旅行,他们顺道从殊零尼格一巴基斯坦北部城市)前往列城,这是唯一的道路,他们只是想参观列城法戒寺的一年一度盛大三天跳神表演,并未冀望其它,卡氏夫妇亦不知有伊萨活佛之事。     
  卡氏夫妇由一位国际知名的加斯克夫人(MmeClarenceGasque)领导着,与一批游客同行,来到列城法戒寺,受到该寺欢迎及特别表演跳神招待。
  看过跳神后数日,卡夫人与加夫人某日在法戒寺天台闲坐之时,突然有该寺藏经楼掌管喇嘛率领二僧来见,各捧一卷古旧经卷,对加夫人说:『此等经卷内有载。你们的耶稣曾来过此地!』     
  卡夫人大吃一惊,因为她完全不知亦未预期耶稣与列城有关。经卷是藏文写成的,两位女士均不识藏文,亦未要求找人翻译。但卡夫人拍了照片留念,后来带回瑞士。在她八十五岁那年-一九八四或八五年,未详考)。将照片交给美国一位基督教女作家予以公开发表,引起国际学者注意。     卡夫人对伊萨经卷事前一无所知,亦未向寺僧询问,此乃寺僧主动展示,而卡夫人亦不知利用良机作进一步研究,殊为可惜!
  西藏拉萨传闻藏有伊萨经卷巴利文原本,但西藏于一九五○年后,迭经变故,六○年代起又经『文革』十年动乱,拉萨各寺经卷是否仍安然存在?尚属疑问:是否曾遭红卫兵毁灭?抑或已被藏人迁往隐秘收藏?均不可知,重要佛经命运未卜,遑论伊萨经卷了,一九七四年后,.开放西藏旅游,国际游客前往拉萨者,年年增加,但至今仍未闻有人提及拉萨藏经之下落。     
  一九五一年,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之一,威廉.德格勒斯(WilliamDouglas)曾往印度旅行,一访法戒寺,返美后发表『喜玛拉雅山后』(BEYONDTHEHIGHHIMALAYS)一书,其中一段称:『 拉达克省一邦国)的希米士大寺一法戒寺一仍是该地最引人入胜之观光所在,该寺年代久远,甚多传奇,其中之一为传说耶稣十四岁时曾来该地,二十八岁始离去西返祖国,从此断绝音讯,传说耶稣来法戒寺之时,名字为伊萨。』     
  一九七五年,美国加州大学诺烈治分校人类学教授拉维兹博士(Dr.Roberts.Ravice.UC-NorthRidge)往访列城,途次曾访在印度的达赖喇嘛。拉博士到了法戒寺,曾目击伊萨经卷,并得闻口译经文,内容与诺着相同。       
【附图:法戒寺的大门及喇嘛僧侣。(图略)】
    一九八四年秋出版的美国加州旅行家兼地理学家,当时已高龄八十九的挪亚克(EdwardF.Noack)先生笔记『在亚洲高原的冰雪与游牧民族中间』(AmidstIce&NomadsInHighAsia)亦提及曾于一九七○末年访问列城法戒寺经过,他说当时询问寺僧,一位喇嘛告以确有伊萨经卷锁藏于经楼,该经卷叙述耶稣曾到达拉达克邦国研究佛法。挪克先生是大英皇家地理研究会会员,亦是美国加州科学学会的会员(CaliforniaAcademyOfScience),素有令誉,他与夫人于一九五八年起至一九八四年之间,曾作十八次探险研究旅行于西藏、尼泊尔、锡金、不丹、拉达克、阿富汗、中国西北等各地与土耳其斯坦,并曾四次访游列城,他的报导笔记,一向翔实可靠。     以上是迄今能力范围内所能找到的证言资料的简述,若有兴趣研究详情,请参考本文附录资料英文书名,以窥全豹。各资料均有完整的英文版本与图片。俄人诺氏著作『耶稣佚史』一书约为二百二十二页,全文大约二十余万字,其中从初页到一九○页纪述其印藏旅程见闻及分析婆罗门教与佛教、余页为十四章的『伊萨经卷』英文译本,第一至第四章相似于旧约出埃及记及新约四福音,第五章耶稣十四岁父母为之聘妇,耶稣夜遁,参加商队东行,到达印度师事婆罗门祭司学法六年,后来改学佛法六年。       
第六章第一节:『婆罗门教白人。祭司与勇土,知悉伊萨向*民传道施医之后,就决定派人将这位青年先知杀死。』
第二节:『*民通报示警于伊萨,于是伊萨乘夜逃出则格诺特,到了喜玛拉雅
山上,来到佛陀释迦牟尼诞生圣地住下,生活在信佛的人当中。』
第三节:『伊萨学得巴利文精通之后,就潜心学习佛经圣典』
  (AfterperfectedhimselfinthePalilanguage,Issaapplyhimselftothestudyofthesacredwritingsofthesutras)       
  第四节:『六年之后,伊萨,此位被佛陀选派来弘扬圣言的人,已经成为一位圣典佛经的完美弘法者。』(Sixyearsafter,Issa,whomtheBuddhahadselectedtospreadhisholyword,hadbecomeperfectexpositorofthesacredwritings)       
第五节:『然后他就离开尼泊尔与喜玛拉雅山脉,下山到拉哲普丹那山谷,向西而行,向各色人等传授至高无上的完美法门。』
  (ThenhelefttheHimalayaMountains,descendedintotheva1leyofRajputana,andwenttowardsthewest,reachingtodiverseofpeoplesthesupremeperfectionofman.)     
从第六节至第十六节,是伊萨教人莫着相,莫拜偶像,从第八章起,伊萨开始讲及唯一的上帝为无形的造物主,但亦讲因果,(第二十二节)
第九章第一节有很奇怪的文字:『伊萨,这位由造物主选择来代表真正的上帝的人性的,当他回到以色列之时,他已是二十九岁。
  (Issawhomthecreatorhadselectedtoremindadepravedhumanityofthetruegod,hadreachedhistwenty-nineyearswhenhereturntothelandofIsrael.)     
  前文说伊萨是佛陀选择派来弘扬圣言的人,此处则视是造物主(Creator)选择,这样似乎就意味看,佛陀就是造物主--这是印藏一带的信仰观念,(佛经也有不少文字说一切法界及一佛所化生,倒是中国佛教很少这样说。)     
  第九章起叙述伊萨在以色列传道及抨击邪恶腐化的犹太教与邪教。十三章叙述罗马总督彼拉多丐IL卜TD派兵逮捕伊萨,并施以毒刑侮辱,及公审,第十四章叙述士兵将伊萨与两个盗贼一同押往刑场钉十字架,日落时分,伊萨气绝升天。       
第三节:『日落时分,伊萨的苦难终结了,他失去了知觉,这位正直的人的灵魂离开了他的躯体,被神性所吸收了。』
  (Atsunset,thesufferingsofIssacametoanend,helostconsciousness,andthesoulofthisjustmanlefthisbodytobecomeabsorbedinthedivine.)     
  %天行健9 于
13:20:35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耶稣年轻时曾经因为逃婚而在印度学习过六年佛法,这个观点将震撼整个基督教王国,这段故事已经拍成了电影“耶稣在印度”(Jesus in India).    圣经中关于耶稣12岁到30岁之间的记录只有一段话:耶稣的智慧和身量,并神和人喜爱他的心,都一齐增长。  (And Jesus increased in wisdom and stature, and in favour with God and man.)
(新约 -- 路加福音(Luke) -- 2:52). 那么这些年耶稣在哪儿呢,他在干什么呢?为什么圣经不记载呢?    俄国贵族诺托维奇在1894年表示在喜马拉雅山脚下拉达克的赫米斯寺院(法戒寺)里亲自读到两卷西藏经书,记载着耶稣在14岁时因为逃婚而随同商人来到印度地区学习6年,后来又到尼泊尔继续学习佛法6年。    此后至少有七批基督教徒去法戒寺实地考察证实了“耶稣曾到印度西藏学习过六年佛法”。    下面是维基百科中关于 耶稣与佛法的关系记载:     耶稣与佛教
http://zh.wikipedia.org/zh-hans/%E8%80%B6%E7%A8%A3    由于耶稣在12岁至32岁之间的事迹并没有在任何经典中提及,因此引来了后人的猜测。有人指当时的耶稣与家人前往埃及避祸,但以新约全书内有关埃及的记载,似乎难以符合这个说法。有耶稣曾经到印度学佛一说,并拍摄了电影《水徒行纪》。根据这份由新世纪运动者Levi H. Dowling宣称由灵视观看阿卡西记录的《水徒行纪》记载了耶稣在这段真空期间的事情,耶稣经由当时是罗马帝国一部份的小亚细亚,然后路经安息王朝的波斯及刚刚统一的贵霜帝国,然后才抵达印度及西藏等佛教圣地,在那里居住学习佛法约十年,才再经由波斯返抵以色列[27][28]。然而却有错误资讯将此书传为由伯多禄所写并被视为伪经的书。 [29]俄国贵族诺托维奇早在1894年表示在喜马拉雅山脚下拉达克的赫米斯寺院里亲自读到两卷西藏经书,记载着耶稣在14岁时随同商人来到印度地区学习 6年,后来又到尼泊尔继续学习佛法6年[27][30]。另外有一说指出耶稣钉上十字架后没有死去,而且移居印度,后来在克什米尔定居,并在斯利那加去世[27]。科幻小说作者Paul Davids便是采用了这个题材而制作了《耶稣在印度》(Jesus in India)这部电影[31]。现在斯利那加中有一个耶稣的墓穴供各大宗教的信徒敬拜。[32]    到了2007年,又有一位德国的亚洲研究博士生Christian Lindtner出版了一本名为《Geheimnisse um Jesus Christus》的书。在书里,Lindtner比较了希腊文版本的四福音书与巴利文及梵文的佛经内容。他的研究结果是:四福音书其实透过了各种手段,诸如利用了希伯来字母代码(gematria)的数值、双关语及同音字等来把古老的佛经内容重新包装。这个研究结果引起了正反双方的激辩。      
      实地考察发现“耶稣曾到印度西藏学习佛法”的都是基督教徒,而不是佛教徒。佛教徒冯冯居士记载了这个历史如下。    “冯冯:耶稣基督在印度西藏足迹的追寻 ” http://www.xinfajia.net/content/view/6202.page    1. 1887 年俄国作家兼旅行记者尼古拉斯.诺托维茨来到拉达克邦国的首府列赫(Leh)市郊二十五英里左右的一座佛教寺院,名叫希米斯(Himis),即『法戒寺』, 他费尽周折, 终於看到两厚卷因年久而发黄的按西藏传统的颂诗体写成的经卷, 记载着伊萨(耶稣的异译)在14 岁时, 耶稣十四岁父母为之聘妇,耶稣夜遁,参加商队东行,到达印度师事婆罗门祭司学法六年,后来改学佛法六年。……然后六年间,他来往于王舍城,卡西 (Kasi)等各处佛教圣地,然后,他前往参拜佛陀诞生圣地卡彼拉瓦斯土(Kapilavastu),在彼处,他追随佛教僧人六年之久,学习巴利文及研读佛经。  然后,他遍游尼泊尔与喜玛拉雅山,然后西返,他经过波斯,拜火教之地,( Earathustra)……  他的声名已经遍传遐迩。他返回本国以色列之时,年方二十九岁,他旋即开始向国人弘扬和平博爱之道……  伊萨在以色列被钉十字架殉教之后,大约三四年,乃有巴利文写成之伊萨行状文献问世,乃系根据曾经接触过伊萨之藏人、印人、商旅、及目击伊萨被以色列人钉十字架者……等人之证言写成。    2. 原籍印度的英人史弯米.阿喜达南达(Swami Abhedananda),阿氏于一九二一年七月,从旧金山乘船往印度,一九二二年,年已五十六岁的阿氏,率领一批学者,专程前往西藏法戒寺,探查伊萨传说一案。阿氏文章叙述同行众人均平安到达法戒寺,阿氏询问该寺主持及各主要喇嘛有关俄人诺氏之故事是否属实,阿氏日记这样写:『余从彼等获得答案,诺氏故事全部属实!』
阿氏获准请译员将伊萨经译为英文,列入他著作内一并出版,后来经学者鉴定,大意均相近诺氏一昼所载伊萨的经译文。    3. 俄人,名为尼古拉斯.罗厄烈冶(Nicholas Roerich),罗氏夫妇与一子佐治及六位友人,一共九人,组成探险团,于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八年间,遍游西藏、新疆、喀玛昆仑山脉、喜玛拉雅山、阿尔泰山、戈壁沙漠、甘肃、克什米尔、拉达克、潘闸、锡金……等各地,并专程去列城法戒寺查询伊萨经卷,一路考察民俗,做笔记,罗教授将旅游见闻写成很多本书,  罗教授的『亚洲心脏地带』书中说:『在殊零那格(SRINAGAR──注西巴基斯坦接近拉达克边境之城) ,我们就初次听到耶稣基督曾来过该地的传说,稍后,我们发现这种传说多么广泛流传于印度,拉达克邦国,乃至中央亚细亚,都传说耶稣失踪年代就是来了此等地带。』    罗氏说:『伊萨活佛的传说,流行于克什米尔,拉达克,蒙古和新疆,佛教喇嘛很多都知道此一传说,各说大同小异,共同点就是:耶稣的失踪年代就是来了印藏极亚地区。』罗氏在法戒寺黑暗角落找到了『伊萨经卷』,他的长子佐治精通藏文,又有藏僧洛氏同行,因此可以直接从经卷翻译,无需依赖译员,罗氏等发现的伊萨经卷,译文载于罗氏著作『喜玛拉雅』一书内,内容与诺氏著作『耶稣佚史』相近,无甚重大差异。    4.一九三九年夏天,伊萨经卷才又重新引起世界注目。该年,有一对瑞士籍的音乐家夫妇卡斯柏里教授与其夫人来到列城法戒寺,卡夫人对伊萨经卷拍了照片留念,后来带回瑞士。在她八十五岁那年 (一九八四或八五年,未详考)。将照片交给美国一位基督教女作家予以公开发表,引起国际学者注意。    5.一九五一年,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之一,威廉.德格勒斯(William Douglas)曾往印度旅行,一访法戒寺,返美后发表『喜玛拉雅山后』(BEYOND THE HIGH HIMALAYAS)一书,其中一段称:    『拉达克省(邦国)的希米士大寺(法戒寺)仍是该地最引人入胜之观光所在,该寺年代久远,甚多传奇,其中之一为传说耶稣十四岁时曾来该地,二十八岁始离去西返祖国,从此断绝音讯,传说耶稣来法戒寺之时,名字为伊萨。』    6. 一九七五年,美国加州大学诺烈治分校人类学教授拉维兹博士(Dr. Roberts.Ravice.UC-North Ridge)往访列城。拉博士到了法戒寺,曾目击伊萨经卷,并得闻口译经文,内容与诺着相同。    7. 一九八四年秋出版的美国加州旅行家兼地理学家,当时已高龄八十九的挪亚克(Edward F. Noack)先生笔记『在亚洲高原的冰雪与游牧民族中间』(Amidst Ice & Nomads In High Asia)亦提及曾于一九七○末年访问列城法戒寺经过,他说当时询问寺僧,一位喇嘛告以确有伊萨经卷锁藏于经楼,该经卷叙述耶稣曾到达拉达克邦国研究佛法。挪克先生是大英皇家地理研究会会员,亦是美国加州科学学会的会员(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 ),素有令誉,他与夫人于一九五八年起至一九八四年之间,曾作十八次探险研究旅行于西藏、尼泊尔、锡金、不丹、拉达克、阿富汗、中国西北等各地与土耳其斯坦,并曾四次访游列城,他的报导笔记,一向翔实可靠。       天行健9 于
13:20:35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文章提交者:号啕大哭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此说法是喇嘛教流传出来的,喇嘛教不是佛教。    正传佛教最后一支天竺法裔早已移居中国云南。    只有喇嘛教才会视基督为荣耀,真正的佛门人士根本无视之。      18:47:02
  文章提交者:号啕大哭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佛教与基督教毫无关系,莫用善说给邪教贴金。     20:41:41
  文章提交者:号啕大哭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对音当作考古手段,是近代研究所谓中西交通历史的“学者”最喜欢的把戏,现代研究塞种很有名的余太山,就多靠此手法得出“惊人”成果。    实际全是不着边际的猜想臆测。     22:14:21
  文章提交者:号啕大哭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文章提交者:天行健9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文章提交者:我要真善美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俄国贵族诺托维奇在1894年表示在喜马拉雅山脚下拉达克的赫米斯寺院(法戒寺)里亲自读到两卷西藏经书,记载着耶稣在14岁时因为逃婚而随同商人来到印度地区学习6年,后来又到尼泊尔继续学习佛法6年。  -----------------------  公元I世纪。。。那时候有西藏经书没?     -----------------------------    《中西交通史料汇编》中讲道:“孔雀王朝阿育迦大王……大王奉佛。遣僧人至诸邻国,传布佛教。远如埃及、马其顿、西藏,皆为佛徒踪迹。”[11]还说: “王为佛教之保护人。当召集佛教大会于华氏城,改良僧侣社会,并遣僧人至叙利亚、埃及,马其顿、锡兰、西藏、比努阿以及印度全土,传布佛教慈善宗旨。” [12]“阿育王即位于纪元前二百七十二年”。[13]格敦群培曾认为,佛逝世271年后阿育王当执,两者的说法基本吻合。[14]按《中西交通史料汇篇》的记录,公元前272年即位的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时期,佛教开始传入西藏,这一时段正是聂赤赞普时期。......综观上引诸史书中的有关记述,似乎说明,佛教传入西藏的历史时间是公元前3世纪。    =================    这篇《佛教传入西藏时间考》(作者:仲布·次仁多杰)有点古怪了:    翻遍《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6册全书,只有这一段:“更翻阅印度史,孔雀王朝阿输迦大王适与秦始皇同时。大王奉佛,遣僧人至四邻诸国,传布佛教。远如埃及、马其顿,皆有佛徒踪迹。”    1.《佛教传入西藏时间考》显然把“阿输迦大王”错写为“阿育迦大王”。    2.《佛教传入西藏时间考》引文“远如埃及、马其顿、西藏,皆为佛徒踪迹”,但《中西交通史料汇编》原文“远如埃及、马其顿,皆有佛徒踪迹”并无“西藏”字眼。    3.《佛教传入西藏时间考》另一段引文“王为佛教之保护人。当召集佛教大会于华氏城,改良僧侣社会,并遣僧人至叙利亚、埃及,马其顿、锡兰、西藏、比努阿以及印度全土,传布佛教慈善宗旨。”在《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6册里找不到。     22:21:44
  基督教与历史上真实的耶稣 ——    羊皮古卷『水徒福音摘要』 (水徒行紀,又稱彼得福音)      标签: 宗教 婆罗门教 佛陀 耶稣 印度福音书 基督教 十字架 众生 佛教 羊皮古卷
     序:早期基督教会故意把这一篇章节从圣经中删除了,而被删除的远不止这一篇,许多文稿已经被罗马教廷采取“焚书坑儒”的方式彻底销毁了。现在大家看到的圣经只不过是教廷“钦定”的版本。有理由说它完全是人为删改的东西。基督徒们把这样一部篡改过的残经奉为至上的“神的话语”,不是荒唐也是无知了。公布这一片章节摘要(许多内容已经不全,只能是摘要了)对基督徒和非基督徒了解基督教的形成有很重要的意义。    『水徒福音摘要』 (水徒行紀,又稱彼得福音)    第一部:  第一章:敘述耶穌母親瑪利亞的身世  第二部,  第二章:『施洗』約翰的出生(耶穌的表兄)  第三章:耶穌出生  第六章:猶太王下令捕殺新生嬰兒,瑪利亞與丈夫約瑟攜帶耶穌逃入埃及避難。同行者,有姨母伊利沙白及其子約翰(施洗)。  第十章:約翰與耶穌同在埃及佐安(Zoan)接受教育,師傅是一位隱士伊利胡(EliHu)  第十章:  第一、二節:伊利胡教給耶穌知道:『古時候,遙遠的東方,有一種宗教,他們居住和平之中,他們看見內悟的光,他們在智慧之中修行,他們稱為婆羅門。  第三節:但是婆羅門祭司們肉體欲望太貪婪,他們擅改律法,以作為滿足因欲與貪欲,使貧苦的人民負擔沉重,婆羅門教已經越來越腐化。  第四節:幸而在那黑暗世代之中,尚有少數的聖者潔身自愛,秉持看偉大的智慧燈光照耀世界。  第五節:他們保存婆羅門的智慧,你可以在他們的神聖經典中學到那些大智慧。』  第六節:在沙地亞(Chaleada波斯滔古國迦底亞)有一個虔誠的婆羅門,名叫德拉(Terah),住在烏爾(Ur),他的兒子更是虔誠信奉婆羅門教,人們就稱他為『阿婆羅門』(Abram)。他被遣派離開父親,去開宗成為希伯來民族的祖先!  .第七節:德拉帶了妻子和兒子,和他的羊群西行,同行還有他的一些親族。來到哈蘭(Haran),德拉死於彼處。  第八節:德拉的兒子阿婆羅門繼承父親的羊群牲口,率領親族繼續向西方移居。  第九節:他來到迦南(Canan---即今日以色列敘利亞一帶)地區的摩拉橡林(Oaks of Morah,就設立營幕居留。  第十節:不久,當地發生了饑荒,阿婆羅門率領牠的親族和牲口羊群,進入埃及,來到肥沃的佐安土地,設營居住。  第十三節:在佐安,阿婆羅門設立了聖廟,傳授婆羅門教的智慧及天文科學。  第十四節:他教會了很多人,後來他率家同到迦南地區居住,定居於馬末利平原(Mamre),老死於彼處。  第十五節:他的一生事蹟及其子孫的事蹟,都載於以色列民族的希伯來聖經之內!  (這位阿婆羅門,即是舊約中所講的阿伯拉罕Abraham ---本文作者註)經彼得福音一說明,我們就恍明白,原來希伯來人是婆羅門的子孫!可是基督教與猶太教聖經早已刪除這些記載!)  第十六節:在波斯,人們尊奉婆羅門教,好比極遠遠東國度的人信奉道教一般。  第十一章:  第一節:伊利胡師傅教給耶穌:『印度的祭司都已腐化,婆羅門教已經腐化了,人權已經墮落在塵埃。』  第二節:伊利胡說給耶穌聽:『幸而後來有一位有大能大力的聖人師傅出世,就是佛陀釋迦牟尼,他放棄了財富尊負和世俗的榮耀,他出家到荒野山林洞穴去修行,後來終於獲得覺悟的大智慧成為佛陀。  第三節:佛陀教導世人修行佛法以獲昇華的人生,又教世人怎樣尊重他人。  第四節:佛陀不講那些神祇的律法,他只講人的本性,他的規律只是公正平等,慈悲和公正。  第五節:伊利胡就說:『我可以引用一些佛陀的教訓給你聽,那都是很有幫助於妳的。』  第六節:『憎恨是一個殘忍的詞語,假如有人憎恨你,你不要理會:你能將他人的憎恨轉變為愛和慈悲善心,尤其是,慈悲是像諸天空一般偉大的』。  第七節:『人人都應行善,善必滅惡,捨施可令貪鄙羞慚,真實無偽會使錯謬的曲線恢復為直,因為錯謬只不過是歪曲及迷失的真理。  第八節:『小有邪念者行邪行者,必自招痛苦煩惱,比他腳下的車輪旋轉一樣,必會迴向循環。』  第九節:『人若能克制自己,就比作戰殺掉一千人都偉大得多。』  第十節:『人若能先以身作則以行所信之道,就是一個完人。』  第十一節:『以德報怨,以恩報仇,別人就不會再行不義,因為愛會淨化心,受可淨化施予者及受施者。』  第十二節:『佛陀的教訓,都記載於印度的佛教聖經群書之內,你應去學習它 因為佛語就是神聖的上帝的言語。』  (本文作者註:此一章內各節,均是意譯,並非一字一宇直譯,觀其含義顯然是佛陀所教的八正道內的大意的一部份,由於語又多次轉譯而走了樣子。)  第十二章:  第二十二節:伊利胡與沙樂美在埃及佐安的山林,講學了三年教育耶穌及其他學生,一切的學問都有記錄下來在一本叫做『錄』(Lo)的書內,那就是語錄,是有價值的權威書籍。  第二十三節:瑪利亞,約瑟,伊利莎白,約翰等,全家離開埃及,但是不敢回耶路撒冷,因為希律王雖已死,其子阿凱勞斯為王(Archelaus),仍然在位,十分殘酷。  第二十四節:他們來到苦海邊上(Bitter Sea)(註:可能是今之死海),他們到達安格地山地(Engedi),休歇在約述華(Joshua)家中,伊利莎白與其子約翰就在彼定居下來了。  (註:約翰後來長大成為施洗約翰,即是日後為耶穌施洗的,也是因為批評國王納娶寡嫂,因而被捕下獄的施洗約翰。這位耶穌的姨表兄,後來被王后的女兒沙樂美向國王跳演七重紗脫衣舞,要求斬取約翰的人頭,約翰因此喪命這是有名的聖經故事,英國十九世紀作家王爾德著作『莎樂美』及奧國大作曲家史屈勞斯的歌劇『莎樂美』內『七重紗之舞』,就是依此故事而寫成。)  第二十五節:約瑟,瑪利亞,帶著兒子耶穌,走向約旦,經過多日旅途,回到故鄉那撤列(Nazareth)  第五部:  第十三章:(第一至二十二節,敘述施洗先知約翰的童年及其教育)。  第四五節. 埃及撒卡拉(Sakara)佛教大廟祭司馬德諾弗(Matherno).成為隱士,在山洞教育約翰。  第十二節:約翰表示不明白猶太人屠殺人及羔羊燔祭,怎會得到上帝寬恕及福庇。  第十三節:馬德諾說:上帝並不要求人屠殺犧牲燔祭,這種殘忍野蠻的宗教儀式不是佛的,也不是婆羅門教的,而是向其他國土的邪教學來的。  第十四節:『屠殺人類或動物牲口來燔祭,並不能消除罪孽!』  第十五節:『罪惡是由人心邪惡所產生的,人若要消除罪惡,必須自行反省悔改一切心中的邪念!』  第十六節『人必須恢復淨化心靈,淨化方法就是愛心,慈悲和公正,然後才可獲得消罪孽,獲得寬恕。』  第十七節:『這就是你,作為先驅使者所應向世人傳教的。』  第十八節:約翰問:『什麼是寬恕?』  第十九節:馬德諾說:『就是償還孽債:人若對別人做了不義的事,必須償還,然後才可獲得寬恕。』  第二十節:這位韋陀菩薩又開示沒:『人的錯誤過失,只有目己才可以改正!』  第二十一節:約翰說:『那麼,.人除了他自己本身的力量之外,哪裡還有別的力量可宥恕他呢?他自己能宥恕自己麼?』  第二十二節:韋陀菩薩馬德諾說:『門是大大敞開的,你看見人回到正途,就是他的罪孽獲得宥恕了:』  第十四章:(第一至二十七節,敘述韋陀馬德諾的教訓啟示。)  第十九節:『古時候,世上有很多照亮世人正的聖經,其中包括:韋陀經,波斯火經(Avesta),震旦道德經,還有許多佛經。』  第十五章,第三十一節:約翰被韋陀菩薩馬德諾帶回埃及沙卡拉佛寺教長十八年,直到他能夠克制自己為止。  第一至第二十三章(敘述幼年耶穌在家鄉的情形。  第十七章(敘述耶穌十二歲在猶太教堂講道)  第六節,耶穌說:『假如人心中充滿著愛,他就不能殺生,他就不能作假證,他就不能貪婪,他就會以尊敬上帝和人!』  第三四節:我看見一道金帶,將十誡連繫起來,金帶就是『愛』|.  第十三節:當耶穌與母親單獨相對之時,耶穌就說……  第十四節:『猶太教拉比(夫子)認為上帝是特別眷愛猶太人的,而且特別降福給猶太人多於其他民族。』  第十五節:『假如上帝果真如此偏袒猶太人,怎能稱為公正呢7』  第十六節:『希臘人,羅馬人,撤馬利亞人,還有別的民族,不也都是上帝的兒女嗎7不是跟猶太人一樣嗎?』  第十七節:『我認為猶太人已經自己建築起了一堵高牆,看不見牆外了!』  第十八節:『猶太人不知道牆外有花朵盛開,有畜牧,有收割,還有其他民族!」  第十九節:『我們最好是打破這些牆障,好叫猶太人也看見外面還有受到上帝福庇的其他子孫!』  第二十節:『我要離開猶太地方,到外面世界去參學和會見其他種族的兄弟姊妹!』  第二十章.第一至二十一節,(敘述耶穌失綜於猶太人的大祭節日宴會o)  第一節:猶太人大祭節日的盛宴結束了,各人上路同鄉。  第二節:瑪利亞問:我的兒子呢P沒有人看見這孩子。  第二一節:約瑟(耶穌父親)與眾親友到處找尋耶穌不獲 (按:後來兩天以後找到他在猶太神廟十二石級上)  第六部:  第二十一章  第一節:印度南部名城奧理沙(Orissa)的王子拉凡那(Ravanna),亦應邀參加了耶路撒冷猶太人的大祭宴會盛典。  第二節:拉凡那王子很富有,人又公正,他帶者一批婆羅門教士來訪。  第三節:耶穌站在猶太祭司群中講話,拉凡那王子就注意到他了。  第十五節:拉凡那問可不可以將耶穌帶回印度去供給他學習東方婆羅門智慧。  第十六節:耶穌表示渴望前往印度參學,經過多日考慮之後,父母終於准許。  第十七節:於是,拉凡那王子帶著耶穌和行列,登上歸程,走向日出之方向,經過多日旅途,越過辛特(Sind),回到南印度奧理沙省份的王宮。  第十八節:婆羅門教各祭司歡迎王子,也歡迎王子帶回的耶穌。  第十九節.耶穌被送入渣根那神廟(Jagannath)去參學,)在彼處研習韋陀經,與摩尼教律(ManicLaws)。  第二十二一章:第一至二十六節,敘述耶穌在婆羅門僧侶拉瑪斯(Lamas)陪同之下,週遊恒河流域參學求道。  第一節,耶穌和他的朋友拉瑪斯一同週遊奧理沙省全省各地和恆河河谷各城,尋求智慧正道,參學各地聖者高僧。  第二節:班那斯(Barnares)是恆河河畔的文化古城,人文薈萃,耶穌與同伴在此盤桓了很多日子。  第三節:耶穌在&大的印度神療大家烏特列卡(Udraka)弟子。  第四節:烏特列卡教導耶穌如何運用各種方法潦病,包括清水,泥土,植物,草藥,冷療,熱療,日光治療,陰影治療等等。  (本文作者註:印度草藥專家的智識不亞於中國的草藥專家,當今印度的草藥研究所已經錄有一萬二千多種藥用植物用法見加拿大電視訪印特輯)  (本章全部講述印度草藥療法,此處從略)  第二十四章:  第一節:耶穌在渣根那聖廟參學了四年。  第二節:有一天,耶穌問難於婆羅門群僧:『請告訴我,為什麼你們婆羅門教認為在上帝眼中是不平等的?』  (本文作者按:婆羅門教將人劃分為十二等級,最低級者為賤民。)  第二十四節:婆羅門大祭師說:凡敢觸犯婆羅教道理的,必須被處死!  第二十五節:拉瑪斯慌忙跪下替耶穌乞求赦免死刑.他們就不殺耶穌,只縛住他放逐了事。  第二十六節:耶穌於是離開了,走到黃皮膚與黑皮膚的人家去暫住。  第三十一章  第四節:耶穌在印度傳講人類應該如兄弟手足相親相愛,不分種界,應該平等無分階級。他並且譴責婆羅門教劃分階級不合理,祭司僧人腐化及祭祀儀式太繁褥而且無用。  第六節:婆羅門教的祭司們就說:假如仍然准許這個希伯來青年在印度傳教,將來就會引起革命,平民和賤民就會起來殺掉祭司僧人和摧毀神廟。  第七節:他們就召集了全印度各區的婆羅門祭司僧人,班納斯成為狂熱的婆羅門烽火集中之地。  第十七節:祭司們圖謀逮捕耶穌,但是,又苦於他並無犯罪。  第十九節:祭司們決定暗殺耶穌。  第二十節:他們僱了一個職業兇手,叫他乘夜去暗殺他們的眼中釘。  第二一十一節:拉瑪斯轉到這個暗殺耶穌的陰謀,就慌忙派人去通報耶穌,耶穌就連忙匆匆離開。  第二十二節:耶穌乘夜離開班納斯,同北方兼程而行,所至之處,農人,商人,修行者,都無不幫助他。  第二十三節:經過多日旅途,耶穌來到偉大的雪山(喜馬拉雅山),來到卡彼華斯都(Kapivasu)城市住下。  第廿四節:  第三十二章  第一節:有一位佛教高僧,名叫巴爾陀,阿拉寶(Barta Arabo),很賞識耶穌的上根智慧。  第二節:巴爾陀教耶穌研讀韋陀經,和佛陀的大智慧結晶。  第三節:當他兩人談到人類起源之時,巴爾陀就說。  第四節:『人類是宇宙的奇妙生命。人有每一種生命的優點,因為人曾經歷各種生命形態。』  第五節:『在還未有人類的極古時代,人的原始以不過是一小小點的未只形態的物質,漸漸演變成一粒微小的單細胞生命。』  第六節:宇宙的律向是要一切的東西都不斷改進以趨於完美的,那一粒微末的生命細胞不停地進化,進化為低等的蟲,又漸進為爬蟲類,鳥類,獸類……最後才進化為人類。  第七節:人類本身有心靈,心靈是從經驗來獲取完美的,心常常會以形出現,重演進化的經歷,由原始進化到完美,以是故,心往往現出各種形相,或為蟲,或為烏,或為獸,或為人|.  第八節:『將來,每一種生命形態都會進化為完美的人!』  第九節:『當人進化修成最完美境界之時,就會提升至更高境界的生命形態。』  第十節:耶穌就問:巴拉陀啊,是誰教給您這些,講人類心歷進化過程的道理的呢?  (以下各節句一直到第四十節,是耶穌與巴拉陀辯論的紀錄耶穌堅持生命是由上帝分別創造的,不是由單細包進化而來。)  第四十一節:最睿智的高僧韋狄雅柏迪(Vidyapti),聽了巴拉陀對耶穌演說人的起源和耶穌的辯答之後,就說……  第四十二節:『列拉卡彼華斯都的高僧們啊:請聽我一言:我們今天真是站在時代的顛峰了,六百年前,偉大的聖靈佛陀辟世來照耀出人類覺醒之路,今天,我們又得見另一位偉大的聖者站在這裡卡彼華斯都大佛寺!』  第四十三節:『這位希伯來先知耶穌是新升起的智慧之星:他帶來了給我們許多上帝的奧秘,全世界將來都會聽聆他的開示,都會榮耀他:』  第四十四節:『你們全寺的高僧啊:應該人人靜聽他的講話。他真是上帝的活見證聖人啊:』  第四十五節:於是,所有的高僧都稱感謝,合掌齊安唸佛,讚美啟悟的佛陀!  第八部:『禪修』(講耶穌在西藏學禪)  第三十六章  第一節:西藏拉薩有一座雄偉的佛官,藏有豐富的古代佛經及原稿。  第二節:印度聖憎韋狄雅柏迪曾經去讀過這些古代佛經寶藏,他對耶穌提及這些古代佛典,耶穌就想自己去一讀這些古經。  第三節:那時候,極束(指中國)的最偉大的大喇嗽高僧聖者孟斯德住在西藏。  第四節:越過喜馬拉雅山脈的伊莫特斯山峰(Emodus)是很艱難的旅程,但是,耶穌並不畏難,啟程前往,聖僧韋狄雅柏斯派有一個可菲的嚮導。  第五節:同時,韋狄雅柏斯寫信給大喇嗽孟斯德向之介紹這位希伯來聖者耶穌,請其盛大歡迎。  第六節:經過多日的驚險長途跋涉,耶穌在嚮導領路之下,來到西藏拉薩佛宮。  第七節:聖僧大喇嘛孟斯德率領全寺僧人,大開宮門迎接耶穌。  第八節:於是耶穌住在拉薩佛宮,獲得機會接近那些古代的神聖佛經原稿,在聖僧孟斯德的協助之下,耶穌得以能夠研讀這些佛經。  第九節:大喇嗽聖僧孟斯德時常為耶穌講解。  第十節:耶穌在拉薩沒有講道傳教,只是研究學習佛經。  第三十七章  第三節:耶穌從西藏來到拉荷Uahme巴取道前往波斯。  (以下各章,我只提綱目。)  第三十八章  第一節:二十四歲的耶穌,到了波斯。  第四十章:耶穌來到塞浦路斯島傳道。  第四十二章:耶穌來到亞述傳道。  第四十五章:耶穌在希臘傳道。  第四十七章:耶穌來到埃及傳道。  第六十四章:耶穌回到加利利海,來到約但河,施洗約翰的洗禮。  從六十五章起,聖彼得福音以下的各章敘述,漸漸接近馬太,馬可與路加三福音所趨的耶穌事蹟,但仍有若干距離。  關於這五個福音書的漏洞和矛盾等情,我不擬在本文討論下去了,只想提及『彼得福音』的最末一章:  第二十二部:  第一百八十二章,敘述大彼得在耶路撒冷成立第一座基督教堂,彼得被選為耶穌的繼承弟子,眾人尊之為教師領導基督受其長兄這本彼得福音書英文本是在公元十八世紀初次出現的.無疑一向被基督教當局視為異端邪說,而予以否定,指為偽經,但是我認為它並非偽經,它被否定.只因為基督教不願意承認耶穌曾經研究過佛教的經論。  其實,彼得的筆記也不曾說耶穌是佛教徒,只是記錄耶穌青年時代到過印度西藏研究佛教而已。  佛教對於耶穌的影響與啟示,是不可否定的事實,但是這並不會降低了耶穌的地位。耶穌採用了佛教的慈悲與濟度,衍化為博愛,又採用了佛教的平等和許多主張,他更將之發揮宏揚,創立了以博愛和犧牲自我的偉大宗教,經過一千九百多年,如今成為世界上最能發揮利他濟苦的宗教,基督徒的利他濟眾作為,殊足景式:耶穌的高度自我犧牲拯世的偉大精神,也正是萬世欽仰的聖者模範呢:他研究過佛教與佛經,這種謙遜好學的態度,正是更加反映出他的偉大的人格的又一面光輝!  基督教徒為什麼以耶穌曾研究佛法為恥呢…真正有頭腦,有見識有量度的基督徒,一定不會如此心腸狹窄的。  佛陀曾經師事婆羅門教五師,結果青出於藍,更勝於藍,佛陀的思想地位並未因曾師事外道五節而稍損,佛教徒亦並不諱言佛陀曾師事外道五師,在這一點的比較上,佛教徒畢竟是氣量魁宏得多。  這篇文章,是我以四天時間趕寫的,對於有關譯文部份,當然極嫌粗陋,未及推敲,只取其大意而已。他日有時間我打算將彼得福音全卷都譯出(二十多萬字左右),無論它是真本,是偽本,也都是極其值得參考的。  本文無意尊佛抑耶,其實,毋寧說是並尊佛陀耶穌,我希望本文能引起佛耶兩教人士促進彼此了解本是有淵源的兩大宗教,非但別再互相攻訐,彼此還更進一步互相了解和合作,共同為世界和平人類幸福而攜手並肩奮鬥!  誰影響誰,都不要緊,事實上,今日的佛教不也有些地方受到基督教的良好影響嗎?     载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9f186b0100i3pi.html
  文章提交者:号啕大哭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讲耶稣的为何没有半点献身精神?    如果历史上真有耶稣这东西,什么裹尸布、死而复生都不强求了,只要耶稣真实存在过,我自愿明天正午12时前死掉。    看看斜教到底是万能?还是无能?    现在是日23时12分。。。。。。
  原载内明月刊 作者冯冯居士         『神秘失踪的十八年』疑案 --- 佛教与基督教的渊源探原之一       (这篇文章在我行囊中,已逾二十年,因其并未收录在溤冯居士已出版的任何书中,我惧史料失传,故贴示於此。溤冯居士另一篇『耶稣基督在印度西藏足迹的追寻』,是同系列的作品,我希能尽快整理出来。此外《立绪文化事业公司》新世纪丛书81,《耶稣行踨成迷的岁月》(The Lost years of Jesus) 一书,值得一读。)     我从前曾在『内明』月刊提过耶稣基督到过印度研究佛学。远在数十年前,虚云和尚也早就提起过同样的讲法(见虚云年谱内:民国三十二年一百零四岁答某公问法书) 我说过耶稣往印度研究佛学:事裁於原始本子的新约『彼得福音』内。大彼得是耶稣的最早门徒,与西门一同归依耶稣,跟随耶稣最久,是耶稣最得力的左右手,当然对於耶稣有更深的认识,可能圣彼得比任何门徒对耶稣的认识都深入得多。作为大弟子及随身侍者,彼得对於耶稣的一切事迹都有纪录下来,但是当时并未目称为福音,只称为『水徒行传』(英文称为:Aquarian Apostle Chronicle),记下耶稣的言行语录甚详,其中提到耶稣去印度学习东方宗教。在耶稣土十字架受难之後,各门徒星散,各处传道,大彼得前往罗马传道,被罗马人逮捕焚死。他的笔记则被门徒收藏,被改名为『水徒福音』(Aquarian Gospel),实在可说是最早的新约的一部份。其他门徒:马太、约翰、路加、马可等各人都是较晚归依耶稣的,他们各人所记录耶稣的言行与语录,後来被称为四大福音书,与大彼得的福音书,互相衔接。大彼得所记录的,是耶稣十二岁初次讲道以後,直到三十一岁重返以色列进入耶路撒冷的十八至二十年当中的一切重要事迹;一直纪到耶稣上十字架。     马太等四大福音,记载耶稣出生到十二岁初次讲道於犹太教堂,但是十二岁後的事迹全然只字不提,记载中断,直到耶稣登上柑榄山被魔鬼试探,在约但河受洗礼於圣施洗约翰,才有纪录,而那时的耶稣已经有三十一二岁了。四福音强调耶稣是上帝的独生子,天赋超人能力智慧,十二岁即能在犹太教堂讲道折服各犹太长老,但是四福音对於耶稣十二岁至三十一岁之间的传道事迹只字不提,这事岂不奇怪? 依理说,他们应该都有详细纪载才对呀!难道耶稣在彼十八至二十年中的事迹都一无可提?全都不值得纪录?     细读四福音书,我们不难发现四者文字语气与纪事如同出於一人口吻:好像是经过细心整理删改统一的。同一件事,四个人的看法说法,怎可能如此统一?各人有各人的感受,各有各的观点,总不会完全吻合的。四福音已经过历代教廷删改增减,所以才会有现在本子的钦定统一模式。其实,新约当初并不是这样子的。当初的原始新约,有『彼得福音』,也有其他门徒的笔录,在份量上,比今本要多上不只十倍:圣保罗原名扫罗,本来是一个官吏,一向仇视反迫害基督徒不遗馀力,他并没有归依在世时的耶稣。它是某次喝醉了酒在路上看见已经上了十字架升天的耶稣基督对他显圣,他才改邪归正成为基督徒。从此洗心革面,发奋努力宣扬基督教义,成为基督教西传欧洲的最大功臣。它的笔记与书函很多,後来编辑为『罗骂书』『哥林多前书後书』等等。被尊为首任教宗的保罗,弃家而出家传道,立下清规,创下基督教修士的严格苦行修行济世风范,为後世所宗,保罗律己极严,尤其痛责淫乱,最禁酒色。他对於耶稣的早期弟子大彼得,有没有争取领导地位,我们很难断言,但是,那是不无可能的。因为保罗的才干,一归王之後,就立刻压倒了各门徒。而当时,大彼得正是公认共戴的耶稣继承人。大彼得与西门都出身是渔夫,原在加利利海航海捕鱼,在教育水准上,自然比不上出身尊贵的保罗,渔人与海员生涯阶段,难免酒色寄情,归依耶稣以後,当然改掉酒色嗜习,但是,恐怕多少也还有些残馀的不羁态度罢:大彼得的自由作风与豪放态度,是主张苦行禁欲的保罗所不满的。彼得与保罗不相为谋,各传各道。如果彼得不是死於罗马人手中,或者一场剧烈的权力斗争,终不可避免发生於彼得与保罗之间的。   转
  原文:基督教与轮回转世观、素食
作者:顺天而为    本文根据魏斯博士的《生命轮回-超越时空的前世疗法》相关内容整理      基督教与轮回转世观    犹太教对轮回转世的信仰已存在上千年,轮回转世观一直是犹太教的信仰基石,转变不过是近两世纪的事。在正统的犹太教采施地(Chasidic)社区,轮回的信仰至今仍末丝毫动摇。千年之前的犹太神秘哲学秘典 Kabbalah 中,轮回转世的观点满书皆是。几世纪前,学富五车的犹太学者路查脱(Rabbi Moshe Chaim Luzzatto),在《神理》(The Way Of God)一书中摘取gilgul精华,并说:“一个灵魂可透过不同躯体,轮回转世无数次。如此,它会修正前世的错误;同理,它也会达成前世的理想。”      (注:犹太教是基督系宗教(天主教、东正教、新教等)的总源头,Kabbalah 是犹太教的密宗,也是基督系宗教的密宗。)      《新约圣经》中原本存在轮回转世的教言,但在公元四世纪当基督教成为罗马的法定宗教时,被君士坦丁大帝删掉。君士坦丁大帝觉得这种转世观念,会危害帝国的存在,因为相信有另一世的国民,比起相信有审判日的人,更不服从命令或遵守法令。      公元六世纪,君士坦丁堡的第二次议会,更特别支持君士坦丁大帝的做法,并规定凡公开倡导轮回转世者,皆属异教徒。当时,教会也和君士坦丁大帝一样,害怕前世的观念减弱教徒的信心,不再找寻救赎之道。他们同意,审判日的鞭策是必要的,才能确保信徒的信仰态度和行为。      在君士坦丁会议领导的基督教草创期,其他的教会神父如奥利金(Origen)、亚力山大的克里蒙(Clement of Alexandria)、圣哲罗姆(St.Jerome)等,都相信轮回转世说。著名的诺斯帝教徒(Gnostics)也相信轮回。随后在十二世纪时,部分意大利和法国南部的基督教徒,因为相信轮回而被残酷处置。      不论是清洁派教徒(Cathars)、诺斯帝教徒(Gnostics)、犹太神秘教徒(Kabbalists),除了一致的轮回转世信仰外,还有一种完全相同的看法,那就是:直接的个人(通灵)经验,是超越理性思维的;或者说,宗教所教导的东西,都是灵界的智慧根源所传达的。直接的个人经验可以提升灵魂的成长和个人的成长。很可惜,由于这些看法被视为异端,会遭受严历处罚,所以这些教徒只好明哲保身,严守秘密。对前世教诲的镇压,理由竟是政治的,与灵性无关。      与耶稣同时的犹太教大师裴禄,就很明显地主张轮回说。如他曾向信众宣说:像摩西这类智者,原本住在他们美好的家乡,后来离开家乡始寄存于另外的地方。他们为什么寄存异域之地而不好好安居天堂?原因是好奇和求知的欲望。当他们寄存在人的身体里时,看到周围的一切以及会死亡的事物,对之非常鄙视,于是就又热切希望重返他们本来的故乡。他们是将天界看作自己的祖国,现在居住的这个世界,不过是暂时寄居的他乡而已。      轮回说一直是犹太教的中心思想,没有那个教徒敢否定的,如有否定轮回,就被视为叛徒,这从犹太教的另一位学者马拉塞所说,可以得到最大的证明。他说:      ‘灵魂轮回的信仰或学说,是我们教会里的全体会众,所一致接受的坚定不移的教条,因此没有一个人敢于否定它......。其实,在以色列有许多圣者深信这个学说,因此将它制订为一个教条,成为我们的宗教的基本根据。因而我们有义务热烈地去服从和接受这个教条......它的真实性早已被梭哈以及所有卡巴拉所证明’。      犹太教对于轮回为何这样坚定不移地深信?原因在于他们认为每个生命,都要接受轮回的审判,不但在你来这世界前要接受,在你离开这世界时同样要接受。受审判的每个生命,不知自己要经历多少转化和神秘审判,更不知有多少灵魂来到这世界,再没办法回到天上的宫殿去。灵魂在这地面上被囚禁于人的躯壳中,并不是理想状态,应寻求重回神圣的故乡。但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将各部分,发展到最极完美的地步,如在一生中不能完成,那就一生又一生地继续下去,直至达到目的为止,所以生命轮回是普遍存在的。      本于犹太教而创立的基督教,是由被认为上帝独生子的耶稣基督所开始的,以《旧约全书》(承继自犹太教的经典)、《新约全书》为圣经。当时犹太教所奉行的轮回思想,耶稣也是接受的。如耶稣再三对弟子说:‘施洗约翰即为先知以利亚之转生’。这是耶稣亲口所说,足以证明他相信轮回。除此,还有更详细的说法,如约翰福音第三章说:      ‘有一个法利赛人,名叫‘尼哥底母’,是犹太人的官员。这人夜里来见耶稣说: “拉比!我们知道你是由神那里来作师傅的。因为你所行的神迹,若没有神的同在,无人能行”。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尼哥底母说:“人已经老了,如何能重生呢?难道再进母腹生出来吗”?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神的国。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生灵。我说:你们必须重生,你不要以为稀奇。风随意而吹,你听见风的声响,却不晓得风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凡从圣灵生的,也是如此”’。      从耶稣说的这番话,更可证知耶稣是谈轮回的,并且坚定地信受轮回。      基督教中另有一位很有名的牧师雅洁,为了研究轮回究竟是怎么回事,曾花费数十年光阴致力于此,终于被他发现轮回确是一大事实,不是任何人所能否定的。为了证明轮回确实有,特发表专论轮回而且极有价值的书,不但风行一时,且获广大读者的喜爱与共鸣。如他在书中说:‘用类比的论法来为轮回理论辩护,似乎是特别强有力的。我们很自然地可以从大宇宙的生命景象,论到无处不表现一个永恒的计画,各别不同的灵魂进入适当的有机组织中,在形形色色的世界里,获得一连串继续不断的经历......’。      又说:‘我们得承认,许多很有深度的、优雅的信仰,都不及这个信仰传布得广泛和悠久。它获得大家的赞同,代代都有半数的人类深深相信它,几乎没有一件事物可与它比拟。的确,轮回说是骤看之下,最触目的事实,是在世界任何角落,都一直重现的信仰,而且某些大国还对此坚信不移......。’      由雅洁的这一说法,可知轮回之说,在空间上固然流传得很广,在时间上亦流传得相当久,而且在任何时空中,都获得广大人群的信受,认为生命确是不断在流转中。每个不同生命的出现,外表上的态度和容貌,不论有著怎样极度的相似,但各自的才质不能不说有著大大的不同,所以在轮回中的生命,可以说没有一个是相同的。      创立基督教的耶稣,有名的牧师雅洁,固皆承认轮回说,还有被尊为该教亚圣的保罗,同样相信轮回是真实不虚的。如他在罗马书第九章中说:雅父和以扫在未生以前,神就喜欢前者,讨厌后者。此即承认二人在未生以前就有灵魂而转生’。当时有很多基督教的教父,因为离开基督的时间还不太久,所以都能继承轮回说,对之没有一点怀疑,况且轮回是世间的事实,是无庸置疑的。所以那时基督教的信徒,大都深信有轮回这回事,且坚信不移地以种种理论来阐释轮回,不由得你不信。如大奥日根说:      ‘灵魂被放置在生命肉体中,不是随便放入,而是依各个生命的功罪和过去的行为来决定的。那些曾运用肉体,作最高善事的灵魂,会有权比其他灵魂,得到较佳禀赋的肉体,这不是极为合理的事吗?......本性非物质性与不可见的灵魂,如不具有一个合乎物质世界性质的肉体,就根本不能存在于物质世界。同理,它有时会把一个从前所必需,而现在有了变化,不再适用的身体,自然卸下,另换一个新的生命肉体。不论什么人的生命,出现到这世间上,必然有个物质的肉体,而这物质的肉体,不能永远存在,在无常法则之下,到了一个相当时期,演化不息的肉体,自然而然地毁灭,接著有个新的肉体来,这不是世间的事实吗?而为前后生命做连接任务的,就是灵魂。’  [转贴]新约和早期基督教里的轮回说      轮回说在古代地中海地区并不陌生。曾经有一位古希腊哲人(忘了是谁了)指著一条狗说,这狗是他某朋友的再世。在古巴勒斯坦地区,轮回说也应该是不陌生的。犹太宗教学者Schalom Ben Chorin在《耶稣兄弟——从犹太人的角度看那撒勒人耶稣》中写道:“耶稣时代,轮回思想在犹太文化中显然是民间信仰……所以,许多人把耶稣看成是一个古代先知的再世(路加9:8, 9:19)。塔木德中也常有可以理解为轮回的奇怪记载,比如:‘Mordechai,这就是撒姆尔。’这意思就是说,这个叫作Mordechai的犹太人,王后Esther的叔叔(舅舅?),是先知撒姆尔的再世……”(德文版,慕尼黑1977,第25页)。应该说,若轮回思想在耶稣原本的教义中不存在,那应该是很奇怪的事。事实上,新约中的某些说法从轮回报应的角度看可能更容易理解。比如约翰福音:      9:1 耶稣过去的时候,看见一个人生来是瞎眼的。  9:2 门徒问耶稣说,拉比,这人生来是瞎眼的,是谁犯了罪,是这人呢,是他父母呢?  9:3 耶稣回答说,也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显出神的作为来。      门徒的问题从轮回和报应的角度来看是很容易理解的。      耶稣自己用轮回说的实例,最著名的就是他对施洗约翰和先知伊利亚的关系的解释了:      马太福音:  11:14 你们若肯领受,这人就是应当来的以利亚。      并      17:10 门徒问耶稣说,文士为什么说,以利亚必须先来。  17:11 耶稣回答说,以利亚固然先来,并要复兴万事。  17:12 只是我告诉你们,以利亚已经来了,人却不认识他,竟任意待他。人子也将要这样受他们的害。  17:13 门徒这才明白耶稣所说的,是指著施洗的约翰。      当然,现代基督教,不论是天主教还是新教,都不会说约翰是以利亚的转世,而是想方设法“解经”,以便绕开轮回这个话题。我所知道的最恶劣的解释是约翰象以利亚。当然,华人教会的牧师们是怎么讲的,不知道。不知道华人教徒有没有胆量问他们的牧师?      使徒时代的早期基督教显然存在轮回说,比如      雅各书  3:6 舌头就是火,在我们百体中,舌头是个罪恶的世界,能污秽全身,也能把生命的轮子点起来,并且是从地狱里点著的。      其中“生命的轮子”的希腊文是 trochos tes geneseos,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出生之轮”或“造生之轮”,“生命的轮子”显然不能表达原文的意思。如果考虑到德文的翻译,这里故意错误翻译以避开轮回这个话题的倾向就更明显了。在路德的原始译本里,“轮子”这个词根本就没出现,用的是Wandel,流转,而到了1984年的修订本就变成了“全世界”。新教-天主教统一译本用的是和中文一样的表达,Rad des Lebens,但是下边的注解就太离谱了:生命的轮子(或成长的轮-子)可能是指整个生命的过程和人生的环境。      如果再看看没有被收入新约的所谓伪经,能找到的轮回说就更多了。当然,对于教会来说,伪经所代表的不是基督教的观点,但是我们至少可以看到,轮回说在那个时代并不陌生。      教父时代,轮回说在基督教中可能依然存在,但是这方面有争议。著名的 Origenes 有可能信轮回说,并曾经用轮回观点阐释圣经。553年君士坦丁堡教会会议宣布他的某些学说为异端时没有提他的轮回说:早在398年,他的学生 Rufin 就已经承认,根据教会的教义修改了老师的著作。但是,从Hieronymus 的著作里,我们还能多少看到一些他在这方面的说法和观点,比如:“一个人时常换自己的身体,如同他从天上到人间是经常换居住地一样。”(De Principiis I, 5, 3, Darmstadt 1976, 第205页)另外,他的Peri Archon 也有一些,比如他评论创世纪中雅各和以扫的故事时这么说:我们必须这么设想,雅各因为前世的功德……而优先于以扫。(Peri Archon II, 9, 7)。      当然,西方现代神学对这类说法也有另外的解释,比如说他是受了诺斯替思想的影响之类的。华人教会怎么看他的轮回说,这就需要华人基督徒来解说了。      不过,教会和现代神学这么解释当然有自己的考虑。轮回说与末日审判论似乎是不相容的。如果认可轮回说,末日审判时究竟该审谁呢?尤其是那套死者等待末日审判的体系该怎么办?    ----------------------    [转贴]      顺便澄清一点原始基督教的教义教理。当代的基督教似乎不提轮回,有时还批评佛教的轮回。在这一问题上,基督教可谓是数典忘宗。当初基督的教理中,轮回观是其有机成份之一,而且在基督时代的中东,轮回观念在民间也是天经地义的道理。      我这么说基督教朋友可能要跟我急了,不过别急,我举个例子。基督初传福音时,一些徒众特别惊奇,以为耶稣是过去世某位大先知的转世,他们于是问耶稣“你是不是XXX先知?”(手头无圣经,无法原文引用)。从中可见轮回观念在基督的教理中是不可能缺席的。      但为什么生死轮回观念会从近现代基督教以及圣经中消失呢?说来也简单,这大概要归功于中世纪教会了。中世纪的教会已被贪婪与腐败的魔鬼渗透,以致想垄断赎罪的权柄。试想,如果按原本圣经及基督教教义继续保持轮回观念,那就意味著教廷并不掌握绝对永生的权力----因为人还有来生来世,我们所有的罪将有可能在下一世得以赎买!教廷方面却想建立绝对永世的权威,怎么办?一劳永逸的方法莫过于从教义中,从圣经中永远地删掉轮回的观念!!!于是在某一次大公会议上圣经被修改删节,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幻想全明星伊利亚出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