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游戏支付宝付款追回成功,怎么样能追回

10岁少年花4万买网游装备,这笔钱还能追回来吗?
来源: 作者: 
  买一台电脑给10岁的儿子丰富见闻,谁料儿子却沉迷于网游,豪掷父亲4万多元买游戏装备,熊孩子不知道,这笔钱是他父母起早贪黑卖菜好几年攒的。昨日,孩子的父母说起这事表示很无奈,希望能追回这笔钱。
  卡里4.4万分30多次被消费
  莫先生一家来自广西,几年前夫妻俩来到广州,在多宝路一菜市场卖菜。
  最近,莫先生接到银行短信通知,说他银行卡里余额不足,有线电视欠费了。“卡里有好几万块,怎么没钱了呢?”莫先生一开始以为银行卡被盗刷了,立即去查询,发现自己的银行卡被“消费”光了,4万多块钱分30多次被消费掉了。“都是通过支付宝和财付通消费出去的,300、900、最大的一笔1896元,消费主要集中在8月25日到9月12日,通过支付宝消费了2.7万,通过财付通消费了1.7万,共4.4万多元。”
莫先生的银行存折上,密密麻麻都是扣款记录
  原来被儿子拿去买游戏装备
  这些钱到底怎么消费出去的?莫先生致电财付通才知道,这笔钱被用来买网络游戏装备、道具了。财付通的客户人员表示,这个游戏装备是通过QQ来进行交易的。得知儿子阿豪花了4.4万买游戏装备后,莫先生夫妇很无奈。“这些钱是我们卖菜赚来的,攒了好几年,本来是给儿子上大学用的。”莫太太说。
  阿豪告诉记者,他也不记得玩了哪款游戏,忘记QQ密码了,就按找回,“注册什么,绑定什么之后,然后按回车键,就成功了”。记者发现,阿豪曾经登录了“穿越火线”网游的官网,并访问过游戏装备商城和支付页面,而游戏页面的登录号正是阿豪的QQ号。
莫太太说,希望财付通和支付宝能把这笔钱退给他们,不过财付通方面告诉他,这笔钱消费了,退不回来。“现在我也不知道怎么办,这些都是一点一点攒的。”
  阿豪才10岁,属于未成年人,这笔钱能否追回来?
广东红棉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少武认为,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有些操作行为可视为无效,但是孩子和家长都无法证明,处理这些财产是谁操作的,取证非常难,难以追回这笔钱。当然,如果有证据证明,电脑中毒导致钱转出去了,是可以退回的。
  来源|信息时报
  责编|刘宝霞
对《10岁少年花4万买网游装备,这笔钱还能追回来吗?》表态
对《10岁少年花4万买网游装备,这笔钱还能追回来吗?》发表评论
·····
·····
·····
全国两会 百名企业家建言2016两会
机器人秘书读两会 中超揭幕战
供给侧改革 史上最萌美人鱼
奥斯卡颁奖典礼 小李夺奥斯卡奖
·&&·&&· &&··
· ···· ··· ··
··········
·····5被浏览878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咨询热线:400-676-8333
手机找法网
您的当前位置:
孩子在大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玩游戏…通过微信支付了10000元,怎么追回我的损失?
孩子在大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玩游戏…通过微信支付了10000元,怎么追回我的损失?
河南 - 洛阳
您好!这个可以要求游戏公司返还,如果拒绝的话,可以走法律途径。
找法网认证律师
1条律师回答
您好,可以报警处理,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
找法网认证律师
其他类似咨询
相关咨询标签:
免费在线咨询
年累计为超过
用户提供了在线咨询服务
婚姻家庭咨询律师
最新法律咨询
来自保定用户的咨询
来自西安用户的咨询
来自用户的咨询
来自用户的咨询
来自用户的咨询
来自用户的咨询
来自用户的咨询
来自用户的咨询
来自用户的咨询
来自用户的咨询
来自用户的咨询
来自用户的咨询
来自用户的咨询
来自用户的咨询
来自盘锦用户的咨询
来自用户的咨询
来自天津天津用户的咨询
来自用户的咨询
来自用户的咨询
来自用户的咨询
来自新乡用户的咨询
来自用户的咨询
来自菏泽用户的咨询
来自用户的咨询
来自用户的咨询
来自用户的咨询
来自用户的咨询
来自用户的咨询
来自用户的咨询
来自用户的咨询
来自用户的咨询9岁小孩为玩游戏,花了6万块钱,家长求助警方只追回2万8,到底是谁的错?9岁小孩为玩游戏,花了6万块钱,家长求助警方只追回2万8,到底是谁的错?人花亦醉百家号重庆万盛的小明(化名)从3岁时就跟着父亲玩网络游戏,今年9岁的他已是一名网游界老司机。今年3月,他无意中看到母亲谭女士的微信支付密码,于是偷偷用母亲的微信账号给自己的网络游戏账号充值,3个月不到就花了6万。近日,接到谭女士报警后,万盛警方协助其追回2.8万。一封邮件,得知儿子玩游戏花6万非常感谢你们帮我追回部分钱,以后我一定不让孩子玩网络游戏了。今日上午,谭女士打电话给万盛警方表达谢意。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还得从6月18日的一封电子邮件说起。您好,2017年6月心悦成长值总计到账15,618。6月18日,谭女士收到信息后点击进去发现有账户详情游戏充值分布等字样,从不玩游戏的她没看懂便向读高中的侄女求助,谁知结果却让谭女士大吃一惊。姨,你要有心里准备哦,初步统计小明用你微信玩游戏可能花了有七八万元。侄女告诉她说。一听花了几万,谭女士吓得不轻。随后,谭女士将所有的账单明细打出来,汇总发现从今年3月到6月,儿子小明先后向两个游戏平台充值100多次,共计6万余元。这些钱分别用于玩王者荣耀、生死狙击、火线精英等近10款网络游戏。她不甘心,求助警方艰难追回2.8万自己辛苦挣来的血汗钱,儿子3个月不到就花了6万,谭女士越想越不甘心。6月22日,她与两个游戏平台的客服联系,试图追回儿子充值的钱,并向万盛警方求助。在警方协助下,谭女士与某讯游戏客服联系,证明是不满10岁的儿子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用她的手机微信充值近1.8万,某讯游戏客服与谭女士协商后决定退还她1.5万。谭女士又与某99游戏平台沟通,由于小明的游戏账号是用别人的身份证注册绑定的,游戏平台以帐号密码丢失且不属于小明为由拒不退款。随后,民警帮助谭女士收集证据,证明某99平台游戏帐号为小明所有,小明年仅9岁,无民事行为能力,且谭女士未开通银行短信余额提醒功能,对小明的行为毫不知情,并逐一梳理了谭女士手机微信转账的101笔近2.8万的充值记录,提交给游戏平台方。同时,民警从企业需要督促玩家落实实名认证制度,担负社会责任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调解,最终,某99游戏平台和谭女士达成协议,决定退还谭女士1.3万。吸取教训,严管儿子不让玩游戏吃一堑长一智,算是给自己买个教训。挽回部分损失后,谭女士表示自己也算是幸运的,还能追回部分费用。以后不给他玩手机,还要严管。此事也让谭女士发现儿子小明沉迷网络游戏,她决定以后不再让小明玩手机,也尽可能不让小明用电脑玩游戏。警方提醒对于微信、支付宝等具有转账功能软件的密码,一定要定期变更并保管好。家长在与子女相处的过程中,不当着孩子的面玩手机,打游戏,起好榜样作用。作为提供网络游戏的企业,严格落实玩家实名认证制度,多措并举,避免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给孩子营造一个绿色健康的成长环境。孩子怎么玩游戏也是成长的一课面对老生常谈的学生沉迷游戏问题,来自华师附中学生发展指导室心理老师李之宁从专业角度给家长支招。李老师表示游戏在设计上正是利用了人脑的规律,比如及时的正面反馈和成果激励等,因此学生沉迷游戏,有一定生理和心理上的不可抗因素。学生玩游戏不能一概而论。有的偶尔玩耍,能够自我控制。有的想做游戏方面的工作,或做职业玩家,玩游戏是研究其内在逻辑、机制,不容易成瘾。但也有的长期沉迷游戏世界,严重影响现实生活和学习。面对游戏沉迷,家长时常采取的方法是从态度和行为习惯上制止,这类办法初期可能会有一定效果,但后期情况严重时效果就不甚理想。李老师强调,老师和家长一直管着学生,并不能起到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作用,这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在能力上,李老师说一方面是学生内在的自制力,另一方面是外部助力。比如设定一些规则,包括不能把手机带入卧室,只能在客厅玩游戏,以此加强学生的自我觉察能力。或者家长和学生约定好超出游戏时间,家长可以自行断网等。通过内在和外在两种形式上的限定,让学生感受到他是指令的发出者,他能做主宰。李老师指出破解僵局最关键的是,让孩子感到,和玩游戏这种行为博弈也是自我的成长,是学习自我管理的机会。李老师还提醒,家长不可操之过急,孩子能够每天少玩游戏10分钟也是值得鼓励的进步。面对家长对游戏的围追堵截,学生的看法不一而足。来自某重点小学的肖同学说其实家长越不让我们玩,我们会越想玩。和我们好好商量,讲明道理我们也能听得进去。我现在玩游戏较少,就是因为妈妈在管我玩游戏上没那么严厉,说学习和游戏均衡就行了。有时候给我们自由的空间,反而是一件好事。就读三年级的周同学说,我觉得玩游戏也是一种学习的方式。我们全班同学都特别喜欢玩三国杀,而且是语文老师教我们玩的。玩游戏也需要历史知识和动脑子,一下课我们班的人就聚在一起研究卡牌的技能,扩充新人物,连男生也不捣乱了。我们通过三国杀了解了三国人物和故事,我才有兴趣读《三国演义》,有位同学还续写了三国故事,语文水平肯定都有提升。如果不是这个游戏,我们不会对三国有这么强的兴趣。家长要么不闻不问,要么言辞激烈,又打又骂,恶言以对,孩子不沉迷网游才怪。但是还有一种人,即便是自己孩子每天只是摸一下手机都会被打骂长达几个小时之久,这种人直接把问题全部怪在游戏和孩子身上,这种垃圾一样的人渣才是最可怕的。还记得前段时间因为好奇摸了一下父母手机的小浩吗?他现在还在医院里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希望各位家长和孩子能够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一下。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人花亦醉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时间让它变成一场回不去的旅程。相关文章熊孩子“砸大钱”充值游戏,家长能全额追回吗?
澎湃新闻记者 王选辉 宋蒋萱
近日,腾讯公司旗下手游“王者荣耀”风靡朋友圈。然而,关于儿童沉迷游戏的新闻也频频爆出:有家长称,孩子在大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花费数万购买游戏点券。
澎湃新闻此前报道,有家长就孩子玩游戏产生巨额花费提出维权后,腾讯、4399等手游运营公司作退款处理,但也有家长无法证明消费是孩子所为放弃维权。
未成年人的消费是否有效,家长的要求退款是否合理?这类行为应如何避免?巨额的游戏花费到底该谁“买单”呢?
北京大悦律师事务所的梁宏刚律师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进行的大额买卖行为需经过法定代理人追认。而家长需要提供充分证据证明消费系孩子所为,现实中完成这个举证存在较大困难。
腾讯回应澎湃新闻时表示,确实接到家长反映未成年人偷拿家长手机、身份证、支付密码等信息进行游戏登陆及支付行为,“只能通过多维度的综合评估,如果可信度较高,我们会出于关怀的角度,进行退款处理。”
有专家认为,游戏企业应提高企业责任意识,通过技术手段不断升级完善,让网游实名制认证落到实处。同时,家长、学校、全社会共同形成合力,避免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在游戏中理性消费。
10岁以下儿童大额消费可直接退回
腾讯公司2016年财报显示,截止至2016年底,《王者荣耀》拥有2亿用户,日活跃用户超过5000万,日活跃用户峰值高达8000万,创造了腾讯平台上智能手机游戏的新纪录,涵盖了从小学生到大学生,再到上班族多个年龄段的玩家。
“王者荣耀”为对战竞技类游戏,澎湃新闻注意到,进行普通对战并不需要消费。玩家可以通过积累战绩来获取少量金币,金币积累到一定数额可以购买英雄角色。
“王者荣耀”中有个商城栏目,该商城中所有直售商品均可用点劵支付,点劵是该游戏的万能流通货币。玩家如果想购买新的“英雄”和增加“英雄”属性的皮肤,可以通过充值点券来进行购买。充值一元钱可获得10点券,比如一个英雄“诸葛亮”的皮肤价格为288点券,意味着购买一个皮肤需要28.8元。
尽管游戏公司为未成年人设置了重重关卡:在醒目位置说明“拒绝”未成年人;要求身份证实名认证;为防成瘾限制游戏时间……但效果受到质疑。
腾讯曾回应澎湃新闻时称,确实接到家长反映未成年人偷拿家长手机、身份证、支付密码等信息进行游戏登陆及支付行为的情况,会在核对相关资料后进行研判,如推测事实属实,则会出于关怀进行退款。
那么如果未成年人在游戏中进行大额消费,他们的消费是否有效,家长的要求是否合理?
“孩子的消费行为是否有效,不光是看商品的价格,还要看孩子的年龄、商品或服务的特性等。”北京大悦律师事务所的梁宏刚律师告诉澎湃新闻。
根据现行《民法通则》的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这就意味着,10岁以下儿童无民事能力在游戏中进行消费,是可以直接要求撤回的。10岁到18岁,则要看他消费的数额,数百元甚至上千的商品,则需要征得家长同意。”梁宏刚说。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0月份即将实施的新《民法总则》中,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年龄从原来的10岁下限降低到8岁。
“上述法律规定虽然放在现实消费中没问题,但是放在网络上,适用起来又会产生新的问题。”梁宏刚表示,在实体店里进行买卖,买卖双方都可以核实。但通过网络进行交易,网络的另一头是“谁”,很难得知。
举证难让家长“望而却步”
梁宏刚说,想要主张孩子进行大额消费的行为无效,必须要有足够的证据证明线上支付的行为是孩子所为,并且没有经过自己授权。
但由于用于网络游戏账户充值、购买物品的银行卡和所绑定的手机均在家长名下,掌握银行卡、交易密码和绑定手机并进行网络交易理应视为银行卡所有人实施的行为。“如果家长不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该行为系孩子所为,到了法院很难获得支持。”梁宏刚表示。
梁宏刚说,这就要求家长一定要妥善保管自己的支付账号、手机、银行卡等电子交易必备要件。确实出现了小孩偷用手机进行游戏消费的情况,也要注意保全证据,如孩子相关的充值、消费记录截屏,只要能够证明消费金额巨大、消费时间异常等等,都是证明充值行为系孩子所为的有力证据。“此外,除与平台进行协商或向法院起诉外,家长还可以通过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等方式尽量挽回损失。”
公开报道显示,多次此类纠纷经调解解决。武汉一10岁男孩家长曾于去年11月将腾讯公司诉至法院,原因是她称儿子多次偷偷用家长的手机给自己发微信红包,然后充值玩手游。最终该家长选择撤诉,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她觉得举证难度较大。
6月14日,一则“深圳11岁男孩趁父母不在家,偷取父母银行卡和手机玩王者荣耀花光家中三万元积蓄”的消息引发关注。腾讯公司相关负责人就此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目前腾讯已经与男孩的家长取得联系,并且确认退款。
“我们一般需要对方提供家长和孩子的身份证明,以及亲子关系等一些必要的基本资料,并会结合游戏账户的后台数据,与家长、孩子详细沟通之后,以此进行多维度的综合评估,如果可信度较高,我们会出于关怀的角度,进行退款处理。”该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也表示,这些问题仅从监管和企业自身,确实是无法百分之百规避的。“我们也提醒各位家长在忙于工作的同时,给孩子足够的关注与重视,注意保管好自己的手机,以及银行卡、手机的密码,避免因手机被偷拿,或者密码泄露,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与纠纷。如果能够做到政策监管,企业责任,家庭教育责任及社会各界共同推动,相信这是一个理性且有效的解决问题方案。”
手游从监管盲区到监管重点
澎湃新闻注意到,目前网络游戏主要由两个政府部门进行监管,一是文化部,二是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随着产业不断发展,相关管理规定也一直不断在细化与完善。
2005年6月,新闻出版总署制定《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并于2007年4月发布执行。为更有效地在未成年人中实行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新闻出版总署同时组织有关方面制定配套的《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实名认证方案》一并发布执行。
日,文化部发布的《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办法》要求,网络游戏企业应要求玩家使用有效身份证进行实名注册,并保存用户注册信息。
“由于当时移动游戏并未出现,因此在监管范围上,主要针对基于PC的客户端网络游戏与网页游戏,导致后续当移动游戏出现并兴起时,一直未有明确界定,也形成了一定的监管盲区。”腾讯公司相关负责人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介绍。
日,随着移动游戏发展迅速的趋势,文化部发布了《关于规范网络游戏运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通知》,这也是移动游戏第一次被纳入政策监管范围。
该通知从日起正式实行。通知要求,网络游戏运营企业应当要求网络游戏用户使用有效身份证件进行实名注册,不得为使用游客模式登陆的网络游戏用户提供游戏内充值或者消费服务。提倡网络游戏经营单位在落实“网络游戏未成年人家长监护工程”基础上,设置未成年用户消费限额,限定未成年用户游戏时间,并采取技术措施屏蔽不适宜未成年用户的场景和功能等。
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法律系副主任郑宁接受媒体采访认为,监管部门应及时更新监管手段及条例,加强监管力度,行业协会也应积极介入,出台自律公约。游戏企业应提高企业责任意识,严格遵守政策监管,通过技术手段不断升级完善,让网游实名制认证落到实处;同时,需社会各界配合,加强用户举报投诉的社会机制。
本期编辑 郦晓君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aypal付款能追回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