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经典 赵晓生生:弹几级无所谓,弹得好不好才重要

108被浏览25377分享邀请回答381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赵晓生丨谱子背熟了,为什么弹的时候还要看?
作曲家、钢琴家、音乐理论家与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1年至1984年,美国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客席教授。《钢琴艺术》杂志副主编、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音乐家协会理事、现代音乐学会副会长和东方音乐协会、日本音乐研究会会员。
很多琴童在练习钢琴的时候,都会犯一个通病:会背谱了,就眼睛紧盯着键盘看,全然顾不上看乐谱,最后经常是弹着弹着,就找不到乐谱弹到哪里了,然后再漫无边际地“满地找谱”。
这里关于背谱,就有两种不正确的方法。
第一,是在没有弹熟前从不背谱,而背谱只是手指习惯动作的条件反射的结果。这种“用手背谱”的顺手溜的背谱法极不牢靠。因为音乐没有通过大脑的分析、构建、记忆,没有理性的指导。
第二,是一旦“背”出谱后就再不看谱,结果谱子在大脑的记忆中越来越模糊,最终不断出现偏差。
正确背谱方式
真正正确的背谱记忆方式应不同于上述两项。最好在一接触新作品时就一句一句地分句背出来,用大脑记忆而不是靠手的动作惯性。应当尽快把乐谱牢牢地刻印在脑海中。
一旦背出后,就再不要背谱弹,而要不断看着乐谱练习,观察乐谱,分析乐谱,研究乐谱,不断从乐谱中“看”出自己还不理解或被忽略的成分,加深对音乐的认识。
*转自琴童公众号;往期大狮子主题:1、赵晓生说:“钢琴入门,听最重要!”2、赵晓生微博点评肖邦(晓邦)练习曲;3、赵晓生对话吴乐懿丨“你们的technigue(技术)很好,就是music(音乐)太少。”4、“大狮子”赵晓生教你如何提高练琴效率丨不在钢琴旁边时,如何“心练”?5、赵晓生丨通往钢琴技术境界的必由之路;6、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赵晓生:观音闻声 广播乐种
  有人说,赵晓生很博学;有人说,赵晓生很狂傲;有人说,赵晓生很真率……也有人说,他是个“怪人”。那天在文联食堂遇见上海音乐家协会秘书长郭强辉先生,我毫不讳言,询问起这个“怪人”,强辉笑了说,不,大家称他是“怪才”。 中国论文网 /7/view-3939640.htm  赵晓生,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原校长。在新中国培养的音乐家中,能在作曲、表演、教学、理论研究中均有建树者为数不多,赵晓生是其中佼佼者,诚如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杨燕迪所言,“他是教授中的教授”。在赵晓生四十多年的音乐生涯中,他创作和演奏的作品在国内外音乐赛事中屡屡折桂;他教过的学生“入室”上百,“俗家”成千;他在作曲领域辛勤耕耘,先后完成了“太极作曲系统”、“音集集合运动”、“音乐活性构造”的作曲理论,走在我国作曲研究及教学的前端。郭秘书长最后说,我建议,你最好去见见他。   没想到,见赵晓生还真不易,音协和几个朋友提供的电话,几天没打通。这时有人告诉我,赵晓生的微博最近“围观”正火。果真我“独辟蹊径”联系上了。他告诉我,此刻正在深圳,返沪后即与我联系。   果然,三天后,我接到了赵晓生发来的短讯:如蒙不弃,请到寒舍见面。次日上午我如约来到他府上,他西装笔挺,已在那里等我。我这才知道,昨晚他刚返沪。这么抓紧时间的人,我心中不由一热。   原来,这次他是应深圳大学之邀飞抵鹏城的。两天里,他不仅举行大型音乐讲座,而且为大师班进行了教学,还在深圳音乐厅举行了钢琴独奏音乐会,连奏13首中外名曲,让深圳乐友们尽情享受了一次大师级的音乐盛宴。听到这里,我有点不好意思,昨天刚回,今天便带着远途疲劳接待我。他安慰我说,你好不容易找到我,我当然得紧急安排时间了,再说明天上海图书馆还有我的一档讲座《我的音乐信仰》——让我谈谈我的音乐之路和我对音乐的诠释。欢迎你光临。   “哦,这正是我想知道的。”想不到“捷足先登”,得来个“先闻为快”,于是,他打开一罐啤酒,一边喝着,一边说起他的“观音闻声”——他的音乐信仰。   强拉上琴凳   ——“音乐信仰”开场   “人生如梦对于如我这般简单的人来说,这六十七年是无色的梦。因为,当我十岁时满怀憧憬之心考入上海中学,幻想着清华北大复旦同济交大,做着宏观天体宇宙微观基本粒子的童年美梦时,现实却是父亲强行把我‘塞’进了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我坚决不从,他把无反抗能力的我反锁进三楼亭子间内三日,逼我就范。就这样,我记忆中的人生第一个重要美梦彻底破碎,‘我的音乐信仰’宣告开场。”   赵晓生回忆说,他的父亲早年学的是政治经济学,留学日本,后到美国学神学,办过杂志,最后两年才改学音乐。于是以小提琴家的身份回国,在上海工部局乐团拉琴,同时到音乐学院兼执教鞭。他六岁时,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被迫天天拴上了琴凳。然而幸运的是,他在儿时启蒙就遇到了音乐大家,顾圣婴、沈枚当过他的老师。特别是杨体烈教授亲自授课达一年多。这那里,他还能和杨教授的二公子杨又青(指挥家)在地板上抱着打滚。当时他就崇拜他的哥哥杨立青,高他一个头,弹一手好钢琴,但不敢和他打架,只能找比他小的又青闹。在杨大教授那里,他一直学到《车尔尼钢琴流畅练习曲》(作品849)第20首为止,并以此考进了上海音乐学院附中。   第二年,在上音附中钟楼的大礼堂里,两次“会”让他至今记忆犹新。一次是大卫·奥依斯特拉赫和杨波斯基音乐会,演奏曲目是贝多芬《C小调第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拉威尔《茨冈狂想曲》、弗朗克《A大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时隔五十多年,竟历历在目,声声入耳。另一次,过不了多久,所有人被叫到同一礼堂“斗争右派”。他第一次亲眼见识了人与人之间怎么好好的就忽然举起拳头高呼口号喊打倒。这一精神猛烈刺激给他上了人生最重要一课。   再后来,他被“拔荐”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师从范继森教授。自此没有离开音乐。   自从七岁开始学弹钢琴,到现在六十七岁,正好一个甲子。赵晓生说,除去音乐,我没有任何其他东西。音乐占据了我的全部时间。音乐对于我几成宗教,于是我虔诚地皈依于他,匍匐在他脚下,崇敬他,仰望他,把自己的生命给了他。尽管这违逆我幼年梦想的本意,但或许这就是天意。   狂喜与痴迷   ——即兴演奏的快乐   作为钢琴家,赵晓生蜚声海内外。他在中国50余个主要城市(250场以上),美国(20余场)等地举行过钢琴独奏会。   从表象上看,赵晓生具有驾驭一切钢琴作品的艺术技巧,他的手指早已远远跳离了许多钢琴弹奏者“以不变应万变”的机械化触键运动;同时,他还拥有所有职业钢琴家必须拥有的十分丰富、完备的踏板技巧。他之所以有这样的技艺,来源于他几十年来的苦练和钻研。在他前行的路上,干扰很多,但机会又给了勤奋者。   上世纪六十年代音乐界提倡钢琴音乐“民族化”,这个观念给了他很多奇怪的想法,他就想知道钢琴能不能发出民族乐器的声音,比如用钢琴模仿笛子、琵琶、古筝等民族乐器。当时,他为了模仿竹笛创作了《塞北笛声》,模仿月琴创作了《滇南琴声》,根据琵琶曲移植创作了《霸王卸甲》,根据“样板戏”也创作了不少东西。应该说,当时社会流行的一些试验他都尝试了。其中有独奏,也有伴唱,还有五重奏。比如根据《龙江颂》江水英唱段,《杜鹃山》柯湘《乱云飞》唱段、《家住安源》唱段他都编创了钢琴独奏曲。这些作品虽然受到当时文化氛围的制约,但是尝试这些习作,对后来的创作发展还是大有裨益的。   “四人帮”被打倒后,赵晓生改行作曲。他曾想向钢琴告别,为此举行了第一轮大规模的巡回独奏会。谁知1981年赴美后,拜雷蒙·赫伯特教授为师,洋教授却反而鼓励他在美国举行独奏会。日,哥伦比亚城大雪纷飞,赵晓生原以为将对空场演奏,但出乎意料,那天竟连走廊上都挤满了人。受到如此鼓舞,自此一发不可收。于是他在作曲之余,天天练习不辍。后在美国竟频演了20多场。   不少专家称赞赵晓生“弹”出的音乐是“立体”的:从巴赫到李斯特,从舒伯特到莫扎特,从舒曼到贝多芬,从肖邦到斯克里亚宾,从梅西安到德彪西,从他的《无极》到《东方红》,在他指端,我们都可以将自己的注意点任意地放在任何一个声部:你可以发现明晰、深沉而极富穿透力的低音线条,可以沉醉于晶莹剔透温婉明亮的高音旋律,也可以探寻哪怕是隐藏在内声部甚或密集和弦之中的对位声部——所有你想得到的一切,你都可以十分轻松地在他的演奏中予以捕获。   而近十年来,渐进他独奏佳境的是“即兴演奏”。他笑着说,这是跟阿炳学的。原来,《二泉映月》本来不叫这个名字,是杨荫浏先生后来根据曲意起的。当时阿炳演奏是没有谱子的,每次演奏都不一样。听的人多了,会拉得长一点,心情不好时,拉得慢一点,悲一点,心情好时拉得快一点。阿炳把这叫做“依心曲”。赵晓生向民间艺人学习,就想还音乐以自然本色。过去的曲子靠“口传心授”传下来,有些曲目弹多了就相对固定,但如果写下来,就意味着它的死亡。其实过去的作曲大师都是即兴大师。车尔尼说过:“贝多芬的即兴演奏有极大的冲击力、震撼力。虽然错音一大把,但其震撼力绝对超过他的《热情奏鸣曲》。”   赵晓生由此受到启发。如今当他即兴演奏时,他的狂喜和痴迷,已成他最大的快乐,他甚至说,“我自己过去的作品,现在都不爱每次弹得一模一样。”他以丰富多变的触键艺术,结合流露于自然状态之中的肢体语言,并用他全部的情感与心灵,深深感染了观众。   重要理论学术成果   ——作曲三论   赵晓生说,1978年我跳槽了。结束“文革”后,上海音乐学院恢复招生作曲研究生,他成了丁善德先生的作曲研究生,当时在七八十个考生中,只录取了三个人。另外两位是施咏康先生的配器研究生杨立青,桑桐先生的和声研究生汪成用。1981年,赵晓生被公派去美国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从此他真的跳进了作曲的圈子里。   著名的《太极作曲系统》是赵晓生1984年赴美国返国后完成的第一项重要理论学术成果。1985年他以自己的钢琴协奏曲《希望之神》为代表提出了“合力论”;1986年以管弦乐组曲《简乐四章》为代表提出了“音集论”;1987年又以钢琴独奏曲《太极》为代表提出了“太极论”;上述“三论”于日至12日在武汉音乐学院历时一周的讲学中首次公开面世。三年后,《太极作曲系统——赵晓生音乐论集》一书正式出版。   赵晓生介绍说,合力、音集、太极“三论”是《太极作曲系统》基本骨架;“太极论”是广阔无边的“音集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以《周易》六十四卦象运动形态为逻辑规律所制约的一种特定作曲系统。   1988年在香港国际现代音乐节与亚洲作曲家同盟大会上,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李焕之先生在题为《中国音乐创作在深化探索中前进》发言中说:“作曲家们运用新的技法,创造新的风格则各有自己的独特创造,尽管相互间难免有不少雷同之处,然而各人都有各自的探求,有的还逐步形成一套创作技法体系的理论,如赵晓生的《太极作曲系统》就是其中的一例,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他会自成一个特别的作曲流派也未可知。”   果真,赵晓生运用“太极作曲系统”理论创作的各种乐曲已达20余部,较为著名的有《阴阳三阕》《太极》《嫦娥》《碧霄排云》《一》《绿腰》《听琴》《唤凤》等。其后,在1990年代运用此技法创作了规模更大的作品,如交响组曲《地曲·人声·天祭》、钢琴协奏曲《辽音》、民族舞剧《大荒的太阳》等。演出后都引起音乐界强烈的反响。   《传统作曲技法》   ——十三年写成的教程   数十年来,赵晓生以其睿智的思维力、敏锐的观察力,在作曲理论领域辛勤耕耘,成绩非凡。而在其辛勤耕耘的教学中同样硕果累累。历时十三年完成的《传统作曲技法》是他最突出的教学成果之一。   赵晓生从美回国,1986年接手作曲班。在尝试全班上大课、做习题、模仿写作、命题创作时,萌发了写作“传统作曲技法”教程的想法。我国音乐学院作曲系的课程设置,都把专业基础课的“四大件”——和声、复调、配器、曲式,设为大课讲授、个别改题,而作为专业本体的作曲本身,却通常不设课程,只有“一对一”、“手把手”、“口传心授”式的改题。   作曲作为一门课程,能不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其基本规律呢?在进入真正的创作过程之前,学生是否需要经过必要的、合乎规律的训练呢?当过学生的他,换位思考后深感这太重要了,于是他决定专为音乐学院作曲系的本科学生量身定制一本教材。他力图通过模仿写作蓄积基础力,通过自由写作激发原创力,从而达到根基深厚、后劲充足的技术境界;通过掌握西方音乐精密的组织结构,东方音乐悠远的内在神韵,从而达到“古今汇流、中西合璧、大千贯一、纵横捭阖”的思维境界;通过对中外音乐材料“合纵连横”的应用,以立足当今的现代意识与观念作指导,从而达到在“传统作曲技法”范围内的推陈出新的文化境界。因为赵晓生知道,作曲家从事的是“无中生有”的职业。每一首作品的产生是将基因、细胞组成生命实体的过程。在从事这一创造性的劳动过程中,作曲家倾注了全部心血,迸发出无穷智慧。他的“三境界”,就是希望能激发而不是扼杀学生心中的原创力,能帮助他们射亮精神宇宙中的第一道闪电,照明创新之路。赵晓生指出,“对天才不能使用常规教育,只能唤醒他们心中原本的创造力。”   这或许是赵教授的明智之处——“因材施教”思想的集中体现。这本1989年动笔,2002年杀青出版的教程,现在已被多所院校指定为作曲主课学生的专业教材之一,并被不少教授称为“精深教材”。   谛乐观音读巴赫   ——时空重组   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上中下三册《时空重组——巴赫〈平均律键盘曲集〉新解》,是赵晓生对音乐大师研究的专著之一,令人惊异的是它竟然完成于其爱妻的病榻前。是什么原因让他如此倾心于巴赫的键盘?   赵晓生解释道,《平均律键盘曲集》所包含的巴赫48首前奏曲和赋格曲,是音乐思想的大海洋,从它引申而出的话题无穷无尽。两百年来,人们从不同角度作为出发点,对其观察和理解,而每种观察角度与结论均包含着某种相对的真理。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赵晓生在将近两个世纪以来无数真人学士的真知灼见的基础上再添写此书。他说,理论是认识的凝聚,他研究《平均律键盘曲集》的出发点,乃贯穿“谛”、“观”二字。“谛”乃“谛听”,静心冥听;“观”乃“观察”,深究细察。对巴赫的音乐,当用心谛之,用心观之,是为“谛乐”,是为“观音”。他将该书研究的核心思想归结为“时空重组”四字。所谓“时空重组”,就是将音乐要素进行分离解析,在时空两维进行重新组合。这一宝贵思想遗产,对于今日的各种音乐创作,都仍未失却其思想的敏锐与智慧的光芒。   巴赫的伟大智慧让赵晓生如痴如醉甚至到了着迷的地步,使他一直充满精力不知甘苦地撰写。甚至在他爱妻邓秀芝罹患绝症时,一边照料妻子,一边仍在病榻旁写作。此书前四分之一就是在她的病榻边完成的。赵晓生在第一册第三首升C大调篇后,记有下列话语:“此章节完成于日凌晨5时42分,时值爱妻邓秀芝3月17日逝世后两日,21日大殓前两日”。赵晓生告诉我,此书写作过程又是他亲临由生命走向死亡的全过程,其间内心之震撼难以言表。《时空重组》的写作不但支撑着他对抗困境,同时也支撑着妻子对生命追求的热忱与渴望。他永远不能忘记日凌晨5时40分她最后一次睁开双眼时那表露出对生命无穷渴望的热切眼神。两天后同一时刻他写完WTC I/3最后一个字。既是一种纪念,又是一个见证,这是对爱妻的纪念,对生命的见证。   《时空重组——巴赫〈平均律键盘曲集〉新解》在赵晓生爱妻去世两年后终于出版。听到这里,感动和钦佩之情油然而生。音乐家的生活并不是想象中的在美好的音乐中度过的,为把更精彩的音乐化作文字和音符奉献给学生和读者,他们有时承受的痛苦和煎熬是常人不能理解的。   让音乐全民大普及   ——广播乐种   一个不喜音乐却被硬塞进上音附中的孩子,四十年后竟然成了这里的校长。这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幽默,赵晓生相信的却是天意。此时此刻,我很想听听他对目前音乐教学的看法。   赵晓生坦然说,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它的教学有它的特性。比如,我在担任上音附中领导时,就提出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有示范作用。“以己昭昭,方能使人昭昭”,在音乐教学中,“君子动口不动手”是不行的。这在国外已是惯例。如美国朱利亚音乐学院所有的老师都是大演奏家,最年轻的也有五十多岁,上课都能示范。他们都是有了一个非常辉煌的演奏生涯之后才从事教育的。朱利亚音乐学院还有一个传统:没有一个学生一毕业就能从事教学的,一定是在社会上有相当的演奏经历之后才开始从事教育。   上音附中曾多次举办音乐会,赵晓生曾为之题词:“爱乐为人师表,演艺心育妙音”。他认为,作为音乐教师,心中有高妙的音乐,手上有杰出的技艺,这样的教师才能教学生。音乐这东西,说一万句学生不明白,通过示范他很快就能弄懂。   诚然,近十年来,赵晓生的教学思想已发生很大变化,从过去热衷的“一对一”教学,已发展为上大课,办讲座,四处游教,甚至依托电视广播,进行全民的音乐普及。   这是他出于音乐对于提高人的修养,乃至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而思考的。作为音乐人,他已深感他的工作不应局限于上海音乐学院,而应转向更大的课堂,甚至社会大舞台。由此,为将他对音乐的诠释和创作技能带给更多的学生,除北京、天津、西安全国9大音乐专业院校外,他还应邀到各地讲课教学并示范。为广播乐种,他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甚至地级市。   为向大众普及音乐,他还创办了“观音闻声”的网站,应邀在电台和电视台开设音乐栏目,利用市民文化讲堂,传授音乐和作品欣赏。他告诉我,他还有个开设“微博音乐学院”的建议。这一想法,来自他与众多乐友的交流。自去年7月开博以来,广大乐友提出各种音乐问题,让赵晓生逐一解答。由此,一条140字之内的微博,日积月累,他竟已发了30多万字,有的已成为他主编的《舒伯特钢琴奏鸣曲集》《肖邦练习曲》《肖邦前奏曲》等多部“钢琴经典导读”文章。所以,“我想,发动专家都来参与,通过互动,这‘微博音乐学院’功非小视矣。”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赵晓生说:“钢琴入门,听最重要!”
Technology is the first productivity
你需要更多技术含量~
赵晓生解读舒伯特(一)
幼儿音乐启蒙教学之要旨:热爱兴趣。开启天聪。启发创造。杜绝功利。
喜欢音乐的孩子很多,但能坚持学习,并且能学好音乐的孩子却不多。那么,幼儿音乐启蒙教学要旨在哪里?“热爱兴趣、开启天聪、启发创造、杜绝功利”四者中,又以哪个为关键呢?
大狮子斩钉截铁:聽。開發聽力,开启天聪。音乐是声音的世界,以声音为载体,对耳朵的灵敏度有很高的要求。倘若对声音无感受,不敏感,一辈子白学。学琴伊始,识指,识键,识谱,识理,识音,五管俱下,缺一不可,足见其难。但必以开发耳朵为本。打开耳朵,开启天聪,方能进入音乐。
开启天聪,一个音一个音练!
怎么做呢?大狮子认为,刚开始不必要过分强调技巧性的东西,要多开发小孩耳朵对音的感觉。“刚开始可以训练小孩子对音高、音色的感觉。不同乐器的声音,其音色不同;不同的频率,音高也有高低。要让小孩子多听各种各样的声音的颜色、组合和它的效果。”
大狮子细看巴巴菲汤等流行的基础教材,认为这些教材内容的第一课的安排对孩子来讲依然过快,要想打好基础,开启听聪,需从一个音一个音开始练习,每堂课扎实地只帮学生解决一个问题,而不要把很多复杂的问题全部一股脑的塞给学生。
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大狮子认为,为开启天聪,培养创造力又是关键。“还要锻炼他们对音程度感觉,听到的音是刺激的,还是谐和的,多训练小孩子这方面的感受。”现在的小孩学琴很不注重耳朵的开发,一味地追求技巧,要几岁内就达到多少级,这不见得可取。关键让小孩能更早的进入到这种耳朵的开发,让小孩子对音乐有所感悟,对旋律有所感悟,这对他以后了解音乐、激发对音乐的兴趣和学琴等,都是有很大的帮助的。从音乐开发个人的能力任何艺术大家,都是富有创造性的,肖邦弹得再好、弹得再像,也就是肖邦第二,不过是一个钢琴演奏匠人,而称不上艺术家。所以,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很关键,不但是音乐方面,这对他以后的整个人生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让他们自己做!
怎么培养创造力呢?不要用过多的“规矩”去束缚他们!“希望能更早的培养小孩子一种自我创造能力,比如让小孩子在琴上随便弹、瞎弹。可以弹个下雨、打雷或者电话铃声,也可以模仿一些小鸟的叫声,看他们能不能弹出点什么味道来。”
“不要小孩子弹出个什么,不要去指导他们,让他们自己做,不需要进行一种正确的错误的指导,不要给他下判断。他们自己听多了,弹多了,就会自己领会其中的妙处。这样一来,他们就能跟音乐有所交流,也会从音乐中感受到快乐,自然就会投入到学琴里面去。”
学琴一事,兴趣尤为重要
创造力也是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利器。因为不管是学习什么东西,兴趣是最重要的,而大狮子指出,在学琴这个事情上,兴趣尤为重要,首先,孩子要热爱音乐!小孩子要对音乐感兴趣,觉得音乐好玩,觉得好听,觉得音乐能够感动他,这是最重要的问题。不能强行要求小孩子热爱音乐,喜欢与不喜欢是强迫不过来的。如果强行,即使他再努力也没有用,甚至会出现逆反心理!
但,大狮子惋惜道,目前中国整个钢琴-音乐-教育体系从骨子里脱离这一音乐艺术之根本,只关注"操作",只传授(灌注)"知识",而不重视声音这一音乐传递媒介,不重视乐感这一音乐心灵关联,不重视过程这一音乐构造本质,以致太多学子只会在钢琴上砸钟,而不能把汤普森II小曲弹出音乐之动人。
学琴最忌功利心
音乐教学最忌功利心。大狮子说:音乐是一门很特殊的艺术,是从心灵到心灵的,是精神的产物,用一个纯粹的心去对待音乐,才会学到它的精髓,掌握它的真谛。如果是带有功利性的,离开了心灵这个层面去学习,就可能会偏离这个“心”,误入到另外一条路上去!
现在很多琴童家长都像一个“赌徒”,而孩子则是他们的筹码!当小孩刚步入音乐殿堂,不管是小孩、家长还是老师,首先对音乐、对钢琴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目前,钢琴教育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学钢琴的学生越来越多,很多家长、老师对小孩子技巧方面非常看重,却很容易忽略的小孩本身学琴的初衷。
张昊辰钢琴大师课丨“一个人成功与否,不论天赋如何都贵在 ‘超越自我’。”2、鲍蕙荞:为什么说“学习钢琴,16岁是个坎儿”?3、盛原采访米考夫斯基教授丨谈中国留学生及其未来方向;4、朗朗钢琴大师课视频(2015年于深圳大学);5、约根·博列特(Jorge Bolet)钢琴大师课丨拉赫马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6、巴伦博依姆论演奏丨“从来没有读过歌德,怎么能够弹好贝多芬?”7、阿劳的“肖邦圆舞曲气势宏大,夜曲几乎像叙事曲!”8、钢琴家科瓦切维奇论肖邦丨“他的音乐在我心里制造的风暴太大了!”9、理查·古德(Richard Goode)论肖邦丨“贝多芬要求的那种棱角,同肖邦截然相反,肖邦要的首先是柔韧。”10、霍洛维茨论肖邦丨他“如果今天还活着,准会改动许多东西以适合今天的乐器。”11、怀尔德(Earl Wild)谈肖邦丨辛辛苦苦练好细致的技巧之后,制造即兴演奏的气氛才是最重要也最难的任务;12、约根·博列特(Jorge Bolet)钢琴大师课丨拉赫马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赵晓生讲座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