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陨落,还有什么(巨人的陨落在线阅读)书评

巨人的陨落书评_枫少199403_新浪博客
巨人的陨落书评
&三本书,天地失色,巨人之战,世界重生。看完之后感觉荡气回肠,波澜壮阔。“世界是属于勇敢者的,所以世界是属于我的。”在作者的笔下,勇敢者在一战的历史背景下与爱情,与政权,与苦难生活展开搏斗,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激荡的人生,这云开见日的世界,永远属于那些在巨浪翻滚下仍身姿挺立的勇敢者,也只有他们,能让巨人陨落于历史的天际。
&从1911年英王乔治五世加冕开始,象征着封建等级制度的兴盛,而故事的结尾,1924年英国工党有史以来第一次成为执政党。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进攻东宫,夺取政权成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传统思想也逐渐土崩瓦解,工人阶级在不断壮大,女性地位也在不断地提高,“封建国家制度”的巨人因为历史的潮流推动和作者笔下的茉黛,艾塞尔,格雷戈里等的奋不顾身,虽然看似金汤永固,却也逃不过一字绝判。
&&“没有人希望战争,但有些时候没有比战争更好的选择。”在”成千上万并不想打仗的人只因国事决策者们的决定而惨遭屠杀“的一战中,五个家族:威尔士威廉姆斯家、英国菲茨赫伯特家族、德国别斯科夫家、德国冯·乌尔里希家族、美国杜瓦家和维亚洛夫家在英王乔治五世加冕、美西战争、一战、十月革命、德皇退位、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历史大事的铺陈下演绎家国纠葛,爱恨情仇,盛衰更迭的动人情节。
​作者对各个阶层的人物把握得十分到位,寥寥几笔,人物呼之欲出,且在情节的进展中,人物的个性丰富鲜明。贵族们如奥托,菲兹传统保守,迂腐固执,冷酷寡情;而底层人物如格雷戈里,艾塞尔则精神奋发,聪慧有胆识,散发着浓厚的英雄主义光彩。
​爱情,是个永恒的多彩的的话题。有轰轰烈烈的,有柔情缠绵的,有直接露骨的,也有间接隐晦的,书作者采用不同的手法来描绘他眼中的爱情。印象最深莫过于沃尔特与茉黛曲折感人的的爱情,哪怕战争中彼此的国家立场敌对,彼此家族百般的阻挠,多年战争的杳无音讯,新人出现在身边也无法拆散他们,他们的感情建立在感性的肉体和理性的信仰牢固的基础上,热烈真挚。他们共同奔走呼吁和平,努力说服各自的国家,只可惜他们的努力被淹没在统治阶级的欲望中,历史的狂风中个人命运如落叶般不由自主,但他们依然跨越时空限制思念对方,短暂相聚共剪西窗烛。
&妇女权利,在当时及至于无,菲兹和列夫始乱终弃,抛下纵欲对象和诞生的生命,然而没有法律的丝毫制裁。妇女辛苦做着男人挑剩下的工作却比他们的工资低几倍,明明有能力比男人做的更好却仍是被埋没,更不用说选举权。然而就是茉黛,艾塞尔千方百计地维护女性权利,提出不同的方案,不放弃每一丝有希望的事情。这就是勇者。
&我们都渴望和平,和相爱的人“坐在贝希斯坦立式钢琴前,夏日的阳光从高耸的窗外洒进来,紧挨着对方并排坐在琴凳上,四臂交错”,这真的是金子般的幸福时光。相比之下,我忘不了只有16岁的欧文贝文被送进军队,被菲兹用长官身份压制法律不让他回家,后来因胆怯和开小差被军事法庭处以死刑,且没有任何申辩。里面的有些人,也只有经历战争,才能体会到和平的弥足珍贵。
&爱情也好,维权,和平也罢,等等此类,都是信念吧,信念是鸟,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我们不应该光赞美高耸的东西,也应该赞美那些如平原和丘陵般的勇者,他们一样不朽。
枫少199403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63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书评君| 巨人的陨落到底讲了什么? - 简书
书评君| 巨人的陨落到底讲了什么?
文|傅小展书十分打八五分。听说福莱特的地位不亚于金庸在国人心里的地位,加上他肚子里的真材实料以及对历史知根知底的个性,证实了他确实是一个好作家。同时对于翻译是我在《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以来,认可的第二本好翻译的作品。可想它的流畅与耐读决不逊于任何一本国文经典小说。事实上福莱特确实是一个严肃的小说家,他在给我们呈现宏大的历史画面的同时力求保证历史的真实性。他的原则是:“要么某一场景真实发生过,或者有可能发生;要么某些话真正说过,或者有可能说。如果我发现有某种原因让某种场景不可能真正发生,或不可能说出某些话——例如某个人物当时处在另一个国家,我便将其略去。”小说是历史类的题材,差不多花了我一个星期的时间去阅读。抛开战争与国家间的利益纠纷不说,一战的起源仍然是奥地利大公的萨拉热窝事件。书中的时间线从1914年至1924年,由威尔士矿工家庭的姐弟、英格兰贵族兄妹、俄罗斯底层的孤儿兄弟、美国白宫的青年助理、德国外交情报界的名门之后五个家庭的爱恨纠缠汇聚成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但是从三册小说的收尾来看,主人公更倾向于沃尔特与沫黛的爱情曲折的经历为主线,反而一战四年成了磨砺两人感情的试刀石。刺杀事件发生以后,各国的外交人员都在试图寻找避免战争的方案。沃尔特是德国大使馆的武官,他的父亲与德皇交好。他听着父亲传来的讯息,生怕战争给他和沫黛的爱情带来阴影。随着试图阻扰战争的失败,奥地利对塞尔维亚宣战,两个利益集体为了各自的利益奔赴战场。值得注意的是欧洲贵族的血统论是一个别样的梗,各国皇室之间大多往前推可以发现自己是沾亲带故的亲兄弟。尤其在战争初始德皇与俄皇相互间的通信试图挽救局面时表现出来的兄弟之情,奈何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贵族的政治联姻所带来的错综复杂的关系网没有发挥一定的作用。事实上随着历史演化的推进,新兴贵族还是没落贵族都在失去往昔的神圣地位,只是单一的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在战争时期表现在英国的上议院,德国则是亲君的贵族,包括奥托;乃至俄国的封建贵族碧公主和他的兄弟。随着战争的开始,出于盟约的约束英国远赴海峡对岸的法国参战。跟着使馆撤出的沃尔特奔赴战场,他与沫黛的隐瞒结合在第一部做了收尾。菲茨同样奔赴战场率领自己的部队奋斗在一线。不幸的是他第一次还没冲锋就躺在了担架上回到了战争的后方。紧接着做了军情处的官员负责监视敌情。就这样我们跟随比利与沃尔特的视线,很容易地发现这是一场残酷的战争。虽然小说没有就具体的战争作为描写,采用了局部的点描写,可还是可以看到凡尔登、马恩河战役背后的死亡人数。这是一段血的历程,因为有了男女情感的连线才稀释了战争的可怕。战争依然是残酷的,随着战线的延长,比利身边的人一个个死去。好在有关的主要人物都活了下来。同时从第二部开始女权主义的觉醒到认可是不可忽视的内容,一般来说也是从一战时期女性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得到了男人的认可。沫黛与艾瑟尔组合编成的小报对战争带来的伤亡做了详细的报道,并且时常刊登妇女来信。同时她们用自己的努力斡旋在男人之间,给妇女地位博取最大的利益。因为战争带来的消耗是史无前例的,男人离开留下的工作岗位不得不由妇女代替。然而工薪的减半对妇女来说又是另一种的不公平,所以沫黛与艾瑟尔得到了妇女最大的支持。有趣的是历史类小说把两性结合写得如此登堂入室确实给小说增彩不少。我们为菲茨对艾瑟尔的爱究竟是猎奇还是真心实意揪心异常。但菲茨的表现不尽如人意,贵族的作风与继承人的重要性一直把他塑造成一个保守的人物。他在回到后方以后,依然不曾重视对艾瑟尔的感情。试图用包养的方式来对待艾瑟尔,艾瑟尔有过动摇最终抛开了以往的感情,带着菲茨的私生子投奔到另一个男人。尽管爱情是幸福的,但是随着战后的议员竞选让艾瑟尔发现男人对于权利的渴望与地位的需要不得不让自己的利益让步。她才发现平等只是暂时的,往后的旅途仍然需要不断地博弈。书中写到艾瑟儿与沫黛的决裂也可以视为两者对于各自阶层的利益之争。事实上沫黛除了固执的立场坚定,保留了一部分贵族的傲慢,对于女权利益的争取可谓功不可没。尤其是作为女性在男性政治场上的角逐不落下风。不知道有木有人意识到这也是封建时期以来留下的贵族女性沙龙的影响,让女性更方便接受政治上的消息传递。事实上,菲茨兄妹在小说一直是保守派的一方,对于认定的事物总要苛责苛刻。不管沫黛如何为了争取妇女的权利,她依然认可平民与贵族的身份不等。俄国参战的主线是紧跟着沃尔特与格雷戈里的目光。此时的俄国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无力负担战争的重责。虽然当时的俄国号称陆地上的霸王,从远近一百年的历史来看一次又一次解救了欧洲危机;但是阶级的矛盾深化,主君的无能表现都把战争带向了俄国的十月革命。列宁的回国之旅有了德国军方的支持,这在历史中确有提及。布尔什维克的崛起,红白两军的对战,对于人物心理的刻画。我们都可以看出作者对于俄国内战的一定了解与认识。用心的阅读人应该会发现跟我们的历史教科书有一定的差距,事实上小说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历史的框架,顺便做了一定的艺术加工。而且相似的经历据某些史书记载同样适合某国的发展轨迹。当然,布尔什维克确实在托派时期还是列宁时期一直得不到欧洲的认可,他们被视为笼罩在欧洲历史上的阴霾,是挑战贵族的异端分子。他们的革命吸引了欧洲各国的眼球,直接导致了一部分贵族出于自身利益需要扶持白军,顺带把援助战争初期的物资加紧运回国内。此外,美国的参战与威尔逊总统的十四点原则对于战后的巴黎和谈提供了一个基础,试图建立一个国际联盟。但是随着战胜国与战败国的双方和谈的你来我往,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十四点原则的初衷。随后美国没有批准《凡尔赛和约》。而之前为了争取美国人民的认同,威尔逊总统试图用全国演讲来争取利益,结果因为病倒被迫终止进行一半的演讲。最终总统的苦心得到了美国人民一定的认识。反对之声依然高涨。讲到美国这里不得不提到另一个主线格斯与罗莎。虽然全书篇幅有限,对于串联全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战争中期威尔逊总统试图斡旋战争双方和谈,迫使德国放弃无识别的潜艇政策给美国公民带来的伤害(想发国难财不死几个人怎么行,我表示认可。)而派遣最年轻的幕僚格斯前往德国与英国刺探可行性。结果和谈因为德国拒绝归还被侵占的土地而失败。格斯在此做了沃尔特与沫黛的联络人,又从菲茨那里得到了德国最新的情报。罗莎身有残缺,却是一个有智慧且对政治有着高度敏锐嗅觉的女记者。格斯与罗莎的爱情可谓顺风顺水,格斯在接连两次爱情的失败已经迷失了对爱情的方向,罗莎的不时出现重现唤起了他对罗莎的崇拜与爱慕。他在得到总统首肯,利用(罗莎)记者对舆论的导向从而使美国民众知道德国军方的计划,被迫参加一战。这中间的曲折经历颇为跌宕起伏,人物涉及痞子列夫与岳父间的对决与格斯最后无视家人的劝阻以士官的身份参战。碍于篇幅,顺便说说,列夫不是一个好角色,格雷戈里太过清晰的政治立场有点类似于人物觉醒,这可以对照着某国第一代的马列主义者,有很深的历史渊源。他们两线并行的视觉见证了两个人物的命运轨迹。碍于篇幅不做展开,值得注意的是列夫依旧如此,格雷戈里则成了一个革命者。但是到了革命后期他对于革命的意义开始出现了动摇。他发现开启了一个朝代又无端重复了前一个朝代,甚至更可怕。人人自危,人人都在担惊受怕中度过余生。当然,历史题材的小说都离不开宗教的影响,虽然全书只是很粗略的点名了他们的信仰,且从观点还是立场都严格遵照着自己的信仰。除了比利有点无神论的模样,他有点怀疑上帝的存在。不要忘记得是他在第一章被戏耍而得来的名号“上帝的比利”拿到这本书时,我们大可以放心的阅读。我们不用计较历史人物对于战争的态度,因为战争确确实实在那发生。我们要做的是跟着重新经历一遍一战中小人物奋斗与突破的精神世界。就这么多吧。小说毕竟就是小说。太认真不好。不太认真也不好。我这样应该不算剧透把。
90后,码字工。天天没事看会书,写会儿小短文。
微信公众号:读书流浪人(
fuck-fat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巨人的陨落txt微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