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那些武器可以远程攻击,最好的11本完美防御阵型高清

[原创]西方冷兵器时代的战阵 - 防务杂谈 -
知远防务论坛 ----学术性|资料性|研讨性! - Powered by Discuz!
帖子6213&精华16&积分75570&威望231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10310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原创]西方冷兵器时代的战阵
西方冷兵器时代的战阵
希腊方阵的起源
古希腊战车的历史结束于荷马史诗时代,即公元前九世纪,约当于我国的西周末年。从公元前八世纪起,希腊开始了步战。。。公元前五九四年,梭伦改革时期,多立斯人的后裔斯巴达人建立了严正的步兵战斗队形——多立斯方阵。早期的多立斯方阵是有纵深的横队:前列是贵族甲士(全权公民)组成的重装步兵,后列是他们的仆役(无全权者和奴隶)组成的轻装步兵。。。作战时,后列轻装步兵用石块、梭镖进行攻击,接敌后,重装步兵以长矛攻击,短剑格斗,轻装步兵则进行协助,肃清残敌。所以这种方阵的战术非常简单,起决定作用的是重装步兵的勇敢、体力和技艺,几乎没有什么战术机动可言。。。这种方阵同我国西周和春秋初期附属于战车的步兵方阵颇为相似。古希腊世界中的早期战斗模式主要是由贵族出身的战士们之间进行的单兵格斗战。。。随着盔甲护具逐步从皮革制过渡到青铜制,士兵们的防护力得到了增强,但动作却变得愈加迟钝。特别是古希腊军队广泛装备的青铜圆盾沉重无比,必须以数道皮带绑缚在左臂上才能支撑得住,使用时甚为不便且只能防护身体的左侧面。。。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在军队的主力转为由非职业军人出身的有产市民构成后,为了互相掩护缺乏防护的身体右侧并有效地进行战斗,方阵战术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左右应运而生。。。 方阵中的重装步兵头戴头盔,上身批胸甲,小腿上还裹胫甲,左手一 面小圆盾,右手执矛,长度在2-3米之间。尽管重步兵腰间插一把短剑,但是很少拿出来用,主要武器还是长矛(这么多装备,没有马作为机动,所以要求士兵的体能非常强建,所以强盛的希腊城邦中,斯巴达人的从7 岁就开始进行军事训练,雅典公民也要受到良好的教育,进行大量的体能训练诸如,长跑标枪摔跤等,甚至还举行运动会,都是为了保持公民战士良好的体能),这点跟后来的古罗马军团不同。。。方阵需要全副武装的重步兵肩并肩地排成密集而整齐的队形,如同巨大的刺猬一般向前挺进。一般的希腊方阵一般由8名士兵排成1纵队,然后根据总人数的多少向左右两侧延伸。假设总兵力为1万时,方阵的正面就将由1200余名士兵构成,其长度大约为1公里。。。
方阵中士兵们手中的盾牌在保护自身左侧的同时也掩护了相邻战友身体的右侧,一旦最前排的士兵倒下后,原先位于第二排的士兵将迅速填上他留下的缺口。整个方阵战术的精髓就在于全部士兵同心协力、齐头并进,临阵脱逃者会受到最为严厉的惩罚。。。
希腊半岛多山,地形破碎,不太适合骑兵作战,所以典型的希腊城邦陆军中,骑兵很少。步兵分重步兵和轻步兵。。。重步兵方阵是希腊军队的主力。。。重步兵都是各自城邦的上层自由公民,有责任感能吃苦,守纪律。轻步兵没那么多装甲,但是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主要作用是支持重步兵后勤,作战时使用投石标枪等扰乱对手重步兵的队形。。。轻步兵的来源是比较次等的公民,甚至是奴隶。。。
作战的时候,双方都尽量找平地作战场,这和我国的春秋时代的车战比较相似,就是约战会战制度。。。只有战争双方都具有作战意愿的时候,才在某一时间地点进行作战。。。希腊方阵中重步兵排成很长的横队,纵深 8-12排,有长矛重装步兵组成的方阵象一只巨大刺猥一样。。。方阵两翼和前方是轻步兵和少量骑兵掩护。。。作战时,轻步兵先向对手射箭、投石,以期打乱对方阵形,然后重步兵方阵长矛如林,象坦克一样向敌人冲去。在这种密集队形冲锋中,个人想退却根本不可能,甚至即使重伤甚至昏迷死亡,都会夹在方阵中一同前进。。。这需要极端的纪律与忍受能力,斯巴达人的军事组织与构成,使得斯巴达人忍受痛苦和纪律性都很强方阵极为重视地形,因为与东方疏散的战阵不同,重步兵组成的密集方阵在崎岖的地面运动很容易造成方阵的脱节和破碎。。。因为几乎每次希腊方阵的大败都与此有关。
希腊的游击步兵发展
雅典雇佣军将领伊菲克拉底认识到轻装步兵的战术价值,模仿色雷斯标枪手创建了游击步兵,士兵只带金属头盔,身上不被甲,装备几支标枪、一柄短剑、和一面小圆盾。游击步兵组成松散的阵形,进退迅捷,可以在任何地形作战,即能投掷标枪远距离攻击敌人,也能逼近以短剑格斗。。。一次战斗中,伊菲克拉底指挥的游击步兵全歼600名斯巴达重装步兵,威名远扬,游击步兵很快进入希腊各国军队的编制。多兵种部队协同作战的思想也在这个时期形成。叙拉古的独裁者迪奥尼西首创轻重步兵、骑兵和海军协同作战的战术理念,深受其影响的伊菲克拉底有过这样的总结:“轻装步兵如同双手,骑兵如同双脚,重装步兵如同被甲的胸膛,而统帅如同头颅。”这为以后的马其顿轻步兵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游击步兵再也不是重装步兵方阵的附庸,而是一种独立的作战力量。。。
希腊方阵的变形—楔形阵
这里需要着重提一下古希腊的战术大师—底比斯名将埃帕米农达(就是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老爹菲利普,15岁时在底比斯当了3年人质,曾经跟埃帕米农达学习战术,他后来缔造的马其顿密集阵基本就是照搬埃帕米农达首创的斜线战术)。
传统希腊密集阵战术讲究阵线平推进攻,两军接阵以后就发展成为互相推挤的混战,结果往往是对阵一方因为精疲力竭而阵形瓦解,导致失败。这种打法跟角力类似,毫无谋略可言,兵力优势,体格健壮往往可以决定胜负。埃帕米农达在卢克特拉战役中,利用斜线次第进攻一举击败强大的斯巴达军队,首次改革了希腊密集阵战术。。。
此战埃帕米农达率领的底比斯军队有重装步兵6千人,轻装步兵1,500人,骑兵1千人;斯巴达军队由国王克里翁布罗托率领,有重装步兵1万人,轻装步兵1千人,骑兵1千人。底比斯军队不但兵力处于劣势,而且士气不高,因为斯巴达重装步兵在希腊首屈一指。斯巴达军队摆出传统的8行纵深密集阵,克里翁布罗托亲率700卫队在右翼远端。埃帕米农达将6千重装步兵分为4个方阵各辖1,500人,中央和右翼的3个方阵只有4行纵深,最左边的方阵却有50行纵深。两军都把骑兵部署在两翼提供掩护。斯巴达军队率先发起进攻,整个阵线稳步前进,经过河道向坡上的底比斯阵线逼近,埃帕米农达看到敌军已经前进到距离200米的地方,下令出击。两侧的骑兵先冲下坡去同斯巴达骑兵激战,很快将其击溃;左翼50行纵深的方阵率先前进,然后右面的3个方阵依次出发,形成一条斜线。这样当左翼方阵接敌的时候,其他方阵还拖在后面。色诺芬记载道,底比斯左翼50行纵深的加强方阵借助地势冲进斯巴达国王克里翁布罗托亲率的右翼方阵,如同一艘战舰拦腰撞击敌舰,斯巴达方阵顿时土崩瓦解,克里翁布罗托力战而死。此时斯巴达阵线其它方阵正等待对面底比斯步兵的进攻,只能坐视右翼方阵的覆灭,传统希腊密集阵笨拙僵硬的弱点在此暴露无遗。消灭斯巴达右翼方阵以后,底比斯的左翼加强方阵士兵全部右转,开始攻击斯巴达阵线暴露的侧翼,而其他底比斯方阵此时也陆续接敌,会同左翼方阵两面夹击,一个接一个地击溃斯巴达阵线的各个方阵。
  此战埃帕米农达运用了在局部集中优势兵力的战术原则,梯次配置兵力,创造了两面夹击敌人的机会。这是希腊密集阵战术300年来出现的最革命性的创新。菲利普统一希腊的凯罗尼亚战役就借鉴了埃帕米农达的斜线战术,但推陈出新,步骑协同进攻一举击败雅典、底比斯联军。据说一战时期的施利芬计划的策划者施利芬也是从楔形阵受到启发,而制定的一翼突击的,类似于翻转门的计划。。。
著名的马其顿方阵
第二次希波战争以后,希腊世界群雄并起争夺霸权,雅典、斯巴达、 底比斯都接近过成功,但是最后都在连年征战中打得筋疲力尽。与此同时北方山国马其顿的国王菲利普二世进行了军事改革(在希腊当人质那位)。。。
马其顿军团的核心是重装步兵长矛方阵,即马其顿方阵。步兵方阵起源于希腊方阵。马其顿方阵的创建人是亚历山大的父亲腓力二世。到亚历山大时代发展成熟,一个标准的巨大方阵共约16384人,由四个组织严密小方阵组成,每个小方阵(约4096人)由一名将领统率。每个小方阵每一横排为256人,纵列为16人。四个小方阵横排成一个长方形大阵,每排就成为1024人,纵列仍为16人。。。方阵的基本战术组成单位为方阵的纵列,即16人,名为洛考斯。16个洛考斯组成一个辛塔哥马(256人),相当于营。一个小方阵由16个辛塔哥马组成,相当于一个师。。。这些部队采用二二制编制,各级作战单位在作战时可分可合。(将小方阵组成大方阵类似于孙膑兵法所指出的方阵要阵中容阵,阵中容队,而且可分可和,便于指挥操作,这是很先进的)。。。亚历山大在参战人数最多的战役里动用了两个巨大方阵。独立作战时,马其顿步兵师除了重装步兵以外,还配属一个团的散兵(1024人,主要是轻步兵),两个团的游击步兵2,048人,和一个团的骑兵1,024人,这样总兵力达到8,192人。集群作战时,所有的重装步兵部队组成一个巨大的方阵,通常构成马其顿阵线的左翼。菲利普时代的马其顿军队有4个步兵师,一共3万2千余人。
  而且这种方阵是由各个基本小方阵构成,所以并不像某些人所认为的那样,攻击方向很难转动,每个小方阵的进攻方向可按前后左右变幻,只需要将长矛竖起,然后所有人面向需要转向的方向,然后放下长矛即可。。。而小方阵组成的大方阵可因敌因地而变队形(当然小方阵是不可能再变的,它是最小单位)。。。尽管如此,这种方阵最适合的作战地形是平原。。。
  马其顿密集阵能够演练熟习几种复杂的战术队形,比如斜线、楔形,钳形,圆形等等,并可以按照指令迅速转换(这也和东方孙膑古八阵近似,因为孙膑的古八阵也是各个小方阵组成)。马其顿密集阵优缺点都很突出。马其顿方阵的冲击力更为强劲,正面攻势锐不可挡,但由于其16行的纵深加上笨重的装备,机动性和灵活性都很欠缺,对破碎地形的适应性很差,方阵侧翼的防守尤其脆弱,对远程攻击力量防御能力有限,由于马其顿方阵双倍的厚度,相同兵力条件下战线长度就比希腊密集阵短一倍,很容易让敌方从两翼包抄。。。不过,马其顿方阵是不能单独和希腊方阵比较的。。。因为重步兵长矛方阵仅仅是马其顿作战系统一部分。。。所以说,我们通常所说的马其顿方阵是不准确的,用马其顿军团可能更为恰当,马其顿军团主要分为三部分由各个兵种进行协同作战,主要包括方阵、骑兵、轻步兵。。。
马其顿军团的重步兵长矛方阵主要是作为铁锤和铁毡子来用的。。。组成马其顿方阵的重装步兵基本由马其顿中上层自由民组成。。。马其顿重装步兵的防护装备同其他希腊重装步兵大同小异,最大的区别是长矛和盾牌。马其顿重装步兵的长矛大约有4-6米长,比普通希腊步兵的长矛长出一倍,尾部也装有铜锤以使重心后移,长矛重达8公斤,必须双手握持。正因为如此,马其顿步兵的盾牌直径只有60公分,用一条皮带悬挂在士兵的脖子上,然后固定在士兵左臂臂弯处。除了长矛以外,马其顿步兵还佩戴一柄短剑作为辅助兵器。在进攻时,马其顿军团的重步兵方阵是铁锤,靠着强大的正面冲击力量撞击敌人阵型。。。在防御时,它是铁毡,其他部队靠着坚强的步兵方阵作为防御的核心力量。。。,马其顿的战斗序列中密集阵的作用是压住阵脚,象一块觇板一样吸住敌人的兵力,突击敌阵的任务交给重骑兵。。。
方阵的右翼主要为重装骑兵。马其顿军的重装骑兵是由年轻贵族组成的精锐部队。。。有一定的装甲防护,有点象后世的重骑兵,但是没有马镫,也没有那么重,主要武器是长矛和剑。长矛长达4到5米,冲锋时平端在手,矛头向下 斜,刺中第一个敌人以后,就留在敌人的尸体上(因为没有马镫承力,所以一旦感觉长矛刺中目标则必须撒手,否则巨大的冲力会把骑士撞下马背) ,然后拔出剑来砍杀 。最精锐的骑兵近卫军全部由贵族组成古希腊尚右,作战时总是部署在方阵右翼,由国王亲自率领投入战斗。马其顿步兵方阵也比典型的希腊方阵更有战斗力。
  左翼由轻装步兵与同盟者骑兵组成。但左翼轻装步兵的队形很长,呈斜形,有如一条巨长的锁链,可以贯穿连接整个重装步兵方阵和右翼重装骑兵,在作战中保持全军互相策应、队形不乱而不至于被敌军分割包围。轻装步兵大都配备较短的长矛,较宽的盾牌和较轻的铠甲,而且多数为皮甲。轻装步兵的机动性较强。由于巨大方阵在作战中保持密集紧凑而且移动快捷的队形并不容易,所以很多作战任务都由右翼或者轻装步兵来率先发起。
  轻装步兵无论在装备和训练上或者在纪律养成上一般都比不上重装步兵,他们大多来自社会的下层。许多轻装步兵,特别是配备有特种兵器并有熟练技术的弓箭兵和投石兵均为雇佣军。他们跟不太强大的轻装骑兵共同负责保卫前进中的方阵侧翼。战斗开始时,他们在方阵前面组成一支散兵屏护部队,对敌人阵型进行弓箭投石等远攻。。。
  根据亚历山大四次最主要的战役来看,亚历山大的主要战术往往是利用重骑兵率先突击,来打击敌人的左翼,然后中军巨大方阵跟进摧毁敌方中军主力。战斗力较弱的左翼则咬住对方右翼,有时左翼甚至抵挡不住,但随着右翼和中军的胜利而反过来对敌人进行反击。最终击溃敌军,获得全面胜利。马其顿军的核心战斗集中在方阵的冲击力,这种方阵在正面冲锋时可谓势若巨雷,锐不可当。
个人认为,马其顿军事组织弥补了古典希腊方阵战术的弱点,这样的阵型在当时来说是相当先进的,甚至要超出罗马的三线作战,已经体现了东方孙膑古阵的一些优秀思想。。。但是,因为步兵还是是用矛作密集队形冲锋的,因此还是有密集队形不便于机动和防御远程攻击差等弱点。这就需要统帅的智慧,统帅必须明白如何选择合适的战场地形,如何把握战场态势,如何利用各个兵种的协同进行作战。。。这种作战方式的正面冲击力远远高过后世的罗马军团。。。不过,他的远程攻击力薄弱,最终败在了罗马的标枪下。。。
所以说亚历山大的伟大是建立在他父亲菲利普二世的肩膀上,如果没有菲利普留给亚历山大强大的陆军力量,亚历山大如果在短短20-30 岁之间如何征服起横跨亚非欧的大片土地???不过亚历山大是最好的战术指挥官。。。
  早期的罗马军队在作战时采用希腊式的方阵,一个军团有3至4千人不等,分为8列,由于当时罗马军队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士兵的武器、铠甲甚至粮食都要自带,因此罗马的军团整体上参差不齐,一般来说,能装备的起铠甲的重步兵派在前6列,而家里较穷装备不起铠甲的轻步兵派在后两列,后排士兵把长矛搁在前排士兵肩上,形成一种密集阵形。在当时这种阵形可以说毫无机动性可言,更不要说是使用战术了,他们只依靠自己的勇猛去压倒别人,又无后备队,一旦阵形被击破,那他就无法继续作战,加之有无骑兵即使打败敌人也无法追击。在公元前396年,罗马打败了比他们更无军事组织的埃特鲁斯人控制了意大利中部地区。不过罗马人很快就吃到了苦头,来自法兰西地区的高卢人7万大军向罗马进攻。很快就打到罗马城下的阿里河,在这里两军展开激战,罗马军团的弱点暴露无遗,机动灵活的高卢军队很快绕到罗马人的侧翼及后方,罗马军团被团团包围,在高卢人如潮水般来自四面八方的进攻下完全溃败,逃进城里的罗马士兵甚至连城门都忘记关,这一天后来被罗马人定为国耻日――公元前390年7月18日。。。高卢人的进攻使骄傲的罗马人清醒过来,他们深刻的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于是他们痛下决心一定要建立一只强大的军队。
在与高卢人作战失利后,罗马人逐渐认识到自己军事体系的落后,由于一场改革也就随之而来。这场改革起于卡米鲁斯,一名优秀的罗马统帅。又经过多年的实战考验后,罗马人终于建立了一套在当时行之有效的军事体系。他们改变了一直以来的装备和给养自备制,转而由国家统一配给制,定期在发放军饷,并提供武器和给养,实现了军队的职业化和装备的标准话。
高卢战士自由松散的队形、迅速敏捷的动作和大刀阔斧的砍杀都给罗马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如与山地部族萨姆尼姆人的游击战中,罗马人意识到了投枪的有效性和山地作战时密集队形的不利。历经改良总结出的军团战术与希腊方阵相比,虽然同为古典重装步兵战术,但采用的却是相当松散的战斗队形。重装步兵分为3个横队,每个横队由前后左右交叉布列的10个连队(玛尼布尔斯)构成,而每个连又细分为2个排(肯托利亚)。 由这些单位构成小方阵,排成一列,中间留有略大于方阵的空隙,而第二线的方阵则正对第一列方阵的空隙。。。这样,三列队形就组成了类似于棋格形式的大方阵。。。这种阵型排列法,我国一般叫做夹门鱼鳞阵。。。所谓夹门,就是后一列正对前一列留下的空隙。所谓鱼鳞就是整个阵势来看,个个小方阵仿佛鱼鳞一样交错排列。。。并有人根据此,说明安息战争中一只突围的古罗马军团曾在汉朝定居。。。不过,这倒是东方自古以来的就有的阵法,不过一般用于车战。。。
这种队形长于机动,在实战中能够随机应变地改变队形,并且即使某一队士兵战败,也不会导致整个战线的崩溃,后方的援兵可以迅速填补缺口。
前、后排罗马士兵的武装有所不同。第一、第二排的士兵主要装备有2枝投枪——射程30米的轻投枪“皮拉”和射程10几米的重投枪“皮鲁姆”,另外还有近战格斗用的短剑和著名的方盾。第三排的士兵全部由经验丰富的老兵构成,他们装备有长枪,用于支撑整个战线。为了便于投掷投枪和挥剑格斗,士兵们在布阵时预留了足够的空间,队列的纵深和相邻士兵的间距可由指挥官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节。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罗马军团的龟甲阵,就是利用正前方两侧战士用大方盾牌互相靠近,严密的遮挡,而在中央的士兵则把盾牌举到头顶遮挡,从远处看就仿佛一只脑袋缩进壳里的乌龟,所以叫龟甲阵。。。这种阵型可有效的防御当时的西方弓箭、投石、标枪。。。
在重步兵方阵前,用轻步兵散开,用远程武器尽可能的杀伤敌人。两翼和后方是骑兵,用以对付敌人的迂回包抄,并在敌人溃败时进行追击。此时罗马军队的装备已有了较大的改进。他们的头盔已经是当时世界上比较先进的头部护具了,盔顶成圆形,能在受到攻击时,较好的分散受力;护面完全遮住了面颊两侧,只露出眼、耳、鼻;而后面的护颈,能有效的保护脖子和肩部。而且罗马人的护甲也很特别:在最早时期,罗马人的铠甲是一种用许多的小金属片连成的锁子甲,它能有效防御辟砍的攻击,而对于以刺杀为主的武器防御效果相当的差。到公元元世纪时,罗马人又开始使用一种类似圆筒状的铠甲,《角斗士》和《埃及艳后》里的罗马士兵就是使用这种铠甲,显而易见的是这种铠甲只能保护士兵的上半身,他们的腿部是暴露的。不过,限于当时的作战方式,这种铠甲是十分实用的,而且这使士兵的机动性大大增加。。。至于罗马军队的著名盾牌是一种向外凸出的大盾,长1.2米,宽75厘米,能有效的防御前方的箭石和标枪,巨大的盾牌在冲锋时,可以把敌人撞倒,然后在杀死敌人。而罗马的骑兵却不是很出色,由于罗马人对骑兵的不重视,常常从“蛮族”雇佣,形成辅助军团。此外,在防御时,罗马人已经改进了他们的方阵,用10队人组成一个方阵军团,3队向前,3队向后,两翼个两队,使敌人无法下手,同时这种方阵还可以在必要的时候首尾相绕变为圆阵,使敌人骑兵无法突破。。。
  军团战术在与宿敌埃皮尔斯王比洛斯和迦太基名将汉尼拔的历次作战中不断完善,终于超越了希腊方阵战术。新旧两种战斗队形一决胜负的机会终于在公元前197年来临了。是年,马其顿响应汉尼拔对罗马的攻势,引发了第二次马其顿战争。马其顿国王菲力五世率领的马其顿军和弗拉缪斯指挥下的罗马军团对峙于特萨利亚的久斯开法莱山脉。。。罗马人投入了全部兵力,菲力五世亦不得不在不利于密集队形作战的地形上展开了步兵方阵,双方的兵力均为约27000人。尽管在战斗之初,经过加强的马其顿军右翼压倒了罗马军左翼,但马其顿军的左翼却因受地形限制未能及时展开,在尚未结成方阵时即受到了罗马军队右翼集团的突击而被击退。罗马右翼军团的指挥官为了拯救苦战中的左翼部队,迅速抽调了20个连队(估计均为决战用的第三排的老兵)从侧后猛攻马其顿军右翼。马其顿军由于装备沉重、队形密集,无法迅速转向反击而被彻底击溃。是役,马其顿军共计战死、被俘13000人,罗马军战死仅1000人,罗马军团充分发挥其机动力而赢得了胜利。
到了公元前168年,第三次马其顿战争爆发,方阵与军团一决雌雄的机会再次来到。战场被设定在希腊东北部的皮多那。马其顿王佩尔塞斯麾下的44000人与罗马执政官阿米留斯·鲍尔斯指挥下的30000名罗马军正面相对。由于马其顿军的侧面得到了充分掩护,罗马军不得不采取正面强攻战术,希腊方阵取胜的天赐良机终于到来了!
  但是,罗马军团刻意挑选的决战地点是一片凹凸不平的丘陵地带。马其顿军尚在前进过程中队形就已开始紊乱,出现了不少缝隙,令罗马军有机可乘。 鲍尔斯毫不犹豫地命令罗马军以连队为单位冲击并扩大马其顿军队列中的缺口。面对手持短剑疯狂砍杀的罗马战士,马其顿军因为不适应持剑的近战而一败涂地。
  战线被彻底切断的马其顿军付出了战死、被俘共计31000人的惨重代价,而罗马军的战死者不足百人。马其顿从此沦为罗马的一个属州,著名的希腊步兵方阵也从此销声匿迹。
  罗马军团获胜的原动力——军团战术在公元前1世纪的凯撒时代达到了技术上的巅峰,并在此后400年间支撑了罗马帝国的稳定与繁荣。。。
个人认为:与东方战阵相比,西方冷兵器时代的战阵不重视战阵形状、保持战阵形状和对战阵形状进行变化所获得的集团作战战斗力增成,西方战阵的主要队形主要有两个:方阵与横队。。。所以说,东方古阵可以用阵型来形容,而本文提到的西方的战斗队形用战阵来形容。。。比如孙膑古八阵,有最基本的方阵,没有防御弱点的圆阵,适合于两翼迂回包抄的雁型阵,对两翼及侧后方向防御的钩型阵。。。西方人对战阵形状所产生的集团战斗力理解不够透彻,但是不等于西方没有利用战阵整体形状取得胜利的战例。。。西方所津津乐道的经典战役第一次希波战争中的马拉松之战,汉尼拔在罗马的坎尼战都是阵型整体形状发生变化所取得的胜利。。。就拿马拉松之战来说,雅典军队排成方阵,将较弱的战士配属在方阵的中央,而将较强的战士配属在方阵的两翼,波斯军队进行他们拿手的中央突破时,希腊方阵的中央,且战且退,不断地拉长波斯军队战阵的长度,通过两翼夹击,获得了战争的胜利。。。希腊军队可能是无意识的利用战阵整体形状的变化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而汉尼拔则是通过把军队摆成了类似于新月形状的阵型,在罗马人进攻时,通过方阵中央的步兵且战且退,拉长罗马人三线方阵,通过新月形战阵的中央凹陷来化解、消耗罗马人的三线方阵强大的冲击力,然后通过强大的骑兵在侧翼迂回包围罗马的三线密集方阵,诈降的士兵在后方骚乱而取得了坎尼战的胜利。。。汉尼拔也许是有意识的通过战阵形状的变化来消耗罗马军团的冲击锐势,当然更可能是无意识的,因为汉尼拔的军队成分实在复杂,既有西班牙步兵,也有在罗马北部招募的高卢战士,想让他们摆成整齐的方阵,不如去指挥一群野牛和野马去进行队列训练。。。这与东方阵型复杂的变幻,重视对战阵整体形状的保持,变化,来增强战争集团作战的战斗力是有差距的。。。如果说,西方战阵相对于东方战阵来说,仅仅是初级和启蒙的阶段。。。
西方战阵与东方战阵相比,西方的战阵更密集,更重视战阵正面的冲击力。。。这与东方战阵区别很大,东方战阵十分重视侧后方向的防御,而且队形相对来说十分疏松,但是所占地幅相当的大,同样人数组成的阵纵深要比西方的大。。。在古八阵中,只有数阵的密集程度可以与希腊方阵、马其顿长矛阵、罗马方阵相当。。。个人认为,这是由于西方一直面临的威胁,总是很少进行迂回攻击和缺少强有力的远程攻击力量的缘故。。。纵观西方上古时代,西方战阵队面对的敌人,很少从侧翼迂回包围战阵,希腊半岛的地形支离破碎,平原很少,在这样的地形上作战,很少敌人有足够的地幅进行迂回。。。而希腊和马其顿的主要敌人波斯的拿手好戏是正面的中央突破,这正好是希腊方阵的最强点。。。第一次波希战争中,刚下船的波斯骑兵就是正面冲击希腊方阵,而第二次波希战争的温泉关,波斯军队面对险要的关口也仅仅是从正面突击,只是久攻不下,才通过叛徒引路,从小路攻击斯巴达军队的后方,攻陷温泉关(这里澄清一点,斯巴达军队并不是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只有300名战士,这300名战士仅仅是斯巴达国王的近卫军,其中还有不少的奴隶跟随作战,总人数大约在7-8千人左右)。。。罗马军队主要的作战对象先是迦太基,然后是北方蛮族高卢人、日耳曼人、哥特人,最后是匈奴人。。。除了匈奴,罗马人面临的对手总是从正面进攻,很少从侧翼迂回。。。不过自从查隆丕尼的大決戰中,阿提拉被击败,最后死在新婚之夜,匈奴四分五裂,再也难以整合出一支团结的力量。。。所以西方冷兵器时代的战阵在正面的突击能力很强,但是侧后方向防御却不像东方战阵那样重视。。。在东方汉代以后总是面临北方具有强大侧后迂回能力的少数民族威胁,所以,战阵总是重视侧后方向的威胁,三国时代,诸葛孔明甚至发展出了全向防御的诸葛八阵以对付魏国的骑兵优势。。。
而西方冷兵器时代,缺乏强有力的远程攻击手段。。。罗马人甚至使用射程比较近,而杀伤力的强大的投枪。。。而很少使用弓箭(虽然,罗马人的辅助兵团也有使用弓箭的,但是显然作战中并不重视,作战的主力还是罗马军团。。。希腊文明虽然发展出了许多远程攻击机械,但是由于需要多人操作,而且,笨重不便与机动,不能攻击机动目标,所以,用来守城可以,用来野战不行)。。。个人认为,这是由于复合弓没有得到普及的缘故。。。而我国远在周就有复合弓的出现,战国时期就有孙膑大规模使用弓弩在马陵道击败了庞宣。。。直到黑暗的中世纪,英国才大规模使用长弓兵作为远程攻击武器。。。但是这种单体的长弓在性能上要远逊于复合弓(我这里有一篇小文英国长弓、复合弓、弩和火枪,大家可以去看看,链接是//)。。。而复合弓的远程攻击威力与骑兵机动性的结合,使得少数民族的骑兵的战斗力要远大于步兵(西方上古时代,之所以骑兵没有成为主要作战力量,不是其他原因,而是缺少远程攻击力量,装备简陋,没有马镫的骑兵是很难攻破有良好装甲、兵器、纪律的步兵方阵的。。。所以罗马将骑兵分散到各个军团中,每个军团300骑兵,执行警戒侦察迂回等任务)。。。在这种威胁下,为了减少远程武器的杀伤,东方战阵往往密度较小。。。而西方这种密集战阵是很难与具有强弓优势和机动力的弓箭轻骑兵相抗衡的。。。罗马三巨头之一克拉苏曾经派兵出征安息,结果在地中海不可一世的罗马军团,被弓箭轻骑兵打的几乎全军覆没。安息人的轻骑兵在罗马军团四周不断的游走,用如同下雨一般的箭矢射向罗马人,而罗马人的标枪根本就够不着这些骑兵,而一贯轻视轻步兵和骑兵的罗马人开始品尝自己种下恶果了,而密集的阵型让安息人想不命中都难,罗马人没有足够的弓箭手反击,想要冲锋安息人却跑了,保持阵型安息人又回来了,他们忍受着可怕的箭雨——不得已,罗马人紧紧的靠在一起,用盾牌抵挡(龟甲阵)。而一支追击安息人分遣队在安息重骑兵的攻击下丧失了大部分的骑兵,而安息人轻骑兵则围着他们不断的射箭。然后安息人的重骑兵发动了攻击,尽管面对重步兵安息人的冲击并没有太大的效果,但实际上这是这些重骑兵使得罗马人不得不聚在一起,给安息的轻骑兵当靶子,最终,安息人以屠杀的方式取得了战斗的胜利,其轻骑兵几乎不用别的兵种,就简单的搞定了罗马人。
renfeng的博客
.cn/renfeng2012
帖子3248&精华11&积分60756&威望17257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284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如果东方阵与西方阵相遇,又如何?罗马阵与八卦阵..................
不要拿头来碰我噢~~~~~~~~~~~~~~
帖子639&精华0&积分10166&威望0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10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阵的作用充其量是为了集中兵力,尤其是在冷兵器时代。
帖子30&精华0&积分388&威望0 &阅读权限20&在线时间5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了解了。学习了。
帖子485&精华0&积分14562&威望0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1286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对于西方古代步兵方阵我一直有一事不明,那就是人员轮换问题。
第一排的战士如果疲劳,那么如何和后面的人轮换呢?是否会进行这种轮换?
总不能第一排的人一直打到底吧,或者注定会被打死,然后后面的再补上,这也太残酷了。
帖子199&精华0&积分2600&威望0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408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 & 很多书有介绍罗马方阵的,一般分三排方阵,每一排方阵有多排人,这个方阵可迅速变换为前后阵,这时会留出一半的空隙,这时第二方阵可沿空隙冲出,第一方阵退后,第二方阵由前后阵变换为横排阵,等等
帖子69&精华0&积分738&威望0 &阅读权限20&在线时间113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西方一直采用的是横阵,
直到拿破仑创造了纵队加散兵阵,横扫欧洲
帖子259&精华0&积分3565&威望0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1054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东方阵与西方阵相遇,西方阵完败。
中国在战国时代就已经发展出了车兵、步兵、骑兵、弓弩兵,多兵种协同的 ...
步兵连长 发表于
亚历山大曾经面对的波斯军团就是你所说的多兵种协同军团,而且数量是自己的十倍,最后结果是什么?
帖子259&精华0&积分3565&威望0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1054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那是不同方阵替换。
我的意思是同一个方阵里面,第一排和后排的是否会轮换呢?
步兵连长 发表于
& & 在百夫长的指挥下,第一排的士兵可以从队列之间向后移动。HBO 的 ROME 里有这个镜头。
帖子259&精华0&积分3565&威望0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1054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那是波斯政治腐败,军队缺乏战斗力,岂能相提并论。
步兵连长 发表于
哪和中国相比如何?中国历史上什么时候政治不腐败,军队不缺乏战斗力?
中国古人自我感觉良好,不过是缺乏见识罢了。
帖子6213&精华16&积分75570&威望231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10310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本帖最后由 renfeng 于
09:48 编辑
像古罗马的三线阵,实际上就是由组成小方阵的三道阵线组成,分别是青年兵、壮年兵以及后备兵。。。由三道阵线交替攻击。。。
像同一个方阵里面,战斗时由前排换到后排火枪时代或者射击兵(例如弩兵)比较常见,由于上弹慢,且弹道平直,交替向前,以达到交替轮流射击的目的。。。但是像一些期望其稳固的方阵不常见,例如希腊枪阵,瑞士长矛方阵,因为在稳固的方阵中,排在第一阵列的往往都是一些意志坚定的老兵,而把新兵或者意志不坚不够勇敢的士兵排在方阵中间,这样这些新兵就会被整个方阵裹挟前进,不至于混乱逃跑而崩溃。。。所以排在前面1-3排,还有侧面后面一排的往往有较好的装备,例如说胸甲,较高的报酬,先挑选战利品等好处。。。
renfeng的博客
.cn/renfeng2012
帖子16566&精华29&积分211188&威望5022 &阅读权限100&在线时间4358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罗马帝国与大汉朝没有机会遭遇,但玄宗时代的盛唐与阿拉伯的黑衣大石在中亚的怛罗斯战役是古代中西大国规模最大一次战争,唐朝惨败。后人总是强调兵力劣势,好笑。
帖子16566&精华29&积分211188&威望5022 &阅读权限100&在线时间4358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第九鹰团和百夫长这两部电影都是以罗马第9军团在征服英伦岛屿全军覆没为背景。影片尽量做到逼真化,第九鹰团有罗马驻军以战阵对抗当地野蛮人情节。罗马军队素质高是没有疑问的,特别是临阵不却的高度纪律性,毕竟是职业化军队,平时训练有素。但说阵体十全十美,那时浮云。你就说前排那些盾牌,可以抵御飞箭和刀斧,但不可能全身都照顾全面,脚裸在外,对方战马车挂镰刀一冲上去就截肢,阵马上解体。。。
帖子16566&精华29&积分211188&威望5022 &阅读权限100&在线时间4358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有没有发现罗马军队特色?它似乎最强调步兵,作为机动力量的骑兵,战车一类的始终处于次角。罗马大败仗,要么是兵力悬殊,这个不算的话,大多败仗是遭到偷袭,或者侧翼被击破,势均力敌的正面之战,罗马胜多败少,可见其优劣势所在。
帖子93&精华0&积分1143&威望0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19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东方阵与西方阵相遇,西方阵完败。
中国在战国时代就已经发展出了车兵、步兵、骑兵、弓弩兵,多兵种协同的 ...
步兵连长 发表于
& & 你还是充分了解罗马方阵再说吧,职业军队和农民军队是不能相比的
帖子93&精华0&积分1143&威望0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19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对于西方古代步兵方阵我一直有一事不明,那就是人员轮换问题。
第一排的战士如果疲劳,那么如何和后面的人 ...
步兵连长 发表于
& & 罗马方阵是3——3编制,大阵里有小阵,阵与阵之间有足够间距方便前面的退下来,后面的接上去,对敌人实施车轮大战,而且训练和军纪非常严明,完全不同于东方的靠气势“一鼓作气”的农民兵。这样的阵型正面是无敌的
帖子93&精华0&积分1143&威望0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19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女皇的特勤处
& & 中国自古以来是征召农民兵为主,职业兵为辅的军队组成,就连对抗北方游牧民的边塞军也是当地农民为主,职业军队一般只是皇帝的近卫军而已,数量很少的
帖子1204&精华0&积分13499&威望0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851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 & 如果只强调希腊和罗马的话,冷兵器时代是否缺了骑兵这一重要角色,希腊和罗马都多山临海,骑兵难于发挥(这也可能是他们的航海文明多年未遭战马民族蹂躏的原因吧)。如果加上巴比伦、波斯、阿拉伯骑兵战阵的资料就更好了。
个人认为战马(也可以是骆驼)+马具+复合弓是陆上作战的一大飞跃,对比徒步步兵的优势就像今天空军对步兵车辆的屠杀一样。马具在西园三世纪后开始完善,从那时起,骑兵改写了大部分欧亚重要国家的历史。
而中国北方平原离草原很近,冬季又河水冻结,战马可以横行无忌。早期骑兵屠杀步兵的战例除任兄那个安息骑兵vs罗马军团外。中国有西晋永嘉5年(西园311年)后赵石勒用轻骑兵围歼从洛阳撤退的晋军十余万甲士文武,同样是以机动性优势四面游走,万矢齐发。
之后骑兵和游牧民族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清朝军队拒绝火器,是否是军中满人已经意识到火器是骑兵的克星,一千多年来的战马帝国注定玩不下去了?
帖子6213&精华16&积分75570&威望231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10310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回复&&renfeng
& & 如果只强调希腊和罗马的话,冷兵器时代是否缺了骑兵这一重要角色,希腊和罗马都多 ...
天生桥 发表于
& & 在西方古典时期,骑兵实际上是打不过重装步兵的,主要起的是辅助作用。。。实际上,骑兵在罗马军团里就是主要就是诸如侦查追击警戒收集粮秣等辅助作用。。。当然,亚历山大的伙伴骑兵倒是作用更大一些,但是也是和马其顿枪阵、轻步兵等构成一个攻防一体的作战体系。。。
其原因在于缺少一个重要的东西——马镫。。。没有马镫作为稳固的支撑,骑兵不能穿更重的甲胄,使用更长的长矛,灵活的运用马刀,开更强的强弓。。。所以,在正面交锋时,骑兵无法对付重装步兵。。。当然,唯一的反例恐怕就是克拉苏的罗马军团面对帕提亚骑射冲击组合战术的大败,但是恐怕罗马军团是累死的,或者是士气崩溃而失败。。。
同理,汉代匈奴面对中原在军事上不占优势也是如此,但是等到马镫的普及,蒙古高原的骑兵对中原就占据了绝对优势。。。
关于这个问题,我准备写一篇枪矛论来着,里面有相关内容。。。可惜没有时间,俗事太多,静不下心来。。。
renfeng的博客
.cn/renfeng2012
帖子6213&精华16&积分75570&威望231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10310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回复&&renfeng
& & 如果只强调希腊和罗马的话,冷兵器时代是否缺了骑兵这一重要角色,希腊和罗马都多 ...
天生桥 发表于
& & 至于,清对火器的抵触,应该是多方面的原因。。。
这里有一篇小文可以一看。。。
【原创补发】甲午海战不得不失败的原因
renfeng的博客
.cn/renfeng2012
帖子1204&精华0&积分13499&威望0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851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 & 马具的种类很多,除马镫外,还有马鞍、笼头、衔铁等,不但要有稳固的支撑,还要掌握马的方向,对马蹄进行保护。。。。。另外马的育种也是一个问题,要培育出驯良易驾驭又能在战场上机警而勇猛的马种。总之人类驯养马的历史不下5千年,而真正能把战马的作用发挥极致,的确又只有一千多年。
但就是这一千多年,对东西方的影响就完全不同了。西欧离草原的距离较远,马扎尔人和蒙古骑兵只能到达捷克匈牙利一带,但中国北方平原就全在铁蹄之下。所以个人觉得三国之后的中国,始终处于掌握骑兵战术游牧民族的压制之下(除盛唐一段气候偏暖时期外)。这不但使游牧民族改写了中国的历史,甚至还反映到士大夫的精神境界上。就拿儒家和国学来说,三国之前的儒家和国学与之后的大相径庭。有人说是佛教传入的结果,但如果不是士大夫看到四书五经描述的田园世界被横行的铁骑无情摧毁的话,他们的内心会在短时间内产生如此重大的逆转吗?至于后来的宋儒,更加是战马帝国从南宋诸儒中挑出一个合自己用的傀儡罢了。
任兄的那篇关于清朝的文章以及众网友的讨论都已详尽。但士大夫阶层心中的那个死结,似乎不仅限于清朝。这种莫名的压抑来源于何方?是否有一种技术力量是他们无法抵抗而又不得不接受的?可能只有“城郭人民半已非”之类的诗句,能够一时表达他们在心中代代相传的悲戚与郁闷。幸好历史对清以后的汉族人还算公平,因为骑兵横行的年代的确一去不复返了。
帖子93&精华0&积分1143&威望0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19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回复&&renfeng
& & 如果只强调希腊和罗马的话,冷兵器时代是否缺了骑兵这一重要角色,希腊和罗马都多 ...
天生桥 发表于
& & 在马蹬和骑弩普及之前,骑兵战斗力相当低下,对步兵构不成多大威胁,中国地区普及马镫是在东晋,比欧洲早200年左右,东方骑兵的优势也就是这段时间里,而东方步兵的质量很差,远不如罗马军团,所以古典时代野战、攻城都是西方占优
帖子93&精华0&积分1143&威望0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19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回复&&renfeng
& & 马具的种类很多,除马镫外,还有马鞍、笼头、衔铁等,不但要有稳固的支撑,还要掌 ...
天生桥 发表于
& & 中国古典小说对人的误导太大,比如三国演义里面把骑兵描写的那么强,实际上当时没普及马镫,西凉和曹操的骑兵都是用双腿夹紧马腰的,之所以战果不错是因为他们面对的是黄巾和各地军阀的没什么训练的农民步兵
帖子1204&精华0&积分13499&威望0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851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最早的马镫实物是东汉年间的,除了当时的步兵一时间没有对付骑兵的经验外,汉族居住区由于是夏季湿热地带,很难培育出良好的马种,所以在马的来源上处于劣势。
马(骆驼也差不多)的速度是徒步步兵的十倍以上,驼乘力和耐力更远胜于人。骑兵于是可以利用机动性的绝对优势,灵活地插入战争中的“时间空隙”(比如中午最热最渴、晚上睡的最死的时候)和“空间空隙”(大范围的迂回和攻击补给线)。所以骑兵对步兵的最大优势不是硬碰硬的打击优势,而是骑兵战术,对时间和空间的灵活运用上绝杀了当时的步兵,这一点与现在的空军有异曲同工之处。
罗马和希腊的步兵战术在山地和多水网的西欧平原上比较有用,但在其他地方遇上骑兵时完败。阿拉伯骑兵在7世纪攻击北非和伊比利亚半岛时如入无人之境,一直打到法国中部。在9世纪以后面对印度步兵时也是一场又一场的屠杀。
另外,14世纪后土耳其骑兵的严重威胁,可能是西欧发展火器的一个重大诱因。
帖子93&精华0&积分1143&威望0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19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最早的马镫实物是东汉年间的,除了当时的步兵一时间没有对付骑兵的经验外,汉族居住区由于是夏季湿热地带, ...
天生桥 发表于
& & 别YY了,东汉末期,也就是三国时代的马镫根本就是单边蹬,而且远远没普及
帖子93&精华0&积分1143&威望0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19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最早的马镫实物是东汉年间的,除了当时的步兵一时间没有对付骑兵的经验外,汉族居住区由于是夏季湿热地带, ...
天生桥 发表于
& & 骑兵在西方的作用根本没你说的这么大,阿拉伯骑兵是趁着欧洲一时的衰落才能入侵的,而且对欧洲的威胁持续时间也不长,欧洲很快就发展出一套战术克制他
帖子93&精华0&积分1143&威望0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19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最早的马镫实物是东汉年间的,除了当时的步兵一时间没有对付骑兵的经验外,汉族居住区由于是夏季湿热地带, ...
天生桥 发表于
& & 中国和欧洲的区别就是欧洲发展出了一套非常完整的对付骑兵的战术而中国没有,拿印度来当例子就更可笑了,古代印度是什么垃圾呀
中国历史学界一直以来都在夸大骑兵的作用,“吃不到的窝头最香”,而西方历史界则把骑兵作用说的不大,这是个很有趣的区别,根源应该在于西方步兵质量远远比中国好得多
帖子6213&精华16&积分75570&威望231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10310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别YY了,东汉末期,也就是三国时代的马镫根本就是单边蹬,而且远远没普及
响尾蛇 发表于
& & 马镫有据可查的实物应该是鲜卑的北魏十六国时期。。。这个时期有马镫陶俑以及马镫实物的出土用以佐证。。。
但是个人估计马镫的发明要早于这个时期,因为最早的能够达到的马镫功效,可以用布带或皮革制成。。。
但是从西汉的骑兵俑来看,当时还没有马镫的发明,因为有马镫的话,骑兵是坐在马胸骨偏后位置,正好在马的两腿之间。。。而西汉的骑兵俑坐姿在前,显然没有马镫。。。
至于单边镫,是便于上马使用。。。
renfeng的博客
.cn/renfeng2012
帖子93&精华0&积分1143&威望0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19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马镫有据可查的实物应该是鲜卑的北魏十六国时期。。。这个时期有马镫陶俑以及马镫实物的出土用以 ...
renfeng 发表于
& & 汉族军队普及马镫是在唐朝,三国时代没有的
帖子6213&精华16&积分75570&威望231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10310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骑兵在西方的作用根本没你说的这么大,阿拉伯骑兵是趁着欧洲一时的衰落才能入侵的,而且对欧洲的 ...
响尾蛇 发表于
& & 欧洲的骑兵正经流行过很长一段时期,那就是骑士时代。。。
在西方古典时期的过后,到瑞士长矛兵有组织的步兵复兴这段时间中,骑士是作为作战的主力的。。。
renfeng的博客
.cn/renfeng2012
帖子6213&精华16&积分75570&威望231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10310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中国和欧洲的区别就是欧洲发展出了一套非常完整的对付骑兵的战术而中国没有,拿印度来当例子就更 ...
响尾蛇 发表于
& & 中国面对的骑兵主要是北方草原的游牧骑兵,往往以骑射为主(至于满清倒是以正面冲击骑兵为主)。。。
而欧洲则主要是重装骑士。。。对于重装骑士自然有很多办法,但即使这样,欧洲也曾流行了太长的时间的骑士。。。
而对付游牧骑兵,尤其是成吉思汗的这种大范围迂回的骑兵来说,东西方均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renfeng的博客
.cn/renfeng2012
帖子6213&精华16&积分75570&威望231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10310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汉族军队普及马镫是在唐朝,三国时代没有的
响尾蛇 发表于
& & 这里有人提到三国时代普及了马镫了么???
renfeng的博客
.cn/renfeng2012
帖子93&精华0&积分1143&威望0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19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欧洲的骑兵正经流行过很长一段时期,那就是骑士时代。。。
在西方古典时期的过后,到瑞士长矛 ...
renfeng 发表于
& & 你又被欧洲文学小说毒害了吧,中国历史学界一直以来也被骑士童话迷惑不小,而西方历史学界则不以为然。给你看一段西方正统历史学
附件: 您需要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
帖子93&精华0&积分1143&威望0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19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欧洲中世纪的骑士只是当时军队中一种可有可无的摆设,真正的兵力还是步兵(包括骑马步兵)和轻骑兵
骑士做主力?只存在于浪漫小说里面
帖子6213&精华16&积分75570&威望231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10310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至于阿拉伯骑兵,其实缺乏组织性,其威胁向来是有限的。。。即使是马布鲁克虽然个人战斗力强悍,但是其组织度也是比较有限的。。。
renfeng的博客
.cn/renfeng2012
帖子93&精华0&积分1143&威望0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19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阿拉伯骑兵和蒙古骑兵同为游牧民族的“全民骑兵”,也就是拖家带口的军队,之所以蒙古的比阿拉伯的厉害,原因其实很简单,蒙古人的马下徒步作战能力远比阿拉伯人强得多,蒙古兵能围攻一座座城池而阿拉伯不能
帖子93&精华0&积分1143&威望0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19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蒙古骑兵其实是骑马步兵和轻骑兵的组合,而且前者居主要地位,数量远比后者多
帖子93&精华0&积分1143&威望0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19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中国面对的骑兵主要是北方草原的游牧骑兵,往往以骑射为主(至于满清倒是以正面冲击骑兵为主)。 ...
renfeng 发表于
& & 你又受历史小说的误导了,欧洲骑士这种可有可无的摆设如我刚才所说,而蒙古大军其实是以骑马步兵为主的,这种骑马步兵是当时所有平原国家的克星,因为只有马下作战能力强了,整个部队战斗力才强,而蒙古的骑马步兵很大一部分也可以当轻骑兵使用,既有步兵强悍的攻坚力也有轻骑兵的机动性,这才是蒙古真正可怕的地方
帖子6213&精华16&积分75570&威望231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10310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你又受历史小说的误导了,欧洲骑士这种可有可无的摆设如我刚才所说,而蒙古大军其实是以骑马步兵 ...
响尾蛇 发表于
& & 你这种高论,显然和咱们不是一个时空。。。
renfeng的博客
.cn/renfeng2012
帖子93&精华0&积分1143&威望0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19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你这种高论,显然和咱们不是一个时空。。。
renfeng 发表于
& & 看我前面发的截图,出自剑桥战争史,里面对所谓中世纪骑士的定性
帖子6213&精华16&积分75570&威望231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10310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蒙古人之所以攻城厉害,不是蒙古骑兵厉害,而是因为仆从军,在吸收了中原的工程技术后,例如说西夏、金、宋等工程机械,再加上色目人的改进。。。蒙古军实际上是非常的重视工匠,以改进各种军事技术。。。
另外就是蒙古军,善于用屠城恐吓,以及利用当地仆从军作为攻城炮灰。。。
真正的蒙古人向来是不多的。。。
renfeng的博客
.cn/renfeng2012
帖子93&精华0&积分1143&威望0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19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中世纪时代,欧洲的城墙和堡垒是世界密度最大的,远比当时中国大得多,所以骑兵在欧洲的作用其实不太大,而像蒙古那种骑马步兵——轻骑兵的双重功能军队就无敌了,既有攻坚能力又有机动性,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兵力弱的堡垒攻击,同时又是轻骑兵,一部分下马攻坚作战,一部分在马上掩护
帖子93&精华0&积分1143&威望0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19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蒙古人之所以攻城厉害,不是蒙古骑兵厉害,而是因为仆从军,在吸收了中原的工程技术后,例如说西夏、金、宋 ...
renfeng 发表于
& & 蒙古人的下马战斗力也是强悍的,仆从军是一个方面,技术也是一个方面,但归根到底是蒙古兵自己的能力强。
中国历史界似乎很贬低蒙古兵的徒步战斗力,举了很多蒙古大军围攻城池久而不下的例子,其实你要是换了中原步兵去攻这些城池也不见得能比蒙古兵快多少。而欧洲历史学界则肯定了蒙古兵的攻坚能力
帖子6213&精华16&积分75570&威望231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10310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中世纪时代,欧洲的城墙和堡垒是世界密度最大的,远比当时中国大得多,所以骑兵在欧洲的作用其实不太大,而 ...
响尾蛇 发表于
& & 纯正的蒙古军队是没有马上步兵,或者兼职轻骑兵、步兵这一说法的。。。
蒙古骑兵倒是有下马组成盾墙用弓箭加以阻击的战术,但这仅仅是一种战术而已,还算不上步兵。。。
蒙古骑兵攻城能力一直有限,这在面对西夏金诸多城市束手无策,仅在野战中歼灭其主力可见一斑。。。
但是在攻陷了西夏金宋之后,获得了强大的攻城能力,以及具备攻城能力的仆从军。。。
在西征时,蒙古军队中就有汉人的存在,西方恐惧蒙古的攻城能力,而这种攻城能力可以说是集东方城市攻防技术之大成。。。
再加上蒙古军队善于用屠城加以恐吓,以及组织当地仆从军作为炮灰的能力,这使得一切变得恐怖起来。。。
欧洲城堡虽然坚固,但是太小了,由于封建原因,分布也不是那么密集,蒙古军队非常善于渗透至敌方深远纵深作战。。。不过,蒙古军队没有进入到西欧,这显然是关公对秦琼,不过这不是军事上的问题。。。
renfeng的博客
.cn/renfeng2012
帖子93&精华0&积分1143&威望0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19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中国历史界贬低蒙古兵的徒步攻坚能力,多半是出于民族自尊心,要知道历史上中原军队攻坚能力也不强,攻城几年不下也是常事。
蒙古没有发展出步兵大国那样的复杂阵型是事实,但这并不表明蒙古人就像阿拉伯人那样不重视马下功夫了
帖子93&精华0&积分1143&威望0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19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纯正的蒙古军队是没有马上步兵,或者兼职轻骑兵、步兵这一说法的。。。
蒙古骑兵倒是有下马组 ...
renfeng 发表于
& & 你又受中国的网络文误导了,你这种说法我在网上一篇文章里看到过,里面把蒙古大军的攻坚力完全归结为俘获的异族兵和攻城器械,这也太扯淡了,真不知他们为什么要这么贬低蒙古兵的马下战斗力
中国网文扯淡地方太多了,你还是看西方历史界吧,里面对蒙古大军的研究远比中国历史界深入得多,中国历史界根本就是业余的
帖子6213&精华16&积分75570&威望231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10310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你又受中国的网络文误导了,你这种说法我在网上一篇文章里看到过,里面把蒙古大军的攻坚力完全归 ...
响尾蛇 发表于
& & 这个吧,建议你找找相关资料,尤其是史料看看,分析一下为什么各个阶段蒙古的能力不同。。。
其次呢,反倒是西方一些记载看起来是比较详尽,是第一手资料,但是他从来都是把蒙古当做一个整体来看的,殊不知,蒙古军队从来就不是一个整体,不但分为各个不同的部分,还分为不同的阶层。。。
renfeng的博客
.cn/renfeng2012
帖子93&精华0&积分1143&威望0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19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欧洲城堡虽然坚固,但是太小了,由于封建原因,分布也不是那么密集,蒙古军队非常善于渗透至敌方深远纵深作战。。。不过,蒙古军队没有进入到西欧,这显然是关公对秦琼,不过这不是军事上的问题。。。
===================
又错了,中世纪的欧洲城池和城堡,其坚固、高大、密集程度都是世界第一的,远超过当时中国。
《剑桥战争史》对此总结:当时欧洲有着比世界其他地区都充足的财富,而欧洲人又比世界其他地区的人有着更强的把这些财富用到军事上的热情
帖子93&精华0&积分1143&威望0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19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本帖最后由 响尾蛇 于
22:32 编辑
这个吧,建议你找找相关资料,尤其是史料看看,分析一下为什么各个阶段蒙古的能力不同。。。
renfeng 发表于
你大概对西方历史界了解不多,和你说的不同,西方那边是非常清楚蒙古大军的组成部分的,远比中国这边清楚。
蒙古大军后期攻坚能力的确比前期强,原因何在呢,这就是中国历史界和西方历史界的分歧,中国这边认为是得到了异族(汉族)的投降部队和汉族的机械技术,而西方则认为是蒙古人的学习能力强。
基于中国历史界的业余水平和一贯胡说八道作风,还有我的古代军队作战的知识推断,我倾向西方历史界的说法。
帖子6213&精华16&积分75570&威望231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10310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欧洲城堡虽然坚固,但是太小了,由于封建原因,分布也不是那么密集,蒙古军队非常善于渗透至敌方深远纵深作 ...
响尾蛇 发表于
& & .。。。。。。
对不起,我脸红了。。。
头一次听到公元1000年时,欧洲的富足远超世界其他区域。。。
也许你不知道马可波罗的存在???
这还是在被蒙古破坏之后的繁荣。。。
如果,你从来都是这样以偏概全的话,恐怕也没什么好说的。。。
希望你找找其他资料,或者把你的观点到其他论坛上贴贴,也许会学到更多。。。
renfeng的博客
.cn/renfeng2012
帖子6213&精华16&积分75570&威望231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10310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你大概对西方历史界了解不多,和你说的不同,西方那边是非常清楚蒙古大军的组成部分的,远比中国这边清 ...
响尾蛇 发表于
学习能力强???
蒙古人打下城市,从来都是把工匠送往草原,然后搞屠杀的。。。
如果学习能力强的话,蒙古人应该学会制作这些器械,可是为啥明代对蒙古搞经济封锁之后,蒙古人连铁锅都成了问题呢???以至于抢了铁锅以为奇货。。。这就是所谓的学习能力强???
知道郭淮是谁不???
查一查他的种族。。。
renfeng的博客
.cn/renfeng2012
帖子6213&精华16&积分75570&威望231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10310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不好意思,打错了,是郭侃。。。
renfeng的博客
.cn/renfeng2012
帖子93&精华0&积分1143&威望0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19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军事的历史,西方是专业军事学者在研究,他们有不少是上过军校的,对古代兵器、后勤、战术、各国民族都了解很深。中国这边呢,基本是一群业余人士在研究,他们对古代战术、兵器了解不多,结论很令人担忧。
帖子6213&精华16&积分75570&威望231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10310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再查一查蒙古成吉思汗死后,分为四大汗国,各个汗国一共有多少兵马???这些才是正宗蒙古兵啊。。。
那么单单依靠这么点兵马,如何控制得了横跨欧亚这么广阔打区域呢???
看历史的时候,必须得动动脑子啊。。。
renfeng的博客
.cn/renfeng2012
帖子6213&精华16&积分75570&威望231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10310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军事的历史,西方是专业军事学者在研究,他们有不少是上过军校的,对古代兵器、后勤、战术、各国民族都了解 ...
响尾蛇 发表于
历史不是研究出来的,而是当时的人忠实的记录下来的。。。
连这些忠实的历史记录都没有,这种研究有意义吗???在本身就是狭隘或者是错误的历史记录上研究,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吗???
岂不是缘木求鱼???
renfeng的博客
.cn/renfeng2012
帖子93&精华0&积分1143&威望0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19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
对不起,我脸红了。。。
头一次听到公元1000年时,欧洲的富足远超世界其他区 ...
renfeng 发表于
& & 马可波罗的传说有很多虚幻充分,是不能作为历史资料来研究的
中世纪欧洲的富足,城堡的坚固和密集,这在世界历史学界上是公认的(中国网络历史界不承认),中世纪黑暗之处更多的是宗教和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却是比起古典时代有不少进步的。
中世纪时代法国南部的卡尔卡松城,我的天,单这些石砖结构的塔楼就要多少人力?
附件: 您需要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
帖子93&精华0&积分1143&威望0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19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历史不是研究出来的,而是当时的人忠实的记录下来的。。。
连这些忠实的历史记录都没有,这种研究有 ...
renfeng 发表于
& & 西方人对历史资料的保留做的比中国好很多,记录文献也详细的多,这点无需置疑
我并没有否认蒙古军有异族伪军的存在,而是说蒙古大军的马下战斗力并不是网上说的那么差,而作战方式也并非国内网络上写的那样。特别是对蒙古兵下马作战这点上,国内的网络作者没有根据地一口咬定蒙古兵基本不会下马步战,攻坚全是由异族伪军去干的,这实在扯淡。
帖子6213&精华16&积分75570&威望231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10310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马可波罗的传说有很多虚幻充分,是不能作为历史资料来研究的
中世纪欧洲的富足,城堡的坚固和 ...
响尾蛇 发表于
& & 比这个,你不觉得无聊吗???
卡尔卡松城作为一个城市来说,人口才多少——4万,再查查当时欧洲国家的首府,比如说巴黎,比如说伦敦,人口有多少呢???但是算算当时我国中原城市,这也就是一个州城的人口罢了。。。你再看看无论是汴梁、元大都等,人口有多少???而把这些人口都围起来的建筑规模得多大呢???
当然,这是算用城墙把城市人口围在城中的建筑规模。。。
而当时欧洲,尤其是西欧典型的就是领主一个城堡,用土积成小山或者利用现成山丘建筑,其余领民均在城堡附近散住,其格局了非常类似于日本的城下町,这个建筑规模可就小多了。。。而我们几乎一个县城都要用城墙围起来的。。。
如果再比,你总听说过万里长城吧,建筑规模再大,有把一个国家围起来的防御体系大吗???相比之下,西方古典时期的哈德逊长墙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说,这么比很没意思的。。。
另外,连马可波罗的回忆录都不放在眼里,我还能说些什么???
renfeng的博客
.cn/renfeng2012
帖子93&精华0&积分1143&威望0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19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学习能力强???
蒙古人打下城市,从来都是把工匠送往草原,然后搞屠杀的。。。
如果学习能力强 ...
renfeng 发表于
& & 铁锅的原因是蒙古草原不产铁矿。而且不断移动的牧民也没有地方去冶铁,没有木炭,没有沉重的风炉
帖子6213&精华16&积分75570&威望231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10310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西方人对历史资料的保留做的比中国好很多,记录文献也详细的多,这点无需置疑
我并没有否认蒙 ...
响尾蛇 发表于
这里可没有人说,蒙古骑兵一定不会下马作战。。。
相反,我倒是提到过,蒙古有一种下马组成盾墙的用强弓阻击敌军的战术。。。
而这种战术曾在蒙古铁骑与埃及奴隶骑兵的碰撞中,艾因·贾鲁战役运用过。。。
另外蒙古中这种强行征召以及降军,不叫伪军,叫佥军
renfeng的博客
.cn/renfeng2012
帖子6213&精华16&积分75570&威望231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10310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铁锅的原因是蒙古草原不产铁矿。而且不断移动的牧民也没有地方去冶铁,没有木炭,没有沉重的风炉
响尾蛇 发表于
蛋不是这么扯得。。。
同样是同一块草原,突厥人原来是柔然人的锻奴部落。。。就是为柔然人提供铁器,兵器,甲胄。。。
怎么的,到了蒙古人的时候,草原就没铁了???
同样是游牧,突厥人怎么弄得木炭怎么带的风炉???
renfeng的博客
.cn/renfeng2012
帖子93&精华0&积分1143&威望0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19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比这个,你不觉得无聊吗???
卡尔卡松城作为一个城市来说,人口才多少——4万,再查查当时欧 ...
renfeng 发表于
& & 古代中国的城池,除了一些经常用做都城的大城市,规模也不会很大,城墙围起来的面积也不会非常多,人口大部分是住在城墙外的。实际上无论欧洲还是东亚,城墙围起来的一般都只是商业区,里面的人口不会太多。
中国古代城市居民比例比欧洲只会更少,某某州有多少人口,这些人口是港大分布在一个个小村子里的,住在城墙里的不会很多,至于中国和欧州的城池面积平均起来哪个更大,应该是中国大些,但是比起坚固和密集来则不如欧洲
帖子6213&精华16&积分75570&威望231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10310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古代中国的城池,除了一些经常用做都城的大城市,规模也不会很大,城墙围起来的面积也不会非常多 ...
响尾蛇 发表于
自己看看吧。。。
renfeng的博客
.cn/renfeng2012
帖子93&精华0&积分1143&威望0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19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这里可没有人说,蒙古骑兵一定不会下马作战。。。
相反,我倒是提到过,蒙古有一种下马组成盾墙的用 ...
renfeng 发表于
& & 佥军就是伪军的意思,在蒙古统治下这些部队一般是做打下的地方的治安部队和后勤部队使用的,要是把步战和攻坚的功劳大部分归于他们,则没有根据
至于欧洲城堡的密集程度,见截图
附件: 您需要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
帖子93&精华0&积分1143&威望0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19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自己看看吧。。。
renfeng 发表于
& & 上百万人口的古中国城市?那是连住在城墙外的居民都一起算的,在行政上归这座城管理的居民,那些附近农村的都算进去了。真正被城墙保护起来的人数是很少的。
你也不想想,这几十万人口要住进了城墙里,一天要多少食物?多少水?尤其是,这会制造多少垃圾,多少排泄物,这么多垃圾和排泄物,在落后的古代怎么处理?水的问题也许能打井,可是这么多污水和排泄物怎么办?要知道中国古代城市是没有欧洲古城市那么精巧的供水、下水道系统的。而且中国古代商业、交通运输很不发达,这些人口要挤进了城里,那么落后的商业是无法为城里几十万人提供这么多粮食和生活用品的。
欧洲的城池和堡垒,面积不大,但是坚固和密集都远远超过了同期东亚,见截图:
附件: 您需要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
帖子93&精华0&积分1143&威望0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19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本帖最后由 响尾蛇 于
00:03 编辑
比这个,你不觉得无聊吗???
卡尔卡松城作为一个城市来说,人口才多少——4万,再查查当时欧 ...
renfeng 发表于
& & 你就别拿网上的那些“中国古代城池里的人比欧洲多N倍,所以城墙长度面积肯定比欧洲大N倍”这种文章来说事了,完全不可信的,他们是把归这个城市政府管理的乡村人口全算作城市人了。
原因很简单,城池里的人口是需要粮食、水源、生活品、排污系统、娱乐场所的,而你也知道,古代中国在城市生活设施上远不如欧洲:粮食商人、杂货商人由于中国的重农轻商而被压制的厉害,导致商人少得可怜,运输、贸易都严重不足;而罗马早就普及的供水渠和排水道中国古代一直没普及,如现今在法国西班牙等地都还保存着的罗马时代建造的市民用的砖块混凝土高架水渠等,古中国基本没有。种种原因都大大限制了古中国城市人口的规模,“古中国城市规模远远比欧洲大”是不可信的。
帖子93&精华0&积分1143&威望0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19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自己看看吧。。。
renfeng 发表于
& & 看见你用马可波罗的传说当资料,我也推荐一篇文章,你可能看过了
帖子1204&精华0&积分13499&威望0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851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 & 中世纪时代法国南部的卡尔卡松城,我的天,单这些石砖结构的塔楼就要多少人力?
----------------------------------------------------------------------------
你举卡尔卡松城就太不厚道了,它是阿拉伯人比利牛斯山地防线的一部分,用来防法国人的,虽然后来城的主人换了几茬,但法国人始终没能攻破这道防线,直到1659年,比利牛斯条约。
帖子1204&精华0&积分13499&威望0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851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 & 至于欧洲城堡的密集程度,见截图
---------------------------------
富克内拉伯爵的城堡是用来防诺曼海盗“陆战队”的,不是对付阿拉伯人,关公战秦琼。
帖子1204&精华0&积分13499&威望0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851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 & 至于阿拉伯骑兵,其实缺乏组织性,其威胁向来是有限的。。。即使是马布鲁克虽然个人战斗力强悍,但是其组织度也是比较有限的。。。
-----------------------------------------------------
在七世纪的时候,各种马具还没有最后定型,人们对于骑兵潜力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所以当时无论东西方的骑兵都没有很好的组织性。但到10世纪以后,马具已经完善,还有就是象蒙古人这样终生与马相伴民族在作战实践中体会了骑兵的巨大优势,于是一股足矣在整个欧亚大陆上摧腐拉朽的组织力量在蒙古高原生成。骑兵战术也沿着蒙古人的征服路线传播。其中学的比较像模像样应该是突厥人(很多西方学者眼中的“蒙古军队”其实是蒙古指挥下的突厥人)。他们即使在蒙古帝国衰落之后,也还是用骑兵战术的余辉缔造了一个又一个战马帝国的传奇。
帖子1204&精华0&积分13499&威望0 &阅读权限50&在线时间851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 & 又错了,中世纪的欧洲城池和城堡,其坚固、高大、密集程度都是世界第一的,远超过当时中国。
《剑桥战争史》对此总结:当时欧洲有着比世界其他地区都充足的财富,而欧洲人又比世界其他地区的人有着更强的把这些财富用到军事上的热情
----------------------------------------------
中世纪的西欧的大部分一线城堡是为防范没有骑兵的诺曼海盗而设的,另外由于中世纪欧洲没有中央集权国家,所以无论城堡密集与否都是各自为政而已,不能形成完整的防御体系。至于坚固的问题,这在能大规模迂回的骑兵面前根本就不是问题,土耳其突进巴尔干的时候,骑兵向对方领土穿插往往选择冬天,只留少数精锐监视城堡,大部队直接蛙跳过去,顺便切断城堡的补给线。在欧洲漫长阴冷的冬季,城堡的燃料和食物很快耗尽,出城砍柴打猎又马上成为骑兵的猎物。这样一来,除少数规模较大的外,大部分城堡都没能熬过一个冬天。类似的场景在二战时期又重演了一遍,不过变成了法国的堑壕+要塞VS坦克闪电战。本质上就是战争的其中一方利用机动性的优势完全掌握了时间和空间的主动权。
[通过 QQ、MSN 分享给朋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1本最佳防御阵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