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单车与ofo对比VS ofo 共享单车大战何时结束

共享单车第一股出现,落后的摩拜、ofo路在哪里?
当摩拜单车和ofo单车为争夺市场激战正酣的时候,一个比它们“个头”矮了一大截的共享单车企业却率先过会即将IPO。这个消息的出现绝对是其他共享单车企业所始料未及的。
最新消息表明,常州永安公共自行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投身A股市场,目前已经成功过会即将IPO。
一、极度缺钱的IPO
据招股书显示,常州永安本次发行股票将不超过2400万股,总募资金额为5.9亿元,所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补充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及运营项目运营资金,偿还银行借款以及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虽然是共享单车第一股,但所募集金额仅有5.9亿元。说实话,这个数额实在是太小了。
截至目前为止,摩拜单车已经完成了E轮融资,其中仅E轮融资额就是1亿美元,按照当前汇率约有6.7亿元人民币。而且,摩拜D轮融资额更是多达2.15亿美元。Ofo单车在D轮融资中,由DST领投,滴滴和中信产业基金等跟投,总金额更是多达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1亿元。相比之下,常州永安的IPO数额有些拿不出手。
常州永安之所以急于募股应该有两个原因,第一,自然是缺钱,甚至需要募股资金来还银行的贷款。第二,或许是迫于当前共享单车市场的压力。
当前,摩拜、ofo等共享单车的主要阵地还是一二线城市,而随着竞争的加剧以及资金的不断投入,一旦完成一二线市场的划分,必然会下探到三四线城市布局,而三四线城市正是常州永安的主要阵地。
招股书显示,潍坊、南京、徐州、昆山等是几个最大的客户,除南京外,其余几个客户都是三四线城市。所以,如果常州永安不及时防守,很快其辛辛苦苦打下的市场将被裹挟巨额资本的后入者抢去。
二、不一样的共享单车
目前我们所熟悉的共享单车,基本都是B2C模式的。比如摩拜、ofo,单车企业负责提供自行车和服务,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而常州永安的商业模式有所不同,它主要是从政府部门拿到合同,然后政府出资运营并为市民提供单车共享服务。
从常州永安招股书中可以看到,自2011年起,常州永安与210个市县政府签订了合同,合同总金额约为30亿元。
也就是说,常州永安是以政府投资公共自行车服务的产品供应商的方式出现的,其角色与摩拜、ofo等共享单车企业有所不同。也因此,常州永安在多年的共享自行车运营中已经实现了盈利。而在盈利问题上,其他共享单车企业尚未找到盈利模式,仍然处在融资、烧钱争夺市场的阶段。
由于常州永安的客户是政府单位,而且是提供的固定桩单车,因此在维护方面交摩拜等单车有很大的优势,能很好的解决被盗、运维难等问题。
当然,对于有桩单车的发展,各地政府在很多年前就开始执行,受限与车桩的分布问题,有桩单车不能像无桩单车那样具有更高的使用频率,因此,运营了多年的有桩单车并未能很好的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这客观上给摩拜、ofo的兴起提供了条件。
不过,随着共享单车的发展,无桩共享单车的问题逐渐被暴露出来,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在于单车企业运维跟不上,导致单车围城,占用公共空间资源。上海、北京、成都、南京、广州、深圳等诸多一线城市出现严重的单车拥堵问题。
因此,各地政府今年相继出台了共享单车规范措施,在明确对共享单车发展支持和鼓励的同时,提供规范要求。
三、摩拜、ofo的IPO之路在哪里?
如今,常州永安即将成功IPO,是名副其实的共享单车第一股,那么,其他共享单车企业的未来在哪里呢?
在疯狂的资本盛宴中,摩拜、ofo是目前最大的玩家。而资本的疯狂过后,必然希望能够获得丰厚的回报,推动这两家单车企业IPO,这将是其下一个阶段必然的宿命。
但问题是,经过多轮融资后的摩拜ofo,至今还看不到盈利在哪里,这就使得双方背后的资本方都不愿意就此停手,除了不断输血,似乎并没有其他的选择。而持续的输血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滋生泡沫,如此庞大的跑马圈地会加重最后盈利的期待值。
参考网约车时期的资本盛宴,共享单车上资本市场也希望在6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内结束大战,但是专车最终以收购结束战争,而共享单车之间的竞争在于谁投入的单车数量更有优势,在硬件投入上的比拼权重更大,因此并购似乎更加困难。
那么,共享单车的未来到底在哪里?也许,常州永安的IPO能探出一些市场端倪。
现在,我们还很难断定共享单车的未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任何一个被资本裹胁的领域,都必须解决好资本、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这不仅仅关系到企业的存活,更关系到社会资源能否得以合理利用。
(注:文中图片部分来自网络)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共享单车是一场持久战,ofo难战胜摩拜阅读  自摩拜单车诞生以来,共享单车遍地开花,接着就是一场烧钱的大战了,从“压金+租金”的方式到“压金+免费使用”,甚至听说阿里要出完全不需要押金和租金的,仅凭信用使用的共享单车。但是在诸多品牌中,我更看好的是摩拜。
  从目前市场来看,OFO的共享单车覆盖面最广,平均单位面积内的数量应该也是最多的,使用的用户也是更多。主要原因是ofo共享车的成本底,可以大量的投入,从造价上看,摩拜车的成本至少是ofo车的2倍以上。但ofo可能是最快从这场角逐中消失的共享单车品牌。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因为目前共享单车还没找到一个盈利的模式,大家都是觉得通过这种方式导流量,积累资金等值得赌未来,所以大量的资本涌进。正如摩拜创始人说的,如果我找到了赚钱的方式就不会让其它资本进来。
  共享单车原本可以借助“押金+租金”的方式盘活,这就相当于自行车巨量的生产后,以较低的价格(押金)卖给用户,还要每次收取一定的使用费用,跟房地产的按揭也有点像。以ofo为例,如果向市场投入1亿量自行车,获得1.5亿用户注册(在仅有摩拜和ofo的几个月里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加上充值,那么他们至少可以获得150亿左右的资本,同时每天一辆车使用一次,每天还可以收入1亿元现金流,显然这不是资本的本意。这样的模式足以让它们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到市场,不断弥补损坏的自行车。这样的情况下,ofo模式可以战胜摩拜。
(百度“被损坏的共享单车)
  但是互联网产品永远不可能按照ofo的预想发展,一旦资本嗅到了市场存在,立马就是有各路资本进入,于是晓鸣、小鸭等品牌陆续进入市场,一场血雨腥风的战斗就要开始了,基本上所有的共享单车都是进入了互联网的免费模式,同时政府也加入监管,所有品牌的共享单车押金强制被银行托管,不得挪用。这就基本上断了ofo的资金。
(轻易可以折断ofo的车杠)
  在还没找到好的盈利模式下,押金被托管,租金不再有,以ofo车的破损速度,我估计ofo很难撑下去。Ofo不仅质量差,而且开锁方式存在中巨大的漏洞,很多人使用后是不锁的,可以随便使用,进一步加剧了ofo车的损坏;甚至一些素质低下的用户,恶意破损等。
  而摩拜的车刚好相反,质量过关,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开锁;摩拜车的使用寿命至少是ofo的三倍以上,恶意损坏都不容易,大街随处可见的是ofo被损坏的车,很少看到损害的摩拜车,比例应该在10:1以上。
  共享单车的战争远远还没结束,按照互联网产品的套路,先是一个家发现模式,接着资本跟风火拼,最后剩下一两家。所以,键人觉得ofo一开始并没有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摩拜车从设计开始就思考过,相信最终摩拜能够笑到最后。
  (冷风一阵公众微信首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否则必究)当前位置: &
共享单车大战:ofo要与摩拜“互相伤害”(图)
扫描到手机
11:30:59 & & &
多年未起波澜的单车租赁市场突然卷起了一场龙卷风,摩拜和OFO两大势力凭空崛起。刚开始一个在上海,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城市,一个在校园,各自掌控着自己的地盘,相安无事。后来摩拜想着北京市场是块肥肉,垂涎万分,决定进北京,在北京的城市道路上投放了几万辆。本来一个干城市,一个干校园,似乎也能相安无事。但有个不开眼的摩拜单车溜进了校园!摩拜抢了人家的地盘,OFO不干,于是决定走出校园,双方直接宣布开战。起初,双方展开的高逼格的攀比:比谁的车多:比谁的车辆技能强:我能上树还能下海我能倒立还能折叠比用户的喜爱程度:只有我才能爱你!一把锁不够,来两把。比睡姿,看谁更撩人:你在门口拉客我就到大街上揽活。。。。。。战事进入僵持阶段。最后,比拼变成正面冲突:首先,要叫上所有兄弟,把他堵在街上前后包抄,不许跑!砍丫的脚锁丫的喉把丫肢解(画面太残忍,儿童不宜)。。。。。。最后,警察来了,战斗不得已停止时间,总是能改变一起,在局子里的相处,双方互生情愫。从此有摩拜的地方就有OFO。卿卿我我,携手走天涯我觉得,总有一天,摩拜和OFO会在一起,在一起,因为经过战火洗礼过的,才是真爱!祝福你们!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精彩高清图推荐:
为您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摩拜单车和ofo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