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粤苏争霸霸攻守转变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历史 - 教案练习 - 史九下教案 - 【人教版】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教案与练习 - 教育贴吧 - 教案、教学设计、说课、反思、实录、作文、学生习作、作文辅导、练习、备课资料、语文、政治、历史
& 【人教版】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教案与练习
人气指数:[ 4905 ]&
本主题共有帖子数 2 篇,&&&[] [1] [] [] []
【人教版】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教案与练习
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冷战”政策背景: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政治实力的加强和资本主义霸主地位的确立;“冷战”的含义;“冷战”政策表现:“杜鲁门主义”出台及其影响;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实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及其性质。学生还应掌握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的美苏争霸的典型事件:60年代古巴导弹危机,70年代中期美国陷入侵越的泥潭,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2.在教师的引导下,概括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培养学生归纳历史事物的能力。通过分析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及特点,培养学生全面、正确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3.二战后,美苏从盟友关系转变为敌对关系,随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形成,双方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对峙。美苏在争霸的过程中互有攻守,两国的国力和彼此关系的变化,影响到双方争霸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特点。4.美国、苏联两国的争霸,不仅影响了世界和平,进而影响到世界的局势。我们应当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和不同国家利益,美苏从战时盟友关系转变为战后的敌对关系。美国经过二战,实力大增,妄图称霸世界。“杜鲁门主义”的出台,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成立。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组成了“经互会”和“华沙条约组织”,至此,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难点:互有攻守的美苏争霸。50年代至70年代末,美苏争霸经历了三个阶段,双方互有攻守。国家的实力和彼此的关系决定了其对外政策,如何理解这一点是本课的难点。难点:如何认识美苏冷战和美苏争霸的异同点。美苏冷战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对抗;美苏争霸是争夺世界霸权的冲突,它超过了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美苏冷战是除战争以外的敌对和对抗行动;美苏争霸则既有和平方式的对抗,也有局部战争,如美军侵略越南和苏军入侵阿富汗的战争。美苏冷战和争霸在形式上有不同之处,在实质和结果上是一致的。三、板书提纲:&&&&&&原因:
冷战政策&含义及实质:&&&&&&&&&& 政治: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表现& 经济:马歇尔计划&&&&&&&&&&&军事:北约组织原因:&&&&&&&&&&&五六十年代,美占据优势(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美苏争霸&&表现&&70年代,争霸达到高潮(美国深陷越南战争之中)&&&&&&&&&&&80年代,争霸态势缓和(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兵)&&&&&&&结束:1991年苏联的解体&&&&&&&&&&&&&影响: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四、教学方法:1、讲述法& 2、读图法&3、材料导读法& 4、多媒体展示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二战中美苏联合打击德、意、日法西斯的图片,如:1944年6月,美英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在西线配合苏军对德作战;1945年,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雅尔塔会议上的合影;1945年4月美苏双方在易北河会师图等。回答:二战中美国与苏联的国家关系怎样?(他们联合打击轴心国法西斯集团,是并肩作战的盟友。)多媒体展示《二战形势图》,指出二战快结束时,西方国家和苏联分别控制了原来被轴心国占领的领土。战后,双方根据实力确立了势力范围,形成美苏对峙的局面。正如英国的一句外交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为什么同盟关系会破裂呢?(讲授新课)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板书)一、冷战政策(板书)&&1、原因:二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又不得不正视强大的苏联。(板书)材料导读A①材料一:《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②材料二:1939年,美国武装部队人员总数为33.5万人,国防预算仅为10多亿美元。1945年,美国武装部队总人数达到1200多万,国防预算超过800亿美元。美国陆军规模小于苏联,但其海、空军力量天下第一。……到1947年,美国在海外已建立了484个军事基地,还垄断着原子弹。③材料三:日杜鲁门总统有关美国称霸的一段话: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④材料四:战后初期,苏联拥有一支以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为主体的武装力量,拥有强大的军事工业,仅作战飞机的年产量就达40,000架,苏军驻扎在欧亚许多地区。在战争中,苏联大大扩展了疆土,解放了大片东欧领土,雄踞欧亚大陆。苏联成为战后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大国。回答:根据材料说明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原因什么?(表明战后美国在经济上、军事上实力大增已成为世界霸主,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而苏联成为其主要障碍。)2、含义及实质:(板书)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思考:什么是“冷战”政策?“冷战”政策的实质是什么?(二战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回答:美国为什么要实行冷战政策而没有采取直接军事行动呢?(提示学生结合二战后的世界形势思考此题)美苏在二次大战后初期展开“冷战”而非直接型军事冲突,是由于当时的形势造成的:美苏双方都不想,也没有条件在大战之后再使自己卷进一场全球性的战争。美国经济、军事实力虽然很强,但战后按传统很快复员了大部分军队,可供动员的力量已十分有限;西欧各国经济残破,社会动荡,情况更糟。苏联在大战中大大发展了军事实力,其影响越出国界,扩及东欧大部,到达中欧;在亚洲也有很大影响。但它在战争中人力、物力损失最为沉重,因而特别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进行重建。而且,二战刚刚结束,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和平成为时代的潮流,美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回答:为什么它们要“遏制共产主义”?(多媒体演示并引导学生看《二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图)二战后在欧洲、亚洲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美英等帝国主义国家害怕共产主义影响扩大,以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治颠覆等一系列手段,极力遏制共产主义。所以,“冷战”政策的本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和干涉别国内政。材料导读B:“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华沙、柏林、布拉格、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英国首相丘吉尔回答:英国首相丘吉尔的这个演说被称为什么?“铁幕”指的是什么?该演说有何影响?这是以反共著称的英国首相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他以“铁幕”一词公开把矛头指向苏联,声称苏联威胁了欧洲的安全、和平,鼓吹美英联盟对抗苏联,揭开了战后冷战的序幕。接着,美国有步骤地抛出了一个个冷战措施。冷战政策有哪些表现呢?3、表现:(1)政治:杜鲁门主义――标志冷战的开始(板书)杜鲁门政府上台后,改变以往罗斯福的大国合作政策,认为强大的苏联是美国建立世界霸权的主要障碍,强调要对苏联采取强硬政策。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要求国会批准向受到共产主义“严重威胁”的希腊和土耳其提供4亿美元的紧急援助,抵制共产主义的扩张。思考:杜鲁门主义提出的目的是什么?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课件展示:杜鲁门在国会演说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材料导读C:“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国自由人民,他们正在抵制武装的少数集团或外来压力所试图的征服活动”,“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的演讲回答:①材料中的“自由世界”指什么?“武装的少数集团”指什么力量?“外来压力”影射哪个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阵营;苏联。②材料中提到的“美国的政策”被人们称为什么政策?它的内容是什么?这一政策对世界局势有何影响?杜鲁门主义;美国要领导资本主义国家,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美苏两国已由战时“同盟关系”转化为“冷战对抗”杜鲁门主义的特点是:它公开打出了反共、反苏的旗号,以维护美国的利益和安全为借口公开声称要干涉世界各国内政,干涉世界任何地方的共产主义和任何别国内部发生的有共产主义性质的革命。由此可以看出杜鲁门主义提出的目的是遏制苏联,稳定资本主义。其实质是美国在全球扩张势力的宣言书,是对苏联发动全面冷战的宣言书,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上的表现。在经济方面美国采取了什么做法呢?(2)经济:马歇尔计划――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联盟形成,美国控制了西欧(板书)多媒体展示并指导学生阅读二战结束后欧洲状况的多幅图片:二战后欧洲城市被毁、经济凋敝、人们生活困苦。西欧国家处于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困境和政治动荡之中,美国政府为此忧心忡忡。你知道美国为何担心吗?(美国担心整个欧洲出现大规模的经济和政治崩溃,会给各国共产党造成在经济动乱中夺取政权的机会。)为了帮助西欧各国克服经济困难,刚从欧洲访问归来的美国国务卿马歇尔立即制订出一个向全欧洲提供广泛的经济援助的计划。“马歇尔计划”的最初对象是欧洲国家,后来为苏联、东欧各国所拒绝和抵制。马歇尔计划又称作“欧洲复兴计划”。材料导读D: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回答:“美国是慈善家吗?美国实行此计划想达到什么目的?”(引导学生分析马歇尔计划对美国、对欧洲在政治、经济方面所起的作用。)“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一方面是帮助当时极为困难的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西欧各国政局稳定下来,强大的法国共产党和意大利共产党的影响也相对减弱,防止革命的爆发;另一方面,美国通过援助西欧各国,不仅加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联系,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联盟,而且打开西欧的门户,控制西欧,有利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霸权地位的确立。马歇尔计划使西欧经济得到恢复,但美国感到这样的西欧还不足以遏制共产主义。美国希望看到的是一个经济上发展、政治上稳定、军事上强大的西欧。(3)军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标志资本主义阵营的形成(板书)多媒体展示并指导学生阅读《北约和华约对峙》形势图。1949年5月,美、加、英、法、比等12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根据这项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在军事上实现了战略同盟。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对苏联、东欧在战略上形成了一个月牙形的包围圈。公约第5条规定:“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由公约内容可以看出它是一个怎样的组织。(北约组织是一个以美国为首的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北约的成立标志资本主义阵营的形成。它的成立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重要行动,加剧了“冷战”的程度。针对美国的冷战措施,苏联和东欧国家有什么反映?社会主义的苏联出于自身安全和利益的需要,针对美国的“马歇尔计划”,苏联采取了相应的措施。1949年1月,苏联与5个东欧国家在莫斯科建立了“经济合作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加强了与东欧各国的经济合作。1955年5月,苏联同东欧各国在华沙召开会议,缔结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即“华沙条约”,同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从此,苏联东欧各国形成了正式的军事集团。随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国际舞台上出现了两大阵营的对峙与斗争,两大军事集团日益成为美苏争霸的工具。小结:美国对苏联的冷战分成哪几个重要环节?(多媒体以为背景,依次出现丘吉尔、杜鲁门、马歇尔的画像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的地图提示学生。)丘吉尔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形成。二、美苏争霸(板书)1、原因:赫鲁晓夫上台后,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板书)材料导读E:“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 ──赫鲁晓夫回答:这段材料表明了赫鲁晓夫什么样的战略意图?赫鲁晓夫的战略意图是争取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美苏争霸格局的形成,主要在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50年代,作为资本主义强国的美国推行霸权政策,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攻势。二战后,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通过“四五”计划,苏联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国民经济的恢复,工农业得到迅速发展,实力得到迅猛发展。1953年赫鲁晓夫担任苏联的领导人,他逐步改变了斯大林时期的对外政策,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50年代后期,美苏争霸格局逐渐形成。那么美苏争霸的情况如何呢?苏联能否真正做到同美国“平起平坐”呢? 2、表现(板书)多媒体展示美苏关系的发展表,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本目内容完成填空部分,以了解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美苏双方在争霸中的基本态势和典型事例。阶段 时间 美苏主要领导人 争霸态势 典型事件 一&&& 年代 肯尼迪vs赫鲁晓夫&&&&在争霸中处于优势 1962年&&&&危机 二&&& 年代 尼克松vs勃列日涅夫 美苏争霸达到&& ;美国&&& ,苏联&&&& &&&&战争;1979苏联出兵&&&;&&关系正常化 三&&& 年代 里&根vs戈尔巴乔夫 美苏双方&&&& 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兵 ①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是美苏争霸的第一阶段。材料导读F:(1)此图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2)图中两位掰腕子的是谁?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3)由此事件可以证明的是什么?苏联在经济和军事实力上不及美国,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占据优势。古巴导弹危机事件的解决,是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和轰炸机后才逐渐平息的,说明这一阶段的争霸中,美国占据优势,处于上风。同时也表明,苏联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与美国争霸。这一事件后,苏联决心全力发展核武器,导致了两国新的激烈争夺。②70年代,美苏争霸达到了高潮。随着两国实力的变化,双方进行了战略的调整。材料导读G: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与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订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以帮助。&&&&&&──美国总统尼克松的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回答:(1)尼克松对外政策报告提出的背景是什么?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趋于缓慢,受到来自欧盟及日本的竞争,霸主地位已经动摇;军事上深陷侵越战争的泥潭,进退两难。(2)上述材料反映了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大调整。请指出调整方向和调整的内容。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从越南撤军,联手中国,共抗苏联。这一阶段,美国经济地位严重下降,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下降。侵越战争使美国耗费上千亿美元,美国国内的政局动荡不安,美国陷入了侵越战争的泥潭。1969年,尼克松任美国总统,为保住美国的霸权地位,在对外战略上实行了重大调整,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收缩。1973年,美国从越南撤兵;70年代,美国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多媒体展示1979年苏联出兵阿富汗图。此时,苏联的实力得到迅猛的发展,虽然就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而言,苏联与美国相差较大,但是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能够将更多的经费投入军事工业。例如,1978年,苏联的军费开支达1250亿美元,比美国高20%,居世界之首。苏联不仅建成一支对美国造成威胁的远洋海军,还拥有数量多于美国的洲际导弹。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推行同美国争夺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苏联在中东、非洲、南亚次大陆进行了一系列扩张活动,特别是1979年12月出兵对阿富汗的占领,标志苏联的霸权政策发展到顶点。③80年代时,苏联由于长期与美国争霸,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从70年代中期起,苏联的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明显下降,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加剧。到80年代,苏联丧失对外扩张的猛烈势头。1985年上台的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军控为中心的全球缓和战略。苏联主动裁军,并同美国签署了消除部署在欧洲的中程弹道导弹条约。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并实行了中苏关系正常化。1981年,里根任美国总统,对苏联采取强硬的态度。鉴于70年代苏联已经在核武器的数量上赶上了美国,里根实行了以高科技为核心的新一轮军备竞赛,用来拖垮力量相对较弱的苏联。1983年,里根提出了“战略防御计划”,即“星球大战计划”。美国由于大规模的扩军备战,成为世界最大的债务国,同时它受到来自西欧和日本的激烈竞争。因此,美国也同意有限的缓和。小结: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美苏争霸经历了三个阶段,双方互有攻守。美苏争霸攻守转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两国国力和彼此关系的变化决定了其对外政策的走向)3、结束:1991年苏联的解体(板书)1991年苏联的解体,标志着美苏争霸的结束,也标志着长达半个世纪的美苏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多媒体展示 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职的图片)4、影响: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板书)美苏争霸的历史教训是相当深刻的。两国为了争夺军事上的优势都把大量国家资源投入军备竞赛,给两国带来了沉重的军费负担,对经济发展造成了长远的损害。如苏联由于经济长期畸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无法得到应有的提高,国内矛盾不断激化,成为最终导致国家解体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美苏争霸也给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造成了不利影响,直接威胁世界安全、和平与发展。启示:美苏冷战格局的形成,主要原因在于美国推行全球霸权政策;而美苏争霸的形成,则主要是因为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所以各个国家,尤其大国应该放弃争夺世界霸权,相互携手合作,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和繁荣。遏制霸权主义的最强有力的措施就是使更多的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总结存疑)1、以下两位同学中,谁说得对?A、女:美苏争霸的实质是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竞争。B、男:美苏争霸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女同学说得不对,男同学说对了。因为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国家利益冲突,美苏才从战时盟友关系转变为战后的敌对关系,双方进入“冷战”状态,“冷战”才含有“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竞争”。而美苏争霸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所以,美苏争霸的实质是美苏两国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2、讨论:霸权主义给人类进步与和平带来了哪些危害?近年来,霸权主义有哪些表现?1.危害: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如:科索沃战争、美伊战争。2.表现:西方国家打着“人权”的旗帜,粗暴干涉其他国家内政。例如,美国多次发表了《中国人权状况白皮书》,对我国进行诬蔑。由于美国长期实施霸权主义,导致了恐怖主义的泛滥。最为典型的事件是“9•11事件”。(中考命题分析)本部分内容重点突出,中考命题主要集中在冷战对峙局面形成(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和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命题的题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 (中考试题练习)1.二战后初期,罗伯特•奥本海默曾说:“我们或可以预料一下这样的情形,两个大国都可以毁灭对方的文明和生机,虽然自身也处于危境。”这里的“两个大国”指的是(&& )A.英国和德国& B.美国和苏联& C.德国和日本& D.英国和法国2. 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此处刚刚开始的“战争”是指(&&&)A.一战&&B.二战&&C.“冷战”&&D.科索沃战争3.二战后,为稳定资本主义和遏制共产主义,美国积极推行冷战政策。冷战开始的标志是(&&)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马歇尔计划”实施C.《北大西洋公约》签订&&&&&&D.《友好互助条约签订》4.(2007年自贡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将“冷战”推向了高潮的重要事件是(&&&)A.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B.美国推出“杜鲁门主义”C.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D.“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建立5.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说:“华约和苏联解体后,北约实际上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你认为普京此话的含义是(&&&)A.国与国之间应该友好合作&C.世界局势日趋缓和B.世界两极格局已经终结  D.经济全球化趋势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俄国的灾难也是我们的灾难,我们将全力援助俄国和俄国人民……&&&&&&&&&&&&&&&& ――日丘吉尔的广播讲话材料二& ……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共产党)到处构成对基督教文明的日益严重的挑衅和危险。&&&&&&&&&&&&&――1946年丘吉尔的富尔顿“铁幕”演说回答:①材料一中“俄国的灾难”是指什么事件?他为何表示要援助俄国?②丘吉尔为何发表“铁幕”演说?其目的是什么?③从材料一到材料二是否意味着丘吉尔的根本立场发生了变化?为什么?&
作者:&&&&&<font color="#11-5-6 16:23:06&&&&&&&&&&&
【人教版】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教案与练习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1、&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遏制共产主义&& B、称霸世界&&C、稳定资本主义&&D、扶植反动势力2、下列对杜鲁门主义的评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心内容是要对欧洲国家进行经济援助&&B、标志着美国和苏联之间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C、揭开了美苏之间“冷战”的序幕&& D、是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演说中提出来的3、二战后,美苏关系从盟友走向对抗,其根源是&&&&&&&&&&&&&&(&&)A、二战消灭德、意、日法西斯的总目标实现& B、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的矛盾和冲突C、互相抢夺彼此的势力范围和控制区域&&& D、双方的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4、20世纪60年代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说明&&&&&&&&&&&&&&&& (&&)A、美苏争霸中美国居于优势地位&&&&&& B、美国想侵占古巴C、苏联想要控制古巴&&&&&&&&&&& D、美苏争霸中,苏联后来占上风5、美苏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 (&&)&A、1991年苏联解体&&&&&&&&&&&&B、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 &C、1962年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和轰炸机&&&D、1979年苏联占领阿富汗6、美苏争霸苏联最终失败的结果表明决定成败根本原因&&&&&&&&&&&(&&)A、社会制度&&&&&B、经济力量&&&& C、军事力量&&&& D、争霸策略二、列举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三、阅读下列材料:“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非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丘吉尔日《富尔敦演说》请回答:①材料中的“铁幕”指什么?    ②针对这一情况,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什么政策?③这一政策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四、历史诊断题(以下关于美苏争霸的叙述,共有三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20世纪50年代,斯大林担任苏联领导人后,美苏开始争霸。五六十年代,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占据优势。70年代,美苏争霸达到高潮。因美国深陷朝鲜战争之中,肯尼迪于1969年执政后,实行了战略收缩。80年代,戈尔巴乔夫提出全球缓和战略。
作者:&&&&&<font color="#11-5-6 16:24:33&&&&&&&&&&&
本主题共有帖子数 2 篇,&&&[] [1] [] [] []
&|&&|&&|&&|&&|&&|&&|&&|&
楷体_GB2312
Andale Mono
Arial Black
Book Antiqua
Century Gothic
Comic Sans MS
Courier New
Times New Roman
Trebuchet MS
Script MT Bold
Lucida Console
10){parent.document.form.content.rows-=8;}}" align=absmiddle src="image/ubbimg/icon_editor_reduction.gif" alt="-减少编辑行" border="0" />
80){parent.document.form.content.cols-=20;}}" align=absmiddle src="image/ubbimg/icon_editor_left_reduction.gif" alt="←缩小编辑框宽度" border="0" />
121.235.205.54&& |
Powered by &&&PostBar v3.5 ACCESS&&&&&&&&&&&&
&&eXECUTION: 0.14087 second(s).&从美苏争霸的攻守中可看出.其决定因素是 [ ] A.经济实力B.领导人决策 C.国民素质D.军事力量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从美苏争霸的攻守中可看出,其决定因素是
A.经济实力B.领导人决策
C.国民素质D.军事力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单选题
从美苏争霸的攻守中可看出,其决定因素是A.经济实力B.领导人决策C.国民素质D.军事力量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苏争霸ppt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