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大战》中使用的龙卷风齿轮齿条转向器器 成功了吗

核心提示气象学家说,“在北极,你是处在前排位子观察气温变化!”雪地冰川上发生的一切无不以气候为证。而对于艺术家而言,当下的社会环境与内心的艺术感受,究竟是需要“干预”还是“留白”。“极地光影”中瑞艺术家对话,产生观点碰撞,揭示了艺术与现实的两种关系。
6月9日下午,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三楼小剧场里,“极地光影”艺术影像的“干预”单元成为整个影展别出心裁的设计。“干预”是“极地光影”电影展映项目中的艺术影像放映单元,放映影片包括瑞典艺术家组合马茨·比格特和拉斯·伯格斯特朗的艺术纪录片《天气大战》和中国艺术家花俊的行为艺术记录。展映后特设中瑞艺术家对谈与观众Q&A环节,两部实验作品对待现实的不同态度成为讨论焦点。“极地光影”策展人王凯梅还邀请了中国纪录片导演和影像艺术家赵亮参与了“干预”单元的互动。赵亮的作品曾入选德国卡塞尔纪录和录像艺术节奖,夏威夷国际电影
节、柏林电影节等重要国际电影节,是首位以纪录片入围威尼斯电影节竞赛单元的亚洲电影导演。赵亮的纪录片作品关注现实题材,触痛当下环境问题等现实痛点,
与展映艺术家的实验作品风格迥异,呈现出不同风格作品的观点激荡。《天气大战》是瑞典
艺术家组合马茨·比格特和拉斯·伯格斯特朗创作的艺术形式的纪录片。影片通过两位艺术家制作的一只试图改变龙卷风的装备,并将其带到美国龙卷风频繁的地
区,将设备投入使用的一连串行为,将大地艺术,行为艺术,雕塑以及纪录片结合一体,探索人与自然关系中联系最紧密的天气问题。在龙卷风设备投入使用的过程
中,艺术家以大量带有个人观点和普遍认识的方式研究人类对自然干预的努力,在关系人类命运的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带入有关自然与人,科技与艺术,气象学与
社会,道德伦理和强国政治相结合的种种考量。视频:《天气大战》片花瑞典艺术家马茨·比格特和拉斯·伯格斯特朗着迷于研究人类控制和改变天气的努力,在他们堂吉诃德式的天气大战中,幻想用科学装置拯救地球命运的希望。比格特和伯格
斯特朗是就读瑞典皇家美术学院时期的同学,他们以艺术组合的形式共同创作艺术作品,涉足影像、雕塑、装置、纪录片和艺术电影等,将自然与人类的共存与征服
的辩证关系放置在当代社会的困境中,对人类的控制欲对自然的干预行为,包括控制自身生命的欲望做了广泛的研究和实验。而这部作品也被看作是艺术“干预”现实的有趣尝试。《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是中国艺术家花俊的行为艺术作品。花俊曾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和瑞典皇家美术学院学习并任教,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画系副主任。2010年花俊来到天子岭,杭州最大的生活垃
圾填埋场,在其中的一座垃圾山上覆盖了一层环保生态纸,他用特制的巨刷在纸上书写了《心经》中“不生不灭,不增不减”八个字,每个字高达20米。整个过程
没有旁白,没有字幕介绍,完全是行为艺术的展示。观影手册里,对这部作品的解读是:花俊在垃圾这种生活中达废弃之物上制造出美与惊诧的艺术作品,他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也反映出他曾经度过八年的瑞典生活带给他的人生思考,北欧人面对大自然的崇敬与卑微态度让他有一种面对自己文化的新的视角。尽管花俊的作品只有五分钟,不过在观影过程中,行为艺术的过程展示依然让在场的观众感到接受困难。一个有趣的插曲是,坐在台下的花俊在观众席里,听到后排观
众的窃窃私语,表达对作品的费解,质疑作品与现实的关联,而另一名坐在他身边的观众则在观影过程中忍不住地打哈欠。花俊有些自嘲地在台上讲述这些尴尬的小
细节,成为互动现场颇具喜感的环节。对于观众的困惑,花俊认为,艺术需要“距离”和“留白”。观众的态度与反应也是行为艺术本身的一部分。人类可以控制那些不可控制的事物吗?我们可以肆意改变自然法规吗?谁拥有改变自然的权利?人类对自然的干预手段到达何种地步的时候,美好的愿望将会转变成严重的后果?在生命不生不灭的循环往复中,人类的位置又在哪里?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看待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的探寻,对人类行为的反思,是“干预”单元里,
中瑞艺术家作品中的共同主题。“在地球顶端的北极地区,无尽的海与冰包围着森林与原野,填补荒凉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而在中国,人与自然的距离被飞速发展的城市越来越满地填塞。”正如“极地光影”的策展人所言,“我
们带着使命和记忆跋涉而来,以客座自然的身份重新寻回人性与自然失落的关系,这正是艺术通感的另一种情境。”从这几个意义上来说,无论是“干预”还是“留
白”,都是艺术对现实的关照与责任。(编辑:傅群)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新闻关键字:
48小时热榜新闻视频
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
举报电话:021-
举报邮箱:您当前的位置: &
环保艺术与辩证情怀
环保艺术与辩证情怀
阅读数 1336
今日热度 1
内容来源:周末画报
瑞典双人艺术家组合Bigert&Bergstr?m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带来的展览“天气大战”,意在用艺术的方式想象人类以己之力干预气候变化的可能手段。两位艺术家享受与天气和自然进行的辩证周旋,他们的作品好像一种认识论建构的过程,通过艺术创作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瑞典艺术家组合Bigert&Bergstr?m曾在作品中把特殊材料制作的保护毯搬到了瑞典最高峰40米厚的冰川上,以反射阳光从而降低阳光照射在冰川上的温度来保护全球变暖环境下的北国冰川(Rescueblanket for Kebnekaise,Geo-engineering performance on the highest mountain peak in Sweden, 2015@Bigert&Bergstr?m环保题材与很多同社会正义相关的主题一样,是近年西方当代艺术常见的表现对象,说它是表现之对象而不是内容或动机,是因为这一类型的艺术作品大多必须由先验能动的情怀人道主义叙事所支持,很难独立以美学姿态出现。很多时候,艺术作品本身与驱动作品的人道主义情怀之间的界限并不明朗,容易把观众留在感同身受与艺术审美之间的灰色地带。来自瑞典的双人艺术家组合Bigert&Bergstr?m由两名年代出生的艺术家Mats Bigert和Lars Bergstr?m组成,两人从年代晚期在瑞典皇家艺术学院学习时就开始合作。可能与他们生活的国度气候之极端与严酷有关,两人很早就致力于创作与气候环境相关的视觉艺术作品。他们这次带到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的展览“天气大战”包含了两人近年创作的一系列装置与录像作品,意在用艺术的方式想象人类以己之力干预气候变化的可能手段。展览题名“天气大战”作为整体包含一种颇为矛盾的双重情感:一方面是艺术家对某种原教旨意义上“自然”的浪漫关怀以及保护它的欲望和野心;另一方面,干预天气的想象又不能不说来自某种“人定胜天”的信念。这种复杂的情结—把自然当作人类最值得尊敬的对手的情结,让人想到另一个瑞典人—阿尔弗莱德·诺贝尔。展览当中最引人注意的作品是一台“龙卷风转向器”,这台形似超大型扬声喇叭的机器构思来自一名退休俄罗斯科学家旨在用人造电磁场干扰龙卷风并使其转向。两位艺术家不仅把这台机器造了出来,甚至把机器运到了美国龙卷风频发的地带,意欲阻止一场龙卷风。一路上他们拍摄了一部近一小时长的半公路半纪录片《天气大战》,探访了被龙卷风袭击过的家庭,调查了政府与之相关的动机可疑的科学项目,同气候科学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探讨—很显然,这台汽车大小的机器想真正转变龙卷风的走向是不可能的,甚至你可以说这也不是艺术家的本意。艺术家的工作可能是把奇异的设想以不确定的,甚至有点荒谬的方式带入现实社会并展现给观众。《龙卷风转向器》,装置,2012@Bigert&Bergstr?m然而Bigert&Bergstr?m的“天气大战”虽然提出问题的部分远大于现实意义上的战术,但他们并不缺乏发自内心的真诚战斗欲。另一部名为《冰冻》的影片里,两位艺术家把一片特殊材料制作的保护毯搬到了瑞典国内的最高峰米厚的冰川上,这种材料可以反射阳光,从而降低阳光照射在冰川上的温度,以此保护全球变暖环境下日益面临融化危机的北国冰川。这种身体力行的环保行动看似杯水车薪,实则一种荒诞派的戏剧姿态,渺小的人类、雪峰本身的顽执与另一个全然比地球更大的星球之间进行一场力量悬殊却充满情感张力的搏斗。在展厅里,观众可以走进并穿过这片浅黄色的保护毯,在这里,作为姿态,它并不像影片里显得那么渺小。也许人类的行动与姿态本身与自然环境变化的关系是完全随机的,然而行动是人类与环境相处之不可或缺、无法避免的一部分,哪怕无能为力。《反渗透净水车间》, 摄影装置, 2013@Bigert&Bergstr?mBigert&Bergstr?m还认为天气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它对人类历史进程有真切的“转向”作用。展览最后的一系列彩色不锈钢雕塑作品当中,艺术家试图用气象符号阐释天气在人类历史上重大事件当中扮演的角色、起到的作用,比如决定诺曼底登陆日前后的英吉利海峡强风。我们都知道这个历史故事, 艾森豪威尔根据英国军方天气预报员的预测,把联军本来确定的登陆日推后了一天,德军天气预报员则认为整个年月中旬之前气候都一定不适应登陆,因此并未准备到位。这场战役的胜利,是人与老天爷作战,或者大概可以说并肩作战的一个例子。艺术家以此从视觉上呈现了一种认识历史的全新方式。《盐场无风》, 摄影装置, 2013@Bigert&Bergstr?mBigert&Bergstr?m的“天气大战”并不像罗伯特·史密斯的《堤》等典律大地艺术,把美学的意志添加到自然的进程之上,相反,这两位艺术家享受与天气和自然进行辩证周旋的过程。他们的作品也好像一种认识论建构的过程,用艺术创作的方式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展览“天气大战”&时间:日~4月16日&地点:上海市浦东新区博成路399号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天气大战”展览的一系列彩色不锈钢雕塑作品中,艺术家试图用气象符号阐释天气在人类历史上重大事件当中扮演的角色、起到的作用编辑—张隽 撰文—俞冰夏 图片—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设计—卷卷客服热线:
对不起您尚未登录,请先登录!
“天气大战”即将爆发:艺术与科技交融的震撼
外国人对气候的关心情有独钟。但是没想到他们如此地重视天气与全球环境变化,竟然将它们引领入艺术创作中了。瑞典大地环境艺术家组合B&B将为中国的观众带来一场“天气大战”。
张雄艺术网讯&外国人见面打招呼习惯礼貌性询问天气众所周知,也可以说他们对气候的关心情有独钟。但是没想到他们如此地重视天气与全球环境变化,竟然将它们引领入艺术创作中了。瑞典大地环境艺术家组合马慈·贝格特(Mats&Bigert)、拉瑟·贝格斯特姆(Lars Bergstr?m)(简称B&B)将于日,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演绎一场《天气大战》,为中国的观众带来近年来以极端天气为素材创作的“三部曲”:《干旱》、《冰冻》和《风暴》,以及新创作的关于天气历史的雕塑装置《天气之中:大气的战场》,作品形式包括影像、雕塑、装置、文本和摄影等22组件作品,全方位地展示艺术家对气候问题的艺术探索。
谈到天气,确实与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行程、着装、事态乃至心情无时无刻不受到天气的影响,这也难怪爱旅游、爱生态、崇尚自由乐观的外国人似乎更热衷于全球环保工程,并且将科技与艺术结合创作,更生动而深刻地呼吁大家参与到与我们生活相关、保护地球生态的行动中来。
《天气大战》纪录片
&《龙卷风转向器》 装置 2012
《天气大战》是B&B创作的艺术纪录片。记录了艺术家制作试图改变龙卷风风向的作品,并将其带到美国龙卷风频发地区投入使用的过程。艺术家通过一系列历史典故和现代事件,在艺术与科学的交汇处,探讨人类对自然主观干预带来的思考。
策展人王凯梅介绍,本次展览将呈现B&B围绕天气与人的关系,展开的具体理论研究和艺术实践。所展现的形式既艺术又科技,非常跨界。“这一展览空间也契合的促使了B&B完成一直以来想要实现的、关于天气影响历史的雕塑装置作品《天气之中:大气的战场》,作品涉及世界历史的事件,其中就包括中国的历史”,王凯梅表示。
《干旱》 影像装置 2013
B&B持续不断的用过各种形式和人们的反映,调查着干旱所带来的威胁。作品来自于在Mediterranean地区的两次研究,一个在意大利的Margheritadi Savoia的传统盐田,一个是在西班牙新建的在Llobregat River的海水淡化厂。之所以选择盐,是因为盐曾被用作罗马士兵的报酬,代表着一种收益。选取的两个地区反映了,解决该地区经常发生的热浪所带来的绝望,以及在过渡时期的新发现的利润。
《拯救瑞典最高峰的救护毯》 影像装置 2016
《不能成为瑞典最高峰的70公分》 雕塑 2016
冰冻The Freeze, 2016
作品《冰冻》是围绕瑞典最高山峰Kebnekaise进行的地质工程。在近十几年的时间里,瑞典最高峰Kebnekaise山顶上40米厚的冰川在以每年一米的速度融化着。由冰川组成的南部山峰由于气候变暖已经融化超过25米,这样的全球变暖的趋势,威胁着这座瑞典的最高山峰的峰值。为挽救这种负面的发展,B&B制作了一个500平方米的救护毯,在2015年夏天遮盖在峰顶。这是一个为了能阻止冰川融化的尝试,山峰大面积覆盖救护毯。
看到这两件作品,是否对另外一件为展馆定制的气候作品心生好奇?只能说,展馆里不见不散。
《天气灾难》 摄影 2012
B&B是代表瑞典大地环境艺术的知名艺术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他们一直以气候问题为艺术创作的关注点,将人类试图改变气候的地球工程学实验,用艺术的形式落户在自然之中,扩展了艺术发生的空间和领域。他们的科学态度和艺术想像集结在艺术、技术和自然的共同领域,为科学实验投上一道诗意的光束,对当代社会的重要问题做出评论。
之所以会选择天气气候作为艺术创作,也因为两位艺术家的成长环境。Mats&Bigert马慈·贝格特的叔叔是研究北极光的科学家。Lars Bergstr?m拉瑟·贝格斯特姆的父亲是冰川研究家,曾经在北极圈以北的冰川做研究。从小对地球物理学的兴趣和对气候天气的认识,促使了他们对天气气候的兴趣。
此次两位颇具创意的艺术家带来的展览将针对人为干预天气的地球工程学技术应对气候变化的理论和实践,对人类控制欲望与自然法规关系展开的哲学思辨,引发对应挑战,采取行动的思考。本次展览将于日对公众开放,并持续展出至4月16日。
艺术家:马慈·贝格特、拉瑟·贝格斯特姆
马慈·贝格特 MatsBergart
拉瑟·贝格斯特姆LarsBergstr?m
主办单位: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展览时间:&
开幕时间:
展览地点: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浦东新区世博大道1929号
版权声明:凡本网站标明“来源:张雄艺术网专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允许,不得随意使用和改编,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张雄艺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提示:请填写评论标题
天气大战?好特别啊!
还木有评论哦!赶紧抢第一条评论呀。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王心悟3D美术馆
洪瑞生3D艺术馆
唐勇力3D艺术馆
“大戏”刘大嗨
孙志纯水彩画教...
孙志纯水彩画教...
孙志纯水彩画教...
绚丽虚化和迷醉炫光 打造清新精致的花朵大片
四口之家的品质乡村生活 清新自然远离喧嚣
厚重油画风蔬果静物 油画还是照片傻傻分不清
2017Big Picture自然世界摄影大赛获奖作品
推荐艺术家
翰皇文化馆
曹娜美术馆
Copyright Reserved
张雄艺术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号-1
江山雄韵商标注册证周末看展指南:有趣又实在,这周简直就是展览中的爱马仕周末一件有趣的事
周末看展指南:有趣又实在,这周简直就是展览中的爱马仕周末一件有趣的事
[浏览字号:
阿富汗金灿灿的文物宝藏、珠宝,北京大学的辉煌壁画.......什么?你说信息量太大?展览君早有准备,本周上海的展览有趣又实在。《看看我们》自拍前的中国肖像摄影时代,带你真正地了解展览的前世今生,揭示了“自拍”流行之前,人们是怎么看待自我的,那时候的脸颊上还有高原红,那时候的背景还是狗尾巴花。1、尚之以琼华:始于18世纪的珍宝艺术展展览时间:日至日展览机构:故宫博物院周末一件有趣的事展览地址:北京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展览简介:本次展览将展出超过300件全球博物馆收藏的法国艺术珍宝,包括珠宝、绘画等,展品年代从18世纪末至21世纪初,展现拿破仑一世和约瑟芬皇后时期的欧洲历史,以及世代相传的珠宝制作工艺。此次展出的法国艺术珍宝主要来自于全球17家博物馆的藏品,包括卢浮宫博物馆、枫丹白露宫、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此外,展览还将展出故宫博物院的部分同类型藏品,如慈禧太后的首饰,在中法文化与艺术之间展开交流有趣的周末作文400字。2、守护远古的生命:海外追索及国际交流化石展展览时间:日至日有趣的花灯展日记展览机构:中国地质博物馆展览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四羊肉胡同15号展览简介:本次展览将展出数十件古生物化石和大量图片资料,其中包括中国地质博物馆收藏的中华龙鸟化石,以及近年来从海外追缴回国的恐龙蛋窝、「路易贝贝」恐龙胚胎化石、贵州龙化石等。展览共由「中国化石独树一帜」、「打击走私守住国门」、「海外追索不辱使命」和「走出国门合作共赢」四个部分组成,展示近年来国土资源部门与海关部门合作打击化石走私、追缴海外化石,以及化石国际交流成果。3、中国艺术研究院中青年艺术家系列展:林若熹、周石峰展览时间:日至日有趣的周末作文400字展览机构:中国美术馆展览地址:北京东城区五四大街1号展览简介:中国艺术研究院中青年艺术家系列展是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双个展,由守望经典、抱朴含真、图像寓言、消解重构四个部分组成,将分期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本次展览的参展艺术家是林若熹和周石峰,两人从不同角度提出并阐释了自己对艺术的探索和观点,其中林若熹的展览主题是「线意志」、周石峰的展览主题是「水沁岚」。上海周末看展4、徽匠神韵:安徽徽州传统工艺故宫特展展览时间:日至日展览机构:故宫博物院有趣的花灯展日记展览地址:北京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展览简介:本次展览以徽州传统工艺为主题,展出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图片和徽州非遗传承人现代作品,以古今对比的方式呈现徽州传统工艺的过去与现在,梳理徽州传统工艺的历史脉络与技艺特点。徽州传统工艺是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末一件有趣的事,本次参展作品共85件,由20名传承人制作,涵盖歙砚、徽墨、徽笔、徽州漆器、万安罗盘、徽州竹雕、徽州三雕等。5、浴火重光: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展览时间:日至日展览机构:故宫博物院展览地址:北京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展览简介:本次展览将展出阿富汗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Afghanistan)的231件藏品,呈现公元前2100年至公元2世纪的阿富汗古代文明。地处亚洲中南部的阿富汗(Afghanistan)位于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自古以来被称为「文明的十字路口」,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聚集于此,孕育出多彩而华美的文化,在悠久的历史中留下许多遗迹与文物周末趣事作文400字。6、山西高平开化寺壁画展周末一件有趣的事展览时间:日至日展览机构: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展览地址:北京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西门内展览简介:本次展览将分为高平气象、经典千年两个部分,呈现山西高平市的历史遗迹和开化寺的西壁壁画内容有趣的周末作文400字。西壁壁画中最经典的内容是善友太子本生的故事,该部分画像面积最大,完整描绘了释迦前生善友太子由出生到观四事,随后怀怜悯众生之心,历尽磨难取得摩尼宝珠为众生祈福的故事,反映了当时北宋年间的世俗社会风貌和民生疾苦。7、大隐于朝:故宫博物院藏品三年清理核对成果展展览时间:日至日展览机构: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展览地址:北京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西门内展览简介:本次展览将展出故宫博物院2014年至2016年对馆内部分藏品的清理核对成果,展览分为甲骨、清宫旧藏老照片、织绣品、古建筑、书法、陶瓷、文保修复等7部分,展期持续至4月15日。故宫博物院迄今共进行了6次文物清理,最全面的一次是2004年至2010年耗时7年的大规模清理核对,共整理文物超过180万件。有趣的花灯展日记1、看着我们:《看看我们!》:自拍前的中国肖像摄影时代展览日期:日至日展览地点:上海摄影艺术中心展览地址:上海市龙腾大道 2555-1展览简介:展览名字简约而不简单,揭示的是在“自拍”流行之前,有趣的周末作文400字人们是怎么看待自我的。策展思路清晰明了,通过三个系列来探讨主题。分别是法国摄影师苏文的《北京银矿》,苏文专门收集整理废弃照片;美国摄影师丹尼尔拍摄的身在广州的非洲人系列;内地摄影师刘涛拍摄的合肥人的日常系列。上海周末看展2、爱马仕:奇境漫步展展览日期:日至日展览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览地址:上海市黄浦区花园港路200号有趣的花灯展日记展览简介:本次展览以爱马仕2015年年题「闲情漫步」为主题,展出甄选自 émile Hermès 珍藏系列、爱马仕档案馆系列以及当代系列作品,呈现爱马仕的品牌精髓及文化理念。布景设计师 Hubert le Gall 从巴黎都市文化汲取灵感进行布展,将巴黎街景、霓虹灯光与新奇装置相结合,带领参观者进入一个充满愉悦及幻想的奇妙境界。3、镜中魅影:中华艺术宫馆藏人物摄影作品展展览日期:常设展展览地点:中华艺术宫周末一件有趣的事展览地址:上海浦东新区上南路205号展览简介:本次展览将展出中华艺术宫馆藏的136件人物摄影作品,包括中国摄影师蔡斯民的72件作品和新加坡摄影师逄小威的64件作品,通过镜头展现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周围环境信息。本次参展的两名摄影师蔡斯民和逄小威都善于拍摄人物类摄影作品,周末趣事作文400字用静态展现「动态之美」,拍摄对象涵盖老艺术家、社会名人和影视明星等。4、鲁迅的读书生活展展览日期:日至日周末一件有趣的事展览地点:上海鲁迅纪念馆展览地址:上海市虹口区甜爱路200号展览简介:本次展览将分为「青少年时代」、「苦读岁月」、「创作与翻译」、「从教授到自由撰稿人」和「书刊的编辑与出版」等部分,展出超过300幅图片和60件/套书籍、手稿、书信等,形象展示了鲁迅一生读书、著书、编书、译书的真实经历。鲁迅()是中国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他的主要成就包括杂文、短中篇小说、文学、思想和社会评论、学术著作、自然科学著作、古代典籍校勘与研究、散文、现代散文诗、旧体诗、外国文学与学术翻译作品和木刻版画的研究。5、漫画寓生:馆藏华君武作品展展览日期:日 - 待定展览地点:中华艺术宫展览地址:上海浦东新区上南路205号展览简介:本次展览将展出中华艺术宫收藏的华君武漫画作品逾180幅,透过作品的立意构思、画面形象、解说词,展现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公共文化生活的思考与表达。华君武()是20世纪中国重要的美术活动家与漫画家之一。抗日时期他在延安绘制了多件宣传抗战的时事漫画;解放战争时期跟随鲁艺文工团前往东北有趣的周末作文400字,创作了一系列针砭时弊的漫画作品6、互补与契合:中国留学德国艺术家作品展展览日期:日至日有趣的花灯展日记展览地点:刘海粟美术馆展览地址:上海市长宁区延安西路1609号展览简介:本次展览将展出超过60件中国留学德国的艺术家作品,创作时间从改革开放至今,展现了他们的创作理念、绘画语言、研究成果等。大部分参展艺术家在改革开放初期留学德国有趣的周末作文400字,学成之后回国发展,多名艺术家目前已是国内艺术院校内艺术教育体制的改革者与创新者。7、天气大战上海周末看展展览日期:日至日展览地点: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展览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博大道1929号展览简介:本次展览将展出瑞典艺术家组合 Mats Bergart(马慈·贝格特)与 Lars Bergstr?m(拉瑟·贝格斯特姆)的艺术纪录片《天气大战》,以极端天气为素材的三部分作品,以及新创作的雕塑装置,全方位地展示艺术家对气候问题的艺术思考。《天气大战》记录了艺术家制作「试图改变龙卷风风向」的装备,并将其带到美国龙卷风频发的地区投入使用的过程。艺术家通过一系列历史典故和现代事件,探讨人类对自然主观干预带来的思考。
&&&&&&&&&&
 相 关 新 闻Your browse does not support fram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转向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