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练武的大哥,我有个同学,张家口现在黑社会大哥每天都在武馆里练柔道。每天认真训练六个小时。训练柔道一年了能达到

练拳最怕遇到的7大魔王教练及7大奇葩同学?武馆&教练精选攻略!练拳最怕遇到的7大魔王教练及7大奇葩同学?武馆&教练精选攻略!搏击周评百家号随着近年《激战》《拳霸》等影视剧的热映,搏击商业比赛遍地开花,电视台纷纷转播拳拳到肉的真实擂台赛,搏击受众开始逐渐朝年轻化方向发展。看着动感的姚晨性感的柳岩,越来越多的年轻朋友也不禁冒出找个馆子“练练拳”的想法,但又不知从何开始,下面奉上《练武必备宝典》~如何挑选适合的课程1依年龄小学&中学:可以在教练的指导下,稍微打打靶、打打沙袋,再加上适当的体能训练;建议基础如果没打好,千万别急着让小孩练实战对打!高中&大学:除了打靶、打沙袋之外,可加一些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可加入适当的实战对抗,但不要真的对打,以免受伤,对练前一定要穿护具;不用做过多的重训,以免影响发育。有人会问,让小孩劈腿会不会长不高?这没有定论,我觉得适当伸展有助于腿部的发育,只是不要拉过头、拉伤就行了。社会人士:一般在40岁之前,你的身体都有办法“逐岁”适应一些高强度的训练;但不管你有没有基础,请从初阶班练起,免得久未运动的身体经不起折腾,一下就受伤了。2依动机减脂增肌:一般健身房里的“有氧拳击“或“体适能课程”即可,因为如果是拳馆教学,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做动作示范,不像拳击有氧课是从头冲到尾;若是您想拥有健美先生般傲人的胸肌,坦白说,去健身房“史密斯卧推”比打沙袋有效多了。基础武术:立技:跆拳道、空手道、拳击、散打、泰拳…都不错!投技:柔道、合气道、甚至最近因为某大热电影而有人想选的摔跤。不过这些课程对身体条件要求比较高,危险性也有,要格外注意场地安全及教练的细心程度。寝技:巴西柔术,刚开始选择无道袍课程即可,道袍较贵,先不用急着买。志在比赛:最好找有专业队员的俱乐部进行长期训练,或去武校上课;一般从开始训练到能参加正式职业赛,少说也要花几年的时间,如果不能耐着性子苦练,最好早点打消这种念头;不过,打打馆内的友谊赛也未尝不可,但小心别带给自己无法恢复的伤病。PS.可请拳馆/俱乐部提供课程大纲,包括当期课程主要教授的内容都有哪些,如果对方能提供实际上课的教学影片更好。3依周期市面上偶有国外大师来办2-3天的假日武术营或研讨会,假设一天上下午各上3小时课程,2-3天下来,你要评估自己的体能是否能负荷。别小看这3小时,大师课的运动量可非同一般。很多技击动作,会使用到你平常没在用的肌肉或是超出平常的运动量,因此一定要给自己足够的适应时间、恢复时间,另外肌肉增长也是需要时间的。如果你是买月卡的同学,刚开始不建议天天上课打卡,你需要给肌肉留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如果你是按课表上课的同学,建议一周1堂课或2堂课即可。4依经济能力根据自身情况,可以有如下选择:看网上视频,自己在家练练;选择团体班,跟大家一起练;请私教授课,一对一教学。如何挑选拳馆与教练1如何挑选好拳馆:1.距离远近适宜:离你住的地方不要太远;2.拒绝过度营销:不会狮子大开口推销你办什么卡或要你买一堆昂贵没用的装备;3.拳馆环境干净:过去有人说,充满汗臭味的,代表训练量够,才是好拳馆,但我认为拳馆做好卫生是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干净”是检验拳馆管理能力的指标之一。4.确定教练是谁:有些出名的大师,只是挂名,或是开课前露个脸,其余时间都是叫底下的教练教,所以必须在购买课程前确认清楚。市面上有一些号称什么鬼几段的、几百战不败的大师,你压根儿别当真…因为很多合法的证书,是很容易购买到的。2如何甄别坏教练:以下7大魔王教练,请对号入座:1.神出鬼没型:外务多、常请假,不是乱调课就是随便找个人代课充数。2.电力四射型:过分”细心“、“照顾”,跟学生甚至家长搞暧昧、传绯闻。3.销售天才型:上课期间不断向学生推销私人商品或课程。4.英明神武型:老喜欢打新生、显示自己厉害、怒刷存在感。5.自恃甚高型:觉得学生都很白痴,只要学生动作不对,就没耐性破口大骂。6.放牛吃草型:学生动作对错都不管,练教有一半时间都在打电话 、玩手机。7.体能超人型:每次上课都会开出超出人类极限的体能菜单,即便全班都躺平,也不为所动。什么是好的教练:1.口齿清晰、动作正确:可以让教练先试讲,找对武术有概念的朋友陪你去看,确定教练教的是不是正确的动作;2.细心、耐心:会个别纠正学生动作,或及早发现学生体型上的优缺点,因材施教;3.懂得带动气氛:恩威并济又不失幽默;4.热忱、专业: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有些刚出道的教练或是还在当学生的体校生,虽然经验不足,但充满教学热忱,而对于新手学员来说,用等级太高的教练来教不一定适合。我特意采访了上海盛世英豪搏击俱乐部创始人李勇,他建议各位同学在报名之前,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 俱乐部要有合法的营业执照及相关训练资格,并在当地武术圈内有一定影响力;2. 最好亲自去俱乐部现场实地考察,眼见为实;3. 关于俱乐部:如果是职业搏击俱乐部,参加过什么比赛?是否有自己的训练体系?培养了多少优秀选手?俱乐部有多少学员?俱乐部训练面积多大?训练设施是否齐全?针对零基础学员有没有专门的训练体系?每天有几个教练教学?每个教练能带多少人?教学质量怎么保证?是否因材施教?训练是否科学?训练时学员安全如何保障等…4.关于教练: 俱乐部有几名主力教练,是全职还是兼职,每天训练学员达到多少人?每周多少节课?每天开几个班?教学质量如何?如果是外教,沟通是否有问题?俱乐部学员之间感情如何?俱乐部人文文化如何,是否充满正能量?教练人品如何?而台湾榕城拳馆馆长蔡丰穗则有以下补充意见:1.上课场所应为明亮且开放式之无障碍空间;2.教练数据是否可于协会网站或其他公开场所查询得到;3.教练学员的互动状况。如何开始第一堂课1评估先依上述课程的分类,自己上网找找视频,想想自己对哪种课程有兴趣。2口碑请邻居、同事、朋友推荐,了解他们的亲身经历总比网上看评价来得可靠。3试课有些拳馆在开课前一周会提供免费试课,但如果是中途插班,又要试课,那对教练是一大负担,所以有些拳馆试课要付费也是合理的。如果你不想付钱试课,可以问问能否在旁边观看上课的情况。除了特殊的情况之外,衷心期盼各位搏击迷们都能抽空找家拳馆练练拳,不仅是鍜炼身体,也是为推广搏击运动尽一分心力!最后预祝各位的武术初体验,都能留下最美好的回忆。(蔡志贤,原标题《练拳最怕遇到的7大魔王教练及7大奇葩同学》)更多热辣内容请移步微信(搜索bjqbj01),关注“搏击周评”,搏击其实很酷哦~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搏击周评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搏击圈儿行业内参,最有态度的专业媒体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练武的人在武馆会有实战吗,我很好奇_百度知道
练武的人在武馆会有实战吗,我很好奇
我有更好的答案
么意思,能不打就不打。没保险,没法律约束,有伤亡怎么办,据我了解的是不多。开武馆的一般这些方面都有应对措施?你说实战练习吗,经过模拟实战之后教练就会安排实战训练。如果你说的是踢馆那种?掌握基本技战术
采纳率:88%
有的,会应付各中挑战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武馆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点评李小龙》
第1章 序言
推荐:巫医觉醒http://www.guibuyu.org/
李小龙,这是一个让人听来便热血沸腾的名字。李小龙是上个世纪华人世界的奇迹,他的铁拳,飞腿,怪叫,还有那势若奔雷的双节棍,都给人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在很多龙迷眼中,李小龙就是神,尽管他的生命只走过了短暂的33年,尽管他存世的仅有四部半电影,但他就像一针强心剂,对整个华人武术界,对华语功夫片的发展起到了无比巨大的推动作用。他像一颗流星划过黑暗的夜空,虽然短暂,却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迹。
李小龙是什么?是功夫,是电影,是哲学家,还是他那传奇的经历和离奇的死亡?
李小龙首先是一名功夫高手,正是功夫,让他能够在美国立足,能够在电影中崭露头角,让他把对人生的感悟和所得融入到武学中去,开创了全新的武术流派――截拳道。截拳道本身就具有鲜明的李小龙特色,它是李小龙毕生心血的结晶,截拳道的宗旨很好的反映出了李小龙的性格――于极动之中蕴藏极静,将中国传统武学精华(佛家的禅意与道家的太极)与西方搏击术完美结合,也让李小龙有了“一代武学宗师”和“武哲”的美誉。
李小龙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华语功夫片风格。如果说功夫是李小龙的立身之本,那么电影就是李小龙展现功夫和他对武学、对人生思考的最好舞台。从《唐山大兄》到《精武门》,从《猛龙过江》到《龙争虎斗》,包括最后未完成的《死亡的游戏》,每一部影片,都带有强烈的李小龙特色,是李小龙用自己的情绪感染着每一位观众,向全世界传达了“我是中国人”、“中国人不会听凭欺辱”的讯息。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赋予影片和影片中的主人公鲜活的生命和充足的爆发力,换句话说,没有李小龙,这些影片就不可能成为经典传世之作。
李小龙是一种精神。他的经历,是一部白手起家不屈不挠的奋斗史;他的性格,是在逆境中咬碎钢牙坚持不懈;他的功夫,是在思考中破旧创新不拘一格;他的电影,是用本色演出最真实的情感。他不是为别人活着,却时时处处在感动着我们。人活一口气,正是这种精神,让萤幕上和萤幕下的李小龙浑然一体,观众用“李小龙”取代他所扮演的角色;身边的人,也把他看成了影片中的英雄人物。
李小龙是一种象征,中国的象征,龙的象征。他的精神激励着人们不断奋发向上,他的品格展现了中国人血液中最坚强勇毅的一面――我们不会受任何人的欺辱,我们不会输给任何人,我们要用双手,去开创一片广阔浩瀚的天空!
也许你未必看过李小龙的每一部影片,也许你对李小龙的印象仅仅停留在飞腿、双节棍、怪叫等等细碎的片段,那都不要紧。重要的是,你心中有一个李小龙,有属于自己的梦想和为之奋斗的动力。李小龙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李小龙的精神不灭,中华民族龙的品格会一代一代的流传下去,激励千千万万后来者奋发向上!
推荐:巫医觉醒http://m.guibuyu.org/
手机阅读。
第2章 他倒在了她的怀中
推荐:巫医觉醒http://www.guibuyu.org/
我很喜好《当我死去》这首歌,尤其是那句“若死时能得平静,啊!那么就让那一刻早来临!”也许我只有在死时才能得到平静。
――李小龙
1973年,注定是不寻常的一年。1月,加拿大蒙特利尔博物馆被盗;5月,美国总统尼克松深陷“水门”丑闻;7月,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落成……就在悉尼歌剧院落成的第二天,也就是日早晨,香港《晨报》刊登了一条让所有人都难以置信的新闻:当红功夫巨星李小龙于20日晚11时30分在伊莉莎白医院突然逝世,年仅33岁。
消息一经发布,整个香港为之震惊,很多人不愿相信钢筋铁骨的李小龙会在人生事业如日中天之际撒手人寰,很多人觉得这是报纸在恶意炒作,是误传的假消息,但是很快,香港《快报》、《明报》陆续登出了李小龙去世的消息,一代武侠巨匠金庸先生也亲自提笔撰写社论缅怀李小龙,写下了“一颗光芒四射的彗星,原不能在天空停留太久!”的感慨。是的,李小龙就像一颗夺目的彗星,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让全世界都为他的光芒所照耀。
“天妒英才”、“英年早逝”……任何词汇都不足以表达全世界龙迷对李小龙的哀痛之情。人们不得不相信,萤幕上那个“壮得像一头牛”、“有着强壮脊背和发达肌肉”的功夫巨星的确离他们远去了。从香港到东南亚,从夏威夷到好莱坞,不但是李小龙的影迷,全世界都对李小龙的死给予了极大关注。那些曾经与他共事过的,那些曾经与他较量过的,那些对他持有非议的,都以各种形式通过媒体表达了对一代功夫巨星的追忆与哀思。
是的,他走了,再也回不来了;
是的,当时就是这样,连老天都感动的哭了;
是的,世界从此失去了李小龙,失去了一位电影巨星,一个功夫奇才……
没有一个人,能够像李小龙那样在娱乐和武术界引起如此巨大的反响,不论在生前还是身后;
没有一个人,能够像李小龙那样让无数人为其魅力所倾倒,不论是黄皮肤、白皮肤、还是黑皮肤;
甚至有不少人,在李小龙死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固执的认为他们的偶像依旧活着。他们不愿接受李小龙去世的事实,他们日复一日的沉浸在李小龙所塑造的英雄形象中,眼前闪动着的是李小龙矫健的身影,耳旁回荡着的是李小龙那一声声发自丹田、气冲云霄的尖叫;他们学着李小龙的样子耍双节棍,挺起腰杆做人。
李小龙死了吗?没有,他依旧活在萤幕上,活在记忆里,活在人们心中。
李小龙死了吗?是的,他死了,永远的离开了我们,离开了热爱他的龙迷,离开了这个让他为之奋斗和疯狂的世界,以一种最离奇,最潇洒的方式离去,把无数的疑问和悬念留给了人们。
李小龙的死带给人们的震动是巨大的,在悲痛和悼念之余,人们开始关注事件本身。早在李小龙生前,与他相关的一切都已被曝光在聚光灯下――他的影片花絮,他的生活喜好,他的情感绯闻……可现在,李小龙突然死了,他的死因,他死亡的经过,就成了各界最为关注的焦点,媒体和龙迷们都迫切的想知道,身强体壮、没有显著病史的李小龙到底是因何而死。
香港报纸最早是这样报道李小龙之死的:“当红功夫巨星李小龙,于昨日深夜11时30分在家中突然晕倒,李妻莲达急送伊莉莎白医院急救,不幸不治而亡。医院方面未能确定死因,其尸已暂安放碱房,待医官开剖验尸结果……”
这则报道从字面上看中规中矩,没有任何问题,顺理成章的把李小龙的死亡经过归入了正常范围之内。但是人们并不满足于报道的内容,不论是全世界的龙迷还是媒体,也许在人们的潜意识里,李小龙已非不常人,他是功夫与电影的完美结合,也是当代中国人传奇经历的化身,他的死,绝对不会像这则报道上说得那样平淡无奇――英雄,就该有英雄的死法,不论是慷慨伟大还是扑朔迷离;而媒体,就该有媒体的精神,就是不放过事件的每一个细节,深挖狠掘,将一切可能性公诸于众!
于是,全港媒体开始行动,大家似乎都已心照不宣――李小龙的死绝没有那么简单!时间就是效率,效率就是头条,头条就是销量,不放过李小龙身边的每一个人,不放过7月20晚的每一秒钟,行动!
香港媒体的敬业精神和工作效率在李小龙去世一事上再次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们细致分析、周密布置、分头出击,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李小龙之死调查行动”。
按照常规路数,调查的对象应该集中在20日当天与李小龙有过接触的人身上,也就是李小龙的妻子莲达、李小龙的合作伙伴邹文怀、李小龙的哥哥李忠琛。但是记者们很快意识到,想从他们口中获得李小龙死亡经过的爆料几乎不可能――在老谋深算、善于和媒体打交道的邹文怀的授意下,李小龙的家人一致声称,李小龙是在自己的私人公寓中逝世。
尽管如此,嗅觉灵敏的记者们还是从三人的“口供”发现了明显的漏洞:按照三人的说法,李小龙是在家中吃完晚饭前后感到身体不适,而后昏迷不醒,而李小龙逝世是在深夜,当中相隔好几个小时,他的家人为何没有把他送往医院急救?
面对追问,邹文怀等人仍想以“悲痛慌乱”掩盖过去,但精明的香港记者岂会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他们立刻发现,李小龙的家人都已在邹文怀的“掌控”之中,想要从这只“老狐狸”嘴里套出消息,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正面突破不行,那就迂回包抄,从别处下手!
记者们很快找到了整个事件的一处薄弱环节,那就是医院!最先动手的《星报》记者,只不过记者们起先想查明的只是李小龙的死因,但却在误打误撞之下挖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李小龙并非死在自己家中,而是死在了当红明星、他的红颜知已丁佩的寓所!
就在人们还沉浸在失去李小龙的悲痛、静静等候法医验尸报告的时候,7月24日,也就是李小龙死后的第三天,香港《明报》赫然在中英文版面上同时刊登了一个爆炸性的消息:“本报独有可靠消息,李小龙死前昏迷地点,是在丁姓明星香闺内!”
原来,《星报》的记者们是在医院救护车上打开了缺口:日晚上10时30分,九龙十字军(救护车)总部接到了一个求救电话,并很快通知马头涌消防局派43号救护车前往毕架山道67号3楼A2座进行救助。这个地址,正是丁姓明星,即当红影星、李小龙的红颜知己丁佩的寓所所在!
《星报》的记者和总编们立刻意识到,这是个比李小龙之死更有分量的独家内幕――有什么消息比明星绯闻艳事更具轰动性呢!为了求证事件的真实性,《星报》派出两路人马分头行动,一路向政府相关方面求证,一路杀奔伊丽莎白医院,寻找当事人取证。很快,两路人马先后发来令人振奋的消息:政府发言人证实,7月20日晚,33岁的李振藩(李小龙原名)于当晚11时24分被送入伊丽莎白医院;而当时在急诊室值班的女警也称李小龙入院的时间是在11时24分。
事情已经很清楚了,李小龙是在7月20日晚11时24分从丁佩寓所被送往伊丽莎白医院,随后突然死亡!《星报》还对李小龙当晚的活动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大意如下:7月20日晚7时左右,李小龙在丁某家中“闲谈”,不久,李小龙觉得头痛,就在丁某卧室里休息。两个小时后,也就是9时20分前后,丁某前往卧室想要叫醒李小龙,想要与他一同去见邹文怀,不想李小龙全无反应,竟已昏迷在床!丁某大惊,连忙打电话请来一位私人医生替李小龙进行急救,却没能将其酒醒,于是只好将李小龙送往伊莉莎白医院。李小龙入院后,其妻莲达与邹文怀才接得消息赶来,只可惜来迟一步,李小龙已然逝世。
正如《星报》此前所期待的,这条内幕消息的披露在香港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终于在等待官方宣布李小龙死因前夕找到了情感的宣泄口,也让李小龙之死显得愈发扑朔迷离。
义愤者纷纷把矛头指向了最初宣布李小龙死讯的邹文怀,质问他为何要隐瞒事实?《香港邮报》在消息披露的当天,也就是7月24日率先发难:“李小龙死亡事件中,是谁在撒谎?”指出李小龙明明在丁佩家出事,而邹文怀却在第二天早上堂而皇之的在李小龙家门口向媒体宣称李小龙是在自己家中出事,这当中又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邹文怀这样做,到底是出于何种目的?
邹文怀是在撒谎,但他的撒谎是为了维护李小龙的形象和照顾其家人的情绪。
如果换个角度考虑,邹文怀的所作所为就不难理解了――李小龙是嘉禾旗下的当红巨星,可以说,没有嘉禾,就没有李小龙,没有李小龙,也不会有嘉禾的今天。邹文怀很清楚李小龙的重要性,因此一直以来都对李小龙十分维护,“死在家中”,可以说是对已经去世的李小龙最后的安慰和保护。另外,李小龙是有家室的人,一个当红巨星不死在亲人身边而死在情人家里,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一旦曝光,也会让李小龙的家人陷入难堪。只不过这一次,邹文怀小看了香港媒体,也使自己陷入无比尴尬的境地。
八卦者则把目光投向了李小龙事件中最无辜,也是最受伤的丁佩。丁佩原名唐美丽,祖籍北京,相传为蜀中唐门之后,是三姐妹中最小的一个,从小在台湾长大,在台湾艺专影剧科毕业后前往香港发展,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与李小龙相识,并对李小龙一见钟情,时刻相伴左右,俨然一对萤幕外的情侣。丁佩性格直爽,敢爱敢恨,在香港影坛素以行事“大胆”著称,甚至被冠以“艳星”之名,她与李小龙的关系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她对李小龙的感情在圈内也是众人皆知。明星之间爆出绯闻原本不算什么,但坏就坏在,李小龙迟不出现早不出现,偏偏在去世那一天出现在了丁佩家中,不但让事情变得有口难辩,也给了人们无尽的想象空间。
丁佩是爱李小龙的,这一点毋庸置疑。李小龙的死对她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她亲眼看着心爱的人在自己跟前死去,伤心绝望之余,还要承受媒体和舆论的巨大压力。很难想象丁佩是如何熬过那段艰难的岁月,但是作为一个女人,丁佩是坚强的,她没有被李小龙的死击倒,也没有垮在外界的非议之下,这或许与她受李小龙影响追求佛道有关。在那个时候,也许只有佛家的宽容和空明,才能慰籍她那颗受伤的心。
邹文怀了解李小龙,也了解丁佩,作为李小龙的师长、兄弟、伙伴、战友,他选择了掩盖真相,他知道只有这样,才能给李小龙的家人和丁佩一个相对平静、宽松的环境去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噩耗,去抚平失去亲人的痛楚,把李小龙之死带来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邹文怀的做法,既是一个圈内老油条惯用的伎俩,也是在维护丁佩,让她能够全心全意的哀悼李小龙。
然而事与愿违,邹文怀没能把事情压下,反而引来了更大的风波。人们对野史和八卦总是有着异乎寻常的好奇心和认可度,在当时的香港,人们更愿意相信李小龙是死于“马上风”,即男女在进行性行为时因太过猛烈而使男方突然昏厥或死亡。李小龙英武潇洒,丁佩热情大胆,正符合“猛男烈女”的标准,这种香艳的说法也成了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谈资,甚至有激愤者扬言,正是丁佩的“放荡”害死了李小龙!
这无疑冤枉了丁佩。造成维护李小龙、谴责丁佩舆论氛围的原因,也非李小龙已死,而丁佩还活着那么简单。中国一直都是一个男尊女卑的国家,自古以来,一旦男女发生奸情,不论是“浸猪笼”还是“点天灯”,受谴责遭刑罚的往往都是女性,潘金莲被人骂成****,西门庆却成了风流伟岸驾驭女人的标杆。香港是中国最早开放的城市之一,但是和其它南洋地区一样,东南亚华人圈却是保存传承中国传统风俗观念最多的地方,也许在千千万万漂洋过海谋生创业的华人眼里,保存传承传统风俗观念就是不忘故土、落叶寻根的象征。于是,死了的李小龙得到了大家的同情,而活着的丁佩却遭到了无尽的指责。
另外,李小龙的身份特殊。晚清以来,中国受到了太多屈辱,中国人受到了太多苦难,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隐忍的民族,太需要有人站出来为国人正名,为民族正名。李小龙做到了,他的每一部电影,表现的都是这样一种自强不屈、勇于向西方挑战的精神;他的人生经历,就是一部华人奋斗史;他的功夫,也让中国功夫摆脱了华而不实、实战欠缺的印象。中国人胸中积郁已久的那口恶气,在李小龙身上得到了痛痛快快的释放!这样的人,这样的偶像,岂能随意玷污,徒遭骂名!
于是,身为女人的丁佩一人担起了全部骂名,既失爱人,又要面对强大的舆论压力,精神情绪几近崩溃边缘。曾有记者向她求证李小龙是否在她家中出事并被送往伊丽莎白医院,丁佩先是啜泣,而后突然指着记者大声嘶吼:“我与李小龙是清白的,相信不久就会水落石出!”
此时,政府新闻处已证实了李小龙的出事地点,焦头烂额的邹文怀也及时修正了“谎言”,声称当天他是与李小龙相约在丁佩家讨论《死亡游戏》的剧本。然而方寸已乱的丁佩忘记了与邹文怀统一口径,在面对《星报》记者时极力否认了李小龙在家中昏迷死亡的说法,还说当时她并不在家中,而是与母亲呆在一起。邹文怀的改口与丁佩的否认,让人们愈发相信李小龙之死背后大有蹊跷。
人们关注的焦点,无疑都集中在了“李小龙死前在跟丁佩干什么”上来,是如邹文怀所说的“讨论《死亡游戏》剧本”,还是别有隐情。一时间,丁佩居住的毕架山道67号俨然成了全港媒体集散地,各路记者纷至沓来,蹲点、跟踪、偷拍,无所不用其极,恨不能掘地三尺冲进寓所内。就如《星报》发掘救护车线索一样,这一次,记者们继续采取迂回战术,从细节和目击者入手,力争还原事件真相。很快,记者们得到了两条线索:
线索一:一名看守在7月20日下午4时亲眼看见李小龙与邹文怀走进丁佩居住的大厦内,邹文怀在天黑后离开,李小龙却一直未曾离开。
线索二:一名在大厦内工作的女工在7月20日傍晚在丁佩寓所门外听见李小龙在屋内大叫大闹,还传出砸墙摔门之声,情状恐怖。
根据这两条线索,有人大胆猜测,李小龙是在丁佩家中被谋杀!这个揣测并非没有道理,因为李小龙在当时树敌甚多,很多人都觉得他行事乖张脾气暴躁,但是站在邹文怀和丁佩的立场,二人并没有谋杀李小龙的动机,现场和后来的法医验尸也没有找到证据来证明谋杀说。看事实却是,邹文怀和丁佩,这两个除亲人外与李小龙往来最密切的人,成了李小龙之死事件中最大的受害者,成了人们质疑的众矢之的!
到这里,李小龙之死的第一个谜团已经解开,那就是李小龙的确是死在女星丁佩的寓所,而非自己家中。然而不论李小龙死在哪里,带来的非议有多大,他都已经离我们远去,人们最关心的,还是他的死因。
推荐:巫医觉醒http://m.guibuyu.org/
手机阅读。
第3章 是猝死还是谋杀
推荐:巫医觉醒http://www.guibuyu.org/
李小龙究竟因何而死?是什么原因导致李小龙在一夜之间就离开人世,连抢救的机会都没有呢?
这些疑问,恐怕是30多年来全世界龙迷和影迷最关心的问题。关于李小龙的死因,一直以来都有不同版本的说法在流行着,有人说他是病死,有人说他是猝死,还有人觉得他是被别有用心之人谋杀,众说纷纭、莫衷一致。而当年官方又是如何判定李小龙的死因的呢?
李小龙是如日中天的功夫明星,他的死不但牵涉面广,其死因也确有可疑之处。在舆论的强大压力下,香港当局特地组建了死因研讯法庭,专门就李小龙之死一事进行调查取证。为了确保调查的严密性和公正性,研训法庭一共传召了10位证人出庭作证,他们依次是李小龙的哥哥李忠琛、嘉禾掌门人邹文怀、女星丁佩、第一个替李小龙诊治的私人医生朱博怀、高级救护员彭德生、伊莉莎白医院急症室医生曾广照、伊莉莎白医院紧急救治单位医生郑宝志、法医警官叶志鹏、探员刘树、军装警员柏文利。
在供词中,李小龙哥哥李忠琛说他不知道弟弟有吸食大麻的习惯,两人在一个月前见面时,李小龙精神状况正常,身体也没有任何不适迹象。这一点也得到了邹文怀的确认,邹文怀说,李小龙去世前,两人几乎天天见面,李小龙在讨论拍摄细节和剧本时情绪很高,也未曾说起有过家庭纠纷。李忠琛和邹文怀的供词排除了李小龙自杀的可能性。
事件的另一个关键人物是丁佩。当时丁佩的情绪已经稍稍稳定下来,并详细回答了李小龙妻子莲达的律师罗德丞关于“日李小龙在丁佩住处所发生的一切”的提问。如果把她的话与邹文怀的话相对照,再综合李忠琛、莲达的证词及其它线索,我们就能大致推断出李小龙在日这一天的活动情况:
下午1点,莲达外出购物,而与李小龙道别。李小龙说他与邹文怀有一个约会,约会的内容是一起讨论《死亡的游戏》的剧本,并告诉妻子可能不回家吃晚饭。李小龙没有向妻子撒谎,只不过隐去了讨论剧本是去丁佩寓所这一细节。
下午2点,邹文怀来到李小龙家中,二人对《死亡的游戏》的剧本大纲展开讨论,然后一起离开,在下午4点左右来到丁佩的寓所。这次见面的主要内容是由丁佩在《死亡的游戏》中出演一个角色,还约定晚上一同前去凯悦酒店的金田中餐厅与澳大利亚著名演员佐治?拉辛比见面,讨论他在片中出演哪个角色。
三人在丁佩家中讨论了两个多小时的《死亡的游戏》,傍晚7点前后,李小龙说他有点不舒服、头痛。丁佩就让李小龙服了一片有自己的私人医生开出的止痛药,并带李小龙去她的卧室休息。李小龙让邹文怀先去凯悦酒店见佐治?拉辛比,自己休息一会儿后就去赶去,然后就在丁佩卧室的床上睡下。
晚上8点,邹文怀离开丁佩家,前往凯悦酒店去见佐治?拉辛比。邹文怀走后半小时,丁佩来到卧室,见李小龙睡得很沉,就没有叫醒他,并打电话告诉邹文怀说,李小龙睡得很熟,让他多等一会。
9点,丁佩再一次去看李小龙,见他还没睡醒,于是又打了一次电话给邹文怀。邹文怀见李小龙没能赴约,于是在9点45分左右再次来到丁佩家,见李小龙还在熟睡,就试图把他叫醒。李小龙没有反应。邹文怀以为他睡得太沉,就推了李小龙几把,还在他脸上拍了记下,依旧无法把李小龙弄醒。邹文怀见状,开始有了一丝不好的预感,于是让丁佩打电话给她的私人医生朱博怀,让他立刻赶来。
10点刚过,朱博怀就赶到丁佩家,对李小龙进行了初步的检查,发现李小龙已经昏迷,根本无法叫醒,甚至连呼吸、心跳和脉搏都已停止。朱博怀描述说,当时的李小龙神态安祥,完全没有痛苦挣扎过的痕迹,他至少用了10分钟试图使李小龙恢复知觉,但都没有效果,李小龙已经完全失去了生命的迹象,于是他立即建议把李小龙转送伊莉莎白医院。或者说,李小龙在10点前后已死亡。
在谈到丁佩给李小龙服用的止痛药,也就是他开给丁佩的止痛药(EQUAGESIC)时,朱博怀指出,这种药的药性比阿司匹灵要强烈,普通人服一片并无大碍,但是对有敏感反应的人来说,这种药片却可能产生不良作用。也就是说,李小龙对这类药物过敏。
马头涌消防局派出的43号救护车在当晚10点37分赶到了丁佩的寓所,高级救护员彭德生在做急救检验时发现李小龙已经没有了呼吸和脉搏,于是给李小龙做了人工呼吸和给氧急救,仍未能救醒李小龙。在救护车赶往医院途中,彭德生继续对李小龙进行急救,均未能救醒李小龙。
当晚11点,救护车赶到伊丽莎白医院,急症室当值医生曾广照立即对李小龙实施再次抢救,李小龙仍然没有心跳和呼吸,而且瞳孔扩大,对强光没有任何反应。紧急救治单位的郑宝志医生也证实,当晚11点他对李小龙实施检查时,李小龙已经没有了脉搏和呼吸,从理论上看,可以认定李小龙已经死亡,但是考虑到李小龙身份的特殊性,他仍用肾上腺素替李小龙做了一次“心脏内注射急救”,注射后,李小龙依然没有反应。
11点半,伊丽莎白医院的米高?麦的医生正式签署了李小龙的死亡证明书。
法医官叶志鹏也对李小龙尸体和丁佩寓所的检查结果做了说明:他在检查李小龙尸体时,发现李小龙的左脚趾上有一处切开输血过的痕迹,左胸处也有做心脏内注射急救时留下的针孔,但是身体的其它部分并没有新留下的伤痕和暴力迹象,而丁佩寓所也没有发现打斗迹象和有毒物品,所以他认定李小龙没有遭到谋杀。叶志鹏还补充说,由于李小龙曾有过在拍片现场突然昏迷的经历,这可能就是李小龙猝死的前兆。
根据这些供词,死因研讯法庭给出了李小龙“死因不明”的初步裁定。
这显然不能让龙迷和媒体满意。于是,调查继续进行,关键就在于李小龙的验尸报告。
李小龙的尸体被解剖后,其肝、肾、小肠、结肠、血液及胃部残存物样本立刻被送到香港当地的化验室,由法医部的林医生进行检验,其余样本则送往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化验室进行分析。不过第一批验尸报告出来时,李小龙已经下葬。验尸报告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在李小龙体内发现的微量大麻。法医部的林医生和负责剖验尸体的伊莉莎白医院病理学家黎史特医生都表示:这点分量的大麻不可能是诱发李小龙猝死的主因。黎史特医生还指出,李小龙头部没有发现伤痕,既没有出现脑出血,其脑血管也无梗塞之处,身体的其它器官也都很正常,唯独脑部有中度肿胀,其脑肿很可能发生在死亡前半分钟,而且来势很快,但脑肿并不一定能致使人死亡,李小龙的死因很有可能与止痛药过敏反应有关。这一说法得到了伦敦大学法医学教授迪雅的认同,迪雅教授表示:李小龙的死因是急性脑水肿,原因是对止痛药(EQUACESIC)中的某些成份产生了过敏反应。但这只是推测,并非结论。
日上午,在经过了两个多月的论证后,香港法庭的董梓光法官对李小龙的死因做出了7种解释:
一、谋杀:
即恶意及不合法杀人。没有证据证明李小龙是被人谋杀的,故排除。
二、误杀:
即无恶意的不合法杀人。死者显然没有受到这种伤害,故排除。
三、合法杀人:
死者乃系猝死,与此项无关,故排除。
四、自杀:
从李忠琛、邹文怀、莲达等人的供词看,李小龙在死前并无精神和行为异常,缺少自杀动机和倾向,故也可排除。
五、自然死亡:
伊莉莎白医院验尸官黎史特医生在解剖和化验死者尸体时并没有找到致使死者自然死亡的病因,英国伦敦大学迪雅教授也同意黎史特医生的意见,所以自然死亡也难成立。
六、意外死亡或死于非命:
即服用止痛药导致过敏反应,此项可能性最大。
七、死因不明:
即所有证供都无法指出死者的死因,而陪审员也未能从上述六种可能性中选择一种作为本案的判决,则裁定死者死因不明。
法庭最后裁定,李小龙的死因乃是“死于非命”。此裁定一出,众皆哗然,全港上下纷纷表示质疑,认为官方的这一说法根本就是不痛不痒,含混过关。
站在客观的立场看,香港官方的这一裁定并非不合理,甚至可以说是把引发争议的可能降到最低,最说得过去的一种选择。但官方忽视了各界对李小龙之死的关注度,或者说,这一裁定根本就没能满足大众对李小龙之死爆炸性消息的期待。当然,站在官方的立场,当然不希望李小龙之死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广,牵扯的人越来越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到头来因为种种原因落得一个不了了之的结果。
另外,我们还需要对当时的香港社会大环境有所认识:六、七十年代正是香港贪污成风之时,警察贪污尤其严重,他们包娼庇赌,与黑社会罪打成一片,一边接受贿赂赚取额外收入,一边利用职权来包庇犯法,甚至连警察职位都可以买卖。只要出得起钱,就能当上警察;当上警察后继续纵容犯罪,使得当时香港的社会治安和经济秩序受到严重威胁。香港市民饱受其害,却是无处伸冤,敢怒不敢言。
1973年,香港总警司葛柏被发现拥有430万港元的巨额财富,香港学生联合各界民众举行大规模集会,手持“反贪污,捉葛柏”的横幅上街游行,要求政府缉拿葛柏归案。然而就在此时,葛柏竟然轻而易举的逃往英国,惹来各界声讨一片。香港政府也意识到了腐败的严重性,终于在1974年2月成立廉政公署。廉署成立后,不但于1975年初将潜逃的葛柏逮捕回港,还对一大批的贪污渎职的警察提起诉讼,香港警风和社会治安为之一新。
这就是李小龙死亡前后香港的社会大环境。从中不难看出,香港民众喜爱李小龙,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社会风气太坏,黑帮横行、腐败遍地,百姓受到欺压,正义得不到伸张。而李小龙的正义英雄形象,正好符合了民众的需要。另一方面,当时香港政府各部门正处在全面洗牌阶段,官方的工作重心是反贪污、******、肃清警察队伍、成立廉政公署,他们既不希望李小龙事件占用太多的政府资源,也不可能派出大量专家和人力对李小龙的死因进行没完没了的调查,更不希望因为李小龙事件牵扯过多势力而打草惊蛇,影响政府收网捞鱼的全盘计划。不过换个角度看,正是因为李小龙事件吸引了太多的关注,香港政府才能不动声色的暗中布置一切,一举肃清警队腐败。
李小龙用他的死替香港政府当了一回反贪廉政的幌子,可政府却没能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说法,于是,在法院做出裁定之后,关于李小龙死因的各种版本依旧充斥于街头巷尾。综合起来看,民间把李小龙的死因归结为以下几种说法:
一、练武伤身说
但凡习武者,几乎没有不受伤的,李小龙也不例外,他的成名之路几乎就是一部实战格斗史。李小龙生性好强,为了击败强于自己的对手,他往往采用高强度的训练方法来提升自己的速度和力量。在美国期间,李小龙学习美国人的办法,开始用药物来增强肌肉爆发力,他每天要吃近百粒维他命、肌肉强化剂、急效营养素等药物,久而久之,身体的内部组织很可能产生紊乱,加上他每天必喝一大杯生牛肉香蕉汁,很可能与某种药物起了冲突。
李小龙在死前的半年里经常使用日本人发明的肌肉纤维震荡机,只需用电力震荡肌肉3分钟,就能一举突破平日里拉弹簧举哑铃三五百下的极限,效果非常显著。这种通过电力刺激来锻炼肌肉的方法实际上搞乱了人体的生理时钟,让人不知疲倦,就好比吸毒,初时很爽,时间一长,就会产生严重的后遗症。李小龙去世之后,一名印尼华侨也是用同一款肌肉纤维震荡机来健身,结果头部充血猝死。不久,这种产自日本的电力肌肉纤维震荡机就从市场上消失了。
在传统武术家看来,李小龙的这种训练方法就好比是“七伤拳”,尽管在短时期内效果显著,但练功过度和急功近利的代价就是损害身体机能,先伤己,再伤人,破坏了人体自然规律,很多武林高手就是在强行练功时走火入魔继而暴毙的。另外,名气越大,压力越大,李小龙的最后几年几乎就是在重压中度过,也对他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损害。
二、疾病药物说
从李小龙死后的验尸报告看,其体内存在有大麻遗留物质。于是,人们就把李小龙最后几年的性格暴躁、情绪不稳定归咎于服食大麻和心理压力过大。至于服食大麻的原因,则是因为工作锻炼导致身体消耗过度,不得不通过兴奋剂来保持旺盛的精力和体能。但是这些大麻遗留物质并不足以使人致死,李小龙的死更可能是与所服用的止痛药过敏有关,这也是当时医学上所能解释的唯一可能性。
另一种说法是,李小龙原本就患有脑部疾病,而这种脑部疾病,正是令人闻之色变的脑癌!据说,李小龙当年在洛杉矶进行全身检查时就已被初诊为“脑部有问题”,但是此后,李小龙拒绝进一步的脑部检查。回到香港后,李小龙也曾在死前2个月在拍片时突然昏倒,也符合脑部疾病的症状。那么,官方的法医报告中为什么没有明确指出脑癌,而只是模棱两可的提到脑部“中度肿胀”呢?也许在当局看来,身患脑癌突然去世,有损于李小龙华人英雄的形象,于是秘而不宣。
随着医学的发展,近年来,又有专家对李小龙的死因提出了全新的看法,他们认为李小龙很有可能是死于一种名叫“突发癫痫死亡”(suddenunexpecteddeathinepilepsy,SUDEP)的疾病。诱发这种疾病的直接原因是压力太大和睡眠不足,导致心脏或肺部猝然停顿导致死亡。而李小龙在去世前的一段时间里身体和精神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正好符合这一病症的诱发条件。
近10年来,“突发癫痫死亡”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在英国,每年有500人因此丧生,而且多发于20~40岁的壮年男子,也符合李小龙去世的年龄相符。
三、复仇谋杀说
这恐怕是李小龙诸多死因版本中最为大众所接受的一个。其理由也很简单,李小龙是性情中人,不论在武道和艺术上都追求完美,甚至是偏执,因此得罪过许多人,其中既有武林中人,也有影视界的竞争对手。早在美国时,李小龙就不止一次受到暗杀的威胁,而他回到香港的几年正是香港警察黑帮联手猖獗之时,以李小龙的性格,成为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也毫不奇怪。但是无论如何,人们都没有找到李小龙是被人谋杀的证据。找不到证据,或许是因为下手之人手段够高,或许是因为指使之人背景够硬;人们希望李小龙是被谋杀的,最好是被外国人所谋杀,这样才能继续为我们的英雄振臂高呼,继续为李小龙的经历平添几分传奇色彩。
在众多谋杀版本中,最有板有眼的当属《武魂》中所披露的一则“真相”:李小龙是被人谋杀的,谋杀李小龙的元凶,赫然便是美国的亿万富翁――休?博比!
休?博比是当时美国金融界巨头,出身于一个古老而富有的家族。在李小龙死后的第四天,也就是日,休?博比录制了一盘录音带,详尽记录了谋杀李小龙的原由和过程:
故事的开始十分浪漫,1958年11月,18岁的李小龙在由香港开往美国旧金山的“克?利夫兰总统号”客轮上邂逅了休?博比的独生女珍妮特。李小龙那张扬而自信的性格,迅猛绝伦的功夫深深的吸引住了这位18岁的美貌少女。来到美国后,珍妮特开始对李小龙展开追求,从旧金山到西雅图,珍妮特毅然从纽约飞往李小龙所在的西雅图,然而李小龙的冷淡和对武术的执着和待人的冷漠让她失望而归。
四年后,正在攻读医学硕士的珍妮特突然决定要出远门。休?博比觉得女儿只是和同学去迈阿密游玩,便答应了。事实上,珍妮特去了西雅图,她仍然深爱着李小龙,并试图说服他与自己在一起。然而此时的李小龙正忙于振藩国术馆的训练和应付来自各界的挑战,自然不会为了一个女人而放弃理想。
1963年6月的一天,珍妮特突然回到纽约家中,并声称怀上了李小龙的孩子。珍妮特的哥哥迈克尔(也是当时一位小有名气的银行家)为此专程前往西雅图与李小龙会面,李小龙却对此事予以否认,还把已与莲达订婚一事告诉了他。迈克尔回去后,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珍妮特。珍妮特受不了打击,甚至还住进了精神病医院。1964年,珍妮特在家中给婴儿喂奶,正巧在电视上看到了在洛杉矶长堤举行的世界武术大赛,看到了李小龙和他的截拳道。李小龙的表现震惊了现场观众,更震惊了珍妮特和他的父亲休?博比。然而就在比赛节目结束后不久,珍妮特竟然亲手勒死了自己的孩子,然后割脉自杀。
休?博比悲痛欲绝,他的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李小龙必须死!
在休?博比的默许下,迈克尔暗中勾结黑手党,准备对李小龙下手,结果却被黑手党人借机“洗钱”5000万美元,还大加敲诈博比一家。迈克尔被激怒了,扬言要去自首,结果在回家途中“车祸”丧生。痛失子女的休?博比更加坚定了谋杀李小龙的决心。不久,他花重金买通了一位医术高超的脑血管专家,利用李小龙曾昏倒在拍戏现场为幌子,开始了一个阴毒的谋杀计划。
其实,李小龙在当时已经患上了脑癌,为了加速李小龙的死亡,休?博比和这位医生使用了一种导致血管爆裂的致死药物BMN(其症状则与猝死完全相同)。谋杀计划进行的十分顺利,不久,就传来了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龙逝世的消息。根据休?博比的遗嘱,在他死后,这盘录音带才能公诸于众。
四、八卦迷信说
李小龙死因中,最香艳八卦的当属“马上风”之说。又有人从数术、五行之说推算,说李小龙之“李”与丁佩之“丁”相克,所以李小龙必死于丁佩香闺。
李小龙在香港的住所名为“栖鹤小筑”。当时就有人对李小龙说,说这处宅院远观阴森郁结,宅内更是煞气逼人。于是李小龙就在宅门前挂了一面铜镜用来挡住煞气。然而就在李小龙去世前不久,那面铜镜不明不白的消失了。在“栖鹤小筑”中还有一棵龙眼树,树上的“龙眼”经常被人摘掉,犯了李小龙名字的忌讳。有人认为,李小龙在香港居住的九龙半岛九龙塘与他名字中的“小龙”二字犯冲,意思是九龙把小龙困在了塘里,让李小龙难以施展拳脚、最后含恨而死。李小龙在去世前的几年里的确碰到了很多不顺利事情――与亲友疏远、与媒体交恶、与同事冲突,香港既是李小龙事业发展的巅峰,又给他带来了无尽的麻烦,倒也暗合了“犯冲”之说。
另外,有人认为,李小龙的未完成的半部遗作《死亡游戏》,其名字本身就很不吉利,而该片中的很多台词,似乎又是李小龙的心声。李小龙倾注心血打算筹拍的《死亡游戏》,究竟是不是李小龙感悟到了生命即将终结的产物呢?也许,冥冥中自有天数,很多东西,当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的时候,就会发现竟存在着如此惊人的巧合……
推荐:巫医觉醒http://m.guibuyu.org/
手机阅读。
第4章 一场死亡的游戏
推荐:巫医觉醒http://www.guibuyu.org/
李小龙一生一共主演过4部半电影,这4部半电影都是在年间拍摄上映,其中的半部,正是他生前尚未完成的遗作《死亡的游戏》。
李小龙是在1970年应嘉禾掌门人邹文怀之邀回到香港发展,随后凭借《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三部影片连续三年刷新香港电影票房纪录。这三年是李小龙事业发展的高峰期,也使他从一个好莱坞二流演员成长为一个能够自编自导自演的国际一流功夫巨星。李小龙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他觉得这三部影片仍未能全部展现他对武道和人生的思考,他要重新拍一部电影,一部地地道道的“李小龙”式的电影。李小龙是个“以战养战”者,只有高强度的练功和工作,才能让他感受到生命的充实和价值。于是,在《猛龙过江》拍摄完以后没多久,李小龙几乎没给自己多少休息的时间,就立刻开始了新片的构思和筹备。这是一个宏伟的计划,首先,要能够把李小龙的截拳道和武道思想完完全全的展现出来;其次,要把全世界最出色的武术家和运动员集合起来,把全世界最精彩的武术和打斗展现在观众面前。在李小龙看来,这将是一部前所未有的功夫巨片,也将是他在香港拍摄的最后一部影片。也就是说,在李小龙的计划中,拍摄完《死亡的游戏》,他就将告别香港,再次前往美国,继续他未完的好莱坞之梦。
然而事与愿违,命运再次与李小龙开了一个玩笑――不等他把《死亡的游戏》拍完,这位红极一时的功夫巨星就离奇而突然的离开人世,留下无数谜团给后人。
需要注意的是,这部被李小龙命名为《死亡的游戏》(GameofDeath)的未完成电影,并非1977年,即李小龙去世4周年时,由嘉禾补拍上映的完整版《死亡游戏》。
李小龙拍摄《死亡的游戏》是受到了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七武士》的启发,加上他本人对佛学有着独到的思考和见解,所以决定以佛教的七级浮屠为原型,讲述一个武林高手和他的同伴为了夺宝救人而勇创高塔的故事。高塔的每一层都有一名代表不同武术流派的绝顶高手把守,每一位高手都能将闯关者置于死地。因此,闯关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死亡游戏,闯关者每冲上一层,就有如经历一次死亡。
和很多天才导演一样,李小龙是一个思考者,喜欢富有激情和挑战的工作,不喜欢按部就班的拍摄流程和打斗场面。在他看来,只有当你投入到影片中时,你的身体和大脑才会迸发出超常的潜力。因此,《死亡的游戏》开机之时,并没有完整的剧本,只是一个故事雏形,而影片的细节和镜头,则需要李小龙和他的战友们在拍摄的同时来构思和设计。因此,李小龙在拍摄《死亡的游戏》时没有采取传统的拍摄方式,而是先把已经构思好的若干激烈的打斗场面拍摄下来,其它情节和镜头则等到故事完善后再陆续补上。
李小龙给《死亡的游戏》设计的故事情节是这样的:武术高手卢比利(由李小龙饰演)的家人遭恶势力绑架并扣为人质,对方开出条件,想要赎回人质,卢比利就必须到一座五层高塔上去闯关,夺取藏在高塔顶层的一份“秘宝”。影片的过程,就是卢比利过关斩将、挑战五位强大对手的“死亡的游戏”。
影片的筹拍工作进展的很顺利,李小龙的好友,菲律宾棍王伊诺山度也正好在此期间来到香港进行交流访问。李小龙立刻找到了这位当年在美国结识的老朋友,盛情邀请他加入到影片的拍摄中来。伊诺山度爽快的答应了李小龙的邀请,两人商定,在《死亡的游戏》安排一段精彩的双截棍对打,即李小龙和伊诺山度使用同样的武器,却采用完全不同的打法,最大限度的展现双节棍的魅力和威力。
为了配合《死亡的游戏》的拍摄,伊诺山度重新安排了在香港的日程,并且专门抽出一个星期来与李小龙对影片进行讨论,然后紧锣密鼓的拍摄了一些最为刺激的精彩打斗场面。拍摄完这些镜头后,伊诺山度便离开了香港。临行前,他与李小龙约定,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赶回来补拍其它的细节,然而让伊诺山度没有想到的是,这竟是他与李小龙最后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影片中的合作。
为了让影片的拍摄场景更加逼真,李小龙亲自为片中的五层高塔绘制了一张草图,并对高塔的每一层情况做了详细说明:塔外,也就是第一道防线,由一群功夫武士把守;第一层,由韩国合气道金带宗师池汉载的弟子黄仁植把守(黄植仁曾在《猛龙过江》中扮演日本空手道高手);第二层“豹殿”,由螳螂派高手把守;第三层“虎殿”,由菲律宾棍王伊诺山度把守;第四层“龙殿”,由池汉载亲自把守;第五层无名殿,由NBA巨星、“天勾”贾巴尔坐镇,也是最困难的一关。
从当时的功夫片水准来看,李小龙的构思可谓独具匠心――夺宝行动,高手把关,层层挑战,既能保证大量精彩而又各不相同的打斗场面,又能吊足观众的胃口。而这当中,分量最重、名气最大的当属NBA湖人队的当家中锋、号称“天勾”的篮球巨星贾巴尔。
贾巴尔是美国篮球职业联盟NBA历史上最伟大的球员之一,从高中时代直到NBA时代,他一直都是当时最为出色的中锋球员,至今仍然保持着NBA历史总得分第一的纪录。曾获得赛季NBA最佳新秀,前后六次获得NBA最有价值球员MVP,两次总决赛MVP,还位居NBA历史上的50大巨星之列,并且在1995年入选NBA名人堂。在进攻中,贾巴尔最擅长勾手投篮,Skyhook――“天勾”也成了他的象征。退役后,贾巴尔还成为一名出色作家和兼职演员。
戏外,贾巴尔是李小龙的徒弟;戏内,贾巴尔是李小龙的对手――来自美国的NBA巨星与来自东方的功夫巨星的联袂出演,无疑是《死亡的游戏》的最大卖点之一。李小龙之所以选择身高2.23米的贾巴尔来担当终极“Boss”一角,主要是出于三点考虑:第一,贾巴尔比李小龙高了足足半米,两人只需往镜头前一站,就能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第二,李小龙很清楚贾巴尔的“实力”,“天勾”能够纵横NBA,靠得就是敏捷的身手和极佳的弹跳力,此外,贾巴尔还是一位西洋拳高手。第三,向全世界展示他的截拳道如何对抗并击败身材高大的强者也是李小龙设计这一情节的初衷之一,贾巴尔无疑是终极“Boss”的最佳人选。
《死亡的游戏》开拍之际,NBA常规赛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贾巴尔也在上个赛季的总决赛中率领现在中国球星易建联效力的密尔沃基雄鹿队以4:0横扫巴尔蒂莫子弹队(即今NBA华盛顿奇才队的前身),并荣膺总决赛MVP(最有价值球员)。在美国,人人都知道“天勾”贾巴尔的大名,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有一个中国师父,贾巴尔在雄鹿队得到的薪水也比李小龙开出的片酬要高得多。但是在接到李小龙发来的电报后,贾巴尔立刻向球队请假,以错过几场重要比赛的代价前往香港。一周后,贾巴尔赶到香港与李小龙会面,商讨拍摄的细节。很快,李小龙靠着个人魅力从韩国请来了合气道金带宗师池汉载,再加上当时香港著名的武打影星田俊、陈元,组成了空前强大的拍摄阵容。
紧接着,李小龙就带着一众高手开始拍摄影片高潮部分的几场打戏,即勇闯五层高塔中上面三层的打斗场面。李小龙这样安排并不完全是出于个人的拍摄习惯,要知道,他邀请来的都是当时影视、体育、武术界一等一的名人,按北京话说,都是“角”。他们每个人都很忙,能够在短时间内一起赶到香港,完全是出于对李小龙的友谊,如果按照常规一个分镜一个分镜的拍摄,不但会让拍摄成本急剧增加,“角”们的档期时间也难以照顾周全。因此,先拍重要的打斗场面是当时最好的选择。
在影片中,李小龙、田俊、陈元三人分别扮演受命联手攻塔夺取宝物的三位高手。其中,李小龙扮演的卢比利功夫最高,往往最后出手。田、陈二人对李小龙高超的武功既妒忌又不服气,却又不得不仰仗他来闯关。当三人联手攻到第四层“龙殿”后,田、陈二人竟趁李小龙与池汉载激战时先后开溜,丢下李小龙潜入顶层,企图捷足先登抢先夺得宝物。
闯关三人亦敌亦友的关系可以说是李小龙在《死亡的游戏》一片中另一处独具匠心的安排。在当时,李小龙虽然是中国人,却因耿直的作风和接近于美国化的格斗方式而为传统武术界所排挤。李小龙一边要应付美国、东南亚、日本、韩国高手的“明枪”,也要防范传统武术界的“暗箭”。三位闯关高手互相仰仗、互相算计、互不服气的特殊“合作”关系,正是李小龙影射当时武术界那些为了一己私利名望而彼此拆台暗算、睚眦必报之人。李小龙一生行事光明磊落,从不掩盖自己的情绪,闯关这一情节设计,也是在明确的告诉世人:功夫是用来团结一致对抗外敌的,勾心斗角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自取灭亡!
然而恶有恶报,当李小龙击败池汉载登上顶层时,才现在田、陈二人都已被贾巴尔扮演的终极“Boss”格杀,一场决战就此拉开。最后,英勇顽强的“卢比利”终于凭借高超的截拳道击败了强大的对手,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卢比利”迫切而激动的打开了存放宝物的匣子,然而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匣子里根本没有什么宝物,唯有一张写有字的纸条:“生是一个等待死亡的历程。”
这些精彩片断就是4年后嘉禾补拍的《死亡游戏》电影中后半部分的打斗镜头,然而真正让人深思的,却是“卢比利”在纸条上看到的那句箴言:“生是一个等待死亡的历程。”
当“卢比利”带着满身伤痕步履蹒跚的走下高塔时,人们不禁要问,这究竟是死亡游戏的设计者的跟所有人开的一个玩笑,还是他送给“卢比利”的一份礼物?这句冰冷而富含哲理的箴言,是李小龙想要告诉人们的话,还是他在历经人生起伏坎坷后的心声?
我们不知道李小龙在设计这句过于经典的台词时究竟是怎么想的,但是从“卢比利”疲惫而复杂的神情中,我们似乎能够看出一些端倪――在打开匣子的那一刻,“卢比利”就是李小龙,李小龙就是“卢比利”,两人的经历、情绪在一瞬间完全重合,“卢比利”历经艰辛闯关而上的过程,不正是李小龙生命不息、奋斗不息的最好写照吗?
也许在那个时候,33岁的李小龙已经看透了人生的真谛,他很清楚20年来过度练功、过度依赖药物给自己身体带来的伤害,也清楚在美国检查时发现的脑部异常意味着什么。但是他不能退,甚至连片刻的放松都不能,因为他是李小龙,他是所有中国人的偶像,他必须以一个坚强勇敢的形象来示人。
正如很多名人经常感慨的,一旦站在镜头前,我就不再是我自己,而必须为自己所扮演的这个戏里戏外的角色承担一切,不论所说所做是不是出自本心,都必须把这个角色扮演好。而李小龙扮演的,也不仅仅是属于他自己的李小龙,而是大众需要的,不容玷污的那个英雄李小龙。
对大多数明星来说,真实的自己和镜头前的自己往往是两个人,而对李小龙来说,两者已经合二为一。为了扮演好“那个”角色,李小龙付出了很多,也牺牲了很多(尤其是潜在的健康),但是这些付出和牺牲,却是他心甘情愿,甚至已经成了生活的本能。即便知道最后的结果,他也无怨无悔。
因此,当纸条上的这句话在李小龙身上得到验证时,请不要感到意外,你可以把它看成是命运的魔咒,看在李小龙看来,它却是必然的结局。当一个人将生死看透,生,也就是一个等待死亡的历程;死亡,无非是命运的一场游戏。
拍摄完《死亡的游戏》高潮部分的打斗戏后,李小龙陆续送走了他的朋友们。没过几天,好莱坞华纳电影公司的副总裁温特杜尔就从大洋彼岸给李小龙打了一个电话:“我们想拍一部中国功夫电影,剧本已经写好,缺一个主角,我们觉得这个主角非你莫属!”
温特杜尔的电话当即就打动了李小龙。李小龙对香港的感情是复杂的,没有香港,没有嘉禾,就没有现在的李小龙;可在他看来,不论香港的事业有多么红火,好莱坞才是真正能够让他大展拳脚的地方。李小龙的性格中不允许失败的存在,当初,正是因为在好莱坞发展不顺,李小龙才会回到香港,一边提升演技,一边积累名气,是为重新杀回好莱坞做准备。
李小龙在返回香港前曾许下三个愿望:一是弘扬截拳道,让中国功夫传遍世界;二是让中国电影打进国际市场,让全世界观众都认识中国电影;三是在好莱坞影片中饰演主角,奠定中国演员的国际地位。从《唐山大兄》到《精武门》,再到《猛龙过江》,他的前两个愿望已经实现:通过这些影片,李小龙不仅是成为美国武术界传奇式的英雄,截拳道也被全世界的武术爱好者所熟知。而且由此带动的中国功夫也由美国西部向东部突进,逐渐成为热潮。继美国的功夫热之后,欧洲、拉美、澳洲也开始掀起功夫热的高潮。这种世界性的中国功夫热,又反馈到东南亚的华人世界,使得华人再度对古老的中国功夫热衷起来。中国的功夫片也一度成为中国电影的代表。
现在,时机已经成熟,自己不但已是国际知名的功夫巨星,也拥有了不输于任何好莱坞当红明星的实力,决不能放过这个弥补心中最大遗憾的机会。于是,李小龙毅然决定将《死亡的游戏》暂时搁置,立刻飞往好莱坞与温特杜尔会面。
会面进行的十分顺利,会面的产物《龙争虎斗》,也让李小龙的第三个愿望得到了实现,整个好莱坞都开始关注李小龙,关注中国功夫,一股轰轰烈烈的中国功夫热,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欧美。关于李小龙返回美国拍摄《龙争虎斗》的经过,我们将会在之后的章节中讲述。
李小龙没有满足于现状,他是个完美主义者,对自己的目标也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必须回香港,必须把《死亡的游戏》拍完。《死亡的游戏》承载了他太多的思考和感悟,是他30多年人生经历的集大成者,极有可能成为李小龙电影中最具划时代意义的一部。
高强度的工作曾让李小龙晕倒在《龙争虎斗》的录音室,出院后,医院出来后,有人劝他好好休息一段时间,但是李小龙没有答应,他不允许自己松懈下来。生命,就是一个战斗的过程,只有不停的拼搏,不断的努力,才能让他感受到存在的价值,更何况,在遥远的香港,还有一场未完的“死亡的游戏”在等着他。
1977年,也就是在李小龙逝世4周年之际,嘉禾电影公司将李小龙未完成的遗作《死亡的游戏》补拍完成,并取名为《死亡游戏》。《死亡游戏》与李小龙的《死亡的游戏》在名字上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在内容上却做了较大的改动,甚至被不少龙迷称之为“狗尾续貂”的赝品,完全背离了李小龙原来构思,只是嘉禾打着李小龙的名气赚取票房的工具。
为了完成《死亡游戏》,嘉禾请来了当时的韩国武打明星唐龙充当李小龙的替身,拍摄队伍则是由港、美双方共同组成。但是嘉禾对《死亡游戏》的情节做了多处改动:由李小龙扮演的功夫巨星卢比利在电影片场屡屡遭遇意外事件,原来,黑帮首领蓝博士对卢比利十分欣赏,一直想拉他入伙,却遭卢比利拒绝。无奈之下,蓝博士只好用要挟、恐吓的手段要求卢比利加入他的帮会,甚至威胁他的女友,但是卢比利不为所动,誓死不与黑帮同流合污。蓝博士恼羞成怒,于是让杀手装扮成临时演员混进片,场将卢比利击成重伤。卢比利将计就计,假装身死,然后在治疗期间开始计划向蓝博士报仇。卢比利康复后,乔装打扮潜入蓝博士的寓所,打伤了蓝博士和几名打手,死里逃生的蓝博士开始对卢比利的死亡产生怀疑。不久,蓝博士带着高手参加在澳门举行的世界空手道冠军大赛。比赛过程中,卢比利的女友赶到赛场,想要暗杀蓝博士,却被卢比利阻止。赛后,卢比利潜入选手更衣室,击败了蓝博士的空手道冠军。蓝博士派人到卢比利的墓地调查,才发现卢比利没有死,恼羞成怒之下,派人绑架了卢比利的女友。为了搭救女友,卢比利找到蓝博士的老巢――即五层高塔,然后将把守在高塔每一层的菲律宾魔杖大师、韩国合气道金腰带高手、身高2米多的巨人打手一一打败。
此后,卢比利连夜赶到蓝博士的犯罪机构,决定将其一网打尽,谁知大楼内埋伏了三名高手。卢比利与首层的菲律宾高手展开双截棍对决,这也是影片最精彩的一场打戏。卢比利与依力山度扮演的菲律宾高手使用相同的器械、不同的打法,最终艰难胜出。在经过几场苦战后,卢比利过关斩将,一层一层逼近蓝博士的最后据点,终于将其犯罪团伙彻底粉碎。
补拍版的《死亡游戏》于日在香港公映。
李小龙去世时,《死亡的游戏》的前半部分和故事的直线都未拍完,也没有详细的剧本,所以嘉禾在重拍时对这些内容进行改动尚在情理之中,但是让广大龙迷难以接受的是,李小龙与伊诺山度、池汉载、贾巴尔的三场总计长达38分钟的精彩打戏片断在补拍版中被大量删节,原本是三人“貌合神离”联手闯关,最后成了卢比利只身犯险,田俊和陈元的镜头完全被删掉,李小龙与伊诺山度、贾巴尔的大量有趣的对话也都被删减。据统计,补拍版《死亡游戏》所保留的李小龙本人出演的打斗场面只有约11分钟,其他的镜头都是由替身完成。每念及此,龙迷们都会扼腕叹息,如果李小龙还活着,如果《死亡的游戏》能够由他继续构思并拍摄,无疑将会给观众带来更加刺激的视觉享受。
抛开影片本身的缺憾,《死亡游戏》还是凭借李小龙的巨大号召力获得了不错的票房。李小龙虽然去世了,但他在广大龙迷、影迷中的影响力依旧无可匹敌。对于普通观众而言,他们或许不是李小龙的粉丝,但李小龙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和民族精神,仍然足以让每一个中国人为之呐喊动容。
由此可见,嘉禾打李小龙这张牌打对了,这当中固然有邹文怀追忆故人的情绪在,但是在商业利益高于一切的香港,嘉禾首先考虑的还是市场和票房。邹文怀当即决定,在李小龙《死亡的游戏》尚未使用过的拍摄片断基础上再拍摄一本《死亡塔》(TOWEROFDER**)。《死亡塔》主要利用了李小龙在《龙争虎斗》以及《死亡游戏》中未用的镜头,全长102分钟,于日在香港公映。这部由吴思远导演和著名武术指导袁和平执导的《死亡塔》在拍摄前被广泛看好,播出后反响却一般。
首先,《死亡游戏》的票房大卖让大家看到了“李小龙”的巨大市场潜力,香港的电影公司便一拥而上,拍出了很多以李小龙为题材或原型的影片。这些电影都属于小本制作,一方面降低了“李小龙”题材影片的质量,另一方面也影响了《死亡塔》的票房。
其次,这部由唐龙及黄正利主演的影片,无论是表演还是制作均非上乘,李小龙也只能算是友情客串,影片本身虽然带有悬疑味道,但基本上失掉了李小龙的电影特色,唐龙也没有刻意去模仿李小龙的打斗风格,难以赢得市场青睐也在预料中。
据香港某位资深电影人透露,李小龙去世后,为了将他留下的《死亡的游戏》拍完,嘉禾制片彭长贵四处寻找合适的替身演员,最终找到了一位姓金的合气道高手。这位历史上唯一的“真正李小龙替身”的韩国演员唐龙本名金泰中,他在李小龙死后来到香港,然后改名唐龙,先后拍摄了《死亡游戏》和《死亡塔》,然后便悄然返回韩国,甚至没有在媒体前露面。这是因为在签约时,嘉禾明确要求他拍完电影就必须秘密走人,不许见记者,也不许公开身份。上世纪80年代,唐龙移民美国,迄今下落不明,如果他还活着,也应当是一位年近70岁的老人了。
人们对李小龙的追忆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退,全世界的龙迷依旧盼望着有朝一日,由李小龙亲自拍摄的《死亡的游戏》能够原汁原味的被搬上荧幕。2001年,日美两国的李小龙研究者动用种种关系,从嘉禾电影公司的片库中找出了李小龙拍摄的《死亡的游戏》的全部母带胶片,并且在一些热心电影人的帮助下,在当年的剧本上加以认真的编辑和补充,又找来一位替身演员拍摄影片的前面部分。不久,在全世界龙迷的翘首以盼下,迄今为止唯一一部保留了李小龙全部镜头的《死亡的游戏》问世了!
这部《死亡的游戏》严格遵循了李小龙当年的创作思路,影片后半部分的47分钟则完全由李小龙真身拍摄的镜头组成。在这47分钟里,前面的38分钟是李小龙与伊诺山度、池汉载、贾巴尔的三场完整的打斗戏,后面的9分钟是影片的拍摄花絮。原汁原味的李小龙式打斗加上令人捧腹的NG花絮,使得这47分钟的内容成了流传最广的李小龙电影片段。
日,也就是李小龙死后的第五天,李小龙的遗孀莲达带着一双儿女来到香港九龙殡仪馆。此时,殡仪馆外的广场上已经积聚了近两万闻讯赶来吊唁的龙迷。他们静静的等候着,只为见心中偶像最后一面。殡仪馆前,数百名警察严阵以待,唯恐群众因情绪失控而发生骚乱。
灵堂里挂着巨大的蓝色挽幛,上面写着“艺海星沉,哲人逝去”,灵堂正中则摆放着李小龙戴着墨镜的巨幅照片。李小龙平静的躺在棺材里,身上穿着他在《精武英雄》中穿过的唐装,面色安详。李小龙的遗孀莲达、儿子李国豪、女儿李香凝、哥哥李忠琛、嫂子林燕妮、好友小麒麟守护在李小龙的灵柩旁,与至亲垂泪挥别。参加告别仪式的人们一批一批的来到李小龙的遗体前,与他做最后的告别。
我相信,此时此刻,那些曾经妒忌李小龙、排挤李小龙,甚至与他发生过矛盾和争执的人都会放下敌意,向这位对中国电影和武术做出巨大贡献的传奇男子深深的鞠上一躬。死者已矣,相逢一笑泯恩仇。
李小龙身前的两位红颜知己,丁佩和苗可秀也前来为他送行。作为妻子,莲达表现出了最大限度的宽容和理解,不但没有责难丁佩,反而安慰她不要为李小龙的死太过伤心内疚。与李小龙在多部影片中有过合作的苗可秀也是悲痛欲绝。李小龙去世后,大红大紫的苗可秀离开了嘉禾,在电视台担当主持人并拍摄了几部电视剧,最后淡出娱乐圈,定居加拿大多伦多,迄今未婚。每逢李小龙祭日,苗可秀都会前往西雅图祭拜故人。
在莲达的要求下,李小龙的遗体将被运回美国西雅图安葬。
日早晨8点,莲达在香港启德机场餐厅内向各界发表了一封******:
“我诚恳的希望香港传媒及大众不要再臆测我丈夫生前死后的情况,虽然尚未收到最后的验尸报告,但我个人仍深信小龙是死于自然,也不认为任何人应对他的逝世负责。命运的安排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小龙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在我们记忆及影片中是会继续长存。故各位在怀念小龙时,请想起他的天才、他的艺术和他的魅力。我知道香港人爱护小龙,并对他扬名世界的成就感到骄傲。所以谨诚恳请你们让他平静的安息,不要让他的灵魂受到干扰。这是我和他的至亲的期望,盼求各位垂注,深切致谢。”
日,李小龙的亲友们在西雅图市殡仪馆为他举行了第二次葬礼,与香港的万人送行相比,这次葬礼显得清冷肃穆,莲达的亲人和李小龙生前的好友木村武之、伊诺山度、史蒂夫?麦昆、詹姆斯?科本、秦彼得等人纷纷到场。
葬礼结束后,李小龙被安葬在了西雅图湖景公园墓地,莲达也在他墓前做了最后的悼词:“他活着的时候,每天都有所创造,他33岁的一生是充实的。”
李小龙走了,他的墓碑上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BRUCELEENOV。27.1940-JULY。20.1973李振藩FOUNDEROFJEETKUNEDO
意思是:布鲁斯?李-李振藩截拳道创始人
或许,张国荣的一首老歌能表达我此刻的心情:
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风雨,
忘了痛或许可以,忘了你却太不容易;
你不曾真的离去,你真的在我心里,
我对你仍有爱意,我对自己无能为力;
因为我仍有梦,依然将你放在我心中,
总是容易被往事打动,总是为了你心痛……
推荐:巫医觉醒http://m.guibuyu.org/
手机阅读。
第5章 不务正业的小童星
推荐:巫医觉醒http://www.guibuyu.org/
修炼功夫的目的不是致力于击破石块或木板,我们更关心的是用它影响我们的整个思想和生活方式。
——李小龙
日,李小龙出生在美国旧金山(即三藩市,SanFrancisco的音译)唐人街杰克森街的东华医院。他的母亲名叫何爱瑜,出身香港望族,其祖父何仕文是英国人,祖母施氏是中国人。何仕文有五个儿子三个女儿,长子何东曾任怡和洋行买办,后成为香港首富,是当时公认的华商领袖,先后三次获得英王授勋;次子何福也是富商,澳门赌王何鸿?就是他的孙子;三子何甘棠也是买办商人,同时还是文学家、收藏家、艺术鉴赏家,何爱瑜就是他众多子女中的一个。
何爱瑜出生于1912年的上海,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尤其喜爱粤剧。正是因为粤剧,何爱瑜才能与李小龙的父亲李海泉相识、相爱,最终成就了一段追求婚姻自由的佳话。
李海泉祖籍广东顺德,本名李满铨,是当时的粤剧“四大名丑”之一。与何爱瑜出身名门望族不同,李海泉出身贫苦,其祖父乃是清末顺德一带著名的武师李震彪。李震彪曾在佛山镖局任镖师,后来镖行衰落,李震彪便退隐江湖,与家人过着平静的生活。李震彪有两个儿子,分别是李满铨和长兄李满甜。饱经动荡的李震彪不愿儿子继续自己刀口上过活的日子,于是把他们送到佛山有名的笑尘还茶楼当学徒。
和大多数老式茶楼一样,笑尘还也要求跑堂的伙计们“唱单”。所谓唱单,和老北京茶馆里伙计们一口京腔韵味儿的吆喝类似,就是要把客人点的酒菜茶水以调子的形式唱出来。李满铨天生一副好嗓子,每当他唱单时,茶楼上下就会响起一片叫好声。李满铨10岁那年,当时的粤剧名伶小生奕正与几个朋友在笑尘还喝茶,听了李满铨的唱单,当场就让他来了一段粤剧,听完之后便有意让他来自己戏班来学唱。李满铨连忙回家把这件事告诉了父母,却没想遭到了父母的坚决反对。在旧社会,戏子地位低下,甚至连下九流都排不上,是个遭人鄙夷的职业,但是在兄弟俩的苦苦哀求下,李震彪勉强同意李满铨去试试。
不久,李满铨就拜小生奕为师,这才有了艺名李海泉。小生奕是当时有名的粤剧武生,李海泉跟着他一边学戏,一边习武,一路走南闯北,凭着勤奋和天分成了当时的粤剧名角。李海泉走红后,便结识了待字闺中的富家小姐何爱瑜,两人志趣相投、书信往来不绝。此后何爱瑜迁居香港,山水相隔使二人更多了几分牵挂。几年后,李海泉前往香港演出,两人再次见面,情意更甚往昔。最后,何爱瑜不顾家庭的重重阻挠,毅然下嫁李海泉,传为一时之美谈。
婚后,李海泉四处演出,何爱瑜则留在香港家中。1940年,日本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国内局势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听戏的人也越来越少,李海泉便抢在日军占领香港前带着家人和剧团前往美国。李海泉此举可谓一举两得,既能在远离战火的美国给家人一个和平的生活环境,又能在美国这片全新的舞台上发展挚爱的粤剧事业。
李小龙出生时,李海泉正在千里之外的纽约唐人街巡回演出。听到儿子出生的消息,李海泉非常高兴,还给这个男婴起名“震藩”,希望他长大后能够名震三藩市。但是这个名字遭到了给李小龙办理出生登记的侨商名士刘义南的反对,他认为“震藩”的“震”和李小龙的爷爷李震彪名字中的“震”是同一辈,犯了起名的大忌,也是对老人的不尊重。在这个问题上,李海泉与妻子何爱瑜的看法完全不同,何爱瑜接受的是西式教育,在西方人看来,孩子沿用祖辈的名字是一种光荣,但李海泉还是坚持把儿子的名字改为“李振藩”,既隐喻扬名三藩市,又包含自强振作之意。李小龙在家中排行第四,在他之上还是大姐李秋园、二姐李秋凤、大哥李忠琛,弟弟李振辉,但是李小龙的性格与哥哥姐姐们完全不同,自幼顽皮好动,经常吵得家人片刻不得安宁。
李小龙还有一个英文名字BruceLee,就是在他出生后申报户籍时起的,20多年后,西方人只要一听到这个名字,就会不由自主的竖起大拇指,BruceLee也成了中国功夫的代名词。
由于文化上的巨大差异,李海泉的粤剧团在美国的发展并不顺利,而李海泉也在密切关注着国内局势――日军占领广州后,与驻守香港的英军隔深圳河对峙。李海泉觉得日本不敢贸然向英国宣战,便于1941年2月底带着剧团和全家人返回香港。回到香港后,李海泉才发觉日军对香港已是志在必得,香港看似太平,实则危在旦夕。但李海泉已无退路,只能靠继续演出来维持全家人的生计。
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同一天,日军飞机对香港实施了疯狂的轰炸。日无疑是香港历史上最黑暗的一个圣诞节,驻港三军司令莫德比向港督杨慕琦提出投降建议。当晚7时,杨慕琦亲自前往九龙半岛的日军指挥部,向日军无条件投降,近万名士兵成为日军俘虏。英军投降的消息传开后,香港居民纷纷逃往澳门、台湾等地避难,茅盾、何香凝、柳亚子及其它从全国各地流亡而来的上千名学者、科学家、文艺界人士也在国共两党地下游击队的掩护下分批撤离,香港人口从160余万锐减至60万,市面一片萧条。
此时,李海泉想到了中国古人的一句话“国强则走,国破则留”,毅然决定留在香港。沦陷期间,李海泉靠着自己在粤剧界的名气和勤奋的演出,使得全家人依旧过着相对安宁富足的生活。不过战乱的大环境还是对童年的李小龙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就据有一次李小龙站在屋顶,正好有一架日本飞机飞过,年幼的李小龙竟然对着飞机大声叫骂,周围的人无不震骇莫名。这,也许就是李小龙民族意识的最早萌芽。
李小龙从小就是一个十分另类的孩子,时而疯玩一整天,把家里闹得鸡犬不宁,时而几个小时坐在那里一动不动,时而突然消失,除非他自己回来,否则谁都找不到他。李小龙天生近视,但这丝毫不妨碍其顽劣本色,从家人到仆人,全家上下几乎都被他捉弄过。玩得兴起时,李小龙经常忘记戴眼镜,不管是一头撞在玻璃门上还是摔跤骨折,这个调皮的孩子从来没有哭喊叫疼过一声。当然,天不怕地不怕的李小龙也有害怕的东西,那就是蟑螂和老鼠。为了克服恐惧心理,李小龙竟然把蟑螂一只只捉起来,然后用线串成一串,专门拿去套女孩子的脖子,经常把周围的女孩子们吓得大哭。
李小龙虽然顽皮,但本性却十分善良,有一次,正在窗边发呆的李小龙突然光着脚冲出屋子,家里人大惊失色,以为他又要玩什么新花样,却看见年幼的李小龙正牵着一个盲人在穿马路。事后,李小龙对家人说,我看到路上有那么多人,却没人愿意帮他一把,所以才跑出去帮他。
为了约束李小龙顽劣的性格,李海泉在李小龙6岁时就把他送进了德信书院小学部念书。李小龙自幼就很聪明,但却没有像大哥李忠琛那样把聪明用在学业上,而是迷上了连环画和故事书,尤其爱看武侠小说,对学校里一成不变按部就班的学习方式十分反感,从来不肯在读书上下功夫,只对国文、历史、美术等少数科目有兴趣,对数学等理科深恶痛绝,学业几乎荒废,经过多次转学后才勉强读完初中。
少年李小龙习惯于独来独往,我行我素的性格使得他几乎没有什么朋友,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谁也不知道他接下来会做什么。在众人眼中,李小龙就是一个孤僻怪异的孩子。
天才总是在人们意想不到的时候展露光芒,这句话正适合用在少年李小龙的身上。李小龙的血液中流淌着的是祖父的武功因子和父亲的演艺天分,只有在荧光灯下,只有在镜头前,这个奇特的少年才会把身上的潜力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李小龙的父亲李海泉是个有着敏锐直觉的艺术家,当时,随着的电影的兴起,传统粤剧的市场进一步被压缩,正如当年离开香港前往美国一样,这一次,李海泉又决定在电影上寻找事业的突破口。凭借着良好的艺德和人脉,李海泉一边唱戏,一边参与电影演出,李家的几个孩子也因此都有了出镜的机会。在这当中,又数李小龙出镜最早,天分最高。
李小龙第一次在电影中露脸时还不到半岁。那时他们全家都还在美国,当地的电影公司要拍摄一部名叫《金门女》的影片,片中需要一名东方婴儿充当活“道具”,李海泉就把自己的刚出生几个月的儿子“推荐”给了导演,尚在襁褓之中的李小龙就这样有了自己的荧幕处女作。
6岁时,李小龙第一次有了真正出演电影的机会。有一天,粤语黑白电影《富贵浮云》的导演俞亮找到了李海泉,说是影片需要一名童角,李小龙的外形和年龄正好合适。那时李小龙刚刚念书,李海泉不愿拍片影响他的学业,就有些犹豫,后来考虑到只是客串出演,不会占用太多时间,就同意让李小龙前去一试。于是,在步入学堂的同一年,李小龙也开始了自己演艺之路,只可惜《富贵浮云》的电影拷贝已经遗失,我们再也没有机会看到童年李小龙在荧幕上的精彩表现了。
俗话说,3岁看老,命数这个东西很多时候并不可信,但当你回头再去看时,却又是这般巧合。据李小龙的母亲何爱瑜回忆,每逢拍戏,李小龙就会精神抖擞神采奕奕,但是到了上学时,就会无精打采找各种理由赖床偷懒。前任中国男足主教练米卢说得好:“态度决定一切。”兴趣所致,李小龙在学习上一塌糊涂,可演艺之路却发展的相当顺利,不久,他又在一部《人之初》的电影中出演小主角。影片本身没有多大亮点,但是李小龙动情的表演却博得了圈内人的一致称赞。自身的天分努力加上父亲的关系,李小龙出演的电影角色也慢慢多了起来,先后在《梦里西施》、《樊梨花》、《花开蝶满枝》等影片中扮演不太重要的小角色。尽管没有薪水,而且都是在学校假期或夜间拍摄,但李小龙仍然十分投入,闲暇时,就跟着剧组看别人表演,一边看一边模仿,乐此不疲。
那时候最矛盾的人就是李小龙的父亲李海泉。他既担心演戏会妨碍儿子读书,将来找不到正经出路(在当时人看来,唱戏演戏都属旁门左道不务正业之列),又觉得儿子读书不好,演戏至少能保得衣食无忧。这在当今社会仍然是一个普遍问题――究竟是选择为大多数人认可的职业,还是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长让他们走自己的路;究竟是四平八稳按部就班的规划人生,还是敢于闯出去同时面临非议和失败的风险?父亲的犹豫让李小龙有了更多从影的机会。
1950年,10岁的李小龙与父亲一起出演了根据袁步云同名漫画改编的电影《细路祥》。李小龙能够出演主角细路祥也是事出偶然。当时,编剧袁步云和导演冯峰正在挑选细路祥的扮演者,试了十几个少年都不满意,碰巧遇见了随父亲来片场玩耍的李小龙。李小龙不小心踩坏了一件道具,还大声跟剧务争吵,说是道具自己不结实,不是他的错。李小龙敏捷的身手、顽皮的表情和那股子不服输、不低头的气质让两人眼前一亮,当即拍板――主角非他莫属!
细路祥讲述的是一段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动人故事,李小龙在片中有着精彩的表演,但是到了后期制作时,剧组又碰到一个棘手的难题:首次担当主角的李小龙,还没有一个像样的艺名。在之前的影片中,李小龙多用“小海泉”或“新海”充当艺名,即名角李海泉之子、新一代李海泉。李海泉觉得这是儿子首次主演电影,而且表现出了过人的演艺潜质,不能用这类不伦不类、借用父亲名气的名字来当艺名。
《细路祥》的编剧袁步云非常喜欢李小龙,袁步云在当时就有“鬼才”之称,给李小龙起艺名的任务自然落到了他的肩上。袁步云苦思多日,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名字,直到有一天他路过九龙油麻地戏院,突然听见一个票贩子正在门口大声吆喝:“大龙生小龙,确是世上难逢,看一看,你就大开眼界,看过后保你行运一条龙!”袁步云一拍脑袋,大龙生小龙,说得不就是香港影坛大佬李海泉和他的儿子李振藩吗?李振藩出生在龙年辰(龙)时,浑身上下有透着一股子“龙子”一样的英气,况且,龙还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以“小龙”为名,可谓恰如其分!
“李小龙”,这个日后响彻海内外的名字就此诞生了!
《细路祥》公映后,李小龙所扮演的那个生龙活虎、有血有肉,而又叛逆不羁的小阿飞形象得到了各界的广泛好评,李小龙的本色出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香港底层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细路样在剧中那句经典台词:“那些为富不仁的人,不偷他的,偷谁呢?”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共鸣。当时就有人指出,这个拿“用手擦鼻子”当招牌动作的“细路祥”,极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国际巨星。
不过李海泉没有被铺天盖地的赞誉声冲昏头脑,在他看来,儿子的学业才是最重要的,演戏只能算是副业,李小龙学习不好,很大程度上是拜演戏所赐。李小龙也因为成绩不好和打架闹事而被迫经常转学。在这段时间里,李小龙上学、转学、拍戏,大量出演配角,拍摄了《苦海明灯》、《慈母泪》、《父之过》、《千万人家》、《危楼春晓》、《爱》、《孤星血泪》、《守得云开见月明》、《孤儿行》(又名《苦命女》)、《儿女债》、《诈癫纳福》、《早知当初我唔嫁》、《甜姐儿》、《雷雨》、《人海孤鸿》等风格各异的近20部影片。在这些影片中,李小龙所扮演的大多数是与自己性格相近的问题少年,但是不论以何种角色示人,李小龙都能十分到位的将人物的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或顽劣不堪、或楚楚可怜、或霸道可恨,与他演对手戏的也大多是当时香港的一线明星,使得李小龙的演技和人气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1957年,17岁的李小龙已从一个稚气男孩长成一个帅气少年,他一改往日顽皮形象,在曹禺先生名作《雷雨》改编的同名电影中出演二公子周冲一角。他所扮演的周冲英俊儒雅、单纯善良,一经亮相,就受到广泛好评,成了无数少女的梦中情人。第二年,李小龙又在吴楚帆的电影《人海孤鸿》中出演一个轻佻暴躁、性格倔强的问题少年阿三。影片上映时,李小龙已经远赴美国,但是片中所反映出来的香港青少年社会问题仍然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人海孤鸿》是李小龙在青少年时代拍摄的最后一部粤语片,也是最能代表他演技的一部文艺片。
可以说,正处在青春期的李小龙,其身上已经散发出了足以令万人倾倒的明星气质。李小龙如果没有去美国,而是继续留在香港电影界发展,他完全有可能在几年后就一跃成为当红的偶像明星。然而他是李小龙,他骨子里流淌着的是不安于现状和战斗的因子,他的名字――李小龙,也注定了他要走上一条与常人不同的奋斗之路。人如其名,演戏之外的李小龙,也是一条不折不扣的“小暴龙”。
推荐:巫医觉醒http://m.guibuyu.org/
手机阅读。
第6章 江湖,要靠拳头说话
推荐:巫医觉醒http://www.guibuyu.org/
在普通人眼中,少年时期的李小龙从来就不是一个“好孩子”:他脾气古怪,他性格暴躁,他不爱学习,他爱搞恶作剧,爱打架,爱闹事,把家里整得鸡犬不宁,在学校让老师同学头疼……除了拍电影,他几乎就是一个到处惹是生非的小混混。
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会闹的孩子有出息”,《大宅门》里的白七爷,当年不也是因为犯浑被他妈赶出家门的吗?那些生性顽劣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一旦开窍,往往会取得常人难以想象的成就,李小龙就属于这类人。
人们一提起李小龙,总会不由自主的联想到他那强健的肌肉、健美的身材、厉声的怪叫、电闪雷鸣般的招式,然而幼年时的李小龙却很瘦弱。为了让生性好动的儿子强壮起来,李海泉决定让李小龙跟随自己练习太极拳。在很多人看来,李小龙的第一位武学老师应该是咏春拳宗师叶问,从拜师学艺的角度看,叶问的确是李小龙的第一位师父,可实际上,李小龙真正的武学启蒙老师,正是他的父亲李海泉。李家三代习武,李小龙的爷爷李震彪是刀口上过活的镖师,李海泉也是有着相当武学功底的粤剧武生,在太极拳上有很深的造诣。太极拳也就成了李小龙学习的第一种武术。
6岁那年,李小龙同时开始做三件事:上学、练习太极拳、拍电影。在李海泉看来,上学是学习知识,练习太极拳是强身健体,拍电影是培养兴趣,主次清楚、偏废不得。在这三件事中,李小龙最讨厌上学,最喜欢拍电影,对太极拳则抱着一种极为复杂的态度。
李小龙从小好动,喜欢到处找人打架,比试“武功”。也许有人会说,李小龙从小就很暴力,我却不这么认为。任何一个人性格的形成,都与其成长的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首先,李小龙生性好强,不肯服输,喜欢挑战比自己强大的对手;其次,李小龙出生在战争年代,动荡的时局也让李小龙从小就懂得了要用实力、用武力说话的道理,只有拳才能让对手害怕;最后,由于成绩不好,李小龙在学校里饱受歧视,他需要用另一种方法来证明自己比别人强。
在一次体育课中,李小龙与一位高年级同学发生争执,两人约定在课后进行一场“决斗”,结果李小龙赢得了“对决”,也品尝到了胜利的喜悦和击败强大对手的快感。这种喜悦和快感成了李小龙在拍戏之外最感兴趣的事情。很多时候,李小龙会为了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大打出手,甚至连对方“不友善”的目光也成了他动手的理由,然而这些举动没能为他赢得尊重,反而使同学更加鄙视他。这个时期的李小龙,活脱脱就是一个街头小霸王。不过也就是在这几年里,李小龙结识了小麒麟(本名际元宗)、楚原、梁柏镇等“死党”,小麒麟也是李小龙为数不多的几个终身好友之一。
因此,在李小龙看来,练太极拳既不是为了强身健体,也不是去体会什么“中华传统武术思想”,他天真的认为,只要是拳法,就能用来打架,只要是能打赢别人的拳法,他就学。于是,每天清晨,他都会跟随父亲练习太极拳,几年下来,不但能像模像样的比划上一套拳路,身体也结实了不少。不过李小龙很快就发现,自己每天耐着性子练习的太极拳根本就不能用来打架――在一次发生在小巷子里的“实战”中,摆开太极拳架势的李小龙被练过“功夫”的对手轻松击倒。
这次失败给13岁的李小龙带来了极大的打击,也让他学会了反省和思考:太极拳如此没用,为何还会被称为“拳法”?为什么这等没用的拳法,父亲会坚持不懈的练习几十年呢?如果不能用来防身,如果不能用来击败对手,习武又有何用?他开始明白,打架,就得靠速度、靠力量、靠气势;想要得到别人的尊重,想要扬名立万,就一定要靠实力,靠拳头说话!
1967年,李小龙在接受功夫杂志《黑带》的记者采访时道出了学武的初衷:“在香港,当我正是小孩时,我是一名小阿飞。总爱四处惹事斗非。我与我的伙伴曾用铁链及藏有小刀的笔作为武器。偶尔有一日,我问自己:如果我的伙伴不在我身旁,而我却陷入一场打架中,这会有什么后果呢?于是,我决定要学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在吉林市大哥是谁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