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关,冷水关,家庭关,关于毅力的议论文关,恐惧关这五关怎么解

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
&(1320人关注)
&(4981人关注)
&(2人关注)《处世绝学》——关系学
我的图书馆
《处世绝学》——关系学
&&&&《处世绝学》——关系学&&一、别总是仰着头二、同船共渡也是缘三、伴君如伴虎四、做一块磁铁五、“大气候”与“小环境”六、我的太阳七、别把朋友当“餐巾”八、鸡鸣狗盗亦何妨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十、关系学三十六“忌”&&一、别总是仰着头在一个单位里,常常让人感到最难相处的就是领导。其实,只要你明白了一些基本道理,你会发现,领导并非那么可怕。领导决非圣人。冲撞领导会激发他的怒火,对你充满敌意。恨人是最可怕的。不要把自己撞在枪口上。与领导谈话,应注意方式方法、态度和时机问题。你永远是领导的下属,一定要搞明白这一点。成为领导离不开而又绝非亲密无间的助手,你就能把握住身边的机会。千万记着:在领导面前,别总是仰着头。&1.鸡蛋碰石头人一旦被人恨,往往就会进一步恶化事态,使领导从此对你充满敌意。所以,下级一定要注意不要使自己成为领导仇恨的对象。而冲撞领导,最能导致领导的恨,使他对你充满怨恨和怒火。大多数领导喜欢号令于自己的下属,这不但是上下级组织关系的必然要求,也是领导履行职责、达到预定目标的前提保障。领导们一般都会认为,自己有权要求下属去做某些事情的。许多领导还认为自己比下级要优秀,因此才能够做领导,在潜意识中,有着很强的优越感,对自己充满信心。那么,优秀的人发出的指令,下级就应服从,而不是各有主张、各行其事,破坏自己的计划。领导有着很强的尊严感。行使权力、发布命令,使事情向着自己所预想的目标发展,会给他带来这种感觉。而尊严是一个人最敏锐、最脆弱的感觉。因为它总是同一个人最本质的某些东西相联系的,侵犯尊严便等于是对人的污辱和蔑视。这在自认为理所当然地享有受人尊重的权力的领导的眼里,是绝对不能被容忍,更不能被谅解的。许多时候,下级的冲撞会使领导下不了台,面子难堪。如果领导的命令确有不足,采用对抗的方式去对待领导,这无疑会使他感到尊严受损,以敌意来对抗敌意。特别是在一些公开场合,领导是十分重视自己的权威的,或许他会表示,可以考虑你的某些提议,但他决不会允许你对他的权威提出挑战。下级冲撞领导,一般都会使用比较过激的言辞,特别是一些很伤感情的过头的话,这些话会像一把把尖刀直冲向领导的内心,这势必会惹得他怒火中烧,大发雷霆,视你为敌。在这种情形下,你可能是出于某种忠心才说的,但如言辞不当,反而会使领导认为你是一直心怀不满。他会想:“这家伙隐藏得好深,竞骗过了我!原来他一直对我有成见、一直是三心二意,今天终于暴露出来了!”一种算总帐的仇恨就会像火焰一样地烧起来,以致于失去冷静的分析。对抗会使领导失去理智。一旦尊严受损,便觉得权威受到挑战。在面子感到相当狼狈难堪时,会使他把事态看得十分严重,一时也不会考虑什么是非曲直,只有一味地宣泄。在此种情形下,领导一般都会十分激动,甚至是头脑发昏,恼羞成怒。失去冷静的判断,你就成了他的第一号敌人,过激行动常常会因此而发生。即使是当时比较克制,事后也会是越想越气恼,找机会报复你。由上所引发的悲剧,下属不得不引以为鉴。三国时,诸葛亮初展才华,火烧博望坡,杀得曹军大败。曹将夏侯淳对曹操说:“刘备如此猖狂,真是心腹之患,不可不先下手为强,除掉它。”而曹操也认为,刘备、孙权乃自己统一天下之大障碍,所以决定发兵讨伐,扫平江南。而有一大夫,叫孔融,却是迂腐得很。他以刘备是汉室宗亲,孙权虎踞龙盘为名,称曹操是“兴无义之师,恐失天下之望。”因此,惹得曹操大怒。孔融退出,仰天长叹:“以最不仁义去讨伐最仁义者,怎么能不败呢!”结果被人听去,报告了曹操,曹操于是大怒,诛杀了他的全家。据说,早就有人对孔融说过:“你这人刚直得有些过份了,这是你自取祸患的根本。”孔融不谓才不高,但他未领会主人的意图和决心,出言不逊,特别是以“最不仁”来形容曹操,这怎么能不使曹操心怀懊恼,必欲杀之而后快呢!所以,下属在与上级说话时,切勿激动,而是要时刻提醒自己,即使自己是对的,也要注意态度、方式方法和时机问题,不要冲撞对方,引起上级的怒火,使他怨恨于你。鸡蛋碰石头的结果,下属一定要牢记于心。下属首先应在态度上保持对领导的尊重,切不可流露出对对方的意见不屑一顾的神色。一定要把谈论工作同个人的能力或尊严区别开来,时刻留意,不能把对工作的看法上升为对人的看法;或不能让对方误解,认为自己对领导本人有看法。只有让上级感到,你仍然是承认他的权威的,你的意见是针对工作而非是借工作之名行人身攻击之实,他们多半是会冷静下来,考虑你的想法。只要你超脱个人利害,处处替领导着想,领导不是没有体会的,他会为你的忠诚所感动。下属谈论问题时,还要注意方式方法,以一种对方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说明自己的想法。一般来说,语气要温和,言辞要避免极端,最重要的是有分析、有判断,条理清晰,能够说服人。下级一定要记住,领导是权威,拥有最终的决策权,而你只不过是建议而已。对领导说明看法,不要选用那些过于肯定的方式,而是要用商讨的语气委婉地加以表达。比如说,可采用这样的方式:“我想这样是不是会更好些?”“也许我的这点看法会对您的计划有所补充。”“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向您反映一些情况的”等等。另外,下属还应选好时机和场合。在公开场合说就不如私下里谈好,事已确定就不如事情尚处酝酿中说好;领导正发脾气时说就不如等他心平气和时说好。领导心绪低落时说就不如领导正比较得意时说好。总之,下属应根据领导的脾性、作风、情绪等,相机而动,选择一个最能使他接受别人意见的时机与他交谈。不能冲撞领导,这是一个一般性的规律,但并不等于说在特殊情况下,不能利用之来深刻说理,达到说服领导的目的。北宋名臣赵普是赵匡胤的心腹,曾为他出过许多决定全局的妙计,深得宋太祖的信任。平定天下后,赵普建议宋太祖实行“弱枝强干”的政策,剥夺大将兵权。宋太祖却犹豫不决,认为自己待之不薄,手下人是不会叛乱的。赵普苦劝无效,便冲撞他说,那你怎么就能背叛你的主人呢?太祖恍然醒悟,立刻便下了决心。要真正做到不顶撞领导,就要注意不可恃才傲物。恃才傲上者,不尊重领导,不认真对待工作,不会善待自己的才能,往往与领导的关系十分紧张。下级应以史为鉴,从多方面人手来改善自己同领导的关系。越是才华出众的下级,越是应该慎重地处理同领导的关系。就好比越是长得高大的树木,越是应该埋下头来,才不致于被风吹折。一些人,自恃有才而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往往与领导的关系搞得很紧张,这不但会给自己带来诸多不利,有时甚至招来杀身大祸。在《三国演义》中,就有这样一个因恃才傲物而招来祸患的人,在处理同领导关系方面,他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失败者。《三国演义》第六十回称赞杨修:“博学能言,智识过人”但由于他“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结果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断送了卿卿性命”。曹操曾授意建一座花园,建成后,曹操前去观看,却不置褒贬,只是提笔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而去。大家都不解其意。杨修便说,“门”内添个“活”字就是“阔”,这是丞相嫌门太大了。于是,马上进行改造,然后再请曹操来看,曹操十分高兴,便问是谁能知道我的心意。有人说是杨修,当时,“操虽称美,心甚忌之”。还有一次,有人给曹操送来一盒酥,曹操在盒子上写了三个字:“一合酥”,便放在桌子上,杨修看见了,竟把一盒酥与众人一起分吃了。曹操问他缘故,杨修说:“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这时,“曹虽喜笑,而心恶之”。到最后,即建安23年,刘备兵出定军山,老将黄忠杀死曹将夏侯渊,曹操领兵来到汉中,与刘备两军相峙,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正在犹豫不决。曹操一天夜里正在喝鸡汤,见碗中有鸡肋,感怀不已。此时夏侯淳入帐询问夜间口号,曹操便随口说:“鸡肋,鸡肋”,杨修听到“鸡肋”二字,便命令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夏侯淳得知,惊问其故,杨修回答道:“以今晚的号令便知魏王就要退兵了。鸡肋,吃起来没肉,扔了又觉可惜。现在我们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早回去。来日魏王定会班师回朝。所以先收拾行李,以免临行慌乱。”夏侯淳听了,深为信服,亦收拾行装去了。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回师。晚上曹操出来散步,看此情景,不禁大惊。几番询问,有人便把杨修的话告诉了曹操。曹操大怒,以扰乱军心之名,将杨修斩于辕门之外。从“操虽称美,心甚忌之”到“操虽喜笑,而心恶之”再到“操闻而愈恶之”,&以致为曹植出谋策划对付曹操,曹操便有了杀杨修之心。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杨修“恃才放旷”,不懂尊重领导、为领导护台,更不愿“夹着尾巴做人”所致。不把领导放在眼里,虽未顶撞领导,但处处与领导对着干,卖弄自己的才学,这自然不能为曹操所容,必欲除之而后快。这实在应为“恃才傲上”者所警惕。恃才傲上,目无领导,最终吃亏的只能是下级,这对下级的成长无疑是极为不利的。恃才傲上者,往往不尊重领导,喜欢挑领导的毛病。他们是看不起领导的,也绝对不会与之合作。这样,上下级关系就很难得到正常的发展。领导往往会因其故意损害自己的威信,不但自己不努力还故意泄大家的气而感到不满,轻者批评他,重者则把他“炒了鱿鱼”;做得公道点儿,便以纪律要求他,做得稍过点儿,便是处处给他穿小鞋。这种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不会讨人家欢喜,受到领导欢迎的。恃才傲上者,往往看不起领导的能力,对其命令更是百般挑剔,不愿用心去落实,敷衍了事。这种人存在于组织中,势必涣散人心,瓦解斗志,为领导所不容。加之其过分聪明,看事清楚又多爱卖弄,领导也是不愿亲近他的,更不会把重要的任务交给他去完成。这样的人,由于很难与领导融洽相处,因此很难做出什么业绩来,往往最后陷入孤独,不受同事们的欢迎。所以,人固有才,却难担重任,最后只能是碌碌无为,没有发展。恃才傲上者,往往把精力用在挑剔上级的毛病,卖弄自己的才学上,不愿意认真做事,结果使自己真正的才华也得不到发挥,渐渐地敬业爱业之心日益减少,用于“内斗”之心增多,个人才华逐渐生疏、埋没,日久,便成为无所用心的庸才。这与其说是“损人不利己”,倒不如说是“损人害己。”据有人对400名干部的调查显示,有30.5%的下级,其智力和才于超过他的上级领导。在这种情况下,特别容易产生下属看不起上级的现象。如果下属不从思想和实际行动上解决这种问题,势必造成轻慢领导,不服从上级领导的现象,使上下级关系变得十分紧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首先,你应该承认与领导之间存在差异,你不仅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上级的长处。上、下级之间有着分工的不同、出现的不同,可能下级在某一方面比较强,但却不具备统驭全局的能力。因此,下级一定要以公允、客观之心多看看领导的长处。记得一位科技工作者曾对我说过,他说:“我原先总是抱怨自己的上级是个外行,什么也不懂,反而来领导我们这些精通专业的人。现在我想通了,许多事情咱的确干不了。领导的工作绝不是一个简单事,靠专业知识是解决不了的。现在我对领导很服气,我得把精力全都用在科研上,出点儿大成绩。”在我们生活中的确存在着这种情况,即有些专业人员被提拔起来后,结果是碌碌无为,不仅工作没干好,自己的专业也荒废了。这说明,智力再高,也不一定是适合做领导。再者,富有才华的下级应谦虚待人。越是谦虚,就越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得到上级的欣赏。在中国这种文化氛围,表示谦虚以取得一种融洽的人际关系,这是一种十分有用的处世哲学。下级一定要事事谦逊,处处维护领导的尊严和权威,才会得到领导的信任,把你的才干发挥出来,干出一番成绩。最后,作为下级应积极主动地与领导进行沟通,坦诚地交流意见,通过帮助领导改进工作来赢得领导的信赖,并使领导逐渐了解自己的才能。&2.轻描淡写触“龙颜”中国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是最讲究“面子”的。领导的面子受损,会使他感到你对他怀有敌意,会使他感到自己的权威受到威胁和损害。所以,下级在提意见时一定要注意给领导留面子。中国人是最讲究面子的,这种偏好源自五千年的文化,绵绵不绝,又扎根于伦理型的社会人际关系的网络之中,根深蒂固,几乎无人能够幸免。好面子,其实就是要做到一团和气,要“和为贵”。人人头上有青天,各自相安无事,自然皆大欢喜。这是中国人处理人际关系、迎合全社会的一个独特方式。从中国人在饭馆争着付钱到婚娶喜宴上的“见面礼”,无不透露出中国人的“面子”哲学。因此,就中国的传统而言,在公共场合,都是比较注意面子的,不但给别人面子,自己也要争面子。这种“面子”哲学的另一面便是,除非迫不得已,决不首先撕破面子。即使是对手,心里已藏满刻骨仇恨,并且毒计连篇,表面上却依然面带微笑。而一旦有人敢于直言不讳,不给别人面子,这在中国人眼里已是具有相当的敌意了,甚至是发出挑战的信号。因为在逻辑上我们可以很方便地作出推论,即首先撕破了面子,那就肯定是出于迫不得已,或者是受人胁迫,或者便是心有怨气而不得不发。领导也是中国人,我们都是中国人,即使这种“面子”哲学是错的,但在中国这种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下,我们都会不可避免地套用中国人独特的思维习惯和模式,得出相似结论。所以,当你对领导的某项决策有不同看法时,千万要以恰当的方式提出来,给领导留点面子。第一,在公开场合要照顾领导的尊严感。在领导的眼里,如果自己的下属在公开场合使自己下不了台,丢了面子,那么这个下属肯定是对自己抱有敌意或成见,甚至有可能是有组织、有预谋地公开发难。正如一位心理学家所说的那样:“人们都喜欢喜欢他的人,人们都不喜欢不喜欢他的人。”这样,在公开场合不给领导留面子的结果便是,领导要么给予以牙还牙的还击,通过行使权威来找回面子,要么便怀恨在心,以秋后算账的方式慢慢报复。这种结果,自然是下属在提出批评和意见时所不愿看到的,也违背了他的初衷。他大概忘记了,无论是领导,还是他本人,都是中国人,都生活在充满人情儿、讲究人际和谐的同一个社会中。领导十分注意自己在公开场合的面子,特别是在其他领导或者众多下属在场的时候,这决不仅仅是因为有个文化的潜意识在作祟,更是在于领导从行使权力的角度出发,维护自己权威的需要。这种需要因受到公开的检验而变得更加强烈甚至是不可或缺。威信受到损害,便会使权力的行使效力受到损失。它影响到领导在今后决策、执行、监督等各个方面的决定权和影响力。因为人们不禁要问,他说的是否都对呢?是否会产生应有的效果?……这样,下级在执行中便多了几分疑虑,这必然会降低领导权力的有效性。因为服从越多,权力的效果就会越好。行使权力必须要以有效的服从为前提;没有服从,权力就会空有其名。自尊受到伤害,是最伤人感情的,因为它触动了人最为敏感的地带,挫伤了“人之所以为之”的信条。在公开场合丢面子,这说明领导正在失去对下级的有效控制,于是,人们不禁对他个人的能力乃至人格都产生了怀疑。因此,无论是谁,身处此境,最先的反应肯定是怒火中烧,而不是理智地对意见内容进行合理性的分析。那么,此后的一系列举动肯定都是很情绪化的。即使他很有面子、很得体地将这件事掩饰过去,情感上的愤怒依然是存在的,这个阴影将会把你美好的印象浸没,使你在后来饱尝麻烦,悔恨不已。因此,当一领导当众受到下属的伤害,丢了面子,即使当场不便发作,日后也会有所忌恨,甚至予以报复。因为如果他不这样做的话,可能还会有其他人会当庭责难,使他下不了台。“杀一做百”、“杀鸡给猴看”的道理正是缘由此处啊!唐代,魏征也算是唐太宗的心腹之臣了,一向为唐太宗所重用,却也因为面子受损的事几欲杀掉魏征。一次上朝,魏征当着朝臣之面犯颜直谏某事,顶得唐太宗面红耳赤,大丢脸面,但唐太宗还算是清明有为的皇帝,考虑到自己曾叫大臣“事有得失,毋惜尽言”,所以当堂不好发作。但罢朝之后,却是怒气冲冲地嚷道:“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问他要杀谁,太宗说:“魏征常常在朝廷羞辱我。”皇后闻言心中大惊,因为唐太宗就有过因不听大臣劝谏而杀人的事,而且她知道太宗的脾气,于是急中生智,用当庭恭贺的办法使唐太宗突然醒悟,才免了其死罪。不过,在魏征死后,唐太宗仍是派人去推倒了他的坟碑,这大概是心中之怒气长期郁结不得消散之故吧!试想,如果唐太宗并没有这么英明,并没有这么大的胸怀和气量;如果皇后没有想出一个好办法替魏征说情;如果唐太宗对魏征并不是那么信任和了解,恐怕魏征的脑袋早就搬家了。这其中的经验与教训不能不为下属三思,引以为戒。所以,下级在公共场合给领导提意见时,一定要注意给领导留有面子。留面子,首先表明你对领导是善意的,是出于对领导的关心和爱护,是为了帮助领导做好工作。这样,他才愿意理智地分析你的看法。留面子,还表明你是尊重领导的,你依旧服从他的权威,你的意见并不是代表你在指责他,相反,你是在为他的工作着想。留面子,其实就等于给自己留下了充分的余地,下属可利用这个余地同领导在私下里进行更为深入地交流和探讨。同时这个余地还表明,下属只是行使了一定的建议权,而领导仍保有最终决断的权威,留有余地,还会使下属能够做到进退自如,一旦提出的意见并不确切、恰当,还有替自己找回面子的余地。当然,我们讲,公开场合提意见要注意领导的面子,并不是鼓励下属“见风使舵”,做“老好人”。我们是非常赞成对领导多提建议性的宝贵意见的,同时也对直言不讳、敢犯龙颜者表示深深的敬意。我们的着眼点只是在于,提意见要注意场合、分寸,要讲究方式、方法。历史的经验证明,如果只注重提意见的初衷和意见的合理性,而不去考虑它的实际效果,这样的劝谏只能给下属带来灾祸。我们衷心地劝诫每一位下属,一定要在公开场合给领导留面子。第二,以请教的方式提出建议更易让人接受。以请教的方式向领导提出建议,会使领导感到被人尊重,会使你找到为领导所接受的共同基础。会增加你们彼此的信任,从而有利于减少摩擦和敌意,使你的建议更易让人接受。下属提出一个建议,试图让领导接受,这不仅取决于建议内容本身的合理性,还往往取决于建议内容本身的合理性,还往往取决于下属提出建议的方式。注意提建议的方式、方法,就是要时刻注意领导的心理感受和变化轨迹,就是要求下属在提出建议的时候,首先要获得领导的心理认同。许多的经验表明,以请教方式提出建议更易让领导接受。请教,是一种低姿态。它表明,下属在提出意见之前,已仔细地研究和推敲了领导的方案和计划,是以认真、科学的态度来对待领导的思想的。因而,下属的建议应该是在尊重领导的观点基础上,很可能是对领导观点的有益补充。这种印象无疑会使领导感到情绪放松,从而降低对你建议的某种敌意。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的:当你还是个高中生的时候,你会遇到初中的小弟弟、小妹妹们向你请教各种问题,充满敬仰地要求你谈谈自己的学习方法,等等。这时,无论你多么不高兴、多么忙,你都会带着一丝骄傲解答他们每一个稚嫩的问题,并从他们的目光中得到某种心理满足。如果我们能静下心来仔细分析这样的经历,我们会发现,成就感是多么早又是多么牢固地根植于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深处。别人向我们求教,这就表明自己在某些方面是具有优越性的,如果说我们受到了崇拜,这大概有点儿过分,但说我们至少受到了重视、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却是一点儿也不假。在被别人请教时我们心中涌起的愉悦感和自豪感往往是并不能为我们自己所清醒意识到的,但它却主宰着我们的情感,甚至是我们的理智。每一个健康的、心智正常的人类都会对这种感受乐此不疲,即使是领导也不能例外。请教的姿态。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更有内容上的意义,这样你可以亲自聆听领导在这方面的想法,这种想法在很多时候是他真实意志的浮现,而他却并未在公开场合予以说明,而且很有可能是下属在考虑问题时所忽略了的重要方面。这样,在未提出自己意见之前,首先请教一下领导的想法,可以使你做到进退自如。一旦发现自己的想法还欠深入,考虑的不是很周到,你还有机会立刻止口,回去后再把自己的建议完善一下。如果你的建议仅仅是源于未能领会领导的意图,那么,你的建议不仅是毫无意义、分文不值,而且还暴露了你自己的弱点,这对你决非是什么幸事。向领导请教,有利于找出你们的共同点,这种共同点,既包括在方案上的一致性,又包括你们在心理上的相互接受。许多研究者都发现,“认同”是人们之间相互理解的有效方法,也是说服他人的有效手段,如果你试图改变某人的个人爱好或想法,你越是使自己等同于他,你就越具有说服力。因此,一个优秀的推销员总是使自己的声调、音量、节奏与顾客相称。正如心理学家哈斯所说的那样:“一个造酒厂的老板可以告诉你一种啤酒为什么比另一种要好,但你的朋友,无论是知识渊博的,还是学识疏浅的,却可能对你选择哪一种啤酒具有更大的影响。”而影响力是说服的前提。有经验的说服者,他们常常事先要了解一些对方的情况,并善于利用这点已知情况,做为“根据地”、“立足点”。然后,在与对方接触中,首先求同,随着共同的东西的增多,双方也就越熟悉,越能感受到心理上的亲近,从而消除疑虑和戒心,使对方更容易相信和接受你的观点和建议。下属在提出建议之前,先请教一下自己的领导,就是要寻找谈话的共同点,建立彼此相容的心理基础。如果你提的是补充性建议,那就要首先从明确肯定领导的大框架开始,提出你的修正意见,作一些枝节性或局部性的改动和补充,以使领导的方案或观点更为完善,更有说服力,更能有效地执行。如果你提出的是反对性意见呢?有人会说,这到哪里去找共同点呢?其实不然,共同点是不仅仅局限于方案的内容本身的,还在于培养共同的心理感受,使对方愿意接受你。而且,可以说,越是你准备提出反对,你就越可能招致敌意,因而越需要寻找共同点来减轻这种敌意,获得对方的心理认同。此时,虽然你可能不赞成你的上司的观点,但你一定要表示尊重,表明你对它的理性的思考。你应设身处地地从领导的立场出发来考虑问题,并以充分的事实材料和精当的理论分析作依据,在请教中谈出自己的看法,在聆听中对其加以剖析。只要你有理有据,领导一定会心悦诚服地放弃自己的立场,仔细倾听你的建议和看法。在这种情况下,领导是很容易被说服,采纳你的意见和建议的。请教会增强领导对下属的信任感。当你用诚恳的态度来进行彼此的沟通时,领导会逐渐排除你在有意挑“刺”儿你对领导不尊重等这些猜测,逐渐了解你的动机,开始恢复对你的信任。社会心理学家们认为,信任是人际沟通的“过滤器”。只有对方信任你,才会理解你良好的动机,否则,如果对方不信任你,即使你提出建议的动机是良好的,也会经过“不信任”的“过滤”作用而变成其他的东西。这种东西往往是被扭曲了的,并带有怀疑主义的色彩,这使得他不可能很理智地去分析你的意见和建议,你的每一句话都会被与你的“不良”动机联系在一起。李达,是中国共产党一大的代表,又是毛泽东的挚友世交和同乡。一次,为了湖北省鄂城县委门口的一条标语:“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他和毛泽东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但他的开场白却是由请教而发的。李达问毛泽东:“润之,'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句话通不通?”毛泽东说:“这个口号同一切事物一样也有两重性。一重性不好理解,一重性是讲可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李达紧紧追问道:&“你的时间有限,我的时间有限,你说这句口号有两重性,实际上是肯定这口号是不是?”毛泽东则反问道:“肯定怎样?否定又怎样?”李达气冲冲地说:“肯定就是认为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无限大。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离不开一定的条件。我虽然没有当过兵,没有长征,但是我相信,一个人要拼命,可以'以一当十’。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要有地形作条件。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是无限大的。现在的人胆子太大了。润之,现在不是胆子太小,你不要火上加油,否则是一场灾难。”接着,李达又继续说:“你脑子发热,达到39度高烧,下面就会烧到40度、41度、42度。这样中国人民就要遭大灾难,你承认不承认?”当时,正是反右刚过,又处在“大跃进”的热潮时期,大多数人都是头脑发烧,只唱赞歌,而李达却能敢于唱反弹,这是难能可贵的,而其进言艺术也是颇值得研究的。后来,毛泽东主动承认了自己的不对,他说:“这是我的过错。过去我写文章提倡洗涮唯心精神,可是这次我自己就没有洗涮唯心精神。”他还表扬李达说:“你在理论界跟鲁迅一样。”“你是理论界的鲁迅。”从这个例子我们看出许多的奥妙。李达首先是以请教之名开场的,其意图就是在于要知道毛泽东的真实想法并使他亲口说出来。一旦毛泽东不肯中计,他便直接点题,说出自己的看法,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也忘不了首先肯定毛泽东观点中的合理性,但又同时指出其应用条件,予以批驳。最后是直言劝诫,指出后果,晓以利害。毛泽东不愧为英明的领袖,认识并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李达之所以敢于怒气冲冲,直言不讳,还在于他和毛泽东的长期友谊,是深得毛泽东的信任的。如果你还未与领导相处到这种程度,切切不可采用这种激烈的、易产生对立情绪的进谏方式。第三,迂回地表达反对性意见。直接表达反对性意见,会激起领导的不良情绪反应,挫伤领导的自尊和脸面,造成不必要的冲突和摩擦。而间接性的手段则会为领导接受你的意见提供一个平和的环境。春秋时期,齐景公放荡无度,喜欢玩鸟打猎,并派专人烛邹来专管看鸟。一天,鸟全都飞跑了,齐景公大怒,要下令斩杀烛邹。这时,大臣晏子闻讯赶到,他看到齐景公正处在气头上,怒不可遏,便请求齐景公允许他在众人之前尽数烛邹的罪状,好让他死个明白,以服众人之心。齐景公答应了。于是,晏子便对着烛邹怒目而视,大声地斥道:&“烛邹,你为君王管鸟,却把鸟丢了,这是你第一大罪状;你使君王为了几只鸟儿而杀人,这是你第二大罪状;你使诸侯听了这件事,责备大王重鸟轻人,这是第三条罪状。以此三罪,你是死有余辜。”说罢,晏子请求景公把烛邹杀掉。此时,景公早已听明白了其中的意思,转怒为愧,挥手说:“不杀!不杀!我已明白你的指教了!”这个故事就是下级迂回地批评领导,表达反对性意见,并被领导心悦诚服地接受的很好的一个例证。很明显,晏子是反对景公重鸟轻人的,但他看到景公正处于气头上,直谏反而不妙,于是就采取了以退为进、以迂为直的方法来间接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使齐景公得以领悟其中的利害关系和是非曲直,达到了既救烛邹之命,又得以说服景公的目的。而且,晏子也避免了直接触犯景公,给自己引来不必要的麻烦。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一系列的观点和看法,它支撑着我们的自信,是我们思考的结果。无论是谁,遭到别人的直言不讳的反对,特别是当受到激烈言辞的迎头痛击时,都会产生敌意,导致不快、反感、厌恶乃至愤怒和仇恨。这时,我们会感到,气窜两肋,肝火上升,血管贲张,心跳加快,全身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状态,时刻准备做出反击。其实,这种生理反应正是心理反应的外化,是人类最本能的自我保护机制的反映。自然,对于许多领导来说,由于历事颇多,久经世故,是能够临危而不乱,沉得住气的,不会立即做出过激的反应。而且,许多领导还是有一定心胸的,不会偏狭地受情绪左右,意气用事。但是,其心中的不快却是不能自控的,而且由于领导处于指挥全局的岗位上,又加入了权力的因素,领导是很难避免出现愤怒情绪的。下属的直言不讳,往往会使领导觉得脸上无光,威名扫地,而领导的身份又决定了他非常需要这些东西。过于直接的批评方式,会使领导自尊心受损,大跌脸面。因为这种方式使得问题与问题、人与人面对面地站到了一起,除了正视彼此以外,已没有任何的回旋余地。,而且,这种方式是最容易形成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和对立情绪的。你的反对性意见犹如兵临城下,直指上级的观点或方案,怎么会使领导不感到难堪呢?特别是在众人面前,领导面对这种已形成挑战之势的意见,已是别无选择,他只有痛击你,把你打败,才能维护自己的尊严与权威,而问题的合理性与否,早就被抛至九霄云外了,谁还有暇去追究、探索其中的道理呢?事实上,我们会发现,通过间接的途径表达自己的意见反而更容易被人接受,这大概就是古人以迂为直的奥妙所在吧!原因其实是很简单的,间接的方法很容易使你摆脱其中的各种利害关系,淡化矛盾或转移焦点,从而减少领导对你的敌意。在心绪正常的情况下,理智占了上风,他自然会认真地考虑你的意见,不致于先入为主地将你的意见一棒子打死。卡内基在《人性的弱点》一书中就提出,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的,每人也都有自己的自尊心,有些问题可以不必采用直接批评的方法,相反,可采用间接的方法来指出问题,有时效果反而会更好。其实,领导也是很普通的人,通过迂回的办法去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并力求使领导改变主张,仍然是十分奏效的方法。你无须过多的言辞,无须撕破脸面,更无须牺牲自己,就可以说服领导,接受你的意见。美国经济学家,总统罗斯福的私人顾问亚历山大。萨克斯,在1939年受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委托下,企图说服罗斯福重视原子弹研究,以便在纳粹德国前面制造原子弹。尽管有科学家们的信件和备忘录,但罗斯福反应冷淡,他说:“这些都很有趣,不过政府若在现阶段干预此事,看来为时过早。”但他为表示歉意,决定邀请萨克斯于第二天共进早餐。早餐开始前,罗斯福就提出,今天不许再谈爱因斯坦的信。但萨克斯含笑望着总统,说:“我想谈一点历史。英法战争期间,在欧洲大陆上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在海上却屡战屡败。这时,一位年轻的美国发明家富尔顿来到了这位法国皇帝面前,建议把法国战舰上的桅杆砍掉,撤去风帆,装上蒸汽机,把木板换成钢板。但是,拿破仑却想,船若没有帆就不能航行,木板换成钢板船就会沉没。他嘲笑富尔顿:”军舰不用帆?靠你发明的蒸汽机?哈哈,这简直是想人非非,不可思议!'结果富尔顿被轰了出去。历史学家们在评论这段历史时认为,如果当初拿破仑采纳富尔顿的建议,19世纪的历史就得重写。“萨克斯说完后,目光深沉地注视着总统。罗斯福沉思了几分钟,然后斟满一杯酒,递给萨克斯,说道:“你胜利了!”萨克斯终于说服了总统,揭开了美国制造原子弹的第一页。第四,提建议可引用领导自己的话为根据,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讲明道理,说服领导。无论是归其谬误,还是指点迷津,下属应牢牢掌握住领导的言行作为依据,同时还要注意分寸和场合,注意说话的简洁。我们都知道“自相矛盾”的故事。事实上,其中包含着十分朴素又非常深刻的处世道理和劝谏之法。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就是要抓住对方的逻辑矛盾和论证破绽,巧妙地加以引申和铺陈,使其观点中的某些谬误和蒙弊之识的荒唐性和片面性得到再现,从而使对方能够反观自身,得以自悟。劝谏领导,此法实不失为明智而有效的策略。其中√它能够更好地说理自不待言,关键之处还在于,它是处处以领导之言、领导之行为依据的,能够首先取得领导心理上的认同,引发其深思,而不致于使领导对你首先产生敌意。古往今来,有无数的例子证明了这种劝谏方法的有效性,身为下属不可不引以为鉴。下面的技巧也许会对你有所帮助。(1)以言为据归其谬&以领导的话作为你评价事物的标准,会使你在劝谏领导的过程中处于一种安全、有利的地位,因为领导是绝不反对别人引用自己的观点的,而且,它会激发领导的心理认同感和成就感,心生欣悦,或至少不会有所反感。再把领导的观点加以引申,最后得出一个显而易见的不可行的结论,就会使领导得以醒悟,同时,也使你的观点得以巧妙地表达。聪明的下属是不会忽视这种委婉却是十分有效的劝说方法的。在《古今谭概》中,曾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齐宣王斩杀了谋叛之臣齐国大夫邾石父,并准备灭其九族,斩尽杀绝,邾石父的族人就跑来求救于艾子。于是,艾子来到齐宣王面前,问道:“谋叛的只是邾石父一人,他的宗族有什么罪,要被杀呢?”齐宣王说:“这是先王的法度,不敢废掉,法典上明明白白地写着'与叛同宗者杀无赦’。”艾子说:“我也知道大王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我听说以前公子巫在邯郸投降了秦国,公子巫不是大王的舅舅吗?那么大王也是叛臣的族人,按照法典也该连坐,希望大王马上自尽吧,不要因为爱惜自身而破坏了先王的法度。”说罢,便从怀中掏出一根绳子来,郑重其事地献给齐宣王。齐宣王哭笑不得,只好说:“先生,算了吧,我赦免他们就是了!”这个故事里,艾子的进谏艺术实为巧妙。通观全篇,并无半句请求赦免邾石父族人之言,却最终使齐王心领神会,不得不作出妥协。究其奥妙,全在于艾子紧紧抓住了齐王的话,把“与叛同宗者杀无赦”的话作为判断的标准和原则,并引申到齐王本人身上,从而得出了“齐王当自尽”的荒唐结论。自然,齐王是不会也不能自杀的,那么,他只能对自己的那段论据作灵活处置了。就这样,艾子达到了劝谏齐王、救人生命的目的。而最为精彩的是,齐王是“哭笑不得”,既要接受下属的建议,却又不能发火动怒,因为齐王不能否定自弓的言论,也不想自己找自己的不是。结果,他最好的选择便是,听从劝告,体面收场。(2)以行为据证其伪&有些时候,领导在言行上存在着某些的不一致,而这一点,领导自身可能还未能领悟到。此时,下属不妨以他的上级的某些行为作为依据,来指陈其观点中的某些不当之处,促成其顿然的觉醒。北宋的名臣赵普,就深谙此道。在开国之初,赵普总结前朝衰亡的经验教训,力主“强枝弱干”、“削夺重臣大将的兵权”,为此,他曾多次劝谏宋太祖,以太祖背叛主人的“陈桥兵变”为例进谏,使太祖接受了赵普的建议。后来,宋太祖在那著名的“杯酒释兵权”的一幕中,就曾向手下的大将们表露了自己的忧虑,他说,如果有朝一日,你手下的士兵也把黄袍加在你的身上,你们能推辞吗?在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赵普的话的确是触动了他的内心。这个故事向我们展示,赵普做到了使宋太祖反观自身,从而使他真正领会了其中的利害,感受到了潜在的权力危机。(3)指陈先言明其心&领导在看待和处理问题时,出于种种原因,有时也会有不明之举,容易导致工作的失误或者因小失大危及全局。此时,正是下属表忠心、献良谋、取得领导信任的最佳时机,下属万万不可错过。寥寥数语,就可能使领导迷途知返,并将你视为忠臣、知己,在内心的功劳簿上为你记上一笔。秘书小王就有过这样的一次经历。有一次,局里召集各科室的负责人开会,准备安排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在会议开始的汇报工作中,有一位科长工作责任心不强,把几项交办的工作没做好,还捅了漏子,结果引得局长很情绪化,发了不少的脾气,使会议气氛十分紧张。秘书小王目睹此景,便建议休会,先休息十分钟。在休息的间歇,秘书小王递了一个纸条给局长,上面写道:“刘局长,会前你曾说过,这个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布置工作,动员干部,刚才的会议气氛有点儿紧张,不利于这次会议的顺利进行。有些问题似应专门开会或会后再解决。”当复会后,小王发现刘局长已恢复了正常,并把会议引导到了正常的议程上,最后,会议比较圆满地结束了。'&会后,当只剩下两个人的时候,刘局长笑着拍了拍小王的肩膀说:“小王啊,多谢你的’清凉剂'呀!”以后,小王与刘局长结成了非常好的工作友谊,小王也越来越受局长的赏识了。自然,“自相矛盾”的劝说术有其很强的说服力,但它也是“双刃剑”,用不好也会自伤其身,因此,下属一定要注意。第五,在娱乐中趁领导高兴时提建议。在娱乐中趁领导心情好时提建议,更容易为领导所接受。此时,你可采取潜移默化传输思想的方式,也可以运用借题发挥巧妙引申的方法,但要注意,一定不要使领导感到扫兴。现代心理学证明:人在情绪不佳、心情忧惧等低落状态下较之平常,更容易悲观失望,思维迟钝且惰于思考,情感波动大并易产生过激行为。这说明,人是一种有着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动物,其思维特征要受到某种心理状态的影响。因此,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我们也要注意对方的情感变化,趋利避害,从而占据某种心理方面的优势和主动,防止使自己受到不必要的消极伤害。领导也是人,也无法摆脱上述思维规律的影响,这就提醒我们,一定不要在领导情绪不佳时进言;同时,也启示我们,在领导心绪高涨、比较兴奋时提出建议则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在整个二次大战期间,斯大林在军事上最倚重的人有两个,一个是军事天才朱可夫,一个则是苏军大本营的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众所周知,斯大林在晚年逐渐变得独裁,“唯我独尊”的个性使他不能允许世界上有人比他高明,更难以接受下属的不同意见。在二战期间,斯大林的这种过分的“自我尊严”感曾使红军大吃苦头,遭到了本可避免的巨大损失和重创。一度提出正确建议的朱可夫曾被斯大林一怒之下赶出了大本营。但有一人例外,他就是华西列夫斯基,他往往能使斯大林在不知不觉中采纳他的正确的作战计划,从而发挥着杰出的作用。华西列夫斯基的进言妙招之一,便是潜移默化地在休息中施加影响。在斯大林的办公室里,华西列夫斯基喜欢同斯大林谈天说地的“闲聊”,并且往往还会“不经意”地“顺便”说说军事问题,既非郑重其事地大谈特谈,讲的内容也不是头头是道。但奇妙的是,等华西列夫斯基走后,斯大林往往会想到一个好计划。过不了多久,斯大林就会在军事会议上宣布这一计划。于是大家都纷纷称赞斯大林的深谋远虑,但只有斯大林和华西列夫斯基心里最清楚,谁是真正的发起者,谁是真正的思想来源。正是在这些闲聊中,华西列夫斯基用自己的思想启发了斯大林的思想,以致于连斯大林本人也认为这些好主意正是他自己想出来的。但不管怎样,从效果上看,华西列夫斯基达到了他的目的,使他的建议能够被斯大林所采纳,并成为斯大林最为倚重的人之一。在娱乐中,领导心情比较高兴,情绪较为放松,更容易接受下属的一些建议。但是如果不能细察当时的情形,不能选择有利的进言时机,有时反而会弄巧成拙,招致领导的不快。毕竟领导是来娱乐的,可能对于许多领导来说,这是难得的放松,他们并不想有人在这时候打搅他难能可贵的片刻兴致,更不想去谈什么工作。如果下属不懂审时度势、察言观色,在领导玩兴正浓时去请示工作或提出建议,无疑会使领导感到不快,在这种情形下,又怎么能够说服领导呢?比如,一位领导正在与别人下棋,想着走哪一步,如何才能置对方于死地,此时你插上几句工作上的事,领导一说话,一走神,结果忘走了一步棋或者没看清对方的动向,丢了子,他怎么会高兴呢?即使是刚才处于优势,心情正好,此时也会大为扫兴,心生不快,很可能他就会视你的建议为出气筒,大加挞伐,或者根本就对你和你的建议不愿理睬。因此,此时你最好的选择便是入到领导的娱乐活动中去,为领导助兴或帮助领导尽快取胜,使他的兴致得到满足。而且,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你和领导共同创造并分享了快乐,也容易使他接受你,为谈话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所以,我对你的劝告是,在娱乐中,要为领导助兴而一定不要让领导扫兴,而其关键又在于掌握好合适的时机。当领导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却又余兴未消时,你就不妨从娱乐说起,开始你们的对话,并逐渐引申到你所要谈到的正题,提出你的建议来。有理由相信,有前面良好的心绪作基础,领导一定会认真考虑你的意见的。&3.机会就像身边的鱼对于下属来说,机会就像身边的鱼,稍纵即逝。只有深得领导赏识者,才会满载而归。如何得到领导的赏识呢?(1)多与领导接触,加强沟通,增进了解得到领导的赏识,成为领导的知心人,需要多与领导交往。接触领导需要足够的勇气,需要举止自然。路是人走出来的,事在人为,接近领导的渠道要积极创造,感情投资事半功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包含这样一个道理:接触一个人或一类人多了,就有被同化的可能。与领导相处也是这样,领导一般都有自己的一套工作思路、风格和方法,他比较欣赏和重用的人大多是与自己的套路相同的人,这样的下属“好使唤”,什么事情“一点就灵”,不用翻来覆去地交代。要想达到这种境界,下属必须多在领导周围出现,加强沟通,增进了解。工作中有“领导脱离群众”的弊病,常在报端或文章书本中受到批判,但同时也存在“下属脱离领导”的弊病,我们在这里确实应该弥补一下各种传媒对此保持沉默而缺少的批评,脱离领导实在不应该。观察一下周围,脱离领导、与领导接触少、缺乏沟通的人大致有如下几种类型:一、恃才自傲,自以为是,不愿与领导沟通,自觉没有领导也行的人;二、老实正直,怕与领导接触多了引起“嫌疑”和“闲话”的人,这些人往往得不到领导的赏识而怀才不遇;三、层次很低,处于“一线”,拘泥于具体事务和简单劳动的技术型下属,缺乏与领导接触的机会;四、水平较低,担当重任的机会少,领导不常拉到身边安排任务的人。从功利的层面上讲,脱离领导、和领导接触少、沟通少的人由于远离领导的视野而丧失了担当重任的机会,丧失了表现才能的机会,丧失了“效力”的机会,给自己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不利。评职称、晋级升迁、分福利时自然不为领导重视,往往吃亏。这可以说是一种不为自己的前程和发展负责的态度和行为。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思想浓厚的国家,与领导接触过多是官场的一大“忌讳”,长期以来成为束缚人们思想和进步的一种教条,与领导交往多的人一不小心就可能被说成拍马溜须,甚至叫做“狗腿子”。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正直能干的人由于脱离领导而耽误了自己的远大前程,而一些能力虽不强但善于“走上层路线”的人却仕途坦荡、春风得意。所以说,这种思想和顾虑实在对自己的发展不利,无疑是把机会让给别人,把不幸留给自己。怎样与领导增加接触,增进了解呢?第一,需要有足够的勇气。这种勇气应该使你既要敢于与领导平等相处,平等交流工作意见,又能使你排除障碍,抵御来自同事的愚蠢的诽议。某单位在一个节日举办庆祝宴会时,其他酒桌坐得满满腾腾,惟独局长坐的那张桌子冷冷清清就他一个人,俨然“孤家寡人”。此时进来两个年轻小伙子,局长向他俩招呼过来坐在一起,其中一个环顾了一下四周后莫名其妙地笑了笑,扭头便坐到其他桌上去了,另一个犹豫了一下还是陪着局长坐在一起。局长很不自在地摇了摇头叹息道:“连与我一起吃饭都不敢,还想成什么大事情。”这是笔者的亲自见闻,局长那句发人深省的话迄今还回荡在耳边。没有足够的勇气,的确如那位局长所言,也就成就不了什么大事情。第二,接触领导要自然。许多人在领导面前心理素质不过硬,胆怯畏惧,缩手缩脚,言谈举止不自然,由于过度紧张,还常常弄巧成拙,这样的“交往”效果很差,甚至给领导留下不好的印象。轻松自然的心理和行为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良好表现,领导既不是“神”,也不是“仙”,究竟有什么可怕的呢?一个小姐在向领导汇报工作时脸总是红红的、声音发颤、不敢抬头观察领导的眼神,一紧张还把手中的卡片撒得满地都是,这简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后来,领导为了减轻这位小姐发怵的痛苦,给她调换了不需要经常汇报的工作。第三,创造接触机会,争取领导。要想全面地了解领导,必须有各种各样的机会。这些机会就是“投资”。工作中多请教、多汇报、多讨论,是“工作投资”;8小时之外更需要增加“感情投资”,我们这里着重谈谈感情投资。人既是理性的生灵,也是感性的生灵,中国领导群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重视感情联络。“任人惟亲”虽不是一种好的用人机制,但由于各种原因要想在短期内破除也是不可能的。亲属、亲信、秘书、司机、老同学、老战友、老乡、老部下等与领导感情较深的人也往往是重用的对象。因此,有人总结经验说,“功夫要投到工作之外”。感情投资的渠道很多,条条大路通罗马,哪一种渠道都可以加深与领导的感情。渠道越多,全方位投资就会越有效,与领导的关系就会越好。这些渠道如:&加强与领导家属的联系,不失时机去拜访;生活上关心、体贴领导;&通过打牌、下棋、打球、跳舞等增加接触;与领导聊天;工作中讲义气,与领导患难与共等。第四,注意照顾同事的情绪。某某与领导接触过多,领导经常交办任务,其他同事肯定会产生嫉妒,心里不舒服,嘴上也就不老实,各种诽谤随之而来,背后议论者有之,当面讥讽者有之。这就需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勇气面对这一切,同时更需要在争取到领导赏识的同时,与群众打成一片,打好群众基础。“上层路线”与“下层路线”都搞好,在群众中结交几个“铁哥儿们”,多几个知心人,都可以增强抵御各种诽谤和嫉妒的力量。(2)善于表现,把自己的优点推销给领导&能干不如会表现。领导喜欢勤快、干净利索;下属应善于看眼色行事;在公共场合表现自己,让大家心服口服;表现出的优点要符合领导的胃口。树各有高低,人各有长短。领导欣赏的是下属的优点和长处,而不会是下属的缺点和短处。不少人的确或能说会道,或埋头苦干,但领导却并不认为他们怎么样,原因就在于这些人不善于表现,不会表现自己,没有掌握表现的学问。孙威是元太祖手下很有能力又会表现的大臣。孙威擅长造铠甲,为了引起元太祖的重视,他把自己制造的蹄筋翎根铠甲献上去,元太祖铁木真亲自射击这套铠甲,竟然没能穿透。太祖非常高兴,赐给孙威蒙古名也可兀兰,让他佩有金符,授给他顺天、安平、怀都、河南、平阳诸路工匠都总管的职官。孙威随元太祖攻战,表现很勇敢,总是冒着箭石攻击奋战,一马当先。太祖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爱将心切,慰劳孙威说:“你即使不爱惜自己的身体,难道也不为我的铠甲头盔考虑吗?”并问手下穿着孙威制造的甲盔的人道:“你们知道我最爱的是什么吗?”将军们的回答都不能使他满意。元太祖最后说:“能够保护你们而为我国杀敌立功的,不就是孙威制造的铠甲吗?而你们都没说到点子上,是为什么呢?”为表示对孙威的喜爱,把自己的锦袍赏赐给了他。善于表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既显示出自己的专长,又体现出自己的处世能力和聪明。哪个领导不喜欢既能干事,又“会来事”的下属呢?孙威就以自己的一技之长,加上自己的勇敢赢得了元太祖的赏识。如果他仅仅会制造铠甲;懂得造甲技术,而不自荐给元太祖,那么他造的铠甲的作用就可能不被人们认识,其应用也得不到推广,孙威也只能做个默默无闻的人。可见,善于表现至关重要。(3)抓住关键时刻解决一些难题,展示才能&在一些重要的关头,领导也会遇到一些难题,如果在此关键时刻,其它同事都束手无策的时候,你却挺身而出,使问题迎刃而解,那么,不仅你的同事会佩服你,你的领导会更高看你一等。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一些人受到诸如“关键时刻掉链子”的埋怨,这样的下属同样不会受领导的喜欢,像“砸锅”类的事情比比皆是。马谡是诸葛亮手下的大将,屡立战功,也算是一位功臣,然而却留下了大意失街亭的遗憾。司马懿出兵进攻街亭这个咽喉要塞,为诸将提供一个表现才能的好机会,马谡也瞅准了这个关键时刻主动请求把守街亭。诸葛亮深知街亭的战略意义重大,提醒道:“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军休矣。汝虽深通谋略,此地奈无城郭,又无险阻,守之极难。”马谡立功心切,立下军令状,但他的想法并未如愿。街亭失守?打乱了诸葛亮出岐山的计划,马谡不仅没能立功,还丧失了卿卿性命,而同去的赵云、邓芝却表现甚好,没有损兵折将,还保证了军资什物的安全,深得孔明的喜欢。孔明亲自率领诸将出迎,见到赵云说:“是吾不识贤愚,以致如此!各处兵将败损,惟子龙不折一人一骑,何也?”邓芝回答说:“某引兵先行,子龙独自断后,斩将立功,敌人惊怕,因此军资什物,不曾遗弃。”孔明夸奖道:“真将军也!”还赏赐赵云50斤金子,取绢一万匹赏给赵云的部卒。赵云推辞不受,孔明更是倍加钦敬,叹道:“先帝在日,常称子龙之德,今果如此!”同样的关头,同样的机遇,马谡把事情办砸了,赵云和邓芝却把事情办得很好,一个伤了孔明的心,一个赢得了孔明的赏识和敬佩,所以,关键时刻表现自己有很多经验值得总结。关键时刻的难题最能考验人。有的下属确实有才能,但害怕困难,不敢在紧要关头站出来,自己的才能也不会被人发现。毛遂在这方面可以说是我们的老师。毛遂自荐随平原君到楚国谈判合作的军国大事,平原君与楚王谈了大半天也没结果,主要是楚王有些顾虑,决意不下。眼看谈判要以失败告终,随行的其他19个人都一致动员毛遂上,考验他的时候来了。毛遂鼓足勇气,按剑而上,问平原君:“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楚王得知毛遂是平原君的幕僚后大怒道:“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受辱但毫不含糊,提剑逼近楚王,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楚王,平原君出使楚国的大功告成。这一出使楚国,使平原君认识了毛遂的价值,赞叹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疆于百万之理由”,后来把毛遂作为上客看待。毛遂固然有才,但在这里健表现出了很大的勇气,可以说是智勇双全才获得了成功。有智无勇或有勇无谋均不能成功。培根先生曾说过一段与此关联的话为证:“如果问:在政治中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那么回答是:第一,大胆,第二,大胆,第三,还是大胆。同样,如果要问:在关键时刻获得领导赏识的东西是什么?那么回答是:第一,勇气;第二,勇气;第三,还是勇气。”善于把握关键时刻获得领导的信任和重视,一方面要善于发现某些关键时刻,另一方面也要善于把某些时刻变为关键时刻,善于创造关键时刻。一般而言,关键时刻主要有下列几种情况:&第一,上级派下属难度较大而且影响较大的任务时,做好这样的工作对领导而言至关紧要,下属应当全力以赴,协助领导圆满完成任务,不可袖手旁观。第二,其他同事忙于某些事情,人手不足但事情却很多时,也要多承担任务,井井有条地把每一件事情都干得相当出色,领导自然会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所以不要推卸责任。第三,遇到意外的突发事件,领导与大多数同事都拿不出办法时,要冷静、稳妥地出谋划策,把问题解决好,表现你的超群的才干。第四,假如你刚刚到某单位工作或调来一位新领导,抓住这个推销自己的重要机会。第五,领导陷入逆境时,如果你能在他最需要下属的支持和帮助时,伸出你援助的手。雪中送炭千金难买,锦上添花一文不值,的确有一定的道理。对关键时刻的把握是一个人能力的体现。有的下属平时并不见得有什么过人之处,但在一些领导非常关注的场合下,他却表现得尽善尽美,受到领导的赞赏,不能不说他高明。只要你智勇双全,又善于利用关键时刻表现自己,也就很容易得到领导的赏识了。&&二、同船共渡也是缘俗话说:“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能为同事,相处一起,不也是一种缘吗?&1.同事是另一种朋友中国人很喜欢讲“天命”,而且很多中国人相信天命。许多人把同事也当作一种“天命”。既是天命,好坏自有天注定,因而自己也就不再操心。其实,同事是另一种朋友,一种相互之间既有利益冲突,又有合作基础的朋友。为什么我们能宽容地对待朋友,却不能以同样的心态对待同事呢?日本的一位社会学家盐田丸男经过调查,发现了这样一种普遍现象:当人们产生优越感的意识时,对于他人的行为会以宽容的心情来对待。比如,寒冬的早上,发动汽车使引擎发热的声音传来时,没有汽车的人对这种声音肯定会非常气愤。而拥有高级汽车的人,听了这种声音后,会谅解地说:“他一定是买了便宜的车子。”实际上就是如此,当自身有优越感时,就会轻易地原谅他人的冒犯。作为同一家单位的同事,如果同时进入单位、同时升迁的话,感情会更加密切。但是,如果其中一人升迁得特别快,另一人心中即会产生忌妒,两人的感情也将产生裂痕。为什么感情的裂痕一般都是由升迁较慢的人引起的呢?原因就是前面所提到的优越感意识。升迁较快者是不会找升迁较慢者的缺点的。然而,升迁慢的人,脾气会因此变得暴躁,结果只是令自己的人际关系更糟。事实上,这是一种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因为没有自信心,担心自己不如别人干得好,所以产生了一种忌妒他人的心理,这是非常有害的。所以,如果你永远拥有自信,你就能和同事保持良好的朋友关系。所以,当你看到他人的缺点时,就该当心别让自己陷入不良的心理状况,而应当仍然充满自信,努力工作,赶超别人。因此,希望和别人相处融洽,或一起愉快工作,对自己有信心是非常重要的。纵然自己未获得升迁机会,但是只要努力工作,相信才华就不会被埋没,一样会有脱颖而出的机会。有了这种健全心理后,对于获得升迁者,就不会有忌妒和无谓的竞争心理了。这样在工作时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只有抱有信心的人,才会在工作中全力以赴,发挥自己的主动进攻精神和各方面才能,进而把工作圆满完成。相反,如果在接受了一项工作之后,还没开始做就先打起了退堂鼓,心里七上八下,感觉自己不行,那么注定你不会干好此项工作。“我能行”这种心理暗示具有十分强大的魔力,这是保证工作出色、与同事保持良好关系的先决条件。因此,在领导分配给你一项任务之后,你就应该把此看作是获得了一次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从而使出浑身的力量和各种招数,力争把工作干好,为自己的升职和加薪打好基础。与同事交往除了有与命运抗争的信心外,我们还必须经常地反省自己,通过镜子看一看我们的性格。性格纵然不能100%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至少会影响一个人的命运。有一位离婚的女人,经人说媒,再嫁入一个先生和小姑同住的家庭。蜜月期一过,她开始为了家业和小姑闹得不愉快,她性子刚烈,小姑脾气也不好;她不断向丈夫诉苦,丈夫变成夹心饼干,左右为难。因此也无法特别袒护妻子。后来她受不了,悄悄离家出走。隔了不久回来之后。办理了她这一生中的第二次离婚。事实上,姑嫂难以相处司空见惯,而这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譬如说她可以要求坐下来沟通,或是自己忍让对方,或是等到小姑出嫁,或是干脆要求小姑搬出去住。但她并没有想办法,反而按她一惯的性格行事,不忍、不让、不沟通,只想借离婚逃离现场,这就造成了她的“离婚命”。另外一位也是女的,这人心地不坏,人也豪爽,但个性却相当激烈,毫不妥协。同事之间小小纠纷难免,大部分人不是忍下来,就是找别的同事诉诉苦就算了。但这位女孩一遇“不对”,就大发雷霆,若受委屈,就非讨回公道不可,每次都把鸡毛蒜皮的小事弄得惊天动地,让别人下不了台。于是同事们开始排挤她,她受不了,辞职他就。不过,她换了工作场所并没有跟着换掉脾气,三天两头就跟别人吵架,结果可想而知,她只好再换工作。如果她对自己的性格有所了解,是不是就不会演变到如此地步呢?事实上,很多命相学家也都强调“相由心生”、“命随心改”,因此他们替人看相时,也都会劝人改掉不好的性格,改得越多,越能降低性格对自己的命运带来的冲击。也就是说,命运有绝大部分还是掌握在人本身的。不过,人的性格常是不自知的,因此反省的功夫很重要,虽不必一日三省,但绝不可忘记从自己遭遇来反省自己性格的缺失。另外,别人善意的提醒和诤言也不可忽视,因为你的性格别人看得最清楚。改性格很难,因为那是与生俱来的,至于要不要改,你可思考一下前面所提的两个故事,也可研究一些失意的人、落魄的人的性格。但面临着诸多问题,你有了信心,有了正确的心态,同时又有了完美的性格,却也有办不成的事、处理不好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有经验,勤思考,善于抓住事物的重点,把事情前思后想,认真听取同行的有益意见,合理采纳,作出一个十全十美的决策。&2.相逢一笑泯恩仇大伙都见过弥勒佛吧,就是那“开口就笑,笑天下可笑之事”、整天笑容可掬的泥菩萨。他为什么能永远微笑呢?生活工作的快乐与否,完全决定于我们对人、事、物的看法如何。因为,生活是由思想造成的,只有拥有快乐的思想才会有生活、工作的快乐,才会友善地与同事相处,哪怕他(她)是你的敌人。只要我们挺起胸膛,脸上永远保持微笑,笑对一切人、事,你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日本著名的心理学家多湖辉认为笑是“胜利的表现形式”。的确,笑可以看作是优越感的流露。体育竞赛中的优胜者常常面带微笑,这无疑是胜利优越感的表露。就连人们看滑稽剧、听相声时所发出的笑,也包蕴着一种与那些被艺术化了的丑角相比较所产生的优越感:“换了我,绝不会干那种蠢事!”如果你积极地利用笑的这一功能,就能缓和与“敌人”的关系。其实,翻翻身边现有的漫画或读读幽默小说,就能使你心情开朗,情绪高涨。也就是借助外部条件的刺激而使自己由衷地发笑,重新拥有优越感、恢复自信心。愁肠百结永远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消沉的时候,主动创造出能够开怀大笑的环境才最为重要。看看夸张、谐趣的漫画,读读幽默、调侃的小说,你的愁眉苦脸肯定会在不知不觉间变得笑逐颜开。有一个漫画家,据说他在缺乏创作灵感而苦恼万分时,来到自己不满三岁的儿子面前,一边在嘴里念叨着:“糟啦!糟啦!画不出来啦!”一边在地板上不住地翻筋斗。孩子被父亲滑稽可笑的样子逗得前仰后合。当他看到孩子“格格”地笑个不停的时候,不禁自己也感到十分惬意。其实他在用十分滑稽的形式进行自我解嘲,以使自己的心情处于十分放松的状态。经过这样的心理调节,灵感也许会突然而至。这真不愧是一种能够出色地转变人的情绪的自我暗示方法。深刻超过了一定限度则会变为滑稽,。这一事实我们在喜剧中常会见到。而现实中的悲剧,我们如能对它做些夸张处理和表现的话,就能使它转变为“喜剧”。如果我们遇到挫折时,不妨用“如果人们知道了我的失败,说不定全世界的人都会为我悲伤”或“唯有这一次失败,才能作为一生中最大的失败而载入我的历史”等夸张手法对自己的失败现实进行解释的话,自己就会觉得这一现实不是真的,于是悲剧就有可能转变成为喜剧一心情也会轻松很多。有一首歌曲唱道,“只要有了笑,世界就是天堂!”无论是失望还是不幸,只要能以微笑的姿态对待它,我们就会感到无比的轻松,能帮你化解仇恨。笑不仅可以使你从不幸中挣脱出来,同时也可以感染别人,让别人从不幸中挣脱出来,给别人快乐。“将相和”的故事已家喻户晓,正是因为有了“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大度,蔺相如的“光辉形象”才得以永载史册,赵国也才能盛极一时。用微笑去面对鲜花,也用微笑去面对冷箭,你才能够拥有灿烂的人生。&3.同舟共济,相扶相帮同事同事,共同从事某种工作的意思。离心离德,又怎能同事?兵战中,若上下一心,势必士气旺盛,众志成城。打仗时个个奋力向前,当然就攻无不克,无坚不摧了。如果上下离心,那么必然军心涣散,号令不明,以之对阵,焉能不败呢?《孙子兵法。谋攻篇》中说:“上下同欲者胜。”意思是说大家拥有共同的欲望,就没有不胜的道理。兵战如此,处世亦是如此。有个寓言:&天鹅、乌龟和小虾拉一辆车。天鹅拼命往天上飞,乌龟拼命往岸上拽,小虾拼命往水里拉,可是车子却一动不动。因为它们拉车的目标没有取得一致。目标不统一、方向不统一,其结果自然是徒劳无益的。有这么一家子,辛苦了一年,总算积下了一万元,也不算太少了,可以做点生意了。父亲说,这一万元可以开个小餐馆。母亲说,这一万元还是开个服装店。儿子建议开书店。女儿思谋开个发廊。结果意见不统一,最后达成的协议是将一万元分开,每人2500元,各奔前程。最后,一家人什么事都没办成。所以,我们都应明白一个道理——只有相扶相帮,工作才有业绩,这对于单位中的每个人都是有好处的。&&三、伴君如伴虎&现代劳资关系中的重要角色——老板,这个称谓已经是家喻户晓、童叟皆知的了,但是“非老板”却又是怎样与老板处理这种矛盾关系的呢?由上班族走上工薪族的人,一定都能够明显感觉到,为老板打工和在原来的单位里工作完全是两码事。这种不同体现在许多方面:比如,在单位里你可以“混日子”,然而照样拿自己的那份工资;可是为老板打工的人必须努力工作,完成任务是最起码的要求,此外还必须干得出色;还有,在单位里升职加薪的标准基本上是按照年龄、工龄、资格等生搬硬套,可是为老板打工时,升职加薪的标准就灵活而多变。脱离了僵化而沉闷的工作环境,走上了工薪族的道路,无疑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样更能施展你的所长,表现你的才华。可是,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一些令人倍感困惑的问题也接踵而至:自觉极有才华,为什么始终不能获得老板的垂青?为什么努力干了那么长时间,公司有更高的职位空缺,却宁愿聘请“外援”也不作内部提升,从而使自己能够得到那一令人羡慕的位子?为什么自己的薪酬比同级的同事低?为什么比自己晚进公司的人,却比自己“混得还好”?当中必然出了问题,而且问题肯定是出在老板身上,因为只有他才能对你行使“生杀予夺”的无上权力。&1.戏说老板许多精明能干的人,其实并没有进过学校甚或学历很低,然而他们却能够把握住人们的心理,促成自己事业的成功。原因何在?大体言之,就是因为他们都善于观察,练就了敏锐的洞察力,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捕捉到别人不曾注意的启示和契机。这种人凭借灵巧的脑子,“所见皆为吾师”,从现实社会中汲取有用的学问,从而能够洞察机会,不断进步。要想达到这种地步,必须在平时就下苦功。古人就曾说过:“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若要抓住老板的心思,就不能不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观察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对老板进行观察。观察老板的一言一行,观察老板的处事方式、思维方式,观察老板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观察老板的性格特点,等等。通过对以上诸方面的观察,你就会对老板有个正面的了解,这种了解是你做事情的依据。另一方面,对老板所欣赏的人进行观察。这种观察的好处是,能够使你在现实中建立起一个学习观察的榜样,因此你可以循着那些人的道路走下去,不致误入歧途。但要注意一点,千万不能“邯郸学步”,“东施效颦”,不伦不类,反而贻笑大方。直接观察老板,能够使你从正面了解他;观察老板所欣赏的人,也是对老板的间接观察方式,通过这种观察,能够使你从侧面了解你的老板。把这两方面的观察结合起来,认真思考、总结一下,你就会对老板有一个全面而透彻的了解。观察,是抓住老板心理的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你若想了解他,就千万别忘了“观察”这两个字。作为一个打工仔,要经常面对老板。要得到老板的赏识,配合他的思想和原则,必须了解老板的所思所想。这其中,察言观色是很需要的一招。有些深得老板宠爱的下属往往在老板提出问题之前,已经把答案奉上,自然会春风得意。因为一般说来,向下属交代事情,总是需要耗时费力,生怕下属不理解或理解得不透彻。如果你能准确地把握老板的要求,就可以大大减轻老板的精神负担,让他可以腾出脑袋空间,去思考别的事情。老板是不可能在职员面前经常和颜悦色的,一是做老板几乎每分钟都在思考工作,集中精神在生意上,许多时候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二是人要每一分钟保持微笑也是很累的,在下属面前的确不必强打精神,装作客气。所以,当下属的千万不要太敏感。要熟悉老板的性格,应该主动与他多接触,多谈话,要克服因老板威仪而造成的心理屏障和自己无可避免的自卑感。只有与老板熟悉了,从老板的举手投足、回眸顾盼中都可知晓其心理,达到内在的沟通,你才能成为老板的宠儿。作为老板身边的人马,经常跟随左右,陪同老板外出公干,参加会谈,出席宴会,自己的行为举止一定要得体,否则,很容易失掉老板的面子。讷言慎行是跟随老板外出所应遵守的行为准则。所谓讷言,就是说话要少,且经过深思熟虑。一般说来,有老板在场,随员是不需要发言的,因为老板的意图和计划有的部分只有他自己知晓。除非老板有些话不便说出口,这时聪明的随员才可以插话。要很好地做到知道何时缄口不语,何时该帮上几句。是需要经验的。况且,不夸夸其谈,不喧宾夺主,也是下属尊重上司的具体表现和行为修养。除了言,行也是重要的。举止大方,礼貌待人,不仅可以体现自身的风度,也间接是老板的面子。试想,如果老板的随同人员行貌猥琐,或是狂妄骄人,对方决不只会认为这是下属的过失。一定会觉得是上司管理无方或实际是代表上司的某种态度。作为老板身边的人,即使不和老板同行,单独外出办事,还是要讷言慎行,因为对方很容易把你的看法与表态当成是老板意图,或是因为下属造成的不良印象而影响与老板的交往。这后果是严重的,不可掉以轻心。&2.经营自己时代在进步,老板也在改变。在市场经济刚刚起步的初期阶段,“老板”们念的是一本完全不同的“经”。在欧洲大陆乃至全世界引起了轰轰烈烈的运动的德国思想领域和革命活动的奇才——卡尔。马克思曾经说过一句发人深思的话:“资本主义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从头到脚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这深刻的认识与老板们不顾一切地压榨、剥削雇工的事实是分不开的。那时的老板们所需要的只是超额的利润和机器般的雇工。但现在,情况已经改变。老板不仅要创造利润,更意味着承担促进包括员工在内的公司事业的发展的责任,当然,这能使老板充分满足成就感。这种责任使得老板们需要那些能对他生意和公司的事业会有贡献的员工,而只有这样的人才可能被提升。与老板相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般说来,做下属的应该先以自己的言行去感动老板,以期老板的回报。所谓投桃报李,当下属的要先投以桃。那么,员工如何经营自己,使自己有“桃”可投呢?要感动老板,最重要的就是忠心耿耿。一个下属固然需要精明能干,但如果再有本事的下属,却有了异心,不对老板效忠,那么这种能干的职员是很可怕的。因为他知晓了许多商业秘密与业务的关键所在,一旦泄露出去,后果不堪设想。故而老板们所倚重所相信的职员,都必须是忠诚可依赖的。有时宁愿把一个能力平常的下属带在身边,参与重要业务,见闻公司重大决定,只是因为这个能力平常的下属是忠心不贰的。所以,要想获得老板的信任与器重,必须抓住机会来证明自己的忠心与称职。要让老板感到,你是一门心思跟着老板干的,或者巧妙地暗示,其实自己还是有很多其他的发展机会的,而自己全部放弃了,为的是一心一意服侍老板。老板感到了你的忠诚,你才会取得老板的信任,这也就是迈出了青云之路的第一步。江湖上忠义当先,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更多的时候,老板需要并提拔那些忠诚可靠但表现可能并不是那么出众的职员、下级,因为他认为这更有得于公司的利益和他的事业。中国有个古老的故事,叫“南辕北辙”,意思是说,目的地在南方,但是驾车的方向却对准了北方,结果跑得越快,离目标越远。同样的道理,如果老板使用了不忠诚的下属,这位下属总是同老板对着干或者“身在曹营心在汉”,那么这位下属的能力发挥得越充分,可能对老板和公司的利益损害越大。只有傻子才愿意引狼人室。也只有傻子才愿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老板当然不是傻子。所以,所有的老板都害怕下属欺骗自己,尤其是有关公司的资产、纪律、形象,更不容许有人侵犯。除了极少数例外,绝大多数老板都是经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他们作为一个群体的领头人,都有着自己的原则,这些原则支持着老板开展工作。老板们各有不同的原则,但有三种行为肯定令他们不快:&第一种是脚踏两只船的人。深圳一家公司的总经理说:“如果我发现我的员工有兼职行为,我绝不会重用他,甚至我会辞退他。因为,我认为这是对公司和对我本人的不尊重。一心不能二用这是常识,公司需要一心一意的人。”其实,每个老板都不会喜欢自己的员工脚踏两只船,一心作两用。不少公司都订下了不准员工兼职的规定,明知故犯的员工等于是在向权力挑战,被老板发觉后必然没有好果子吃。老板甚至会认为兼职的员工在利用公司的办公时间做自己的兼职。香港华昌工贸公司的董事长说过:“兼职的员工我不会重用,有些人可能认为这样的人有能力,可是他们并不忠实于我们,如果他们集中精力为本公司做事,可能有更好的效益。”该公司的总经理认为:“更可恶的是,这些人可能会影响其他人的士气,从大局看,我很不喜欢有兼职的员工。这是不忠实的表现。”第二种是公私不分的人。除去那种偶然当上老板的昏庸无能之辈以外,员工的行为是老板们评价一个属下的主要依据。如果在上班时处理私人事务,老板也会感觉这样的人不够忠诚。尤其在公司里更是这样,因为公司是讲求效益的地方,任何投入必须紧紧围绕着产出进行。上班时处理私人事务,无疑是在浪费公司的资源和时间。一位老板曾经这样评价一位当着他的面打私人电话的员工:“我想,他经常这样做,否则他怎么连我都不防?也许他没有意识到这有违于职业道德。”北京某公司的老板说:“我不喜欢看见报刊、杂志和闲书在办公时间出现在员工的办公桌上,我认为这样做表明他并不把公司的事情当回事,他只是在混日子。”“如果你暂时没有事做,为什么不去帮帮那些需要帮助的同事呢?”最后一种是请假犹如吃饭一样平常的人。老板并非不准员工请假,作为自然的人,生病总是难免的;作为社会的人,事务也同样不能避免。可是在商言商的原则下,老板很不高兴下属请假,这种心态是无可厚非的,任何人当了老板,都不希望下属经常脱离岗位。至于那些爱贪便宜、出卖公司利益、不能与公司并肩作战的人当然更不用说了。而对于那些对公司和老板自己忠心耿耿的人,老板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许他不会当面说出来。(1)任劳任怨,不计得失的人&记得一个拜访者曾询问过富兰克林。罗斯福,为什么当哈里。霍普金斯走进办公室的时候,他总是显得很高兴。罗斯福回答道,几乎每个人经过他办公室门口时,都想从他那里得到点什么,但是,霍普金斯总是带着为他服务的念头而来。(2)能够一同吃苦冒险的人&最令老板倾心的下属应是这样的人:能跟公司同舟共济,跟老板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五洲集团李老板的公司已拥有上亿元的资产,他不顾多人反对,把小刘提升做副总,因为他知道这位能与公司共存亡的人一定不会损害公司利益。在今天的五洲集团里,小刘的才干并不突出。可是就在五年前,公司陷入困境,职员一位又一位离开时,他坚持下来,与李总并肩奋斗,因为他相信李总的事业,结果公司终于重振雄风。这只是一个典型。重要的是,谁是忠诚的,谁就是老板感到可靠的。(3)能担大纲的人&除却忠诚可靠,老板最需要的当然是能够独挡一面的职员。我们不只一次提到,赋予老板的不仅是财富和名望,更重要的是责任——发展集体事业的责任。所以,老板总是希望下属能够独挡一面,分担他的责任。现代社会是分工与合作的社会,公司的运作也不例外。简单的说,一个公司也需要业务部门、财务部门、人事部门、规划部门等机构的分工协作。在一个企业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任务与职责,这些不同的任务与职责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为公司创造利润,为公司带来发展。老板的职责是用协调、管理、控制等方法来使每个人都能做好本职工作从而使公司良性运转。从利益的角度来看,老板也最需要能独挡一面的员工。老板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以老板更关心公司业务的进展、内部的管理、外部的协调等与公司利润相关的各项工作,希望能够拥有合适于各种岗位的出色员工。而利润的提高与成本的节约又有很大的关系。每个员工独挡一面当然能够提高效率、节约成本(例如:员工数目少便可节约应付工资)。在那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追逐最大化利润的老板们当然希望以最少的成本换取最大的效益。有一个例子能充分说明这一点:&60年代的日本,三泽房屋社长三泽千代治很自信地经营他公司生产的坚固耐用的“三泽式屋顶”。他很重视公司产品质量,所以他对员工的技术要求非常严格,凡是人公司的雇员都必须经过严格的面试和笔试。除此之外,公司每年都要对员工进行定期研习培训。可是有一天,他接到了这样一个消息:用户的屋顶,有好多家同时被风刮走。听到这个消息,三泽社长很是吃惊,因为这是他一向自信的方面,可是却出了问题。经过调查之后,才发现原来负责安装的工人在拧一些螺丝上出了问题,结果就出现了这种情况。结果,他只有一一到用户那里安慰并赔偿损失。一向以技术自豪的三泽,这次事件对他的打击是痛苦无比的。员工不能独挡一面不仅给公司造成经济的损失,更影响了公司的声誉,也让他本人觉得很泄气。员工不能独当一面简直意味着灾难。试想,如果因为某个员工的不胜职而失去了本可成功的生意,是不是叫一个老鼠带坏一锅汤呢?这实在糟透了。不过,很幸运的是,我的伙伴们都可以算作独挡一面,我很满意这样的情况。“英国辉龙灯饰公司的总裁泰洛德。摩尔这么对记者说。总而言之,老板希望每一个员工都能胜任其职,这是他们的基本心态。如果你不能做到,你必须努力,否则只能眼看别人加薪与升职了。(4)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老板希望自己的员工能主动工作,带着思考工作,他绝不愿把员工变成“电脑”,也不愿接受电脑般的下属,这样会“使老板不得不分散精力去指导具体业务的进行。所以,就像老师要求学生那样,老板喜欢自觉主动的下级。自觉主动就是:掌握老板的指令,加上本身的智慧与才干,把指令内容做得比老板预期的好;主动学习更多的有关工作范围的知识,随时用在工作上;有高度的自律能力,不经督促,自行把工作保持效率水平之上;发掘更多更适时的市场资料,配合在工作上;了解公司及老板的期望,按部就班达到一个目标;不抢老板的风头,了解自己的身份和职位,随时调整自我去适应环境。太过精明的员工可能会招惹老板的猜忌,但是具备十足自信的老板,是不会猜忌下属的。当然,自信不足的老板可能会对这样的员工产生怀疑,但是,做为老板,总希望员工能主动地工作,因为这样能减轻老板的负担。(5)热情并且一丝不苟的人才有发展前途&老板希望员工能以积极、热情、认真的态度去工作,他们认为这样的员工是公司进步的动力。①热忱就像磁铁&被誉为“管理之神”的松下电器老板松下幸之助说:“热忱具有一股看不见的力量,可以吸引周围的人,就像磁铁吸铁钉一样。”“不论才能、知识多么丰富,一个缺乏热忱的人就如同画在墙上的饼,丝毫没有功用。”“反之,尽管才能、知识不是最优秀,却肯拼命工作,有着强烈的热忱,那么,从他身上会不断产生成果,即使他本身产生不出来,别人也会帮助他。”老板深深知道:热情能够感染别人的情绪,使事情朝好的方向发展。②能硬吞黄莲的人&“只埋怨工作辛苦,是不会出人头地的。没有辛勤体验,哪有成果?”“当年创业的时候,对自己说:”要好好努力喔,只是埋怨辛苦是不会出头的哟。现在拼命努力,忍耐,将来一定有出息。'因此,在冬季结冰的天气下做抹布清洁工作,虽然很辛苦,一转念:“这就是忍耐,他们说的正是这个,努力干吧。’而将辛苦化为希望。”松下本人正是靠这种吃苦精神才闯出一番事业的,所以在他当上老板之后,他告诫他的员工要有吃苦精神。“投注个人在工作上,等于买下公司的股份,为自己开出成功的捷径。”松下对员工们说:“战前我们常听到'井墙政治家’这个词,它的意思是说,立志从政者,为国事奔走之际,往往在各方面都花费可观。因此最初常用到自己的钱,如果还不够用,就变卖自己的家具什物,甚至抵押房地产筹备资金,最后落得只有一口井堵残墙的下场,所以叫'井墙政治家’。他们不仅投注全部身心,连私人财产都全部豁出去。这是战前从政者的一种风气。这种风气到底是好是坏,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且不论其是非,能专心致志到这种地步,确实有其令人感动之处。”这里不是要讨论政治,我想说的是身为现代领薪者的你,本身是不是也可以用战前政治家这种气魄来衡量?现在的领薪者进入公司的动机想必很多。共鸣于该公司的经营理念,自始就下定决心,愿为达成公司使命而尽力的人应相当多吧。当然以这种情形进入公司最为理想。于是,也有因为总得找事做才行,而不得不进入公司的人,在现今的社会,以这种情况进公司也是一种不得已的权宜之计,原是无可厚非的。然而,一旦成为该公司的一员,就不能再说什么'只是不得了……’了。就算进入这家公司是命中注定、是缘分,也必须开始立志奋斗,自动去有效利用这命运。换句话说,纵然是公司赋予的工作,你也必须自动独创自己的见解,从中找出兴趣,产生一股热爱,甚至连梦中也出现工作。这才是现代领薪者应有的态度,也关系着自己最后的幸福生活。大部分人都能这样全神贯注地工作。如果有人不具备这种精神,那么他便是一个非常靠不住的领薪者;即使不至于说他没有做人的资格,说他是一个很没有价值的人却不为过。“③马是马、虎是虎的工作态度&松下老板认为:&“认真工作的风气,会带动全体员工的工作意愿。”“从这种热情之中进发出来的活生生的气息,是有一股强大的吸引力的。”他对员工说:&“能八面玲珑做事的,只有近乎神的人。我对各位日常的做事方法和言行,可能有较严厉的批评。因为一旦有热忱,言行上难免会激昂起来,但这正是一种认真的证明。”“让我们的工作场所洋溢着专心认真的气氛!”(6)有“野心”的人会被重用&这里的“野心”即意味着开拓精神,开拓精神则意味着对现实有忧患意识,对未来有冒险精神。这样的人才,老板将委以重任。安于现状的人在老板的心中就是没有进取心的人,这种人也许不会出太大的差错,但公司不会需要太多这样的人,公司如果是以增长为目标,那么就需要不安于现状,把眼光放在未来的员工。绝大多数老板都要求员工具有积极进取的冒险精神,即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人。其实,也只有这样的人才可以令他的企业有更大的发展,当然那些安于现状的员工只能作为“垫底”的功用,这种人令老板放心,但绝不会令老板欣赏。称得上冒险精神的,当然有一定程度的险要夷平。在犹如战场般的商场,险着到处皆是,夷平一险,而另一险可能就在附近。老板喜欢擅长与危机周旋的员工。尽管表面上无特别褒奖,但在他的心底里,也将员工分了不同等级。具有冒险精神的员工,在他的心目中地位特殊,因为他想到这类员工可能为他的公司带来不可预知的利益。“冒险精神在婴孩时期以至儿童时代,是由无知而产生的一种行为,由于好奇而尝试,是很正常的人性本能。年纪渐长,遭遇的挫折把人们刺得痛苦,遂把冒险精神淹没,以为这样就会避开挫折。事实上,把冒险精神收藏起来,人生同样会受到各种形式的挫折。”香港靓美服饰集团公司的老板苏永风认为:&“思想成熟的人懂得分辨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绝不能碰,而不再像幼儿时那般无知乱闯。冒险精神是生命中一项重要的元素,不要将之埋没,要适当地运用它,因为你会发现它原来是一项前进的推动力。“副总裁齐龙认为:&“冒险精神具备与否,实际上是一个员工思考能力和人格魅力的表现。我喜欢勇于尝试新的处理方法的员工。只要他把冒险和开拓投入工作,我就能感觉得到。如果他的新的方法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我也不会责怪他,相反,我会在实际行动中支持他,帮助他,尽管他也许发觉到这一点。我在面试新人公司的人时,就很注意这点。“(7)大丈夫之人最受青睐&我们在一些功夫片中常能看见一些敢做敢当的大丈夫,这些人最能获得江湖豪杰的钦佩。其实,在企业里,老板也需要那些敢做敢当,勇于承担责任的员工。因为,在现代社会里,责任感是很重要的,不论对于家庭、公司、社交圈子,都是如此。“我警告我们公司的人”,美国塞文事务机器公司前董事长保罗。查来普说:“如果有谁说:”那不是我的错,那是他(其他的同事)的责任。'被我听到的话,我就开除他,因为说这话的人显然对我们公司没有足够的兴趣——如果你愿意,站在那儿,眼睁睁地看着一个醉鬼坐进车子里去开车,或任何一个没有穿救生衣、只有两岁大的小孩单独在码头边上玩耍——好吧!可是我不会容许你这样做的。你必须跑过去保护那两岁大的小孩才行。““同样地,不论是不是你的责任,只要关系到公司的利益,你都该毫不犹豫地加以维护:因为,如果一个员工想要得到提升,任何一件事都是他的责任。如果你想使老板相信你是个当老板的材料,最好、最快的方法莫过于积极寻找并抓牢促进公司利益的机会,哪怕不关你的责任,你也要这么做。”如果员工真的在推卸责任,老板也许会因为他尚有其他长处可用,不愿当众揭破推卸责任的行为,但是,在老板的心目中,早已判断他是一个并不可靠的人。(8)爱用歌声与幽默表达人生的人易被器重&如果自己都不能认同自己的能力,如果对未来没有乐观的看法,实在难以唤起老板的信任。乐观自信的人才充满朝气,工作才有劲。“倘若我们做事,能像踢足球一样,一定能使工作充满欢乐。”松下幸之助在战后第一年向他的员工表达。“今天,我能在重建新日本的第一年,向各位发表本公司的经营方针,感到非常高兴,尤其看到各位精神饱满的丰采,更是禁不住的喜悦。”“在这令人忧患的时代,本公司很快从混乱中站起来,迈向复兴。我们比任何从业者都更具信心。我们深信,松下能带动日本产业的复原。也因此,本公司全体员工都士气高昂。本公司尚待改善之处甚多,而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必须要有坚强的信心,彻底完成企业的使命。这也是本公司的根本方针。“他接着说:&“除非我们能把那些被战争破坏的设施,荒废或已报废的建筑物恢复原状,否则无法确保我们的新生活。然而,要在短期内复原谈何容易。我们几乎被这种无法办到的气氛所压倒,但是,我们还是要把这尊贵的生产使命付诸实行,而且不要在痛苦中,而要在乐观中进行。“最后,松下提出了他的要求:&“我认为经营必须全面性地在明朗豁达中,一面培养乐观气氛一面进行才好。你们可曾看见过在雨后泥泞中赛足球的实况?倘若我们经营事业,也能像他们那样满身汗水、泥巴,却依然能兴高采烈地卖力比赛,那么我们的经营一定会非常明朗化。我希望你们用心情的调节剂和动脑筋想办法来实现充满欢乐自信的经营。“可见,在充满艰辛困难的年代和情况下,老板们希望员工应当乐观自信,更何况在条件要好一些的今天呢?(9)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人&除非你对公司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贡献,否则老板是不喜欢怪异孤僻的下属。良好的沟通能力,令老板直觉认为你有工作才能。特别是从事服务性行业的人,缺少沟通能力,不能符合工作的要求。人际关系与沟通能力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无论是员工与员工、员工与老板、员工与公司客户都要有良好的关系和沟通,这样才能办好事情。事事替别人着想、能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特别是与人谈话时,不能以针锋相对的形式令对方难堪,而要能够充分理解对方。有对等的心态。善于与人沟通的员工,不会在交流中争占上风,而在平静的气氛之中进行讨论,兼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毅力的作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