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紧岛是哪里的

广州番禺南浦岛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广州番禺南浦岛
南浦岛位于广州西北部,北望荔湾区、海珠区,东临番禺区沙滘岛,西接佛山市南海区三山新城,南迎番禺区大石街道。
南浦岛身处广州老城区与番禺区对接的中心区域,位于洛浦街西南部,四面环水。全岛辖村有东乡、西一、西二、西三、桔树;社区居委有,,,,。南浦岛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珠江支流深涌水道、三枝香水道萦绕四周;南浦大桥、东沙大桥长虹飞架;广州水上巴士S13航线、广州地铁二号线、东新高速贯通全境,绘织出一幅道路纵横、水网阡陌的立体美景。
南浦岛以冲积平原为主,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当地农民以水栽经济作物以及年桔、年花为主。大石传统土特产“大石四件宝”中的慈菇、马蹄、灯芯草主要种植在岛上。南浦岛经济发展蓬勃,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大力招商引资,先后开发了恒达工业园、恒盛工业园、达新工业园等工业园区,形成了电子、五金、家电、家具、建材、工艺、造船、日用化工、食品加工等种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南浦岛上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南浦大道、碧桂大道等两侧等主干道两旁及地铁口等重点区域的环境整治和绿化升级。拥有一批教育医疗配套资源,包括敏捷金月湾国际幼儿园、番禺实验小学、南浦中学、中大附中番禺实验学校以及新建番禺中心医院洛浦分院等。地上、地下、水上三路交通,岛上目前有广州水巴S13航线,广州地铁2号线,公共巴士311,305,79,769,番57,番53等10多条线路方便居民出行;南浦大桥、东沙大桥方便自驾进出,南浦三桥正加紧建设中。
据南浦岛的最新建设规划,南浦岛将建环岛公路、用交通微循环改善洛溪桥车流压力、实现村村通公路,打通南浦岛上的沿江道路,促使该区域生成交通微循环系统,解决辖区内居民出行问题。[1]
南浦岛本土文化根基深厚,龙舟竞渡、粤剧表演、书画艺术源远流长。尤其是龙舟活动更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东乡、西二村等在市、区级的龙舟竞赛中多次折桂。2013年,东乡村龙舟队获得番禺区第十四届“莲花·善世堂杯”龙舟赛传统龙金杯奖冠军,龙舟竞渡彰显出岛上人民团结协作、奋发进取的南浦岛精神。群众体育文化生活丰富,有西一文化广场、东乡文化广场等群众休闲、娱乐、健身的聚集点。2014年7月,广州图书馆洛浦街分馆正式向群众开放。
广州番禺南浦岛交通信息
广州地铁2号线,公共巴士125,122A,311,305,79,769,番57,番53,夜28等,广州水上巴士S13线
.中国公路网.[引用日期]登录四川在线通行证
新闻24小时排行      同等比例下的美济礁、渚碧礁、永暑礁陆域面积对比  日,中国政府征用的民航客机首次在南沙群岛永暑礁进行起降试飞活动。至此,中国在永暑礁上的机场跑道建设正式完工。与此同时,中国在南沙群岛渚碧礁、美济礁的机场跑道仍在加紧建设中。  有网友根据1月8日公开的卫星照片测算,截至当日,永暑礁的陆域面积已经达到约2.8平方公里,渚碧礁的陆域面积达到4.3平方公里,美济礁的陆域面积则达到6平方公里,三者共达到13.1平方公里。而此前南海最大的岛屿——太平岛仅有0.49平方公里,前者陆域面积扩大了近27倍。  对比而言,经过数十年的经营,西沙群岛主岛永兴岛目前面积已达2.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也超过1,000人,岛上市政施设也一应俱全。而再对比马尔代夫首都马累,面积仅有1.5平方公里,却居住着150,000人。不过,鉴于南沙周边的险恶局势,永暑礁、渚碧礁、美济礁难以承载如此多的平民。  尽管民航客机从永暑礁上起降,但有关永暑礁上的其他具体建设活动,外界难以知晓。不过近日有流传的图片显示,永暑礁的建设与大陆市政建设别无二致,宽阔的沥青公路旁竖起密密麻麻的灯杆。    永暑礁上的市政设施  谈起永暑礁的市政建设,外界最关心的当属如何解决礁上用电问题。最新报道称中国正式立项海洋核动力平台示范工程项目。虽有声音传该项目与核动力国产航母有关,但作为能源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海洋核动力平台最有可能是用于满足南海岛礁建设的能源需求。  而对于南沙岛礁何时军事化,中国军方专家认为最有可能将在2016年上半年在永暑礁机场跑道进行军机起降试飞活动。未来作为中国海军的管理的机场,永暑礁、美济礁以及渚碧礁将会迎来诸如歼-11BH战斗机、高新6号反潜巡逻机等一大批军机。  就在外界将目光紧盯南沙时,有关是否扩建中沙群岛黄岩岛则成为中国网络上最热络的话题。有观点认为,由于黄岩岛距离菲律宾本土及首都马尼拉非常近,一旦黄岩岛进行填礁造陆活动并后期进行军事部署,那么就连解放军陆军的多管火箭炮都能威胁到菲政治中心的安全,对目前仍在窜上窜下的菲律宾政府无疑有强大的震慑作用。  (桑梓地 撰写)
楼主发言:1次 发图: | 更多
  很搞笑的,为什么还会有小坡坡哦。
  @cityofdreams2008 太强大了,看后很提气
  继续努力!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不远的将来,我们可以乘邮轮到南海岛礁去观光旅游。向南海建设者致敬,向南海守望者致敬。
  太小了。这么多死刑犯无期的全拉过去,干活,凭中国人的毅力没问题的。什么,高干,好说,监工,思想工作做扎实,填的多减刑多。每一个部级(含以上)贪污犯带一个小分队,下面配五百到一千个死刑犯。每人填一亩地,回家。在改造五年。放了。在下一批。十年保证一个台湾出来。犯人跑不了,死了当枪决了。活着还能给国家做贡献。同意的顶起。
  jb  
  版本换了, 自己点几下就发出去了,无意冒犯  
  干的漂亮  
  面积,图片都是国家机密,你个傻屌日的公布这个干啥?
  @cityofdreams2008
  干的好
  我日~~~居然还有个坡  这是几个意思啊?  我还以为人工填出来的土地都是一马平川呢
  祖国的好消息,顶!
  即便是搞旅游都是不错的。
  @电爸 13楼
03:26  我日~~~居然还有个坡  这是几个意思啊?  我还以为人工填出来的土地都是一马平川呢  -----------------------------  哪来的坡?那是角度问题吧!  
  感觉还是不够大。。。再打一些会更好。。
  金箍棒,“大、大、大,再大、再大……”
03:26:00  我日~~~居然还有个坡   这是几个意思啊?   我还以为人工填出来的土地都是一马平川呢  —————————————————  走你。。。吭吭  
03:26  我日~~~居然还有个坡  这是几个意思啊?  我还以为人工填出来的土地都是一马平川呢  -----------------------------  @唯物主义思想家
07:24:36  哪来的坡?那是角度问题吧!  -----------------------------  没见识,既然是中国的马尔代夫,就要设计小桥流水的景致,没看两边都是路灯吗?
  6平方公里就是相当于长6公里,短1公里,一平方公里就是一百万平方米,600万平方公里………  
03:26  我日~~~居然还有个坡  这是几个意思啊?  我还以为人工填出来的土地都是一马平川呢  -----------------------------  @唯物主义思想家
07:24:36  哪来的坡?那是角度问题吧!  -----------------------------  @龙爸爸-12 10:47:19  没见识,既然是中国的马尔代夫,就要设计小桥流水的景致,没看两边都是路灯吗?  -----------------------------  扯,那是永暑礁驾校坡道起步训练场
03:26  我日~~~居然还有个坡  这是几个意思啊?  我还以为人工填出来的土地都是一马平川呢  -----------------------------  @唯物主义思想家
07:24:36  哪来的坡?那是角度问题吧!  -----------------------------  @龙爸爸2015
10:47:19  没见识,既然是中国的马尔代夫,就要设计小桥流水的景致,没看两边都是路灯吗?  -----------------------------  @开号只为骂JY
10:57:52  扯,那是永暑礁驾校坡道起步训练场  -----------------------------  抗议!我村的驾校训练场坡道两边就没有路灯!
  2016年,把黄岩岛也填了吧。距离菲菲近点,好办事呀。
  什么时候可以到上面当居民就好了
  用水用电用煤气怎么办啊,生活垃圾怎么处理呢?
03:26:09  我日~~~居然还有个坡  这是几个意思啊?  我还以为人工填出来的土地都是一马平川呢  -----------------------------  起降飞机用的
  人民有福了,旅游的好地方。
  看一看
  建议四周全部填满,中间形成一个大湖,以后可以组织环湖自行车比赛,别忘了一定得邀请美国、菲律宾选手参加
  @cityofdreams2008
20:35:00    同等比例下的美济礁、渚碧礁、永暑礁陆域面积对比  日,中国政府征用的民航客机首次在南沙群岛永暑礁进行起降试飞活动。至此,中国在永暑礁上的机场跑道建设正式完工。与此同时,中国在南沙群岛渚碧礁、美济礁的机场跑道仍在加紧建设中。  有网友根据1月8日公开的卫星照片测算,截至当日,永暑礁的陆域面积已经达到约2.8平方公里,渚碧礁的陆域面积达到4.3平方公里,美济礁的陆域面积则达到...  —————————————————  2月份日本的p3c要敢飞越我"岛礁,估计也是永暑上军机之时。  
  @我右手定型了
21:13:08  太小了。这么多死刑犯无期的全拉过去,干活,凭中国人的毅力没问题的。什么,高干,好说,监工,思想工作做扎实,填的多减刑多。每一个部级(含以上)贪污犯带一个小分队,下面配五百到一千个死刑犯。每人填一亩地,回家。在改造五年。放了。在下一批。十年保证一个台湾出来。犯人跑不了,死了当枪决了。活着还能给国家做贡献。同意的顶起。  -----------------------------  你是除了仇恨就是找茬,现在根本不用多少 人工,主要是机械化作业。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古拉格群岛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古拉格群岛
《古拉格群岛》(Архипелаг Гулаг)是由苏联作家亚历山大·写的一部反映苏联奴隶劳动和故事的书。实际上并没有古拉格群岛这个地理名称,它是索尔仁尼琴的一种比喻说法,索尔仁尼琴把整个苏联比作海洋,在这个海洋上处处皆是监狱和集中营的岛屿,他把这些岛屿称为古拉格群岛。作者亲自在古拉格集中营中生活过,并且是书中事件的目击者和第一手材料的获得者,出狱后采访了270位人士,为书中所写的事提供了证词。该书创作于1962年至1973年间,于1973年在西方出版。全书分监狱工业、永恒的运动、劳动消灭营、灵魂与铁丝网、苦役刑、流放、斯大林死后7部,既以“群岛居民”的经历为线索,又穿插了苏联劳改制度发展史中的大量资料,结构宏大,卷帙浩繁。[1]
《古拉格群岛》中描述的自1917年起近四十年期间囚犯的各种人和事,实际上反映的是苏联“古拉格”成立之前和之后近四十年期间苏联境内劳改营、监狱和边远地区开发建设事情,以及对同“古拉格”息息相关的数百个人物命运的描写。《古拉格群岛》名称的实际所指是——“作者把‘劳动改造营管理总局’管辖下的全苏的劳改营比作由一个个孤立的、与世隔绝的‘劳改营孤岛’所组成的‘群岛’”,并通过七个部分,约一百四十万字对“群岛”的各种人和事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写。[2]
古拉格群岛内容简介
所谓“古拉格”,即“劳动改造营管理总局”,原是苏联劳改制度的象征。作者
将其比喻为“群岛”,意在指出这种制度已经渗透到苏联政治生活的每个领域,变成了苏联的“第二领土”。[1]
《古拉格群岛》由作者的个人经历,227人的故事、回忆、报告、书信、证词,以及引用了档案文犊、法律条文、史料考证等苏联官方和西方的文献资料组成,内容庞杂,时间跨度大,分七大部分叙述年,特别是斯大林执政期间,苏联各地关押迫害数百万人的集中营的情况,书中对这种情况进行了详细描述:莫名其妙地“触犯”了法律,背上了“五十八条”的罪名,被关进暗无天日的劳改营,然后便是忍冻挨饿、承受各种酷刑、遭受非人的迫害等等,所以才有人称其为“二十世纪的人间地狱”。
古拉格群岛作品目录
第一部 监狱工业第二部 永恒的运动第三部 劳动消灭营第四部 灵魂与铁丝网  第一章 逮捕第一章 群岛之舟第一章 阿芙乐尔的手指  第一章 向上第二章 我国下水管道的历史第二章 群岛之港第二章 群岛露出海面第二章 还是败坏?第三章 侦查第三章 囚徒运输队第三章 群岛病灶的扩散第三章 带“笼口”的自由第四章 蓝滚边第四章 从岛屿到岛屿第四章 群岛在硬结第四章 几个人的命运第五章 最初的监室——最初的爱  第五章 群岛的根基  第六章 那个春天  第六章 “拉来法西斯啦!”  第七章 在机器间  第七章 土著的生活  第八章 襁褓中的法律  第八章 劳改营里的妇女  第九章 法律在壮大  第九章 杂役  第十章 法律成熟了  第十章 政治犯的替身  第十一章 处以“最高措施”  第十一章 思想纯正分子  第十二章 监禁  第十二章 “砰一砰一砰”      第十三章 再交出一层皮!      第十四章 改变命运!      第十五章 惩隔室,强管棚,强管区      第十六章 社会亲近分子      第十七章 娃娃犯人      第十八章 古拉格的      第十九章 泽克民族      第二十章 狗的职务      第二十一章 营旁世界      第二十二章 我们在建设  第五部 苦役刑第六部 流放第七部 斯大林死后第一章第一章 自由初期的流放第一章 事到如今,左右为难第二章 革命的微风第二章 农瘟第二章统治者易人,群岛依然在第三章 锁链,还是锁链第三章 流放地日趋茂密第三章 今天的法律[3]
第四章 怎么会忍受?第四章 放逐各族人民后记第五章 铁板下的诗篇,岩石下的真理第五章 刑满之后写在后记之后第六章 坚定的逃跑者第六章 流刑犯的幸福生活又过了十年第七章 一只小白猫第七章 出狱后的囚犯  第八章 靠意志逃跑与靠技术逃跑    第九章 拿冲锋枪的孩子们    第十章 营区的土地在燃烧   第十一章 摸索前进,扯断锁链    第十二章 肯吉尔营四十天    
古拉格群岛创作背景
“古拉格”是由俄语中的ГУЛАГ音译而来的,而俄语的ГУЛАГ是一个缩写词,全称是“Главное управление исправительно-трудовых лагерей и колоний”,译成汉语意思是“劳动劳改营总管理局”,一些中国学者简单地将它称为“集中营”。这种主要是用来关押政治犯人的,让他们在这里接受“劳动改造与教养”。
追溯古拉格的历史,它产生于20个世纪二十年代初期。 1923年,在索洛维茨基群岛上建立了第一个特别劳改营,用来关押那些反对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与为敌的政治犯、不同政见者,其中包括社会革命党人、孟什维克及宗教界人士。自此之后,这种古拉格的模式在全苏各地越建越多,1935年已有14所,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已达85所。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许多犯
人带罪上了前线,到1945年二战结束时,古拉格的数量减少了30所,只剩下58所。但到1947年又升到了70所。1953年斯大林逝世前夜,古拉格的发展达到了顶峰,全国共有170所,遍布各个地区和角落,织成了一张大网,罩在苏联的版图了。同时在年期间,苏联内务部还建立了12个残酷监狱制度的政治犯特别集中营。1954年,斯大林去世之后,极权统治结束,很多被平反,离开了集中营,古拉格的数量一下子减少了102所,只剩下68所。[4]
“古拉格”是苏联劳改制度的象征,“统治者换了人,但古拉格群岛依然存在。它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这个国家的制度离开它就不能存在。消除了古拉格群岛,这个国家本身也将不复存在。”这是《古拉格群岛》的政治成因,也是该书与政治、权力紧密联系的现实依据。[5]
斯大林模式致使苏联几百万生命无辜丧生,这给俄罗斯民族及国家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也是苏联历史上的沉痛教训,是值得历届领导者研究和反思的。首先,斯大林时期的极权统治在政治上主要是进行大规模的肃反运动,铲除异己,致使阶级斗争扩大化,并使许多忠诚的党内人士都遭到了迫害。其次,在经济上,也是采取高度集中的模式,用强制乃至暴力的手段实行超高速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增加了农民生活的负担和苦难。再次,在文化上,加紧对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控制,使整个社会文化处于贫乏状态,科学停滞,阻碍了社会的发展。[5]
实际上《古拉格群岛》这部宏大的小说从1958年就已经开始创作了。后来,作家生活的地方换成了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州的“绿杨树”村,这里是流放地,他的行动受到监视,可见,他要写成这样的作品需要什么样的勇气和毅力。然而,想要记录下所发生的一切的愿望,想向世人呼吁的渴求在一刻不停地催促着他,不写完这部作品简直难以释怀。在他后来的回忆中他写道“写作时像大地和书桌都在燃烧似的……,甚至在进行最后的编辑和加工时,我自己一次也没有看到过全部的手稿合在一起,没有在同一张书桌上放过全书。”索尔仁尼琴曾经用这样的一句话来形容他的写作生活:“如果不是长着长长的喙,任何人在森林里也认不出啄木鸟。”1973年《古拉格群岛》在巴黎出版了第一部,1976年,作家离开俄罗斯侨居国外。[6]
古拉格群岛作品鉴赏
古拉格群岛作品主题
逮捕是进入古拉格群岛的唯一途径,而刑讯则是保证群岛逐渐壮大的基础,也就是说,无论是否有罪,只要你进入了古拉格,那么总会有一个“合适”的罪名在等着你。作者把沙皇和苏维埃时期的侦查作比较,说明旧的时代过去了,但是旧时代的刑罚在二十世纪依然存在,甚至还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本书的内容提要的第三章,开篇便是“谁能想到二十世纪会有刑讯?”不难想象,在人类文明日益发展的时代,怎会有比彼得大帝时期的野蛮行为还要野蛮和残忍的审讯方法?为了将这些无辜的人们关进劳改营,契卡人员要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来迫使“犯人”承认自己头上莫须有的罪名,作者在书中列举了31种刑讯方法,如心理方法、肉体方法、熬鹰、穿和平衣、侦查员车轮战、臭虫隔离室、利用亲人的感情等,对人的精神和肉体上进行折磨,手段极其残忍,作者说道,“游手好闲、饱食终日、毫无人性的人们有什么东西发明不出来呢?”在如此残酷的刑讯下,契卡人员最后终会得到他们需要的口供。
作者在作品中提到的“法律”这一名词时就说,“它不同于地球上一切称为‘法律’的东西”,它具有“回溯效力”,并能够“预见到将来”,对作伪证者“关怀备至”,作家以近乎写实的手法,将斯大林时期大规模的肃反运动和大清洗运动、个人崇拜等真实的社会政治生活现状叙述出来,将极权统治下苏联人民没有自由、法律遭到严重裹读和践踏、人们生活在恐惧之中的现实揭露出来,表达了作家对斯大林政治体制的鞭挞和对人性的拷问。[5]
劳改营的生活摧残了人的肉体,更摧毁了人的精神,灵魂在被铁丝网禁锢下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古拉格群岛同外面的世界一样,存在着斗争、掠夺、厮杀,存在着种族、宗教的界限。在当时意识形态鲜明的苏联,夫妻之间相互出卖,爱情变质、父子反目、母女成仇是司空见惯的事,人与人之间失去了信任,人类最基本的善良、真诚、谦和等道德观念在极权主义统治下成了被摧毁的目标。从表面上看,是劳改营摧毁了人类的良知、暴露了人性之恶,而直接根源却在于极权主义统治。[5]
但是,《古拉格群岛》最主要的不是描述了集中营里人们的败坏,如果只是一味抱怨和批评,那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和大多数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样,作者之所以要在书中描写那么多的阴暗和败坏,是因为怀有热切的希望。作品中那些头脑清醒、有独立人格的囚犯,那些对犯人抱有同情心的普通人,那些帮助犯人的小孩,在苦难和丑恶面前表现出高尚人格风范的普通俄罗斯人,他们才是索尔仁尼琴笔下的重点。正是他们的善良阻止了俄罗斯的倾塌和毁灭。
《古拉格群岛》对俄罗斯和整个世界的意义不仅在于它展示了极权主义统治的残忍和危害、将隐藏于此中的人性恶揭示出来,更在于对独裁者罪恶的彻底批判并清算。它告诉读者,只有大多数人摆脱愚味,做一个具备基本常识的人时,这样的人才不会对权力进行盲从和膜拜。绝对的权力不仅会导致绝对的腐败,可能还会导致毁灭,只有建立有效的制度来控制那些握有绝对权力的人,一个社会才有可能朝着公平、正义的方向发展,从而避免巨大的政治悲剧的再次发生。[7]
古拉格群岛艺术特色
作家将它的体裁定为“文艺性调查初探”,实际上,书中的很多事件是有根据可查的。在《古拉格群岛》中人们所看到的是不同于一般的小说的手法来安排地点、人物,而是一种索尔仁尼琴式的混合性体裁特征。作家集文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文化学家、哲学家和社会学家等多种角色功能于一身,依托文学作品研究和反思历史。但是,索尔仁尼琴坚持认为《古拉格群岛》不是政论,而是小说,书中大量借用了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杆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均可查证)。作家引述大量真实材料,使人们相信小说所描述的世界是真实存在过的,以期震撼读者的心灵。作家更希望去剖析“古拉格运动”给俄罗斯人所带来的灾难,从中使人们领悟极权主义的统治给世界带来的毁灭性的灾难。如,在作品的第一部的第三章中,作者列举了三十一种刑讯方法,而大量的几乎是所有的冤狱都产生于这样的刑讯。索尔仁尼琴同情地说:“我的兄弟,不要责怪那些因此而失足的人,不要责怪那些成为弱者而在不该签的东西上签了名的人—不要向他们扔石头。”书中还提到流放、劳动消灭等令人瞪目结舌的内容。然而,作家在处理这些内容时手法相当的巧妙,他没有大声的谴责,而是选择了令人们吃惊的平静的叙述。[6]
《古拉格群岛》时间跨度虽然很大,但是作家却为读者梳理出一条清晰的线索,即以群岛从无到有为线,再分别从群岛产生、发展、衰落各时期详细介绍。
另外,作者在作品中叙述了大量的事实,为了把这些事实表述得更清楚,首先,作者在语言方面未加任何修饰,即使是劳改营的黑话、脏话也直接采用,这真实地再现了古拉格群岛上犯人的生活状况,而且其中一些重要的事件、重要的数据,如关于当时苏联时期苏维埃党内主要人物或比较著名的科学家等的遭遇,以及斯大林时期的各项运动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等,作者也忠于历史事实,直接叙述和引用历史数据,所以,《古拉格群岛》至今仍是研究苏联时期历史的一个重要参考资料。其次,除了直白的语言外,作者在内容和结构上采用了“复调”的方式,为批判斯大林极权统治提供了充分的证据。对于原本在战场上英勇作战的作者来说,忽然被关进劳改营,这对他来说是非常残酷的打击,而且在被捕前作者就一直对国家、民族和社会抱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所以,劳改营生活的现实更让他看清了斯大林的极权统治,激起了为正义和真理进行批判和反抗的勇气,所以才有了《古拉格群岛》这部作品的诞生。再次,作者在作品中融合了不同的体裁,除了叙述事实之外,还进行了议论,如纪实文学、报告文学、小说、自传等,既言明真相,又加深了批判的力度。同时也正是这样的体裁形式,才使作者关于社会、国家、民族、人性、真理等方面的思考和自己的政治理想恰到好处地融入作品中,使作品不再是简单的事实的罗列,从而形成一部融真相、真理在内的宏大之作。[5]
作品结构上采用复调形式,分不同部分对斯大林极权统治这个问题进行议论和叙述。整部作品以作者熟悉的劳改营生活为题材,将自己和众多人物置于古拉格群岛这个“舞台”,分七个部分详细描述了古拉格群岛发展的整个过程,以及古拉格群岛真实的生活状态。这七个部分又分为三大部分,分别叙述了群岛的由来、群岛的生活、群岛由盛转衰的情况。所以说,整部作品从结构上采用了“多声部”的复调结构,以旨在抨击斯大林极权统治为暗线,既表明了作者鲜明的立场,又从根本上加深了对极权主义统治批判的力度。例如,第一、二、三部分是从整体上概括群岛的由来,第四、五部分是描写群岛的生活,第六、七部分是群岛由盛转衰的情况。
每个大部分的笔调不同:第一大部分是概括性的,第二大部分是描写性的,第三大部分是思辨性的,而每个小部分又都集合了概括、描写、思辨的笔调,但是却都表现同一个大的主题,即极权主义统治对人的身体、心理及精神的摧残,以及在该制度下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表达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以及追求真理和正义的精神。用上述笔调集中描写,更加深化了主题,使劳改营生活得到了真实的再现。[5]
作品在内容上采用复调方式进行叙述,使作品呈现出开放性和未完成性的特点,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劳改营的真相提供了可能。《古拉格群岛》紧紧围绕“古拉格”产生、发展、濒临灭亡这样一个过程为线索,其中涉及到几百个人物,作者将这些人物的不同遭遇或集中叙述、或分散到各个章节。在这些叙述中,作者既是自己的叙述人,又充当他人的叙述人,他的声音是众多叙述中的一个“声部”,也就是说,作者叙述的事实与其他人借作者之口叙述的事实是并列的,是平等的关系,使作品形成开放式的特点。而且,作品处于“初探”阶段,而作者能够搜集到的和叙述者叙述到的也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所以这种复调的形式也为作品中后续事实的补充提供可能。
《古拉格群岛》继承了俄罗斯传统文学的苦难意识,但是作者能跳出知识分子的人文情怀,站在一定的高度对现实和历史直截了当地进行讲述和评论,同时,他还引用了大量的史料,为自己的观点提供强有力的证据,比如说作者在作品中回答的一些敏感问题—战俘问题、俄奸问题、死刑问题等,都力在说明斯大林时期苏联面临的内部和外部困境,同时也点明了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极权主义统治使国家变得内忧外患。所以,这部作品既具有史料性、纪实性,又有文学作品的议论性和批判性,作者并未刻意在体裁上进行详细划分,无论是对历史事件的平铺直叙,还是对劳改营生活充满悲愤的叙述,其重点都在于对事实真相的揭露。[5]
《古拉格群岛》中很难找到精心雕琢的优美的词句,但就是这种平铺直叙的满含尖锐讽刺的语句吸引着人们读下去。书中还大量运用了隐喻的修辞手法,作家用“下水管道”来比喻苏联时期的国家“契卡”机关,而用下水管道的水流比喻那些因各种原因被逮捕的人们(其中真正的刑事罪犯的数量极少)。言辞的形象令读者钦佩作家的丰富的联想和语言运用的能力。《古拉格群岛》的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作家所创造的一个新的俄罗斯小说体系——发散式的写作手法,他把新的、不被了解的或已经遗忘的善与恶、生与死以及人和社会的关系的种种观念引进了他的艺术作品,作家扫描了跟俄罗斯大地一样广袤的劳改营,写了千千万万个生活在不同时空中的或者崇高或者卑劣的人物的命运。[6]
古拉格群岛作品影响
《古拉格群岛》写成于1968年,全称是《古拉格群岛,,文艺性调查初探》,这部巨著是作家在劳改营期间便开始蕴酿并悄悄搜集资料,直到后来能够公开写作时才得以完成的,前后历时10年时间。这部巨著的出现,为作家带来了极端的非议和“噩运”,也带来了荣誉和轰动。1973年底,作品在巴黎出版,而后轰动世界文坛,全球售出3000多万册,该书的出版,使苏联政权受到了极大打击,也成为当时苏联政府将索尔仁尼琴驱逐出境的重要原因。[5]
《古拉格群岛》出版后在世界范围的政治界、文学界均产生了较大影响,让索尔仁尼琴这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作家成为俄罗斯文学史上与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相提并论的人物之一,也为他赢得了伟大思想家的荣誉。[5]
古拉格群岛作者简介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被誉为“俄罗斯的良心”。1918年11月生于高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加索一个教师家庭。在前苏联时期,他下过狱,又被流放,最后被驱逐出境。1970年,“因为他在追求俄罗斯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时所具有的道义力量”,索尔仁尼琴获诺贝尔文学奖。2007年,他接受普京亲自去他家颁发的国家奖章。日深夜,索尔仁尼琴由于心力衰竭在莫斯科逝世。[8]
兰守亭编著.诺贝尔文学奖百年概观.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06
《古拉格群岛》名称的文化解读 李庆华,曲雅静 -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3期
[俄]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著 胡学星 译.古拉格群岛:群众出版社,2011-12:目录页
.21cn.&#91;引用日期&#93;
论《古拉格群岛》的政治写作
宫世元, 2012 - 南昌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索尔仁尼琴及其《古拉格群岛》的创作风格 王丽欣 - 《北方论丛》- 2004年2期
他们为什么沉默?——《古拉格群岛》对人性的拷问与鞭挞 薛育赟, 2009 - 西北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腾讯新闻.&#91;引用日期&#9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单车调哪里加紧车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