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天堂 俄罗斯"是怎样形成的

软碰撞中的欧亚和北美板块
已有 4284 次阅读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关键词:大陆漂移,北美板块,欧亚板块,下地壳流,洋中脊
软碰撞中的欧亚和北美板块Soft collision between Eurasia and north American plates梁光河 & &软碰撞是指陆块间尚未焊合,处于“联而不合”的状态(任纪舜,1999)。是相对于硬碰撞而言的一个前奏阶段,在硬碰撞阶段,这些陆块间可相互挤压和地壳缩短,发生大陆壳的消减造山作用,使一个大陆的大陆壳叠覆在另一个大陆的大陆壳之上,这就是陆陆叠覆造山作用。但软碰撞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能否在当今的地球上看到?一直是地质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对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历史研究比较成熟,科学家已经给出了比较明确的结论,那就是大约在59Ma年前,印度板块向北漂移已经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初始阶段是软碰撞(soft collision),这个软碰撞大约持续到42Ma,随后到今天一直处于硬碰撞状态(hard collision)(图1)。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历史是一个久远的故事,我们并没有看到软碰撞是什么样子,好像它是一个虚幻的概念。那么今天我们在地球上是否能看到类似的软碰撞呢?其实很清楚,这种软碰撞正发生在欧亚板块和北美板块之间(图2)。这种软碰撞范围在地形地貌图上表现为灰白色的浅海地区(白令海峡地区),它代表由于板块的运动挤压在其运动前方的下地壳流上涌,这可以用得到合理解释(图3)。两个板块的下地壳流汇聚在一起能产生高温高压,这就应该是软碰撞的本质。虽然陆地部分还没有碰撞在一起,但它们通过下地壳流相互作用也会产生巨大的压力。特别注意本文所述的欧亚板块和北美洲板块的界限在白令海峡,而传统的板块构造把这个界限定在欧亚陆块内部的西伯利亚地区(好奇怪的划分方案),孰是孰非请自己判断! 图2 欧亚板块和北美板块之间的软碰撞(据google地图修编)图3 北美洲板块作用于欧亚板块形成的巨大压力,结合印度板块向北的强力挤压,使得欧亚板块东缘裂解(被掰开),直接影响了中国的构造发展格局,并提供了动力使得及(图4,图5)。同时也由此引发了。图4 欧亚板块宏观受力方向,箭头1是北美板块施加的力,箭头2时蝙蝠鱼板块施加的力,箭头3是印度板块施加的力。(据google地图修编)图5 欧亚板块宏观受力模式及东缘裂解 & & & & 欧亚板块和北美板块之间相互运动带动洋壳发生变化,因受力不均匀发生剪切作用,它们汇聚于北极地区,在北冰洋产生了3个洋脊(洋隆)。这里的洋脊和典型的大西洋洋中脊有显著不同,那就是它们没有发育明显的转换断层(图6)。 & & & & 事实上,这种大规模的板块在北极地区汇聚,产生了大规模的下地壳岩浆活动(岩浆上涌),对气候的影响不可忽略,北极地区的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大约高于南极地区20度。每年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热大致相同,为什么气温差异巨大?难道仅仅是一个海洋气候另一个陆地气候那么简单吗?难道和大规模的地质活动无关吗?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作者认为它们之间应该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图6 北极地区宏观受力和洋脊分布图(据美国NOAA地形图修编)阅读下面链接中的文章也许会改变您很多看法:探密地球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梁光河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3
评论 ( 个评论)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作者的精选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改变地球面貌的两次陨石撞击事件
已有 6786 次阅读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关键词:陨石撞击
改变地球面貌的两次陨石撞击事件梁光河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Email:&摘要:陨石撞击是太阳系星球上常见的现象。本文给出了地球上目前可以明显看到的两个放射状运动中心,推测它们可能与史前较大的陨石撞击事件有关,这些陨石撞击造成了生物大灭绝,也提供了大陆漂移的原动力(上帝的第一次推动)。位于大西洋南端的陨石撞击可能造成了冈瓦纳古陆的裂解和大西洋的形成;位于墨西哥湾的陨石撞击可能造成了恐龙的灭绝和南北美洲的裂解及板块运动方向的改变。文章分别给出了这两次撞击所造成的放射状运动的证据,包括地形地貌证据、GPS测量证据、重力异常证据等。最后也给出了著名的百慕大三角之谜的地质解释。关键词:陨石撞击,放射状板块运动,生物大灭绝,大陆漂移,原动力&The two meteorite impact events that change the face of the Earth,,,,,Abstract: Meteorite impact on the planet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the solar system. Two radial movement centers that can be clearly seen on the Earth was given in this paper. We suggest that they may be associated with prehistoric large meteorite impact events, these meteorite impacts not only caused the mass extinction, but also provide the driving force for continental drift (God's The first push). The meteorite impact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tip of the Atlantic may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cracking of the Gondwana and the formation of A the meteorite impact located in the Gulf of Mexico could cause the extinction of the dinosaurs and the cleavage of North and South America, and also the change of plate motion direction. The evidences of topography, GPS survey, gravities anomaly about these two radial movement centers were given.Finally the geological interpretation about the famous Bermuda Triangle Mystery was given.Keywords: Meteorite impacts, radial plate motion, biological extinction, continental drift, impulsion&一 引言地质历史上发生过多次陨石撞击地球事件,这种撞击会对地球产生很大影响,使板块裂解,火山爆发,引起气候的急剧变化。从而造成了生物大灭绝事件。目前的研究表明地质时代分界线往往和这些大的陨石撞击事件相关。所谓生物大灭绝,指的是一大批生物物种同时,或者在很短的时间内突然死亡、消失。最严重的一次大灭绝发生在二叠纪晚期,当时96%的生物消失了[1]。在地球历史上,小规模的灭绝事件更是经常发生。白垩纪-第三纪生物大灭绝(又称K-T灭绝事件)最广为人知,因为恐龙就是当时灭绝的。但在地球历史上发生过的一系列的生物大灭绝事件中,有的比K-T灭绝事件更具有毁灭性。引起这次生物大规模绝灭的原因,有许多争论。目前普遍认可的是宇宙中的一颗巨大流星体撞击地球所致,其依据是在白垩系和第三系界线上粘土岩中铱元素含量异常高[2]。目前地球上能观察到这种陨石撞击坑吗?从网上搜索“10大陨石坑”您会发现这些保存完好的陨石坑。这说明地质历史时期,陨石经常光顾地球,并造成了巨大灾难。例如在冰雪覆盖的南极洲也存在着陨石坑,威尔克斯地陨石坑有可能是南极洲上最大的陨石坑(图1),它掩藏在厚厚的冰下[3]。研究人员指出,该陨石坑为483公里宽,历时2.5亿年。威尔克斯地陨石坑,可能与澳大利亚的一个宽为200公里的陨石坑同时形成。它可能由火流星陨落而形成的。那次火流星陨落事件造成了地球史上最大规模的毁灭,并终结了二叠纪。图1南极洲可能存在的陨石坑(据网络图片,2010)墨西哥尤卡坦陨石坑埋藏在尤卡坦半岛下面,这个远古陨石坑直径约180公里。这次撞击发生在大约6500万年前,当时有一颗大小像一个小城市的彗星或小行星与地球相撞,在全球引起破坏性大海啸、地震和火山爆发。人们普遍认为这次撞击导致恐龙灭绝,也可能是因为全球性的大爆发或者剧烈而普遍的温室效应导致长期的环境变化。是否能证明这些陨石坑真实地存在?这种图形上的“圆形”坑,其成因除了陨石撞击还存在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天坑”,著名的天坑直径相对于著名的陨石坑要小很多。天坑在地球上非常多,百度搜索“10大天坑”,您能发现这些珍贵的天坑照片,如位于美洲伯利兹的著名大蓝洞(图2)。作者发现这些天坑大多存在于张性地质环境中。图2著名的伯利兹大蓝洞天坑(据百度文库图片修编)我们知道,如果有巨大的陨石(比如直径超过10公里)撞击地球,除了造成近圆形的撞击坑,还有可能造成板块的裂解和板块运动方向的改变,我们称之为“放射状”的运动模式。这种模式在目前的地球上有2处表现的最为明显,第1处位于大西洋南端。第2处位于墨西哥湾。下文将分别给出它们的详细证据。二 大西洋南端的放射状运动位于大西洋南端德放射状运动如图3所示,该图的底图是美国NOAA的地形地貌图,作者在此图上加上了一个红色爆炸区和几个箭头。图中的红色爆炸部分代表可能的陨石撞击区。而朝4个方向的运动分别用黄色粗箭头表示并给出1、2、3、4编号。图3大西洋南端以“中流砥柱”为中心放射状运动(据美国NOAA地形图修编)(1)黄色箭头1代表非洲板块正在向北东方向漂移,这在现代GPS测量结果上已经得到证实。这也是冈瓦纳古陆从大西洋裂解的结果。(2)黄色箭头2代表印度板块向北东方向漂移,这在现代印度板块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历史上得到证实(图4),已经得到地学界普遍认可,同时从印度板块漂移后留下的尾迹也可以看出来存在这种运动特征。为什么印度板块如此特殊,能长距离快速漂移,作者推测印度板块是一个特殊的克拉通板块,其厚度大约在80公里,而古老的非洲克拉通和西伯利亚克拉通及加拿大克拉通厚度大约都在180公里左右。因此印度板块漂移的动力更强劲,作者在大陆漂移的源动力一文[8]中对此已经有过论述。另外从体量看,该放射中心四周的4个板块中,印度板块相对非洲、南美洲、南极洲小很多,因此其他3个板块运动速度也没有印度板块快。(3)黄色箭头3代表南美洲板块正在向西偏北方向漂移,这可以通过板块运动后留下的尾迹得到证实[4]。这也是古老的冈瓦纳大陆从大西洋裂解的结果。(4)黄色箭头4代表南极洲板块正在向西偏南方向漂移,南极洲整体表现为逆时针旋转[5],这在现代GPS测量结果上已经得到证实(图5)。 & & & &图4 印度板块在不同时期所处的位置(据oldearth.org网站图片)&图5南极洲GPS测量表现为逆时针旋转运动(据Andrea Donnellana et al,2004)作者在“”一文[4]中已经对这个放射性运动的中心区域做了特别说明,图6显示南美洲整体向西漂移(图中右侧的箭头所指),与此同时南美洲南部显示出较快速地向西漂移,而南美洲北部显示出速率稍慢地向东漂移,其结果应该表现为整体向西漂移过程中存在右旋运动。由于南美洲南北两端的运动速率的差异,从而造成了板块中间受到类似掰开的作用力,亚马逊河也许就是这样被掰开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南美洲东南方向那个弧形顶端的痕迹特征,就好像在大西洋里有一根深深的“木桩子”插入海底(图中用一个钉子表示),起到一个名副其实的中流砥柱作用,本图也说明了南极板块在作左旋运动。该“钉子”所在的地区也是地震的多发地区,而且存在深源地震,说明其根基是很深的。从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南极洲目前整体是左旋运动的。图6南美洲运动方向及运动模式(据USGS地形地貌图修编)&这个区域还存在很多奇异的现象,比如从Google-earth图上我们放大该地区的几个岛屿,可以看到这里正有火山喷发(图7)。该地区的电磁场异常是地球上最强的,当我国嫦娥号探月卫星返回时,卫星经过该地区上空,电子设备需要关闭,否则该地区强大的电磁场将有可能损坏卫星的电子器件。作者推测这可能与该地区深部岩浆喷发所携带的电荷放电有关。图7南大西洋“中流砥柱”处的火山岛上正在火山爆发(据google-earth)图8展示的是西方科学家基于大量古地磁资料所作的全球白垩纪至今大陆重建示意图,图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大西洋的裂解是从大西洋南端开始的,起始时间大约145Ma。这是否意味着这次撞击使得冈瓦纳大陆从此开始裂解?地球进入了白垩纪?图8白垩纪至今大陆重建示意图(据百度图片)图9和图10分别展示的是南大西洋地区的重力异常图和磁异常图,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以该撞击区域为中心的放射状特征。图9南大西洋地区重力异常图(据CCGM-CGMW)图10南大西洋地区磁异常图(据CCGM-CGMW)图11是南大西洋地区的高程等值线图,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该撞击区域目前仍然表现为一个近似环带状的深坑,只是后期由于板块运动而将该区域本来的圆型坑拉成了呈东西向较长的椭圆坑(图中白色虚线椭圆区域,长约800公里,宽约500公里)。图11南大西洋“中流砥柱”地区地形等高线图(梁文全,2013,据google earth)三 墨西哥湾的陨石坑及放射状运动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大约10公里的陨石从天而降,飞快地撞击地球,引起了巨大的海啸和全球大火,大地被淹没,森林被烧毁,烟尘遮天蔽日终年不散,植物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枯死,动物则因得不到食物而大量灭绝(图12)。恐龙也被认为是在这场灾难中永远地告别了地球。图12墨西哥尤卡坦陨石坑(据百度图片修编)墨西哥的陨石坑直径大约有180公里,深900米!它就是闻名于世的“奇科苏卢布”陨石坑,它埋在数百米的沉积岩下面,即使你走在上面,也不一定察觉到这是一个陨石坑[6]。这个陨石坑是以墨西哥的小镇“奇科苏卢布”命名的。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PEMEX)在50年代进行石油勘探时首次发现了这个大坑。PEMEX公司的地质学家发现那里的地心引力和磁力不规则,然后对进行了更深的钻探。PEMEX公司没有发现石油,但还是在60年代和70年代进行了多次钻探,而且钻得更深。对岩芯进行检查后,地质学家意识到,他们发现了一种非同寻常的结构!后来经过11年的研究,研究人员最后把的地心引力不规则现象(重力异常)归因于一次碰撞事件。人们开始相信太空中一个巨大的天体曾经撞向了,在那里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陨石坑。成千上万公里的地球外壳蒸发、熔化或者被弹射出去,形成了一个大火球,横扫整个世界。那次大碰撞相当于1亿兆吨TNT炸药爆炸,“奇科苏卢布”陨石坑因此跻身世界七大谜团。当年地球上最大的动物恐龙为什么突然灭绝?“破案”的线索可能就藏在这个大坑里。世界一些地方独特的岩层,哪怕只有一毫米到几厘米厚,都有可能帮助研究人员破译恐龙灭绝这一神秘事件。可是,要把发生在6500万年前的事情准确无误地拼凑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研究人员现在已经搞清楚了的是,有一块直径大约10公里的天体以惊人的速度坠入墨西哥湾。墨西哥国家自治大学的地球学家海梅·乌鲁蒂亚是研究“奇科苏卢布”陨石坑的专家,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揭开这个大坑的秘密。他说:“在地球历史过去的10亿年里,那是最可怕的一段日子。”在那段时间前后,地球上超过75%的物种灭绝了,包括著名的恐龙。在过去的25年里,根据人造卫星数据和地面研究,大部分的科学家相信,尽管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仍有争论,但陨石碰撞地球与这些物种的灭绝密切相关是毫无疑问的。根据作者提出的大陆漂移的源动力-热力不平衡驱动模式[7,8],板块漂移后,在板块尾部应该有拖尾隆起和深海沉积物增厚现象,据此我们可以推断板块的受力方向和运动方向。据此作者给出了图13和图14的板块运动方向和陨石坑的位置关系图,图中可以看出明显存在以陨石坑为中心的放射状运动特征。图13中指向北东方向的力是美国的一个拼接陆块所造成的[9],而指向北偏西方向的力是一个区域的加力(具备拖尾和深海沉积特征),这两个力综合作用的结果也造成了美国密西西比州地区被掰开,产生大面积的低洼沼泽水系,繁殖了大量的短尾鳄鱼等水生动植物。位于南边的指向南偏东的力也具有拖尾和深海沉积特征。图13墨西哥尤卡坦陨石坑(据google earth地图和百度地图修编)图14以墨西哥尤卡坦陨石坑为中心的放射状运动(据NOAA地形地貌图修编)四 百慕大三角之谜与板块深切割关系的探讨该地区还形成了世界上的另外一个谜团,那就是著名的百慕大三角之谜,百慕大三角区位于该区域的东侧(图15),那里发生多起飞机轮船离奇失踪事件。三角之谜自出现以来就众说纷纭,一些百慕大三角的旅行者们每次惊险回归后就报道了他们有关电磁的古怪经历:他们乘坐的船或者飞机会被一种奇怪的蒸汽所吞没,水下会出现光束,而后所有的仪器都失灵、紊乱了,莫名其妙的雾会在整个海面上升起,而当时的自然天气都不可能产生雾,也没有任何理由来解释这些电磁失常情况[10],最新的研究表明它们很可能与大气中的“电子云雾”有关。根据作者在“地震的预测与消减方法”一文中对地震成因机制的解释[11]。发生在百慕大三角区的奇异现象可解释为板块切割造成的深部物质上涌,伴随着深部产生的负电荷和可燃气体上升到空气中,与当地特殊的气候共同作用产生所谓的“电子云雾”。推测这些“电子云雾”有时在上升过程中也会在水下点燃,形成所观测到的水下发光现象,“电子云雾”的流动还会造成剧烈的电磁异常,使得飞机轮船上的仪器设备失效,甚至造成飞机轮船失事。从图15上可以看出,该地区是地球上当前板块切割最明显的地方。图中板块的切割像一把利刃切割一样,该地区有2条明显切割线,一个是刮板切割,另一个是板块横切,该地区板块切割深度巨大,目前在沉积物覆盖的情况下还有近6000米的深海沟,推测切割深度可能达到10000米以上,从Google-earth地图上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个区域的切割地形特征。这种现象在地球上具有唯一性。图15百慕大三角区域的板块深切割现象(据NOAA地形地貌图修编) & 事实上,地球上的这两个特殊区域,在地磁图上也具有特殊性,这两个区域也是地球上地磁变化最为强烈的区域(图16),地磁变化强度超过2000nT,百慕大地区造成了大量轮船和飞机失事,而南大西洋造成了不少卫星仪器设备的损坏,这都和电磁异常密不可分。如果把地质现象和电磁现象联系起来,就比较容易理解。我们可以理解为,这两个地区因为大量的地下电荷外泻形成了电磁异常的巨烈变化,从而引发了一系列事故。图16百慕大和南大西洋地磁变化强度图(据杜爱民,2013)五 结论与探讨1)陨石撞击会造成生物大灭绝,同时引发板块的放射状运动,同时也提供了大陆漂移的原动力。本文给出的2处陨石撞击造成了明显的板块的裂解,这2次陨石撞击造成了生物的灭绝事件。2)陨石的撞击给板块运动一个初始力,使得板块以撞击点为中心产生放射状运动。这种撞击可能是推动板块运动的“原动力”,是上帝的第一次推动力;而由于热力不平衡推动板块持续运动的力被称为板块运动的“源动力”,是板块运动的持续作用力。3)这些是否是真正的陨石撞击,还需要更多的地球化学证据支持。本文只是从表面现象给出了符合逻辑和观测事实的证据。4)一些自然之谜如果能将地球的板块运动统一考虑进去,可能会比较容易理解和解释。除了本文中的百慕大之谜,还有很多森林自燃现象,以及2013年发生在我国长江流域的高温异常气候,应该和地球深部的排气现象结合起来考虑。根据作者在“朝鲜半岛成因与郯庐断裂动力机制”一文[12]中对杭州湾的解释,推测杭州湾和长江可能是大陆漂移产生的一种板块被掰开造成的现象,这种掰开造成了深部气体上涌,发生深部自燃产生异常高温天气;另外今年发生在华北平原、华东和华中的大面积雾霾天气是否也应该和这种板块的被掰开所造成的深部气体上涌造成的带电气溶胶联系起来,值得进一步思考。六 参考文献1)侏罗纪仿真景观,地球五大生物灭绝事件:白垩纪恐龙灭绝[OL],[]./htmls/32.html 2)&,百度百科—白垩纪[OL],[]/link?url=j5xMFV00MbZ2yylkfRwvHn0cjpv4vExsxqtOyPefVCMEOcEQ3SitibHCNbIsPkQ1 3)海澜,世界10大著名陨石坑[OL],[]. 4)梁光河,[OL],[].5)Andrea Donnellana, Bruce P. Luyendykb,GPS evidence for a coherent Antarctic plate and for postglacial rebound in Marie Byrd Land, 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 42 (–311 6)&,墨西哥尤卡坦陨石坑[OL],[]./link?url=3qNIo65kSpoAS1pg6PRLQavOOCC9413Xyy08Y85cSYvGGLIEnc8klDtlt-Oyg4DNMeWAmQrovm0tN0BleZHTD7)梁光河,大陆漂移的源动力—热力不平衡驱动模式[OL],[],/home.php?mod=space&uid=1074480&do=blog&id=7272468)梁光河,,地球科学前沿,3(2013),86-969)梁光河,,地理科学研究,2(2013),30-3710),百慕大三角之谜[OL],[].11)梁光河,地震的预测与消减方法[OL],[]. 12)梁光河,朝鲜半岛成因与郯庐断裂动力机制[OL],[]. http://sea3000.net/wenku/01.php&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梁光河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13
评论 ( 个评论)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作者的精选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草根民科的戏剧人生——徐荣祥因噎身亡
已有 17509 次阅读
|系统分类:
& & & 日徐荣祥在拉斯维加斯他的那个豪华办公室中(比尔·盖兹与他住在同一座楼上),因吃工作餐而被噎死。那天徐荣祥格外兴奋,不仅因为美宝烧伤药进入FDA三期,而且在此仅仅几小时前,他还刚刚跟奥巴马和希拉里都通过话。 & & &徐荣祥发明创立的“烧伤湿润暴露疗法及湿润烧伤膏”(MEBT/MEBO)1988年获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同时,卫生部将湿润烧伤膏列入国家级新药,1989年卫生部发出向全国推广普及湿性医疗技术的通知。1989年,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批准创刊《中国烧伤创疡杂志》,将徐荣祥的烧伤创疡理论及技术作为独立学科确立下来。1991年,被国家卫生部列人首批十年百项科技成果向全国推广的十项重大医药技术之一。徐荣祥对多个国家的成批特重度烧伤病人进行的成功的治疗,使中国的烧伤医学快速传播到了世界。 & & & 徐荣祥曾经公开宣布,由他所领导的研究团队成功克隆出超过206个人体组织器官。方舟子曾批评徐荣祥的“克隆”显然和生物学界所说的“克隆”完全不是一回事,属于挂羊头卖狗肉,拉大旗做虎皮。靠杜撰术语糊弄人,是伪科学的一个特征。 & & & &日徐荣祥在旧金山高等法院起诉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山中伸弥,称其冒名欺骗。徐荣祥律师表示,山中伸弥的“人体体细胞诱导成多能干细胞”是徐荣祥专利所有权“损伤器官再生科学路线”的核心内容。,路透社在发出徐荣祥称人类已经进入器官再生科学应用时代新闻的同时,在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刊出徐荣祥演讲的巨幅照,并在另一大屏幕以巨型文字书写 : &“Dr.Rongxiang XU Decleres Kickoff of The Applied Organ Regeneration Science Era”——徐荣祥宣布人类开始器官再生科学应用时代。路透社刊发了徐荣祥父子获得洛杉矶SCROLL AWARD最高荣誉奖的新闻,同时在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上刊出洛杉矶政府颁给徐荣祥父子奖的照片。日,徐荣祥博士荣获 Informal Economic Forum (IEF) 经济俱乐部授予的2013年 Golden Biatec国际奖。在专门的颁奖典礼上,他以“启动身体 PRC(潜能再生细胞)再生生命”为题详细论述了器官再生科学应用时代的到来。徐博士进一步表明,器官再生科学不仅为健康提供保证,也是人类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最高理想。徐博士是今年 Golden Biatec 国际奖的唯一一位国际获奖人,他因发明“人类器官再生和延长寿命的科学应用路线和方法” 获得此奖。 & & & &“民科”,民间科学家是也。即身处举国一体的科研体制之外,既不向国家申请立项、也不找政府和纳税人要钱,自己选课题研究,自己投入经费献身科研事业者。 & & & 据称,徐荣祥生前已经拟定宏大的再生医学计划,潜在全球市场财富预期每年千万亿以上。他的计划现在得到美国政府和强大基金会的承诺和支持。美国FBI已经把他列入重点保护人士的名单,可以在全球给予全天候的安全保护。 & & & 友人看到徐荣祥被噎死的消息,相信吃饭绝对绅士的徐荣祥一般不会被呛住?而即使情绪过于兴奋被呛住,外科医生出生的他也不会被噎死!带着极度怀疑的态度,给徐荣祥发去电子邮件问候:“徐总,看到下面报道,不敢相信。试问一下。” &收到却是朋友的回复:“先验明正身,然后干掉。毫无悬念。57岁噎死,太喜剧化了。马航续曲。“ & & & :徐荣祥先生不幸过世是人类的巨大损失。徐荣祥先生发明烧伤神奇药物和神奇治疗赢得巨大荣誉和财富备受争议的是他提出细胞再生、组织再生和器官再生比较模糊的新认识。生物细胞再生(如刘实先生提出细胞繁殖传代说)没问题,组织(一般指同类细胞组成的构造)再生能力很弱但有可能(如伤口愈合等);由不同组织“合成”具特定功能器官的再生一般被认为没有可能(如断肢再长出新肢体等)。徐荣祥先生一直信心满满踌躇满志可能探知了生理发育中的一些秘密,却因不幸过世都带走了!科学探索和认知有时可遇不可求。再有人认知到徐荣祥先生认知到的东西,恐怕又得几个人生轮回了。安息吧!徐荣祥先生!(本文根据网络资料摘编)【百度百科徐荣祥简历】年在青岛医学院北镇分院临床医学系学习。1989年首次发表了在用一种植物药治疗的烧伤创面上,发现了皮肤中的一种具有生长活跃细胞可使深度烧伤创面无疤痕愈合的文章。1990年美国《新闻周刊》专题采访报道烧伤再生医疗技术。1990年创立美宝国际集团,致力于湿性烧伤疗法的发明和推广普及,同时致力于人类生命再生复原科学研究。2000年8月,中国烧伤创疡杂志第三期,以中英文系列报道了皮肤原位干细胞再生复制皮肤器官的详细研究。2000年国际干细胞研究网,报道了中国皮肤组织变为角蛋白十九型干细胞的研究新闻。2001年2月,徐荣祥在美国夏威夷国际会议上作了组织细胞转变干细胞而后再形成各组织器官的专题学术报告。2001年徐荣祥向美国和欧洲、日本、中国等国家申报了将体细胞在体外和体内培养为干细胞并形成组织器官的专利平台,在专利依法公布后,相关国专利局网站均公开研究资料而获得著作权。2002年10月,徐荣祥在美国召开的“世界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大会”上,作为十个演讲人之一向大会作“组织潜能再生细胞再生组织器官”专题报告。2003年徐荣祥相继在新加坡等国召开的干细胞国际会议和世界皮肤学大会上作相关用组织细胞变为干细胞的学术专题报告。2004年世界著名医学、生物学文献出版社KARGER,正式出版徐的再生医学英文专著《烧伤再生医学与疗法》,公布了组织细胞变为干细胞以及形成组织器官的图谱及详细的使用方法。2005年至2006年间,徐获得美国体外培养组织细胞变干细胞并形成组织器官、原位再生组织器官、相关再生医学的多项专利权。2007年8月,徐在北京用中英文发布了206个组织器官克隆和转变癌细胞研究承诺兑现的研究报告。日消息,美国著名的《自然》杂志刊登了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的科学家利用多能干细胞体外克隆肠器官组织的科学研究报告,世界各媒体也报告了这一新闻,将其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干细胞克隆组织”,其科学研究报告的内涵如何。日,首届国际烧伤创疡学术会议在江苏南通召开。徐荣祥首次正式公布人体再生复原科学体系,他称高等动物具有再生功能,人人都有返老还童的再生机制,人类生命长度为300年。日,徐荣祥“潜能再生细胞及其培养方法”获得中国专利授权。奥巴马与徐荣祥的儿子徐鹏【网络资料参考】【宋子文噎死之谜】 & & & &1971年4月的一天,美国西部城市旧金山,傍晚时分,一辆乳白色流线型小轿车在湾区林森路158号前缓缓停住了,从车里走出已是77岁的宋子文。虽然双鬓染霜,龙钟老态,可他依旧像当年那样喜欢穿白色外套。这天晚上,他和夫人张乐怡,前来湾区应邀参加一位老朋友为他举行的晚宴。 & & &因为是阔别友人的难得相聚,宋子文饮酒品菜,胃口大开,可是谁也没有料到,就在宋子文边吃边谈的兴奋之时,他忽然“咯”的一声打了个嗝!宋子文在打完嗝以后,便不再说话了。而且脸色憋得又红又紫,刚才还奕奕有神的眼睛不知为什么向上翻了翻。张乐怡见丈夫突然将头向左一偏,立时感到大事不妙。她立刻上前去扶头向右侧椅背上倾斜的丈夫,不料她刚伸出手来,宋子文的头脖颈一梗,耷拉下来…… & & &半小时后,急匆匆赶来的几位美国医生为已经僵卧在床榻上的宋子文作了检查。医生失望地告诉已在一旁哭成泪人的张乐怡说:“没救了,夫人。宋先生的死因已经查明,他是在吃饭时因过度的兴奋,不慎将一块食物呛进气管里,从而导致呼吸不畅,最后因心力衰竭猝然而死!”&【海姆里克腹部冲击法(Heimlich Maneuver)】也称为海氏手技,是美国医生海姆里克先生发明的。1974年他首先应用该法成功抢救了一名因食物堵塞了呼吸道而发生窒息的患者,从此该法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拯救了无数患者,其中包括美国前总统里根、纽约前任市长埃德、著名女演员伊丽莎白?泰勒等等。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利用冲击腹部--膈肌下软组织,被突然的冲击,产生向上的压力,压迫两肺下部,从而驱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一股气流。这股带有冲击性、方向性的长驱直入于气管的气流,就能将堵住气管、喉部的食物硬块等异物驱除,使人获救。“海姆立克急救法”救护方法: & & &常采用站位法。即病人神志尚清醒能站立,救护人从背后抱住其腹部,一手握拳,将拇指一侧放在病人腹部(肚脐稍上);另一手握住握拳之手,急速冲击性地、向内上方压迫其腹部,反复有节奏、有力地进行,以形成的气流把异物冲出。病人应作配合,头部略低,嘴要张开,以便异物的吐出。 & & &病人如陷入昏迷不能站立,则可取仰卧位。救护人两腿分开跪在病人大腿外侧地面上,双手叠放用手掌根顶住腹部(肚脐稍上),进行冲击性地、快速地、向前上方压迫,然后打开下颌,如异物已被冲出,迅速掏出清理。对幼小儿童的急救方法是,救护人取坐位,让儿童背靠坐在救护人的腿上,然后,救护人用双手食指和中指用力,向后上方挤压患儿的上腹部,压后随即放松。也可将小儿平放仰卧,救护人用上法挤压。& & & &如果在紧急情况下,病人周围无一人在场,则可采用自救法。患者可用自己的手或椅背、桌边顶住在上腹部,快速而猛烈地挤压,压后随即放松。&“海姆立克急救法”注意事项应用于成人1、抢救者站在病人背后,用两手臂环绕病人的腰部。2、一手握拳,将拳头的拇指一侧放在病人胸廓上和脐上的腹部。3、用另一手抓住拳头、快速向上重击压迫病人的腹部。4、重复以上手法直到异物排出。应用于婴幼儿使患儿平卧,面向上,躺在坚硬的地面或床板上,抢救者跪下或立于其足侧,或取坐位,并使患儿骑在抢救者的两大腿上,面朝前。抢救者以两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儿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快速向上重击压迫,但要很轻柔。重复之,直至异物排出。&自救可采用上述用于成人4个步骤的2、3、4三点,或稍稍弯下腰去,靠在一固定的水平物体上(如桌子边缘、椅背、扶手栏杆等),以物体边缘压迫上腹部,快速向上冲击。重复之,直至异物排出。&用于无意识的病人使病人仰平卧,抢救者面对病人,骑跨在病人的髋部用你的一手置于另一手上,将下面一手的掌跟放在胸廓下脐上的腹部,用你的身体重量,快速冲击压迫病人的腹部,重复之直至异物排出。&&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磊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6
评论 ( 个评论)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作者的精选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失落的天堂不哭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