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和杰克与吉尔在线播放游戏画面不清晰,怎么调

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述说故事的城市: 欧洲城市体验
利用寒假时间,一个人到欧洲游走了一番。巴黎、罗马、柏林、巴塞罗那,无论你去过与否,每个名字似乎都能激起你心中的一道涟漪。或许来自儿时读过的经典名著,还是当今时尚艺术的代名词。我也好奇这些名字的背后是何种魅力使人心生神往。拜访过她们我才知道,原来每个城市都有其精彩绝伦的故事。她们用独一无二的方式向游者们娓娓道来。巴黎始终困惑着我,到底什么使得其如此与众不同于世上成百上千的城市。&最浪漫的城市&,&傲慢的法国人&,&时尚之都&。尽管巴黎远不及当年的辉煌,但她却依然总能成为世人的焦点。这原因或许在于巴黎有太多故事,每个都那么经典的可以写入你的教科书。蒙娜丽莎把你带入卢浮宫,拿破仑把你引向凯旋门,雨果敲响巴黎圣母院的钟声,法国大革命的硝烟使得协和广场依旧庄严; 梵高、莫奈、马蒂斯使你游历奥赛美术馆。在巴黎,一切都是真实的。课本中的记忆被一一唤醒。整个老城区保留着大部分十九世纪的精美石雕建筑。就连地铁车站,大片色彩的几何壁画以及奇形怪状的休息座椅无不透露着二十世纪初风格派及新艺术潮流的身影。这一切代表着人类过去两百年最高成就的产物怎能轻易将巴黎从人类的记忆中抹去。就连伍迪& 艾伦 (woody allen) 对巴黎的那些故事深爱不已吧,他献给巴黎的赞美诗 &&《午夜巴黎》更又一次使巴黎在我们的脑海中回荡。
此地铁站的壁画令人想起蒙德里安 (Piet Mondrian) 在巴黎时的风格派 (De Stijl) 画作巴黎述说着现代文明的精彩,罗马则纪录了早期文明的壮举。无需任何讲解,光看罗马城市的建筑你已可以领略其何等壮丽的故事。罗马在建筑领域的突破奠定了许多现在建筑的雏形。拱门 (Arches) 发展出了斗兽场、拱顶 (Vaults) 铸就了万神庙。拱顶造就了后世巴黎的圣塞韦林教堂 (Saint-S&verin Church) 和华盛顿的国会大楼。巴黎的凯旋门,圣路易斯大拱门则是拱门结构的极佳代表。圣彼得大教堂 (Saint Peter&s Basilica),纳袄那广场 (Piazza Navona),特雷维喷泉 (Trevi Fountain) 以及西斯廷教堂 (Sistine Chapel) 则体现了罗马在文艺复兴及巴洛克时期的活跃。这些建筑勾画着一个早期巨人的形象。老城区依旧保留着石子的路面,汽车开在上面咯噔咯噔的。城市也有些博物馆由当年的私人住房庭院改成。大片的古老壁画和成群雕塑自然地堆放着,没有过多的修饰。走在里面就像又回到了那个以雕塑壁画为审美媒介的年代。我一生中也没看过如此之多的理石雕像和建筑,它们把当年那个帝国的风光沉甸甸地展现给我。
阿特姆彼斯宫 (Palazzo Altemps) 将壁画,雕塑,和现代时装融为一体。陈列自然,毫无刻意修饰之痕提起柏林,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纳粹和二战。而柏林教给我的,正是城市可以如何有力地述说她今天的故事,改变人们对其传统的印象。柏林的城市项目无不透露着对历史的反思以及人文关怀的理念。柏林的议会大楼有个透明的球顶。游客可以到球顶参观,透过玻璃的地面可以直接看到在下面开会的议员们。要是哪个议员工作时偷懒打瞌睡或是在玩愤怒的小鸟,头顶可是有人 &看着& 的。令一方面,当议员为某项问题争得的不可开交之时,他们尽可抬起头,看到头顶的人民,提醒他们这个国家到底属于谁。除了议会大楼的巧夺天工,犹太集中营纪念广场更是令人印象深刻。整个广场占地n公亩,由几百吨形状完全相同的混凝土方块组成。乍看不觉新奇,可穿过广场让人难以忘怀。整个广场的地势凹凸不平,有的混凝土高达3,4米,完全遮住了你的视线。一个个混凝土块间的距离也很小,只容一人通过。穿过广场,周围都是高高的混凝土块,遮得不见天日。只能通过方块间的微小缝隙寻找他人和阳光,但当你刚扑捉到一个身影,下一堵混凝土块又遮住了你的视线,你加步快走过希望在下一个缝隙再看到那人,可他已不见。人的视线就这样不断被一桩桩混凝土块剪切着,头顶看不到阳光。3、5分钟下来真的有点阴森恐怖。有人诠释说设计的寓意就是让人体会在死亡的旅途上,人人都是孤单惶恐的。他人的身影转瞬即逝就像当年犹太人身边的朋友亲属一个个突然消失一般。当初为了四百万欧元的耗资来修广场引来不少非议。广场更是放在市中心的黄金地段,紧邻国家广场,购物中心,车水马龙的人们每天都要经过。这是我参观过最简单却又最震撼的雕塑群了。除此之外,柏林的博物馆是我在欧洲参观最便宜的,四五十家博物馆三天的通票只需十欧。这些项目令我赞叹德国人反思过去的决心以及一心向前的态度。
高低不平的小路只容一人通过,高大的混凝土将人们隔绝,似乎预示着在通往死亡的路上所有人都要孤单前行巴塞罗纳因其建筑以及城市规划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刚踏入巴塞罗纳的机场心情立即大好。不同于之前所有国家狭小陈旧的机场,大胆的曲线,宽敞的空间加之充足的阳光马上让人感到城市的现代感十足。漫步于街上,城市大道都是笔直纵横交错的,很容易认清方向。所有拐角街道的房屋都不采用直角设计,而是呈现出一个斜面冲向十字路口,这样增大了行人的视野,使得街道看上去更加 &友善&。街道两旁的房屋同为石雕建筑,但却不同于巴黎的风格。建筑参杂了更多有机的如植物造型的线条。这或许要感谢几位天才建筑师的影响吧。当年以高迪为首的现代派建筑师融合新艺术风格开拓了独具一格的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 (modernisme) 使得城市里充满了奇异的建筑。圣家教堂 (Sagrada Fam&lia)、米拉公寓 (Casa Mil&), 巴特约之家 (Casa Batll&),高迪的许多建筑受自然有机形状的启发,加上对排除几何的研究,他的作品充满了不寻常的线条,丰富的想象力使得建筑颇具魔幻色彩。规整的城市街道配上多变的建筑,走在巴塞罗纳的街上让你怎样也看不够她。
高迪的米拉公寓 && 有如童话中的建筑除了上面的城市,顺便想提及得是其他几个城市给我的简单感触: 希腊给我意外之处是城市由于金融危机期间市民的游行抗议,城市到处充满了杂乱的涂鸦,给我一种很缺乏治安的感觉。市民的情绪虽然得到了发泄,但对城市形象的破坏还是不小的; 在荷兰时听一个当地人介绍去了趟一个阿姆斯特丹周边的城镇乌德勒支 (Utrecht)。小镇的建筑比阿姆斯特丹更漂亮,也保留了更多的壮观的古迹。整个城市毫无声色之都的氛围。我才意识到在一个国家深度游的意义在于更全面了解一个国家。欧洲许多城市都有民间自发成立的义务城市导游。他们没有一分工资,每天带领几十上百的游人参观城市。小费是他们的唯一收入。从他们那我听到了许多故事,帮助我更好了解一个城市的历史。
雅典的街区随处可见大片的涂鸦再回想当初那个问题为何这些城市举世文明,他们都在述说自己特殊的故事: 巴黎几个世纪的辉煌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精美的艺术品和建筑; 古罗马建筑的成就奠定了后世文明的基础,将石雕艺术发挥到一种极致; 柏林对悲壮的历史有着深刻的反思,并用极其创新的理念反映着当今的活力; 巴塞罗纳因几位现代建筑大师的辉煌而至今闪耀。这不得不使我联想到那些最令我难忘的中国城市也都有着相似的特征: 一代代艺术巨匠在巴黎创造了惊世艺术,一朝朝世人对佛学的虔诚开创了精美绝伦的敦煌石窟; 罗马人对石雕艺术的造就使得其城市独树一帜,徽州人对山水灵气的独特理解造就了西递宏村的唯美建筑; 柏林极富理念的城市设计使得其极具活力,北京大胆多元的城市项目彰显其对未来的信心; 巴塞罗纳被高迪等人引领得独具一格,杭州西湖因苏轼的赞美流芳百世。从这个角度看,城市是鲜活的。她的个性体现在她的历史,同时体现在如何将她的精神传播给世人。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最终变成符号,成为了人们对生活态度的一种向往。
在柏林期间的城市义务导游Kim向大家讲述犹太纪念广场的故事
机器,请说话!
全世界的市场都在经历着一个巨大的变革。消费者们已经厌倦了设计师以及品牌形象师所做作出的一切努力。他们觉得我们努力的猜测着、预想着一些他们想听到的词汇和短语的行为实际上是让他们感到非常烦闷的。换句话说,消费者就是想让我们&停止思考理由&。让我来向你介绍一下麻省理工大学 (MIT) 6号楼地下室的可乐贩卖机。有一天休息的时候,我站在那儿想买一瓶 Dasani。我能够听见硬币掉进机器里的声音。接着,就是一个长长的停顿,这就能够让你产生 &糟糕,该不会是&&& 这样的想法。然后又有了巨大的轰隆隆的声响,像游戏 && 一样,塑料瓶形状的 &弹珠& 就从机器里一直滚到出口处。有时,我会想把这声音的机械感画出来,但是最终我还是放弃了。可乐贩卖机的奥秘是令人费解的,一个人类学家对这样知识的渴求是非常厉害的。
鲜艳并且散发着诱惑光泽的机器。(图片来源:&).这是一个非常奇妙的声音,因为它是低沉的且轰隆作响的。但是我喜欢它却是因为它的那种偶然性。它就是因为一个塑料瓶子在可乐贩卖机里滚动所产生的。这可以称为是一种 &发现声音&。没有人设计这种声音,这不像是关车门的声音,那是底特律精心架设在车里的以便告诉人们他们买了一辆好车,告诉人们他们的汽车是质量以及工艺的完美典范。不是的,可乐贩卖机有像一点儿像是洗碗水。它发出的声音就是它们自己衍生出来的。在洗碗水这个例子里,声音是滚动的但没有轰隆隆的声响。它发出的是哗哗响的声音,像是把大海放在了盒子里一样。(伙计,那些杯碟就像是在冲浪。)我的 ThinkPad 的键盘能够发出塑料质地的沙沙声,而硬盘发出的则是高声调的尖响。前者让我觉得我敲打键盘手下如有神; 后者则让我觉得我在键盘上的一切操作都是要依靠于平凡的硬盘。也有一些声音我不喜欢: 在电影院里剥糖纸发出的声音。这让我产生了一种不信任的感觉。不是所有的 &发现声音& 都是让人愉快的。&发现声音& 的魅力在于它们是未经过设计而产生的。它们就是那样的出现。没有人想着去制造它们。没有人想去猜测一个中年人类学家想从可乐贩卖机或者是他的洗碗机以及笔记本电脑里听到些什么。同时这些又是极富有魅力的,因为这些事物就像是白板一样。我不需要改变其他人关于这些事物的想法以及产生的意义以便于迎合我的思维。这就是我所想到的。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制造了那么多可以说话发声的物品,其中意义重大的却乏善可陈。因为就正如我所说,消费者已经厌倦了我们对于 &意义& 上的一切极致努力。部份问题在于持续不断的 &KISS (Keep It Simple, Stupid/保持简单,傻瓜)& 的专制体制市场。没有意义总是比低级的那种意义要好的很多。但是,也有一些出自名家的经过精心设计的 &意义&。(作为一个设计师的丈夫,我知道一些经典范例的一手资料。) 他们所想的 &意义& 就很受欢迎。他们制作的物件就更有趣,更具有声音性 (非常棒并且充满才智),更友好 (非常积极且与人合拍),更富有召唤力并且更有音乐感。我仅仅是希望在客户对设计师的 &设计诉求& 里,&无意义& 能在其中占有一个席位。我们应该为物品所有者或者是与物品有友好关系的人一个空间。你知道,这就像是墨西哥城里写着 &可用& 字样的标识一样。因为这就显示出了莎士比亚笔下李尔王的错误: 毕竟,事情总是会无中生有。没有什么东西在说话! 抱歉 && 营销人员忘了他自己 && 这应该变成: 没有什么东西能够似是而非,即使说了话也犹如无言一样。
退出是一项原则性选择
在我上一期发表的中,那时是杰罗姆&大卫&塞林格 (J. D. Salinger) 刚去世几天时,我提到说他的隐遁已经快像他对美国文学所做的贡献那样为人所熟知了。我把他和过去几年的几个人相比,像霍华德&休 (Howard Hughes),就发现他长达五十年的社会经历造成了这不成比例的情感阵式,包括迷惘、好奇、愤恨和挑战。然而最近的经历却带给我一个重新审视这个问题的机会,就是即使是不合理的,那么也还能被当做是有原则的和可解释的。为了保持透明性、充分的公布、以及自我宣传,一开始请让我声明我的文件里包含了一个鼓鼓囊囊的文件夹命名为 &一个吝啬鬼进入社会联网指南&。这不意味着我从来没有登陆过 Facebook 或者 Twitter && 即使是登录这些网站我也是非常谨慎地,并且很少在上面露脸。不久前一个朋友让我加入她的名叫 LinkedIn 的网络社区。当我加了之后,网站发给了我一份名单,上面包括我认识的人,并且还向我发出了邀请,上面想和我取得联系的人。我也照做了,然后反应是令人震惊的。许多人的进程都在进行着,每个人都会诸如此的通知我那就是我已经和他们联系上了。尽管我们确实是已经联系上了,而且多数时候已经联系彼此很多年了。同样的提醒还包括邀请我去建立我自己的社交网络,尽管我从来没有想去建立一个。令人震惊的,同时又有些感动的是,如同洪水般的强烈抗议反应来自于没想要被安排的一部分人。让我惊讶的是,我所认识的了解技术最尖端的设计师曾骄傲地宣布他从不属于 LinkedIn 或类似的网站。英国作家,在阅读了精美的印刷品后,进行了紧张的还击:
我点开链接然后看到自己在网站上要履行的责任: &&&根据此协议,你已经承诺授予了非独家的,不可撤销的,全世界的,永久的,无限制的,可转让的,从属的,付费的并免版税的被我们以任何现在或未来发现的方式复制,编制衍生作品,改进,分享,发布,删除,保存,添加,并使用和市场化,您提交给我们的任何东西,没有任何进一步的同意,都不会交给第三方。&
我的天啊。他们想要做什么? 我不朽的灵魂? 如果我把它给了你,你是否就会原谅我? 并且删掉我上传到网上的东西? &一个在夏威夷的工业设计师写道,&谢谢 LinkedIn 对我的邀请。但是不需经过商业网络的中介就能够和老朋友保持直接的联系,这已经让我足够开心了。&一个设计评论家这样反对道 : &很高兴听到你的消息,但是我已经下线了,不过我已经记住了你最新的电邮地址。&一位在西海岸的美术设计师说: &我爱你并思念你,但是我憎恨在 LinkedIn 上被链接!&一个艺术志愿者说: &我不上 LinkedIn,我在加入 Facebook 一天之后就觉得我一定是变傻了才加入的,所以我删掉了我的帐号。&我发现那样的网站对于发展事业来说很有用,向特定的观众传递信息,持续提供着大家都感兴趣的领域的进展,或者和难以接触到的朋友交流照片。然而,我对那些拒绝我邀请 (其实不是我写的邀请) 的人感到十分的同情和抱歉,我打扰到他们了。塞林格会理解的,尽管他很可能不会给予批评。这就是为他与日俱增的顽固的与世隔绝而创造的机会。就算他是个极端的例子,但有些时候就是有极端例子我们要去面对或者是去逃避的。塞林格逃离社会的目的就是有保全隐私的可能性。那里有电话,但并不是到处可见的,他们毫无偏袒地传达着琐事和正事。Facebook 现象是不可预见的,Twitter 也没有创造追随和被追随者。对于杰奎琳&肯尼迪 (Jacqueline Kennedy) 来说,被追随意味着被烦扰,而自由摄影师对于那些基本不会被照的人都是轻视的。然而如今,每个人都好像照相机,并且其他每人都是直呼其名的。就这个网站还回给你发送关于找工作建议的邮件。笔者的建议是在联系你不认识的人的时候不要使用姓氏。而犯这样随告知名字的错误在不久前还是不予考虑的。塞林格为保护他生命的故事和他创造的故事的产权激烈的奋斗着。但是这不奇怪么,当有这么多针对艺术家的辩论是关于那些粗糙的问题例如谁拥有什么或者能拥有多久?当 iTunes 提供了免费的CD转换,Google 拥有了和创作协会和知识产权的版权交易能够复制著作,这个概念立马变得滑稽,并且值得深入思考。塞林格的古怪并不唯一。历史上的作家和艺术家也并不像普通人那样表现,不管这意味着什么,或者曾经意味着什么。英国作家罗伊&富勒 (Roy Fuller) 曾列写过一首表现因为与众不同而痛苦的诗,在众多的不同中他写道:
Swift had pains in his head.?&Johnson dying in bed?Tapped the dropsy himself.?&Blake saw a flea and an elf.?Tennyson could hear the shriek ?Of a bat. Pope was a freak.?Emily Dickinson stayed?&Indoors for a decade.?Water inflated the belly?Of Hart Crane, and of Shelley.?Coleridge was a dope.?Southwell died on a rope.
Donne, alive in his shroud,?Shakespeare in the coil of a cloud,?Saw death very well as he?Came crab-wise, dark and massy.?I envy not only their talents?And fertile lack of balance?But also the appearance of choice?In their sad and fatal voice.那些矛盾的特征 && 选择和丧失的平衡 && 会带来一个怎样的线索: 塞林格把自己隐退在公众之后的时刻正是他得到很多成就的时候。他在自己的游戏顶端的时候离开,他留给读者以想象,想象着他的游戏的真实究竟是什么。但是如果这不是一个游戏呢? 如果塞林格的怪异即他突然从出版界退出 (据说他从未停止过写作,尽管没人知道是写了什么并且写了多少) 不是像看上去那么的蹊跷,而是完美的诠释了选择成为一个传说中的 &归隐人&。这个词语主要用于出版机构指代名人的。事实上,隐私的真实概念从未被完全忘记。甚至是 Facebook 承诺的 &由你自己来决定在 Facebook 上分享多少信息并且怎么样设置你的隐私& 也一样。所以现在又有了。但是有一些真实的隐私的人真的就离开了么? 安迪&沃霍尔的明智的 &15分钟规则& 提醒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短暂的成为 &某个人&,但它也迫使我们认识到,我们不再有奢侈的权利去不做无名氏。
有时,少亦足矣
上一年四月,我用一个只有一张索尔&斯坦伯格 (Saul Steinberg,插画家) 画作的ppt文件做了个演讲。这是我最想要表达的一点。我之前的演讲通常都没有放图像。向设计师们演讲的人总是被要求放或者是创造一些视觉。我说 &视觉? 我连现实都没有怎么视觉?& 又或者我好歹放了一点,但我发现没有人觉得过瘾。当主办人发现我真的不准备放图像的时候,他们总是不相信: &设计师可都是注重视觉的人啊! &&是的& 我说,&正因如此我才没有附上任何视觉做支撑。设计师们能在脑中看到画面。只有你的客户才需要图片,那些客户在你解释图片将会是什么样子后,他们会嚷嚷道 &我从没想过它会是这样的!&,而且他们还有一堆签名文件做靠山。设计是一个展示结果的过程,明察秋毫是设计师们具有的一像犀利的技能。
作者ppt里那张唯一的图片: 索尔&斯坦伯格为日的《纽约客》(The New Yorker) 封面创作的插画。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很好的掌握这项技能,但并非只有设计师才会在脑中看到图像。很多人在很多活动中,比如阅读时,就发现自己可以为自己提供视觉支持。想想那些戏剧的创作。一套设计精良的布景能无限的提升观看的体验。如果你想要给观众呈现一出客厅情景剧,不能连个客厅都没有。不管接下来的剧情是什么,帷幕徐徐上升,观众掌声响起,表达的是对布景师的赞美。但如果那里没有布景,有经验的观众就算中途来看那个戏剧,也没有什么损失。没有布景或者支撑物的现代戏剧力量主要体现在独白者身上。他们被迫游走,没有舞台布景,只能随机运用一些家具去表现地方甚至人物来补救。像演员科尼莉亚奥&蒂斯&斯坎勒 (Cornelia Otis Skinner) 与鲁斯&德雷柏 (Ruth Draper) 最著名的是一场一个女人的表演。她们出演了所有的部分,戏装通常没什么明显的变化,一顶帽子、一条围巾已经足够,而且舞台通常也没有布景。正因为他们拥有看到并非真实存在的事物的能力,演员能带动观众对环境以及居住其中的人产生共鸣。
《我们的小镇》(Our Town) 的舞台。 (图片来源: Flickr 用户&&下的&)这种效果在像桑顿&怀尔德 (Thornton Wilder) 这类剧作家中并没有失去。他的《我们的小镇》(Our Town)&证明了,如果剧本和演员足够好的话,观众将对场景拥有更多的想象。《我们的小镇》是由一个舞台监督讲述,他仅凭几张椅子、桌子和手上的一些其他道具,造出了上世纪初新英格兰的一个小镇。主角乔治&吉布斯 (George Gibbs) 和埃米莉&韦布 (Emily Webb) 站在梯子上,倚着他们想象出来的窗户对谈,述说他们房子的第二个故事。我们接受这类缺乏道具的情况并不意味着舞台设计的消亡。每晚很多新的戏剧都有精心制作的舞台布景,他们也为观众提供足够的想象空间去打破视觉的限制。但没有布景的尺度能有多大,这类尝试在某种程度上解放了戏剧创造,就算不总是成功的,但也是有益的尝试。把莎士比亚走下舞台,创作了《莎士比亚在公园》() 的乔&帕普 (Joe Papp) 出了名,这也让全国出现有类似名字公司的这样一种分类。最近,我去了塔克马和华盛顿,去看有我儿子参与的一场叫《莎士比亚在停车场》() 的表演。这场表演要么出于崇敬,要么出于无礼。塔克马这个城市在戏剧艺术上并不出名。我之前唯一一次去那里,是在去雷尼尔国家公园 (Mt. Rainer: Mount Rainer National Park) 的路上途经那儿,感觉它主要由当铺、枪店、薪水支票现金兑换服务和赌场组成。有人提醒我说这个城市充斥着从当地纸张工厂传出的硫磺味儿,可是我什么都没闻到。这次去情况就不同了 (尽管还是有人提醒我那些刺鼻的气味,我还是没有闻到)。华盛顿大学的塔克马分系现在占据了很多市区里的旧工业楼,非常全面地体现了有效再利用。现在最突出的市区主题是 &玻璃&。穆拉诺酒店 () 每层地面都是不同的玻璃艺术家的作品。戴尔&奇胡利 (Dale Chihuly) 是本地人。幸好被旅行者文学夸作 &著名的& 的垫木不是由玻璃做的,而是放着奇胡利的作品,并作为通往由亚瑟&埃里克森 (Arthur Erickson) 设计的玻璃博物馆的通道。《莎士比亚在停车场》制作了一个马拉松式的表演:&亨利四世:第一部,亨利四世:第二部,亨利五世,理查德二世和理查德三世。这些表演主要是在一些借来的店面前,它总是会扩散到街上或者附近的停车场中。当戏剧挪到外头时,观众也跟着挪,无论下雨、寒冷、还是隔壁酒吧传出的音乐也无法阻挡他们。那里没有布景也不需要布景。店面前的地方可以根据剧情作为城堡或者监狱。这并非唯一跟传统不同的地方。《莎士比亚在停车场》既不忠于莎士比亚传统,也不拘泥于性别。理查德二世是由穿现代衣着并带有纽约腔的人来表演的。福斯塔夫 (Falstaff,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喜剧人物) 和豪斯伯 (Hotspur,《亨利四世》中的英雄人物) 都是由女人来演的。对我来说,我完全无法融入到剧情中。我无法想象福斯塔夫是个女人,任何她的表演都是无济于事的。但是豪斯伯,却是可信的,不仅因为饰演他的那位有才华的年轻女人能有说服力的表达她的台词,更因为她的移动带有舞者或者拳手的优美 (实际上她也亲自表演了所有打斗场面) 。如果角色分派有时出现问题,表演就会很搞笑。最后一场马拉松式表演是理查德三世,最终理查德在战斗中被里奇满的入侵军杀害。塔克马的版本是战斗变成在街头赤手空拳的格斗。这场戏并没有什么说服力,有人看到窗外的这一幕之后打911报警说 &有大概6个人在街上打架,大概20人围观&&(一辆警察巡逻车被派过来了,幸好没人被逮捕。) 说起逼真性,现实总是胜于视觉。
设计: 一种充满有用的工具
设计是一种充满力量的工具。2008年在伦敦的 V&A 博物院举办的名为 &冷战现代: 设计 & () 的展览很好的体现了设计的影响力以及它在政治中不可或缺的地位。该展览探索了设计师们如何利用冷战时期的科技,产品和流行文化的诸多层面来视觉化出想象中的乌托邦。整个展览希望让人们把设计看作是军装一样去理解,因为军装不仅仅是一件代表身份的服装,更激发着军人对祖国之于效忠与抱负,对敌人之于震慑与愤恨。设计在它视觉化的表面下也饱含着深意。
托拜厄斯&王 (Tobias Wong) 设计的 NY 钱包 (2002)。然而最近,设计又扮演了另外一种政治角色。这种作用显现在那些遭受到所谓的恐怖主义威胁的民主国家中;对恐怖份子将要炸毁大楼、蓄意破坏商用客机和在水供应中投毒的各种猜测依然占据着报纸的头版头条。这为设计者们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例如,托拜厄斯&王 () 以 9/11 恐怖袭击为灵感设计出了一系列产品,包括美工刀和 NY 的钱包。他之所以求诸于此类型的创作缘于他对其他的设计师没有涉及这一领域而感到沮丧。为了呼应目前在气候变暖问题上的争论,一系列的相关设计产品也应运而生。英国设计组合&采用这一主题自我发起了名为 &气候化物品& (Climatised Objects) 的项目,处理因全球气候变暖而出现的种种危险问题。其中的主要产品是一台名为 &还能是桨&&()&的木制餐桌,其设计灵感来源于英国最近一连串的山洪暴发事件。餐桌表面上看起来是简单的现代家具,但事实上它也是一个木筏,有可移动的桌腿和横梁,当紧急情况发生的时候,可以将桌腿拆卸下来组合成桨。&
&made设计的 &还能是浆& (2006),可以分离变成救生筏的桌子 (右图显示的是两位设计者乘着它在泰晤士河上游荡)。生命改变事件 && 比如 9/11 与全球气候变暖 && 激发了创造者且敦促他们审视当前的政治、社会和经济趋势。由此,设计者们开始逐渐运用他们的作品来评论他们周遭的世界。这些作品暗示了目前的全球性问题,并且提供给媒体一种未经审查的可供替代的方法,媒体常常是不可靠的。信息自由以及保证公众知情权的理想可能会在反映企业政策中受到损害。当媒体靠不住了时,设计就有了用武之地。企业和政府的控制力度日渐加剧,特别是在大不列颠。通过对身份证制作的了解,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个国家正迅速成为知名的 &奥威尔式的英国& (Orwellian UK),身份证在配备了指纹和面部扫描功能以后,英国政府正将它们分发给外国公民。身份证上的人体生理统计数据和公交卡可能携带着的跟踪系统,结合到处都是的监控器,可想而知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将不再拥有隐私了。
罗曼&切斯莱维奇为 (Roman Cieslewicz)《作品》(Opus Magazine)&杂志设计的超人封面,在 &冷战现代& 中进行展出,1968。此外,2005年颁布的《严重有组织犯罪及治安法案》() (SOCPA) 有效地禁止了位于伦敦威斯敏斯特的国会大厦周边一公里隔离区域以内的言论自由;目前,议员们正在寻找以国家安全名义通过允许媒体审查制度存在法案的办法。这就是我们目前的 &民主& 制度。风险社会的无形无踪 (就像现在的英国和美国),意味着所有的知识都是 &被调节的以及依赖于解释&。不可避免的解释使危机 &向社会定义开放,将那些有能力定义危机的要素,如媒体,科学家,政治家和法律界人士,置于关键的社会地位&。也许现在是时候将 &设计师& 纳入该名单了。但是设计师们不能仅仅在 &空中楼阁& 里进行创作,他们需要参与一种承担社会职责的实践,这种活动能赋予人们权力以及捍卫我们的民主理想。像和《广告克星》()&这样的组织已经藉由此类的成就而赢得了声誉;积极分子黑皮书 () 是这类事例中的另一个典型。这种相对较新的项目将在线资源中心的六个彼此关联的小项目结合起来作为对 SOCPA 的一个直接的挑战。首要的概念说明了设计如何针对受到新技术激发的有创造力的和可供选择的另一种自我表达形式进行创意设计。它是一种专为大众服务的地下运动,利用开放性资源来促进无条件的言论自由。&
积极分子黑皮书的游击码 (Guerilla Codes) 将含有抗议内容的文字信息转换成捉摸不透的二维码图形。例如,《游击码》()&是一个结合二维条码技术和手机识别技术的小型项目。信息被编入一个由黑白方块组成的矩阵并且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利用手机中的应用程序来解码。后续系统介绍了这种独特的通讯方式,并且凸显了人们在一个民主国家却必须要隐藏自我表达的尴尬境地。《光点亮》()&使用光涂鸦在夜晚进行抗议;需要的工具包括一台可以长时间曝光的数码相机,一个平坦的表面 (或者三脚架) 和一个手电筒。手电筒用来在空气中写作;所说的 &写作& 其实是指可以被数码相机捕捉到的可见光的轨迹。
积极分子黑皮书的《光点亮》摄影光涂鸦项目。此外,《用电话来抗议》()是一个可以自由表达的热线电话同时也是对威斯敏斯特政府手机付费停车 (pay-by-phone parking) 的颠覆。该系统为市民建立了一种电话服务,方便他们在某一时刻进行呼吁和表达异议。凭借按月轮换的在线调查来决定讨论的主题;也可以在网络上获得由此产生的语音信箱留言。伴随着设计师们开始逐渐地考虑到他们创作的背景,对社会负责的设计方兴未艾,并且成为目前那些亟需获得行动和反馈的全球性事务的标志。与此同时,由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持续地遭到监控,民主制度正呈现出《1984》式的集权制现象。因此,为了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们需要采用更多创造性的表达方式。面对逐渐加剧的经济危机,设计师们有责任维护和扩大对社会负责的能量,同时也考虑到与社会大背景相关的使用者: 即大众。现在是依靠为大众的设计来重新获得权力以及 &让设计再度成为某种价值的代表& 的时候了。
变形金刚一样的书: 专访扎克·普雷格
扎克&多德森&(Zach Dodson),笔名为扎克&普雷格&(Zach Plague),二十八岁,是《无聊无聊无聊无聊无聊无聊无聊》()&(以下简称为 &项目& 或者 &无聊& )&的作者与设计者。该项目包含了小说、电子书与音频 CD,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其中的书帖,它们可以作为单独的海报而呈现。这些多重的形式让人联想到可以从机器人变为汽车的变形金刚。这个项目是一次雄心勃勃的多媒体实践,但正如其 &无聊& 的题目所示,自嘲式的幽默掩盖了雄心。宣传文案敢于显露嘲讽,&如果您觉得该书的某个版本很没劲,我们可以保证,上述任何版本都会让您感到同样没劲&。小说的主旨题材与角色阵容 && 一群19岁的艺术学院学生使其肆意而富有表现力的视觉效果&(一种朋克与新维多利亚风格的美学)&显得合情合理。&无聊& 是跨界作者/设计师带来的一个嫁接项目,还可以划分到另一个嫁接类别,即 DIY 自助活动与更为正式的创业行为的结合。我与多德森聊到了这个项目,以及正在运行的 &防羽书&&()&项目 && 他在2005年参与创建的位于芝加哥的小型出版社。
扎克&普雷格 / 多德森站在其海报前的留影
大卫&巴林杰&(David Barringer):&&写作与设计,哪个出现的更早呢?
多德森:&这个项目一开始很小,最初只有写作。我大概写了四五年多的时间,在硬木地板上摊开数百张情节要点提示卡。我把某些人物角色糅合到一起,又把另一些拆成两半。写作手法上还显露出模仿痕迹,而在情节内容上也显得不够连贯。
巴林杰:&那么设计是什么时候包含进来的呢?
多德森:&在我刚开始写作时,连 Photoshop 都没听说过。我在德克萨斯州的埃尔&帕索 (El Paso, Texas) 长大,在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上学。2003年,我搬到芝加哥以后,又回去念了个平面设计学位。到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已经实实在在的是一个设计师了,循规蹈矩已经满足不了我,于是开始用不同的格式来发挥。基本上,一个在芝加哥的冬天、一封解聘书和许多咖啡促成了这项工作的完成。
巴林杰:&小说中纳入空白页、排版空隙、图表照片之类的设计元素已经有段历史了。而你的项目中包含了朋克图形、哥特风格的装饰,以及请柬之类的实物扫描图。你是受到了以往纳入设计的小说的启发吗?
多德森:&启发我写作的书与我所膜拜的设计书有所不同。史上的伟大楷模是劳伦斯&斯特恩 (Laurence Sterne) 所著的《项狄传》()&()。而当代的榜样则是由史蒂夫&托马苏拉 (Steve Tomasula) 撰写,史蒂芬&法雷尔 (Stephen Farrell) 设计的《VAS: 平地歌剧》()&(2004),这是一本将文字与图形相结合的杰作。我自己的书在设计上侧重于字母形状,不同字体的权重,以及怎样使它们在页面上产生不同的风格。这本书就使用了多于一百种的字体,通过字体变换表达出字面意思之外的新一层含义。有人觉得它很难读,比别的书更难读。我的目的就在于带给文本另一个维度,并将多种模式融入读者的自身体验中。我不确定是否完全达到了目的,但这无疑是一次实验。
平装版的《无聊&》
巴林杰:&随着个人电脑、易用性设计软件以及能打印出任何PDF文件的数码印刷机的出现,书籍的形式似乎正蓄势待发,充满了一跃而至新空间的可能性。你的书就尝试了那种飞跃。你有明确地想过这些吗?
多德森:&我想尝试一种新的方法来处理这种非常老旧的艺术形式。由于这本书是关于青春期艺术生的,我觉得其中的混搭和一点点的杂乱都还好。我对打破某种根深蒂固的准则后所能产生的效果非常感兴趣。为了使书籍与海报功能都得到完整发挥,我采取了很多折衷办法,但也产生了很多惊喜。也许随着设计软件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与直观,我们会看到更多作家与设计师之间的交叉。
巴林杰:&这本书有多种版本,包括一套未裁剪的书帖,打开来可作为巨型海报,而裁剪成书本形式后又和传统书籍里的正常书页一样。你怎样将构思付诸实施的呢?
多德森:&我曾一度很难找到可以理解我要做什么的人,这可能是我的失误。我想要一版与其原始形式协调一致的书。我在海报层面上设计,同时仔细想着折叠起来后每一页会是什么样子。但是在我们的印刷厂,没有一个人明白怎么弄。直到最后,我发现伏在地上的工头,他说: &嗯,我在印刷行业干了13年,还从来没看到有人尝试这样做。& 值得庆幸的是,他一直没有泄气,我们一起完成了它。
巴林杰:&你的项目中贯穿着幽默感。它肯定是繁重而又充满热情的工作,远胜于 &无聊&,整件事情看起来给你带来了太多的乐趣。
多德森:&我想保持一种自由发挥的健康意识。好的创意能量正是来源于此。真的,我们是创意人员而非营销人员,因此在推广时我们就容易变得古怪了。联合出版人乔纳森&梅辛格尔 (Jonathan Messinger) 会变得害羞,就像这样: &噢,什么& 。而我则倾向于真正的自嘲,去辱骂我想要推广的任何东西。这可能不是最好的营销理念,并且只是偶尔才有趣。
全套书、音频 CD 和海报
巴林杰:&那防羽书又是怎么开始的呢?
多德森:&2005年,我和乔纳森&梅辛格尔在一次日班午休期间一起吃香炸豆丸,开始探讨做防羽书这个项目。我那时在《TimeOut 芝加哥》(TimeOut&Chicago)&杂志做设计师,而乔纳森至今还是那儿的图书编辑。我们谈到发生于芝加哥的各种读书会是多么的精彩绝伦,而缺乏出版的渠道又是多么可惜。于是,我们决定创办自己的小型出版社。我带来设计,而乔纳森带来拼写、语法这类重要的东西,结果形成了很好的匹配。我想我参与创办这家公司是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去设计徽标与相关的东西。从建立的第一天起,设计就已经融入到了我们的出版社中。我们从出版那些可以自行下载、印刷和装订的迷你书开始做起。我总是很享受这样的过程,可以了解到出版业的方方面面,还能与那么优秀的作家合作,但在内心深处,我其实永远是个设计师。不得不说,在整个项目中,设计方面带给我的乐趣一直是最大的。
巴林杰:&从概念产生到出版实现都按你的方式来,在这个过程中有怎样的起起伏伏呢?
多德森:&参与制作与推广工作比项目本身更重要。甚至在公关 (PR) 方面,我也很讲究工作的呈现方式。我不希望印在书背面的内容简介会泄漏故事结局,事实上,我连内容简介都不想要。作为作家与设计师,可以做出这类的尝试已经算是特权了吧。不利的地方在于,完成所有的事情比我预期的工作量大多了,我觉得自己有点筋疲力尽了。如果我们的规模变大些,我可能会委派更多的任务给别人,但目前为止,还一直是自己动手的。
巴林杰:&电子书版本是谁做的呢? 为什么要免费发布呢?
多德森:&是我做的,用的 PDF 格式,与印刷版略有不同。我很乐意让人们以任何形式去阅读它,包括在线模式。至于免费问题,随着谷歌图书 (Google Books) 的步步紧逼,可能不久之后出版商就会别无选择。如果人们喜欢它,他们会买一本。纸质书可能更多的会成为收藏家的物品,就像老式塑料唱片之于很多音乐爱好者一样。我对变书籍为特殊物品很感兴趣,而在设计这本书时很需要注意学究气,有时会以一种玩世不恭的方式呈现。例如在第三部分,就让它看起来像是旧的精装本影印在页面上一样。有人会愿意买这种书捧在手上。
该书所流传的样本
巴林杰:&网站也是你设计的吗?
多德森:&算是吧。它其实只是一个链接到本书的Flash窗口小部件。我对在线版本带给书籍的意义感到很兴奋,虽然我个人没有耐心对着屏幕读完一整本书。在电脑上看书就像是从书店的书架上抽出一本书,然后迅速的翻一遍一样。而在线提供这种体验使得书籍的受众更广。
巴林杰:&那音频版本是怎样制作的呢?
多德森:&音频版本是带有音乐与声音效果的快速精简版书。为了与格式相匹配,我改变了书的内容。整本音频书的长度与一张专辑相当,而单独的每段录音差不多是一首歌那么长。我的朋友 &暗黄& 乐队 (Dark Yellow) 录制了整张专辑,并在众多旁人的帮助下完成了所有的音乐制作。写作可算是一项孤独的活动,而把大家召集起来录制CD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巴林杰:&你上过艺术学校吗? 这些角色是谁? 他们的原型都是你认识的人吗?
多德森:&我没有上过艺术学校,书是虚构的。我试图从现实生活中获取的都是些短暂的东西 && 我的情绪与思想。没有一个角色是我自己。女主人公比男主人公带有更多我的个人色彩,也掺杂了一些我朋友的特点,但并不存在一对一的必然联系。
巴林杰:&所有这些听起来非常适合美术馆展览。
多德森:&在芝加哥这儿,我策划了一个画廊展览专门展示来自这本书的海报。我制作了一套限量版的丝网印刷的海报,包含一些书里所没有的设计元素。芝加哥乡村俱乐部 (Country Club Chicago) 是一家与设计界联系非常紧密的杰出画廊,十分友善的借给我几面墙来实现我的想法。这很有趣,也是展示这本书的很好的方式。
巴林杰:&你现在对你的工作生活以及下一个创意项目的计划是什么?
多德森:&我也想知道! 运营一家出版社的好处在于我们可以出版任何想出的书。我们已经发行了一些小说和设计书籍。而设计类书总是能全方位地吸引我的兴趣。《分离的尺度》(Degrees of Separation)&是由一帮新奥尔良 (New Orleans) 的设计师为响应卡特里娜飓风 (Hurricane Katrina) 而创作的可撕式明信片书。我们准备出的下一本书是面向孩子的环保型设计书,而用极度环保的方式来印刷这本书是一个真正的挑战。我自己则着手于一本巨型文学杂志的工作,这本杂志将要印刷在一单张纸上。我的下一本小说还没有动笔,我需要歇一段时间。再乏味的写作也可能是艰难的工作。
1090项目之 “阿婆折纸” 诞生记
10% Time for 90%: The Story of Grandma&s Origamiby&&日
设计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我们做的设计都是对的吗? 我们拥有使用和消耗有限资源的特权吗? 我们的设计会不会成为利益集团的逐利手段? 我们的设计会不会变成压制弱势群体的帮凶? 我们的设计会不会使人们变得更加贪婪? 我们的设计会不会成为鼓励人们以更多的消耗换取自身欲望的利器? 我们的设计有多少能使生活在偏远地区的儿童得以享用? 我们的设计又有多少能使家住胡同弄堂的老人最终得益? 我们的设计到底有多少人能用得起? 又有多少人能感受设计和享受设计?
当这些问题向我们抛来,我才开始深深的思考,接触设计那么多年,究竟我们为了什么而设计,又是为了谁而设计?
我们或许无法改变社会结构,我们也无力阻挡资本在世界上横冲直撞,但我们至少可以拿出10%自己的时间,让设计阳光普照,让更多人感受设计的暖意。我们的目标是90%的人。由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范圣玺、杨文庆、刘震元老师牵头,1090项目成立。
初步调研阶段
卖折纸的阿婆
针对90%的人群展开了初步调研,老街区、老年人、老上海、街头营生者、生活智慧、老手艺&& 第一阶段的调研工作让我们更深刻的去了解、去关注身边的种种生活细节、生活节奏、生活方式。我们不是为了设计而设计,是为了让更多人感受到设计的美妙而设计。我们想到了经常在寒风中拎着小篮子在路边、地铁站边瑟瑟发抖的卖白兰花的老人们。白兰花是我们小时候的记忆,经过几次的寻觅,我们采访了几个靠此为生的老人,杨阿婆便是其中一个。每天早上去花市买花,然后自己加工,再拎到人流量大的地方摆摊谋生。在几次调研中,我们发现,随着花的落市,卖花并不能成为一个长期的营生手段,就在其他老奶奶纷纷卖起地图等物品的时候,通过机缘巧合,杨阿婆卖起了饱含着几代人记忆的折纸,飞机、坦克、兔子、螃蟹、花篮&& 可爱但总能讲出一些哲理的阿婆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主题确定阶段
我们决定以杨阿婆作为一个切入点,将 &阿婆折纸& 确定为方向,继续深入挖掘。
关于项目的最终目的,我们在 &发扬折纸& 的形式和 &提升老人自身价值& 中做了权衡,将两者结合起来,以杨阿婆作为典型,为其包装、宣传,引发社会各界对如何发扬老年人自身价值的关注。
关于 &阿婆折纸&
&阿婆折纸& 是一个实验性的社会项目,我们希望通过设计来改变阿婆以及其折纸的形象,提高其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引起社会的关注,引发人们对老人问题的新思考。
阿婆虽然已经79高寿,但是为了生活和兴趣爱好出来街边摆摊卖折纸。她曾经说过: &要出来玩,和人家交流,不交流要变老年痴呆的&; 老人对生活的追求和价值取向都体现在了质朴的话语之中。
项目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老人,同时也旨在思考老人的价值之所在。作为设计师的我们用自己的专业为这样的老人做了设计,以此希望能引起社会对老人的关注和思考,让其他人用自己的方式和专业来帮助周围需要帮助的老人。
对阿婆家进行调研
根据我们预定的目标,我们又对杨阿婆的家庭情况、折纸产品及生活态度做了几次深入调研。首先我们分析了老人选择卖折纸的原因,一是以经商为手段,体现了阿婆对新生活的追求; 二是能体现阿婆的个人价值。阿婆对生活的态度积极向上,喜欢与人交流,有自己的生活哲学,更会组织折纸销售; 三是家庭情况不佳,三个儿子基本都靠阿婆的收入维生。其次,老人的儿子也给我们解释了折纸产品相对比较单一的原因,即使有兴趣爱好的支撑,但高强度工作时间限制了创作。
针对这些点,我们认为,折纸使用的是废旧传单海报等可持续材料,值得提倡,我们需要提升这折纸本身的价值,无论是从形态上,包装上,宣传上,使价值更高,鼓励创作,鼓励互动,可以融入旅游文化,将受众从小孩、年轻人扩展到老人、外国人等。一来从精神上、物质上提升老人的生活,二来鼓励其他老人能从中看到希望,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也能宣传1090,宣传我们所做的,来产生影响,让其他人关心老人,用自己的形式来帮助老人。
由于1090是一个持续性的项目,我们所做的是当前所能做的,我们开创 &阿婆折纸& 品牌,也希望这是一个开始,能让更多的人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关注老人。
(1) 我们从折纸的折痕中进行元素提炼,以不规则三角形为主题元素;
提炼主题元素
(2) 色彩提炼,我们做了两套色彩系统,一是从老人经典的 &红帽子、绿围兜& 形象入手,二是通过色彩缤纷的折纸材料中提取。
对色彩的提炼
确立了元素及色彩之后,logo 则用了不规则三角形和折纸的语言表达。
阿婆折纸 logo 设计
另外,以阿婆的人物图像与不规则三角形拼成的长条作为品牌的辅助图形。
品牌辅助图形
(1) 根据受众分析产品本身
(2) 产品材料: 在废纸上贴上代表阿婆的 &印记&
(3) 产品形式:a. 根据受众喜好,制作一些符合大众审美的作品b. 与旅游相结合,推出新产品,如乌篷船、东方明珠等c. 明信片、书签等
我们认为项目的推广也需要根据受众来宣传: 儿童可以联络幼儿园、课程,邀请阿婆,将折纸艺术发扬光大; 年轻人则可以主要通过网络、微博等方式进行宣传; 针对外国人,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一些媒体,或者是在酒吧、青年旅舍放置明信片、名片等方式进行宣传。
日,我们1090 &阿婆折纸& 小组前往南京西路进行了一次实地销售,得到了各界关注,DESIS-China 社会创新和可持续设计联盟 (中国)、《青年报》、《时代报》、《新闻晨报》、《Shanghai Daily 上海日报》等媒体竞相采访、报导,社会反响强烈。
媒体的关注
通过 &阿婆折纸& 的品牌包装,无论从经济上还是精神上,无疑提高了老人的生活水平,同时,也引发了社会的探讨,也希望能启发更多的人通过自己的形式来帮助老人。
正如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娄永琪教授所说,设计如何支持和推广社会创新是设计学科的新命题,社会创新是未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设计师首先是提供一种正向思考的力量。所以1090是一种设计态度,也是一个实验行动,将设计作为社会行走的工具,在探索中不断思考设计,设计师和社会的关系。为人民设计,专注设计的社会价值。从被设计遗忘的角落着眼,从力所能及的小事着手,用10%的时间,为90%的人设计。
5点建议让你为自己的创意喝彩!
我经常谈论在商业世界的创意理念。当出席机构内部设计团队的研讨会时,我有时能察觉到我所说的那种 &低期望的专制影响& && 一些创意人士正在逐渐失去产生新想法的动机,因为他们已经不指望他们的老板或内部委托人认同他们了。
模式化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克星,这就是为什么对团队内部的设计师而言,不断调整职业技能和演示技巧如此重要。你的演示越精湛你就会越有进取心,同时也就越能激发持续创新的动力。以下五点建议可以帮你提升对获得认可的期望程度:
1. 假设你从没见过你的决策者
一个优于外部设计机构的条件是,内部的设计师更容易接触到决策者。但如果这样的一种熟悉由于疏忽大意而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懒散和恣意,这种熟悉就会变成一种麻烦。
在准备演示前,你需要跳脱自身思维,以决策者的高度制定目标。研究他们的决策过程,牢牢地掌握住他们的想法、需求、喜恶、兴趣和爱好,从全新的视角审视他们。
在展示你的创意时,随时注意凸显特别之处。不要用在走廊和餐厅里跟人聊天的方式展示你的想法。要在肯定自己的同时再拨高一度。要让决策者觉得你是一个行家。展露你的专业素养和热情; 抓住众人的眼球,将之引入扣人心弦的交谈中,而不是不着边际的胡言乱语。
2. 有效利用你对部门内部的知悉
&内部部门的实际价值在于他们具备的关于公司产品和服务的专业知识。& 设计管理顾问大卫&布特尔 (David Butler) 如是说。(引自&HOW&杂志)
利用这一专业知识去强化你的演示,阐述你的想法是如何在公司品牌基础上展开的,是如何来提高产品成功率或者停滞状态的。充分利用你对公司管理人员、客户、卖主和其他参与方的了解。集合他们的感悟和故事使决策者相信你创意的价值。
时刻把握公司发展的脉搏和动向,避免在决策者深陷繁重的预算,产品上市或者规划会议期间进行展示。当行程相对宽松时,询问他们的助理并安排时 间才是最佳时期。
3. 行动,以团队之名
你所在的企业内部部门是企业团队的一部分,所以在展示演示文稿中涉及团队工作的部分时,要少用 &让我们做这个& 这样的说词,而更多的是要说 &让我们一起做&。
这是 Hallmark Cards 的创意总监特里什&贝朗 (Trish Berrong) 常用的方法。&从某一诱因切入开始一个演示,让团队自发地提供创意动力并且完成运作,这样的话对于我们来说结果总是要成功的多&,她说,&在我最佳状态时,我记得我不是在建一堵墙我只是在搬一块砖。&
4. 做一点内幕交易
不,我绝不是在主张非法买卖股票。我是在指个人意见的交换这件事。 这样的事情每天在发生,它们存在于所有的组织里,当然也包括你所在的那一个 ―― 与其认为这些交换如同办公室政治一般不屑一顾,倒不如开始加入到交换行动中。聪明的交易会依照你的意图工作。
当导演罗伯特&罗德里克斯 (Robert Rodriquez) 的热映之后,电影公司高管问他续集想要增加多少预算时,罗德里克斯的回答让他们感到震惊,他说他想要更少的钱而非更多。接受纽约时报的采访他说: &要更少的钱意味着他们会给我更多的自由,而自由永远都比金钱更有价值。&
判断对你和你的想法而言什么是真正重要的,并且乐意承认和交换其他组成部分,这样的进步是有一个的。把可以在临近地点来拍摄交换成一个具有异国风情的拍摄地,这会你的概念博得一个认同。此时,放弃一个小的设计决策迎来的将是双方都能掌控全局,转胜败之境为双赢的解决方案。
&在双赢的状况下,所有当事人都会认为决策是正确的,是忠于既定计划的。& 史蒂芬&柯维 (Steven Covey) 在他的著作《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说,&人生是合作双赢,没有竞争的舞台。&
5. 知道何时说不
我曾分别在独立的设计公司和公司内部的设计机构里工作过。依据我的经验,内部机构的创新通常更难说不,尤其实在创意展示阶段。当然这将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当你不知道的时候,要说不。如果要求提供你不知道的成本数据或者实施你还未想通的细节,说不,而不是妄自猜测。不过,要像决策者承诺在合理的时间内提供明确的答复。
当你就是无法做到时,说不。当最后期限不切实际时,说不。当你无法满足稀奇古怪的要求时,说不。冷静的解释原因并建议可行的方案。
&偶尔说 &不& 或者 &不知道& 是没关系的&,数码厨房 (Digital Kitchen) 的创意总监杰夫&朗 (Jeff Long) 说,&创意人惹上的最大的麻烦就是承诺他们无法实现的或者尝试回答他们并不知晓的。&
本文发表于日。The&&of this article was published on December 7, 2011.
和朋友拼贴: 科文启动迷克斯
在2010年7月份,当科文 (Khoi Vinh) 离开他久负盛名的纽约时报网络版 () 设计总监一职时,他并不是要去一个更大的公司谋取一个更响亮的头衔,而是要追寻一些属于他自己的东西。在领导世界百大网站之一的视觉和互动体验四年后,科文写了介绍他如何将基于网格设计 (grid-based design) 的理念运用于纽约时报网站上,并继而变身为一个创业者。他不再渴求做一个受雇设计师,而是更想成为一个决策者 && 一个设计师兼首席执行官。正如他于2011年7月在一篇题为《告别客户服务》() 的博文中写道的,&我意识到如果我想设计很好的用户体验,用设计承包者或设计工作室这老一套是行不通的。我必须成为拥有这个产品的公司的一分子,必须站在一个能够持续改进产品而没有服务合同期限人为约束的岗位上&& 那么,如果我能创办一个这样的公司,为何要加入一个别人的公司呢?&
当科文 (Khoi Vinh) 用迷克斯 (Mixel) 插件制作的一幅迷克斯数码拼贴 (digital collage)。所用的图像并没有被改变,而是通过服务器中调出的数据库图像。
拉斯科公司 (Lascaux Co.) 就是科文和他的事业伙伴思科德&奥斯特勒 (Scott Ostler) 共同创办的这个公司。思科德也是 dump.fm && 一个实时可视网络聊天室的创始人。迷克斯 (Mixel) 是拉斯科公司的首个产品。是一个 iPad 插件,它将艺术创作这一私人活动变身为一个社群体验。所谓的艺术创作指的是拼贴 && 在这一插件术语中叫 &迷克斯& && 用户通过从互联网、个人的 iPad 或者存有所有迷克斯用户上传的图像的迷克斯图书馆中寻找图像,制作拼贴。在尝试使用这个插件后 (感谢科文借给我的iPad) ,我可以证实这个插件是多么易学,创作 &艺术作品& 是多么有趣,让你的迷克斯被他人 &喜爱& 的过程是多么让人上瘾 (在迷克斯中,你的拼贴可以被 &大爱& && 每周有五个迷克斯作品可以获此殊荣) 。在迷克斯上线之际,科文接受了我的采访,并向我展示了这个插件。&
苏&阿菲尔鲍姆 (Sue Apfelbaum):&你是如何决定创造迷克斯的?
当科文:&当我去年辞去工作时,我知道我不是会加入一个别人的创业企业就是要自己开创一个企业。所以我开始发展这一想法并雇佣了一个工程师帮我创造了一个和现在的迷克斯十分不同的模型插件。我利用这个插件试探了投资者、未来商业合伙人以及用户的感兴趣程度。在收到了足够的积极反馈后,我决定,好吧,我真的要把此付诸行动了。之后我便开始寻找一个技术方面的合伙人,一个真正能够从技术上构建这个想法的人。我在2010年底遇到了思科德&奥斯特勒) 并与他于2011年2月成立了一个公司,于3月开始编写程序。我们在夏季募集到了首批启动资金,并借此开始了运作。 (拉斯科至今已了70万美元的投资。)
科文的迷克斯解构后的元素。元素图像可以被复制、翻面、修剪、转动、放大、缩小或者叠加。
阿菲尔鲍姆:&为什么是拼贴?
当科文:&我们起初的想法是绘画,但是我们发现绘画是一个非常私人的行为,人们会认为绘画是一个在私人层面很有风险性的行为。很多人感觉,当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画一个完美的圆圈时,他人却对我能不能画一个圆圈品头论足。因此大家都对此有不确定感。我们想创造一个让大家可以在视觉上自我表达却又不用为绘画什么而忧心忡忡的方式。这就是为何这个插件中并没有绘画工具的原因,不过日后我们可能会加入。我们有一些关于如何加入一些简单易用、发挥自由的绘图工具的想法,不过这些绘画基本是为拼贴的做点缀。未来我们也可能会加入声音、多媒体或动画,这样你能拼贴动画了&&那将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很多设计师们向我们提议加入文字工具,但是我们目前也没有提供。我们认为当你能够通过输入文字沟通是,人们就不再以视觉模式思考而是以图片文字解说模式思考了。比如,人们找到一个图像,然后想出一些搞笑的点子来增强图片效果。我们想启动你的大脑的图像区域,以视觉创造和沟通为主旨,因此我们舍弃了文字功能。有人找到所需的文字,将其剪下拼贴到作品中,我认为这个没有问题,毕竟他是在利用大脑的非文字区域。创造一个全新的东西不是那么容易,人们会改造已有作品是因为那些素材已经被创造出来了。不过大多数 (的迷克斯) 没有文字。
阿菲尔鲍姆:&能用来创作迷克斯的素材有哪些?
当科文:&你可以在网络上搜索任何图像素材 (图像搜索引擎是 Bing)。因为用户是通过 Facebook 认证的,你可以使用 Facebook 上的所有照片。你也可以用 iPad 上的任何图片。你可以利用多点触控 (multi-touch) 方式来操控 (任意图像),插件的反应非常灵敏和快捷。你可以叠加、翻转、复制、剪裁、用你的手指来标注剪裁区域。我们目前的剪裁工具其实十分原始。我们一直都想对其进行改进,不过我们发现其实现有的剪裁工具非常有助于用户的自由发挥。人们感到,反正没有人能画出完美的剪裁曲线,所以我不需要做一个完美的剪裁。我们希望营造一个非常简易、随性的创作空间。这样,创造快乐就不需要花费什么时间。
我们的秘密武器是你加入画布的每一个图像都被上传到服务器。不论你如何剪切调整,服务器只保存原始图像。这便创造了我们称之为物件导向 (object-oriented) 的艺术。在传统相片分享网站上,用户只能看到一个个扁平的 JPEG 图像。在迷克斯上,你可以以全新的方式 &触摸& 到艺术。你可以打开任何一个迷克斯图像,通过点击探索它的内容,你可以看到它并不是一个扁平图像,而是一连串的数据库指令。因此,它们是一个个物件。这个迷克斯是大卫做的 (科文点击一个用户的作品),你不能对这个作品进行任何永久性的改变,但是你可以点一点看看它是怎么被拼贴到一起的。你可以移动拼贴中的元素。就算大卫本人也不能再对这个作品进行任何改变,因为它已经被公开发布了。
艾伯&帕瑞斯 (Able Parris) 上传的对科文的迷克斯的改造。
点击一个元素图像 (在以上截图中以红色区域显示) 就能看出剪裁前的原始图像以及这个图像在其他拼贴中被使用的次数。用户还可以通过点击使用次数看到所有其他运用这个元素的迷克斯作品。
阿菲尔鲍姆:&好友们可以一同创作迷克斯吗?
当科文:&迷克斯的合作性并不是体现在这个层面上。通过迷克斯,你可以创作一个作品然后发布它。使用迷克斯可以带给你一种社群感,因为创作元素是数据库物件,服务器知道并能告诉你这个物件的每一次被使用的情况。所以当你点击这个草莓时,它告诉你这个图像已被在32个其它迷克斯中使用。你可以点击 &查看使用详情& 并看到所有使用这个草莓的拼贴画的缩略图。
我们试图创造一个视觉闲谈 (visual chatter)。我们不想让人们认为艺术必须是一个专业、正式制作出来的挂在墙上的作品。我们希望人们心中的艺术是更具对话性、社群性和随意性的。这是一个任何人都能参与的谈天。所以就算一个作品是出自最专业的拼贴艺术家之手,任何人也都可以来到这儿,拆散它,看看它是怎么拼贴起来的。人们可以从中学习,重新改造并把结果反馈给艺术家,提供他们自己的想法。
用户信息页提供所有关于你的迷克斯、你在关注的用户以及你的关注者的信息。每个迷克斯下方的星星代表被 &喜欢& 的程度 (你也可以获得 &大爱& 和他人对你的迷克斯的评价)。
阿菲尔鲍姆:&源图像的版权问题如何处理?
当科文:&肯定会有人对此抱怨,这一点毋庸置疑。不过我们认为我们有一个强有力的合理使用的理由。如果你看看 Tumblr 或 Posterous 这类的网站,它们是在大规模地侵犯版权,所挪用的作品没有经过任何改变。迷克斯上的用户是真正在创作衍生的作品、新的作品,并为其增值。他们并没有复制已有的作品,而是使用它而达成一个全新的目的。这个目的可能是讽刺、喜感或就是艺术表达。不过我们将遵守《数字千年版权法》(),删除任何违法的内容。我们必须去尝试、去实践,然后请求允许,否则就永远无法推出我们的产品让世人所知。
同时,迷克斯比 Flickr 这样的包括搜索引擎在内的任何一方都可以浏览的网站私密性更好。你必须先拥有我们的 iPad 插件。并没有任何一个视窗会向你展现所有内容。迷克斯的分享过程也更隐私一些,你无法访问整个网络。因此,迷克斯的公开性更弱。
阿菲尔鲍姆:&有没有一种方式可以保留并显示每一个图像的来源?
当科文:&我们在服务器上正在搜集这些信息,但是我们目前并没有把其通过用户界面反馈给用户。我想我们未来会开设这个功能。
这个功能的优势在于,当你点击任何一个图像时,它并不是一个像很多分享网站上的那样的扁平的 JPEG 图像。因此,你可以点击一个图像,可能会有一个窗口弹出,告知你关于这个图像的源信息,比如它来自哪里。还有可能给你一个源网站的链接或者一个与此有关的折扣营销广告。这样一来,每一个拼贴成为了可能发生的一系列互动的平台。比如,你想推广《美国船长》这部电影,你点击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个导向电影院或打折电影票的链接。再比如说,时间快进到节庆时分,现在要开始推广《美国船长》的 DVD 碟片了,我们可以回过去改变之前的链接以应对现在的推广之需。围绕着这个源信息的概念我们大有可为。如果是一个电影或者一个品牌,我们可以营造对品牌安全的创造区域,每一个作品都可以需要先经过修正或批准才能发表,品牌本身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看人们是如果混合现有的而创造全新的。不过现在谈这些还为时过早。首先我们需要依靠核心工具吸引一个庞大的用户群,并教会他们如果进行这一项新鲜的活动。
阿菲尔鲍姆:&这个插件如何收费?
当科文:&插件是免费的。并没有人是真的在苦等一个社群拼贴插件。我们或许可以吸引到不少人愿意为这个插件付0.99或者1.99美元,不过这种收费不论是对我们还是我们的投资者都不是什么大买卖。迷克斯能带来的商机要大很多。我们认为迷克斯能提供一个像数码照相一样大的商机。人们有照相片的冲动可能可以追溯到150年前,但是用视觉表达自己的冲动可以追溯到洞穴绘画时代,而拼贴正式这样一种表达方式。我们相信每一个人在孩童时代都会做拼贴,虽然有些人可能是因为真的不喜欢才停止不做的,但是我相信有很多人不再做的原因是社会告诉他们,你一点都不擅长这个,你不要再让自己难堪了。因此他们失去了鼓励他们继续做下去的社会环境。因此我们认为迷克斯可以让人们重拾这种环境,一个让人真正享受创作、并给其回报的低风险环境。我们认为我们可以让很多非艺术家变成业余拼贴艺术家,并以此建构庞大的用户群,我们相信可以从这个用户群中获利。这就是为什么这个插件必须免费的原因。因为就算不是我们,迟早有人会创造类似的程序,结合艺术与社会,将iPad变成这个非凡自由、受欢迎的艺术创作工具,并以此吸引庞大的用户群。这基本是一个势必会产生的事物。我们想成为这个领头的公司。
迷克斯插件的宣传片中的制作团队合影。左上起: 摄影总监本纪&巴克史 (Benji Bakshi)、总监亚当&里沙戈尔 (Adam Lisagor)、郭喜娜 (Heena Ko)、亚兰&科尔 (Allan Cole)、迷克斯插件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科文 (Khoi Vinh)、克里斯&刘易斯 (Chris Lewis)。
可以通过免费下载。用户必须拥有一个 Facebook 账户才能加入。如想获取更多关于迷克斯的信息,请访问科文的博客上对迷克斯的。
更新: 迷克斯发表了一篇关于 Facebook 账户登录要求的。
本文发表于日。The&&of this article was published on November 10, 2011.
大礼帽和它的传说
传统的大礼帽一定是有其神奇的魔力的,因为它随着心跳的节奏从高至低地跳动着。这230年来,它一直在这样的跳动着。比弗大礼帽 (Beaver top hats) 是通过18世纪80年代北美的毛皮贸易被引入欧洲和美国的。两个世纪之后,作为一个对象,一种象征和一个标志,礼帽有着其独特的生活历程。&
那些令人难忘的带着大礼帽的人物有: 化身博士 (Dr& Jeckyll),刘易斯&卡罗尔的疯帽子 (Lewis Carroll's Hatter), 雪人 (Frosty the Snowman), 阿伯罕姆&林肯 (Abraham Lincoln) 和大佬特伍德 (Boss Tweed)。
带大礼貌的标志还有种植者花生先生 (Mr& Peanut) 以及尊尼威士忌 (Johnnie Walker) 的品牌标识。大礼帽加高了这样一系列人的身形: 山姆大叔 (Uncle Sam)、疯帽子 (Mad Hatter)、开膛手杰克 (Jack the Ripper)、J&P&摩根 (J& P& Morgan)、化身博士 (Dr& Jekyll)、亚伯拉罕&林肯 (Abraham Lincoln)、大佬特威德 (Boss Tweed) 和雪人 (Frosty the Snowman)。大礼帽这种款式的适应性强,又灵活,在某些情况下,它还确实可折叠。不过,它作为一种时尚潮流的存在绝对超出了其实用性,大礼帽在造型上的长寿性使它已经取得了作为一个符号和其标志性的造型感。作为一种象征,大礼帽是纽约洋基棒球队的标志,是一个香烟烟草品牌的一部分,一个纹身图案 (通常会以骨头图案与之搭配)。作为一种形式,大礼帽化身成为一个我们很熟悉的轮廓形式,就像星星、月亮或十字架。无尽的产品都是大礼帽子形状的延伸: 花瓶,耳环,钥匙链,护身符,磁铁,车牌,婚礼主题的物件。大礼帽外形的物品也有了这样的一系列昵称: 大礼帽螺栓,大礼帽影院灯,大礼帽放大器旋钮。在亚利桑那州的帕里亚高原,南极研究气球 (一种用于科学研究非人造气流的气球) 和在过山车里的陡形山都赢得了绰号 &大礼帽&。大礼帽包罗万象。
图为1935年的电影《高礼帽》(Top Hat) 和1994年的电影《阿呆和阿瓜》(Dumb and Dumber) 的剧照。不久前我看到了一个大礼帽子的标识设计,浮现在脑海的第一个字是俗气。就是这个词出现了,像一个判决,死刑判决。我疑惑为什么会这样。我想我知道为什么。当我看到大礼帽时,我瞬间联想到婚礼,礼服,豪华轿车出租。我看到一个礼帽标志,所有其余浮现在脑海中的物品是: 礼帽正装,礼帽,幻觉服装,礼帽轿车,出租大礼帽团体,大礼帽娱乐业。被这样频繁的使用是大礼帽长期以来在人们心中的复杂缩影,这些企业秉着一个认真的诚意在努力争取正式优雅的形象。虽然大礼帽子过时了。美国人们会在什么时候真诚地穿戴它呢? 新郎戴上大礼帽一大早赶去婚礼现场,这种行为确实有点装样,不是吗? 这是对那带点神话色彩的英国游园会的虚假的点头应承。今天,一顶大礼帽和燕尾服可能使人们联想到金&凯瑞 (Jim Carrey) 在1994年的电影《阿呆与阿瓜》里可圈可点却可笑的表演,而不是让人回想起1935年的由弗雷德&阿斯泰尔 (Fred Astaire) 在电影《大礼帽》中光彩照人的理想演绎。今天几乎没有人戴大礼帽。就这个问题来说,同样人们也没有再戴任何形式的精细帽子。礼帽卖家指责肯尼迪是不戴帽子出现的第一个公众人物,随后就是长期以来一直令人沮丧的礼帽销售现状。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文化日益多元。然而,一个不带戴帽子的趋势已不可避免。当代配戴这样的高礼帽通常是名人、模特和音乐家。鲍勃&迪伦 (Bob Dylan) 赋予它反传统的特质。T&REX 用它来摇滚;Slash 用它表现金属乐 [虽然艾利斯&库柏 (Alice Cooper) 是首位这样做的]。2008年,麦当娜、王子乐队和布兰妮让它表现流行音乐。T&Pain 让它进入嘻哈音乐。海蒂&克鲁姆让它变得迷人,而玛丽&凯特&奥尔森 (Mary Kate Olsen) 使街头音乐潇洒。最近,大礼帽又冒出在跑道上,促使一个环球邮报作家写下注释: &这个冬季高帽已与造型师大打马术和马戏这些元素的风格。关闭电脑页面,我已经看到几个穿着入时的人在镇里闲逛时就以这样的打扮旁若无人地出现了。&妈妈啊,不要让你们这些追求时髦的人跑去跟随马戏团风了。作为穿戴的配件,大礼帽是一项完美道具。每当我看到大礼帽,我会想到魔术师、花花公子和绅士俱乐部。艺人、魔术师、马戏团导演、脱衣舞娘和烟囱清扫工都会戴大礼帽。演员在电影和戏剧里穿戴它是为了加强效果。在狂欢圣帕特里克节,人们会戴上绿色的大礼帽。七月四日,高跷上的白胡子的男人则戴上红色、白色和蓝色的大礼帽。
上图为 J&P&摩根,下图是演员 W&C&弗尔德 (W.&C.&Fields) 在1940年的电影《我的小山雀》(My Little Chickadee) 中的造型。事实上从一开始,大礼帽是否是一项道具引人争议。它的首次亮相是一顶海狸大礼帽,为了保持一个人的头部在寒冷的天气里依旧温暖的实用性的功能而制造出来。但早在19世纪,第一次它由英国制帽匠约翰&赫瑟林顿 (John Hetherington) 在公开场合穿戴就树立起黑丝的、高大的形象,故事就这样发生了,大礼帽在社会精英和那些雄心勃勃者之间刮起了一阵风潮,其双曲比例莫名成为当时时尚富裕的欧洲人的社会流行风尚。它的巨型缸式的外形宣布了在人群中行走的优越的社会地位。当大礼帽子在大众中日益常见后,大礼帽的高度也不断增加。歌剧院大礼帽变得如此高大,他们甚至可以折叠。W&C&弗尔德 (W.&C.&Fields) (译者注: W&C&弗尔德是美国的一位喜剧演员、魔法师和作家。),一款加高的瘦长型的帽子由这位喜剧演员而蜚声于大众之间。银行家 J&P&摩根假想地提出了要升高他那豪华轿车的车顶,以适应他的超大帽子的海拔。在20世纪,程序化拘谨的设计让位给不拘小节,大礼帽出席的场合也更多的是在被赛马会和保龄球馆。 (引人关注的是,在20世纪20年代,,戴着大礼帽和在棒球制服外露出的尾巴,在比赛中进行喜剧的表演。) 这样,大礼帽作为一种象征存活下来了。1925年,REA&欧文发表了他的作品,《纽约客》(The New Yorker)&上,他是虚构的,他以纨绔子弟式的礼帽和单片眼睛的装扮形式出现在杂志版面上。因此,大礼帽从公众面前消失又重新通过印刷传媒回到了公众的视野。这意味着大礼帽的使用源于它是一种社会富有阶层的符号化语言,那些觉得自己是上流阶层,自己要比平常人更优越的人会穿戴它。当一些傲慢自大的纨绔子弟将它戴在头上,一个街头朋克渴望将它摘下,喜剧演员渴望在它上面打穿一个洞。自我主义的大礼帽不是变化机智的对手。
有辱人格的图像表现 (从左上开始) : 1860年《为自由奔走千里》(Running a Thousand Miles for Freedom) 一书的封面形象; 纳粹年代的海报; 存钱罐和卷烟者。大礼帽可能象征着优雅,但它也代表了阶级斗争的轨迹和更普遍的存在在社会角色强者和弱者之间的社会冲突。从大礼帽的发展轨道中,你会发现自己身处美国历史上最戏剧性的紧张局势中: 英国与美国,殖民者与印第安人,白人与黑人,男性与女性,华尔街与主街。大礼帽是双方之间的击打像在踢毽子。作为一种象征,大礼帽迫使你要考虑以下各组矛盾: 尊重/忽视; 野心/谦卑; 艺术/商业; 资本主义/劳动; 曲高和寡/低俗; 高层/底层。虽然最早的海狸大礼帽是18世纪在北美由海狸毛皮制作而成,但他开始流行,成为其他人效仿的风格是直到英国推广大礼帽。土著印第安人早就已经穿着海狸毛皮制成的帽子,但一旦出现白人,印第安人和大礼帽经历了复杂的关系。第一位戴着大礼帽的印第安人出现在西方的图像是1832年由乔治&卡特林的绘画作品。在这第一个平面作品里,Wi-ju-jon (译者注: 印第安名) 去华盛顿,戴着头饰和传统的皮革服装。在第二个平面作品中,他从华盛顿返回,穿着一件军大衣和海狸大礼帽。那些与白人签署条约的人得到了白人们回馈的礼物,这是 Wi-ju-jon 所赋予给大礼帽的符号意义。土著美国人和黑人都与大礼帽发生了混合关系,出于类似的原因,这两个种族都曾有着与西欧和美国白人社会相困扰的历史。早期印第安人有自己的海狸皮帽子,然后被白人男子的礼帽取代,或把它作为一种被白人奖励的奖杯。黑人也开始佩戴大礼帽,被帽子如此丰富的外形吸引,就和在欧洲或美国那些普通人一样。然而,那些处于底层和中产阶层的人带上大礼帽却有种被人嘲弄的意味。
颠覆性的戴礼帽形象: 左图为1969年保罗&福斯特 (Merry Prankster Paul Foster) 在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上;右图为2008年 T-Pain 在格莱美奖上的造型如果大礼帽是社会表现的缩影,穿戴上它后人就变成一种符合标准的人可以去嘲笑那些希望改善他们的生活的其它人。大礼帽抑制了那些怀抱希望的人。逃亡奴隶身着礼帽被恭敬地描绘在图片里,在1860年出版的书籍《为自由奔跑千里》(Running a Thousand Miles for Freedom)&的卷首,从奴隶制度下逃亡的威廉和埃伦,成为戴上大礼帽完成仪式或让人娱乐的众多黑人男子中一个实例。今天,古董文物仍在宣告它的存在,最显着的是存钱罐那装饰有身着大礼帽的黑人男子。通过杠杆移动杠臂,只要你存入硬币在人物的嘴或大礼帽里,则存钱罐上快乐的黑人标识就转动他的眼睛。身着大礼帽和燕尾服的黑人男子的嘲讽漫画形象出现在一个世纪后的纳粹海报中为爵士乐作为堕落的音乐打了广告。因此,当嘻哈制作人T-Pain在2008年接受格莱美奖时戴着一大有涂鸦风格的大礼帽,拿着一根半透明的拐杖,他适当地表现了近两个世纪以来戴大礼帽的黑人男子的讽刺性。 (在现实生活里有一个令人不安的扭曲事件: 去年十月,就在 T-Pain 接受了他的格莱美奖的同时,两个白人男子在田纳西州被捕,他们密谋杀害黑色学童和刺杀奥巴马; 他们还非常青年,分别是18和20岁,计划穿着白色礼服和大礼帽。)
为大礼帽俱乐部制作的海报: 在韩国为水手提供娱乐。大礼帽从来没有打算由妇女穿戴或至少不会让女性长久穿戴。目前尚不清楚时,妇女什么时候开始因为娱乐、歌舞表演或脱衣舞的目的穿大礼帽和燕尾服,但是一个长腿的女人捻转着拐杖,然后抛出她的大礼帽的舞台权已经牢固地嵌入在文化中。如果不合适的男性穿戴有嘲讽的效果,妇女的使用却使它活跃起来。即使在今天,身着大礼帽的妇女是脱衣舞、性感的万圣节、有时甚至更火辣舞蹈穿着的一部分。例如,大礼帽舞蹈教室可以追溯到弗雷德&阿斯泰尔 (Fred Astaire) 和吉尔&罗杰斯 (Ginger Rogers) ,同时大礼帽脱衣舞俱乐部这样的名谓让我们更可以寻到在强调和大胆的踪迹。夏洛特山猫啦啦队的叫自己 &大& 猫,她们的标志是一只戴着大礼帽的猫。 (这个词再次俗气。) 今天,相反,麦当娜戴着大礼帽,她的灵感来自于穿着燕尾服和大礼帽的雌雄同体的玛琳&黛德丽,该角色出现在1928年的电影《摩洛哥》(Morocco)。 (唉,当布兰妮戴着大礼帽子时,她只是在复制麦当娜。)
图为阿拉巴马州伯明翰市的标识设计。当在品牌设计中使用高大大礼帽,应该是希望大礼帽代表高档。但大礼帽子作为一个标志或名称,常感到牵强和做作,一个绝望的声明为品牌尚未赚取的声誉而提: 到处都是大礼帽创意,大礼帽拍卖,大礼帽拖车,大礼帽烟草,大礼帽冰淇淋,大礼帽高尔夫球袋。在2008年初阿拉巴马州伯明翰市,使用了一个从大礼帽里升出来的摩天大楼做为标识设计,口号是 &比以往任何时候更神奇&。大时代里这种俗气从哪而来? 它实在是错误的理解符号的意义和怎么使用了。难道伯明翰是一只被拉扯出大礼帽子的兔子吗? 这不是优雅和迷人。它廉价和弄巧成拙。它是得到了笑声,却不是出于敬畏。为了公平起见,伯明翰市中心可能是想利用一个人他的童年中有关大礼帽的联想,比如神奇的魔法师,雪人,小蟋蟀,带帽子的猫,威利旺卡 (贝蒂是罕见的女性卡通例子) 。但说实话。除了少数例外,如果一个卡通人物戴着大礼帽子,没准他是一个坏人。
驯鹿布尔温克的大礼帽小酒馆 (Bullwinkle's Top Hat Bistro) (上图),灵感来自《波波鹿与飞天鼠》的表演。事实上,灰白色的帽子属于教授欣克尔 (Professor Hinkle),一个魔术师看起来很像 Snidely Whiplash && 一个在卡通《波波鹿与飞天鼠》(The Rocky and Bullwinkle Show)&&(译者注:《飞鼠洛奇和驯鹿布尔温克》是美国六十年代经典电视卡通片的主角,这里选用的是港台的电影译名,也被译作《鹿兄鼠弟》) 里出现的达德利右翼份子(有一个经常使用的比喻,驯鹿布尔温克将洛奇从大礼帽拉出; 为了表示敬意,至今还有驯鹿布尔温克的大帽在俄亥俄州的小酒馆) 。教授欣克尔和 Snidely Whiplash 的形象可以追溯到早期的无声电影中的恶棍,他们有着卷曲的胡须,戴着斗篷和大礼帽,绑架年轻女人上火车轨道。这些角色无恶不作,但这些着戏服的反派角色,至今仍在银幕上活跃,是最近的《蝙蝠侠》(Batman)&电影里的角色的原型。20世纪70年代可谓是它的阵营。在1976年电视游戏&The Gong Show&中,一个演员扮演一个恶棍,身穿斗篷,戴着大礼帽,让观众可以尽情地对他发嘘声。身戴大礼帽的恶棍肖像形象在高帽普及后不久就发生了,而且从未消失。一大帽子可以掩盖一个人的真实性格,它也形象地展示邪恶经常潜伏在文明背后。狄更斯的 &圣诞颂歌& 出版于1843年,埃比尼泽的守财奴形象此后一直把他和大帽联系起来,原因尚不明确的 (小说中并没有描述他头戴高礼帽) 。托马斯&纳斯特 (Thomas Nast) 在19世纪70年代,创建了他的讽刺画系列大富翁先生 (或富大叔 Pennybags,也是以 J&P&摩根为原型),这为创建高帽形象带来了更多变化。早期电影形象有1886年由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撰写的中篇小说所改编的《化身博士和海德先生的奇怪事》(Strange Case of Dr& Jekyll and Mr& Hyde),化身博士戴着高帽,而他邪恶的对手海德先生在户外大着一头狼似的鬃毛。1888年在伦敦,开膛手杰克 (Jack the Ripper) 上了头条,随后他在电影中被描绘身穿大礼帽和斗篷。1898年,刘易斯&卡罗尔在《爱丽丝梦游仙境》(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里创造了,这一角色工作至今。1948年10月,疯帽子在第一部蝙蝠侠漫画里亮相,他还会和约翰尼&德普 (Johnny Depp) 在蒂姆&伯顿在2010年执导的真人动作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Alice in Wonderland)&中一同亮相。
带帽子的女性形象 (逆时针起): 贝蒂娃娃 (Betty Boop), 玛琳&黛德丽 (Marlene Dietrich) 和布兰妮&斯皮尔斯 (Britney Spears)令人惊讶的是,雪人的故事体现的大帽的双重性。当教授 Hinkle 戴着它时帽子展现出人的贪婪,但当雪人戴着它时,它是良好的,有生命力的。大礼帽到底是好还是邪恶,到底是有生命还是带来死亡,取决于谁来戴它。在品牌的世界中,很少见到如此复杂的品牌文化。你可以在加利福尼亚州的乡村礼帽店,在伦敦的丝绸礼帽公司,或在&网站上感受怀旧和优雅的气氛,所有这些都可能会卖给你一个真正的大帽 (穿在10度倾斜的角度,这没二话可说) 。而在另一面,你可以随时找到没用和俗气的大礼帽,那些性感的万圣节大礼帽和燕尾服,其口号是 &穿上就是把它脱下&,穿着高礼帽和燕尾服象狗一样扭动加摇摆 (其口号应该是 &穿着一堆破烂&) 。但幸运的是,我们总能发现一些有自我意识的幽默和有趣的例子。谁不欣慰地发现在英国的大礼帽范本? 其标志是一只戴着高礼帽的猫头鹰,智巧精致,虽然相当僵硬。最后有纽约 Staten 岛上的大礼帽杀虫服务公司 (Top Hat Exterminating) (译者注: 这是一家上门提供喷洒农药杀死害虫的公司,却创造性地用礼帽作为其公司的名称,表现他们服务的绅士态度) 。是,首先让我们来灭绝所有的大礼帽吧。
本文发表于日。The&&of this article was published on December 23, 2008.
假如伊迪丝·华顿也用 “脸书”
编者按: 伊迪丝&华顿 (Edith Wharton, 日-日),美国女作家。其代表作《纯真年代》(The Age of Innocence) 获得了普利策奖。她一共写了19部中长篇小说,出版过11本短篇小说集,还有大量的非小说作品。她凭借着抒情的文笔又穿插着微妙的讽刺,构成了华顿夫人个人的突出的文体。
最近,在位于奥斯汀的德克萨斯州立大学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的哈瑞&兰森中心 () 里,我花了一周的时间来研究雕版对于印刷文字、平面设计乃至人们彼此通讯方式的影响。在那五天里,我用自己的双手 (其实很多研究机构都要求戴棉制手套的) 和一个能覆盖6平方厘米的三倍放大镜仔细检查了很多雕版的原始样本。其中又有三天时间专门研究了17~19世纪时教人写字所用的书法雕版和书法临摹本。剩下的几天都献给了伊迪丝&华顿 (Edith Wharton) 写给莫顿&福勒尔顿 (Morton Fullerton) 的秘密情书以及马克&吐温 (Mark Twain) 的一部分个人文档。我的目的是寻找美国的雕版信笺中的有趣样本,由于此前还没人用这样的 &标签& 来分类,我费了很大篇幅来定义这个设计类别及其交流史,希望它能成为固定的术语。
《世界书法家》(The Universal Penman) 的扉页,此书于1743年由多佛出版社 (Dover Publications) 出版,乔治&比克汉姆 (George Bickham) 雕版。
我看了大量原始的书法雕版 (虽说如走马观花般,但很有趣),通过这样的 &魔鬼训练& 让自己沉浸其中,试图找到当一个人面对大量真正的雕版时会有的怎样的一种感觉和反应。我研究了大概1,450页主要来自于各种书法临摹本的雕版印刷品,还有一份多达10卷的收藏。这份收藏来自亨利&本杰明&翰伯力&别福依 (Henry Benjamin Hanbury Beaufoy, ),他收藏书籍以及关于书籍的书,其中每一卷都超过两英尺长,好几英寸厚。我选看了其中三部和我的课题最为相关的内容。接下来我便开始研究美国的商业雕版印刷品 (比如个人信笺) 中一些有历史意义的样本。
在电脑、电子邮件等即时沟通工具问世之前,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书面手段是书信以及书信的简短形式 && 短笺。苏美尔人发明文字后的5000多年以来,手写、手工排字以及后来 &手打& (打字机) 文字都离不开纸张,这些做工精致的纸产品给从业者带来了相当多的盈利机会,甚至造就了整个产业。
很久以来,人们习惯于坐在桌前,用一支笔一张纸写下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再通过信使或邮局发给某个特定的人。不妨将书法视为媒体,把纸张看作一项技术,别福依认识到了书写能力的重要性,他肯定已经把书写当作社会和财政进步的一个途径了。除了收集雕版样本,他还大手笔地投资于伦敦城市学校 (City of London School),出资设立教育奖学金,为孤儿和贫苦儿童建立了别福依贫民学校 (Beaufoy Ragged School)。想想这样一所免费学校吧,狄更斯 (Dickens) 的小说《雾都孤儿》(Oliver Twist)&中的主人公奥利弗 (Oliver) 就可以在此学习读书写字而免于沦为小偷。
《世界书法家》的内页
雕版印刷的图案一直用于宗教宣传、科技插图以及用来复制重要的艺术品。业务通信使用的纸张 (医生、律师和政治家的信笺) 上的雕版印刷属于防伪安全措施,也是用来显示独特性的标记。到了20世纪,雕版印刷的信头是商业信笺中被广泛接受的一种形式,在个人通信中也很流行。只是在最近30年中,雕版不再流行。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常通信中已经完全看不到雕版印刷了。
伊迪丝&华顿1905年的宣传照
在读的情书的时候,我想到了书法临摹本、书写能力、纸张科技和美国商业雕版印刷。伊迪丝&华顿生活在年,她与莫顿&福勒尔顿的婚外情从1906年持续到1909年。现存的情书保存在哈瑞&兰森中心的一个0.42英尺长的盒子里。年是他们两人关系的高潮期,尽管我原本的目标是只想研究基底、印刷、雕版花押字和字体风格的,但我还是窥看了她的生活,我在不由自主地阅读她写给他的文字,并有了令人惊讶的发现。
伊迪丝&华顿是我的文学偶像之一,她的文字中有对19世纪末美国上流社会举止和癖好的嘲讽。很多人喜欢19世纪末的浪漫迷人 && 到处是马车、午夜烛光晚餐和奢华的缎子礼服、鸵鸟毛扇子还有镶满珍珠和钻石的毛皮头饰。华顿是亨利&詹姆斯 (Henry James)、西奥多&罗斯福 (Theodore Roosevelt) 以及许多艺术家和权势人物的朋友,她长居国外,经常旅行,失败的婚姻让她异常独立,有一点早期女权主义的味道。她笔下的人物都超乎寻常地关注礼节,内心带点儿阴暗,而且他们都和华顿自己一样惯于使用信笺。
我沉醉于伊迪丝&华顿的虚构作品以及她对生活、对爱情、对上流社会的观察,相比之下,她写给自己最重要的爱人之一的私人文字却是如此乏味,不免让我失望。华顿写给福勒尔顿的文字让我想起在我在脸谱上常见的状态信息,尽是些私人想法: &上封信末尾我用的词儿可能太刺耳& &天哪,我昨晚发便笺时太匆忙,信使也着急,内容可能也会显得有点儿仓促& (也许相当于今天人们随便发出但又常常感到后悔的手机短信)。她还写到自己正在解体的婚姻和旅行的日常记录,她造访了谁,看了什么演出和展览&&其中一些是写在有黑色边缘的 &哀悼& 信笺上。她的信中常是一些无关紧要的生活细节,远远多于写给远方爱人 (这对情人人曾经被分隔在大洋的两岸) 的激情文字。
假想中的伊迪丝&华顿的 &脸书&&页面
看到这些,我不禁会想: 如果伊迪丝&华顿也用上了脸书 (facebook) 的话,情形会如何? 如果她生活在我们的时代,也使用电子通信,我不知道她的作品会变成怎样。看了五天的草写体和私人信件,我发现她草草记下自己想法的冲动跟我们用推特 (twitter) 记录午饭菜式并分享刚发现的好网站的行为并无不同。手写的信件与脸书上的帖子的区别是前者需时较久 (留存也更久一些),但两者目的相同。无论我们过着更显赫的华顿式生活还是更宁静一些的普通生活,把自己的私密信息与人分享之后,我们都会觉得自己更有意义。伊迪丝&华顿极为讲究个人隐私,如果她知道今天的我能读到她的浪漫史,一定会非常不高兴 (她的情书在兰森中心对外开放,其中很多已经出版)。但在当今的社交媒体的吸引之下,她是否会像我们很多人一样因其便利而开放自己的隐私? 如果真是如此的话,在个人生活方面以及在文学上给她带来的后果会是什么? 答案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也许不知道更好。
本文发表于日。The&&of this article was published on November 24, 2009.
无处不在的 “大气”
电影《让子弹飞》热播后有一个词变得特别流行 && 霸气。&霸气外露& 被正式或者调侃的用在描述各种人物或事物上。&霸气& 这个词听起来似乎是一个性格特征比较清晰的形容词了,但我还是认为这是一个游走于褒义与贬意之间的中性词。霸气之中必然有霸道之意,好人是不会霸道的,不讲道理并使用武力相逼才是霸道。影片中对于百姓来说黄四郎是霸道的,因为他害人利己; 对于黄四郎来说姜文是霸气的,因为他霸道的最终目的并不只是利己,至少还有他的那些兄弟们。其本质是因为一个是商人,一个是土匪,当土匪就要讲义气树口碑,这样才能招来更多的小弟。所以当土匪特别是那种还有些正义感的土匪碰到唯利是图的商人时,土匪就变得像个英雄去打歼除恶,霸道就变成了霸气。再来从字面上看 &道& 只是一条路,具体且狭隘,而 &气& 似乎是整个宇宙,抽象且浩瀚,当你霸道的很大气的时候似乎性质就发生了转变。因为人们关心的已经不是手段是否卑鄙,过程是否残忍,讲不讲道理这时已经不重要了,因为霸气的人他自己就是道理,因为对这种气场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杰克与吉尔 下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