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徒的生命河灵粮堂诗歌是什么

祂为我们舍了自己,要赎我们脱离一切罪恶,又洁净我们,特作自己的子民,热心为善。(多2:14)  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常给人一种心理倾向:要作为社群的一部分。这基本上并不是错。跟社群认同,可以增加安全感,可以集体行动,作出许多个人力量作不到的事。这是有积极意义的事。  穿衣服要随时尚,如果不作得过分,也不能算不好的事;连孔子也“行夏之时,服周之服”,这是说,他跟别人一样,使用夏代的历法,穿着当时周代的衣服。  不过,我们不能在所有的事上,盲目的跟从世人。分别的重要  神拣选以色列人,正是要他们跟别人不一样。“这是独居的民,不列在万民中”(民23:9)。  约瑟被兄长们出卖,到埃及作了奴隶,但他身为奴隶,心却是自由的,他知道有一位主在天上,不肯效法埃及人行事,拒绝诱惑,持守圣洁。他的父亲雅各,在临终的时候,为众子祝福,称他为“那与弟兄迥别之人”(创49:26)。这是说到他有自己的心志和标准,跟别人不一样。  神的儿女们,不能老是作随风草,要坚持立场。有的时候说:“不”,是很有用的字,胜过一切雄辩。在该说“不”的时候说“不”,需要有分辨是非的智慧,和刚强无畏的勇气。这也是成功的主要条件。  但以理的三个朋友,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在尼布甲尼撒王命令拜金像的时候,不顾自己的性命,坚定的回答说:“不。”(但3:1-30)虽然被丢在烈火窑中,但神与他们同在,保守他们。分别与宣召  神选召青年人耶利米,为祂作传话的先知,并吩咐他说:“你若将宝贵的和下贱的分别出来,你就可以当作我的口,他们必归向你,你却不可归向他们。”(耶15:19)作神的口,必须有神的心。神所要的,不是别的资格,只要首先分别出来。不是我们拣选神,是神拣选了我们(约15:16)。这是因祂的先见预定和奇妙的大爱,把我们从世界中分别出来,归于祂自己。圣经论到基督徒,这样说: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2:9)分别的代价  神不但预定拣选了,还付了极重的代价,买我们归祂。圣经说:“祂〔基督耶稣〕为我们舍了自己,要赎我们脱离一切罪恶,又洁净我们,特作自己的子民。”(多2:14)我们本来是深陷在罪恶的淤泥里,基督耶稣用祂自己的宝血,把我们救赎了出来。圣经说:你们得赎,脱去你们祖宗所传流虚妄的行为,不是凭着能坏的金银等物,乃是凭着基督的宝血,如同无瑕疵无玷污的羔羊之血。(彼前1:18-19)  神既然付出祂的独生子为重价,买赎了我们,又洁净了我们,当然我们就不属于自己,也不能再为罪恶所有所用,而是作神的子民。我们的主权是属于主的。  从另一方面喻解,可以想到古时战争的背景:战败的一方面,所有的子女,都被战胜者掳去,成了对方的奴隶。我们在罪中的情况正是如此,是战败被魔鬼掳去,作了罪的奴隶,不能自由作自己所要作的,是服事魔鬼。因此,主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为我们受死,而又复活了,“祂升上高天的时候,掳掠了仇敌”(弗4:8),释放了我们,使我们不再作罪的奴隶。  这样,我们属于新的国度,但不是作奴隶,而是成了自由的国民。知道自己是属于谁的,就容易决定该听谁的命令,讨谁的喜悦。得赎的目的  得救赎的人,既是“从黑暗中归向光明,从撒但权下归向神”(徒26:18),就有新的生活向度和目标:原来基督的爱激励我们;因我们想一人既替众人死,众人就都死了;并且祂替众人死,是叫那些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活,乃为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活。(林后5:14-15)  正如主耶稣基督到世上来,是要凡事遵行天父的旨意,凡祂所行的,都是善的,基督徒也正是如此:“我们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弗2:10)。  行善不是得救的因;行善是得救的果。神是善的,属神的人,不能有另外一种的果子。  我们生活在世界上,不是没有目标的,不像世人是“在黑暗里行走的,不知道往何处去”(约12:35);而是要遵行主的旨意,为主发光。我们先有光明的种子,不属于黑暗,从黑暗中分别出来,才可以进而为主发光。圣经告诉我们,光明和黑暗没有相通相交的可能(林后6:14-18)。但光明能胜过黑暗。  这样,神救赎了我们,也使我们于祂的工作有分,使世人因信祂而得救赎,进入神的国度,祂的旨意就得以成就了。微信号:biblewords每日灵粮(biblewords)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biblewords欢迎关注 +每日灵粮 Biblewords,每日传送圣经话语、灵修内容 、主内刊物选摘;也请分享给弟兄姐妹、朋友,使更多人蒙福,认识神! 飞信灵粮天天传送移动号码请加:,或发短信申请。热门文章最新文章biblewords欢迎关注 +每日灵粮 Biblewords,每日传送圣经话语、灵修内容 、主内刊物选摘;也请分享给弟兄姐妹、朋友,使更多人蒙福,认识神! 飞信灵粮天天传送移动号码请加:,或发短信申请。&&&&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举报邮箱:Copyright(C)2017 大不六文章网The requested URL '/abstract/7140621.html' was not found on this server.当前位置:&&图书馆灵粮吗哪的主页
&分享文件分类文件大小网盘浏览收录时间
1&第1页&&共2页&&69项&&  作为大公教会·西安主教会的主教,愿意与对信仰、宗教有兴趣的人讨论。  信仰可以不同,请互相尊重——我是实名上网,也曾经有7年是医院的心理咨询师。  大公教会如何牧养圣徒呢?  大公教会·西安主教会
董建林 主教  —— 徒20:28圣灵立你们作全群的主教(监督),你们就当为自己谨慎,也为全群谨慎,牧养 神的教会,就是他用自己血所买来的(救赎的)。  今年2012年十月去大公教会·哈尔滨教区讲课,住在教区长老栾伯晗家里,所以常常有时间,与他们夫妻绕桌而坐,品着栾师母准备的俄罗斯咖啡,谈论了很多关于各大基督教宗派教义、家庭、儿女教育等问题。栾长老硕士学位专业是俄语,又住在号称”东方莫斯科”的哈尔滨,可以经常去莫斯科参观东正教教堂。  有一天,他忽然问了我一个问题:“为什么基督新教很难找出道德无瑕疵的圣徒呢?”  栾长老的话引我深思:是的,类似圣法兰西斯、德雷莎修女、东正教长老西拉一样,得到众教会甚至外邦人称道的基督徒,在新教里几乎没有。新教的英雄多半是因宣教和建立宗派(分裂)而知名。  为什么是这样呢?  ……  今天的很多基督教会(新教宗派)的牧者,面对教会里面圣徒普遍软弱和教会不断纷争分裂,似乎一筹莫展,能够按照耶稣基督“登山宝训”去自律或做的人,属于少数。在16期《教牧神学季刊》中,以“继承大公教会传统,重归教父使徒统绪”为题目,我曾强调指出,“神的仆人主教们带领神职人员,在教会里用圣道和圣礼,牧养圣徒各尽其责,建立基督的身体教会,使得父神在教会中并在基督耶稣里,通过基督徒得着永恒荣耀。”是基督教会的基本使命,也是大公教会和西方教会的一贯传统。  综合圣经原则、大公教会传统和改革宗神学,可以得出结论:神仆、圣道、圣礼,是可见的有形的基督教会的三个基本标志。  新约大公教会(AD33-1054)和大公教会西方教会时期(AD),众教会是如何牧养圣徒的呢?  最基本的条件,若你不带偏见和先入为主的观点,认真研读教会历史,你肯定会发现,主教制度、教义信条和圣礼纪律是大公教会最看重的三个基本因素,而这其中,又以主教和主教团为关键要素。大公教会传统对神话语的重视超出任何时代,但由于当时教会文盲众多、印刷技术缺乏,导致《圣经》手抄本极为稀缺,对圣经的解释更多化为具体而简单的“教义信条和圣礼纪律”。而对神的话语的了解和学习,基本是通过教会神职人员主教修士们的讲解而实现的,而圣礼和纪律,则是日常圣徒牧养的基础。2008年,曾有一个新派神学异端背景的男人,攻击我们教会说“光讲悔改委身顺服教会,不讲耶稣基督爱你”,导致一些年轻人离开教会,成为流浪者,甚至一个女孩被诱发精神障碍。  很可惜,灵性幼稚使很多人不明白,“因我们并不是与属血气的争战,乃是与那些执政的、掌权的、管辖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属灵气的恶魔争战。”(弗6:12)“你不体贴 神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太16:23)是属于撒旦一族。而圣经反复地对基督徒讲“你们要听从那些领导你们的人,也要顺服他们;因为他们为你们的灵魂警醒,好像要交账的人一样。你们要使他们交账的时候快快乐乐,不至于叹息;如果他们叹息,对你们就没有好处了。”(来13:17)   所以,在大公教会时期,神的话语是通过教会里主教传讲给会众,通过圣道,这是第一层牧养;神的圣礼和律法是通过教会里神仆实施,通过圣礼,是第二层牧养;“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13:35) 通过教会(含团契)教导,包括婚姻家庭操练彼此相爱,这是第三层牧养。而“就是照父 神的先见被拣选,藉着圣灵得成圣洁,以致顺服耶稣基督,又蒙他血所洒的人。愿恩赐、平安多多地加给你们。”(彼前1:2)则是上述三层牧养言行的基础。  第一,神的仆人、使徒和先知是教会的基础。  因为“(教会)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稣自己为房角石。”(弗2:20)新约教会的特点,弗2:20这段圣经说得很清楚了。直到今天,大多数教会依然承认,作为使徒和先知的根基——《圣经》和大公教会传统 ,是由神的仆人主教来继承的,这就是使徒统绪。东正教传统甚至认为,这里的先知,以后长期固定牧养地方教会,就是以后地方教会的主教。所以,在这一切的有形教会的组成中,第一可见要素就是神的仆人主教(包括主教团队的长老执事等)。主教在教会的作用是什么?  1、神的话语出口,代表神对圣徒讲话。  这是神仆主教分享耶稣基督先知职分,是从使徒统绪继承的第一重要责任。神的仆人,一旦蒙召,终身为仆,除非离世,或因犯罪被革除圣职。岗位可以退休,蒙召永不退休。但是,如果一个基督徒传道人对AD33—AD1536年间历史一窍不通,藐视大公教会传统和意义,甚至否定大公教会传统,隔断自己的合法传承,他能成为合格传道人吗?  正因为如此,神的仆人一定是神的拣选;一定对神的话语《圣经》非常熟悉;一定对神的教会信经非常了解和忠心。因此,神仆人的尊贵和荣耀来自神自己,轻慢和对抗神仆人就是对抗上帝,必受神管教,如民数记12章摩西的哥哥姐姐因毁谤摩西而被神管教,民数记16章可拉一党因攻击摩西而被神灭绝。撒旦摧毁教会,就是首先从摧毁神仆人——主教的权柄开始的。没有神仆的“教会”,还是教会吗?  耶稣基督更明确指出:“出于 神的,必听 神的话;你们不听,因为你们不是出于 神。”(约8:47)同样原则,不听主教或牧师根据圣经真理的教导,就不是神的儿女。神仆绝对不仅仅是神学或者哲学教师,仅仅讲授知识而已,他首先是上帝话语最忠实的代言人,从这一点讲,他至少必须是一个神学家。  本期刊载使徒教父伊格那修主教的三封书信,旨在告诉众牧者,主教在教会中的地位,是神的圣经原则,也是使徒所确定、教父所继承的大公教会传统,即使徒统绪。否定这个原则,也就是否定神在教会的主权。罪恶之城的君王,尚且为神完全掌控,更何况神的唯一神圣大公使徒的圣教会呢?  有些具有人文、社会、心理学科专家背景的牧师或基督徒,他们常犯的错误就是过多无意识的从自己的专业角度理解教会,把教会仅仅看成一个社会组织,忘记教会作为上帝之城的本质特点,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维权,要把教会显明给世人,用教会证明耶稣基督,用法律捍卫“教会的权利”,甚至要用心理学牧养牧师。究其原因,就是他们不是从神的国度和神仆人的角度来看教会和世界,而是习惯性地从专业身份看问题。  他们到底是专业的仆人还是神的仆人呢?  对于作门徒的的要求,耶稣基督讲得很清楚:路14:25:有极多的人和耶稣同行。他转过来对他们说:14:26“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门徒(“爱我胜过爱”原文作“恨”);14:27 凡不背着自己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门徒。……14:33 这样,你们无论什么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我的门徒。”  今天,在基督新教里,能找出多少同如圣奥古斯丁、大格里高利、圣法兰西斯、圣托马斯、圣加尔文、特蕾莎修女这样的的圣徒呢?面对个人主义给基督新教带来的混乱无序和分裂,面对圣徒德行的普遍下降,我们这些作为基督仆人的人,理当带头忏悔。如果我们要完成用真理引领世界归主的神圣使命,但我们的真理水准和道德品行如果长期低于政府官员的平均水平,何以有资格引领他们呢?  2、神的圣洁代表,众圣徒的生活榜样。  这是神仆分享耶稣基督祭司的职分。如果分别为圣的神的仆人都不能活出神的话语,岂不成为言行不一的法利赛人,违背十诫之“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一条,成为最伪善的人?对于神仆主教的资格,提摩太前书和提多书有清楚说明,其它圣职参考执行。简单讲,主教与牧师(全职教导长老)必须是弟兄,受洗后没有婚姻问题,全家归主,是教会最敬虔的义人。  新教有些宗派,为反对天主教,矫枉过正,以宣教代替敬虔,以分裂代替真理,以知识代替圣洁,以专家代替神仆,以道德代替圣礼,以文化代替福音。尤其一些中国的所谓“改革宗”教会,过分重视知识和政治,几乎把神的教会变成神学院或者准政治组织甚至课堂,根本就不明白作为上帝之城的圣教会,与作为罪恶之城的国家、公司、学校、NGO等社会组织的本质不同,利用教会成就自己的事业。  出现这种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们无法活出圣经要求的圣洁,但又不愿意谦卑悔改,于是,就开始谬解圣经,为自己的错误言行寻求解释,如同约翰·卫斯理的“主观圣洁论 ”一样。在梁家麟所著《基督教会史略》第七课第二节:“卫斯理约翰的成圣观与改革宗的异同”一节,梁家麟指出:“一直以来,改革宗对成圣的理解,都是道德行为的完善,就是基督徒的行事为人与他所蒙的恩相称;而卫斯里约翰本人亦一直想在道德行为上成为圣洁。但是,他发觉这是一个不断努力亦永远不能实现的目标,没有人可以宣称他的行为已经完善了;如此,他便只能永远落在无止境的追求、不断希望却又只有失望的境况中。这种信仰理想与人现实的差异所造成的张力,是教人难以承受的。卫氏的出路,是不再求在客观事实上达到道德行为的完善,而是在主观感受层面获得圣洁无垢的经历;如此,圣洁不复是人行为上要达到的目标,乃是在经验上所要追求的境界。”  根据传记和钟马田的文章,约翰·卫斯理作为传道人,夫妻关系长期失和,最终妻子提出离婚;他又与持预定论的同工怀特·菲尔德敌对,甚至在讲台攻击怀特·菲尔德,骂预定论是魔鬼的理论;从圣公会分裂出一个“循道宗”。如果按照大公教会的神职人员标准,以约翰·卫斯理的道德质,他根本就不可能成为神仆和传道人。但是,在新教的分裂主义传统里,他却是英雄。  神职人员是否必须独身才是保持圣洁的第一步?  根据圣经和大公教会传统,虽然我们可以倾向并鼓励更多独身的主教、教士出现,鼓励独身的修士修女委身教会服侍,如同历史上的修会,但要根据恩赐和自愿原则。马丁?路德摧毁所有修院固然过于极端无知,但天主教会统统要求神职人员独身,也违背圣经的恩赐原则。正常的情况应该是独身与已婚神职人员并存,只要能达到神圣洁的标准。但我们也要承认,修院的出现(如泰泽修会),是教会神职人员灵性成熟的重要标志,教会如果缺乏一批如如耶稣会士一样的死士,则无法抵挡世俗的挑战,在牧养上很难进到基督道理的深处。  3、神的君王权柄,代表上帝执行律法。  这是神仆分享耶稣基督君王的职分,在有形的地方教会——神的国度行使此权柄。今天教会会众最缺乏的,就是对主教代表上帝治理教会有形国度“牧权神授”的原则的无知和忽略。牧者无权,国将不国。  马丁·路德最讨厌主教制的管理秩序,提倡靠圣经和自我良心决定一切,极端清教徒继承这个精神,反对一切的教会权威,这些极端个人主义的基督徒,他们最终都成为了历史的悲剧人物。但是,他们以人为中心的个人主义信仰流毒,弥漫在很多新教教会,带来更多的分裂和罪恶,最后与罪恶之城的世俗为友。譬如,德国路德宗(信义宗)拥抱希特勒,清教徒热心政治而陷入人本专制,都被历史抛弃。  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不服从神借仆人实施的权柄,陷入“在那些日子,基督徒没有主教和领袖,各人都行自己看为对的事”的教会士师时代。  新约记载,耶稣基督指出太18:15:“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着只有他和你在一处的时候,指出他的错来,他若听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18:16 他若不听,你就另外带一两个人同去,要凭两三个人的口作见证,句句都可定准。18:17 若是不听他们,就告诉教会;若是不听教会,就看他象外邦人和税吏一样。18:18 我实在告诉你们,凡你们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们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  圣经·旧约反复指出“祭司的嘴里,当存知识,人也当由他口中寻求律法,因为他是万军之耶和华的使者。”(玛2:7)  天主教会耶稣会的创始人伊格那丢·罗耀拉,他一心要做完全人,甚至以行乞过彻底赤贫的生活,但仍自觉罪孽深重,不得平安。最后他得出结论:人永远不能单凭己力立志讨上帝喜悦,事实上他的意志正是犯罪悖逆的罪魁祸首,唯一抵销悖逆的方法就是顺服教会,放弃个人的思想与意志,甚至放弃妄图成为圣人的野心。他坚持顺服在以罗马主教为教天主教会之下,以教宗为基督在世的代表,无条件地服从他。人不能妄求过圣洁生活,也不要妄求为上帝作大事,他只能听命于教会,将一切筹算都托付给上级属灵权威,分诉发落。伊格那丢创办的耶稣会,要求修士比一般修会多起一个誓:在贫穷、贞洁、顺服之上,另加上彻底效忠教宗。耶稣会成了日后罗马天主教会的铁血兵团。
  从年的天特会议后,从西方教会分裂出来的天主教会,全面背离大公教会的奥古斯丁主义和托马斯主义传统,走向半伯拉纠主义;但他们保持圣统制和教宗制度,坚持教权高于王权和国权,却是符合圣经的教制原则;既然教会是神的家,神的仆人当然要神来拣选,而不是民众选举,神仆要对神负责,而不是对人负责,当然会众也就无权罢免他,除非他触犯诫命,由主教团或牧师团罢免。但是,今天的改革宗,还有多少是继承加尔文的日内瓦神权传统,而并非约翰·诺克斯的修正主义传统呢?  神的教会,神的仆人当家——“牧权神授”——类似的教导,旧约比比皆是,如:  耶 1:4 耶利米说,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耶 1:5“我未将你造在腹中,我已晓得你;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别你为圣,我已派你作列国的先知。”耶 1:6 我就说:“主耶和华啊!我不知怎样说,因为我是年幼的。”  耶 1:7 耶和华对我说:“你不要说我是年幼的,因为我差遣你到谁那里去,你都要去;我吩咐你说什么话,你都要说。耶 1:8 你不要惧怕他们,因为我与你同在,要拯救你。这是耶和华说的。”  耶 1:9 于是耶和华伸手按我的口,对我说:“我已将当说的话传给你。耶 1:10 看哪!我今日立你在列邦列国之上,为要施行拔出、拆毁、毁坏、倾覆,又要建立栽植。”  ……  耶 1:16 至于这民(以色列)的一切恶,就是离弃我,向别神烧香,跪拜自己手所造的;我要发出我的判语,攻击他们。耶 1:17 所以你当束腰,起来将我所吩咐你的一切话告诉他们;不要因他们惊惶,免得我使你在他们面前惊惶。耶 1:18 看哪!我今日使你成为坚城、铁柱、铜墙,与全地和犹大的君王、首领、祭司(传道人),并地上的众民(基督徒)反对。耶 1:19 他们要攻击你,却不能胜你,因为我与你同在,要拯救你。这是耶和华说的。  申 17:12 若有人擅敢不听从那侍立在耶和华你 神面前的祭司,或不听从审判官,那人就必治死。这样,便将那恶从以色列中除掉。  对于假先知(假传道)的处理:申 18:20 若有先知(传道人)擅敢托我的名,说我所未曾吩咐他说的话,或是奉别神的名说话,那先知(传道人)就必治死。’  ……  可怕在于,牧权神授、使徒统绪、主教制度,明显是圣经真理,很多教会牧者也很认同,但却不敢公开在教会宣教。于是很多传道人,在名义上的长老制、公理制的制度下,暗地里实行家长制一人独裁——这种表里不一的“仆人”形象和管理制度,等于公开告诉所有教会会众,基督徒可以表里不一,撒谎作假,其结果是教会充满谎言。  在基督教会里,如果一个主教或牧师,自己不能成为上帝律法的见证,没有坚持捍卫牧权神授的君王权柄,拱手把教会的治理权,让给一群非神仆人的业余“仆人”,他还是神的仆人吗?  4、众圣徒的教父,代表上帝牧养圣徒。  上帝为父,并非肉体父亲之意,而是创造者之意。为牧养旧新约教会,上帝把灵性父的责任和义务,赐给他的旧约仆人先知们;到了新约时代,使徒和先知(主教)是教会圣徒的教父。有形教会,是神在地上的家,主教教父就是家长——集先知祭司君王职分于一身;教会的有形与无形特质,与耶稣基督一个位格、两个本性、两种意志的特质,是一一对应的,而耶稣基督永远是教会的元首。  以主教为代表的牧者作为圣徒的教父,代表上帝牧养圣徒,所以,按正教的神学,教会就是灵性病的医院。作为神仆,以为父的心牧养教会圣徒,用舍命之爱心说真理这一点,是新教多数宗派所忽略的,但却是区别基督教会神仆与世俗专业老师的最大标志。继承大公教会传统,使徒统绪的教父模式,才是大公教会模式具体运作的关键所在。  教会牧者大多明白一个基本的经验事实,有什么样的牧者,就有什么样的门徒;教会圣徒,更多的是以牧者为榜样,而不是以耶稣基督为榜样——少数生命成熟的基督徒也许可以做到以主耶稣为榜样。如果牧者以教会为家,以圣徒为家里的儿女,这样的教会必定是有基督馨香的教会。正如人无法选择肉体父亲,同样,教父也不是人的选择,而是上帝通过教会的指定——有谁通过选举决定自己的父亲吗?所以有些“教会”,通过选举决定主教和牧师,岂不是可笑的神学无知吗?  基于此原则,我们教会才开办教牧辅导中心——教父缺乏,才是精神障碍的根本病因——主教教父的存在,才是辅导成败的关键。很多兄弟教会的同工,看到我们教会的教牧辅导中心,可以用教牧辅导模式辅导精神分裂症,很想自己开办;但他们不明白,这种辅导果效,只是教会主教制模式下的牧养的延伸而已,所以我们是全员参与牧养辅导,辅导员只是具体执行者而已,辅导的力量来源于作为神的家、真理柱石的教会本身。一切以圣经为原则,一切以教会为核心,一切以主教为教父,即唯有圣经、唯有教会、唯有主教。  5、大公教会主教团。  如果要继承大公教会传统,也就必须,在承认世界各地大公教会众主教平等的基础上,罗马主教是平等中的首席主教,我们可以认可天主教《论主教团之神学及法律性质》 的大多数结论,譬如,主耶稣托付给使徒们的救恩使命,一直将延续到世界末日。为了根据基督的意愿,执行这个使命,使徒们自己谨慎地指定继承人……主教们由于上帝的指定,代替使徒们做教会的牧人。为了执行牧职,使徒们由基督充满了降临于他们的圣灵,他们又以覆手礼,把圣灵的恩赐传授给他们的助手——主教,此恩赐藉主教的祝圣礼,一直传到今天。  由于主耶稣的规定,圣彼得及其它使徒们组成一个使徒团,同样彼得的继承人罗马主教和使徒们的继承人主教们彼此联合在一起。如此,所有的主教都从基督领受了在世界各地宣报福音的命令,那么都有义务责任关心整个教会。同样,为了完成主所托付给他们的使命,主教们应该彼此合作并与彼得的继承人罗马主教合作,在他身上基督建立了信仰统一及共融的、永久而可见的根源及基础。主教们个人的联合也是他们的个别教会中统一的根源和基础。  在不损及每位主教的权柄,因上帝的指定在他自己的个别教会中所享有的权力,因意识到自己是不可分的主教团队的一部分,主教团协助主教们在教会的历史中,在完成他们的使命时,运用各种方法、架构和沟通管道,以表达他们的共融和对所有教会的关切,以及延续使徒团的生命:如牧灵合作、交换意见、彼此互助等。  在最初几个世纪,这种共融(团契)的事实,在举行大公教会主教会议一事上,得到了显著的和典型的体现。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除了325年因尼西亚公会议之召开所开始的大公主教团会议外,其他主教会议,无论是全区会议或是省区会议,这些会议自第二世纪到十世纪,在教会内时常在各地举行,直到1054年大公教会分裂成东西方教会。  主教团体对整个教会所有的最高权力,不能使用,除非是集体行使,或是以隆重形式,他们聚集在大公会议中,或是他们散居在世界各地,只要罗马教宗要求他们作集体行动,或是至少教宗自由地接受他们的联合行为。在这样的集体行动中,主教们行使自己的权力是为了他们的圣徒及整个教会的益处,而且他们虽然有意识地尊重主教团体平等中的首领罗马主教的首席及卓越,主教们并不是以教宗的代表或代理而行事。因此,很清楚他们是以上帝教会主教的身份为整个教会的益处而行事,也因此他们为圣徒所承认和尊敬 。  第二,神的话语《圣经》,是教会的根基。  华人教会流行一种说法:“信仰主要不是一套说法(教义神学),也不是一种做法(教规礼仪),也不是一种功法(医病赶鬼),更不是一种等法(永恒天国)。信仰主要是一种活法:有信、有望、有爱地活着,更丰盛地活着,在永生中活着。”  这种肤浅的认识,其核心就是反对教会和教义,反对教规和圣礼,让人自以为义地活在随意解经的感觉中,最终必然与世俗为友。信仰主要是一种活法,但一定是活在教会的教义信经和教会礼仪的约束指导下,活在神仆人的指导牧养下,按照圣奥古斯丁主教的解释 ,有信即信使徒信经,有望即望主祷文内容,有爱即守神的律法。  神的话语圣经的重要性,是毋庸讨论的事实。问题在于,没有神所呼召、教会按立、生活圣洁神的仆人的教导,“没有人指教我,怎能明白呢? ”。没有主教团和主教许可的人,是没有资格在教会解释圣经的,这是每一个基督教会应该知道的管理常识。有些所谓的“基督徒”随心所欲地解释圣经,尤其是没有委身任何教会的流浪“基督徒”,只能看作是不自觉地作了撒旦的仆役,如被大公教会553年定为异端的奥利金(或译俄里根),就是一个反面典型人物。教会牧者为保护圣徒,有责任严厉处置他们,直至除教。  这里,缺乏委身教会信仰告白的约束,是当今中国很多会堂常见的现象。神的仆人只能传讲神的圣经话语,这没有争议的事实;但每一教会的教义和告白,基于圣经和大公传统,作为具体堂会的具体化信仰基本规则,是教会绝对不能忽视的第二真理标准,否则教会讲台教导一定走向混乱。因此,我们教会明确规定:  1、《圣经》旧新约66卷经文是教会最高和唯一终极真理;唯有教会有权利依据大公教会的七次主教大会精神,拥有对《圣经》的最终解释权。  2、大公教会七次主教会议的决议和《比利时信条》、《多特信条》、《威斯敏斯特信条》的基本教义,是仅次于圣经的教会真理传统。  3、教会实行主教制,即主教是地方教会(教区)的领袖,在教会所有圣工上有最终的决定权和否决权,教会即地方教会,教会之外无救恩。  危险在于,如果一个“教会”,以讲员而非神仆为核心,除了讲神的话,没有大公教会传统和教义信条的约束,其它圣事都被忽略,一张桌子,一个讲员,四面光墙,这还是神的教会吗?神的话真的不管谁讲,都是唯一的领会渠道吗?而且,神仆的重要性本身,难道不就是圣经的规定吗?一个重视圣经而蔑视神仆的人,不是在自我否定吗?  有些改革宗等宗派教会,已经有哲学化和诺斯替主义(重灵性轻物质,极端如灵恩派)的倾向,打着唯有圣经的名义,公然背离大公教会传统和决议,跟随异端奥利金随意解经的恶习,有意无意地成为摧毁教会的黑暗势力。所以,教义神学和信经信条,是教会教导中除圣经外,应该最重视的真理学习内容;借此教义,可以为圣徒筑起一座不可逾越的界限,使软弱的圣徒免得因无知诱惑而跌倒。  更重要的是,根据圣经原则和大公传统,神的话语,只能由神的仆人主教及其助手神父牧师在教会传讲,否则,便是分裂教会的多纳分子——《比利时信条》第卅条明确指出:“我们相信,此真教会必须以我们的主在他话语中所教导的圣灵原则所治理;就是说必须有牧师 传讲神的道并执行圣礼,也必须有长老与执事和牧师共同组成教会会议。藉此方式真教会得以保守,真道得以各处传扬,同样犯过者得受到属灵方式的处罚;同时贫困者,也得以按其需要得到解救与安慰。藉着这些方法,当信实的人按着使徒保罗在他写提摩太书信中所规定的被选举(呼召)出来,凡事在教会中才能规规矩矩地按着次序行。”  待续
楼主发言:3次 发图:0张 | 更多
  @我是董建林
第三,教会圣礼,是牧养圣徒的灵粮。  大公教会传统,除了讲道第一,圣礼是每个主日核心内容之二,大公教会初期教会留下来榜样。  初期教会的礼拜是什么样式呢 ?根据大多数历史资料记载,大体模式如下(已根据基督教语言模式略作改正):  主日是耶稣复活的日子,圣教会为了纪念耶稣复活,就用主日来代替犹太人的安息日,礼仪都相当的隆重。由于教会受当时的国家逼迫,礼拜多半是在晚上举行,后来改为白天,但程序基本一致。 当时礼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初期教会的礼拜,包含两大部分:讲道和圣礼。  第一部分,是讲道和祷告,目的在预备参加礼拜的人的心灵  一般是执事先代表众人向上帝祈祷。这些祈祷词被收集在第四世纪所编辑的一本名叫《使徒遗训》的书中。执事代表众人向上帝祈祷以后,接着,就要诵念几篇祝文,为慕道友、为新受洗的圣徒、病人、俘虏、在矿坑里做苦工的囚犯、即将要受刑的殉道士、以及迫害圣教会、杀害殉道烈士的人,向主耶稣祈求,每念完一篇祝文,参与礼拜的全体圣徒就同声回答:“上主怜悯我等!上主垂怜我等!”  ……  他们当时也有个惯例,就是在诵念各段经文的时间,中间插入几段圣咏诗篇,圣徒们有答有唱,在所有朗读经文的最后,也是最主要的一篇,就是福音了!担任朗诵福音的人,他至少应是一位“执事”。在初期教会,哪一天应念哪一段福音,都由主教来指定,到后来教会制定了成例,每年的某月某日,都应该诵念那一段福音,念福音的时候,参加礼拜的人都应该站着,念完福音以后,主教就把这篇福音的意义做一番讲解,或是指定讲经员讲解。我们现在礼拜中的讲道,便是从这儿演变而来,仪式进行到这儿,礼拜的第一部分,也叫“慕道友的礼拜”就算结束了。  在礼拜的第二部分,就是成圣体和领圣体的部分了。此段礼仪开始之前,还没有受洗的人,就应当退席了。待慕道友退席后,礼拜第二部分才开始进行。  第一个动作是奉献。……接下来,到了礼拜礼仪的最高峰最重要的阶段了。礼拜的最后一部分,是领圣体。主耶稣在建立圣体圣事的典礼中,将饼分开,递给使徒们,所以主持也把祝圣后的主耶稣圣体擘开,初期教会称此仪式为“分饼礼”或“擘饼礼”。 (详见本期文章“初期教会的礼仪与教义”一文)  现在,礼拜已告结束,主持念一段“谢恩经”,众人然后跪下接受主教的祝福,礼拜已完,就可以回去了!  ……  上述的主日礼拜模式,就是今天天主教、东正教和圣公会、信义会等教会所坚持的。相比于今天的很多新教教会主日礼拜,我们的主日礼拜缺少了什么呢?仅仅是圣体圣事吗?  根据大公教会传统,教会圣事是七个,而不是两个——托马斯·阿奎那在《神学大全》第六十五题“论圣事的数目”第一节指出:“教会的圣事有二目的:即是遵循基督徒生活的教会之德,在属于敬礼上帝的诸事上成全人;以及救治罪的缺失。从二者中每一目的来看,都宜于建立七件圣事。”  神性或属神的生活,在某些方面相似身体的生活,正如形体的事物。在某些方面也相似精神的事物。在身体的生活中,人可从两方面获得成全:一是针对他个人自己;一是针对他生活于其中的整个社会团体,因为人生来就是社会动物。针对个人自己,人有两种方式在身体生活方面获得成全:一种方式是本然地,即是取得生活中的某种成全;另一种方式是偶然地,即是排除生活中的障碍,例如:疾病等等。身体的生活本然地获得成全,可分为三点:第一,藉出生,人藉此而开始存在和生活。在神性生活中与此相当的是“圣洗或洗礼”因为它是神性的重生,按照《提多书》第三章5节所说的:“借着圣灵所施行的重生和更新的洗礼。”第二,藉增长,人藉此到达成全的分量和能力。在神性生活中与此相当的是“坚振”在此圣事中给人赐下圣灵以增强能力。因此,《路加福音》第二十四章49节记载,主对已领受过洗礼的门徒说:“你们应当留在这域内,直到佩戴上自高天而来的能力。” 第三,藉摄取营养,人藉此得以维持生命和能力。在神性生活中与此相当的是“圣体”,因此,《约翰福音》第六章54节说:“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祂的血,在你们内便没有生命。”  以上所说为人已足,假设人在身体和神性方面所度的,是不可能受到任何侵犯的生活。可是由于人有时会遭受到身体的疾病和神性的疾病,即是犯罪;所以必须救治人脱离疾病。这救治是双重的:一是治愈,使恢复康健无恙。这在神性生活方面是“忏悔或告解”。按照《圣咏诗篇》第四十一篇5节所说的:“求你医治我,因为我犯罪得罪了你。”另一是藉合宜的饮食、有节和操练,恢复原有的强健。这在神性生活方面是“终傅或病人傅油”,此一圣事除尽罪的余殃,并使人准备妥当,进入最终的光荣。因此,《雅各书》第五章15节说:“如果他犯了罪,也必得蒙赦免。”  在与整个团体的关系上,人藉两种方式获得成全。一种方式是藉取得治理民众和行使公共行为的权力。这在神性生活方面是“圣秩”圣事,按照《希伯来书》第七章27节所说的,祭司不但为自己,而且也为人民奉献牺牲。另一种方式是针对自然的繁殖。无论是在身体生活方面或是在神性生活方面,这都藉“婚姻”完成,这是因为婚姻不仅是圣事,而且也是自然的任务。  从以上所说,也可看出圣事的数目与其对抗罪之缺失的关系。因为洗礼或圣洗是为对抗缺乏神性生命;坚振是为对抗新生者所有的心神的软弱;圣体是为对抗心神面对罪恶的脆弱,或不够坚定;忏悔是为对抗人在领洗后自己所犯的罪行;终傅或者病人傅油是为对抗罪的余殃,它们由于没有足够的忏悔和补赎,或由于疏忽,或由于无知,而未被除尽;圣秩是为对抗民众的分散或解体;婚姻是为对抗个人的欲望,以及对抗死亡所能造成的民众的减少和消失。  ……
  所以,在圣经和大公教会传统里,圣经、教会、主教是一体化不能分开的;同样,在教会的牧养中,主教、圣道、圣礼三者合一,是三一上帝做工的唯一模式——“彼前 1:1 耶稣基督的使徒彼得写信给那分散在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亚西亚、庇推尼寄居的(圣徒),彼前 1:2 就是照父 神的先见被拣选,借着[圣]灵得成圣洁,以致顺服耶稣基督(和祂的教会),又蒙他血所洒的人。愿恩惠、平安,多多地加给你们。”  这就是大公教会新约教会从使徒时1500年到改教时期一直持守的牧养圣徒的传统!正是靠这个圣统,教会胜过了罗马帝国、蛮族侵略、内部纷争、国家敌对等众多敌人。但是,教会永不犯罪,神仆却可能犯罪。到中世纪末期,一些神职人员,已经把救恩的预定拣选奥古斯丁主义变成了救恩是自我选择的伯拉纠主义。神借着作为奥古斯丁修会的修士马丁?路德,喊出“因信称义”——弗 2:8 “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 神所赐的;弗 2:9 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  由于马丁·路德的继承人墨兰顿又回到半伯拉纠主义(得救出于神,成圣靠自己);从西方教会分裂出的天主教会,在召开的天特会议中,第一次以信条方式明确了他们的半伯拉纠主义救恩观,如保留炼狱的教义,从此走上背离大公教会的奥兰治主教会议奥古斯丁主义的决议,成为半伯拉纠主义救恩观的代表。大公教会传统的教义——救恩论,陷入严重丧失的危险,因为东正教基本上一直是持守神人合作的救恩观,从1054年以后就开始偏离。  恰逢危难之时,1536年,上帝使用约翰·加尔文出版了《基督教要义》第一版,在救恩论上清楚重提“预定拣选”的《圣经》救恩论,神借着瘦小的约翰·加尔文,冲破重重阻力,年在日内瓦,重建大公教会的信仰模式,改变了改教时期的人本主义和反教会主义暗流,继承了大公教会传统,重回教父使徒统绪,把被路德践踏贬低的神仆权柄地位,归回神圣的本位,在日内瓦重建教会高于政权的神权国度,有人称他为新教教宗,并不为过。  今天改革宗的基本信条,如比利时信条、多特信条和威斯敏斯特信条,继承了通过约翰?加尔文复兴的大公教会传统信仰。可惜的是,苏格兰的约翰?诺克斯,没有真正明白加尔文的神学,发明出一种长老会模式,却丢失了日内瓦教会的主教制管理模式;激进的清教徒也犯了同样的错误而建立公理制。圣加尔文对圣事的重视,超过了以后的任何一个改革宗门徒:他以死相拼,阻止不悔改的人强领圣餐的企图,捍卫了圣事的神圣性。  任何一个神仆都应该知道,在一个人的信仰中,除了教义,制度和情感是另一面密不可分不可或缺的“神可见的道”,尤其是对大多数对理性教义不求甚解的平信徒,圣礼所带给他们的牧养果效,有时可能常常超过讲道。所以,大公教会传统中,圣道与圣礼的平衡,借助主教的权柄、圣化和教父角色,含有超过心理咨询等人为方法有限作用的神能。  所以,关于圣事的意义,圣托马斯在同一篇文章补充指出:“有些人从适应或配合德性,以及罪和罚之缺失的观点,来看圣事的数目。他们说:圣洗与信德相呼应,是为对抗原罪;终傅或病人傅油与望德相呼应,是为对抗轻罪或小罪;圣体与爱德相呼应,是为对抗邪恶所招致的罚;圣秩与智德相呼应,是为对抗愚昧无知;忏悔与义德相呼应,是为对抗重罪或死罪;婚姻与节德相呼应,是为对抗欲望;坚振与勇德相呼应,是为对抗懦弱。”  但是,当某些无知的仆人,把教会生活仅仅简化为讲道和听道时,就抽去了灵性的另外两个支柱(主教与圣礼),然后,撒旦的仆役们,借助科学知识、新派神学、心理咨询、灵恩方言神迹奇事等,乘虚而入,很多基督里的婴孩,中了人的诡计和欺骗的法术,被一切异教之风摇动,飘来飘去,就随从各样的异端。岂不知,科学源于神学,心理咨询源于忏悔圣事,身病源于心病,心病源于灵魂,一切疾病均源于罪恶。  斯托德牧师在他的著作《以弗所书注解》序言中,尖锐指出:“福音派主要的盲点之一就是:忽略教会的核心地位。我们侧重宣扬个人得救,却不重视叫人进入得救的群体。我们强调基督替我们死,“赎我们脱离一切罪恶”,却不强调“又洁净我们特作自己的子民”(多2:14)我们承认自己是“基督徒”,过于承认自己为“教会分子”。我们所传的福音注重新生命,过于一个新社会——教会。”  教会被贬低成一个社会组织,牧师被贬低成一个神学讲员,神仆被贬低为会众的仆人,然后,当会众陷入罪恶和灵性混乱时,他们到哪里能得到有效的帮助呢?没有地方也没有人可以帮助他们。于是,教会里胡言乱语的神婆巫汉应运而生,于是,企图用心理学救人的新神学弥漫在各个教会,这是谁的罪孽呢?一切自认为是上帝的仆人的基督徒,理应为此负责!原因很简单,既是上帝的仆人、会众的牧者,你忠于职守了吗?神的恩典不够用吗?  ……  21世纪的基督教会,无论是天主教、东正教还是复原教新教,都面临如何在个人主义和多元主义甚嚣尘上的敌基督世俗中牧养圣徒的困难,而且因为不能坚持大公教会的牧养传统,人本主义的黑暗阴影不断在弥漫,甚或有吞没正统的危险。  现代天主教,继承1545年天特会议的半伯拉纠主义教义,到“梵二”会议后,甚至抛弃了教会之外没有救恩的大公教会教义传统,把教会贬低为一个会犯罪的福音代言组织而已。“梵二”的《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指出:“教会……接受了宣布基督及上帝之国,以及在各民族中建立的使命,而成为天国在人间的幼芽和开端”。“教会在自己的怀抱中,却有罪人,教会是圣的,同时却常需要洁炼,不断地实行补赎,追求革新”。  复原教(新教),除少数改革宗教会依然在持守奥古斯丁主义(加尔文主义)外,大部分新教宗派公然持守被大公教会和多特会议定为异端的伯拉纠主义(阿米念)的救恩观,藐视大公教会的教父传统,用新派神学 、心理咨询和异端孟他努主义 的模式,对待教会和会众,有意无意地用机构代替和摧毁教会。譬如,圣公会居然允许女主教和同性恋主教 ,美国一些长老会也给同性恋按牧开了后门,他们还能称为是基督的教会吗?  东正教虽然持守大公会议七次主教团决议,注重教父传统(主教制与七圣礼),主教制和隐修会模式一直得以保存,但过分注重个人灵修和否定神学 的反理性传统,加之凯撒教宗主义(皇权高于教会)的传统,使得他们面对后现代主义,只能用弥撒圣礼方式消极防守,无力对世俗主义进行有效反击。  有形教会的力量和出路在哪里?——继承大公教会传统,重回教父使徒统绪。  这也就意味着重回主教、圣道和圣礼的“三位一体”的牧养模式,因为这是基督给教会的唯一牧养模式——当然是基于圣经和七次大公会议决议的约束下的模式;改革宗的比利时信条、多特信条、威斯敏斯特信条,不过是大公会议决议本质的时代化总结阐述而已。  圣礼的重要性,在本期圣托马斯?阿奎那的文摘中已经阐述的非常清楚了,我们所需要的是谦卑地研读和学习。以圣经为根本,以教会为我家,以主教为教父,以圣礼为灵食,是大公教会传统的牧养模式;今天的很多基督徒,不愿委身顺服教会,却要教会保护自己;不愿意顺服神仆权柄,却要牧者为自己服务;更有糊涂牧者,主动放弃教会灵性权柄,以新神学和心理学为工具。岂不知,当一个所谓的“基督徒”,不愿委身基督的教会的时候,他已经是基督教会的敌人,应该放弃他,只能把他交给撒旦去败坏!  结论:  建立基督教会,从按立主教开始;教会的牧养,从服从牧师开始;生命成长,从委身教会开始!凡忽略和削弱基督教会救恩地位的人,不论是谁,都是耶稣基督的敌人。  “有形的教会在福音时代(在旧约时代仅限于一个民族)也是大公的、普世的,为凡承认真实信仰者,以及彼等之子女所构成。这教会是主耶稣基督的国度,神的家族,在此教会以外是没有得救的可能性 。”  教会之外无救恩。
  你是哪根茎不对?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灵粮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