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丽影崛起存档位置在封土堆下面多少米?一般墓道是在哪个位置?

这幅壁画堪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它的“墓主人”又是谁? - 简书
这幅壁画堪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它的“墓主人”又是谁?
生活在太原的我们,其实平时并不是太多的关注我们的地下有什么?小编是一个非常有好奇心的人,我抱着对太原历史文化探索的心理,亲自去探访了位于山西太原迎泽区郝庄乡王家峰村的“王家峰墓群”。这是谁的墓?墓室里又有些什么?今天请跟随小编,一起去探寻这神秘的墓群。
由于年代的久远,这里已被附近的村民们种上了梨树,王家峰的梨,不仅甜而且水分还大,在太原可是小有名气的。而王家峰墓,就坐落在这梨园的深处。寻找了老半天,才看到那块字迹不是太清楚的墓碑,总算是找到了。
王家峰墓群
墓主人是徐显秀,北齐时期的太尉太保尚书令。在北魏末期,他跟随北齐神武帝高欢,一步一步进入东魏的政权高层,在公元571年死于晋阳城内的府第中,也直接折射出古太原城在北齐时期的重要地位。
墓地封土堆
墓地的封土堆并不是太高,约为5米左右。
这里的墓道比起朱棡墓的通道显得高而宽。墓葬为穹隆结构,该墓由墓道、土顶过洞、天井和甬道、墓室等部分组成。甬道内有浮雕石门,石门被推倒,盗贼由此进入墓室。
墓道和墓室共发现有5个盗洞,去西安我就佩服洛阳铲的厉害,在太原,我也佩服盗墓者的水平。墓室中随葬品已不是原来的位置了,出土残存陶俑、瓷器、金银器等器物约300件,大都已破碎不堪。
尽管墓先后五次被盗,随葬品损失惨重,但仍然有一些收获。要说这徐显秀墓中最有名的还是壁画了。墓中发现了当时国内保存最完好的北齐时代壁画,壁画画功极为精湛,栩栩如生。
徐显秀墓壁画分为墓道和墓室两部分,画有各类人物、马匹、牛车等,所绘人物基本与真人同高。可与在太原发现的北齐娄睿墓壁画相媲美。一座古墓,揭开了太原的文化;一段历史,揭秘了不为人知的秘密。
龙城太原本土特色的自媒体平台。封土堆下有真墓水银江河被证实(组图)
封土堆下有真墓水银江河被证实(组图)
.cn 日14:02 新民晚报
  新华社北京11月27日电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的真墓就在秦始皇陵封土堆下面,石质建筑的墓室主体尚未坍塌进水。初步探测显示,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秦始皇墓室确实体现了“千古一帝”的气派。
  “世界第八奇迹”秦始皇陵长期存在一系列疑问,如秦始皇真墓是否就在封土堆之下,墓室埋深多少,地宫结构尺寸怎样,墓室是否坍塌进水?我国科技工作者应用重力、磁法、高密度电法、地质雷达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音频大地电磁法、测汞、测氡、测温和弹性波法等物探、化探技术,经过历时一年的勘查试验验证,终于揭开一系列秦始皇陵之谜。
  27日通过验收的科技部“863”计划项目《考古遥感和地球物理综合探测技术》详细、全面解答了有关秦始皇陵墓的诸多疑问。项目负责人、中国地质调查局研究员刘士毅说,本次测量探测到由地宫开挖后回填夯土引起的明显重力异常以及弹性波法反射异常,由开挖范围对应封土堆细夯土墙引起的明显磁异常,由墓室引起的高电阻率异常,开挖范围内汞异常,宫墙引起重力异常和绕射点异常。这些异常加上已知的墓道等,勾画出一个巨大地下建筑群轮廓。“只有真墓才可能有如此规模和配套的地下建筑群。因此,现在可以回答一个大问题,那就是秦始皇地宫、墓室就在封土堆之下。”
  刘士毅说,初步评估,地宫位于封土堆顶台及其周围以下,开挖范围主体约东西长170米,南北宽145米。开挖范围主体和墓室均呈矩形状。墓室位于地宫中央,顶深海拔高程470米至480米,高15米左右。东西长约80米,南北宽约50米。宫墙顶深海拔高程约471米,高约16米,宽约8米,东西长约145米,南北宽约125米。宫墙之上的细夯土墙与宫墙位置、范围基本一致,高约30余米。测量探测到的封土堆汞异常分布特点耐人寻味:北、东最强,南、西次之,北、西最弱。根据秦始皇墓内以水银模拟天下江河的传说加以推测,可能反映了秦朝时期中国人的江河地理概念。
  刘士毅说,由于除磁法外,剖面稀少,未进行三维探测与反演,磁法的人为干扰未能全部消除等因素,本次测量只给出地宫建筑位置、埋深、大小、形状。至于墓室内所藏珍宝是否如史书记载的那样,以及是否被盗,是非到开挖之日无法解开的谜语。
  (王立彬)
  秦始皇像
  秦始皇陵墓
】【】【】
新 闻 查 询
每日2条,28元/月
--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超级精彩爆笑无比
每日2条,30元/月
 电话:010-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广东什么地方多古墓 广东发现25座古墓 时间跨度近三千年-分类-中国黄页网
您的当前位置:
广东发现25座古墓 时间跨度近三千年
广东发现25座古墓 时间跨度近三千年
日前,广东省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增城开发区新塘镇龙井山、松仔岗两处用地进行考古勘探、发掘工作,发现商时期至明代墓葬25座,其中包括商时期墓葬3座、西汉晚期土坑墓1座、晋南朝时期砖室墓19座、唐代土坑墓1座、明代墓葬1座。该工地西距广州市区约36公里。此次考古工作共计完成勘探面积66000平方米。记者在现场观察到,不少晋墓都建有考究的券顶,墓室分为两部分,中间有祭台相隔,墓室的底部、后壁与左右两侧都铺有砖块,而墓口则开辟了一条斜坡墓道。“六朝时期所使用的砖块大多有精美的纹饰,这为我们确定它们的历史时期提供佐证。”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书记、考古发掘领队朱海仁表示,与广州古城区的六朝墓葬相比,这批墓葬具有自身特色:“有的墓室壁龛比较低,有的墓道和封土堆中均有积石,有的封门上保存25层横砖砌筑的额墙、以及前室与后室过道之间砌筑隔墙结构等,这在以往广州地区考古发现都很少见。”这批墓葬的出土文物也十分丰富,包括商时期的石钺、水晶玦、夹砂陶釜;西汉时期的铜碗、铜洗、陶罐;晋南朝时期的青釉陶鸡首壶、四系罐、碟、钵、盏等器物。朱海仁表示,商时期墓葬中出土的石钺是一种礼器,具有权力象征意义,这说明墓主生前可能掌握军权,对探寻商时期增江流域早期文明具有重要意义。据介绍,分布如此密集、结构保存完好的晋南朝时期墓地,是广州古城区以外首次发现,也是增城地区考古发现的最大规模的六朝墓群。“这说明,增江流域至少在六朝时期已有大量人群活动,实际上,此次考古发现的墓葬,时代包括商时期、西汉、六朝、唐及明代等,延续时间长达近3000年。”朱海仁告诉记者,这个时间段对广州城郊的历史几乎毫无文献记载,只能通过考古发现去填补历史空白。可喜的是,近年流溪河流域、增江流域都有不少人类遗址发现,在广州两千多年建城历史外,再添一笔。据介绍,本次考古发掘工作从今年9月开始进行,旨在配合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项目工程建设。朱海仁透露,目前抢救性考古发掘已进入尾声,考古队将会对出土文物全部进行提取后,对墓葬进行回填。图为古墓发掘现场。广东要闻
相关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墓丽影存档位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