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长陔乡谷丰村农家乐塔背组多少人

村情概述/塔丰村
  塔丰村位于江西省赣州市
西边,距离镇政府8公里,沿贡江而下,与珠兰乡相连。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30户,人口585人,劳动力380人,耕地面积155亩。该村主要以农业为主,是全县苗木培植基地,林业资源丰富。
自然资源/塔丰村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40.9亩(其中:田87.86亩,地53.04亩),人均耕地0.90亩,主要种植水稻、烤烟、包谷等作物;拥有林地10043.5亩,其中经济林果地4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2.56亩,主要种植核桃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4亩,草地200亩;荒山荒地200亩,其他面积7134.84亩。
农村经济/塔丰村
  该村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40.9亩(其中:田87.86亩,地53.04亩),人均耕地0.90亩,主要种植水稻、烤烟、包谷等作物;拥有林地10043.5亩,其中经济林果地4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2.56亩,主要种植核桃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4亩,草地200亩;荒山荒地200亩,其他面积7134.84亩。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6.89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1.74万元,占总收入的32.5%;畜牧业收入27.85万元,占总收入的41.6%(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37头,肉牛57头,肉羊65只);林业收入7.75万元,占总收入的11.6%;第二、三产业收入7.55万元,占总收入的11.3%;工资性收入2万元,占总收入的3%。农民人均纯收入2326元,农民收入以种养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2万元。常年外出务工人员3人,省内务工3人。
基础设施/塔丰村
  该村截止2009年底,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无路灯。全村有34户通自来水,有34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28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1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7户。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0公里。全村共拥有,拖拉机4辆,摩托车6辆。该村到2009年底,34户都居住土木结构住房。到2009年底;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41人,参合率80%;享受低保1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 紫溪镇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所3公里,距离镇卫生院35公里。无垃圾集中堆放场地,无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人畜混居的农户34户,占农户总数的100%。
特色产业/塔丰村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主要销售往县内。该村目前正在发展经济林果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核桃产业。
人口卫生/塔丰村
  该村现有农户34户,共有乡村人口156人,其中男性85人,女性71人。农业人口156人,劳动力89人。该村以彝族为主,其中彝族141人,汉族15人。
  到2009年底;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41人,参合率80%;享受低保1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 紫溪镇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所3公里,距离镇卫生院35公里。无垃圾集中堆放场地,无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人畜混居的农户34户,占农户总数的100%。
文化教育/塔丰村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州立民族完小,中学生就读到紫溪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10公里,距离中学35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3人,其中小学生8人,中学生5人。
村务公开/塔丰村
  全村村务公开主要以会议方式公开。到2009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34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40.9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开会通知方式公开。
基层组织/塔丰村
  该村设党小组1个,党员总数7人,党员中男党员6人,女党员1人。该村设有团支部1个,团员11人
发展重点/塔丰村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主要突出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人畜饮水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由各村提供)。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发展核桃特色产业,种植面积50亩;发展养殖业,发展猪80头、牛70头、羊100只;发展劳务经济,每年转移劳动力20人。到&十一五&期末,力争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9年的2326元增加到2600元。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1次
参与编辑人数:8位
最近更新时间: 11:24:15
贡献光荣榜乐东塔丰村三妙计精准扶贫-组工动态-组工动态-乐东党建网
今天是:日&&星期日|
通知:乐东县委组织部欢迎您!
您现在的位置:&>>&
乐东塔丰村三妙计精准扶贫
乐东党建网&|& 10:34:56&|&阅读:1718次
■ 本报记者 苏庆明 通讯员 林东
  多动动脑,扶贫就多一个办法。在乐东黎族自治县,身处山区的志仲镇塔丰村是县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重点村。这个村的扶贫举措多种多样,其中3样较有特色,有望稳固地为贫困户增加收入。
  田洋整治
  新增耕地,改劣为良
  “没想到,那些坡地能变成田地,我的旱田能变水田!”在塔丰村,贫困户张泽平非常欣喜地告诉记者。
  张泽平说的地方,是塔丰村的塔丰田洋。眼下这里正开展田洋整治。
  有块好田,是贫困户的心愿。为整治这片田洋,乐东县政府投入了412万元。年底整治完成后,这里的坡地将变成耕地,新增耕地面积165亩。“原来447亩田都是旱田,且只有200亩能正常种植。整治后,所有的田都变成水田。”志仲镇驻点塔丰村扶贫干部吴国浪说。
  塔丰村目前有63户贫困户。未来新增耕地将优先分配给23户贫困户93人,使他们的人均田地达到1.5亩。原本在这里只有1亩地的张泽平一家,有望再得几亩。“原来的田少,现在不一样了,计划多种几样菜。”他说。
  吴国浪说,田洋整治,除帮农户拓展生产外,也考虑到志仲镇一带有向外来户出租田地的情况。“原来塔丰田洋一亩地两百块一年没人租,现在预计能以600块的价格租出。如果出租,贫困户人均一年可以得到900块。”
  成立建筑工程队
  危房改造中的“创收”
  除了当农民外,43岁的张泽平最近还有了新的身份:建筑工人。
  塔丰村有24户村民正在进行危房改造。原本这样的项目要请外来的施工队来建。但村支书张昌明动了心思:贫困户有劳动力富余,为什么不让他们“自家人”建“自家房”?
  在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后,原来从事过建筑和道路施工的张昌明组织贫困户36人成立了建筑工程施工队,又给他们开展建筑技术培训。
  36人分成几个小组,每户房子的建设都以小组为单位独立承担。建一户房的总工钱为1.5万元,小组成员平均分配。张泽平刚刚参与,而51岁的张荣所在的一组已经建到第四户。这一组共有6人,如果共建6户,每人将拿到1.5万元。
  张昌明对自己的主意很满意。除了工钱收入,经历“实战”后的贫困户也能真正掌握这项技能,往后的生活多了一条出路。
  种食用菌
  一个寄托着希望的新产业
  塔丰村的一处橡胶林里,村民正在搭建种植棚,准备在年底种植两种食用菌:香菇和平菇。这一新产业以“公司+合作社”模式运作,加入合作社的58户贫困户将从中获得收益。
  今年年中,长期在海南寻觅各种农业投资机会的福建人杨千登,带领企业进驻志仲镇,准备发展食用菌产业。志仲镇镇委书记方志雄、时任塔丰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吴贤洋和张昌明都“嗅”到了机会:这地方没人种过食用菌,企业来开发,说明这里发展这一产业有优势,也有市场。
  从与杨千登的交流中,他们得知,发展食用菌产业,志仲一带具有极其适宜的自然条件。
  随后,吴贤洋向塔丰村帮扶单位省社科联负责人汇报了这一想法,后者经过调研后表示同意。10月,塔丰村用社科联的扶持资金与杨千登一方开展合作,由后者提供种苗和保底收购。按计划这里将种植产值约10万斤的食用菌,春节后上市,贫困户户均分红预计1200元,参与采摘的还将获务工收入5000元。(本报抱由11月7日电)
编辑:海南日报
Copyright@
中共乐东县委组织部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箱:
中共乐东县委组织部 地址:乐东黎簇自治县委组织部 邮编:572500
联系电话:0
网站备案:琼ICP备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04 全程开发设计:→ 一家出五个乡村老师 为村里小学倾尽心血
一家出五个乡村老师 为村里小学倾尽心血
流丰小学并入宛田小学后,涂初太调到宛田小学教书,而赵桂荣则到宛田瑶族乡瓮洲小学做代课老师。大儿子涂建忠也在家人的熏陶下,从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在庙坪小学做了一名语文老师,儿媳李明秀则在中庸乡中庸小学任教。
如今,一……
在临桂县宛田瑶族乡流丰村委塔背村,涂初太一家很有名,因为流丰村委5个自然村的人几乎都是他们的学生。涂初太,他的父亲、妻子、儿子和儿媳都是乡村,占了这个四世同堂的家里总人数的一半。 十口之家有一半是教师
涂初太一家所住的塔背村在宛田的山间,从外表看,涂初太家和普通农村并没有什么不同。大厅里堆着晒干的谷子,家里养的黑狗在餐桌下啃着骨头,屋后菜地里种着辣椒,家里只有三件电器:冰箱、电视机和电饭煲。“冰箱是儿媳妇的嫁妆,电饭煲是2008年教师节临桂县局表彰我们一家人的奖品。”涂初太的妻子赵桂荣笑着说。
涂初太家一共十口人,除了涂初太,他的父亲、妻子、儿子、儿媳也都是乡村教师。
我们注意到,在涂初太家的一间小房里,靠近窗口阳光充足的地方摆放着一张书桌,上面放着老花眼镜、钢笔和墨水。涂初太说,他常常和也是老师的大儿子在这里讨论问题。 为村里的,一家人倾尽心血
流丰离涂初太家不远,中间隔着一条小河,流丰村委下辖的5个自然村的学生过去都在这里上学。2008年,流丰小学已并入宛田小学,不过,涂初太一家人还常常跑到流丰小学旧址看看。
涂初太的父亲涂成庆今年已是85岁高龄,他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在流丰小学江头点教书。当时该教学点只有他一名老师,教4个年级50名学生。在教学之余,涂成庆曾带着学生们一起开荒种粮食,换来资金为学校添置教学用品。学校的桌椅坏了,他就自己动手修理。
涂成庆年事已高,许多事情都记不清楚了,但他还清楚地记得他那些考上的学生的名字。
“村里四五十岁左右的人都是我爸爸教过的,他们现在还总管他叫涂老师。”涂初太骄傲地说,大家都说,要不是父亲那么严格,就学不到那么多东西。当年他最拿手的是教珠算。
1980年涂成庆退休后,涂初太“子承父业”,来到流丰小学教书,历任教导主任、校长,一待就是15年。妻子赵桂荣本是村里的“赤脚医生”,因为当时学校缺老师也来到了流丰小学。在丈夫的支持下,赵桂荣很快爱上了这个职业。“看到孩子们那充满求知欲的眼睛,我就特别想和他们在一起。”她说。 最放不下的是山里的孩子
从涂成庆到涂初太再到大儿子涂建忠,其实他们并非没有机会走出山里,但他们都选择了留下。“山里的老师本来就少,如果我们再走,那孩子们怎么办?”
涂成庆说,他很热爱山区,从来没有想过出去。“我这一辈子都安心在山里当老师,看着自己能把学生们送到外面去,我就很满足了。”
涂初太年轻时看着自己的几个同学在外面混得不错,也有过改行的念头,是村民们的热情挽留改变了他的想法。
上世纪90年代,学校的泥巴墙需要抢修,资金不足时,是村民们捐了1000多元。更让涂初太感动的是1998年涨大水时,学校面临着被洪水淹没的危险,280多户村民忙了半个月,手工砌成了一条高1.5米、长50米的防洪堤。学校又得到村委的支持,建起了一座长40米、宽2米的水泥桥,让学生们告别了几十年来趟水过河上学的历史。村民们的支持让涂初太很感动,也让他看到了工作的意义所在。
2008年,流丰小学并入宛田小学后,涂初太调到宛田小学教书,而赵桂荣则到宛田瑶族乡瓮洲小学做代课老师。大儿子涂建忠也在家人的熏陶下,从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在庙坪小学做了一名老师,儿媳李明秀则在中庸乡中庸小学任教。
如今,一家人虽然在不同的学校教书,但都在为乡村的事业默默奉献着。周末是他们唯一相聚的时间,但聊得最多的,还是教学上的问题,他们相互支持、鼓励着,在这条艰苦而平凡的道路上继续前行。(记者彭锡杨 通讯员李丽华)
调查本内容是否有用
上一篇:120急救车已经赶到。一女学生从楼上坠落在乒乓球台下面,书包坠落在乒乓球台上。
少女时代 4minutes Kara 褐眼女孩进军日本的4种战略
据了解,坠楼时女孩身着蓝白相间的外校校服。急救人员赶到现场时,女孩已失去生命体征……下一篇:受珠海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的委托,本协会拟于2010年11月底至12月初举办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资格培训、考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经所在单位同意,均可申请参加造价员资格考……
一家出五个乡村老师 为村里小学倾尽心血 相关推荐
{$str_relative_reduce}
一家出五个乡村老师 为村里小学倾尽心血 老师,小学,倾尽,心血,村里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阳建丰村联建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