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2016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在哪

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中的独角兽,需要什么样的能力?--百度百家
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中的独角兽,需要什么样的能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中国互联网行业中,想成为独角兽企业,需要什么样的能力?
自从硅谷风险投资机构KPCB的合伙人 Aileen Lee提出“独角兽”这一概念以来,独角兽就在中国的北上广、美国的硅谷、乃至全世界的互联网、创投圈里,异常火爆起来。所谓独角兽,是指那些估值超过了10亿美元的初创企业。包括《财富》杂志、科技博客Techcrunch等,都时不时对独角兽们进行专门的报道和统计。
如果聚焦到中国还未上市的TMT领域的公司里,可以发现包括蚂蚁金服、小米科技、滴滴快的、陆金所、“新美大”、乐视移动、同程旅游、拉卡拉、微影时代、土巴兔、途家、爱屋及乌……这样一长串的名字,都和独角兽相关。这也证明了中国TMT行业尤其是互联网行业蓬勃发展的态势。
虽然如今业内都在宣称资本的寒冬已经来临,但是近日独角兽企业名单中的微影时代却宣布,其获得了由北京文资华夏安赐影视文化投资基金领投,信业基金、纪源资本、南方资本等多家实力雄厚的基金参投,原股东腾讯、万达等跟投的15亿人民币的C轮融资。
在很多创业公司B轮死甚至是A轮死的背景下,微影时代不仅拿到了巨额融资,而且估值高达近百亿人民币。可以说,成立刚刚一年半时间,微影时代已然成为中国TMT行业里成长最快的独角兽企业。不妨以微影时代等企业为例,研究一下,在中国互联网行业中,想成为独角兽企业,需要什么样的能力?
连接:不仅要销售产品,更要营销IP
和传统行业里“销售为王”,先有销量,逐步打造品牌,最后通过营销积攒口碑不同;互联网行业的路线基本上是营销先行,通过营销树立品牌、扩散口碑,再在品牌和口碑的驱动下,拉动销售。所以,对互联网企业来说,相比于销售产品的能力,营销IP的能力,更为重要。实际上,一定意义上,这也是如今BAT等大佬,经常挂在嘴边的“连接”能力之一,毕竟只有品牌营销出去了,才能迈出连接的第一步,才能决定连接能否真正的落地。
以刚刚过去的“双十一”为例,在互联网手机行业里,几乎排名前十的企业都能找出几个属于自己的“第一”,在这样的闹剧之下“第一”也就失去了原本的卡位意义。但是,奇酷手机却在“中华酷联”的定式下,提出了“花旗小妹”这一新颖同时略带性感的概念,让奇酷一下子完成了漂亮的捆绑营销,不管其数据如何,随着花旗小妹被逐步叫开,奇酷就已经和行业的领跑者站在了一起。对奇酷手机来说,“奇酷”两个字就是它的IP,营销IP能力的重要性,也在“花旗小妹”是个字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无独有偶,和奇酷手机一样,微影时代旗下微票儿也具备极强的营销IP的能力。而且跟猫眼电影、百度糯米电影、淘宝电影等不一样,微票儿这种营销IP的能力,不仅仅局限在发行、推广节点,而是电影行业全周期、全流程每一个节点的营销介入以及参与服务。
众所周知,一部电影作品的问世,大体有IP筛选、投资出品、剧本创作、演员选定、作品拍摄、后期制作、营销推广、线上线下发行等几个重要的节点。借助微信、QQ庞大的娱乐消费大数据,以及与微票儿进行合作的腾讯、上海美影厂等数十家影业公司的资源,微票儿可以准确找出最具爆款基因的真正大IP或者潜在黑马,科学地进行IP筛选,并有选择地进行投资出品;同时利用微信、QQ等强关联社交网络,微票儿在内容生产阶段就可以介入,利用大数据帮助创作更好地投用户所好,而且可以在创作阶段就开始进行营销,同时又满足用户的参与感;而在真正的营销、发行阶段,借助微信/QQ的入口流量、朋友圈文娱类广告独家代理的巨大渠道资源,加之预售、点映、红包等新鲜营销手法,微票儿自然更有优势可以培育和加速口碑传播,为影片赢得更多排片优势。
孵化:不仅要生金蛋,更要孵小鸡
通过上面的分析,很明显可以看出来,从IP筛选到内容生产,从内容营销到影片排片,微票儿都可以全周期、全流程地参与到各个作业链的节点之中,发挥超出“发行”之外的营销IP、“连接”用户与内容的价值,这也是微票儿比猫眼电影、百度糯米电影、淘宝电影更加可怕的地方。由此,微票儿能够仅仅用一年半的时间,就覆盖了4500多家影院及90%的观影人群,并在今年激烈的国庆档竞争中,一举拿下25%的电影票房,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如果仅仅是这样就认为,微票儿做的是发行、营销顶多是连接的生意,无非就是比友商多从几个节点去攫取利润的话,那么无论是格局还是视野,都显得太小了。在土妖看来,微影时代不仅要生金蛋,而且还要孵小鸡。要知道“金蛋”只是一次性消费品,而“小鸡”才是循环消费品,有着自生产能力。这点也是要想成为独角兽公司,不可或缺的能力,因为只有自身拥有多元化的造血能力和防御能力,才不惧怕资本的寒冬。甚至即使在寒冬,也有资本像追着微影时代一样,追着你投。
坦白地说,微影时代当前的“孵化”,也主要是集中在孵化IP的阶段,或者说微影时代在孵化层面的价值,在于有可能让一个普通IP变成大IP,让一个一般的作品变成一个黑马。在这些方面,并不是没有佐证。比如,微影时代就参与投资了《大圣归来》、《十万个冷笑话》、《洛克王国4》以及《九层妖塔》等多部电影。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微影时代投资的影片创造了超过20亿的票房成绩,其中《大圣归来》更是以9.55亿票房,夺取了中国上映的动画电影最好的票房成绩。
实际上,孵化IP、为IP增值,只是第一步。在孵化方面,微影时代还走了第二、第三步,也即如在原创内容领域,参与投资大神圈、贝壳文化、以梦为马等企业;在制作、发行与营销领域,参投了君舍文化、微摇、灵思传奇等企业;在影城管理领域,投资了中环、比高等优质公司。
土妖相信,未来包括继续投资写作者/写作平台,孵化创作团队,跟知名的导演联手,战略参股制作、发行、营销公司,拓展演艺经纪,构建和票务平台互补的衍生品电商平台,和线下院线进行O2O深度合作等孵化行动,微票儿还将会继续大力推进。毫无疑问,这些孵化出来的产品和服务矩阵,将为微票儿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牢牢建立起自身的护城河及护城墙。
复制:不仅要资源引入,更要能力输出
中国互联网丛林里,向来崇尚的都是“快者为王”的法则。快,是为了占据有利的竞争位置,获取产业发展的红利,从而快速做大用户和营收规模,因为只有规模做大了,才能达到规模经济的效应,而规模经济带来的则是成本下降效率提升,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
那么,什么才是达致“最快”的最佳姿势?一是前面说到的孵化或者说是投资并购;二是“成功复制”,把在一个领域的成功实践和经验,快速的复制到另一个类似的、相关的领域之中,或者快速复制到另一个国度、地区中。如果说连接是资源引入、资源整合、资源对接的话,那么复制就是能力输出、能力扩张。以微票儿为例,电影产业之外,演出、动漫、体育、音乐等泛文化娱乐产业,自然是版图延伸的首选。
实际上,土妖了解到,微票儿已然开始这么操作了。虽然前期,还只是在演出领域,投资了十三月音乐、喵特动漫等企业;在体育领域,投资了金港汽车公园、莱德马业等企业。但是,土妖可以肯定,后续微票儿此前在电影领域所有成功的实践,都会被快速复制、快速落地。最近,微影时代CEO林宁在11月上旬出席第六届中美电影高峰论坛时就宣布:微影时代已在好莱坞设立办公室。这或许可以理解为,是微影时代区域复制的第一炮。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如今中国正在进入消费升级的快通道中,而消费升级必然推动全民娱乐时代的真正到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站在互联网和影视娱乐这一科技与人文十字路口的微影时代,无疑将迎来史无前例的发展机会。可以预见,当越来越多的TMT创业企业,都像微影时代一样,深刻理解了“连接、孵化、复制”这三大关键词后,中国TMT行业中的独角兽将会越来越多,中国式创业与创新,将有可能引领全世界下一个时代的发展。
阅读:1246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8221
热门文章HOT NEWS
苏宁不仅语言上硬气,执行力上更是一点不含糊——苏宁第2000家...
衡·Isabella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揭秘SaaS的崛起之道:中国的独角兽在哪?_网易手机
揭秘SaaS的崛起之道:中国的独角兽在哪?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揭秘SaaS的崛起之道:中国的独角兽在哪?)
第1页:云计算推动SaaS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有这么一家软件公司,敢于对甲骨文、微软、IBM、SAP等老牌科技巨头说“不”,面对高达550亿美元的收购要约不为所动。更“意外”的是,作为全球仅有的五家年营收超过50亿美元的软件企业之一,这家公司却从未实现盈利,它就是Salesforce。不过,我们今天并非八卦Salesforce的发展史,而是要聊聊支撑其大获成功的服务模式:企业级SaaS,以及中国SaaS行业的境况。揭秘SaaS的崛起之道:中国的独角兽在哪?云计算时代&SaaS走上快车道SaaS(Software-as-a-Service),是基于互联网的软件服务,可以让客户实现按需所取、灵活租用、快速部署。2003年,Salesforce、WebExCommunication、Digital&Insight等企业率先证明了这种模式的成功。在2008年之前,IDC把SaaS分为两类:应用服务提供(ASP)和按需订制软件,前者的形态体现为电邮、线上内容处理等产品,只不过受限于网络基础设施的拖累,并未普及,而后者则类似于SaaS。随着网络革新和云时代到来,SaaS有了新的定义。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预计,2017年全球广义的云计算市场收益将达到2442亿美元,增长率愈15%。得益于云计算的爆发式增长,也为SaaS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环境。近年来,关于SaaS市场的收购案不绝于耳。就在前几天,甲骨文刚刚以93亿美元的价格买下了ERP服务提供商NetSuite,看似耗资巨大,但成熟型SaaS公司的销量快速增长,很快就能为甲骨文带来利润回报。甲骨文CEO马克·赫德预计,十年后80%的生产应用、所有的开发和测试环境都会运行在云端。红点投资合伙人Tomasz&Tunguz给出的数据显示,上市的SaaS公司有50多家,营收占据所有上市公司软件总收入的14%,并且在以每年17%的速度增长。近10年,软件公司带来的营收提升300%至1690亿美元,SaaS起到了重要作用,占比甚至可能达到20%至25%。从最初的CRM,到后来的ERP、eHR、SCM、IM等,SaaS正在各个领域细化拓展。期间,还出现了平台型和垂直型的服务商。云计算时代&SaaS走上快车道(图片来自Managed&Maintenance)与传统软件相比,SaaS是无法脱离网络而独立存在的,更多的是要在云设施中托管。客户可以按需从服务商手中购买月付费的解决方案,省去了自行搭建基础设施和运维的成本,只需拥有一个授权账户即可访问。对于SaaS公司来说,付费会员通常是主要的收入来源。然而,很多SaaS公司在发展初期是很困难的,甚至到了一定成熟期也难以大幅盈利,这与其业务属性密切相关。除了人才雇佣成本,还要在数据存储、网络带宽等基础设施方面砸钱,并且以低价向企业客户推介自己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客户需求调整功能,有故障也要第一时间解决。看似简单的“月租”,并不容易。
第2页:与美国市场相比 中国SaaS差距在哪?都在玩SaaS&中美到底差在哪?如今,美国的SaaS市场已经比较成熟,得益于开放和清晰的定位,每个垂直细分领域都有占据一席之地的厂商,无论是1990年成立的Ultimate&Software,还是六年前创建的Upland&Software,在各自市场发展的都还算不错。在美国上市的前六大SaaS公司总市值近1000亿美元,涉及领域包括CRM、ERP、HR、企业流程管理、医疗等。尽管约80%的公司并未盈利,但是从市盈率的水平来看,投资者普遍对这些企业抱有高成长性的预期。美国大型IT公司使用SaaS产品的比例并不低,会出现某家公司同时在部署多款SaaS应用的情况,每项服务都有专攻的业务,例如Slack之于交流协同,WorkDay之于人力管理。不管是垂直还是平台服务,找到所面向的客户群很重要。此外,美国IT人员的保有量和企业认知也为SaaS铺平了道路。在硅谷,数百万的科技从业者很容易在初期成为SaaS产品的潜在用户群,相对应的,这些SaaS企业的销售和服务人员的熟练度也较高。同时,美国的企业客户很早就建立了付费使用的习惯,形成了供求双方的良性发展。由于有了企业认知,使得其他新的SaaS产品出现时,迁移起来也显得自然。至于中国市场,SaaS的概念诞生于十多年前,只不过近两年才有了显著进步,这也要得益于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的普及。包括BAT在内的国内大中小创企业,纷纷涉足SaaS市场,而投资者也开始从一片红海的2C市场转向2B。业务模式上,随着国内SaaS企业的本土化深耕,逐渐从传统的OA、CRM等向人事/薪酬/流程管理、人力资源等垂直轻量化的服务延伸。商业用途广泛(图片来自The&Next&Web)事实上,从国家“双创”战略的提出,加上传统企业的新IT转型,为SaaS创业公司提供了好的机遇。此外,新兴创业公司受国外科技模式的影响更深,也逐渐成为了“硅谷潜在受众”。从市场规模来看,根据易观数据,2016年国内企业级SaaS的市场规模将突破300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达到70%,潜力巨大。看到这里,或许你会问:既然有这么多机会,那么国内SaaS行业怎么没出现独角兽公司(超10亿美元估值)呢?我们采访了创新工场合伙人张鹰。他认为,中外市场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支付习惯和意愿、策略优先级、企业信息架构、生态环境。在一些中国企业的经营者看来,首要考虑的是声誉和顾客获取成本,对于稍“隐性”的管理效率提升没那么看重,这方面的付费思想是需要引导的。除此之外,部分企业对SaaS打通整个消息系统、工作协同等理念并不感兴趣,“打通了又怎么样,能多给我钱吗?”其实他们没意识到的是,企业内部的管理和信息化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国内SaaS的生态环境也有待培养,几乎没有覆盖品牌支持、交流沟通、分发渠道的完整平台,背后还要有强大的云服务作支撑。
第3页:盘点四款明星SaaS产品 发掘成功逻辑这四款产品为什么成功?说了这么多,如何才能成为云时代下的宠儿呢?下面,我们就选择了几款有代表性的SaaS产品,简单聊聊他们的优势所在。Salesforce这是一家创建于1999年3月的CRM软件服务商,创始人Marc&Benioff曾是甲骨文最年轻的副总裁,因为看不惯“软件购买终身制”,毅然辞职成立了Salesforce,推行按需租用软件的策略,提供及时的更新。Salesforce的CRM服务包括Sales&Cloud、ServiceCloud、Data&Cloud、CollaborationCloud、Custom&Cloud,允许客户与独立软件供应商定制并整合其产品,建立各自所需的应用软件。Salesforce(图片来自Salesforce官网)优势企业内部,每个人都能提出项目设想,优先级较高的会被列入V2MOM(Benioff亲自编写),并获得额外投入。员工每个季度检查两次自己的工作,评估进度。顶级项目会任命内部“CEO”,负责人可以调动公司所有的资源,Salesforce1和都是这样产生的。企业外部,Salesforce拥有足够的技术优势,并且构建了应用开发平台,吸引ISV加入,丰富功能性。同时,Salesforce还会让数据库运行在多个不同服务器上,保证客户业务的连续性。Slack上线两年多,日活跃用户超过230万,新一轮融资中估值甚至40亿美元,企业沟通工具Slack成为了发展最快的SaaS应有之一。Slack&CEO&Stewart&Butterfield认为,他们的成功要归因于跨部门的协同和数字化的知识体系,把人与人、人与信息联系起来。Slack(图片来自Forbes)优势抓准了企业客户的沟通痛点,打造高质量的产品特性,专注细节。Slack聚焦核心功能,只关注“搜索”、“同步”、“文件分享”,而非大而全。同时,Slack还很看重用户留存率、活跃度等指标,并为此制定推广策略,以及自下而上的口碑传播。更重要的是,Slack还开放了应用接口,广泛兼容Facebook、Twitter、Google&Drives、Dorpbox、Github、Trello等数十款工具和服务,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NetSuite这家创建于1998年的ERP软件提供商,被甲骨文以9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NetSuite可以通过简单和标准化的功能实现高级定制,将业务和流程进行自由拼接以满足特定行业的和企业需求。NetSuite(图片来自NetSuite官网)优势NetsuiteERP拥有强大的服务器群集和负载均衡,以及应用软件备份、数据备份容灾系统等。与国内同类软件相比,Netsuite在部署时间、访问效率、运维管理等方面均有优势。同时,Netsuite还提供了基于Javascript或Web&Service服务的开发接口,支持VS、Eclipse、PHP等开发工具,对模块升级也是免费的。在中国市场,Netsuite与Trigger&Networks进行合作,将优势功能本土化。WorkdayWorkday由DaveDuffield和Aneel&Bhusri创立于2005年,提供了全套基于云计算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使得企业有效控制成本,并基于对象设计和SOA架构,提升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其他系统的交互性。从商业模式来看,Workday更像是一家卖服务的公司。Workday(图片来自Workday官网)优势针对云服务初期的功能性缺乏等问题,提供专业的定制化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Workday的技术壁垒较高,每年会对云端服务器进行3次更新,为用户带来新版本。专业服务方面,Workday不仅加强人才培养提升服务水平,还与IBM、埃森哲等IT巨头达成合作,增加专业性。值得一提的是,Workday并不严重依赖某一家大客户,收入来源更“多元化”。
第4页:想成为中国SaaS独角兽?先做好这些想成为SaaS市场的独角兽?以上的四家SaaS公司并非同一行业,却在各自领域站稳了脚跟,究其原因就是差异化优势明显,开放、技术、专业定制...各有所长。有人会问,这里怎么没提中国企业?其实,国内近几年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SaaS企业,钉钉、八百客、XTools、金蝶、用友伟库、销客...这些公司更加本土化,产品的功能性也是越来越完善。不过与国外成熟的SaaS相比,在底层技术、服务支持、深耕客户等方面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如果说2015年是中国SaaS服务的元年,那么未来五年则有可能进入高速发展期,围绕云计和大数据而产生的各种智能渗透到商业、工作、生活的各个角落,产业增长的规模效应将推动SaaS走向应用成熟期,传统企业也会完成向+云时代信息化的转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认知与SaaS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从企业客户的角度来说,要更多关注提升生产和沟通效率的“隐性收益”,不要幻想着用一套IT服务解决所有问题,即使强大如甲骨文的软件服务商,也是术业有专攻。因此,要找到各个业务流程的难点,对应选取SaaS产品,这样才能获得效率最大化。如何成为SaaS市场的独角兽?(图片来自Brivo)至于国内的SaaS厂商,则要深耕优势领域,打造个性化服务和懂客户的产品。如今的SaaS市场很热闹,产品也不在少数,但是试用过后不少人会觉得:“这家的功能那家也有,这俩怎么这么像?”2C端的手机市场已经陷入同质化,难道2B也要走老路?随着市场上供应商数量的增加,各个厂商的议价能力会降低,进而会影响收益。受限于部署成本等因素,企业客户的流动性要远低于消费级市场。此时,如果有一家SaaS先打入某领域,在功能趋同的情况下,同类SaaS还会有多少机会?最好的情况恐怕就是各自划出一片领地,难再有增量。要想抢用户怎么办?免费是个办法,BAT这样级别的公司能扛一阵子,其他企业可以受不了,更何况还浪费了SaaS边际成本低的优势。
上,SaaS针对不同的企业规模和领域,有着各自的发展路径,无需面面俱到,要深入研究企业运营的每个流程,帮助其找到问题所在,提供可持续的解决方案。一些业务链看似小众,却是不可或缺的,一旦形成链条垄断,会因用户留存率而收获不菲的收益。Gartner预计,20%的SaaS用户将创造未来80%的收益,用户留存率上涨5%,盈利水平将提升75%。在美国,SaaS行业的企业平均续约率超过90%。无论是政策支持还是市场潜力,国内SaaS赶上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很多企业已经证明完全有能力做出优秀的产品。未来,独角兽将诞生于某一领域的深耕者中。
本文来源:中关村在线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报告称:全球229家“独角兽”33家在中国
(原标题:报告称:全球229家“独角兽”33家在中国)
央广网北京1月23日消息(记者高敏)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刚刚过去的2015年,被认为是“独角兽”的一年。根据研究机构最新发布的“独角兽”研究报告,目前全球有229个独角兽,其中有21家公司的估值超过100亿美元。
有人听到这里可能有点不明白,独角兽?不是一种来自神话传说当中的生物吗?没错,确实是,不过近年来,它也被用来形容一类公司。
这种说法最早是由美国一位著名投资人Aileen Lee,在2013年提出的。他将私募和公开市场那些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称为“独角兽”。随后,“独角兽”这个词就在硅谷迅速流行,并且出现在《财富》杂志封面上。
根据研究机构定义,独角兽的创立时间不长于25年。事实上,在如今全球229个独角兽里,高达75%是在过去10年中创办的。而且,在2015年,有81家公司新晋成为独角兽俱乐部的成员。资深投资人徐勇今天接受《天下公司》采访时说,这样的成长速度确实很快。
徐勇:“这几年,从全球的市场来说的话呢,都到了一个就是大家有更多的资金来看好股权,而且也新兴起来比如说共享经济,比如说一些这种硬科技,有一些新的一些这种技术产业领域和一些新的模式,被大家看好。所以这两年,新增的高估值的项目比前几年明显多了很多,倒不一定是这样的一个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一个资本助力的这样的一个结果吧。”
从所处行业领域来看,有98家独角兽是在消费类领域,尤其是在零售和共享经济市场,比如零售领域的阿里巴巴、在线艺术品电商Etsy。共享经济市场的知名独角兽则有租房网站Airbnb和打车应用Lyft等。
与此同时,在企业技术基础设施或相关垂直领域的独角兽有112家,这些公司覆盖的行业包括金融科技、医疗科技、清洁科技和物联网领域。比如被Google收购的智能家居公司Nest、无人机制造商大疆、无人驾驶汽车技术商Jasper Technologies等等。资深投资人徐勇分析,主要是在技术或模式上有创新的行业。
徐勇:“独角兽出现可能取决于几个条件,一个就是,企业发展的确实很好。另外的话,基本是处在一些新兴的被资本看好的领域范畴。像这几年呢,大消费,互联网金融,包括一些美国的话,一些这种企业级应用2B的领域都是被资本高度看好的。这样的话,在这个资本里看好的领域里面,然后又有企业有了这样一个非常快速的业绩增长,就很容易冒出来这个新的独角兽。”
接下来再从地理分布的角度,看一下全球229个独角兽的情况。其中,有101家也就是将近一半的独角兽,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利亚,23家位于美国纽约。中国的独角兽是有33家,欧洲只有13家,主要在德国和英国。另外,印度5家,新加坡2家。
不管是从独角兽的数量看,还是从所创造的价值来看,欧洲都排在比较靠后的位置。全球独角兽的平均投资回报率是7倍,但欧洲独角兽的投资回报率只有4.5倍。目前,欧洲也没有一家估值超过100亿美元的独角兽。资深投资人徐勇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区域,创新能力以及资本关注等方面的差异。
徐勇:“第一个就是,目前这种不同区域的这种创新能力。加州因为有硅谷在。纽约它这个在互联网金融,在一些新的消费领域呢,也出来了一些很多很好的企业。中国,这两年的创新能力,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进步,也是在一个双创的大背景下,释放了一种创新创业的激情和能力吧。第二个,我觉得还是取决于一种资本密集度,像中国的话呢,像创业板、新三板这种证券的一个市场,离得比较近。在美国的话,也是这样的一些区域,更容易得到流动和退出。不过,不意味着说,其他的那些区域就没有一些创新的好项目,其实说你像芬兰啊等等,也有一些科技企业,可能没有特别受到资本的一个关注。所以从现在的独角兽这样一个数量和地域分布来说,还是创新中心加资本关注,这样两个主要要素共同达到这样一个结果。”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投资人认为,这跟市场规模其实也有很大的关系,在价值、价格匹配的正常情况下,这样的独角兽多,是好事儿。
投资人:“本身你的这个业务所面向的市场规模,天花板越高,市场规模越大。相对而言,你在这里面比如说你哪怕只占市场的百分之一,或者百分之五的份额,市场总量乘以这个市场占额率以后,那你本身的规模也比较容易上去。你也要看它那个公司业务,是只面向国内,还是也面向国际,公司市值高正常来说价值、价格是比较匹配的,至少在一定时间内,他有一个动态平衡的关系。所以如果说,这个国家的独角兽公司多,贵的公司多的话,那理论上来讲,也意味着它有价值的公司比较多,当然是好事。”
不过,在徐勇看来,独角兽的这种评价体系并不是绝对的。
徐勇:“最早提出独角兽这个概念的时候,那时候大家可能也没特别多关注,属于我们反过头来总结,原来,估值过10亿美元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一个门槛,很多优秀的企业都是从这个群体里面成长起来的。这两年,应该说独角兽如此之凶猛的越来越多,甚至可能2016年还会更多。这个时候,其实独角兽的成色已经大大降低了。而且,已经明显的感觉到在2015年,有一些企业为了达到独角兽的数额,投资方和创业团队都是很努力的往那个方向去走,甚至融资额也许没那么多,但是估值达到了这样一个水平,说我们也进入了独角兽俱乐部了。事实上,这样一种估值,也不意味着这个企业就一定后边能怎么样怎们样,未来的话,也许还要有更高的门槛,看他持续的创新能力,和它在整个产业里边引领的这样一个能力。”
眼下的繁荣,是否意味着长久的发展呢?国内外已经有不少投资人士,对于独角兽存在的泡沫各抒己见。有业内人士认为,有一定的泡沫是好事儿。
徐勇:“泡沫肯定是有的,就即使股市都跌成这样了,但是我觉得就只能说这泡沫变小了。这个公司价值不变的情况下,行情好的时候,可能这个公司它的价格是价值的百分之两百;那行情差的时候,可能价格就变成它的价值的百分之八十。有泡沫很正常,当估值有泡沫的时候,那就意味着更多拿着钱的人认为这个东西值钱,或者说在未来某一时点,我这个钱是能够得到回报的。有了资金以后,这个公司这个行业才能去进一步发展,如果没有泡沫的话,其实这个行业没有新的资金铺路,那它完全靠发展自己滚动发展,它的增速,它的发展都会相对来说慢一些,有一定泡沫是好事,但是中长期来看,价值和价格肯定是要相平衡的。”
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认为:泡沫问题整体不大,泡沫已经破了一些,O2O领域之前有一些被过分炒作的案子或创业者,烧出了用户,但是没有烧出价值。
红杉资本主席迈克尔·莫里茨表示:几年前,市场环境并不像今天一样躁动。一些非常滑稽的理念都能吸引到投资。所有一切的估值都非常高。一些公司实际配不上它们的估值。大量疯狂的小公司将会消失,许多独角兽公司会灭亡。
(原标题:报告称:全球229家“独角兽”33家在中国)
本文来源:央广网
责任编辑:黄欢_NN1650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的独角兽公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