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到底什么时候装备2016年中国有电磁炮吗

  电磁炮是现代舰炮发展方向之一,因其具有比传统舰炮更优越的性能,很多国家都进行了研究。中国海军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也曾进行过电磁炮的研究,因为技术水平的限制,研究未能进入实质性阶段。  1970年,澳大利亚用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单极发电机把3克重的塑料块以5900米/秒初速发射出去,成为世界上首次电磁发射成功。美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拨款3.44亿美元,用于电磁炮的研究。  电磁炮与航母上的电磁弹射器有很多相似之处。电磁弹射器的重量只有蒸汽弹射器的十分之一,而且不需要庞大的蒸汽发生装置和连接的蒸汽管路。美国海军已经完成电磁弹射器的样机,该样机能在3秒钟内将一架全重36吨的飞机以277公里/小时的速度弹射出去。但是,电磁炮与电磁弹射器还是有一些不同之处。  电磁炮是一种将电能利用磁场转变为动能进而驱动发射体的发射装置,与现在常用的采用火药驱动或燃料驱动的发射装置不同,有很多有点。  电磁炮对发射体的推力可达到常规舰炮的十倍以上,发射体的最高初速可达100千米/每秒。而常规舰炮的最高射速一般在2000米/秒,如730近程反导舰炮的初速约在1200米/秒、双100毫米舰炮的初速约在900米/秒。发射体的初速高则动能则大,呈正比关系。对目标而言,作用在目标单位面积上的动能越大,则穿透目标的能力就越强。  发射体的初速越高,则飞行的时间越短。飞行时间短则发射时的提前量也小,火控解算的时间也短,从而对机动目标的命中概率也越高。  在对海、对空和对陆攻击及反导作战上,电磁炮的发射体的高初速所带来的高射程,使得作战中摧毁和拦截距离也大为延长。一般反导弹舰炮的拦截距离大多在3000米左右,而电磁炮则将这一拦截距离大为延伸,极限距离可达10千米。较远的拦截距离,可更好地防止被拦截目标的碎片可能带来的对本舰的伤害,扩大了本舰和海上作战群的安全空间。(本文为网友上传,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仅供参考学习之用)  电磁炮发射体的初速受外界影响比较小,主要由电流决定,并可任意精确地调整发射体的射程。对常规火炮来说,发射体的加速主要在身管的前段根部,加速峰值较高,而电磁炮的加速过程是贯穿在整个身管上,加速峰值较低。加速峰值低的好处一是可以降低身管应变力,使得身管的重量较轻,制造工艺简单。二是作用于发射体上的加速应力较小,这对精密发射体如精密制导炮弹来说,不至于因高应力而损坏其内部元器件。  常规火炮发射体驱动靠的是发射药,炮弹需要有药筒和装药,电磁炮的发射体驱动靠电磁力而不是常规的火药,故此发射体在外形尺寸上和重量上都可以做的比常规的炮弹小,故此可以增加所携的弹药基数。因发射体为无壳无装药形式,在电磁炮的机械结构上也可以进行简化,不再需要繁琐的抽壳、退壳、排壳机构。无发射药发射形式因发射时无烟雾,也增加了隐蔽性。  但是电磁炮要真正成为实用的武器,目前还存在一些难度。   首先是能源问题。假如将一公斤的发射体以5000米/秒的初速发射,每分钟发射5发,则要求电磁炮的功率为312兆瓦。目前主要的发电机为单极发电机、磁通压缩发电机、脉冲补偿发电机和高能电容器,其中单极发电机和脉冲补偿发电机较为贴近实用,但同时也存在体积和重量大的问题。因此,大功率小型化的新能源是研制实用化电磁炮的关键。  电磁炮要实现常规火炮的高反应速度和高射速,需要解决高频大功率开关问题和快速装填问题。快速装填问题美国进行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一些进展。他们利用三个装填机三个注入器和三个加速轨道进行装填,使得电磁炮可以达到60发/秒的发射速率。但是高频大功率开关目前没有革命性的突破。电磁炮的反应时间主要取决于能源装置的启动时间,其能源装置需要能在几毫秒时间内启动,目前尚未解决这个问题。如果用目前舰船上动力源来驱动单极电机或脉冲补偿电机,无法达到电磁炮实现快速反应的要求,比如启动较快的LM2500燃气轮机,其启动时从冷态到全工况的时间也需要近90秒。  除了上述的一些关键问题之外,制约电磁炮从设想、试验到实用还有很多难题亟待解决,随着人类技术水平的发展,电磁炮实用化问题终将得到解决。(本文为网友上传,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仅供参考学习之用)  随着中国第一艘航母顺利服役,中国已经将目光投向研发电磁弹射技术的下一代航母。目前,中国正在向电磁弹射技术研发项目上投入大量资金。近日出现了中国国产航母电磁弹射系统图片,其设计师因成功研制出航母电磁弹射系统而受到表彰。从能量消耗角度推测来看,中国未来航母可能会使用核动力装置。  美国专家表示中国不希望航母利用滑跃起飞技术,这样的航母并非世界级航母。中国正在加快发展航母和电磁弹射系统等先进技术。  据悉中国航母电磁弹射系统长度超过100米,使用直线感应电动机,有复杂的供电和指挥系统,其中最为关键的高效储能装置能在45秒内积聚舰载机弹射起飞所需的电能。为保证最重的舰载机起飞,弹射器需要消耗的能量大约为120兆焦,而高效储能装置最多可储存140兆焦的能量。  中国航母电磁弹射系统卫星图  此时充电功率为3.1兆瓦,加上能量损失,不会超过4兆瓦。算上4套电磁弹射器以及其他系统,中国航母需要的能量最多为60兆瓦。这样算来中国未来航母可能会使用核动力装置。  美国航母甲板  中国未来的国产核航母势必面临采用何种弹射器的问题。无论蒸汽弹射器还是电磁弹射器,不但本身是高工艺、高技术的代表,而且和航母的动力息息相关。因此,航母动力是衡量航母性能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指标和核心技术问题。  中国航母是否应用电磁弹射装置,不但取决于弹射器本身的研制,还受限于舰艇本身的电力输出水平。传统的航母推进系统和电力系统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动力的大部分能量用于推进舰艇前进,小部分带动舰载的发电设备来为舰载电子设备提供电能。(本文为网友上传,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仅供参考学习之用)  但航母发展到今天,电子设备对供电需求不断增大,辽宁号航母上舰岛上的四个相控阵雷达;而同时电磁弹射器、激光炮、电磁炮等未来可能装备航母的高能量武器,也提高了对电能的需求。相比上一代航母,这些新型武器和设备将加大改变航母的能量供需结构。  我们在关心中国航母舰载机发展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航母动力的重要性。中国航母动力要实现双重发展任务,首先就是能够提供高功率的航母核心动力输出装置,包括蒸汽轮机、燃气轮机、舰载核反应堆;同时还要实现综合电力系统舰载能量智能化、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  卫星下的电磁弹射系统  中国新型航母网友想象图(本文为网友上传,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仅供参考学习之用)&&& 中美两国拼命发展电磁炮如何发射炮弹?  图片为电磁炮原理示意图,从图片中我们可以发现电磁炮实际上就一个个电磁线圈组成的接力,炮弹在经过一个个电磁通道下被高速推进并加速,最终奔向目标。&&(本文为网友上传,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仅供参考学习之用)  【鹰眼图说军事天天涨姿势第16期】电磁炮是利用电磁发射技术制成的一种先进动能杀伤武器。与传统大炮将火药燃气形成的化学能释放作用于弹丸不同,电磁炮是利用电磁系统中电磁场产生的洛伦兹力来对金属炮弹进行加速,使其达到打击目标所需的动能以及速度,与传统的火药推动的大炮相比,电磁炮可大大提高弹丸的速度和射程。(本文为网友上传,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仅供参考学习之用)  简单讲,电磁炮就像让炮弹坐在磁悬浮列车的轨道上被发射出去,电磁炮这个名词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实际上目前人类已经成功突破了电磁炮技术的几个核心难题,在电磁炮实用化方面,美、中、英三个国家都在世界前列,其中,美国在该项技术具有领先地位,中国和英国则在后面穷追不舍。(本文为网友上传,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仅供参考学习之用)  一、美国军事专家曾认为只有电磁炮才能成功防御中国的高超音速武器  电磁炮作为各军事强国正在发展中的高技术兵器,其军事用途十分广泛,已经被世界各国当作作未来核心武器之一,首先,电磁炮技术的优点就在于“快”字,由于电能的驱动力很大,电磁炮初速度高,射速也高。美国军事专家费舍尔就曾表示,只有用电磁炮才能成功防御中国的高超音速武器。其次是“远”,由于电磁炮发射的弹丸初速度极高,可用于摧毁空间的低轨道卫星和导弹,还可以拦截由舰只和装甲发射的导弹,以炮弹打炮弹已经不再是一种梦想,而是一种现实,正是由于其应用潜力太大,美国在电磁炮技术上已经不惜余力,那么中国呢?(本文为网友上传,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仅供参考学习之用)  2014年,多幅位于中国上海的航母弹射器1:1试验装置的卫星图片出现在国外军事网站上,照片中清晰的出现了一条弹射器轨道和其辅助实验设备。有外媒称,中国正在进行电磁弹射器系统的研制工作,而电磁弹射和电磁炮的基本原理相同,如果能量加大,牵引飞机的电磁弹射也可以推送弹丸,它就变成电磁炮。所以,外国媒体认为既然中国已经能够做出电磁弹射器,那么中国在电磁炮研究领域应有相当进展。(本文为网友上传,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仅供参考学习之用)(本文为网友上传,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仅供参考学习之用)  由于电磁弹射和电磁炮,要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巨大能量,远远超出了航母和地面武器发电机的最大瞬间功率。这就需要一个强迫储能装置,它的作用就是平时慢慢储能,弹射或者弹丸发射时把巨大功率在几秒钟内释放出来。所以,高强度强迫储能装置实际上就是电磁弹射器和电磁炮的核心关键问题,也是技术上的头号瓶颈。军事专家称,在上海能建造这样大规模的弹射实验设施,证明中国已全面验证和掌握了大型直线感应电机、高强度强迫储能装置以及高性能脉冲发生器等电磁弹射器的关键技术。(本文为网友上传,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仅供参考学习之用)  二、中国曾在内蒙古内陆沙漠地区进行电磁炮打靶试验  据俄罗斯军事信息网报道,中国已经在测试国产高速电磁炮武器。根据互联网上泄露的消息,中国工程师正进行研发37mm口径的电磁发射火炮系统的工作。据推测,炮弹的初始速度约为2千米每秒,而且不同于现代火炮装置,火炮的发射不需使用炸药。据了解,2014年,VT-4坦克的总设计师冯益柏在2014珠海航展上向记者暗示我国已经开展电化学炮、电磁炮等新概念火炮的研制工作。(本文为网友上传,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仅供参考学习之用)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中国突然公开电磁炮武器 震动整个西方
中国突然公开电磁炮武器 震动整个西方
  据香港《亚太防务》杂志介绍,解放军最强大的电子战武器就是电磁脉冲炸弹,而且,这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中国韬光养晦多年,在电磁脉冲武器领域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令对手十分沮丧。
  学者吴敏杰对此赞扬颇多,素有“第二原子弹”之称的电磁脉冲高能武器,一直以来就是各大国梦寐以求的杀手锏。请看本文简述:
  中国的电磁脉冲武器不仅技术领先,而且,已经成为该项武器研发的佼佼者,开发出多种不同型号的反辐射导弹,战时可先于对手摧毁其防空雷达,反导系统指挥中心。
而后再由飞行器投放的电磁脉冲炸弹,将会烧毁“敌方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中国的电磁脉冲高性能武器不仅令台湾军方担忧不已,就连美国和日本也忧心忡忡,担心不已。
  另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执政的自民党副总裁高村正彦13日在接受采访时透露,自己5月访华时曾向中方高官表示,“我认为首相安倍晋三不会再次参拜靖国神社”。据分析,此举意在促进实现日中首脑会谈。高村5月上旬作为跨党派团体“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会长访华,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等人举行了会谈。高村在与张德江会谈时表示,希望中方对安倍参拜靖国神社“予以理解”,并提议在11月北京召开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期间举行日中首脑会谈。
  上海交通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王少普13日对《环球时报》说,5名安倍内阁大臣向靖国神社供奉灯笼,是对中日关系的最新伤害。日方最近频频表达希望实现两国高层会谈的愿望,而5名内阁重要阁员的做法,显示安倍政府坚持参拜靖国神社,坚持错误史观,对改善对华关系完全缺乏诚意。日本高层不断放话想见中国领导人,无非是想把两国关系不好的责任推到中国头上。
王少普说,如果安倍确实决定不再参拜靖国神社,应该由他本人来表态,如此重大 随着国产高能微波武器的进一步研发,今后这项武器技术成果,还可对多个目标同时发起攻击。
  电磁脉冲武器是通过电磁辐射来压制和摧毁对手电子信息系统、指挥控制系统和军用网络系统。
  它的最大特点是,攻击速度像光速一样快,命中率几乎100%、没有常规武器所担心的质量故障问题,不存在弹道等问题。
它的优势还在于对瞄准与跟踪精度要求不高,伤害小,不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它不属于那种俗称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也不会给环境带来灾难性的长期污染,成熟的技术还便于批量生产和降低成本。
 美国的这项技术,早在科索沃战争中就首先使用过,当时尚在试验中的电磁脉冲武器,就导致南联盟部分地区的通信设施停止工作几个小时。
  高能电磁脉冲武器已经走向实战
  我们知道,在高技术条件下爆发的现代战争中,电磁环境已经成为各国军队的主要神经系统和战斗力的倍增器。
  交战双方的任何一方,只要失掉了制电磁权,就意味着失去了战场上的主动权,相当于还没真正开打就成为了战败者。
  正是有了这样的意识,各国也认识到电磁权的重要性,目前,安理会的五大常任理事国以及德国和日本等国家,都在努力研发高能电磁脉冲武器,以填补本国军队在这一领域里的空白。
  外媒称卫星照片上发现中国正在进行电磁弹射器实验,类似技术是美国最新航母“福特”级的核心技术之一。最近,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工程大学教授马伟明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时的获奖感言被许多网民转发。在这段发言中,马院士透露,中国电磁弹射技术研究已获成功。这篇讲话中还透露了关于我国舰船全电推进系统等同样由马院士主持研究的重大军事技术研究项目的进展情况。
马伟明院士曾是中国工程院最年轻的院士,他出生于1960年,致力于独立发供电系统研究。创建并发展十二相发电机整流供电系统的基础理论体系,攻克系统中稳定性预测、固有振荡抑制、复合故障诊断、短路保护等国内外长期未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德国有关公司购买其稳定装置专利),研制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十二相发电机整流供电系统,已装备应用,获200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名)。
提出三相/十二相双绕组电力集成新原理,据此研制出艇用交直流混合发供电系统。在独立电力系统电磁传导干扰预测理论和抑制技术上取得突破,完成了运载工具不同供电系统电磁兼容研制。上述成果既有理论创新和发展,又解决工程中关键技术难题,并得到应用,取得了重大的成绩。还获国家发明三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国家专利4项。
  出版专著2部,在国内外一级专业刊物发表论文61篇,撰写研究报告36份。主持建成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领导的课题组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资助。培养博士、硕士50名。放弃国外高薪聘任,三度婉拒行政领导职务,全心投入科研和教学第一线,为国防建设和学科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在这篇发表于2011年的获奖感言中,有一段文字提到“某项尖端技术”,称其为“代表未来新型主战舰船标志性的核心技术”,在这篇文章发表当时尚不能解读这段文字中究竟提到的是什么。现在结合诸多其他信息,可以发现,马伟明院士的这段话说的就是我国航母电磁弹射器技术。
文中称,该设备于2008年制成首台原理样机,随后制成1:1全尺寸样机,“突破了全部关键技术,实现了与世界最先进技术的同步发展”。美国航母电磁弹射器地面实验设施于2010年成功定型。这意味着,中国航母电磁弹射器已于同一时间完成定型测试,并可能已成功进行飞机弹射试验。
这一信息可以通过曾发表于《解放军报》的一篇表彰马伟明院士的文章中的部分内容得到交叉证实,文章称:“在科研前沿高地上,只要是马伟明看准了的课题,即使无人投一分钱,他也会自掏腰包硬着头皮往前闯。5年前,他瞄准一项国际科技领域的尖端技术,申请到100万元论证经费。
  但论证报告完成后,再也没人给他投钱了。原因很简单:国家数亿元的专项科研经费已经拨付给了对口的研究机构。马伟明犟劲十足:‘砸锅卖铁也得干!’他从自己的科研积累中拿出2000万元,率领实验室一帮青年专家埋头苦干两年,研制成功了小型样机。”
  此前曾有外媒报道,中国海军早年间曾开展航母弹射器研究,当时根据80年代从澳大利亚购买的旧航母上的旧式弹射器,基本摸清了蒸汽弹射器的构造原理,并展开进一步研究,希望能够研制出与美国海军C-13蒸汽弹射器类似的大型蒸汽弹射器,用于我国航母。
  经测试后发现我国自行研制的蒸汽弹射器结构上存在一些问题,难以满足弹射多种型号舰载机的要求。蒸汽弹射器技术极为复杂,光靠海军本身科研院所难以独立完成进一步的改进工作。因此才有了军报报道中提到的马伟明院士勇闯尖端技术,开创中国电磁弹射器事业的这段往事。
&&&&& 中国直接掐住日本软肋:日本可能将被全世界封杀
  只要日本一天不认账、不谢罪、不反省,人们对历史真相的追问,对侵略罪行的揭露,就不会停止。
“七七事变”77周年前后,我国有关部门公布了一批日本侵华罪行的历史档案,包括书证、图片和战犯供状的视频资料。这些资料,原原本本,令人信服。通过媒体传播,引来国际舆论的围观。有的对日本战争罪行痛斥批判,也有的静观不语,但不论何种反应,都承认那就是事实。不表态,未必没有想法、没有判断、没有立场,相信世人 会有公论。
  在历史真相面前,日方郁闷至极却也无可奈何。日本官方表态语无伦次,尽显无聊无耻。尽管日方实行信息封锁,但这些历史资料还是会通过互联网传播到日本。相信有良知的日本人,应该有所触动。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不必抓着历史问题不放。错!中日关系的历史和现实从来就是一体的。不是中国抓着历史问题不放,而是当今的日本当权者依然沉浸在幽暗的历史中无法释怀。敌视中国,对历史的态度从来就是根源之一。
  对安倍晋三等日本政客来说,如果想摆脱战后体制、重温帝国旧梦,就不能不隐瞒、不歪曲历史。可以说,日本右翼势力当下最想干的几件事,都与历史有关。解禁集体 卫权,修改“和平宪法”,绕不过历史这道门槛。
  否定南京大屠杀,回避慰安妇问题,意在证明那场战争的合法性。正像安倍诡称的那样,“侵略定义未定”。日本的逻辑是,如果否定战争的侵略性质,删除军国主义杀人如麻的史实,日本就可以堂而皇之 诩是一个“正常国家”,也可以理直气壮地整军备武,向海外派兵打仗。这就是安倍“积极和平主义”的真实意图。
然而,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
正如日本忘不了那两颗原子弹,美国也忘不了偷袭珍珠港,中国为什么要忘却日本发动侵略战争造成的巨大灾难?作为对日本侵略的惩罚,战后日本宪法第九条规定,日本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成为世界和平力量对其有力的管束。对此,日本右翼势力把它当作眼中的钉子、肉中的 刺,必欲拔除。
  对中国来说,最现实的问题,同样与历史无法分开。钓鱼岛主权,实质就是日本侵华历史的一部分。不把那段历史澄清,就没有办法解决问题。更不要说日本迅速向右 、军国主义势力高涨大炽,其根系、其 脉,正是源于几个世纪以来妄想鲸吞中国的野心。
  历史问题是日本躲不开的软肋。只要日本一天不认账、不谢罪、不反省,人们对历史真相的追问,对侵略罪行的揭露,就不会停止。这是无解的死穴。
日本右翼势力揣着虎狼之心,却又装出一副委屈的样子,有相当的欺骗性,靠的就是 移人们的历史视线。而主持正义,维护和平,制止军国主义复活,一个有效之举,就是点准点死日本的死穴,还原历史,以正视听,不断用事实告诉人们,日本过去干过什么,现在准备干什么,将来还会干什么。
  在历史真相面前,日方郁闷至极却也无可奈何。日本官方表态语无伦次,尽显无聊无耻。
 日本安倍参加日国会论战企图修宪 小心重蹈覆辙!
  近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众院预算委员会有关集体自卫权的集中审议中进行答辩。
中新网7月14日电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14日的众院预算委员会上,为内阁决定修改宪法解释以解禁集体自卫权进行辩论。安倍声称,中东扫雷的情况下可行使集体自卫权,还强调“修宪是必要之举”。
安倍当天称,针对中东和霍尔木兹海峡水雷的扫雷活动中,如果满足日本内阁前不久新决定的武力行使三大条件的话,即便在国际纷争平息前也可行使集体自卫权。“若发生全球石油供应不足的情况,会对国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可能会发生威胁我国生存的事态。”
  据悉,这是安倍内阁决定修改宪法解释以解禁集体自卫权后的首次国会论战。安倍指出,不经过修宪手续就无法进一步允许扩大行使范围,他说:“很难超越以往政府见解的基本逻辑允许行使武力。这种情况下修宪将成为必要之举。”
  安倍内阁法制局长官横畠裕介认为,扫雷不仅限于行使集体自卫权时,可继续开展。他表示,“即便国际法上的根据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也不是必须停止行使武力。”
对于正在日本近海活动的美舰防护工作,安倍称“或许是几十年一次,但通过切实防备有可能发生的事态使得日美间纽带更为坚固,这会有助于预防事态”,主张加强威慑力。
  有关集体自卫权与宪法和平主义的关系,安倍表示“作为基本方针将继续维持专守防卫。行使与各国一样的集体自卫权在宪法上并未得到允许”,强调了有限解禁的态度。
围绕安倍政府强推解禁集体自卫权的问题,共同社此前曾发表评论称,不回应在野党彻底审议的呼声,在参众两院的审议时间均只有一天的做法,根本体现不出全力履行说明责任的姿态。
  此外,日本前民主党党首、日本前首相菅直人在13日表示,安倍始终优先考虑的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想法,不会认真考虑国家及民众的感受,是一位“唯我独尊”、极其危险的政治家。
  尽管自日本政府批准修改宪法解释、允许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内阁决定已经过去了10多天,仍有大批民众于13日在国会前举行集会,反对这项决定。
  日本政治学专家、上智大学教授中野晃一指出:“我对修改宪法解释的手法以及允许行使集体自卫权抱有疑问。”集会的参加者们亦纷纷表示:“绝不允许破坏宪法第9条”;“绝不允许肆意修改宪法解释。”
  【环球军事报道】日本时事通讯社13日报道,安倍内阁中有5名大臣向靖国神社正在举办的“御灵祭”供奉了祭祀灯笼。
靖国神社御灵祭从7月13日开始,为期三天,是祭祀供奉在靖国神社230万战死者的大型活动。神社内共有3万只大小灯笼供奉。安倍内阁的法务大臣谷垣祯一、农林水产大臣林芳正、复兴大臣根本匠、国家公安委员长古屋圭司、行政改革大臣稻田朋美当天向神社供奉了灯笼。这5人去年也供奉了灯笼,并多次在春秋大祭时参拜靖国神社或供奉祭品。
“御灵祭”始于1947年(昭和22年),源于日本的古老节日“盂兰盆节”(类似中国的中元节),用以祭祀祖先亡魂。靖国神社每年7月13日至16日举行“御灵祭”,都会吸引约30万人前来参拜。一些日本政客和阵亡者遗属会向靖国神社供奉灯笼。
立场由人代言毫无诚意可言。而且按日本宪法规定,首相任命国务大臣,首相可罢免国务大臣,也就是说,首相有约束内阁成员的权力。
  因此,如果真如高村所说,安倍不再参拜靖国神社,确实已经改变立场的话,他是有权力约束内阁成员不参加靖国神社的供奉活动的。而现在5名内阁重臣的所作所为,清楚表明安倍在靖国神社问题上仍坚持既往立场。奉劝日方如果真想改善对华关系,就不要再耍弄这种手段。
另据日本新闻网13日报道,美国时间12日上午在夏威夷近海举行了由日本海上自卫队军官担任指挥官的6国联合救难演习,但是中国海军的海上医疗船“和平方舟”号没有参加。
  此次演习是美国主导的环太平洋联合军演的一部分,日本海上自卫队第3护卫群司令中畑康树作为日本人,首次担任了这次演习的指挥官。同时,指挥部的所有人员均由日本海上自卫队员组成。报道称,中国海军可能是因为日中关系紧张对立,而放弃参加由日本海上自卫队主导的这次演习。
 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李薇
  钓鱼岛问题不是决定中日关系的关键因素
  本报记者张蕾
“中日关系总是在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之间往复”,“现在正遭遇历史问题和钓鱼岛问题两个瓶颈”,“双方应该展开战略对话,告诉对方自己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彼此,从而让对方相信自己的和平发展道路”。
  在中国记协日前举办的新闻茶座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李薇,向境内外记者和外国驻华使馆外交官解读了她对于“中日关系的现状和前景”的看法和观点。
中日关系的现状令人担忧。李薇认为,现在历史问题和钓鱼岛问题叠加在一起,两国关系是自1972年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最不理想的状态。正视历史,是中日两国人民和两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并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政治基础。
  李薇表示,中日关系近几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进入新的转折期,这个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首先,中日在双边关系的原点上出现了分歧。中方认为,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目标就是中日两国要正视历史,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但从2006年起,日本方面却认为互惠是目的,友好是实现互惠的手段;其次,中日对战略互惠的理解上存在差异。2008年中日双方确立了战略互惠关系,中方重视战略互信和互惠并重,日本更重视互惠,更趋利;第三,这一轮中日关系恶化的主要原因是历史问题加岛屿争端,是一个叠加共振的局面。安全和军事防务问题也成了影响两国关系的新热点。
“事端由日方挑起,中国在历史和钓鱼岛问题上无责任。”李薇认为。中方对日本的要求仅仅是正视历史、承认钓鱼岛主权争端。此后中国一直在作战术等待,看日本的表现。而日本则采取战略进取的态势,联合所有与中国有争端的国家意图制衡中国,中日双边关系有向周边辐射的危险。
  目前,中国采取公布历史档案的方式,证明日本侵华并犯下暴行的历史是真实的,不容翻案。中国此举只是回应日本否认历史之所为,说明损害中日关系的责任在于日方。目前,中日两国的关系实际上已成为相互制衡的竞争关系。
  李薇认为,日本不一定走上军国主义道路,但是不能正视历史的民族是不会让人放心、被人接纳的。日本在近代史上就经常出现战略误判,比如挑起太平洋战争。即使战术上设计得再精细,如果战略选错了,就会影响国家的发展。因此,日本找准自己的身份定位、选好战略很关键。
会后,有记者问到中日之间会不会再战的问题。李薇表示,目前两国不会打起来,因为两国关系能否变好不是靠战争能解决的问题,而且时代和世界潮流也决定了武力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伊拉克战后的局面就印证了这一点。
李薇认为,决定中日关系的关键因素不是也不应该是钓鱼岛问题,而是中日各自的发展方向和道路问题。习近平主席在7月7日抗战爆发77周年上的讲话中表示,中国要和其他国家一起共同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中日两国也应该开展战略对话,告诉对方自己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彼此,从而让对方相信自己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发展得很快,许多国家对中国的和平发展产生疑问。中国今后需要做的是多向国际社会证明自己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真实意愿,让日本乃至国际社会感受到和平诚意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馆藏&79963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有电磁炮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