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让科技活动人员人员不跑

不要让富士康跑了
腾讯科技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腾讯科技立场。文/悦涛(微信公众号:悦涛)富士康在美国建厂越来越不像是开玩笑。12月7日,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发布公告,正在评估美国地区潜在的投资机会,借此扩增当地营运业务。消息是软银创始人孙正义先捅出来的。他老兄跟美国当选总统川普先生聊嗨的时候出示了一份联合投资“承诺书”:软银和鸿海承诺在未来4年在美国本土投资570亿美元,创造10万个就业岗位。其中鸿海集团投资70亿美元。孙正义的投名状,把郭台铭给卖了川普乐了,马上发了一条twitter:日本的老孙要砸500亿美元(台湾老郭还不确定所以先不发:)一年前,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就透露:已有一批约30人的团队在美国考察,准备布局与集团领域有关的人工智能技术。富士康有一百多万员工。很难用一句话形容这家企业。很多朋友对富士康的认知还是低端的血汗工厂,他们觉得富士康这样的“低端企业”赶紧离开中国,然后中国经济就能更快地“腾笼换鸟”、华丽升级。然而他们不知道,富士康中国改开以来工业化最扎实的成果。如果富士康不能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完成升级,一定会在中国之外完成。在全民炒泡沫讲故事的环境里,中国实体产业真正有机会升级的,是富士康这样有积累、有资源、有生态连接能力的“传统企业”,不是那些追逐风口的“新兴产业”。 营收近万亿,是“华为+BAT”总和的两倍2015年,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总收入约4.5万亿新台币,按当前汇率≈9700亿人民币。2015年:华为2882亿,腾讯789亿,阿里708亿,490.5亿。四家中国顶级IT企业的营收总和是:4870亿元。鸿海的营业额是这四家企业营收总额的两倍。尽管鸿海的利润率偏低,但稳定性却强于它的上游。不管哪家企业的消费电子终端做得好,都要跟鸿海做生产端的生意。和摩托罗拉曾经是富士康的大客户,现在它们淡出消费市场,富士康更强大,甚至回过头把诺基亚功能机给收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百万工业王国库克:贵帝国有100万个你这样的姑娘也是醉了工业流水线的鼻祖亨利·福特曾说:没有人能管理100万人。富士康在5年前员工总数超过百万人,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家百万员工的工业企业,工业流水线登峰造极的产物。郭台铭吐槽“想到每天要管理一百万人就头痛”。但还是把管理做到了人类有史以来最牛掰状态。反应速度、效率,都不亚于小企业。连续十几年里,富士康霸占中国出口第一(占出口总额约5%),旗下企业分居粤、鲁、豫、晋等五六个大省出口第一。全球40%的消费电子产品,富士康造。郭台铭在一次采访中说:“去年圣诞节在美国最畅销的前十个产品,有7个是富士康做。我想大家都看到这个报道。比如你手上这个照相机,这个伸缩镜头,就没有其他公司做得出来。这个的模具是要非常精密的。(如果有谁做得到)你告诉我,我马上把那家公司买下来。”让日本人恐慌的精密制造能力日本BP社曾深度研究富士康,基调是:老家的企业别自我牛逼了,有个叫富士康的赶上来了。一位日本本土制造业人士评价:“快速、廉价、质优,如此完美的代工企业绝无仅有。照这样下去,它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想到这一点就感到可怕”。富士康的日本技术人员说,他之所以要进富士康,因为在这里发挥规模效益,延续他以前在日资企业不能搞的课题。“也许有人在背后指责我‘会使技术从日本流失。’但如果没有足够的产量,是做不出我想做的产品的。这样的企业在日本有吗?我希望在鸿海精密把业务做好之后,通过推进日本企业与鸿海精密的合作,为日本产业做贡献。”日本BP社评论:时至今日,如果还不去了解鸿海精密的实况,并研究应对之策,日本民用产品厂商恐怕将难以重现昔日的辉煌。如今,日本电子巨头夏普终于被富士康收入囊中。随之而来的是夏普在手机、液晶、太阳能领域的大量核心专利。智权:()都要来买它的专利富士康2008年就在给今天布局专利富士康的知识产权部门名称是智权管理部。旗下有500多人的团队,运营富士康数万件专利。2013年到2014年,谷歌连续向富士康购买了通信技术、显示器、可穿戴设备的专利。因为不买这些专利,谷歌就没法切入硬件领域。从此有了吹牛资本?NO,早就有了。2011年鸿海集团获美国专利量居全球第九,华为直到2014年首次进入50强榜单。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全球年度专利排行榜中,是全球前二十名中唯一上榜的华人企业。中国大部分叱咤国内的品牌企业,由于没有足够的专利授权,在国际上寸步难行,动辄被告。所以郭台铭才会向那名记者炫耀他的“伸缩镜头”。富士康收购夏普之后,立刻帮夏普成立知识产权管理公司。这是富士康眼中最重要的资产。互联网巨头阿里、腾讯抢着跟它合作今天几乎所有企业跪舔阿里腾讯的时候,能让这两家抢着合作的企业,只有富士康了。2015年3月,郭台铭、、富士康向软银旗下软银机器人控股公司SBRH分别注资145亿日元。2015年8月,阿里巴巴和富士康分别以2亿美元和5亿美元入股印度电商Snapdeal,此次投资方还包括了日本软银集团。2015年10月阿里云和富士康共同发起“淘富成真”项目,开放富士康世界级的设计、研发、专利、供应链、智造等能力,阿里云的云计算平台和大数据处理能力,阿里电商天猫淘宝的平台能力,同时引入银杏谷资本、云锋基金、猪八戒网、洛可可等企业为创业者提供全链路创新创业服务。2016年8月,和富士康牵头参与印度通讯应用商Hike的新一轮投资。关键是大多数合作里,富士康占主导权。广大等着阿里腾讯勾搭的双创企业一脸干着急。疯狂的布局这两年的富士康,乍一看真觉得疯了,国内国外那叫一个砸钱。【国内】2012年搭建完成集团云,接下来专利云,接着工业云。与清华大学合作,布局下一世代网络应用(工程师两千名)和纳米技术。和中国最大电信数据公司世纪互联战略合作,郭台铭称富士康将实现MachinetoMachine(机器对机器)的制造公司和大数据公司。联合北汽集团打造智能环保租车品牌绿狗租车(GreenGo)。和腾讯合作与郑州和谐汽车公司搞“互联网+智能电动车平台”。之前富士康已入股和谐汽车。1.2亿美元参股滴滴出行。和腾讯联合投资的电动车公司FutureMobility大手笔挖角宝马研发团队,包括宝马i系列研发总工程师。和阿里云共同发起“淘富成真”,开放富士康八大智造平台,数千名富士康工程师进驻云栖小镇。为创业者提供全链路创新创业服务。面向中国大陆地区推出了电商平台“富连网”,专门出售自己生产的电子产品以及其他不同品牌的消费类电子产品。设立了6家(half a dozen )金融服务公司,为全球电子产业供应链提供贷款及其他金融服务,并计划在5年内上市。与芯片巨头ARM公司联合在深圳设立半导体开发和设计中心。【海外】砸38亿美元收购日本电子巨头夏普,注资、整合、重组。砸3.5亿美元从手中收购诺基亚功能手机业务。投资专注眼球追踪技术的日本初创公司FOVE并将参与其VR设备的制造。砸1.7亿美元投资欧洲领衔的IT软件和硬件整合服务商S&T,接下来可能全资收购。投资法国可穿戴设备初创公司 PIQ,布局物联网传感器领域。和腾讯联合投资印度通讯应用商Hike。和阿里联合投资日本软银旗下机器人公司SBRH。和阿里、软银联合投资印度电商Snapdeal。和软银合作在美国考察投资机器人公司、布局人工智能技术。联合日本和欧洲的自动化设备厂商,成立无人化课题组。富士康想干什么?富士康的英文名FOXCONN,是狐狸和连接器的拼接词。这两个词是郭台铭最喜欢的东西。它在连接,疯狂地连接。只是这是建立在过去30年积累的洪荒之力上。郭台铭说:“富士康一直在制造技术上创新。我们认为将来网络、设计,将来尤其再走e-commerce,或者是走上B2B的商业模式,我们在搭建一个平台,可以帮非常多的中小企业、创业者,今天怎么使用网络、怎么使用电脑,还可以给他全套的软件,他在卖他的商品的时候,甚至都不需要自己的IT部门。我们可以帮他整个的解决。他只要把他的创意放上去,就可以很快的销售。这些我们都已经在做。”他想做的,可以简单形容为制造业供应链的系统开发商、集成商、渠道商。从软银孙正义、阿里()、腾讯马化腾这些顶尖的脑袋抢着跟富士康合作投资就能体会得出,富士康积累了多么强大的话语权。对互联网,郭台铭认为真正的网络经济在中国还没开始,因为现在的网络经济只是年轻人在杀时间(kill time)。“虽然现在很多网络公司、互联网公司都很成功,目前算来叫做都很成功。但在下一波真正走向剧烈的竞争,谁能胜出,其实还在未定。”“现在我们认为时机成熟了。过去网络在中国是机会主义者的天堂,将来应该是实力主义者的机会。e-commerce也好,云端也好,移动互联网也好。这三个每个都是富士康全世界的强项。”不要让富士康跑了讲真,悦涛的真实了解里,中国实体产业到了难以为继的程度。富士康是中国改革开放工业史里集约性最强、链条最长、规模最大的集成者。上与顶级品牌商连接,下与千万中小企业连接。郭台铭自己吐槽过苦恼:在台湾和大陆,都认为代工没前途,没有看到专利技术的有价值,认为土地等等才有价值。而研发、申请专利、商品化需要五到十年的时间,他坚持现在布局研发就是鸿海的前途。CTO王坚说:就制造业而言,对富士康看透程度远远超过中国任何一家企业。如果把富士康的能力开放出来,就可以提升(中国制造)整体的创新水平。然而,中国当前对技术的藐视、对制造业的挤压、矮化,已不能更。中国制造要转向中国创造,不是要淘汰富士康,而是让它在中国的土地里开放化、平台化、智能化。因为任何产业升级都要建立在已有的产业链生态、技术研发积累和上下游连接能力上。凭空是飞不起来的。如今美国在抢富士康、印度在抢富士康,都不是空穴来风。很多人觉得,美国成本还比中国高,印度人还比中国懒。但真正趋势形成时,想挽回也难。巨头去哪里,中小企业集群就会生长在哪里。实体企业讲究生长环境和可持续能力。泡沫盛行,劳动和创造投入就贬值。他们只会把创造性资产布局在他认为适宜生长的土壤里。福耀集团曹德旺已经投资6亿美元在美设厂。他的话是:“ 美国现在举国上下在推恢复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它的招商强度比我们中国高。我在美国建俄亥俄的那个工厂,18万平方米,占地面积1000亩土地以上,大概我从犹太人手里买过来,花了1500万美金,再加上我修厂房又花的1000多万美金,整个项目大概投资4000万美金,而美国政府补贴给我超过4000万美金。”从综合成本角度,中国已不占多少优势。如果没有对劳动、知识、技术投入的支持,没有对实体生态的敬畏,沉迷于炒作和投机主导的泡沫经济,富士康没有理由留下。郭台铭的感觉是:“大陆年轻人现在好像迷失了一点,他们希望一步登天。”登天的梦总要醒。对广大中小企业来说,如果富士康跑了,就连梯子都没了。
[责任编辑:mmzheng]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还能输入140字写给内向的商务拓展人员:做游戏让自己不逃避人际交往 - 动点科技
写给内向的商务拓展人员:做游戏让自己不逃避人际交往
你讨厌人际沟通吗?你坐在一个很好的公司里。但如果你是一个创业者高管,或者业务主管,那么整个公司内部的联络活动,是你需要掌握的一项关键技能。现在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一些游戏手段。这把我培养成一个更好的人际沟通专家。这是对于那些不喜欢人际交往的人提供的,一个很有效的驱动策略。
开门见山,我要介绍一下自己。我是以色列最有希望的一家创业公司——Roojoom 当中的 BD 负责人,而且我是一个超级内向的人。
我把这句话说出来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有两个反应:第一个反应是他们会大声抗议:“你是我们所见过的人当中最具有社交能力的人了!你才不会是一个内向的人呢!”第二个反应:“不,你不是内向的人,可我是!”
我相信我们总有一点点抗拒社交活动,可能,有一些人会学习如何去做,另外一些人则,在这方面很欠缺。
我现在来指出我为什么是内向型人——尽管我面对几百人在房间当中说话的时候,其实不会害羞。我可以走到任何一个地方:可以在家里读书,跟朋友边走边聊,跟我关心的人共饮一杯酒。当然,也许不一定怎样都可以……但是在特殊场合,或者是由我自己展开的社交活动,或者是与我已经认识的人之间的活动,我表现的都还不错。总之我不认为我跟这个行星上的绝大多数其他人有什么很大的差异。
所以我如何能够在大家面前如此好的伪装自己呢?我玩一个游戏。我管这叫做翻转我的内向性格的游戏战略。
我玩的游戏是这样的:我会列出我不得不去见面的某些特定的人。我会把跟他们建立联系叫做“通关”。当我做完这些事情之后,我会回家通过看书或者喝酒这样的自我放松,来庆祝我赢得了这个游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不对?所以这就是这个人际交往游戏的规则:
一号规则:对于你想要建立联系的人,你需要在面对面的与他的当中,做出有意义的交谈,你自己要在整个活动当中占据至少一半以上的谈话时间。
我不会通过把我过多的曝光在大庭广众之下,让自己有一种自杀的感觉,但是我也不会随便在那里只是听别人说话,只是因为这比起会见陌生人对我来说要更安全。
二号规则:我必须在他们身上找到一些我所关注,或者我发觉很有趣的事情,这跟工作没有关系。我发出这个规则,是因为在我的内心确实喜欢其他人,而且我发现他们很有趣。如果你不愿这样做的话,那么这个规则就会对你是个挑战。
其实我并不明白对方在自己公司当中的职位或者角色,即使在一个有 100 人或者 1000 人参加的会议之后。我会记住你给我讲的故事——关于你自己刚刚戴上的非常炫酷的眼镜,或者你因为花了三个星期在路上,还在班加罗尔发表重要演讲之前遭遇腹泻而筋疲力尽的故事——所以我会对你所说的事情感到关注。我会以某些人道的方式记住你,而且你也有很大的机会这样记住我。
三号规则:快速跟进。如果你不能够指出你在会议当中遇到的陌生人的数量,如果你不能在最早的 48 个小时之中跟他们完成交流,那么他们最终会丧失跟你交流的印象,你所做的工作就白费了。甚至你觉得你跟他们之间没有任何共同点的时候,你也希望他们一定要在自己的信箱当中留下你的联系信息。你可能从来不知道,有谁会在未来偶尔的某时间记得你。
令人惊奇的结果
有的时候我对自己都感到惊奇,因为在会议之后会见别人的时间,远远超出我自己想像能够承受的范围。我甚至回到宾馆的时候都到了晚上十点钟。
但是不管用哪种方式,我从来没有在游戏当中欠缺其中任何一项规则,而且也没有从来没有碰到任何一个不值得我去这样对待他的会见对象。
很酷的一件事情就是,我可以随时调整自己的游戏规则,建立一套新的制度,或者开发一项全新的游戏。你可以试一试来看一看,你自己如何让整个会场都闪闪发光,而且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甚至还能感到乐趣。
该文章由 roojoom 公司的商务发展经理 Marni Mandell 所撰写。(译:纸团)
上一篇下一篇
TechNode TV
手机怀旧:上市时售价过万?来看看诺基亚的土豪机
开启微信,扫一扫
如果你的产品足够锐意创新,欢迎
输入您的邮箱地址:
开启微信,扫一扫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题:" 怎么让科技人员不跑?" ——政协委员共商科技企业难题新华社记者熊争艳、吴雨" 科研项目孵化期间,科技人员心无旁骛。含苞欲放时,一些人心思活了,外面的围猎也开始了。等到瓜熟蒂落时,一定有人要跑。怎么让科技人员不跑?"6日中午,政协经济界分组讨论接近尾声,东方电气集团原董事长王计委员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不少人鼓励我们成为中国的‘通用电气’,和世界一流公司相比,我们不弱在生产能力,不弱在装备,但弱在创新能力上。" 王计说。" 我们已确定把未来能源作为科研方向,但在培育创新能力的过程中,遇到不少问题,比如职工持股分红问题。" 王计说。为解决这一问题,王计去年提交了相关提案,希望 " 承认智力劳动是一种资本,建立多元的股权激励方式,让科技人员获得更多稳定感和获得感 "。后来,提案得到详细回复,已有多部门出台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的暂行办法。" 这说明全社会都关心这个问题,已经从过去的号召走向实践了,但我今年还要进一步提这个提案。"" 不是已出台相关办法了,还不行吗?" 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杜鹰委员问。王计说,根据暂行办法,国有科技型企业要提供三年财务报表。我们投资的初创科技型企业处于孵化期,财务指标往往达不到要求,很难被认定为 " 高新技术企业 ",这意味着股权和分红激励难以实行。" 那企业再等三年不行吗?" 另一位委员问道。" 对我们来说,这三年孵化期是宝贵的成长期,最需要激励机制。只有明确科技成果与每一个科研人员的关系,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王计说。" 我补充一个不合理的地方。" 坐在王计对面的中国通用技术集团董事长贺同新委员接过话茬,国有科技企业还受限于工资总额问题。" 如果我照顾科研工作者,给他们高待遇,就会挤出从事经营性工作职工的收入,那些人又不满意了。"贺同新说,搞创新真的很难,可能大额产出,也可能零产出,就像风险投资一样。" 对,就是像风投!一些有眼光的民营企业家,拿出几亿元吸引全球人才,他们投10个领域,只要有一个爆发就行了。" 王计说,但实际创新中仍有不少障碍,需要宽松的环境。" 这是一个体制问题。"" 这个问题必须要解决。" 多名委员附和道。" 所以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落实股权期权和分红等激励政策’,我非常赞成。一定不能再让科研人员为分享成果的事分心了!" 王计说。" 你讲得有深度,这是一个关系创新的重要问题!" 杜鹰说。点击查看专题
原网页已经由 ZAKER 转码排版
头条新闻6小时前
头条新闻5小时前
头条新闻昨天
头条新闻2小时前
头条新闻2小时前
头条新闻2小时前
头条新闻2小时前
头条新闻昨天
头条新闻23小时前
头条新闻23小时前
头条新闻4小时前
头条新闻6小时前
头条新闻昨天
国内新闻5小时前
头条新闻昨天王计:“怎么让科技人员不跑?”-中国社会科学网
&&&&&&&&&&&&&&&&&
王计:“怎么让科技人员不跑?”
日 06:23 来源:新华社
作者:熊争艳 吴雨
内容摘要:王计说,根据暂行办法,国有科技型企业要提供三年财务报表。我们投资的初创科技型企业处于孵化期,财务指标往往达不到要求,很难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这意味着股权和分红激励难以实行。
关键词:科技人员;分红;政协委员;股权;科研人员;创新;科技企业;提案;贺同新;杜鹰
作者简介: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题:“怎么让科技人员不跑?”——政协委员共商科技企业难题&  新华社记者熊争艳、吴雨  “科研项目孵化期间,科技人员心无旁骛。含苞欲放时,一些人心思活了,外面的围猎也开始了。等到瓜熟蒂落时,一定有人要跑。怎么让科技人员不跑?”6日中午,政协经济界分组讨论接近尾声,东方电气集团原董事长王计委员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不少人鼓励我们成为中国的‘通用电气’,和世界一流公司相比,我们不弱在生产能力,不弱在装备,但弱在创新能力上。”王计说。  “我们已确定把未来能源作为科研方向,但在培育创新能力的过程中,遇到不少问题,比如职工持股分红问题。”王计说。  为解决这一问题,王计去年提交了相关提案,希望“承认智力劳动是一种资本,建立多元的股权激励方式,让科技人员获得更多稳定感和获得感”。  后来,提案得到详细回复,已有多部门出台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的暂行办法。“这说明全社会都关心这个问题,已经从过去的号召走向实践了,但我今年还要进一步提这个提案。”  “不是已出台相关办法了,还不行吗?”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杜鹰委员问。  王计说,根据暂行办法,国有科技型企业要提供三年财务报表。我们投资的初创科技型企业处于孵化期,财务指标往往达不到要求,很难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这意味着股权和分红激励难以实行。  “那企业再等三年不行吗?”另一位委员问道。  “对我们来说,这三年孵化期是宝贵的成长期,最需要激励机制。只有明确科技成果与每一个科研人员的关系,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王计说。  “我补充一个不合理的地方。”坐在王计对面的中国通用技术集团董事长贺同新委员接过话茬,国有科技企业还受限于工资总额问题。“如果我照顾科研工作者,给他们高待遇,就会挤出从事经营性工作职工的收入,那些人又不满意了。”  贺同新说,搞创新真的很难,可能大额产出,也可能零产出,就像风险投资一样。  “对,就是像风投!一些有眼光的民营企业家,拿出几亿元吸引全球人才,他们投10个领域,只要有一个爆发就行了。”王计说,但实际创新中仍有不少障碍,需要宽松的环境。  “这是一个体制问题。”“这个问题必须要解决。”多名委员附和道。  “所以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落实股权期权和分红等激励政策’,我非常赞成。一定不能再让科研人员为分享成果的事分心了!”王计说。  “你讲得有深度,这是一个关系创新的重要问题!”杜鹰说。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孙龙)
用户昵称:
&(您填写的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发表的评论0条,总共0条
查看全部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C)
by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行科技人员工作总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