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那么好玩,墨子 音乐为什么要“非乐”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浅谈墨子的“非乐”思想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浅谈墨子的“非乐”思想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墨子“非乐”思想刍议--《北方音乐》2014年07期
墨子“非乐”思想刍议
【摘要】:墨子"非乐"音乐美学思想为时代的产物,其"非乐"的"乐"在广义上即代表一切物质的享受和审美活动,但在狭义上墨子否定的是一切对老百姓不利的享乐行为。墨子的音乐美学思想为功利主义音乐美学观,其积极的一面在于告诫国民抓好物质生产才有精神生活;其消极的一面体现在将音乐完全功利化、商业化,以致阻碍了音乐的发展,误导了大众的审美。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J601【正文快照】:
一、墨子“非乐”的思想渊源墨子,名翟。墨家学派创始人。清孙诒让以为生于周定王元年(公元前468年),卒于周安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76年)(《墨于间沾·墨子年表》)。宋国人,长期居鲁。原为手工业工人,技艺高超,相传曾胜鲁班,后升为宋国大夫。墨子所处的是一个政局动荡、战争频繁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朱雯;;[J];枣庄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王志成;[J];齐鲁艺苑;2005年01期
蔡云凌;;[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5期
岳圣东;;[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周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11期
贺更粹;;[J];理论界;2009年04期
韩林德;[J];思想战线;1985年03期
蔡仲德;[J];人民音乐;1990年03期
黄忠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黄忠晶;;[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云之;;[A];中国逻辑思想论文选()[C];1980年
沼尻正隆;秦仙梅;;[A];秦文化论丛(第十一辑)[C];2004年
马征;;[A];郭沫若研究第三辑[C];1987年
薛柏成;;[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吕莎;;[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张贺敏;;[A];集雨窖文丛——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任正英;[N];中国妇女报;2003年
于平;[N];中国文化报;2007年
浙江海洋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张涅;[N];社会科学报;2007年
马艳;[N];医药经济报;2003年
章小兵;[N];医药经济报;2004年
刘先琴;[N];光明日报;2008年
程有为 河南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N];平顶山日报;2009年
本报记者 邵斌;[N];大众科技报;2000年
柯美成;[N];学习时报;2007年
王兵;[N];吉林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智;[D];东北大学;2009年
徐华;[D];安徽大学;2010年
庄庭兰;[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黛卉子;[D];天津音乐学院;2014年
米文博;[D];中央音乐学院;2013年
莫付欢;[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高雅琳;[D];天津音乐学院;2010年
崔晓君;[D];中央音乐学院;2012年
周磊;[D];山东大学;2008年
姚振;[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孙云;[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杨飞;[D];河北大学;2006年
安琳;[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欢迎来到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
导读:墨子&非乐&美学观点的提出更是惊世骇俗。墨子的&非乐&理论在我国古代音乐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究其原因。原因,论墨子&非乐&之故。
关键词:墨子,非乐,原因
  春秋战国时代虽然诸侯纷争、民不聊生,然而思想和言论却是十分自由的,对于音乐,对于艺术审美活动,诸子们大多各抒己见。墨子&非乐&美学观点的提出更是惊世骇俗。墨子的&非乐&理论在我国古代音乐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对&非乐&之功,历来研究者却是言之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家对墨子&非乐&之故的理解不够全面和深刻。
  在中国古代,所谓&乐&,主要是指音乐,同时也包括歌、舞、戏剧、杂技以及绘画、雕塑、建筑、田猎等文化娱乐活动。先秦之乐,是歌、舞、乐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墨子所&非&之&乐&,并非指狭义的音乐,而是泛指一切艺术及其艺术活动。墨子的&非乐&很容易让人误解为他反对人们进行审美和艺术活动,否定审美和艺术的社会价值。实际上,墨子并没有否定音乐之美,&墨子之所以非乐者,非以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为不乐也;非以刻镂。文章之色,以为不美也;非以刍豢,煎炙之味,以为不甘也;非以高台、厚榭、邃野之居,以为不安也。&(《墨子&非乐上》【1】)墨子并没有否认美的客观存在,并没有否认各种乐器的声音不好听,雕刻绘画所塑造的形象、色彩不美丽,也并不是觉得烤肉、煎鸡的味道不香甜,高宇深居的庭院不安逸,足见墨子作为一位文化巨人是知乐(yu&)、知乐(l&)的,他并非一般的反对音乐。墨子既不是一般的&非乐&,就说明他的&非乐&是有很强的针对性的。
  一、针对当时的审美风尚而提出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何故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何故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
  昔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教训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其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2]
  这里涉及的是一个时代审美价值标准大趋向何如嬗变的问题。衣以新丽为美,士以健康为美,人间万物以生命为美,本是人之常情。然而,这一切似乎全都颠倒了过来:颠沛半年的晋文公重耳,怀念昔日流亡国外时跟随者褴褛的衣裳,于是晋国朝廷衣着朴素成风;养尊处优的楚灵王,欣赏后宫楚女纤细袅娜的腰肢,于是满朝群臣纷纷节食减肥,&当灵王之身,荆国之士饭不逾乎一,固据而后兴,扶垣而后行&(《墨子&兼爱下》),至于弱不禁风,饿死而不悔;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渴望国士具有勇猛的气概,于是越人争相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凡此种种独出心裁猎奇好异,甚至是违背人类生存自然规律的审美标准,由于统治阶级的提倡,得以明目张胆,公然大行于世。&君说之,故臣能之&,这种惟统治者个人之喜好是从,以统治阶级提倡之评价标准为美的审美风尚发展到极端,必将直接或间接地戕害人的生存本能,走到荒谬的极端上去:&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所皆难也,若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墨子&兼爱中》)。战争,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那种以攻城略地为目的的非正义战争,无不以杀人为业,无论于己、于人,还是于家、于国,皆可谓极端不利。,原因。但在诸侯的操纵下,却正风靡于时。&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而非,从而誉之,谓之义&(《墨子&非攻》)。在这乾坤颠倒的时代,百姓饥不得食,寒不得衣,性命不保,而统治阶级却杀人放火,喜音湛面。这样的社会状况促使墨子挺身而出,倡导&非乐&,并亲力践行之,试图以其自身微薄之力,扭转时代颓波,还天下以和平。
  二、墨子&非乐&还与当时的&道&、&势&关系及墨子的品质性格相关。
  战国初期,士人的个体意识已经觉醒,&士志于道&已经成为一种风气,从而使士人作为一个群体,力量不断增长。这就使得一些欲奋发有为的国君放下了高姿态,主动与&有道之人&为师为友,以得到他们的指点与帮助。但是,事实上,&势&的力量依然十分强大,高高在上。&道、势&关系看似紧张,但主动权依然稳稳当当地掌握在权高位重者的一边。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许多有识之士并不能一以贯之的&志于道&。很多时候,为了自己的主张能够被当局者采纳、推行,他们不得不屈从于&势&。对于当权者的奢华审美娱乐活动,更是很少有士人敢于正面的批判。《墨子&贵义》里有这样一段记载:&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论文发表,原因。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从&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这一事例,推出&天下莫为义则墨子更应该自苦而为义&这一结论。面对着&一人耕而九人处&的现实,面对着&势&压倒&道&的局势,墨子万分焦虑,但他绝不会低头和屈从。这是他自苦爱人的品质和坚强的意志及勇往直前不怕死的精神使然。正是墨子先在认知图式中的这些非理性的主观心态因素促使他&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3],勇敢地提出了&非乐&论。
  三、墨子&非乐&,有其明确界定的范围。
  在列国纷争、天下大乱的历史社会背景下,墨子的&非乐&是针对具体的国家而提出的。《墨子&鲁问》中有一段墨子对自己思想组成要素的自述:&子墨子游,魏越曰:&既得见四方之君子,则将先语?&子墨子曰:&凡如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昌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喜音湛面,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遥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即语之兼爱、非攻,故曰择务而从事焉。&墨子在这里自述了其思想要素即所谓的&十论&,这是墨子思想的总纲,同时,墨子反复强调了一句话,即&必择务而从事&,他认为要根据所在国家的具体情势,实行不同的政策。其&十论&就是根据各国的不同情景而提出的。论文发表,原因。这体现了墨子思维的动态性。当我们在批判墨子思想的矛盾的和背谬的时候,考虑到当时天下的政治分裂和文化多元的格局,理解墨子&必择务而从事&的主张,那么我们对墨子思想的灵活性和适用性就必会有一个新的理解。墨子已明确指出,他的&非乐&、&非命&思想是依据&国家喜音湛面&而提出的来的。这就说明墨子并不是在任何国家、任何时候都主张&非乐&的。其&非乐&是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的。面对着民生凋敝之战国,目之所见,哀鸿遍野,耳之所闻却是靡乐淫声,怎能不叫墨子&非乐&?!在&国家喜音湛面&的情况下,&非乐&,于君、于国、于民都是有必要的。
  四、墨子&非乐&因于其&非儒&
  墨子早年&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淮南子&要略》),在向儒家学习的过程中,墨子检验了儒家的思想,深见其蔽而自立学派以反儒。&非乐&就是对儒家思想的一种反动。春秋战国,&礼坏乐崩&愈演愈烈,一直承担着政治、道德教化功能的西周礼乐已经越来越形式化,完全成为上层社会奢侈享乐的工具,礼乐的政治、道德包括宗教功能逐渐消解、淡化而其审美愉悦功能越来越凸现出来。孔子有一次见季孙氏在自己的家里欣赏只有周天子才能享受的八佾之舞,于是发出了&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感叹,一厢情愿地奢望通过固定的礼乐等级来维持原有的社会等级秩序。论文发表,原因。《论语》一书,多次言及礼乐,又均以两者并举。如:&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4]在孔子那里,乐与礼是融为一体的,乐要受到礼的严格限制,即所谓&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4]在这种情况下,&乐&实际上成为实行和宣传&礼&的重要手段。孔子不仅把乐纳入到礼的规范中,而且用它来规范人的理性,即要成为人格完美的君子,必须先学诗,再学礼,最后靠&乐&来完美道德修养。对于这些已经形式化的繁文缛节,墨子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反对意见,认为国家的治理和政治的清明不是靠外在的礼仪而是靠君臣的贤明和百姓的勤勉。墨子在《非儒》篇中,批评儒家:&且夫繁饰礼乐以淫人,久丧伪哀以谩亲,立命缓贫而高浩居,倍本弃事而安怠傲,贪于饮食,惰于作务,陷于饥寒,危于冻馁,无以违之。&并且还点出姓氏的批评了孔子:&孔某盛容器修饰已蛊世,弦歌鼓舞以聚徒,繁登降之礼以示仪,务趋翔之节以观众;剥削不可使议世,劳思不可以补民;累寿不能尽其学,当年不能行其礼。论文发表,原因。积财不能赡其乐。繁饰邪术,以营世君;盛为声乐,以淫遇民。其道不可以期世,其学不可以导众。&(《墨子&非儒下》)&或以不丧之间,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若用子之言,则君子何日以听治?庶人何日以从事?&(《墨子&公孟》)认为弦歌鼓舞,盛为声乐,足以丧失天下,于君于民都不利。
  五、&非乐&是其理论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尚同、尚贤,节用、节葬,兼爱、非攻,天志、明鬼,非乐、非命,这&十论&是墨子思想体系的总纲。五组范畴,十个要素构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网络,每一个要素与其他要素之间都各有其&关系&,有其不可忽视的意义。每个思想要素的意义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不仅与其他思想要素的意义密切相关,还与现实的社会历史相关,所以随着&关系&的变化,意义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应当在&关系&中理解思想要素的意义,而不要孤立的讨论一个概念或者观念的意义。理解墨子的&非乐&更是应该采用这样的方法。要达到&大同之治&,要兼爱所有的人,要节约不浪费,那么,&非乐&就是必须提及的。因此,作为一种典型的实用主义的审美观,墨子的&非乐&思想,与节用、节葬的思想有着紧密的联系,其本身也是墨子&节用、节葬&等经济思想体系的一部分。从朴素实用的理念出发,墨子反对统治者奢靡的艺术审美活动,正是看到了当时&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而这些艺术审美活动严重妨碍社会生产,君子们沉溺于审美享乐会妨碍听治,贱人们从事音乐会减少进行生产的人数,从而妨碍正常的生产劳动,奢侈的音乐加剧了人民的三患,正是站在这一经济和社会的角度,墨子提出他的著名论点&&&非乐&。此外,&非乐&也是&非命&的题中之意。《墨子&非乐》篇中虽无一字提及非命思想,而是处处从实利出发,指出沉湎于音乐不能增加实际利益。但是,&非乐&的证明方式和思想的指向处处照应着非命思想。沉湎于音乐往往荒废了政事和生产,其内在的根源在于对政事和生产活动的必要性的漠视,这种漠视的根源又在于对&命定论&的迷信,即&执有命&的王公大人们相信无论如何享乐,由于有天命论保证,都不会有什么恶果。墨子认识到非乐是非命的手段之一,反过来说,思想观念上的非命,努力从事才能非乐。人皆知乐者乐也,只有非命才能努力从事,努力从事才能非乐,两者是互为前提的。因此,非乐思想和非命思想是一种对称互补的关系,二者缺一不可。所以,&非乐&作为其理论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墨子是必须要提出的。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
-------------------------------------------------------------------------
上一篇论文:
下一篇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
热门:&&&&墨子的人生观——“非乐”
  □黎&明  仁者之为天下度也,非为其目之所美,耳之所乐,口之所甘,身体之所安。  《墨子·非乐上》    墨家是中国史上一个具有极大利他主义色彩的门派,墨子本人为了天下苍生,为了和平,穿着草鞋,步行天下。墨家的弟子,穿的是短衣、草鞋,要参加劳动,将三顾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当成精神偶像,以吃苦为时尚,讲究的是利他。  因此,墨子以及墨家弟子,都不太考虑自身的享受。他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所思所为都以天下人为对象。至于什么东西好看,什么音乐好听,什么食物吃起来可口,什么活动让身体感觉舒服,都不是他们的考虑范围。  这种极端反对享乐的倾向在墨子身上很明显。有一回,他往朝歌方向行走,听到美妙的音乐,却马上掉头走,理由是:音乐这玩意对行政,对农业,对经济都没什么实际用处,不如不听。  这就是墨家的重要思想:“非乐”。其实,孔子的“君子不耻恶衣恶食”;老子所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都有一点反享乐的意思,只不过没有墨家那么绝对。
第A05版:国学堂
沈阳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沈阳网技术中心制作
本站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北三经街67号(11001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墨子 音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