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创造的道医天下 txt下载啊,这让保守和中道怎么玩

迷途者眼中的世界 - 博客大巴
因为工作的关系,得以采访陈桥驿老先生。而最终稿子的规模十分有限,且有本来即不合时宜的东西,只能拉杂记在这里。
采访后回来在微博上写了点粗浅的印象:世家出身,天赋聪颖。少年求学正逢战火,及壮年,始治学辄遭遇迫害。一切靠发蒙时功底和过人勤奋敏捷,著作等身,言谈间亦自视甚高,可见傲骨。深恨毛之摧残士人,谓自己几个儿孙历尽劫波,学成海外,俱是人杰;大有衣冠文化仍在,尔等匪类能奈我何之意。依稀可窥民国乡贤风范。
陈桥驿自谓平生,不申请任何课题经费,不申报也不参与任何学术评奖活动,出访不花外汇;谓申请课题经费做出的研究95%都是垃圾(绍兴话听不大明白或许有误)。他也不谋什么头衔位置,不是院士,1994年聘了浙大终身教授,国务院发给与他成就地位相当的荣誉和津贴,都不是自己讨来的。世家子,身上总有这样的傲骨,以道统传人自视,不向伪体制乞食。而我匪最想消灭掉的也正是这一点。
老人说话,似乎喜欢先讲个故事,再从中阐发道理。故事为主,道理不多,此即春秋乎?几次提到,自己孙子(加拿大籍)读高二时被哈佛录取,加拿大总理接见,能说出你现在学习状况如何,将来在哈佛要为国争光云云。谓国内倘出此人才,当朝哪怕有一教育主官过问?又讲当年抗战胜利后,蒋经国负责安置远征军里复原的青年,有一批人提出要到浙大念书,竺可桢以大学不容&兵气&一口回绝,等于驳小蒋面子。(这件事他的自传《八十逆旅》里有提到)陈因此说:&现在有的大学校长,一个教育厅长他都怕死了。&
又说到做学问与做官的事。陈先是说,做学问的去做官,也有好,也有不好,又意味深长补一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现在人们往往只讲后半句。&
然后就到了今天早上在浙大颁奖的时候。中国地理学会与浙大的官员,嘴上都说,要奖励不求闻达一心治学的人,反对到处活动奔走。颁奖后老人发表感言,滔滔不绝,台下诸官竟无一人聆听,递名片握手&哦半年前在哪里哪里咱们见过&&&吵吵嚷嚷,勾肩搭背。老人发言未完,一群学术官僚竟已走得只剩零星。更有绍兴日报的记者,完全无视老人厌烦表情,抓住老人摆拍,把老人当做木偶。
& &【 初到丽水的时候,工作还相对清闲,练习写格律诗,写了不少。后来,慢慢熟悉适应工作环境后,压下来的任务也愈多,写格律诗词的时间就大大减少了。当然,除了时间这个因素,心境变化也很重要。
& & 诗言志。也就是说,心声发而为诗。我以为这是学诗最基本的认识。心中无物,强要做,是不成的。尤其对初学写格律诗者如我,长期以来,是习惯用别的方式来表达心声,比如用现代汉语写议论文、杂文,现在要学习用格律诗来表达,就颇费功夫。有很多时候,往往心里有想法,但终究不能适当地入诗。】
&五律 麗水山行
輕風縱馬蹄
野樹滿青梨
踐谷溪為徑
登高雲作梯
泉侵殘石冷
蟲唱一山齊
快雨初晴後
遙遙眾邑低
&&六月初七
瀟瀟煙雨幾時收
一洗錢塘共處州[注]
君見青山不見我
江清何日解蘭舟
&&六月十五
[注]:麗水古稱處州
減字木蘭花
柔煙綠浦,惹起新愁茶未煮。一去經年,長綰青絲戴白蓮。&
自惆悵久,孤影空對堂下柳。慢笑飄零,暮暮朝朝杯莫停。
&&六月十六
減蘭 夜宿青田
暑天難寐,作客憂心萍在水。何處芳音,未曉先將殘夢侵。&
細嶺濃霧,風打簾櫳潮打塢。留住行人,淡淡新衣浣舊痕。
&&七月初一
【樓上裝修終日嘈雜,晝寢細思,中心如醉。】
霹靂連聲難賴床,
頂樓鑽孔複砸牆。
早年自許攜琴劍,
此夕誰憐謀稻粱。
曾把英雄強剁塔,
長操太閣勇開疆。[注]
而今諸事都拋卻,
空與群官寫短長。
&&七月初三
[注]:剁塔,即Dota。太閣,即太閣立志傳。
沉香紫案,玉露穿簾沾舊硯。野暗星寒,夢裡飛仙年複年。&
癡情總是,無奈人間天上事。戀戀清秋,見此湖山祈莫愁。
&&七月初五
秋陽烈烈輕塵舞,行人來去甌江渡。慢把雁足催,靡荼開後歸。&
階前明日雪,簾外舊時月。何事最傷懷?莫名心上哀。
&&七月十五
七律 嘉興南湖懷古
势起孤舟攜黨眾,
倏然刀斧卷紅旗。
功完齊冠朝新主,
國破誰憐賦黍離。
百戰天兵沙噬骨,
九霄玉殿血成詩。
亭臺俱與靈臺黯,
不見當年煙雨時。
&&七月十五
【見園中桂花有感而作。】
西風輕雨送幽香,
心上閒愁手上霜。[注]
記取南園千里夢,
桂花落盡始還鄉。
&&七月廿六
[注]:在杭閒聊時某人說起有同事用桂花香味護手霜。
【西曆九月十五、十六、十八日,暴行接連見諸報端。】
山中無客慰秋涼,
上網方知愛國忙。
留髪留頭皆自便,
誰憐斯土血成霜。
&&八月初三
七絕 日行三百里夜宿慶元
人未滄桑句未工,
傷心偏與舊時同。
秋江又渡秋山月,
長憶清華斷續風。
&&八月廿七
漠漠秋原紫,
平明上遠村。
遙思青帝至,
唯有一燒痕。
&&九月初一
【甬城遊行,官兵至。舉國聲援。】
蕭索秋臨大海濱,
刀兵車馬夜轔轔。
流官高宴宮牆遠,
父老傾城嗚咽頻。
難慰殷憂希往聖,
忍看碧血鍛新民。
百年苦恨傷家國,
問汝求仁幾得仁?
&&九月十四
減蘭 觀《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不堪說破,霽月光濤皆鬼火。永墮溟茫,瀚海天風催斷腸。
誰曾伏虎,心有蓮花千萬苦。唯信斯神,星落潮生已渡人。
&&十月十三
七律 歲末之夜思一年來種種
久對青燈調碧弦,
玉林漠漠滿寒煙。
荷塘月影尋常夢,
雲浦龍淵寂寞舷。[注]
盛世相違前路遠,
劫波乍渡此身全。
無關天地蒼茫事,
願有新梅添雪眠。
&&十一月十九(西历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注]:云浦,指云和湖。龙渊,即龙泉。皆丽水地名。
【《南方週末》《新京報》連遭劫難,新聞界之恥辱,大慟難言。】
皇都嶺表兩悽惶,
懷璧何辜欺以方。
始識丹青千古例,
布衣竊國忌文章。
&&十一月廿八
七絕 麗水春日感興
歸來陋巷憐春色,
心在青蕪夢在桐。
雲洗亭台江水碧,
花間越女兩腮紅。
&&二月廿七
臨江仙 炎夏寄某人
向晚淋漓快雨,深宵苦熱難眠。朦朧清夢已偷閒。越鄉思越女,白袂繡白蓮。 &&
風靜花開如火,幾聲飛鳥回還。欲將嬌夏比嬌顏。煩愁不必了,且盡此時歡。
&&五月十二
& & 供职于中青报的庄庆鸿师姐似乎具备一种不时将自己置于风口浪尖的能力。昨天,她报道旧金山坠机事故中遇难学生的特稿《花谢旧金山》,在网络上引发了一次公共事件。
& & 在此文很靠前的部分&&也就是说,在这个碎片化的阅读时代一般人还有耐心读到的部分&&确切地说,在第一个小标题下的第一段,是这样的一段话:&如果她们在世,知道浙江省委组织部部长蔡奇在关注她俩,王琳佳也许会惊喜地睁大了眼睛,笑眯眯的,而叶梦圆也许不敢相信地跳了起来。7月7日,拥有928万多名&粉丝&的蔡奇在微博上发出了两个哭脸图形:&悼念在韩亚航空客机失事中遇难的两位浙江籍女学生!&短短两天,阅读数达1653万次。&
& & 如果不是因为复旦大学某教授在微博上愤怒地揭露这段文字,我估计会和早立姐一样,在第一次阅读的时候一眼扫过而无动于衷。然而,由于被专门拎了出来,越来越多的读者发现了这段文字令人反感的地方,随后,一场声势浩大的针对中青报和作者本人的批判开始了&&一个有趣的细节是,环球时报率先(貌似中立而克制地)加入这个行列。
& & &这段文字确实是不妥的。首先,在逻辑上,这种&惊喜&是不能成立的。其次,对于人物感情动作的描写也显得过于夸张。总之,这段文字经不起推敲。实际上,如果庄庄师姐能够在稿子写完后放上半个小时,再拿来读几遍,估计她自己都会主动删掉这个细节,换一个更平实一些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她可以接受诸如&违背职业伦理&、&丧失做人底线&等批评或谩骂。
& & &我以为,这充其量是一个特稿写作的技艺尚不纯熟、在有限的时间内组织和呈现材料欠缺考虑的问题。也就是说,是一个比较纯粹的技术问题。我凭借自己的经验,相信有过特稿写作经历的人都能理解这段文字是怎么发生的。记者因为没有时间去现场,只好一方面通过联系(已经去世的)新闻当事人周边的知情者,另一方面整理当事人留下的各种记录,来发掘可以还原这两位花季女孩的材料。与赵涵漠那篇《永不抵达的列车》所不同的是,两名当事人还只是中学生,在生活中留下的痕迹较少。记者翻阅她们的微博,希望能找到一些打动人心的细节,但是不太成功。想来想去,她还是决定把组织部长关注她们的不幸这一事实写进稿子里。
& & &有人批评说,这段文字充斥着&合理想象&,而这是早被新闻界否定的。我以为,这种写法并非所谓合理想象,而是特稿较为常用的一种手法,通过一些叙述技巧把新闻事实流畅地,而非生硬地呈现给读者。至少记者在写作时,应该是尝试着在使用这种手法。试想,如果这段文字是这样:
& & &她们的同学XXX说,大家为了欢迎她们回来,准备了一份惊喜&&她们都十分喜爱的歌唱演员XXX现场演唱会的门票。如果她们能够平安回到江山,收到这份礼物,王琳佳也许会惊喜地睁大了眼睛,而叶梦圆也许不敢相信地跳了起来。
& & 通过这样的写法,记者传达出了许多信息:她们的兴趣爱好,她们日常的神情样貌,她们与同学间的亲密关系,以及在文字背后流露出的对青春之花凋谢的惋惜之情。这比平铺直叙地直接介绍人物当然好多了。读者也会接受。遗憾的是,没有发现这样的材料,记者于是选取了一位官员,试图来完成同样的任务。如果说这段文字需要批评,需要反思,应该也就止于此。
& & &同时,报纸的生产流程意味着,除了记者之外,整个与稿件有涉的采编集体(版面编辑、签版总编等)都对稿件的见报负有责任。既然签发,说明编辑认为这条稿子整体而言,是适宜刊登的,没有非删除不可的部分。中青报面对如潮抨击,很快就致歉了,在电子版中删去这段话。但是我想按照中青的传统,对内他们应该还是很保护记者的,业务反思限于业务,不做无端扩大。
& &现在要说到网上的&汹汹民意&。很多同行说了公道话,也有很多同行疯狂炒作转发。后者在我眼中实在是太装了。在党宣语境下,大量令人作呕的谄媚之语被媒体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有些是赤裸裸的谎言。许多讥刺中青报的媒体,自己就没少发明过这些话语,此时却迫不及待地爬上道德高地,没有丝毫同情理解之心。耶稣曾对法利赛人说,你们认为自己无罪的,来砸死这个女人。法利赛人尚且知羞啊。
& & 而更多的人表露出一种&虚弱的痛恨&。当他们谩骂时,他们甚至不去思考这段话到底在哪一方面是不妥当的。关于新闻专业主义,关于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伦理,关于新闻报道中的冒犯和伤害,我以为这些人一天都没有接触和思考过这些概念,却毫不犹豫地加入极度丑恶的辱骂和人身攻击中。我感到,当这样的灾难发生,点点蜡烛已经不能满足一些看客们无法抑制的发泄欲了,他们非要找到一个对象,喊出&尸骨未寒&、&天良丧尽&这样的话,才能从悲剧中咀嚼出痛快来。
& & 通过这件事,还能够看清很多人的成色。说起来,在Web2.0时代,有太多的机会看穿一个人。
& & 家父最近的遭遇为谈论法统提供了一个契机。
& & 费拉顺民社会无法统可言。我匪自命为法统,并认为经济成就、百姓安居构成维持法统条件,实属荒谬绝伦。
& & 美利坚法统稳固,经济危机、群众游行、政党更替,均于国本无伤,绝不担心有州脱离联邦自立或投靠加拿大、墨西哥。盖法统远承神意君权,近由国民群体对一国宪政之信仰而来。个体自由精神不倒,私人经济理念不堕,群己权界清晰,官民契约稳固,则美利坚法统完全。法统产生代议制,而非代议制造成法统。
& &我匪获取政权靠机会主义和赤裸暴力。权力无边界、无规则。一言以蔽之曰僭主。其权力维系于打胜仗、&过好日子&。兜售民族主义,玩面包与马戏之手段。费拉顺民与其僭主无二,信奉&天下无道唯有力者居之&,绝无规则契约意识,撒泼耍赖,无耻事大,唯利是图。
& & 由是,当代中国出现极其讽刺一幕。一边是我匪高压,代议制荡然无存。另一边极力维稳,任由暴民践踏规则。如上所述,代议制之不存,乃法统本身缺失所致;本无契约,何谈遵守?顺民与僭主之间,只有请命与赏赐,绝无正常&听证&反馈&机制。我匪既以&生存底线&零头福利&为合法性来源,则代议制纯属累赘。&百姓不造反,因而统治合法。&,&统治合法,所以百姓不造反&一体两面,互相解释。
& & 然则,法统之有无,好有一比。合法婚姻中,妻子无惧年华流失,娇颜不存,盖婚姻名分保证其与丈夫之关系。而小三凄凄汲汲于年轻貌美,时深恐被更年轻小三取而代之,无他,缺少合法名分也。明媒正娶即法统。有之,统治者昏聩国力衰微而仍能历久弥新;无之,一战失利则身死国灭,经济不振则盗跖蜂起,一地民变则改朝换代。
&&& 今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很文艺范儿,盛赞青春,反思成人世界,让青年学生有话说。比有些故弄玄虚的材料作文题好多了。但是今年最出彩的应该还是上海卷。
&&&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总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也不尽相同,请选取一个角度,谈谈你的思考。】
&&&& 这个话题引发人对于&选择&的思考。我以为,自主选择是人类幸福的基础;在一个人人能够自由选择,而不受外力强制干预的社会环境中,绝大多数人的福利更有可能得到保障。
&&&&&显而易见,每个人都有权力去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而没有一个高高在上的权威声音告诉你,世界上还存在着一件更重要的、你应当放弃自己目下努力并转而去做的事&&这样一种情况能够存在,才是人类文明最重要的事。
&&&& 一个心智健全,思维清晰,并且冷静坚定的人,似乎总能做出选择,即在一个时间,这世界上于他只有一件最重要的事。这种情境,是由人自身的能力局限,大自然的物质稀缺和命运的高深莫测决定的。他必须做出选择,并承担机会成本。古往今来,莫不如此;贵胄黔首,无可幸免。关键在于,他是自主还是受迫地做出选择。
&&&& 在社会主义体制中,人们更容易接受利维坦的指令,而放弃自主选择。在极端的社会里,每个个体都被视为国家这台大机器上的零部件。讽刺的是,在这种情形下,人们反而没有烦恼,他认为自己在做的是极端重要的事,并且同时也是世界上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事,因为这是领袖分配给他做的事,领袖是不会错的。做一枚听话的螺丝钉,除此之外,没有更重要的事。
&&&& 个体自决是资本主义得以产生的根源,也是人类社会目前繁荣文明的基础。世界上没有比保证个体自决的存在更重要的事。
&&& 周末去了一趟魔都。主要做的事情是会故人老友和聚餐。在匆匆的行程中,花了很短的时间参观了徐家汇天主堂。
&&&&这里是西洋文明和基督教精神在中国最早的落脚点之一。天主堂在上世纪初建成时,是上海最为宏伟的建筑,并号称&远东第一天主堂&。今天她已被周遭高楼包围,在远处甚至看不见哥特式高耸尖顶上十字架,完全被诸如&百脑汇&之类的现代建筑遮没了。
&&&& 教堂主体是一片殷红颜色。正门拱券上方矗立一尊耶稣君王像。春末夏初,一场雨后,圣主塑像显得分外清明澄澈,不时有小鸟飞来,歇在那张开的双臂上。主像两侧,分布着四位福音圣史的雕像,站立在正门两边的立柱之上。玛窦(即马太,采天主教翻译,下同)脚下塑一人头像,路加脚下是牛头像,马尔谷脚下是狮子头像,若望脚下是雄鹰头像:诠释了用人、牛、狮、鹰比喻四福音的古老典故。
&&&&& 有一些信徒,分批引领游客进教堂参观,提供讲解。进门后见一坛圣水,旁一幅前教宗真福若望保禄二世陛下画像,旁一块黑板,上写着&因今天在大卫的城里、为你们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路2:11&中英文。
&&&&&& 听解说知道,教堂在上世纪60至70年代惨遭破坏,彩色玻璃全被砸碎,后由教徒照记忆中当年模样,以贴糖纸等手法复制。这天是周六,偶有信徒来此祈祷,有一小唱诗班在排练。小孩童全然天真无邪神色。我心内微起波澜,想信徒既经历如此历史,本心当与耄贼我匪不共戴天。
& & 有些话,原本是看完美剧the Company(中译&合伙人&,或&冷战疑云&。TNT, 2007)和《007大破天幕危机》后就想写的,拖到了现在。值此撒切尔夫人魂归天国之际,却也正是一个合适的时机。
& & &自由世界的胜利是如何得来的?在许多人安享自由,或以为自己安享自由的现世,人们似乎懒得思考这个问题。对那些逝去的英雄,那些血淋淋的战场,那些为人知或不为人知的斗士,人们遗忘得很快。
& & & 如果没有星球大战计划,没有北约的卫星、导弹和航空母舰,苏联早就把红旗插遍全球。仅仅靠着几篇论文,几张报纸,几本经济学的书,哪怕把自由欧洲广播都算上,难道就能把勃列日涅夫吓尿吗?
& & & 如果没有金门大捷,没有第七舰队,台湾早就沦于我匪之手。如一位豆瓣友邻所说,雷震就会在夹边沟为了一碗猪食和殷海光打得头破血流。
& & & 如果没有联合国军断然出击,人民军早把南韩吞并,现在诸君嘲笑三胖核弹的心情恐怕就不是这么轻松。
& & &自由从来也不是免费的。一盘散沙的人民热爱匍匐于暴君脚下的生活,赢得自由远比失去自由要艰难。正如里根指出的,只需要一代人的时间,自由的传统就可能失落。
& & 在理客中大行其道的年代,人们应当倍加珍视撒切尔夫人所代表的信念。这个世界就是非黑即白的,有好人,有坏人,势不两立。有的人坚信永恒的道德价值和传统的生活秩序;有的人向恐怖、谎言和暴虐祈求&理想国&。曾几何时,铁幕之后的魔君显得如此强大,如此不可战胜。而当它轰然倒塌,多少人真正懂得&抗争&的意义?
& & 当洪水猛兽汹涌而来,是像她这样的人挺身而出,挡在门前,捍卫了我们的生活。
& & 世界因此得救。
& &&(前篇坑未填,这篇坑新挖。)
&&&&& 在十字军之王系列中,玩家扮演一个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家族,在300年的波谲云诡中赢取辉煌。这同样是P社特色十分鲜明的游戏,较为真实地还原了当时的社会形态。
&&&&&十字军之王与光荣出品的三国志或信长之野望殊为不同,后者营造了一个在历史上不曾存在的全能君主时代,手下的武士都是比机器人还听话的工具。在十字军之王中,极为缺乏欧洲历史知识的人将会了解:一个公爵的权力到底有多大?
&&&&或者应该问:公爵的权力有多小?他只有小得可怜的直辖领地上限,超出上限的土地都要分封给手下的伯爵。伯爵对公爵只有有限的义务,交极少的税金,作战时只允许征召一小部分军队。为什么打仗要征召封臣军队?因为公爵大人微薄的岁入完全不足以供养常备军。苦哈哈省吃俭用攒上三年,也许才够为自己的城堡加筑两座塔楼。
&&&提高封臣义务要召集诸伯爵开会征求意见;提高城市税金要召集自由城市市长开会;更不要说那些烦人的主教们,管辖富得流油的教区却一个个都是铁公鸡。提升税金会降低全体手下的好感,让公爵大人接下来的每一步计划都更加艰难。没有税金就没有军队,没有军队就没有实力。因此,公爵纯粹依赖封建契约维持统治,自身力量只相当于一个中等伯爵,也就是东周时周天子之于诸侯的水平。游戏还为所有图谋不轨的封臣设计了&派系&功能,一旦几个伯爵串通一气,军力超过封君,三家分晋的戏码就随时可能上演。
&&& 总而言之,光荣游戏所展现的日本封建时代是虚妄的。绝不可能存在被主君在不同封地之间随意调换而不心生怨恨的封臣,绝不可能存在长期驻屯有十万大军的城堡。十字军之王的游戏设计反映出封建社会的本质:阶层分明而彼此制衡;主君虚弱而封臣蠢动;社会看似碎片散沙,但悠久的传统和契约精神无处不在,自由的暗火在奔流涌动。信长之野望只有第10代作品《苍天录》较好地表现出了这一点,因此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的神作。
&&& 要更深入细致地阐述欧洲的传统,请继续看以下转自刘仲敬先生的一段文字。
&&&&日耳曼蛮夷步入文明世界,将部落组织直接变形为封建体系。&国王、贵族与人民&是&酋长、长老和人民&天然的政治后身。&
& & 简陋的文明没有不同于私人事务的公共事务,更不知有公共财政。&人君自食其邑&是封建欧洲的通则,能否从采邑取得租赋是领主与其封臣的私人契约关系,与其他人无关。各阶级老死不相往来,王国或采邑的事务是国王或领主的私人事务,与其他人无关。&
& & 不存在进步的概念:社会秩序公认为永恒,法律是全能上帝的意志和古老风俗的总结,立法者只能发现法律,不能制定法律。为了改变既有的社会秩序而制定新法,不仅是危险的创新,而且带有亵渎神明的味道。&
& & 各方发生冲突时,以战争、决斗、司法来裁决。三者的区别只是规模大小不同,司法就是一种比较规范的决斗形式。法庭不是凌驾于冲突各方之上的管理者,而是居于冲突各方之外的仲裁者。司法多元,冲突各方常常有选择不同司法体系的余地。不同司法体系常常会为了吸引顾客-当事人而优化法律和程序,能够经受时间考验的法律和程序会积累为成例。这就是习惯法的自发进化史。&
& & 领主与封臣经常发生战争、决斗或诉讼。司法裁决缺乏强制力,结局往往是一方或各方挑起新的战争、决斗或诉讼。因此,战争、决斗和诉讼都是封建西欧的自然状态,和平反而是特例。因此法学家是教士之外最大的知识分子群体,其声势通常仅次于教士与贵族。&
& & 当封建体系没有预料和准备的新事务出现,不属于任何阶级的传统范围,超过封建体系能够负担的程度时;各阶级选出代表,开会讨论如何分担费用。这就是国会或等级会议。公共事务就是这样起源的,最主要的公共事务就是筹款。&
& & 当政府征税和用税必须经纳税者(可以是纳税各阶级或法人团体,不一定是纳税人)同意和管理时,自由或立宪政体(constitutional government)诞生了。
&& & 阶级森严,尊卑判然,但没有一个凌驾于各阶级之上、外在于社会(Society)的强大政权,社会或者不如说诸社团(Societies)依据王国的法统(Legal Constituted Authority)和各阶级的法权(Legal Rights)自我治理。各阶级的利益诉求是以争夺法统、保卫法权的形式进行的,二者的基础都来自历史权利(Historical Rights)。各阶级并非不关心利益,但它们知道,有了诸特权与诸自由(Privileges and Liberties),面包和其他一切都会随之而来。国会是各阶级代表及各法人团体代表举行利益博弈的场所。国会就是自由,因为自由就是各阶级博弈的产物,立宪政体就是各阶级的力量平衡。&
& & (那么,来挖个坑吧。)
& & 从小不务正业,爱翻闲书。思维既不丰富,生性偏又刻板,故好读史。然而小小孩童眼界狭窄,脑力不济,从不能生吞活剥原著,遂掉入我匪文宣工作者精心炮制的骗局与迷思之中。多年以后,迷途知返。尝读一文,名&伪史发生学&,心有戚戚焉。
& & 求学之后,为考试所累,虽心智长成而思辨初具,而所读之书日少。与此同时,对电子游戏的兴趣逐渐养成。历史策略游戏便得以接续我从小对历史与人文地理的爱好。玩了10年,总有些感想可写,便趁此闲长春日,挖个大坑,慢慢填它。
& & 然则什么是历史策略游戏呢?首先必得是策略游戏;其次须得是基于人类文明历史,如魔法门之英雄无敌之类,经典则经典矣,然而既根据一完全架空之魔幻世界,就不在历史策略游戏之列。故这个随笔系列,初步准备写Paradox出品的几个游戏,外加席德梅尔的文明。
& & &以上可为小序。
& (第一篇的正文了。)
& & Paradox Entertainment(以下简称P社)是一家瑞典的游戏公司,以制作独具风格的历史策略游戏而著名。其旗下品牌有:欧陆风云系列(Europa Universal series)、十字军之王系列(Crusader Kings series)、维多利亚系列(Victoria series)、钢铁雄心系列(Hearts of Iron series)。本文先来讲欧陆风云。
& &欧陆风云到目前已经出到系列的第三部,第四部正在开发。本系列是P社的代表作,奠定了P社历史策略游戏的风格:极其精细严谨的史实考据,丰富而有代入感的历史事件,游戏时时时可感知的设计者历史观,巧妙而富有内涵的游戏逻辑进程,细腻微妙的基于数据的游戏方式。当然,这些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这个系列随笔的主要目的,还是在于谈历史。欧陆风云&&以目前的欧陆风云3为例&&的设计启发我们怎样的历史思考呢?
& &一、欧罗巴是近代以来的世界中心
& & 欧陆风云的游戏地图囊括整个世界,游戏时间从1399年到1821年。在这波澜壮阔的400多年里,世界的风云变幻归根到底是围绕着欧洲发生的。细细一想,这是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放眼1399年的初始格局,玩家看到的是一个纷繁混乱的世界。
& & 在伊比利亚半岛,卡斯提尔虽然霸气初现,但是东边有阿拉贡这个宿敌,南边有负隅顽抗的穆斯林势力,西边有和英格兰勾勾搭搭的葡萄牙。一百多年后坐拥整个西半球的西班牙王国这时还处在蕴育阶段。
& & 法兰西支离破碎,百年战争正如火如荼。疯子查理六世的虚弱统治使得这片土地成为王公贵族的混乱战场。勃艮第虽然野心勃勃,但是天命难归。谁能想到两百年后这个国家将成为不可分裂的整体,并先后出现了太阳王和拿破仑,在欧陆狂飙突进一个世纪?
& & 英格兰虽素来蒙上帝垂青,但是日后横跨全球的大不列颠帝国此时还是梦中幻影。
& & 德意志更是一副补丁般的疆土。神圣罗马帝国的三十多个成员分封割据。谁能想到,这块久历战火的土地,日后会成为欧洲崛起的一极。更让人慨叹的是,历史选择了波罗的海之滨的勃兰登堡,使它走上了普鲁士王国&北德联邦&大德意志帝国的光辉道路,而使奥地利在历经恩泽后,最终沦为凡庸。
& & 而看看欧洲之外的世界。奥斯曼雄踞中东,金帐汗国横跨亚欧大陆,跛子帖木儿盘踞中亚,大明朝是东亚霸主。这些来自过去的文明,虽然是已近黄昏的诸神,但比起年轻的欧洲来,哪一个不是庞然大物;论人口、论地盘、论军队战斗力、论技术进步性,哪一个不是甩开欧洲不可以道里计?
& & 然而历史为什么发生在欧洲?到了1821年,维多利亚时代前夕,所有的人都会发出此问,这400年间,欧洲发生了什么?
& & 游戏为了呈现历史的选择,做出了许多设定。首先,欧洲国家有一系列系统赋予的、基于历史的国家决议,完成条件就能触发,实现决议能让国家上一个大台阶。比如成立统一的民族国家,使西班牙、法国先后崛起。又如普鲁士的军事改革决议,让普军的战斗力暴增。其次,欧洲科技组的研发效率被设定为最高,所以欧洲起步晚,但追赶的速度很快。第三 ,对版图超大的征服狂国家设定了各种惩罚,为东方文明设计了专门的拖后腿机制。如明朝的派系扯皮机制,还有著名的1644年大魔咒,哪怕你都一路打到莱茵河了,事件一发生,全国造反,满洲爆菊,想不亡国都不行。可见,欧洲中心本身就是游戏的历史观,非西方国家要想取得实质发展,首先要苦哈哈地满足各种条件,点选&西方化&决议,变成类欧洲国家才行。
& & 天道昭昭,就是没有道理好讲,这是P社历史策略游戏的一大特点。虽然使用电脑程序模拟历史总是难免出现偏差,而玩家的智慧更是能用各种程序漏洞,实现小国逆袭;但是总体而言,在茫茫的历史类游戏中,能像P社作品这样较为完美地模拟历史进程,并揭示其内在逻辑,同时反映出历史观的,确实不多。
(待更新)
&&&&&&本文预计有大量字词需要技术处理&&&&&&&
今天看到这样一个帖子,以下为转帖:
看完了《邓xiao平时代》,忽然有编成桌游游戏的灵感,于是初步构想了一下。。
这个游戏有一个&局势表&,表上有几个轴:
政治:集中0&&民主10(初始为0)
经济:计划0&&市场10(初始为0)
文化:一元0&&多元10(初始为0)
社会:动荡0&&稳定10(初始为8)
一开始,你会抽到自己的阵营:[毛派][平衡派][建设派][自由派]
同时,你还有自己的[生命],满值20点,初始数值10点。[生命]一旦等于或小于0,则永久出局。
每个派别都有自己的胜利条件:
(1)[毛派]&&政治0、经济0、文化0
(2)[平衡派]&&政治&5、经济0、文化&5
(3)[建设派]&&10&政治&5、经济10、10&文化&5
(4)[自由派]&&政治10、经济10、文化10
玩家的胜利条件为下列二者之一:
(1)从第二轮开始,自己或他人达成自己阵营的胜利条件
(2)对立阵营的玩家全部出局
玩家的失败条件为下列三者之一:
(1)从第二轮开始,自己或他人达成其它阵营的胜利条件
(2)自己出局
(3)社会0
每个人可以通过[事件]或[议题]牌推进游戏进程。
玩家摸牌时,如果摸到[事件],必须立刻打出,同时额外多摸一张牌。
[事件]被打出后,放在公共评议区。从该轮开始,只要[事件]没有被解决,每一轮结束时,它都会发生[自动效果]。
从摸到[事件]的玩家开始,每个玩家在自己的回合,对该事件的某个方案打出[影响]牌。
[影响]牌长这样:
[影响]牌上的点数象征着对相应方案的影响力。一个玩家在每个回合打出[影响]牌数量不限,但不能在同一个回合把一张以上的[影响]牌用于同一个[事件]。
如果某个方案率先获得与事件分相应的影响力(如[汽车事件]的某个方案获得3分),则这个方案生效,相应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数值也会按照方案的标示发生变动。
[事件]牌右上角的数值为这一事件本身的分数(如上图[汽车事件]为3分)。优胜方案出台时,给这一方案施加影响力点数最多的玩家,将获得事件分,计入[生命]值。同时,给失败方案施加影响力点数最多的玩家,将从[生命]值中扣除事件分。
比如,对于[汽车事件],玩家A对方案一投了2点,玩家B对方案一投了1点、对方案二投了1点,玩家C对方案三投了2点。由于[汽车事件]3分,方案一总计被施加3点影响力时,方案一通过,玩家A的[生命]值加3,玩家B、C[生命]值各减3。
[事件]分为[一次性事件]与[重复性事件]。[一次性事件]解决后,放入牌盒,该局游戏中不再使用。[重复性事件]解决后,放入弃牌堆,洗牌后循环使用。
[议题]牌和[事件]牌类似,但不能在摸牌时直接打出[议题]牌,只能收入手牌以后,在出牌阶段打出。一个回合可以打出的[议题]数量也不限。
每一轮结束时,如果留在公共评议区的[议题]与[事件]的总数大于10,则动荡+1。
此外,还有一些[政策]牌,它们是特殊的[影响]牌,本身有影响点数,可以单纯作为[影响]牌打出。
作为[政策]牌打出时,它们的功能包括:
[不争论]&&对处于公共评议区的[议题]使用,该[议题]无论是否重复性议题,都直接进入弃牌堆。
[调控]&&把同一[议题]或[事件]中某一[方案]的n点影响分转移到另一[方案]中,n为[调控]牌的影响分。
[试点]&&使特定[方案]直接生效。
[年轻化]&&指定某玩家,使其弃掉n张手牌,并重新从牌堆抽取等量手牌。n为[年轻化]牌的影响分。
[整党]&&出牌后,放置在某玩家面前,该玩家无法行动n回合,n为[整党]牌的影响分。
[**(戒严?)]&&出牌后,放置在公共评议区,过三轮后自动进入弃牌堆。在三轮里,稳定度即使为0也不触发失败条件;不能支持[议题]与[事件]中有助于[政治][经济]或[文化]数值增加的[方案]。
&&&&&&&&&& 转帖完毕的分割线 &&&&&&&&&&&&&
作者很有创意,继续完善规则,补充事件,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政治题材桌游。这个点子也刺激了我很多想法。
1)参考《冷战热斗》这款游戏,可以引入早期、中期、晚期的设定,特定的时期只能出特定的牌。这可以根据各派实战的平衡性予以设定,比如,经济超过4,游戏进入中期;政治超过5,则进入晚期,等。越到后期,将数值往回扳的牌就越多地引入牌局中。
2)可以设计一类[装备]牌,或别的类似称呼,不打出,而是像三国杀里的武器防具之类的装备起来。如装备[人民日报]可使影响牌打出时数值加1之类,装备[中xuan部]可以抵消这一效果,凑齐[两报一刊]可使效果加倍,等等。到游戏晚期,政策牌[军#管]引入,打出后可以夺取对方的装备牌。
3)作者只列出了有限的事件和议题,细思可以开发很多。举个例子(数据未推敲仅供参考)。
国务院总理赵 zi阳(数值9),一次性事件。自动效果:市场+1,民主+1。方案(1),任命为CPC总书记。市场、民主、多元各+2。方案(2),软禁。集中+3,计划、一元各+1,动荡+2。
&&& 最近想写的很多东西,因为工作的关系,一再推后了,然而工作又确是极无聊的。于是便想坐下来写,而不去管那些无人需要且毫无意义的文字。正在此时,发生了这样一件颇引发公众议论的事情。
&&& 南方一家报纸报道了前两天在广州发生的一起悲剧。一个在道路上摆摊的妇女遭到城管的暴力,最终被扣押24个小时,她幼小的女儿在现场的凄惨样子,更招来了许多人的同情。这本是在这样一个末世帝国中人民司空见惯的事。然而却逐渐的有声音出来。说女贩子是如何的抗拒执法,大打出手;又有捕风捉影的说法,说她实则养宠物犬,开雅阁车。于是,&汉奸报纸断章取义,伪造弱势群体攻击政府&之类言论竟一时甚嚣而尘上了。支持报纸的人,相应地,又去访问了女贩的家,拍了照片,证明这家人实则是蜗居在一椽小屋中,过贫困生活的。
&&&本来是极单纯的一件事,报道也是很简短的一则报道,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全然没有什么神秘的黑雾,莫测的玄机,怎么竟招致如此你来我往的舌战?我很不解。
&&& 在我看来,这个不大不小的公共事件中,需得严肃讨论的问题,无非有三。
&&& 一。且不论女贩财产到底几何。在广州这样地方,就算养宠物开雅阁也不过一普通中产。即便是身家过亿,我愿意摆摊做小买卖,是否我的自由?莫非我匪连宣称的市场经济都不准备实行了?倘认为现行制度不允许人们在未经繁复手续及支付高额行政管理费之前自由经商,则应检讨的是现行制度。
&&& 二。占道摆摊的方式,相比其带来的公共福利,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损害了公共利益,对于这一损害,需要进行怎样的补偿,或予以怎样的处罚,才算适度合理?这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严肃讨论的问题。然而关心的人不多。实则如报道所言,其摊位占据的人行道位置是不多的,更没有占据车道。司法方面无投诉不应主动干预。
&&& 三。城管的做法,是明目张胆地侵损私有财产,暴力对待公民。手无寸铁的女贩,为了保护自己合法财产,付诸喊叫,挥舞双手和丢掷水果的方式,已属极度温和。而城管即施以重手,从背后掐住女贩颈项,复以手铐将其双手反剪绑于身后。而这一切暴行又是当着她年幼女儿的眼前进行。然则,城管行为的性质为邪恶,同时这一政府力量本身的性质为邪恶&&这一点,居然有许多人认为是可以讨论的。
&&& 以上三个问题,稍有常识的人都能得出简单而明确的结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人民享有自由追求财富和幸福的权利,这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共识。在有持枪权的社会,城管此举可能早招致开枪反击。独天朝费拉顺民,非特智商低下,人格亦泯灭灰飞,有那许多实际上辩证法中毒的人,竟能从这起事件中得出自身论点的胜利来。
&&&去往天堂的路通畅,但唯此等人绝不可得救。
&&& 从一个小故事讲起。
&&& 说世界上存在着一小撮极度理性、利己、冷静而残酷的人,他们的思维与普通人不太一样。
&&&&比如说,深夜你独自在阳台上向下望,刚好目击了路灯下的杀人案。凶手发现了你,四目相对,他伸出一只手指朝你指指点点。他在干什么?
&&& 普通人大概会觉得凶手在做手势威胁你:说出去你就死定了。
&&&&极度冷酷者会说,凶手正数你在哪层楼。
&&& 又比如说,圣诞老人在平安夜给一个小男孩带去了礼物,是自行车和足球。小男孩却愣愣地看着圣诞老人。为什么?
&&& 普通人大概会说,小男孩已经有自行车和足球了。
&&& 极度冷酷者会说,因为小男孩失去了双腿。
&&& 诸如此类。而其中一个故事是这样讲的。一家人相依为命,母亲无力工作,孩子年幼孱弱,只靠父亲在外做工,勉强过着还能维持生计的朴素生活。这时候来了仙女,愿意实现这家人的一个愿望。要许什么愿?
&&&& 极度冷酷者会说,希望父亲能永远健康强壮。
&&&&&这可以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寓言。在这个人类日益被社会主义病菌腐蚀的时代,贪求福利几乎成为每个现代人刻骨的病态。我们看到,在许多曾经伟大的国家,创造了辉煌文明的人们,现在甚至不惜为了失业救济金而假造出贫困寒酸的样子。人们曾经高傲地行走在土地上,流自己的汗,用自己的双手做工,以人格的权利收获劳作所得。但现在这个世界变了,害上了福利病。
&&&&& 这个故事让我很感慨。如果世界上真还有这样的极度理性、自利、冷静而残酷的人在,那么还有希望在。他不求施舍,不求天赐,不求合法地掠夺他人或合法地彼此掠夺。
&&&&& 有历史学者好讲&原始丰饶&。什么是原始丰饶?就是一群这样极度理性、自利、冷静而残酷的人,再加上高生育率。唯有这样的民族才能极尽可能地防御社会主义的侵蚀,防止族群成为暴君脚下的一堆沙尘。
& & 共识网登了赵鼎新,虽然话讲得软,但是说理细致、充分,让人比较容易就能领会,所以还是值得细读,也不花时间,半小时足够。
& & 归结起来,这篇文章讲的是法统问题。所谓绩效合法性、意识形态合法性,这些都是软话,细读文本就知道,表面上归为&合法性&,实际上指的是它们的不合法性。执政绩效、意识形态何以不能成为政权之合法基础,文中已经讲得十分明确。
& & 在论述程序合法性时,本文特别指出,如果缺乏充分民德支撑的&忠诚反对&的理念,民主、普选只是为终极恐怖铺路(如纳粹),极权者靠民粹上台,掌权后赢者通吃,彻底取消合法的反对派。
& & 由此可知,在类似当代中国的环境中,不仅绩效、意识形态(实际上communisim根本不成为一种意识形态,文明的瘟疫而已)不构成合法性基础,程序合法性也是欲行其道而不可得焉,盖费拉顺民社会传统民德销蚀净尽,唯余赤裸暴力构成沙粒化个体之最后秩序,绝无法统可言。
&&& 前阵子看《罗马》,看《林肯》,要写的观后,积到现在动笔,打了极大的折扣。上一篇匆匆写完,很多细节没有写到。比如在广场上通报时事的巨萌新闻官,是推动剧情发展的神器。又比如小巷内墙壁上的喻世涂鸦,相当于我国古代的谶纬童谣,对政治格局有着难以估量的杀伤力。
&&&本篇原预备做《林肯》的观后,早就想写,当时想的题目叫&自由如何失落&。现在看来,也只能匆匆草草了。
&& 这片子的高潮,在于一群白人在慷慨激昂地投票,赋予黑人以自由。此门一开,势不可挡,黑人选举权,妇女选举权,纷沓而来,潮流滚滚,直至普罗大众把黑人总统选上台。
&&&子曾经曰过,普选权必然带来社会主义。原生民主国家,如英美,有渐进过程,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唯纳税白人男子可投票。&无代表权不纳税&,同理,不纳税者亦无代表权。有恒产,斯有恒心。士绅精英统治有年,国家底子厚,阶级结构合理,方才逐步放开普选,最终过渡社会主义,虽不复昔日荣耀,至少元气不伤。后发民主国家,刚从奴隶制血污里爬起来,马上普选,等于越过一大截历史发展时期,堪比毛氏跃进。无知妇人、游手好闲奴才、坑蒙拐骗暴徒,全都一人一票,就注定只能唱劫富济贫戏码。大政府,大财政,高福利,高赤字,反复不断散步怠工,工会头头勾结左翼政客,国家永无发达之日。
&&& 然则,如珍视自由为人类首要价值,则必反对普选。人人绝非生而平等,承认差等,并非否认公义。相反,强要制造道德理想国,必万劫不复。在这个意义上说,偏见者最接近自由。唯其天性有成见,则不会因智识不足而遭蛊惑。如参议员皆认定&黑人只能做奴隶,因世世代代如此&这一道理,则无论林肯辈如何摇唇鼓舌,亦难通过十三修正案。今日之美国,又将如何?至少,没有遭奥观海书记和平演变之虞。
&&& 西塞罗单膝跪地,缓缓呼出一口气,抬眼去看塔斯库勒姆乡间白云流动的蓝天。他马上就要告别这片宁静的天地,心中记挂的,是那个在一刻钟前匆匆离开的信使能否安全抵达希腊前线,带去共和国的护卫者最后的警告。
&&& 下一秒,凯撒老兵手中的短剑就切开了他柔软的颈项,殷红的鲜血喷涌而出,如罗马广场的喷泉水。
&&& 西塞罗至死也不会知道,寄托了共和国命运的信函,正被乡间嬉耍的垂髫顽童折成纸帽子戴在头上。布鲁图斯注定灭亡,共和国在此时此地,已经寿终正寝了。
&&& 《罗马》(HBO,)是一部当代电视工业的鸿篇巨制,以22集的篇幅,展现了罗马共和国的最后时光。本剧以惊人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从凯撒&庞培内战到屋大维定鼎二十余年间罗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波谲云诡的元老院和贵人官邸,到藏污纳垢的奴隶营地和黑帮,全面地呈现了公元前一世纪末期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军事、贸易、民族等方方面面的情况,同时细致地包容了普通人的饮食起居、婚丧民俗、信仰癖好,如一部华美而丰富的编年史。
&&& 溢美之词,多说无益。此间只一问:共和国因何而死?
&&& 先贤亚里士多德曾把人类政治制度分为六类三组,不纠缠翻译细节,分别是:君主制&僭主制,共和制&寡头制,民主制&民粹制。横线之前的所谓理想制度,人世间多不存,或昙花一现。横线之后的是理想制度的现世变种,故曰&这个世界不会好&。共和国之罗马,寡头之罗马也。
&&&&暴民存在,则共和制(寡头制)天然不得人心。无代表权者要上位,必然祭出僭主。庞培、凯撒、屋大维,无不借此势而起。元老院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永远站在胜利者一边&,强奸法统为军阀加冕,如此而图谋维系统治,天理不容。
&&& 本片另一观感:屋大维之必然崛起,使人信服所谓天命。奥古斯都天道昭昭,无往而不胜;元老院首鼠两端,苟且求生,乃至弑主而事其旧敌,仍不免灭亡。两个大兵开局救下屋大维一命,于是一路主角光环笼罩,历海难不死,大杀竞技场而复生。阴谋策略、主义名节,在运势面前灰飞烟灭。
& & 一般地,沿金丽温高速由北向南驶往丽水的汽车,在进入缙云地界时,有三种路线选择。
& & 第一种,即继续沿高速公路行驶,在丽水西互通下高速,进入市区。
& & 第二种,即在缙云互通下高速,沿330国道南下,穿过缙云县城。等第二次跨越好溪后,又面临路线选择。一是右拐向西,沿新修的330国道行驶,直至驶入丽阳街。这条道路包含8个隧道。二是继续沿好溪南下,走333省道和49省道。这是最古老的路线。
& & 在日,由于缙云至丽水的高速公路和330国道相继封道,所有的汽车只剩下了最后一种选择。这条狭窄多弯的古旧公路只有双向各一个车道,一边是山崖,一边是冰河。
& & 我们感兴趣的是,在这条不足40公里长的公路上,从1月4日早上8点到1月5日早上8点的24个小时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涌入了多少辆汽车,发生了多少事故,有多少人在此动弹不得,如深陷一个没有出口的迷宫。
& & 一场席卷全省的大雪造成诸永高速全线和甬台温高速台州以北封道。汽车司机们发现,他们的处境回到了上世纪90年代:温州、丽水、金华、杭州的来往渠道,只剩下了一条羊肠小道。近20年经济膨胀带来的车流,如一顿豪华大餐,塞进一副风烛残年的孱弱肠道里。
& & 最为人所知的故事,大约是有数个大巴载着从温州赴金华考研的人员也被堵在其中。一车人分享一瓶矿泉水。到一路边有小店处,店中食物被抢购一空。由是哀鸿遍野,直至&惊动当局&,方有警力疏导&&
& & 《1942》今天刚刚上映,还没来得及看。各种评论声音早已是很多了。豆瓣上竟有超过60%的一星,导致分数不足6分。时光网的打分也大约如此。
& & 不知道打一星的是出于什么想法。说他拍1942不拍1962,这诘问当然幼稚了些。实际上,这正是极权政治惯用的仇恨转移手段。
& & 然而,比起一星来,让我更不能理解的是有些叫好的声音。今天一位历史学者&&我09年在中青报实习时候还电话采访过此人一次&&贴出文章,大讲美国记者白修德在揭露河南饥荒中之贡献,国府尚有新闻自由与廉耻之心云云。此人自然是把白修德视为可歌颂的人物了,其目的则应当是解读本片借国府表现讽喻当权者。而这就更加显得幼稚了。
& & 白修德(Theodore Harold White)何许人也?一言以蔽之曰:赤色文人,共产国际间谍,洋五毛。整个20年代至40年代,赤色分子不断渗透美国,在高校、文艺界、新闻界和政治界都出现了一大批左倾分子。一个个自以为有高尚理想远大抱负,心向莫斯科,唾弃&万恶的帝国主义&。中国人素知的老朋友&三S&:斯诺、斯特朗、史沫特莱就是这类人中的翘楚。三流记者白修德、延安贵客谢伟思、匪谍将军史迪威、五毛学者费正清、脑残政客华莱士等等,也都是同类货色。
& & 这些人来到中国,以千方百计抹黑国府,暗里援助我匪为己任。国府组织之术,远不如我匪严密,被这帮共谍大钻空子。此辈宵小兴风作浪,在华盛顿以向苏联出卖情报为时髦,在大陆更是使出百般手段,直闹到美国停止援华,蒋公输掉内战方休。
& & 所幸麦卡锡铁肩担道义,发起&谁丢失了中国&(who lost china?)的调查,一众五毛方惶惶不可终日,最终作鸟兽散,自由世界的灯塔得以保存,并在几十年后击垮人类历史上最为恐怖的暴政。Communism至今在美国处于反主流意识的状态,绝大多数美国人闻听此语天然有所反感,麦卡锡居功至伟。当然,此亦非麦氏一人之功;近观Eastwood电影《胡佛传》,FBI在当时采取了诸多严厉措施。一文一武,方能成事。
& & 因此,白修德笔下的国府1942统治惨状,基本上属于赤色分子的阴谋。夸大、诋毁、甚至无中生有,这些极权主义的文宣手段在当时却能欺骗自由世界如此多的民众,这本身就是一个让人不寒而栗的事实。时至今日,中东的恐怖分子们不还是在使用着同样拙劣却有效的骗术吗?我匪当年就是依靠这样的骗术上位,正踩着失败者的躯体冷笑,现在你竟要讽喻他效国府而行&仁政&,天下还有比这更荒谬的事情吗?
& & 以上数语,是由此历史学者所贴文章而发。至于电影本身怎样表现那个年代,及其他相关种种,留待观影之后再叙。
& & 翻豆瓣,这片子是7月份和某人一起看的。当时看的时候某人就在说:好纠结。时过境迁,很简单地写两句。
& & 1)陈凯歌装逼心思太重,可手艺愈发平平。说《霸王别姬》后已经江郎才尽,虽是套话,也是事实。这两年连看《赵氏孤儿》《搜索》,本子一个比一个纠结。就本片论,&屁大个事儿&,非要讲成现在这样。好片子靠人性推动情节,由思想带来张力。烂片子靠逻辑混乱纠缠观众,以怨妇牢骚恶心观众。
& & 2)《搜索》触及当代社会情境,愿意谈论媒体时代、Web2.0时代现代人的生存方式和伦理困境,这在近年来第五代导演们的诸多大片中属较难得的。但是,这个话题由陈凯歌来讲,无论怎么解释,都摆脱不了发泄私愤的嫌疑。
& & 3)自从他信心满满的《无极》遭到胡戈前所未有的恶搞(在当时看来确实如此,现在大家的口味都重到没下限了),从而发出&做人不能这样无耻&的惨叫,陈凯歌一直绷着的文艺范儿在这个以碎片化、去中心化、解构经典和权威为主要特征的后现代社会就尴尬得难以生存了。
& & 4)所以看《搜索》需要首先了解的是,陈凯歌的创作初衷:清高自傲,顾影自怜,含恨在心。所以他既是叶蓝秋,无辜中枪,又是沈流舒,图谋反击。而归根结底,这一切又都只是他自己的意淫而已,他到底也没有理解他所试图展现、蔑视和批判的这群人。
& & 5)不再细说了。豆瓣上靠谱评论不少,捧的踩的都有,持论居中的也有。点。
& & 连续数天,一直在关注毕节5个孩子死亡的种种。说来惭愧而惨痛,在中国,人命的消逝有时已不能戳痛日益麻木的神经,最开始留意这个新闻,是因为大一暑假实践去的就是毕节。6年过去了,当时看到那家徒四壁的落魄农户,到今日原来竟殊无改观。
& & 新闻事实是一步步揭开的。最开始,论坛披露流浪儿惨死,媒体跟进不够,网上一片喊杀政府之声;有素来机警明智的,置疑是否真是流浪儿,家长又该担当多少责任。之后处理责任人的消息出来,除民政部门外,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都有被免职的,我也表达了疑惑:孩子周末在外出事,板子落在学校身上,是否合适。现在,我们知道了:家庭极度贫困,孩子过着辍学、乞讨、游荡的生活,等于被父母抛弃。
& & 这样的孩子,与《悲惨世界》中雨果笔下的小伽弗洛什和他的伙伴们何其相似。雨果叫他们&野孩&,称他们是&巴黎的原子&。(《悲惨世界》第三部第一卷,&从巴黎的原子看巴黎&。李丹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他们是席卷整个社会的病态漩涡的第一批牺牲者。雨果写道:一个流浪的孩子,也就是一个没有指望的成人,几乎在任何地方,没人照顾的孩子都会染上种种恶习,自甘沉沦,丧尽天良和诚信,以致陷入无可挽救的境地。&人类的一切罪恶都是从儿童的流浪生活开始的。&诚然,在他笔下,巴黎野孩是特殊的,他们眼睛明亮。我们也知道,许许多多野孩,不尽然泯灭了天真良善。然而,正如现实告诉我们的,除了人格的堕落,还有无尽的种种危险在等待着,吞噬他们的生命。
& &&断送了孩子的父母,永远是首先要受到责罚的人。但若止步于此,讨论就变得肤浅。是贫穷,毁灭了野孩的父母。野孩的父亲容德雷特懒惰、贪婪、暴戾,至于他的母亲,雨果写道,石头路也不比她的心更硬。这小不点儿奔窜于城市,如麻雀飞在树林。爬电线杆,钻下水道,到了寒夜,也和毕节孩童一样,睡在垃圾箱里。他的姐姐都长成大姑娘了,整天披头散发,衣不蔽体,用烂坏的牙齿,把一个发霉的面包皮咬得津津有味。
& &&我们看到一个极端不健康的社会,贫困,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恶性后果:这恐怕是5个消逝的灵魂最终要归咎的。通过这些惨剧,中国人不止一次地发现,雨果在十九世纪提出的三个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然毒害着我们的社会。
& & 贫乏是罪,它造成罪人。无论如何,遗弃孩子就是错,但穷人更可能犯下这错。我无意为个体开脱,更无意为社会开脱。自由意志论者也许从不指望看到一片光明中的火焰,但是也不应冷对黑暗中的鬼火。问题在于,我们是否有意愿消灭贫困,实现全民教育,真正给予未来一代切实的机遇。
& & 现实的情况是,农村正在面临日渐上升的辍学率,与此同时,基本的社会保障付之阙如。雨果提到,即使在&资本主义极度黑暗&的十九世纪,警察巡逻队平均每年都要从没有围墙的空地上、正在建造的房屋里和桥拱下收容二百六十个孩子。这种制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却是不存在的。专制社会里,上层欢迎底层的波西米亚之风,毫不在意遗弃儿女的做法;仇视平民子弟受到教育,成为一种信念。暴君满街抓流浪孩作为苦力,甚至绞死父母来制造弃儿。当今中国,又处在哪一个时期呢?
& & 我们身处这个社会,所了解到的却是,邪恶从两个方面出拳:一面,它剥夺人民的自由,垄断一切机会;另一面,它拒绝提供福利,抛弃所有的掉队者。构建大政府,它比最激进的左派还要狂热。削减福利开支,它比最极端的右派还要决绝。一方面,父母和孩子被户籍等一系列政策死死地捆绑,在城市市场中寸步难行;另一方面,被极度统制的他们又得不到来自大政府的任何援助。如此这般,也只有像雨果所说,&有什么办法,我们自己死自己的就是了&。
& &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了。毕节孩童的死,是父母的罪,也是社会的罪。这罪恶归根于困苦和愚昧。我们社会的病态,绝不是资本主义造成的,甚至不是社会主义造成的,而是因为我们正在走一条前所未有的邪恶道路。
&&看最近热播的《温州一家人》前6集,写一点简单观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要等数天后才会在首页显示。
& 在如此隆重时期,整出一部剧在央视黄金档播放,浙江广电确是花了大力气。更有人指这是当局借以释放某种信号,这话当然一听就过,当不得真。自下而上推政/改,《河殇》的年代就玩过了,并且玩输了,如今的当权者,再没有那么&傻&的。
& 看到第4集中温州小贩在杭州被大盖帽碾得满街乱跑,心里嘀咕这真心不是高级黑?82年一年投机倒把就判了3万多人,30年前抓政策的一帮人,现在许多都还在,不知作何感想。无论是倒卖皮鞋还是捡纽扣,温州商人在那个年代的成功发迹证明了计划经济的极端无用。即便在缺乏新教传统的乡土中国,资本主义精神也从人的天性中生长出来。否认自由市场,其本质在于不相信自由对人类的价值。
& 对于我大温州帝国子民而言,剧情就是我们祖辈、父辈和自己的生活。周万顺一家就是我们的邻居。看他们说话做事,总见的出这几十年来种种人事的影来。然而这话音一听,实在太倒胃口,字正腔圆,还带着些许京腔。一边说着&排阵&,一边说着&一准儿&、&啥&、&家去&、&下碗面&:精神分裂,可至于斯。片尾曲更是生生把一首美妙动人的乐清民歌唱出陕北信天游的味儿,哪天见到着主唱,抽丫俩嘴巴的心都有。
& &天朝数千年大一统,扬齐一而抑多元。边缘化同时代表免于桎梏。因此,&鸟语&象征独立,是身份认同得以构建的基础。说着北方话的温州人,必然只是北方人想象中的温州人,是已经经过刻板成见雕刻和意淫的滑稽样本。主创人员可以自问:《赛德克巴莱》里为什么没有一句国语?展现族群文化自觉,记录族群奋斗历史,如果第一步迈出去却是出卖自身的主体性,岂不是太荒谬了么。
【假装没有看到这个博客已经4个多月没有更新了】
&&& 《唐顿庄园》是用心看的第二部英剧,第一部是Yes, Minister & Yes, Prime Minister系列。抛开其他许许多多观感不谈,我颇有感触的是,唐顿庄园所塑造的这群贵族和仆人,和Sir Humphrey一道,(不管是不是自觉地)诠释了保守主义为什么是人类文明最值得宝贵的意识形态。
&&& 我以为,保守主义的第一要义,乃是认可&差等&。哈耶克早就说过,平等地对待人,和试图使人平等,这之间有莫大不同。(There is all the difference in the world between treating&people equally and&attempting to make them&equal.)认同人有差等,各得其所,则自然而然导向秩序。用中国人比较熟悉的儒家的话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天地位,万物育。孔圣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是谓人之天性,礼是谓社会差等秩序,乐是谓由此而得的自由状态。
&&& 贵族理当过贵族的生活,仆人理当过仆人的生活,互不打扰,互相尊重。没有谁在统治谁,悠久的传统是他们共同的统治者。他们也很少妄言变革,因为代代相传的经验本来就是最好的老师。大表哥一开始由律师而成为继承人,不习惯贵族生活,不让贴身男仆侍奉,还想解雇一大批用人,自认为是还他们自由。老爵爷语重心长地教导他:&庄园的存在,就是为了给这些男男女女提供工作,这正是贵族的职责;而执意不让仆人履行他们的职责,反而是剥夺了他们的自由。&(是不是和圣卡尔的话截然相反)天朝多年来以所谓&平等&观念灌输国人,极力诋毁地主,似乎极为穷人说话,但是遍观天朝艺术,从没有像《唐顿庄园》这样塑造了如此生动感人的仆人群像的作品,夫复何言?而在贵族传统保留较好的英国,类似《长日留痕》《高斯福德庄园》这样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其中熠熠闪光的角色许多都是仆人。
&&& 当然,唐顿庄园从一开始就以传统不断遭到挑战作为剧情发展的动力,这部剧其实讲述的是传统和革新思想不断交锋,并且不断没落的故事。大表哥的母亲在我眼里是个可笑的人物,放在现在就是个极品白左,天天想着向底层示好,提供各种无私的帮助来满足她自己的某种奇怪心理。爱尔兰司机也是个无可救药的造反派,为自己的处境发各种牢骚,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挂在嘴边。戏剧中的冲突总是温情脉脉,而结果也往往皆大欢喜。然而我们深知人类历史并非如此,那些试图在大地上造就人人平等的人间天堂或曰道德理想国的尝试,无一例外导致了巨大的惨剧。
&&& 曾有人说,右派往往不会考虑太多,所以智商够用,相安无事;左派往往考虑太多,但是智商不够用,所以带来悲剧。Yes Prime Minister里有一集,前MI5高官被证实是苏联间谍,Sir Humphrey说:&他有信仰,有主意,有理想,有追求,才会误入歧途。我一辈子和这些不搭边,所以我绝成不了间谍。&妄图力行先知的理念而带给人们幸福的,往往造成地狱;懂得顺应生活自然发展的,最终收获太平。
&&& 这都是因为:除了经验,人类没有别的智慧;除了传统,人类没有别的胜利。
& & 好久不写这些文章,发现脑子钝了;说点什么道理,也总想着一两句能讲完最好,微博病很重。
& & 是很偶然在刷微博时看到&瑞安酒店登报致歉,称没有配合市府办工作&这一新闻的,结果这几天也发酵成不大不小的话题。这封简短的致歉信里煞有介事地写着&莅临指导工作&、&没有积极配合&等语,确实惹人发靥。在天朝无处不在的政治话语网络中生活久了,谁都知道&莅临指导工作&往往是体制性腐败行为的代名词,却是绝不能用来形容官府对草民的查处和惩罚的。所以网友们先是望文生义,只当官老爷敲诈不得,恼羞成怒;而在知道事实真相后,更是欢呼这封信恶意卖萌,装作很傻很天真却狠狠摆了政府一道。
& & 官员们也很无奈,只好说&不知是水平太低,还是公然挑衅&。而今之世,做草民也需有相当的水平,要听得懂不知所云的公文,还要能学着说政治谜语。故而酒肆茶楼,工厂商店,都挂满标语,为各级官员迎来送往,向各类号召大表忠心,蔚为壮观。我家附近的一处建筑,数年前就宣称要成为博物馆,至今闲置。上个月却挂出标语,称&庆祝世界博物馆日&,仿佛这么一来,就瞬间完成了任务一样,其实只好比猪鼻子插葱。看着这条红底白字的横幅飘荡在空空荡荡的门洞之上,室内全无一物,真是颇为讽刺。
& & 哈维尔曾经专门把挂标语作为后极权时代生活的一个例子加以分析。他说,蔬果店的老板在窗户上贴着由上面下发的&全世界无产者团结起来&的标语,到底意义何在?这标语不是广告,于生意全无益处。这一行为,无非是为了向当局和邻里表明&我是个安分守己的良民,不愿招惹麻烦&。这话却又不直接说出,而是用意识形态的外套包裹起来。由之,哈维尔提出无权者应当发挥自己的权力,即无论何时何地都说出真话,生活在真实之中,摈弃任何意识形态的伪装。他称之为反政治的政治。
& & 而今日天朝的这封道歉信,教人发现政治话语本身也在发挥反政治的力量。这让人想起霍尔等人提出的所谓&编码&解码&的理论。人们看透意识形态话语背后所隐藏的事实,并能够把现实生活和政治话语一一对应,从而可以轻松地说出由谎言写成的反语。当草民打破常规,将行政查处行为叫做&莅临指导工作&时,新的风格被加诸既有的符号之上,撕破了冠冕堂皇、含情脉脉的外衣,揭露出后极权时代现实政治生活的本原。
&&& 这种无来由的智慧,可能既非&水平不够&,亦非&公开挑衅&,而是意识形态的谎言机器自身生产出来的悖论。当&莅临指导工作&之类的话语被发明出来,用来掩盖一切灰色行为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会遭到被颠覆和嘲弄的结局。
& & 不知长到什么岁数才知道有个&母亲节&,且一开始认为&不过又是个洋玩意儿&。再一次证明,我从小受洗脑很成功,党国应当欣慰。
& & 小时候知道的只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母亲的概念太过人性,劳动妇女才是突出阶级性的政治正确说法。爹亲娘亲不如党国亲,毛主席是你亲爷爷云云,这套说法都是一脉相承的。只过三八妇女节的时候,母亲也只不过被视为那芸芸劳动妇女的一员,在这社会主义大家庭中,于我似乎也没有更多意义。
& & 前阵子看到一篇为母亲节而作的文章,题做&母与女&,婉转着从对母亲的回忆写到了女性主义的哲思。我以为不少文艺女青年写文章都爱犯这毛病,似乎有点受害妄想。在我,自然是从不会循这样的写法,并非我对女性主义缺乏关注或不屑一顾,而是这种结构主义的立场和前述那种阶级性的言说在本质上出于一致,显得太没有人情味了。
& & 维克多&雨果在《悲惨世界》中说,一个女性若要被称为伟大,似乎总要经过做母亲的阶段。在《九三年》中,他又描绘了这样的场景。革命军在战乱中收留了一个母亲和她的两个孩子,给他们面包吃。母亲把面包全分给了两个小娃娃。雨果写道:
& & 一个士兵说:&她一点都没给自己留下。&
& & 另一个士兵说:&因为她不饿。&
& & &因为她是母亲。&军曹说。
& & 作为儿子,与母亲的关系自与为人女儿的不同。高中时看女生在文章中一口一个&娘亲&,心想不愧是娘的小棉袄。虽然不可能像女生那样腻,但我自认为,以及许多人也会有同感,我与妈妈更亲。我从小到大受母亲照顾极多,相比之下,许多同龄人简直是没人管的野孩子一样。
& & 我身上的一股子清高气,是和母亲很像的。在儿女眼中,母亲似乎从来就该是一个慈爱的主妇样子,但细思她青春勃发时种种,会有极大感慨。其实母亲从年轻时候,就是个骄傲的女子。
& & 在山田洋次的电影《母亲》中,吉永小百合的表演传递着这样的观念:一个好母亲,必然也是个好女儿,是个好妻子。这是很奇妙的想法,世人往往乐于做这样的判断。然而自古以来的故事在说,一个女子,她或许做不成社会眼中的好女儿、好妻子,但总能是好母亲。
& & 大概这就是天性。
& & 恍然忽然,竟到了离别时刻。文西楼一日,清华园六年。
& & 文西楼现在已不叫文西楼,而是早被冠以一个商业化的名字。尽管&清华园里好买名&的质疑声一直没有停过,然而此楼的更名在当时却并未引得如&真理维护者居于斯楼&的调侃。
& & 我们则更喜欢叫它&院馆&而已。人来人往,爬山虎看了六个寒暑。从最早的3098,到109,再到314,到207,走过了曲折而难忘的路。相同的是那些人声寂寂的夜晚,走出院馆大门,长风骤起,在灯光树影掩映的主干道上骑车回寝室,看着身旁匆匆而过男女,心里想远方的人。
& & 马上要有院庆十周年的晚会,似乎意气风发走进&新拾代&。想起五年之前,还是大一的6字班初登&正在清新时&的舞台。我当时和两位师姐一道,躲在台下负责灯光,把一排按钮推来推去。自此之后,演过猥琐的警察、思乡的游子,不可避免地在院庆舞台上打酱油。
& & 临到离别,我愈发留恋这园中种种。那些消失了的煎饼摊,都能串起好多故事。那排我们入学后不久种下的小树,今已亭亭如盖。那个潮湿而充满霉味的地下乒乓球室,一如北方秋天的疾风和高远的天空,奇妙地成为了&失恋&的意象。
& & 前几日读到斌斌文章,谓青春散场,我脑中不禁浮现了这样的场景:
& & 夏暮晚晴,干燥的空气里满是草木香味,一片宁静的黛色弥漫着,大礼堂前草坪两边点起了发着幽幽白光的路灯。一出戏剧正散场,石柱间大门洞开,洁白宽广台阶上散站着那许多年轻的男男女女,从大礼堂中射出的强烈光线映衬着,看不清他们的面容。他们缓步走向各个方向,彼此间说笑打闹,缓缓地融化进沉沉暮色之中。
& & 似乎愁肠百结又无所牵挂的青春,在这里绕了一个大圈,发现了自己也消耗了自己,终于没有什么悔恨惋惜了。
& & &史诗般的&(epic)这个词流行起来并成为一种戏谑,大概是从魔兽世界的风行开始的。这个游戏里面一般玩家所能接触到的最高等级的装备为&史诗级&。这个游戏的开发团队也特别喜欢用这个词来描绘游戏的宏伟壮阔,几乎每个补丁介绍(patchnote)里玩家都会看到游戏又添加了&史诗般的剧情&、&史诗般的战斗&、&史诗般的场景&等等,以至于造成了一种滥用。于是玩家们亦纷纷调侃开发团队不受欢迎的设计,称某职业又遭到了&史诗般的改动&&&
& & 魔兽世界在大陆发行至今快7年了,已经成为一种亚文化现象。当初刚进学院时,听闻有师兄毕业论文研究&魔兽世界中的公会组织&,传为笑谈,似乎大家都颇带讽刺意味。实则这是一个多么有意义的选题。在那个时候能敏锐捕捉到Web2.0时代群体文化和网络技术这一ICT研究领域,并且直接把研究对象聚焦到青年和网络游戏,这是多么有学术的前瞻性和创造力。研究方法也是水到渠成的。做定性研究可以采用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做定量研究也很方便,样本现成,游戏公司那里也有一堆数据。不知道这个研究最后做得怎么样。
& & 网络游戏是Web2.0时代的典型象征,是UGC的重要一块。在网络游戏的乐趣中,有一大半是用户生产的社群带来的。相比传统局域网游戏几个现实中的好友小规模的、局限的、往往也是偶发的合作游戏,在网络游戏中基于弱关系形成的社区活动是成规模的、机制化的、深刻的。由线上带动线下,这与传统游戏时期人际关系的连接方向刚好相反。同时,套用《网众传播》中的一个概念,好的网络游戏如魔兽世界中,玩家们是&处于结构中的主体&,而不是被&系统&剥夺了主体性的机械个体。[1]正因为能动性得到了发挥,魔兽世界公会创造了很多温馨的故事或有趣的典故。
& & 在工业化的大众社会,谈论&史诗&是讽刺的,在精英vs群氓的环境中史诗无从产生。也许只有在日益浮现的后工业化的网络社会,人们基于互联网技术又回到那个人人都如神祇崛起于大地的口语传播的黄金时期,&史诗&才能再度出现。
&&& 注[1]:《系统》,见《南方周末》.
& & 愁如微雨有无间,相思更比春草远。
& & 不觉在杭州又待了近一个月。终日只是阴雨,晴好欢快日子好像远不如去年底时来得多。自打毕业焦虑模式开启,数月来&俗&事缠身,文思日去,写博客的频率也大为降低。徒叹奈何。
& & 我素来以为自己的博客并非是真正可拿出去供人品鉴交流,以文会友、疑义相析的作品。除了少数书评影评写得正式一些,会转而贴在豆瓣上之外,其他许多都是心情随笔,往往是心烦意乱之时在网页上直接打下的字句,如某位博主所说,与那些写在word上的正经文章不可相比。这样的随笔更好比日记,有些情绪在字句之中,更多的意思在字句之外。只经得起作者在岁月匆匆之间回眸一瞥,旁人却是切不可细加咀嚼的,因为,那里面毕竟没有什么滋味。
& & 另外有些文章是讨论公共话题的。再私人化的写作,也难免涉及公共话题。在我的博客中,有些似乎纯属在自己的内心里走迷宫,有的却还会伸出一只脚来,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到公共领域里。这两种情况,倒还是有些区别的。个人性情如何,脾气怎样,拿什么绳子捆缚自己的灵魂,那完全是我自己说了算。我今日发下修齐治平的宏愿,也许明日又因为种种境遇大吐苦水,这毫不足奇。然而对于公共话题,我是很少左右摇摆的。这个国家应走的道路,这个社会应立的规矩,人与人之间应有的关系,我长久以来咬定自己的看法,殊无改变。
& & 我以为今日之中国,分清群己之界,搞清楚私领域和公领域的分别,至为重要。于写作者亦然。个人的眼光看出去这世界,或晴或雨,这与当时那对瞳仁的颜色关系很大。然而知道这个世界实际上是什么样,坚持认为它应该变成什么样,却是和良知理智有关的。
& & 博客之毕竟不同于日记,最本质的还是能略为提供一个探讨公共话题的平台。讨论者自然首先应当非常清楚:哪些内容是属于作者的私人精神世界,最好不要置喙;哪些是作者关于公共生活的发言,可以各抒己见。
& & 实际上,似乎是从大四开始,我已经越来越少在博客上记录纯粹私人心情的文字了,经常只是点到为止。大概是日益浸入社会,忙得没有时间悲伤(导师语)。但我不时回望少年时候文字,心里总还赞赏那个愿将身心交付世界去思考的书生。
& & 关注方韩之争也好久了,断断续续看一些人的文章,不以为意的多。直到今天看到微博上一个被网友戏称为&扫地僧&的疑似上海文坛前辈的人贴出的文章,才觉得这场争论中真有了一些自己也值得汲取和反思的东西。
& & 我现在的观点,无论是《书店》《求医》,还是《三重门》,当真不会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所写。自己初读《书店》,年方十一二岁,外部的世界对我来说是一个整块,所以虽然觉得其中种种似乎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并不甚合,还道是成人世界就是如此。现在看来,文中如方舟子所指出的事实性疑问,确实可疑,但皆为皮毛。最重要的是,这些文章充斥的阴冷之气,那种对社会对他人久积的仇怨之情和刻薄之语,绝无可能来自一个只有十七年生命经历,不知愁为何物的少年。
& & &扫地僧&复提到《围城》。我读《三重门》较晚,是在初二读完《围城》之后。当时只道文字感觉似曾相识,不知这就是模仿痕迹颇重的表现。想自己当初读完《围城》,也如中毒一般,小文人之心痒痒难以抑制,开始往纸上胡诌些乱七八糟的小说,写一个人的神态,都恨不能找来三个比喻,并且越刻薄越好。加之从小又看鲁迅,只沾了点先生行文夹枪带棒的皮毛,更加不可收拾。只恨不是才子,没有钱钟书那样满纸的书袋可掉,亦无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因此小说最终只剩了肤浅尖酸,并最终不了了之了。
& & &&扫地僧&说,施蛰存当年说《围城》是&洋才子说刻薄话&,钱锺书自己后期也说这小说&难登大雅之堂&。我今日反思,知识分子,或曰&士&,要做君子,就不可以不弘毅,不可不养浩然之气。为人为文,需得温柔敦厚、明白畅快。哪怕如杜子美沉郁顿挫,鲁迅冷峻奇险,但内心仍是健康而富活力的,因而文字仍能以人性关怀的本质力量深透灵魂。
& & & 而&韩寒&之文,确实太&寒&。看这世界,不知从何处生出的戾气,如常戚戚之小人,在阴暗的角落里吐着寒冰,像是从自己早已结冰的心中抠下的一样。我想说,这样的寒气就如毒药,时时能侵蚀人心。需得时刻记得以诚明驱散颓丧,拿仁心压倒恶念。遇人待事,要持坦坦荡荡态度,说明明白白道理,并敢于担当。正如一位喜爱的博客作者说的那样,琼思玉想,使心灵澄明如璧。
& & 2011年过去了。这一年中,我一共只写了43篇博客文章,而发出了2000多条微博。每年例行的年末博客,兼写生日和新年的,也没有写,而只是发了一条微博而已,且内容也不是回顾和总结。
& & 只因为迟迟回望,2011年有太多让人感恩和激动的事情。如果要说出一两个关键词,2011的词语是思念和重逢。
& & &相逢的人会再相逢。&甚至经历了不可思议的羁绊和流离,无数的苦难加在心上,重重的忧思让人心伤落泪,人生的造化仍然叫人惊喜赞叹。
& & &在年初北京的寒风之中,在3月,春天还没发生的时候,绝望还是像漆黑的深海一样望不到头。然而,终于在江南的山水间,亲爱像一枚种子,发芽,枝蔓,生长了。
& & &这一年,正配得上那句诗。都说青春容易凋谢,可我仍爱这随风摇曳的年华。
& & 既然不许谈军国大事,那就雪月风花吧。
& & 《侧耳倾听》我独自一人时看过一遍,心都柔软了。和某人一起又看了一遍,伊说:所有的经典桥段都在里面了。
& & 单纯少年男女的情调却并不能使它成为那么打动人心的作品。脑残桥段的堆积只会让故事变得单薄肤浅。情节是多么简单呢?一句话就可以说完。但是情节又算得了什么呢,那只是一个花架。怒放的鲜花才会引人驻足。
& & &这部片子里集合了一切我所钟情的元素。图书馆,爱读书的小女孩,音乐,猫咪,奇妙的宝物商店,飞翔的梦境,夏天的校园,等等。
& & &那是日本九十年代初的城市生活。跟六七年后上中学的我所处的社会环境多么相似。这个那么精神的小女孩,跃动着各种青春情怀,真是引人沉醉。
& & &你听,爱的乐音。
& & 在前两天难得有写点闲散文章的心情的时候,博客大巴又不能运作了。以至于在许多事情都有些&时过境迁&的现在才能上来胡诌几句。然而,后极权主义时代的种种,却并非真会过时,除非这时代本身宣告终结,并永不再现。
& & 人固有一死。哈维尔重于泰山,Kim Jong-Il轻于鸿毛。他们令人警醒,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多人生活在恐惧和谎言之中;令我们自省,身处的这个环境,是不是颠倒黑白,命如草芥。
& & &临沂成为中国的&文明城市&。这让人无法不想起哈维尔的谶语箴言。后极权制度开动意识形态机器,把一切真实都罩上面纱。野蛮被称做文明,操弄权力被称做人民作主,压迫人性被称做人的解放。&它假装尊重人权,假装从未有人受到迫害,假装什么都不怕,假装从不作假。&
& & &任何时候,人都应当活着,而不是假装活着。应当有尊严,而不是被人驯服。应当真实,而不是任自己枯萎。后极权时代的生存呼唤良知和虔敬之心。
:丰丰:::Yuhan:斌斌姑娘:斌斌姑娘:fenghan626:胖子李:Yuhan:
访问统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下第一武道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