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叫什么谋收的第一个三国名将是邓艾 钟会

灭蜀汉战争发生在景元四年是263年。当时司马昭执政。他在为自己取代曹魏政权走出突破性一步。当时司马昭估计蜀汉不过九万人兵力,他出动了十八万大军,相当于曹魏兵力一半。分作三路,一路三万多人马,由邓艾指挥,主要任务是正面进攻姜维。第二路三万多是诸葛绪带领,去堵姜维后路。形成夹击之势。都在陇西战场上。还有十万多大军由钟会带领,主攻标的目的是进攻汉中。作为后援。父亲是钟繇。钟会多才多艺。成为司马昭心腹。钟会有特点,就是技能花样大,野心也大。大军兵权在手,觉得或许自己可以自创一片天地。剑门关前的僵持战:汉中失守的消息传到陇西,姜维知道汉中失守,是大间题。马上撤出陇西战场,率军向东南转移,到剑阁来坚守。这儿在四川剑阁县附近。有一道山脉,剑门山,绵延上百里。剑阁山脉南是面向蜀汉成都的缓坡,向北曹魏标的目的的是笔直的悬崖。从北要翻越,困难。以前是要通行阁道,就是栈道。悬空架起的栈道。剑阁的山势,特别是北面的,组成了剑阁的名称。到唐代设置了剑门关,成了天下雄关。姜维他们会合后,驻守于此。钟会的十万大军前进不得了。他心想,我想借此机会捞一把,但是目下当今顿兵于险阻前,军粮本不多,目下当今快完了。实在不行,撤军吧。就在这时候,有人来了解了困。就是诸葛绪。诸葛绪与邓艾在陇西夹击姜维,姜维退到了剑阁,于是邓艾与诸葛绪追击到了阴平郡。邓艾在考虑,姜维的主力军团,快速撤退退却,被我们的主力吸引,后方必定空虚。从阴平有条小路,可以绕开剑阁,直插成都。所以就跟诸葛绪说,不如从这儿直插成都,一定可以成功。诸葛绪打起了小算盘,因为这条小路崎岖,好几百里路长,万一遭到阻击,老命都没,犯不着冒险。不过他有堂而皇之的理由,进攻成都不是朝中的指令,把三万多人马带走了。前往剑阁与钟会会合了。钟会听到报告请示,邓艾准备自己去成都。钟会大喜。他想,邓艾要是偷袭成功成都,自己会沾光。攻不下成都,插成都后,姜维也会从前线调主力回援,主力就会减少,也是好事。这是私字当头。钟会想,邓艾可以为自己捞利益,还得利用诸葛绪,就上奏章,说诸葛绪勇往直前。逮捕了诸葛绪,送到朝中问罪。三万多人马,全部接受了。 邓艾出奇兵偷渡阴平:邓艾从三万多人马中挑了二万多精锐,带领他们启程。这时候是十月,摩天岭寒风袭人,从北路登上了摩天岭,准备从南坡下来,当时完全是原始森林。没有路,邓艾身披毛毡,滚下山来。粮食不多,所以后来大半时间都是半饥饿状态。看到邓艾如此一马当先,士兵都跟着前进。从文县的青崖关翻摩天岭,到青川县,再到南坝镇,再向南是小路左担道,到达绵阳市,再到成都。邓艾沿着这条路到达了南坝镇。马邈屈膝投降。江油关失守的消息传到朝中,诸葛瞻前去,手下黄崇,劝他赶紧去扼守左担道。不让敌人进入平原。但是诸葛瞻没有听,继续在涪县等待邓艾大军。邓艾大军到达涪县,诸葛瞻退,邓忠与司马昭派来的师纂前哨战,败了。邓忠他们回来后报告说,敌军作战能力加强了。邓艾大怒,要斩首他们。吓得两位赶紧上马,重新再打。英勇上前,打赢了。当场将诸葛瞻斩杀了,张飞的儿子也阵亡了。邓艾前进,一直到雒县。离成都几十里了。不知情情况下,成都方面刘禅颁布发表了屈膝投降。蜀汉宣告灭亡了。邓艾进入成都,一是优待刘禅与蜀汉的朝中官员二是严禁部队烧杀抢掠。是想促使刘禅向前方的姜维发出屈膝投降指令。刘禅的指令到达前线。姜维也退到了涪县。姜维向钟会屈膝投降了。姜维的野心进一步膨胀。手下兵力接受二十万了。准备做刘备第二了,就将眼光投向了姜维与邓艾。如果搞定了邓艾,二万多精兵就在自己手中。 灭蜀功臣惨遭杀害:邓艾正在为国操劳。在上奏,完全可以趁胜从三峡下去,两路夹攻,孙吴也会屈膝投降。可是这种上奏被钟会利用了。赶紧报告说邓艾想造反。证据就是想动员更多部队去打孙吴。更毒的是,钟会父亲钟繇是书法家,他自小受父亲教育,各种字体都会写,擅长模仿。模仿邓艾的笔迹,加上了许多措辞嚣张等的文字。再送到朝廷中去。这样的奏章,司马昭就对邓艾产生了怀疑。于是传令将邓艾押进朝中讯问。得到这样的命令,钟会在第二年正月十五,进入成都,将邓艾押上囚车,送往朝廷,邓艾父子押上囚车后,二万精兵,钟会全部接过来。这时候,野心更到了极点。这时候姜维还有让钟会起兵自立的心思。姜维就想利用他们的内乱?将蜀汉的军事力量集合起来除掉钟会。所以极力怂恿钟会。钟会就颁布发表声讨司马昭。结果,没有料到陡然引起了兵变。混乱中,二人都被乱军杀死。钟会一死,邓艾的部下马上派出兵马追邓艾。平定兵变的过程当中,曹魏的总监军官卫瑾,收拾了残局。又动了私心,此前伙同钟会诬陷过邓艾。邓艾回来,对自己不利。搞掉邓艾,功劳就全部是自己的。再派部队去,迎接邓艾的部队而去。碰见邓艾父子就杀。邓艾的部队刚放出二人,回来时在路上碰到这支部队。当场二人被杀。这是三造亭,邓艾死于此。邓艾父子就死了。这是一个群体阴暗心理在作怪。这个案件中钟会与卫瑾,二人父亲实际是官僚士大夫中的骨干成员。二人联手起来诬陷斩杀害死邓艾,不是无意偶尔。东汉时,官僚士大夫是社会政治的主体,影响力大。在东汉时散发的是正能量。跟宦官斗争。但是这个群体经过了曹魏后,势力得到了加强。骨干成员形成了世代为高官的家族。排他性的家族叫门阀。三国时,门阀出现。这种观念出现后,高门歧视寒门,这种行为也出现。邓艾的战功不可没。能决然毅然坚决地抓住时机消灭了蜀汉政权,从而促进了从分裂时代往统一时代前进的一大步。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三国的名将与谋士谁能帮忙弄一下三国武将的武力排名以及谋士的排名,最好注上都是擅长什么,比如将领是擅长攻或者守或者练兵,谋士是长于战略还是战术或者内政.最好附带上籍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被谁发现,还有表字什么的.不要发一些其他的.希望能够以下面的格式来赵云\子龙\武将\进攻\常山真定\在公孙攒与袁绍的战斗中登场,追随公孙\地点(我记不得了)
纮卡卡罗特挈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荀攸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生于公元157年,卒于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 荀攸在何进掌权时期任黄门侍郎,在董卓进京时曾因密谋刺杀董卓而入狱,后弃官回家. 曹操迎天子入许都之后,荀攸出任济南太守,又任尚书令,并为曹操军师. 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与郭嘉献计活捉吕布.平定河北期间,荀攸力排众议,主张曹操消灭袁绍诸子,被曹操上奏朝廷封为陵树亭侯.建安十二年(公元 207年)出任中军师,魏国建立之后出任尚书令.荀攸行事周密谨慎,计谋百出,深受曹操称赞.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荀攸死于曹操伐吴路上.正始年间追封谥号敬侯.  (/view/2703.htm)  贾诩(147—224年),字文和,性别男,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军事家、谋士.三国时期被称为毒才  /view/2491.htm  戏志才,颖川人,被荀彧推荐成为曹操的谋士,曹操十分器重他.戏志才不幸早卒,没有留下详细的记载.他死后,曹操询问荀彧谁可代替他,于是荀彧推荐了郭嘉.约159年  荀彧 (yù),(163—212),字文若,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人,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官至太尉,谥曰敬 .  荀彧的祖父是荀淑,为朗陵令,是东汉末年名士.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因为荀彧“少有才名,故得免于讥议”(《后汉书·荀彧传》).南阳名士何颙见到荀彧后,大为惊异,称其为:“王佐才也”(/view/2618.htm  鲁肃(172—217),字子敬,身高约合现今1.8米,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永康)人,三国时期东吴著名政治家和外交家.他不但治军有方,名闻遐迩,而且虑深思远,见解超人  /view/24297.htm  【周瑜】(公元175年~210年)三国时期吴国将领,杰出的军事家.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美姿容,精音律,多谋善断,胸襟广阔,人称周郎.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奠定三分天下基础.后图进中原,不幸早逝.  /view/2409.htm  庞统(179—214年),字士元,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三国时刘备部下著名的谋士、将领.  /view/16700.htm  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约150年)  /view/46844.htm  司马懿
字仲达,公元179年-251年,享年约72岁,性别男,(河内温县孝敬里(河南温县招贤镇),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权臣.多次率军对抗诸葛亮,以其功著,封宣王.  /view/16329.htm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汉族,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中国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散文家、外交家.史书记载其身高八尺,约合现今1.84米.诸葛亮生辰八字:辛酉、丙申、癸丑、丁巳  /view/2347.htm  华歆(157—231),字子鱼,籍贯冀州平原高唐(今山东禹城西南).汉灵帝时举孝廉,任郎中,后因病去官.后何进征召为尚书郎.官渡之战时,曹操“表天子征歆”,任为议郎,参司空军事,入为尚书,转侍中,代替荀彧为尚书令.曹操征讨孙权,“表歆为军师”.后任御史大夫.曹丕即王位后,拜相国,封安乐乡侯.后改任司徒.明帝即位,晋封博平侯.卒谥敬侯.  管宁,字幼安,山东省安丘市官庄镇管公村人(时属北海朱虚),生于延熙元年(公元158年),卒于正始二年(公元241年).  阚泽(170年~243年),字德润,会稽山阴人,三国时期的学者,性谦恭笃慎,孙权称尊号后为尚书,嘉禾时为中书令、侍中,赤乌时为太子太傅,去世后孙权曾因痛惜感悼而食不进者数日.《三国演义》描写阚泽是第一个识破周瑜打黄盖的苦肉计,后自告奋勇向曹操献诈降书,曹操识破后人面不改色,哈哈打笑,妙言让曹操相信了诈降书,是苦肉计中的关键人物.后于刘备御驾亲征东吴时,向孙权举荐陆逊为都督,间接上挽救了东吴的命运.  张昭 字:子布 生卒时间:156——236(寿81) 籍贯:徐州彭城郡(今江苏徐州) 容貌:矜严,有威风 官职:辅吴将军  谥号:文侯  张纮(约152-211),字子纲.广陵(今扬州)人.东汉末年文学家.精于诗赋,著诗、赋、铭、诔多篇,《隋书·经籍志》著录有《文集》2卷,已佚.今存《瑰材枕赋》等文,载《艺文类聚》.工小篆、飞白,又善楷书.  顾雍(168—243),字元叹,吴郡吴县人.三国孙吴丞相、政治家.  蔡邕yong(133-192),字伯喈,陈留圉人也.东汉文学家、书法家.汉献帝时曾拜左中郎将,故后人也称他“蔡中郎”.六世祖勋,好黄、老,平帝时为郿令.王莽初,授以戎连率.勋对印绶仰天叹曰:“吾策名汉室,死归其正.昔曾子不受季孙之赐,况可事二姓哉?”遂携将家属,逃入深山,与鲍宣、卓茂等同不仕新室.父棱,亦有清白行,谥曰贞定公.  荀彧 (yù),(163—212),字文若,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人,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官至太尉,谥曰敬 .  荀爽,字慈明,东汉颍阴(今河南许昌市)人.荀氏为颍阴望族.荀爽也是荀彧叔父,爽父荀淑(83——149年)为战国荀卿第十一世孙,品行高洁,博学多识,有“神君”之称.荀爽兄弟八人俱有才名,当时被人称为“荀氏八龙”.  郭嘉(170—207),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曹操手下著名谋略天才.世人称他为“鬼才”.  钟繇yáo[字:元常][终属:魏] 生卒:151-230(80岁) 性别
[豫州]颖川长社 [今河南长葛] 容貌
暂无相关记载 官至
太傅  徐庶  单福原名徐庶,年少时爱好任侠击剑,后折节向学,因中原战乱,客居于荆州,与诸葛亮、司马徽、庞统等人相友善.后徐庶效力于刘备,还推荐了诸葛亮.长坂之战时,徐庶的母亲被曹军抓获,于是徐庶北投曹操,在魏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168——172年)  许褚,三国时魏国名将.字仲康,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在曹操宛城战张绣时,因屡建战功,赐关内侯.后与马超大战于潼关,威名大振.因勇猛知名,军中外号“虎痴”.曹丕称帝时,封万岁亭侯,升为武卫将军,总督中军禁兵.曹睿即位后,又进封许褚为牟分侯.许褚病死后,被追赠为壮侯.  许褚的历史评价  曹操:“此吾樊哙也.”  陈寿:“许褚、典韦折冲左右,抑亦汉之樊哙也.”1  典韦,(?---197),陈留己吾(今河南商丘市宁陵县己吾城村)人,世称“古之恶来”.三国时曹魏猛将.擅使大双戟,为人壮猛任侠,曾为乡人刘氏报雠,杀人出市,人莫敢近.军中的牙门旗既长且大,人们都不能把它举起,而典韦竟以一手便将其执而竖起,人们都以他的奇力为异.初属张邈,后属夏侯敦.曹操讨吕布于濮阳时,典韦奋力勇战,为曹操所异,又因其人忠诚谨重,自此引典韦为近侍,迁为都尉,置之于左右.后曹操于宛城时,张绣先降而复反,急迫曹操本营;典韦守着大门,殊死恶斗,杀敌甚众,最终因敌人太多而战死.在这一战中,曹操的长子和侄子也都战死了.事后,曹操亲自祭奠,痛哭失声.他对众将领说:“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三国里面武艺最好的,力气最大的,最有冲劲的不是典韦,但最猛的却是他.先说曹操收他入会时的情景,夏侯敦形容他:逐虎过涧.就从这一点来看,三国里所有武将都不如.大家都知道,老虎是野兽,什么都不怕,就是一大群人去围杀,他也会奋力反攻.这个典韦居然将老虎追得满山跑,试问,能让老虎都害怕的逃跑,谁有这个本事?曹彰的“手格猛兽”比起这个“逐虎过涧”,可以说相差甚远.能让老虎害怕得逃跑的人,他的猛是发自骨子里的(比张飞的相貌凶狠更厉害).然后宛城之战,典韦在大醉,身无片甲,并失去武器的情况下,奋力拿起腰刀杀敌,当手下全部战死,刀砍缺的情况下,提起两个军人迎敌,击死者八九人.马军方退步兵又上,枪如苇列.最后典韦死了半晌,还无一人敢走前门而入.分析上面,首先,典韦力气不比许诸小,可以提起两个军人当刀舞(不然无法解释击死者八九人),其次,死了半晌,无人敢过.当时张绣统领的是他哥哥张济死时留给他的部队(精锐的西凉军),居然让典韦吓得不敢走前面过(典韦死后),可见当时的士兵对典韦是多么畏惧.连姜维死后,士兵还一哄而上将其割碎生吃.从上面可以看出,典韦的“猛”,是连张飞都比不了的(张飞的猛是表面化).而且典韦武艺高强,可以飞戟杀人,还百发百中.只是死得太早,出彩不多,不过宛城一战可以名留千古.(/view/16815.htm).  关羽:(162?-220),从杀人角度,老关最牛B,吕布都比不上,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斩蔡阳,斩庞德,擒于禁.不过这里水份很大,颜,文死得冤不必说了.华雄也是不战而胜,庞德是周仓从水里抓来的,那六将也非名将.其真正的交手记录并不那么壮观.虎牢关,张飞斗吕布五十合没结果,老关上去帮忙,又三十合还是“战吕布不下”,最后还是大耳贼上去才赢的.有人说,刘备那两下算个鸟.非也,要是刘备,曹操,孙权打一仗,当是刘备赢.从小说看,大耳贼那双股剑并不白给,比吕虔,毛芥差不太多,呵呵.再说关羽,没和吕布真正阵前单挑过,和超一流高手的战绩是,拼刀和黄忠,庞德打个平手,但后两者都善射箭,看起来,还是关羽吃亏一些,而且黄忠那么老了,不很说明问题.最令人垢病的是和纪灵打三十余合还不分胜负,而纪灵根本不会是颜良文丑的对手.  张飞:最出名的就是那喝断当阳桥,吓退百万曹兵了.但在我看来,最牛的就是和吕布打了一百余合不见胜负.张飞单打很多,与马超那昼夜连战,惊心动魄.关羽眼高于顶,却把张飞吹上了天,“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耳”.关羽是了解张飞的,他三十余合拿不下的纪灵,十余合就被张飞刺于马下.好象吕布的老丈人也死在阿飞之手.不过讽刺的是,关张两人自己到是被人取了首级.  典韦:猛将也,惜乎命短.尝于许储大战无数合,不分胜败,武功之高,已有定论.不明白,曹操打吕布时,为什么没让典兄与那三姓家奴单挑,至憾!哼哼  马超:我心中最酷的战将,主要是受李铁生画的那本>的影响,除了酷,想不出别的词.当然你可以说他有勇无谋,那不是我关心的事,咱讲的是战力.当然陈光镒画的那本>也奔儿酷,当然连环画的事,大家有兴趣,咱以后再说.  马超的主要战绩就是和许储,张飞那两场盖世决斗.死在他手下的,就记住一个李通.  黄忠:佩服,那么一把年记能跟关圣整个平手,要是年轻二十岁,靠,别人都别玩了.主要战绩定军山杀夏候渊(也属于偷袭).  许储:纯武夫也,同典韦一样.都属于自己从不带兵打仗的主,老曹的警卫长,二品带刀黄马褂.战力惊人.单打不输任何人.战绩:与吕布斗二十余合平,斗马超无数合平,斗典韦无数合平,斗赵云三十余合平.其余斗庞德,徐晃,张合,高览等不需一提.令人气愤的是,老罗为了突出关羽,在白马坡,楞没安派俺们虎痴出场,整个一个人间蒸发.使我无法弄清大许和小颜小文谁更NB.气愤不已.呀呀呸!  庞德:用关平的话:西凉一小卒耳.但勇猛异常,惜其三换主人,不得重用,终死于那个王八蛋于禁之手,为之一哭.此人反西良时就屡立其功,不然马超早败了,打孙权斩了东吴名将陈武,之后带棺材与那傲慢的关羽决斗,要打下云长三十年的气焰.不是于禁忌贤妒能,关羽几遭其手.最后壮烈牺牲,曹营之第二烈士也(第一是典韦,nodoubtaboutthat!),再为典韦一哭,哇哇哇.  颜良,文丑是两倒霉蛋,本来英雄盖世,偏偏罗灌水那斯要平空造神,为了突出他那个武圣人的高大形象,没来由,叫关老爷把这两位的头给轻松摘下去了,而且连还手都不行,这也太黑了.可怜颜良死都不知死在谁手里,你说这世上那说理去.唉,也理解,关羽要当神,自然要挑两NB的作陪衬,要是只杀了候成,宋宪这类的主,这高大形象怎么树得起来呢.只好轮到这两河北名将作出牺牲了.河北的哥们,别忘了找山西老关家报仇哇.不过还好,罗先生还没毒到让关公阵前斩了许储,庞德,也给我这拥曹派留了点面子.  闲话少说,下面是排名  1,吕布2,马超3,张飞4,赵云5,许储6,典韦7,文丑8,关羽9,黄忠10,颜良11,庞德  以上为超一流,11名以下没法排,我大致分三个级别  一流:姜维,张辽,夏候兄弟,张合,华雄,曹仁,关平,曹洪,张任,甘宁,太史慈,马岱,孙策,魏延,文聘,文鸯,邓艾等等等等  准一流:李典,乐进,于禁,凌统,高览,战霸,徐质,王双,高顺,黄盖,夏候霸,诸葛父子,韩当,周泰之辈  二流:王平,张翼,丁奉,徐盛,郭淮,廖化.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邓艾是怎么死的?灭了蜀国的大将竟然是个农民
查看: 186|
摘要:   邓艾,南阳邓氏之后,东汉末年沦为农民,遇到伯乐司马懿,从此开启了二十多年传奇的军事生涯,成为姜维北伐战争中最大的竞争对手,甚至在灭蜀之战中,剑走偏锋,绕过剑阁,直取成都,后主刘禅半推半就,从了邓艾 ...
  邓艾,南阳邓氏之后,东汉末年沦为农民,遇到伯乐司马懿,从此开启了二十多年传奇的军事生涯,成为姜维北伐战争中最大的竞争对手,甚至在灭蜀之战中,剑走偏锋,绕过剑阁,直取成都,后主刘禅半推半就,从了邓艾,蜀国灭亡。  邓艾是哪里人  邓艾,字士载,河南新野人,新野的邓氏,曾经是南阳一带的名门望族,东汉开国功臣邓禹就是新野人,孙女就是东汉第四代皇帝汉和帝的皇后邓绥(读 sui),当了16年的幕后老板,人称邓太后,江湖地位堪比东汉第一位垂帘听政的窦皇后,不过名声要好的多。  当然,大家族里能够永载史册,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也算一号人物的,往往都是家族中的边缘人物,近距离接触过荣华富贵,也对劳动人民的苦难有着切身的感受,对功名就更加渴望,而且大家族的子弟,能够接受更多的教育,良好的知识储备,成为邓艾日后崛起的重要因素。  邓艾出生在公元197年,那一年,袁术称帝,孙策找到机会,宣布私有化,不再承认袁术的老大地位;同年,张绣投降曹操,半夜突然反水,典韦、曹昂被杀;吕布、曹操相继打败袁术,袁绍得到曹操的大将军封号,辖冀、青、并、幽四州,一眼望去,到处都在打仗。  公元208年,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强征南阳百姓,进入汝南,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邓艾成了一名屯田制的农民,屯田成为一种制度,首先出现在曹操集团内部,在边疆开拓土地,迁徙一部分百姓后,和士兵一起耕种,自给自足,目的是解决边境军队的粮食问题。  邓艾作为农民,一做就是二十年,而在这二十年里,也许是军事家的本能,农民邓艾很喜欢跋山涉水,观察地形。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隘远近,上将之道也。”--《孙子兵法.地形篇》  邓艾与司马懿是神马关系  古代,作为一名农民,没有背景,想要出头是很困难的,刘备从小就是一个不安分的主,但是凭借他的宗亲身份,辗转于几个男人之间,依旧一事无成,直到碰到了诸葛亮,而邓艾也有他的贵人,这个人就是司马懿。  在农村,文化人的地位是很高的,作为一个有文化、有理想、有抱负的农民,邓艾的二十年农民生涯,终于做到了典农功曹的位置,而他和司马懿的相遇,就是在邓艾上京汇报工作的时候,洛阳太尉司马懿很赏识邓艾的才华,就征召他做了太尉府掾属,后升为尚书郎。  诸葛亮和姜维的北伐战争,常常因为缺粮而终止,对于农民出身的邓艾,让士兵吃饱饭,是他上任后,第一个解决的问题,而解决的关键,就是屯田。  公元240年之后,魏国的主要战争发生在吴魏边境,也就是在这段时间,淮北、淮南迎来了发展的契机,而策划这一切的,就是邓艾,当然这里也少不了司马懿的全面支持。  邓艾的治理方针很简单,就两条:修水利、屯田。  三国志详细记载了邓艾实施屯田制后的效果:  正始二年,乃开广漕渠,每东南有事,大军兴众,泛舟而下,达于江、淮,资食有储而无水害,艾所建也。  历史的发展,总是有他的相似性,在当官拼家世的年代里,曹操依靠他的唯才是举,打败袁绍,统一北方,建立强大的魏国,而司马懿的不拘一格降人才,使邓艾这样的农民有了出人头地的一天,也为司马家族的夺权篡位,积累了足够的人才储备。  此后,邓艾开始平步青云:  公元243年,邓艾出任参征西军事,转任南安太守;  公元249年,邓艾参与了征西将军郭淮和偏师姜维,争夺羌族的战争,因功赐爵关内侯,加讨寇将军,南安太守也变成了城阳太守;  公元253年,邓艾升迁至兖州刺史,振威将军;  公元255年,邓艾成了长水校尉,安西将军、假节,兼任护东羌校尉;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邓艾正式成为主帅,开始了与姜维长期的攻防战。  邓艾VS姜维,谁厉害  孙子兵法有云,兵者诡道也。诸葛亮和司马懿对战时,虚实战法就使司马懿吃了不少亏,典型的战例就是上邽之战,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率大军进攻祁山,司马懿留下郭淮和四千兵力守上邽,自己则率主力增援祁山。  没想到,诸葛亮只是佯攻祁山,主力部队绕道进攻上邽,大败郭淮后,开始轻松的割起了麦子。  “乃使西屯长安,督张郃、费曜、戴陵、郭淮等。宣王使曜、陵留精兵四千守上邽,馀众悉出,西救祁山。亮分兵留攻,自逆宣王于上邽。郭淮、费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麦。”--引自《蜀书.诸葛亮传》  姜维完美的继承了诸葛亮的兵法精髓,可惜他的对手却变成了邓艾。  公元249年,卫将军姜维督军进攻雍州,希望引诱羌胡归顺蜀国,魏国这边的统兵主帅是征西将军郭淮,在郭淮平定羌族叛乱后,姜维派廖化在白水南岸,牵制邓艾,主力绕道东面,进攻洮城。  邓艾完美的预测了姜维的军事行动,无视廖化,连夜抢占洮城,姜维见事不可为,只能撤退。  此后,蜀国进入费祎主政时期,以休养生息为主,直到公元253年,费祎莫名其妙的被杀,姜维开始全面北伐,战绩当然有输有赢,却始终只能在魏蜀边境徘徊,而其中与邓艾的交手,损失最为严重。  公元256年,姜维被任命为大将军,为巩固地位,再次北伐,与镇西将军胡济兵分两路,进攻上邽。提前得到消息的邓艾,据守祁山,姜维绕道甘肃武山进攻陇西,而邓艾迅速抢占武城山,与姜维对持。  邓艾处处抢占先机,对姜维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当初约定的镇西将军胡济,并没有如约来到祁山,而事后胡济却被任命为右骠骑将军,可见当时蜀国内斗已经白热化,姜维急需一场胜利,于是孤注一掷。  当天连夜渡过渭水,沿山路进攻上邽,在段谷,姜维主力遭遇邓艾阻击,蜀军大败,这是姜维统兵以来,损失最大的一次,事后姜维自贬为后将军。  此后,姜维继续坚持北伐,而魏国已经完全占据了主动,邓艾沿用司马懿对付诸葛亮的办法,占据有利地形,以逸待劳。  当然,这并不是说,邓艾的指挥艺术、兵家天赋要高于姜维,因为在邓艾和姜维对持的年代里,魏国占尽了优势:  凭借有利地形防守反击;无论军力、国力,魏国明显更加强悍;更重要的是,庙堂决策,蜀国正陷于内乱,而魏国,司马家族牢牢掌握了帝国权力,而且能人辈出。  邓艾是怎么灭掉蜀国的  公元262年,姜维北伐再次失败后,蜀汉国内,姜维势力彻底失势,连成都也没敢回,将大军驻扎在了甘肃沓中,第二年,魏国大将军司马昭制定先灭蜀再顺江灭吴的战略,兵分三路,进攻蜀国。  第一路,邓艾领兵三万,出甘肃临洮,牵制老对手沓中的姜维;  第二路,雍州刺史诸葛绪率兵三万,出武都,切断姜维退路;  第三路,钟会率主力十万,进攻汉中,直取成都。  其实,此时的蜀国底子还在,身在前线的姜维,也第一时间上书刘禅,希望派遣张翼、廖化驻守阳安关、阴平桥,防范魏国进攻,可惜姜维的连年北伐,不得人心,国内文臣武将没人替老姜说话,而此时太监黄皓适时添油加醋,从而使姜维的部署没有成行。  当魏国军队与蜀军交战之后,惊慌失措的刘禅才派遣廖化增援姜维,左车骑将军张翼前往阳安关,然而此时已失去先机,蜀军处于完全的被动。  这里需要提一下,蜀汉最失误,也是姜维军事生涯的一大败笔,就是放弃了外围防守,包括斜谷、骆谷、子午谷,使钟会大军长驱直入,斩蜀将傅佥,收降蒋舒,没遇到什么抵抗,就进入汉中。  汉中是进入成都的第一道防线,当年魏延经营了九年,244年,魏大将军曹爽、夏侯玄兵发汉中,镇北大将军王平正是依靠这些关隘,成功抵挡了魏国军队的进攻,等待援军费祎的到来,而汉中一破,蜀军只能进入第二道防线。  此时,姜维再次力挽狂澜,利用虚实战法,摆脱邓艾追兵,引诱雍州刺史诸葛绪离开营地,救援后部,而姜维则率领大军,迅速通过阴平关隘,与廖化、张翼合兵,据守剑阁。  此后,钟会率领魏国主力,猛攻剑阁,虽然将姜维成功困在剑阁,但同时,魏国主力也无法进入成都。  剧情这样发展下去,钟会只能因为缺粮而撤兵,姜维利用这次胜利,重新掌权,也是指日可待,只是邓艾剑走边锋,遇山开路、遇水搭桥,走了一条从没有人走过的道路,从阴平沿景谷道,进入马阁山,直插成都,中间还遇到了绝壁,没路的情况。  正所谓,两军相遇勇者胜,军队的战斗力,主将永远是关键,无论是霍去病远走大漠,还是赵奢的狭路相逢,绝境里,邓艾的做法就是身先士卒,裹条毛毯,就从山上滚了下去,硬是在绝壁上,走出了一条路。  眼睛一睁一闭,就从天而降,来到了蜀国腹心。  此时,蜀国将全部主力都压在了前线,抵御钟会的进攻,留在成都外围的,都是些世家子弟,包括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这家伙老爹的优良传统一个也没继承,看到邓艾的残兵,就直接带着仅有的兵力,和邓艾拼命,一个是百战老将,一个是文弱书生,结果从开始就注定了,诸葛瞻被杀,邓艾占领绵竹。  绵竹一丢,刘禅就慌了,没什么抵抗,直接就开城投降。  邓艾是怎么死的  占领成都后,邓艾迅速推出,治理蜀国的主张,效仿他的老祖宗邓禹的做法,以天子的名义,任命官吏,发榜安民。但是,邓艾的领导肯定不是刘秀,灭国之战,旷世奇功,最忌讳的就是功高盖主,很明显,邓艾没有意识到这些。  更重要的,姜维投降钟会后,成功策反了钟会,而作为邓艾直接领导的钟会,也开始阴谋陷害邓艾,最终的结果,就是姜维、钟会,事败被杀,邓艾父子被监军卫瓘派遣田续,追杀,邓艾家族其余人员,不是被杀就是发配西域。  一代名将,下场凄凉。
[][][][][][][][][][]
上一篇:下一篇:
最近更新:
Powered by 三国信息网
Comsenz Inc.}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邓艾偷渡阴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